市七小精准扶贫工作总结201

2024-04-11

市七小精准扶贫工作总结201(共4篇)

篇1:市七小精准扶贫工作总结201

2017市七小精准扶贫工作总结

市七小精准扶贫工作,在区委、区政府、榆阳区教育局正确领导下,以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系列讲话为指导,以十九大报告为动力,坚持真情扶贫,注重落实“六扶”,办好实事,注重实效,强化服务,使贫困家庭学生真正体会到国家的关爱和帮助,使困难家庭早日摆脱贫困,走上致富奔小康的伟大征程。现就我校一年来落实精准扶贫具体做法汇报总结如下:

1、加强组织领导,出台具体措施,确保把精准帮扶工作做实做细,使贫困家庭真正享受到帮扶政策的实惠,理解“教育帮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意义。

为了抓好落实精准扶贫工作,市七小成立了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由张培军校长为组长,全体校委会人员为成员,党支部具体负责此项工作,首先制定帮扶方案,建立明确的结对帮扶关系。前半年我们学校共有在籍学生2745名,其中建档立卡生54名,我们给每一名学生指定了专门的帮扶负责人,在确保落实上级帮扶政策和方案的前提下,我们要求每一位负责人,积极进行入户到家走访,发放精准扶贫明白卡,使扶贫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同时也为了充分了解困难家庭的实际需要,以便根据困难家庭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合理、具体的帮扶措施,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做到精准帮扶,有的放矢,而不是盲人摸象;这样做,也是为了使全体教师都能够参与到帮扶队伍中来,使帮扶工作后劲儿更足,力量更大。后半年,也就是现在,我校共有在籍学生2916名,除了一部分建档立卡生升入初中,也有一部分新生中存在建档立卡生,目前我们在籍在册的建档立卡生是39名,全部纳入结对帮扶名单之中。为了防止一部分学生因贫辍学,我们也制定了控辍保学方案,通过召开家长大会,学校与家长、教师分别签订了控辍保学责任书,对于人籍分离的学生,我们及时给予了提醒和劝导,目前,我们学校没有辍学生,只有几名因病而长时间未上学的学生,我们也即时了解情况,对落下的功课及时给予辅导,并劝其病愈后早日返校。我们也制定了送交上门方案,今年,我们通过与辖区办事处联系,市七小服务片区内所有适龄儿童都按时入学了,没有因病、残疾或者其他原因而不能来校就读的少年儿童。

2、捐款捐物,奉献爱心。

今年,我校给榆阳区户籍的10名建档立卡生,按照每半年发500元,发放了特殊帮助资金,本学期共计发放8000元。中秋节,全体党员捐款慰问困难群众,十九大刚过,我们又鼓励教师捐衣物400多件,并及时发放到困难家庭手中,帮助他们克服严寒的冬天。在扶贫的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感人的人和事,在校长书记的带动下,全体党员干部慷慨解囊慰问社区困难群众,张培军校长给贫困生家庭多次资助现金,他为了让帮扶对象能够进入最好的中学,就读最好的班级,主动联系中学领导,替贫困生家庭排忧解难,求人办事比给自己的孩子办事还要踏实。还有张玉芳、房彩云、罗京、杜秀成、韩霞等好多位的教师,在帮扶的道路上,风雨无阻,多次提着礼品慰问困难家庭,把关心和温暖送到困难群众的心田,诠释了人民教师的真、善、美。

3、下一步工作打算

精准扶贫,任重而道远,我们将继续结合贫困生的具体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帮扶,不断调动全体教师的参与热情。我们七小全体教师将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为困难家庭办实事,解难事,永做无私奉献的排头兵。

篇2:市七小精准扶贫工作总结201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达州市、万源市关于精准式扶贫工作的相关会议和文件精神,xx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扎实推进全乡精准式扶贫工作,现结合本乡工作实际,将我乡精准式扶贫工作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一是成立了以乡长刘前银为组长,副乡长苟华鑫为副组长,各办、站、所负责人为成员的xx乡精准式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办、站、所全面抓的工作格局,明确了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落实专项工作经费,做到了机构、人员、经费、责任“四个到位”,为顺利开展精准式扶贫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专题研究,制定方案

及时召开党委办公会,专题研究部署精准式扶贫工作,结合我乡实际,制定了xx乡精准式扶贫工作专 项工作方案,从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基本原则、实施步骤、工作进度安排及保障措施等方面,为扶贫人口识别提供了认定依据,明确了各成员单位及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

(三)强化宣传,统一思想

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万名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活动为契机,组织乡、村干部深入村组不遗余力的宣传开展精准式扶贫工作的重要意义,社社召开群众会64场次,印制宣传标语14副,村务公开28次,标语宣传28条次。通过广泛宣传,把建档立卡工作的目的和要求、识别标准、识别程序等相关政策宣传到村、到户,做到了家喻户晓,使群众知情权和参与权得到充分保障的同时,也进一步统一了乡村干部思想。

(四)动员部署,强化培训

一是及时召开精准式扶贫工作动员会,对全乡精准式扶贫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二是组织召开精准式扶贫工作培训会,对驻村干部和村三职干部进行了业务培训,确保了精准式扶贫工作规范有序、数据真实。三是按照班子成员分工,组建指导组4个,分片对各村精准式扶贫工作进行督查指导,确保工作实效。

(五)公平公正,识别公开

严格按照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坚持统一标准、实事求是、分片负责等工作原则,按照农户申请—调查核实—民主评议—对象公开等程序,严把审核调查关,全面掌握贫困户基本情况,做到了全面摸排、调查真实、合理定性、全程公开。优先将低保五保、五保、贫困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纳入贫困人口范畴,通过民主评议,确定拟纳入扶贫对象的人员,再对拟扶贫对象进行公开公示,接受群众监督,确保了精准式扶贫工作的质量。

二、识别程序

以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作为评判主要指标,将人均纯收入低于省农村扶贫标准2736元的人员作为拟扶贫对象,坚持以户为单元,实行整户识别,坚持范围控制,以农户收入为基本依据,综合考虑健康、文化程度、住房现状等情况,按照农户申请(或村民小组推荐)、村民代表大会民主评议、村委会审查公示、乡人民政府审核公示的工作流程进行识别。

三、取得的成效

按照“突出重点、先难后易、分批实施”的原则,对全乡1374名精准式扶贫对象逐一制定了结对帮扶方案,落实了结对帮扶责任人和帮扶措施,结合本乡实际,以改善基本公共工程条件、发展特色产业、劳 务输出和劳动技能培训为主要载体,重点发展核桃、魔芋、板角山羊等特色产业和抓好劳务输出培训。一是截止2019年底,全乡已实现脱贫314人,下剩贫困对象1060人,2019年力争脱贫225人。二是实施了廖三坝村关山至窄卡子公里村道公路硬化工程,逐步解决325户1293人出行难问题。

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个别村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被动工作,进展缓慢。

二是个别村宣传发动不够到位,导致部分群众误认为被确定为贫困对象后会获得很大的利益。

三是个别贫困群众因人际关系处理不当,在民主评议环节,群众不愿为其投票,导致出现漏识情况,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精准式扶贫工作的精准性。

五、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完善工作机制,强化督查考核。继续深入推进领导包村、干部包户、扶贫对象参与的工作机制,把精准式扶贫工作纳入全年目标考核内容,将扶贫工作任务分解到村、到每个干部,定期检查考核,确保分户包村工作机制和一对一对接帮扶工作措施落到实处。

二是科学制定预脱贫人员帮扶规划。逐村逐户摸 清2019年225户预脱贫人员的致贫原因,根据预脱贫人员需求,分类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实现农村扶贫对象“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的目标。

篇3:市七小精准扶贫工作总结201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实施精准扶贫方略,省、市上下积极行动,全面安排和部署了相关扶贫工作任务。对此,洮南市针对全市扶贫工作实际,提出了“精准扶贫,牧业先行”的工作思路,制定了《洮南市畜牧业扶贫工作实施方案》,提出以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核心,以减少贫困人口为主要任务,以重点贫困村整村推进为主体工作,瞄准目标人群,坚持治标与治本结合,“输血”与“造血”并举,大力实施畜牧业重大项目促动、专业合作社带动、奶牛牧场拉动、粮改饲推动和规模企业优先安置的“四动一安置”思路,为全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打下坚实基层,确保贫困人口按期脱贫。

在具体扶贫工作中,启动了“规模企业优先安置”的办法,即:由吉林雏鹰农牧有限公司,安排贫困户到公司从事生猪养殖。公司优先安排65个养殖区,安置65个贫困村的一类贫困户先进入,每个贫困户落实1栋猪舍,每个养殖区落实12户,可落实780户、1 560人。经过公司测算养殖效益,每个养殖户(2人)在公司养殖一年,最后扣除银行利息后纯利润为17.2万元。同时公司承诺:农户在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且不存在重大违约情形的条件下,公司设定年保底利润为10.5万元。

现已进驻贫困户48户、96人,这些人干劲十足,脱贫致富意愿强烈。预计到今年底前,能进驻500户左右,人均收入可达5万元以上。

篇4:精准扶贫,让扶贫工作更高效

【关键词】民办高校 精准扶贫工作 有效开展

精准扶贫是我国的新型扶贫理念及扶贫方式,自2013年习近平同志提出“精准扶贫”这一理念以来,对于彻底解决目前仍旧处于贫困的几千万人口来说,确实也取得了非常有效的成果,对于我国民办高校扶贫工作的后续开展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精准扶贫工作的理论基础

随着“十三五”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扶贫工作的实施和开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议程之一。结合我国改革开放数十年的努力,我国的社会经济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贫困问题依然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重点问题及难点问题。精准扶贫是我国为彻底解决贫困问题而提出的扶贫战略,这也是我国今后若干年扶贫工作的一个指导方向。

时光追溯到2013年,习近平同志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概念,他结合多次的调研,在多个场合就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诠释,并在他的调研下形成了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2016年习近平同志在安徽金寨考察时提出:“因病致贫、因残致贫问题时有发生,扶贫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兜底措施,在医保、新农合方面给予更多扶持,坚持精准扶贫,认真落实每一个项目、每一项措施,全力做好脱贫攻坚工作,以行动兑现对人民的承诺,打好扶贫攻坚战,采取稳定脱贫措施,建立长效扶贫机制,把扶贫工作锲而不舍抓下去……”

二、高校精准扶贫工作的策略开展探索

结合精准扶贫工作的理论基础,我深深体会到作为民办高校,扶贫工作一直以来也是一项重点的管理内容。扶贫工作应该如何开展?仅仅是通过给予的方式吗?通过学习习近平同志的精准扶贫工作的理念,我有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

(一)心理健康教育为先导,引导贫困生正确认识现实

对于很多高校贫困生来说,他们自身的自尊心比较强,因为自己家境不好遭到同學的讥笑、嘲弄、排挤等等,很可能出现心理方面的偏差。所以在高校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中,我认为首先要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先导,引导贫困生正确认识现实,树立“我贫穷,但我坚强”的精神,为实现贫困生问题首先帮助这些学生解决思想上的迷茫和困惑,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让贫困生意识到磨难和贫困是人生的宝贵财富,可以磨练自己的意志和毅力。

(二)感恩教育为突破口,寻求贫困生积极的心理回应

感恩教育是当下比较流行的一个话题,从社会层面的角度来看,国家、社会的筹措帮助体现了对贫困生受教育权利的社会公平机制,从贫困生角度看,各种形式的助学金实际上是国家、社会对贫困生的个人关爱,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要积极引导贫困生形成积极的心理回应,以感恩教育作为突破口,引导贫困生克服不良的消极的情绪。

(三)明确受助学生的义务,促进贫困生成为社会公益活动倡导者

结合教育部新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内容:“大学生在享有申请奖、助学金和助学贷款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获得助学贷款等相应义务。”当前也有不少高校是按照捐赠人意图设置助学金的同时,将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工作作为学生受助的条件之一,让学生意识到他们是在社会和他人的关爱下成长的,他们在受到关爱的同时,应当将爱传递下去。高校在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中,也应当明确受助学生的义务,促进贫困生成为社会公益活动的倡导者。

(四)励志教育为手段,促使贫困生成为优良学风代表

有不少贫困生,由于自身心理上遭受了挫折,这种挫折感带来的消极情绪,促使这类学生成为了学困生、后进生,如果不能有效的对这样的问题加以重视并实施改革,很有可能促使这类学生成为“问题生”。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学校要培养贫困生坚强的意志,引导贫困生树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为学生设计合理的激励措施,引导贫困生成为校风学风建设的排头兵。可以设置一些专项奖学金,例如学校奖学金、勤工助学奖学金等,通过这类激励措施,促进贫困生不畏困难、奋发成才。

(五)校内勤工助学为平台,提倡“助人自助”指导思想

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勤工助学基金,在全校范围内设置一些勤工助学的岗位,深化勤工助学的思想内涵,渗透“助人自助”的指导思想,力促广大贫困生通过自己的劳动和努力获得经济报酬。贫困生还可以通过协助学校科研部门和教师进行科研工作,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

总之,高校精准扶贫工作的有效开展,可以促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今后努力着眼于“精准”二字,开启更为全面有效的探索。

【参考文献】

[1]张雨晴,镶嵌式公益扶贫模式与反思——对K基金会扶贫模式的个案研究,[J],学术论坛,2016年2期

[2]虞崇胜、余杨,提升可行能力:精准扶贫的政治哲学基础分析,[J],行政论坛,2016年1期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市七小精准扶贫工作总结201】相关文章:

精准扶贫是扶贫工作的05-08

精准扶贫半年总结07-07

精准扶贫工作论文04-17

精准扶贫工作计划07-07

精准扶贫工作日记07-07

精准扶贫工作日志07-07

精准扶贫工作反映07-07

精准扶贫工作汇报07-07

银行精准扶贫工作07-26

精准扶贫工作方案10-01

上一篇:院级学生会个人年终工作总结下一篇:初中几何证明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