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车**小学生作文

2024-04-27

坐车**小学生作文(通用15篇)

篇1:坐车**小学生作文

唉!说来真是让人后怕,话还得从那个星期五说起。

星期五下午,我怀着兴奋的心情去姑姑家玩。没想到这兴奋的心不一会就提到了嗓子眼――司机开车太没素养了。不说他开车连站都不进,就说他鸣笛吧。车行驶了一阵子就堵车了,其他车都耐心的等着,都没有鸣笛。偏偏就这辆车的司机不停的鸣笛,吵得人心烦意乱,好像要引起别人注意似的。我心里一直在嘀咕:你现在鸣笛干吗?没素质!把你这种精神发扬在19日默哀的时候呀!没想到他仍我行我素,还错上加错。在一个路段又堵车了,他干脆超到旁边那条道上行驶――逆行!顿时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心想:完了,万一拐过来一辆车,不小心“拥抱”了咋办?还好我多虑了,对面一辆车也没驶过来,我安然无恙。可我刚舒了一口气,我又感受到了飙车的“刺激”。在一段畅通无阻的路上,车像是与长风赛跑,与轿车追逐,像是一只豹子,跑得飞快。不用说,我一直盯着前方,叨念着:开慢一点吧,万一前面刹车了,来不及撞了咋办?多亏老天爷保佑,一切平安。

到了站,我飞一般的下了车。喘了几口粗气,瞪了瞪那个司机,心里暗想:今天你让我受惊,如果你仍我行我素,哪天也让你受受惊。

篇2:坐车**小学生作文

很多人说,车是人们高级的代步工具,车是能穿梭在大街小巷的使者,车是没有缺点的东西。以前的我还觉得他们说的有道理,但到了现在,车就让我患上了坐车恐惧症。你们若不信,就看看我给大家整理出来的“罪证”吧。

罪证一:晕车。

每次我出去旅游,都会坐很长时间的车。一开始我还不怎么样,可开到一半是我就觉得空气不大对劲,仿佛30多个人被挤在一的大气球里,呼吸困难。又开了一会,我就开始狂吐不止。还好快到终点了,我就安慰自己“要到了,坚持住。”不一会儿,到终点了,我第一个跑下车,深深的吸了一口空气“太爽了!”

罪证二:噪音。

经上一次教训,我知道我小时候为什么不晕车了――因为我一上车就睡觉。现在我就在坐车的前一天晚上,10点睡觉,第二天坐车就可以大睡一觉了。第二天一上车,我就躺在椅子上睡了。刚要睡着,汽车爬上坡,“嘟嘟――”的一声长吼,惊跑了我的美梦。我本想倒头再睡,可那汽车又开始叫,吵得我睡不着。下车后,我又是蹦又是跳,心里很不满。

罪证三:堵车。

这不,今天一家子又出去旅游,还把我拽上。刚上车不久,就遇上了“长龙”――大堵车。我本以为可以睡了,可堵车联手噪音一起来攻击,吵得我头昏脑胀,差点丧命于此。从此,我就不用睡觉这“馊主意”了。

篇3:坐车**小学生作文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环节, 也是影响学生语文成绩的直接因素。随着近年来学校教育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然而,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 多年的语文教学经历特别是作文教学让我喜忧参半。喜的是经过全体语文同仁的坚持不懈的努力, 情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忧的是, 很多学生一提起作文就头痛, 觉得作文难于上青天。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作文的过程中, 让孩子感悟生活, 快乐作文, 给孩子一片自由翱翔的天空。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 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 才会做成什么文字。”为此, 我认为作文教学应该从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入手, 让学生到生活的海洋里去寻觅写作素材, 积累素材, 使学生在愉快的环境氛围中取材, 在趣味盎然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挥笔。

一、培养兴趣———在快乐中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对一切来说, 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 才能快乐地去表达。所以我每学期一开始, 就会讲一些著名作家的故事给学生听, 如郑渊洁、杨红樱、黄蓓佳等一些学生特别喜欢的儿童作家的小时候的写作趣事, 并为他们推荐一些畅销的儿童读物, 来激发学生阅读和写作兴趣, 消除学生畏惧写作的心理。

二、用心观察———从快乐中寻找素材

如何让学生从无话可说转变为有话可说和从无事可写变为有事可写?我的方法是先引导学生学会用眼睛去看, 处处留心, 观察生活中的一切事物, 做生活的有心人。也就是教师要善于抓住机会指导学生去感受自己身边的事、身边的人, 周围的景色, 从而更好去感受生活。我们要让他们能在“平常”中挖掘到写作需要的“宝藏”。例如指导学生写四年级下册习作1《春游》时, 在作文前, 我先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给他们提出这次春游的目的要求以及注意事项, 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春游, 春游的地方由小组自己决定, 小组成员也可以单独行动 (跟随父母或朋友) , 去的地方可以是某处景区、公园或其他地方等等。学生们表现的是兴趣盎然, 激动万分。正是由于教师在写作前以快乐引路, 才使学生在快乐中寻找到好素材。

三、善于搜索———从快乐中寻求思路

学生有了素材后, 再组织他们进行分组交流和共同讨论, 寻找优缺点, 取长补短, 教师再适时引导, 从而获得写作共同点。例如写《我最敬佩的人》, 即向大家展示身边的一些高尚品德的人和事。这次写作的内容, 可以是孩子们亲眼见到的, 也可以是亲耳听到的, 还可以是从书本上读到的事。可没想到的是有些学生对身边的人缺乏认识或了解 (这其中也包括他们的父母家人) , 本来有一些感人的素材很值得写, 但他们不知道如何去写或写什么。每次看到这样的情景, 我都会适时结合当学期学校的主题教育, 如举办“真爱无限, 感恩无痕”的中队主题会, 以及配合学校开展“学雷锋”活动等, 使学生从内心深处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再为学生提供可交流的机会, 让学生把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有价值的好素材都从脑海中搜索出来, 然后经过师生共同讨论, 提炼出怎样写的路子, 最后再拟草稿。

四、学会倾诉———在快乐中相互交流

我曾回顾自己小时候的作文训练, 都是在老师规定同一要求和同一时间下完成的。这必定会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学生的积极思维的发展。因为其思维受到压制, 学生的想象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就得不到发展, 写作思路也很难打得开, 再加上时间的约束, 从而使他们的心理受到很大的压抑。

前不久我看到了“放纵拟草”一说, 令我感触很多。所谓“放纵拟草”, 就是要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 鼓励学生自由表达, 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学生说心里话、说真话、不说空话、套话和大话。我非常赞同这一教育方法, 在教学中我努力去指导学生, 在掌握第一素材的基础上, 不受任何条件限制的情况下进行起草。在“自由”中拓宽写作思路, 让学生有话可写。

五、交换批改———在快乐中追求进步

改变教学观念, 已势在必行。即将教师的个人批改行为转换为师生共同合作行为。中国有句古话:“谷子有了苗才能合理地剔留。”作文更是这样。教学时, 我一般会分两个步骤进行:第一步, 让学生进行自我修改。通过让学生本人依据教师在草稿练习本上的批语进行深层次再加工, 把遗忘或被忽视的情节再加上。第二步, 同学之间传阅批改。学生从打草稿到自我修改, 将文章的语言文字、段落结构等都已经做了很多遍的琢磨, 容易产生满足感, 所以不妥和不通之处就很难再被发现。而我让学生交换批阅的目的就是让旁人去点破自己的不通和不妥之处。在教学中, 我见到了学生平时难有的那种浓厚的兴趣以及认真、专注的神情。

其实, 作文教学活动中, 语文教师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和努力将自己塑造成师范者和指导者的行为是举足轻重的。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 教师要教给他们常用而又很重要“调、删、改、补”等方法, 让他们掌握在草稿上下一番功夫的真本领。当然, 教师还应在学生积极修改时给予他们及时、恰当、到位的表扬。

篇4:坐车**小学生作文

车子上,同学们有说有笑,十分快乐。我呢,一声不吭,因为我会晕车,所以妈妈叫我在车上睡觉或者看看风景,还给我带了两片晕车药。中途,在我旁边的同学脸色苍白,好像要吐了。我刚想把药片掏出来给她,就想:把药给了她,我怎么办呀?于是我就心安理得地坐在那儿。大概过了20分钟左右,她实在忍不住了,就想打开窗户吐在外面,但是玻璃石密封的,她就拿出塑料袋“哇”的一声吐了出来,虽说打开塑料袋了,但还是有些吐到了外面。我连忙跑开。

同学们有的用餐巾纸给她擦衣服,有的给她矿泉水漱口-------,老师十分热情地把一件装在包里的T恤给她让她换上。看着同学们为她做了这么多,看着同学们劲头十足,她十分激动,说:“真是太不好意思了,谢谢你们”!同学们都摆摆手说:“没关系的,同学互相帮助,是应该的。”同学们热情关心同学的精神让我十分惭愧。

于是我毫不犹豫把晕车药从口袋里掏出来给她。她看我脸色不太好,就十分不好意思:“不用了,不用了。你自己都有可能晕车,还是你自己吃吧”我十分感动,原来她也在关心着我,我一定要给她,就编了个谎言,“我不会晕车的,你放心吧!”在同学们的劝说下,她总算高兴接过我的晕车药了,但她只拿了一颗,任我怎么说她也不拿了。于是,我们一人一颗吞了下去。

篇5:坐车作文300字

那是一个炎热的黄昏,夏天的太阳像个大火炉,把大地烤得发烫,就连空气也是热烘烘的,让我晕乎乎的,而我还要坐车自己回家,哎!车上的人多的要我命啊!,而且挤的我浑身是汗,不挤死我也得热死!

我想:难道我就要热死在这人儿了?不!不!不!苍天啊!大地啊!让风来的更猛烈些吧!风婆婆看穿了我的心――天窗竟然吹来一丝丝珍贵的凉风!这可让我欣喜若狂,我立刻不热了,开始东张西望起来,大滴大滴的汗水在大家的脸上流下,滴在了地上。

半小时……一小时。时间一点一滴的过去了。可我还是没到!人越来越多,我在心中呐喊:“什么时候才到啊!我受不了啦!”终于快到茂新街了,可是我――却挤不到门口!!,正在我奋力往门口挤的时候,一个叔叔对我说:“小朋友,你要下车吗?”我抬起了头。叔叔长得挺和善的:“恩!”叔叔说:“哦,那我帮你吧!”我疑惑不解起来,怎么帮我?难不成他会法术?只听他大喊了一声:“让一下!小朋友要下车。”我说了声谢谢叔叔就急忙挤到门口,跑下了车。

篇6:坐车作文300字

补习班下课后,妈妈打电话给我,让我一个人坐车回家。当时,我的心头涌上来一种危机感,本来平时都是妈妈来接的,今天竟然是自己回家!开始叫车了,我看见了一辆出租车,就挥了一下手,司机似乎没看见,然后,我仔细地一看,啊,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上面写着有客。

后来,我终于叫到了一辆车,上车后,我看了一下司机的样貌,oh,mygod,长得可真吓人!司机问我,“小朋友去哪呀?”“去华......华达大厦。”“哦,好的。”开车时,我在心里分析了这位司机:这位大叔,看上去真吓人!比如说他的眼睛太小,整个人看上去黑黑的,还有他的声音听上去软绵绵的,我感觉他有点不务正业。突然,有人叫我,“小朋友,现在怎么走?”“哦,你......你先直走,前......前有个路口右......右转,再左转,就......就到了。”司机,顺着我的方向开到了我家。付钱时,我没有现金,只好用支付宝,幸好司机有支付宝,我付钱下车,回到家才松了口气。

篇7:坐车**小学生作文

一、积累素材, 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小学生写作文就是练笔, 是习作, 不是创作, 是为将来创作打基础。 小学生写作文就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用笔“说”出来。 这就要求学生有话可说, 只有积累大量素材, 才能做到有话可说。

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谁善于观察, 善于发现, 谁就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材料。 小学生观察能力不强, 要悉心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1]。 教他们按一定顺序观察, 抓住特点仔细观察事物, 对身边事物保持一种新鲜感, 别人未看到的自己能看到;别人知道个大概, 自己知道得具体详细;别人知其然, 自己知其所以然。

2.每天课前一分钟“说说我的见闻感受”。

要想让学生用笔写出来, 首先要让学生用嘴说出来。 每天我让学生利用课前一分钟说说自己的见闻感受, 让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 可以说看到的人事景物, 也可以说听到的奇闻逸事, 还可以说想到的风土人情等。 每个人每天说的都不能与他人说的相同, 同样是说看到的人, 他说了自己看到的人的外貌, 你可以说看到的人的外貌, 说法绝对不能相同。 正如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所说的“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有意识地丰富自己”。

3.每天选读一篇课外文章, 说出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没有大量阅读做基础, 要写出好文章是难以想象的。 杜甫曾说“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朱自清先生曾说“写作的训练, 还是要从阅读说起。 虽然文章不等于生活, 是‘流’不是‘源’, 但同样可以影响写作”。 阅读为写作提供了大量素材, 为学生写作文奠定了基础,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仅积累了大量素材, 还学习了写作方法。 教师要为学生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好文章, 推荐好的书目, 拓宽学生的阅读面, 让不同学生读不同的书, 防止抄袭偷懒现象。 每天随机选取两名学生说一说自己所读文章的主要内容, 丰富学生的积累, 培养边读边思考的好习惯。

4.背诵经典名篇, 积累语言素材。

选入教材的文章都是经过千挑万选的, 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适应学生认知水平, 密切联系学生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 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的好文章, 凡是教材中要求背诵的文章一定让学生背熟练, 不要求背诵的文章, 选择精美语段让学生背诵。 通过背诵名家名篇, 积累语言素材, 使他们写作文时能想起这些优美的词句, 为写好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指导写法, 解决怎么写的问题

作文是一种技能, 技能的形成靠训练。 一定要勤动笔、多练习, 放手让学生写, 用他们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思路写自己想写的内容。 把练笔渗透到阅读教学之中, 渗透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 只靠每学期几次习作, 是不可能形成很强作文能力的。 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 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学生的写作过程是他们思想逐渐成熟的过程, 他们在写作中不断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布局谋篇能力。

1.培养写读书笔记, 写日记的好习惯。

作文还是一种习惯, 习惯的养成靠历练。 种种好的习作习惯一旦养成, 必然具有很强的作文能力。 因此, 教师要培养学生爱写读书笔记、乐于写日记的好习惯。 开始教师要跟学生一起写读书笔记, 写日记, 每天评比,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 不断要求向上, 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中, 才能产生使儿童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教师要想尽一切办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当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 他们就会主动写读书笔记和日记, 逐渐养成习惯后, 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之间互相评比, 评出优秀的在全班赏析。

2.在阅读中进行写作指导, 在阅读之后进行小练笔活动。

阅读和写作是一个事物的两方面, 是相辅相成的。 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通过写作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让阅读教学起到指导写作的作用。 选入教材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情文并茂的好文章, 结构完整, 条理清晰, 写作手法明确, 是学生学习写作文的最好范例。 结合阅读的每一篇文章的某一个写作方法进行小练笔活动, 学生在写作时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把作者的写作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 方法不待教而会, 不待学而能。 学生写作文时就会感到写作文有“法”可依, 没什么难的。

三、互动交流, 注重练习, 解决写好的问题

1.先说后写, 成竹在胸。

在让学生写作文之前, 教师先引导学生列出提纲, 根据先分后总, 或先总后分, 或总—分—总的构段方式, 按照时间顺序或事情发展顺序等进行写作。 然后让学生根据作文要求选取素材, 进行构思, 打好腹稿, 做好说作文的准备。 在说的过程中, 同学们互相补充, 共同修改, 先把作文说具体, 做到成竹在胸。 只有说具体, 才能写具体。 在学生说完之后, 教师进行修改补充, 引导学生把所学的写作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2.分类指导, 各个击破。

对于写人的文章, 要抓住人物特点, 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等进行具体描写。 重视细节描写, 细节是人物内心的流露, 是人物品质的反应。 写人离不开写事, 写人的关键是选择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事例。 比如, 要写一个爱学习的人, 就要选择他早起学习或学习时忘了时间等事例, 也可以把张三做的事和李四做的事放到一个人身上来写, 这不是胡编乱造, 而是艺术真实, 艺术源于生活, 又高于生活, 作文不是生活的翻版, 而是对生活原形的加工提炼, 塑造出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对于写事的文章, 要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 写清事情的起因、 经过和结果, 特别是事情的经过要写具体, 适当运用插叙、倒叙的方法, 做到重点突出、中心明确、条理清晰。

对于描写景物的文章, 首先让学生掌握景物描写方法。抓住景物特点按一定顺序来写, 从远到近或从近到远等, 教给学生一些描写景物的基本方法, 使学生的文章显得条理分明、层次清楚。 比如, 写柳树时, 要求学生从树的颜色、形状、静态、动态等方面展开描写。 描写时, 通过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 运用联想、想象等写作手法强化突出景物的特点。 这样指导, 学生不再感到空洞, 写作时心中有数。

3. 教师写下水作文, 打消学生恐惧心理, 为学生提供参考。

有人说:“天下文章一大抄, 看你会抄不会抄。”这里所说的抄不是照搬照抄, 而是去其糟粕, 取其精华[2]。 有的优美的名言佳句, 我们初看时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细细品味却是同中有异, 究其原因就是得其精髓, 变化自如。 教师的下水作文为学生提供参考, 学生在仿写中摸索写作文的方法, 通过训练, 就能在今后写作中运用自如、自由发挥。 这就像小孩子学走路一样, 开始总要扶着他走, 扶一段时间后, 就可以放手让他自己去走, 虽然开始走不好, 但经过反复练习, 都会奔跑自如, 这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 写作文也是如此, 要先扶后放。

4.认真修改,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培养学生认真修改的好习惯, 使每个学生都能修改自己的习作, 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 做到语句通顺, 行款正确, 书写规范、整洁, 并能根据表达需要, 正确使用常用标点符号。 现在许多学生都不爱修改作文, 在他们看来修改作文是老师的事情, 实际上学生的作文能力是在修改中不断提高的。 在修改作文的过程中, 学生要反复推敲, 不仅提高作文能力, 而且锻炼思考能力, 这也是知识内化的一个过程。

其实, 作文并不难, 难的是头脑中空无一物, 不知写什么。 当学生头脑中有了大量作文素材, 掌握了作文技法, 并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进行写作练习, 再面对作文题目时, 就不会愁眉不展。 我用我笔写我心, 无论看到什么样的作文题目, 头脑中都会有无数符合作文要求的素材涌现出来, 有无数名家名篇展现在眼前, 到那时真是下笔千言、一挥而就。

参考文献

[1]王兰英.如何培养小学生作文的观察能力[J].作文与阅读, 2014 (1) .

篇8:坐车作文600字

忽然,一辆用毛巾包着后座的自行车从我旁边擦过,一个念头从我心中滋生——乘三轮车。

于是,我走近一辆红色坐等的三轮车旁。车主朝我上下打量了一下,问:“你坐车?”眼里充满疑惑。我无力的点点头。他迟疑了一会儿,说:“那走吧。”语气勉强。我问:“到复兴小学多少钱?”他讲的价钱很公道,我毫无争议的就上了车。

上了车,我才注意他:中等个子上身穿一件蓝色中山装,布满灰尘,下身是褪了色的青布裤子,脚穿解放鞋。

“小伙子,为什么搭车?”他问了我一句。

我一愣,随口答道:“身体不好。”

“哦——”他似有所悟,“我本不该载你,现在觉得应该。”

“为什么?”我诧异了。

“因为你不在我的服务范围之内。”

我更加纳闷了,难道嫌我们学生钱少?我试探的问道:“那您为什么人服务呀?”

“年纪大的,走路吃力,义务服务;急需办事的,时间要紧,为他们省些时间;有派头懒得走,可以赚些钱。”

我不敢相信,这一番话,竟出自一个三轮车夫口中,虽出人意外,但合情合理,我还以为骑三轮车的人无非是想赚些钱呢!

“你们学生是消费者,这么短的路可以自己走。”他顿了顿,又补充说:“人从小就要养成乐于吃苦的习惯。”

顿时我的大脑一片空白。

“到了。”我下了车,茫然中说了一声“谢谢”,可我也不知谢什么,但他已经走了。

篇9:坐车作文600字

元旦的时候,我去了大唐的二妈家去玩,那里我感觉还不错,很好玩,就这样我在那里玩了两天。等到了第三天早上,我听到了一个让我既兴奋又害怕的消息——二妈说,今天她有事,让我一个人乘车回家。听到这个消息,心里十分的忐忑不安,十分的害怕,因为要一个人乘车回家,而且中途还要转二次车,就这样我心里别扭了一个上午。到了下午,终于要一个人回家了,我的二妈把我送到等车的地方,然后把我送上车她就走了。车上十分的挤,不过还好有一个座位坐,不知道是谁身上有气味,把整个车都弄得臭臭的,让我更觉得不安。这时走上来了一位老人,我见了,本能地站起来给他让座。过了十多分钟,车终于到诸暨了,哎,我的排队去买回枫桥的票,终于轮到我了,我十分不好意思向售票阿姨说:”我要一张到枫桥的票“。那阿姨说:”小朋友你一个人回家吗?”“我说:“嗯!”然后那阿姨又说:“小朋友你真勇敢。”说着她便把票给了我。听了她的话,我感觉身上多了份勇气。

过了一会,有人叫了一声:“车来了!那些在等车的人,就如豹子看见了猎物,飞一般的跑过去,看着这争先恐后的样,我心想:我挤不过我就不挤,我挤得过我也不挤,不就是争一个位子吗,有必要吗?他们在前面挤来挤去,我就在后面慢慢地走,我走上车时刚好还有一个位子,我就坐了下来,把票给了收票员后,我就在那里发呆,发了一会我就睡着了,等我醒来后车快到了。我又坐了一会,车到了枫桥,下了车,我才松了一口气,因为虽然还要转车,但离家已经不远了。

当我踏上最后一辆到家的车时,心里想:一个人回家真是又害怕又累,不过,我今天也得到了锻炼,马上要读初中了,我确实要学会自己回家,不能总是依赖大人。

篇10:坐车作文300字

在视野佳、位子宽的位子是最好的,因为可以看美丽的风景,只要你静下来,但我通常不会看风景,只会玩电玩、玩玩具,但其实外面的风景有如置身天堂一样,非常漂亮,我在车上当然不止玩电玩、玩玩具,这只是我在车上所做的二件事而已,我还在车上做很多很多的事,像背单字等,所以其实在车子上是可以做很多事的。

这段车程是否快乐,只看你上车的心情,而心情也会被路程影响,像如果走走停停,又赶时间的话,会从很生气变成超生气,从这个例子来看,路程真的很像魔法师,可以把人的心情改变。

篇11:小学生作文初探

一、寻根求源

作为一线教师, 帮助孩子们先找到作文难的原因, 这才是第一关键, 然后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作文中的困惑, 达到最终学会作文的目的。

纵观小学生的生活实践, 他们生活空间很有限, 几十平米的楼房里, 十几平米的教室里, 并不宽敞的操场中央。他们的经历也很平常, 除了每天必须的吃饭, 读书, 间或还有一点点家长允许情况下的稍作玩耍, 除了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之外, 也不会经常遇到受启迪、受教育, 而又能说明道理的事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学生怕作文, 根本原因就是孩子们感到无话可写。另外, 孩子们年龄小, 思想、意识、道德等各方面都很不成熟, 认识水平也会受到制约, 他们观察的兴奋点大多数是事物的本身, 更多地忽略掉了这个事物能折射出什么, 能说明什么, 所以很难有意识地挖掘事物的意义。

二、探寻方法

找到了学生写作文难的根源, 教师就要帮助孩子们“找米下锅”,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激活学生的写作思维, 拓宽视野, 强化写作方法, 提升写作质量, 帮助学生完成思维的碰撞过程、生命的运动过程、心智的沟通过程。

1. 摄取生活, 丰富积累

小语大纲提出“指导学生作文, 要从内容入手, 要引导学生接触自然, 接触社会。”尽管小学生阅历浅, 但毕竟有一定的生活积累, 关键在于我们的挖掘。学雷锋月, 我引导学生收看有关雷锋生平及童年生活介绍的电视新闻, 搜集雷锋助人为乐、勤俭节约、刻苦钻研的故事, 阅读雷锋的日记和伟人对雷锋的题词等, 然后组织学生开展主题班会, 做演讲、谈体会、谈认识, 利用第二课堂活动时间办小报, 展示图片……这样, 一个个有关雷锋的话题从孩子们嘴里说出来, 就都成了他们写作的素材。所以, 《我心中的英雄———雷锋》作文, 同学们个个写得有理有据, 内容充实, 还时不时地加一些恰当的议论, 使雷锋的形象植根于孩子们的心底, 既学到了英雄的精神, 又不经意间丰富了写作内容。母亲节, 我会让孩子们去观察母亲日渐苍老的脸和依稀可见的白发, 例数一件件母亲对自己点点滴滴的照顾与呵护的事, 搜集和积累并背诵描写母爱的诗词、抒情性的语句, 然后母亲节那天, 帮妈妈做一件实实在在的感恩母亲的事, 然后用心写下来。因为有了前期铺垫, 孩子们在心中有了对母亲的更深层次的理解, 再加上亲自参与感恩母亲的实践, 写起作文来自然有真话可书写, 有真情可抒发。那一篇篇作文情真意切, 感人至深, 再加上优美的比喻、排比句式, 恰如其分地引用古诗词, 一个个伟大的、无私的、含辛茹苦的母亲形象得以升华, 使学生深刻地受到了爱母亲、感恩母亲的教育, 更充实了学生的内心, 不仅提高了写作水平, 也顺势深化了道德情操教育。

我们说要求学生作文写真话, 写自己的话, 应该寻找它的源头, 而这源头正是我们的现实生活, 生活丰富了, 才会抒发出深厚的情感。写《我爱家乡的……》, 我请求家长帮助孩子们观察和了解家乡的树木或特产, 了解其生长环境, 以及枝叶、果实的形状、颜色等;写一次活动, 我就组织孩子们开展钉纽扣、贴鼻子、踩气球、踢毽子、跳绳等, 充分组织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去。我还特别注重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 组织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创设与他人交流的机会, 让孩子在家里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掌握劳动技能和本领, 并经常与其他学科举行实践活动, 如参与还乡河污染调查活动、科学小实验活动、采集标本活动, 使知识性、趣味性能很好地融为一体, 所有这些, 都能成为学生写作的素材。我想, 只要切近学生生活实际, 学生就不会感到无话可说了。

2. 勤于观察, 善于思考

克鲁普斯卡娅说过:“在大多数情况下, 学生完全不会观察, 可以这样认为:他们的眼睛不用作看, 耳朵不用作听。教师的任务就是教他们学会看、听、感觉。”所以, 要想使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必须注意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首先, 观察要有序。如观察静景时, 要注意由远及近, 由上到下, 由里到外, 由整体到部分, 由大处到细节等观察顺序;观察动景时, 又要注意随时间的变化, 景物也会发上变化, 如雷雨到来前乌云密布的天空, 接着刮起大风, 乌云翻滚, 电闪雷鸣, 大雨瓢泼而下, 雨后又是彩虹一片。这样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 学生观察起来的事物所得到的材料不是凌乱的, 而是有条理的, 不是间接的, 而是具体的。

其次, 观察要抓住事物特点, 每件事都有其本身的特点,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外部联系和内部联系, 抓住事物的特征和本质去观察, 就会收获颇多。引导学生观察时, 应该努力发现人、事、物与众不同的一点, 如写一段人物的外貌, 我会让学生以《猜猜他是谁》为题, 请同学到前面来, 对比、观察、描述, 抓住不同之处, 进行细致刻画;再比如, 观察一位学生如何思考问题, 我就事先提出好多问题, 如周围的环境, 思考时的动作、眼神, 问题豁然开朗时的神态等, 这样学生既有兴趣感, 又会抓住其特点, 有针对性地进行具体描写。

再次, 观察时要多思多想。观察与思考是紧密相连的, 观察是基础, 思考是关键。教师在平常指导时, 要让学生通过比较、观察, 发现异同, 并分析缘由, 然后得出结论, 这样首先获得了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另外, 要引导学生分析观察的结果, 寻根问底, 心中生疑, 再次观察、解疑;还有就是要把观察和联想结合起来, 启发学生触景生情, 去写自己所想象的有价值的东西。如让学生观察雷雨前后天气变化情况之外, 就该让孩子们想象农民伯伯在田里劳动的辛劳;想象父母在雨中送伞的一刹那;想象在这样的天气, 那些户外忠于职守的工作人员。观察无花果枝叶、果实特点, 就要引导学生想象清洁工、煤炭工、修路工等无私奉献者, 进一步联想到他们默默奉献的精神……这样由此及彼的联想, 写出的文章自然是有血有肉, 各具特色, 也使观察的结果产生了深远的意义。

生活中处处有作文, 我们要树立大作文思想, 引导学生在参与生活中学习作文方法, 感悟做人道理。常此训练, 我相信学生的写作之“水”定会源源流淌, 写作文也会得心应手。

篇12:坐车作文400字

出发前,爸爸对我说:“不会坐车,主要是心理问题。你如果换一种想法,那就不会怕了。”说着,他教我种种办法:“你在坐车时,如果不舒服,心里就想:别人都会坐车,就我不会,那多没意思。如果不行,你就想着些高兴的事。如果还是不行,就想:我一个人不会坐车,大人都嘲笑我,多丢脸呀!如果我会坐车,在车上可以和小朋友做游戏,那多开心呀……”爸爸说的最后一话,让我牢牢记在心里:“想吃就吃,想吐就吐!”

我们来到了车站,上了一辆汽车。一上车,我就捂着鼻子。爸爸见了,说:“不要紧张,没事的,要相信自己!你一直捂着鼻子,憋着气,会更难受的。”我听了,迟疑了一下,半信半疑地放下了手。可当我闻到车上难闻的气味时,却差点儿吐出来。于是,就用起爸爸教给我的第一个“绝招”,不管用。可是,我不泄气,想了好多开心的事,连肚子都笑痛了。突然,车子减慢了速度,让我想到现在是坐车时,头又开始晕了!我还是不灰心,马上使出爸爸教我的“最后一招”:拿出话梅,慢慢地嚼!酸溜溜的话梅肉一下肚,全身舒服多了。下车了,我成功地完成了任务。

篇13:坐车作文400字

车子开动了,我越坐越奇怪,这是往水头开吗?管它三七二十一,等到站再说。

后来的路越发奇怪,怎么感觉越来越远?到了站,我跳下车,心里默默地想,就几天没来,客运中心居然装修了,这是怎么回事?太平洋购物中心又哪里去了?我用电话手表一查,天哪,我居然到灵溪了!

原来刚才没留意车子行驶的方向,我把从水头到灵溪看成了从灵溪到水头。我只好再坐车回去了。我搓着快被搓坏了的“血汗钱”——我在活动中因为学习成绩优秀老师给我的`奖金,本来我还想用来买点自己喜爱的东西,可是现在只能把“血汗钱”花在坐车的路费上了。不过,还好有这笔钱,不然就回不去了。我依依不舍地投了币,上了车,心疼着。

篇14:坐车的启示作文

俩点半,终于安稳坐到属于自己的位子了。来之不易。是当时最大的感受。

十二点半坐车去火车站时就有点紧张了!在候车厅等着时紧张加剧!离1点40分上车还有十分钟时,心开始扑通扑通跳,腿也打颤。紧张到心口很闷,好像透不出气来了,一直在干呕。应该是气出不来,只有吐才能出气了吧!高考都没这么紧张过!通常是紧张就想上厕所,出来已经开始排队验票了!在铁路道上等候时简直是站立不安,听到远处刺耳的鸣声和列车员急匆又大声的叮咛,更吓得腿打颤了。气出不来,吓得很想哭的感觉。如果吖辉没作伴,我早吓得回家了。火车停下后,我和吖辉赶紧上,可是四号车厢上不去了,列车员就赶紧说去三号,可是跑到那又上不了了,又赶去二号车厢上!总算上去了!火车也开始开了。从追车到找座位,紧张早就抛的一干二净!有的只是忙碌向四号车厢移动!途中听到有人说以后再也不坐火车,真是合我当时心意啊!的确,太麻烦了!

过道挤满了人,根本过不去,只好一点一点挤。一位正在挪动的男生大声说,23号的车厢,却在2号车厢上车了。大家一哄而笑,呵呵!看来他要挪很长时间了。相比之下,自己从2号挤去四号车厢就是小巫见大巫了!心都放宽没那么急了,希望他好运。最为开心的是,那些站的旅客被挤到不但没怨言,还很好心主动把我的包一一递过去,形成了人墙递包。我的`速度没包快,一开始还担心被传没了,可是一想,相信自己家乡人,就放下心来了!我把“不好意思”“谢谢”一路说过去!起码说了几十遍了。终于到了四号车厢23号了,可是坐满了人,不知哪个位子才是自己的。只好说:不好意思,我是23号的。一位男生站了起来。我赶紧说,不好意思,麻烦你了啊!坐下后,周围几个人劝我把包放到货架上,我说不用了,会摔下砸到人。一位靓仔好心的把我包拿上去了。可是过了几分钟。哎呀一声,那个包刚好砸到他头上了。大家都笑了。他还开玩笑:幸好不重,不然砸到上医院了。我解释说放的是衣服。。看来火车也好多好心的人士!这个是这次痛苦之行的一点安慰吧!火车好闷。一路上,头上的汗一直留个不停。看着外面置于冷空气的人。好羡慕啊!!!

篇15:坐车**小学生作文

关键词:作文,评改,贾志敏,课堂

关于作文的修改,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老师常对学生讲的一句话是“文章不厌百回改”,并用著名文学家、剧作家夏衍的例子与学生们一起共勉。夏衍病重住院,一天,他病情突然恶化,身边的人忙说:“夏老,我马上去叫医生!”这时,夏老不知从哪来的一股力量,坐起身,大声喊:“不是‘叫’,是‘请’!”说完,便倒在病床上咽气了。夏老改动了一个字,却感动了无数人。贾老师就用这样一个震撼人心的故事教导学生,好作文是改出来的!

对于小学生作文的评改,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最常用的方法便是将学生的作文本收齐后,在上面做简单的圈点,再加上艰涩难懂的评语,例如“题材新颖、构思独特、条理清晰、中心突出”等,但是说了一堆,理解能力有限的小学生还是无法切身领悟,长期以往,学生在写作中体会不到乐趣所在,学生的作文还是得不到切实的提高。而贾老师评改学生作文却是花样翻新,形式不拘一格,最常见的就是当堂评讲作文。在他的评改作文课上,经常是笑声不断,师生碰撞出来的智慧火花到处可见。贾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在愉快的氛围中感受语言的魅力,脚踏实地地落实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在这里,笔者对贾老师如何评改小学生作文做了简要的梳理。

一、当堂即兴评改——在读中改

这是贾老师最常用的一种评改方式,学生完成作文后,先让一位学生面对全班同学朗诵自己的作文,贾老师便边听边带领全班同学一起修改,或及时指出文中的不足,或让其他同学一起讨论,积极参与作文的修改,在这样的“作文修改总动员”中,作为语言大师的贾老师总能很快捕捉到学生作文中闪光点和不足之处,并进行深入浅出地点拨,使学生们听得心悦诚服。

一个简单的例子就足以说明这种读中改作文的效果。在一堂关于《记一件_____事》的作文指导课上(见附录),贾老师带了一个大橘子到课堂,指导学生如何描写这样一个可爱的橘子。在最后的学生练笔交流中,学生读到:“放在手上掂一掂,沉甸甸的。放在鼻子前闻一闻,有一股淡淡的清香。”乍一听觉得没有问题,可是贾老师却说:“‘闻’‘有’可以去掉。另外。‘放在鼻子前一闻’和‘一股淡淡的清香’中间缺了一个字。你再读,读好了,语气出来了,这个字也就出来了。”于是,这个学生一连读了好几遍,贾老师一直耐心等待,直到这个学生读进去了,仿佛真的为橘子的清香所陶醉时,“啊”字脱口而出。这个简单的句子即刻得到了升华,“放在鼻子前一闻,啊,一股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剥开橘皮,我一数,一共有12瓤,它们多像12个胖娃娃围在一起说悄悄话。”这时还不够,贾老师又说:“加上‘着’和‘呢’,再读一下。”这时一个生动活泼俏皮、富有童趣的句子出来了——放在鼻子前一闻,啊,一股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剥开橘皮,我一数,一共有12瓤,它们多像12个胖娃娃围在一起说着悄悄话呢。

贾老师常说七分文章三分读,读可以弥补写的不足。在这样的一读一改中,贾老师指引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情感不断修改丰富自己的句子,使写出来的句子更为生动,更有韵味。这样的当堂即兴修改,对老师自身的素质要求是极高的,需要老师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应变能力,以及相当深厚的语言功底。而作为语言大师的贾老师总能凭借着他极好的语感,瞬间捕捉到学生习作中的瑕疵与闪光之处,对学生是习作进行精确的点评,每一处的点评都是那么的令人信服,有些甚至让人拍案叫绝。在贾老师的作文课堂里,他一直都坚持这么做。在一般人看来,这样一堂作文课就点评一个同学的作文,效率是不是有点低,但是,这些疑问是毫无道理的,语文学习,尤其是作文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靠长期地像这样的规范的训练养成自觉的提炼语言的习惯,正好是为学生长期的学习能力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且这样活跃的课堂中,每个学生都开动脑筋,积极思考,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正是体现了将学生视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二、展现语言的魅力——力求语言精准

在贾老师的作文课堂中,他对学生语言的要求不仅仅是准确就够了,而是要力求精准,准确而精当。

例如刚刚在前面提到的一个学生关于描写橘子的习作中,这位学生在后面写道:“我摘下一瓤,放在嘴里”,看似很平常的一句话,贾老师却说:“‘放’是把东西放在桌子上、阳台上等,嘴是一个腔囊,应该说‘放进’”。一个“在”字改为“进”感觉大变,平面的感觉与腔体的感觉比较出来了。紧接着,学生往后读到“我摘一瓤,放进嘴里,咬了一口,甜滋滋的,还有点酸溜溜的感觉。”贾老师紧跟问道:“是感觉?”学生急忙改到:“还带有酸溜溜的味道。真是‘吃在嘴里,甜在心里’呢”。这回贾老师才满意,说了一个“好”字。

像这样的斟酌字句的修改,在贾老师的课堂上比比皆是,力求将语言表达得精准明确无误。例如这样一个简单的句子“我们家住在金龙东苑。小区里真美,道路两旁种着许多高大的树木。”贾老师就看出了两个不妥的地方。其一,“家”不能跟“住”连着。可以改成“我们家在金龙东苑”或“我们住在金龙东苑”。其二,“道路两旁种着许多高达的树木”中的“树木”应改成“树”。因为,“树”是根植与泥土中的活体,而“树木”则指已经被砍到的树干,它是没有生命的。这样看似跳不出毛病的句子,贾老师都能找出不符合语言规范的地方来,使句子的表达更为严谨明确。

贾老师的这种语言文字的精准修改,几乎贯穿着贾老师的整个教学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还培养他们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

三、层层递进地启发——仔细观察,合理想象

小学生习作中最常见的问题,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是作文内容空洞,描写不详实,文章呆板枯燥无味,面对这一困境,许多老师很难想出有效的方法进行改进,或在尝试一些新颖的教法后短期内得不到明显提高效果,都纷纷选择放弃。而贾老师至始至终都坚持循序渐进、循循善诱的教学原则,在每堂作文课上都耐心的指导学生如何将作文的内容进行充实,描写细腻。贾老师的方法其实很普通,每个语文老师都知道,那便是仔细观察,合理想象。贾老师便是运用这一朴实的教法,一堂课解决一个问题,耐心引导学生。这样每节课都脚踏实地得夯实基本功,学生的写作能力自然而然的日益见长。

这里我们通过一节作文课的评点来管中窥豹,看看贾老师是如何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进行仔细观察,合理想象的。

还是以《记一件_____事》的作文指导课为例。当贾老师问学生这个橘子是怎么个可爱法时,在黑板上板书“观察”二字,说道:“要用事实说话,要表达形象,要把话写具体,就要通过观察。观察,指的是以看为主,对事物进行调查”。紧接着,贾老师又板书了两个字“仔细”。这样学生们明白了要仔细观察才能有东西可写,但是这时,他们还是不清楚怎样写,因为要观察什么,怎么观察做为主要问题还没解决。

于是贾老师先问学生:“如果要写这个橘子,你们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来观察?”学生的答案说了颜色、形状、大小这些基本的维度外,就停住了。这时贾老师不急不慢地肯定学生的答案后,拿起橘子,做了一个“掂”的动作。学生们受到启发,脱口而出答道:“重量。”接着,贾老师又提示道:“好!再进一点呢?”他把橘子送到鼻子前,做出嗅的动作。学生们立即抢答到:“味道。”此时贾老师及时地反问道:“是味道吗,鼻子能知道它的味道吗?”学生们恍然大悟,“是香味。”到此为止观察点已经全部都覆盖了,但是贾老师却进一步提示学生再仔细观察,还特意展示了橘子的带叶的柄,并板书“特征”二字,说道:“一般橘子都没有,这是这只橘子的个性”。这样通过不断提示指引,学生一步一步地完成了仔细观察的全过程。

接下来是描写具体了,在上面的观察的不同的维度上指引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例如形状——像个小南瓜,大小——有拳头那么大,叶子——想顶着一个小小的帽子。

在这样的仔细观察下的合理想象使得文章内容详实,描写形象,读起来趣味盎然,一改呆笨空洞的毛病。贾老师就是用这样的层层递进启发的方法一步步地教导不知道如何下笔的学生知道如何动笔,并且指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使习作更为生动。

四、闪耀人性的光辉——人性化的批语

贾老师评改作文,不仅仅体现在课堂内的精彩点评,还体现在课后的作文评语。贾老师的评语,不是像有些语文老师那样用老一套的评语,什么“结构完整、条理清晰、中心突出”等等字眼,而是师生间无障碍的促膝长谈,没有生硬的点评和无感情的评判,而是充满着人性化的关怀与情感交流。我们以“‘特殊’的礼物”这篇学生习作的评语为例,一起欣赏一下贾老师的习作评语。

批语:有句古话:“可怜天下父母心。”孩子,是父母的作品,是父母的希望,是父母生命的延续。因此,指望孩子健康成长,是做父母的惟一心愿。一封很平常的信,信里夹着一张剪报,剪报上刊登的是一篇《争虾与让瓜》的文章,旁边还清晰地写着五个字:“请认真理解”。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别的什么东西了,连妈妈平时再三叮嘱的话也没有留下片言只语。小作者没有过多地描述自己的心理活动,只是将故事内容叙述了一下。因为故事本身就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毋庸讳言,小作者已经“理解”了母亲的良苦用心了。文末的最后一句话便是佐证:“我这才深深觉得这剪报确实是一份‘特殊’的礼物。”“学作文,也是学做人。”教作文的我,读了这篇习作以后,对此更深信无疑了。

这样的一段作文评语,对于熟知贾老师的学者来说其实并不陌生,笔者更是经常将这段评语拿出来时时品悟,不断地警醒自己要学习贾老师的大师风范和人格魅力。

在这样的一段话中,没有任何不带感情色彩的生硬评语,而是真切的感同身受,贾老师感受着小作者的情感,同他一起体悟着父母的良苦用心,字里行间洋溢着尽是对小作者孝心的赞赏,却又没有任何赞扬的字眼,但这种情感的认同比任何字面的夸奖都要令人欣慰!

五、总结:规范性的写作指导

走进贾老师的作文课堂,感受到的是身心愉悦,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内感受语言要运用的快乐,但贾老师却正是在这样的一种轻松的课堂氛围内,一步一步地指导着学生如何进行规范性地写作。语言要规范,行文要规范,标点要规范,评价要规范,贾老师实则是一种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训练。没有责备,没有无奈,有的尽是贾老师对学生的关爱,他用爱耐心地指导每一个学生,用爱融入到孩子们的世界,正是贾老师这样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才创造出一篇篇优秀的学生习作。

参考文献

[1]贾志敏.贾老师读小学生作文[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0.

[2]贾志敏.贾老师教语文[N].中国教育报, 2003-3.

[3]贾志敏.和孩子们一起快乐在语言文字中——小学生作文教学札记[J].语文教学通讯, 2007 (Z3) .

[4]张清平.贾老师教作文“三重奏”[J].小学青年教师, 2002 (7) .

上一篇:达芬奇个人资料下一篇:土建技术员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