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注人免疫球蛋白

2024-05-02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共9篇)

篇1:静注人免疫球蛋白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的研究与应用

采用先进的生物工程技术或分离技术制备的以健康人血浆为原料的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是治疗原发性免疫缺乏症、继发性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川崎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有效药物,有着其它药品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随着临床适应症的不断增加和新技术的应用,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的需求量在血浆蛋白制品中一直保持高增长的势头,这种倾向仍在继续.本文就静注入免疫球蛋白的研究与应用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作 者:周海云 江丽君  作者单位: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兰州,730046 刊 名: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英文刊名:PROGRESS IN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 年,卷(期):2009 37(4) 分类号:Q512+.2 关键词:静注人免疫球蛋白(IVIG)   制备   免疫调节   安全性  

篇2:静注人免疫球蛋白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中IgG含量检测方法的探讨

为了更好地进行生产质量控制,快速、准确的测定静注人免疫球蛋白中的`IgG含量.实验中对~的静注人免疫球蛋白中的IgG含量检测结果进行了抽样统计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样品40倍稀释后测得的吸光值与标准曲线第三点的吸光值无显著性差异;样品40倍稀释后测得的IgG含量与样品进行20、30、40倍三个稀释度测得的IgG含量的平均值无显著性差异.从而证明,样品40倍稀释后测得的IgG含量可以代表该批样品的IgG含量,无需进行20、30倍的稀释.检测方法会更省时、省力、省材料.

作 者:徐英 冯泓 高雪军 何彦林 周海云  作者单位: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兰州,730046 刊 名: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英文刊名:PROGRESS IN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 年,卷(期): 37(4) 分类号:Q512+.2 关键词:静注人免疫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   吸光度  

篇3:静注人免疫球蛋白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病毒性脑膜炎患者的诊断标准[4]:临床上有急性脑膜炎的症状和体征,血或脑脊液中检测到特异性病毒抗体,或经PCR检测到病毒DNA,或发病前1周内有明确的病毒感染史,经脑脊液细菌、霉菌、结核杆菌多次检测未有阳性发现。(2)纳入标准:经临床检查确诊,符合急性脑膜炎患者诊断标准,并排除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所有病例年龄≤14岁,男女不限。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3)排除标准:具有人免疫球蛋白过敏或有其他严重过敏史者,近期内伴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免疫系统疾病及其他严重危症的患者。

1.2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2年9月在湖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病毒性脑膜炎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龄(8.5±1.3)岁,其中<3岁1例(3.33%),3~<7岁8例(26.67%),7~14岁21例(70.00%)。对照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7.9±1.4)岁,其中<3岁1例(3.33%),3~<7岁10例(33.33%),7~14岁19例(63.33%)。两组病毒性脑膜炎患儿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两组病毒性脑膜炎患儿均给予抗病毒、降颅压、激素、改善脑代谢、营养神经细胞、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以及降温、止惊等对症治疗。(1)对照组:无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和更昔洛韦治疗措施。(2)观察组:注射用更昔洛韦(山东罗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4588)静脉滴注按体重1次5 mg/kg,每12小时1次,每次静滴1 h以上,疗程14 d。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冻干,2.5 g/瓶,华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10970032)100~400 mg/(kg·d),溶于无菌注射用水配成5%溶液或再以5%葡萄糖稀释1~2倍,开始滴注速度为0.01~0.02 m L/(kg·min),15~30 min后若无不良反应,可逐步加快速度至0.04~0.08 m L/(kg·min),疗程14 d。

1.4 免疫指标检测

两组治疗前1 d及治疗14 d后分别抽取空腹静脉血5 m L,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亚群变化,电化学发光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6]。

1.5 疗效判定标准

参考文献[5]制订疗效标准:(1)显效:<5 d症状体征完全消失。(2)有效:5~<7 d症状体征完全消失。(3)无效:≥7 d症状体征改善不明显。总有效=显效+有效。

1.6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T细胞亚群水平比较

治疗14 d后,观察组T细胞亚群CD3+、CD8+水平分别为(47.16±4.23)、(1.56±0.23)高于对照组[(43.97±4.51)、(1.38±0.24)],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T细胞亚群CD4+水平(30.21±2.23)低于对照组(31.64±2.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P<0.05

2.3 两组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14 d后,观察组患者IL-1、TNF-α水平分别为(1.73±1.09)、(18.25±11.27)ng/L低于对照组[(4.27±2.14)、(47.83±12.39)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不良反应

两组病毒性脑膜炎患儿在治疗后均无肝肾功能及血液系统的损害。

3 讨论

病毒性脑膜炎是儿童比较常见的疾病,为各种病毒引起的颅内急性炎症,因致病病毒不同,病情轻重不一,其中80%为肠道病毒感染引起,几乎所有的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均可引发病毒性脑膜炎[7]。更昔洛韦是核苷类抗病毒药[8],也是为治疗病毒感染的临床常用药[9],可竞争性抑制DNA多聚酶,并渗入病毒及宿主细胞的DNA中,从而抑制DNA合成,而且其对病毒DNA多聚酶的抑制作用较宿主细胞多聚酶为强。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 H4)活性成分为蛋白质,其中95%以上为免疫球蛋白,系由健康人血浆,经低温乙醇蛋白分离法(压滤分离法)分离纯化,去除抗补体活性并经病毒灭活处理制成。杨炳中等[10]观察人免疲球蛋白联合辅酶Q10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结论认为人免疫球蛋白联合辅酶Q10治疗病毒性脑炎患儿效果可靠,对脑电图及影像学的改善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研究中,两组均给予抗病毒、降颅压、激素、改善脑代谢、营养神经细胞、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以及降温、止惊等对症治疗,而对照组无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和更昔洛韦治疗措施,但是观察组加用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和更昔洛韦治疗方式。结果发现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两组患儿在治疗后,均无肝肾功能及血液系统的损害。提示静注人免疫球蛋白联合更昔洛韦治疗病毒性脑膜炎效果可靠,不良反应小。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篇4:静注人免疫球蛋白

【摘要】目的:观察应用大剂量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HD-IVIG)治疗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PT)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5名PT患者的病因,比较分别用HD-IVIG、地塞米松治疗后PT患者的血小板变化。结果:HD-IVIG较地塞米松可显著升高血小板数量,输注血小板例数减少。结论:HD-IVIG治疗PT可使患者血小板快速升高,可减少血小板次数,是值得推广的治疗PT患者血小板的方法。

【关键词】妊娠;血小板减少;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

【中图分类号】R55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9)04-0116-01

血小板减少症是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对母婴危害极大,可导致产后出血及新生儿颅内出血。本文对25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应用大剂量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进行治疗,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为2006年1月~2008年11月在我院产科住院的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共25例,年龄22~34岁,平均26.8岁,妊娠孕周32~41周。妊娠前有血小板减少5例,妊娠期间发现20例,其中妊娠中期发现8例,晚期17例。20例无出血症状,5例妊娠期出血,表现为齿龈出血、鼻衄,皮肤出血,血尿等。

1.2病因及分组重度妊高症5例,占20%;营养性巨幼红幼细胞出血例(NMA)3例,占12%;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3例,占12%;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症(TTP)3例,占12%;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PAT)11例,占44%。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采静脉血测定血小板,按血小板计数结果分为三组:Ⅰ组血小板<10×109/L5例,平均7.3×109/L;Ⅱ组血小板(10-50)10×109/L9例,平均32.7×109/L占36%;Ⅲ组(50~100)10×109/L11例,平均76.2×109/L,占44%。全组25例患者血小板计数平40.3×109/L。

1.3治疗方法

1.3.1治疗分组为观察HD-IVIG治疗效果,将三组中血小板数量接近的患者配对,随机确定每对中一人用HD-IVIG(治疗组)13例,另一人用地塞米松治疗(对照组)12例。

1.3.2治疗方案HD-IVIG的用量为400mg•kg-1•d-1,静脉滴注,5dl疗程;地塞米松组静脉滴注地塞米松(10~15)mg•d-1,连用3~5d.。

1.4统计学处理采用PEMS3.1统计软件包作统计分析,计量t采用检验,计数资料采用Fisher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血小板上升情况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进行血小板复查,其结果见表1。

3讨论

PT可由多种原因引起[1],在本组资料中,其主要原因为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PAT)11例,占44%,其次为重度妊高症5例,占20%;再次为营养性巨幼红幼细胞出血例(NMA)、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症(TTP),分别占12%;PAT是妊娠期间血清中叶酸含量下降,影响血小板生成所致[2];NMA是由于DNA合成障碍而引起的一种大细胞贫血[3],常见于妊娠妇女。对于原发性PT的药物治疗应积极针对原发病,对于有重度NMA高危因素的孕妇,可采取改变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多吃富含叶酸的食物[4]。本组中采用HD-IVIG治疗PT疗效明显好于地塞米松。HD-IVIG治疗PT的主要机制是抑制自身抗体产生,抵制单核-巨噬细胞的可结晶片段受体,减少或避免血小板被吞噬,从而快速增加血小板的数量。孕妇患PT后随时可能临产,没有足够的时间治疗,且需短时间内将血小板数量提高,通过本组资料显示,与地塞米松比较,HD-IVIG能快速升高血小板的数量,减少产后出血的危险,副作用小,为当前紧急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刘彤,戛亚军,银铎,等.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98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4,20(5):281-282

[2]郦筱能,张之南.妊娠期可能出现的血液病[M]//临床血液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585-1592

[3]童秀珍.巨幼细胞性贫血[M]//罗绍凯,洪文德,李娟.临床血液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264-267

[4]高谨,毛熙光,颜真淑.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35例临床分析 [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3,03 :022

篇5: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使用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自2012年12月至2014年7月在市疾控中心与镇中心卫生院收治的被狗咬伤且进行疫苗接种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 年龄8~70岁、平均年龄为39.25岁, 受伤部位:面部6例、躯干11例、腿伤、手伤5例;观察组男21例、女19例, 年龄10~68岁、平均为39.01岁, 受伤部位:面部4例、躯干12例、腿伤20例、手伤4例。两组被咬伤患者的年龄、性别及受伤部位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均在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署同意书下进行。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接种狂犬病疫苗进行预防, 首先给予接种者清洗伤口, 进行消毒后, 将1支狂犬病疫苗注射至接种者上臂三角肌肌肉处, 按照第0、3、7、14及30 d的规定时间进行注射, 共5支;观察组在接种狂犬病疫苗基础上加用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进行治疗, 对伤口进行清洗、消毒后, 将一半的剂量封闭性注射在接种者被咬处周围, 一半注射在大腿前内侧肌肉处, 再将1支狂犬病疫苗注射至接种者上臂三角肌肌肉处, 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的剂量应根据接种者的体重做出相应调整 (20 IU/kg) 。本次研究所用的狂犬病疫苗均属于辽宁成大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均属于深圳市卫武光明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观察效果包括: (1) 临床效果:显效:接种后体内快速出现抗体, 伤口未发生感染, 未染上狂犬病;有效:接种后体内出现抗体, 伤口恢复良好, 未染上狂犬病;无效:接种后体内未产生抗体, 伤口出现化脓溃烂, 染上狂犬病, 总有效率 (%) =[ (显效人数+有效人数) /总人数]×100%; (2) 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接种者接种后1个月内出现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不良反应包括局部红肿疼痛、感染、低热等。

1.3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卡方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效果

对照组接种者的总有效率为90.0%, 观察组接种者的总有效率为95.0%, 组间临床效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对照组接种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82.5%, 高于观察组接种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17.5% (P<0.05) , 见表2。

3 讨论

狂犬病属于一种高度的致命性传染疾病, 其病死率达到100%, 主要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 人体因抓伤处感染了含有狂犬病毒的唾液或被唾液腺中含有狂犬病的动物咬伤而导致发生感染,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急性脑炎, 最后导致死亡, 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2]。目前, 临床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 因此, 加强预防措施防止发病、控制疾病蔓延、降低发病率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 预防狂犬病的高效措施就是采用接种足量的狂犬病疫苗及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3]。

狂犬病疫苗是预防人在被动物咬伤后感染狂犬病的主要方法, 狂犬病疫苗是通过中和抗体水平的方式, 达到预防狂犬病的效果。但是狂犬病疫苗也会出现免疫失败的现象, 主要原因是由于免疫接种的程序操作不规范、暴露前免疫缺失及狂犬病疫苗质量不过关等, 因此, 及时治疗、把握质量及规范操作在接种狂犬病疫苗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4]。接种狂犬病疫苗后会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 如注射部位局部出现硬结、红肿、痛痒, 严重者还会出现低热及感染等症状。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属于特异性被动免疫球蛋白制剂, 能快速、有效中和狂犬病病毒, 阻止伤口周围神经内膜的病毒感染, 阻碍病毒扩散, 发挥被动免疫的作用, 且不会对狂犬疫苗产生抗体的免疫效果产生任何影响, 因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不含有动物异体蛋白, 所以很好的避免了不良反应的发生[5]。本次研究发现, 单纯接种狂犬病疫苗与联合接种狂犬病疫苗及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的接种方案均有明显效果, 且临床效果无差异, 但采用狂犬病疫苗与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后被咬人群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却明显低于采用单纯狂犬病疫苗的人群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综述所述, 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效果明显, 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安全可靠,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摘要:目的:探讨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使用的效果。方法:选取自2012年12月至2014年7月分别在市疾控中心与镇中心卫生院收治的80例被狗咬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 对照组接种狂犬病疫苗进行预防, 观察组在接种狂犬病疫苗后加用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进行预防, 观察两组接种者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接种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和95.0%, 两组的临床效果相当 (P>0.05) ;对照组和观察组接种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82.5%和17.5%, 对照组接种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于观察组 (P<0.05) 。结论: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临床效果显著, 安全可靠,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效果,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邱俊华, 邓海智, 钟小荣, 等.狂犬病暴露者免疫球蛋白三步注射法的应用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 2014, 41 (8) :1503-1505.

[2]王晓芳, 赵新杰.浅谈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的作用[J].中国保健营养 (下旬刊) , 2014, 24 (2) :745.

[3]王宏丽.珲春市疾控中心门诊动物致伤病例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 (下旬刊) , 2013, 23 (12) :7642-7643.

[4]宋倩倩.124例Ⅲ级狂犬病暴露免疫效果观察[J].中国热带医学, 2015, 15 (3) :377-379.

篇6:静注人免疫球蛋白

麻疹合并重症肺炎;人免疫球蛋白;疗效观察【中图分类号】117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3)11-0073-01

麻疹是麻疹病毒所致的小儿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上呼吸道炎(咳嗽、流涕)、结膜炎、口腔麻疹黏膜斑及皮肤特殊性斑丘疹为主要临床表现。本病传染性强,易并发肺炎,小儿肺炎是儿科最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之一,严重影响着儿童的健康成长,也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首位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小儿肺炎列为全球四种重要儿科疾病之一,由于小儿呼吸系统的特点,肺炎后易发展至重症肺炎,甚至肺炎心衰,故麻疹后肺炎、重症肺炎、心衰严重危害着患儿生命,故其预防、治疗尤为重要。1965年我国自制麻疹减毒活疫苗广泛使用,使麻疹发病率和病死率显著降低,但近年来麻疹发病率又有所增加,且重症偏多。我们对2006年至今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麻疹合并重症肺炎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静脉用人免疫球蛋白干预其心衰的发生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

1.1一般资料病例随机采集于自2006年后至今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麻疹合并重症肺炎病例45例,其中男29例,女16例;2个月~2岁21例;2~5岁2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对照组22例,两组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病例纳入标准45例患儿均符合第七版《儿科学》麻疹诊断标准、肺炎诊断标准、重症肺炎诊断标准。肺炎合并心衰的诊断标准:①呼吸突然加快>60次/分。②心率突然加快>180次/分。③突然极度烦躁不安,明显发绀,面色苍白或发灰,指(趾)甲微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此三项不能用发热、肺炎本身和其他合并症解释者。④心音低钝、奔马律,颈静脉怒张。⑤肝脏迅速增大。⑥尿少或无尿,眼睑或双下肢水肿。具备前5项即可诊断为肺炎合并心力衰竭。

2方法

2.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温度和湿度。保持眼、鼻、口腔和耳的清洁,避免强光刺激。给予容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食物,补充足量水分。

2.2观察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感染、止咳化痰、退热、雾化、血管活性药物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静脉用人免疫球蛋白(上海莱士血液制品股份有限公司)400mg/kg/天,疗程3~5天。

3结果

对照组22例,出现心衰4例,心衰发生比率为18.18%;治疗组23例,出现心衰2例,心衰发生比率为13.04%。两组发生心衰差异情况,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4讨论

麻疹系全身性疾病,其病理改变可见于各个系统,其中以单核一吞噬细胞系统和呼吸系统更为明显,全身淋巴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增生。麻疹病毒引起的间质性肺炎为巨细胞肺炎。麻疹合并肺炎后,患儿由于发热、病毒侵袭、缺氧等导致机体免疫力明显下降,极易合并其它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病毒(多见于腺病毒)、支原体等感染,发展至重症肺炎甚至于心衰。近年来,临床对抗生素治疗过度重视,但由此而产生的广谱抗生素的滥用,使细菌耐药性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免疫生物制剂治疗逐渐受到临床重视。

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系由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健康人的血浆经低温乙醇法提取的组分,沉淀再加工去除抗补体活性,并经巴氏灭活病毒及低PH孵放处理制成的专供静脉输注的正常人免疫球蛋白液体制剂。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中含有多价抗原特异性IgG抗体,具有广谱抗病毒、抗细菌和抗巨细胞病毒抗原多种功能,还存在抗链球菌致热性外毒素和抗葡萄球菌肠毒素抗体,可直接中和毒素使其血浓度下降,从而改善临床症状;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直接抑制未成熟T细胞的成熟和增殖,从而抑制了细胞因子、炎性介质的分泌与产生;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中大量IgG的Fc段可与吞噬细胞上的Fc受体结合使其不能与自身抗体以及相应的细胞因子结合,吞噬细胞不被激活,故使机体组织和细胞不受破坏;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对T、B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有调节增强作用,提高了机体抗感染的能力,另外免疫球蛋白的独特型和独特型抗体能形成复杂的免疫网络,所以具有免疫替代和免疫调节的双重治疗作用。综上所述,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经静脉注射后,能迅速提高患儿血液中的IgG水平,增强机体的抗感染能力和免疫调节功能。

本研究中,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400m/k/天,疗程3~5天,调节机体免疫力同时,抗炎、抗病毒、中和毒素等作用增强,病情得到良好控制,心衰发生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心衰的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效果显著,点滴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出现,值得推广。

篇7:静注人免疫球蛋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12年5月—2014年7月共收治92例重症肺炎患儿,均满足小儿重症肺炎诊断标准,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6例。研究组:男26例,女20例;年龄最小6个月,最大6岁,平均年龄(2.1±0.8)岁;合并症:17例心力衰竭,10例中毒性脑病,9例呼吸衰竭。对照组:男28例,女18例;年龄最小7个月,最大7岁,平均年龄(2.4±1.0)岁;合并症:15例心力衰竭,12例中毒性脑病,7例呼吸衰竭。2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46例患儿入院后,为其采取平喘、吸氧、抗炎、利尿以及强心等方法进行治疗;在常规疗法基础上,研究组患儿联合应用人免疫球蛋白药物(华兰生物工程重庆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153006,250 IU/瓶)进行治疗,300 mg/(kg·d),每日2次,连续应用3 d。

1.3观察指标对比2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临床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等指标。

1.4疗效评定标准[2]用药2 d内,患儿呼吸困难、缺氧以及中毒等症状显著改善,肺部干湿啰音明显消失为显效;用药3 d~5 d内,患者呼吸困难、中毒等症状改善明显,经检查肺部干湿啰音有所减少为有效;患儿治疗5 d以上,症状无变化甚至出现加重迹象则为无效。

1.5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2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对比研究组咳嗽、气促、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患儿住院时间对比研究组住院时间为(5.32±1.21)d,对照组住院时间为(8.79±2.52)d,研究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36,P<0.05)。

2.3 2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对比研究组28例显效,15例有效,3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3.5%;对照组22例显效,10例有效,14例无效,总有效率为69.6%。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2,P<0.05)。

2.4 2组患儿不良反应对比2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3讨论

小儿重症肺炎为临床中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具有发病急、病情变化快以及病情进展迅速的特点,为导致小儿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以及肺炎链球菌为导致重症肺炎的主要病原菌。病理变化主要由于肺部感染病毒或者病原菌时,黏附到肺内局部增殖,影响肺循环,发生气道阻塞,对肺泡上皮细胞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带来损害,减少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生成,降低顺应性,引起肺实变,最终导致出现低氧血症。

以往治疗重症肺炎患儿主要应用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抗感染以及吸氧等措施。患儿一旦确诊,就要对其进行吸氧治疗,如有必要开放气道,实施机械通气治疗,保持呼吸道畅通;另外,为患儿应用糖皮质激素、抗生素类药物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抗过敏、抗炎以及抗菌效果。本次研究,对照组采取常规疗法,研究组应用人免疫球蛋白辅助治疗,结果表明,研究组患儿咳嗽、气促、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研究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较对照组高,对比差异显著(P<0.05)。其中,丙种球蛋白由健康人体混合血浆内分离制备而来,主要成分为蛋白质,且含有抗细菌、抗病毒以及抗其他病原体的Ig G抗体,具备抗细菌黏附作用,提高呼吸道内免疫球蛋白水平与血清水平,且能够加快细菌排出速度。但治疗过程中,如患儿出现全身性炎性反应,则禁止应用丙种球蛋白[3]。

综上所述,应用人免疫球蛋白辅助治疗重症肺炎患儿能够获得显著疗效,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小仙,陈啸洪,刘淑梅,等.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4,21(11):1656-1657.

[2]齐庆华.阿奇霉素联合头孢类抗生素、激素及免疫球蛋白治疗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临床疗效评价[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12):13.

篇8:静注人免疫球蛋白

【关键词】 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重症手足口病;临床观察;护理干预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63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651-02

手足口病是由于肠道病毒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在<5岁的患儿中比较多见,会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和口腔溃疡,少数患儿还会发生肺水肿、心肌炎、无菌性脑膜炎等临床并发症。当前尚不存在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特效药,近年来,我院采用人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的方式取得良好的疗效。本文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4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探究该种方式治疗小儿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和相应的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中所涉及的研究对象是2010年3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4例手足口病患儿,其中男孩50例,女孩34例;年龄在4岁至6岁之间不等,平均年龄(2.51±1.04)岁;病程(65.11.34)小时;患儿临床期间主要表现咳嗽、发热、呕吐、易惊、呼吸不畅、烦躁、昏迷、腹泻等,经血常规检查患儿的白细胞计数升高者共70例,心肌酶升高者56例,血糖升高者46例。根据患儿临床期间采用的不同治疗措施,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44例,对照组40例,两组患儿的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抗病毒、退热、消炎、吸氧、补液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人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治疗,每日2.5-5.0克分两次用药[1]。

1.2.2 护理方法 治疗期间加强患儿的临床护理干预,主要措施如下:①消毒隔离:一旦发现患儿感染手足口病应立即就医,避免患儿与外界接触,通常需要隔离2周,使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患儿使用过的物品,不适合浸泡的物品应放置在阳光下曝晒。保证房间的空气流通,保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减少进入房间的人员流动[2]。②饮食护理:由于患儿口腔溃疡、发热,食欲不振,不愿进食,应为其提供温性、清淡、柔软、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禁止患儿食用冰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③口腔护理:患儿会由于口腔疼痛拒绝进食、哭闹、流涎等,保证其口腔卫生十分关键,饭后应食用盐水为患儿漱口,对于不会漱口的患儿可使用棉棒蘸用生理盐水轻拭口腔。④皮疹护理:保证患儿的床单、衣物柔软、清洁,经常更换。经常修剪指甲,防止患儿抓破皮肤。对有臀部皮疹的患儿要及时为其清理大小便,保持臀部的干燥和清洁,对于手足部位有皮疹的患儿应在初期涂用炉甘石洗剂,有皮疹形成后涂0.5%的碘伏。⑤发热护理:保证患儿的体温正常,对发热的患儿进行散热,多为患儿洗温水浴,多让患儿喝水,当患儿体温>38.5℃时应根据医嘱降温,及时帮助患儿擦汗、更换衣物。

1.3 疗效标准 治疗后患儿体温恢复正常,皮疹、溃疡愈合,为治愈;体温正常2至3天,皮疹和口腔溃疡症状基本愈合,为好转;经临床治疗后患儿的上述体征和症状无任何改善或加重,为无效。有效率=治愈+好转。

1.4 统计分析 本组研究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平均数(χ±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中30例治愈,16例好转,4例无效,治疗有效率为86.4%;对照组患者中20例治愈,12例好转,12例无效,治疗有效率为65.0%,组间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

2.2 临床指标 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为(11.42±4.20)min,通气时间为(4.03±4.22)min,发热时间为(1.70±0.81),神经系统受累时间为(2.03±0.74)min,对照组患者的上述指标依次为(16.32±4.11)min、(6.12±1.92)min、(2.64±1.51)min、(2.64±1.41)min,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手足口病是儿科中十分常见的多发病,多数患儿的临床症状较轻,个别患儿的症状严重,进展较快,很容易导致神经源性肺水肿和重症脑干脑炎的发生,甚至死亡。人免疫球蛋白是从健康人的血浆中提取的,主要成为免疫球蛋白,其次为麦芽糖,具有明显的生物利用度和治疗效果。治疗期间加强对患儿的消毒隔离、饮食护理、口腔护理、发热护理、皮疹护理等可有效帮助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焱,宗文凯,崔盘根,等.糖皮质激素联合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2例[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1,18(07):109-110.

[2] 孙凤莲.手足口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A].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010年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13(04):198-199.

篇9:静注人免疫球蛋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2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小儿过敏性紫癜患者204例, 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2例。试验组男61例, 女41例;年龄为2~11 (4.3±2.6) 岁;对照组男62例, 女40例;年龄为2~11 (4.5±2.7) 岁。2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 纳入标准: (1) 根据《儿科学》 (第八版) 小儿过敏性紫癜的诊断标准, 结合患儿临床表现和血生化检验结果确诊; (2) 患儿符合大剂量人免疫球蛋白治疗适应证; (3) 患儿及家属了解研究内容和治疗风险, 要求治疗并愿意配合研究。 (2) 排除标准: (1) 患儿属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非过敏性紫癜; (2) 患儿免疫功能低下、暂时性或永久性缺失。 (3) 患儿存在心肺功能不全, 肝肾功能障碍等先天性或后天性疾病。

1.3 方法

2组患儿均常规针对性对症治疗:扑尔敏或盐酸异丙嗪等抗过敏药物、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药物予维生素C和钙剂, 必要时给予胃黏膜保护剂、抗炎药和抗生素预防感染和其他并发症。试验组额外给予高剂量人免疫球蛋白1g/ (kg·d) 静脉滴注, 每天1次, 治疗2d。2组患儿均给予特级护理, 监测患儿24h水摄入和排出量, 注意体液和电解质平衡, 指导患儿平日以卧床休息为主, 合理饮食, 避免摄入牛奶、鸡蛋、鱼虾等易过敏食物、辛辣食物及其他不适食物。

1.4 观察指标

免疫学指标包括免疫细胞和免疫球蛋白检测两部分。免疫细胞检测即CD4+T细胞数、CD8+T细胞数和CD4+/CD8+T细胞数比值。免疫球蛋白指标包括Ig G、Ig A、Ig M和Ig E等常见免疫球蛋白[2]。收集2组患儿治疗前后晨起空腹肘静脉血2ml, 确保白细胞数处于 (4~10) ×109/L,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T细胞和CD8+T细胞数, 计算CD4+/CD8+T细胞比值, 检测涉及的Multiset三色试剂、FACS溶血素等均由美国BD公司生产;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患儿血清各免疫球蛋白水平, 严格遵照Immage特定蛋白仪使用说明检测, 相关试剂和设备均由美国Beckman Coulter公司生产[3]。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T细胞水平

治疗前2组患者CD4+T细胞数、CD8+T细胞数和CD4+/CD8+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2组患者CD4+T细胞数和CD4+/CD8+比值均升高, CD8+T细胞数均降低, 且试验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免疫球蛋白

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Ig G、Ig A、Ig M和Ig E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 2组Ig G、Ig M、Ig E水平均降低 (P<0.05) , 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2组Ig A均低于治疗前, 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过敏性紫癜是儿童较为常见的免疫性疾病, 涉及多器官, 具有较大的危害性, 甚至出现中枢性症状, 威胁生命安全。免疫学和病理学研究认为过敏性紫癜的发生机制是抗原抗体结合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在血管壁沉积, 并通过补体激活途径诱发毛细血管或小血管壁炎性反应, 造成血管壁损伤和通透性升高[4]。因此,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在小儿过敏性紫癜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体液免疫研究发现lg A是介导小血管和系统性血管炎的主要血清免疫球蛋白, 通过与补体C3形成循环免疫复合物并沉积于毛细血管和小血管壁内, 导致机体炎性反应和多组织器官损伤[5]。因此, 重度小儿过敏性紫癜患儿具有较高水平的血清Ig A极易诱发和加重其病情。本研究观察亦证实试验组患儿经有效治疗, 其Ig 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CD4+和CD8+T细胞是细胞免疫的主要成分, 正常条件下CD4+/CD8+二者保持一定比例, 相互影响和制约, 从而维持平衡状态和机体正常生理功能。但小儿过敏性紫癜患儿由于CD4+/CD8+失衡, 导致机体异常免疫应答, 过度激活和分化B细胞, 并促使其分泌特异性免疫球蛋白Ig A, 加重机体免疫损伤[6]。因此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作用是相互的, 本研究试验组患儿经治疗, 其CD4+和CD8+T细胞及其比值较对照组更趋于正常水平, 证实细胞免疫的改善有助于患儿病情的改善。

本研究使用的高剂量人免疫球蛋白提自健康人血清, 由于其含有健康人血清的各种抗体, 可迅速纠正患儿免疫功能低下, 增强其免疫力。首先介导抗体抗原反应清除和中和过敏原及相关毒素, 缓解变态反应所致的小血管炎症和组织水肿。其次, 通过抑制巨噬细胞吞噬和破坏血小板, 保护血小板免受抗体或免疫复合物的干扰, 从而提高血液中血小板水平和凝血功能, 避免毛细血管出血和渗漏[7]。因此应用高剂量人免疫球蛋白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并显著改善患者免疫功能, 恢复T细胞正常平衡, 降低过高的血清Ig A, 其疗效值得肯定。

摘要:目的 观察高剂量人免疫球蛋白辅治重度小儿过敏性紫癜对患者免疫学指标变化。方法 将204例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2例。2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 试验组额外给予高剂量人免疫球蛋白。观察2组患儿治疗前后免疫学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CD4+T细胞数、CD8+T细胞数和CD4+/CD8+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2组患者CD4+T细胞数和CD4+/CD8+比值均升高, CD8+T细胞数均降低, 且试验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Ig G、Ig A、Ig M和Ig E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 2组Ig G、Ig M、Ig E水平均降低 (P<0.05) , 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2组Ig A均低于治疗前, 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高剂量人免疫球蛋白辅治重度小儿过敏性紫癜可有效提高CD4+T细胞水平, 降低CD8+T细胞和血清Ig A水平, 从而升高CD4+/CD8+比值, 恢复患者免疫水平。

关键词:小儿过敏性紫癜,人免疫球蛋白,CD4+T细胞,CD8+T细胞

参考文献

[1]张敏.小儿过敏性紫癜急性期外周血CD4+、CD8+T细胞及免疫球蛋白的变化及意义[D].太原:大连医科大学, 2014.

[2] 蔡远芳, 张能敏, 叶水仙.两种剂量人免疫球蛋白治疗重度、极重度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分析[J].吉林医学, 2011, 32 (27) :5694.

[3] 李爽, 张君.儿童过敏性紫癜免疫因子研究概况[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4, 28 (14) :165-167.

[4] 李秡.扑尔敏联合氯雷他定治疗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 2015, 24 (1) :61-62.

[5] 刘成胤.人免疫球蛋白、川芎嗪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 2015, 31 (9) :85-86.

[6] Ozen S, Pistorio A, Iusan SM, et al.EULAR/PRINTO/PRES criteria for Henoch-Schonlein purpura, childhood polyarteritis nodosa, childhood Wegener granulomatosis and childhood Takayasu arteritis:Ankara 2008.Part II:Final classification criteria[J].Ann Rheum Dis, 2010, 65 (5) :798-806.

上一篇:学籍数据核查报告下一篇:广告公司辞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