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系统功能

2024-05-22

免疫系统功能(精选十篇)

免疫系统功能 篇1

浙教版必修3第三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教学内容包括第一节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非特异性防卫, 第二节特异性反应 (免疫应答) 和第三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这章内容作为人体稳态的子章节, 重在强调免疫对人体稳态的维持, 先从免疫的三防线, 讲到具体的特异性免疫, 再到免疫异常的具体实例, 让学生从稳态维持入手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学情分析

1. 生活经验———原有认知发展为基础

本章知识不多, 但复杂抽象, 学生学习会感到困难, 尽量让空洞的知识形象起来, 可以从已有生活经验作为切入点, 多数内容学生都有听说或有切身体会, 比如感冒、打疫苗, 伤口发炎等, 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掌握知识又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2. 以原有知识结构为基础

初中教材对人体的免疫已有初步介绍, 主要是三道防线的介绍。高中教材也以这章为基础:

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细胞的分子组成 (免疫细胞也是组织细胞) , 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 (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抗体是一种免疫球蛋白) , 细胞的结构 (淋巴细胞是一种免疫细胞) , 细胞膜与细胞壁 (糖蛋白与细胞识别有关, 特异性免疫中淋巴细胞如何识别病原体) , 细胞质分泌蛋白的形成 (抗体属于一种分泌蛋白) ,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抗体出细胞属胞吐) , 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必修2《遗传与进化》, 遗传的分子基础 (抗体产生需要的特定基因) , 遗传信息的表达-RNA和蛋白质的合成 (抗体的合成过程) 。必修3《稳态与环境》中内环境与稳态 (免疫是机体维持稳态的必要过程) 。

三、教材处理

本章第一节内容难度不大, 讲清楚两道防线, 并指导学生自己分析和总结。但第二节免疫应答,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过程是非常复杂的微观动态过程, 它既是第二节的重点又是难点, 由于过程复杂, 需要指导学生做好预习。在教材处理上, 可以把第一节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非特异性防卫和第二节淋巴细胞的起源与分化放在一起作为第一课时, 让学生弄清前两道防线, 并引出第三道防线及指导学生预习好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具体过程, 以简化第二课时难度并提高第二课时的上课效率。所以, 第二课时重点让学生探求特异性免疫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过程, 而第三课时讲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 以具体实例分析为主。

四、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中可以以“病原体在人体的旅行为主线”, 沿着由外向内的顺序, 引导学生学习人体的三道防线。我们的皮肤、黏膜上有很多病原体, 但是人体仍然是健康的, 说明皮肤和黏膜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当第一道防线破损, 病原体就会乘虚而入进入内环境, 这时人体的防御任务就交由第二道防线。这两道防线的特点是出现快, 作用范围广泛, 但强度弱, 对一些致病性较强的病原体无能为力。第二道防线被突破, 人体就会启动第三道防线中的体液免疫, 当体液免疫仍不能彻底的消灭存在于内环境中的病原体时, 病原体就会继续入侵细胞, 这时就需要细胞免疫来对付入侵细胞的病原体。当人体的三道防线都不能保护人体时, 内环境的稳态就被打破, 人就会生病。第一课时以讨论探究为主, 以自己为研究对象, 从皮肤、粘膜的保护入手, 假设情景:当手指被割破而伤口较轻, 供同学们讨论, 弄清楚皮肤炎症反应既而理解第二道防线。再假设情景:伤口较深供同学们讨论, 从大家的经验 (要注射破伤风疫苗) 入手, 引出第三道防线, 这样处理, 可以让教学较为完整和系统。第二课时采用“动态观察———静态讲解———图解归纳”, 尽量使抽象内容形象化, 而第三课时可采用开放式教学, 尽量让学生讲解, 让学生学以致用, 教师起综合指导作用。

五、教学过程中的探讨点

1. 什么是免疫?三道防线的叫法

浙教版的定义:一般来说, 免疫是指身体对抗病原体引起的疾病的能力。通过免疫, 使机体识别“自己”、排除“非己”, 以维持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从而达到自我保护。把第一道防线叫体表屏障, 第二道称为非特异性免疫, 第三道称为特异性免疫, 而人教版把一、二两道统称为非特异性免疫, 第三道称为特异性免疫, 所以第一道的体表屏障应该也属于非特异性免疫范畴, 而浙教版的称法只是更为形象的理清三道防线的具体工作。

2. 免疫系统的构成

本章的标题叫《免疫系统和免疫功能》, 通过本章的学习, 同学们可以基本分析免疫功能的三防线, 以及特异性免疫过程中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过程, 可是对于免疫系统到底由什么构成, 还不能完整的表达, 只是有个大概的概念, 所以教师还是应该在讲完第二课时后, 总结出免疫系统的组成, 这个在教材中没有完整体现, 所以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归纳总结。

3. 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过程

书本52页图3-2细胞免疫示意图和书本54页图3-3体液免疫示意图, 是了解两个过程的重点, 但如果只是从两个图单纯的记忆入手, 肯定给学生学习增加难度, 而且容易遗忘。所以应该讲清楚淋巴细胞如何识别抗原, 淋巴细胞分为B和T两种, 而T淋巴细胞又分为细胞毒性T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 辅助性T细胞在整个免疫过程中都起了辅助性功能。只有B淋巴细胞可以直接识别内环境中的抗原, T淋巴细胞只有通过巨噬细胞的呈递才可以识别抗原。清楚这一点以后, 整个过程便可以迎刃而解。

4. 理清各种细胞的作用从而明确叫法

在整个章节中, 出现了多种细胞的名称, 给教学带来一定难度。如书本48页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 书本49页巨噬细胞、白细胞, 书本50页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 书本53页中的辅助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效应细胞群和记忆细胞群、致敏B细胞、效应B细胞、记忆B细胞。首先应弄清来源:都来自骨髓造血干细胞, 都属白细胞, 而淋巴细胞的B和T细胞, 根据两个免疫的过程, 受抗原刺激以后继续分化的叫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 所以如果是细胞免疫, 则叫效应T细胞和记忆T细胞;如果是体液免疫, 则叫效应B细胞和记忆B细胞。有同学曾提出, 效应T细胞应该叫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 这位同学比较认真, 也确实没错, 老师可以这样解释:要分化成效应T细胞的只能从细胞毒性T细胞而来, 而每次都叫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过于繁杂。

5. 免疫学的应用

免疫系统功能 篇2

一、瑞安市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告工作概述

我们按照瑞安市经

济责任联席会议研究确定的意见,并请示瑞安市人民政府市长同意,首次对瑞安市民族宗教局局长、碧山镇人民政府原镇长、市委党校校长、驻沪办事处主任等四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通过瑞安日报、瑞安市审计局网站,向社会进行了公告。此举率浙江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告之先,受到了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新华社、中国政府网、浙江电视台、温州日报、瑞安电视台等都予以报道,得到了党委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的肯定,受到了被审计对象和广大群众的欢迎,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审计公告让群众参与监督领导干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有利于权力制约,促进政府依法行政,促进被审计单位及时落实审计意见;同时,审计公告对经济责任审计本身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进了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

二、实行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告,践行“审计免疫系统”的意义

推行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告,不仅是适应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的要求,而且对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推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发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告有利于推进民主法制进程,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促进权利在“阳光”下运行。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开能够满足社会公众对政府领导干部履行职责的信息需求,保障公众的知情权。把领导干部管理、分配、使用公共资金、资产、资源的有关信息公布于众,揭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让权力运行暴露在社会公众的“阳光”之下,促进领导干部不断加强和改进公共服务,做到依法行政、公开透明、科学规范。通过审计结果公开,提高行政透明度,借助社会公众监督的力量,促进勤政廉政建设,遏制与惩治腐败,增强政府工作的威望和公信力。“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作为被公告的审计对象之一的碧山镇人民政府原镇长朱瑞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审计公告是接受社会监督的好形式,有利于增加群众对政府的信任,督促领导干部认真履行职责、规范自己的行为。”

(二)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告有利于被审计对象整改措施的落实,最大限度地发挥“审计免疫系统”的作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向社会公开,不仅是为了扩大社会影响力,更重要的是扩大社会对审计结果的知情权,便于社会和舆论直接参与监督,将审计监督与社会监督、舆论监督有机结合,形成监督的强大合力。刘家义审计长曾指出:“现代国家审计作为国家的免疫系统,有责任更早地感受风险,有责任更准确地发现问题,有责任提出调动国家资源和能力去解决问题、抵御“病害”的建议,有责任在永不停留地抵御一时、一事、单个“病害”的同时,促进其健全机能、改进机制、筑牢防线。”在众目睽睽之下,公开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无疑会给被审计领导干部本人和单位产生压力,这种压力将促使被公告对象主动、迅速地去抓好审计整改措施的落实,并促进被审计单位更加重视制度建设、规范管理、提高绩效。我局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告后,被审计对象普遍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措施积极整改,建章立制,落实审计建议。碧山镇人民政府将审计查出的移用的农业园区专项资金归还原资金渠道,并举一反三对专项资金管理中的问题予以规范。市委党校针对审计提出的新校区宾馆房间入住率和教室的使用率低的问题,按照审计建议,积极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使国有资产发挥更好的绩效。瑞安市驻上海工作处和李玉迪同志也高度重视审计查出的问题,将所有的收支纳入预算管理和统一核算;对历史遗留的资产未登记入账问题,进行了专项清理。可以说,瑞安市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告的实践,充分地促进了“审计免疫系统”作用的发挥。

(三)审计结果公开有利于经济责任审计依法进行,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自身的工作质量。向社会公布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必须保证事实确凿、证据充分,处理、处罚的尺度把握正确,对领导干部履责的审计评价和结论经得起社会公众的推敲。再则,审计机关在监督别人的同时,自身也需要接受监督,而实行审计结果公开本身也是一种接受监督的方式,而且事实已经证明,这种方式是受社会公众欢迎的。实行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告会促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者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强化质量和风险意识,促进其不断改进工作,提高审计工作质量,从而有效地促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进一步向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瑞安市审计局在去年温州审计系统审计工作质量综合考核中名列前茅。

三、严谨细致、完善机制,进一步推进经济

责任审计结果公告,促进“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发挥

总的来看,瑞安市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告试点工作无疑取得了成功,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目前经济责任审计公告还处于探索实践阶段,离规范运作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首先,审计结果公告范围偏小。其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质量控制有待完善,公告风险防范机制有待构建。再次,问责机制还不

够健全,影响审计公告效果的发挥。为此,我们应进一步推进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告工作的广度和深度,使其在“国家审计免疫系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继续推进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告,让更多的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结果公之于众。一方面使社会公众更大范围的了解审计结果的情况,另一方面也是使审计监督透明度增强、使社会监督的作用得到更有效地发挥。

(二)严谨细致,推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质量再上新台阶,构建审计结果公告风险防范机制。审计结果公告工作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在把被审计单位相关业务公之于众的同时,也把自身的审计工作公开化;另一方面在被审计单位接受社会监督的同时,审计自身执法权的行使也受到了监督。所以,为了防范随之而来的风险,我们必须要建立严格的风险防范约束机制,从制度上规范经济责任审计执法,进一步提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质量。确保审计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审计评价客观公正,评价依据、标准不明确或者超越审计职责范围的事项,不发表审计评价意见等。

加强跟踪审计强化“免疫系统”功能 篇3

一、创新审计理念,努力拓宽跟踪审计覆盖面

一是树立跟踪审计“免疫系统”理念。以科学发展观作为统领,努力做好“两个转变”,即:实现传统的查错纠弊决算审计到跟踪审计的转变,从揭示和查处违法违纪问题到实现预防为主的免疫系统转变。

二是坚持服务与监督并举。从投资管理体制、机制、制度、效益着眼,从各个细微环节着手,实现真实性、合法性审计与经济性、效益性以及效果性审计的有机结合。

三是建立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监督的“三统一”跟踪审计监督体系。前移审计“关口”。加强项目的前期准备、实施过程、预算执行和决算等重要环节的审计,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发挥审计监督的“预警”作用。当前应重点向社保、农业、资源、环保、外资运用等专项资金审计拓展。特别是在重大投资项目、重大资源环境项目、重大民生专项资金审计中全面开展跟踪审计。要加强立项调查研究,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工作中心和经济社会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确定跟踪审计项目,精心组织实施,充分发挥“免疫系统”功能。

二、创新跟踪审计重点内容。拓展跟踪审计内涵及外延

跟踪审计就是要特别注重项目决策的科学可行性审计,减少决策失误。加强对项目“标的”的审核。审计关口前移到招投标控制价的审计,防止招投标价高估冒算。对工程造价审计要以提高投资效益为主线,防止弄虚作假。减少损失浪费。要注重效益审计。积极探索建设项目效益审计的新路子和新方法,重点揭露管理不善和决策失误造成的严重损失浪费、效益低下等问题,客观公正评价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三、创新方式方法,提高跟踪审计成效

一是改进跟踪审计项目组织方式。整合内外部资源,内部以年度审计计划为依据,科学调配审计力量,形成目标明确、上下联动、步调一致的工作机制,外部加强资源整合,充分利用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力量。

二是坚持全面跟踪。以建设单位为主体实施审计,把审计视野扩展到建设项目涉及的各个环节,采取阶段审计、不定期审计等方式。对建设资金的筹集、管理、使用情况及有关事项进行跟踪审计,做到资金运行到哪里。审计就跟踪到哪里。

三是突出审计重点。重点审计隐蔽工程、重大设计变更、大宗材料设备采购、工程造价结算等重点控制环节。

四是坚持延伸审计不放松。依法对与项目有关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采购、供货等单位进行延伸审计监督。及时发现各个环节存在的漏洞和不合规的问题。

五是利用先进仪器设备。发挥好照相、录像、GPS定位仪、全站仪、取芯机等技术装备的作用,做好对项目原始地理地貌的测量取证,对隐蔽工程及其它重要环节等进行现场取证,为竣工结算提供可靠依据。

六是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科学采集数据,利用好工程造价审计软件,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

四、创新和完善配套制度和准则。推动跟踪审计规范开展。

一是推行跟踪审计意见书。与传统审计形式相比,跟踪审计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及时发现解决问题。堵塞漏洞。因此,应设立与跟踪审计相适应的文书载体。及时揭露问题,促进管理。

二是推行阶段跟踪审计报告。根据资金运用和项目建设过程,合理划分周期,出具阶段性审计报告,定期反映资金运行和项目建设阶段性状况和审计发现的问题及审计建议,在审计全部结束后出具最终审计报告。有效满足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需求。

三是改进审计统计报表编制工作。将《跟踪审计意见书》或《阶段性审计报告》反映的工作情况及时纳入统计报表;项目结束时,不再重复填报,这样能够及时客观地反映跟踪审计全过程情况和成果,也有利于调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

四是正确把握跟踪审计监督职责范围。处理好监督与服务的关系,把握住角色定位。在开展跟踪审计时,审计机关要坚持独立性,做到尽职不缺位,到位不越位。发挥好“免疫系统”功能。

五、抓好跟踪审计人才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要树立“人才强审”的理念。投资专业审计人员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练就高尚的审计职业道德,做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要搞好政府投资审计人才培养教育。建立人才成长的激励机制,立足培养自身的人才,采取多渠道、多形式、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发掘人才,培养人才,适当引进工程技术、电脑、法律等短缺的复合型审计人才,全面提高审计队伍的综合素质。

免疫系统功能 篇4

一、“免疫系统论”解析

“免疫”是指机体对侵入体内的各种微生物及其毒素具有抵抗力的现象。在现代医学的免疫学中, “免疫”的概念已被拓展为:机体在对“自己”和“异己 (非己) ”的识别和应答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的总和, 正常情况下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性功能。根据免疫学研究成果, 免疫系统具有三种基本功能:免疫防御, 即抗感染免疫, 主要指机体针对外来抗原 (如微生物及其毒素) 侵袭的免疫保护作用;免疫监视, 即因各种机体内外因素的影响, 正常个体的组织细胞不断发生畸变和突变, 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此类复制错误或突变细胞并将其清除的功能;免疫自稳, 即免疫系统能及时识别、清除体内损伤或衰老的细胞, 但对机体正常的细胞不发生攻击, 同时修补受损器官和组织, 使其恢复原来的功能, 以维持自身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刘家义审计长提出的“免疫系统论”借鉴了机体免疫系统的作用机理, 把机体免疫系统所具有的三大功能巧妙地引入审计工作, 认为“国家审计本质上是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一个‘免疫系统’”、“从本质上讲, 审计发挥的是预防、揭示和抵御经济社会运行中的障碍、矛盾和风险的‘免疫系统’功能”。“免疫系统论”是在综合免疫学、审计学、系统论、控制论等多学科知识与提炼审计实践基础上的审计理论创新成果, 受托责任思想和系统论是其主要的理论基础。

根据受托责任思想, 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或行政权的分离及由此产生的“受托责任”是审计的产生的基础, 随着受托责任从对特定委托人的财务责任、管理责任发展到对非特定委托人的社会责任, 审计不仅可以使某一具体的委托受托关系得以正常维系, 而且可以促进整个社会委托受托关系之间按既定规则有序运行, 从而维护经济社会发展的秩序, 起到预防、揭示和抵御经济社会运行中的障碍、矛盾和风险的“免疫系统”功能。同时, 按照系统论的原理, 现代国家审计是国家政治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体系中, 任何机构和任何系统都有经济社会发展赋予其自身的特定的功能, 而预防、揭示、抵御经济运行中的各种矛盾和各种病害的功能, 则历史地落到了专门的监督机构——审计机关的头上。因为审计机关的职责就是通过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 保证国家各项政策能够有效实施, 使国家机器健康、安全地运行。除国家审计机关外, 任何一个系统的主要功能都不是依法、独立、专门去预防、揭示、查处经济社会运行中的问题, 促进经济社会健康运行。只有审计机关, 唯一的功能是受人民的委托, 依法、独立、专门、主动去预防、揭示和查处问题, 促进其他各个系统的功能平衡, 使国家经济社会健康、安全。所以, “免疫系统论”认为现代国家审计本质上是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一个“免疫系统”, 作为“免疫系统”, 审计发挥的是预防、揭示和抵御经济社会运行中的障碍、矛盾和风险的“免疫系统”功能。根据“免疫系统论”, 国家审计的目标是识别社会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风险, 维护国家安全。

二、“免疫系统论”视角下国家审计功能

(一) 预防功能

机体免疫系统的预防功能叫免疫防御功能, 是人体的第一道保护屏障, 它能够有效地防御外来病原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感染侵入人的机体, 使人体免于病毒、细菌、污染物质及疾病的攻击。国家审计的预防功能是指国家审计机关通过及时发现经济社会系统中存在的不健康的苗头和潜在的隐患风险, 提前采取措施, 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从审计具体业务的角度看, 国家审计预防功能的发挥应该是全方位的、及时的、宏观的。全面发挥国家审计的预防功能要求审计领域从经济扩大到社会, 不仅包括传统的财政财务收支活动, 而且包括环境、民生、国家信息安全等诸多领域;及时发挥国家审计的预防功能要求审计介入时间从事后走向事中和事前, 如除了审计财政财务收支之外, 还应该关注财务预算的编制问题, 甚至审计重心还可以适当上移, 以适当的方式关注政府决策的前瞻性、科学性, 有用性;国家审计预防功能的宏观性要求审计视角从微观转向宏观, 从立足于被审计单位转向立足于国家经济社会的健康运行, 及时发现可能危害经济社会运行的障碍、矛盾和风险。

(二) 揭示和清除功能

机体免疫系统的清除功能也叫免疫监视功能, 是人体的第二道屏障。当病害侵入到一定程度, 自身的“免疫系统”预防不了了, 病害就会爆发出来, “免疫系统”就会以“发烧”等方式, 提示病人要赶快医治了。同时免疫系统会调动职权范围内的所有资源与病害进行斗争, 还会及时识别人体新陈代谢后的废物及免疫细胞与敌人打仗时遗留下来的病毒死伤尸体, 并将其清除出体外。国家审计的揭示和清除功能是指审计机关通过运用法定权限去查处经济社会运行中存在的病害, 及时揭示问题并建议政府或相应的权力机关, 运用各种政治资源、经济资源、社会资源去消灭这些病害, 从而维护社会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行。

(三) 修补功能

机体内免疫系统的修补功能也叫免疫自稳功能, 是指免疫细胞能修补受损的器官和组织, 使其恢复原来的功能。国家审计的修补功能是指审计机关通过依法审计, 对审计中发现的制度性缺陷和问题进行反馈, 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研究, 从制度、政策层面进行完善与改进, 从而促进相关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从根本上杜绝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从审计具体业务的角度看, 国家审计的修补功能意味着审计观察点应延伸, 强调科学的体制、机制和制度的构建。

三、“免疫系统论”的理论创新

(一) “免疫系统论”是对审计本质认识的发展

任何事物发展都是螺旋式的上升, 由量变到质变, 由对立到统一, 由肯定到否定的过程, 人们认识事物发展规律的过程也是由浅入深不断深化的过程。对审计本质的认识过程同样遵循这个规律。在审计机关成立之初, 政府的受托责任主要是受托财务责任, 国家审计主要对国家财政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监督, 重点关注资产的安全性以及公共资源的使用是否遵循立法程序。这时审计的本质被认为是经济监督, 审计被看作国家财政的“看门狗”。随着公共资源的运用范围的扩大和“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 政府受托责任由受托财务责任发展到受托管理责任, 审计不仅要关注资金管理使用的合规、合法性, 同时还要审计资金使用的效益与效果性, 不仅要查处问题, 同时还要完善制度政策, 这时国家审计的本质被认为是“经济控制”。随着经济的发展, 一些被各国政府忽视的环境、社会问题日益严重, 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大, 受托责任由受托管理责任发展到受托社会责任, 这意味着国家审计不仅要审计经济问题, 同时还要关注社会、生态、环境、民生等问题, 不仅要关注政府使用公共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 也要注重识别社会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风险, 维护国家安全。面对新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免疫系统论”在经济监督论和经济控制论的基础上从全新的视角审视和把握审计的功能与作用, 把维护国家安全作为审计工作永恒的主题, 认为审计本质是“社会政治经济体系重要的制度安排”, 从国家学说的高度指出了审计是国家政权的组成部分, 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国家审计“免疫系统论”的提出, 是在新的环境下对国家审计本质认识的发展。

(二) “免疫系统论”丰富和拓展了审计职能体系的内涵和外延

我国审计界关于审计职能的观点主要有“单一职能论”和“多种职能论”。持“单一职能论”者认为, 无论是国家审计、社会审计、还是内部审计, 它们只有一项职能, 就是经济监督。持“多种职能论”者认为, 审计除监督这一基本职能外, 还具有评价、鉴证等职能。从一般意义上理解, 经济监督、经济评价和经济鉴证是审计的基本职能, 但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职能偏向于经济监督和经济评价, 社会审计职能重心在经济鉴证。根据免疫系统理论, 审计免疫系统不仅具有经济监督论和经济控制论所强调的监督和评价职能, 更具有体现其“免疫系统”特点的预防、清除和修复职能, 是对审计职能的拓展, 反映了审计职能随环境变化而拓展的特征。同时, “免疫系统论”将预防职能摆在首位, 强调及时发现经济社会系统中存在的不健康的苗头和潜在的隐患风险, 并提前采取措施, 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免疫系统”功能的重心在于“预警”, 体现的是“事前”的咨询与服务;而监督评价的重心在事后, 着重于对被审计事项的确认。根据“免疫系统论”, 审计免疫系统各项职能的作用领域是全方位的, 不仅关注公共资源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 还关注与公众有关的社会问题。

(三) “免疫系统论”提升了审计的作用

由“看门狗”、“牧羊犬”到“免疫系统”, “免疫系统论”将审计的作用由相对消极提升到更为积极的层面。在传统审计理论下, 国家审计主要实施的是事后、事中审计, 审计仅起到亡羊补牢的作用, 属于被动防范。在“免疫系统论”下, 要预防、揭示和抵御经济社会运行中的障碍、矛盾和风险, 国家审计的职能由监督、评价拓展到预防、清除和修复, 并强调预防是首要的, 因此这时的国家审计属于主动预防和抵御。此外, “免疫系统论”还强调国家审计“免疫系统”的整体作用, 不仅要防护、保护和维护, 发挥“牧羊犬”的作用, 而且更加突出预见、预警和修复, 发挥“建设者”的作用;强调审计是一种“内生性”的力量, 政府要通过这种“内生性”力量的作用, 达到增强免疫功能, 提高抗病能力、消除自身疾病, 增强自身素质的目的;强调科学的体制、机制和制度的构建, 最大限度地发挥审计的建设性、完善性和创新性的作用。

四、“免疫系统论”视角下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实现路径

(一) 按照构建“免疫系统”的要求, 理顺审计体制和机制

一是积极探索充分保障审计独立性的审计体制。独立性是审计的本质特征, 保持委托者、审计机关、被审计单位三者之间的独立性是发挥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基础。就我国目前的审计体制而言, 各级审计机关作为同级政府的一个行政职能部门, 其实施的审计过程实质上已形成了政府委托审计, 然后审计政府, 最后审计结果向政府负责的局面, 这无异于“自己审自己”。虽然《审计法》明确规定了审计机关依法独立进行审计, 不受其他机关和部门干涉, 但就目前而言, 各级审计机关也仅仅是业务上受上级审计机关领导, 其人事、财力等还需依赖于地方同级政府。当审计涉及到同级政府或地方局部利益时, 其审计结果往往会不了了之。只有赋予审计机关相当的独立性, 才能切实发挥其监督职能。根据独立审计的设计理念, 我国国家审计机关应该是受各级人大委托, 然后审计政府, 最后向人大负责并报告工作。二是持续改进与各部门的协调机制。如同构成人体的各个器官, 国家审计机关要切实发挥保障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 需要社会各级各部门的积极协调配合。各部门联动, 形成合力, 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仅仅依靠审计机关自己的力量, 其他部门作为旁观者, 不支持不配合, 甚至人为地设置障碍, 阻挠审计的进行或抵制审计决定的执行, 审计往往会“无功而返”, 甚至是“伤痕累累”, 最终损害的是整个国家的利益。三是建立和完善国家审计的创新机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各种经济形式和经济现象不断涌现, 经济社会运行中不断出现新情况、产生新问题。对此, 维护经济社会平稳运行的国家审计, 就需要通过不断地创新审计理论、审计制度、审计管理、审计技术方法等来逐步完善“免疫系统”, 不断增强免疫能力, 持续发挥免疫功能。

(二) 围绕发挥“免疫系统”的作用, 调整审计工作内容和重点

按照国家审计发挥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的要求, 审计领域从经济扩大到社会, 审计工作的内容不仅包括传统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 而且包括经济社会运行的其他方面, 涉及环境、民生、国家信息安全等诸多领域。审计工作的重点也因时因地而异, 刘家义审计长指出“突出重点就是要‘切断火源’, 而不是大面积、全方位‘救火’。只要切断了‘火源’, 就是抓住了重点。”现阶段, 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审计工作:一是把财政审计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事实上, 国家审计主要是针对财政收支行为的, 除了部分“单纯”的企业审计和金融审计外, 其他各项审计工作、审计事项几乎都涉及财政。审计机关要通过审计发现的问题, 分析公共财政体系建设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 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推动财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二是持续关注民生问题。在审计工作中要高度关注涉及民生的项目和资金, 关注相关领域改革政策措施的落实和执行情况, 重点揭示国家有关政策落实不到位、政策目标未实现的突出问题。在揭示问题的同时, 从社会保障制度、管理体制和资金运行机制等方面提出符合实际、便于操作的审计意见和建议, 促进各项惠民政策的落实。三是关注资源环境审计。要以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主题, 以提高农业、资源、生态环保等专项资金使用质量为中心, 关注政策落实情况, 重点揭露浪费资源、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等方面的重大问题, 从政策和制度层面研究解决办法, 从宏观角度提出意见和建议, 切实维护资源环境安全。

(三) 着眼增强“免疫系统”的功效, 改进审计方式方法

审计方式方法问题本质上是效果和效率问题。增强“免疫系统”运行的功效, 必须不断探索、改进和创新方式方法, 提高审计工作效果和效率。一是注重审计关口前移, 积极开展跟踪审计, 增强预防功效。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经济运行方式、政府管理方法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一些经济和社会事务, 如重大政策措施和投资项目的实施, 战略性资源的利用和开发, 生态环境保护的全面升级, 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处置等, 表现出周期长、敏感性强、涉及面广、社会关注度高的特点, 采取传统的、按部就班的审计方式方法难以达到“免疫”的要求, 必须做到关口前移, 突出事前、事中审计, 实行全过程跟踪审计, 发挥审计预防功能。二是注重资源使用效益和效率, 大力推进绩效审计。绩效审计是国家审计发展的主流, 也应该成为“免疫系统”发挥功效的主渠道之一。要在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基础上, 按照绩效审计的方法和要求, 对审计对象和内容作出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的评价, 提出政策、制度和管理方面的改进建议。这样更加有利于发挥“免疫”作用。三是注重审计整改, 推动审计结果充分利用和公开, 增强修复功效。充分利用审计结果进行审计整改是发挥审计免疫系统修复功能的体现。审计结果的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计质量。要引入外部参与机制, 聘请外系统的专家和相关部门的领导对一些重大的审计项目的审计报告进行论证, 加强对审计发现问题的分析, 提升审计成果的质量和层次。同时要充分充分运用审计专报, 灵活运用审计建议函, 提高审计成果利用的时效性和广泛性。还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审计结果公告制度, 通过审计公告向社会提供审计信息, 既可以起到震慑作用, 也可以有效形成审计、舆论、社会监督的整体合力, 促进被审计单位整改和完善制度建设。

(四) 立足审计工作可持续发展, 强化“免疫系统”基础建设

要使审计工作可持续发展, 审计这个“免疫系统”持续有效发挥作用, 就必须筑牢自身的基础, 强化基础建设。一是大力加强作为“免疫系统细胞”的审计队伍建设。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发挥在知识结构、审计视野、判断能力和敏感性等方面给审计人员带来极大挑战。审计部门要以建设学习型审计机关为契机, 能力建设和作风建设并重, 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和审计系统内部问责机制的建立,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优化人才结构, 着力打造政治过硬、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审计干部队伍。二是大力加强审计规范化建设。审计部门应与相关部门配合建立健全审计法律法规, 完善审计准则体系、审计指南体系、审计技术方法体系及审计管理体系, 进一步规范审计行为, 强化审计质量控制, 提高审计工作的法治化、规范化水平。三是大力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审计部门要积极推进计算机审计, 进一步推进金审工程建设, 大力推广应用审计管理 (0A) 和现场审计实施 (A0) 系统, 逐步实现审计系统和国家电子政务之间、中国审计和国际IT审计之间的信息共享, 提高审计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只有实现审计的数据化及信息化, 才能真正实现预算跟踪和联网核查, 也才能从根本上实现资源共享, 提高审计的水平、质量及效率。

参考文献

[1]龚非力:《医学免疫学 (第一版) 》, 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2]刘家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审计工作全面发展》, 《审计研究》2008年第3期。

[3]宋常:《免疫系统理论视野下的国家审计》, 《审计与经济研究》2009年第1期。

免疫系统功能 篇5

一、要深入理解审计“免疫系统”论的精神内涵

“免疫”是机体对侵入人体的微生物及其毒素具有抵抗力的现象。人体内的免疫系统,是人体抵御病菌侵犯的最重要的保卫系统,是保障人体健康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审计作为国家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在第一时间感知和抵御违法违规等“病害”侵蚀的风险,并及时揭示、查处、消除这些“病害”。审计在国家经济社会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恰如一个人的“免疫系统”。因此,“免疫系统”论是对审计本质的科学而形象的高度概括。他不仅回答了审计是什么,为什么要搞审计,而且回答了审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到底要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从“免疫系统”的含义和审计工作的职能特点分析,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应包含以下内容:一是预警功能。加强审计,经常为经济发展“号脉”,及时发现经济领域中的不真实、不合法、不合规、效益低下等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判断经济安全和健康状况,防范重大违法违纪问题发生;二是揭示功能。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及时向党委、政府报告,向被审计单位反馈,向有关部门通报,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开。让有关方面了解“病情”,引起警觉和重视;三是去除功能。依法处理纠正问题,严惩严重违法违纪单位和责任人,切实杀灭“病菌”,消除“病灶”;四是服务功能。对流行普遍、危害较大、影响突出的“病害”,要分析“疫情”,剖析“病因”,列出“清单”,开出“处方”,提请党委、政府和有关方面采取措施,阻击违法违规问题的扩大和蔓延,杜绝问题的重复发生和“死灰复燃”;五是发挥修补功能。责令和帮助被审计单位“亡羊补牢”,落实审计决定和建议, 修复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缺陷,纠正存在的问题,挽回损失。要通过“免疫系统”功能的发挥,使整个社会的财经法纪意识不断增强,领导干部的依法理财水平提高,财政经济秩序不断好转,资金违法违规率明显下降,资金使用效益大幅提高,最终达到维护国家经济社会安全运行的目标。

二、要明确 “免疫系统”论对审计任务的要求

刘家义审计长指出:“作为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维护国家安全是审计工作的第一要务,只有国家安全有了保障,国家利益才能有保障,民主、民生和公平正义才能有保障,才能促进全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并强调审计机关要在法定职责内关注经济安全,在把握审计工作的首要任务上做到“六个高度自觉”。各地审计机关应该按照这一要求,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科学确定审计工作任务。

一是加强财政审计,促进财政健康运行。财政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承担着大量的公共事物。财政安全是经济社会安全的首要环节。各地审计机关应坚持以构建和完善公共财政体系为目标,加强财政审计。要深化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审计预算编制的科学性、预算执行的严肃性、预算收入的合规性、预算支出的效益性、财政分配的公平性、预算平衡的真实性,揭示和查处违反《预算法》、扰乱财政秩序、不利于公共财政建设的行为,促进提高财政预算管理水平;部门预算执行审计,要审计定员定额情况、预算细化情况、项目预算编制情况,看有无以少报多、虚假预算问题。审计部门预算执行是否严格,有无不按预算使用资金、挤占挪用项目资金、截留应上缴的财政收入等问题。促进部门预算执行规范、有序。要扩大财政审计范围,力争五年对一级预算单位审计一遍。加强与一级预算单位关系密切的重点二三级单位的审计监控,注意从总体上把握和分析部门预算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促进加强和改进管理,使一级单位预算管理达到规范要求,二三级预算单位违法违规问题明显下降。同时,适应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加强下级政府财政决算审计,探索部门决算审签制度。

免疫系统功能 篇6

免疫系统是生物学概念,是指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与各种致病因子在不断斗争中形成的肌体保护的防御性结构。免疫系统的核心成分是淋巴细胞,它是免疫系统具备识别能力和记忆能力。审计作为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它的核心成分是审计干部队伍,审计干部队伍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免疫系统”的免疫能力。

一、“免疫系统”的第一要素是审计干部

“免疫系统”是否具备免疫能力,审计干部队伍非常重要,审计干部队伍是“免疫系统”的第一要素、第一资源。在某种程度上讲,审计干部队伍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审计质量与水平的高低,提升审计干部队伍的素质是提高审计质量与水平的关键。什么是审计干部队伍的素质,一般来讲,审计干部队伍的素质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政治素质,另一部分是业务素质。对审计干部来讲,这两大素质都很重要,缺一不可。作为一名审计干部,如果业务素质不过硬,在实施审计过程中,经济社会系统中明显存在的问题你发现不了,发现的问题你不会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提不出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意见与建议,这种审计干部,无论如何不是一名合格的审计干部。如果审计干部政治素质不过硬,虽然他能够发现问题,但他把党和人民给自己的审计权力不是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而是用来为自己谋利益,用审计查出的问题与被审计单位作交易,这样的审计干部,无论他的业务水平有多高,都永远是审计机关的败类。对审计干部来讲,如果政治上不可靠,业务越强,甚至越会造成更大的麻烦。如果业务素质不过硬,根本就发现不了问题或问题隐患,既是政治素质再好,也同样无法完成好审计任务。要发挥好“免疫系统”的功能与作用,对审计干部的基本要求一定是德才兼备,既要政治上可靠,同时要业务上精通,两者缺一不可。

二、“免疫系统”也需经常培训

“免疫系统”理论既是一种思维方式与方法,同时也是对审计工作的新标准和新要求,要把“免疫系统”赋予审计工作的任务完成好,不断提高“免疫系统”的免疫能力,确保“免疫系统”正常工作,首先必须对“免疫系统”进行经常不断的培训。如果不对“免疫系统”进行经常不断的培训,“免疫系统”就会落后于现实,现实情况和政策已经发生了变化、经济社会系统出现问题类型花样已经进行了翻新,而审计作为经济社会的“免疫系统”却识别不了风险和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免疫系统”就不可能有效的对经济社会系统进行免疫。要确保“免疫系统”的免疫能力,必须对“免疫系统”进行强制性的、经常不断的培训,把“免疫系统”首先要武装好,使“免疫系统”始终站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前沿,并且使“免疫系统”具有极强“识别与鉴别”能力,当经济社会运行一旦出现问题或出现问题苗头时,“免疫系统”就必须快速的识别并果断地采取措施。其次、“免疫系统”理论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要完成好这些任务,必须加强审计干部队伍建设,培养专家型、复合型、领军型审计人才。审计干部素质直接影响着审计质量、影响着审计机关职责的履行,如果没有能打硬仗的审计干部队伍是不可能完成好审计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免疫系统”的光荣任务。从我国审计机关现有审计干部队伍的基本情况来看,相当一部分审计干部的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要解决审计干部素质与“免疫系统”理论对审计干部素质要求不适应的问题,最根本的方法有两条:一是要把好进人关,对新进入审计机关的人员要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对不符合条件的人员不能进入审计机关。二是对审计机关现有的人员进行强制性培训,更新和充实审计人员的知识,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能力与水平,提高审计人员的政治与业务素质。第三、审计在国际上被公认为是专家行为,有人把审计干部看作给经济社会系统“看病”的“医生”,医生要给病人看病,除了医生个人医术高明外,还必须要有业务精湛的团队作支持,如果医院没有良好的设备及优秀检验、护理等专业人员作保障,即使医生个人的医术再高明,也可能很难给病人看好病。审计干部作为给经济社会系统“看病”的“医生”,除了“医生”个人的“医术”高明之外,审计机关的其他不直接从事审计工作的部门与单位也非常重要,如果这些部门与单位的人员素质与高明的“医生”的水平不相适应,审计任务就很难完成好。审计活动是一个集体作业的过程,需要审计人员之间、审计机关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审计质量与水平的高低不仅与审计组内审计人员素质高低有关,而且与审计机关的全体人员的素质有关。在审计机关内部,如果仅审计人员的素质高,审计机关的其他单位的人员素质不高,审计机关的审计质量与水平也不可能太高,这一点是肯定的。审计机关的任何一个部门、单位都是“免疫系统”的一部分,都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审计质量与水平,影响着“免疫系统”功能与作用的发挥,都必须进行经常不断的培训。

三、“免疫系统”也需经常免疫

浅析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功能 篇7

关键词:国家审计,免疫系统论

一、国家审计“免疫系统”的本质与外延

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国家审计的本质进行了探讨, 概括起来, 对国家审计本质的认识主要包括专政手段论、经济监督论、民主与法治工具论等多种论点。而“免疫系统论”体现了国家审计的本质, 丰富了国家审计的内涵, 同时“免疫系统论”也拓展了国家审计的时空范畴和监督空间, 从而拓展了国家审计的外延。作为“免疫系统”的国家审计, 具有与机体免疫系统共同的特征, 也具有其在国家经济社会运行中的独自特质。本文从五个不同的角度将我国国家审计与机体免疫系统加以比较。

从系统性来看, 我国最高国家审计机关为隶属于国务院的国家审计署, 各级国家审计机构实行本级政府与上一级国家审计机构的双重管理体制。国家审计署还有派驻各部委的审计局和各地的特派员办事处。国家审计是各级审计部门相互配合和协同工作的完整的系统。而机体免疫系统并非在某一个特定的位置或专门的器官上发挥作用, 由机体多个器官共同协调运作产生效用, 特别是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在机体内不断的产生、循环和更新以发挥功用。

从全局性来看, 我国国家审计是通过对微观问题的揭露和分析, 透过个案的查处与发现, 由点成线、从线至面, 从而具有全局性。审计活动根据需要可以在宏观层面对各级政府及其综合管理部门如财政、金融等部门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 也可以在微观层面对经营者的具体行为进行审查, 还可以对一定领域或特定经济项目实施审计调查。而机体免疫系统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自我完善结构, 从微观的查杀病毒、清理老损细胞到宏观的保障整个机体健康、稳定既定机能, 均具有全局性。

从广泛性来看, 我国国家审计主要包括财政审计、金融审计、国有企业审计、经济责任审计、资源环境审计及涉外审计等, 审计范围较为广泛。而机体免疫系统各组成部分错综复杂、相互配合, 可以对机体的各个组织和器官发挥广泛的防御和监督作用。

从批判性来看, 我国国家审计以应有的职业审慎与批判性的精神依法、客观、严谨地审查每个项目、事项、单位、每笔资金。通过审计及时发现问题, 及时揭示风险并作出处理。而机体免疫系统具有高度的辨别力, 能精确识别“自己”和“非己”物质, 以维持机体的相对稳定性。

从建设性来看, 我国国家审计既揭示和查处问题, 又帮助分析成因与解决问题, 即通过客观审查与审计发现问题, 促进被审计人整改, 从而具有建设性;而机体免疫系统发现“异己”后, 要对“异己”进行处理, 以维持机体健康, 还要产生抗体, 以使机体具有免疫能力。

二、审计“免疫系统”的基本内涵

审计机关的主要职责是对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国有经济单位进行经济监督、经济评价和经济鉴证, 以保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运行, 最大限度地维护国家安全和人民根本利益。而免疫系统是生物体内能辨识非自体物质并将其消灭或排除, 从而保证机体处于健康状态的整体工程之总称。2007年底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中“现代国家审计是经济社会运行的一个免疫系统”的理论观点被首次提出。2008年3月, 在中国审计学会五届三次理事会上, 免疫系统论的内涵与意义被进一步全面、系统的阐述。国家审计署在《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 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审计保证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 全面提高依法审计能力和审计工作水平, 初步实现审计工作法治化、规范化、科学化, 积极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中国特色审计监督制度。审计“免疫系统论”是充分运用科学发展观, 在全面总结二十多年来的审计成果经验的基础上, 通过深入分析我国新时期新形势下审计工作面临的新任务和新挑战而提出的, 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三、审计“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

具体而言, 其基本功能包括: (1) 保护功能。这是现代审计的基本功能。国家审计机关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法定的审计活动, 及时发现和抵御各种违法犯罪分子的侵蚀和腐败行为, 维护宏观政策和法纪规章的严肃性, 维护良好的财经秩序和发展环境, 从而实现“保护”国民经济健康、有序、又好又快和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2) 清除功能。这是现代审计的重要功能。审计机关通过对各级政府及其部门或国有经济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计监督, 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违规问题, 揭露财经工作中的不真实、不合法以及弄虚作假、损失浪费、舞弊腐败等问题并及时加以纠正, 从而维护财政财务收支等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行。 (3) 修补功能。这是现代审计的高级功能。审计机关通过依法严格审计, 对审计中发现的制度性缺陷和问题进行反馈, 例如问责制度、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等, 促进对相关制度进行创新与重构, 从而促进相关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在更高层面上实现财政财务等财经制度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可以发挥以下作用: (1) 发现和揭露社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 反馈审计信息, 促进经济运行的合法性和经济运行效率效果的提高。 (2) 针对审计中发现问题的性质和特征, 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提出预防同类问题再次发生的策略和措施。 (3) 综合利用审计信息, 找出社会经济运行中问题产生的特点和规律, 从审计技术层面增强审计应对能力, 提高审计效率和审计效果。 (4) 综合利用审计信息, 针对审计中发现问题的性质及其产生的原因, 反思和检讨社会经济制度设计和执行中的问题, 促进法律、法规的完善, 促进执法和监督机制的改进。

从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考虑, 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发挥作用的具体落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通过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促进依法理财, 促进依法配置和使用公共资源, 这是国家审计效能的基本体现, 也是审计“免疫系统”作用的首要目标。 (2) 促进提高公共资源使用效率。绩效审计是国家审计效能作用的更高层次, 要加大对财政审计中投资绩效审计的力度, 着力推进宏观服务型绩效审计, 更好地发挥国家审计效能。 (3) 促进公共机构有效履行受托责任。 (4) 促进国家经济安全和投资效益提高。审计部门应加强对重大经济决策合法性及绩效的审查, 有效促进国家经济安全和投资效益提高, 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 (5) 促进社会和谐与强化公众利益保护。国家审计服务于公共治理与和谐社会建设, 必须突出对公共财政、公共服务、公共管理等方面的监督, 让群众放心;突出对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的监督, 让群众满意。 (6) 促进制度建设不断完善。通过有效整合与利用审计信息资源, 可以促进相关制度的不断完善, 更好地发挥审计的预防功能。

四、实现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具体途径

生命体的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构成的。从生命体的“免疫系统”形成机理看, 包括内生性的先天具有的“免疫抗体”, 也包括外生性的后天获得的“免疫抗体”, 其目的皆为达到“免疫”和预防之功效。生命体免疫系统正是通过它的防卫功能、监控功能和清除功能, 实现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一旦免疫系统出现障碍, 机体的内环境就会受到破坏, 表现为各种各样的免疫系统疾病。同样, 国家审计的“免疫系统”的功能一旦出现故障, 则不能起到免疫作用, 也达不到国家审计的目的, 因而需要通过以下途径实现: (1) 转变观念, 落实免疫措施。任何一项新生事物的出现, 均需要转变传统的陈旧的观念, 才能接受新事物的先进之处。正确的思想观念对正确彻底的落实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2) 充分重视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审计工作。对于任何一个经济活动的审计, 均应以严谨的工作态度对待, 不能避重就轻。应认真对待每一审计环节, 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判断。 (3) 建立和完善适应现代审计工作的管理和决策制度。好的制度将促进工作的顺利有效进行, 同时也能为工作的完成程度和效果提供统一的衡量标准。 (4) 进一步促进经济活动的规范化。任何经济活动的展开均需要一定的法律法规的制约, 未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有效实施也必须有一个规范的经济活动环境。

五、结语

我国现有的审计理论和实务指导大部分借鉴国际已有的审计理论和先进的实践经验, 但是国外的审计理论均为基于国外审计实践的具体情况, 经过长期总结、研究而发展形成, 属于别国审计实践的产物。我国社会主义审计在实践过程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也取得了有别于他国的宝贵实践经验。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审计自身也要不断发展、创新, 以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理论来自实践又高于实践, 因此, 创新社会主义审计理论是基于长期的社会主义审计实践、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 .段兴民, 赵晓铃.国家审计“免疫系统”论引发的思考[J].审计与经济研究, 2009, (3) .

[2] .韩宏涛.论国家审计“免疫系统”的六大特性[J].审计月刊, 2009, (3) .

[3] .黄大新.完善绩效审计制度促进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发挥[J].审计与理财, 2009, (6) .

[4] .沈言.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基本内涵和实现路径[J].现代审计与经济, 2008, (6) .

[5] .宋常.“免疫系统”理论视野下的国家审计[J].审计与经济研究, 2009, (1) .

把握精神实质发挥“免疫系统”功能 篇8

一、“免疫系统论”的精神实质在于推动审计工作科学发展

(一)“免疫系统论”是审计工作的科学发展观。第一,从国家审计的定位看,国家审计必须服务于国家政治制度和民主法治建设,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的精神;第二,从审计监督的根本目的看,国家审计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了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的精神;第三,从审计监督的目标看,国家审计要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第四,从审计监督的范围看,国家审计要把维护国家安全作为审计工作的第一要务,从影响国家安全的各个方面发挥审计监督作用,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根本方法的要求;第五,有效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最根本的是大力推进审计文化和审计理论建设,大力加强规范化、信息化和审计队伍建设,这是在审计作为国家经济社会运行“免疫系统”的内生性制度安排前提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国家审计科学发展作出的规划。

(二)“免疫系统论”是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必然选择。一方面巩固改革开放成果,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各项目标,是全党全国人民共同的任务,审计工作也不例外;另一方面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需要从体制、机制、制度上深入实践,要求审计工作发挥“免疫系统”功能,把消除各种制度性障碍,健全体制和机制,作为第一重要任务,促进国家经济社会系统健康运行。

(三)“免疫系统论”是在审计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新中国二十五年审计实践,在借鉴国外经验,继承和发展党领导的审计工作所积累的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审计之路,确立了适合中国国情的“依法审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二十字审计工作方针,确立了“3+1”的审计工作格局,探索了“八个结合”的审计工作模式,坚持“人、法、技”协调发展,建立了中国式的审计公告制度。古今中外审计实践为“免疫系统论”提供了实践基础,而“免疫系统论”是在丰富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这种创新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在“查账论”、“方法过程论”、“经济监督论”和“经济控制论”等审计本质观的探讨基础上,从分析经济社会发展与审计发展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出发,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更深层次研究,揭示了审计的本质是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二是区别了审计功能与审计职能,从内部联系和内部结构、固有的和内在的关系上将审计功能定义为受人民的委托,依法、独立、专门、主动去预防、揭示和查处问题,促进其他各个系统的功能平衡,使国家经济社会健康、安全;三是把握了国家审计的内在规律和基本特征,概括了国家审计工作中常见的建设性与批判性、服务与监督、全局与微观、主动性与适应性、开放性与独立性“五种基本矛盾”,并且提出了“立足前者、坚持后者”的处理矛盾方法,科学地处理了目的与手段、方法与目标的关系;四是拓展了国家审计的发展空间,根据国家审计的根本目的和目标要求,提出“维护国家安全是审计工作的第一要务”,为审计工作发挥作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四)“免疫系统论”为开展绩效审计等现代审计提供了理论支撑。“免疫系统论”既是审计理论的创新,又是审计实践的指南;既是审计工作的理论概括,又是未来审计发展的战略规划。审计署根据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的《审计署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明确了审计的本质是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强调在注重真实性、合法性审计的同时,全面推进绩效审计。之所以说“免疫系统论”为开展绩效审计等现代审计提供了理论支撑,是因为全面推进绩效审计,必然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审计管理理念和价值观,在审计系统内部推行新的绩效管理模式,“免疫系统论”揭示的国家审计的本质回答了绩效管理理论关于组织使命的若干问题,为建立新的绩效管理模式提供了导向;“免疫系统论”认为,审计作为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不仅要揭示、查处经济社会运行中的问题,而且要预防经济社会运行中的问题,不仅要查错纠弊、威慑,而且要预警预防、促进内部控制、提高系统运行质量,这些理念正是与绩效审计理念相符合并为之所需要的。

二、“免疫系统论”的根本意义在于指导审计工作实践

“免疫系统论”是一个理论思想,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体现在审计工作实践中,“免疫系统论”的根本意义在于指导审计工作实践。

(一)积极探索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和作用的途径。审计发挥对国家经济社会运行“免疫系统”的功能途径很多,而且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审计实践的进一步深入,还将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就其基本层面来说包括五个方面,一是查错纠弊功能,是审计传统的职责;二是预警预防的功能,通过审计发现在经济社会运行中的苗头性问题,督促有关部门及时解决,防止整个系统出现大的问题;三是促进内部控制的功能,通过审计发现经济社会的各个子系统存在哪些薄弱的方面,需要强化的地方,使各个子系统能够自我发现、自我解决存在的问题,促进完善和改进内部控制;四是威慑功能;五是提高系统运行质量的功能,通过审计,提出建议,促使提高经济社会运行质量,这也是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的一个体现。

(二)全面准确理解并深入贯彻二十字审计工作方针。因为这一方针被实践所检验符合中国实际,是行之有效的。比如,对“依法审计”的理解,不仅要将其理解为按照财经法规检查和处理被审计单位违纪违规事项,而且还要认识到“依法审计”本身就具有按照法律的授权、法律的程序、权利、义务、职责、依据、标准和手段开展审计工作的“法理”,是按照《审计法》开展工作。又如,对“求真务实”的理解应当包括两个方面的含意,一是把目前存在的问题原原本本揭示出来,发现和报告目前存在的客观真实的情况;二是从未来和发展出发审视、思考和处理问题,求未来和发展之真,务促进法规完善、制度改进和体制改革之实。再如,对“突出重点”的理解,就是既要重视局部的、微观的重点问题,又要体现“免疫系统”对风险的判断和应对,发现对全局、对未来有根本性影响、有重大危害的突破口。

(三)不断开拓创新,以发展的观点发挥“免疫系统”功能。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要求从思想观念到工作方法、从审计理念到管理机制全面创新,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要求在思想观念和审计理念上创新。比如审计要强调并保持具体工作中的独立性,但这并不否认在思想上、政策上和制度上共同研究,加强沟通和交流。开放性工作不是将审计的资源、信息在审计系统内部封闭起来,而是要树立审计成果的公共产品意识,开放审计产品的供给“市场”,真正发挥审计“免疫”功能。二是要求在审计管理机制上创新。制定审计项目计划要多方面征求意见,同时还要考虑审计项目的时效性、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可考虑当年政策出台,当年进行跟踪审计。进一步完善科学的审计绩效考评机制,科学把握考评标准,既看查处违法违规情况,又看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贡献情况,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施目标责任管理和考核。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创新审计工作组织方式,整合审计机关的审计资源,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整体效能。实行审计项目审理制度,对审计项目执行过程和结果进行检查验收,加强审计项目质量控制。三是要求创新审计工作方式方法。根据不同审计内容、审计项目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审计“界入”方式,对重大突发事件、重大投资项目、重大民生工程实行全过程跟踪审计监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阶段或发生过程,发挥“免疫系统”之预防功能;对审计发现问题从体制、机制、制度和管理上深入调查分析,并促进相关方面健全完善,发挥“免疫系统”之抵御功能;对审计方案的制定、执行、修订给予应有重视,既要有明确的审计对象、重点、内容、方法,又要有具体的执行措施,增强审计方案执行和落实的“刚性”,充分体现审计方案指导性和规范性作用。

浅议发挥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功能 篇9

关键词:审计,免疫系统

2008年, 刘家义审计长提出现代国家审计是国家政治制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是民主法治的产物和推进民主法治的手段, 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工具。审计机关必须切实履行法定职责, 充分发挥审计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这一理论创新, 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是对我国审计监督制度25年成功经验的总结升华, 也为审计机关落实科学发展观指明了方向。

一、国家审计的本质

国家审计的本质是什么,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有过多种探讨, 目前审计理论界的观点也不尽一致, 如会计监督论、经济监督论、宏观调控论、全面监督论、权力制约论、行政执法论等。应该承认, 这些理论都反映了一定时期国家审计实践的特点, 体现了国家审计的时代特征。

免疫系统论认为审计本质上是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 根本目的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推进依法行政,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该观点从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系统论和科学发展观的视角形象地阐明了“什么是审计”和“为什么审计”的问题, 最能体现当前审计的时代特征, 是对现代审计的科学论断。

审计“免疫系统论”通过大家耳熟能详的生物学名词, 生动而形象地阐述了现代国家审计的职能、目标、任务和作用, 充分而准确地揭示了审计本质, 全面而科学地涵盖了现代审计的职能。对此, 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一方面, 国家审计作为国家政治制度的组成部分, 是内生于国家的防御性结构, 保障国家经济社会的健康安全运行;另一方面, 审计产生于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相分离的受托经济责任, 随着政府职能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 国家审计也要从“国家本位”向“民众本位”转变, 受人民的委托, 通过依法独立地履行“免疫”功能, 促进整个社会委托受托关系按既定规则有序运行。

科学审计理念来源于审计实践, 又决定着审计实践的未来发展和走向。审计“免疫系统论”是新时期从战略的高度, 对审计本质所作的精辟、简洁、鲜明的表述。但是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与人体免疫系统又有所区别, 它更多体现在对国家权力运用的制约以及公共财政的监督上, 发挥其预防、揭露和抵御功能。

二、有效地发挥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功能

近两年来, 全国审计机关坚持监督与服务相结合, 发挥审计监督的建设性作用, 向各级党委政府提出完善政策制度的建议33万多条, 20多万条被采纳。

1. 发挥国家审计“免疫系统”的预防功能, 防御各种外部不利因素对国家经济社会的侵害

当前, 国际金融危机还在全球肆虐, 债务危机阴云笼罩欧洲, 贸易保护主义有抬头趋势, 人民币升值压力不断加大, 人民币汇率连创新高, 中国2多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岌岌可危, 出口形势日趋严峻。国家审计作为国家经济社会的“免疫系统”, 应当及时识别、揭示面临的各种外部风险, 对有可能发生的风险或问题进行前瞻性的预测和评价, 提请国家决策高层及有关部门采取相应对策。

2. 发挥国家审计“免疫系统”的揭露功能, 促进国家民主法治建设

人体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 通过消灭发现的突变细胞, 维持人体的健康。国家审计机关通过对违法违规、损失浪费、绩效低下等问题的查处, 揭示体制障碍、制度缺陷、机制扭曲和管理漏洞, 维护国家经济社会秩序, 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是审计的首要职责, 也是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基本职能之一。

3. 发挥国家审计“免疫系统”抵御功能, 维护国家经济社会安全健康运行

刘家义审计长指出发挥审计建设性作用决定着审计的生命力。审计不仅要揭露问题, 更要对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进行从现象到本质、从个别到一般、从局部到全局、从苗头到趋势、从微观到宏观的深层次分析, 提出改革体制、健全法制、完善制度、规范机制、强化管理、防范风险的建议, 提高经济社会运行质量和绩效, 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影响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充分发挥的因素及对策

1.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树立全面的科学审计理念。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因此, 开展审计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灵魂和指南, 始终坚持中国特色审计之路。

2. 加强审计法制工作, 逐步建立和完善适应新形势的审计法律法规保障体系。

依法审计是审计的基本原则, 只有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把审计确定下来, 审计人员才有法可依。因此, 国家审计应进一步加强审计法制工作, 抓紧对现有审计法律法规与有关法律不一致的部门规章的修改完善工作, 及早形成一个比较健全完善的审计法律法规保障体系。

3. 改进和创新审计方式, 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全面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 切实防范审计风险, 应做好以下工作:一是适应形势发展要求, 大力推进绩效审计;二是注重关口前移, 积极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三是推进计算机审计全面发展;四是推动审计结果的充分利用。

参考文献

[1]李凤鸣:基础审计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2]陈天亮, 陈锦红:国家审计是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J].经济研究导刊, 2009年第9期.

[3]刘家义:大力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推进审计事业科学发展[R]

[4]孙永尧:论国家审计职能和作用[J].会计之友, 2006年第11期

吸烟对大鼠免疫系统功能的影响 篇10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选取由中国医科大学实验中心提供的雄性Wistar大鼠30只为实验动物, 大鼠月龄2个月, 平均体重为 (230±10) g, 属健康清洁级实验动物。大鼠均先进行1周的顺应性养殖, 养殖过程中严密监控大鼠的活动及饮食情况;依据大鼠自身的重量, 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烟草烟雾暴露组, 每组各15只。给予标准饲料进行常规喂养, 室温设置为 (22.50±2.40) ℃, 相对湿度在50%~65%, 自然光线下喂养。于烟草烟雾暴露即刻 (T0) 、1个月 (T1) 、2个月 (T2) 、3个月 (T3) 、4个月 (T4) 、5个月 (T5) 和6个月 (T6) 等不同时间段分别对两组大鼠乙醚麻醉, 采内眦静脉血, 进行检测。

1.2 主要实验试剂及设备

选择每支烟焦油含量12 mg, 烟气烟碱量1.2 mg的沈阳烟厂生产的市售某香烟作为染毒用烟, 采用PE标记的CD4、CD8单克隆抗体 (美国, BD Pharmingen.) ;FITC标记的抗CD3单克隆抗体 (美国, Invitrogen Corp.) ;EPICS XL型流式细胞仪 (美国, Beckman Coulter Inc.) ;选用由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的DWRD-2型号的动式气体染毒装置。

1.3 染毒方法

将15只烟草烟雾暴露组大鼠全部置于动式气体染毒装置中暴露, 对染毒物质进行燃烧, 使燃烧后产生的烟雾接连泵入该装置中的染毒室内, 染毒时需具备如下条件:染毒室内烟雾浓度 (泵入染毒装置内烟雾体积占整个箱体空气体积的百分比) 达到50%, 氧气浓度达到 (21.0±0.5) %, 室内温度达到 (22±2) ℃, 室内相对湿度达到 (58±1) %, 室内压力达到 (101 325±40) Pa。染毒时间为每周5 d, 每天进行2次, 每次持续30 min[7]。烟草烟雾暴露组大鼠在非染毒时期与对照组大鼠在同一环境下饲养, 运动及进食饮水等活动自由。

1.4 采集样本及检测

采集大鼠外周静脉血 (内眦静脉血) 2 m L, 给予二乙胺四乙酸 (EDTA) 抗凝, 要求室温下保存, 在标本中加入CD3、CD4或CD8等单克隆抗体, 将其震荡并混和均匀, 再存入4℃下冰箱内保存30 min, 加入适量红细胞进行溶解;反复给予离心、弃上清等操作, 直至试管底部无红色为止;应用多聚甲醛固定液进行标本固定, 应用EPICS XL型流式细胞仪 (美国, Beckman Coulter Inc) 检测[8]。每个标本进行计数, 数量为10 000个细胞, 然后对阳性细胞百分比进行计算。按试剂盒说明书测定Ig A、Ig G、Ig M、C4、C3含量。

1.5 统计学方法

将所得数据输入SPSS 16.0统计学软件, 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计量资料, 相同时间点的两组间比较及不同时间比较分别采用两样本t检验或t′检验 (方差不齐时) 及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当Mauchly球形检验假设资料不满足时, 采用Greenhouse-Geisserε校正系数作为校正自由度;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烟草烟雾暴露组CD3、CD4 T淋巴细胞自T3时逐渐下降 (P<0.05) , CD8 T淋巴细胞自T4时逐渐上升 (P<0.05) , 对照组各指标各时点间均无明显差异。与对照组比较, 烟草烟雾暴露组T3~T6时CD3和CD4T淋巴细胞含量均减少 (P<0.05) , CD8 T淋巴细胞含量均明显增多 (P<0.05) 。T4~T6时, 对照组Ig G、Ig M和C4含量均明显高于烟草烟雾暴露组 (P<0.05) 。烟草烟雾暴露组Ig G、Ig M和C4、C3自T4时逐渐下降;对照组各指标各时间点间均无明显差异。见表1。

3 讨论

通过对统计学数据分析并研究, 结果表明, 大鼠在烟草烟雾暴露3个月时间内, 大鼠的细胞免疫功能损害程度不显著, 大鼠在烟草烟雾暴露3个月时间后, 大鼠的细胞免疫功能开始受损明显并逐渐下降, 从这一结果分析可见:烟草烟雾暴露对机体免疫系统的细胞免疫损害程度是在烟草烟雾暴露累计到一定时间后产生明显作用, 并呈现逐步蓄积继而严重的过程。

注:T0:于烟草烟雾暴露时;T1:显露1个月;T2:显露2个月;T3:暴露3个月;T4:暴露4个月;T5:暴露5个月;T6:暴露6个月

研究显示, 人类发生各种呼吸系统及各器官的疾病均与烟草烟雾有关。目前已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评价并确认的致癌物中明确表示, 烟草中含有的致癌物有60余种[10], 因此, 长期生活在烟草烟雾环境中, 发生各种呼吸系统及各器官疾病的机会显著增高[11], 职业紧张因素如工作关系、工作难度以及决定自由度等与吸烟关系密切。为了防止由于主动及被动吸烟而导致的疾病发生, WHO早已制订了“反吸烟”的主要行动策略及实现的目标[12]。

本研究的开展更加确定了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破坏程度与主动或被动吸入烟草烟雾的时间长短的关系, 在烟草烟雾暴露3个月后, 将CD3、CD4和CD8 T淋巴细胞含量进行对照组与暴露组比较, 暴露组出现显著改变, 其中发生显著改变的T淋巴细胞还包括:总T淋巴细胞、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和辅助性T淋巴细胞, 打破了细胞免疫的平衡状态, 提示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在短时期吸烟内受损伤程度不明显, 主动或被动吸入烟草烟雾的时间长短与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破坏程度成正比, 即时间越长, 机体破坏越严重。这也预示着吸烟时间越长, 对机体的危害越严重。

本研究将大鼠分两组进行实验, 且在烟草烟雾暴露的不同时间段进行动态观察, 即从烟草烟雾暴露即刻 (T0) 开始, 每小时进行1次监测, 至烟草烟雾暴露6个月 (T6) 止, 分别进行7次各相关指标的记录, 此研究虽只对大鼠进行了6个月的动态监测, 与长期吸烟人群所接触的环境无法模拟, 但可促进有益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形成, 减少和控制职业相关疾病与行为的发生[13]。

烟草烟雾暴露损伤细胞免疫的时间窗为3个月, 具体损伤机制尚需进一步探讨阐述证明。经研究发现, 大鼠机体体液免疫功能受损在烟草烟雾暴露3个月内不明显, 在烟草烟雾暴露3个月后大鼠的机体体液免疫功能开始逐步降低, 提示在烟草烟雾中暴露的时间长短与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破坏程度成正比, 且呈现逐步蓄积继而严重的进程。烟雾中有毒物质可对机体免疫系统造成广泛的影响, 其中尼古丁不仅可导致免疫反应抑制, 而且可引起T细胞免疫失衡[14]。Ig A、Ig G、Ig M水平降低, 是一种免疫功能降低的表现[15,16]。本研究通过7个时间点, 观察被动吸烟对免疫功能的损伤过程, 结果明确了烟草烟雾暴露对体液免疫损伤的时间效应, Ig G、Ig M和C4在暴露3个月后明显降低, C3及Ig A分别在暴露第5个月及第6个月后发生改变, 提示短期吸烟对体液免疫功能影响不大, 长期可致体液免疫功能逐渐受损, 具体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17]。

综上所述, 烟草烟雾暴露损伤细胞免疫的时间窗为3个月, 短期吸烟对体液免疫功能影响不大, 长期可致体液免疫功能逐渐受损。

摘要:目的 探讨吸烟对大鼠血清CD3、CD4、CD8 T淋巴细胞和Ig A、Ig G、Ig M及补体含量影响的时间效应。方法雄性健康清洁级Wistar大鼠30只,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烟草烟雾暴露组, 每组15只大鼠。对照组暴露于正常饲养环境, 烟草烟雾暴露组每日暴露于烟草烟雾环境30 min, 每日2次。两组大鼠分别于烟草烟雾暴露时 (T0) 、烟草烟雾暴露1个月 (T1) 、烟草烟雾暴露2个月 (T2) 、烟草烟雾暴露3个月 (T3) 、烟草烟雾暴露4个月 (T4) 、烟草烟雾暴露5个月 (T5) 和烟草烟雾暴露6个月 (T6) 时采内眦静脉血, 检测血清CD3、CD4、CD8 T淋巴细胞的含量, 测定Ig A、Ig G、Ig M、C4、C3含量。结果 烟草烟雾暴露组CD3、CD4 T淋巴细胞自T3时逐渐下降 (P<0.05) , CD8 T淋巴细胞自T4时逐渐上升 (P<0.05) , 对照组各指标各时点间均无明显差异。与对照组比较, 烟草烟雾暴露组T3~T6时CD3和CD4 T淋巴细胞含量均明显减少 (P<0.05) , CD8 T淋巴细胞含量均明显增多 (P<0.05) 。T4~T6时, 对照组Ig G、Ig M和C4含量均明显高于烟草烟雾暴露组 (P<0.05) 。烟草烟雾暴露组Ig G、Ig M和C4、C3自T4时逐渐下降;对照组各指标各时间点间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烟草烟雾暴露损伤细胞免疫的时间窗为3个月。短期吸烟对体液免疫功能影响不大, 长期可致体液免疫功能逐渐受损, 具体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上一篇:《幸福计划》下一篇:多级物流配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