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周刊

2024-04-28

互联网周刊(精选6篇)

篇1:互联网周刊

去年,团购网站经历了横空出世、跑马圈地的拓展竞速过程;今年,团购网站血拼广告的同时,也在寻求新的出路,突破瓶颈,但如果大多数团购网站依 旧亏本做生意,那么资金链吃紧,成本居高不下,将让团购网站进入新一轮大清洗的前夜,到今年年底全国性综合团购网站或将仅剩5-10家,远期则将过滤到 3-5家。

本刊记者 吕文龙

团假货;虚抬产品服务原价;虚增参团人数;搞虚假抽奖;团低质服务,服务随打折一同缩水;诋毁竞争对手; 欺骗投资人;发布假新闻;勾结商 户欺骗消费者;资质审查不严,劣质商家哄骗团购网站和消费者;团购网站拖欠商家钱款这不可胜数的矛盾与问题,从一些侧面反映了团购市场上充斥的种种乱象, 以及团购网站一年多来所走过的路程。

据缔元信《网络团购用户研究报告》显示:用户在团购时遇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产品、服务、价格、送货等环节。恶意挖角、诚信缺失、质量问题、疯狂烧钱、盈利能力缺乏,这五大问题对于团购行业的制约已经越来越明显。

从百团大战到千团大战,团购网站杂居在丛生的乱象中,逐步通过拼价格、拼广告、拼资本、拼服务等手段,欲求在千团混战中实现突围。对此,24券 CEO杜一楠颇有感触地说,“到目前为止,团购网站已经经历了几场淘汰赛,从‘资历赛’、‘资本赛’再到现阶段的‘资产赛’,接下来的比拼难度将加大,小 型团购网站很难支撑。”

良莠不齐的千团进行混战,夹杂着不少浑水摸鱼的团购网站,骗商家和用户的钱。对此,糯米网总经理沈博阳则认为千团大战是个伪命题,“其实中国主 流的团购网站从来没有超过20家,如果舆论能够正确引导消费者上团购网站只需要上规模大的20家,其他处于长尾部分的团购网站不需要过多去关注,就能在很 大程度上避免出现被骗问题。小型团购网站,今天团购时候还在,但说不定明天就倒闭了。”

“团购行业的发展应该分为三个阶段”,掌管着旗下汽车之家、车168、IT168和PCPOP四家垂直媒体的盛拓传媒CEO秦致认 为,“20是业内公认的‘团购元年’。中国网络团购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一个发展过程,这是团购发展的第一个阶段。第二个阶段自 开始到现在,随着Groupon进入中国市场,点燃了中国团购网站的烧钱大战。资本的介入,使得各大团购网站开始疯狂跑马圈地,同时团购的诚 信、质量问题也开始层出不穷,团购的发展逐渐失去理性。第三个阶段,全国性综合团购网站之间的优胜劣汰更加剧烈,将仅剩为数不多的综合团购网站继续生存, 其余团购网站要么倒掉,要么朝向区域化团购或细分化垂直团购发展。”

诚然,若要细数团购网站这一年的发展,不难找到以下几个有代表性的发展阶段。

横空出世 拓展竞速赛

有了Groupon在美国的大热,年初团购网站在中国横空出世。2010年1月到6月,是中国团购网站的初创期。2010年1月第一家 团购网站满座网上线,3月4日美团网开通、3月15日24券开团,3月23日拉手网团购上线、6月23日糯米网成立在这一过程中团购网站如雨后春笋般相继 上线。

紧接着,团购网站们意识到,团购这个模式靠地面推广,因此城市拓展竞速赛从2010年6月开始。线下执行力强的团购网站在这种争夺中脱颖而出。 主要团购网站布局全国激烈交锋的序幕已于今年6月拉开。打到去年9月,在团购网站的分布上,布局数量最多的城市为北京,之后依次为上海、深圳、广州、杭 州。此外,成都、武汉、南京、天津、西安、长沙、重庆、沈阳等电子商务普及程度较高的城市,都开始成为团购网站的主要竞争市场。

拉手网从去年6月初资金到账就立即开始了全国扩张,一个季度时间内就覆盖了100个城市,扩张的速度甚至都已超出了吴波的预期,但拉手的扩张之 路却一直在加紧进行。同时,其他几个总部位于北京,被称为“ ”的团购网站,如美团网、阿丫团、糯米网也先后抢滩上海、杭州、广州等城市,其他二线城 市也列在了扩张计划之中。阿丫团、QQ团等在布局了十余个城市之后,依然将下一阶段的任务定位城市扩张。的确,城市扩张的竞速让团购网站之间的差距逐渐拉 开,拉手网在这场竞速中脱颖而出。

但城市扩张之路,让团购网站的员工人数骤然增长,人员成本随之飙升。吴波表示,“铺这么多地方,除了团队以外,就是需要钱。想要在这一回合的团 购网站竞争中胜出,就要做到店多、规模要大,这种模式的核心就是超多的地面人员。”随着布局城市的增多,拉手网公司员工总数截至去年10月已经达到了 600人,而目前拉手网员工已经发展到6000人左右,并且到今年年底还将发展到10000人;目前,24券员工也已近4000人。虽然,团购网站一直都 在不断融资,但吴波坦言,“团购网站的扩张阶段每月需要上百万美金的资金支持,用钱还是很快的。” 的确,人力成本日渐成为了团购网站身上一个不小的包袱。

问题重重 突破信用瓶颈

“每日多团”这是被吴波视为中国团购网站的一个创新,也是打败Groupon的法宝。舶来品的每日一团,显然并不能够满足中国团购网站以及本土商家的胃口。中国人口数量庞大,商家数量也多如牛毛,如果单单是每日一团,恐怕有无数商家要排很久的队才能上一次团购。

一方面,来自商家迅速激增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中国消费者也希望有更多可供挑选的团购产品和服务。于是,拉手网从去年9月开始在重点城市推出 “每日多团”模式,在吴波眼中,团购网站为用户提供的服务越多,用户的黏性就越大,每日多团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丰富的选择,当然同类的产品和服务只推出 一款。易观国际分析师陈寿送认为,随着用户对团购模式的认知逐步成熟,团购网站的销售量需要更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去拉动。不能单纯注重商业模式,更应注重 用户体验。不管是个性化界面还是线上线下的活动开展,最基本的一点还在于“服务”。

吴波告诉记者,每日多团的模式在推广初期,先每天推送3-5个产品和服务,随后再到5-10个,再后来才越来越多。刚推出时,每日多团并不是被业界普遍看好,不少团购网站只是观望,但是到2010年底,基本上所有的团购网站都采用了每日多团的模式。

由于团购本身具有优惠幅度大、限时抢购等特点,用户往往容易冲动消费,抢到的券可能并不是自己需要的或来不及使用。此前,团购券过期作废不退款 一直是行业潜规则。但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国内诸多独立团购网站做出了更积极的应对。美团网于今年3月4日上线一周年之际推出了“过期退”的业务,3 月9日,拉手网宣布推出针对团购交易的“三包”服务承诺,并将累积在拉手网账户上未消费的团购费用大约1800万元退还团购用户。糯米网随后也宣布跟进该 举措。

沈博阳表示,“虽然我们已经跟进,但七天退、过期退等其实是恶性竞争的产物,还值得商榷。换个角度思考,‘过期退’其实是某个团购网站创始人恶 性竞争导致的结果,到现在Groupon和Google团购在美国都没有过期退。我们去跟商家谈的时候,商家很不喜欢过期退。团购网站跟商家签合同时,要 给对方一个承诺,如大概能给其带来多少客流,商家才会给出这么低折扣。最后因为过期退,更多消费者可以不去消费,给商家造成损失。”吴波表示:“过期退我 们从去年底就一直在考虑,最后决定还是从用户考虑,比如我们做了一个调研,95%的用户说要退,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什么叫做从用户考虑。用户是上帝,他永 远是对的。”吴波还告诉记者,过期退方面Groupon在美国有狡猾的做法,美国每个州立法不一样,有的州严格要求这种情况必须退款,有的州则不强制。 Groupon把过期退包袱推给商家,自己利益并未损害。比如合同上就写清只收一定比例费用,到期退不退商家说的算,不退是商家责任。

秦致表示,“团购网站的信任危机,主要是售后服务和产品质量等方面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了用户体验,

据我们了解,很多用户都是在售后和质量方面出 了问题后,放弃了团购行为。在这方面,汽车之家团购推出了‘七日退’服务承诺。通过汽车之家,不管团购汽车用品还是用车养车的服务,邮寄类产品未签收情况 下在七日内可以无理由退款,用车养车服务超出有效期未前往商家享受服务的话,随时可以办理退款,为用户解除了后顾之忧。”

Groupon入华与广告战

Groupon入华,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每日多团成功应对了Groupon入华的侵袭,每日一团的模式在中国很难支撑。虽然Groupon在进入其他很多国家团购市场都是如履平地。吴 波表示,“每日多团模式保住了中国团购行业,中国消费者更习惯多个产品进行选择,从去年年底开始,Groupon入华的声音变得越来越大,到今年春节前 后,是Groupon入华炒作得非常厉害的阶段。但Groupon与腾讯合作共建高朋,却只是每日一团,这让消费者并不十分认可,才造成现在格局(高朋在 中国团购网站市场排名在五名开外)。”其实,频出的负性新闻事件,也让高朋的路走得有些踉跄。

同时,今年伊始高朋也掀起了中国团购网站广告战,很多广告资源被Groupon炒的价格很高,一些本来不贵的广告位价格都呈现翻倍的增长,甚至如门户和导航广告的价格也飙升。据了解,当时Groupon在华一个月有5000万在线投放的预算。

20新年伊始,大型团购网站的广告投放预算均以亿为单位。从接连不断出炉的广告投放计划,以及每天纷至沓来的团购网站广告,能管豹窥斑出 团购网站惨烈的“血拼”竞争。年初,美团把今年广告预算定在1.3亿元;糯米网今年要拿2个亿投广告;拉手网广告投入也维持在2亿元左右;团宝网宣布全年 广告投放额将达5.5亿元;满座也计划在广告上投入过亿的资金;就连成立八年时间,却向来少有广告投放的大众点评网,也为团购杀红了眼,计划斥资3亿到4 亿元用在团购业务广告。另有资料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团购网站在分众投入的广告总金额大约11亿元;第二季度,整个行业在百度上的广告投入大约7000万 元。两家大型团购网站仅4月在互联网上拼广告就大约花了万元。

与综合团购网站的广告战相对,秦致认为,“团购网站仅有一两年历史,需要在短期内通过广告轰炸,迅速提高行业知名度和用户数量。而汽车之家拥有 庞大的忠实用户群,这是垂直网站长期积累的宝贵财富,这些用户消费诉求明确、消费能力强,并且对网站有极高的信任度,这种强大的用户群优势,不是靠短期内 广告轰炸所能获得的。”

模式多样化

有的团购网站将实物类团购作为新的盈利增长点,同时也有团购网站对实物类团购谈虎色变。但毋庸置疑,实物类团购让团购网站朝向B2C发展。

团购网站被不少商家视为寻找和接触新客源的窗口,然而商家与团购网站、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一锤子买卖”尴尬局面却一直难以摆脱。杜一楠告诉记 者,“商家通过团购网站接触到新客源,但这些客源是需要维护的,应该引导其进行二次消费。”在此背景下,24券推出了“回头客”系统,商家可自愿与24券 签订《回头客合同》,针对参加过团购的用户推出特殊“回头折扣”,吸引用户二次消费。同时,用户再次消费的金额可以换取24券积分,最终通过积分兑换礼 品。杜一楠认为,如此良性循环,既能加强用户对商家的粘性,也能通过积分的方式增强其于24券的粘性,尽量缓解团购网站“一锤子买卖”的局面。

垂直类团购网站将有更多发展机会。去哪儿网团购内部人士告诉记者,“综合类团购网站拥有客观的流量和丰富的用户以及广告轰炸下的品牌效应,但在旅游资源、专业运营、专业服务、细分市场的产品创新方面还缺乏积累,这就为去哪儿网旅游垂直团购提供了市场机会。”

根据易观国际最新发布的《中国网络团购市场研究报告》显示,规模扩张成为2010年中国网络团购市场的发展基调,经过一年“铺天盖地”的广告轰炸,团购市场的领先阵营逐渐稳固,市场进入的资源门槛和服务门槛已经被大幅推高。

在整体产业的爆发式增长背景下,细分市场价值日益凸显,包括旅游、化妆品在内的垂直团购服务发展迅速,自2011年率先推出旅游团购后,旅游团购频道以每月50%的速度增长,如今已在全国100多个城市开展推出旅游团购服务,每日在线产品数量超过200个。

团购的属性加上旅游行业的属性,决定了旅游团购需要在线上和线下双向延展,产品创新能力、数据挖掘、网站流量、供应商数量和服务专业性都很重要。对消费者来说,单个游客也可以通过网络方式获得更优惠的价格和更好的线路,无疑将成为未来最有潜力的旅游业态之一。

垂直团购或将成为推动行业进入洗牌阶段的加速器。秦致告诉记者:“对于目前团购网站的各种问题,垂直团购网站地域化、细分化、个性化、专业化的 特点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良药,垂直网站的出现,意味着团购行业开始进入成熟期。加速洗牌的因素有两方面,一是资本的介入,大型综合网站有了挺过洗牌期的实 力。二是像汽车之家、携程这样的垂直网站的介入,凭借垂直网站长期积累的用户和服务商资源,瓜分了竞争惨烈的团购市场。”据了解,汽车之家团购的测试版在 3月3日上线,经过大量的测试和修改后,全新汽车之家团购于6月30日上线,优化了网站界面和用户体验,对于供应商的选择标准也更加严格。汽车之家依托其 网站用户群展开团购业务,主要聚焦于汽车后市场,包括配件、易损件、装饰件、维修保养服务、改装等。目前还不会做任何与养车、用车无关的团购业务,这也是 垂直网站展开团购业务的先天优势。

用户的需求从单纯追求低价,变为对商品质量及商家服务的渴求。团购的服务会朝向越来越专业发展,比如汽车之家曾经团购过机油,相对于综合团购网 站,垂直网站团购的工作人员在专业知识上,能够确保他们选择最优的产品,汽车之家的数百名专业编辑了解汽车领域的产品及其品质,因此在筛选供应商、产品和 服务时容易做得更为专业。盛拓传媒认为,垂直网站的未来是深度的互联网服务,依托传统的资讯和用户优势,逐步深入电商、社交和移动互联网等领域。团购作为 汽车之家一条新业务线,寄托了集团公司对汽车业务线的探索和期望,受到了公司领导层的重视,除了在分站的建设以外,还在技术开发环节上也不断地加大了人力 的投入。

因此,团购做“专”还是做“全”的问题上,当流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用户的需求也开始多元化。增加品种,可以明显增加流量的转化率,甚至可以增 加客单价。商业逻辑是完全通顺的。但商业逻辑遇到现实的运营,难题便会接踵而来。很难想象,图书采购员如何面对化妆品供应商,而数码产品的采购员和食品供 应商如何谈判也是个考验。

泡沫与过冬论

资金链是支撑团购网站广告战和攸关团购网站生死的关键要素,一旦资金链出现问题,团购网站命途随之将尽。恶性竞争让团购行业的成本居高不下,市场推广费用,庞大人力成本都让团购网站的担子难以轻松。

团购网站数目繁多却普遍利润率低的背景下,即使是业界知名的团购网站,融资也并不容易。有业内人士预计,到今年年底千团中的90%就将受钱所困纷纷倒下。同时,业内和外界对于团购行业的泡沫与过冬论调也开始甚嚣尘上,此起彼伏。

对此,F团CEO林宁讲道,“我一点泡沫都看不到,因为交易额一直在持续增长,预计今年团购市场将有100亿的规模。其背后自然是订单和用户量 的增长在一路支撑,有如此旺盛的用户需求,所以我不认为这是一种泡沫。换而言之,如一年前团购刚兴起时,我们根本没勇气和呷哺呷哺、面包新语、万达影院这 些优质商家谈合作,而今天他们已主动和我们寻求合作。”

吴波表示,“什么是泡沫?如当当与京东打图书价格战,赔钱做生意。这种违反了经济规则的东西才是泡沫。最早赔钱的是8848,为销售额增长,甚 至直接从新华书店买书再赔钱卖,卖的特别火,但从根儿上就不对。因此,团购网站应在自身挣到10%合理利益的同时,也保证商家挣钱,商家亏钱受到伤害,肯 定会通过服务质量缩水弥补回来;另外还有一些团购网站自己贴钱为优质商家做团购,也是不合理的现象。因此,团购网站若能避免让商家和自身亏本做生意,就能 有效杜绝泡沫。”

道理诚如吴波所言,但并不是所有团购网站都能够做到不亏本做生意。因此,随着资金链的吃紧,成本的居高不下,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团购网站的新一轮大清洗已经进入前夜,到今年年底全国性综合团购网站或将仅剩5-10家,远期则将过滤到3-5家。

篇2:互联网周刊

文/奥美世纪 王宏鹏 刘东明

,百年企盼的奥运盛事正助推着大众对媒体消费习惯的转变。网络数字媒体影响力日益增强,已经成为网民享用奥运饕餮大餐中的重要的“压轴菜”之一。

从媒介渠道方面看,根据艾瑞数据,电视和互联网是网民获取奥运信息的最主要途径,将二者作为首选的网民占总网民的80.6%,而其中网络占据47%,电视占36%,网络媒体已经俨然成为主流媒体。

奥运会拉动的网络媒体的强势增长,注定了其营销价值水涨船高,进而带动整合营销的重心转移:网络成为新媒体拼盘的“震中”。数字营销的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以传统广告banner为代表的1.0模式。一种是互动2.0的模式。两种模式在奥运营销中相辅相成,发挥出巨大的威力。

传统网络广告位置的售卖,在强烈的眼球聚焦效应和巨大流量的推动下,具备重要的营销效果。从网民的角度来看,他们对奥运赞助商品牌和产品有较高的认可,奥运赞助商身份对品牌识别度产生正向影响,并总体来说高于竞争对手的品牌识别度。

而强调互动的2.0创新营销模式在奥运期间也大显身手。2.0营销模式的核心在于将信息单向化的传播“你说我听”,变化为“沟通互动参与”,一次参与大于1000次点击。同时营销的方式呈现出去广告化、软性化、趣味化,抛开了抢占媒体后就可向受众疯狂“Push”的传统思路,学会利用包有“诱惑力”糖衣的信息来“勾引”受众,讨得用户的欢喜和许可,有效地吸引网民的眼球,在网民们乐此不疲的参与之中,润物细无声。借奥运营销之机,门户巨头新浪(www.sina.com.cn)就这种Web2.0方式进行了充分的探索,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Web2.0的代表新浪博客中,有新浪魔棒和博客模版的两种创新营销模式,

新浪魔棒是由新浪爱心接力棒平台逐步发展而成,逐步变为“公益接力棒”、“营销接力棒”等多种形式。在爱心接力棒主网站中,网友可以选择从自己的博客“一键加入”,也可从别人博客“一键克隆”。在公益心的驱动下,魔棒形成“核裂变”病毒式传播爆发了巨大的效力。参与其中的网友都成身为“媒体”,他们不仅是信息的接收者,更是进一步传递信息的节点,也就是俗语所谓的“一传十,十传百”,达到植入式营销和口碑传播的效果。网民的互动介入降低了信息传播的成本,信息传播速度、信息量、便捷性大大加强,使得魔棒一夜之间红遍博客成为可能。同时新浪博客模版,通过创意设计,模版中植入品牌信息成为商业化模版。为方便网友进行更换设置了小工具如“一键克隆”、“一键更新”,来吸引网民使用。拥有众多粉丝的Nike和雀巢模版都成功入驻了众多网友的博客。

另外一种2.0互动模式即是植入式营销。这种营销方式的操作能否成功有两个要点,一个是植入的平台本身具备极高的关注度和吸引力。新浪大平台下的论坛、博客、UC、新闻、Space、魔方、视频、邮箱、Mobile等多种产品无疑都聚集着大量的人气。另一个要点在于将植入品牌信息包装成网民喜欢的香甜“鱼饵”,而非生硬的“放置”。以新浪BBS回复产品为例,全站论坛可留言区域及主贴内体现客户元素,分为表情图释、传情动漫两种体现。

这些创新互动模式中都体现着媒介的互动化与创意化的发展:第一,媒介与消费者之间形成了互动,网民成为媒介生态圈的中心;第二,媒介与媒介之间形成超链接,在数字时代所有的媒体之间都是以链接的形态互相咬合,媒介之间的联动性以及因为这个联动性导致消费者与品牌沟通变得更加复杂和多样化。

篇3:互联网周刊

记者:在互联网刚刚诞生的时候,人们能够通过网页浏览新闻就已经很满足了,于是兴起了一大批门户网站,后来网站开始垂直细分,人们更乐于从专业网站上获取专业的资讯,再后来,形形色色的网站更多、更复杂,搜索引擎整合了所有新闻推送到用户面前,下一步将由什么来进一步满足人们不断变化的信息需求呢?

姜奇平:从商业模式来看,除了过去的资讯网站、搜索引擎之外,我认为下一步SNS社会网络化服务以及电子商务会有很大发展,尤其是电子商务,即使在国际范围内,至少还有90%的应用没有进入到互联网,如果网下90%的应用进入到网上,将会带来互联网领域的很大变革。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新商业模式的出现,互联网将进一步满足人们不断变化的信息需求。

记者:互联网满足人们信息需求的方式,以前是用推的方式,现在是用拉的方式,这种由推及拉的服务方式的变换有什么重要意义?

姜奇平:推技术和拉技术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推技术是一点对多点,容易形成同质化和大规模服务,拉技术更多是用户方需求,演变的方向是个性化,即向着因小而美的方向发展。除了拉技术之外,配合拉技术产生的周边变化也很多,比如基于情境的搜索,诱使每一个拉技术主体提供不同的定制服务所需信息。

记者:互联网新技术的应用不断翻新,像2008年的开心网,2009年的微博,2010年的LBS定位系统,这些新技术的应用是如何驱动互联网发展变化的?如何保证互联网拥有持续稳定的发展动力?

姜奇平:这里谈的主要是技术和商业模式,一些基础技术和新技术的发展速度确实非常快,比如开心网属于SNS系列,微博是Web2.0系列,LBS是定位,各种不同的趋势越来越和人们大规模协同和个性化服务的创新方式结合在一起。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应用与这些技术及其商业模式相结合,会给互联网发展提供持续稳定的发展动力,至少从目前来看,移动互联网是未来非常明显的一个发展趋势。

记者:物联网是今年最热门的技术之一,另一项热门技术是云计算,微软、谷歌、亚马逊、IBM、中国移动等都在大力推广云计算,您认为云计算在互联网领域的运用将带来哪些重要变革?

姜奇平:云计算不光是一项技术,而是互联网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它标志着互联网服务业的升级。云计算将互联网服务业区分为公共服务(共享资源服务)以及赢利增值服务,或者说将统一的服务和分散的服务相结合。未来云计算的发展方向是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和软件即服务(即SaaS服务)。目前IBM、谷歌、阿里巴巴都在推进云计算,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厂家有不同的态度。以IBM、谷歌为代表的开放源代码潮流将成为云计算的主要潮流,微软可能要落后,因为它提出的云加端模式实际上不能适应整个互联网发展的前沿趋势。云计算在中国表现为共享的资源可以免费,产品可以免费,平台可以免费,基础设施可以免费,那通过什么来得到回报呢?未来主要通过服务得到回报,而不是微软所说的通过终端许可获得回报。

记者:有研究者认为,无论是IBM、谷歌、微软,还是阿里巴巴和中国移动,它们都还没有真正进入云计算的核心,都还在云计算的边缘上打转,您认为是这样吗?

姜奇平:看云计算发展得深入不深入主要看两点,一是看它在I、P、S如基础设施平台或服务平台方面是否拥有核心竞争力,是否掌握标准,上面提到的这几家如IBM、谷歌、苹果等其实已经做得相当深入了。二是难点在于应用端,如何把云计算和具体应用结合起来,许多厂家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中国云计算的发展受到基础设施制约,比如中国在云计算上提供服务的成本是美国的4倍,仅仅因为我们的宽带接入垄断,造成价格过高,还有许多其他方方面面的问题,克服这些障碍以后云计算才会获得更加深入的发展。

记者:您认为云计算和智能终端相结合如何开拓更加广阔的商业前景?

姜奇平:云计算和智能化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云计算是基于面向服务的架构,而智慧地球或智能计算是沿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这是两种不同架构的设计,将来这两者肯定会融合。未来它们还会融合物联网,包括上面提到的LBS、即时通讯,把全球的节点联系在一起,把全球智能汇聚起来,构成一种全球网脑,就像有人所说IPv6标准可以给每一粒沙子分配一个地址,每一个终端都可以产生智能的观点,这种关联的结果是把机器系统变成富于灵魂、智能和生命的网络。

记者:面对快速变化的互联网,行业的领导者们不得不重新思考自身的定位,开始新一轮的战略部署,比如新浪曹国伟表示微博将成为所有业务的重心,您如何看待这种战略调整?

姜奇平:微博作为Web2.0时代的代表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现在微博更多是在信息网站方面发展,而不是电子商务方面,这是一大缺陷。下一步新浪将微博作为重心业务来发展,主要从媒体角度挖掘微博的功能,但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其他功能。微博带来的改变主要是把互联网媒体从1.0时代带到了2.0时代,以前新浪采用的是信息推模式,有了微博以后,变成了推和拉相结合的模式,换句话说微博对于新闻类网站的意义是使原来的受众变成了信息发布者,过去是一份报纸对应着无数的听众,现在无数的听众开始自己发声,这将带来新闻网站业务的深刻变革。

记者:微博不光带来了信息服务方式的改变,还有关注方式的改变,以及企业和个人推广方式的改变,您如何看待这种变化?

姜奇平:这实际上是从一点对多点变成了多点对多点,我把这种众声喧哗的模式归纳为客流媒体状态,如博客、播客等,可以列举出36种客,每个客都是以个体为单位,过去是媒体单位才可以发声,现在个体同样能够发出声音。从1.0到2.0变革的本质是从中心化模式变为去中心化或者说节点化、多元化的模式,二是从单向传播变成交互性传播,它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模式,信息生产模式和传播模式,最终改变了互联网的发展模式。

记者:对照国内外互联网行业的发展,维基百科、社交网站、微博、团购等在进入中国后多少带有点模仿的意味,它们应该如何创新,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

姜奇平:我的看法略有不同,一般看法认为是模仿大于创新,我认为是创新大于模仿。如果把国外这些模式当做老师,把中国对应的模式当做学生,在中国互联网市场上几乎没有看到一个老师赢了,都被学生打败了,学生打败老师,并且是全体打败,这就是我所说的创新大于模仿。如果深入研究的话,中国的每一项技术都具有相当的独创性,比如美国的短信息是模仿中国的。和欧洲大国对比,中国互联网的创新非常明显,目前中国正处在一个巨大的创新爆发高潮之中。中国的互联网用户是美国全国人口的总和还要多,在全世界都在模仿美国的时候,中国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明确走出了自己的模式。中国和美国正处在你追我赶的过程中,在一些领先的商业模式上两国各有所长,比如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里大部分是中国公司,中国的山寨机模式在国际竞争中也显示出超强的竞争力。

记者:中国在某些方面的创新非常好,但有点吃时间上的亏,像微博2007年在美国已经火过了,2009年中国的微博才开始火,您觉得呢?

姜奇平:不能全面这么说,各国的情况不同,不同领域发展出来的应用也不一样,比如MSN和谷歌在美国特别火,在中国就不温不火,各国有各国的创新,很难说是谁在模仿谁。其实模仿只是表面现象,比如百度和谷歌所用的技术不一样,李彦宏采用的超链接分析技术跟当时美国的搜索技术是平行发展的,只不过发达国家先走一步,造成了一个时间上的错觉。发达国家的技术基础好,技术的发展阶段和发展程度高,所以他们走在前面,但总体来说中国跟得还是不错的。

记者:去年互联网服务行业开始发力,网络广告、网络视频、网上支付等互联网服务业都发展得非常好,您认为未来互联网服务业还将迎来哪些创新?

姜奇平:我认为互联网服务行业刚开始,还处于自发生产的草创阶段。未来首先走向成熟的应该是电子商务和移动互联网服务业,因为有了阿里巴巴这样的世界级的平台,电子商务领域开始趋于成熟,同样因为有了腾讯这样世界级平台,移动互联网领域开始趋于成熟。未来电子商务和移动互联网将发展成一种业态,成为互联网行业的主导产业。现在比较热的几个行业,像网络广告、微博等还没有形成太大气候,这些行业的收入所占比重微乎其微。未来网络广告的发展方向是精准化,但网络广告精准化的平台条件比起上述两个行业有很大的差异,许多在电子商务领域已经基本解决的问题在网络广告里还没有解决,比如智能人工搜索解决的就是广告精准化问题,但是技术不过关,或者说它还没有从应用阶段发展到平台阶段,应用和平台对于服务业来说就好比手工业作坊和工厂化生产的区别。微博属于叫好不叫座,它作为一种媒体形态发展得不错,但广告和它的发展不匹配,微博如何深入服务和获得收入都还有待解决。

记者:随着三网融合的进行,移动运营商开始凭借手中资源优势开始影响互联网的发展,您认为是这样吗?

姜奇平:我认为现在主流的趋势正好相反,是互联网利用手中的资源强烈地冲击移动运营商。近几年世界范围内移动互联网领域正在出现一个叫做“打破电信花园”的运动,也就是说互联网企业拆掉了移动运营商的围墙,在移动互联网行业中居于主导地位。比如美国移动互联网领域的主导者不是AT&T,而是苹果和谷歌,中国出现了同样的情况。为什么互联网会在移动运营商和互联网服务商相结合的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呢?我把它归纳为这样一种趋势,移动运营商赖以存在的IC技术正在和IT技术融合,移动互联网的收入结构由过去的语音收入转向数据收入,在数据收入中谁拥有数据核心业务决定着新增加的这部分收入归谁,由于移动运营商没有掌握核心IT技术,导致它的管道化,虽然数据从它这流,带宽由它建设,但收入更多是被具有核心数据业务优势、核心软件优势、核心服务优势的互联网企业拿走了,典型的是苹果和腾讯,腾讯的市值去年分别超过了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按照摩根斯坦利的判断,未来十年移动运营商的地位会进一步被边缘化,所以我认为移动运营商必须向互联网服务商学习,通过转型度过难关。

记者:虽然互联网的基本属性不会改变,但随着互联网新媒体的发展,互联网将被赋予更多的内涵,未来它还有哪些突出的发展趋势?

姜奇平:准确地说应该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不是随着互联网新媒体的发展。我认为互联网具备媒体和渠道双重属性,互联网不仅可以做报纸,也可以做电子商务,它不光有媒体一个驱动力,还有传统渠道改造这个驱动力,未来互联网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媒体属性和市场属性相融合,进而导致技术融合、业务融合、产业融合。平台化在这里起到什么作用呢?这属于产业结构升级问题,媒体和渠道的平台化指互联网从以应用为主的小作坊服务业发展为以平台为依托的大生产服务业。按照凯文·凯利的观点,互联网目前只是一个机器网络,将来还将和生命技术、智能技术相结合,所以互联网远端的发展趋势是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相结合,把机械网络改造成生物网络和智能网络,最后形成一个数字生命网络或者全球网脑,还将产生和这个趋势相匹配的商业模式,如众包模式。

记者:有人认为,互联网的更新换代之快,一个重要原因是用户群体的变化,互联网用户的主体已经迅速扩展到90后、00后,甚至1 0后,如果说60后、70后和80后是网络移民,那么90后、00后和10后就是网络原住民,他们熟知并最热衷于互联网媒体,他们加入互联网主体将对互联网产生什么重要影响?

姜奇平:原住民和移民的最大的区别在于,原住民一出生就有互联网,他们对于互联网是无师自通的,移民则需要通过学习才能掌握。两种人具有原住民的形态,一类是90后、00后甚至10后,还有一类是农民。比如农民5000多年来都是在家耕种,将来网络也是在家摆弄,这样他们就回到了自己熟悉的生活方式。对于那些90后、00后、10后同样如此,他们以前没有到单位上班的习惯,等他们走到社会上,那时候可能就是在家办公而已,和现在在家玩是一样的,所以他们会更多的按照互联网规律自然而然地发展。而移民往往借鉴网下的规律往网上套,发现不适合了,就把以前的那套规矩改掉去适应互联网。现在互联网不是在正常轨道上发展,也就是说我们不是按照互联网本身的规律的来做事,随着原住民的出现,互联网开始进入正常轨道,就像网上购物,原住民可能对商场很陌生,但对网购很熟悉,将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习惯,也有移风易俗这种说法。

记者:去年在3Q事件中出现了绑架用户的行为,可能会威胁到互联网行业的健康发展,您认为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营造文明和谐的互联网环境?

姜奇平:我不建议用绑架用户来描述这个事件的性质,从积极方面看,这是互联网从小作坊向平台化服务业升级过程中暴露出的矛盾,是前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我认为互联网行业发展的瓶颈是运动员和裁判员之间存在着一个行业秩序问题,过去每个人都是运动员,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但是场上找不到裁判员,这种野蛮生长状态难免出现谁厉害谁就掐别人的现象。互联网行业面临的问题需要多层次治理,政府、社会和企业自身的自律这三者同样重要。如果市场失灵了,应该由企业、行业协会和行业自律组织来协调,如果社会也失灵了,最后才轮到政府出面干预,这样建立起多层次的治理结构,才能在互联网升级过程中使其所长得到发挥,所短受到抑制。未来要建设一个和谐的生态系统,这个系统的特点在于彼此之间能够形成双赢的关系,用共同利益来制约彼此之间的冲突,采用协同的方式做事。最后,发展才是硬道理。互联网管理的目的不是谁犯了错就治理谁,欧洲的管理非常严格,最后算总账时世界排名前十的大企业没有一家是欧洲的,他们就要反思是不是采取的政策不合适,生态环境不好,致使大企业的竞争力受到损害。

记者:前些天“互联网之父”文特·瑟夫已经发出警告,全球IP地址将在几周内用尽,互联网必须从IPv4标准向拥有更多地址的IPv6标准迁移,在这个迁移过程中,互联网世界将发生什么变局?如果中国分配到更多IP地址将给用户带来什么好处?

姜奇平:IPv4采用32位地址长度,现在暴露出的局限性是42亿的地址马上就要分配完毕,美国马上面临这个危机,中国很快也会面临这个问题,所以升级势在必行。IPv6采用128位的地址长度,按照这种情况估算,整个地球每平方米的土地上就可以分配上千个地址,从理论上说应该够用了。下一步的问题是如何用最低成本的方式实现从IPv4技术向IPv6技术的平稳过渡,这涉及到互联网的设备改造和技术改造问题,如路由器改造。互联网世界中的IP地址就相当于大陆面积,将来有多少地址就相当于在这个地址空间中拥有多少大陆面积,这是一个应用问题。如果中国的应用足够多,能够在IP地址总库中占据更多位置的话,相信中国在未来互联网地址的拓展上会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记者:中央广播新闻提出IPv4的一条重大缺陷,就是违反了网络平滑升级的天条,如果在未来1 5到20年的过程中出现了IPv6的替代性技术,业界在IPv4上的投资将全部泡汤,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姜奇平:像这种边缘性的观点有很多,但世界上对IPv6主流的判断没有太大出入,根据中国在十二五期间有关IPv6的战略部署和中科院对IPv6的总体规划,IPv6的发展已经没有疑义。有关IPv6技术改造的问题倒是出现许多新观点,过去需要更换硬件的方案现在可以直接通过软件方案来解决,比如过去更换路由器是因为它要承受100兆的带宽,现在通过软件解决的一分钱都不花的方案到处都是。虽然IPv6标准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但技术的发展还在不断创新,IPv6和互联网技术会以比我们想象得更加猛烈的方式发展,在十到二十年之内肯定会发生更大变革,比如出现星际互联网协议。

记者:您认为下一步互联网行业的赢利取向在哪儿?哪些产业会成为互联网的“朝阳产业”?

姜奇平:这里有个重要的概念。互联网和电子商务赢利的根本来源在于做同样的事情可以节省交易费用,我们可以从交易费用状况来判断互联网的发展前景。根据诺斯的观察,交易费用占美国GDP的比重从70年代的35%发展到上世纪90年代末的50%,换句话说,国民经济是挣一半,扔一半,把国家的GDP除2就是互联网行业的赢利状况,比如阿里巴巴的交易量占到社会零售商品交易额的2%左右,就出了一个马云;要占到50%,至少应该再出24个马云。第二,某个行业的差价越大,互联网在这个行业的赢利空间就越大。比如按照国家规定,图书行业的正常利润应该在15%左右,实际上这个行业的利润大概在45%到50%之间,互联网将15%到50%之间的差价作为自己的利润来源,这就导致了互联网图书行业的发达。

记者:互联网上的免费现象盛行,使人们走入一种误区,即互联网经济就是免费经济,您认为应该如何走出这种误区?

姜奇平:老百姓语义中的免费,与克里斯·安德森提出的“免费”不是一回事。不区分基础业务与增值业务的免费促销,叫打折;而免费是特指把一种业务区分成基础业务和增值业务,基础业务免费,而增值业务收费,好比说把公园的门票压的很低,但是到了公园里面再收费,最后还是收同样的钱,但却是两种不同的赢利模式。未来互联网服务业势必进入到增值业务和基础业务综合发展的阶段,比如腾讯,QQ免费,但在QQ上买道具或办理其他增值业务就收费,在阿里巴巴上开店免费,要做推广营销或进行其他增值活动就开始收费。安德森承认中国已经成为免费模式的现代化试验场,美国将会跟随,免费模式在中国比美国更有发展前景。

记者:互联网上有一种流行的赢利模式被称为微赢利模式,您如何看待这种赢利模式的变化?

姜奇平:微赢利模式其实就是长尾模式,它本质上是由单一品种大规模生产转向小批量、多品种、个性化生产,这意味着收费产品数量越来越微小。微赢利不是简单的收费模式的变化,其中暗含着两点变化,一是由产品形态收费转向服务形态收费,标志着制造业向服务业的升级,二是从同质化服务转向个体化服务,个体化的东西一般都是微量的。透视到赢利模式背后,微赢利的根据是90%的微量产品所得的利润和2%的超级产品所得的利润完全一致。胡锦涛总书记曾说,“个性化制造和规模化协同创新有机结合将成为重要的生产方式”,微收费模式的要点就是在大规模协同的基础之上实现个性化制造。

篇4:2013《互联网周刊》年度人物

马蔚华是近年来中国银行家里的重要创新者之一。当大多数银行对马云“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的“厥词”不屑一顾时,马蔚华用《互联网金融 恐龙遭遇白垩纪》表达了自己对互联网金融的态度。几个月后,当其他银行在余额宝面前稍显手忙脚乱时,招商银行从容不迫地推出了自己的金融互联网产品。2013年,马蔚华时代结束了,但他的影响度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不容忽视。14年间,招商银行从一个地方小银行崛起成为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翘首,若干年后回头看,也许对互联网的开放态度与创新精神,是马蔚华留给招行乃至中国银行业的宝贵的财富。

王小川

王小川用十多年的坚持感动了很多人。王小川颠覆了一项“铁律”:商业并购,无论是台上的光明正大,还是台下的幕后交易,都只是大佬们的游戏,对于被并购的一方而言,终究难以摆脱“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命运。然而,在搜狗收购中,作为被收购的一方,王小川却成为了第一主角。原因不难理解,搜狗的核心价值,就在于王小川本人,或者说是王小川长期坚持的一些东西。王小川告诉世人,搜狗收购案中,决定性的因素,不是资本,不是渠道,不是市场份额,而是人,人心中的理想、理念,拥有理想、理念和技术的人。这不能不让人感到欣慰。

谢平

谢平是国内“互联网金融”概念的提出者。出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谢平,来自中国民营经济最活跃的江浙地区,亲身经历了改革开放30年的激荡岁月,更是中国金融领域改革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多年的央行工作背景,让他对中国宏观金融形势有着最全面的认识,深厚的学术背景,让他所提出的互联网金融理论有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而近年来在中投工作的经历,又给了他充分的实践机会,获得了广阔的国际视野。拥有如此丰富的履历,对谢平而言,“中国互联网金融的重要推动者”,可谓实至名归。

王卫

王卫的顺丰在电子商务时代将越来越受关注。顺丰不只是速递,顺丰优选由下而上进入电商,顺丰银行、顺丰支付等金融类域名,王卫早已低调注册,传闻中拒绝的FedEx收购,预示着他绝不会满足于快运行业的成功。大数据、金融支付、快递、电商、航空、信息系统都有王卫的身影。8月获得元禾控股、招商局集团、中信资本和古玉资本的投资更是对王卫经营理念的肯定。通过顺丰的布局,王卫在快递行业向上游逆流而上的思路虽是管中窥豹,也犹可见一斑。虽然如此,作为顺丰迄今的成功的企业文化,仍是今后的看点。

马化腾

马化腾的产品经理和谦虚的特质,超过了其商业规模的显赫性。“马化腾编代码的能力怎么样?”这是个无聊又有趣的问题。有趣之处在于,BAT的领导者中,马化腾的“IT男”气质是最重的。当行业大佬们争先恐后地畅谈商业模式,当“服务用户”成为掩藏背后种种商业动机的大旗,当概念与情怀统统变成噱头,马化腾用两个字点醒了在商业竞争中迷失自我的芸芸众生,那便是——梦想。用科技改变世界,这是每一个“IT男”最初的梦想,而这一梦想不应因世事无常而磨灭。“我是工程师出身,我也不会讲语录,也不是导师,也不会说心灵鸡汤。”的确,马化腾不是导师,但他却拾起了当下互联网行业最宝贵却也正在失去的东西。“用户体验第一”或“用户第一”,在腾讯系是比较明显的。

张小龙

张小龙的名字与微信已联系在一起。成功推出微信后,张小龙曾对自己开发的产品总结经验,那就是要抓住人性的本质:贪、嗔、痴。在迅速拥有数亿用户后,微信已经不仅仅是一款重新定义的对讲机,而成了游戏机、扫码机、电商渠道甚至支付工具。8月,微信又与联通联合推出了微信沃卡,打破了运营商与OTT似乎天生的敌意。人们在讨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时,微信成为独立的一派受到业内的关注与分析,无数人觊觎这座金矿。但或许不断增加的功能未必符合张小龙在开发这款产品时的本义,因为他当初到了腾讯以后“学会了轻”(马化腾语)。张小龙曾在演讲中指出:“你的价值观决定你的产品”。

雷军

雷军无疑是2013年度绝对的明星之一。雷军在中国IT界摸爬滚打已是多年,这位金山、多玩的董事长,多项创新科技企业的天使投资人,在自己的不惑之年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创业。在小米拥趸的眼中,这是一位中国的乔布斯,但在一些反对者眼里,争议也颇大。但小米手机的成功却是有目共睹,对于中国市场的熟稔让这位不断挑战自己的“老码农”(微博中自诩)一次次向业界验证了自己对于中国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发展敏锐的洞察力。雷军曾经说过,做小米手机我不可能输,输了从此我就踏实了认命了。通过小米,雷军正在再次开创自己的新时代。

张近东

张近东的思考决定苏定的未来。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让传统行业特别是其中的巨头面对转型难题,张近东的思路似乎是打通线上线下从而满足购物。今年2月,苏宁电器的企业名称更改为苏宁云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仅仅转型为电商已经不能满足张近东改革的步伐,“店商+电商+零售服务商”成为张近东领导下的苏宁对于自己云商定义的注脚。而9月获得国家核准的苏宁银行;10月份以44%左右的股份成为PPTV第一大股东;11月启动苏宁美国硅谷研究院,这些动作无疑让苏宁的触角延伸到更远。

篇5:教育周刊1

一、《淮北手机报·教育周刊》的形式

《淮北手机报·教育周刊》由淮北市教育局与淮北日报社主办,三区一县教育局协办,由淮北日报社新媒体发展部承办。在周刊刊头上标注主办单位与协办单位。

《淮北手机报》每周(每周六早报)开办一期《淮北手机报·教育周刊》,每期容量为50K(内容约为文字8000字,图片3——5张)。

二、《淮北手机报·教育周刊》的栏目设置

1、本周传真——全市发生的教育领域的重要新闻;

2、校园动态——来自市教育局所辖各学校的报道;

3、九州风云——介绍国内重要教育新闻,外地教育教学经验;

4、异域采风——国外重要教育新闻;

5、共同关注—— 一周内国内外值得关注与解读的教育新闻;

6、每周评论——针对一周内我市、国内发生的教育热点新闻进行评点;

7、教育心得——老师在教育教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教育专家、教育研究者在教育方面的感受、体会和心得等;

8、名师风采——介绍市教育局所辖学校的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本栏目采用照片加文字的形式反映;

9、现代校长——报道在职校长的先进事迹;

10、校园明星——介绍校园中具有某一方面特长或表现优异的学生。

11、政策看台——各级各类的政策、法规;

12、局长热线——本栏目编发淮北教育网“局长热线”栏目稿件;

13、得意之作——刊登学生的文学、书法、绘画、剪纸、手工等优秀作品;

14、教育名言——古今中外有关教育的名言;

15、群计群策——刊登各界对教育的建议;

16、家长信箱——解答家长们提出的家教热点、难点问题,刊发家长对学校教育等方面的看法与要求;

17、升学指南——传授填报升学志愿的有关知识;

18、家教经纬——介绍在教育子女过程中的一些实用性、服务性的知识与经验,以及刊载家长、教师的心得体会;

19、成才故事——刊登古今中外名人的成才故事与启示; 20、教育图书——推介教育相关的书籍;

篇6:作文周刊征稿

征文启事

为了繁荣校园文学创作,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发现和培养写作新秀,《作文周刊》特举办第二十六届“神笔杯”全国中小学生作文大赛。现将大赛有关事项公布如下:

一、参赛对象:

小学、初中、高中(包括职高)在校学生。

二、参赛要求:

1.参赛作品必须为作者原创,且未在省级(含省级)以上的出版物公开发表过;

2.参赛者可自选题目,体裁不限,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3.参赛篇目不限。同一参赛者可选送多篇作品参赛,取其中成绩最高的作品计入名次。参赛作品须注明作者的学校、年级、指导教师、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及邮政编码;

4.参赛者可单独参赛,也可集体参赛;

5.截稿日期:2015年6月30日(以当地邮戳为准)。

三、参赛费用:

每篇作品交参赛费10元(以后将不再收取任何费用)。

四、奖项设置:

本次大赛根据年级段分别进行评选。设为小学(低、中、高年级)组、初中组、高中组。每个组分别设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获奖作品的指导教师均获优秀指导奖。组织集体参赛的单位,参赛稿件达到一定数量,可获集体组织奖。以上奖项均颁发荣誉证书。本报还将开设“‘神笔杯’获奖作品专栏”,刊登部分获奖作品,获奖者和指导老师的名单将在《作文周刊》各年级版刊登。

五、注意事项:

1.大赛专用电子邮箱:dsb.zwzk@163.com;

2.参赛稿件一律不退,请自留底稿。为便于评审,20篇以上的电子稿件请按年级分别放到不同的文件里,并附上参赛信息名单,发至大赛专用电子邮箱,邮件主题格式为“参赛单位(作者)+神笔杯参赛稿件”(已经发来电子稿件的无需再邮寄纸质稿件);

3.参赛作品邮寄地址:(邮编030009)山西省太原市第232号邮政信箱

作文周刊社 收(请在信封上注明“神笔杯”字样,不要在信封内夹带现金,以免丢失);

4.参赛费邮局汇款地址:(邮编030009)山西省太原市第232号邮政信箱

收款人:作文周刊社(请在汇款单附言栏标注“神笔杯”字样)

参赛费也可以通过银行汇款,如需汇款账号,请联系大赛办公室或各组联系人。

六、咨询电话:

大赛办:0351-7081285

7075201

符老师

小学组:0351-7045608

7069466转811

张老师

初中组:0351-7045608

7069466转812

卢老师

高中组:0351-7045608

7069466转813

张老师

作文周刊社

第二十六届“神笔杯”全国中小学生作文大赛办公室

上一篇:公司员工11月工作总结下一篇:对留守儿童父母的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