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班级科学管理,促进班级良性发展 班级管理反思

2024-05-23

实施班级科学管理,促进班级良性发展 班级管理反思(通用10篇)

篇1:实施班级科学管理,促进班级良性发展 班级管理反思

教育惩戒:引导学生良性发展

姚计海/丁泽

教育惩戒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话题,有赞同者,也有反对者。之所以有很多争议,关键在于人们往往从不同角度来理解教育惩戒的内涵。看问题的视角不同,自然会持不同观点。在探讨教育惩戒的合理性及如何运用之前,我们应首先对教育惩戒的内涵作一界定。

教育惩戒不是体罚

教育惩戒是教育者为了引导和促进学生良好发展,在理性调控的情绪状态下,对学生不符合要求或规范的行为施以符合其发展规律的惩罚或告戒。

从中可以看出,教育惩戒的目的在于改正学生的错误或引导学生的行为,促进其良好发展,而不是伤害或阻碍学生身心发展。因此,教育惩戒不同于违背学生发展规律、有损学生身心健康的体罚或变相体罚。

教育惩戒要求教育者在实施惩戒的过程中要理性调控其情绪或情感。如果教育者做不到这一点,就不能够惩戒学生。教育者以非理性或情绪化的方式惩戒学生,往往会导致惩戒过度或惩戒不当,难以实现教育惩戒的目的。

教育惩戒的方式要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发展的规律。教育惩戒取得实效的关键在于它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加以实施,这是教育惩戒之所以具有合理性的根本所在。

教育惩戒有其存在价值

从本质上讲,教育惩戒是通过外界力量使学生的心理或行为发生某种改变。在中小学教育阶段,尤其小学阶段,学生内在动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发展并不成熟,难以完全依靠内在力量来调控自我认识与行为,还需要外在力量来加以引导和支持。教育惩戒作为引导学生发展的外在力量,它既是教育者管理学生的有力保障,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从社会学习的角度来看,教育惩戒有助于抑制学生的错误行为,它可以引导众多学生通过观察学习,看到有错误行为的学生受到惩罚,从而引以为戒。

行为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就是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系。改变学生行为的途径在于外界刺激,外界刺激是引起学生行为改变的决定因素。行为主义认为当学生出现错误或不良行为时,外界惩戒是使其改正的有力手段。而认知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或行为改变要以人的内部认知状态为中介环节,学习并不是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简单的联结,人并不是机械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而作出反应。

随着学习理论的不断深化,强调外界刺激的行为主义与强调内在信息加工的认知主义之间不断融合,形成认知行为主义,它有力地阐释了人的学习原理。它认为培养或改变学生观念和行为既依靠外界刺激的作用,也需要学生内在认知加工的作用。

因此,教育惩戒并不排斥充分考虑学生的内在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强调不能简单地对学生的错误或不良行为施以惩戒。教育惩戒作为引导学生发展的外界刺激因素具有一定积极作用,尤其当学生的内在认知发展并不成熟时,教育惩戒更有其存在的价值。

儿童道德发展需要教育惩戒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Piaget)指出,儿童道德认识的发展是由他律向自律过渡的过程,他把儿童道德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1)自我中心阶段(2——5岁):儿童还不能把自己同外在环境区别开;(2)权威他律阶段(6——8岁):儿童顺从外在道德权威,把规则看作是固定不变的;(3)可逆性阶段(8——10岁):儿童不把准则看成是不可改变的,而把它看作是同伴共同约定的,品德由他律向自律过渡;(4)公正阶段(11——12岁):儿童产生公正观念,开始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

在此基础上,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科尔伯格(L.Kohlberg)也提出了颇具影响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他认为人的道德判断具有三种发展水平:(1)前习俗水平:往往从行为结果及与自身的利害关系来判断是非;(2)习俗水平:往往以法律与秩序作为道德判断标准;(3)后习俗水平:力求通过道德价值和道德原则作出内在的解释。

中小学教育实践表明,学生道德发展不断走向成熟,但存在不成熟的方面,比如小学低年级学生经常需要“他律”来调控其行为。因此在学生身心发展不成熟的时期,在学生道德发展缺乏自律性的情况下,教育惩戒作为“他律”力量将有助于学生分辨是非善恶,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认识、情感和行为。

篇2:实施班级科学管理,促进班级良性发展 班级管理反思

促进“有效”发展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系

陈义明

八月的暑假,初中毕业满一年的学生聚会,邀请曾是班主任的我参加,上午在公园踢球、划船,下午在歌厅放声高歌,几十个学生朝气蓬勃,师生交谈甚欢,尽兴而别,并相约再聚。在回家的路上,我的头脑中闪过许许多多有关他们学习生活的鲜活记忆,事实证明,这届学生是成功的:班风正,习惯好,成绩优异,更重要的是每个人的个性都得到较为充分的发展,重新审视该班管理工作,我对当初的某些措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一、细节入手,营造师生交流的情感基础

“情感和精神是人类一切努力和创造背后的动力”,情感是美妙的,它润滑了角色的刻板、拉近了心灵的距离。在校园生活中,师生之间的情感基础是极为重要的,只有让任课教师尽快喜欢这个班级,班级学生才会得到任课教师更为真切的关爱。为此,作为班主任的我十分注重培养好班级学生的代表和任课教师的“助手”——课代表,尽量利用不同的场合促进任课教师与“助手”的情感交流,我既深入了解了任课教师对“助手”的要求和看法,又及时与“助手”交流、探讨,帮助其提高责任意识和工作能力,促进两者之间的交流、配合,为师生情感交流牵好头。此外,班集体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能为师生交流打出良好的“印象分”,我非常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和保持,要求学生立姿挺拔、坐姿端正、发言响亮、桌面整洁、书写端正、礼貌待人,这些都给师生双方带来了极大的愉悦,师生关系得到良性发展。

二、点燃激情,搭建学生乐趣平台

校园生活在人的一生中有它独特的魅力,其间,青春激扬、无论欢笑还是泪水,都是人生中最为深刻的记忆。其中,体育活动带来的感受和体验尤为突出,课堂之外,校园之内,体育活动较好地满足了学生爱动的天性。从初一开始,我就凭借自身热爱和擅长体育运动尤其是足球运动的特长,利用活动课和周末组织学生踢足球,从树立安全意识做起,从组织队伍、位置分工、战术配合等方面逐渐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运动舒缓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学生从运动中释放了激情,体验了乐趣,心理得到有效调适,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增进了情感交流,学生学会了组织与协调,学会了珍惜机会,每次的体育活动都成为学生强烈的渴望和期盼。学生在球场上的成长也潜移默化的迁移到学习之中,从而对学生个人的发展和班级良好氛围的营造带来极为积极的影响。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文学之梦,令人神往,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作文实践活动,登山涉水,实地调查,观察、体验、领会、感悟,用文字表达自我,展示自我,许多学生“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成为校文学社的骨干,甚至在网上建立了个人“博客”,正所谓“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青春的风采得到充分的张扬。

三、调整心态,拥有“同龄人”意识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是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切实把握学生众多的“最近发展点”,师生日常沟通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同样要从学生的实际特点出发,教师要拥有学生 “同龄人”意识,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他们会怎么想、怎么做,以此为桥梁去感知、体会学生的认知特点、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惟有如此,我们才能更加智慧、更加贴近学生的心灵。当前有部分学生追求名牌,如果教师单纯的从成人的立场说理,简单的要求勤俭节约,效果往往并不明显。“同龄人”意识提醒我首先应听取学生的想法,通过交流,我了解到其中的许多学生追求名牌背后隐藏着的是追求品质与成功、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我以此为切入点再去和学生平等探讨效果不言而喻。“同龄人”意识同样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学生是班级决策的优质资源,对班级活动,他们有很好的建议、很强的号召力和运作能力,敢想、敢说、敢做,班级活动有了他们的主动参与显得分外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四、注重引导,开阔学生的眼界、延伸学生的“触角” 是雏鹰,就要把它引向更广阔的天空,让它在风雨中锻炼成长。中学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学生在这个阶段应该尽可能地接触广阔的大千世界、尽可能地去体验不同的东西,培养他们的“触角”,使之不断延伸,成为自己的兴趣,甚至成为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拥有广阔的人生舞台。作为教师,我们要去发现这些“触角”,尽可能地提供机会,使学生获得长远的、持续的发展,真正培养出充满活力的未来群体,体现教师的育人智慧和教育的根本价值。

如果教师迫于应试教育的压力,急功近利,“认认真真”的把每一位学生固定在以分数或其他条条框框为“标准”的有限的空间内并发挥到“极至”,其后果必然是造成学生兴趣单

一、思维狭隘、缺乏生机和活力,限制了他们的持续发展。班上有一位女生,玲珑机巧,领悟能力较强,善于表达、但不够扎实稳妥,导致竞争班长失败,我了解情况后,立即与之交流,肯定其优点,同时真诚地指出其不足,希望她能发扬自己的优势,到更大的场合中锻炼自己,到更广阔的舞台上展示自己,为此,我尽力为其创造机会,各类舞台表演和主持活动的参与和成功使她的经历日益丰富,能力不断提高,个性的得到很好的发展和张扬。另有两位学生对板报设计有浓厚的兴趣,学校艺术节的班级展板设计,我就放手让他们全权负责,却仅被评为三等奖,他们颇感气馁,我带着他们认真观看、学习其他班展板设计,引导他们认真反思,取长补短,提高自己,同时鼓励其坚定信心,两位同学的兴趣得到巩固提升,见识、能力也获得提高,在第二年的校园艺术节上,两人精心准备,所设计的展板如愿获得一等奖。

篇3:实施班级科学管理,促进班级良性发展 班级管理反思

一、班级学生自主管理的内涵与特征

所谓班级学生自主管理, 简单地说, 就是让学生做班级管理的主角, 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使学生在班级自主管理中学会自立、自治、组织与合作, 从而认识和发展自己。具体地说, 班级学生自主管理, 就是指班级管理活动包括班级目标的设定、规章制度的制定、人际关系的协调、班级日常事务的处理、班级的奖惩、班级的宣传教育、班级活动等等, 主要依靠学生自身的意志和努力来完成的。目前学生自主管理有很多种形式, 如, 班级理事会管理制度、班级管理委员会制、干部轮岗制等。这些管理形式具有以下共同特点。

第一, 强调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性。学生在班级管理活动中, 享有不可替代的包括提议权、建议权、讨论权、知情权、选择权、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评价权等在内的自主权。学生既是班级管理活动的主体, 又是班级管理活动的客体。学生既是班级管理活动的发出者, 又是班级管理活动结果的承担者。在班级管理过程中, 要注意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促使他们真正把自己当作班级的主人。

第二, 强调班级成员的平等参与性。每个班级成员在班级管理活动中都享有平等的参与权, 都有平等参与班级管理活动的机会。理想的自主管理模式一般是以合作原理构建的。以合作原理构建的自主管理模式强调班级成员间援助合作的关系, 保证每个成员都能真正参与到班级管理活动中来, 平等地获得班级管理活动的体验。

第三, 强调班级规章制度的契约性。班级规章制度不是教师或个别学生单方面意志的表达, 而是经过学生充分讨论、磋商而制定的, 是班级成员在经历交流、沟通、理解、退让、妥协以后所达成的结果, 是班级成员意志的综合, 体现了制度的契约性和主体性。

第四, 强调管理结构的平面网络化。班级管理岗位的等级化在实践中不同程度地被弱化, 管理岗位呈现多元化, 管理角色多样化。人人都是管理者, 人人都是服务者。人人有事做, 事事有人做。在实践过程中, 要注意岗位的轮换和班级成员多重角色的体验。

第五, 强调管理活动的合作性。学生自主管理活动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因此, 在自主管理的实践中, 强调成员之间的合作和协调。

第六, 弱化班主任及其他老师的控制性, 强化其指导性。在自主班级管理模式中, 班主任及其他老师大包大揽的角色被弱化, 班主任在管理活动中更多地充当咨询者、建议者、指导者、协调者、支持者的角色。由于老师在学识、经验、能力以及成熟度等方面较一般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看问题较为全面、深刻, 在促进形成合理的班级目标、团结班级以及班级状况判断方面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第七, 强调对话和反思。讨论、对话和磋商是班级运行的主要机制。通过讨论对话共同制定班级班规, 针对班级中的问题和现象展开讨论, 进行集体反思;通过对话和协商协调师生、生生之间的矛盾, 对话和磋商态度伴随着班级大大小小活动的开展。

二、班级生命共同体的内涵与特征

共同体的基本特征:共同的纽带、相互依赖、相互合作、协商与共同目标原则、拥有归属感与安全感。

班级生命共同体的特征:作为一个共同体, 班级生命共同体具有一般共同体的共同特征, 即每个班级成员作为独立的个体平等地参与班级生活, 成员之间相互合作是班级生活的主流, 平等协商是班级生活的一个共同原则, 班级成员的个人利益和目标的实现与共同体利益和目标的实现相辅相成;班级成员因为学习和发展的需要这一共同的纽带而彼此深深地联结在一起。班级生命共同体有其自身的特性。具体地说, 班级生命共同体是集学习共同体、精神共同体、伦理共同体、文化共同体为一身的共同体。也正因为班级是具有多重性质的共同体, 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深度联结, 我们才称之为生命共同体。

三、班级生命共同体的构建

要想使一个班级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生命共同体, 需要师生共同精心经营和建构;而班级生命共同体的建构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 建构一个全纳的场域

所谓全纳的原则是指每个学生个体都作为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被接受。我们知道, 每个生命个体都是独特的存在。由于遗传基因、家庭背景、学习经历、生活经历等等的不同, 个体与个体之间在性格、情感、智力、行为方式、价值观念等各个方面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差异, 显得参差不齐。有的个体在各个方面发展得都比较好, 而有的个体则在诸多方面都表现得不尽人意。而旨在促进每个学生个体获得最好的发展而组织起来的班级, 则不论学生的家庭背景如何、学生发展状况如何, 都将其作为先定的存在而全盘接受, 着力形成相互关爱、相互宽容的人性空间, 在班级中营造一个巨大的包容空间;着力建构确保每一个个体都能平等地参与班级生活, 能平等地从班级生活中获得个人发展机会的班级环境。

2. 重视对话和磋商

构成班级的每个学生个体都有着独特的个性, 都有着自己与众不同的秉性、欲求、需要、兴趣爱好。由于学生共同生活的经验还十分有限, 个体处于急速变化的时期, 学生个体的理性能力还欠发达, 情绪化行为占相当大的成份。因此, 班级生活不可能总是风平浪静、阳光和煦, 冲突和对抗的危险时时存在。当然对抗和冲突的存在并不是坏事, 按照否定之否定的辩证法原理, 事物总是在对抗和冲突中前进, 因此对抗和冲突是从无序走向有序的必经之途。通过对话和磋商中寻求和谐、达成一致, 会将对抗和冲突转化成进步的动力和契机。因此, 在班级生活中, 我们应该遵循对话和磋商的原则, 处理共同的问题。让每个学生个体学会尊重他人的意见、善于表达自己的意见, 在自我与他人的对照中, 不断地调整自身, 学会从集体的角度、站在他人的角度去看待事物、处理问题, 学会有必要的妥协、谦让和牺牲, 培育起宽广的视野和宽阔的胸怀。

3. 重视集体活动的功能

人与人之间的联结关系通常是通过完成共同的任务、实现共同的目标而进行的集体性活动得以建立和加深的。在班级生命共同体建设中, 不仅要重视文体娱乐方面的集体性活动, 更重要的是要把活动的思想贯穿到班级生活的各个方面, 尤其要在学科学习中重视活动的思想。我们要在学科学习中, 通过活动性的、合作性的学习在学生个体之间构筑“情结”, 结成共同体。

4. 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

篇4:实施班级科学管理,促进班级良性发展 班级管理反思

在人的一生中,中学阶段是最重要的,它决定着一个人未来发展的潜能。这个时期,如果学生遇到一个优秀的班级管理者,可能会影响甚至改变其一生。因而,担负班级管理主要角色的班主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传统的班级管理理论片面强调管理主体一元化,认为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主体,忽略学生既是管理的客体又是管理的主体这一客观事实。在实践中我们看到:有些好心的班主任,整天忙个不停,眼睛一睁,忙到熄灯,事无巨细,事必躬亲,从不愿也不敢让学生自己去做,担心学生做不好。他们对学生总是苦口婆心,喋喋不休。结果,既苦了自己,又压抑了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不利于实施学生的自主管理,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班级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班级管理方式,主要取决于班主任的教育观。在不少班主任的眼里,好学生的标准仍然是成绩好的、听话的、无主见的学生。认为只要成绩好的,一切都好,“一俊可以遮百丑”,而对那些成绩平平,敢于发表自己独到见解或者反面意见的学生压制打击,严重摧残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素质教育的根本特征是面向全体学生。素质教育要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充分发展。班主任与学生长期相处,对每个学生成长的脉络、个性特点以及不足之处都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虽然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但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和闪光点,且可塑性很大,只要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正确对待学生,加强学生个体行为的指导,就能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社会是个综合体,社会的发展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尤其需要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现在和今后一二十年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的思想品德和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二十一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能否实现。我们学校提出“对学生一生负责,对学生家庭负责,对整个社会负责,对民族未来负责”的口号,就充分体现了时代的要求。班主任应树立“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思想,去关心、教育每一个学生。班主任必须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能力;重考试科目,轻考查科目”的做法,紧跟素质教育的要求,努力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三、班级管理的关键是学生的自主管理

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形成学生的精神力量,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帮助学生创造自信、谦爱和乐观向上的人生,这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也是对素质教育最关键的要求。在班级管理中,实行学生自我管理,是突出学生主体性的有效措施。管理和自我管理在班级管理中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其中,管理是自我管理的基础,管理要通过自我管理起作用。

要实现学生的自主管理,首先要解决好班主任角色定位的问题。班主任应是学生的知心朋友、活动参谋,是心理医生,是大自然的使者,是家庭的亲人形象,是维护少年儿童权利的代言人,是联系学校、家庭、社会的桥梁。

实现学生的自主管理,还必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班级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任何人不能以“为了孩子、关心孩子”为借口而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强加给孩子。那种教师绝对权威,学生无条件服从的关系必须打破。现在的学生独立、民主意识较强,他们需要被人尊重和理解,如果师生关系不融洽,会造成学生对老师没有亲近感,缺少信任感,甚至产生厌恶感。作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学生的权利,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这根情感纽带能增进班主任的人格魅力,增强班主任的号召力,增强班主任自身的榜样效应,有效地减少和降低贯彻班主任管理意图的阻力和难度。

篇5:实施班级科学管理,促进班级良性发展 班级管理反思

邓南小学 屈文

[摘要] 随着出生人口负增长、教育资源的充裕和家长对子女接受优质教育期望的提高,小班化教育已成为教育改革新的探索热点。被称为“教育领域一场静悄悄的革命”。由于集中办学,我校乡镇小学已经全面步入“小班化教育”中,而且是小小班。今天我们共同探讨什么是小班化教育?小班化教育有什么优势?小班化教育班级如何管理?希望通过有效班级管理,转变教师观念,总结出有效经验,寻找小班额潜在优势,“盘活”班级、“盘活”学生,进一步促进每个学生的学业成长和个性发展,适应家长的教育需求。

[关键词] 小班化建设

优化小班化班级管理

学生个性发展

一、小班化教育班级管理现状

以本人所在的小学为例,班级规模呈明显小班化,本学年共有6个教学班,学生97名,班级学生数在12人--22人之间,十几个学生的班级占绝大多数,从情理上讲,在班级学生人数非常少的情况下,老师会有更多的时间、精力给每个学生以关心和个别辅导,但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学生成绩和个性发展却存在很大差距和不足。教师将小班化的班级管理等同于大班班级管理模式,忽视学生的个性而进行划一性的高压管理。如何促使班级学生数量上的“劣势”转化成实施素质教育上的“优势”,我们应该重新认识小班化教育。

什么是小班化教育?我认为,班级人数相对较少固然是小班化教育的一个特征,但绝不是本质特征。小班化教育的真谛是通过小班化教育组织形式,充分运用小组教学与个别化教学手段,使每一个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材、学生与环境等教育影响发生充分作用,从而加速学生化的进程,促进学生朝着“六个学会”发展目标更好前进。

二、优化小班班级管理方法

鉴于小班额与大班额在属性和形式上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村小 学亟待提升质量,为学生人生“第一步”不输在起跑线上奠定基础,灵活高效地开展班级建设,应该是积极应对的关键和突破口。一般来说,班级管理任务有三个方面:(1)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2)建设班级文化,强化班级影响力。(3)开展多种多样的班级活动,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加速班集体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师,应根据教育目标和学校要求,分析学生情况,设计并组织合理的班级活动体系,在小班化教育理念的初步落实的过程中中积累了一些策略与方法。

(一)强化学生“自我管理”

比较小班化教育与传统的大班化教育相比,更关注人的可持续发展。我的班主任管理观念升华到了另一种境界:在班级管理方面我会注重激发学生的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潜力。新学期,我会首先在班级中提出“慎独”从“七个一样”开始,即:有人看见和没人看见一样,有人管理和无人管理一样,有人检查和无人检查一样,老师在和不在一样,有人监督和无人监督一样,校内和校外一样,在家和在校一样。其次我会对班级管理层次和制度做重大改革:增设“值日班长”一职,处理班级事务以“值日班长”为首的班委决定。我会由平时的发号施令的角色转变成班级管理主流思想的引导者。我相信通过思想和制度的改革,学生的积极性一定会调动起来,作为班主任的我就不必天天监督、督促了。

(二)学生成为生活的主人

面对东西方文化交融、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统一的21世纪,我在思考:新世纪的班主任,应当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呢?我得出的结论是: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社会的深厚情感,促进学生的自我完善,是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生活、实践的主人。我的具体做法是:

第一、从小处做起,让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用班级接力日记的形式,让每个学生都畅所欲言,增强班级主人意识;实行班干部值周制,给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提高学生做班级主人,提高学生做班级主人的能力。

第二、从活动着眼,让学生在活动中成长。长期的班主任工作告诉我:“一百次空洞的说教,不如一次有意义的活动。”因此,我会协助正班主任坚持从不同形式的活动入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我认为学习活动不仅指课堂教学,还包括一些竞赛活动。如征文、科技小制作、文体活动也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将会重视主题教育,在教育活动中我的角色是策划者、参与者、学习者,学生则是地地道道的实践者,活动的主人。活动中我会把握教育性、主体性、整体性、系统性几个原则,让学生在真实、自然的活动中体验生活实践,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积极参与设计、深入过程、评价结果,达到学生全方位发展与完善的目的。

(三)班级环境的精美化:

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对乡镇小学来说,学生大部分时间在教室里活动。我们经过多方考虑研究,把教室定位成“孩子们成功的学园、开心的乐园和温馨的家园。”班级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整体素质,我们要改变传统的班级环境,遵循小班化环境布置原则:①富有教育意味;②讲究整体效益;③注意安全方便;④具有独特风格;⑤注重动态变化;⑥力求环保节能。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1、让教室的墙面、四角都能“说话”。在学习园地墙上展示学生的各种作品,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但是应该是学生最引以为豪的。如:学生的优秀作文,学生合作的小报,学生收藏的作品,学生的理想蓝图等,我们相信学生在这么多的作品中一定会找到自己满意的、可以向大家展示的作品,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审美能力,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当然,教室还可以发挥心理疏导的功能。对于高段学生,我们还可以在墙上辟出一块天地,名曰“心灵花园” 或“说说我的心里话”或“我的座右铭”,孩子们在学习生活中的高兴事或难过事都可以写成三言两语加以展示,快乐与大家分享,苦恼可以宣泄。班级座右铭它涵盖了学生的一种意向,涵盖了老师对学生的一种期望,既为老师和学生的交流提供了一个平台,也可以帮助学生自我提醒和自我约束,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2、让教室的四角得到充分利用。教室里可设置教师办公角、学生阅览角、卫生角、生物角等。教室里设立教师办公角,有利于老师与学生的全面接触,与学生打成一片;有利于老师与学生作业的面批面改,零距离的与学生交流;教室里教师的小小办公角(往往是学生的小书桌),给老师摆放教具、学生作业、班主任谈话记录等物品。这样的安排明显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更为直接、及时,师生关系也就更为融洽。教室里有了办公桌,学生的作业大部分可以面批,教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及时发现每个学生各自知识上的缺陷,并给予辅导,这样一来对学生更牢固的掌握基础知识无疑效果是明显的。教室阅览角,由于各村小都是原来的完小,各校图书室的藏书量足以满足各班学生借用与充实各班图书角,根据学校图书室的存书情况,各班可精选适合班级学生实际的图书向学校借阅,这样可大大提高学校图书的利用率。也可由学生自己带书不停更换,每人挑选自己最好的几本书,借给班级图书角,一学期归还。班级同学就可以在一个学期内阅览到班级学生数几倍的好书,有效地利用了班级自身的资源,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同时班级的学习氛围在无形中自觉形成,班级学生都自觉主动地去找自己喜爱的书,培养了学生有了好东西与他人分享的品质。教室里设立生物角能给教室带来生机,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如:给花浇水、如果天气好还要把花搬到外面沐浴阳光,尤其是生态瓶里的小动物更要精心照料。让学生体会到生命的丰富多彩,促使学生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能够促动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珍爱和美化校园环境。教室里设立卫生角,既是对班级卫生工具的整齐摆放,又是对学生爱护公物,热爱劳动的良好教育

(四)班级评价多元化

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学生的智力结构本身就是多元的,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长处和天分,但由于传统教学和评价体系以言语-语言能力和逻辑数理能力为核心,使许多在其他天赋的学生的长处得不到发展,那些考试并不优秀的学生,也是有智慧,小班化的班集体,班主任更容易关注和了解每一位学生,对每一位学生的认知特点都应给予充分的了解,并使之得到最好的发展,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成长需要,帮助学生发现适合自己特点的优势智能和兴趣爱好。

多元化智能理论的提出,就要改变以往的一元评价观,强调评价的多元化、过程化和情境化,着眼于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首先,评价目标要具体和差异化,针对学生的个体的差异,不强求所有的人掌握同样的知识,有的学生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运用,而有的学生则需要进一步提高。这一方面可用分层试卷来考查学生的做法比较有效,能对学生做较为客观的评价,且能较好的起到评价激励的作用。其次,评价的主体多元化,针对不同的教育内容,在班级中采用了较为灵活和多元的评价主体,如自身评价、生生评价、师生评价、家长评价,这种评价的多元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整体呈现,有利于学生个性更好的发展。再次,评价方式要多角度。全方位。综合性。对学生的评价不能仅仅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否则将压抑学生个人特长和兴趣发展,不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所以,要实现小班化教育背景下的班级管理的个性化教育功能,管理者要从多个角度来评价学生,坚持总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的统一;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的统一,主体评价与客体评价的统一。²让学生能发现自我优势,充分调动潜能,实现个性发展,从而保证班级个性化教育功能的有效发展。

(五)班级活动的多样化

小学班级活动的类型主要有:主题班会活动、兴趣小组活动、文体娱乐活动、劳动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班级活动内容的多样性决定了班级活动的多样化。选择班级活动和指导学生参加课外活动,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建设班级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都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使学生意志品质和行为习惯得到培养,它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很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

在重视参加学校活动的同时,我也重视开展班级活动。因为班级活动意义也不言自明,它是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的有目的,有计划的,为实现班级教育目标而举行的各种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三八节,母亲节,儿童节开展“小手牵大手,幸福童心促真情”活动,让学生为父母做家庭服务。班级文化建设通过各种活动不但增长了学生的知识,锻炼了他们的胆识和意志,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更加奋发向上,在积极的参与中进行着自我教育,在共同的活动中增进了友谊,使班级成为一个更富有凝聚力的、同舟共济的文明集体,一个洋溢着浓浓的人文情味的大家庭!

篇6:班级管理与反思-班级管理

文/王立志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一道别致的风景给人以美丽的遐想。试想,班主任能把班级也管理成一道别致的风景,岂不更令人感到满心的愉悦,真正获得美的享受?着名的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曾这样描述过:“班级像一个大家庭,同学们如兄弟姐妹般互相关心着、帮助着,互相鼓舞着、照顾着,一起长大了,成熟了,便离开这个家庭,走向了社会。”你们说,这样的班级风景是如何的别致,如何的美好啊!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的确对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但是班级这一道别致的风景并不是一时半刻就能够形成的。一道别致的风景源于有效的管理,悉心的保护;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需要班主任用心去经营,用爱去构建。

这学期我实习的是高二年级的班主任。面对那一个个活泼、好动的孩子,如何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呢?这是我所思索的,在实践中我也想了不少办法,做了以下一些努力。

一、真诚、耐心,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二、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三、把握尺度,爱中有严,严中有爱。

四、加强集体凝聚力,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当然,好成绩的取得同孩子们的集体荣誉感分不开的。我又给他们讲了“47=1”的故事,一个集体,好比一台机器,47个同学就好像机器上的47个零件。47个零件都好,机器才能正常运转,如果有一个同学不好,就好像机器坏了一个零件,使整个机器受到了影响,不能正常运转。孩子们听了,眼睛都亮亮的,我不知道他们有没有听懂,但是他们真的很爱我们班这个大集体。一个集体就像一艘船,载着学生越过江河湖海,驶向理想的彼岸;一个集体犹如一个大家庭,每一个学生如亲人一样相互关心、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为了建立一个团结向上的班集体,我做了以下几点工作:

1.正人先正己,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养成良好的习惯。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要做到。

2.关爱学生,爱护班级,让学生感受集体的温暖。天气凉了,学生下课出去时,我总要嘱咐一句:“把衣服穿好。”放学时我总要告诉学生:“注意安全!出校门要排队。”老师关爱学生,不仅体现在语言上,更要落实在行动上。

3.班级要有个共同的奋斗目标,并时时提醒,逐步提高。一次校会上,我班被表扬,回到班级后,我先对过去一个月学生共同努力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对全班同学提出表扬,并提出近期目标,只有这样班级才有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4.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集体活动是富于教育力和感染力的课堂,学生从中可以受到教育,得到启发,得到激励,从而使集体荣誉感不断增强。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作用,使其感受到集体荣誉感跟每个人的努力分不开,以便增强其上进心和自我克制能力。

5.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必须增强主人翁意识。主人翁意识是学生自律向上的动力。有了动力,他们对集体的事情热心参与,为集体的成绩进步而欢欣,为集体的困难挫折而焦虑,感觉到集体的一切与他们息息相关。增强主人翁意识的教育,可以体现在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不论是捐款活动,还是每天的卫生扫除,只要教师的理念清晰,方法得当,就会有润物无声的效果。学生有了主人翁意识,有了集体荣誉感,也就提高了自我管理能力。

六、班主任要多一些表扬,少一些批评

表扬是一种对学生良好表现的奖赏,是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的动力。新课程提倡教师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多给孩子一些表扬,让孩子在自信中快乐成长。多一些表扬少一些批评,不仅做事效果很好,还会和学生增加感情。不要吝惜你的口舌,让我们把表扬的话语挂在嘴边。

一学期的班主任工作告一段落,回顾以往,觉得仍有不足之处,今后我努力的方向是:

1、随着孩子们一天天的长大我一定要严肃孩子们的课堂纪律。通过讲故事、做游戏,评纪律星、创新星、才艺星等活动让孩子们活而不乱,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2、继续用耐心与爱心感来感化和教育孩子。让每个孩子感到老师的关爱,集体的温暖。

3、学会与各个家长很好沟通。取得他们对自己工作的支持。

篇7:小组合作促进班级管理

店垭中学 马万艳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叫马万艳,是去年秋季来店垭中学交流的一名新班主任,在这里交流,我感到很汗颜,因为对于才担任班主任工作大半年的我,班级管理工作只是在摸索中前行,对于有着多年管理经验的你们来说,这些是微不足道的,但是今天,我很想把我的做法在这里说一说,请你们帮我诊断一下,看看我的哪些做法应该怎样改进,以便于我能做的更好,而不辜负店垭中学的领导对我的厚望,也对店垭的学生有所帮助。我交流的题目是:《小组合作促进班级管理》。

记得第一天到店垭上班,坐在来店垭的班车上,一同事给我打电话,说我是七(2)班的班主任,我当时脑袋一蒙,心想:糟了,我怎么当好这个班主任呢?在实验中学八年,只是一名任课老师,每天思考的只是如何上好每堂课,从来没想到如何管好一个班,这可如何是好?来了之后,一放下行李,我就找到校领导,要求不当班主任,班主任工作对我来说责任太大,真怕当不好。校领导一边鼓励着我,一边给我支招,并且还给我请了一位师傅,就是我们政教室的范主任。记得第一节班会课就是范主任帮我上的,那时候我真像一名小学生。开学第一周的工作真多,对于刚入校的七年级学生来说,什么都是新鲜的,什么都要讲,往往是顾头不顾尾,讲了这个,又忘了那个,忙得我焦头烂额。唉,现在回想,那真是黑色九月啊。每次开班会,我都有一种恐惧感。不行,我不能让自己这么累,我要想招,想办法解脱自己,又要达到把班级管好的目的,于是,在以后的日子,我慢慢的适应了这种生活,也慢慢的想了一些办法,说实话,今天的这些办法也是学生和领导逼的,再次感谢领导。首先,我认为班级管理一直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主任的重要职责之一,其好坏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管理工作,更影响着学生的今后前途。这就要求我们班主任必须认真抓好这项工作,既要认识它的重要性和任务的艰巨性,又要立足于班级实际,以“条条道路通罗马”的管理思维,积极探索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法,促使自己所任班级的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从而使班级管理富有成效。认识到问题的重要性后,我冷静下来仔细思考,不难发现在前一两个月中我的班级管理方法有诸多不足。如一管到底不放手,班干部没发挥作用等。

针对问题,我要让所有学生对自己在班集体中的角色进行重新审视,让所有的学生都有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推动全体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提高,从而达到形成良好班集体的最终目的。基于以上认识,我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进行了一些探索,也是借助于学校提出了合作探究的小组构建模式,找到了一条比较切实可行的管理途径-------“小组合作学习”,并做了一些大胆的尝试,下面我就小组合作学习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作一番粗浅的交流。

1、调查摸底

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我首先做好对所任班级学生的调查工作,为成立班级合作学习小组基做好铺垫。我采用了观察询问法和问卷调查法在学生入学后应对每位学生进行全面而细致地观察和了解,逐个分析学生的原有素质,如思想状况、学习成绩、学习能力、性格气质、兴趣特长、生活习惯、家庭情况及在校表现等,以便完成摸底准备工作。

2、实施过程

(1)成立班级学习合作小组,分配任务。

班主任就所掌握的摸底情况作出统筹安排,将全体52名学生分成九个合作学习小组。A.合理搭配。六人或五人一组,小组人员的搭配要注意男女搭配,性格互补,成绩互补;由不同能力、性格、成绩和相同情趣、特长、习惯的学生组合而成。合理的搭配是学习的良好基础,能省去以后的很多麻烦。

B. 科学分工。在这里,我并没有对组里每个成员进行科学分工,而是只选出每个小组中的组长和副组长,因为我认为:分的越细,越不利于我查找责任人,我只是按照常态对组长和副组长做了较明细的分工及包管人,如:一个组内有六个人,组长和副组长各负责哪两个,组长和副组长各负责哪几个学科的纪律,学习等。

C.组长培训。本做法抄袭黎校长发表于《襄阳教育》上的《组长要做到三明四会》(2)依“法”治班,促良好班风形成。

班级学习合作小组成立后,班委就要组织全体学生集体讨论制定符合全体学生意愿的班级公约即“班规”,要求大家信守诺言,严格遵守,不得违反。各小组也要围绕“班规”并结合小组实际情况制定小组条约,约束本组成员守“法”。这样,整个班级的管理形成了一张“法”中有“规”,“规”中有“约”,相互约束的“法”网,各小组在管理中就有“法”可依,执“法”治班了,在处理问题上就会做到“公正、公平、合理、信服”,只有这样,班内的违纪现象才会明显减少,学生的素质才会逐步提高,良好的班风才能逐渐形成。

接着,各小组就开始实施合作学习和管理。在运行过程中,班委首先要树立强烈的集体观念和全局思想,要以班集体的利益为主,时刻关心班集体,促成班委成员之间的高度团结,尤其要加强对各小组的管理工作的实时指导和监督,加强对小组成员的思想教育,发现优点及时表扬,看到缺点立即纠正,使班级管理工作运行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各组长必须接受班委的督查,同时要严格履行管理权利和本小组所规定的各项工作职责,切实抓好并认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在管理中尤其要十分注重与其他小组的密切合作,各组组长要带领组员主动而虚心地向其他小组取经,取长补短,勇于探索,努力改进本组的管理方法。当然,自己也要传经送宝。如:每次周日的班会,我班组内开展批评与表扬,对于违纪的学生,组长与副组长还要想好惩罚措施。比如有同学晚上就寝说话,一组长也这样惩罚:除了扣除该学生XX分外,该学生每晚做20个俯卧撑,并帮我们寝室摆鞋子两周。对于上语文课说话的同学,组长要求他背一首古诗,抄一篇500字的作文,写一篇300字的检讨;对于严重违纪的学生,组长要求他抄写5遍日常行为规范等。我下去调查,组长要求组员所做的事,都有检查落实,对于个别不服从管理的学生,由我负责监督落实。(3)督查到位,评价及时,重实际效果。

除了制订必要的“班规”外,还应有一套完善的督查和综合评价机制。通过对所制定的督查和评价方法来促使各小组在合作管理中按章办事,极力地维护班集体的各种利益,有效地推动班集体的进步,促成良好班风的形成。同时,还能使各小组成员严格自励,培养了良好的品德和习惯,增强了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促进了他们个性心理的良好的发展。实行实时督查,一般可以采用班委督查、小组督查和交叉督查等方法要求尽量做到检查仔细、指导有方、处理合理、评价公正。对于学习合作小组,每周评一次,评得分情况,按照得分评出本周之星并把名字写在黑板上表扬一周,根据组内个人得分情况优先选择本小组位次;按人均分评出本周优胜小组,在优胜小组名后贴红花,(这招是抄袭祝培俊老师的做法);每四周综合总得分,计算出人平分(因为小组有六人组有五人组,人平分公平),按人平分排出名次,优先选位次;一学期结束后根据个人得分,评选出期末考试优良中差等次,及优秀小组,三好学生,优秀团员,优秀班干,团干等,期中获优秀小组的拍照上墙,在期末最优小组中可多评一个三好学生。

在评价过程中既要以寻找“闪光点”的形式来肯定每位学生的管理实绩,让他们体味到成功的喜悦,又要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客观地指出他们在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缺陷,让他们坦然地面对自己的失败。评价必须客观、公正、公平、合理,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在我的班会上,经常听到组长及组员做自我批评。如:向蔚组长一次语文作业少做了一题,做自我批评并惩罚自己补齐作业,自写作文两篇且500字以上,并张贴;山红梅组长因为四周综合得分中,组内人平分下降做自我批评并号召组员共同努力,提出整改意见及措施;在上周评比周之星活动中,博竟组邢洪冶班长没有竞选上,而向副组长陈思娜下挑战书,力争这周竞选上等等,无不彰显出组内既有团结又有竞争,那种不服输勃勃生机油然而生。(4)汇报交流总结,促效率提高。只有总结才有提高,只有交流才会有思维的碰撞,才会激起智慧的火花。班委和各小组在实施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都应建立相应的总结汇报制度,及时对本委、本小组、本人的管理工作情况作出实事求是的总结,客观地指出工作中的得失,以利于今后管理工作能有效地开展和提高。我是这样做的:利用好班会,班委会成员轮流做好主持人,组长在开班会之前,和副组长及小组成员讨论,对本组成员做一周综合评价,并说出整改措施,形成文字(不必太长,说清楚即可),由下周一值日班长张贴在值日日志上,做好过程管理及档案管理。这样老师能全面了解和掌握班级管理的实际情况和最新管理动态,针对各自的薄弱环节严格规范管理,积极进取,勇于开拓,努力提高管理实效。经验表明,班委、各小组及组员通过经常性地总结汇报,对其管理工作普遍感到有很大的指导和借鉴作用,其工作效率都有明显提高。

在实施小组合作管理过程中我认为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有“奖”要有“罚” 当然合作小组管理有时也不是万能的,例如午睡起床后某位同学忘记整理床铺扣我们班分怎么办?针对班级现状制定了以下规则:

1、“连带责任”,一人扣分,整个负责寝室卫生的学生跟着扣分并接受共同的惩罚;课堂上小组展示中一人奖分,小组每位成员都获奖,因为这是组内团结合作的结晶。

2、对组内特别不受欢迎的学生,由其他几位小组成员共同申请,将其“雪藏”,调离本组,设“贵宾席位”,让其独自反思3-5天,反思时间不能过长,然后根据其改变的情况,由小组成员同意方可归位。(2)师“导”要渗“德”。我经常深入到班委和各小组之中,细致地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认真地听取他们所提出的各种意见和建议,及时改进工作方法,努力使班级管理工作做得更有成效。同时,我还时刻加强地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要充分利用班会课、自习课以及班委和小组总结汇报会等有利时机渗透德育,强化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促进班级管理走向健康化的轨道。

(3)选“干”要重“能”。在选拔班委即各小组组长时,我在考虑他们的成绩、品德的同时必须注重其能力,要综合上述要素,全方位、立体性去衡量去选拔,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管理能力强的班干部集体,才能有力地协助我把班级管理工作搞好,才能把全体学生的学习、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向正确的方向,促成班风、学风上一新台阶。(4)班“管”要求“活”。班主任在实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我给各小组长制定相应的权利和职责,并放手让他们自主、灵活地管理,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和才干。同时要求他们在管理中合作要灵活、要不分男女、优劣、高低、大小等,要有创新精神,无论在班规、组约还是在督查、评价上都应该富于变化,千万不能拘泥不堪,这样才能培养出富有个性的学生,才能使管理工作充满活力并富有成效。(5)顾“全”要偏“爱”。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弱者,作为班主任的我应该对他们有所偏爱,把他们作为重点扶持的对象,带动班委和各小组伸出援助之手,随时随地地关心他们,支持他们,帮助他们,充分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增强他们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以提高其管理能力。

进过半年的摸索实践,我班在小组合作班级管理中,彰显了特有的功效。如:学生主人翁意识增强了;学生爱好特长得到张扬;师生、生生人际关系变得和谐了;学生在各方面进步也很明显;我的管理负担也减轻了很多。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在团体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群体的力量,在为小组共同目标努力的同时,也在为班级共同目标努力,齐心协力完成共同的任务与目标,既有较强的凝聚力,也有较强的战斗力,促进集体建设的发展,促进了班级管理的有效性。

篇8:实施班级科学管理,促进班级良性发展 班级管理反思

1 以学生为本, 弘扬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主体精神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教育的立足点和归宿。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情感态度和个性特点是学生教育管理的出发点。以学生为本, 是要为学生发挥最大潜能和自我实现提供可能, 发扬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地位, 不断强化其学习的责任感和勤奋上进的精神, 把班级全体学生凝聚成一个整体, 与班级荣誉与共, 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1.1 关注学生, 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班级的管理者要关注学生的生存、生活、学习状况。帮助学生与教师建立平等人道的合作关系。班主任、辅导员要正确认识和施用作为师长的慈爱和威严, 少一些施令、告诫、训斥、放任和包办, 多一些平等、关怀、引领、鼓舞和激励。建立师生相互尊重、真诚交流、平等合作、理解宽容的教育学习平台。

1.2 尊重学生, 满足学生的主体需求

尊重学生的人格, 尊重学生在班级中的地位;尊重学生的创新精神, 鼓励和支持学生创造性地参加社团活动;尊重学生自我成长的过程;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这种尊重和满足体现在班级管理中的各个方面, 特别是鲜明地反映在学生与班主任、辅导员的关系、教育要求和班级管理上。学生只有在班级里真正享有学习、生活的自主权, 包括被尊重的权力, 获得指导、展示学习成果的权力, 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的权力等, 班级和学校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健康发展的场所。

1.3 激励学生, 丰富学生的主体体验

每名学生都渴望成功, 希望得到认可, 这是一种精神需求, 这就要求教师应多用鼓励的方式来教育学生, 要善于去挖掘每名学生的优点。体验是生活和实践的馈赠, 教师要善于激励学生积极参加社团活动, 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 参与社会实践, 承担责任, 让学生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 在自我认识和反思的过程中, 丰富情感体验、审美体验和道德体验。这也是班级人文管理, 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2 以学生为本, 和谐师生关系, 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现代教育的根本要求是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这也是教育管理的核心内涵。在班级管理中, 教师就应注重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合作、赏识和激励。

2.1 通情达理, 和谐师生关系

情通则理达。班主任承担着道德教化和引领向善的社会责任, 而影响教育效果的首先是学生的心理态度倾向。班主任应做到真诚关爱, 心灵交流, 潜移默化, 耳濡目染, 润物细无声。因此, 在主题班会上, 在校运会的组织过程中, 在与学生谈心时, 班主任要展示真实的自我, 把自己经历过的真实感受传递给学生。班主任要善于用热情交换热情, 用爱交换爱, 最终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2.2 服务为主, 倡导人文管理

教育不是塑造学生, 而是服务学生, 就是从学生的个性需要出发, 去提供基础供应, 也就是班主任要借助自己的班级管理工作创造出学生乐意参与的活动平台, 给学生提供适宜的活动对象和活动目标及达到目标的适当的活动方法和条件;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要善于利用活动吸引学生参与和使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主体性与自我教育能力, 使学生得以独立完成活动任务。对于学生出现的种种违纪犯规的情况, 班主任应做到刚柔相济, 宽以待人, 营造人文管理的氛围。

2.3 张扬个性, 彰显生命活力

篇9:科学管理班级 促进学生发展

第一,为学生树立良好的自信心

自信是学生日后学习与成长中必不可少的良好心理品质,只有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信心才能为学生开启通往成功的钥匙。困难与挫折是难免的,我们要教会学生的是如何以一种良好的心态面对学习中的困难与生活中的挫折。正如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在优秀教师那里,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的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教师并不应把现成的结论、对某一定理的正确性的证明告诉学生。”而是应该引导学生,建立起一种学习的思想与学习的信念。

在班级的学习生活中,难免会有困难。例如,有些学生的成绩时常出现不稳定的情况,如果孩子没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就可能怀疑自己。这时,需要教师及时地发现与指导,作为班主任则需要正确地引导。选择适当的时机,与学生沟通,帮助学生面对学习中的困难。告诉学生一次两次的失败是难免的,只要我们敢于面对挫折、战胜困难、建立自信,一切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第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

一个班级的优秀与否,在很大程度上是看学生的学习。而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学习的基础,我们要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恰当地运用学习方法,适当地总结学习经验。教师毕竟积累了更多的成功与失败的教学经验,我们应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共同总结。这样有助于总结经验,有助于学生提高进步,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学习的基础。

在笔者任教的过程中,有过许多这样的学生,在班级中,他们成绩并不靠前,但是他们认真肯学。这并不是像有的家长说的智商的问题,而是没有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我们要引导学生,讲究方法,透过一道题学会一个类型的题。同时,班级也是一个集体,这样我们要试着发挥集体的优势。让一些会学习的学生,带动肯学习的学生。笔者曾经建立过学生学习小组,每个小组中平均分入班级的优秀学生与基础较差的学生,让优秀学生带动其他学生学习。学习小组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也增加了班级的凝聚力。笔者认为这是一个管理班级很好的方法。

第三,促进班级学生全面发展

作为班主任,要关注的不仅是学生每科成绩的提高,同时也要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一个班级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才能带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增加班级的凝聚力。在文体方面让学生积极参与,他们才能有好的体魄与心智,这样更加有利于他们的学习及日后的发展。而在劳动方面,也是不可缺少的,只有会劳动,学生才知道生活的不易,才能更珍惜家长和社会给他们的学习机会。

班级作为一个集体全面发展,应适当掌握一些有效途径。在这方面,笔者更倾向于发挥班级干部的带头作用。其中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管理好各项任务,而是充分发挥班级干部的作用,能提高学生的责任感与班级的集体凝聚力,这样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当然,教师必须予以监督,学生毕竟在思想的形成时期,很多事情需要及时的引导与指正。我们要帮助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之中,更好地发展为一名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第四,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很多教师为了教学的顺利进行,在学生中树立了相当威严的形象。笔者并不是说这种方法是错的,但本人并不赞成。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甚至是朋友关系会更好地促进教学。这样,有助于我们及时听取学生的意见,同样也有助于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教学,并使学生的学校生活更加有色彩。

管理一个班级需要班主任认真负责的态度,也需要科学合理的方法。教师要为学生树立起一个榜样,用真心对待每一个学生。教师在课上是传道者与授业者,在课下则是学生的朋友。我们要以一颗真心去对待我们教导的每个学生,发掘每个学生的优点,有重点倾向地培养他们日后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同时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我们也要不断总结方法与经验、科学管理,与学生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张启忠.坚定信念 树立信心 科学管理班级[J].教研论坛,2005(11).

[2]朱慧,周丽华.班主任科学管理班级二、三法[J].中国校外教育,2009(8).

[3]丁琍.科学管理班级的一点思考[J].宁夏教育,2012(3).

篇10: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班级建设论文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正在我校如火如荼的开展,学习后颇有感触和收获。“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我们要增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班级建设的核心,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班级建设。著名教育家任小艾在中西部班主任培训中提到,不当班主任的老师是人格不健全的老师。笔者赞同任小艾的这句话,但同时也认为不想当毕业班班主任的班主任也是人格不健全的。班主任是一个班集体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联系学生和各任课教师的纽带,是沟通学生与学校各级组织和社会的桥梁。是学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骨干力量。班主任的基本任务是根据培养目标,全面关心、教育和管理学生,通过深入细致的政治思想工作,把班集体培养成蓬勃向上、学风优良的集体,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如何做好高三班主任工作。笔者在工作中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和体会: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高班主任自身的政治思想和业务素质。

班主任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工作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学生内心世界的挖掘者,对学生优良品质的形成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和促进作用,从而直接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学生能否顺利渡过大学生活并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在某

种程度上班主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班主任在教育管理学生中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还要以身作则,正人先正己。总之,一位优秀的班主任。必须全方位地加强自身修养。

二、落实科学发展、实行目标管理、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要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首先,对班集体的目标要进行整体的规划设计。目标管理是现代化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手段。在管理心理学中,目标被视为激励人的活动动机的诱因。所以在班级管理中,正确运用目标管理手段。设计出科学合理的目标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最佳的管理效果,实现教育的目的。目标可分为总目标和分目标。总目标是把学生在校期间各类学校教育和活动作为一个单位通盘考虑:分目标是以总目标为前提,确定一学年、一学期,甚至一个月的具体目标。使远期、中期、近期目标构成一个有机整体。环环相扣、互为因果牵一发而动全身。当一个小的、低层次目标实现后,要及时引导学生去实现较大的、更高层次的目标,使学生永远保持一个向上的心态。这样凭借“目标”就使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时问、各方面的发展内容、几十个人组成的班级密不可分的熔铸在一起。高三学生马上面临高考这一人生的转折点,作为班主任应针对这一特点,帮助他们转换心态,确立高三总目标。认识自我,摆正自己的身份、地位和作用,根据其特点和心态进行人生价值的教育,使其精神升华到一个崭新的高度。为步入大学继续深造或者走上社会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其次,精心培养班级干部。班干部是班级的骨干。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是实现各时期、各层次目标的带头人。一

个班级管理的好坏与班干部力量的强弱、发挥力量的大小有很大关系。为此。精心设计、培养、选拔班干部是每一个班主任接班后的重中之重。尤其在高三,在班干部选择上,把那些关心同学、团结同学、积极热情、办事认真、愿意为同学服务、有一定组织能力和特长的学生选拔到班级干部的岗位上来。班主任要针对每个班干部进行精心培养。在工作上给予具体指导,在思想上严格要求。使他们成为班级的核心、同学们的带头人。带领班级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健康发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和谐发展。第三。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树立良好班风、学风。班主任要充分信任和理解班干部,尊重学生干部的独创精神,培养学生干部的自信心和责任感。班主任应结合班级特点指导班干部建立班级核心价值观,在这样一个氛围中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人生观。同时班主任应该充分利用每一次活动,培养和激励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使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使班级工作形成一种良好风气,在此风气带动下,使每一位同学都能充满活力和朝气,积极进取、彼此关心,齐心协力为班级工作奉献自我。在良好风气促进下学生的思想境界和能力水平在生活、学习及工作中得到长足发展和提高。让每一个同学都能做到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终身发展。

三、思想工作一定要有针对性、要及时。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我们要承认学生间的个体差异。班主任在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一定要有针对性,这是思想工作行之有效的方法。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和特点。采用不

同的方法,要有的放矢。同时做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还一定要及时。有些学生身边的事例很有教育意义,但要及时地用先进的事例去教育学生,让学生真正地感受事件的过程,从中受到教育和鼓舞。事件发生的时间长了,学生也就淡忘了,感受自然就不深。

四、思想工作要与实际事例相结合。

思想支配着人的行为,学生的一言一行都是鲜活的事例。学生是不断进步的,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是通过对他们的行为教育实现的,而学生行为都是具体的事例,因此,用学生的事例教育学生很有成效,是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有效方式之一。有位名人曾经说过:“受教育者的力量本质上是思考的力量。”只有启发学生思考,教师的教育才能转化为学生自我教育的动力。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实际事例多选择学生周围发生的事,让学生信服,不假不空,学生没有被欺骗的感觉,感到身在其中,切实地受到触动。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的事,教育者的目的要想实现,首要的是使受教育者乐于接受教育。利用实际事例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它的实质是“导”。所谓“导”就是指导、辅导、劝导,用事实说话,用事实去引导,讲述学生身边的“故事”。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判断和选择自己的行为,在学生肯定或者否定自己的同时,感受到自我价值的存在,自我个性没有受到扭曲,从而转变自己的思想。思想工作与实际事例相结合,教师要注意了解学生的情况,把握学生的思想动向。要深入到学生中去,注意观察,与学生多接触、多交谈,了解情况。争取做到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导之一行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上一篇:中介房屋买卖合同协议书下一篇:电气二班班级规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