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对经济毕业论文

2024-05-08

森林对经济毕业论文(共8篇)

篇1:森林对经济毕业论文

前言:

所谓森林灾害,就是指森林中的某一区域由于内部或者外部的原因,对森林生态环境以及人类生命财产安全所造成危害的行为。按照起源划分,森林灾害可以分为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两种,但无论是哪种原因,其对于林业经济增长都具有严重的影响。

1我国森林灾害的基本情况

从1965年到2015年,我国的森林灾害累积发生约为700000次,其中森林受灾面积约为4×108hm2,几乎占据了全国森林面积的25%,平均下来,几乎每年都会发生不同成度森林灾害14000次,这样的比例数据,在世界森林受害率中都可以占据到榜首的位置,据初步统计由于森林灾害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大约可以达到100亿元[1]。在这其中以南方森林灾害占据比例较大,约占我国森林灾害总指数的45%,但是灾害扩散面积比较少,大约只有我国森林受灾面积的20%,而北方地区虽然发生的灾害的次数比较少,但是北方具有气候干燥等特点,极易形成大型火灾,以黑龙江地区和内蒙古地区为例,虽然其近些年发生灾害的次数只有我国森林灾害发生次数的2%,但是其燃烧扩散面积却可以达到我国森林受灾总破坏面积的50%,尤其是在两省之间的大兴安岭地区,受灾形式最为严重。由于北方受到西风带影响,气旋与反气旋天气呈现周期性交替变化,灾害的发生周期比较明显,而南方地区由于受到热带高原气与副热带高压气候的影响,天气变化复杂,灾害发生的状况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2林业经济增长

2.1林业经济增长的内涵

所谓林业经济增长,就是指林业行业产品以及劳务数量的一种增加关系,其可以用林业总产值或者林业总产出进行衡量[2]。从我国的林业发展实践中观察,不难发现我国的林业总产值计量,现阶段存在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森林资源中的生态资源统计,与我国森林资源的范围界定很难确定,而这对于我国林业经济的总产值衡量与计算具是存在一定阻碍,为此很多专家学者针对这一问题,展开了比较深入的探究,这其中以林业大学教授王立群先生所提出的观点,备受社会各界认可,其认为林业就是培育和经营林业用地以及林业产品生产的行业,在其研究过程中通过承认森林生态资源效益,暂时隔绝林业产值计算的方式,从理论的角度,将林业生产性质与生产内容进行划分,对我国林业经济的总产值进行衡量,同时阐释森林灾害与我国林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影响动态关系。据此可以发现,现阶段我国的林业经济总产值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即林业经营产值和木材采运产值,从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分析,林业经济范属于农业经济之中,因此森林的培育和种植可以范属于农业经济产值之中,而森林中的采伐经济就要纳入工业经济生产总值之中,在进行林业经济产值计算时,必须要从这两个方面进行考虑。

2.2林业总产值变化趋势

根据《中国林业年鉴》对林业经济产值的统计分析,可以发现,现阶段我国的林业经济总产值是呈现一种递增趋势,以林业价格为例,1965年的林业经济总产值约为30亿元,而到了2015年林业经济增长产值已经达到1200亿元左右,期间大约增长了40倍左右,这其中的确含有市场物价增长的原因,但是从总体的变化趋势分析,就可以看出自1987年以后,林业经济增长就已经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到了2000年,我国的林业经济增长已经出现到了显著的变化,呈现出一种突飞猛进的增长态势,而到了2010年以后,虽然增长态势没有2000年增长速度快,但是仍然处于一种稳健上升的发展趋势。

篇2:森林对经济毕业论文

一、引言

森林碳汇市场是补偿森林碳汇外部性价值的重要手段,依据科斯产权交易理论,明晰产权将能够通过市场机制解决外部性问题。将森林碳汇服务这一具有公共产权性质的商品转变为具有私有权性质的可交易商品,并且建立交易规则实现市场机制有效地配置稀缺的森林碳汇服务,从而补偿森林碳汇价值。森林碳汇市场的形成、发展都将与产权制度密切相关 。道格拉斯·诺思在《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中提出了“产权是个人支配其自身劳动及其所拥有之物品与劳动的权利,这种支配权是法律规则、组织形式、实施机制以及行为规范的函数,即产权是制度框架的函数”。

巴泽尔认为交易的实质是权利的互换,表现形式为物品的交换,资产权利的获得、出让和保护都是需要成本的,“交易成本”将作为衡量制度影响经济绩效的标准。通过产权制度优化降低市场的交易成本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外已经从立法或者政策层面明晰了森林碳汇产权,直接推动碳汇市场进入交易,但是我国没有实施强制性碳减排,没有重视碳汇产权的减排效应,更缺乏从法律制度上明确碳汇产权的研究。 认为林业碳汇产权具备了与其他森林资源产权不同的特征,其可以独立于同一森林系统的其他林木、果实、植物品种等成为独立的权利客体,但是 认为森林碳汇产权属于森林资源生态产权,而森林资源生态产权作为森林资源产权的一项重要权利应当在《森林法》中加以规定,必须坚持森林资源生态产权由林地所有者、林地经营者和林木所有者共有的原则。

二、森林碳汇市场产权制度安排的成本效应

古典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中,无论厂商的利润函数还是消费者的效用函数,成本的增加都将降低收益( 效用) ,体现了经济效率的损失。产权制度安排是形成森林碳汇产权市场不可或缺的要素,假设制度安排将形成不同的产权市场成本( ci) 与效率( Л) ,那么经济绩效( Y) 与产权制度安排( X) 之间存在复杂函数关系,如 Y = f( ci,Л) 。下文将首先分析森林碳汇市场的产权制度产生的成本。

(一)森林碳汇产权界定的成本

1. 正式的与非正式的制度成本

森林碳汇市场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谈判阶段,谈判成本无疑增加了森林碳汇产权形成的制度成本。自 1992 年开始,国际社会拉开了减缓 CO2排放、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谈判序幕。在巴西里约热内卢签订的《联合国气候框架公约》明确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全面控制 CO2等温室气体排放的`国际公约,为国际社会在气候变化变化问题上合作提供了基本框架。 年《京都议定书》是强制发达国家减排的最具深远意义的世界条约“碳贸易机制”、“联合履约机制”、“清洁发展机制”,为实现较低成本碳减排提供了合作机制。

清洁发展机制下的森林碳汇贸易应运而生,为市场化补偿森林碳汇价值提供了基础。 年,德班气候大会要求发达国家从 年开始执行第二承诺期,并深入讨论 年之后公约的实施安排。国际艰难的谈判催生了森林碳汇贸易,森林碳汇的商品属性在各国攫取碳排放权剩余价值过程中逐渐显现,发达国家以获取森林碳汇产权价值与碳排放权价值的净价值为目的,依靠强权政治将森林碳汇部分价值以产权形式表达并且通过交换获得收益。国际公约成为界定森林碳汇产权的正式制度,其产生的高昂的政治成本降低了森林碳汇市场的沉没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市场主体参与市场的信心。

但是国际公约对碳排放责任分配,世界范围内的碳排放权总量约束等问题仍然具有较大争议。森林碳汇市场被社会经济主体从思想上认可为一个具有显著投资价值的市场形态还需要经历漫长的发展过程,目前国内的森林碳汇贸易主体缺乏森林碳汇产权作为可交易商品的必要知识,生态保护型公共产品由国家提供的传统观念降低了市场主体“边干边学”的动力,而且政府政策引致森林碳汇产权市场需求的负向激励可能加剧市场主体排斥森林碳汇贸易。为形成稳定而成熟的森林碳汇产权市场,正式制度成本与非正式制度成本将是碳汇市场长期的成本。

2. 森林碳汇产权价值的核算成本

产权界定以衡量森林碳汇价值为基础,不同的价值层次决定了产权结构的复杂程度,产权界定的成本也将随之变化。森林碳汇效应在较小的空间尺度上衡量价值相比较于大空间尺度上价值衡量具有更高的测量成本。目前因测量森林碳汇效应的技术限制,衡量森林碳汇价值的信息非常不充分,森林碳汇价值测量只能从空间与时间方面进行规定,从而森林碳汇产权代表了一定时间一定空间的森林资源产生的森林碳汇效应的价值,如《京都议定书》中规定将 1990 年之后的造林与再造林项目获得的森林碳信用才可以认证为减排单位,并且依据严格的方法学测量碳净减排量,在此基础上的森林碳信用才是有价值的。这样的测量成本在森林碳汇产权界定成本中占有较高的比例( Cacho O·J. ,) 。我国对森林碳汇价值的测量局限于森林碳汇项目,产权界定的价值层次较低,界定成本即认证森林碳信用的合法性、真实性与可靠性。利用“政府 - 企业 - 社区”合作模式使得衡量森林碳汇产权价值的成本相对较低。

从产权界定、交易权安排以及市场制度三个层次分析森林碳汇市场的经济绩效,可以得出降低森林碳汇市场形成的制度成本将有利于提高经济绩效。产权界定清晰,保障碳汇产权所有者、交易权主体的利益。提高林地使用权流转,发挥森林碳汇效应的规模经济性。制定有效的森林碳汇抵减碳排放量制度,激励森林碳汇市场形成有效需求。

(一)建立森林碳汇所有权代理人制度

与现行的林地所有权制度保持一致,森林碳汇所有权归属于国家或者集体,但是需要明确所有权代理人的合法性,清晰界定代理人的权能,取得代理人的资格等。森林碳汇所有权代理人应当与国家或者集体拥有森林碳汇所有权的利益保持一致,即能够有效地运用林地资源获得森林碳汇价值,在此基础上利用森林碳汇产权价值降低社会减排成本的目标。森林碳汇所有权人委托代理人生产森林碳汇,需要协调代理人的利益与委托人的利益,形成稳定的委托关系。在我国林地资源的承包经营权流转使得森林资源的林地使用权人、林木的所有权人趋于一致,森林碳汇所有权代理人可以产生于林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的林地使用权人与森林碳汇经营权人的博弈均衡中。森林碳汇经营权市场化过程可以加大林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规模,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林地承包经营权人的谈判力量,森林碳汇经营者与林地承包使用者的利益趋于一致情况下将使得市场经济效益最大化。

(二)森林碳汇使用权的有偿支付制度

篇3:森林对经济毕业论文

关键词:森林抚育,低碳经济,分析与探讨

1森林抚育与低碳经济

森林抚育是培育森林资源的重要手段,也是国有林场长期以来保护培育森林资源、提高林分质量、促进绿色增长的第一抓手。更是低碳经济下生态林业建设的重要途径。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要生产和发展经济,就不可避免地会造成碳的排放。低碳经济要求在尽量减少碳排放的同时,必须重视发挥森林对二氧化碳的吸收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森林抚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林分质量、改善森林环境、促进林木生长、增加森林的生物量储存大量的碳。森林增加碳汇,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加强森林经营,提高森林质量,控制森林火灾和病虫害,促进碳吸收和固碳。

2森林抚育的作用

森林抚育,主要是对幼龄林、中龄林林分进行生长抚育以提高林木生长势,促进林木生长发育,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防护功能,增加森林在区域内防止水土流失,增加森林的生物量及固碳的作用。切实加强森林抚育管理,严格按作业设计和相关技术规程合理施工,不仅成本低、抚育后综合效益好。

2.1 森林抚育促进林木生长,增加森林蓄积,促进碳吸收

2.1.1森林经营措施

岐山县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西部,崛山林场地处岐山北部千山山脉,以崛山林场森林抚育为试点区,时间从2011~2015年,在森林经营区域抚育面积25500亩。

近5年,林场对刺槐幼龄林目标树分布均匀的林分及二代萌生幼林,伐庄萌芽密度大(每亩180~215株), 确定作业方式为修枝—定株;对妨碍目的树种生的灌木、藤条进行割灌抚育,增加土肥条件及生长的营养空间。

抚育方式—定株,伐除小的、弯的、生长弱的、密集丛生的林木,保留大的、直的、长势强的树木,合理调整林分密度,让保留木生长有较好的营养空间,在油松飞播林,人工林修枝抚育,按抚育技术规程,一般幼龄林伐除枯死轮枝高度控制在油松树高的1/3处,中龄林伐除枯死轮枝高度控制在油松高的1/2处。

对林分内培育目标树分布不均匀的,林分内妨碍目标树种生长的藤条、灌木,采用割灌-修枝和修枝-割灌的综合抚育方式。通过综合措施才能达到最佳抚育效果。

2.1.2森林抚育成效调查

针对不同抚育措施、区域,先后在森林抚育林分内设6个标准地,观察调查抚育后林木生长状况。主要调查记录林木生长情况、健康状况等。林分质量监测指标包括林分郁闭度、林分生长状况(年平均树高、胸径、蓄积量生长量)、林分健康状况(病虫感染与危害程度、火灾潜在发生率、林内卫生状况、有害物种、外界干扰)等。

重点监测森林抚育后,林分生长量和蓄积量,将监测结果分年度汇总整理。经过统计分析调查数据,抚育后刺槐中龄林平均直径生长率5.31% 比对照林分4.91%提高了0.4%;平均材积生长率13.44%比对照林分11.86提高了1.58%。合理森林抚育,提高林木生长量,增加了森林蓄积量,增强森林生态防护功能,促进碳吸收和森林的固碳作用。

2.2森林抚育提高了林分质量,控制森林病虫害和火灾,减少碳排放

(1)森林抚育改善了林分卫生状况,控制森林病虫害,增强和发挥森林的固碳效能。没有抚育的中幼龄林,林分密度都很大,枯死木伴生,枯枝落叶大量堆积, 林分健康状况差,极易诱发森林病虫害和森林火灾,给森林安全埋下隐患。

松扁叶蜂是危害油松的害虫之一。自1997年在崛山林场箭括岭营林区发生松扁叶蜂以来,危害程度愈来愈严重,已从人工油松林蔓延至飞播林。2000~2010年林场先后5次经人工扑杀和喷药等化学防治,均因地形地势、森林面积大、林木高、林冠密等因素,防治效果不佳。2011~2015年抚育后,经对抚育的林分质量、健康状况监测,病虫感染与危害程度大有减少、林内卫生状况良好,更好地改善了森林生态环境,促进林木生长, 提高林分质量,增强并发挥森林的碳汇功能。

(2)森林抚育改善了森林生态环境,减少和控制了森林火灾,减少碳的排放。森林在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中的作用功不可没,增加森林林分质量,提高森林蓄积量,是控制温室气体减排,改善雾霾天气,改善人类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森林林木经过修枝、定株抚育后,林分密度得到合理调整,林内枯死木、病虫木和树杆枯死枝得到及时清理,减少和降低了森林火灾发生的几率。

3加强森林经营管理,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可持续的发展林业,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有效途径。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科学、合理地经营森林,保护森林生物多样性,增加森林面积、林木蓄积,提高林地、林分质量,最大化地发挥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发挥并增强森林的碳汇功能,减少雾霾等适应气候变化的功能。

3.1加强森林经营,落实森林抚育措施

千山山脉大多数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森林蓄积量较低,只有通过科学合理地经营抚育,增加森林活立木的生长量,最大潜力发挥森林三大效益。在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时期,森林经营抚育是林业工程建设的重点,也是提高森林蓄积量、增加森林碳汇的要求,更是可持续发展林业的方向和措施。

3.2加大林业科技推广,提供森林抚育技术支撑

加强森林作为重要的可再生资源的研究和开发利用。加大林业科学技术研究和推广。加强森林灾害发生机理和防控对策研究,通过科学研究,提供森林抚育技术支撑,推进科技兴林、科技强林的进程,为林业可持续发展和低碳经济建设作出贡献。

通过森林抚育措施发展低碳经济成本较低、综合效益好。“森林是地球的肺”,它能吸收和减少二氧化碳。 因此加强中幼龄林抚育措施,提高了森林质量和林地生产力,促进林业发展方式转变,提高森林、林木生态防护效能,充分发挥了森林调节气候,减少、减轻自然灾害、 净化空气等方面生态功能。加强森林抚育更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张光星,方振华.林业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及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0.

[2]张赟,王红军.林区人工中幼龄林抚育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2.

[3]陕西省林业厅.森林抚育规程:GB/T15781[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4]常红亮,孙军伟.试论现代林业与低碳经济发展[J].科技资讯,2012.

[5]郝新忠.林业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及建议[J].陕西林业科技,2015.

篇4:森林对经济毕业论文

关键词:低碳经济;森林抚育;效益

森林抚育项目可以合理地、高效地展现社会原生态的功能,保持社会生态环境的平衡、稳定并提升生态环境的承载力,以便于提供一个较为舒适、低碳环保的生活环境给城镇居民,为促进低碳城市规划、发展可持续性城市打好基础。

1 低碳经济理念下实施森林抚育的效益

1.1 加强森林抚育,增加生态效益

森林抚育项目主要是经过对森林内部的组成、品质及森林生产率等进行详细的研究,进而有针对性地对相关林木采取相应的措施,增强林木的质量,确保林木的生长,减短林木生长的时间,进而提高森林总体的数量以及整体的质量。而目前我国在森林抚育项目上具有较为突出成果的是碳汇效益。一方面,合理、高效地对社会生态实行全面的森林抚育,增强生态林木的整体质量,竭力降低城市有关碳的排放量;另一方面,森林抚育项目使社会生态资源的储存与积累量能够有较大的提升,进而较为有效地增强生态环境吸取和转化二氧化碳的能力。而且为了能够与低碳经济的生态城市发展理念相适应,应当对森林抚育项目下所产生的一些抚育产物实施相应的剩余价值再利用措施。例如目前国内正探究的生物气化工程方案,就是通过对人们开采挖掘后的剩余物质、木材加工后的剩余物质等进行详细的研究,将该部分物质当作生物质气化工程的原材料,产出生物质燃料,给予城市居民较为清洁的燃气。

1.2 加强森林抚育,增加经济效益

全面实现低碳经济发展规划,并不只是注重增加人们眼前的经济效益,而是竭力降低今后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成本,促进将来经济效益的提高,而合理、高效地实行森林抚育计划则与现代低碳经济发展理念达成一致。首先,通过对森林实现抚育计划,能够对森林内部林木的生长情况实行监控与管理,进而减短林木的成材时段,有效增加高质量林木的总数量,提高森林生产率。其次,森林抚育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能够用货币的计量方法来进行计量,比如森林的碳汇能力,与其它碳汇技术相比较,森林的碳汇能力主要是经过对森林实行相关的抚育计划,进而扩大森林的储存与积累量,增大森林的碳汇量,增强生态环境的碳汇能力,对碳汇效益有较为关键性的影响作用。而且部分因为林业发展而导致失业的人们能够因为森林抚育项目的开展而获得新的就业,获取收入。与此同时,大力发展森林抚育计划,能够给低碳经济发展理念下的城市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发展带来新的转折点。

1.3 加强森林抚育,增加社会效益

众所周知,森林抚育项目是一项劳动密集型的工作,能够吸纳所属地域的剩余劳动力,这样有助于处理当今社会就业难、生活难等难题,而且还能够加强对技能型岗位人员的培养,尤其是特殊岗位的人员,极大限度地促进了当地劳动力的就业率。开拓了从业人员增加收入而致富的有效渠道,向当地居民展现了大力发展森林抚育项目、促进当地林业发展的深远影响。除此以外,还可以将森林抚育的剩余物作为某种产业的原料,给予林业地域从业人员发展食用菌产业的条件,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林区人员的收入,而且能够让他们自行开展新的产业链,促进产业多样化的发展。采取森林抚育计划,尽量调节森林内部构造,将更为舒适、合理的栖息地域提供给森林的动植物、微生物,促进森林向着种类多样化以及异质化的方向发展。较为完善的森林植物种群,不仅展现了生态环境的多样化,而且还能够显示出一项新的经济产业——生态旅游业,改进与完善城市产业结构,推动城市低碳经济的进展。

2 低碳经济理念下如何加强森林抚育

处于大力推广低碳经济、低碳发展的经营理念的时代,森林抚育迎来了新的局面,新局面给予森林抚育项目新的工作任务与方向,而面对新的挑战和机会,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来加强森林抚育:

2.1 建立森林抚育的规章制度

目前,国内森林资源所存有的不足变得日益明显,比如储存积累量较少、质量较低等难题,森林抚育已成为有效建设低碳生态环境的主要途径。处于加大推广低碳经济发展的时代,建立和改进有关森林抚育的规章制度就显得尤其重要,国家应当对现今森林抚育项目实施优惠政策,改进森林抚育经营的发展流程,对有关森林抚育开采挖掘管理机制与税费实行机制进行相关的调整与完善。构建有关森林抚育的奖惩制度,极大限度地提高当地区域经营单位对森林抚育的参与度。加大对现代森林抚育项目的宣传力度,引进较为先进的技术与有经验的实施措施,逐渐增强森林抚育项目的制度化、有效化以及合理化。

2.2 引进先进的技术与方法

引进先进的技术与方法已经成为高效实施森林抚育经营项目的重中之重,而抚育间伐又是现代森林抚育工作中较为关键的环节,其所涉及的抚育技术与方法都直接关系到整个森林抚育项目的开展成效。由于森林抚育具备较为突出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林业发展较为发达的国家或地区都注重对森林抚育相关技术的探究,其中包含开展现代森林抚育工作的技术要素、对森林抚育工作实时监控测量与评估技术系统等。为了有效、科学地对森林抚育进行实际运用,需要我们对不同地域的实际情况实时调查,将森林抚育工作和先进的技术与方法相融合,继而使现代科学技术能够得到广泛的运用。而且在对森林抚育实行运用的过程里,要增加对现代森林抚育从业者有关技术培训的计划,增强森林抚育工作人员的技术能力,极大限度地展现现代科学技术的功能与价值。

2.3 强化责任落实制

设置务实、可行性高的考核机制,定工作、定成本、定准则、定方案、定职责,而且项目的每一工作层面都要签订责任书,贯彻落实有关森林抚育经营监管责任到每一层面,构建一支专业化的抚育队伍,定期、定量地实施管理,在工作的工程中执行“两书一图”的制度,而所谓的“两书一图”,即是包括调查设计说明书、项目承包责任书以及项目施工图纸。加大项目监控管理机制的实施力度,对森林抚育项目实施全过程监控管理,以保障项目的实施是按照施工图纸的设计来进行,确保项目施工的质量能够达到一定的标准。而且可以制定有关森林抚育的创新体制,探究与摸索新型的森林抚育经营措施,竭力筹备森林抚育项目的费用资金,增强对财会工作的监管,对项目实施过程中资金的使用执行强化的管理。

2.4 加强森林抚育项目的制定与实施

森林抚育项目的发展计划是指引现代林业发展工作的有效性文件,恰当、科学地制定有关现代森林抚育项目的发展计划显得尤其关键。而且在制定森林抚育项目的发展计划时,要竭力将低碳经济发展的观念渗透到森林抚育项目的每一环节,尽量限制城市碳的排放量。与此同时,竭力将创新性的元素融入到森林抚育经营项目的管理制度中,实时地对作业区域进行监管测量以及按期评估,进而实时、有效地搜集归纳森林抚育试点工作任务、有关森林内部的具体数据信息并且需设置新的档案文件,以便于对数据信息实行管理保存,为以后经济效益的增长奠定扎实的基础。加强绩效考核管理机制的构建力度,继而增强对森林抚育工作的监控与管理,以保障森林抚育项目能够高效、顺利地实施,进而实现现代森林抚育项目实施的预期效益。

总之,森林抚育项目的推广与落实,不仅满足了现今低碳经济发展的需求,而且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增加城市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进而不断推进低碳城市规划建设的进度,全面实现低碳经济的时代目标。

参考文献:

[1] 徐亚军. 基于低碳经济背景下四平林业经济发展初探[J]. 吉林农业. 2011(07)

[2] 阿强. 抓好森林抚育 提高固碳能力——访全国人大代表柏广新[J]. 吉林人大. 2010(03)

[3] 策日格. 关于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实施森林抚育补贴项目的探讨[J].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11(04)

[4] 张迎春,王立磊. 我國林业在低碳经济发展中的社会责任[J]. 河北林业科技. 2011(01)

[5] 于雪峰. 正确处理好森林抚育补贴试点工作的几个关系[J]. 林业勘查设计. 2010(02)

篇5:森林对经济毕业论文

论文作者在分析现行高校经济类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缺陷的基础上,提出了改革高校经济类本科毕业论文的基本思路,即“在团队合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完成他们自己感兴问题的研究”,以及一些改革高校经济类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的具体措施,最后讨论讨了其自身在指导本科毕业论文选题中的实践探索.

作 者:秦敬云 作者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商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刊 名: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版) 英文刊名: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年,卷(期):20xx “”(5) 分类号:N533 关键词:毕业论文 选题 改革

篇6:森林对经济毕业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计算机网络技术飞速的发展,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知识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飞速发展起来,知识经济的兴起对传统财务管理带来诸多影响。要求对建立在传统经济基础之上的财务管理模式加以改革;树立知识化理财观念、人本化理财观念、风险理财观念和信息理财观念等新观念。在财务管理的内容方面也将会有新的调整,比如无形资产的内容将极大丰富,无形资产的计量将以产出价值为基础,风险管理将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还要改变现行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等,以适应知识经济对财务管理的要求。

关键词:知识经济、财务管理、基本理论、挑战、对策

一、知识经济的含义

知识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之上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也就是说知识经济在本质上是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臵和以技术为主的知识的生产、分配及消费(使用)为重要因素的经济,它区别于以前的以传统为支柱产业、以资源为主要依托的工业经济,是一种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富有生命力的新型经济形态。

(一)知识经济的主要特征

1、知识经济中最基本的生产要求是知识,是土地、资本、劳动和时间的最终替代物。它的创新性、快捷性、可持续性和直接性等是传统经济所不能比的。

2、知识经济是在日益枯竭的自然资源下的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形态,以富有的资源替代稀有的资源,充分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

二、知识经济对财务管理基本理论的影响

知识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之上 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也就是说它是以知识资源为基础的一种经济形态,是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一个概念。知识经济下需要建立一种全新的财务管理模式,即以高新技术产业化为基础,以信息和通讯技术为条件,以人力资源和知识资本为首要生产要素的新型经济形态。而现行的财务管理是以物资运动为基础,以厂房、机器、资本为生产要素,以资本的筹集、投入、收回与分配以及实物资产的日常管理为内容的管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这种建立在工业经济基础上的财务管理观念,不论是管理的目标,还是管理的方式都受到很大的冲击,必须加以改革,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经济的发展。

(一)知识经济对财务管理观念的影响

在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网络技术和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知识与信息迅速传播,财务管理的空间范围扩大了许多,企业财务管理呈现出网络化、系统化、复杂化等新特征,财务管理的方式也由传统财务管理转向网络财务管理。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必须针对自身企业特点做出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财务预算和决策,并进行相关的资金运筹等财务活动,全面、准确、迅速、有效地搜集、分析和利用各种有用信息确保企业利益最大化;知识经济是全球化的经济形态,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剧,资本流动从国内市场流向国际市场,知识经济使企业的行为与国际市场的联系更为紧密,交易量迅猛增长,跨国公司已突破反垄断法的约束,全球购并涉及更多领域,使得理财环境更具多元性、层次性、风险性,更为复杂多变,增加了企业投资的不确定性。

面对瞬息万变的国内外市场,企业除了运用衍生工具防范财务风险,加强财务风险的预测与防范外,还应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树立风险理财观念,转变自身的财务管理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二)知识经济对财务管理目标的影响

在工业经济社会企业的财务目标主要是服务于投资者的利益,投资者享有企业剩余的所有权,排斥劳动者对企业剩余的分配权。知识经济的到来,扩展了资本的范围,改变了资本的结构,在新的资本结构中,物质资本与知识资本的地位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即实物资本的地位相对的下降,而知识资本的地位则相对的上升。知识经济社会里,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与企业的经济发展紧密相连的,企业是各种要素的所有者达成的一个契约,企业的利益是所有签约各方的共同利益,而不仅仅是部分人的利益。传统的财务管理目标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而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则由“股东利益最大化”转向 “相关利益主体最大化”。企业财务管理不仅仅要考虑到股东权益最大化,更要考虑人力资本所有者(企业经营者和员工)利益的最大化,企业财务管理应当兼顾和均衡利益相关者利益,充分考虑到企业相关共同体的利益。人力资本所有者是企业“相关利益主体”的一部分,他们不是股东,没有向企业投入实物资本,但有权分享企业剩余价值,他们向企业投入具有获得超额利润和创新能力的知识与技术,对企业收益作出贡献,根据知识资源具有共享性和可转移性的特点,企业剩余价值不仅属于实物资本的拥有者(股东),而且属于相关利

益共同体各方,企业理财过程应当兼顾企业内外各方利益,寻求利益平衡点,充分调动利益共同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企业利益最大化防止企业股东为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而使企业的长远发展受到影响。

(三)知识经济对财务管理模式的影响

首先,在工业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模式为“收益=风险-成本”而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拥有资本资源和人力资源,且人力资源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企业无形资产远大于有形资产,企业一旦破产,股东的利益将受到巨大损失,所以企业财务管理的模式必须坚持以生存为导向;其次,知识经济是 “以人为本”的新型经济,所以管理模式上必须坚持把“以人为本”放在首位,坚持以人为本,目的就是尽可能发挥员工的创新能力,以确保企业的竞争优势。其三,由于人力资本是企业最重要得资本,人力资本筹措与使用是否恰当,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因此,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筹资、投资等财务管理活动中筹“知”与投“知”应该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四,企业在追求利益时,不能只顾自身利益还要兼顾社会利益和其他主体的利益。

三、知识经济对财务管理实务的影响

在工业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是以实物资本运动为基础,其内容主要包括实物资本的筹集、投入、收回、分配以及实物资产的日常管理。而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本将成为企业资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因而它将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对象,所以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也要进行相关的改革以适应这样的变化。

(一)无形资产的内容极大丰富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有形资产+知识资本”。知识资本是企业所有无形资产的总和,是企业运转的重要因素。知识资本的范围很广包括:(1)市场资产,它是指一个企业通过其所拥有的与市场相关联的无形资产而可能获得的潜在利益总和,是知识资本的第一要素,包括公司名称、企业品牌、服务品牌、认同产品者、顾客、长期客户、业务伙伴、特许经营权协定、专利使用权协定等要素。(2)知识产权资产。包括专利、版权、商标、商业秘密、技术秘密以及专利技术等。(3)人力资产。它是指有利于实现企业目标的与企业员工有关的优势。包括员工的教育状况、业务能力、相关工作知识、职业评估、心理测试、相关工作能力等要素。(4)组织管理资产。它是指企业在组织、协调、管理、沟通、交流等方面存在的优势所导致的潜在利益。包括企业管理哲学、企业文化、企业管理方法、信息技术交流、网络工作系统、融资关系等要素。

(二)无形资产计量受到挑战

在工业经济条件下,无形资产计量是以投入价值为基础。资产的投入价值是指为取得资产而支付的价格,支付价格可能是实际的也可能是预估的。由于投入价值很容易计量和确认,所以现在一般认为,以投入价值为计价基础比以产出价值更合适。无形资产可通过购买、自创和业主投入三个途径获得,根据投入价值为计价基础,无形资产必须按获得时的实际成本入账。现在的无形资产计量大多以投入价值为基础,是因为现在还是以工业经济为主。工业经济时代,资本的形态

是机器、厂房、原材料、劳动力为表现形式,谁控制了它们,谁就控制了工业时代。工业经济时代会计就是以投入价值准确、真实、客观地反映机器、厂房、原材料、劳动力的数量及其变化为任务。因为工业经济时代占统治地位的资本形态是实物资本而不是无形资产,所以对无形资产计量方面的研究也不及有形资产,为了达到与有形资产计量的统一,用有形资产计量的投入价值为计价基础对无形资产计量也适用。但是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无形资产的计量是以产出价值为基础的。产出价值是企业通过产品或劳务交换而最终获得的现金或其等价物,而如果无形资产有确定的产出交换价格,并在未来的期限内可以按照此价格收到,则可视为应收账款。如果未来交换价格不确定,则可以用当前的产出价格代替。因为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无形资产计量对于企业财务状况的描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对无形资产进行准确的计量,对财务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改变了现行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

当前的财务管理投资方案的评价,主要考虑财务效益,重点在于节约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投资主要以智力资本投入为主,资本投入为辅。所以投资方案效益的评价应该以企业全局利益、长远利益为出发点,以是否给企业带来人力资源的积累、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及持续发展的动力为主要标准。另外还应建立一些知识资产投资效益方面的指标,比如知识资产投资效益系数、知识资产年平均报酬率、知识资产回收率等相关评价指标。

(四)改变了企业财务筹资的来源与方式

传统的企业筹资仅限于国内,而筹资的主要来源是银行筹资方式则以私人投资为主,而目的也只是为了解决企业资金短缺问题。而在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企业筹资不仅是为了解决企业资金短缺的问题,更是资源为了有效地配臵。而且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进程化得加快,企业的筹资来源还有筹资方式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企业的筹资来源从国内发展到国际,从银行到主权基金等多个方面。筹资的形式也由单一的银行贷款发展出债券融资、股票融资、股权融资等多种形式。

(五)改变了企业投资活动

企业传统的投资对象主要是实物资本及货币资本。在工业经济社会企业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厂房、设备、资金等有形资产,对无形资产投资比例控制很低。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成为企业发展经济的首要资本,财务管理的内容由筹集资金、发挥企业的规模效益为主转向筹集知识、发挥企业的知识效益为主。投资不仅仅面向实物资本更重要的是对知识、创意等无形资产进行投资,而且投资的方式也不仅限于货币资本与实物资本还有可能是以知识为代表的无形资产,企业的投资活动将变得更加的灵活和多样。

(六)对企业财务收益分配的影响

传统的企业财务收益分配取决于企业资源的占有关系和占有比例。而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智力资本”成为了企业盈利的主要资源因此“按智分配”将成为收益分配的主要模式。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知识资本比物质资本更具有增值性,知识化劳动能创造出更多的价

值,由知识生产力所创造的物质财富的分配,理应以投入的知识量为主要依据。所以把企业劳动者的知识资源资本化,并以此作为参与企业的税后利润分配的依据就显得尤为的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企业更有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知识经济条件下的财务管理方向的变革

一、转变财务管理理念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企业的客户目标、业务流程都将发生巨大变化,具有共享性和可转移性的信息资本将占主导地位。所以变革财务管理的理念就势在必行,财务管理模式必须从过去的局部、分散管理向远程处理和集中式管理转变,只有转变自身的财务管理观念,才能让自身企业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知识经济时代和互联网快速发展的环境下,财务管理观念必须要要具有全球化视野,并且要把财务管理延伸到全球任何一个结点。实时监控财务状况以回避知识经济时代产生的巨大风险。同时由于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不断加强,国际的经济形势对企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提高企业财务风险意识、国际化的筹资与投资理念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所以转变企业的财务管理理念对在知识经济条件下财务管理的变革有重要的意义。

二、变革财务管理手段

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企业的财务管理进入信息化和数字化时代,计算机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被广泛运用到财务管理之中。如:MIS(管理信息系统)日益广泛运用于财务管理之中,它能根据既定 的原则,只要将每笔财务及财务计划等数据化后,输入数据库,即可利用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常规决策,并加以实践,使财务管理趋于严密,排除大部分人为干扰因素,减少管理的随意性,同时也可为非常规财务决策提供依据信息时代,所以财务管理手段的先进化将是知识经济时代财务管理变革的重要方面。

而且随着财务管理的先进化传统的固定办公室可能会转变为互联网上的虚拟办公室,使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转化为网上办公、移动办公。这样,财务管理者可以在离开办公室的情况下也能正常工作,无论身在何处都可以实时查询到全集团的资金信息和分支机构财务状况,在线监督客户及供应商的资金往来情况,实时监督往来款余额。更加有利于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规避财务风险。

三、财务管理目标多重化

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所以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不能忽视员工的利益。企业必须把“员工利益的最大化”纳入其财务管理目标之中。同时,对于与企业关系密切的集团如债权人、客户、供应商、社会公众、潜在的投资者、政府、战略伙伴,满足这些集团的利益需要,也将是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成本-效益为指导原则,其最终的目的就是使企业利益最大化。所以知识经济时代财务目标应多重化,这样跟有利于企业的快速发展。

四、财务管理对象交叉化

在知识经济时代,财务管理为了更好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企

业内部的各个部门之间,企业之间,甚至行业之间,财务管理边界是“可以渗透”或“半渗透”的,财务管理已不仅是专属财务部门的事,他需要以企业整体为单位,而不是以简单的财务部门为单位,这种整体跨越原来的职能单位,它的构成可以是横向职能部门的财务组合,也可以是纵向的职能部门的财务小团体组合,并得到其他各部门之间的协作;财务管理的对象甚至考虑到客户、供应商以及其他与企业保持利益关系的人才,交叉化管理不但能充分挖掘本企业财务潜能,同时也能充分利用与自己的相关单位的财务管理方面的优弱势。

篇7:森林对经济毕业论文

论文关键词:人才培养 外贸

论文摘要:廊坊外贸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国际贸易专业教学的改革要结合的实际需求,避免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脱节、理论和实践脱节,注重教学的时代感,丰富教学的内涵,改善教学的方式和手段,最终使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政策,并且具备运用理论知识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

一、研究背景

与贸易专业的特色是立足于涉外经济,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正在积极地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被誉为“中国第三大经济圈”的环渤海经济圈处于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地带,其中地处环渤海核心地带的河北省廊坊市,近年来利用其、和自身优势,逐步加快了融入全球经济尤其是东北亚经济圈的步伐。廊坊外贸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国际贸易专业的高素质人才除了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应该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具有较强的跨交流能力,运用现代技术进行信息处理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通过对国际贸易专业培养模式的调研,我们发现目前廊坊各院校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存在人才培养模式“趋同”化的问题,缺乏有针对性地满足主流用人单位需求和地域特色的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的培养。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要着眼于本地需求,以培养能够适应日益复杂的国际经贸环境、能够为廊坊外贸经济发展服务的应用型人才。

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1.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国际贸易专业教学要有利于培养学生专业素质,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也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廊坊对外贸易发展对国际贸易人才需求不断变化的形势。2010年廊坊地区外商直接49070万美元,截止2010年底,廊坊市有三资企业542家。廊坊外商投资和外资企业的引入必然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结合实践变化培养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在教学内容上,教师要时刻注意知识的更新,密切注意实际工作中相关政策的调整,注重教学的时代感,提升学生的使命意识和对政策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环渤海经济圈作为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地带,有资源和的比较优势。作为环渤海的核心地带,廊坊目前形成了以信息产业为首的六大产业。特别是电子信息产业,最大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富士康和国内最大的通讯设备供应商华为更是加速了廊坊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及时更新相关政策变化,并引入教学中,帮助学生了解区域经济政策,结合廊坊的产业及地域优势,引领学生利用产业集群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等为廊坊优势产业集群化发展出谋划策。

2.开展实践教学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模拟教学,使学生接触、了解社会实际,认识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从而调整心态,有针对性地进一步加强自身的学习和修养,以缩短学生毕业后与社会的`适应期。开设模拟实验课程,教师可以让学生体验精心设计的进出口业务环境,以廊坊的主导产业为例,结合国际贸易实务等课程知识,使学生通过全程仿真的进出口业务的训练,掌握进出口业务的的各个业务环节,如建立业务联系、发盘、还盘、价格核算、签订、审核信用证、报关、制作单据、合同履行等,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实际业务的动手能力。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社团活动、创业计划大赛、比赛等各种活动,带领学生到廊坊国际贸易洽谈会学习体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沟通和协调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达到和社会零距离接触的目的,提高国际贸易学生整体就业竞争能力。

3.双语教学

廊坊外商投资和外资企业的引入以及国内龙头内资企业的入驻提高了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英语水平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专业授课中采用双语教学模式。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双语教学的层次和方式,达到使学生熟悉国际贸易基本概念和内容的英文表述方式甚至灵活运用的能力,来提高学生的水平和综合能力。在具体实施国际贸易双语教学时,可以引用外文案例分析讨论以提高教学效果;可以借助互联网、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实现双语教学的互动,一方面增加了课堂信息,同时丰富的多媒体能够增加教学的趣味性,缓解学生在双语教学中的压力,帮助学生理解相关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今后从事涉外工作打下基础。

4.教学本地化

京津冀区域的规划实施,为廊坊的发展带来重大机遇。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收集本地企业的案例、数据给学生,使学生产生如临其境的效果并从中得到启发,缩短理论和实践的距离。比如在国际贸易课程讲到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时,可以廊坊企业为例展开,2009年以来,廊坊实施建设的亿元以上大项目中,高新技术、先进制造、现代服务等高端项目占2/3以上;其他进口国会在产品质量、技术标准、包装、卫生指标等多个方面采取保护措施,对廊坊出口产品提出更高、更严格的要求,廊坊开发区有很多内资企业在出口时会面临这样的问题。教师选择廊坊本地企业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并引领学生为出口企业提供应对策略,使我们的人才培养更具现实意义。

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学改革要立足于廊坊本地需求,结合最新经贸政策,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能运用国际贸易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政策分析和解决廊坊对外贸易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为廊坊的外贸经济发展服务,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 河北省教师专家委员会.大学生发展与教育[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7.

[2] 王涛生.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基于复合创新型国际经贸应用人才的培养[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

[3] 刘颖.《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J].华中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4] 张宇馨.国际贸易专业课程设置和应用性人才培养-以英国大学商学院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5).

★ 国际贸易毕业论文

★ 西方大众文化理论研究评介

★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理论研究

★ 对中外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若干认识

★ 对现今大众传播与国际贸易的探讨

★ 国际贸易试题

★ 国际贸易合同

★ 国际贸易英文简历

★ 对毕业论文的学术评语

篇8:森林对经济毕业论文

1 低碳经济对森林公园旅游开发的启示

低碳经济是人类生存发展理念的根本性转变, 是经济发展方式、能源消费方式和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新变革, 将人类发展方式从现代工业文明转向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8], 其核心理念是以更少的碳排放量获得更大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9]。低碳经济模式主要通过“碳汇机制”的推进、低碳技术的运用和低碳生活方式的倡导等三方面来实现。碳汇机制倡导通过增加“自然碳汇体”来中和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 其中森林是最主要的“自然碳汇体”;低碳技术涉及交通、建筑、汽车等不同部门, 通过运用低碳技术减少碳排放;低碳生活方式是指通过各种节能减排措施或“碳中和”的生活消费方式, 旨在减少个人生活中碳足迹的一种绿色生活方式[3]。

《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指出, 森林公园是指具有一定规模和质量的森林风景资源和环境条件, 可开展森林旅游, 并按法定程序申报批准的森林地域。森林公园主体资源为森林, 是开展森林旅游的最主要载体, 而森林旅游发展恰恰彰显了低碳理念, 同时又有利于提升旅游者的生态和低碳意识, 是低碳旅游发展的福音[10]。

依据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森林公园旅游产品开发应实践“碳汇机制”的推进、运用低碳技术、倡导低碳生活方式。“碳汇机制”要求森林公园在旅游产品的功能区划、具体的产品设计、旅游设施的建设等各方面都应以保护资源为首要目标。保护森林等“自然碳汇体”, 调节气候, 进而提高旅游者及其他相关方面的生态和低碳发展责任。低碳技术要求森林公园的道路建设、建筑物的设计构造、交通工具的选择等方面应充分降低碳排放, 使森林公园旅游规划建设与旅游运营期间减少油、气等能源损耗。低碳生活方式要求旅游运营期间景区工作人员与旅游者都需遵循低碳生活, 倡导生态文明的旅游方式, 并促进接触森林公园的人们把低碳生活融入到日常生活当中, 促进低碳生活的社会化。

2 森林公园资源型旅游产品分类

旅游产品是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消费或体验的有形物质产品和无形服务产品的总和。毫无疑问, 旅游产品与旅游资源关系密切[11,12,13]。从隶属关系看, 旅游资源可直接看作旅游产品的一部分, 也可把旅游资源看作旅游产品的生产要素[14]。有研究者根据旅游资源进行产品归类, 如吴必虎根据Middleton的资源基础型吸引物整理出资源基础型吸引物 (旅游产品) 类型[15];马鹤丹认为旅游产品分为资源依托型旅游产品和资源脱离型旅游产品[16], 其中资源依托型旅游产品也是其他公共产品归类中的一种, 已得到广泛使用。

对森林公园进行旅游产品分类是为了旅游产品开发人员更好地理解森林公园资源及采取更好的方式开发旅游产品。森林公园旅游产品开发主要依赖其丰富的森林生态资源。森林生态资源质量决定森林公园旅游产品的数量、市场价值及其客源市场结构, 同时森林公园建设目的是在保护好森林生态资源的基础上实施旅游产品开发。因此, 森林生态资源直接影响了旅游产品开发的可行性和旅游产品体系结构。由于旅游产品包括供给方提供的设施和服务, 根据旅游产品对资源的依赖程度、旅游者休闲旅游活动目的、供给方设施与服务参与程度等可把森林公园旅游产品分为资源依赖型、资源利用型、资源改造型和资源创新型四种类型, 并把该产品类别称为资源型旅游产品 (表1) 。

资源依赖型旅游产品就是旅游资源本身, 即旅游资源不需任何改造就可变成观光旅游产品。这类旅游产品主要是静态项目, 其中休憩静养、林间漫步等可近处体验森林生态环境中的清新空气和高含量负离子。资源利用型旅游产品是指森林公园利用原生态旅游资源向旅游者提供相关旅游服务, 旅游者的主要旅游目的是进行相关旅游活动, 如植物采摘重在采摘、漂流重在休闲娱乐, 但是在原生态资源基础上的休闲娱乐活动。资源改造型旅游产品对原生态资源的依赖较少, 主要是对资源进行改造整合, 设施与服务参与成份较多, 但其资源与森林公园存在一定联系, 如动物园的动物与森林公园的生态环境存在一定联系。资源创新型旅游产品的旅游资源属于创造出来的“人造景观”, 其产品与森林公园无任何资源联系, 是森林公园设施与旅游服务“制造”的旅游产品。

3 森林公园实施资源型旅游产品开发的必然性

3.1 利用并保护森林资源的首要性

森林公园是“物种宝库”, 有古树名木、奇花异草等植物景观与一些鸟兽鱼虫动物景观, 有奇峰怪石等地文景观;有溪、泉、瀑等水域风光, 部分森林公园具有丰富的历史遗址遗迹等人文景观。《国家林业局关于加快森林公园发展的意见》指出“森林公园建设事业是保护和利用森林风景资源, 为社会提供良好森林游憩服务的重要社会事业。”可见, 森林公园建设的初衷是在保护和利用森林生态资源, 没有保护便没有利用的可能。赫克歇尔—俄林要素禀赋理论认为, 最值得市场开发的是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源, 森林公园的比较优势就是这些森林生态资源, 便于开发森林观光、林间漫步等资源依赖型旅游产品, 也便于开发资源利用型与改造型旅游产品。因此, 实施资源型旅游产品开发不但可行, 而且具有比较优势。

3.2 森林公园旅游开发问题严重

森林公园旅游开发热潮不减, 但一些森林公园对资源评析不严谨, 主观冠以“全国一流”等评语, 往往破坏森林旅游资源和环境随意发展森林旅游[17]。目前许多森林公园错误地定位为“旅游经济开发区”, 盲目开发旅游收益好的产品, 进行掠夺式的资源开发, 严重损害了森林资源价值[18]。许多森林公园建成主题公园式, 大搞城市化建设, 大建游乐设施、别墅等, 生态环境破坏严重[19]。这些开发方式不但造成大量的植被永久破坏, 而且严重违背了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与生态文明建设, 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3.3 旅游市场竞争使然

前文提到充分利用森林公园的森林资源, 其比较优势有利于产品开发, 节约开发成本。从市场开发角度看, 开发具有森林公园特色产品的同时也是吸引旅游者的唯一途径。当前旅游产品市场竞争激烈, 森林公园不根据自己的资源特色, 盲目跟风创造景点吸引人气的开发方式不但易造成资源大量破坏, 而且会失去大量客源, 当前在旅游者生态安全意识较强烈和国家大力强调生态文明的大背景下必然被市场淘汰。森林公园依据森林生态资源充分开展森林休憩静养、植物采摘、科普讲座等低碳旅游活动, 通过独特的生态环境与森林生态文化知识吸引消费者进行低碳旅游, 能获得市场竞争优势。

4 江苏森林公园旅游发展概况

江苏自1987年有了第一个省级森林公园以来, 森林公园建设和森林旅游业得到不断发展。截至2011年底, 全省先后批建省级以上森林公园59个, 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17个、省级森林公园42个 (表2) 。国家级森林公园的森林覆盖率一般超过80%, 其中常熟虞山、苏州上方山、宜兴等森林公园的森林覆盖率在95%以上。这些森林公园为低海拔山体, 植物种类繁多、林木葱郁、苍松挺拔、植被茂密、花果满园等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源特色为江苏森林公园的旅游开发提供了良好的稀缺资源与市场开发优势。近年来江苏森林生态旅游效应开始显现, 2011年共接待旅游人数4168.02万人次, 其中海外旅游者162.56万人次, 直接旅游收入106267.03万元。

5 低碳经济下江苏森林公园旅游产品开发策略

5.1 秉持低碳旅游发展理念

江苏森林公园的旅游资源相对其丰厚的人文旅游资源显得更为珍贵, 可丰富江苏的整个旅游资源与旅游产品, 因此走低碳旅游发展理念路线不仅可满足旅游者森林旅游愿望, 也是江苏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森林公园遵循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产品开发的过程同时也是低碳旅游发展过程与生态文明建设过程。旅游开发主体及其他实施人员需全员全过程秉持有利于提高森林旅游综合效益的森林生态保护理念、资源低消耗理念、非城市化建设理念等低碳旅游发展理念, 积极保护当前相对原始幽静的森林生态环境和公园内古树名木, 杜绝大面积砍伐森林进行景点建设, 尽量保持资源的完整性。根据部分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低等现状, 通过人造林积极营造多种复层结构植物群落, 保证多种生态过程的整体性和连续性, 保持或增加“自然碳汇体”和旅游的代内公平与代际公平。公园内避免大建游乐设备与水泥建筑, 杜绝在森林公园内规划建设饭店、山庄、别墅等商业建筑, 保留森林资源要素禀赋的稀缺市场优势, 提高低碳开发的社会责任与旅游形象, 进而提高低碳旅游产品的市场吸引力。

5.2 重点发展资源依赖型旅游产品

森林资源是森林公园的特色资源, 也是整个江苏旅游市场相对稀缺的旅游资源。在当前旅游产品众多及市场竞争激烈情况下, 江苏应重点开发资源依赖型旅游产品, 把此类产品作为森林公园的拳头产品, 发挥森林公园在低碳旅游中的市场垄断优势与低碳形象优势;充分发挥林相丰富的森林、古树名木、奇花异草、野生哺乳动物、昆虫类动物、奇峰怪石等资源吸引力, 开展休憩静养、林间漫步和登山健身等活动项目, 相应游步道建设做到简单、环保、适用。文化资源开发避免过多的人造修饰成份, 使旅游者在体验良好森林生态环境的同时参观历史遗址遗迹、摩崖石刻等人文景观。同时, 在旅游讲解与旅游宣传等方面重点推资源依赖型旅游产品, 让旅游者了解森林公园的产品特色与低碳旅游开发理念。如常熟虞山森林公园可充分发挥森林覆盖率达96%的森林景观秀丽幽奇优势, 开发森林观光、山地观光等活动, 重点发挥乔木蓊郁、灌木青翠、桂花香飘、枫香乌桕、名木古树、名寺古墓等资源优势。

5.3 适时开发资源利用型旅游产品

资源利用型旅游产品开发最主要的是要注意开发与推向旅游市场的时间, 因为此类产品虽然是利用原生态旅游资源提供相关旅游服务, 但植物采摘、露营、攀岩、山洞探险、自然水域活动、采集标本等具体旅游产品活动的资源季节性较强, 这些旅游活动本身是较低碳的, 只需旅游者在进行相关活动时保护好相关资源, 不对资源造成相应的破坏。因此, 如果条件成熟, 这类旅游产品可充分开发, 如邳州银杏博览的银杏采摘、苏州上方山观光果园区果实采摘等可利用相关活动吸引人气。但资源利用型旅游产品开发的市场营销需随着产品推向市场的时机适时推出, 在活动举办之前需要在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进行相关的广告宣传。在举办采集各类野生动植物标本活动时, 应对参与科普活动的旅游者特别是青少年进行旅游讲解, 介绍相关动植物的生存发展知识和注意事项, 增强青少年的低碳环保知识, 并鼓励他们把相关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的低碳生活中。这既是贯彻森林生态保护理念的佐证, 又是实践低碳旅游与提倡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

5.4 有限开发资源改造型旅游产品

虽然森林公园具有一定的资源特色与市场比较优势, 可吸引部分喜欢森林生态旅游的旅游者前往游览, 降低资源依赖型旅游产品与资源利用型旅游产品的开发成本与市场交易成本, 有利于树立森林公园的市场品牌。特别是常熟虞山、苏州上方山、徐州环城、无锡惠山、连云港云台山、镇江宝华山等一些森林资源丰富的森林公园, 能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树立自己的低碳旅游品牌。但不可否认的是, 在参与型旅游产品承前启后的江苏旅游市场, 对原生态资源依赖较少的资源改造型旅游产品与资源创新型旅游产品开发存在很大的市场冲动。资源改造型旅游产品的开发数量应有限, 森林公园本身就是一个自然博物馆, 相关的科普知识可通过旅游讲解的形式普及, 各种科普多媒体、知识长廊、展览馆等室内科普活动可弥补自然的不足, 使森林生态文化的传播更有效, 能吸引更多的旅游者。但如果盲目跟风, 为了吸引旅游者而大量开发建设此类产品, 一方面容易造成对原有植被的破坏, 导致资源破坏与能源消耗增加;另一方面, 此类产品的客源群体有限, 科普类以青少年居多, 而旅游商品节庆活动项目时间非常短暂, 只能起到短暂的宣传作用, 因此资源改造型旅游产品的开发数量应适量。

5.5 控制开发资源创新型旅游产品

毋庸置疑的是, 当前江苏部分森林公园本身的资源吸引力有限, 而公园的管理主体往往希望森林公园的旅游具有娱乐度假功能, 因此出现游乐园等人造景观的资源创新型旅游产品。资源创新型旅游产品虽然具有一定的娱乐度假功能, 能吸引一批旅游者, 为森林公园创造经济效益, 但此类产品必然侵占大量土地面积, 对原有森林资源造成毁灭性的破坏, 严重违背了森林生态保护理念、资源低消耗理念、非城市化建设理念等低碳旅游发展理念。此外, 度假酒店、餐饮等运营又会造成一定的能源消耗、空气污染、水污染等环境破坏。所以, 资源创新型旅游产品开发应严格控制, 杜绝违背“碳汇机制”推行、低碳技术运用以及低碳生活方式的产品开发, 切实做到低碳旅游开发, 保证森林公园的旅游发展符合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摘要:分析低碳经济对森林公园旅游开发的启示, 依据旅游产品与旅游资源的关系, 提出森林公园资源型旅游产品分类, 并指出森林公园实施资源型旅游产品开发的必然性。结合江苏森林公园的发展情况探讨其旅游产品开发需秉持低碳旅游发展理念, 重点发展资源依赖型旅游产品、适时开发资源利用型旅游产品、有限开发资源改造型旅游产品与控制开发资源创新型旅游产品以推动森林公园低碳旅游发展。

上一篇:(大地税发2014-122号)关于部分涉税事项实行免填单办税服务的通知下一篇:脱贫个人主要事迹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