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工伤责任事故处罚办法

2024-05-21

公司工伤责任事故处罚办法(共12篇)

篇1:公司工伤责任事故处罚办法

为了进一步提高各部门对安全生产的高度重视,以达到预防、减少乃至杜绝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现特对工伤责任事故作如下处罚规定:

一、制造部为工伤事故的归口管理部门,应对工伤事故进行如实的调查核实,明确工伤事故责任(1、非本人责任;

2、本人负次要责任;

3、本人负主要责任)

二、工伤程度的界定:

1、轻度工伤事故为发生费用在200元以下;

2、中度工伤事故为发生费用在200---5000元;

3、重大工伤事故为发生费用在5000元以上;

三、对发生的工伤责任事故处罚为

(一)、非员工本人责任造成的工伤事故:

1、轻度工伤事故:对事故责任部门按工伤发生全部费用的100%予以罚款,对部门领导罚款50元/次,对部门安全员罚款50元/次。

2、中度工伤事故:对事故责任部门按工伤发生全部费用的70%予以罚款,对部门领导罚款100元/次,对部门安全员罚款100元/次。

3、重大工伤事故:事故责任部门按工伤发生全部费用的40%予以罚款,对部门领导罚款200元/次,对部门安全员罚款200元/次。

(二)、员工本人负次要责任造成的工伤事故:

1、轻度工伤事故:对事故主要责任部门按工伤发生全部费用的80%予以罚款,对部门领导罚款20元/次,对部门安全员罚款20元/次;对负次要责任方按工伤发生全部费用的20%予以罚款。

2、中度工伤事故:对事故主要责任部门按工伤发生全部费用的70%予以罚款,对部门领导罚款50元/次,对部门安全员罚款50元/次;对负次要责任方按工伤发生全部费用的30%予以罚款。

3、重大工伤事故:对事故主要责任部门按工伤发生全部费用的60%予以罚款,对部门领导罚款100元/次,对部门安全员罚款100元/次;对负次要责任方按工伤发生全部费用的40%予以罚款。

(三)、员工本人负主要责任造成的工伤事故:

1、轻度工伤事故:对在事故中负次要责任部门按工伤发生全部费用的20%予以罚款,对部门领导罚款10元/次,对部门安全员罚款10元/次;对负主要责任方按工伤发生全部费用的80%予以罚款。

2、中度工伤事故:对在事故中负次要责任部门按工伤发生全部费用的30%予以罚款,对部门领导罚款20元/次,对部门安全员罚款20元/次;对负主要责任方按工伤发生全部费用的70%予以罚款。

3、重大工伤事故:对在事故中负次要责任部门按工伤发生全部费用的40%予以罚款,对部门领导罚款100元/次,对部门安全员罚款100元/次;对负主要责任方按工伤发生全部费用的60%予以罚款。

四、本办法从即日起执行。

篇2:公司工伤责任事故处罚办法

为有效控制项目部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工伤事故,认真履行安全管理的各项程序,严格遵守公司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标准,为约束班组及管理人员在工作中的履职情况,特制订工伤事故奖励和处罚标准:

在施工或上下班及收尾过程中如因班组或班组所属员工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违章操作而造成安全事故,导致本人或第三方人员伤害的,除将按合同约定承担责任外,并按照“四不放过”原则承担的处罚费用;

一、对发生工伤事故负有责任的班组,处罚标准为:

1、单起事故按照发生总费用在2万元以下的必须接受公司或项目部处罚500-1000元;

2、单起事故按照发生总费用在2万-5万的必须接受公司或项目部处罚1000-3000元;

3、单起事故按照发生总费用在5万-10万的必须接受公司或项目部处罚5000-8000元;

4、单起事故按照发生总费用在10万-20万必须接受公司或项目部处罚1万-2万;

5、单起事故按照发生总费用在20万-50万必须接受甲方处罚3万-4万;

6、按照发生总费用在50-100万必须接受公司或项目部处罚5-6万;

7、单起事故按照发生总费用在100万以上接受公司或项目部处罚8万。情况严重时并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二、对发生工伤事故负有责任的项目部管理人员,处罚标准为 经公司安全部门调查核实发现责任管理人员未有效进行履职,未做好班前交底、教育,未做好班中安全检查和巡视,未做好班后评比总结,有违章指挥的按照以下标准进行处罚:

1、单起事故按照发生总费用在2万元以下的必须接受公司处罚100元/人;

2、单起事故按照发生总费用在2万-5万的必须接受公司处罚200元/人;

3、单起事故按照发生总费用在5万-10万的必须接受公司处罚300元/人;

4、单起事故按照发生总费用在10万-20万必须接受公司处罚500元/人;

5、单起事故按照发生总费用在20万-50万必须接受公司处罚800元/人;

6、单起事故按照发生总费用在50-100万必须接受公司处罚1500元/人;

7、单起事故按照发生总费用在100万以上接受公司处罚2000元/人。

8、对由于安全员责任不到位的会影响其晋升、评优评先、福利待遇及绩效的考核。

三、奖励

全年未发生死亡事故、工伤事故费用控制在1万元之内的,奖励项目部15万;工伤事故费用控制在2万元以内的,奖励项目部13万;工伤事故费用控制在5万元以内的,奖励项目部10万;工伤事故费用控制在10万元以内的奖励项目部5万元。工伤事故费用控制在15万元以内的奖励项目部1万。工伤事故费用控制在20万元以内的奖励项目部5000元。

重庆中通建筑实业有限公司

篇3:公司工伤责任事故处罚办法

原告天津市某管道工程有限公司诉称, 原告是专业从事上下水管道、燃气管道施工的企业, 具备相应资质。2015年2月, 原告承揽了四个小区的天然气旧网改造工程。2015年3月1日, 原告公司将该工程的土方工程、管道焊接、室内安装等部分工程分包给杜某某实施, 但杜某某不具备承包及施工资质。2015年6月9日下午, 杜某某的雇工刘某某、金某某二人在某某里小区施工时不慎引发事故, 造成刘某某受伤, 而刘某某未与天津市某某管道工程有限公司签订劳动合同, 与原告公司不存在劳动关系, 不存在工资支付关系, 其工资由杜某某个人向刘某某进行支付, 但某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却认定刘某某的伤情属于工伤, 并由原告承担工伤保险责任。故而原告认为, 被告某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刘某某的伤情做出属于工伤的工伤认定决定, 认定事实不清、认定结论有误, 为此请求人民法院依法撤销被告做出的《认定工伤决定书》。

被告某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辩称, 刘某某2015年6月9日在工作中致伤, 经医院诊断为多处烧伤, 混合度35%。被告向天津市某某管道工程有限公司发出《工伤认定举证通知书》, 但该公司并未在举证期限内依法进行举证, 现刘某某主张自己是为天津市某管道工程有限公司承揽的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身体伤害, 要求认定为工伤。据此, 某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一项之规定, 认定刘某某为工伤。

第三人伤者刘某某述称, 同意被告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抗辩意见。原告与第三人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建筑施工单位将工程发包给不具备用工资质的个人或组织, 由具备用工资格的发包方承担责任。原告依法应当对第三人的事故应承担责任, 某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做出的《认定工伤决定书》合法有效, 请求人民法院予以维持。

法院经审理查明:2015年3月1日, 原告天津市某管道工程有限公司将其承包的四个小区的天然气旧网改造工程的土方工程、管道焊接、室内安装转包给不具备用人资格的自然人杜某某, 双方为此签订协议, 但协议内容对杜某某雇工情况、工伤责任承担等未进行任何约定。2015年6月9日, 杜某某雇用的工人刘某某在工作中受伤。经医院诊断为多处烧伤, 混合度35%。被告根据第三人也就是伤者刘某某的申请, 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 (一) 项之规定, 于2015年12月做出认定工伤决定, 认定第三人刘某某为工伤。原告天津市某管道工程有限公司不服, 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裁判结果

天津市某区人民法院于2015年5月依法做出一审行政判决书, 判决结果为:维持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做出的工伤决定书, 驳回原告天津市某管道工程有限公司的诉讼请求。宣判后天津市某管道工程有限公司提出上诉。二审法院经过审理全案的证据和适用法律, 最终驳回原告的上诉, 维持一审判决。

裁判理由

经过两审法院的审理认为, 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五条第二款的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工伤保险工作。”据此, 被上诉人具有负责该行政区域内的工伤保险工作的主体资格, 且履行了受理、调查、认定及送达等法定程序, 程序合法, 适用法律、法规正确, 符合法定程序。而上诉人天津市某管道工程有限公司未在指定限期内向被上诉人某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提供证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三条第一款第 (四) 项规定:“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认定下列单位为承担工伤保险责任单位的, 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四) 用工单位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将承包业务转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或者自然人, 该组织或者自然人聘用的职工从事承包业务时因工伤亡的, 用工单位为承担工伤保险责任的单位。”依据此规定, 被上诉人刘某某所受的伤害应当由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上诉人天津市某管道工程有限公司承担工伤保险责任。上诉人天津市某管道工程有限公司提出“被上诉人刘某某不是该公司的员工, 原审判决认定其为工伤”显然是错误的, 该理由不成立, 本院不予支持。综上, 一审判决合法有效, 依法应予维持。

该案例对用人单位转包、分包的司法实践指导意义

第一, 2010年, 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工伤保险制度做了一些新的修订, 通过了新《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此后, 国务院又依照前述指导性意见和法律规定, 经过对全国行政和民事审判的司法调研、生效判决等进行综合考量, 对《工伤保险条例》做出部分修订, 于2011年1月实施。新修订的《工伤保险条例》第一条就开宗明义指出, 本条例的立法目的是:“为了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 促进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 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 制定本条例。”因此, 在存在转包情况的案件中, 应当以更侧重保护受伤职工利益为出发点, 确定发生工伤事故时工伤保险责任的承担主体。为此, 2015年9月1日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三条, 首次对特殊情况下劳动关系的认定, 特别是违法转包情况下的工伤保险责任承担主体, 做出权威的法律规定, 对司法实践具备普遍有效的指导意义。因此, 本案中, 尽管刘某某并未与天津市某管道工程有限公司签订书面劳动合同, 也不存在直接支付劳动报酬等事实情况, 但基于被告天津市某管道工程有限公司并未在法定的举证期限内提交其一方的有利证据, 故而裁判机关依据刘某某的陈述、医院诊断证明, 适用前述法律规定做出工伤认定决定书, 认定刘某某的工伤责任由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用工单位天津市某管道工程有限公司承担, 符合法律规定, 合法有效。该规定不仅对劳动者受工伤后依法享有工伤保险的合法权益进行突出保护, 还合理、合法地平衡和分配与用工单位之间及用工单位与其他责任主体之间的责任承担。

第二, 结合本案的转包法律关系中, 受伤的刘某某和承担工伤保险责任的用人单位, 也即原告公司之间本不存在劳动关系, 最终依法确定有用工主体资格的转包单位为承担工伤保险责任的用人单位, 更有利于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但是, 如果在经济赔偿责任的最终承担上, 免除职工为其实际提供劳动即事故发生的无用工主体资格的被转包组织承担赔偿责任, 有失公允, 无疑加重了具备用人资格的用工单位的劳动民事赔偿责任。有鉴于此,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三条第二款的规定, 承担工伤保险责任的单位承担赔偿责任, 或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了工伤保险待遇后, 有权就其已赔付的经济责任向有关责任组织、单位和个人进行追偿。也就是说, 在本案中用工单位天津市某管道工程有限公司在对刘某某承担了工伤保险责任后, 有权向杜某某进行追偿, 如果杜某某在刘某某致害中存在过错, 杜某某应当依法向天津市某管道工程有限公司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 结合以上法律规定, 尽管赋予了用工单位在对劳动者承担工伤保险责任后, 有权向相关组织、单位和个人追偿, 但此举也进一步增加了用工单位的诉累。根据土建或其他工程的实践施工活动, 违法分包或转包的单位和个人, 往往不具备法定资质, 因此在注册资本及后续经济保障上皆不具备相应的责任承担能力, 一旦发生重大人身或财产损失, 因此即使用工单位在对伤者承担工伤保险责任后依法取得追偿权利, 但接受分包或转包乙方也常常对其造成的经济损失无力承担。由此, 建议在施工工程承包法律关系中, 用工单位应当尽量避免或杜绝违法或违反合同约定的转包或分包, 以减少诉讼负累、缩小成本支出。在目前的工程实践中, 存在大量非法借用、套用其他具备相应施工资格资质的企业签订施工合同, 再行分包或转包给不具备施工资格资质的组织、个人实际施工的情况。这种情况对签约单位和实际施工一方都存在重大责任隐患。对签约单位, 其通过被挂靠而获取一定的经济收益却不实际施工, 但根据上述案件的法律适用, 其一方存在对于实际施工方聘用员工承担工伤保险责任的风险;而对实际施工一方, 因为不具备法定的施工资质资格, 在雇佣员工、严格工程管理等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和隐患, 一旦发生工伤保险责任, 签约单位的先行赔偿责任并不免除实际施工方作为最终的经济赔偿承担者的责任和义务。

第四, 为了分散责任风险, 施工方还可以通过给雇佣人员额外缴纳意外或其他重疾的商业保险, 减少和避免发生工伤后需要承担的赔付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以下简称《劳动法》) 第七十五条规定, 国家鼓励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为劳动者建立补充保险。而补充保险主要指员工意外险等商业保险, 是指用人单位为了分散和减低支付工伤赔付的风险, 为单位职工在法定的保险和公积金之外缴纳的意外保险, 通常当员工发生因遭受意外伤害而造成的死亡、残疾、医疗费用支出或暂时丧失劳动能力等特定情况后, 由保险公司给付保险金条件的保险。对此, 需要注意的:一是用人单位为员工额外缴纳的商业保险, 不能够代替国家法律规定用人单位依法必须为员工缴纳的社会保险, 否则员工可以以违反《劳动法》相关保险缴纳规定为由, 向用人单位提起劳动争议诉讼, 要求赔偿及补交社会保险, 因此包括员工意外险之内的其他商业保险只是必须缴纳的社会保险之外的有益补充。二是对意外保险的缴纳额度、保险理赔数额, 应当因岗因人而定, 充分考虑员工的岗位、岗位可能多发的风险, 并结合员工个人的身体状况综合考虑, 以最大范围的实现意外保险的保险利益, 同时给予员工最充分有效的经济保障, 减少用人单位的用工风险。

摘要: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用人单位, 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禁止性规定, 将业务转包给不具有合法用工主体资格的法人、个人或其他组织的, 在后者所聘用的职工在从事承包业务时因工受伤或死亡的情况下, 由具备合法资质的用工单位承担工伤保险责任。而其在承担工伤保险责任后, 有权向有关责任单位、组织或个人进行追偿。

篇4:公司工伤责任事故处罚办法

目前投诉管理已作为监管部门评价保险公司服务水平的重要内容之一,直接影响到公司监管评级。为加强保险消费者投诉案件的内控与管理,确保保险消费者投诉工作质量和效率,根据保险监管规定和公司有关文件,特制定本办法。

一、组织领导

为加强投诉管理,有效遏制投诉指标的攀升,进一步提高客户满意度,分公司成立了投诉管理责任追究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各类投诉案件的责任认定、追究通报及处罚结果的实施。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若干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分公司客户服务部,负责

与各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确保责任追究措施落实到位。

主 任:###

成员:客服部全体员工

二、投诉管理责任追究判定基本规则

投诉案件责任追究工作遵循“事实清楚、证据确凿、责任明确、程序合法、权责对等、逐级追究、公平公正、惩教结合”的原则,根据消费者权益侵害程度、案件性质、涉案金额、社会影响程度等情况,在核实相关人员责任的基础上予以追究。

(一)责任判定

凡分公司受理的95585、网络、总公司、行业协会、其他外 部单位、保监局、新闻媒体、保监会转办的客户投诉,经分公司客户服务部与客户初步解释、沟通、协调仍无法得到有效化解,按规定需要转机构或分公司有关部门办理的投诉案件,均须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但经机构或分公司有关部门首次协调处理客户撤诉、明显不属于保险责任、客户对处理结果满意的案件(未形成重复投诉、升级投诉或多渠道投诉的案件)除外。

(二)责任追究对象

对投诉事件产生、处理负有直接责任和管理责任的公司相关领导和员工(含签订劳动合同和劳务合同的人员)。包含分公司部门主要负责人、中支公司总经理室投诉问题分管领导、中支公司投诉问题归口管理部门负责人、投诉案件具体责任人、分公司投诉处理人。

三、投诉责任追究处罚标准

为确保投诉责任追究到位,对有关责任人起到警示作用,特制定以下追究处罚标准,若违规行为已构成《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案件责任追究办法》、《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违规行为处罚办法》的多重处罚,不影响本办法的执行。

(一) 对投诉件直接责任人和管理责任人处罚标准

因客户投诉渠道不同对公司经营、形象造成的影响不同,按客户投诉渠道,对责任人按照以下标准扣减相应的工资。

……

特别说明:同一投诉件客户重复投诉、升级投诉或多渠道投诉的,处罚金额按照不同渠道扣款标准累加计算;重复投诉、升级投诉或多渠道投诉,除明显不属于保险责任的案件外,客户虽对最终处理结果满意,但前期投诉仍需追责处理。

(二)对分公司投诉岗处罚标准

为提高分公司投诉岗人员工作责任心,在投诉处理过程中存在以下情况的,视投诉件造成的影响程度,对涉及人员按照每案20-200 元标准扣减绩效。

1.未按规定时效反馈投诉处理进展及结果的`;

2.处理过程中客户反馈处理人员服务态度存在问题的;

3.未能及时处理或超越处理权限又未及时上报请示直接领导的;

4.在投诉系统及电子台账中未认真填写处理意见的。

四、投诉责任追究流程

(一)分公司客户服务部归口受理来自各渠道的客户投诉,

第一时间内向客户予以解释、沟通、协调,力争化解客户矛盾。若仍不能化解,由分公司客户服务部在电子台账中中进行登记,转机构或分公司相关部门处理。

(二)分公司客户服务部于每月21 日根据手工电子台账将上月21 日至本月20 日期间的投诉案件进行整理,初步判定个案管理责任人与直接责任人,对于无法给出初步判定结果的案件,由分公司对口业务条线做出判定(个案不符合条款的案件另议),所有投诉案件均交由投诉管理责任追究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并做出最终判定。分公司客服部依据最终判定结果及上述投诉责任追究处罚标准,通过中华通将处罚考核表发至各机构客户服务部经理。

(三)若对处罚有异议,机构受罚责任人应在本月26 日前,

通过OA 业务审批,向分公司客户服务部提出申诉意见,并提供有效无责证据,分公司投诉管理责任追究工作领导小组将依据事实作出是否撤销处罚的决定。逾期未提出申诉意见的,视同对处罚结果无异议。

(四)根据申诉情况,分公司客户服务部将以正式文件对分管领导、部门经理考核追究结果下发各机构,并通过公文函件通知到分公司人力资源部和计划财务部。

(五)责任追究结果兑现

涉及对相关人员的处罚,由分公司人力资源部依据正式文件和公文函件审核、把关,各机构需如实在工资中兑现。

篇5:工伤事故处罚决定

11月27日6时30分左右,你公司三车间发生一起生产安全事故造成一人死亡。事故发生后,受师市委托由开发区安监局、监察局、工会、劳动和社会发展局、开发区派出所及有关专家组成的调查组,对“11?27”事故进行了认真的调查,并形成了调查报告。经师市安监局局长办公会议讨论决定,对“11?27”事故做如下处理:

一、事故经过。

月27日三车间打包工坚龙飞上夜班负责前纺梳棉打包。6时20分左右,当班班长马小红看见坚龙飞进入梳棉打包工作间。6时30分左右清梳联挡车工马建平,进入打包间拉滤尘粉尘袋,发现坚龙飞趴在打包机出棉口,插板压在其颈部。马建平立即通知组长刘永亮,刘永亮赶到事故现场,同时赶来的还有打包工管旭东;马建平启动按钮将插板升起,用电话通知车间主任庞卫东和120。救护车到现场之后,经医生检查确诊,坚龙飞已死亡。

二、事故性质。

“11?27”事故是一起生产责任事故。

三、事故原因。

1、坚龙飞违章操作是导致这次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2、公司未严格执行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安全培训的规定,对从业人员安全培训不到位,是造成这次事故的间接原因。

3、车间及班组对安全检查不到位,也是造成这次事故的间接原因。

四、事故责任及处理。

1、总经理钱福仁作为公司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履行安全管理职责不到位,对“11?27”事故应负主要领导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六章第八十二条第三款的规定,处罚款1000元。

2、副总经理庞维春做为公司分管生产和安全的主要负责人,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不到位,对“11?27”事故应负主要领导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六章第八十二条第三款的规定,处罚款1000元。

3、公司专职安全员郑建峰安全检查不到位,对“11?27”事故负有管理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六章第八十二条第三款的规定,处罚款1000元。

4、车间主任庞卫东作为车间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未认真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对车间安全生产管理责任不到位,对“11?27”事故应负直接管理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六章第八十二条第三款的规定,处罚款元。

5、车间副主任任俞萍作为车间安全生产主要负责人,未认真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安全生产管理责任不到位,对作业场所安全检查不到位,对“11?27”事故应负管理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六章第八十二条第三款的规定,处罚款1500元。

6、三车间设备技术员李新(兼职安全员),对员工安全教育和作业现场安全检查不到位,对“11?27”事故应负管理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六章第八十二条第三款的规定,处罚款600元。

7、精梳工段技术员祖福权(兼工段安全员),未认真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对从业人员安全教育不到位,对“11?27”事故应负管理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六章第八十二条第三款的规定,处罚款600元。

以上个人罚款交华芳石河子纺织有限公司财务。

8、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处理条例》

第五章第三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处华芳石河子纺织有限公司10万元罚款。

罚款于年12月30日前交石河子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由石河子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交石河子市财政。

五、防范措施。

1、华芳石河子纺织有限公司要认真吸取“11?27”事故的教训,加强内部安全生产管理,努力提高管理人员的安全

管理水平。

2、严格执行生产经营单位对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制度,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努力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和防范事故的能力,杜绝违章操作,防止类似事故发生。

华芳石河子纺织有限公司及以上责任人员,如对本处理决定不服,可在收到本决定60日内,向上级行政管理部门申诉,也可向人民法院上诉。

篇6:7.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处罚办法

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处罚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集团公司关于《领导人员违纪违规行为纪律处分暂行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实施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处罚办法,旨在强化安全意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第三条发生安全生产责任事故,依据本办法对事故责任单位和有关责任人追究责任、给予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因对安全生产非责任事故、交通非主要责任事故、消防、自然灾害等其他事故处置不当,造成恶劣影响的,视情节对事故责任单位、责任人做出行政处罚和经济处罚。

第二章 对事故责任人的行政处罚

第四条事故发生后隐瞒不报、谎报或拖延报告的,对有关责任人、安全生产分管领导或安全生产负责人视情节和后果给予行政处分。责任人直接涉及安全生产分管领导或安全生产负责人的,应给予其警告或警告以上处分;情节严重、造成恶劣影响的,应给予记大过或记大过以上行政处分。

第五条事故发生后故意破坏现场、提供伪证、阻碍调查工作正常进行、无正当理由,拒绝调查组查询或者拒绝提供有关情况、资料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按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领导授意的,应对相关的领导人给予记过或记过以上的行政处分。

第六条发生一般伤亡责任事故的项目部,对项目经理和主管安全生产的副经理给予行政记过或记大过处分,对项目部所在的二级单位主要负责人给予警告或记过处分。对一年内发生两次及以上一般伤亡责任事故的项目部,对项目部和所在的二级单位主要负责人给予行政记大过或记大过以上处分,责任关系重大、或造成特别重大影响的,视情节应引咎辞职或责令辞职。对其他有关责任人员参照事故调查组的意见进行处理。

第七条发生重大伤亡责任事故的,对项目部主要负责人给予降级或降级以上处分,对发生事故的二级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给予记大过或记大过以上处分;对发生事故的企业主要负责人和主管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给予记过或记过以上处分。责任关系重大、或造成特别重大影响的,视情节二级单位和企业主要负责人应引咎辞职、责令辞职或给予撤职处分,对其他有关责任人员参照事故调查组的意见进行处理。

第八条发生特大伤亡责任事故的单位,对发生事故的项目

部和二级单位主要负责人给予撤职或撤职以上处分;对发生事故的企业主要负责人和主管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给予记大过或记大过以上处分,责任关系重大或造成特别重大影响的,视情节企业主要负责人应引咎辞职、责令辞职或给予撤职处分,对其他有关责任人员参照事故调查组的意见进行处理。

第九条一年内发生两次及以上重大伤亡责任事故的单位,对主要负责人的处罚按照第八条的规定处理。

第十条因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混乱,年终经考评为安全生产不合格企业的(因事故控制因素,按事故责任人行政处罚规定处理的除外),对单位主要负责人给予记大过或记大过以上处分,并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改的,对单位主要负责人应责令其辞职或给予撤职处分。

第三章 对事故责任单位及其领导班子成员的经济处罚 第十一条对事故责任单位的经济处罚:

1、发生生产安全责任事故,死亡率低于控制指标时,每死亡1人,罚款20000元;死亡率超过控制指标时,超过部分每死亡1人, 罚款100000元;

2、在生产安全责任事故中,每重伤1人,罚款10000元;

3、在场外交通伤亡事故中,经交通管理部门确定,由我方承担事故的主要及以上责任的,除对相关责任人按规定追究责任外,对事故责任单位予以经济处罚,标准为:每死亡1人,罚款10000元;每重伤1人,罚款5000元;

4、因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混乱,年终经考评为安全生产不合格企业的,对单位处以50万元的经济处罚。如果仅因事故控制超标的因素,按“生产性死亡责任事故”一票否决制原则,而被考评为安全生产不合格企业的,按照本条第1、2、3项规定做出处理,不再追加本项经济处罚。

第十二条对事故责任单位领导班子成员的经济处罚:

1、年内发生一般安全生产责任事故、且累计超出安全生产控制指标的,扣减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当年考核年薪绩效部分2-5%;

2、年内发生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或造成重大影响和损失的一般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每发生一次,扣减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当年考核年薪绩效部分的5-10%;

3、年内发生特大及以上的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或者发生造成特大影响和损失的重大及以下的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每发生一次,扣减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当年考核年薪绩效部分10-20%;

4、因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混乱,年终经考评为安全生产不合格企业的,扣减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当年考核年薪绩效部分5-10%。如果仅因事故控制超标的因素,按“生产性死亡责任事故”一票否

决制原则,而被考评为安全生产不合格企业的,按照本条第1、2、3项规定做出处理,不再追加本项经济处罚。

第四章 其 他

第十三条事故的定性和责任的认定,以政府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的事故调查认定书为基准,经集团公司核准后确定。

第十四条对其他有关责任人员的具体处罚办法,由各单位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集团公司有关规定自行确定,并报集团公司备案。

第十五条依据本规定处罚时,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牵头、会同人力资源部、财务产权部、监察部提出具体处理意见,经集团公司安委会研究决定、总经理办公会议批准后执行。

人事部负责落实行政处分;财务产权部负责落实经济处罚;监察部负责监督执行。

第十六条本规定的各类罚款,在集团公司的处罚决定下达后,被处罚单位的财务部门负责全额上缴集团公司。

篇7:公司工伤责任事故处罚办法

项目公司一般采取有限责任公司的组织形式, 它具有有限责任公司“资合性”和“人合性”的特性。项目公司的“人合性”表现为数个股东彼此的信赖, 在开展经营和处理相关问题上会彼此谅解和妥协, 从而维护股东的团结和提高公司的管理效率。由于有限责任公司的人合性, 这样一种被期待的长期稳定和谐的信赖关系, 可能因为股东转让股权 (尤其是股权对外转让) 而受到威胁。[1]因此, 为了保证有限责任公司的内部稳定, 绝大多数国家 (地区) 的公司法都对股东向股东外第三人转让股权进行了严格限制。[2]我国公司法规定, 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 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经股东同意转让的股权, 在同等条件下, 其他股东有优先购买权。但是公司法对优先购买权行使的期限缺乏规定。此外, 有限责任公司缺少股东自由、公平的退出公司的股票交易机制, 因此, 项目公司股东在转让股权时, 其股权价值也不易评估,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由于项目公司股权价值的影响因素有其特殊性。本文试着从有限责任公司人合性角度出发, 探讨如何通过在项目公司的相关合同文件中对影响股权价值的重要因素和股东优先购买权等方面作出规定, 以提高股权价值的透明性, 保护股东之间的利益。

1 项目公司所涉及的相关合同文件

基础设施特许经营项目所涉及的相关合同文件较多, 但大体来看, 主要包括特许经营协议、贷款协议、合资协议等三个协议。项目公司的实际运作主要受这三个协议的约束。

1.1 特许经营协议是由政府方 (特许经营

权的授予方) 与项目公司 (特许经营项目的投资、建设和经营主体) 签署的, 是约定协议双方权利与义务的法律文件, 也是政府方对特许经营行为进行监管的重要依据。

1.2 贷款协议是由项目公司与金融机构签订的, 是项目公司进行融资经营的法律文件。

1.3 合资协议是由组建项目公司的数个投

资人共同签署的, 是约定各方出资、财务、利润分配、终止、违约处理等的法律文件。

三个协议对股权价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 特许经营协议和贷款协议是从外部对项目公司的运行进行约束, 从而影响到项目公司的整体财务状况, 间接影响到股权价值。而合资协议是股东之间对项目公司运行和股东间利益分配作出的规定, 直接影响到股权价值。通过在合资合同中对这些影响股权价值的因素尽可能的加以限定, 使项目公司的运行尽可能的合同化, 将有利于股权价值的透明性, 减少股东退出时的摩擦, 保护股东利益。

2 股权价值影响因素和股权转让问题解决方法

为了增强股权价值的透明度, 促进项目公司持续稳定的运行, 有必要通过上述三大主要协议作出明确的规定, 以下将从主要的几大方面进行分析:

2.1 价格调整等外部经营因素

大型基础设施, 如供水、排水、污水和固体废物处理、收费公路、地铁、城市铁路等, 都存在一个服务价格。特许经营期内, 由于通货膨胀、税率、社会劳动力平均价格等因素的变化将会引起经营成本较大变化, 相应地, 基础设施项目的服务价格 (如污水厂的污水处理服务费单价) 需要进行适当调整。这些情况需要在特许经营协议中作出明确而详细的规定。基础设施项目的服务价格及其计算方法、计算周期等都会对股权价值产生重大影响。在合资协议中需要约定, 股权转让时, 按照何种计算方法对股权价值进行评估。

2.2 重大事项表决权

在特许经营期内, 可能会出现影响项目公司履行特许经营权的一些重大事项, 如特许经营权终止、严重违反特许经营协议或法律法规、业务外包的定价决策等。在现实中, 大股东和小股东的利益往往不一致, 大股东的表决权可以得到充分的体现, 相反, 中小股东的表决权却变得苍白无力, 其利益也就有被侵害之虞。[3]一般在决策时, 大股东往往拥有更高的话语权, 可能会不同程度的打压小股东的利益。为尽可能约束大股东行为、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 可考虑在合资协议中对重大事项的表决权予以规定, 如果公司的特定重大事项决策显失公允, 可赋予中小股东特别表决权 (否决权) , 同时增加救济手段, 赋予中小股东特别提案权和对重大事项的调整投票权。否则, 中小股东虽有否决权, 如果缺乏否决后的救济手段, 只能一次又一次的就大股东的新提案进行投票, 失去了实际意义。

2.3 利润分配和折旧沉淀资金使用政策

利润分配和公司折旧沉淀资金的使用政策, 影响到股东什么时候能够占有项目公司产生的净现金流量, 基础设施项目股权价值评估时通常用折现法, 将项目公司的净现金流量按照股权比例在股东之间分配, 折现得到股权的价值。公司的利润分配政策和折旧沉淀资金的使用政策, 影响了股东是否能够及时的真正占有这部分资金。一般情况下, 大股东由于有更大的投票权和决策权, 对于公司政策有更大的影响能力, 可能会做出有利于大股东的决策, 直接损害了小股东的利益。一种极端的情况就是, 小股东进入了项目公司, 但因其决策权较小, 导致折旧沉淀资金都被大股东实际占用, 小股东支付了股权价款却得不到实际收益。因此, 有必要在项目公司章程和合资协议中明确规定, 每一年度只要有可供分配的利润, 均应全部分配给股东;如果有折旧沉淀资金, 则通过委托贷款等合法形式按照股东股权比例交由股东使用。这种规定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小股东的股权价值。

2.4 优先购买权

股权优先购买权是基于有限责任公司中的人合性而保护利害关系人的利益, 维护已合法成立的法律关系, 依照法律规定而存在。[4]我国公司法第七十二条规定了股东享有优先购买权, 但对股东行使优先购买权的期限却未作明确规定。如果股东在较长时间内怠于行使优先购买权, 必使欲转让股权的股东丧失最佳转让时机。[5]对于公司法的缺陷, 可以考虑在项目公司章程或合资协议进行补足, 明确规定优先购买权的行使期限, 并规定期限届满未行使权利的, 视为放弃优先购买权。

在实践中, 还有更多影响股权价值的一些因素, 这里就不再一一表述了。总的来说, 在特许经营项目所涉及的法律文件中, 应尽量将影响股权价值和股权转让的一些因素考虑全面, 并作出明确规定, 以增强股权流通性, 降低项目公司人合因素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柳宗华.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限制及规避问题研究[J].法制与经济, 2008 (5) :94.[1]柳宗华.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限制及规避问题研究[J].法制与经济, 2008 (5) :94.

[2]黄伟俐.试论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的合同安排[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8 (6) :152.[2]黄伟俐.试论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的合同安排[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8 (6) :152.

[3]张民安.公司法[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3:204.[3]张民安.公司法[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3:204.

[4]蔡峰华.股东部分行使优先购买权问题探究[J].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3 (1) :23.[4]蔡峰华.股东部分行使优先购买权问题探究[J].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3 (1) :23.

篇8:工伤事故责任认定及责任追究办法

一、目的

为了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工伤事故的发生,加强对工伤事故的管理和警示教育,明确工伤事故的主体责任和对责任人的责任追究,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二、适用范围:

凡在公司内发生的工伤事故,其责任认定和责任追究适用本办法。凡在公司外发生的工伤事故,按照国家新《工伤保险条例》及上级、XX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相关法规规定进行认定和责任界定。

三、管理责任

1、公司对全体职工承担工伤保险责任,即按照上级市、XX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政策规定,积极为职工办理和缴纳工伤保险金,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2、公司企业管理部具体负责各类工伤事故的认定申请、费用报销、劳动伤残能力鉴定及其他善后处理工作。

3、公司安全生产部具体负责工伤事故原因调查、责任认定与追究处理及安全警示教育等工作。

四、工伤事故处理

1、职工在工作岗位、工作时间发生的工伤事故后,各分厂(部门)负责人应立即组织将受伤员工送往指定医院救治(工伤治疗指定医疗单位:XX市中医院),十五分钟内向公司安全生产部、企业管理部汇报,便于做好事故报案及其他善后工作。出现重大伤、亡事故一小时内直接向公司分管领导及主要领导汇报。

2、工伤职工住院治疗需要陪护时,经公司企业管理部核准,由所在分厂(部门)安排指定陪人。因伤势较重需要转上级医院治疗时,首先由所在医疗机构填写《工伤职工转诊审批表》,公司企业管理部负责协助办理相关转诊治疗审批手续。

3、公司安全生产部会同事故分厂(部门)负责人应及时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分析查找原因,形成书面报告报公司企业管理部及公司分管领导。

4、企业管理部根据现场调查情况及事故报告,收集其他旁证资料,作为工伤事故上报和调查依据。自工伤事故发生之日起,十五日内向XX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5、工伤事故调查完后,由公司安全生产部根据本办法规定下发工伤事故处理通报,明确事故责任并对相关责任人作出处罚,达到警示、教育的目的。

五、工伤医疗及相关费用处理

1、工伤职工需要住院治疗的,原则上由公司先行垫付医疗费。医疗终结后,由公司企业管理部负责向XX市社会医疗保险处申报,按照工伤保险规定统一报销。报销返还的工伤医疗费用由工伤职工本人提取后交公司财务管理部,冲抵公司垫付医疗费。

2、因工伤需要停止工作接受治疗的职工,实行工伤医疗期,医疗期限按照XX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伤管理的有关政策规定执行。工伤医疗期内,工资按本人基本工资100%发放,其他按公司有关规定执行。

3、工伤职工治疗终结后,符合申报工伤伤残和劳动能力鉴定条件的,由公司企业管理部负责统一组织申报。

4、工伤造成伤残或死亡的,其有关待遇依据国家新《保险条例》及上级、XX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有关法规规定执行。

5、其他费用的处理

⑴工伤职工本人住院伙食补贴、转统筹地区以外交通、住宿费用:统一由XX市社会医疗保险处根据工伤保险的有关政策规定报销支付,公司不再承担相关费用。

⑵ 工伤职工住院期间陪护费:各分厂(车间)由工伤职工所在分厂(车间)负担,具体由公司安全生产部在审核该分厂(车间)月度工帐时扣减支付;各部门由所在部门负担,具体由公司企业管理部在核算部门月度奖金时扣减支付。陪护人员安排及费用支付标准规定如下:

①工伤职工主动提出由家属自行陪护的,按每天100元的标准支付陪护费用,其他自理。

②由公司统一安排陪护的,陪人按正常出勤对待,其中一人24小时陪护的,按2天出勤对待,另外每天给予50元的生活补助;两人各12小时陪护的,各按1.5天出勤对待,另外每人每天给予30元的生活补助,其他自理。

⑶工伤职工转往XX市以外医疗机构治疗的,公司陪护人员的交通、住宿费用按因公出差的标准由公司报销。职工家属陪护的至多报销两次单人往返车票,其他费用自理。

六、工伤事故责任认定及责任追究处理

1、对于因个人主观原因(如违章操作等)致使本人造成工伤事故的,事故当事人承担主要责任,其他人员承担相应的管理责任。具体按以下规定处理:

⑴工伤医疗费用在1500元以下者(不需做工伤认定的),事故当事人罚款200元;班长、工段长(部门主管)各罚款100元。

⑵工伤医疗费用在15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的,事故当事人罚款500元;班长、工段长(部门主管)各罚款300元;分厂厂长(部长)罚款200元。

⑶工伤医疗费用在20000元以上,事故当事人罚款2000元;班长、工段长(部门主管)各罚款1000元;分厂厂长(部长)罚款500元。

2、对于因个人主观原因(如违章操作等)致使他人造成工伤事故的,事故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具体按以下规定处理:

⑴工伤医疗费用在1500元以下的,事故当事人罚款1000元。

⑵工伤医疗费用在15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的,事故当事人罚款3000元;班长、工段长(部门主管)各罚款1000元;分厂厂长(部长)罚款500元。

⑶工伤医疗费用在20000元以上,事故当事人罚款5000元;班长、工段长(部门主管)各罚款2000元;分厂厂长(部长)罚款1000元。

3、对于其他非人为主观原因造成工伤事故的,事故所在分厂(部门)承担主要责任,相应业务管理部门承担管理责任。具体按以下规定处理:

⑴工伤职工医疗费在20000元以下的,按15--20%的比例相应扣罚事故所在分厂(部门)奖金,按5--10%的比例扣罚相应业务管理部门的奖金。

⑵工伤职工医疗费超过20000元以上的,按10--15%的比例扣罚事故所在分厂(部门)奖金,按5%的比例扣罚相应业务管理部门的奖金。

⑶以上扣罚奖金由公司安全生产部、企业管理部核算生产或部门奖金时直接扣减。

4、因不可抗力的客观原因(如地震、台风等)造成的工伤事故,责任由公司承担,不做相关处罚。

七、奖惩

1、工伤事故费用在1500元以下3起以上、1500以上20000元以下2起以下、20000元以上1起或者被国家鉴定评级1起(工残7-10级),责任分厂(部门)不享受公司年终奖励。

2、工伤事故费用在20000元以上2起以上或者被国家鉴定评级1起以上的(工残1-6级),责任分厂(部门)除不享受公司年终奖励外,并扣罚分厂厂长(部长)当年兑现的10--20%的职务系数奖金,同时作为下是否聘任的重要依据。

3、工伤职工无故拒绝治疗、检查、夸大或隐瞒重要情节影响事故调查或伤残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的,或多领工伤保险待遇而损害公司利益或信誉的,公司在其工伤治愈后,视情节给予严肃处理,直至解除劳动合同。

八、本办法中未予明确的,依从国家《工伤保险条例》及上级、XX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有关政策法规规定,其它按照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执行。

九、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由公司企业管理部负责解释。

篇9:工伤事故管理办法

一、目的:

为了强化辅助运输安全行车管理,充分发挥经济杠杆作用,提高管理人员及员工的紧迫感和危急感,把安全行车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特作此规定:

二、适用对象:

适用于为车队在册在职员工。

三、工伤的认定:

1、工伤的认定:

(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的事故伤害的。(2)、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3)、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屣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4)、患职业病的。

(5)、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6)、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作的其他情形。

2、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1)、因犯罪或者违反治安管理伤亡的。(2)、醉酒导致伤亡的。

(3)、自残或者自杀的。

(4)、因不服从领导指派安排而发生的伤亡事故。

(5)、未经任何授权、许可便擅自行事而发生的伤亡事故。(6)、违反工作或操作流程而发生的伤亡事故。

(7)、从事不利于公司经营发展的工作而在工作场所发生的伤亡事故。

(8)、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情形。

四、工伤的种类:

1、按安全事故的严重程度,工伤事故导致的因工负伤可分为轻伤、重伤、死亡等种类。

五、工伤认定负责部门:

车队组成小组,按国家有关法律执行。

六、工伤争议:

当因判断是否为工伤事故而出现争议,并在车队内部进行协调后无效时,可向众擎劳务公司提出申请。

七、分析报告必须由以下内容组成:

(1)、事故当事人的姓名、年龄、具体岗位和到岗时间。

(2)、事故的具体经过。(3)、事故的原因分析。

(4)、事故责任的初步认定及理由。(5)、车队处理意见。(6)、事故的整改与预防措施。(7)、因事故轻重需要报众擎劳务公司的,需要两名以上证明人,身份证复印件。

八、工作事故医疗补偿标准:

当确定为因工负伤后,将事故分为非本人不可抗因素所致与个人有一定操作失误责任两种情况,根据工伤的严重程度,对员工按分别依以下标准给予补偿:

(1)、事故非本人不可抗因素所致,或非本人过失所致: 轻伤 一般为皮外伤

7天以内,享受100%的基本工资。7天-30天内,享受80%的基本工资。

30天以上,享受60%的基本工资,超过2个月以上需当地市中心医院出示有无劳动能力证明(诊断书),如有虚假、拖延等情况,公司将不再发放基本工资,并解除用工合同,退回众擎劳务公司。重伤 一般为头部、胸部重伤、骨折 1个月-4个月,享受100%的基本工资。

4个月-8个月,享受80%的基本工资,痊愈后仍可到公司上班。8个月-10个月,享受60%的基本工资,超过10个月以上需当地市中心医院出示有无劳动能力证明(诊断书),如有虚假、拖延等情况,公司将不再发放基本工资,并解除用工合同,退回众擎劳务公司。死亡 因抢救无效而死亡,并参照有关工伤规定一次性抚恤补偿标准执行。

(2)、事故因本人过失或操作不符合操作规程所致: 类别 伤情程度 医疗期间 公司负担的医疗费用 工资及待遇 轻伤 一般为皮外伤 7天以内,享受80%的基本工资。7天-30天,享受60%的基本工资。

1个月-2个月,享受40%的基本工资。超过2个月以上需当地市中心医院出示有无劳动能力证明(诊断书),如有虚假、拖延等情况,公司将不再发放基本工资,并解除用工合同,退回众擎劳务公司。重伤 一般为头部、胸部重伤、骨折 1个月-4个月,享受80%的基本工资

4个月-8个月,享受60%的基本工资,痊愈后仍可到公司上班。8个月-10个月,享受40%的基本工资,超过10个月以上需当地市中心医院出示有无劳动能力证明(诊断书),如有虚假、拖延等情况,公司将不再发放基本工资,并解除用工合同,退回众擎劳务公司。死亡 因抢救无效而死亡,并参照现单位归属地市社保局有关工作工伤规定一次性抚恤补偿标准执行。

(3)、在职职工因所驾驶车辆等一切设备、工具在地面、井下工作区域内,导致他人受伤、死亡按所花费费用比例:1000元以下按80%、1000-3000元按50%、3000元-6000元按40%、6000元-10000元按30%、10000元-30000元按20%、30000元-50000元按10%、50000元以上按5%执行。

注:工伤事故以报众擎劳务工伤为主。

九、工伤事故处罚规定 :

1、发生轻伤事故,对直接责任人处以不低于300元罚款,对所在班组罚款不低于200元(班长、调度员),对跟班人员处以100元罚款,对值班队长处以100元罚款。月累计三次轻伤事故班组按重伤事故进行处罚。

2、发生重伤事故,对直接责任人处以不低于500-1000元罚款,对事故所属班组处以扣除工资额的3%的罚款,车队队长罚款300元,值班队长罚款300元,跟班人员罚款300元,当班班长、调度员各罚款300元,安全主管队长罚款300元。月累计三次以上重伤事故按工亡事故进行处罚。队内接到事故通知后,应立即组织人员到事故现场调查事故原因,并访问事故目击证人,写出事故报告,通报全车队。

3、发生死亡事故,对全队所有在职人员扣除当月工资额的10%罚款,车队队长罚款1500元,值班队长罚款1000元,跟班人员罚款1000元,当班班长、调度员各罚款1000元并撤职,安全主管队长罚款1500元。队内接到事故通知后,应立即组织人员到事故现场调查事故原因,并访问事故目击证人,写出事故报告,通报全公司。

十、本办法从2013年8月1日起执行。

常州科研试制中心有限公司

篇10:工伤事故处理办法

及时、有序、有效的处理好工伤(事故),围绕以公司利益为重,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处理好每一起工伤(事故)。

职责和要求

一.工程部要成立工伤(事故)管理小组,人数3—5名,不得低于3人;并根据有关国家、地方的法律、法规及公司相关合同的条款,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适用于本工区的处理方案或措施。

二.管理小组要经常组织学习、探讨,通过总结、摸索新的经验,不断完善措施或方案。

三.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及时勘查现场,进行拍照、取证,通过事故的调查、了解、分析,以书面形式写好规范、详细的事故报告,作为事故处理的参考依据。

四.事故处理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该查阅、了解、或参考的资料首先在管理小组内部统一好,选择上要有理、有节,确保处理中不留任何把柄,处理后不留任何遗憾或尾巴。

五.事故的处理,首先要进行事故责任的明确分清,该由班组或(个人)承担的责任一定要按规定执行,要本着定性从严,处理从善的原则,要善于把握好事故处理的理论性、政策性、针对性、原则性,灵活机动、积极主动。

六.事故管理小组要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不允许拉关系,托人情,做有损公司利益或有损公司形象的事,要做到举贤不避亲,一切以公司利益为宗旨。

七.连带责任;总管、生产主管、安全员、班组、个人,根据实际情况分清责任.八.事故的处理要严格遵守“三不放过”的原则,查清责任、分析原因、教育他人;通过事故的发生,要引起所有员工的重视,吸取教训,真正起到教育意义。

九.要及时与公司办公室联系沟通,必要时可邀请办公室相关人员参加,处理的方案、结果要报公司办公室备案。

篇11:公司工伤责任事故处罚办法

《办法》是教育部颁布的首部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部门规章, 共16条, 对学位论文作假行为情形、学位授予单位和导师职责以及各有关主体作假行为的处罚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

出现以下5种情形将被视为学位论文作假:购买、出售学位论文或者组织学位论文买卖;由他人代写、为他人代写学位论文或者组织学位论文代写;剽窃他人作品和学术成果;伪造数据;有其他严重学位论文作假行为。

对于学位申请人员论文作假的, 《办法》明确规定, 未获得学位者, “学位授予单位可以取消其学位申请资格”。已获得学位者, “学位授予单位可以依法撤销其学位, 并注销学位证书”。取消学位申请资格或者撤销学位的处理决定应当向社会公布, 并从作出处理决定之日起至少3年内, 各学位授予单位不得再接受其学位申请。不仅如此, 学位申请人员为在读学生的, 还将面临开除学籍的处分;为在职人员的, 学位授予单位除给予纪律处分外, 还将通报其所在单位。

除此之外, 对帮忙作假者, 《办法》也作出了严厉处罚规定。在校学生为他人代写、出售学位论文或组织学位论文买卖、代写, 同样会受到开除学籍的处分。学校或学位授予单位的教师及其他工作人员参与作假, 则面临开除处分或解除聘任合同的处理。对于社会中介组织、互联网站和个人, 组织或参与学位论文买卖、代写的, 将由有关主管机关依法查处, 并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法律责任。

按照《办法》, 指导教师、相关院系及相关责任人未尽到相应职责的, 也可能被追责。《办法》规定:“未履行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论文指导和审查把关等职责, 其指导的学位论文存在作假情形的, 学位授予单位可以给予警告、记过处分;情节严重的, 可以降低岗位等级直至给予开除处分或者解除聘任合同。”对于“制度不健全、管理混乱, 多次出现学位论文作假或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影响恶劣”的学位授予单位, 将“暂停或撤销其相应学科专业授予学位的资格、核减其招生计划”。

篇12:公司员工处罚办法

为了达到及保持有效的工作水准,所有员工及必须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具备良好的工作表现。任何员工如果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行政规章以及公司的管理规定,均应当受到处罚。

第一章违规行为的处理方式及方法

第一条 对违规人员的处理种类有:

(一)批评教育,包括:责令限期改正、责令书面检查、诫勉谈话、通报批评;

(二)经济处罚,包括罚款、少发奖金或目标责任津贴、经济赔偿;

(四)行政处理,包括警告、记过、降级、留用察看、辞退。以上处理可以单处,也可以并处。

第二条 员工违规情节轻微且没有造成经济损失或其他不良后果的,可以给予批评教育

第三条 因违规行为已对公司造成经济损失的,根据经济损失程度,选择是给予批评教育或者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第四条 员工违规处罚特别规定:

(一)受到行政处分的,应同时给予经济处罚;

(二)受到记大过以上行政处分的,同时解聘专业技术职务;

(三)工作人员因违规受到处理的,违规责任人所在机构可以根据本级工资管理有关规定重新核定其薪酬及福利;

(四)凡是受到开除处分以及解除劳动合同、辞退、除名的工作人员不得重新在张家界永鑫鞋业有限公司工作,并以适当方式进行公告,通知各分厂及加工点不得聘用;

(五)受到其他形式纪律处分的工作人员,在解除处分前不得晋升职务、职称等、工资级别,并取消当年评选先进资格;

第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处理:

1.故意违规且情节严重的;

2.发生违规行为后,不采取积极措施挽回影响或防止损失发生、扩大的;

3.因违规受过处理再次故意违规的;

4.拒不承认错误,阻挠、抗拒调查和处理的;

5.隐瞒违规行为的事实真相或者伪造、隐匿、篡改、毁灭有关证据,及授意、指

使、强令、胁迫他人隐瞒违规的事实真相或者伪造、隐匿、篡改、毁灭有关证据;

6.对检举人、证人、鉴定人、调查处理人打击报复的;

7.授意、指使、教唆、强令、胁迫他人实施违规行为的;

第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于处理:

1.初次或者过失违规且情节显著轻微的;

2.违规后认识错误态度较好,能主动检查纠正错误或者坦白交待问题,并积极采

取补救措施,有效避免或者减轻损害后果发生的;

3.主动赔偿因违规行为造成的经济损失;

4.经办人员抵制无效,被迫实施违规行为的;

5.有其他重大立功表现的。

第七条 一人因同一违规行为同时触犯本办法两条以上规定应给予纪律处分的,依照处理较重的规定处理。

一人因有两种以上违规行为触犯本办法两条以上规定的,应合并处理,按照其中最高一种,并加重一档给予处理。

第八条 二人以上共同故意违规的,对为首者从重处理;对其他人员,根据其在共同故意违规行为中所起的作用和应负的责任处理。

第九条 违规行为责任人的划分:

1.直接违规经办人员是责任人;

2.领导或上级负责人指令经办人违规办理业务,领导或上级负责人为责任人;经

办人员在办理过程中未向上级反映情况或不抵制的,经办人员为共同责任人;

3.集体研究违规违纪、弄虚作假的,参加决策的主要负责人为责任人,其他为共

同责任人;

4.违规行为责任不清的,经办人员及其直接上级的主要负责人为责任人。

第十条 领导责任的区分:

1.主要领导责任者,是指在法定职责范围内,对其直接主管的工作不负责任,不

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对造成的损失负主要领导责任的负责人;

2.重要领导责任者,是指在法定职责范围内,对自己应管的工作或应由其参与决

定的工作,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对造成的损失负次要领导责任的负责人;

3.一般领导责任者,是指对下属单位存在的重大问题失察或发现后纠正不力,以

致发生重大损失或事故,对造成的损失负有一定领导责任的负责人。

第二章违规违纪行为的处理程序

第一节责任认定程序

第一条 各级管理部门在实施管理和监督过程中,发现违规行为的,在做出处理决定前,应当进行充分调查及责任认定工作。

第二条 违规事实调查。

(一)检举揭发违规行为的调查。

1、对个人检举揭发的违规行为线索的调查,由总经理带领被检举人的直接领导人组织实施。

2、在对违规人员进行调查时,可以要求被调查人所在部门主管、厂长配合调查,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

(二)内部渠道发现违规行为的调查。各级管理部门在内部实施管理和监督过程中发现违规行为,应充分掌握第一手资料,对违规事实证明材料不充足的应予以补充调查核实,并听取被调查人的陈述和申辩,确保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对材料的准确性、客观性、全面性负责。

第三条 责任认定。

总经理、厂长、承担全厂重大违规行为责任认定职责。

第四条 各部门处理权限:

(一)批评教育由厂长或相关车间主管执行办理。

(二)经济处罚由总经理签字执行办理。

(三)行政处理由人力资源部门按程序办理。

第二节 批评教育程序

第一条 需要对违规人员进行批评教育的,责令其书面检查、限期整改的由厂长或相关车间主管实施;诫免谈话由总经理、厂长共同实施。

第二条 批评教育可以单独做出,也可以与经济处罚或者纪律处分合并做出。

第三节 经济处罚程序

第一条 受到经济处罚的工作人员对处罚决定不服的,可向稽核部门申请复议。

第二条 经济处罚决定做出后,被处分人在规定期限内未提出复议申请的,处罚决定自规定复议期限届满次日起生效。被处分人在规定期限内提出复议申请的,处罚决定自复议决定做出之日起生效。

第三条 对违规人员进行经济处罚应建立登记制度。每宗经济处罚,处罚单位应出具经济处罚通知单,通知单最少应保持三联,稽核部门或处罚决定机构、财务部门、被处罚人各执一联。

第四条 经济处罚一般通过薪酬发放部门在违规人员的薪酬中代扣。所收罚款由财务部门按有关规定处理。

第五条 实施经济处罚,每人每次不得低于人民币5元。

第四节 行政处理程序

第一条 行政处理决定由总经理与生产厂长研究决定,人力资源部按有关程序办理。

第二条 受到撤职以下处分的各级负责人,不适宜担任现职务的,可予以免职或调任。具体手续由人力资源部门按有关程序办理。

第三条 被处分人对辞退、解除劳动合同的组织处理不服的,可向本级或上级人力资源部门申请复查复议。

被调离原岗位、免职、解聘职务的,不得申请复查复议。

第四条 人力资源部门对违规人员做出解除劳动合同处理后,应出具解除劳动合同意见书,送达被处理人。

第五节 复议程序

第一条 受到经济处罚的工作人员对处罚决定不服的,可自收到处罚决定之日起20日内,向总经理申请复议;总经理领头稽核监督部门应在受理之日起30日内做出复议决定。复议期间,原处罚决定仍生效。

第二条 案情重大、复杂或有其他特殊情况的,可以延长做出复审、复核决定的时间。

第三章违规行为及处理

第一条 职工有以下情形之

一、情节轻微的,给予口头警告或通报批评:

1.不遵守单位劳动纪律的;

2.不遵守单位职工行为规范或守则、岗位职责的;

3.影响或干扰单位生产、工作秩序的;

第二条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给予批评或者警告处分:

1.无正当理由不服从工作分配、调动、指挥,影响正常工作的;

2.工作作风懈怠、工作态度恶劣,造成不良影响的;

3.因公外出和请假期满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造成不良影响的;

4.拒不执行上级单位(部门)或领导决定,干扰工作的;

5.不服从单位组织安排,经做思想工作仍不服从的;

第三条 职工有以下情形之一的,给予警告;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处分:

1.工作不负责任,损坏工作设备、工具,浪费材料造成经济损失的;

2.不履行岗位职责或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单位造成严重损害的;

3.玩忽职守,违章操作或者违章指挥,造成事故或经济损失的;

4.工作中不服从安排和指挥,无理取闹或聚众闹事,打架斗殴,影响生产(工作)

秩序的;

5.旷工批评教育不改的,连续旷工时间超过五天,取消月满勤奖,进行批评谈话;

连续旷工超过十天或一年之内累计旷工超过二十天者,取消月满勤奖及年满勤奖,给予警告处分;连续旷工超过十五天或一年之内累计旷工超过三十天者,属严重违反劳动纪律,给予开除处分。

6.其他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

7.其他玩忽职守、贻误工作的行为。

第四条 职工有以下情形之一的,给予警告、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

予开除处分,并根据情况给与适当的经济惩罚:

1.盗用、挪用单位财产或者故意损坏单位财产造成严重损害的;

2.泄露因履行职责掌握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造成不良后果的;

3.未经单位批准,擅自与外单位建立劳动用工关系、雇佣关系、劳务关系,或者

在外单位受聘任职,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4.利用职务之便和工作机会,转让业务,从中牟利,损害单位利益的;

5.违反技术操作规程和安全规程,在严禁烟火的生产车间区域内吸烟或产生火种的,给予警告,并处以30元罚款。

6.压制批评,打击报复,扣压、销毁举报信件,或者向被举报人透露举报情况的;

7.利用职务便利,为个人或特定关系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

8.故意损坏公司设备、工具、器材,浪费原材料、能源,造成经济损失的;

9.有贪污,侵占公款,受贿,敲诈勒索或盗窃公司或同事财物行为的10.其他损害单位利益的行为。

11.有违反国家法律的行为。

第五条 对于有造成公司经济损失行为的员工,应责令其承担部分经济损失,原则

上承担比例为损失额度的10~30%。具体赔偿经济损失的比例由公司根据损失的大小和事故的性质另行确定,每月从员工本人的工资中扣除的赔偿金额不超过本人工资的20%。

第六条 给予员工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必须慎重,先由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弄清

事实,取得证据,调查时允许受处分者本人进行充分的申辩,再由公司人事部提出处分建议,报经理批准后生效。

上一篇:高分GRE写作提纲举例指导下一篇: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