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国学心得体会

2024-04-16

听国学心得体会(共9篇)

篇1:听国学心得体会

听国学讲座心得体会

今天我有幸参加了《国学照亮孩子的天空》大型家庭教育公益报告会,听取了王斌老师的近三小时的讲座,内容真实生动,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让我们很多的家长受益匪浅。从孩子的早期人格优化教育到孩子的专注力、记忆力的提升及语言表达、识字、阅读能力的培养最终达到孩子的性格改变,好习惯的形成。讲座由浅入深,易于领会,使我们家长能在实际的生活教育中,掌握较为系统的教育模式。在今后对孩子的日常教育过程中能够起到好的作用。

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其次,学习要“默而识之,学而不厌”。即学习要有踏踏实实的精神,默默地记住学到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满足。第三,是要专心致志,知难而进。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意思是读书的人要立志于追求道义、真理,要专心致志,不要为世俗所累。第四,要虚心求教,不耻下问。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说明学无常师,作为人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我们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我们要鼓励孩子树立远大志向,先教育孩子做人,再教育孩子做事,在教的过程中讲求方法起好孩子的引导作用和榜样作用让孩子在有良好影响环境的教育下茁壮成长。

篇2:听国学心得体会

——深圳市宝安区干部自选培训学习心得

宝安区规划土地监察大队 邱灿华

2012年5月17日至18日,我有幸参加了区委区政府在区党校组织的《干部自选培训》学习,虽然只有短短两天,但感受颇深,启发很大。

何谓国学?我认为,国学博大精深,历久弥新,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国文人的精神脊梁。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绵延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也是因为有了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做支柱。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中国的历史发展,也一直贯穿于每一个中国人的成长历程。

学习国学如何提高自己的修养与做好一个新时期的人民公务员,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想法。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不过是从岁月中借来的一段光阴,自己把这一段光阴过成什么模样,最后在墓志铭上镌刻上你的名字,这段光阴被赋予一个人的意义。从开始念书学习,在这个起点上所有人大体差不多,但是再往后,从而立之年以后,每个人的差别那就是天壤之别了。人生之初,对大部分人来说,都是平等的。小的时候,年幼无知,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后来,年龄渐渐大了,不得不面对上学、就业、升职,以及婚姻、家庭、子女等一个个问题。回头想想是怎么走过来的?为什么不同的人会产生“天壤之别”?这里面一定有值得总结的地方。人的一生必然有几个关键的转折点,迈过这几个转折点,就可能柳暗花明,前途似锦;迈不过,则可能完全是另外一番情景。为什么有的人能抓住机遇,很好地完成人生的转折,有的人就迈不过那道坎?我看关键是能否保持良好心态和旺盛的斗志。保持良好心态,最重要的在于自身的修养,像古人倡导的通过“克己”、“内省”、“修身”,达到内心的和谐,达到道德的充实和精神的升华,这样才能宠辱不惊,心态良好,帮助个人度过人生中一道道难关,达到胜利的彼岸。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95岁生日时,总理看望他。他和温总理饶有兴趣地探讨了“和谐”这个话题,突出强调了“内心和谐”。内心和谐是一种素质,是一种能力,它能使人守正心灵,控制情绪,演好角色,追求卓越。内心和谐是一种境界,勇于争先而不计较名利,品格高洁而不孤芳自赏,刚正不阿而与人和谐相处。内心和谐是一种力量,难不倒,诱不倒,始终保持那么一种精神、一股劲,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我认为,良好的心态是身心健康、做人做事的基础,凡事都要有一颗“平常心”,致力内心和谐关键要做到:

在物质面前心态要平衡。社会不断发展,人类创造的财富不断增加,但是如果不能正确对待物质财富,过分追求财富、追求享受,取之无道,取之非法,不仅导致心态失衡,很有可能会坠入深渊。我们的干部、职工,大多数来自基层、老百姓家庭,是党的政策给了我们机遇,当然也有自身的努力,我们才有机会上大学、进机关、当公务员。现在每月拿近万元工资,还有各种社会保障,工作也不是特别累,生活过得也安逸,可以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应该有知足感。心理平衡就是懂得定数,顺其自然,不要去追求不可能的东西,知足常乐。个人的欲望是永远不会满足的,如果一旦掉入欲望的陷阱,要么陷入了苦恼之中,心烦意乱,智力不能正常发挥,消磨青春年华;要么走火入魔,铤而走险,误入歧途。要学会对欲望的遏制,要学会科学正确地比较。现在,比较在社会上有两个误区:一是攀比,盲目攀比,自己得到的不比,专比自己没有的。有了住房比职务,有了职务比挣钱,有了金钱比清闲,摆出优点比缺点,结果心理失衡形成了攀比的恶性循环。二是单比。比较应当既有纵向的又有横向的综合比较。但是有的只比人家所得,总觉得自己得到的少了。这样比法,越比越泄气,越比越浮躁,感到的是吃亏,看到的是阴影。

古人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莫伸手,伸手必被捉。从这几年查办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来看,总结下来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大多出生贫寒,出事前大多勤奋工作,有的还做出相当成绩,在组织培养和个人努力下,走上了领导岗位。走上领导岗位后,他们逐渐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看到别人腰包鼓起来了,看到别人物质享受多起来了,心理不平衡了,于是铤而走险,最终走向了人民的对立面。他们都有一个相同或相似的轨迹:欲望——满足——新的欲望——更多的满足——直至成为欲望的奴隶。究其原因,就是不能遏制欲望,心态失衡,忘记了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在国家并不十分富裕的情况下,在还有几千万人口未脱贫、每年城镇登记失业率超过4%、为数不少的县还不能完全兑现津补贴的情况下,不可能“高薪养廉”。机关公务员想发财,想成为大款,不可能,也不现实。我们有很多古训,教育人要行君子之为,莫行小人之道。孟子云: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做人要挺直腰杆,做个大写的人,顶天立地。

在进步面前心态要平衡。正确对待个人得失,进退留转,是我们每一个领导干部和职工都无法逃避的。大家都想进步,但是,职数总是有限的,不可能人人都当领导。那么多人符合条件,应该提拔谁,不应该提拔谁?只能是好中择优。既然是好中挑好,结果总是有一些人上去了,有一些人没选上了。无论是选上的,还是没被选上的,都应该调整心态,平衡心理。“人比人,气死人”,看怎么个比法。我们有的,往往只比上不比下。不可否认,有些同志职务进步快一点,有机遇原因,也有组织信任、个人努力的结果,没上去的同志不见得就各方面要差。但是,要正确对待,一定不能攀比。情况差不多,总是有先有后,都挤在一起,大家都上不去。就像上公共汽车,有3个要上,但只能上1个,3个人都在那儿挤,谁也上不去,下一趟车来,又是你们3个在挤,又是谁也上不去。怎么办呢?你得敢于推荐离车门比较近的,让他先上去,下趟车来了,你的机会就大多了。千万不要一考察,这个也不行,那个也不行,就自己行,可别人又认为你不行。这样浅显的道理,相信都懂,主要还是在真正面对的时候,要平衡自己的心态。眼光放远一点,眼界放开一点,“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在权力面前心态要平衡。政府各部门的职能不同,业务特点也不同,有所谓的热门单位、权力单位,也有服务单位。我认为,政府各部门是没有主次之分的,只有职能分工不同,只有业务性质不同。有的部门有行政职能、有审批审核权限。所谓有权,权力是从何而来?第一,权力来源于法律法规。国家法律法规对于行政权力的行使,既规定了严格的实施条件,又规定了规范的实施程序。现在讲依法治国,是法治社会,法律条文、行政规章该公开的都公开了,老百姓明白着呢。我的看法,权力越大,责任越大。第二,行政权力来源于人民。权为民赋,责重如山。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我们的责任,是既要执行好,执行到位,还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要常怀敬畏之心和忧患意识,唯恐自己的工作失误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损失。只有诚惶诚恐、殚精竭虑、居安思危,才能不负重托,不辱使命。所以不管有权和所谓没有权的部门都要正确对待,既要经受住权力的考验,也要耐得住寂寞,要尽心尽责做好本职工作。

今后的生活、学习、工作中,一定还会遇到类似的、各种各样的“关口”。面对难关不可怕,关键是要平衡心态。保持平衡心态,功夫在内心,内心和谐,不失平衡,才能真正平衡。诸葛亮有一句名言:“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平衡心态,要静心,心静则平。首先,要加强学习,提升自我境界。理论帮助升华,知识给人力量。多读书,多与书本交朋友。一个人的知识丰富了,心胸也就开阔了。我们在家里经常教育孩子,要好好学习,学习好了长大有出息,我们自己最好能在学习上,给孩子做个榜样,既言传又身教。“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其次,要正确认识自己,认识自己周围的环境。人贵有自知之明,认识自己最难。世上最难的事情莫过于自己了解自己了。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在充分认识自己的基础上,推己及人,了解别人,了解所处的环境,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再次,要善于调整心态,掌握平衡技巧。咱们经常说要换位思考,要站对方角度去考虑问题,这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平衡心态的手段。有时候,要逼自己主动调整心态,不要钻牛角尖。

篇3:听教学示范课的体会

1 要有备而听

听示范课前需做好两方面准备, 一是上课内容准备。虽不是自己上课, 但应对所听示范课内容有个初步了解。如为本专业内容更应作详细准备。上好一堂课是由教师与学生双方共同的思维活动所构成, 教师通过语言和非语言行为将信息发掘并传递给学生[1]。因而应首先根据内容撰写一个初步教案, 然后与示范教师的授课进行比较, 就如同将汉语文章先翻译再与英文原版进行对照一样, 理解会更深刻。二是听课目标准备。教师的风格不同加上不同的授课内容, 导致上课的方式不同, 故重点学习的地方也不同。可把听课目标分为几个部分, 也可以找准1-2个点进行重点学习。

2 要注重示范课的教学环节

虽然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千差万别, 但还是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内容和模式, 如课堂教学基本环节一般分为导入、阐述和小结三个部分。青年教师在听示范课时, 可对照这些环节逐一进行分析。

2.1 新课的导入

课程的导入是整个课堂教学有机而又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方面可承上启下衔接新课和旧课, 另一方面对学生心理活动的启动和准备, 对学生思维能起到重要引导作用[2]。导入的形式既可采用承上启下式导入法:在回忆旧课、复习医学知识点的基础上诱导出本节课要学习的新知识, 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也可采用举例式导入法:教师准备一些与本节授课内容相关的临床病例、科研实践或是生活中的实例[3], 使学生感到所学课程的重要而导入新课;还可采用设疑式导入法:结合学生求知欲强、喜欢挑战的特点, 可根据课堂所讲授的内容, 设计有关的问题在授课之前向学生提出, 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将他们引入新的内容。作为听课教员, 需首先分析示范教员采取的是何种导入方式, 为什么要采取这种方式, 效果如何, 即自己和学生是否感到自然、连贯、流畅和有吸引力。

2.2 章节内容的阐述

章节内容的阐述是课堂的主要内容, 要求展开要有层次, 重点突出, 概念清楚, 难点解释明白, 使学生听之有物, 主动思考。示范教员必须非常注重章节内容的阐述, 在听示范课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示范教师用何种方式展开章节。照本宣科或者对着幻灯片大篇幅朗读是青年教师常采用的不良展开方式。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学当然需要教, 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 多方设法, 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现代基础医学教学中更提倡“启发式”代替“填鸭式”[4]。听课者应对示范教师启发式教学的具体方式注意学习和思考。比如解释“复合伤”这个概念, 指人员同时或相继遭受两种或者两种以上不同性质致伤因素作用而引起的复合损伤[5]。授课教员在此处设疑、激疑, 举例车祸中同一因素造成的“多发伤”等让学生产生认知的冲突, 经过紧张的思维活动, 冲破层层思维关口, 对概念有清晰的认识, 真正有所得。在概念清楚后可分层次的将问题延伸到复合伤临床病理特点、核爆炸事故相关现场伤情特点、诊断、救治等多个方面, 在此过程中对学生引而能发, 还可通过反问, 将问题延伸、迁移, 启发训练学生推理、思维能力, 使学生逐渐豁然开朗, 最后做出正确的判断。

示范教师如何做到重点突出。几乎每节课内容都包含大量的信息, 且不用说还涉及到许多背景知识和新的进展, 仅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不可能让学生都完全了解和掌握这些信息。青年教师有时采用流水帐式的课程布局和展开方式, 容易让学生听完课后不知所云, 故在听示范课程时应注意教员是如何突出重点的。可注意以下几点:①重点内容时间如何分配;②重点内容讲述过程中如何使学生更加集中注意力;③板书和幻灯片如何合理应用并突出重点内容[6];④是否通过提问等方式检验重点内容的掌握程度。

示范教师如何做好课堂小结。授课结束时的小结是课程的必要阶段, 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突出重点的作用, 使学生对本章节的轮廓、重点和存在的问题有一个了解且明确自己的课后任务。在听示范课时, 应注意示范教师在什么时机、如何从授课过度到小结阶段的, 小结包含章节的哪些内容, 所布置的问题能否较好的反应了授课重点并和教学大纲保持一致等。

3 要注重教学的艺术性

示范教师大都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 不仅在基本的教学环节上会精心安排, 而且充满了丰富的教学艺术性, 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的艺术性和教学风格的形成与思想素质、专业素质、人文素质等密不可分, 对年轻教师来说需要一个长期的积累和培养过程。但在听示范课时善于总结和体会也是一条学习提高的捷径。教学的艺术性主要由语言表达和非语言表达的艺术性来体现。

3.1 语言表达的艺术性

良好的普通话发音, 适度的音量 (必要时借助麦克风) , 精练的语言, 清楚的表达等是授课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示范教师往往在此基础上采用多种形式的语言来增加教学的艺术性, 新教师更应注意及时总结。比如:①形象化的语言。语言有声有色、鲜明生动、便于记忆, 这可以加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感知度, 使学生尤如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在学生的第一次感知中烙下深刻印象。②典型化的语言。比如讲到病理学中的炎症时用“红、肿、热、痛”来概况, 讲到病理生理中的休克表现时可以用“低、速、冷、白、急”来概况。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应用会收到很好效果。③通俗化的语言。医学基础课程往往比较枯燥, 涉及众多专有名称, 语言深入浅出, 适当通俗化可帮助学生加深理解。④文学化的语言。医学虽然是自然科学, 但并不意味着总使用刻板的专业术语和规范的表达, 使用少量的文学性语言, 在课堂教学中既可活跃课堂气氛, 调动学生情绪, 又能加深印象。比如我室程天民院士在授课中谈到文章结构组织时引用了郑板桥“删繁就简三秋树, 领异标新二月花”的诗句, 给大家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7]。根据示范教师的语言表述特点, 年轻教师可对照自己的授课语言, 不断积累和改进, 力求较快的形成自己的授课风格。

3.2 肢体语言的表达

在以理性思维为指导, 用科学语言进行阐述的基础医学课程中, 有意识的、并恰当的应用非语言行为可增加语言的感染力, 活跃课堂氛围。如印象最深的生理示范课教师肖家思教授讲胃肠道的蠕动时, 身体都做了形象的扭动, 体现了一种教学的投入, 学生也被深深的吸引和感染。肢体语言还包括教师的仪表、眼神、举止、衣着、气质、情绪等。听示范课时可以思考, 此示范教师给自己和学生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是否有亲和力?是否有信任感?举止是否大方和恰当?表现是否到位和投入?有经验的教师会注意观察学生瞳孔的扩缩、面部表情的变化等无声的细微表现, 获取学生言谈所包蕴信息从而反馈到自己的教学中[8]。同时, 教师的面部表情以及眼神, 也是和学生进行交流的重要手段。看示范教师目光的投放点, 是凝视学生还是重点放在后排, 还是不断的扫视?对于学生精力不集中的行为, 教师是否用目光去制止?教师的这些行为是否合适, 是否恰当, 假如是自己会倾向采取何种形式?

3.3 板书设计和多媒体的应用

板书和多媒体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突出讲授重点, 通过学生的视觉促进思维活动。在听示范课时要注意, 在整个章节内容中, 示范教师什么地方采用了板书, 板书安排如何, 是否条理清晰?多媒体是如何制作的?文字、版面、音响、色彩、动画是如何安排和结合的, 这些因素对自己和学生的感官刺激是否到位?什么时机使用多媒体?多媒体和板书如何配合?这对于提高自己授课时板书与多媒体的合理应用将产生积极的指导作用[6]。

4 要注重课堂教学组织

教学组织通俗讲就是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 属于一种管理活动, 但是和上述基本的教学活动密不可分, 有些是渗透在教学活动中来实现的。在听示范教学时可注意以下4点。①注意整体的时间安排。可携带一个计时器, 记录下教师对教学时间的分配, 比如说新课导入占多少时间。章节展开、重点内容和概念的阐述、提问、总结等各占多少时间。②注意整体的课堂氛围。学生是否在积极主动的获取, 集中精力的学生是否占绝大多数?③教学组织是否有秩序、有效?④课堂组织的科学性。即在预备、开始、授课、结束阶段的组织有什么差异?讲授、提问、反馈、练习、讨论等组织形式的应用和自己预想的是否一致等。

5 要结合实际进行总结与分析

5.1 对照易犯错误进行分析

青年教师在授课中由于经验不足, 容易出现许多教学疾病。教学基本环节控制不好, 如课堂导入缺失或时间过长;教学内容失衡, 如忽视学生主体作用或教学超时、超量;教学辅助技术使用不当, 如板书不合理, 过度依赖多媒体;教学阻隔, 如上课时单纯的讲, 缺乏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等。在听完示范课后可对照曾经出现的失误进行分析和总结。

5.2 对照三基五性进行分析

课堂教学强调“三基五性”培养。三基包括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五性包括对教学内容“精-抓精华”、“准-理解准”、“新-新发展”、“深-讲深入”、“熟-内容熟”。在听完示范课后, 可根据课堂笔记分析示范教师是如何体现五性的, 自己在三基训练中还存在哪些欠缺等。

5.3 对照原来构想进行分析

在听本专业教师的示范课时, 可先自己详细备课, 在听完示范课后, 将示范教师的教学环节和教学组织方式与自己备课的内容相比较, 多问几个为什么。当然, 在虚心学习的同时也要有自己的创新, 不能对示范课程盲目的照搬照抄。

5.4 总结分析与试讲相结合

最重要的经验来源于自己的实践。根据听示范课所获经验, 可重新对自己担任的专业课备课, 加入自己独特的理解, 在教研室 (研究所) 范围内试讲;有条件的还可以进行录像, 然后根据教学督导组意见和录像再次针对性的修改, 经过这样几个过程可迅速提高授课水平。

综上所述, 多听示范教学课, 虚心求教、认真总结、勇于创新, 既是青年教师迅速提高教学技能的重要手段, 也是完成由研究生向合格教师转变的一条有效途径。这既是听教学示范课后的粗浅体会, 又接受了有丰富教学经验的督导专家和领导的指导与建议, 仅供同道参考。

参考文献

[1]沈孝兵.医学课堂教学中非语言行为的运用[J].西北医学教育, 2004, 12 (5) :355-356.

[2]罗肖华.基础医学的课堂教学艺术[J].现代医药卫生, 2006, 22 (17) :2742-2744.

[3]王锋超, 粟永萍, 王军平, 等.依托研究生构建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技术平台的尝试[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8, 27 (7) :141-143.

[4]倪江, 徐维廉.医学院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与对策[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06, 26 (5) :7-8.

[5]史春梦, 罗成基, 粟永萍, 等.对复合伤教学中加强科学素质教育的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 2008, 16 (6) :1258-1260.

[6]任泂, 徐辉, 李蓉, 等.浅谈多媒体幻灯在防原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 2006, 14 (4) :406-407.

[7]冉新泽, 徐辉, 粟永萍, 等.防原医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创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4, 23 (7) :56-58.

篇4:在孟子故里听国学

然而,最让我难忘的是,恰逢此地举办“孟子公开课”,第一讲由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牟钟鉴先生开篇。于是,走进会场做了一回“老旁听生”。

身着一袭中式灰褂的牟钟鉴先生,话语不疾不徐,却是开门见山:大半个世纪以来,从新文化运动到解放后到“文革”时期,孟子几乎一直被批判,然而“孔孟之道”打而不倒,绵绵几千年,今天孔子学院已经走出国门,在106个国家的三百五十多个教育机构落户……这是为什么呢?

先生的公开课为时也就个把小时,让我有所触动的却是他的开场白:

“‘文革’时给孟子扣了两顶帽子:其一,‘万物皆备于我’——典型地宣扬主观唯心主义;其二,‘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鼓吹剥削阶级统治有理。”牟先生讲到,其实“万物皆备于我”,下面还有一句:“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孟子的原意是说,天地万物我都能够思考,认识,所以天地万物我都具备了。这样才会有下面的一句话,“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反躬自问,我所认识的一切都是诚实无欺的,所以非常快乐。

接下来,先生解释“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其实孟子在讲“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前面还有一句:“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然后才是“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其实是讲社会分工啊!用白话说就是,每一个人所需要的生活资料都要靠各种工匠的产品才能齐备,如果都一定要自己亲手做成才能使用,那就是率领天下的人疲于奔命。所以说:有的人脑力劳动, 有的人体力劳动;脑力劳动者管理人,体力劳动者被人管理。

可是,大家要问今人读懂孟子有什么用处呢?牟先生问道。

“丢了仁,人还像人吗?这个社会还像人的社会吗?同时,义也不能丢,现在某些人见利忘义,为了钱不择手段,丢了就乱了套,所以丢了是根本不行的。现在社会诚信缺失,我们都感到很痛苦,人与人之间冷漠,这都是因为没有仁、义造成的痛苦。而仁学是孔子、孟子及儒学的精华所在,是儒学实现理论现代转型最有价值的思想资源。”牟先生的分析真是一语中的,直面现实。

由此,我却想到,在今天不少年轻人心目中,“孟子”已经成为一个被淡忘的历史符号。在孟子身上,一些“知道”分子感觉的多是“陈腐”、“迂腐”、“过气”、“糟粕”,而牟先生却能拂去尘埃,看到“底蕴”、“根脉”、“浩然之气”。这种视角的差距,认知的差距,不仅仅缘于一些人对传统文化的误读与无知吧,同时还折射了人们对民族文化遗产的不同心态、不同情怀。从牟先生的公开课里,我更听到了一个兼济天下的学者那种难得的民族自信、文化自觉的使命感。

在邹城,重读孟子,让人们重新领悟到:“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是一种以一当十、含金量高的文化阅读。”(习近平语)

是啊,孔孟之道能够绵绵几千年,因其有很强的生命力。正像牟先生所说,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而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精神的底色。

(责编:萧茵)

篇5:听国学有感精选

自参加工作以来,我参与过不少培训、也听过不少报告,可很少能深深的触及到我的心灵,但国学教育不同,每一次学习对我来说都有收获,都有启发,甚至对我的整个人生都有启迪。

开场时,主持人在介绍专家及所讲报告的主题时,其中介绍到一个专家的报告是《传统文化改变了我的人生》,听到这个专题,它突然引起了我的共鸣,三年来,我之所以这么幸运,获得这么多的荣誉与掌声,不就是幸运的遇到经典文化、托了这些古圣先贤的福了吗?我现在越来越相信,学习传统文化真的能改变人生。

虽然,我喜欢听这种类型的报告,但是,由于其他原因,我只听了一位专家的报告,吉林长春的著名企业家、慈善家、教育家——王洪其老师,他和蔼的面容、虔诚的态度使他一进场我就觉得与众不同,作报告时,他那朴实的语言、真实的事例、爽朗的笑声、图文结合的讲解、还有那富有感染能力的演讲技巧,把整个会场推向了一个又一个高潮,期间还与一中的学生进行了几次(可能6次)互动,他的巧于引导、善于鼓励和渊博的知识,再加上一中的孩子确实聪明、自信、有才,个个精彩的发言又掀起了一阵阵掌声。整场报告,中间没有休息,但学生的纪律特别好,这又从侧面感受到一中的素质教育抓得特别好。

王老师的报告,主要围绕两个主题展开,第一个问题:“什么是有文化的人?”

在讲这个问题时,王老师是图文并茂,通过这个“人”的结构来阐述这个问题,如:“人”字的这一撇是指肉体,他是为生活服务的,而那一捺是指精神,而精神的核心是经典文化,经典文化又代表着高尚的思想,如果一个人能用高尚的思想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工作中,这样的人才叫有文化的人。其中还分析到“教”的意义,“教”乃“孝”与“文”的结合,那么教也就是孝的文化是也,呵呵,真有道理。还有这个“人”如果精神思想出了问题,那么这一捺就没有支撑的力量,这整个人也会轰然倒塌,就像那些贪官污吏,你的知识再多,你的权力再大,假如你的思想歪了,精神上出现问题了,那么你爬的越高,摔得越重,你能露多大的脸,就会现多大的眼,这比我们经常说的“丢人现眼”更深刻。

第二个问题:“人从哪里来?来干什么?要去哪里?”这个问题,王老师从“母”“怀”开始说起,告诉大家,母亲在怀我们的时候,要吃大米、小米、谷物、面粉、蔬菜、食用油....等等,这些食物从哪来的?来自大自然,而且这些食物在自然界中也是有生命的,可是为了我们的生命,却牺牲了许许多多的生命,所以,我们才会是“万物之灵”,啧啧,这个词语我早就知道,但今天才算真正的弄明白,真是不虚此行。把这点讲明白了,又引导学生“人来到自然干什么?”引出要“感恩大自然”——“奉献大自然”,最后再到回归大自然。整个流程衔接自然、娓娓道来,真是引人入胜,毫无倦意。期间和学生互动时,问到一个学生的家长是做生意的——卖布,王老师又根据 这个“布”字引申到“布施”、引申到“平等而广大的心——博爱”,看来这个王老师对佛学和道学也深有研究。还有,今天我还弄明白了两个词的意义“一家人”和“光宗耀祖”,因为我们每个人身上流淌的都是百家姓的血脉,都是炎黄子孙,只要成功成才了,都能光宗耀祖,还说道,我们女人是爱的天使,因为女人做到了血脉的传承,道德的传承。

总之,今天虽然只听了一上午的报告,但的确让我受益匪浅,过的也很开心,真希望能经常听一些这样的报告,时时给我敲个警钟,赐予我精神的力量,让我不断的去进取,不然,人总会被惰性支配,变得越来越消沉。

篇6:听国学机收获

1、价值观念

公司的价值观,是指公司员工对公司发展的含义、运营意图、运营主旨的价值评估和为之寻求的整体化、个异化的集体认识,是公司一切员工一起的价值原则。只要在一起的价值原则根底上才能发展出公司准确的价值方针。有了准确的价值方针才会有奋力寻求价值方针的举动,公司才有出路。因而,公司价值观决议着员工行动的取向,决议公司的生死存亡。只管公司本身经济效益的价值观,就会偏离社会主义方向,不只会危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还会影响公司形象;只管眼前利益的价值观,就会急于求成,搞短期行动,使公司不能持续发展,导致破产。

2、公司精力

公司精力是指公司根据本身特定的性质、方针、主旨、年代要求和发展方向,并经过不断训练和持续熏陶而构成的公司成员集体的精力风貌。

公司精力要经过公司整体员工有认识的出产和社会活动体现出来。因而,它又是公司员工理念认识和进取心理的外在体现。

公司精力是公司文化的中心,在整个公司文化中起着主导的地位。公司精力以价值观念为根底,以价值方针为动力,对公司运营哲学、管理准则、品德风尚、集体认识和公司形象起着决议性的效果。能够说,公司精力是公司的魂灵。

公司精力通常用一些既富于道理,又简练明快的语言表达,便于员工牢记在心,不断用于鼓励自己;也便于对外宣扬,容易在大家心里留下深刻形象,从而在社会上构成特色明显的公司形象。

3、公司品德

公司品德是指调整本公司与其它公司之间、公司与顾客之间、公司内部员工之间联系的行动标准。它是从品德联系的视点,以好与恶、荣与辱、诚信与欺诈等品德范畴为标准来评估和标准公司。

公司品德与法令标准和准则标准不一样,不具有的强制性和束缚力,但具有活跃的示范效果和激烈的感染力,当被大家认可和接受后具有激烈的自我束缚的力气。因而,它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是束缚公司和员工行动的重要力气。

4、团队精力

团队精力简略来说即是大局认识、协作精力和效劳精力的集中体现。团队精力的根底是尊敬自己的爱好和成就。中心是协同协作,最高境界是整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一致,并进而确保安排的高效率工作。挥洒特性、体现专长确保了成员一起完成任务方针,而清晰的协作志愿和协作方法则产生了真实的内心动力。团队精力是安排文化的一部分。

5、公司形象

篇7:听国学心得体会

1、记忆能力:轻松背诵大量经典,并由此开发儿童的强大记忆能力。

2、识字能力:轻松认识数千汉字。

3、理解能力:增加综合理解能力。

4、语言表达能力:锻炼良好的口才。

5、行为习惯和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6、道德修养:道德修养自然熏陶。

7、外貌气质:腹有诗书气自华。

8、正音训练:普通话标准流利。

9、思维能力提升:大格局形成。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卷帙浩繁的传世典籍中得以彰显其魅力与智慧。在信仰缺失、精神迷惘的时代,我们呼唤伦理道德,呼唤高尚品格。为了挖掘中华5000年的智慧精髓,在孩子心底播下“智慧”的种子,“博闻天才”应运而生。这是教育界的革命、家庭教育的里程碑。

秉承“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核心价值观,博闻天才积极探索家庭教育的新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认知,以传承国学、关注青少年成长为己任,秉承“和经典为友,与圣贤同行”的原则,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人性化的设计、精良的产品品质、东西方文化的完美融合积极打造国学第一品牌。

篇8:听国学心得体会

片段1 先理清文章的脉络,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了五部分: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然后把教学点聚焦到第三部分 (第三自然段) 。

师:我们看第三自然段是怎样让文章掀起波澜, 完成从五战士到五壮士的转变的? (出示第三自然段) 五位战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 准备转移。面前有两条路: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 走这条路可以很快追上连队, 可是敌人紧跟在身后;另一条是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 那儿三面都是悬崖绝壁。走哪条路呢?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 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 紧跟在班长后面, 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师:我们逐句来看。读第一句, 这句话联系文中哪几部分?

生:联系第一、二自然段, 就是“接受任务”和“痛击敌人”这两部分。

师:好, 第一句是前面两段的小结, 也表示新的事情要发生了。那第二句中的“前面有两条路”, 这两条路有何不同?

生1:走第一条路他们能活下来, 走第二条路他们只能牺牲。

师:真了不起, 读出了言外之意。

生2:五壮士走第一条路, 主力部队和老百姓会被敌人追上, 就会不安全;走第二条路敌人就不能追上部队了, 他们就安全了。

生3:这两条路的选择决定了他们是“战士”还是“壮士”!只想到完成任务的就是“战士”, 而想着群众的生死, 心中有他人的, 就是“壮士”。

师:是呀, 这第二句的悬念设置把读者的胃口吊起来了。

师:那么这一段中剩下的句子, 联系了文章哪几个部分?说说理由。

生:联系“顶峰歼敌”和“跳下悬崖”。

师:理由呢?注意要抓文中关键词进行思考。

生1:“顶峰歼敌”和“跳下悬崖”这两部分都是班长马宝玉的一个“走”字引起的, 因为有这个决定, 才有后面的事发生。

生2:这个“走”字, 就意味着五壮士最终和敌人顶峰相遇, 必然有一个力量悬殊的战斗。

生3:班长马宝玉在这个“走”字说出时, 就知道了不可能活着回来, 已经做了牺牲的准备。

师:好, 我们来整理一下, 第三自然段先把前面的内容小结一下, 又在选择哪条路时设置了悬念, 一个“走”字联系了后面两部分, 引出了下文, 掀起了高潮。这种写法叫起—承—转—合。那么这个转折部分就是什么?为什么?

生1:就是“走!”

生2:文中, 马宝玉在说“走”的语气是斩钉截铁的。

生3:他们决定走三面悬崖的棋盘陀, 目的是把敌人引上绝路, 也做着自己牺牲的准备。

生4:一个“走”完成了从“战士”到“壮士”的转变。

师:是的, 走这条路意味着舍己为人。这五个战士平均年龄不到二十岁, 最小的胡德林、胡福才只有十七八岁。这样的行为称得上“五位壮士”。

师:第三自然段起—承—转—合, 跌宕起伏, 最难写的就是———“转”, 此文写得好!以后我们在阅读情节比较曲折的文章时, 要关注这样的段落, 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读懂课文。

启示

1. 解读文本必须慧眼识珠

听过该课的很多节公开课, 发现在教学中, 都忽略了第三自然段。原因在于教师从理解内容的视角解读文本, 认为作者仅是寥寥几笔, 平铺直叙, 没有多大的教学价值, 所以教师不约而同地把目光聚焦到“顶峰歼敌”“壮烈跳崖”这两个场景中, 认为这是文本的重点, 是作者浓墨重彩描写的章节, 最能体现五壮士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但是, 李老师却慧眼识珠, 一下子抓住了看似并不起眼的第三自然段, 在看似平常处发掘其独特的价值:从表达的情感而言, 这段是战士从接受命令、完成任务到为了人民利益、舍生取义的转变, 是从战士到壮士的升华, 从而使五壮士形象更加丰满可信。壮士不是一下子铸就的, 只有在群众和自己的安危之间舍生取义, 才能配得上这个称号。该段中那个斩钉截铁的“走”, 荡气回肠, 一个平凡的字却意蕴深刻, 抓住“走”这个关键词进行教学, 点到了品味语言的穴, 把准了品味文章情感的脉。李老师抓住了这一段, 无疑抓住了理解课文、把握情感的核心, 抓住此段教学, 突出了重点并突破了难点。从表达的视角看, 该段是故事发展、推向高潮的支柱, 是文章的“腰”, 起了起—承—转—合的作用, 抓住这一段, 不仅能洞悉作者的行文线索, 还能明晰文章的内部结构。

文本解读的到位决定教学的效果。所以, 在未来的教学中, 教师解读文本时, 不能粗浅地停留在文章显而易见处, 只是模糊地意会文本, 或者仅是关注内容和情感, 而是应该从作者的视角, 深层领会作者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匠心, 知道写法, 才有正确的学法, 才有教学的最大化。

2. 学习课文必须关注结构

结构是文章的“骨架”, 是运用材料反映中心思想的方法, 所以, 第三学段的阅读教学, 必须在篇章的层面, 进行文章的篇章结构教学。但是, 综观教学现状, 由于难于操作, 教师对文章结构的教学仅停留在揣摩文章表达顺序上, 对文章结构的内在机理弃之一边, 进行段和句的肢解, 缺乏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深层领悟, 教学结果自然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盲人摸象一般盲目, 留下的是断续的情节、零碎的线索、模糊的人物。李老师从文本脉络着眼梳理关键处、握文章整体结构的特点, 层层剖析言语内在的组织结构, 进而品味出文章的精妙构思。此环节到位的教学, 不但使学生明晰了文章各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 知道了故事行走的轨迹, 使文章的各个段落在学生的思维中, 不再是各自为政, 而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每一部分是整体观照下的有机组成, 更重要的是, 学生阅读那些叙事类的文章, 如果篇幅比较长, 情节比较曲折, 要细细地咀嚼, 慢慢地体悟, 从而获得解读长文的一把钥匙。

片段2 学习文章描写群像的方法

师: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呢?写五个人和写一个人一样吗?把写五个人的句子全部找出来。

师:李老师把“痛击敌人”和“顶峰歼敌”中描写五壮士的句子显示在大屏幕上, 大家对比思考, 写法不一样在哪里?

出示:

生1:“痛击敌人”场面, 作者是五个壮士的一个一个写。

师:这叫逐一描写法。

生2:“顶峰歼敌”是班长马宝玉一个重点写, 别的壮士一笔略过。

师:这叫有点有面, 点面结合。

师:读一读, 体会一下:为什么“痛击敌人”一个一个写, “顶峰歼敌”重点写一个。

生1:动作不同, 所以一一列举, “顶峰歼敌”动作是相同的就不必一一列举了。

生2:马宝玉是五壮士的代表, 所以“顶峰歼敌”重点描写他。

生3:这样写文章有变化。

师:大家真了不起, 能发现文章描写的秘密, 以后写人物群体时, 我们可以逐一描写法和点面结合法交错来写。

启示

教学内容必须基于文本特点。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 很多教师在教学中, 都是当作普通的写人文章来教, 抓住人物的细节描写去体会人物的情感。但是, 李老师敏锐地把握了这篇文章的特质:它是我们小学阶段唯一一篇写人物群体的文章, 五壮士的行为融合在掩护群众这个特定的事件中, 都有共同的精神和气节, 所以从教材的教学价值而言, 还承载了如何写群体人物的目标。如何写, 用什么方法才能把人物栩栩如生地再现?李老师在教学中, 把“痛击敌人”和“顶峰歼敌”这两部分进行比较阅读, 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顿悟:作者逐一抓住人物的特点, 进行各具神采的描写, 展现群体中每一个个体的风采, 这是群体描写的根本;但是如果仅仅都是逐一描写法, 那么会变得面面俱到, 成了人物介绍的罗列, “红花需要绿叶衬”, 所以要点面结合, “点”是对人物细致刻画, 突出典型的人物, 体现深度;“面”是顾全大局, 体现广度。这样, 学生以后在描写群体人物时, 用“逐一描写法”和“点面结合”相结合的方法来写, 甚至可以迁移、延伸到场面描写中。

二、合起来, 浑然一体

这两片段看似是独立的两个环节, 但是合起来看, 是层层叠加、逐步深入的, 是和谐统一的整体。从两环节安排的序列来看, 前者是把握文理, 从篇章的角度;后者是典型的段落对比, 遵循了阅读教学的从整体到部分的规律。从体会表达的角度, 前一部分是关注作者的谋篇布局, 后一部分是关注细节, 从遣词造句的层面;从学生能力培养而言, 让学生获得阅读写人文章策略, 先从整体上关注事件的发展, 再关注人物的细节。李老师将教学的关注点、聚焦点、保持点都归结于既适合于语言文字教学又利于学生语言学习上, 从而实现了教学的最大化。

该课教学不仅是一个视觉上的盛宴, 也不仅仅止于 《狼牙山五壮士》 这篇课文的教学, 而是为改变目前程式化的阅读教学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给一线教师未来的教学诸多的启迪, 具有深远的后续价值。

摘要:撷取李卫东老师执教的《狼牙山五壮士》一课中两个核心片段进行剖析:分开看, 各具神采;合起来, 浑然一体。

关键词:片段剖析,文本特点

参考文献

篇9:听国学大师讲座《高品质沟通》

在当今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新信息海量递增,信息以

前所未有的速度在传播,如何才能在这瞬息万变的信息高速

公路不至于迷失了方向,如何及时把握住信息制高点,如何

做到在这信息海洋中乘风破浪,只有高品质沟通才是你成功

通往彼岸一个不可缺少的航线图。

如何才能做到高品质的沟通呢,国学大师翟鸿燊教授

给出了答案,就是先要学会怎样做“人”。

我们的祖先早在2500年前就把怎样做“人”画出了一

个框架,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这就是我们中国人几千

年来不败于世的根本。这十个字概况了你的所有日常生活、工作、社交和你对家庭的行为准则。你只有通过以上十个字的衡量才能来证明你是个具有高品质素质的人,于是你就具

备有高品质沟通的基本要素。

忠孝就是要你学会感恩,为自己已有的而感恩,感谢

生活给你的赠予,你就能有一个健康的心态,一个人只有真

正懂得感恩、知道感恩、做到感恩,那你就是个高尚的人,你才会有一个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每天怀有感恩的说“谢

谢”,不仅仅是使自己有积极的想法,也能使别人感到快乐。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宽容心;人与自然的沟通-和谐

心;人与心灵的沟通-喜悦心。这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及时有效的沟通,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一个心胸狭窄的人讲不出有大格局的话,微笑、真诚、宽容才能交心,交心才能交易,才会为企业的发展争取到机会,高效沟通能力是一个人、一个团队、一个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的推进剂,我们要用喜悦心、包容心、同理心、赞美心、爱心去获得最好的沟通。

对于翟老师讲座的博学和领悟,不是短短几小时的讲座能够解决的,也不是区区几百字能够涵盖的。关键是能学到一点,悟到一点,在实践中运用上一点,用以指导工作,不断进步。

上一篇:高金英老师培训心得体会下一篇:情况书面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