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题库

2024-05-12

刑事诉讼法题库(通用6篇)

篇1:刑事诉讼法题库

刑事诉讼法题库:判断题部分

第一组:

1、在我国奴隶社会的刑事诉讼中,被告人的口供一向受到格外重视,一向强调“罪从供定”。

2、作为公诉机关的国家安全机关,在刑事诉讼中专门行使侦查权,执行控诉职能。

3、即使没有被代理人的授权或同意,诉讼代理人代替被代理人进行的诉讼活动,也具有法律效力。

4、在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与人民检察院的互相配合与互相制约之间,应是对立的关系,是制约中没有配合、配合中不能有制约的关系。

5、在审判阶段,对于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终止审理。

6、上级人民法院依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审的案件,应当按照第二审程序进行审判,所作的判决或裁定,是终审的判决、裁定。

7、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罪犯,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是否抗拒改造,是对其予以减刑或者执行死刑的唯一条件。

8、在刑事诉讼中处于追诉或被追诉的地位,执行控诉职能或辩护职能,是诉讼参与人必须具备的特点。

9、两审终审适用于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审判的第一审案件。

10、已被判处刑罚的罪犯,如果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不服,可以提出申诉,不得阻碍、抗拒执行。第一组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第二组:

1、法官在诉讼中处于消极仲裁者的地位,是纠问式诉讼的最大特点。

2、在刑事诉讼中处于追诉或被追诉的地位,执行控诉职能或辩护职能,是诉讼参与人必须具备的特点。

3、鉴定人不能同案件有利害关系,担任过本案的侦查、检察、审判人员,或者同案件有利害关系者,应当回避。

5、两审终审适用于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审判的第一审案件。

6、已被判处刑罚的罪犯,如果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不服,可以提出申诉,但不得阻碍、抗拒执行。

7、对被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无期徒刑和有期徒刑的罪犯,不能适用监外执行。

8、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精神,应当贯穿于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诉讼程序的始终。

9、对执行死刑的罪犯,禁止游街示众和实施侮辱其人格的行为。

10、对被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和无期徒刑罪犯的减刑,由罪犯所在地的高级人民法院管辖。第二组答案:

1.× 2.× 3.√ 4.√ 5.× 6.√ 7.× 8.√ 9√.10.√

4、刑事诉讼的过程既是适用刑事诉讼法的过程,也是适用刑法的过程。

第三组:

1、刑事诉讼是国家司法机关处理行政案件,依法解决主管行政机关根据其职权所作的处罚决定是否正确和应否予以维护的活动。

2、代表国家行使法律监督职能,这是人民检察院独有的权利和职能。

3、公诉案件的被害人有权请求人民检察院对一审判决提出抗诉。

4、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主要是对公、检、法等机关和当事人的要求,是公、检、法等机关和当事人进行刑事诉讼时必须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

5、翻译人员不能同本案有利害关系,凡是依法应当回避的,必须回避。

6、诉讼参与人是参加刑事诉讼活动,享有一定诉讼权利,并承担一定诉讼义务的人。

7、证人是由案件事实本身决定的,在这一点上,他同被告人及被害人是一样的。

8、依照审判监督程序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不限于指令原审人民法院再审。

9、减刑裁定书应当发给罪犯,交付监狱,并将其副本送达原判人民法院和公安机关。

10、罪犯在监狱服刑时逃脱后重新犯罪,在犯罪地即被查获的,则由犯罪地的公、检、法机关依照刑事诉讼法规定的管辖范围立案处理。

第三组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第四组:

1、奴隶制社会的证据制度,从审查判断证据的标准或原则角度讲,一般都实行过法定证据制度。

2、犯罪嫌疑人是公诉案件在侦查终结前,对被追诉对象的称谓。

3、法定代理人如果依法参加诉讼,应属于当事人的范畴,享有与被代理人相同的某些重要诉讼权利。

4、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职责,主要是批准逮捕,提起公诉,对人民法院、公安机关的诉讼活动实行法律监督,以及对部分刑事案件的立案侦查等。

5、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罪犯,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是否抗拒改造,是对其予以减刑或者执行死刑的条件。

6、上级人民法院依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审的案件,应当按照第二审程序进行审判,所作的判决或裁定,是终审的判决、裁定。

7、罚金和没收财产的判决执行机关是公安机关。

8、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对于不通晓当地通用的语言文字的诉讼参与人,应当让他们自带翻译。

9、鉴定人不能同案件有利害关系,担任过本案的侦查、检察、审判人员,或者同案件有利害关系者,应当回避。

10、对被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无期徒刑和有期徒刑的罪犯,不能适用暂予监外执行。第四组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第五组:

1办理刑事案件是专门机关的职权,这里的职权既指权利也指义务。

2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中的“事实”指的是客观上发生的案件事实本身。3上级法院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将自己管辖的案件交由下级法院审判。4扭送也是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之一。

5在特定情况下人民检察院也可以执行刑事拘留。

6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将辩护人介入诉讼的时间提前到侦查阶段。7辩护律师经被害人同意可以向被害人调查。8鉴定结论是实物证据。

9为确定被害人、犯罪嫌疑人的某些特征、伤害情况或生理状态,可以对其人身进行检查,必要时可强制检查。

10两审终审制是指一个案件最多经过人民法院两次审判即告终结的制度

第五组答案: 1.√

2.×,“客观上发生的案件事实本身”改为“用证据证明的案件事实”。3.×,“在必要的时候可以”改为“不得”。4.×,“也是”改为“不是”。5.×,“也可以”改为“不能”。6.×,“辩护人”改为“律师”,或者“侦查”改为“审查起诉”。7.×,在“可以”前加“并经司法机关同意”。8.×,“实物”改为“言词”。9.×,“必要时可强制检查”改为“必要时对犯罪嫌疑人可强制检查”。10.×,“人民法院两次”改为“两级人民法院”。

第六组:

1、宪法与刑事诉讼法是“母法”与“子法”之间的关系。()

2、奴隶制时期实行纠问式结构形式。()

3、自诉人有权随时聘请诉讼代理人。()

4、文字性的书面材料都是书证。()

5、精神上有缺陷的人,不能作证人。()

6、公安机关对于被拘留的人,应当在拘留后立即进行讯问。()

7、法定期间不包括路途上的时间。()

8、检查妇女的身体,只能由女医生进行。()

9、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可以听取辩护人的意见。()

10、在法庭审判过程中,由于当事人申请回避而不能进行审判的,可以中止审理。(第六组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第七组:

1、从内容上看,刑事诉讼法属于“程序法”。()

2、刑事诉讼中最基本的三大职能是侦查、控诉和审判。()

3、鉴定人必须是自然人。()

4、律师在侦查阶段享有阅卷权。()

5、勘验、检查笔录不属于实物证据。()

6、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在取保候审期间,不得离开住处或指定的居所。()

7、拘传持续的时间最长不超过12小时。()

8、讯问未成年的犯罪嫌疑人,应当通知其法定代理人到场。())

9、我国实行两审终审制。()

10、自诉案件允许调解,但不允许和解。()第七组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第八组:

1.被害人如果拒绝检查,侦查人员认为必要时,可以强制检查。()2.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能离开住处”,就是不能

出家门。()

3.对于先行拘留的嫌疑人,人民检察院审查批捕时,认为需要补充侦查的,可暂不作不批捕决定,而可先通知公安机关补充侦查。()

4.法院按一审程序进行再审作出的裁判是终审裁判,不得上诉和抗诉。()5.检察院不服一审判决,在法定期限内只可通过原审法院提出抗诉,不能

直接向上一级法院抗诉。()

6、辩护律师依法向有关单位或证人调查取证,他们有权拒绝提供证据。()

7、军队保卫部门可以对军队内部发生的刑事案件行使侦查权。()

8、证人是当事人的近亲属,可能影响客观作证,因此应当回避。()

9、法庭审理“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时,对于“财产有合法来源”的辩解,可以要求被告人提供证据加以证明,否则以非法所得论处。()

10、凡是自诉案件都可以适用简易程序进行审判。()第八组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第九组:

1、证人经多次传唤仍不到庭作证的,可以拘传。()

2、公诉案件的被害人是当事人之一,有权对法院第一审判决提出上诉。()

3、对被害人进行人身检查,在必要时,可以强制检查。()

4、尸体检验,应在侦查人员主持下,由法医进行。()

5、某个原始证据,既可能是直接证据,也可能是间接证据。()

6、刑事拘留是司法机关在紧急情况下,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所采取的临时限制其人身自由的方法。()

7、人民检察院应自接到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7日以内,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

8、人民陪审员参加合议庭审理案件时,不享有同审判员同等的权利。()

9、当事人提出申诉的,原判决应当停止执行。()

10、公安机关负责人的回避,由同级法院的审判委员会决定。()第九组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第十组:

1.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的人,不能作证人。()

2.对侦查人员的回避作出决定前,侦查人员不能停止对案件的侦查。()3.在侦查中,发现不应对犯罪嫌疑人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撤消案件。()

4.某甲因故意伤害被拘留,公安机关提请检察院批准逮捕,未获批准。该公安机关认为检察院的决定有错误,有权继续羁押某甲。()5.李某因诈骗被公安机关移送起诉,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不起诉。被害人方某不服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申诉,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6.外国人在中国境内进行刑事诉讼,可以使用外国语言文字。()7.犯罪现场上收集到某一物品,即可能作为物证,又可能作为书证。()8.凡是需要提起刑事诉讼的案件,一律由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9.只要有犯罪事实发生,公安司法机关就应立案侦查。()

10.李某丢了东西,怀疑是王某偷的,经王某同意后,到王某家翻查。这一行为因得到了王某的同意,所以是合法的。()第十组答案:

对:2、3、5、6、7;错:1、4、8、9、10

第十一组:

1.刑事拘传的适用对象,包括犯罪嫌疑人,证人和被害人。()2.公安局长的回避,由同级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决定。()

3.公诉案件的被害人,有权请求人民检察院对一审判决提出抗诉。()4.人民检察院刑事拘留自侦案件犯罪嫌疑人时,自己执行。()5.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拘传持续时间最长为24小时。()6.对死刑判决的执行,可以采取枪决或者麻醉等方式。()7.立案程序是每起刑事案件必须经过的程序。()

8.检察机关有权对不应追究刑事责任犯罪嫌疑人,做出不起诉决定。()9.鉴定人参加诉讼进行鉴定,只能是由公安司法机关指派。()10.监视居住这项强制措施的执行机关是公安机关。()第十一组答案:

对:2、3、7、8、10;错1、4、5、6、9。

第十二组:

1.县检察院对自侦案件犯罪嫌疑人王某采取了监视居住。因为是自侦案件,对犯罪嫌疑人王某的监视居住就由县检察院自己执行。()

2.某甲,17岁,在抢劫时被抓获,公安机关对其进行讯问时,可以通知他的法定代理人到场。()

3.未经人民检察院依法提起公诉,人民法院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和处以刑罚。()4.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逮捕、预审、由公安机关负责。()5.一个证人对案件事实和情节的感知正确无误,也不能保证他的证言真实可靠。()6.李某丢了东西,怀疑是王某偷的,经王某同意后,到王某家翻查。这一行为因得到了王某的同意,所以是合法的。()

7.在侦查阶段,对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案件,公安机关应当撤销案件。()

8.村民某甲和邻居打架后,于次日死亡。为查明死因,公安局有权决定解剖尸体。()9.某甲因故意伤害被拘留,公安机关提请检察院批准逮捕,未获批准。该公安机关认为检察院的决定有错误,要求复议。因要求复议,也不可以继续拘留某甲。()

10.某市公安机关为侦破一起杀人案,扣押了犯罪嫌疑人项某的邮件,经查明与案件无关,应当5日内解除扣押。()第十二组答案: 对:2、5、7、8、9;错:1、3、4、6、10。

第十三组:

1.为了保证鉴定结论的真实性,鉴定人在进行鉴定前,一律不得了解案情。()

2.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的案件,认为对重大嫌疑分子还要拘留的,可以自行决定并执行。()

3.辩护权是被告人的专有权利,律师未经被告人委托或经人民法院指定,就不享有辩护权。()

4.在刑事公诉案件中,被告人参加诉讼,认为审判长的近亲属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可以要求审判长回避。()

5.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但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者,不能作证人。()

6.由于不能抗拒的原因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使刑事案件的审判无法继续进行时,人民法院可以裁定终止审理。()

7.人民法院在宣告判决时已知被判刑的人有可以暂予监外执行的情形时,可以决定暂予监外执行。()

8.证人是由案件事实本身决定的,不能由司法人员随意指定,但可以由其他人所代替作证。()

9.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生效的裁判,如果发现确有错误,都有权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

10.朱某,17岁,因盗窃被检察院提起公诉。因开庭审理案件时朱某已满18岁,因此,法院可以不为其指定辩护人。()

第十三组答案:对:3、4、7、9、10;错:1、2、5、6、8。

第十四组:

1、刑事诉讼职能应当由辩护职能、监督职能、审判职能、侦查职能构成。(×)

2、以阶级本质为标准对刑事诉讼进行划分,可分为弹劾式、纠问式和混合式。(×)

3、最高人民法院审理的第一审案件所作出的判决和裁定都是终审的判决和裁定。(√)

4、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除自己行使辩护权以外,还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辩护人。(√)

5、刑事诉讼法中规定的“诉讼参与人”是指当事人、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辩护人、证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

6、讯问犯罪嫌疑人必须由公安机关的侦查人员负责进行。(×)

7、为了查明案情,在必要时,可以进行侦查实验。(×)

8、对犯罪嫌疑人作精神病鉴定的期间不计入办案期限。(√)

9、犯罪嫌疑人不讲真实姓名的,其侦查羁押期限从新计算。(×)

10、对于补充侦查的案件,应当在一个月以内补充侦查完毕。补充侦查以二次为限。(√)第十五组:

1、刑事诉讼活动是围绕被告人进行的。(×)

2、刑事诉讼职能应当由辩护职能、监督职能、审判职能、侦查职能构成。(×)

3、当事人是刑事诉讼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诉讼主体。(√)

4、以阶级本质为标准对刑事诉讼进行划分,可分为弹劾式、纠问式和混合式。(×)

5、刑事侦查权只能由公安机关行使。(×)

6、最高人民法院审理的第一审案件所作出的判决和裁定都是终审的判决和裁定。(√)

7、人民法院审理刑事案件应该做到一律公开审理。(×)

8、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除自己行使辩护权以外,还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辩护人。(√)

9、刑事案件自审查起诉之日起,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

10、刑事诉讼法中规定的“诉讼参与人”是指当事人、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辩护人、证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

11、对于自诉案件,被害人有权向人民法院直接起诉。(√)

12、讯问犯罪嫌疑人必须由公安机关的侦查人员负责进行。(×)

13、询问不满18岁的证人,应当通知其法定代理人到场。(×)

14、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时间最长不得超过12小时。(×)

15、在执行逮捕、拘留、搜查紧急情况时,可以不用逮捕证、拘留证和搜查证。(×)

16、对犯罪嫌疑人作精神病鉴定的期间不计入办案期限。(√)

17、一般情况下,对犯罪嫌疑人逮捕后的侦查羁押期限不得超过二个月。(√)

18、犯罪嫌疑人不讲真实姓名的,侦查羁押期限自查清其身份之日起计算。(√)

19、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的案件,改变管辖的,从改变后的人民检察院收到案件时起重新计算审查起诉期限。(√)

20、在审查起诉中,对于补充侦查的案件,应当在一个月以内补充侦查完毕。补充侦查以二次为限。(√)第十六组:

1.刑事诉讼活动是围绕被告人进行的。(×)

2.刑事诉讼职能应当由辩护职能、监督职能、审判职能、侦查职能构成。(×)3.当事人是刑事诉讼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诉讼主体。(√)

4.以阶级本质为标准对刑事诉讼进行划分,可分为弹劾式、纠问式和混合式。(×)5.刑事侦查权只能由公安机关行使。(×)

6.最高人民法院审理的第一审案件所作出的判决和裁定都是终审的判决和裁定。(√)7.人民法院审理刑事案件应该做到一律公开审理。(×)

8.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除自己行使辩护权以外,还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辩护人。(√)9.刑事案件自审查起诉之日起,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

10.刑事诉讼法中规定的“诉讼参与人”是指当事人、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辩护人、证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

篇2:刑事诉讼法题库

第一章 绪论

1、诉讼:P12、刑事诉讼:P53、刑事诉讼法:P84、刑事诉讼法学:P1

3第二章 刑事诉讼基本范畴

1、刑事诉讼价值:P182、刑事诉讼目的:P203、刑事诉讼职能:P214、刑事诉讼结构:P2

2第三章 刑事诉讼基本原则

1、刑事诉讼基本原则:P252、审判公开:P36

第四章 刑事诉讼中专门机关和诉讼参与人

1、公安机关:P412、人民检察院:P433、人民法院:P464、军队保卫部门:P495、监狱:P496、刑事诉讼参与人:P497、当事人:P508、被害人:P509、自诉人:P5010、犯罪嫌疑人:P5111、被告人:P5112、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P5213、附带民事诉讼的被告人:P5214、其他诉讼参与人:P5315、法定代理人:P5316、诉讼代理人:P5417、辩护人:P5418、证人:P5519、鉴定人:P5620、翻译人员:P57

第五章 管辖制度

1、立案管辖:P582、自诉案件:P593、审判管辖:P614、普通管辖:P615、级别管辖:P616、移送管辖:P627、地区管辖:P638、指定管辖:P649、专门管辖:P66

第六章 回避制度

1、回避:P672、回避的对象:P67

第七章:辩护与代理制度

1、辩护:P732、自行辩护:P753、委托辩护:P754、指派辩护:P765、刑事诉讼代理:P836、公诉案件中的代理:P857、自诉案件中的代理:P868、附带刑事诉讼中代理:P88

第八章:强制措施制度

1、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P902、拘传:P953、取保候审:P974、监视居住:P1045、刑事拘留:P1086、行政拘留:P1107、司法拘留:P1118、逮捕:P1149、羁押:P11410、扭送:P128

第十章:刑事证据制度

1、刑事证据:P1492、物证:P1523、书证:P1554、证人证言:P1585、被害人陈述:P1606、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P1617、鉴定意见:P1628、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P1659、视听资料、电子数据:P16710、原始证据:P17011、传来证据:P17012、控诉证据:P17013、辩护证据:P17014、实物证据:P17115、言词证据:P17116、直接证据:P17117、间接证据:P17118、刑事证明:P17219、证明对象:P17320、证明要求:P17321、证明责任:P17422、非法证据排除规则:P175第十一章:立案程序

1、立案:P1772、立案条件:P1793、立案程序:P18

1第十二章:侦查程序

1、侦查:P1882、讯问犯罪嫌疑人:P1913、询问证人、被害人:P1934、勘验、检查:P1955、搜查:P2006、查封、扣押物证、书证:P2027、鉴定:P2048、技术侦查:P2069、秘密侦查措施:P20710、辨认:P20811、通缉:P21012、侦查终结:P21113、补充侦查:P21

3第十三章:提起公诉程序

1、审查起诉:P2162、提起公诉:P2183、不起诉:P2204、法定不起诉:P2205、酌定不起诉:P2206、证据不足的不起诉:P2

21第十四章:刑事审判概述

1、审判:P2232、审判组织:P2243、独任庭:P2254、合议庭:P2255、审判委员会:P2266、两审终审制:P2277、审判公开:P2288、陪审制:P229

第十五章:第一审程序

1、第一审程序:P2312、法庭调查:P2353、简易程序:P2454、判决:P2465、裁定:P2476、决定:P247

第十六章:第二审程序

1、第二审程序:P2492、全面审理:P2533、上诉不加刑原则:P254第十七章:死刑复核程序

1、死刑复核程序:P258

第十八章:审判监督程序

篇3:刑事诉讼法题库

一、刑事和解制度的可行性

(一)刑事和解制度的试行成效

在1996年将自诉案件的和解制度写入《刑事诉讼法》之后,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先后出台相关规定,对刑事和解制度做了进一步解释。同时,部分省市地区也相继对刑事和解制度进行积极大胆地探索,这也充分推动了我国刑事和解程序的建立与完善。尤其是发生在河南的首例故意杀人罪轻判案件,更是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关注,要不要对人身危险性较大的罪犯适用刑事和解,要不要对赔偿的金钱额数做具体规定,这些都是需要法律来做解释的。河南故意杀人罪被判死缓的案件,郑州中院作出的解释是“被告人孟某作案手段残忍,后果严重,本应依法严惩,但鉴于此案系感情纠葛而引发的犯罪,被告人孟某的亲属主动代为赔偿附带民事诉讼原告的经济损失,得到了原告的谅解,并请求对被告人从轻处罚,对其判处死刑可不立即执行。”[1]而这一结果的原因就是“郑州中院在今年8月26日,已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刑事和解、附带民事诉讼调解工作实施意见》。按照意见,今后全市各法院在审理刑事案件时,将依照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对刑事案件当事人和解或接受调解,只要受害人和加害人达成和解协议,司法机关将对其减轻或免除处罚,最终在案件中,达到被告人满意、被害人不上诉、检察院又不抗诉的法律效果。”[2]除此之外,北京、广东、江西等地在实务之中都运用了刑事和解。

从上述的介绍中可以看出,部分地区对刑事和解制度的积极探索取得了良好成效,这就加快了法律对刑事和解制度的认可,最终体现就是新《刑事诉讼法》做出的修改及规定。

(二)被害人权利保障的需要

在传统的刑事司法模式下,刑罚权属于国家所特有的,被害人几乎无法参与案件,更没有机会去表达自己的意愿,犯罪一直都被认为是对国家利益的侵犯和既有社会秩序的冲击,面对被害人权益实现的要求,这就需要一种诉讼程序能够使被害人的法定诉讼权利得以实现,充分保障被害人的自身权利。

在一般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加害人因为自己被定罪处罚往往对被害人甚至对国家司法制度产生很强的仇恨心理,在这种情况下加害人很难对被害人进行道歉,更别提进行民事赔偿。而刑事和解制度是在被害人对加害人有所谅解的前提下,加害人积极履行对被害人的民事赔偿,正所谓“冤家宜解不宜结”,这样一来,一方面有利于被害人得到民事赔偿,另一方面有利于加害人改过自新,回归社会。

二、刑事和解制度的立法现状

(一)原有法律规定的空白

在新《刑事诉讼法》修改之前,只有第172条对刑事和解制度做出了规定,“人民法院对自诉案件,可以进行调解;自诉人在宣告判决前,可以同被告人自行和解或者撤回自诉。”在整套法律中,并未对刑事和解制度的具体程序作出相关规定,这就造成了我国司法机关在诉讼过程中只能按照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执行,缺乏相应的法律依据,出现了无法可依的现象。

(二)新《刑事诉讼法》的规定

1. 刑事和解制度的适用范围

根据新《刑事诉讼法》第277条的规定,我国公诉案件和解适用的案件范围包括两类:一是因民间纠纷引起,涉嫌《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犯罪,可能判处3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案件;二是除渎职犯罪以外的可能判处7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过失犯罪案件。

针对第一类案件而言,往往是发生在恋爱、婚姻、家庭、邻里纠纷,或者因口角、泄愤等偶然性矛盾之中,进而产生一系列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财产权利等可能判处3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轻微刑事犯罪。针对第二类案件来说,需要特殊说明的是渎职犯罪中的过失,一般过失犯罪中的加害人主观恶性比较小,对社会的危害性也不大,但是渎职犯罪中的过失表现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严重不负责任等行为,并且法律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履行职责本身有明确要求,因而渎职犯罪不在法律规定的和解范围之内。除此之外,新《刑事诉讼法》还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5年之内曾经故意犯罪的,不适用刑事和解程序。关于新《刑事诉讼法》对刑事和解制度范围做出的界定,有的学者认为“还有适度扩展的空间”,有的学者则认为刑事和解制度范围的扩大削弱了刑罚的特殊预防功能,很容易引起社会不公平现象的产生,特别是不赞同对死刑案件刑事和解的主张与探索,担心死刑案件和解的话可能会异化成“花钱买命”的交易。

2. 刑事和解制度的程序运行

关于刑事和解程序的运行,有学者从整体对刑事和解程序做了论述,在他们看来,和解程序的启动权应该赋予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侦查阶段中公安机关可以对一些“被告人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犯罪事实简单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且便宜侦查的案件”进行和解,而那些案情复杂的案件,“在加害方并不悔罪、事实尚未查清、证据尚不充足的情况下则不适宜进行和解”。在审查起诉阶段达成和解的,对和解协议需要数次履行的,“检察机关可以暂缓起诉,待和解协议履行完毕后再作出不起诉决定”,“对于必须起诉的,检察机关应当向法院提出从轻或减轻处罚的量刑建议”。而如果在法院审理阶段达成和解,法院则可以做出从轻或减轻处罚的判决。”[3]在理论界的观点中,可以看出刑事和解制度的运行方法,较之法条显得更便于理解。但是,在司法实践中与这些理论性的东西还有较大差距。我国的司法机关应该从更好地维护受害者利益,保障各方权益出发,维护司法公正,化解社会矛盾,不断适应社会公众的新期待,当然这也需要法律的进一步完善。

三、对刑事和解的思考

(一)关于刑事和解双方的思考

犯罪行为是对社会秩序的一种威胁一种挑衅,因此在某些犯罪活动中,即使被害人原谅了加害人的行为,加害人也积极认错,但是社会也不允许过轻的处罚,这时刑法就要保障社会道德与公序良俗的底线,不能让加害者放任自由。与此相反,被害者提出的“高价减刑”要求,也不利于刑事和解程序的顺利进行。一方面,一旦加害方经济实力雄厚,不在乎被害者提出的金钱赔偿要求,这时就会放纵加害方,使加害方在减轻、从轻或免除刑罚的同时不利于加害方思想上的悔改。另一方面,假如被害者所提出的赔偿条件远远超出加害方的承受范围,在和解不成功的情况下,会导致双方的二次矛盾,不利于加害方的再改造,也会增加其人身危险性与社会的不稳定性。因此,在进行刑事和解过程中调解人要充分发挥好调节作用,在使被害者所受到的的伤害降到最低程度的同时,也要注意让加害方受到良好的社会改造,使其人身危险性减到最低。

(二)刑事和解与“花钱买刑”

刑事和解制度是被害人与加害人在调解人的主持下,利用和解这一平台各自发表对案件的看法以及自己的想法,进而达到被害人原谅加害人,加害人对被害人进行一定的民事赔偿,从而减轻加害人的刑罚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作为富人的加害人在对被害人进行高额赔偿后很可能不受刑罚处罚,相反,作为穷人的加害人,很可能因为支付不起高额赔偿而受到刑罚处罚,这样很容易导致人们对制度公平性的质疑。

笔者认为,刑事和解制度在以后的立法过程中需要进一步修改:一是,明确在当事人充分协商的基础上赔偿的数额应由办案机关进行审查;二是,针对不同的案件类型,制定出灵活的赔偿数额参考系数及上限标准;三是,对于被告人经济确实困难无力赔偿情形,在征得被害人同意后相应的减少赔偿数额。

(三)刑事和解制度的监督体系

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并未涉及到对刑事和解制度运行的监督,要想使刑事和解制度更好的运行,需要加强司法机关的相互监督。在我国,检察机关的特有地位,决定了其应负有监督的重要职能,[4]因此如果是在侦查阶段和审判阶段进行刑事和解的话,一定要有检察机关的监督。同时,审判阶段还应当将案件和解的最终处理结果公布出来,接受社会舆论监督,检察机关在这时也应充分发挥其作用,如果有不适合适用刑事和解而适用的,可以向上一级法院进行抗诉;而如果是在审查起诉阶段进行刑事和解的话,审判机关就必须要参与其中,此外,还可以引入人民监督员监督机制。

同时,笔者认为,针对加害人的犯罪行为,不仅要从传统的刑罚办法进行教导指引,更应该用现代的观念使加害人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忏悔,而社区矫正发挥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这样既不会让加害人与社会脱节,又可以降低加害人的逆反心里。同时,这样也符合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更有利于将程序法与实体法结合,节约司法资源,完善刑事和解制度。

参考文献

[1]河南首次轻判故意杀人者被告赔偿9万换来死缓.中国新闻,http://news.china.com/zh_cn/domestic/945/20091015/15667640_1.html.2013.5.10

[2]同上[1].

[3]亓淑云.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完善.法制园地,2012(7).

篇4:论刑事诉讼法

关键词 刑事诉讼法 改革 人权

一、刑事诉讼法修改的背景探究

1、《刑事诉讼法》发展历程

1979年7月1日,新中国第一部刑事诉讼法典经五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正式公布,1980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结束了我国开国进30年的法律缺失,为我国今后和谐法制社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96年3月17日,八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1997年1月1日开始实施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本次修改贯彻落实了“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加强制约,保障人权”的精神,增强了对公民人权的保障,使我国法律制度又迈向了新的高度。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为了进一步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更好的为广大人民群众争取更多的法律意义,在2009年,全体研究人员又对《刑事诉讼法》的修改进行了进一步的提议和研究,终于,在2012年3月14日,《关干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经十一届全国人大会五次会议审议通过。

2、《刑事诉讼法》修改背景

第一,在《刑事诉讼法》推出之后,我国逐渐步入了法制社会。但是,许许多多的问题也逐一体现,例如刑讯逼供现象很严重。刑讯逼供造成了很多冤假错案,严重损害了司法形象。刑讯逼供、暴力取证等随意剥夺人权的现象俯拾皆是,对于我国法律人权化的建设造成了非常负面的影响。第二,民主和人权是建设法制社会的重要保证。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人民群众对于民主的要求也愈发的强烈,参政意识、权利意识、民主意识都在不断加强,遇到问题时,人民更愿意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所以,人们对司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第三,对比国际法律,完善自我。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在国际法制上处于非常落后状态,在许多方面都存在不妥和欠缺的地方,所以,要使我国进一步的步入发达国家的行列,必须要解决这些瑕疵,完善我国法律法规。

二、《刑事诉讼法》修改内容分析

1、完善人权问题

人权是人民的自身权益,无论对于被害人还是受害人,他们都有权益维护自己的民主和人权。所以,本次修改,最注重的就是人权这一方面,将尊重保障人权作为基本原则将写入刑诉法;加强了犯罪嫌疑人诉讼权利的保障;将“惩罚犯罪,保护人民”改为“惩罚犯罪,保护人权”,这是宪法“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在刑事诉讼法修改中的落实,是刑事诉讼法修改中一个理念性的、核心性的改变。

2、完善会见规定

综合《律师法》的相关内容,完善了辩护律师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会面规定,除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案件、恐怖活动犯罪案件、重大贿赂犯罪的共同犯罪案件外,辩护律师凭“三证”即可会见;会见时不被监听。并且辩护律师自审查起诉之时起,可以查阅、摘抄和复制本案所指控的犯罪事实的材料。

3、扩大法律援助的适用范围

适用阶段由审判延伸至侦查、起诉;应当指定法律援助的案件从死刑扩展到无期徒刑;对于因经济困难等原因没有委托辩护人的,经申请符合条件的,也应当提供法律援助。

4、增设特别程序

第一,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诉讼程序。规定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方针和原则;实行法律援助辩护制度;严格限制适用逮捕;建立讯问和审判时法定代理人或者其他成年人在场制度;建立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建立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等。二,公诉案件的当事人和解程序。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案件或者除渎职犯罪以外的可能判处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过失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与被害人双方可以和解。第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第四,对实施暴力行为的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程序。对于精神病人实施暴力伤害危害公共安全情节严重者,依法不负刑事责任,但是法院可以判决强制医疗。这次修改有100多条,增加了66个条文,可以说每一个条文的修改都是非常必要的。以上内容的实施,必将带来我国刑事司法的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三、《刑事诉讼法》修改的意义和影响

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法治受到政治哲学的影响非常大,刑事诉讼法修改的理念也十分明显地受到政治哲学影响。综观建国到现今,我国经历了斗争政治哲学到和谐政治哲学的转变过程。所以,为了健全我国和谐社会,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好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必须要在各大法律法规中明确民主和人权。一个真正法治的国家一定是一个尊重人权、保护人权的国家,法律不仅保护普通公民的权利,也保护犯罪嫌疑人的权利。在一个法治社会中,法律公正的程序和公正的裁判让每个人活的有期待性、有预测可能性、有尊严感,这正是法律的精神所在。中国自古发展以来,对于民主和人权的重视程度就不够,所以,对于我国来说,推动和谐社会的法治事业进步,并不是一日两日就能完成的,但是经过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全国民众的努力,我国的法制正在日益完善。

刑事诉讼法的精神就是在动态的过程中限制国家权力的行使,对于刑事诉讼法,更重要的是需要国家守法,只有国家首先守法才能为公民守法树立起榜样,从而树立起对法律的信赖感和崇敬感,从而树立法治的信心。只有公民对法治有了信仰,中国的法治才有希望。

参考文献:

[1]张军.关于刑事案件审判方式的若干问题[J].中国法学,1996.03.

[2]邓非.我国刑事执行制度之完善及对策[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 .07.

篇5:新行政诉讼法--题库

一、判断题

1、人民法院审理行政诉讼案件一般只审查行政行为的合法性。(√)

2、行政机关可以成为行政诉讼的原告。(√)

3、行政诉讼中,被告应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行政行为的证据和依据的规范性文件,并提出答辩状。(√)

4、原告向两个以上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由最先立案的人民法院管辖。(√)

5、人民法院在接到起诉状时对符合《行政诉讼法》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登记立案。(√)

6、人民法院对原告的起诉既不立案,又不作出不予立案的裁定的,当事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起诉。(√)

7、人民法院审查行政诉讼案件原则上不得进行调解,但行政赔偿、补偿以及行政机关行使法律、法规规定的自由裁量权的案件可以调解。(√)

8、在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认为行政案件的审理需以民事诉讼的裁判为依据的,可以裁定中止行政诉讼。(√)

9、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应当对原审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和被诉行政行为进行全面审查。(√)

10、人民法院原则上应当公开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书、裁定书,供公众查阅。(√)

11、人民法院审理行政诉讼案件一律应当公开进行。(×)

12、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

13、行政诉讼案件一律由最初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14、行政诉讼中,行政机关在规定的期限内,拒绝履行判决、裁定、调解书的,第一审人民法院可以从期满之日起,对该行政机关处以五十元至一百元的罚款。(×)

15、行政诉讼中,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人民法院应当中止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审查。(×)

16、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可以出庭应诉,也可以委托行政机关相应的工作人员出庭。(×)

17、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确认发明专利权的案件、海关处理的案件以及对国务院或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所作的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第一审行政案件。(×)

18、高级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审判工作的实际情况,自行确定若干人民法院跨行政区域管辖行政案件。(×)

19、复议机关在法定期限内未作出复议决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以复议机关为被告提起行政诉讼。(×)

20、原告可以提供证明行政行为违法的证据。原告提供的证据不成立的,被告可以免除相应的举证责任。(×)

21、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行政诉讼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22、人民法院发现受理的案件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应当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受移送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受移送的人民法院认为受移送的案件按照规定不属于本院管辖的,可以再次自行移送。(×)

23、经复议的案件,行政机关决定维持原行政行为的,只以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为被告。(×)

24、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为二人以上,因同一行政行为发生的行政案件,或者因同类行政行为发生的行政案件、人民法院认为可以合并审理并经当事人同意的,为共同诉讼。

(√)

25、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同被诉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但没有提起诉讼,或者同案件处理结果有利害关系的,可以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但只能由第三人主动申请参加诉讼,人民法院无权主动通知其参加诉讼。(×)

26、在行政诉讼中,代理诉讼的律师有权按照规定查阅、复制本案有关材料,但无权向有关组织和公民调查,收集与本案有关的证据。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材料,应当依照法律规定保密。(×)

27、行政诉讼中,被告对作出的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被告不提供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证据,可改由原告进行举证。

(×)

28、根据行政诉讼中举证责任的分配制度,原告可以提供证明行政行为违法的证据。但原告提供的证据不成立的,即可免除被告的举证责任。

(×)

29、为证明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法院在公正审理的基础上可以向被告调取其作出行政行为时未收集的证据。(×)

30、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在接到申请之日起三个月内不履行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法规对行政机关履行职责的期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

31、除不可抗力或其他不属于其自身的原因耽误起诉期限的情形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耽误起诉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后十日内,可以申请延长期限,但是否准许应由人民法院决定。(√)

32、人民法院公开审理行政案件,对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可以不公开审理。(√)

33、诉讼期间,不停止行政行为的执行。当事人对停止执行或者不停止执行的裁定不服的,可以申请复议一次。(√)

34、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这是行政诉讼的法定原则,不存在任何例外规定。(×)

35、在涉及行政机关对民事争议所作的裁决的行政诉讼中,当事人申请一并解决相关民事争议的,人民法院可以一并审理。(√)

36、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宣告判决或者裁定前,原告申请撤诉的,法院应当根据自愿原则,裁定准许。(×)

37、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以法律和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依据。地方性法规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行政案件。(√)

38、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中,经审查认为规范性文件不合法的,正确的处理方法为,不作为认定行政行为合法的依据,并向指定机关提出处理建议。

(√)

39、人民法院对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可以将被告拒不到庭的情况予以公告,但法院无权向被告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提出依法给予其主要负责人处分的司法建议。(×)

40、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至日起七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给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并提出答辩状。(×)

二、单项选择

1、原告向两个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应当由哪个人民法院管辖?(最先立案的人民法院)

2、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公务员,因其是以所在国家行政机关的名义作出的,(故不能成为行政诉讼的被告)

3、下列情形中,人民法院应当判决驳回原告诉讼请求的是(起诉被告不作为的理由不成立的)

4、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其(六个月)内作出第一审判决。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5、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下列情形不属于法院受理范围的是(赵某认为单位免除自己行政职务的处罚决定不合理)

6、《行政诉讼法》规定,有权提起行政诉讼的公民死亡,(其近亲属)可以提起诉讼。

7、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的派出机构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应以(该行政机关)为行政诉讼被告。

8、行政诉讼中,行政处罚明显不当,或者其他行政行为涉及对款额的确定、认定确有错误的,人民法院可以判决(变更)。

9、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对诉讼案件当庭宣判的,应当在(十日内)日内发送判决书。

10、在行政诉讼中,有权对行政诉讼实行监督的是(人民检察院)

11、行政诉讼中,被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应诉的,人民法院可以(按缺席审理判决)。

12、行政诉讼中,两个以上的行政机关作出同一具体行政行为的,(共同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共同被告)行政机关是被告。

13、行政案件原则上由(最初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14、因不动产提起的行政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15、人民法院发现受理的案件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应当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受移送的人民法院认为受移送的案件按照规定不属于本院管辖的,应当(报请上级法院指定管辖)。

16、行政诉讼中的原、被告一般是(原告为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被告是国家的行政机关)。

17、被告在作出行政行为时已经收集了证据,但因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不能提供的,(经人民法院准许,可以延期提供)。

18、行政诉讼中,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内)内向人民发言提交相关证据。

19、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其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在接到申请之日起(两个月内)不履行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20、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不可抗力耽误起诉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十日内)内,可以申请延长期限。

21、经行政复议,复议机关作出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决定后,被处罚人仍不服,继续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依法对下列(被处罚人以行政机关处罚不太适当由提起诉讼的)类诉讼请求不予受理。

22、某中外合资企业的外方认为,所在地工商管理部门吊销企业营业执照的行政处罚决定侵害了外方的合法权益,单独以外方的名义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对此,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可以受理,但外方必须以企业的名义)

23、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应当在收到上诉状之日起(三个月内)作出终审判决。

24、在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既不立案,又不作出不予立案裁定的,当事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起诉)。

25、经人民法院传票传唤,原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照撤诉处理)。

26、在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认为行政案件的审理需以民事诉讼的裁判为依据的,可以(裁定中止行政诉讼)。

27、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参照(规章)。

28、行政诉讼中,被告收到起诉状副本后不提交答辩状的(不影响法院审理)。

29、行政行为有实施主体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或者没有依据等重大且明显违法情形,原告申请确认行政行为无效的,人民法院应(判决确认无效)。

30、复议机关与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为共同被告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对(复议决定和原行政行为一并)作出裁判。

31、在行政诉讼中,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行政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四十五天)内审结。

32、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发现案件不宜适用简易程序的,应(裁定转为普通程序)。

33、对于行政诉讼中上诉案件审理方式的规定,下列正确的是(原则上应开庭审理,但经过阅卷、调查和询问当事人,对没有提出新的事实、证据或理由的,且合议庭认为无需开庭审理的可以不开庭审理)。

34、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需要改变原审判决的,对被诉行政行为应如何处理(同时对被诉行政行为作出判决)

35、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人民法院已经受理的,(不得)申请行政复议。

36、行政诉讼中,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判可以向有权机关(申请再审),但判决、裁定不停止执行。

37、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的派出机构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应以(该行政机关)为行政诉讼被告。

38、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甲某涂改了检疫证明的数量和日期,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对其进行了行政处罚。被涂改的检疫证明在证据的分类上属于(物证)。

39、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行为在法定期间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的,行政机关不可以(无直接强制执行权自行强制执行)。

40、行政诉讼的举证期间是(第一审庭审结束之前)。

41、在行政诉讼中,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42、如法律、法规规定对于某些行政行为应当先向行政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如果行政复议机关决定不予受理或者受理后超过行政复议期限不作答复,行政相对人可(D自收到不予受理决定书之日起或者行政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43、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紧急情况下请求行政机关履行保护其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不履行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不受上述期限的限制)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44、市民马某1992年在赴澳门探亲期间,通过其亲属在美国驻澳门总领馆,花2.5万美元购买了美国护照。后以美国公民的身份持用该护照多次出入国境。1996年10月某公安机关在调查马某参与的一起纠纷案中,发现马某在购买外国护照后,没有向我国公安机关或国外的中国外交代表机关、领事机关申请办理退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手续,也未前往美国定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的有关规定,马某不具备退出、丧失或自动丧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条件。因而,不承认其取得美国国籍。于是,该公安机关根据有关规定,在其所持的美国护照上做了不承认标记,然后将护照退还本人。马某以公安机关在其所持的美国护照上做不承认标记构成行政侵权为由提起行政诉讼。那么人民法院的如下做法正确的是(受理,公安机关的行为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该行为不属于国家行为)

45、某县土地管理局批准了黄某的建房申请。黄某的房子建好后,县水利局认为系违章建筑,责令限期拆除。黄某对处罚决定不服,以县水利局为被告提起行政诉讼。人民法院在受理黄某的起诉后,对于县土地管理局在诉讼中的地位应当如何确定?(应当通知县土地管理局以第三人的身份参加诉讼)

46、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下列情形中处理结果错误的是(原判决遗漏当事人,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的,依法改判)。

47、某小区的业主委员会因某医院新建住院楼影响了该小区业主的采光,将该市规划局起诉至法院,要求撤销规划局为医院发放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起诉后出现以下哪种情况,原告申请撤诉时法院应该准许撤诉(被告对该小区采光受影响的业主进行补偿,与原告达成和解)。

48、行政机关拒绝履行判决、裁定、调解书的,第一审人民法院不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在规定期限内不履行的,从期满之日起,对该行政机关处以五十至一百元的罚款)。

49、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认为地方人民政府制定、发布的规章与国务院部、委制定、发布的规章不一致的,应(由最高人民法院送请国务院作出解释或者裁决)。

50、区工商局以涉嫌虚假宣传为由扣押了王某财产,王某不服诉至法院。在此案的审理过程中,法院发现王某的行为涉嫌经济诈骗罪需追究其刑事责任。法院的下列哪种做法是正确的?(终止案件审理,将有关材料移送有管辖权的司法机关处理)

51.《行政诉讼法》规定,当事人在行政诉讼中的法律地位(平等)。52.《行政诉讼法》规定,对行政诉讼实行法律监督的是(检察院)。

53.人民法院对管辖权发生争议,由争议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报(共同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54.在共同诉讼中,可以由当事人推选代表人进行诉讼。代表人的诉讼行为对其所代表的当事人发生效力,除以下哪一选项外,均应当经被代表的当事人同意。

(提出管辖异议)

55.下列争诉案件属于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的受案范围的是:(张某,某政府部门处长,不服其单位对他的行政处分)

56.下列哪项说法是正确的:(我国行政诉讼中也确定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根据这一规则,以非法手段取得的证据,不得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

57.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58.新《行政诉讼法》对起诉期限进行了调整,根据新修订的法律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59.人民法院在接到起诉状时对符合法律规定起诉条件的,应当登记立案。对当场不能判定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接收起诉状,出具注明收到日期的书面凭证,并在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60.经人民法院传票传唤,原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按照(撤诉)处理。61.在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认为行政案件的审理需以民事诉讼的裁判为依据的,可以(裁定中止行政诉讼)。62.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作出第一审判决。

63.下列关于简易程序说法错误的是:(发回重审的案件经审判委员会允许,可以适用简易程序)64.人民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发现案件不宜适用简易程序的,应当采取的处理方法是(直接裁定转为普通程序)

65.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

(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66.列说法不准确的为:()B.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原则上为书面审理。

67.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应当在收到上诉状之日起(三个月)内作出终审判决。

68.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在法定期限内没有审理完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69.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为:(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发现调解书内容违法,认为需要再审的,可以直接决定启动再审程序)

70.外国法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组织的行政诉讼权利加以限制的,人民法院对该国公民、组织的行政诉讼权利,实行(对等)原则。

71.下列行为中,不可被提起行政诉讼的有:(国防行为)72.行政诉讼的被告是行政主体,该行政主体不是(人民法院)

73.行政诉讼俗称“民告官”诉讼,所谓的“民”,正确的理解应为:(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74.关于使用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原则的规定,下列说法不符合《行政诉讼法》的是:(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尊重当地民族通用语言、文字,但不承担为不通晓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的诉讼参与人提供翻译的职责)

75.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当事人在行政诉讼中的法律地位(平等)。

76.当事人在行政诉讼中有权进行辩论,以下关于辩论原则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双方当事人只能对案件的事实等实体方面进行辩论,无权对适用法律及程序性问题进行辩)

77.对国务院部门所作的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案件,应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行政案件。

78.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审判工作的实际情况,确定若干人民法院跨行政区域管辖行政案件。

79.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诉讼,由(.原告所在地或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80.两个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的案件,原告可以选择其中一个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原告向两个以上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由(最先立案的)人民法院管辖。

81.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由于特殊原因不能行使管辖权的,由(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82.公民甲死亡,(所在单位的领导)不可以提起行政诉讼。

83.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改变原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为被告。84.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和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为被告。85.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所作的行政行为,(委托的行政机关)为被告。

86.没有诉讼行为能力的公民,尤其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法定代理人相互推诿代理责任的,由(人民法院指定其中一人)代为诉讼。

87.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甲某涂改了检疫证明的数量和日期,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对其进行了行政处罚。被涂改的检疫证明在证据的分类上属于(.物证)。

8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为(在诉讼过程中,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可以向原告、第三人收集证据)。89.下列哪项不是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时应当遵循的基本制度?(独任制)

90.对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的行政案件,下列哪项不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采取的措施?(行政诉讼或者复议由当事人自己选择,并没有行政复议前置的例外情况)

91.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92.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在接到申请之日起(两个月)内不履行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法规对行政机关履行职责的期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93.以下哪一项不是提起行政诉讼应当符合的条件?(提交书面起诉状)

94.人民法院既不立案,又不作出不予立案裁定的,当事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起诉。上一级人民法院认为符合起诉条件的,(可以指定其他下级人民法院立案、审理)。

95.在行政诉讼案件的审理中,审判人员的回避,由(院长)决定。96.下列关于先予执行的说法错误的是:(当事人对先予执行裁定不服的,最多可以申请复议两次。)97.对人民法院审判人员恐吓、侮辱、诽谤、诬陷、殴打、围攻的单位,人民法院可以对其主要负责人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罚款、拘留须经(人民法院院长)批准。98.下列关于行政诉讼调解的规定说法中,不正确的为(行政赔偿的案件不适用调解)

99.在涉及行政许可、登记、征收、征用和行政机关对民事争议所作的裁决的行政诉讼中,当事人申请一并解决相关民事争议的,人民法院(可以一并审理)。

100.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宣告判决或者裁定前,原告申请撤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审查情况,裁定是否准许)

三、多项选择

1、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包括()。A 举证责任倒置原则

B 不适用调解原则

C 独立审判原则

D 诉讼不停止执行原则

2、行政诉讼中,原则上不停止被诉行政行为的执行,但下列()情形时除外。B 被告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C 原告或利害关系人申请停止执行且法院认为应当停止执行该行政行为且不损害国家、社会公共利益的D 人民法院认为应当停止执行的

3、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的共同诉讼,可以由当事人推选代表人进行诉讼。代表人的诉讼行为对其所代表的当事人发生效力,但代表人作出何种行为时,应当经被代表的当事人同意。()A 变更、放弃诉讼请求D 承认对方当事人的诉讼请求

4、在起诉被告不履行法定职责的案件中,原告应当提供其向被告提出申请的证据,但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B 被告应当依职权主动履行法定职责的C 原告因正当理由不能提供证据的

5、下列哪些不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A 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B 行政法规、规章或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C 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

6、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诉讼,由()人民法院管辖。A 被告所在地

B 原告所在地

7、共同诉讼需必备的要件为()。A 当事人一方为二人以上B 因同一行政行为发生的行政案件C 人民法院认为可以合并审理

D 经当事人同意

8、在行政诉讼中,可以被委托为诉讼代理人的有()。A 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B 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工作人员C 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推荐的公民

D 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

9、下列哪些属于诉讼参加人()。A 原告和被告

B 第三人

C 诉讼代理人

10、以下哪项属于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的第三人共同具备的特征()。A 都可以主张独立的诉讼请求

B 既可以由人民法院通知参加诉讼,也可以申请参加诉讼 C 都与当事人双方争议的标的有利害关系

11、在行政诉讼中,与案件有关的哪些证据,原告或者第三人可以申请人人民法院调取()。A 由国家机关保存而须由人民法院调取的证据B 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证据D 确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证据

12、提起行政诉讼应当符合哪些条件?A 原告是符合《行政诉讼法》规定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B 有明确的被告C 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D 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13、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以(A 法律

B 行政法规

C 地方性法规)为依据。

14、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的过程中,认为行政机关的主管人员、直接责任人员违法违纪的,应当()。C 将有关材料移送监察机关D 将有关材料移送该行政机关或上一级行政机关

15、在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判决驳回原告诉讼请求的情形有()。A 行政行为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符合法定程序C 原告申请被告履行法定职责不成立的D 原告申请被告履行给付义务理由不成立的

16、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判决撤销或者部分撤销,并可以判决被告重新作出行政行为()。A 主要证据不足的B 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的 C 违反法定程序的D 超越职权的E 滥用职权的F 明显不当的

17、某区公安分局与工商局共同对李某作出处罚决定,李某不服欲提起行政赔偿请求,本案行政赔偿义务机关是()A 某区公安分局

B 某区工商局

18、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应当对原审人民法院的(A 判决 C 裁定D 被诉行政行为)进行全面审查。

19、在行政诉讼中,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确有错误的,可以向(A 原审人民法院

D 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但判决、裁定不停止执行。

20、在行政诉讼中,当事人的申请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再审。A 不予立案或驳回起诉确有错误的B 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未经质证或者系伪造的C 原判决、裁定遗漏诉讼请求的D 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有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

21、在行政诉讼中,地方各级检察院在()情形之一的情况下,可以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或提出抗诉。A 案件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B 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法规确有错误的 C 据以作出原判决、裁定的法律文书被撤销或者变更的D 调解书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

22、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拒绝履行判决、裁定、调解书的,(C 行政机关D 第三人)可以向一审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23、涉外行政诉讼的特征是()。A 原告是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组织等

B 行政争议必须发生在我国境内

C 第三人可以是外国人,也可以是中国人 D 被告只能是中国的行政主体

24、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判决确认违法,但不撤销行政行为()。B 行政行为依法应当撤销,但撤销会给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D 行政行为程序违法,但对原告权利不产生实际影响的

25、行政诉讼中,(A 书证、物证

B 视听资料、电子数据

C 证人证言、当事人的陈述)可以作为证据使用。

26、在行政诉讼过程中,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不得自行向(A 原告C 证人 D 第三人)收集证据。

27、在行政诉讼中,可以适用简易程序的情形有()。A 被诉行政行为时依法当场作出的B 案件涉及数额二千元以下的D 属于政府信息公开案件的

28、外国人、无国籍人或外国组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行政诉讼,委托代理人代理诉讼的,不应当委托()。A 其本国律师机构的律师B 其本国律师机构在中国有执业资格的律师

29、下列事项不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有()A 某县税务局工作人员不服本单位对其作出的行政处分决定C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行政机关对民事纠纷的调解D 个体出租车司机王某对市公安局颁布的《出租车管理办法》不服

30、甲、乙两村分别位于某市两县境内,因土地权属纠纷向市政府申请解决,市政府裁决争议土地属于甲村所有。乙村不服,提起行政诉讼,甲村作为第三人参加了诉讼。在行政诉讼过程中,市政府改变原裁决,认为争议土地属于乙村所有。乙村遂申请撤诉。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 人民法院应当审查乙村申请撤诉是否是其真实意思表示B 人民法院应当审查市政府改变原裁决是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C 市政府重新作出裁决后,应当书面告知人民法院D 如果甲村对于被告改变原裁决有异议,人民法院不得准许乙村撤诉

31.同民事诉讼、刑事诉讼一样,行政诉讼也规定了许多具体的原则,以下是《行政诉讼法》明确规定的有:()A.依法实行合议B.公开审判C.两审终审D.回避制度

32.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下列诉讼:()A.对行政机关作出的限制人身自由或者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等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决定不服的B.申请行政许可,行政机关拒绝或者在法定期限内不予答复D.认为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约定履行或者违法变更、解除政府特许经营协议、土地房屋征收补偿协议等协议的

33.根据新修订的《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诉讼代理人。下列人员可以被委托为诉讼代理人的有:()A.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工作人员 C.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以及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D.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

34.按照新修订的《行政诉讼法》,证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种类:()A.视听资料B.勘验笔录、现场笔录C.当事人的陈述D.电子数据

35.与本案有关的下列证据,原告或者第三人不能自行收集的,可以申请人民法院调取:()A.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的证据B.由国家机关保存而须由人民法院调取的证据C.涉及案件中个人隐私的证据D.确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证据

36.规范性文件附带审查制度是行政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根据该制度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行为所依据的下列哪些文件不合法,可以在对行政行为提起诉讼时,一并请求对该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A.国务院部门的规范性文件C.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规范性文件D.乡、镇人民政府的规定

37.当事人认为审判人员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审判,有权申请审判人员回避。审判人员认为自己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应当申请回避。以上规定,适用于下列哪些人员?()A.翻译人员

B.鉴定人C.勘验人D.书记员

38.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训诫、责令具结悔过或者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十五日以下的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A.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已被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的B.以欺骗、胁迫等非法手段使原告撤诉的C.有义务协助调查、执行的人,对人民法院的协助调查决定、协助执行通知书,无故推托、拒绝或者妨碍调查、执行的

39.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行政诉讼中,被告在收到起诉状后未按时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B.行政行为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符合法定程序的,或者原告申请被告履行法定职责理由不成立的,人民法院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40.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判决撤销或者部分撤销,并可以判决被告重新作出行政行为:

()A.主要证据不足的B.明显不当的C.违反法定程序的D.超越职权的

41.人民法院审理下列第一审行政案件,认为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可以适用简易程序:()A.属于政府信息公开的案件B.被诉行政行为是依法当场作出的D.当事人各方同意适用简易程序的一审行政案件

42.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按照下列情形,采取分别处理的方式,其中正确的有:(ABCD)

A.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的,判决或者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决、裁定。B.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错误或者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的,依法改判、撤销或者变更。C.原判决认定基本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或者查清事实后改判。D.原判决遗漏当事人或者违法缺席判决等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43.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确有错误的,可以向(A.原审人民法院D.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但判决、裁定不停止执行。

44.当事人的申请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再审:()A.不予立案或者驳回起诉确有错误的。B.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未经质证或者系伪造的。C.据以作出原判决、裁定的法律文书被撤销或者变更的。D.违法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

45.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同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调解书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可以采取以下哪些措施?()B.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并报上级人民检察院备案D.提请上级人民检察院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

46.行政机关拒绝履行判决、裁定、调解书的,第一审人民法院可以采取下列措施:()B.对应当归还的罚款或者应当给付的款额,通知银行从该行政机关的账户内划拨C.将行政机关拒绝履行的情况予以公告D.拒不履行判决、裁定、调解书,社会影响恶劣的,可以对该行政机关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予以拘留,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7.下列案件属于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行政案件:()A.海关处理的案件

B.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案件C.对县级人民政府所作的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案件D.对地市级人民政府所作的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案件

48.行政诉讼法的立法目的包括以下哪些内容?()A.保证人民法院公正、及时审理行政案件B.解决行政争议C.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D.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

49.关于登记立案的规定,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A.人民法院在接到起诉状时对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立案登记。C.起诉状内容欠缺,应当给予指导和阐明,并一次性告知当事人需要补正的内容。D.不得未经指导和释明即以起诉不符合条件为由不接收起诉状。50.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不需要撤销或者判决履行的,人民法院判决确认违法:()B.行政行为违法,但不具有可撤销内容。C.被告改变原违法行政行为,原告仍要求确认原行政行为违法。D.被告不履行或者拖延履行法定职责,判决履行没有意义的。

51.下列说法正确的有:()B.人民法院对公开审理和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一律公开宣告判决。C.宣告判决时法庭审理的最后环节,将法庭审理的最终结果以宣判的方式告知当事人。

52.宣告判决时,必须告知当事人()。A.上诉期限

B.上诉权利C.上诉的人民法院答案

53.下列哪些案件不适用简易程序?()C.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的案件,但法院认为事实清楚D.发回重审的案件

54.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行政案件,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C.我国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的组织形式,分为合议制和独任制。

55.《行政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时,可以做出(B.依法改判C.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D.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等决定。

56.下列关于对上诉案件进行处理的规定,正确的有()。B.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需要改变原审判决的,应当同时对被诉行政行为作出判决。C.原判决遗漏当事人,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D.原判决认定基本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可以查清事实后改判。

57.当事人必须履行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A.判决B.裁定D.调解书

58.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拒绝履行判决的,行政机关或者第三人可以()。A.向第一审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C.由行政机关依法强制执行

59.公民对行政行为在法定期间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的,行政机关可以()。C.依法强制执行D.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60.涉外行政诉讼,是指含有涉外因素的行政诉讼,也就是(A.外国人

篇6: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试题库

一、填空题

1.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变更仅限于显失公正的行政处罚。

2.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可以参照规章。

3.人民法院以违反法定程序为由,判决撤销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可以作出与原具体行政行为相同的具体行政行为

4、行政诉讼应当遵循(合法)、及时、准确和(便民)的原则。

5、人民法院设(行政审判庭),审理行政案件;(专门)人民法院不受理行政案件。

6、行政机关执行生效的行政法律文书必须以法律明确赋予其(强制执行权)为前提,作为执行根据的法律文书必须具有(给付)内容。

7、在行政诉讼过程中,被告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

8、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诉讼,原被告所在地法院皆有管辖权,其中原告所在地法院包括原告的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和(被限制人身自由地所在地)的法院。

二、判断题(如果认为该说法正确,请在题后划“√”,否则划“×”)

1.行政诉讼中的被告是实施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国家公务员。╳

2.谁主张、谁举证是举证责任分配的一般原则,行政诉讼也不例外。╳

3.行政诉讼被告负举证责任,但不排除对某些事项应当由原告提供证据。√

4.行政诉讼期间,被告行政机关委托的律师可以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

5、复议机关在复议过程中收集的和补充的证据,不能作为人民法院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根据。√

6.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是指对诉讼中任何问题均不得进行调解。╳

7.维持判决意味着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的确认。√

8.行政诉讼必须是在法律、法规规定的期限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9.对于申请执行的具体行政行为,人民法院应当进行合法性审查。√

10.不具有强制力的行政指导行为不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11.违反法定程序是人民法院判决撤销具体行政行为的标准之一。√

12.行政行为在复议或诉讼期间,原则上要停止执行。╳

13.行政机关的一切行为都在行政诉讼的可诉范围之内。╳

14.由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该组织是被告。√

15.由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该组织是被告。╳

16.在行政诉讼过程中,被告可以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

17.经人民法院两次合法传唤,被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法院不能因此作出判决。╳

18.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其上诉期是十日。╳

19.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不具有强制力的行政指导行为不服的,可以提起行政诉讼。╳

20.行政诉讼过程中,被告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

21.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先申请行政复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未申请行政复议直接提起行政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22.与具体行政行为有法律上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得作为原告提起行 1

政诉讼,但可以作为第三人参加行政诉讼。╳

23.当事人对行政复议机关不作为不服提起诉讼的,应当以复议机关为被告。√

24.行政机关可以成为行政诉讼的原告。√

25.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以法律、法规和规章为依据。╳

26.人民法院审理行政诉讼案件一律应当公开进行。╳

27.行政诉讼中,行政机关不可以撤销、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

28.行政诉讼中,被告不提交答辩状的,不影响法院对案件的审理。√

29.行政诉讼中,举证责任由被告承担。√

30.原告或者第三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证据,但能提供确切线索的,可以申请人民法院调取证据。√

31.行政诉讼案件一般由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32.行政诉讼中,被告应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10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有关材料,并提交答辩状。√

33.行政诉讼中,被告不提交答辩状的,人民法院应当中止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审理。╳

34.人民法院审判行政案件,应当以证据证明的案件事实为依据。√

35.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可以对行政未予处罚的人直接给予行政处罚。╳

36.行政诉讼中,原告所起诉的被告不适格,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原告变更;原告不同意的,裁定驳回起诉。√

37.公民因被限制人身自由而不能提起行政诉讼的,其近亲属可以依其口头或者书面委托以自己的名义提起诉讼。╳

38.人民法院以具体行政行为违反法定程序为由,判决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可以以同一事实和理由作出与原具体行政行为基本相同的具体行政行为。√

39.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提起的诉讼。╳

40.有权提起行政诉讼的公民死亡,其他人不可以代为提起诉讼。╳

41.经复议的行政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是行政诉讼的被告。╳

42.经复议的行政案件,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行政诉讼的被告。╳

43.行政诉讼期间,一般情况下不停止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

44.在行政赔偿诉讼中,被告应当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造成损害的事实提供证据。╳

45.行政机关不能成为行政诉讼的原告。╳

46.行政诉讼中,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诉讼参加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保全证据,人民法院也可以主动采取保全措施。√

47.行政诉讼中,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由于特殊原因不能行使管辖权的,由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

三、单项选择题

1.下列行为中,不可被提起行政诉讼的有(B)。

A.罚款B.国防行为C.没收D.强行摊派

2.法律、法规未规定行政复议是提起行政诉讼的必经程序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既申请行政复议,又提起行政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如何处理?(C)

A.由复议机关先行处理,因为先复议后诉讼是复议与诉讼关系的一般原则

B.由法院处理,因为复议与诉讼之间的关系遵循的是司法最终裁决原则

C.按照管辖的先占原则处理,由最先收到诉状的机关管辖

D.应当由复议机关与法院双方协商解决

3.根据《行政诉讼法》关于级别管辖的规定,其基本精神是要把大多数案件交由(D)

A.最高人民法院管辖 B.高级人民法院管辖 C.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D.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4.行政诉讼中由被告负举证责任,这一规定的理论基础是行政机关在做出具体行政行为时应当(B)

A.先裁决,后取证 B.先取证,后裁决 C.边裁决,边取证D.裁决与取证在行政执法过程中没有必然的联系,只是在行政诉讼过程中才有程序的价值

5.行政诉讼俗称“民告官”诉讼,而此处所谓“民”的正确理解是(D)

A.公民 B.农民 C.老百姓 D.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6.行政诉讼的被告是行政主体,该行政主体不是(A)

A.人民法院 B.人民政府 C.法律法规授权的事业单位 D.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

7.行政诉讼中的原、被告一般是(A)。

A.原告为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被告是国家的行政机关

B.原告是国家机关,被告是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

C.原被告均是国家机关行政工作人员

D.原告是国家行政机关,被告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8.下列哪项内容不属于我国行政诉讼受案范围?(D)

A.行政处罚。B.劳动教养。C.行政拘留。D.逮捕犯罪嫌疑人。

9.《行政诉讼法》第55条规定,人民法院判决被告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被告不得以同一事实和理由作出与原具体行政行为基本相同的具体行政行为。下列哪项内容属该条规定的例外情况?(C)

A.人民法院以具体行政行为主要证据不足为由判决撤销的。

B.人民法院以具体行政行为适用法律,法规错误为由判决撤销的。

C.人民法院以具体行政行为违反法定程序为由判决撤销的。

D.人民法院以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为由判决撤销该具体行政行为的。

10.土管局批准了陈某建房申请,陈某房子建好后,某县水利局因其为违章建筑责令拆除。陈某以县水利局为被告提起行政诉讼,人民法院受理后应按下列哪种方式办理(C)

A.应追加县土管局为被告,并通知其参加诉讼。B.应通知县土管局作为共同原告参加诉讼。

C.应通知县土管局以第三人的身份参加诉讼。D.应通知县土管局以证人的身份参加诉讼。

11.听证制度是指行政机关在作出影响相对人权利义务的决定之前,举行有——参加的会议,听取其意见,接受其提供的证据材料,并可与之辩论、对质,然后根据核实的材料作出行政决定的一种较正式、严格的程序制度。(B)

A.相对人B.利害关系人C.行政机关负责人D.证人

12.警告等属于行政处罚中的(A)。

A.申诫性处罚B.财产性处罚

C.行为性处罚D.人身自由性处罚

13.经复议机关复议,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是被告。(B)

A.原机关和复议机关B.复议机关

C.复议机关的上级机关D.原机关

14.(A)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权力、进行行政活动过程中,所遵循的法定方式和步骤。

A.行政程序B.行政程序法C.行政方式D.行政制度

15.行政行为以其启动是否需要行政相对人先申请为标准分为(C)。

A.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B.羁束行政行为与自由裁量行政行为

C.依职权行政行为与应请求行政行为D.要式行政行为与不要式行政行为

16.某市某区人民政府决定将区建材工业局管理的国有小砖厂出售。小砖厂的承包人以侵犯其经营自主权为由提出行政复议申请,本案的行政复议机关应当是下列哪一个(C)。

A.市国有资产管理局

B.市经济贸易局

C.市人民政府

D.区人民政府

17.某县工商局与物价局在联合执法检查时对甲企业共同作出了罚款2万元的行政处罚决定。后来该行为因缺乏事实根据被人民法院撤销。甲企业于是申请国家赔偿,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A.甲企业有权要求县工商局承担全部赔偿义务

B.甲企业无权要求县物价局承担全部赔偿义务

C.甲企业要求县工商局承担赔偿义务的,县工商局应当先予赔偿

D.甲企业可以同时向共同的赔偿义务机关县工商局和物价局要求赔偿

18.与民事诉讼、刑事诉讼相比,以下哪个基本原则为行政诉讼所独有的(C)。

A.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原则

B.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原则

C.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原则

D.合议原则

19.在行政诉讼中,下列有关证据收集的说法中哪一个是正确的(C)。

A.在诉讼过程中,被告不得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

B.在诉讼过程中,诉讼代理人可向案件的有关证人收集证据

C.在诉讼过程中,被告经法院同意可以向原告收集证据

D.行政诉讼中被告提供的证据必须来自行政程序

20.有权提起行政诉讼的公民死亡,(A)可以提起诉讼

A.其近亲属B.其所在单位推荐的人

C.经人民法院许可的公民D.经人民法院指定的人

21.(A)对基层人民法院已经生效的行政判决、裁定,发现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应当建议提出抗诉

A.同级人民检察院 B.同级人民检察院的上一级人民检察院

C.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 D.最高人民检察院

22.根据《行政诉讼法》规定,相对人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D)内提起,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A.15日 B.30日 C.2个月 D.3个月

23.人民法院审理案件时,认为地方行政规章与国务院部、委规章不一的(C)

A.参照地方行政规章B.参照国务院部.委规章

C.由最高人民法院送请国务院作出解释或者判决

D.由最高人民法院作出解释

24.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具体行政行为在法定期限内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的,行攻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其具体行政行为,由下列哪个法院受理执行?(A)

A.申请人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B.被执行人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

C.一审人民法院。D.终审人民法院。

四、简答题

1.行政诉讼法为什么确立被告负举证责任原则?

答:被告负举证责任是由于:

①行政机关有调查取证的主动权,在证据的收集和提供方面明显处于优势。

②具体行政行为大都基于行政机关的单方面的意思表示而成立,相对人难以提供足以证明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各种证据。

③可以促进行政机关严格依法行政,以尽可能减少行政争议及行政案件的数量,提高执法水平。

2.试述行政赔偿的特征。

答:①行政赔偿是指行政主体及其行政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因其行为违法而侵犯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了损害,由行政主体给予赔偿的法律制度。②行政赔偿实质上是一种国家赔偿;③行政赔偿的起因是行政侵权损害行为;④行政赔偿的义务主体只能是侵权行政机关;⑤行政赔偿范围以具体行为造成的侵权损害为限;⑥行政赔偿的责任形式是损害赔偿;⑦行政赔偿的法律主体是行政主体。

3.具体行政行为有哪些情形的,判决撤销或者部分撤销,并可以判决被告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

答: 1.主要证据不足的;

2.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的;

3.违反法定程序的;

4.超越职权的;

5.滥用职权的。

4.行政机关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申请执行其具体行政行为应当具备哪些条件? 答:

(一)具体行政行为依法可以由人民法院执行;

(二)具体行政行为已经生效并具有可执行内容;

(三)申请人是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

(四)被申请人是该具体行政行为所确定的义务人;

(五)被申请人在具体行政行为确定的期限内或者行政机关另行指定的期限内未履行义务;

(六)申请人在法定期限内提出申请;

(七)被申请执行的行政案件属于受理申请执行的人民法院管辖。

人民法院对符合条件的申请,应当立案受理,并通知申请人;对不符合条件的申请,应当裁定不予受理。

五、论述题

1、论述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内容。

答:一,行政合法性原则是行政法治的核心内容。它是指行政权力的设立、适用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要求,不能与法律相抵触。

二,行政合法性原则包括实体合法和程序合法两方面内容。

三,行政合法性原则应包括三方面:(1)任何行政职权都必须基于法律的授予才能存在。

(2)任何行政职权的行使应依据法律、遵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这就要求行使行政权力不仅应遵循实体法规范,而且应遵循程序法规范,两者不能偏废。(3)任何行政职权和委托及其运用都必须具有法律依据,符合法律宗旨。

四,行政合法性原则在行政违法责任方面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对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的违法行为必须予以追究,尤其是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更应严格追究其法律责任。

2、论述行政合理性原则的具体要求。

上一篇:车间年度工作的计划下一篇:机修车间安全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