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概述

2022-06-21

第一篇:1刑事诉讼法概述

01第一章 刑事诉讼法概述(大全)

第一章 刑事诉讼法概述

第一节 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法

一、诉讼 在古汉语中,“诉讼”一词通常分开使用,“诉,告也”,“讼,争也”。现代合并使用来自于日本。在英语中,对应词汇为“procedure”。现代意义上的“诉讼”,是指国家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参加下,按照法定程序解决各种案件的专门活动。根据解决诉讼案件性质的不同,诉讼可分为: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

二、刑事诉讼的概念及其特征

(一)刑事诉讼的概念

刑事诉讼,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参加下,依照法定的程序解决被追诉者的刑事责任问题的活动。

(二)刑事诉讼的特征

1、刑事诉讼是国家行使刑罚权的活动

刑事诉讼所解决的核心问题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刑事责任问题。现代刑事诉讼是一种公力救济的方式,它替代了历史上的私力救济,公力救济反映了国家垄断了对犯罪者的刑事处罚权,以刑事诉讼展开。

2、刑事诉讼必须由国家专门机关进行

刑事诉讼中国家刑罚权是通过专门机关来行使的。在我国,专门机关主要包括公安机关、检察院和法院,即所谓“公检法”三机关。

3、刑事诉讼必须有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 当事人包括(1)犯罪嫌疑人、被告人;(2)被害人;(3)自诉人;(4)附带民事诉讼的被告与原告;其他诉讼参与人包括辩护人、法定代理人、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员。他们是刑事诉讼程序运作不可缺少的各种角色。

4、刑事诉讼必须依照法定的程序

程序化是刑事诉讼的一般特性,由于刑事诉讼涉及利益的重大,针对社会冲突的尖锐,依法定程序推进具有突出的意义。它不仅要求司法机关遵守法定的程序,也要求诉讼参与人遵守法定的程序,以保障程序公正。

三、刑事诉讼法的概念和内容

(一)刑事诉讼法的概念

刑事诉讼法,是指国家制定的有关司法机关和诉讼参与人进行刑事诉讼所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的总称。刑事诉讼法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仅指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一部比较系统、全面的刑事诉讼法典。在我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1979年制定,1996年修改。目前正拟定再修改。广义:是指一切与刑事诉讼程序有关的法律规范。它包括: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2、宪法中的相关规定;

3、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中的相关规定。例如全国人大及常委会制定的《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

4、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所作的法律解释,例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六部委”《关于刑事诉讼法实施中若干问题的规定》。

5、有关行政法规和规章。国务院制定的法规和主管部、局制定的规定中有关刑事诉讼的规定,例如国务院制定的《看守所条例》,公安部制定的《刑事技术鉴定规则》。

(二)刑事诉讼法的内容

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内容大致包括两部分,一是总则,它涉及整个诉讼程序的一些共性规则;具体包括管辖;回避;辩护与代理;证据;强制措施、附带民事诉讼、期间送达等;二是分则,它涉及具体诉讼程序的一些特殊规则,具体包括立案、侦查、起诉、审判、执行五大程序。

1

第二节 刑事诉讼法与宪法、相邻部门法的关系

一、刑事诉讼法与宪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刑事诉讼法是基本法律之一,作为部门法。两者是“子法”与“母法”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刑事诉讼法的内容必须以宪法原则为制定根据,不得与宪法的内容抵触;另一方面,宪法原则必须通过刑事诉讼法予以具体化,保证获得有效实施。

二、刑事诉讼法与刑法

刑法是实体法;刑事诉讼法是程序法。刑法是规定犯罪与刑罚的法律,这些内容只有通过刑事诉讼程序才能得以实施。两者相互依存、密不可分。有人形象为“车”与“轮”之间的关系。[民国时期最高法院院长夏勤说过:“法有实体程序之分,实体法犹车也,程序法犹轮也。轮无车则无依,车无轮则不行。故国家贵有实体法,尤贵程序法。” ] 在现代社会,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刑事诉讼法的双重功能,一方面保障刑法的实施(惩罚犯罪);另一方面又具有其自身独立的价值(保障人权)。

三、刑事诉讼法与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

三者均是程序法。但由于解决的实体问题各不相同,三者之间亦有区别。相同之处:一些诉讼原则、制度和程序。如公开审判、两审终审制、使用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审判监督程序等等。不同之处:在诉讼的原则、制度和程序上有许多不相同的方面。如,主持诉讼的专门机关、证据制度、诉讼的结果等。

第二篇:模式识别技术原理概述及其在刑事科学技

术中的应用

李同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北京 102623

摘要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模式识别技术成为以数学及计算机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生现代科技,现已被应用到医疗、军事等多方面领域,特别是在公安系统刑事科学技术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总结模式识别技术处理问题的基本原理和常见识别方式,探讨模式识别技术在刑事科学技术中的应用。 关键词 模式识别技术;刑事科学技术;生物识别

存在于时间和空间中可观察的事物,如果可以区别它们是否相同或相似,都可以称之为模式(pattern)。而针对现代信息科技的狭义领域内,模式可以说是为了能让计算机执行和完成分类识别任务,通过对具体的个别事物进行观测所得到的具有时间和空间分布的信息。从这些大量的信息及数据出发,模式识别(Pattern Recognition)便是用计算机实现人对各种事物或现象的分析,描述,判断,识别的过程。模式识别技术的发展是从1929年G. Tauschek发明数字阅读机开始的,直到20世纪70年代,一些发达国家开始将模式识别应用到刑事侦查部门[1]。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模式识别在刑事科学技术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从某种意义上说模式识别促进了侦查和刑事技术手段的发展。

一、模式识别系统

模式识别是解决如何利用计算机对样本进行模式识别,并对这些样本进行分类。执行模式识别的计算机系统被称为模式识别系统。一个完整的模式识别系统,由数据获取、预处理、特征提取、分类决策和分类器设计5部分组成。可以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完成未知类别模式的分类;下半部分完成分类器的设计训练过程。

(一)数据获取及预处理

数据获取是通过传感器,将光或声音等信息转化为计算机能够识别的电信息

的过程。为了更准确有效的读取信息,对由于信息获取装置或其他因素所造成的信息退化现象进行复原、去噪,从而加强信息的利用率,这个过程就是预处理。

(二)特征提取

由于数据获取部分所获得的原始信息数据量相当庞大,为了将这种维数较高的模式空间转换为维数较低的特征空间,从而实现分类识别,得到最能反映分类本质特征的向量,这个对特征进行抽取和选择的过程即为特征提取。

(三)分类器设计和分类决策

分类器设计的主要功能是通过训练来确定判决规则,它属于训练过程的一部分,其主要目的就是针对训练样本来按其判决的规则进行分类,以建立错误率最低的标准库。分类决策便是以分类器设计所建立的标准库为标准对特征空间的待识别对象进行分类,这样不仅能够使错误识别率降到最低,还能极大的提高数据利用率,最大程度的减少客观的信息损失。

二、模式识别在刑事科学技术中的应用

近几年,作为新生现代科技手段,模式识别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如:字符识别、医疗诊断、遥感控图、环境监测、语音识别和产品检测等。模式识别技术极大的提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质量,不断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在刑事科学技术方面,模式识别已经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在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虹膜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方面极大的提高了刑事侦查水平,为寻找犯罪证据和破获案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手段支持,促进了刑事科学技术现代化建设。

(一)指纹识别

由于指纹具有唯一性、方便性和终身不变性,我国早在两千年前就曾使用指纹来破案。替代了传统的人工识别指纹的方法,指纹识别技术[2]已成为目前刑事侦查部门进行认定识别工作的主流技术,同时也是证据鉴定和侦查破案的有力保障。

如在20年前漳州商业大厦电梯杀人一案中,现场的线索少之又少,唯一有价值的线索是民警通过仔细勘查所提取到的一枚残缺指纹。在当时指纹识别技术还未完全成熟的年代,仅仅通过这枚残缺指纹找到凶手是相当困难的。然而,随着指纹识别技术的成熟,这件在当时看来无法破解的谜案,却在2011年全国公

安系统的“清网行动”中发现08年嫌疑人于上海斗殴的指纹与95年杀人案的残缺指纹认定同一。20年前的谜案被轻松告破,嫌疑人蔡某伟终被缉拿归案。

指纹识别系统是一个典型的模式识别系统,其主要分为指纹数据获取、指纹区域分割、指纹图像预处理、特征提取和匹配五个过程。凭借着可靠性强、速度快、操作简便等优点,指纹识别技术将继续作为刑事科学技术里进行生物识别的主要技术手段不断成熟发展。但是,小几率的错误识别和模糊难成像等问题仍是指纹识别技术进行改进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二)人脸识别

人脸识别是目前模式识别领域中被广泛研究的热门课题,相比传统的身份识别方式,人脸识别凭借着其身具有的安全性、保密性和方便性等优势,在近几年来得到了飞速发展并广泛应用于社会中的安全和经济领域[3]。目前,人脸识别技术已经成为刑事科学技术工作中较为成熟的鉴定技术之一,在刑事侦查实际工作中,人脸识别技术落实到身份认证、视频监控、视频资料分析等具体工作上,使得在进行布控排查、人像识别、犯罪嫌疑人认定以及门禁等方面都得到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如在09年的郑州市特大抢劫杀人案中,人脸识别技术就发挥了高效的作用:2009年3月17日下午,郑州市金水区紫荆山路繁华路段发生一起特大入室抢劫杀人案,由于现场线索较少,案件的侦破一度陷入僵局。唯一的一段有价值的监控录像,是嫌疑人闪过的一个侧面照,而且很模糊。通过清大维森人脸识别比对系统小图像重建功能,对模糊的犯罪嫌疑人影像,进行了还原重建,最终锁定了大同籍男子次全为重点嫌疑对象。2012年12月29日,专案组民警在大同市将次全抓获,案件成功告破。此外,在近几年的南京“2.8” 贩毒团伙案、武汉“4.15”特大入室盗窃案等重要案件中,人脸识别相关技术都实现了快速认定犯罪嫌疑人身份的工作,是案件迅速告破。

人脸识别的原理实际就是首先采集人脸图像,经过预处理和特征选取单元处理后,再与子空间的训练和测试图像相比对,进而选择距离函数进行识别的模式识别过程,目前主要由基于整体计算的识别和基于局部特征的识别两种方法以及Ada boost和PCA等计算方法。但是,由于人脸识别率受多方面影响、采集图像一般较为模糊等诸多问题还没有得到良好的解决,人脸识别至今仍是在刑事科学技术领域内的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研究方向。

(三)虹膜识别

在一些科幻电影和电视节目剧情中,我们时常看到通过扫描眼球进行身份识别的画面,这就是虹膜识别技术。如今,虹膜识别技术已不再是幻想,从1993年第一个高性能的自动虹膜识别原型系统诞生开始,虹膜识别技术开始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

虹膜是位于瞳孔和巩膜之间的圆环状组织,它具有斑点、细丝、条纹等丰富而各不相同的细节纹理图案。并且,一个人的虹膜在胎儿时期发育成熟后将终生不变,其本身具有高度的唯一性和稳定性,使它成为一种安全性极高的人体生物特征。因此,利用虹膜进行人身鉴的虹膜识别技术应运而生。

虹膜识别技术的基本操作流程同模式识别的基本流程大致相同,首先使用特殊的取像设备对人的整个眼部进行扫描拍摄并储存,然后对所记录的图像信息进行预处理,此过程通常包括虹膜定位、虹膜图像归一化、图像增强三个部分,也是难度较大的一个环节。得到质量较高的图像信息后,计算机将对处理过的图像进行特征分析,并将特征点进行编码,进而实现最后的编码匹配,实现人身的认定工作。

在模式识别领域内,虹膜识别被认为是二十一世纪最具有发展前景的生物鉴定技术,这不仅仅归结于虹膜简单的唯一性的特点。比如,与指纹识别相比,虹膜识别还有非侵犯性、活体验证等特性;和语音、人脸等非接触式身份鉴别的方法相比,虹膜具有更高的准确性[4]。只是,由于虹膜识别设备复杂,扫描距离短,图像处理设备的处理效果不佳,以及广大民众心理上还未能认识其安全保障,目前,虹膜识别技术还处于开发和研究阶段。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虹膜识别这种技术会为我们带来侦查破案极大帮助,也会开辟一个生物识别领域的革命新时代。

三、模式识别在刑事科学技术的未来发展和展望

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大力推进,模式识别技术已经渗透进了人们日常生活, 如教育、通信、医疗等等[5]。我们已经亲眼目睹和切身体会到了以模式识别为基础的人工智能技术给日常生活带来的深刻变化,它使得我们周围无处不在的计算机系统具有灵活而友好的多种智能用户界面,使计算机和人的交流更为容易和自然。这就标示着在未来的刑事科学技术领域里,更加准确、智能、快速、便捷的刑事侦查和鉴定识别的技术手段将会不断创新和完善,这将成为实现未来社会更高的破案率和更低的犯罪率的基础,同时也是使人们的生活也会变得

更加安全、和谐的保障。

未来的时代,将会是信息科技的时代,是人工智能的时代,是计算机的模式识别活动替代人类活动来高效完成工作的时代。模式识别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会给刑事科学技术带来更多的应用前景,也标志着刑事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建设,将会随着模式识别发展的步伐登上一个全新的高度,为未来的打击犯罪和维护正义增添新的利剑!

参考文献

[1]贾铁军,李锦.人工智能在刑事技术中的应用[J].刑事技术,2002,(6)56-60. [2]杨宏林,吴陈.指纹识别方法综述[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2003,17(3) [3]周激流.人脸识别理论研究进展[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1999,11 [4] 王川, 汪超, 司玉林, 等. 基于TMS320DM6446和TVP5158的虹膜识别系统[J]. 数据采集与处理, 2012(6).[维普] [5] 赵志宇.模式识别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发展趋势[J]. 科技风, 2010

作者简介:李同(1994-),男,山东临沂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13级刑事科学技术专业本科生。

邮寄地址:北京市大兴区黄亦路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团河校区) 邮编:102623 收件人:李同

联系电话:13120231178

第三篇:刑事诉讼法期末模拟试题1有答案

刑事诉讼法模拟试卷一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刑事诉讼中,可以适用简易程序的法院是 ( ) A.一审法院 B.二审法院C.基层人民法院 D.中级人民法院

2、某大学留学生之间发生斗殴事件,来自B国的留学生用刀刺伤来自A国的留学生,造成重伤。本案有管辖权的一审法院应当是 ( )

A.基层人民法院B.中级人民法院C.高级人民法院D.最高人民法院

3、对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贪污案件有核准权的法院是 ( ) A.最高人民法院 B.高级人民法院C.中级人民法院 D.专门人民法院

4、下列案件中,人民检察院可以直接受理的是 ( ) A.盗窃罪 B.虐待罪C.绑架罪 D.贪污罪

5、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必须在 ( ) A.立案之后,一审审结之前B.立案侦查之前C.审查起诉之前D.一审开庭之前

6、某市人民法院对一少年杀人案件进行了公开审理,判决后,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不服,提出上诉,二审法院应该: ( )

A、改判 B、撤消原判,发回重审 C、提审 D、维持原判

7、 就案件类别而言,可以由审判员独任审判的案件只能是 ( )

A.自诉案件 B.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 C.公诉案件 D.基层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案件

8、被告人的辩护人提出上诉,应当取得 ( )

A.人民检察院同意 B.原审人民法院同意 C.被告人同意 D.别告人所在单位同意

9、A地区人民检察院发现A地区甲县人民法院的一审生效裁判确有错误,依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接受其诉讼的法院应当是 ( )

A.甲县人民法院 B.A地区中院的上一级法院 C.A地区所属的乙县法院 D.A地区中级人民法院

10、决定立案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是 ( )

A.证据确实 B.认为有犯罪事实C.证据充分 D.罪行严重

二、多项选择题:

1、合议庭宣告判决的形式有 ( )

A.当庭宣判 B.定期宣判 C.邮寄宣判 D.公告宣判 E.电话宣判

2、辩护律师自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之日起,对本案所指控的犯罪事实材料,可以 ( ) A.借走 B.查阅C.复制 D.摘抄E.补充

3、人民法院对下列哪些案件采用独任制审判? ( )

A、虐待案件 B、遗弃案件 C、抗税案件 D、侮辱案件E、诽谤案件

4、下列判决中,由人民法院作为执行机关执行的有 ( ) A.判处管制的判决B.判处罚金的判决C.判处有期徒刑缓刑的判决D.判处没收财产的判决E.判处剥夺政治权利的判决

5、回避适用的人员包括 ( )

A.承办该案的审判、检察、侦查人员B.担任该案记录工作的书记员C.该案鉴定人员D.辩护人E.诉讼代理人

6、王某是某市卫生局长,因涉嫌故意伤害罪,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未羁押)。侦查终结后,在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时,发现王某另有贪污嫌疑,符合逮捕条件,现问,应当如何处理? ( )

A、由检察机关批准逮捕 B、由检察机关决定逮捕C、由公安机关执行逮捕 D、由检察机关执行逮捕 E、由公安机关批准逮捕

7、人民法院应当为被告人指定辩护人的情形包括 ( )

A.被告人是聋、哑人的B.被告人是未成年人C.被告人是可能被判处死刑的D.被告人经济困难的E.被告人无国籍的

三、名词解释:

1、 取保候审

2、 回避

3、 审判监督

4、 简易程序

四、简答题;

1、由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有哪些?

2、简述提起公诉的条件

3、简述申请回避的理由

五、案例题

县人民法院受理了县检察院提起公诉的一起轮奸妇女案。经查,该案是根据一

封匿名信提供的线索查获的。三名被告人在没有串供、诱供、刑讯逼供的情况下,分别 在不同时间、地点所作的供述,其供述的犯罪时间、地点、作案人数、作案手段、情节 与匿名信上举报的情况基本一致。但本案除了三名被告人的供述和一封始终未查到书写 人的匿名信外,没有其他证据,公安机关经多方查找,也未查到被害人。 问:本案依据被告人的供述和匿名信,是否可以认定三名被告犯有强奸罪?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B

3、A

4、D

5、A

6、B

7、B

8、C

9、D

10、B

二、多项选择题:

1、AB

2、BCD

3、ABDE

4、BD

5、ABC

6、BC

7、ABC

三、名词解释:

1、取保候审: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未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防止其逃避侦察、起诉和审判,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措施。

2、 回避:是指侦查、检察、审判人员等同案件又有法定的厉害关系或者其他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关系,不得参与办理该案件或者参与该案件的其他诉讼活动的行为。

3、 审判监督程序: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对于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发现在认定事实上和适用法律上确有错误,依法提出并由人民法院进行重新审判的诉讼程序。

4、 简易程序:是指基层人民法院对某些简单轻微的刑事案件依法适用较普通审判程序简易的一种刑事审判程序。

四、简答题;

1. 由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有哪些? 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解释,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案件有: (1)贪污贿赂犯罪。

(2)国家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

(3)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的犯罪案件。

(4)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其他重大的犯罪案件,需要由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经省级以上人民检察院决定,可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

2、简述提起公诉的条件

答案要点:第

一、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 第

二、证据必须确实、充分 第

三、依法应当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

3、简述申请回避的理由

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要求他们回避:

(一)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

(二)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三)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

(四)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

五、案例题 答案要点: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只有口供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定罪,本案中匿名举报信不具备证据特征,不能作为证据,所以只有三名被告的口供,一般来讲是不能作为定罪证据的。但是象本案中三名被告人在没有串供、诱供、刑讯逼供的情况下,分别在不同时间、地点所作的供述,其供述的犯罪时间、地点、作案人数、作案手段、情节与匿名信上举报的情况基本一致这样的情况,排除了串供、刑讯逼供、诱供的情况可以非常谨慎的作为定案的证据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取保候审 2.书证 3.抗诉4.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有一项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上诉人章某不服一审判决提出上诉。某市中级法院审理该案后认为,一审判决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但对章某的盗窃罪和抢劫罪判处的刑罚不当,一审判决两罪刑罚分别为2年和9年,合并执行10年,准确量刑应分别为5年和7年。根据上诉不加刑原则,二审法院应如何做出决定? A.直接改判两罪刑罚,分别为5年和7年,合并执行11年

B.直接改判两罪刑罚,分别为5年和7年,合并执行仍10年

C.维持一审判决

D.以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为由发回原审法院重新审理

2.下列人中,不应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负赔偿责任的是( ) A.没有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其他共同致害人 B.审结前已死亡的被告人的遗产继承人 C.刑事被告人的配偶或子女 D.对刑事被告人的犯罪行为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单位和个人

3.赵某与罗某系邻居。两人常因日常小事纠纷不断。某日,两人又起纠纷,争吵中罗某抄起木棍,打在赵某头上,致使其严重脑震荡,左耳失聪。赵某因此受重伤而报至公安机关。公安机关认为本案系邻里纠纷,以民事调解为宜,不予立案,越某又告知检察院,检察院以同样理由不予立案。赵某即将此案诉至法院。下列选项中,法院在决定是否立案之前不需要进行审查的是( )。 A.本院是否有管辖权 B.自诉人是否有证明被告人犯罪事实的证据

C.赵某是否为被害人 D.被告人是否会提起反诉 4.下列案件中,可以由审判员独任审判的是( )。 A.自诉案件

B.公诉案件

C.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

D.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案件

5.在侦查过程,有权批准进行侦查实验的是( )。

A.侦察员 B.法院的院长 C.公安局局长 D.检察长

6.第一审人民法院判决被告人无罪,如果被告人在押,应当( )。

A.在判决生效后立即释放 B.立即释放 C.改为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 D.在其表示不上诉后立即释放

7.对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案件,第二审人民法院的审理方式为( )。

A.开庭审理 B.书面审理 C.讯问调查式审理 D.开庭审理或讯问调查式审理

8.赵某在路旁发现一具尸体,他应该立即向公安机关( )。 A.报案 B.控告C.举报 D. 立案

9.下列证据中,既属于直接证据又属于原始证据的是( )。

A.证人关于被害人品行的证言 B.被害人关于张某抢劫其财物的陈述C.鉴定结论 D.杀人凶器

10.无权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是( )。

A. 上级人民法院 B.各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庭长C.最高人民法院 D.最高人民检察院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至少有两项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选项所列案件中,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的有( )。

A. 大港列车机务段段长聂天明挪用公款案 B.新港邮电局投递员马海明私拆邮件案 C.海天公司经理吴月明非法拘禁案 D.新生监狱管教员李文明私放罪犯案 2.讯问犯罪嫌疑人应遵循的程序有( )。

A.侦查人员2人以上B.被告人应如实回答侦查人员的一切提问C.须出示人民检察院或公安机关的证明文件

D.拘留或逮捕了的被告,在拘留或逮捕后24小时进行讯问 3.对人民检察院作出的不起诉决定不服的,被害人( )。

A.可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申诉,请求提起公诉 B.对维持不起诉决定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C.可以不经申诉,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D.可以提出上诉 4.在刑事诉讼中,适用简易程序的情形有( )。

A.对依法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公诉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人民检察院建议适用简易程序的

B.对依法可以判处管制或拘役的公诉案件,人民检察院同意适用简易程序的 C.告诉才处理的D.被害人起诉的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

5.判决与裁定的区别是( )。

A.解决的问题性质不同B.一个案件只能作出一个判决,但裁定在一个案件中可以作出几个 C.上诉的期限不同D.判决书局限于书面式;裁定则可以采用书面或口头形式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刑事证据的概念和特征。 2.试述逮捕的概念和条件。

3.试述上诉不加刑原则的内容及其在适用上应受的限制。

五、案例分析题(第一题15分,共25分) 1.某区法院审理一起未成年人故意伤害案。被告人孙某,男,15岁,系某校初中三年级学生。1997年11月某日与本校另一学生打架,致其重伤。开庭前,法院在向被告人送达起诉书副本时,告知他可以委托辩护人为其辩护,被告人因不愿增加家庭负担,表示不委托辩护人。区法院遂将被告人的这一意见记录在案,于十日后开庭审理。被告人所在学校为加强校纪教育,征得法院同意后,选派了五名学生干部参加旁听审判,并要他们回校后向各自班级作宣传教育。经法庭审理,法院以故意伤害罪判处被告人有期徒刑3年。审判后,孙某表示服判不上诉。孙某的父亲不服提出上诉,同时为孙某委托律师参加二审。 请回答:该案在审理中存在那些问题? 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名词解释

1.取保候审,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未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方法。

2.书证,是指以其记载的内容和反映的思想来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书面材料或其他物质材料。

3.抗诉,是指人民检察院认为或发现判决和裁定确有错误,提请人民法院重新审判并予以纠正的审判监督行为。

4.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公安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在解决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附带解决由遭受物质损失的被害人或者人民检察院所提起的、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所引起的物质损失的赔偿问题而进行的诉讼。

二、单项选择题

1.C 2.C 3.D 4. C 5.C 6.B 7.A 8.A 9.B 10.B

三、多项选择题

1.AD 2.ACD 3.ABC 4.ABCD 5.ABCD

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 1.刑事证据,是指以法律规定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 刑事证据的特征:(1)证据的客观性。(2)证据的相关性。(3)证据的合法性。

2.逮捕的概念是刑事诉讼强制措施最为严厉的一种,是在一定时期内暂时剥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并予以羁押。条件:

其一,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其二,可能判处徒刑以上的刑罚。其三,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措施,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

3. 上诉不加刑原则,是指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只有被告人一方提出上诉的案件,不得以任何理由加重被告人刑罚的审判原则。

上诉不加刑并不意味着在任何情况下,第二审人民法院都不能加重被告人的刑罚。(1分)在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或自诉人提出上诉的案件中,第二审法院就不受上诉不加刑的限制。

五、案例分析

1.法院在本案的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

(1)没有为未成年人指定辩护人。本案中被告人孙某15周岁,属于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3条的规定,被告人是未成年人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应当为其指定辩护人。该案一审时,人民法院在没有指定辩护人的情况下,即开庭审理,严重违反了诉讼程序。

(2)违反了公开审判的规定。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公开进行。但对于十四周岁以上不满十六周岁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本案行为人孙某只有15周岁,属于应一律不公开审理的情况。一审法院在开庭时,同意学校派代表参加旁听,严重违反诉讼程序。

第四篇:刑事诉讼法期末模拟试题1及参考答案

三、名词解释:

1、 取保候审

2、 回避

3、 审判监督

4、 简易程序

四、简答题;

1、由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有哪些?

2、简述提起公诉的条件

3、简述申请回避的理由

五、案例题

县人民法院受理了县检察院提起公诉的一起轮奸妇女案。经查,该案是根据一

封匿名信提供的线索查获的。三名被告人在没有串供、诱供、刑讯逼供的情况下,分别

在不同时间、地点所作的供述,其供述的犯罪时间、地点、作案人数、作案手段、情节

与匿名信上举报的情况基本一致。但本案除了三名被告人的供述和一封始终未查到书写

人的匿名信外,没有其他证据,公安机关经多方查找,也未查到被害人。

问:本案依据被告人的供述和匿名信,是否可以认定三名被告犯有强奸罪?

三、名词解释:

1、取保候审: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未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防止其逃避侦察、起诉和审判,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措施。

2、 回避:是指侦查、检察、审判人员等同案件又有法定的厉害关系或者其他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关系,不得参与办理该案件或者参与该案件的其他诉讼活动的行为。

3、 审判监督程序: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对于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发现在认定事实上和适用法律上确有错误,依法提出并由人民法院进行重新审判的诉讼程序。

4、 简易程序:是指基层人民法院对某些简单轻微的刑事案件依法适用较普通审判程序简易的一种刑事审判程序。

四、简答题;

1. 由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有哪些?

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解释,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案件有:

(1)贪污贿赂犯罪。

(2)国家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

(3)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的犯罪案件。

(4)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其他重大的犯罪案件,需要由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经省级以上人民检察院决定,可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

2、简述提起公诉的条件

答案要点:第

一、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 第

二、证据必须确实、充分 第

三、依法应当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

3、简述申请回避的理由

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要求他们回避:

(一)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

(二)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三)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

(四)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

五、案例题

答案要点: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只有口供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定罪,本案中匿名举报信不具备证据特征,不能作为证据,所以只有三名被告的口供,一般来讲是不能作为定罪证据的。但是象本案中三名被告人在没有串供、诱供、刑讯逼供的情况下,分别在不同时间、地点所作的供述,其供述的犯罪时间、地点、作案人数、作案手段、情节与匿名信上举报的情况基本一致这样的情况,排除了串供、刑讯逼供、诱供的情况可以非常谨慎的作为定案的证据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取保候审 2.书证 3.抗诉4.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刑事证据的概念和特征。

2.试述逮捕的概念和条件。

3.试述上诉不加刑原则的内容及其在适用上应受的限制。

五、案例分析题(第一题15分,共25分)

1.某区法院审理一起未成年人故意伤害案。被告人孙某,男,15岁,系某校初中三年级学生。1997年11月某日与本校另一学生打架,致其重伤。开庭前,法院在向被告人送达起诉书副本时,告知他可以委托辩护人为其辩护,被告人因不愿增加家庭负担,表示不委托辩护人。区法院遂将被告人的这一意见记录在案,于十日后开庭审理。被告人所在学校为加强校纪教育,征得法院同意后,选派了五名学生干部参加旁听审判,并要他们回校后向各自班级作宣传教育。经法庭审理,法院以故意伤害罪判处被告人有期徒刑3年。审判后,孙某表示服判不上诉。孙某的父亲不服提出上诉,同时为孙某委托律师参加二审。

请回答:该案在审理中存在那些问题?

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名词解释

1.取保候审,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未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方法。

2.书证,是指以其记载的内容和反映的思想来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书面材料或其他物质材料。

3.抗诉,是指人民检察院认为或发现判决和裁定确有错误,提请人民法院重新审判并予以纠正的审判监督行为。

4.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公安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在解决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附带解决由遭受物质损失的被害人或者人民检察院所提起的、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所引起的物质损失的赔偿问题而进行的诉讼。

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

1.刑事证据,是指以法律规定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

刑事证据的特征:(1)证据的客观性。(2)证据的相关性。(3)证据的合法性。

2.逮捕的概念是刑事诉讼强制措施最为严厉的一种,是在一定时期内暂时剥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并予以羁押。条件:

其一,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其二,可能判处徒刑以上的刑罚。其三,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措施,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

3. 上诉不加刑原则,是指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只有被告人一方提出上诉的案件,不得以任何理由加重被告人刑罚的审判原则。

上诉不加刑并不意味着在任何情况下,第二审人民法院都不能加重被告人的刑罚。(1分)在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或自诉人提出上诉的案件中,第二审法院就不受上诉不加刑的限制。

五、案例分析

1.法院在本案的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

(1)没有为未成年人指定辩护人。本案中被告人孙某15周岁,属于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3条的规定,被告人是未成年人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应当为其指定辩护人。该案一审时,人民法院在没有指定辩护人的情况下,即开庭审理,严重违反了诉讼程序。

(2)违反了公开审判的规定。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公开进行。但对于十四周岁以上不满十六周岁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本案行为人孙某只有15周岁,属于应一律不公开审理的情况。一审法院在开庭时,同意学校派代表参加旁听,严重违反诉讼程序。

第五篇:习题1-概述

习题一概述

主要内容: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作用,微型计算机组成,微处理器的结构;计算机中的信息表示; 微机系统的结构特点。

1.1 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和微型计算机系统三者之间有什么不同?

将运算器与控制器集成在一起,称为微处理器。微处理器是微型计算机的核心。微型计算机是由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电路和系统总线构成的裸机系统。微型计算机系统是以微型计算机为主机,配上系统软件和外设之后而构成的计算机系统。三者之间是有很大不同的,微处理器是微型计算机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微型计算机又是微型计算机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2

1.2 CPU在内部结构上由哪几部分组成?CPU应具备什么功能?

CPU在内部结构上由算术逻辑部件(ALU);累加器和通用寄存器组;程序计数(指令指针)、指令寄存器和译码器;时序和控制部件几部分组成。不同CPU的性能指标一般不相同,但一般CPU应具有下列功能:可以进行算术和逻辑运算;可保存少量数据;能对指令进行译码并执行规定的动作;能和存储器、外设交换数据;提供整个系统所需要的定时和控制;可以响应其它部件发来的中断请求。

1.3 累加器和其他通用寄存器相比有何不同?

累加器是比较特殊的通用寄存器。它在某些指令执行前,它可以保存一源操作数,还在执行后又用来保存运算结果,另外它一般也用来完成输入/输出指令。而通用寄存器则一般只用来保存参加运算的数据、运算的中间的结果以及用来保存地址。

1.3 微型计算机采用总线结构有什么优点?

微型计算机的总线结构是一个独特的结构。有了总线结构以后系统中各功能部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变为了各功能部件面向总线的单一关系。一个部件只要符合总线标准,就可以连接到采用这种总路线标准的系统中,使系统功能得到扩展。

1.4 控制总线传输的信号大致有哪几类?

控制总线用来传输控制信号:其中包括CPU送往存储器和输入/输出接口电路的控制信号,如读信号、写信号和中断响应信号等;还包括其它部件送到CPU的信号,比如,时钟信号、中断请求和准备就绪信号。

1.5数据总线和地址总线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之处?如果一个系统的数据和地址合用一套总线或者合用部分总线,那么要靠什么来区分地址和数据?

从结构上看数据总线是双向的,而地址总线从结构上看却是单向的。如果一个系统的数据总线和地址总线合用一套总线或者合用部分总线,一般可利用时钟,在总线上采用分时复用技术来区分地址和数据,例如可在总线周期的若干个时钟周期,约定某周期传输地址、在另一周期传输数据。

1.6 将下列十进制数转换成8421BCD码:

1049 =0001 0000 01001001

902=100100000010

851.37=1001 01010001 . 0011 0111

0.6259=0000. 0110 00100101 1001

1.7将下列各组数用八位的补码相加:

(+75)+(-6)

[+75]补=0100 1011[-6] 原=1000 0110[-6]补=1111 1010

[+75]补+ [-6] 补=1000 0110+1111 1010=0100 0101=45H

上一篇:教研组工作规范下一篇:9月学生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