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复习题

2022-07-21

第一篇:刑事诉讼法复习题

刑事诉讼法期末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机关,包括 、 和公安机关。

2、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的 、 的人不能作证人。

3、被告人对侦查人员的提问,应当 ,但是对与本案无关的问题,有 的权利。

4、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由审判人员组成合议庭或者由和 组成合议庭。

5、对应当逮捕的犯罪嫌疑,如果是正在怀孕的妇女,可以采用或者 的方法。

6、几个同级人民法院都有权管辖的案件,由 的人民法院审判。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移送 的人民法院管辖。

7、 岁以上不满 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不公开审理。

9、经被告人同意,被告人的 和 可到以提起上诉。

10、死刑采用 或者 等方法执行。

二、选择题

1、下列人员中,不属于当事人的是A、被告人 B、被害人 C、公诉人 D、自诉人

2、在下列案件中,属于告诉才处理的案件是A、 贪污案 B、虐待案 C、遗弃案 D、重婚案

3、上级人民检察院与下级人民检察院之间的关系是( )。A、监督关系 B、指导关系 C、领导关系 D、相互关系

4、下列人员中不能担任诉讼代理人的是( )。A、律师 B、普通公民

C、机关团体的代表 D、正在被执行刑罚的人5下列人员中,有权委托诉讼代理人的是

A、 公诉案件中被害人的近亲属 B、自诉案件中自诉人的近亲属B、 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的近亲属 D、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的近亲属

6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审理的期限是A、 10日 B、15日 C、20日 D、25日

7、下列机关中不享有侦查权的是( )。A、人民检察院 B、军队保卫部门

C、监狱 D、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保卫部门

8、中级人民法院不管辖的案件有( )。

A、危害国家安全的案件 B、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普通刑事案件。

C、中国公民对外国人犯罪的案件D、外国人对中国公民犯罪的案件

9、公诉人出庭支持公诉的案件,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 )。

A、应当为其指定辩护人 B、可以为其指定辩护人10下列证据中,属于言词证据的是A、 关于被害人就医治疗的医院证明B、 犯罪现场勘察笔录

C、 犯罪嫌疑人书写的关于犯罪计划的日记D、 法医鉴定结论

11最高人民法院复核死刑案件,应当组成合议庭,其人员组成是A、审判员3人 B、审判员5人

C、审判人员、人民陪审员共3人D、审判人员,人民审判员共5人

12、下列证据中,属于间接证据又属于原始证据的是( )。A、被告人的供诉 B、证人听到被害人喊叫的证言C、被毁物品的复制品 D、鉴定结论的复印件

13、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应当在拘留后的( )小时内讯问A、12 B、24 C、36 D、48

14、应当由法院院长决定回避的人员是( )。A、书记员 B、翻译人员 C、人民陪审员 D、审判长

15、补充侦查包括( )。

A、人民检察院自行侦查 B、人民法院要求公安机关补充侦查C、被害人主动补充侦查 D、人民检察院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

16、下列证据中,属于言词证据的是E、 关于被害人就医治疗的医院证明F、 犯罪现场勘察笔录

G、 犯罪嫌疑人书写的关于犯罪计划的日记H、 法医鉴定结论

17最高人民法院复核死刑案件,应当组成合议庭,其人员组成是A、审判员3人 B、审判员5人C、审判人员、人民陪审员共3人D、审判人员,人民审判员共5人

18、第二审程序的审理方式有( )。A、开庭审理 B、独任审理B、 讯问调查审理

19、下列证据中,属于言词证据的是I、 关于被害人就医治疗的医院证明J、 犯罪现场勘察笔录

K、 犯罪嫌疑人书写的关于犯罪计划的日记L、 法医鉴定结论

20最高人民法院复核死刑案件,应当组成合议庭,其人员组成是A、审判员3人 B、审判员5人C、审判人员、人民陪审员共3人D、审判人员,人民审判员共5人

二、简答题

1、附带民事诉讼成立的条件是什么?

2、自诉案件审理的特点是什么?

四、论述题

论述间接证据的概念及完全依靠间接证据定案必须遵守的原则。

五、案例分析

张某、S省B市人,在S省C市J区犯抢劫罪、故意杀人罪被当场捉

经过一系列诉讼程序后,张某被执行死刑。

问:张某抢劫杀人一案经过了哪些诉讼环节和司法机关?

第二篇:刑事诉讼法复习题1

复习题1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刑事诉讼法在广义上是指()

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B.包括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刑事诉讼法在内的所有刑事诉讼法

C.有关刑事诉讼程序法律规范的总称

D.除宪法以外其他有关刑事诉讼程序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刑事诉讼法修改后,刑事诉讼法的任务中增加了下面哪一条?()

A.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B.尊重和保障人权。

C.保证刑罚权的行使。D.惩罚破坏社会法律秩序的犯罪行为。

3、下列人员中,不适用回避的是()

A.书记员B.翻译人员C.证人D.鉴定人

4、在刑事诉讼中,无权决定适用拘留措施的机关是()。

A.公安机关B.人民检察院C人民法院D.国家安全机关

5、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基层人民法院合议庭的组成人数是()

A.1人B.2人C.3人D.4人

6、现役军人甲某与普通公民乙某在某地实施抢劫行为,对此案享有审判管辖权的法院是()

A.军事法院B.地方法院

C.既可以是地方法院,也可以是军事法院D.分别由军事法院、地方法院管辖

7、下列案件中,属于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是()

A.一般的故意伤害案件B.数额较大的盗窃案件

C.可能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案件D.危害国家安全的案件

8、人民检察院上下级之间是()

A.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B.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C.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D.相互协作关系

9、刑事诉讼法与刑法的关系是()

A.上位法与下位法的关系B.程序法与实体法的关系

C.特别法与一般法的关系D.根本法与普通法的关系

10、下列选项中不是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期间计算单位的是()

A.年 B.月C.日 D.时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人员属于刑事回避范围的是()

A.检察院检察长B.法院副院长C.刑事审判庭庭长D.检察委员会委员

2、下列哪些情形不由军事法院管辖?()

A.无业游民刘某在军营盗窃构成犯罪的

B.军人王某在服役期间被发现入伍前曾经有过严重的持械抢劫致人重伤

C.王某已退役,发现其在服役期间内交通肇事逃逸的

D.王某在办理退役手续后非法将部队的在库枪支窃出并出卖的

3、下列人员的回避应由人民法院院长决定的是()

A.出庭的公诉人B.审判员C.人民陪审员D.书记员

4、专门机关对于被害人提交的控告材料应当()

A.先予接受,经审查后,对不属于其管辖的,移送主管机关处理

B.先予接受,经审查后,对不属于其管辖的,退回被害人

C.先予接受,对必须采取紧急措施的,先行采取紧急措施

D.先予接受,并立即立案侦查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误,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打“X”。 如果有错误的,写出错误的原因)

1、职务犯罪侦查过程中,鉴定人的回避,应由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

2、在刑事诉讼中,上级法院可以审理下级法院管辖的一审刑事案件,下级法院亦可审理上级法院管辖的一审刑事案件。()

四、名词解释

1、刑事诉讼

2、刑事诉讼法

3、当事人

4、管辖

5、证明标准

五、简答题

1、简述刑事强制措施的特征?

2、监视居住的适用对象是什么?

六、论述题

1、试述未经法院判决不得确定任何人有罪原则的主要含义和要求。

2、试论述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由专门机关行使原则的内容

第三篇:刑事诉讼法期末考试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1. 回避是指,侦查、检察、审判人员等同案件有法定的利害关系或者其他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关系,不得参与办理该案件或者参与该案的其他诉讼活动的行为。

2. 不起诉是指人民检察院对于侦查终结移送起诉的案件,经审查认为不应或不必对犯罪嫌疑人定罪,从而决定不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一种诉讼活动。 3. 抗诉,是指人民检察院认为或发现判决和裁定确有错误,提请人民法院重新审判并予以纠正的审判监督行为。

4. 证明责任,是指公、检、法等专门机关收集、运用证据证明案件事实的责任。

5. 两审终审制,是指人民法院审判刑事案件经过两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即告终结,第二审法院作出的判决或裁定是生效的判决和裁定,法律规定的上诉人不得再对其提出上诉,人民检察院也不得再按照上诉程序对其提出抗诉。 6. 反诉,是指自诉案件的被告人作为被害人,控告自诉人犯有与本案有联系的犯罪行为,要求人民法院追究其刑事责任的诉讼。

7. 监视居住,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查院和公安机关对未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责令其不得离开指定的区域,依法对其人身自由加以限制并对其实行监督的一种强制方法。

8. 鉴定结论,是指受公安司法机关指派或聘请的鉴定人,对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定后所作出的书面结论。

9. 证明要求,是指法律要求公安司法人员运用证据证明案件事实所要达到的程度。

10. 当事人,是指与案件事实和诉讼结果有切身利害关系,在诉讼中分别处于控诉或者辩护地位的主要诉讼当事人。

11. 自诉人是指,在自诉案件中以个人名义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诉讼,请求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的人。

12. 证明是指国家专门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运用证据查明案件事实的活动。 13. 取保候审,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未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方法。

14. 书证,是指以其记载的内容和反映的思想来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书面材料或其他物质材料。

15. 审判监督程序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对于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发现在认定事实上或适用法律上确有错误,依法提出并由人民法院进行重新审判的诉讼程序。

16.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公安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在解决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附带解决由遭受物质损失的被害人或者人民检察院所提起的、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所引起的物质损失的赔偿问题而进行的诉讼。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 下列人员中,不能称作犯罪嫌疑人的是( C )。

A. 正在被侦查的人

B. 正在被审查起诉的人

C. 正在被审判的人

D.正在被通缉的罪该逮捕的人

2.负责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的机关,应当是( C )。

A. 人民法院 B. 人民检察院 C. 公安机关 D.司法行政机关

3.法律限定传唤、拘传持续的最长时间为(A )。

A.12小时 B.15小时 C.20小时 D.24小时

4.划分地区管辖的主要依据是(A )。

A. 犯罪地 B.最先受理地

C. 被告人居住地 D.被害人居住地 5.一般不公开审判的案件是(D )。

A. 有关国家秘密的案件

B. 有关个人隐私的案件

C. 14岁以上不满16岁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

D.16岁以上不满18岁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

6.被告人某甲犯故意杀人罪、贪污罪,被A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分别判处死刑,决定执行死刑,在上诉期限内,某甲没有上诉,检察院也没有提出抗诉。此案死刑复核程序是(C )。

A. 报省高级人民法院核准即可

B. 直接报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C. 由高级人民法院复核同意后再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D.故意杀人罪报省高级人民法院核准,贪污罪报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7.拘传只适用于( A )。

A.犯罪嫌疑人

B. 自诉人

C. 证人

D.辩护人

8.下列证据中,既属于直接证据又属于原始证据的是( B )。

A. 证人关于被害人品行的证言

B.被害人关于张某抢劫其财物的陈述

C. 鉴定结论 D.杀人凶器

9.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在受理后( B )以内审结。

A.十日 B.二十日

C.三十日

D.六十日

10.下列证据中,属于直接证据的是( C )。

A. 被毁物品现场的勘验笔录

B.被害人关于被毁物品的陈述

C.证人关于被告人实施犯罪情况的证言

D.鉴定人关于被毁物品的鉴定结论

11.P县人民法院对赵某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案进行法庭审理后,合议庭评议认为,根据已经查明的事实和认定的证据材料,能够确认赵某不构成犯罪,但在作出判决前,赵某因突发心脏病死亡。P县人民法院应作出的处理是( B )。

A. 裁定终止审理

B.判决宣告赵某无罪

C. 退回人民检察院处理

D.裁定案件撤销

12.下列事项中,应适用裁定的是( D )。

A. 宣告被告人无罪

B.对审判人员的回避申请

C.对违反法院秩序人员实施罚款、拘留

D.二审法院撤销一审法院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判决

13.J市人民检察院在对舒某刑讯逼供案侦查期间,发现舒某还曾对证人高某使用暴力手段逼取证言。计算舒某侦查羁押期限的正确方法是( D )。

A. 只按照前一个罪计算侦查羁押期限

B.自前一个罪的侦查羁押期限届满之日的第二日起计算新发现罪的侦查羁押期限 C. 按照数罪中最重的罪计算侦查羁押期限

D.自发现对证人使用暴力手段逼取证言的犯罪之日起,重新计算侦查羁押期限

14.S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本市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谢某、王某抢劫案后,认为不需要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S市中级人民法院应当作出的处理是( A )。

A. 开庭审理,不再交基层人民法院审理

A.交犯罪地基层人民法院审判

C.指定其他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D.退回S市人民检察院,由检察院向基层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15.李某居住在甲县,在乙县盗窃后流窜至丙市的丁县抢劫,并将两名受害人杀死。丁县公安机关侦破了此案,并将李某逮捕归案。本案应当由( D )进行审判。

A. 甲县人民法院 B.乙县人民法院

C. 丁县人民法院 D.丙市人民法院

1.上诉人章某不服一审判决提出上诉。某市中级法院审理该案后认为,一审判决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但对章某的盗窃罪和抢劫罪判处的刑罚不当,一审判决两罪刑罚分别为2年和9年,合并执行10年,准确量刑应分别为5年和7年。根据上诉不加刑原则,二审法院应如何做出决定? ( C)

A.直接改判两罪刑罚,分别为5年和7年,合并执行11年

B.直接改判两罪刑罚,分别为5年和7年,合并执行仍10年

C.维持一审判决

D.以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为由发回原审法院重新审理

2.下列人中,不应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负赔偿责任的是( C ) A.没有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其他共同致害人

B.审结前已死亡的被告人的遗产继承人 C.刑事被告人的配偶或子女

D.对刑事被告人的犯罪行为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单位和个人 3.赵某与罗某系邻居。两人常因日常小事纠纷不断。某日,两人又起纠纷,争吵中罗某抄起木棍,打在赵某头上,致使其严重脑震荡,左耳失聪。赵某因此受重伤而报至公安机关。公安机关认为本案系邻里纠纷,以民事调解为宜,不予立案,越某又告知检察院,检察院以同样理由不予立案。赵某即将此案诉至法院。下列选项中,法院在决定是否立案之前不需要进行审查的是( D )。

A.本院是否有管辖权

B.自诉人是否有证明被告人犯罪事实的证据

C.赵某是否为被害人

D.被告人是否会提起反诉

4.下列案件中,可以由审判员独任审判的是( C )。

A.自诉案件 B.公诉案件

C.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 D.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案件 5.在侦查过程,有权批准进行侦查实验的是( C )。

A.侦察员 B.法院的院长

C.公安局局长 D.检察长

6.第一审人民法院判决被告人无罪,如果被告人在押,应当( B )。 A.在判决生效后立即释放 B.立即释放

C.改为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 D.在其表示不上诉后立即释放 7.对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案件,第二审人民法院的审理方式为(A )。

A.开庭审理 B.书面审理

C.讯问调查式审理 D.开庭审理或讯问调查式审理 8.赵某在路旁发现一具尸体,他应该立即向公安机关(A )。

A.报案 B.控告 C.举报 D. 立案

9.下列证据中,既属于直接证据又属于原始证据的是( B )。

A.证人关于被害人品行的证言 B.被害人关于张某抢劫其财物的陈述 C.鉴定结论 D.杀人凶器 10.无权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是( B )。

A. 上级人民法院 B.各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庭长 C.最高人民法院 D.最高人民检察院

11.“天翔号”中国客轮由韩国釜山港驶往大连,船行至公海领域时韩国公民金道雄酗酒闹事,将中国公民周晓燕打成重伤。为及时救治,船舶就近停靠威海港将受害人送往医院,然后驶往大连港。下列法院中,哪一个是本案的犯罪管辖法院?(A)

A.威海市中级人民法院 B.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

C.韩国釜山地方法院 D.大连市或威海市的地方基层法院 12.张小勇以诽谤罪向法院自诉王小南。在一审审判过程中,经调解达成协议,调解书合法送达后,张小勇反悔。在此情况下,张小勇有权采用哪种做法?(D)

A.要求一审人民法院重新判决 B.向二审法院提出上诉

C.重新起诉 D.提出申诉,要求再审

13.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判的案件,应当从何时起3个月以内审结?(B)

A.受理申诉时 B.作出提审,再审决定时

C.开庭审判时 D.送达提审,再审决定时

14.某县几位主要领导干部参与一起走私大案,县检察院认为此案由检察机关立案侦查更为适宜,该县检察院需经履行的法律程序是什么?(D)

A.上一级公安机关研究同意 B.县检察委员会研究决定

C.上一级检察院批准 D.省级以上人民检察院决定 15.在法庭审判中,被告人季某以水平太低为由,申请出席法庭的公诉人王某回避,对季某的回避申请,合议庭应当如何处理?(A)

A.合议庭决定休庭,由审判长转告提起公诉的检察院,由该院检察长决定

B.合议庭决定休庭,向本院院长汇报,由院长决定并告知季某

C.法庭应当庭驳回,并不得申请复议 D.法庭对此申请可以不予理睬,继续开庭

1.被告人某甲犯故意杀人罪、贪污罪,被A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分别判处死刑,决定执行死刑,在上诉期限内,某甲没有上诉,检察院也没有提出抗诉。此案死刑复核程序是(C )。

A.报省高级人民法院核准即可

B.直接报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C.由高级人民法院复核同意后再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D. 故意杀人罪报省高级人民法院核准,贪污罪报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2.D县人民检察院在侦查该县环保局负责人某甲环境监管失职案中发现某甲的犯罪已

超过刑法规定的追诉时效期限。对此案应当做出处理是( A )。

A.撤销案件 B.不起诉

C.终止审理 D.宣告无罪

3.拘传只适用于(B )。

A.自诉人 B.犯罪嫌疑人

C.证人 D.辩护人

4.人民法院对提起公诉的案件进行审查后,对起诉书中有明确的指控的犯罪事实并且附有证据目录、证人名单和主要证据复印件或者照片,而没有移送全部案卷材料的,应当决定( A )。 A.开庭审判 B.驳回起诉

C.退回补充侦查 D.不予受理

5.下列证据中,既属于直接证据又属于原始证据的是( B )。

A.证人关于被害人品行的证言 B.被害人关于张某抢劫其财物的陈述

C.鉴定结论 D.杀人凶器

6.下列案件中,可以成为自诉案件的是( C )。

A.渎职案件 B.盗窃案件

C.虐待案件 D.抢劫案件

7.当事人申请回避后不能因此而暂停的诉讼程序是(A A.侦察程序 B.审查程序

C.第一审程序 D.第二审程序

8.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在受理后( B A.十日 B.二十日

C.三十日 D.六十日

9.案件在审理过程中,可以延期审理的情况有( A )。 A.当事人申请回避而不能进行审判的

B.被害人死亡的

C.被告人脱逃致使案件长期无法继续审理的 D.被告人死亡的

10.下列证据中,属于直接证据的是( C )。

A.被告人所作与本案无关的供述

B.被害人关于被毁物品的陈述

C.证人关于被告人实施犯罪情况的证言

)。 )以内审结。 D.鉴定人关于被毁物品的鉴定结论

11.解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刑事责任问题的诉讼活动是( C )。

A.民事诉讼 B.行政诉讼

C.刑事诉讼 D.经济诉讼

12.人民法院不具有的职权是( D )。

A.直接受理自诉案件

B.对公诉和自诉案件进行裁判 C.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强制措施

D.对庭审中的不明事项进行侦查

13.P县人民法院对赵某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案进行法庭审理后,合议庭评议认为,根据已经查明的事实和认定的证据材料,能够确认赵某不构成犯罪,但在作出判决前,赵某因突发心脏病死亡。P县人民法院应作出的处理是(B )。

A.裁定终止审理 B.判决宣告赵某无罪

C.退回人民检察院处理 D.裁定案件撤销

14.下列事项中,应适用裁定的是( D )。

A.宣告被告人无罪

B.对审判人员的回避申请

C.对违反法院秩序人员实施罚款、拘留

D.二审法院撤销一审法院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判决

15.某市检察分院的反贪局侦查员李某,在办理自侦案件的过程中,认为本案中存在专门性问题,需要由本检察院的技术部门进行鉴定。下列什么人员或机构有权决定进行该项鉴定?(C) A.侦查员李某 B.市检察分院反贪局领导 C. 市检察分院检察长 D.市检察分院检察委员会 1.人民检察院审查公安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时,应当听取( D )的意见。

A.证人 B.鉴定人

C.公安机关 D.被害人委托的人 2.公安机关补充侦查不得超过( B )次。

A.1 B.2 C 3 D.4 3.对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案件,第二审人民法院的审理方式是( B )。

A.可以开庭也可以不开庭审理 B.应当开庭审理

C.可以书面审理 D.可以采用调查询问式审理 4.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判决的上诉、抗诉期限为( D )。

A.5日 B.3日

C.7日 D.10日

5.法律规定,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罪犯,死刑缓期执行期满,应当予以减刑的情形是( D )。

A.确有悔改表现 B.确有立功表现 C.确有悔改并有立功表现 D.没有故意犯罪

6.在公诉案件中,辩护人开始参加刑事诉讼的时间是( C )。

A.犯罪嫌疑人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后

B.犯罪嫌疑人被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

C.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

D.提起公诉之日

7. 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人民法院审结的时间期限是受理后( A )。 A.20日 B.30日 C. 40日 D.45日 8.对生效的没收财产判决(包括附加适用或者独立适用),有权执行的机关是(A )。

A.人民法院 B.公安机关

C.人民检察院 D.公安机关为主,人民法院配合 9.原审人民法院对于二审法院发回重新审判的案件,应当另行组成合议庭,进行审判的程序应当是( A )。

A.第一审程序 B.第二审程序

C.审判监督程序 D.再审程序 10.传唤、拘传持续的时间最长不得超过( B )。

A.6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D.48小时

11.在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聘请的律师,有权( C A.查阅、摘抄、复制案件的诉讼文书

B.向证人收集证据

C.了解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

D.向受害人了解案件情况

12.下列职权中,人民法院不具有的职权是( D )。 A.直接受理自诉案件

B.对公诉和自诉案件进行裁判

C.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强制措施 D.对庭审中的不明事项进行侦查

13.拘传只适用于(A )。

A.犯罪嫌疑人 B.自诉人

C. 证人 D. 辩护人

)。 14.人民法院对提起公诉的案件进行审查后,对起诉书中有明确的指控的犯罪事实并且附有证据目录、证人名单和主要证据复印件或者照片,而没有移送全部案卷材料的,应当决定(A )。

A.开庭审判 B.驳回起诉

C.退回补充侦查 D.不予受理

15.下列证据中,既属于直接证据又属于原始证据的是( B )。

A. 证人关于被害人品行的证言

B.被害人关于张某抢劫其财物的陈述

C.鉴定结论

D.杀人凶器

1.刑事诉讼法中关于证据种类划分的根据,主要是( B )。

A.证据与案件事实的关系 B.证据的表现形式

C证据能否单独证明案件的主要事实 D.证据是否有利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2.下列法院中,可以适用简易程序的法院是( C )。

A.高级人民法院 B.中级人民法院 C基层人民法院 D.二审法院

4.下列人员中,可以委托诉讼代理人参加诉讼的是( B )。

A.犯罪嫌疑人 B.自诉人

C公诉人 D.刑事被告人

5.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案件侦查终结后,不能做出的决定是(B ) A.起诉决定 B.不起诉决定

C免于起诉决定 D.撤销案件决定

6.在刑事诉讼中,无权决定适用拘留措施的机关是( C )。 A公安机关 B.人民检察院

C人民法院 D„国家安全机关

7.下列人员中,有权提出上诉的应当是(B )。

A.辩护人 B自诉人

C.犯罪嫌疑人 D.被害人

8.在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聘请的律师享有的权利是(D) A.查阅、摘抄、复制与本案有关的材料

B.委托鉴定人进行司法鉴定

C.向证人收集证据

D.向侦查机关了解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

9.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发现本院已生效裁判确有错误时,应做出的处理活动是( B ) A.指定合议庭处理 B.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 C直接改判 D.报请上级人民法院处理 lo.下列人员中,不能担任辩护人的是( C ) A.被告人的亲属 B被告人的朋友 C本案的证人 D被告人的监护人 11.下列人员中,不能作证人的是(D) A.生理上有缺陷的人

B与被告人有利害关系的人 C.与被害人有亲属关系的人

D.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

12.在下列情形中,人民法院可以延期审理的法定情形是( D )。·

A.被告人脱逃的 B.被告人死亡的 C.被告人患严重疾病的 D.需要重新鉴定或勘验的

13.对下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贪污案件,有核准权的机关是( A )。

A,最高人民法院 B.高级人民法院

C.中级人民法院 D.专门人民法院

14.对人民法院书记员的回避,有权做出决定的人员是( B )。

A.审判长 B.本院院长

C本院审判委员会 D.本庭庭长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至少有二项以上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 有权决定或批准暂予监外执行的机关有( ACD )。

A.人民法院 B.人民检察院

C. 公安机关 D.执行机关

2.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的案件有(ABCD )。

A. 违反有关公开审判规定的

B. 违反回避制度的

C. 剥夺了被告人辩护权,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

D.应当组成合议庭审判而采用独任制的

3.讯问犯罪嫌疑人应遵循的程序有(ACD )。

A. 侦查人员2人以上

B.被告人应如实回答侦查人员的一切提问

C. 须出示人民检察院或公安机关的证明文伺: D.逮捕了的犯罪嫌疑人,在逮捕后24小时以内进行讯问 4.下列人员中,有权委托诉讼代理人的有( ABC )。 A.被害人

B.自诉人

C. 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

D.犯罪嫌疑人

5.下列关于补充侦查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BCD )。

A. 人民检察院审查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的案件,不适用补充侦查

B. 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的案件中,对于需要补充侦查的,可以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也可以自行侦查,必要时可要求公安机关协助

C. 在法庭审判过程中,检察人员发现提起公诉的案件需要补充侦查,在经合议庭同意延期审理后,应自行侦查,必要时可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D. 合议庭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发现被告可能有自首、立功等法定量刑情节,而起诉和移送的证据材料中没有这方面的证据材料的,应当建议人民检察院补充侦查

6.人民检察院自侦案件包括( ACD )。 A. 贪污贿赂犯罪

B. 偷税抗税犯罪

C.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犯罪

D.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民主权利的犯罪

7.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应当回避的理由有ABC A. 是本案当事人的亲属

B.接受本案当事人委托的人的请客送礼

C. 在本案中担任证人

D.本案当事人过去曾与其发生过民事法律关系

8.下列证据中,既属于原始证据也属于间接证据的是( ABCD )。

A.尸体 B.现场发现的烟头 C. 被撬坏的门锁 D.沽有被害人血迹的衣服

9.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的规定有(ACD )。

A. 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 B.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会见他人

C. 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

D.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

10.自诉案件审判的特点有( ABC )。

A. 自诉人在宣告判决以前可以和被告人和解

B.法院可以进行调解

C. 被告人在诉讼过程中可以对自诉人提起反诉 D.法院开始审理后自诉人不能撤诉

1.选项所列案件中,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的有( AD )。

A. 大港列车机务段段长聂天明挪用公款案

B.新港邮电局投递员马海明私拆邮件案

C.海天公司经理吴月明非法拘禁案

D.新生监狱管教员李文明私放罪犯案

2.讯问犯罪嫌疑人应遵循的程序有( ACD )。

A.侦查人员2人以上

B.被告人应如实回答侦查人员的一切提问 C.须出示人民检察院或公安机关的证明文件

D.拘留或逮捕了的被告,在拘留或逮捕后24小时进行讯问 3.对人民检察院作出的不起诉决定不服的,被害人( ABC )。

A.可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申诉,请求提起公诉 B.对维持不起诉决定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C.可以不经申诉,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D.可以提出上诉

4.在刑事诉讼中,适用简易程序的情形有( ABCD )。

A.对依法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公诉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人民检察院建议适用简易程序的

B.对依法可以判处管制或拘役的公诉案件,人民检察院同意适用简易程序的

C.告诉才处理的

D.被害人起诉的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

5.判决与裁定的区别是( ABCD )。 A.解决的问题性质不同

B.一个案件只能作出一个判决,但裁定在一个案件中可以作出几个 C.上诉的期限不同

D.判决书局限于书面式;裁定则可以采用书面或口头形式 6.无罪判决一般有下列几种情形( ABC )。 A.被指控的犯罪事实根本不存在

B.没有确凿证据证明被告人实施了被指控的犯罪行为 C.被告人的行为并没有构成犯罪 D.被告人在审判过程中死亡 7.被害人( ABD )。

A.认为公安机关应当立案侦查而不立案时,可以要求人民检察院督促立案 B.有权委托诉讼代理人

C.对人民法院的判决不服,可以提出上诉 D.如果对不起诉决定不服,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8.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人民法院应当为其指定辩护人的有( ABC )。 A.被告人是未成年人的 B.被告人是聋哑人的 C.被告人是盲人的 D.公诉人出庭公诉的案件 9.侦查阶段可以采取的强制措施有( ABC )。 A.拘传 B.拘留

C.逮捕 D.暂予监外执行

10.下列判决中,由人民法院作为执行机关的有( BD )。 A. 管制 B.罚金

C.有期徒刑缓期执行 D.没收财产

1.罪犯王某,17岁,因犯伤害罪被一审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两年。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有( AB )。

A.王某不服一审判决可以提出上诉

B.如果王某不上诉,王某的法定代理人不服一审判决也可以提出上诉

C.如果上诉被二审法院驳回,王某将在监狱中服刑

D.王某或其法定代理人可以聘请诉讼代理人参加二审 2.下列证据中,属于间接证据的是( ABC )。

A.匕首 B.指纹

C.脚印 D.口供

3.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包括( ABC )。

A.有关国家秘密的案件 B.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

C.有关公民个人隐私的案件 D.外国人犯罪的案件 4.对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可以适用暂予监外执行的情形有( ABC )。

A.患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

B.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C.生活不能自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的 D.确有悔改并有立功表现的

5.下列证据中,既属于原始证据也属于间接证据的有( ABCD )。

A.赃款 B.现场发现的烟头 C.被撬坏的门锁 D.沾有被害人血迹的衣服

6.扭送的对象包括( ABC )。

A.通缉在案的 B.越狱逃跑的

C.正在被追捕的 D.正在预备犯罪的

7.下列人民检察院如果认为A市甲区人民法院某生效判决确有错误,其中有权依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的有( BCD )。

A.甲区人民检察院

B.A市人民检察院

C.A市所在的B省人民检察院

D.最高人民检察院

8.第二审人民法院发现第一审人民法院的审理有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的情形的,应当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这些情形有( ABCD )。

A.违反有关公开审判规定的

B.违反回避制度的

C.剥夺或者限制了当事人的法定诉讼权利,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

D.审判组织的组成不合法的 9.人民法院受理的自诉案件,必须符合的条件有( ABD )。

A.属于法律规定的自诉案件范围

B.属于本法院管辖

C.只能由被害人提起自诉

D. 有明确的被告人、具体的诉讼请求和能证明被告人犯罪事实的证据

10.辩护人( ABCD )。

A.可以依法由当事人委托,亦可由人民法院指定

B.可以由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亲友充任

C.可以查阅、摘抄、复制有关案卷材料 D.可以同在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会见和通信

1.在侦查阶段,侦查机关可以采取的强制措施有(ABC )。

A.拘传 B.拘留

C逮捕 D暂予监外执行

2.在下列选项中,属于公安机关行使的职权有(ACD )。

A侦查 B.决定逮捕

C预审 D通缉 ·

3.立案应当具备的条件有(AC )。

A认为有犯罪事实发生 B.犯罪嫌疑人已被抓获归案 C需要追究刑事责任 D.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 4.下列人员中,不得担任辩护人的有( ABCD )。

A.正在被暂予监外执行的人 B.正在被执行拘役的人 C正在被执行管制的人 D.正在被取保候审的人 5.物证对案件起证明作用的根据包括( ACD )。 A.存放的地点 B,记载的内容

C外部特征 D.物质性能

6.诉讼代理人是指(ACD )。

A.公诉案件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委托代为参加诉讼的人

B.公诉案件的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委托代为参加诉讼的人

C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委托代为参加诉讼的人

D.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委托代为参加诉讼的人

7.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届满前不能侦查终结,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可以延长二个月的案件有(ACD )。

A.交通十分不便的边远地区的重大复杂案件

B.重大的危害国家安全案件

C流窜作案的重大复杂案件

D.犯罪涉及面广,取证困难的重大复杂案件

8.人民法院依法可以直接受理的案件有( ABCD )。

A.侵占案 B·侮辱案

C诽谤案 D轻伤害案

9.下列案件中,人民法院必须为被告人指定辩护人的有(BC )„

A.公诉人出庭,但被告人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案件

B.被告人是盲、聋、哑人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案件

C.被告人是未成年人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案件

D.被告人或其近亲属提出申请要求为其指定辩护人的案件

lo,人民法院做出的生效判决的特点有( ABD ). A.强制性 B·稳定性

C连续性 D·排它性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2004-2005-1 1.刑事诉讼有哪些特点? 答:刑事诉讼的特点有:

(1) 刑事诉讼必须由法定的专门机关主持进行,其他国家机关无权进行。(1分) (2)刑事诉讼活动必须是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进行。(1分) (3)刑事诉讼活动必须依法进行,即必须严格按照刑事诉讼法规定的程序和方式进行。(1分) (4)刑事诉讼活动的内容是解决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是否犯罪、犯了什么罪,是否应当受到刑事处罚,处以什么样的刑罚的问题。(2分) (5)刑事诉讼必须是在特定的诉讼形式下进行。(1分) (6)刑事诉讼的目的是通过准确、及时、合法地揭露犯罪、证实犯罪、惩罚犯罪,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从而维护社会主义法制,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财产权利和其他权利,保障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顺利进行。(2分)

2.试述上诉不加刑原则的内容及其在适用上应受的限制。

答:上诉不加刑原则,是指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只有被告人一方提出上诉的案件,不得以任何理由加重被告人刑罚的审判原则。(3分) 上诉不加刑并不意味着在任何情况下,第二审人民法院都不能加重被告人的刑罚。(1分)在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或自诉人提出上诉的案件中,第二审法院就不受上诉不加刑的限制。(4分)

3.简述简易程序法庭审判的特点。 答:简易程序法庭审判的特点是:

(1)审判员一人独任审判。(1分) (2)公诉案件检察人员可以不出庭。(1分) (3)法庭调查、法庭辩论程序简化。(2分) (4)简易程序可以变更为第一审普通程序。(2分) (5)具有不同于普通程序的审理期限。(2分)

4.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哪些规定? 1.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的规定有: 答:

(1)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住处,无固定住处的,未经批准不得离开指定的居所;(2分) (2)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会见他人,但会见其聘请的律师不需要经过批准。(2分) (3)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2分) (4)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1分) (5)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1分)

5.试述自诉案件的条件。

答:提起自诉案件必须具备以下条件:(每个要点2分) (1)自诉必须是由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近亲属提起。 (2)提起自诉必须要有明确的被告人。 (3)案件属于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范围。 (4)自诉必须在追诉时效期限内提出。

6.简述暂予监外执行的适用对象和适用条件。 答:暂予监外执行的对象仅限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1分) 其适用条件是:

(1)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并有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开具的证明文件的。(2分) (2)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2分) (3)生活不能自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的。(2分) 但是,适用保外就医可能有社会危险性的罪犯或者自伤自残的罪犯,不得保外就医。(1分) 7.由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有哪些? 答: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解释,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案件有:

(1)贪污贿赂犯罪。(2分) (2)国家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2分) (3)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的犯罪案件。(2分) (4)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其他重大的犯罪案件,需要由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经省级以上人民检察院决定,可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2分)

8.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检察院审查移送起诉的案件,必须查明哪些内容? 答: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检察院审查移送起诉的案件,必须查明:

(1)犯罪事实、情节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实、充分,犯罪性质和罪名的认定是否正确;(2分) (2)有无遗漏罪行和其他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人;(2分) (3)移送起诉的案件,是否属于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况;(2分) (4)有无附带民事诉讼;(1分) (5)侦查活动是否合法。(1分)

9.简述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的不起诉的条件。 答: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的不起诉的条件是:

(1)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在法律上不构成犯罪或者证据足以证实犯罪不是犯罪嫌疑人所为的;(2分) (2)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1分) (3)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1分) (4)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1分) (5)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1分) (6)犯罪嫌疑人死亡的;(1分)

(7)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1分)

10.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应当回避的情形有哪些? 答: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应当回避的情形是:

(1)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1分) (2)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的。(1分) (3)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2分) (4)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2分) (5)接受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请客送礼,违反规定会见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2分) 11.简述判决与裁定在适用上的区别。 答:判决与裁定在使用上的区别表现在:(每个要点2分) 1)适用对象不同。判决解决案件的实体问题:裁定主要解决程序问题,只解决部分实体问题。

2)适用范围不同。判决只在审判终结时适用;裁定则适用于整个审判或执行程序的全过

3)适用方式不同。判决必须采用书面形式;裁定可采用书面和口头两种形式。

4)上诉、抗诉期限不同。不服判决的上诉、抗诉期限为10日;不服裁定的上诉、抗诉期限为5日。

12.什么是刑事诉讼中的反诉?反诉有哪些条件? 答:反诉,是指自诉案件的被告人作为被害人,控告自诉人犯有与本案有联系的犯罪行为,要求人民法院追究其刑事责任的诉讼。反诉以自诉的存在为前提,是一个独立的诉讼,而不是对自诉的答辩。(2分) 反诉必须具备以下条件须是与本案有关的犯罪行为 (2分) 第

一、反诉的被告必须是本案自诉人;(2分)第

二、反诉的案件必 (2分)第

三、反诉的内容必须是属于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案件。

13.试述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的权利。

答: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的权利有:(每个要点1分) (1)请求立案;(2)申请回避;(3)委托代理人;(4)要求赔偿损失;(5)对不立案和不起诉的

决定向检察院提出申诉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自诉;(6)有权参加法庭调查与法庭辩论;

(7)对一审判决不服在法定期限内请求人民检察院抗诉;(8)对生效判决或者裁定提出申诉,请求重新审判。

五、案例分析题(第l题12分,第2题13分,共25分)

被告人崔某,1983年11月出生。1999年12月7日晚在一路口抢走了下班女工赵某的提包,内有手机和1000元钱,后被过路群众抓获,扭送到附近的区人民法院。法院同志认为这是公安机关管辖的案件,告诉群众应将其扭送到区公安局。崔某被扭送到公安局后,被依法拘留,后改为取保候审。该案于2000年2月20日由区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在法庭审理中,区人民法院认为,应对崔某实施逮捕,于是派法警将其逮捕归案。在庭审过程中,崔某嫌法院指定律师辩护不力,拒绝其继续辩护,要求自行辩护获得批准。法庭经审理认为崔某构成抢夺罪,判处有期徒刑2年,缓刑3年。判决生效后,法院将崔某交给其所在学校负责执行。后区人民检察院认为该案判决有误,崔某应定抢劫罪,遂按审判监督程序向中级人民法院提起抗诉。

请回答:本案中公、检、法机关的行为有哪些不符合法律规定之处,并说明理由。

答:(1)法院认为崔某一案是公安机关管辖的案件而不接受群众扭送归案的崔是错误的。因为法院首先应当依法受理;(2分) (2)人民法院认为应对崔某实施逮捕而派法警将其逮捕归案是错误的。因为逮捕应当由公安机关执行;(2分) (3)庭审过程中,崔某拒绝辩护律师的辩护并要求自行辩护时,法庭批准了其要求是错误的。因为崔某是未成年人,依法必须有人为其辩护,人民法院应当为其再另行指定辩护律师;(3分) (4)判决生效后,法院将崔某交给其所在学校负责执行的做法是错误的。因为缓刑依法应当由公安机关交所在单位或者基层组织予以考察;(2分) (5)区人民检察院认为该案判决有误,按审判监督程序向中级人民法院提起抗诉是错误的。区人民检察院无权按审判监督程序向中级人民法院提起抗诉。只有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发现确有错误,有权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3分)

2.被告人崔某,1980年12月生。1997年5月7日晚在一路口抢走了下班女工李某的提包,后被路过群众抓获,扭送到附近的某人民法院。法院同志认为这是公安机关管辖的案件,告诉群众应将其扭送到公安局。崔某被扭送到公安局后,公安人员认为崔某符合拘留条件,遂在办理了法律手续后将其拘留。公安局于5月16日向检察机关提请批准逮捕崔某,但未获批准。公安机关认为这一决定是错误的,于是向检察机关提出复议;同时认为崔某态度恶劣,随时可能逃跑,而且刑事诉讼法规定拘留最长期限为37天,因此尽管崔某多次提出应当释放,一直未予批准。直至6月3日检察机关做出维持不批准逮捕的复议决定后,公安机关才为崔某办理了取保候审将其释放。该案于8月20日由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人民法院受理后认为,应对崔某实施逮捕,于是派法警将其逮捕。在不公开审理过程中,崔某嫌法院为其指定的律师辩护不力,拒绝其继续辩护,要求自行辩护获得合议庭批准。法庭审理认为崔某构成抢夺罪,判处有期徒刑2年,缓刑3年。

请说出案例中公、检、法机关行为的不当之处,并说明理由。

答:

⑴法院认为崔某一案是公安机关管辖的案件而不接受群众拉送归案的崔某是错误的。因为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法院首先应当依法受理;(3分) ⑵.公安局于5月16日才向检察机关提请批准逮捕是错误的。因为公安机关应当在拘留后的3天内,在特殊情况下也不得超过7天必须向检察机关提请批准逮捕;(3分) ⑶.公安局提请逮捕的请求未获批准后,不释放崔某是错误的。因为公安机关要严格执行检察机关不批准逮捕的决定,立即释放被拘留人或者变更强制措施;(3分) ⑷公安局认为刑事诉讼法规定拘留最长期限为37天,所以不释放崔某的理由也是错误的。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只有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拘留最长期限为37天。而崔某显然不属于此种情况。(3分) ⑸人民法院认为应对崔某实施逮捕而派法警将其逮捕归案是错误的。因为逮捕应当由公安机关执行。(3分) ⑹庭审过程中,崔某拒绝辩护律师的辩护并要求自行辩护时,法庭批准了其要求是错误的。因为崔某是未成年人,依法必须有人为其辩护,人民法院应当为其再另行指定辩护律师。(2分)

3.朱某和其同母异父的哥哥武某及他们的生母李某一起生活。武某经常虐待李某,情节十分恶劣。1996年4月1日,李某去世,武某为独吞全部财产,威逼朱某离家出走。朱某不从,武某便殴打朱某,致使朱某身上多处受伤。10月5日,朱某向县人民法院控告武某虐待李某和故意伤害自己,并要求继承李某的全部财产。由于虐待罪和故意伤害罪(轻伤)这两个罪都属于自诉案件范围,法院决定立案审理。鉴于朱某同时提出了遗产继承事项,法院遂决定对遗产继承事项以附带民事诉讼形式一并审理。经法庭审理,判处被告人武某虐待罪有期徒刑一年,故意伤害罪一年二个月,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二年。并根据继承法有关规定,判决被告人武某丧失继承权,李某的遗产全部由朱某继承。 请问答:该法院以附带民事诉讼判决被告人武某丧失继承权的做法是否合法?理由是什么? 答:该法院的做法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3分) 《刑事诉讼法》第77条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1分)可见,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必须符合三个条件:(1)必须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提起;(2)必须是犯罪行为直接造成的损失;(3)所造成的损失必须是物质上的损失。(3分)本案被告人武某的行为虽然构成虐待罪和故意伤害罪,但继承遗产并不是对武某犯罪行为造成的物质损失的损害赔偿,它和武某的犯罪行为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因而不能作为附带民事诉讼一并解决。(4分)刑庭只能解决虐待罪、故意伤害罪的定罪量刑问题,对遗产继承事项应由朱某向人民法院另行提起民事诉讼。(2分)

4.2000年9月,某厂女工王某从工厂下班回家途中,被一名歹徒拦路强奸。为查找和告发作案人,王某及时向当地公安派出所报了案,还向邻居和丈夫说了被强奸的事实。一周以后,夫妻之间因此而发生口角,被害人王某服毒自杀(幸及时送医院抢救,未死)。破案后,被害人王某向人民法院要求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让被告人(强奸者)赔偿因自杀抢救而花费的医药费用。

问:在这样的情况,王某是否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理由是什么? 答:王某无权就服毒自杀抢救而花费的医药费用向被告人提起附带民事诉讼。(4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七条的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只能以犯罪行为直接引起的物质损失为条件,如被告人行凶伤害,致使被害人伤残,需要治疗的费用;再比如由于被告人盗窃、抢劫,致使被害人遭受物质损失的,则被害人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说因被告人强奸、污辱造成被害人精神痛苦,而被害人没有直接遭受物质损失的,也就不能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在上述情况中,被害人服毒自杀后的抢救医疗费用,并不是由被告人犯罪行为直接引起的,因此被害人王某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而要求经济赔偿是没有法律依据的。(8分) 5.某区法院审理一起未成年人故意伤害案。被告人孙某,男,15岁,系某校初中三年级学生。1997年11月某日与本校另一学生打架,致其重伤。开庭前,法院在向被告人送达起诉书副本时,告知他可以委托辩护人为其辩护,被告人因不愿增加家庭负担,表示不委托辩护人。区法院遂将被告人的这一意见记录在案,于十日后开庭审理。被告人所在学校为加强校纪教育,征得法院同意后,选派了五名学生干部参加旁听审判,并要他们回校后向各自班级作宣传教育。经法庭审理,法院以故意伤害罪判处被告人有期徒刑3年。审判后,孙某表示服判不上诉。孙某的父亲不服提出上诉,同时为孙某委托律师参加二审。

请回答:该案在审理中存在那些问题? 答:法院在本案的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

(1)没有为未成年人指定辩护人。(3分)本案中被告人孙某15周岁,属于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3条的规定,被告人是未成年人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应当为其指定辩护人。该案一审时,人民法院在没有指定辩护人的情况下,即开庭审理,严重违反了诉讼程序。(3分) (2)违反了公开审判的规定。(3分)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公开进行。但对于十四周岁以上不满十六周岁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本案行为人孙某只有15周岁,属于应一律不公开审理的情况。一审法院在开庭时,同意学校派代表参加旁听,严重违反诉讼程序。(4分)

6.在某甲与某乙的一次交谈中,甲告诉乙说:“我家邻居张某,于上月28日夜间12点左右,趁我父母上夜班不在家之机,撬开窗户进人我的房间,持菜刀威胁我交出现金和手饰。我当时怕他拿刀砍我,就告诉了放钱和首饰的地方。张翻出1500多元现金和一条金项链,装在衣袋里,就从窗户出去了。”甲还告诉乙:“损失不大,别对任何人讲,张某是个亡命徒,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乙认为这是一起人室抢劫案件,当日即将甲所讲的情况向当地公安机关检举。公安机关

依法立案侦查,甲就当时被抢情况如实地向侦查人员作了陈述。张某被拘留后,对持刀人室抢劫甲的现金和金项链的罪行作了供述,张某的供述和甲、乙二人向公安机关的陈述情节一致。公安机关从张某家中查获被抢走的现金和金项链。被告人张某受到应有的制裁。

请回答:(1)此案中甲向公安机关的陈述、乙向公安机关检举时的陈述、张某在被拘留时的供述、被抢走的现金和金项链,各属于刑事诉讼证据中的哪一种? (2)乙向公安机关的检举是直接证据还是间接证据?是原始证据还是传来证据?为什么? 答:.(1)此案中甲向公安机关的陈述属于被害人陈述,(1分)乙向公安机关检举时的陈述属于证人证言,(1分)张某在被拘留时的供述属于犯罪嫌疑人供述和辩解,(1分)在张某家中查获的被抢走的现金和金项链属于物证。(1分) 乙向公安机关的检举是直接证据,(2分)是传来证据。(2分)乙向公安机关的检举可以单 独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即张某抢劫了甲,属于直接证据。(2分)乙向公安机关检举的不是自己看到的事实,而是由甲向他陈述的,所以属于传来证据。(2分)

7.某区人民法院以贪污罪判处被告人汪某有期徒刑五年。某区人民检察院以量刑畸轻 为由,径直向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书。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经阅卷,认为该案事实清楚,决定不开庭审理。后合议庭发现原一审合议庭成员中,审判员李某具有法定回避情形,于是裁定发问重审。原审法院决定由审判员王某代替李某,与原合议庭成员张某和汤某组成合议庭审理此案,理由是张某和汤某对此案比较了解,让他们继续审理此案,有利于迅速结案。

问题:请找出本案审理在程序上存在的问题并说明理由。

答:.(1)某区人民检察院不能直接向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书。(2分)《刑事诉讼法》第185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同级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裁定的抗诉,应当通过原事人民法院提出抗诉书,并且将抗诉书抄送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原审人民法院应当将抗诉书连同案卷、证据移送上一级人民法院。……”据此规定,某区人民检察院只能通过某区人民法院提出抗诉书,由某区法院将抗诉书及案卷材料一并移送市中级法院,而不能直接向市中级法院提出抗诉书。(3分) (2)市中级人民法院应开庭审理此案。(2分)《刑事诉讼法》第187条第l款规定

对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案件,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开庭审理。”本案中,检察院提起抗诉,

院不依法开庭审理是错误的。(2分) (3)某区人民法院重审此案的合议庭组成不合法。(2分)《刑事诉讼法》第192条第l款

规定:“原审人民法院对于发回重新审判的案件,应当另行组成合议庭,依照第一审程序进行审判。”本案中,原审法院对发回重审的案件仍由原合议庭成员参加审判,其做法是错误

的。(2分)

第四篇:刑事诉讼法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中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考试(专科)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刑事诉讼法概论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我国刑事诉讼的基本理论,我国刑事诉讼活动的中心内容是:( )。 A.明确当事人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B.对被告人判处刑罚

C.解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刑事责任问题 D.对人民群众进行法制教育

2、甲某为A市副市长,因交通肇事罪和贪污罪在B市监狱服刑。而在服刑期间,甲某有故意杀人之嫌,对于此行为,应该由( )行使侦查权。 A.A市公安机关 B.A市检察院 C. B市监狱 D.B市公安机关

3、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被告人( )。 A.只能是被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人

B.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被侦查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人 C.不能是已死亡的人 D.不能提起反诉

4、犯罪嫌疑人甲某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某沿海城市的消防局工作,授中尉军衔。2001年因涉嫌敲诈勒索罪而案发,下列选项中关于对该案的管辖机关表述正确的是哪一项?( ) A.由该市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8.由该市检察机关立案侦查

C.由军队保卫部门立案侦查D.由军队保卫部门和公安机关联合侦查

5、某法院在审理甲某交通肇事案时,被害人乙某提出该法院院长是被告人的姐夫,因此申请该法院院长在审理该案时回避。对这一申请,有权作出决定的机关是:( )。 A.同级人民代表大会 B.同级检察委员会 C.本院审判委员会D.上级人民代表大会

6.人民法院在审理被告人甲某职务侵占案时,因甲某未被羁押,决定对其取保候审。关于该取保候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应当由公安机关执行,但保证金应由人民法院收取上交国库

B.应当由人民法院执行,但保证金应由人民法院收取后经公安机关统一上交国库 C.应当由人民法院执行,但保证金应由公安机关收取 D.应当由公安机关执行,保证金也由公安机关收取

7.在刑事诉讼中,人民法院在调查核实证据时,法律未赋予的调查手段是:( )。 A.查询、冻结 B.勘验、鉴定 C.检查、扣押 D.搜查

8.关于刑事诉讼中的回避,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被害人认为证人甲某是被告人叔叔,申请其回避

B.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审判长乙某在审判期间收了被告人的财物,申请乙某回避 C.开庭审判中,被告人认为审判长是原告的弟弟,申请其回避

D.在侦查中,犯罪嫌疑人申请侦查人员丙某回避,在作出决定前,领导未让其停止侦查活动 9.下列案件中,立案管辖和审判管辖重合的是:( )。 A.强奸案 B.诈骗案

C.贩毒案 D.侮辱、诽谤案 10.甲某犯故意杀人罪,被一审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甲某未上诉。最高人民法院经复核核准死刑, 并下达死刑命令。执行死刑的人民法院在接到执行命令后,应当在( )日内将甲某交付执行。

1 A.3 B.5 C.7 D.10 11.不服一审刑事判决的上诉、抗诉期限为( )。 A.5日 B.3日 C.7日 D.10 日

12.几个同级人民法院都有权管辖的案件,由最初( )的人民法院审判。 A.受理 B.立案 C.接受 D.侦查

13.下列证据中可以成为直接证据的是( )。 A.被害人陈述 B.血迹

C.杀人凶器 D.指纹鉴定结论

14.对生效的没收财产判决(无论附加适用或者独立适用),有权执行的机关是( )。 A.人民法院 B.人民检察院

C.公安机关 D.人民法院和公安机关 15.传唤、拘传持续的时间最长不得超过( )。 A.6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D.48小时

16.在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聘请的律师,有权( )。

A.查阅、摘抄、复制案件的诉讼文书 B.向证人收集证据 C.了解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 D.向受害人了解案件情况

17.李某居住在甲县,在乙县盗窃10000余元后流窜至丙市的丁县抢劫,并将两名受害人杀死。丁县公安机关侦破了此案,并将李某逮捕归案。本案应当由( )进行审判。 A.甲县人民法院 B.乙县人民法院 C.丁县人民法院 D.丙市人民法院

18.在刑事诉讼中,人民法院不具有的职权是( )。

A.直接受理自诉案件 B.对公诉和自诉案件进行裁判

C.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强制措施 D.对庭审中的不明事项进行侦查

19.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检察院作出的不起诉决定共有三类,即法定不起诉、酌定不起诉、存疑不起诉。下列情况检察院均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其中属于法定不起诉的情况是( )。

A.聋、哑、盲人犯罪 B.共同犯罪中的从犯

C.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D.犯罪嫌疑人自首后有重大立功表现

20.以下原则属于第二审程序特有原则的是( )

A.回避原则 B.审判公开原则 c.上诉不加刑原则 D.无罪推定原则 21.刑事诉讼是(

)的专门活动。

A.查明犯罪事实

B.实现国家刑罚权

C.惩罚犯罪分子

D.保护无辜者

22.在审判活动中担任记录的书记员的回避,由(

)决定。

A.本院院长

B.审判长

C.庭长

D.合议庭 23.“罪从供定”是(

)的证明方法。

A.神示证据制度

B.法定证据制度

C.自由心证制度

D.当事人主义刑事诉讼

2 24.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书,必须忠于(

)。

A.控告、举报材料

B.案件事实真相

C.公安机关的侦查终结报告

D.人民检察院的起诉书

25.“法院是唯一的诉讼主体”是(

)主要特点之一。

A.弹劾式刑事诉讼

B.纠问式刑事诉讼

C.当事人主义刑事诉讼

D.职权主义刑事诉讼 26. 下列人员中,不能称作犯罪嫌疑人的是( )。 A. 正在被侦查的人 B. 正在被审查起诉的人 C. 正在被审判的人

D.正在被通缉的罪该逮捕的人

27.负责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的机关,应当是( )。 A. 人民法院 B. 人民检察院

C. 公安机关 D.司法行政机关 28.拘传只适用于( )。 A.犯罪嫌疑人 B. 自诉人 C. 证人 D.辩护人

29.划分地区管辖的主要依据是( )。 A. 犯罪地 B.最先受理地

C. 被告人居住地 D.被害人居住地 30.一般不公开审判的案件是( )。 A. 有关国家秘密的案件 B. 有关个人隐私的案件

C. 14岁以上不满16岁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 D.16岁以上不满18岁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

二、多项选择题

1、侦查人员在紧急情况下,不用搜查证也可以进行搜查,这些紧急情况是指( )情况。 A.可能随身携带凶器的 B.可能逃跑的

C.可能隐匿证据的 D.可能隐匿其他犯罪嫌疑人的

2、在某案的法庭审判中,被告人的母亲甲某对公诉人不满,冲进审判区,出言辱骂,并将一茶杯向公诉人掷去,严重扰乱了法庭秩序。对甲某这一行为的下列处理办法中正确的是:( )。

A.合议庭当庭以藐视法庭罪判处其有期徒刑1年 B.审判长决定将其强行带出法庭 C.审判长决定处1000元以下罚款 D.经院长批准,处以15日以下拘留

3.《刑事诉讼法》规定,犯罪嫌疑人应当如实回答侦查人员有关本案的提问。该项规定意味着犯罪嫌疑人不享有沉默权。犯罪嫌疑人如果始终保持沉默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 A.在对其定罪后,可以作为从重处罚的根据 B.可以将其沉默直接作为定罪的根据

C.由于没有犯罪嫌疑人的供述,故不能终结刑事侦查

3 D.如果其他证据充分确实,足以认定被告人有罪,仍然可以终结侦查 4.下列哪些情况可以导致审判监督程序的提起?( ) A.证明案件事实的主要证据之间存在矛盾 B.适用缓刑错误

C.合议庭成员不符合法定条件

D.审判人员在审判该案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的行为 5.辩护人( )。

A.可以依法由当事人委托,亦可由人民法院指定 B.可以由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亲友充任 C可以查阅、摘抄、复制有关案卷材料

D.可以同在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会见和通信 6. 有权决定或批准暂予监外执行的机关有( )。 A.人民法院 B.人民检察院 C. 公安机关 D.执行机关

7.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的案件有( )。 A. 违反有关公开审判规定的 B. 违反回避规定的

C. 剥夺了被告人辩护权,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 D.应当组成合议庭审判而采用独任制的

8.下列证据中,既属于原始证据也属于间接证据的是( )。 A.尸体 B.现场发现的烟头

C. 被撬坏的门锁 D.沾有被害人血迹的衣服

9.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的规定有( )。 A. 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 B.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会见他人 C. 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 D.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

10.自诉案件审判的特点有( )。

A. 自诉人在宣告判决以前可以和被告人和解 B.法院可以进行调解

C. 被告人在诉讼过程中可以对自诉人提起反诉 D.法院开始审理后自诉人不能撤诉

11.对于县级以上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如果需要采取拘留以外的其他强制措施的,应当报送许可的机关是( )

A.该级人民代表大会 B.该级人民政府 C.该级人民检察院 D.该级人大主席团 E.该级人大常委会

12.检查妇女身体,应当由什么人进行( ) A.侦查人员 B.检察人员 C.审判人员 D.女工作人员 E.医师

13.在审查起诉阶段,人民检察院必须查明的内容是(

) A.犯罪事实、情节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实充分,定性是否准确 B.有无遗漏的罪行和犯罪人

C.是否属于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 D.有无附带民事诉讼

4 E.侦查活动是否合法

14.关于独任庭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独任制审判只能由审判员进行

B.独任制审判只能适用于基层人民法院 C.独任制审判只能适用于简易程序案件 D.独任制审判只能适用于第一审案件 E.告诉才处理的案件只能适用独任制审判

15.下列证据中,属于直接证据的是( )。 A. 被毁物品现场的勘验笔录

B.被害人关于被告人侵害情况的的陈述 C.证人关于被告人实施犯罪情况的证言 D.鉴定人关于被毁物品的鉴定结论

三、名词解释 1. 强制措施 2. 起诉 3. 逮捕 4. 证据 5. 拘传 6. 取保候审 7. 监视居住 8.自诉 9.立案 10.不起诉 11.上诉

12.犯罪嫌疑人 13. 级别管辖 14.鉴定结论 15.期间

四、简答题

1、简述附带民事诉讼的成立条件。

2、简述刑事侦查的特点。

3、简述刑事诉讼中强制措施的特点。

4、简述扭送的对象。

5、简述送达的概念和主要方式 6.简述刑事诉讼中保证人的条件。

7.简述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范围

8.简述法律规定的应当回避的情形。 9.简述证据的特征。

五、论述题

1.论起诉及其意义

2.试论审判监督程序及其意义。 3.试论上诉不加刑原则。

六、案例题

1.李某因涉嫌强奸罪被逮捕。逮捕后,李某的父亲向侦查机关申请取保候审。公安机关遂决定,由李父作为保证人,同时缴纳保证金5000元。案件侦查终结后移送该区人民检察院。在审查起诉期间,检察院以证据不足为由,径行作出不起诉决定。

问:(1)逮捕的条件是什么? (2)本案在强制措施的适用上有何错误? (3)人民检察院能否直接作出不起诉的决定?说明理由。

2.在严打期间,某县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一起组织、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案件。为了贯彻从重从快原则,该院在向l0个被告人送达起诉书后第三天就开庭审理此案。在审理中,审判长告知被告人,他们有权辩解,但无权向证人发问。法庭由书记员宣读了起诉书后,公诉人开始讯问被告人,证人出庭作证,审判长向被告人出示了物证,让其辨认并听取了被告人及辩护人的意见。最后,公诉人作总结发言,审判长即宣布了对被告人的判决。关于本案的审理,有哪些地方不符合《刑事诉讼法》的规定?

3.朱某和其同母异父的哥哥武某及他们的生母李某一起生活。武某经常虐待李某,情节十分恶劣。1996年4月1日,李某去世,武某为独吞全部财产,威逼朱某离家出走。朱某不从,武某便殴打朱某,致使朱某身上多处受伤。10月5日,朱某向县人民法院控告武某虐待李某和故意伤害自己,并要求继承李某的全部财产。由于虐待罪和故意伤害罪(轻伤)这两个罪都属于自诉案件范围,法院决定立案审理。鉴于朱某同时提出了遗产继承事项,法院遂决定对遗产继承事项以附带民事诉讼形式一并审理。经法庭审理,判处被告人武某虐待罪有期徒刑一年,故意伤害罪一年二个月,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二年。并根据继承法有关规定,判决被告人武某丧失继承权,李某的遗产全部由朱某继承。

问:该法院以附带民事诉讼判决被告人武某丧失继承权的做法是否合法?理由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 C C C A C 6-10 D D A D C 11-15 D A A A B 16-20 C D D C A 21-25 B A B B B 26-30 C C A A D

二、多项选择题

1.ACD 2.BD 3.AD 4.ABCD 5.ABCD 6.ACD 7.ABCD 8.ABCD 9.ACD 10.ABC 11.DE 12.DE 13.ABCDE 14.ABCD 15.BC

三、名词解释

1.强制措施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为了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依法对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进行限制或者剥夺的各种强制性方法。

2.起诉是指法定的机关或者个人,依照法律规定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出控告,要求该法院对被指控的被告人进行审判并予以刑事制裁的一种诉讼活动或程序。

3.逮捕,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为防止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逃避侦查、起

6 诉和审判,进行妨碍刑事诉讼的行为,或者发生社会危险性,而依法剥夺其人身自由,将其羁押起来的一种强制措施。

4.证据是指以法律规定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

5.拘传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对于未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依法强制其到案接受讯问的一种强制方法。

6.取保候审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保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逃避或妨碍侦查、起诉和审判,并随传 随到的一种强制方法。

7.监视居住,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用的,命令其不得擅自离开住所或者居所并对其活动予以监视和控制的一种强制方法。 8.自诉

自诉是指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以自己的名义,直接到人民法院对刑事被告人提起诉讼,要求人民法院追究刑事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活动和方式。 9.立案

立案是指公安司法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自首以及自诉人起诉等材料,按照各自的职能管辖范围进行审查后,认为有犯罪事实发生并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时,决定将其作为刑事案件进行侦查或审判的一种诉讼活动。 10.不起诉

不起诉,是指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移送起诉的案件和自行侦查终结的案件进行审查后,认为犯罪嫌疑人不符合起诉条件,而依法作出的不将犯罪嫌疑人提交人民法院进行审判、追究刑事责任的一种处理决定。 11.上诉

上诉是指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法院第一审刑事判决或裁定,依法请求一审人民法院的上一级人民法院对案件进行重新审理的活动。 12.犯罪嫌疑人

犯罪嫌疑人是指在公诉案件的诉讼程序中,因有犯罪嫌疑而被公安机关、检察机关立案进行侦查、审查起诉的公民或者单位。 13. 级别管辖

级别管辖,是指各级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刑事案件的职权范围。解决的是各级人民法院之间,在审判第一审刑事案件上的权限分工问题。 14.鉴定结论

鉴定结论是指专门机关就案件中的专门问题,指派或聘请专门人员进行鉴定后所作的结论性判断。 15.期间

期间,是指公、检、法三机关和诉讼参与人完成某项刑事诉讼行为必须遵守的法定期限。

四、简答题

1、简述附带民事诉讼的成立条件。 答:(1)附带民事诉讼必须以刑事诉讼的成立为前提条件(2)原告人必须具有提起附带民带诉讼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3)附带民事诉讼必须有明确的被告人和具体的诉讼请求(4)附带民事诉讼的起因是刑事被告人的行为给被害人造成了物质损失。

2、简述刑事侦查的特点。 答:(1)享有侦查权主体的特定性(2)侦查活动内容的特定性(3)侦查活动必须依法进行(4)侦查是一个独立诉讼阶段

3、简述刑事诉讼中强制措施的特点。 答:(1)有权适用强制措施的主体是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2)强制措施适用对

7 象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3)强制措施的内容是限制或者剥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4)适用于刑事诉讼过程中。

4、简述扭送的对象。

答:(1)正在实行犯罪或者犯罪后被即时发觉的;(2)通缉在案的;(3)越狱逃跑的;(4)正在被追捕的。

5、简述送达的概念和主要方式

答:刑事诉讼中的送达,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和方式,将诉讼文件送交诉讼参与人、有关机关和单位的诉讼活动。主要有直接送达;留置送达;委托送达;邮寄送达和转交送达五种主要送达方式。

6、简述刑事诉讼中保证人的条件。

答:保证人应当具备的条件为:与本案无牵连;有能力履行保证义务;享有政治权利,人身自由未受限制;有固定的住处和收入。

7、简述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范围。

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案件范围主要有:贪污贿赂犯罪;国家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的犯罪;除了上述三类犯罪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其他重大犯罪案件。也可由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只有极个别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其他重大犯罪案件,确实不宜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必须由人民检察院直接管辖的,经省级以上人民检察院决定,才可以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 8.简述法律规定的应当回避的情形。 答:《刑事诉讼法》第28条对回避的理由做出了明确的规定:第

一、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第

二、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的。第

三、担任过本案证人、鉴定人、辩护人或者诉讼代理人的。第

四、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 9.简述证据的特征。

答:证据的本质特征:第一,证据的客观性,是指证据事实必须是伴随着案件的发生、发展的过程而遗留下来的,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而存在的事实。第二,证据的关联性,是指证据必须同案件事实存在某种联系,并因此对证明案情有实际意义。第三,证据的合法性,是指对证据必须依法加以收集和运用,包括:主体合法;程序合法;形式合法。

刑事诉讼证据具有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三个基本属性,三个属性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客观性和关联性涉及的是刑事证据的内容,合法性涉及的是刑事证据的形式。

五、论述题

1.论起诉及其意义

刑事诉讼中的起诉是指法定的机关或者个人,依照法律规定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出控告,要求该法院对被指控的被告人进行审判并予以刑事制裁的一种诉讼活动或程序。

(一)起诉的分类

以起诉的主体为标准,可分为公诉和自诉

公诉是指由国家设立的专门机关和官员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要求法院通过审判确定被告人刑事责任并给予相应制裁的一种诉讼活动。

自诉是指由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以及其他法律规定享有起诉权的个人或团体直接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出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诉讼活动。 公诉和自诉的区别: (1)追诉的主体不同

(2)追诉的客体不完全相同

自诉案件分为三类:告诉才处理的案件;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被害人有证据证明被告人实施了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的案件。

8 (3)追诉的原则不同

自诉案件的追诉宽松而灵活,自诉人对实体权益和诉讼权利有处分的自由,可以和解、调解和撤 回自诉。公诉案件的追诉是强制而无条件的。

(二)起诉的任务和意义 (1)启动审判程序

(2)控诉职能的履行方式

(3)起诉限制法院对案件的审判范围 2.试论审判监督程序及其意义。

答:审判监督程序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发现在认定事实或适用法律上确有错误,依法提起并对案件进行重新审判的一项特别审判程序。

审判监督则泛指人民群众、人民代表机构等以及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自己对于审判工作的监督。

一、审判监督程序的特点

审判监督程序是刑事诉讼中的特殊审判程序,与第二审程序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 (1)审理的对象不同 (2)提起的主体不同 (3)提起的条件不同

(4)有无提起期限要求不同 (5)审理案件的法院不同

(6)适用刑罚有无加刑限制不同。

(7)再审判决、裁定效力取决于再审的审级。

二、审判监督程序的意义(略)

3.试论上诉不加刑原则?

答:上诉不加刑原则就是第二审人民法院审判只有被告人一方提出上诉的案件,不得以任何理由加重被告人的刑罚的审判原则。

(一)不受上诉不加刑原则限制的几种情形:

1.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的;2.自诉人提出上诉的;3.原判决事实不清楚或者证据不足的案件,二审法院发回原审法院重审;4.经过二审审理,如果发现新的犯罪事实,应该变更控诉范围,发回原审法院重新审理的;5.按照审判监督程序的提审或者指令下级法院或原审法院再审的,均不受上诉不加刑原则的限制。

(二)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1.共同犯罪的案件,只有部分被告人上诉的,既不能加重上诉的被告人的刑罚,也不能加重其他同案被告人的刑罚。2.对被告人实行数罪并罚的,既不能加重决定执行的刑罚,也不能在保持决定执行的刑罚不变的情况下,加重数罪中某一罪或者几个罪的刑罚。3.对被告人判处拘役或者有期徒刑宣告缓刑的,不得撤销原判决宣告的缓刑或者延长缓刑期。4.共同犯罪案件中,人民检察院只对部分被告人的判决提出抗诉的,对其他原审被告人,不得加重刑罚。

(三)意义(略)

六、案例题

1.李某因涉嫌强奸罪被逮捕。逮捕后,李某的父亲向侦查机关申请取保候审。公安机关遂决定,由李父作为保证人,同时缴纳保证金5000元。案件侦查终结后移送该区人民检察院。在审查起诉期间,检察院以证据不足为由,径行作出不起诉决定。

问:(1)逮捕的条件是什么? (2)本案在强制措施的适用上有何错误? (3)人民检察院能否直接作出不起诉的决定?说明理由。

9 答:(1)逮捕的条件

第一,证据条件,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

第二,罪责条件,是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

第三,社会危险性条件,是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以上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只有同时具备,才应依法逮捕。

(2)保证人和保证金不能并用,因此,本案中人民检察院同时收取保证金并确定保证人的决定是违法的。 (3)不能。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40条规定,对于证据不足的案件,人民检察院应当先进行补充侦查;只有补充侦查后仍然证据不足的,才得作不起诉决定。

2.在严打期间,某县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一起组织、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案件。为了贯彻从重从快原则,该院在向l0个被告人送达起诉书后第三天就开庭审理此案。在审理中,审判长告知被告人,他们有权辩解,但无权向证人发问。法庭由书记员宣读了起诉书后,公诉人开始讯问被告人,证人出庭作证,审判长向被告人出示了物证,让其辨认并听取了被告人及辩护人的意见。最后,公诉人作总结发言,审判长即宣布了对被告人的判决。关于本案的审理,有哪些地方不符合《刑事诉讼法》的规定? 答案:(1)人民法院向被告人送达起诉书副本后第3日即开庭审理是错误的。起诉书副本至迟应在开庭10日以前送达被告人。

(2)本案中,剥夺被告人发问权是错误的。

(3)由法庭书记员宣读起诉书是错误的,应由公诉人宣读。

(4)宣读起诉书后,公诉人立即讯问被告人是错误的。应是在宣读起诉书后,被告人、被害人就起诉书指控的犯罪事实进行陈述。

(5)由审判长向被告人出示物证是错误的,应由公诉人、辩护人向法庭出示物证。

(6)证据出示后,由公诉人作总结发言是错误的。应由公诉人、当事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发表意见,并且还可以相互辩论。

(7)公诉人发言后,审判长立即宣判是错误的。应进行法庭辩论,辩论终结后,让被告人作最后陈述,然后休庭,合议庭评议后,才能作出判决。

3.朱某和其同母异父的哥哥武某及他们的生母李某一起生活。武某经常虐待李某,情节十分恶劣。1996年4月1日,李某去世,武某为独吞全部财产,威逼朱某离家出走。朱某不从,武某便殴打朱某,致使朱某身上多处受伤。10月5日,朱某向县人民法院控告武某虐待李某和故意伤害自己,并要求继承李某的全部财产。由于虐待罪和故意伤害罪(轻伤)这两个罪都属于自诉案件范围,法院决定立案审理。鉴于朱某同时提出了遗产继承事项,法院遂决定对遗产继承事项以附带民事诉讼形式一并审理。经法庭审理,判处被告人武某虐待罪有期徒刑一年,故意伤害罪一年二个月,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二年。并根据继承法有关规定,判决被告人武某丧失继承权,李某的遗产全部由朱某继承。

请问答:该法院以附带民事诉讼判决被告人武某丧失继承权的做法是否合法?理由是什么? 答:该法院的做法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 《刑事诉讼法》第77条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可见,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必须符合三个条件:(1)必须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提起;(2)必须是犯罪行为直接造成的损失;(3)所造成的损失必须是物质上的损失。本案被告人武某的行为虽然构成虐待罪和故意伤害罪,但继承遗产并不是对武某犯罪行为造成的物质损失的损害赔偿,它和武某的犯罪行为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因而不能作为附带民事诉讼一并解决。刑庭只能解决虐待罪、故意伤害罪的定罪量刑问题,对遗产继承事项应由朱某向人民法院另行提起民事诉讼。

第五篇:刑事诉讼法 复习大纲

《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第一编 总 论

第一章 刑事诉讼法学概述

第一节 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法

一、诉讼概念

诉讼的概念、特点。狭义的诉讼和广义的诉讼。

刑事诉讼的概念、特点。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行政诉讼的共同点:有可以引起诉讼的某种事实存在;有当事人;由国家司法机关主持进行并对案件做出处理;一般也会有其他诉讼参与人参加诉讼;依法进行。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行政诉讼的主要区别:要解决的实体问题和依据的实体法不同,进行诉讼所依据的程序法也不相同。

狭义的刑事诉讼与广义的刑事诉讼。刑事诉讼的性质。

二、刑事诉讼的历史类型

刑事诉讼本质的历史类型的概念。奴隶制社会刑事诉讼法的本质、特点及其具体表现。封建社会刑事诉讼的本质、特点及其具体表现。资本主义社会刑事诉讼的本质、特点及其具体表现。社会主义社会刑事诉讼的本质、特点及其具体表现。

刑事诉讼形式的历史类型的概念。

弹劾式诉讼的特点:不告不理;法官在诉讼中处于消极仲裁者的地位;控诉职能与审判职能分开;需要依靠神明裁判时会根据所谓神示的结果做出判决;当事人双方在法庭上的地位和权利平等,可以进行对质和辩论;审判一般公开通过言词辩论的形式进行。

纠问式诉讼的特点:主动追究,不告也理;受害人和被告人实际都不具有现代法律意义上当事人的诉讼地位,被告人是刑事诉讼客体。司法机关拥有司法权的官吏享有各种权利;控诉职能与审判职能不分,法官集审判、起诉和侦查权于一身;同刑讯紧密联系在一起;诉讼是秘密的、不通过言词辩论的方式进行。

混合式诉讼的特点:法庭审判前的侦查追诉和法庭审判两大阶段。法庭审判阶段弹劾式诉讼特点体现较充分即不告不理,控诉职能与审判职能分开,当事人双方在法庭上地位对等,被告人也是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审判采用言词辩论方式,同时一般都公开进行。法庭审判前的侦查、起诉阶段纠问式特点有所体现,即国家追诉为主,被告人的诉讼地位、权利同审判阶段比较明显差别、侦查起诉过程一般不公开、不通过辩论的方式进行。

混合式下的当事人主义的诉讼形式,混合式下的职权主义的诉讼形式。

我国的刑事诉讼形式。

三、刑事诉讼法的概念

刑事诉讼法的概念。刑事诉讼法是指广义的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是刑事程序法。刑事诉讼法同样有一切法律都具有的本质。

我国刑事诉讼法的本质。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主要特点:以宪法为根据;打击敌人,惩罚犯罪,维护公民合法权益,保卫人民民主制度和社会主义秩序。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依靠群众,便利群众;贯穿社会主义民主精神,反映社会主义法制要求。

刑事诉讼法的渊源。广义的与狭义的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的效力。

刑事诉讼法同刑法的关系,刑事诉讼法和刑法都是进行刑事诉讼的法律依据,分别解决诉讼中的不同问题。进行刑事诉讼始终离不开刑事诉讼法,也离不开刑法,刑事诉讼的过程既是适用刑事诉讼法的过程,也是适用刑法的过程。刑事诉讼法同刑法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刑法和刑事诉讼法都应当受到重视。

第二节 刑事诉讼法的历史沿革

刑事诉讼法同其它形式的法一样,是阶级社会的产物。

一、外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沿革

外国奴隶制刑事诉讼法。外国封建制刑事诉讼法。资本主义国家的刑事诉讼法。

二、旧中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沿革

中国奴隶制刑事诉讼法。中国封建制刑事诉讼法。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刑事诉讼法。

三、新中国刑事诉讼法的产生和发展

1 新中国第一部刑事诉讼法的诞生,对第一部刑事诉讼法的修改。 第三节 刑事诉讼法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

二、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和学习方法

第二章 刑事诉讼基本原理 第一节 刑事诉讼的基本职能

一、刑事诉讼职能的由来

二、诉讼职能及其特征、控诉职能、辩护职能、审判职能 第二节 刑事诉讼的主体和客体

一、刑事诉讼主体的概念

二、刑事诉讼主体的范围

公安机关的性质:行政机关,侦查机关。公安机关的职能。公安机关的组织系统及其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主要主体地位、享有的权利、应承担的义务及享有的权利与应尽职责的一致性。

国家安全机关的性质、设置及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国家安全机关的职能、主要主体地位、享有的权利、应尽的义务及享有的权利与应尽职责的一致性。

人民检察院的性质和职能。检察权与法律监督职能。人民检察院的组织系统及其上、下级之间的关系。人民检察院在刑事诉讼中的主要主体地位、享有的诉讼权利、应承担的诉讼义务及享有的权利与应尽职责的一致性。

人民法院的性质和职能。狭义的司法机关。人民法院在刑事诉讼中的主要主体地位的含义。人民法院的组织系统及上、下级法院之间的关系。人民法院在刑事诉讼中的权利和义务。人民法院在刑事诉讼中享有的权利与应尽职责的一致性。

诉讼参与人的概念。《刑事诉讼法》关于诉讼参与人范围的规定。诉讼参与人中的主要诉讼主体和非主要诉讼主体。诉讼参与人共有的权利、义务。对诉讼参与人概念和范围的不同解释及其根据。

当事人的概念。《刑事诉讼法》关于当事人范围的规定。我国刑事诉讼当事人的特点:处于起诉一方或者被告一方的地位。执行控诉(起诉)或者辩论(答辩)职能,同案件事实和诉讼结果有切身利害关系,属于诉讼参与的范畴。当事人不包括公诉人。当事人专有的诉讼权利。当事人应承担的诉讼义务。

自诉人的概念及其专有的诉讼权利。被害人的概念。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公诉案件被害人的权利。犯罪嫌疑人的概念及其专有的诉讼权利。被告人的概念及其专有的诉讼权利。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和被告人的概念及其专有的权利。

其他诉讼参与人的概念。《刑事诉讼法》关于其他诉讼参与人范围的规定。

法定代理人的概念。《刑事诉讼法》关于法定代理人范围的规定。法定代理人享有的诉讼权利及其特点。

诉讼代理人的概念。诉讼代理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和作用。诉讼代理人享有的诉讼权利及其特点。

证人的概念。证人的特点不可替代性,只能是自然人。证人的诉讼权利和义务。

鉴定人的概念。鉴定人的回避。鉴定人的诉讼权利和义务。

翻译人员的概念。辩护人的范围及诉讼权利和义务。

三、诉讼客体的概念及其含义。正确认识和对待刑事诉讼客体的理论价值和司法实践意义。 第三节 刑事诉讼的法律关系

刑事诉讼的法律关系概念及其特点。

刑事诉讼的法律关系的具体内容。 第四节 刑事诉讼结构

刑事诉讼结构。研究刑事诉讼结构的意义。刑事诉讼的三角结构。刑事诉讼的线形结构。我国的刑事诉讼结构。

第三章 刑事诉讼目的和任务

一、刑事诉讼法以宪法为根据制定。刑事诉讼法与宪法。

2 宪法的基本精神和具体规定在刑事诉讼法中的体现。

二、刑事诉讼法的任务。刑事诉讼法的任务同刑事诉讼法性质的关系。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任务。从程序上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正确应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的含义和要求。惩罚犯罪分子与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的含义和要求。惩罚犯罪分子与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的关系。准确、及时的要求及其相互关系。正确适用法律不受刑事追究的具体体现。法律明文规定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的意义。

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积极同犯罪行为作斗争的任务的要求和具体体现。

维护社会主义法制,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进行的任务。

(一)刑事诉讼法的目的。 1.刑事诉讼法的目的。

2.惩罚犯罪,保护人民与保障刑法的正确实施。 3.刑事诉讼法与刑法的正确实施。

(二)刑事诉讼法的立法根据 1.刑事诉讼法的根据。

2.宪法的基本精神和具体规定在刑事诉讼法中的体现。

(三)刑事诉讼法的任务

1.刑事诉讼法任务的法律规定。

2.刑事诉讼法各项任务间的相互关系:(1)刑事诉讼法任务同刑事诉讼法性质的关系;(2)从程序上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正确应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的含义和要求;(3)惩罚犯罪分子与保障无罚的人不受刑事追究的关系;(4)准确、及时的要求及其相互关系;(5)正确应用法律的要求及其同准确查明犯罪事实的关系;(6)从程序上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的具体体现及法律明文规定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的意义;(7)教育人民自觉遵守法律,积极同犯罪行为作斗争的任务的要求和具体体现。

3.刑事诉讼法的总任务或目的的要求及其同各项具体任务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四章 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 刑事诉讼基本原则概述

一、 刑事诉讼基本原则概念

是指由法律规范的,司法机关在诉讼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基本原则是对司法机关的要求,也是对司法机关进行诉讼活动的法律规范。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必须严格遵守基本原则。如果违反基本原则,就是违法。

二、 基本原则的确定

怎样确定基本原则,存在不同的观点。我们认为,我国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是:

1、 职权原则;

2、 独立行使司法权原则;

3、 专门机关与群众相结合原则;

4、 以事实为根据,法律为准绳原则;

5、 司法机关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

6、 公民适用法律一律平等原则;

7、 民族语言文字原则;

8、 未经审判不得定罪原则;

9、 保障诉讼参与人依法享有诉讼权利原则;

3 10依法不追究原则;

11、刑事司法主权原则;

12、刑事司法协助原则;

13、法律监督原则。

三、 基本原则与任务和程序的关系

1、基本原则与任务的关系。诉讼基本原则是根据诉讼任务的需要,是为诉讼任务服务的。诉讼基本原则是由诉讼任务决定的,什么样的刑事诉讼任务,就需要确立实现任务的刑事诉讼原则,要求国家司法机关作为自己的职责,在诉讼过程中认真实现。

2、基本与程序的关系。诉讼程序离不开诉讼基本原则的指导,而诉讼基本原则要依赖具体的诉讼程序去实现。

四、 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特点和意义

1、 确定司法机关的职权和相互关系;

2、 保障诉讼民主和诉讼监督;

3、 突出"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的核心地位;

4、 全面反映我国刑事的本质和主要特征;

5、 贯穿于整个刑事诉讼过程,体现在刑事诉讼的各个方面。

五、 外国刑事诉讼基本原则简介

1、 程序法制原则;

2、 司法独立原则;

3、 无罪推定原则;

4、 不告不理原则;

5、 有效辩护原则;

6、 平等对抗原则;

7、 诉讼及时原则;

8、 适度原则;

9、 一事不再理原则。 第二节 职权原则

一、 内容

1、侦查权由公安机关行使,人民检察院、军队保卫部门、监狱在特定范围内也行使侦查权;检察权由人民检察院行使;审判权由人民法院行使。

2、除法律特别规定外,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无权行使这些权力。

3、各机关行使各自的法定职权,不能互相混淆,互相代替。

二、 意义

1、 有利于各专门机关正确行使国家权力;

2、 有利于保障刑事诉讼活动及时启动和正常进行;

3、 要纠正重实体,轻程序的观念。 第三节 独立行使司法权原则

一、 内容

1、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在法律授权的范围内独立行使职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干涉;

2、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人民检察院行使检察官权,都必须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的各项规定;

3、审判权、检察权是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各作为一个组织整体独立行使。

二、应注意处理的关系是:

1、 党的领导和独立行使职权的关系;

2、 独立行使职权与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

3、 独立行使职权与社会监督的关系。

4 第四节 专门机关与群众相结合原则

一、 内容

1、 依靠群众,查明案情。

2、 方便群众揭露犯罪。

3、 接受群众监督。

二、意义

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同犯罪作斗争的积极性,协助司法机关揭露、证实和惩罚犯罪,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实现诉讼任务。

第五节 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

一、 内容

以事实为根据,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司法机关对于刑事案件中的实体问题和程序问题作出决定时,必须以查证属实的证据和事实为基础;

以法律为准绳,包括适用实体法,来区分罪与非罪,确定刑种和刑罚的适用;适用程序法,来作为追诉犯罪的标准。

二、关系

两者互为条件、相互联系、缺一不可的。

第六节 司法机关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

一、 内容

1、 分工负责,包括:职能分工;职权分工;受理案件的分工。

2、 互相配合,包括:职责关系的配合,前一程序是后一程序的基础和前提,后一程序又是前一程序的必然结果;

3、 互相制约 包括:在公、检之间,对检察院不批准逮捕和不起诉的,公安机关可以要求复议和复核;在检、法之间,人民检察院认为人民法院判决是错误的,可以依法提出抗诉。

二、关系

互相制约是三个互相关系的核心。分工是为了互相制约,如果为了配合,分工就没有意义了。 第七节 公民适用法律一律平等原则

一、 内容

1、 司法机关在进行刑事诉讼活动时,对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2、 司法机关在进行刑事诉讼活动时,对一切公民的合法权益,都必须依法予以保护。

二、意义

1、 有助于反对特权;

2、 有助于反对歧视。 第八节 法律监督原则

一、 内容

包括在立案、侦查、审判和执行各个阶段进行监督。

二、意义

保证准确有效执行法律;防止滥用司法权;有效保护人权,实现刑事诉讼任务。 第九节 民族语言文字原则

一、 内容

1、 各民族的诉讼参与人在刑事诉讼中都有权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进行诉讼;

2、 司法机关应当使用当地通晓的语言文字进行诉讼;

3、 在少数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杂居的地区,应当用当地通用的语言文字进行诉讼。

二、意义

体现党的民族政策;有利于各民族的诉讼参与人平等地参与诉讼;有利于全面查清案件事实,正确处理案5 件;有利于人民法院实现公开审判,接受监督。 第十节 未经审判不得定罪原则

一、 内容

1、 只有人民法院有权确定某人是否有罪和犯有何罪;

2、 在人民法院依法作出有罪判决之前,不得将任何人确定有罪;

3、 证据不足,指控不能成立的,人民法院应宣告被告人无罪;

4、 举证责任由控方承担。

二、意义

有利于体现诉讼民主、文明;有利于实现诉讼公正; 第十一节 保障诉讼参与人依法享有诉讼权利原则

一、 内容

1、 保障诉讼参与人依法享有诉讼权利,是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尽的义务;

2、 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依法给予特殊保护;

3、 赋予诉讼参与人控告权。

二、意义

可以调动诉讼参与人的诉讼积极性,协助司法机关查明案件事实;有利于体现诉讼民主和文明;有利于保证诉讼结果的公正。 第十二节 诉讼终止原则

一、 内容

1、 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2、 犯罪已过追诉时效的;

3、 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4、 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

5、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6、 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二、终止处理

1、 立案阶段 不予立案;

2、 侦查阶段 撤销案件;

3、 审查起诉阶段 不起诉;

4、 审判阶段 作无罪判决或终止诉讼裁定。

二、意义

1、 保证国家追诉权得到统一正确行使,防止扩大追诉范围;

2、 保障依法不应追究刑事责任的人不被追究,适时终止诉讼,合理使用司法资源。 第十三节 国家司法主权原则

一、 内容

1、 外国人犯罪,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由我国司法机关依照刑事诉讼法规定的程序进行追究;

2、 对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犯罪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二、意义

体现国家主权和符合国际惯例。

第十四节 国际刑事司法协助原则

一、 概念

是指主权国家之间为制裁跨国犯罪,根据两国缔结的双边条约或者参加的国际公约或者根据互惠原则,代为对方进行一定刑事诉讼行为,而相互给予便利和援助活动应遵循的行为准则。

二、内容

1、 主体

6 包括: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和司法行政机关。

2、 范围

包括:送达刑事诉讼文书、代为调查取证、移交物证书证、引渡等。

3、 法律依据

包括:国际公约、多边条约、双边条约和国内法等。

4、 程序

包括:依条约办理、通过外交途径办理、拒绝协助和司法文书要求等。

三、 意义

有利于促进我国与外国共同预防和惩治犯罪。 第五章 刑事诉讼基本制度

内容提要 我国刑事的基本制度 第一节 刑事辩护制度

一、 概念

是法律规定的关于辩护权、辩护种类、辩护方式、辩护人的范围、辩护人的责任、辩护人的权利与义务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的总称。

二、 内容

1、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自行辩护的权利;

2、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人的帮助;

3、 司法机关特别是人民法院,有义务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获得辩护。

三、 意义

1、 有利于司法机关正确处理案件;

2、 有利于公安、司法机关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3、 有利于更好地完成刑事诉讼法的教育任务。

四、辩护人的范围

1、 律师,包括专职和兼职律师;

2、 人民团体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在单位推荐的人;

3、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监护人、亲友。

五、辩护人的诉讼地位和职责

1、 诉讼地位 辩护人,包括辩护律师在刑事诉讼中的法律地位是独立的诉讼参与人。

2、 职责 依据事实和法律进行辩护;提出无罪或者减轻、免除刑事责任的材料和意见;没有控诉的义务。

六、 辩护的种类

1、 自行辩护 针对指控进行反驳、申辩和辩解,在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就有权自行辩护;

2、 委托辩护 公诉案件从审查起诉阶段开始,自诉被告人随时有权委托辩护人;

3、 指定辩护 在审判阶段,人民法院根据案件的情况应当或可以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为被告人辩护。

七、 辩护人的权利与义务 权利

1、 独立辩护权;

2、 阅卷权和会见通信权;

3、 调查取证权;

4、 提出意见权;

5、 庭审调查和辩论权;

6、 代行上诉权;

7、 解除或变更强制措施权;

8、 拒绝辩护权。

义务

包括:遵守看守场所规定、法庭规则;不得帮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串供伪造证据、或者威胁引诱证人改7 变证言、作伪证等。 第二节 刑事代理制度

一、 概述

1、 概念

是指代理人接受公诉案件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以及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委托,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参加诉讼,进行活动,由被代理人承担代理行为法律后果的一项法律制度。

2、 代理人范围 包括律师;人民团体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在单位推荐的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监护人、亲友。

3、 委托代理特点

根据委托人委托的意思表示产生代理权;代理权限范围由委托人决定;参加诉讼时,代理人必须向人民法院提交授权委托书和律师事务所的公函。

二、自诉案件的代理

1、 时间 自诉人和法定代理人有权随时委托诉讼代理人;

2、 代理律师的权利 除享有法律赋予律师的权利外,对涉及自诉人实体权利的内容,如调解、和解、撤诉等,必须经被代理人特别授权才能进行;

3、 代理律师的义务 及时到庭参加诉讼,遵守法庭规则和秩序等。

三、公诉案件代理

1、 时间 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有权委托诉讼代理人;

2、 代理人权利 控告犯罪;阅卷;调查;代理不服不起诉决定的申诉或提起自诉;参加法庭调查和辩论等。

四、 附带民事诉讼代理

1、 时间

A、 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公诉案件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委托诉讼代理人; B、自诉案件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随时委托诉讼代理人。

2、特点 附带民事诉讼的诉讼代理,实质上是民事诉讼代理制度的移植。代理律师的责任是在授权范围内维护委托人的合法权益。 第三节 刑事回避制度

一、 概念

是指法律所规定的与案件当事人有某种利害关系的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以及书记员、鉴定人员、翻译人员,不得参加该案件诉讼活动的一种诉讼制度。

二、目的和意义

1、 目的 保证客观公正地处理案件,防止先入为主或徇私舞弊;

2、 意义 有利于案件公正审理;有利于消除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思想顾虑。

三、适用情形和人员

1、 适用情形 A、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 B、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C、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 D、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

E、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等接受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请客送礼,违反规定会见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

2、人员 包括: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和书记员、鉴定人、翻译人员。审委会和检委会的成员也属于回避对象。

四、 处理程序

1、 提出 包括:自行回避、申请回避和指令回避三种形式;

2、 决定 A、一般对象 如审判员回避,由院长决定;

B、特殊对象 法院院长由本院审判委员会;检察院检察长和公安机关负责人由同级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决定。

3、 复议 回避决定一经作出,即具有法律效力。但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对驳回回避申请决定不服的,有权申请复议一次。

4、 效力 A、对侦查人员的回避作出决定前,侦查人员不能停止对案件的侦查; B、对检察人员、审判人员的回避一经作出提出,诉讼活动一律暂停进行。 第六章 刑事案件管辖

内容提要 我国刑事诉讼的管辖内容 第一节管辖的概念和意义

一、 概念

是指公检法三机关直接受理具体案件和人民法院组织系统内审判第一审案件权限范围的划分。

二、意义

1、 管辖权是司法机关职权分工的具体化;

2、 使公检法各机关各司其职,调动积极性,增强责任感;

3、 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便于司法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又便于公民依法参加诉讼。

第二节 立案管辖

一、 概念

又称职能管辖,是指公安机关(包括国家安全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之间,在直接受理刑事案件上的分工。

二、划分立案管辖的依据

1、 刑事案件的性质和严重、复杂程度;

2、 公检法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职责分工和具体任务;

3、 有利于准确、及时地查明案情,有效地同犯罪作斗争。

三、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案件

(一) 一般自诉案件

1、 告诉才处理案件 包括:侮辱、诽谤案;暴力干涉婚姻自由案;虐待案;侵占案。

2、 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 包括:故意轻伤案;重婚案;遗弃案;侵犯通信自由案;非法侵入住宅案;侵犯知识产权案等。

(二) 相对自诉案件

是指被害人有证据证明被告人侵犯了自己的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已经作出不予追究的书面决定,并由被害人向人民法院提出起诉的案件。这类自诉案件在人民法院审理中不适用调解。

四、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案件

1、 贪污受贿案件;

2、 渎职犯罪案件;

3、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的案件;

4、 经省级以上人民检察院决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其他重大的案件。

五、 公安机关受理的案件

除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案件外,其他刑事案件均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9 第三节 审判管辖

一、 概念

是指人民法院组织系统内部,在审判第一刑事案件上的分工。

二、级别管辖

1、 划分依据 A、法院级别之高低; B、案件的性质;

C、可能判处刑罚的轻重; D、社会影响的大小。

2、 原则规定 A、基层人民法院 审判第一审刑事案件的主要机关;

B、中级人民法院 危害国家安全案件;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案件;外国人犯罪的案件。 C、高级人民法院 全省性的重大刑事案件; D、最高人民法院 全国性的重大刑事案件。

3、 灵活性规定 上级法院可以有条件地管辖下级法院管辖的某些案件。

三、地区管辖

1、 概念

是指同级人民法院在审判第一审刑事案件上的分工。

2、 原则规定 A、刑事案件由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B、刑事案件由最初受理的人民法院管辖。

3、 灵活规定 A、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审判更为适宜的,由被告人的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B、在必要的时候,由主要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4、 特殊规定 A、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的中国航空器内犯罪,由该航空器在中国最初降落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B、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的中国船舶内犯罪,由该船舶在中国最初停泊的中国口岸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C、中国公民在驻外使领馆的犯罪,由该公民主管单位所在地或者原户籍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5、 指定管辖 由发生争议的人民法院的共同上级法院指定管辖,下级法院应当服从并尽快受理。 A、 辖区不清楚或在两个地区交界处有争议的;

B、 某一法院受理了不属于自己管辖的或者不宜由自己管辖的案件; C、 因院长需要回避等原因而产生指定管辖的。

四、专门管辖

1、 概念

包括:专门人民法院与地方人民法院 在受理案件上的分工;专门人民法院之间在受理案件上的分工;每种专门人民法院系统内部在受理案件上的分工。

2、 军事法院

A、 管辖 主要是军人违反职责罪,以及现役军人、军队干部编制内的无军职人员、普通公民危害破坏国防军事的犯罪等。

B、 司法解释 现役军人与非军人共同犯罪的,分别由军事法院和地方法院管辖;涉及国家军事秘密的,由军事法院管辖。非军人、随军家属、退役后犯罪的、入伍前犯罪的、退役军人在服役期内犯罪的等由地方法院管辖。

3、 铁路运输法院

主要管辖铁路运输系统公安机关侦破的刑事案件,以及经济、法纪、涉外等案件。入与地方法院对案件管辖发生争议,暂由地方法院受理。

第九章 期间和送达

10 内容提要:期间的计算、羁押期限和送达的程序要求。 第一节 期间

一、 期间概述

1、期间的概念:是指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进行刑事诉讼,以及诉讼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参加刑事诉讼必须遵守的时间期限。

期间又称为法定期间,有两类:一类是司法机关应当遵守的期间,一类是当事人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应当遵守的期间。

2、其日的概念:是指司法机关和诉讼参与人共同进行刑事诉讼活动的特定时间。

3、期间与其日的区别: (1) 规定的来源不同 (2) 遵守的对象不同

(3) 起止日期的规定不同 (4) 稳定性不同

4、期间对刑事诉讼活动的意义: (1) 从司法机关角度 (2) 从当事人角度

(3) 从维护国家法律角度

二、 法定期间。

(一) 司法机关办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羁押案件的期限 公诉案件的期限是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羁押为前提。

自诉案件的办案期限法律没有规定,如果被告人被羁押的,羁押期限应按照公诉案件的有关规定办理。

1、 拘留期限

2、 逮捕后的侦查羁押期限

3、 审查起诉期限

4、 一审、二审、再审期限

(二) 申诉、上诉和抗诉期限

1、 申诉期限:被害人不服人民检察院的不起诉决定,可以在收到决定书后7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被不起诉人对相对不起诉决定不服的,收到决定书后7日内向人民检察院申诉。根据最高院《关于规范人民法院再审立案的若干意见》,刑事案件的申诉人在刑罚执行完毕两年后提出申诉的,除三种情况外,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2、 不服第一审判决的上诉、抗诉期限为10日,不服第一审裁定的上诉和抗诉期限为5日。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不服第一审判决,自收到判决书后5日内,有权请求检察院抗诉。检察院收到请求后5日内,应当作出是否抗诉的决定,并答复请求人。

(三) 通知、送达期限

通知、送达期限是指司法机关发送通知或者送达诉讼文书应当遵守的期限。

如:拘留或逮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后,处有碍侦查或无法通知的情形外,司法机关应在24小时内将拘留或逮捕的原因和羁押的处所,通知家属或他所在的单位。人民法院决定开庭后,应当至迟在开庭10日以前将起诉书副本送达被告。人民法院应当在开庭3日以前将开庭的时间、地点通知人民检察院等规定。

(四)其他诉讼期限

1、 委托律师及其他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期限。

2、 移送案件材料期限。

3、 死刑执行期限。

4、 变更执行的监督期限。

5、 申请恢复期间的期限。

三、 期间的计算

(一) 期间的计算标准:以时、日、月为计算单位。

(二) 期间的计算标准:

期间的起算:开始的时和日不算在期间以内;

路途上的时间:不包括路途上的时间。上诉状或其他文件在期满前已经交邮的,不算过期。

期间的最后一日是法定假日的应当顺延至法定节假日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但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罪犯在押期间,应当至期满之日为止,不得因节假日而延长在押期限至节假日后的第一日。

(三) 特殊情况的有关期间计算:刑事诉讼法规定不计入办案期间的六种情形。

四、 期间的恢复:

1、 期间恢复是指刑事诉讼当事人因某种特殊的原因未能在法定期间内进行特定的诉讼活动,经人民法院许可,可以继续进行诉讼活动。

2、 期间恢复的条件:当事人申请;由于不能抗拒的原因或其他正当理由;在原因消除后5日内向法院提出;必须经法院裁定允许。 第二节 送达

一、 送达的概念和意义

1、 概念:指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按照法定程序,将有关诉讼文件送交诉讼参与人和有关单位的活动。

2、 特征:

(1) 主体:制作文书的公、检、法机关,对象可以是诉讼参与人,也可以是有关单位,包括司法机关; (2) 送达的诉讼文件是司法机关依职权制作的; (3) 送达的程序和方式法律有明确规定。

二、 送达回证

是指司法机关制作的用以证明送达行为及其结果的诉讼文件。是送达人完成送达任务的凭证,也是被送达人接收或者拒收送达的诉讼文件的证明,也是检查司法机关是否按照法定程序和方式送达诉讼文件,认定当事人及其其他诉讼参与人的诉讼行为是否有效的依据。

三、 送达的方式手续和期限

(一)送达的方式和手续

1、 直接送达:交给收件人本人。以直接送达为原则。

2、 间接送达:与直接送达有相同效力。本人不在由家属或单位代收。还包括委托送达、转交送达或邮寄送达。

3、 留置送达:与直接送达和间接送达产生同样的法律和诉讼效果。收件人或代收人拒绝接收或者拒绝签名、盖章时,送达人可以邀请他的邻居或其他见证人到场,说明情况,把文件留在他的住处,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拒绝的事由、送达的日期,由送达人签名,即认为已经送达。

(二)送达的期限

按照法律规定的期限送达,是合法送达的要求之一,与按照法定手续送达同等重要。

本章重点与难点:司法机关办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羁押案件的期限,期间的计算方法,送达的方式。

第十章 立案程序

内容提要:立案程序的根据、条件、程序的相关规定及立案的监督。 第一节 立案程序概述

一、 立案的概念

1、 立案的定义,立案是刑事诉讼开始的标志,是每一个刑事案件都必须经过的法定阶段,只有经过立案,侦查和审判活动才有依据。

2、 广义和狭义立案的区别。

二、 立案的法律特征

1、 立案是刑事诉讼活动的开始

2、 立案是独立的诉讼阶段

3、 立案是侦查、起诉、审判活动的合法依据

4、 立案是法定的立案机关进行的一种诉讼活动

三、 立案的任务

1、 接受报案、举报、控告和自首,按照案件管辖规定,确定是否属于本机关管辖;

2、 通过审查,确定是否具备立案条件;

3、 作出立案或者不予立案的决定。

四、 立案的意义

第二节 立案的根据和条件

一、 立案的根据

根据就是材料来源,立案的材料来源有:

1、 单位和个人的报案和举报

2、 被害人或者法定代理人的报案、控告

3、 司法机关自行发现犯罪事实或犯罪嫌疑人

4、 犯罪人的自首

二、 立案的条件

(一) 事实条件:认为有犯罪事实的发生(不同与"确有")

(二) 法律条件:需要追究刑事责任

两个条件相互联系,缺一不可。认为有犯罪事实是基本条件。

三、 立案标准

立案标准是立案条件的具体化。立案条件与立案标准的区别。 第三节 立案的程序

立案阶段的程序包括:

一、对立案材料的接受。公、检、法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犯罪人自首都应当接受,并进行登记,既不能加以拒绝,也不能故意拖延,更不允许借口管辖不明而相互推诿和扯皮。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应当移送主管机关,并通知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对于属于自己管辖而又必须采取紧急措施的,应当先采取措施,然后移送主管机关。

二、对立案材料的审查。

三、对立案材料的处理

作出两种处理决定:立案和不立案 第四节 对立案监督的程序

一、 立案监督的概念

是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公安机关的立案活动是否合法进行的监督。

二、 立案监督的程序

1、 要求说明不立案的理由,检察机关制作《要求说明不立案理由通知书》向公安机关送达。

2、 通知公安机关立案。公安机关在收到检察院《要求说明不立案理由通知书》后7日内应当将说明情况书面答复检察院。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理由不能成立,发出《通知立案书》。公安机关在收到《通知立案书》后应当在15日内决定立案,并将立案决定书送达检察院。

本章重点和难点:立案决定与立案程序的区别,立案的条件,立案监督。

第十一章 侦查程序

内容提要:侦查程序的任务,侦查的方法和要求,侦查终结的条件和处理。 第一节 侦查程序概述

一、 侦查概念

侦查特点:

1、 侦查是一种职权行为,由专门机关行使: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检察院、军队保卫部门、监狱有关部门行使侦查权。

2、 侦查活动具有特定的内容:专门的调查工作和有关的强制措施。

3、 侦查活动必须严格依法进行。

4、 侦查内容的隐蔽性和形式的公开性。区分侦察与侦查的区别。

二、 侦查意义

三、 侦查主体: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人民检察院、军队的保卫部门和监狱的有关部门

四、 侦查客体和侦查对象

1、客体:是指需要通过侦查解决的事项,即犯罪事实和犯罪嫌疑人。

2、对象:是指侦查机关为寻找并确定犯罪者而对其进行专门调查的人或单位。

3、侦查对象与犯罪嫌疑人的联系和区别:

联系:犯罪嫌疑人是侦查对象,但侦查对象不一定都被确定为犯罪嫌疑人; 区别:范围不同,适用侦查手段不同,感受不同。

五、 侦查任务

1、 收集确实、充分的证据

2、 查明犯罪事实

3、 查获犯罪嫌疑人

4、 研究犯罪的特点和规律,预防犯罪

5、 进行法制宣传,教育群众同犯罪作斗争

六、 侦查原则

1、 迅速及时

2、 客观全面

3、 严格遵守法制

4、 严守侦查秘密

七、 侦查阶段

1、 侦查破案阶段:任务是揭露犯罪,对案件进行专门调查,收集证据,揭露出犯罪嫌疑人,并依法实行拘留或逮捕。

2、 预审阶段:任务是证实犯罪,通过对犯罪嫌疑人的讯问,核实侦查阶段收集到的各种证据,查明案件事实,终结侦查程序。

近年来公安体制改革,内部实行"侦审一体化",预审部门取消了,但预审工作还存在。

八、侦查行为

是侦查机关进行专门调查工作的行为,包括:讯问犯罪嫌疑人,询问证人、被害人,勘验、检查、搜查,扣押物证、书证,鉴定,通缉等行为。 第二节 讯问犯罪嫌疑人

讯问犯罪嫌疑人的特点和意义

1、 特点:

(1) 讯问主体和对象的特定性 (2) 讯问任务的特定性 (3) 讯问内容的广泛性 (4) 讯问行为的强制性

(5) 讯问方法、策略的多样性

2、 意义

讯问犯罪嫌疑人的程序要求

(1) 讯问主体:必须是侦查人员,不得少于二人;

(2) 讯问地点和时间:对已经被拘留后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应当在拘留或逮捕后的24小时内,在羁押14 场所进行讯问,发现拘错或捕错,应立即释放,发给释放证。对未被拘留或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可以传唤到犯罪嫌疑人所在县、市的指定地点或到他的住处进行讯问,但应当出示证明文件。适用传唤或拘传方式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持续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不得以连续传唤、拘传的形式变相拘禁犯罪嫌疑人。 (3) 讯问次序和内容

首先讯问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犯罪行为,让他陈述有罪的情节或无罪的辩解,然后在提出问题,犯罪嫌疑人对侦查人员的提问,应当如实回答。

对共同犯罪案件的同案犯罪嫌疑人,应当分别讯问,未被讯问的犯罪嫌疑人,不得在讯问现场。 (4) 讯问的特殊要求

讯问未成年人,可以通知其法定代理人到场;讯问聋、哑犯罪嫌疑人时,应当有通晓聋、哑手势的人参加,为他们翻译;讯问不通晓当地语言、文字的人、外国人和无国籍人,应当为他们提供翻译。

(5) 讯问的禁止性规定: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非法收集证据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6) 讯问笔录

笔录最后应交犯罪嫌疑人核对,对没有阅读能力的,应当向他宣读,允许其补充或纠正。笔录上应有犯罪嫌疑人和侦查人员的签名。

(7) 告知犯罪嫌疑人可以聘请律师

刑诉法第96条规定:犯罪嫌疑人第一次被讯问后或者被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可以聘请律师为其提供法律咨询,代理申诉、控告。犯罪嫌疑人被逮捕的,律师可以为其申请取保候审。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犯罪嫌疑人聘请律师,应当经侦查机关批准。

侦查人员在讯问犯罪嫌疑人时应当告知上述规定,并应为犯罪嫌疑人聘请律师提供方便。告知涉嫌罪名,并在48小时内安排律师与犯罪嫌疑人的会见,黑社会性质的犯罪案件5日内安排会见。

第三节 询问证人和被害人

一、询问证人 概念和意义

询问证人的程序

询问主体:只能由侦查人员进行。

询问地点:可以到证人所在单位或者住所进行,但必须出示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的证明文件。也可以通知证人到检察院或公安机关提供证言。不能到其他地方询问,否则所获证言不具有法律效力。 方式:应当个别进行。无论是在法庭上还是在法庭外,都要分别询问。

告知法律责任。侦查人员应首先告知他如实提供证据、证言和有意作伪证或者隐匿罪证要负的法律责任。这是询问证人证言具有法律效力的前提条件。如果不告知这一法律规定,就是违法收集,就不具有法律效力。

对未成年证人的特殊规定。询问未满18岁的证人,可以通知其法定代理人到场。

为证人保密。

询问证人应当制作笔录。笔录交证人核对,对没有阅读能力的,应当向他宣读。证人可以提出修改和补充。侦查人员和证人都应当在笔录上签名。 询问证人的方法

1、 询问前,应先了解证人有关情况;

2、 选择合适地点,三个地方可供选择:证人工作单位、住所、侦查机关。

3、 侦查人员态度要诚恳,要平等待人,不能像对犯罪嫌疑人那样去对待证人。

4、 侦查人员向证人清楚地表示所要了解的情况;

5、 向证人提问语言要简明扼要,准确明了,切忌提的问题似是而非,后者范围太大、太抽象,使证人感到不知如何回答。

二、询问被害人

由于被害人陈述和证人证言同属于言词证据,因此,在询问被害人时可以依照询问证人的各项规定。 第四节 勘验、检查

15

一、 概念

二、 作用

三、 种类及其程序

(一) 现场勘验

1、 勘验主体:由侦查人员进行,必要时可以指派或者聘请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参加,但应当在侦查人员主持下进行勘验。

2、 程序要求

(1) 接到报案后,迅速赶赴案发现场;

(2) 必须持有检察院或公安机关的有效证明文件; (3) 必须邀请两名与案件无关的公民作为见证人;

(4) 首先应向发现人、报案人、现场保护人了解原始情况,然后圈定勘验范围,由外向内、有计划、有步骤进行;

(5) 对现场情况仔细观察、认真分析、研究,并采取各种技术手段提取和保全证据;

(6) 案发现场有受伤的被害人,应及时送往医院抢救。对尸体应进行尸表检查,必要时,可由法医进行解剖和检验;

(7) 对犯罪现场进行综合分析,推断案件的性质,确定侦查方向和范围; (8) 制作勘验笔录,由参加勘验的人员和见证人签名。

3、 勘验笔录的种类:现场勘验、现场拍照和现场绘图。

(二) 物证检验

程序上的要求:应有见证人在场,制作笔录,由检验人员和见证人在笔录上签名。

(三) 尸体剖验

包括对尸表和对尸体的解剖检验

尸体剖验应当制作笔录。由参见检验的人员、法医或医生,死者的家属等签名,并注明年、月、日。

(四) 人身检查

对象;被害人、犯罪嫌疑人。

程序要求:

1、必须由侦查人员进行,必要时可以指派或聘请法医或医师等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在侦查人员主持下依法进行。

2、对犯罪嫌疑人拒绝检查的,可以强制进行。

3、对被害人的人身检查应征求本人同意,不得强制进行。

4、对妇女的人身检查,由女工作人员进行。

5、严格确定检查部位,不得任意扩大范围,不得侮辱被检查人的人格。

(五) 侦查实验:侦查人员为查明案情,在某种情况下能否发生,而按照原来的条件进行模拟实验的一种侦查行为。 程序要求:

1、 必须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

2、 必须在有关事实或行为发生的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进行;

3、 侦查实验应当在相同情况下反复实验,便于正确判断其结果,防止偶然性;

4、 禁止一切足以造成危险、侮辱人格或者有伤风化的行为;

5、 侦查实验应制作笔录。 第五节 搜查

一、 概念和意义

1、 搜查的概念

2、 搜查的意义

二、 搜查的法律特征

(一) 强制性

(二) 公开性

(三) 扩展性

(四) 合法性

三、 搜查的程序要求

(一) 主体:侦查人员,应当在二人以上;

(二) 必须出示搜查证。但在执行逮捕、拘留的时候,遇有紧急情况,不另用搜查证也可以进行搜查;

(三) 搜查时应有被搜查人或他的家属,邻居或其他见证人到场;

(四) 搜查的范围,可能隐藏犯罪或者犯罪证据的人的身体、物品、住处和其他有关的地方;

(五) 应当当场制作笔录。 第六节 扣押物证、书证

一、 概念和意义

二、 程序要求

(一) 主体:侦查人员进行,必须由二人以上,并要有见证人在场;

(二) 扣押的物品、文件,只限于与犯罪有关的,而不案件无关的物品、文件不得扣押;

(三) 与案件是否有关一时不易分清,可以先行扣押,经查清与案件无关的,应立即退还;

(四) 应当场向持有人、见证人清点清楚,并制作扣押清单,证明所扣押的物品的具体情况。

(五) 对扣押物品要妥善保管,不得使用、毁坏或丢弃。

三、 扣押犯罪嫌疑人的邮件、电报

根据刑诉法第116条规定,对邮件、电报应检交扣押。 扣押物证、书证与扣押邮件、电报的区别:

1、 物品的所有人不同

2、 扣押的决定着不同

3、 方式上的不同

四、 查询、冻结犯罪嫌疑人的存款、汇款

经县以上检察院检察长或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涉及归侨、侨眷的存款、汇款,应征求当地侨务统战部门的意见,并要报请地级检察机关或者公安机关的批准。

不得重复冻结。对已冻结的存款、汇款,经查明与案件无关的,应当在3日内解除冻结。 第七节 鉴定

一、 鉴定概念和意义

二、 鉴定的范围和种类

范围:仅限于与案件有一定联系的物品、文件、痕迹、人身和尸体。 种类:

(1) 法医鉴定 (2) 司法精神病鉴定 (3) 司法会计鉴定 (4) 刑事技术鉴定 (5) 一般技术鉴定

(6) 其它方面的鉴定

三、 鉴定人的确定及其条件

鉴定人需要聘请外单位的,应当适时办理委托鉴定手续。

鉴定人条件:具有专门问题的知识和技能;与案件及当事人没有利害关系,不具有法律规定的回避条件和情形;工作态度认真负责,工作作风细致、严谨。

四、 鉴定程序

(一) 选择鉴定人

(二) 侦查机关向鉴定人送交足够的有关鉴定材料

(三) 要求鉴定人在鉴定之后,及时出具明确的而不是模棱两可的鉴定结论,并签名

(四) 对人身伤害的医学鉴定有争议需要重新鉴定或者对精神病的医学鉴定,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进行

(五) 侦查机关办案人员对鉴定结论进行审查,必要时,经批准,可以进行补充鉴定或重新鉴定。

五、 鉴定结论的告知

17 鉴定结论应当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如果他们提出申请,可以补充或重新鉴定。 第八节 通缉

一、概念和特征

1、 概念

2、 特征

(1) 主体的特定性,只有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才有权发布通缉令; (2) 性质的协作性,需要公安机关各部门、各地区之间的协作; (3) 方式上的单一性,方法的多样性;

(4) 行为的强制性;

(5) 对象的特定性;只能是依法应当逮捕而又在逃的犯罪嫌疑人。

二、通缉的程序

决定通缉,先提请检察院逮捕,批准逮捕,但发现在逃的,如需要通缉,由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通缉; 发布通缉令,公安机关向本辖区发布通缉令;

通缉令的发布机关和方法,县以上公安机关可以在本辖区内发布通缉,超出辖区范围的,应层报省市、自治区公安机关或公安部发布通缉令;

补发通缉通报,在通缉令发出后,侦查机关如果发现新的重要情况,可以补发通缉通报; 执行通缉令;

撤消通缉令,当被通缉人已被抓获、投案或死亡,发布通缉令的机关应当在原发布通缉令的范围内,发布撤消通缉令。

三、通缉的诉讼意义 第九节 侦查终结

一、 概念和意义

二、 条件:

1、 事实清楚;

2、 证据确实、充分;

3、 法律手续完备。

以上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三、 侦查终结的处理

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的案件应当作出处理决定:

1、 移送起诉,制作《起诉意见书》,连同案卷材料、证据一并移送同级检察院;

2、 发现犯罪嫌疑人的行为不构成犯罪,或依法不应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作出撤消案件的处理决定。

四、 侦查羁押期限

(一) 一般期限:对犯罪嫌疑人逮捕后的侦查羁押期限不得超过2个月;

(二) 期限的延长:

1、 对一般期限2个月届满不能终结的案件,可以经上一级检察院批准延长1个月;(2+1=3)

2、 经延长1个月不能侦查终结的,符合下列情形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检察院批准或决定,可以延长2个月:(3+2=5)

(1) 交通十分不便的边远地区的重大复杂案件; (2) 重大的犯罪集团案件;

(3) 流窜作案的重大复杂案件;

(4) 犯罪涉及面广、取证困难的重大复杂案件。

3、 可能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经以上的延长,仍不能侦查终结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检察院批准或决定,可以再延长2个月;(5+2=7)

4、 因特殊原因,在较长时间内不能交付审判的特别重大复杂案件,由最高人民检察院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延期审理;

(三) 羁押期的重新计算

侦查期间发现另有重要罪行,自发现之日重新计算侦查期限;

犯罪嫌疑人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侦查羁押期限自查清身份之日起计算;

18 对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送指定医院作精神病鉴定的期间不计入办案期限。 第九节 检察机关直接受理案件的侦查

一、 强制措施的适用

逮捕:由检察院作出逮捕决定,由公安机关执行;

拘留:在两种情况下可以作出拘留决定,一是遇有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实施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二是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由公安机关执行。在决定拘留后24小时内进行讯问。发现不应当拘留的,必须立即释放。

检察院对直接受理案件中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10内作出决定,特殊情况,可以延长1日至4日。

二、 侦查终结后的处理

检察机关直接受理案件侦查终结后的处理方式:

1、 提起公诉,侦查部门制作《起诉意见书》连同证据材料一并移送审查起诉部门;

2、 不起诉,遇刑事诉讼法第142条第2款规定,即酌定不起诉的,侦查部门制作《不起诉意见书》连同证据材料一并移送审查起诉部门;

3、 撤消案件,发现犯罪嫌疑人的行为不构成犯罪,或依法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应当撤消案件,由侦查部门制作《撤消案件意见书》,报检察长或检委会决定后撤消案件。 第十一节 补充侦查 概念和意义 种类

(一) 作出不批捕决定的同时通知补充侦查:在审查批捕阶段

对已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应先作出不批准逮捕的决定,释放后作补充侦查的决定;对未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补充侦查决定和不批准逮捕决定可同时作出。

这种补充侦查只能是公安机关进行。

(二) 独立适用的补充侦查;在提起公诉阶段

由检察机关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以二次为限。应当在一个月内补充侦查完毕,移送检察院后重新计算审查起诉期限。

(三) 自行补充侦查:在提起公诉阶段

检察院对公安侦查终结的案件,即可以退回补充侦查,也可以自行补充侦查。

(四) 建议补充侦查:在法庭审理阶段

由出庭支持公诉的检察人员向法庭提出建议,要求退回补充侦查。特点为:

1、 公诉人提出建议;

2、 法院决定延期审理,同意补充侦查;

3、 由检察院进行补充侦查,且在1个月内完成补充侦查;

4、 法院对案件重新审理,审判期限重新计算。

本章重点与难点:每种侦查方法的程序要求,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的案件与检察机关自行侦查终结的案件作出不同的处理决定,不同诉讼阶段作出的补充侦查决定适用的主体和要求不同。 第十二章 提起公诉程序

第一节 公诉的基本原理

一、 刑事诉讼提起的特征

1、 起诉主体:检察机关(公诉)、单位和个人(自诉)

2、 起诉形式:书面、口头

3、 起诉对象:法院

4、 起诉内容:对指控的犯罪事实进行确认,追究犯罪人的刑事责任。

二、 起诉的意义

1、 启动审判程序

2、 限制法院审判范围

3、 禁止再次起诉

三、 公诉与自诉的不同

1、 提起主体不同:公诉由检察机关起诉,自诉由单位和个人起诉;

2、 诉讼原因不同:公诉原因是侵害社会秩序,自诉原因是侵害个人和单位的利益;

3、 立场不同:检察机关收集有罪和无罪的证据,自诉人收集有罪证据;

4、 目标不同:检察机关是为保证社会公共秩序不受侵犯,自诉人是要求对被告人出以刑罚,是个人感情的宣泄。

四、 公诉制度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 审查起诉

一、 概念

二、 审查起诉地位及作用

审查起诉阶段作为在侦查阶段和审判阶段之间的一个对立阶段,其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和作用。

三、 审查起诉的内容

事实审查:包括事实总体审查和事实要素审查

证据审查:包括质的审查和量的审查,质的审查标准是确实,量的审查标准是充分。 法律审查:犯罪性质和罪名的审查。

四、 审查起诉程序

(一) 受理程序

审查起诉部门应首先进行形式审查以决定是否受理,形式审查包括:

1、 起诉意见书以及案卷材料是否齐备;

2、 移送的实物与物品清单是否相符;

3、 犯罪嫌疑人是否在案,采取强制措施的情况。

具备受理条件的,审查起诉部门填写受理审查起诉案件登记表。

(二) 审查程序

1、 指定承办人

2、 审查(即全面审查),内容为:

(1) 证据移送问题;

(2) 与犯罪有关的财物及其孳息是否扣押、冻结并妥善保管,以供核查; (3) 侦查活动是否合法,采用强制措施是否适当; (4) 管辖权问题。

3、 审查起诉活动应注意的程序规则:

(1) 讯问犯罪嫌疑人,应当由2名以上办案人员进行,并制作笔录; (2) 听取被害人的意见;

(3) 听取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委托的人的意见; (4) 询问证人; (5) 鉴定或重新鉴定; (6) 重新勘验和检查;

(7) 技术性鉴定材料审查;

(8) 对物证、书证、视听资料、勘验、检查笔录的复核; (9) 关于中止审查问题; (10) 提出审查意见和审核; (11) 依法履行告知义务。

(三) 审查后的处理

1、 作出提起公诉决定;

2、 作出不起诉决定;

3、 作出退回补充侦查决定。

(四) 审查起诉期限

应当在1个月内作出决定;重大、复杂的案件,审查起诉部门报经检察长批准,可以延长半个月。改变管辖的,从改变后的检察院收到案件之日起计算期限。退回补充侦查的,补充侦查完毕移送起诉后,重新计算审查起诉期限。审查起诉中中止审查后又恢复审查的,审查起诉期间应当累积计算。

20 第三节 不起诉

一、 概念

二、 种类:目前大多数学者主张三分法。

1、 法定不起诉,又称为绝对不起诉。

符合刑诉法第142条第1款规定的,检察院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没有裁量的余地。

2、 酌定不起诉,又称为相对不起诉。

符合刑诉法第142条第2款规定的,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是否作出不起诉决定,检察院可以自由裁量。

3、 证据不足不起诉,又称存疑不起诉。

符合刑诉法第140条第4款规定的,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条件为:程序条件经过补充侦查,补充侦查一次两次均可;实体条件为证据不足,达不到证明标准的量度要求。 对证据不足的认定,最高检察院《检察规则》中规定: (1) 犯罪构成要件事实缺乏必要的证据予以证明; (2) 据以定罪的证据存在疑问,无法查证属实; (3) 据以定罪的证据之间的矛盾不能合理排除;

(4) 根据证据得出的结论具有其他可能性。

三、 不起诉的程序

(一)决定不起诉

对法定不起诉由检察长决定,对酌定不起诉和存疑不起诉由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

(二)制作不起诉决定书

(三)不起诉决定书应当公开宣布

(四)不起诉决定书送达被不起诉人和他所在单位,在押的立即释放

(五)对不起诉决定的复议、复核和复查

(六)对不起诉决定的申诉

1、被害人申诉:7日内向上一级检察院审查起诉部门申诉,也可以不经申诉,直接向法院提出自诉。期满后再提出申诉的,检察院根据案件情况和申诉理由决定;

2、被不起诉人的申诉:一般是对作出不起诉决定的理由不服,是对被不起诉人进行行政处罚、行政处分或没收违法所得的根据。被不起诉人在7日内向本级检察院提出申诉。 第四节 提起公诉

这里是指提起公诉的决定。作出提起公诉的决定要符合下列条件:

一、 实体条件

(一) 犯罪事实已经查清

(二) 证据确实、充分

(三) 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二、 程序条件

(一) 起诉书中有明确的指控犯罪事实

(二) 附有证据目录

(三) 附有证人名单

(四) 附有主要证据复印件和照片

三、 提起公诉程序:

(一) 制作起诉书

(二) 移送起诉书 第五节 出庭支持公诉

一、 出庭公诉的概念

检察院的审查起诉、提起公诉和出庭支持公诉是公诉中的三个阶段。审查起诉、提起公诉是出庭支持公诉的基础,出庭支持公诉是审查起诉、提起公诉的延续和发展。

二、 公诉人在法庭上的地位和作用

我国公诉人具有双重身份,既为控诉方又为监督方。

21 检察官发挥功能的方式表现为出席第一审和第二审法庭。

三、 举证和辩论的技术方法

本章重点和难点:审查起诉的内容,提起公诉的条件,不起诉的种类和要求。 第十三章 审判程序概述

第一节 审判的概念和任务

审判概念

审判阶段是刑事诉讼的中心环节。起诉的目的是为了审判,审判是起诉的结果,也因为审判最终解决了刑事责任问题,是刑事诉讼的归宿。

审判包括两部分:审理和裁判。审理是前提和基础,裁判是审理的目的和结果,两者构成一个辨证统一的整体。

刑事审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审判任务

第二节 审判的原则和制度

一、 不告不理原则

(一) 含义

1、 公诉案件只有经检察院公诉后,法院才能启动审判程序,并作庭前的准备,然后审理并裁判;

2、 自诉案件只有经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依法起诉后,法院才能审查自诉案件的证据是否充分,认定是否需要依法立案;

3、 刑事附带民事案件,只有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或检察院在提起公诉的同时提出,附带民事诉讼才能成立。

不告不理原则,将起诉权同审判权截然分开。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的前提是检察院和自诉人完成起诉,否则法院将无从审判,也不予受理。

(二) 当审判权与起诉权发生冲突时,应严格依不告不理原则处理

(三) 不告不理原则与告诉才处理的区别

1、 适用范围不同

2、 审理范围不同

3、 归属不同

二、 公开审判原则

是指法院在审理案件和宣告判决时都公开进行

(一) 公开审判原则的内容

1、 开庭前先期公布案由、被告人姓名、开庭时间、地点,允许群众参加旁听,允许新闻记者进行采访和报导。

2、 审理过程公开。

3、 审判结论公开,即宣判公开。

(二) 对审判公开原则的限制

审判公开的限制表现在:一是法庭的评议过程不公开,二是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以及未成年犯罪的案件,一般采取不公开审理或不完全公开审理。我国刑诉法第152条规定:

1、 涉及国家秘密的刑事案件,不公开审理;

2、 涉及个人隐私的刑事案件,不公开审理;

3、 对于审判时14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

4、 对于审判时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一般不公开审理。

(三) 对公开审判的要求

1、 凡法律规定公开审理的,必须公开审理;凡法律规定不公开审理的,不能搞变相公开审理;

2、 宣判一律公开进行;

3、 公开审理应在开庭前三天先行公告,允许群众旁听,允许新闻记者采访。

22

三、上诉不加刑原则 概念和内容

1、 不加刑的范围:

(1) 同一刑种,不得加重刑罚的数量;

(2) 不得改变刑罚执行的方法,如将缓刑改为实刑,将死缓改为立即执行; (3) 不得在主刑上增加附加刑; (4) 不得改判较重的刑种;

(5) 对于数罪并罚的上诉,既不能加重决定实际执行的刑罚,也不能在执行原刑罚不变的情况下,加重数罪中某一罪或几个罪的刑罚;

(6) 不得加重共同犯罪中未提出上诉的被告人的刑罚。

2、 上诉的含义,指被告人一方的上诉不加刑,对检察机关的抗诉或自诉人提出的上诉,不适用上诉不加刑。

3、 明确不加刑的效力范围

上诉不加刑只适用于第二审改判,而不适用发回重审。 意义

四、直接、言词审理原则

(一) 含义

我国法律没有明确规定言词、直接原则。 直接原则:分为直接审理原则和直接采证原则。

言词原则:又称言词辩论原则,是指法庭审理采取言词陈述的方式进行。

(二) 意义

(三) 该原则在我国审判程序中的体现

第151条第4项、第4条、第155条、第156条。

五、不间断审理原则

是指刑事案件的审判原则上应是持续而无间断地进行,即审理程序应尽可能地一气呵成,即行判决。 我国立法上没有明确规定这一原则,但实践中,大多数情况反映了这一原则。

六、陪审制度

(一) 含义:是法院审理第一审刑事案件时,根据需要吸收陪审员参加合议庭审理案件并作出裁判的一种制度。陪审员由选民选举,也可以由法院聘任。我国目前是由法院聘任的。

(二) 作用及功能

1、 对司法进行监督制约的有效形式

2、 对普通公民进行法制教育的有效形式

3、 促使诉辩双方、律师、检控官讲究事实依据,提高诉辩技巧的有效形式

4、 是抗衡司法机关外部、内部对司法审判压力、干预的有效形式

(三)我国陪审制度的现状和原因

七、两审终审制度

是一个案件最多经过两级法院审判即告终结的制度。但并不是所有案件经过两审就一定生效。如死刑复核案件,还要经过死刑核准程序。

适用两种终审符合我国法院的设置,目前我国是四级两审终审。 第三节 审判组织

我们有三种审判组织形式:独任制、合议制、审判委员会

(一)独任庭的适用

独任庭由审判员一人开庭审理的组织形式。基层法院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可以由审判员一人担任审判。适用于:

23

1、 罪行较轻,依法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罚金的公诉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检察院建议适用简易程序的;

2、 法院直接受理的告诉才处理的自诉案件;

3、 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

(二)合议庭的适用

由数名审判人员或审判员和陪审员集体审判案件的基本组织形式。

组成方式:

基层法院、中级法院一审,由审判员3人或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共3人组成; 高级法院、最高法院一审,由审判员3至7人或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3至7人组成; 第二审法院,由审判员3至5人组成;

审判监督程序,如果生效判决是一审的,按第一审程序组成合议庭,生效判决是第二审的,按第二审程序组成合议庭。

复核、核准死刑、死缓案件,由审判员3人组成。

评议按"少数服从多数原则"表决,有不同意见可记录在案。对审判委员会的决定,合议庭必须执行。

(三)审判委员会

是法院内部对审判工作实行集体领导的组织形式。由院长组阁,由同级国家权力机关任免。 任务:

讨论重大疑难案件 总结审判工作经验 有关审判工作的其他问题 审判委员会与合议庭的关系 (1) 性质不同

(2) 存在形式不同

(3) 成员获得资格不同 审判委员会存在的问题

第一, 讨论案件的程序不规范

第二, 内部运行机制不健全,导致案件讨论工作质量偏低 第三, 案件范围不确定性。

4、完善审判委员会制度 第四节 审判笔录

法院开庭要制作笔录。

笔录记载的内容。

笔录由书记员记录。经审判长审阅,由审判长和书记员签名。其中有关证人证言和当事人陈述,应当向他们宣读或交其阅读,补充遗漏或修改差错后,让其签名后盖章。 第五节 判决、裁决和决定的适用

一、 判决:法院就案件的有关定罪量刑实体问题所作的处理决定。 特点: 强制性 稳定性 排他性

二、 裁定:法院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和判决执行过程中,对诉讼程序问题和部分案件的实体问题所作的决定

分为:实体裁定、程序裁定。

三、 决定:司法机关在诉讼过程中,对有关诉讼程序问题所作的一种处理方式。 按程序分为侦查程序决定,起诉程序决定和审判程序决定。 按形式分为口头决定和书面决定。

四、 判决、裁定、决定的区别 适用范围不同

24 所解决的问题不同 数量不同

表现形式不同

对上诉、抗诉的规定不同

采用机关不同。

本章重点和难点:审判的原则和制度,审判组织,判决、裁定、决定的区别。

第十四章 第一审程序

内容提要:公诉案件一审程序的具体内容及审理后的处理决定,自诉案件一审程序的特点,刑事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意义及具体规定。

第一节 第一审程序的概念和意义

一、概念

又称初审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对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或者提起自诉的刑事案件进行初次审判的程序。

二、意义

(1) 既是刑事诉讼的中心环节又是审判程序的基础;

(2) 不仅可使各项诉讼原则和制度得以贯彻实施,而且还可以起到法制宣传教育的作用;

(3) 一审程序的正确适用可减少上诉、抗诉、申诉和不必要的负担,节约国家司法资源提高诉讼效率。 第二节 公诉案件的一审程序

一、 对公诉案件的庭前审查

(一) 庭前审查概述

指人民法院对于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案件是否具备开庭审判的条件而在开庭以前进行的审查活动。

(二) 庭前审查的性质 属于程序性审查而非实体性审查

(三) 庭前审查的任务和内容

1、 任务

确定起诉的案件是否符合开庭审判的条件,而非从实体上解决案件的事实是否清楚和证据是否充分的问题。

2、 内容

(1) 起诉书是否有明确的指控犯罪事实;

(2) 应随卷移送的证据目录、证人名单和主要证据的复印件或者照片是否随卷移送。

(四) 庭前审查后的处理

1、 决定开庭审理

2、 要求补充材料

3、 决定不予受理

二、 法庭审理的预备程序

1、 确定合议庭组成人员

2、 将起诉书副本送达被告人

3、 将开庭时间、地点在开庭前通知人民检察院

4、 传唤当事人、通知辩护人、诉讼代理人、证人、鉴定人

5、 公开审判的案件先期公布案由、被告人姓名、开庭时间和地点

三、 法庭审判方式

四、 法庭审理程序

(一) 开庭

25

(二) 法庭听证

(三) 法庭辩论

(四) 被告人最后陈述

(五) 评议、宣判

五、 一审审理后的处理

1、 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有罪判决;

2、 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无罪的,应当作出无罪判决;

3、 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

4、 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依法不予认定;

5、 被告人因不満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应当判决宣告被告人不负刑事责任;

6、 被告人是精神病人,应当判决宣告不负刑事责任;

7、 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应当裁定终止审理;

六、 延期审理和中止审理

七、 一审办案期限的规定

八、 人民检察院对审判活动的法律监督

第三节 自诉案件的第一审程序

一、 自诉案件的概念和主要特点

(一) 概念

是指由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的控诉。包括三类:(1)告诉才处理的案件;(2)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3)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

(二) 特点

(1) 情节简单,因果关系清楚; (2) 自诉人与被告人诉讼权利平等; (3) 自诉案件具有可分性;

二、 自诉案件的受理审查

三、 自诉案件第一审程序的特点

1、人民法院可以调解;

2、自行和解;

3、撤回自诉;

4、被告人可以对自诉人提起反诉。

第四节 刑事简易程序

一、概念及适用范围

(一)概念

指第一审程序中的基层人民法院在审理某些简单轻微的刑事案件时所适用的较普通程序相对简化的程序。

(二)适用范围

1、 只能在一审程序中适用;

2、 只能由基层人民法院适用;

3、 只能适用于简单轻微的刑事案件的审理;

二、确立简易程序的意义

1、 有利于保障当事人、被害人的合法权益;

2、 有利于提高办案效率;

26

3、 有利于调动审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确保案件质量;

三、简易程序的具体规定

(一) 适用条件

(二) 简易程序的受理

(三) 审判组织

(四) 法庭审理

(五) 审理期限

四、简易程序的变更

五、适用简易程序应限制和注意的问题 第十五章 第二审程序

内容提要:第二审程序概述,第二审程序的提起主体及途径、审理的特有原则,审理方式及各方在诉讼中的地位

一、第二审程序的概念和意义

(一)概念

是上级法院根据有上诉权主体的上诉或检察机关的抗诉对下级法院一审的尚未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进行重新审理时所遵循的步骤和方法

(二)意义

有利于查明案件事实;有利于当事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有利于对审判机关的审判活动进行监督,防止审判权的滥用;有利于法院和法律的权威;

二、第二审程序的性质和任务

(一)性质

二种不同的认识,一种复审制;一种认为是事后审查制;

(二)任务

通过全面审查依法维持正确的判决和裁定,纠正错误的判决和裁定,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监督法院公正审判,保障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正确实施。

三、第二审程序的特有原则

1、 保障上诉权原则

2、 全面审查原则

3、 上诉不加刑原则

第二节 第二审程序的提起

一、提起二审程序的主体

(一)提起上诉的主体

1、 独立的上诉主体

2、 非独立的上诉主体

3、 被害人的上诉权

(二)提起抗诉的主体 检察机关

二、提起二审程序的期限、理由

(一)期限

(二)理由

三、提起第二审程序的途径和方式

27

1、 上诉、抗诉的途径

上诉有两种途径一是向原审法院提出;一种是直接向法院提出 抗诉的途径应当通过原审人民法院提出

2、 上诉、抗诉的方式

上诉可以用书状或口头方式、抗诉只能用书面形式

四、上诉、抗诉的效力

1、 上诉、抗诉的效力内容

2、 上诉、抗诉的效力范围

3、 上诉、抗诉的撤回

第三节 第二审程序的审理

一、二审程序的审理方式

三种方式:直接审理、书面审理、庭外调查审理

二、二审程序中各方的诉讼地位

1、 人民检察院

2、 被告人

三、二审程序中的审理对象和范围

1、 第二审程序中的审理对象

是一审中人民法院未生效的判决、裁定

2、 二审程序中的审理范围

全面审理

四、二审程序中的特殊环节和审理期限

1、 对上诉、抗诉的审查

2、 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

3、 有关涉案财物和证据的处理

4、 二审法院办理上诉、抗诉案件的期限

第四节 第二审程序的裁判

一、第二审裁判的种类和运用

我国二审程序的裁判主要有三种:

1、 维持原审裁判

2、 变更原审裁判

3、 撤销原判决、发回重审

4、 中止审理和终结审理的裁判

二、对附带民事诉讼以及自诉案件上诉的处理和裁判

1、 对附带民事诉讼的处理应注意同刑事部分的处理相协调

2、 对自诉案件的处理应注意的问题

三、第二审裁判的效力

第十六章 死刑复核程序

内容提要:死刑复核程序与其他程序的区别,死刑立即执行与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报请复核程序与审查核准程序

第一节 死刑复核程序

一、概念

是指人民法院对判处死刑的案件报请对死刑有核准权的人民法院审查核准应遵守的步骤、方式和方法。

28

二、与二审程序的区别

(一)提起的主体不同

(二)审理的对象不同

(三)审结的期限不同

(四)发回重审的条件不同

三、死刑复核程序的性质和适用范围

(一)性质

1、 是一种特别审判程序

2、 是一种审判监督性质的特别审判程序

(二)适用范围

四、死刑复核程序的任务

五、死刑复核程序的意义

(一)有助于严格控制死刑的适用

(二)有助于防止错杀

(三)有助于保证死刑案件的办案质量

第二节判处死刑立即执行案件的复核程序

一、死刑的核准权

二、报请复核程序

三、审查核准程序

(一)审查核准的审判组织

(二)审查核准的方式

(三)审查的内容

(四)制作复核审理报告

(五)复核后的处理

1、 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2、 提审

3、 发回重新审判

第三节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案件的复核程序

一、死缓的核准权 由高级人民法院核准

二、报请复核程序

(一)报请复核

(二)对报请复核案件的要求

三、对死缓案件复核后的处理

1、 原判决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定罪正确,量刑适当的用裁定核准死刑缓期执行判决

2、 原判决认定事实不清楚或者证据不足的,用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

3、 原判决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但适用法律有错误或者量刑过重的,用判决直接改判

4、 发现第一审人民法院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应当裁定撤销原判,用判决直接改判

第十七章 审判监督程序

内容提要:审判监督程序的材料来源,有权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主体,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申诉的法定理由,再审的具体程序

第一节 审判监督程序概述

一、概念

29 是指司法机关对确有错误的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依法对该案件进行重新审判的程序。

二、特征

(一)主体的特定性

(二)法院的广泛性

(三)程序的重复性

(四)时效的两重性

三、审判监督程序与其他审判监督程序的区别

(一)与第二审程序的区别

1、 审理对象不同

2、 提起的主体不同

3、 提起的条件不同

4、 提起的期限不同

5、 审理法院级别不同

6、 适用刑罚的原则不同

(二)与死刑复核程序的区别

1、 审理的对象不同

2、 审理的依据不同

3、 审理的目的不同

4、 审理的法院不同

四、国外关于刑事生效裁判的司法救济制度

大体可分为两种,即再审程序和监督程序。再审又有两种类型:一种为法国式的再审制度;另一种为德国式的再审制度。

五、审判监督程序的任务

纠正已发生法律效力而又确有错误的判决和裁定,准确有效地惩罚犯罪分子了,使无辜的人免受惩罚,维护法律的公正与尊严

六、审判监督程序的意义

1、 是贯彻执行刑事审判工作"有错必纠","不枉不纵"方针的重要法律保障。

2、 是纠正错误的生效判决和裁定的唯一方式。

3、 是对下级法院审判工作实行监督的重要方式。

4、 是人民群众对审判工作发挥监督作用的重要渠道。

第二节 审判监督程序的提起

一、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材料来源

(一)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的申诉

(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提出的纠正错案的议案

(三)司法机关自己发现的错案

(四)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新闻媒介等对生效裁判提出的意见

二、关于提出再审申请或决定再审的效力问题

三、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条件

(一)有新的证据证明原判决、裁定认定的事实确有错误的;

(二)据以定罪量刑的证据不确实、不充分或者证明案件事实的主要证据之间存在的;

(三)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

(四)审判人员有审理该案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

四、有权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主体

(一)人民法院决定再审

(1)由各级人民法院院长提起的

(2)由最高人民法院、上级人民法院决定提审和指令再审的程序

(二)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再审

30

1、 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引起再审的条件

2、 人民检察院抗诉的程序

(1)再审抗诉的提起 (2)再审抗诉的受理

(3)再审抗诉与二审抗诉的区别

第三节 再审的审判程序

一、重新审判的原则

二、重新审判的法院

三、重新审判的程序

四、重新审判的期限

五、重新审理后的处理

六、有关问题的探讨

第十八章 未成年人诉讼程序

内容提要: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诉讼方针,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诉讼特有原则,未成年人案件诉讼的具体程序

第一节 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诉讼程序概述

第二节未成年人刑事诉讼方针和原则

一、未成年人刑事诉讼方针坚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

1、 处理程序始终贯彻教育、感化、挽救方针。

2、 注重维护犯罪的未成年人的身心发育和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以利于其将来的发展。

二、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特有原则

(一)全面调查原则

(二)分别处理原则

(三)迅速简便原则

(四)保密原则

第三节 未成年人案件的诉讼程序

一、立案程序

二、对未成年人的特殊调查

(一)未成年人的年龄

(二)未成年人的生活和教育条件

(三)有无成年的教唆者和其他共犯

(四)为了查明上述情况,需要解决案件中某些专门性问题时应当指派聘请有专门知识的人进行鉴定。

三、立案前的处理

(一)帮助教育

(二)工读学校教育

(三)劳动教养

四、侦查程序

(一)传讯未成年人的程序

(二)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的法律地位

五、提起公诉程序

值得考虑的问题:

(一)是否可以扩大相对不起诉的范围

31

(二)对于已确定教育性强制处分的未成年人是否应当起诉

六、审判程序

(一)审理

(二)判决

七、执行

第十九章 单位犯罪追诉程序研究

内容提要:单位犯罪的管辖,单位犯罪中的诉讼代表人制度,单位犯罪案件强制措施的适用,单位犯罪中的自诉、上诉、抗诉、简易程序及不起诉的特殊规定

第一节 单位犯罪追诉程序概述

一、单位犯罪诉讼程序的概念

二、单位犯罪的管辖

(一)单位犯罪管辖的原则

1、 有利于及时打击单位犯罪的原则

2、 充分发挥公检二家职能优势原则

3、 有效配置诉讼资源、节约诉讼成本、体现诉讼经济原则

4、 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原则

(二)立案管辖

1、 公安机关受理的单位犯罪案件

2、 检察机关受理的单位犯罪案件

3、 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单位犯罪案件

(三)审判管辖

1、 由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普通刑事案件

2、 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普通刑事案件

3、 高级人民法院管辖全省性的重大单位犯罪案件

4、 最高人民法院管辖全国性的重大单位犯罪案件

(四)地域管辖

第二节 单位犯罪追诉程序中的诉讼代表人制度

一、诉讼代表人制度的确立

单位犯罪中的诉讼代表人与刑事诉讼代理人的区别 (1)诉讼地位不同;

(2)维护的利益主体不同; (3)权限范围不同; (4) 义务的承担不同;

二、诉讼代表人的委派程序

三、诉讼代表人的权利和义务

四、诉讼代表人的变更

(一)单位情况没有变更

(二)单位分立

(三)单位合并

(四)单位本身系统的变更

五、诉讼代表人的诉讼地位

不是被告人,也不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而参加诉讼的,而是代表单位的利益并在单位授权范围内从事诉讼活动的,是具有独立诉讼地位的诉讼参与人。 第三节 单位犯罪强制措施的适用

32

一、财产担保

二、查封、扣押和冻结银行存款

三、监视经营管理

四、中止经营活动(又称责令停业)

第四节 单位犯罪中的自诉、上诉、抗诉

一、单位犯罪中的自诉

应赋予单位被害人诉讼主体的地位,在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有权提起自诉。 单位自诉案件的范围。

二、单位犯罪中的上诉 应贯彻如下原则:

(一)全面审查原则

(二)上诉不加刑原则

三、单位犯罪案件的抗诉

第五节 单位犯罪中辩护权的行使

一、单位行使辩护权的方式

(一)自行辩护

(二)委托辩护

(三)指定辩护

二、辩护人的范围

(1) 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2) 犯罪嫌疑单位、被告单位授权委托的诉讼代表人; (3) 律师

(4) 由上级主管机关推荐的人以及经法院许可担任辩护人的其他公民

三、对行使辩护权的保障

第六节单位犯罪中的不起诉和简易程序

一、 单位犯罪的不起诉

二、 单位犯罪简易程序

第二十章 附带民事诉讼程序研究

内容提要:附带民事诉讼的概念,如何提起附带民事诉讼,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和对附带民事诉讼的调解和审判。

第一节 附带民事诉讼概述

一、附带民事诉讼的概念

是指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在解决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解决因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物质损失的赔偿而进行的诉讼活动。

二、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条件

1、被告人的行为构成犯罪,刑事案件成立;

2、被害人因被告人的犯罪行为遭受物质损失;

3、被害人的物证损失是被告人的犯罪行为直接造成的;

4、必须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提起。 第二节 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

一、提起的期间

刑事诉讼法规定:被害人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对此应理解为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期间为刑事案件立案以后,第一审判决宣告之日前。

二、提起的主体

33

(一)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的条件

1、具有民事诉讼权利能力;

2、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损失;

3、有权请求赔偿。

(二)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的范围

原告人主要是被害人;在被害人死亡的情况下,被害人的近亲属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保险人;检察院。

(三)提起的对象

附带民事诉讼的被告人,具体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因刑事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所造成的损失,被起诉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人。

四、提起后的中止、终结

诉讼中止参照民事诉讼法第136条的规定,诉讼终结参照民事诉讼法第137条的规定。 第三节 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原则和适用范围

一、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原则

附带民事诉讼赔偿的原则,应以被告人本人的财产为限。

二、附带民事诉讼的范围

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应限定为因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物质方面的损失。(不同法律中有不同的表述)

对于是否包含精神损失赔偿,法学理论上有不同意见 第四节 附带民事诉讼的调解和审判

1、 法院审理附带民事诉讼可以先行调解

2、 审理附带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是:附带民事诉讼应当同刑事案件一并审判,只有为了防止刑事案件审判的过分迟延,才可以在刑事案件审判后,由同一审判组织继续审理附带民事诉讼。

3、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80条、181条的规定,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和检察院,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裁定中的附带民事部分不服,有权提出上诉和抗诉。

第五节 附带民事诉讼的执行

有附带民事诉讼的判决、裁定生效后,应按照民事诉讼法执行程序执行。

本章重点难点:附带民事诉讼的概念,如何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以及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

第二十一章 涉外刑事诉讼程序研究

内容提要:涉外刑事诉讼程序的概念,基本原则以及诉讼程序的进行与国内刑事诉讼程序的异同。 第一节 涉外刑事诉讼概述

一、涉外刑事诉讼程序的概念

涉外刑事诉讼程序,是指我国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和监狱在处理具有涉外因素的刑事案件时所适用的一种特别诉讼程序。 理解"涉外因素"的含义

二、涉外刑事诉讼程序的特征

1、作为刑事诉讼当事人一方具有涉外因素

2、司法机关除依据国内法律外,还应参考我国参加或者缔结的国际公约

3、考虑国家之间的外交关系,维护主权

4、具有独立性,但总体上受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的制约

三、适用的案件范围

1、外国公民、无国籍人或外国法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对中国国家、组织或者公民个人实施犯罪的案件;

2、中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对外国公民、无国籍人或外国法人实施犯罪的案件;

3、外国公民、无国籍人或外国法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侵犯外国公民、无国籍人或外国法人权利,触犯中国刑法,构成犯罪的案件;

4、除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以外,外国人、无国籍人或外国法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对我国国家组织和公民实施依照我国刑法最低刑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犯罪案件;

34

5、中国公民、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侵犯我国刑法规定之罪的,虽然犯罪地在国外,但依照刑法规定我国有管辖权的案件;

6、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中国有义务管辖的国际犯罪案件;

7、某些刑事诉讼活动需要在国外进行的案件;

8、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外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进入我国领域的,我国有刑事管辖权。

四、适用的法律

各国立法体例大致有三种:

一是制定单行的涉外刑事诉讼法,与国内的刑事诉讼法典相并列(很少有国家采用);

二是将有关涉外案件的特别规定分附于刑事法典及有关的专门法律中(我国和多数国家采用); 三是在刑事诉讼法典中列专章规定(我国改革的方向)。 第二节 涉外刑事诉讼的原则

一、国家主权原则

法律依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的规定:对于外国人犯罪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适用本法的规定。

二、刑事司法豁免原则

法律依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第二款的规定:对于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犯罪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三、信守国际条约原则

包含内容:第一,对我国参加的多边或双边的国际条约和协定应当信守,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第二,在我国参加或缔结的国际条约的规定同国内法的规定发生冲突的情况下,应当优先适用有关国际条约的规定。

四、诉讼权利同等和对等原则

我国刑事诉讼法没有明文规定这一原则,但是根据有关规定可以推导出这一原则。

五、公开审判原则

国内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同样适用于涉外刑事诉讼

六、使用中国通用的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原则

这一原则是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行使司法权的重要内容,是各国刑事诉讼立法普遍采用的一个原则。

七、委托或指定中国律师参加诉讼原则

这项原则要求,外国人或无国籍人在我国参加刑事诉讼,必须委托中国律师担任其辩护人或诉讼代理人。

八、与外事部门保持联系原则

第三节 涉外刑事诉讼的管辖和强制措施的适用

一、涉外刑事诉讼的管辖

涉外刑事诉讼管辖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

第一,就级别管辖中,刑事诉讼法第第二十条规定,外国人犯罪的刑事案件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第二,地区管辖相对复杂,有关特殊规定,在1998年9月8日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中有较为详细的规定。

二、强制措施的适用

(一)普通强制措施

1、取保候审

2、监视居住

3、拘留

4、逮捕

(二)特殊强制措施

1、限制出境

2、引渡

第四节 涉外刑事诉讼的立案、侦查和起诉

一、立案、侦查

刑事诉讼法和有关法律规定,立案侦查外国人犯罪的涉外刑事案件,应由与中级人民法院相适应的公安机关负责。

35

二、起诉

根据公、检、法机关案件移送同级对同级的原则,由地(市)级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的案件,认为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需要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应制作起诉意见书,连同案卷材料,证据一并移送同级检察院审查起诉,并出庭支持公诉。 第五节 涉外刑事案件的审判和执行

一、审判

涉外刑事案件的审判需要注意的问题有: 第一,强化辩护与代理

第二,强化公开审判原则

第三,适用中国通用的语言文字 第四,及时通报外事部门

第五,诉讼期间参照国内刑事诉讼程序

第六,审判依据国际公约的有关规定,同时注意在审判前的呈报制度。

二、执行

(一)对驱逐处境的执行

(二)对外国籍和无国籍罪犯的减刑、假释和提前释放

(三)外国籍和无国籍罪犯执行刑罚的地点

(四)诉讼文书的送达

本章重点难点:涉外刑事诉讼"涉外因素"的理解,涉外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和对涉外刑事案件的审判。

第二十二章 强制医疗诉讼程序研究

内容提要:强制医疗诉讼程序的概念,设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具体的运作程序 第一节 强制医疗诉讼程序概述

一、强制医疗诉讼程序的概念

是指国家司法机关依照法定的程序,确定是否对特定精神疾病患者实行强制医疗措施的诉讼活动的总称。

二、建立我国强制医疗诉讼程序的必要性

(一)精神疾病的患病率较高

(二)精神疾病的复发率较高

(三)危害行为造成的后果严重

三、建立我国强制医疗诉讼程序的可行性

(一)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为强制医疗诉讼程序的建立奠定了物质基础

(二)精神卫生立法的投入,为强制医疗诉讼程序的建立提供了立法保障

(三)外国的刑事诉讼立法为强制医疗诉讼程序的建立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 第二节 强制医疗诉讼程序的适用对象 强制医疗诉讼程序适用的对象包括:

1、实施社会危害行为时无责任能力,至诉讼时精神仍未恢复正常者

2、实施危害行为时精神正常,诉讼时患有精神疾病者

3、服刑期间以及服刑届满即将释放者中的精神疾病患者 第三节 强制医疗诉讼的运作程序

一、提起

强制医疗程序以申请开始,参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可以由精神疾病患者所在单位的代表,其法定代理人和近亲属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提出申请(理论界有争议),申请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二、立案受理

三、调查

四、审理

(一)关于合议庭的组成

可以选择精神疾病方面的专家、学者和医生作为陪审员审理案件

(二)必要时可以进行缺席审理

36

(三)必须有精神疾病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参加 是否必须有律师参与,有争议

(四)必须有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人员出庭作证

(五)案件不应当空开审理

五、执行

执行主要应将精神疾病被告人遣送到精神病管治院或精神病医院进行监管和强制医疗

六、强制医疗措施的撤销与变更 第四节 强制医疗诉讼的其他问题

一、强制医疗诉讼能否附带民事诉讼 理论界观点不一,我们主张不可以附带

二、强制医疗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

检察院应当监督强制医疗诉讼,这种监督的方式不是参与诉讼,而是采用诉讼外监督的方式。 本章重点难点:强制医疗诉讼的运作程序以及有关争议问题 第二十三章 刑事申诉程序研究

内容提要:刑事申诉的概念,刑事申诉程序与审判监督程序的关系以及申诉的主体、理由和审查处理。 第一节 刑事申诉程序概述

一、申诉的概念

申诉,是指公民对有关自身或他人权益的问题,向有关国家机关申诉并请求进行处理的行为。

刑事申诉,是指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刑事裁决不服,请求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或法院对案件进行重新处理的行为。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具体包括:

1、审判监督程序的申诉

2、公诉案件中在侦查阶段的申诉

3、提起公诉阶段,被害人、被不起诉人对检察院不起诉决定的申诉

二、申诉程序与审判监督程序的关系 不同点表现为:

第一,引起程序发生的主体不同 第二,涉及的范围不同 第三,程序运作上不同 第四,提起条件不同

三、申诉程序的意义

第一,充分体现刑事诉讼的目的 第二,是贯彻有错必纠方针的需要

第三,有利于消除矛盾,促进国家长治久安 第二节 申诉的主体和理由

一、申诉的主体

世界各国的立法都对申诉的主体进行一定程度的限制,我国具体为:

(一)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

(二)提起公诉阶段:被害人、被不起诉人

(三)判决、裁定已经发生法律效力后: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当事人包括自诉人、被害人、被告人以及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近亲属指当事人的配偶、父母、子女以及同胞兄弟姐妹

二、申诉的理由

申诉的理由可以分为一般申诉理由和法定申诉理由

(一)一般申诉理由

侦查阶段和提起公诉阶段的申诉只要求具备一般申诉理由,即只要申诉人对司法行为不服,就可以提出申诉

(二)法定申诉理由

审判监督程序的申诉必须具备法定申诉理由,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四条规定: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37 亲属的申诉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重新审判:

(一)有新的证据证明原判决、裁定认定的事实确有错误的;

(二)据以定罪量刑的证据不确实、不充分或者证明案件事实的主要证据之间存在矛盾的;

(三)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

(四)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的时候,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 第三节 申诉的管辖

申诉的管辖是指司法机关受理申诉案件的权限和分工。

一、审判监督程序的申诉的管辖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三条规定: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

依据最高法院和最高检察院的有关规定可以看出,一般情况下,申诉人应当限向法院提出申诉,如果申诉的问题未得到解决,再向检察院提起申诉。

法院和检察院各自在受理申诉案件的管辖上,一般采取"分级负责、就地解决"的原则。

二、在侦查阶段和提起公诉阶段的申诉的管辖

首先,在侦查阶段,检察院自侦案件的申诉由检察院管辖,公安机关侦查的案件,由公安机关管辖,如果对公安机关的处理仍不服的,可以向检察院提出申诉

其次,在提起公诉阶段,被害人和被不起诉人对不起诉的决定不服的申诉向检察院提出。 第四节 申诉的审查受理

一、对审判监督程序的申诉审查受理 首先,对申诉接受、登记和立案 其次,对申诉案件进行审查

第三,作出处理决定

二、在侦查阶段和提起公诉阶段的申诉的处理

本章重点难点:申诉程序与审判监督程序的关系,申诉的理由和管辖受理

第五编 执行

第二十四章 执行

内容提要:执行的概念、依据以及各类判决的执行

一、执行程序概述

刑事诉讼中的执行,是指人民法院将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交付执行机关,以实施其确定的内容,以及处理执行中的诉讼问题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二、执行的依据和机关

(一)依据

1、已过法定期限没有上诉、抗诉的判决和裁定

2、终审的判决和裁定

3、最高法院核准的死刑判决和裁定,以及高级法院核准的死刑缓期2年执行的判决、裁定和依据最高法院的授权由高级法院核准的死刑判决和裁定。

(二)执行的机关

1、死刑、罚金和没收财产的判决和裁定,以及无罪或免除处罚的判决,均由法院执行。

2、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无期徒刑、有期徒刑的罪犯,由公安机关送交监狱执行刑罚,其中剩余刑期在1年以下的,由看守所代为执行。

3、对于监外执行、徒刑缓刑、假释考验期以及管制、剥夺政治权利的判决和裁定由公安机关执行。 第二节 各类判决的执行

一、死刑立即执行判决的执行 下列情形应当停止执行死刑:

1、在执行前发现判决可能有错误的

2、在执行前罪犯揭发重大犯罪或者有其他重大立功表现,可能需要改判的

3、罪犯正在怀孕的

38

二、死缓、无期徒刑、有期徒刑和拘役判决的执行 注意对未成年犯的执行

三、有期徒刑缓刑、拘役缓刑的执行

四、管制、剥夺政治权利的执行

五、罚金、没收财产的执行

六、无罪判决和免除刑罚的执行 第三节 执行的变更

一、死刑、死缓执行的变更

二、监外执行

监外执行,是指被判处无期徒刑、有期徒刑、拘役的罪犯,本应在监狱或其他执行场所服刑,由于出现了法律规定的某种特殊情形,不适宜在监狱或其他执行场所执行刑罚时,暂时采取的一种变通执行方法。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四条第一款规定:对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暂予监外执行:

(一)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

(二)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第二百一十四条第四款规定:对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拘役,生活不能自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的罪犯,可以暂予监外执行。

三、减刑和假释

(一)减刑

刑法第七十八条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有下列重大立功表现之一的,应当减刑:

(一)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的;

(二)检举监狱内外重大犯罪活动,经查证属实的;

(三)有发明创造或者重大技术革新的;

(四)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舍己救人的;

(五)在抗御自然灾害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有突出表现的;

(六)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重大贡献的。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判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十年。

(二)假释

刑法第八十一条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假释后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假释。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 假释与减刑的程序基本一致。

四、对新罪和漏罪的追诉

新罪,是指罪犯在服刑期间又犯的新罪行。漏罪,是指判决生效后在执行过程中发现的罪犯在判决宣告以前所犯的尚未判决的罪行。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一条规定:罪犯在服刑期间又犯罪的,或者发现了判决的时候所没有发现的罪行,由执行机关移送人民检察院处理。

五、对错判的反映和申诉的处理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三条规定:监狱和其他执行机关在刑罚执行中,如果认为判决有错误或者罪犯提出申诉,应当转请人民检察院或者原判人民法院处理。 第四节 人民检察院对执行的监督

一、人民检察院对执行死刑的监督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二条规定:人民法院在交付执行死刑前,应当通知同级人民检察院派员临场监督。

二、人民检察院对暂予监外执行的监督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五条规定:批准暂予监外执行的机关应当将批准的决定抄送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认为暂予监外执行不当的,应当自接到通知之日起一个月以内将书面意见送交批准暂予监外执行的机关,批准暂予监外执行的机关接到人民检察院的书面意见后,应当立即对该决定进行重新核查。

三、人民检察院对减刑、假释的监督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二条规定:人民检察院认为人民法院减刑、假释的裁定不当,应当在收到裁定书副本后二十日以内,向人民法院提出书面纠正意见。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纠正意见后一个月以内重新组成合39 议庭进行审理,作出最终裁定。

四、人民检察院对执行机关执行刑罚活动的监督

第二百二十四条 人民检察院对执行机关执行刑罚的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如果发现有违法的情况,应当通知执行机关纠正。 本章重点难点:各类判决的执行和人民检察院对各类判决的监督 第二十五章 狱内侦查

内容提要:狱内侦查的性质、任务及其特征 第一节 狱内侦查概述

一、狱内侦查的性质

狱内侦查是监管改造机关采取公开管理和隐蔽斗争相结合的手段,用以防范和打击在押罪犯又犯罪活动的一项专门工作,它是稳定监管改造秩序,确保狱内安全和社会安定,以及保障监管改造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手段。

二、狱内侦查的任务

《监狱劳改队管教工作细则》第80条规定,狱内侦查的主要目的是,在监狱、劳改队和行政首长领导下,依靠全体干警,配合公开的管理控制,通过调查研究,侦察破案,有效地防范和及时打击犯人的各种阴谋破坏活动

三、狱内侦查的方针

预防为主、防破结合、及时发现、迅速破案

四、狱内侦查的机关

对罪犯在监狱内犯罪的案件,由监狱进行侦查。

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对监狱侦查工作不够重视,狱内侦查存在诸多问题。 第二节 狱内侦查的特征

一、狱内犯罪的特点

(一)从客观上看

(二)从犯罪的心里看

(三)从狱内犯罪的行为看

(四)从微观上看

二、狱内侦查的特征

(一)侦查对象的特殊性

(二)侦查范围的有限性

(三)侦查的隐蔽性

(四)侦查战略的防御性

(五)侦查任务的双重性

(六)侦查方针的不同

第三节 当前狱内侦查中的问题与对策

一、狱内侦查措施的适用问题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规定:对罪犯在监狱内犯罪的案件由监狱进行侦查。监狱办理刑事案件,适用本法的有关规定。这表明在侦查措施的适用上,监狱与公安机关应该行使同样的职权。

二、狱内侦查的检察监督问题

(一)对监狱的立案进行监督

(二)对监狱的侦查活动进行监督

(三)对监狱提请逮捕的重新犯罪分子进行审查决定

(四)狱内侦查终结后,应写出起诉意见书,移送检察机关审查并提起公诉。 本章重点难点:狱内侦查的特征,加强对狱内侦查的监督

40

上一篇:学生禁止骑电动车下一篇:销售人员周计划表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