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期药品销毁制度

2024-05-18

过期药品销毁制度(精选7篇)

篇1:过期药品销毁制度

药品过期销毁制度

1.销毁申报

经过安全工程师核准后,已作报废确认的不合格药品和已作报损的破损药品及其包装,要定期清理和集中销毁。在集中销毁过程中,认真填写《过期药品销毁记录》。2.销毁时间

为了及时清理过期药品,在发现有过期药品存在后,立即请点,申请出库销毁,防止误用产生不良后果,同时申请购买新的药品以作备用。3.销毁监控

药品在出库销毁之前,必须在综合管理部的监控下对账请点药品实物,防止不合格药品流失导致安全事故等不良后果;销毁处理一定要在安全工程师的监督下,考虑防止环境污染,远离市区及人口居住区和风、水上游;采取捣碎、焚毁、深埋等不留后患的有效措施进行销毁。4.销毁记录

上述报废药品销毁的过程中,参与人员必须在各环节准确记录并签字确认。

篇2:过期药品销毁制度

一、疫苗使用应做到有制度、有管理、有组织、有计划,避免过期失效,如有过期,报废疫苗应严格执行本制度。

二、接种单位发现疫苗存在明显质量问题,应停止使用,逐级上报,申请报废。

三、及时登记、上报过期失效疫苗,并做好记录。

四、过期疫苗应妥善保管,不能与其它疫苗混放,并有明显标识。

篇3:过期食品回收销毁处理制度探析

关键词:过期食品,食品安全,回收销毁

长期以来, 食品质量安全一直是政府和百姓关注的热点。尽管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进行监管,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 我国的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其中过期食品引起的食品安全尤其值得关注。

一、过期食品处理不当造成的危害

近几年, 媒体曝光的“冠生园”过期月饼馅 (2001年) 、“光明”乳品过期后返厂加工再售 (2005年) 、安徽皖毛毛加工过期粽子 (2007年) 等过期食品典型案例触目惊心, 层出不穷。更有甚者, 天津4家肉肠生产“黑”厂竟把回收过期肉肠当成了一项业务, 大量回收过期肉肠, 在这些霉变的肉肠里添加大量色素、香味剂, 重新加工后再入市场。 (1)

2009年11月11日, 安徽省电视台“第一时间”报道了蚌埠市超群饼屋涂改糕点日期, 将过期糕点的生产日期撕掉, 重新贴上新的生产日期后继续上架销售, 有些糕点直到出现霉点才下架的事件, 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2)

过期食品含有大量有害物质, 过期食品中使用劣质、变质油脂或油脂重复使用, 造成食品过氧化值超标, 很容易导致肠胃不适、腹泻并损害肝脏。人们如果食用了被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污染的过期食品, 就会引起急性食物中毒, 甚至导致急性传染病或者致癌。

二、我国目前过期食品回收销毁处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发生过期食品危害消费者健康的案例为何一再出现?其根本原因是我国过期食品的回收销毁处理制度目前在立法上不健全, 在现实中难以操作执行, 缺乏监督。

(一) 过期食品的回收销毁无法可依, 无章可循, 造成保质期食品难保质, 过期食品不退市

根据我国《食品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食品生产者不得生产经营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不得采用过期变质的原料加工食品。预包装食品的包装上应当有标签标明食品的保质期。食品经营者应当按照保证食品安全的要求贮存食品, 定期检查库存食品, 及时清理变质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3) 但由于到目前为止我国没有具体的法律、法规明确规定过期食品该由谁、通过何种方式进行销毁, 由谁来监督和管理过期食品的回收销毁。只有个别省份, 如浙江, 为了保障食品安全, 出台了有关食品回收销毁的文件。立法的欠缺致使监管缺位, 过期食品的回收销毁成了无人监管的问题, 只能靠食品加工销售企业凭着良心办事。

在食品的实际销售过程中, 过期食品的回收销毁目前主要存在两种形式, 一种是由食品的销售者退回生产企业, 由生产企业自行销毁。由于利益的驱使, 有些生产企业将回收的外观上还未发生变质的过期食品重新换上新的包装, 又继续上市销售, 还有一部分生产企业将过期食品拿回车间后, 作为原材料进行重新加工、消毒, 生产成新的食品后再重新上市销售。这些产品尽管已超过保质期, 但已经过重新加工, 质量监督部门和工商行政部门很难通过检测查出问题, 但其对消费者的健康却存在很大的潜在威胁。另一种形式是由食品的销售者直接处理过期食品, 不退回生产企业。这也导致一部分食品在一些超市、商场把一些已过期的食品标签的生产日期涂掉, 重新打上新的日期, 再进行销售。这样就造成很多标明在保质期内的食品是过期食品的现象。另外, 目前我国部分餐饮企业也存在使用过期食品损害消费者的现象, 如有些饭店使用地沟油, 麦当劳使用过期果酱等。总之, 对过期食品处理监管的缺失是当前政府职能部门的一个漏洞, 过期食品处理不透明, 而工商、质检部门监管又存在漏洞, 使得消费者很难对食品保质期真正放心。

(二) 多头监管导致无人监管

《食品安全法》第5条规定, 我国食品安全的监管部门主要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和国务院的规定的卫生行政、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它们的职责和权限相互重叠, 一个产品出了质量问题, 他们都有权进行处理, 有利时几家执法部门都争着执法, 但出了问题几个部门之间相互推诿, 造成食品安全监管不力的局面。对于过期食品的回收销毁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

(三) 过期食品回收各自为政, 处理费用高昂

由于没有法律对过期食品的回收销毁做出具体规定, 生产企业各自为政, 缺乏专门的部门负责过期食品的回收销毁。目前过期食品的回收销毁既不属环保部门, 也不属固体废弃物处理部门。这也使得部分有责任心的厂家希望妥善处理积压的过期食品却陷入两难境地:随意处置有潜在危害, 找垃圾处理场帮忙收费太高。在难以解决的情况下, 做饲料、当垃圾随意处理、发给职工, 成为不少食品生产企业处理过期食品的主要方法, 在这种状况下, 很难避免有企业将过期食品“回炉”或重新流入市场。 (4)

三、解决食品回收销毁问题的对策

第一, 尽快加强食品回收销毁的立法, 变暗箱操作为阳光操作。根据我国过期食品回收销毁法律缺失的现状, 应尽快出台相关的法律, 明确规定超市、商场和餐饮单位等食品生产销售企业的在过期食品回收销毁过程中的责任。2007年9月7日, 浙江省工商局发布了全国首个《流通领域食品销售者经营行为规范指引》, 工商部门将监督全省食品销售逐步推行不合格食品主动撤柜、过期食品当场销毁、所有商品在一定时间内允许消费者无理由退货等12项行为规范。 (5) 其中要求食品销售商不得将过期食品退回生产商, 而是由其当场销毁的规定不失为是阻止过期食品回炉的好方法, 值得在全国进行推广。我国2009年2月通过了新的《食品安全法》, 该法第85条规定, 经营超过保质期的食品的, 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 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 并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 并处货值金额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 吊销许可证:但令人感到遗憾的是, 《食品安全法》并未对过期食品的回收销毁做出具体规定, 这难免会给我国的食品安全的执法、监管留下漏洞, 不利于对过期食品的有效监管。

为了弥补这点不足, 笔者认为在新的《食品安全法》实施之后, 尽快制定实施细则, 确立过期食品退市销毁处理制度。规定只要销售单位发现食品过期变质, 就必须在当天进行下架退市, 由销售者统一回收过期食品, 再将过期食品交给有国家专门指定的机构进行销毁。同时建立退市台账, 并对消费者公开, 以使过期食品处置透明化。这样就从源头上阻止食品生产企业重新包装过期食品或用过期食品作原材料加工食品。另外, 对于食品生产厂家和餐饮企业库存积压的过期食品, 也应该要求其及时交由专门机构销毁, 同时建立过期食品销毁账簿, 留待工商行政部门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检查和监督。

第二, 鼓励食品销售企业在食品过期前大力促销, 减少过期食品数量。这也是一种解决过期食品的积极办法。国外很多的超市对保鲜期短、容易过期食品在经营上都很精心, 像面包、寿司, 生鲜肉、熟肉等食品, 一旦过了“最鲜”时段便打折出售, 离保质期限越近价格越低。这样, 既让消费者得到了实惠, 经营者也减少了损失。另外, 我国可效仿美国, 建立食品银行, 鼓励超市、食品生产企业将快要过期但仍在保质期内的食品, 捐给“食物银行”, 用来救助失业和低收入贫困人口, 同时超市、食品生产企业也因其善举可以享受一定比例的“免税优惠”, 这样既能做到物尽其用, 也确保了安全, 减少了浪费。

第三, 建立专门部门销毁过期食品。过期食品交由专门部门销毁, 在短期内可能操作成本较高, 但这样做有几个优点: (一) 有利于过期食品的充分利用。可根据过期食品的类别, 对其进行分门别类的处理, 例如可用来加工动物饲料、制作肥料等, 做到物尽其用; (二) 可减少环境污染, 防止个别不当处理过期食品给环境带来的压力, 给社会带来潜在的危害; (三) 可以从源头上彻底地阻止食品生产、销售企业违法使用、销售过期食品。

第四, 明确规定工商行政主管部门为过期食品回收销毁的主管部门。为解决食品回收销毁多头监管的现状, 选择其中一个部门作为食品回收销毁的监管部门可能是最佳办法。由于工商行政主管部门对产品的生产、销售都有权监管, 规定由其负责过期食品的回收销毁比较合适。

第五, 加大对违反过期食品退市销毁处理制度的企业的处罚力度, 提高企业的违法成本。严格《食品卫生法》第85条的规定, 发现销售过期食品或使用过期食品生产作为原料生产食品的, 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 并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 并处货值金额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 吊销许可证:

第六, 应积极加强建设企业自律、市场监管、社会监督的“三位一体”监管模式。 (6) 由企业和经销商严格履行相互间的过期食品回收销毁协议, 而相关部门应积极加强市场巡查、食品检测和专项检查, 严防监管漏洞。同时, 国家应该加大举报的奖励制度, 举报人的保护制度, 鼓励新闻媒体和百姓积极举报相关企业违法处理过期食品的行为。从而引导企业自觉地遵守过期食品退市销毁处理制度。

参考文献

①超市过期食品处理不透明, 食品保质期难“保质”, 新华网, 2006-3-27。

②安徽:蚌埠市工商局突击检查蛋糕店面包房, 安徽食品网, 2009-11-16

③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28条、第40条、第42条的规定。

④安徽:过期食品处理遭遇尴尬, 中国食品产业网, 2006-6-5。

⑤过期食品怎么处理?浙江规定商家需主动销毁, 参见《钱江日报》2007年9月8日。

篇4:过期药品的坎坷归路

继2015年6月集中销毁7吨废弃药品之后,2015年9月23日,北京市海淀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执法队员在位于昌平区的某环保科技公司销毁基地,将三个多月来回收到的7.2吨包括过期药在内的废弃药品销毁。

按照国家食药监总局制定的《全国食品药品安全科普行动计划(2011—2015)》要求与部署,自2011年起,各级食药监部门在每年9月围绕“安全用药、合理用药”组织开展“安全用药月”活动。

记者梳理发现,在2015年的活动月中,部分三线以上城市向民众普及过期药食用、丢弃危害,以及设立、公布了家庭过期药绿色回收定点单位等。

《中国家庭过期药品回收白皮书(2004—2014)》(下称药品回收白皮书)显示,我国约78.6%的家庭备有“小药箱”,但80%以上家庭没有定期清理的习惯,而在家庭存备药品中,有30%~40%的药品超过有效期3年以上。很多城乡居民不知如何正确处理家庭过期药品,除了继续服用的,将其视为生活垃圾被丢弃已成为普遍现象。

中国工程院院士、广东省科学技术普及志愿者协会会长刘人怀表示,药品过期后,其有效成分含量降低,有些药品的化学成分还会改变,甚至分解出一些有害物质,误服后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不仅如此,刘人怀强调,过期失效的药品如果被随意丢弃,药品中某些成分会在自然环境中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污染,还有可能落到药贩子手中继续流通。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全国各地均在过期药品的绿色处理上做了相应的工作,但就现状而言,由于缺乏一套健全的回收机制,除少数大中城市对家庭过期药品进行了公益回收或者有偿回收外,绝大多数地区对过期药品的回收还停留在社会倡导和民众自愿上交,回收之路可谓艰辛与坎坷。

有研究者曾结合药品回收白皮书统计数据,以全国拥有“小药箱”的家庭每年尚有一盒过期药进行推算,其结果令人惊愕:国内每年由家庭“产出”的过期药品为1.3亿盒。而据中国药学会、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等联合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73.4%的家庭处理过期药做法是直接扔进垃圾箱,能进行销毁等妥善处理的不足20%,其余的被误服、误用或流入黑市。

也就是说,全国每年至少有9500万盒过期药要被丢进垃圾箱。

“当过期药品被当作普通垃圾来处理时,如果超出生态环境的自净能力,就会污染土地和水源,对动植物的生存状态甚至生物链都会产生不好的影响。” 河南省郑州市食药监局药品流通处处长熊跃平说。

他指出,根据《药品管理法》规定,过期药品属于劣药的范畴,禁止在市场上进行销售,因存放过久而导致变质的药品则被列入了假药的范畴,同样被禁止在市场上流通。2008年公布的《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失效、变质、不合格、淘汰、伪劣药品被列入其中。

有研究表明,过期药品造成的环境危害是废旧电池的3倍,一粒过期药片便可以污染1900立方米水资源。

作为专业人士,北京朝阳医院药事部主管药师张征日前撰文指出,服用过期的药品不但会延误治疗时机,其降解产物还会产生毒性,严重时影响肝肾功能,甚至威胁生命。

事实上,在我国目前药品不良反应案例中,有近1/3是由过期药品或药品保存不当引起的。

2014年夏天,一名成都农民因误用了一瓶1985年生产的盐酸麻黄碱眼药水而险些造成双眼失明,虽然经过紧急处理,但最终双眼视力只能保持在0.3的标准。

记者注意到,除了对自然环境的约束以及对民众身心健康构成威胁等因素外,最让业界较为忧心的是,过期药品如果不能绿色处理,很有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并借机牟利。

2013年8月,江苏南京警方抓获了一个以郭某、张某夫妻和许某等人组成违法倒卖药品犯罪团伙,经查,该团伙以原价5%~15%不等的价格回收过期、快过期的药品,然后再通过快递向安徽、陕西等省份的偏远地区二次销售,涉案金额高达1000余万元。

有调查显示,药贩子一般会集中对收回来的过期药品进行包装加工,加上收购价的几倍利润后,转卖到缺医少药的偏远农村;或将过期药、假药改换包装后卖到城乡接合部的“黑诊所”,而“黑诊所”则直接将过期药高价卖给患者。更为纠结的是,一些经济困难且无医保的慢性病患者,为了省钱也会从药贩子手中购买这些或已过期或即将过期的药品。

北京妇产医院药剂科主任冯欣在接受采访时指出,虽然医疗机构是药品消耗大户,但通常情况下过期药非常少。尤其在一些大型的三甲医院,药品的流转周期比较快,再加之药品在进库之前,要求有效期必须在半年以上。因此,“过期药品主要集中在家庭,还有少部分的基层医院。”

而国家食药监总局的一份统计资料也载明,目前,在城乡接合部以及农村市场中,三分之二的过期药是从家庭“小药箱”流出的。

这个足以承载1.3亿盒过期药品的家庭“小药箱”,何以有此庞大的容量?

多位受访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总结道,药企在药品包装过程,大多采用大剂量包装,极易诱发过期药产生,这是其一;其二,进入医保卡刷卡消费时代后,国内民众喜欢“囤药”,且囤积时间过长、数量过多,没有定期清理家中存药的习惯。

此外,“‘以药养医’制度尚未完全废除之前,仍有个别医疗机构乐于为患者开‘大处方’,而一些患者认为,医院开的药肯定都是对症合理的,就照方买药,结果导致余量药品过期。”哈尔滨医科大学一位不愿具名的教授如是说。

家庭过期药数量过于庞大,想为其寻找归路似乎并不容易。

国庆长假期间,记者调查走访了河北省石家庄市所辖的桥西、藁城、赵县、晋州等区县6个人口较为密集的居民社区,均未在明显位置找到过期药品回收箱,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在这些社区的公告栏以及人行便道上,是随处可见的“回收二手药”的小广告。而分布于社区周边的多家药店的工作人员也表示,他们不负责回收过期药。唯有位于桥西区一家药店店主表示,“已经好久没有人来送过期药了,既然来了,那就先放这吧。”

其实类似的情况在河南的郑州、安徽的合肥等多个省会城市也鲜见报端。

2015年8月末,有媒体在郑州探访一家药店时发现,虽然该店门口摆着一个一米多高的过期药品回收箱,但箱口却被人为封死了。面对质疑,店员解释称,有顾客经常将回收箱当成垃圾箱,封堵箱口是不得已而为之。而在另一家药店,过期药品回收箱虽然放着登记本,但却无一人登记,箱中也是空无一物。

同样,合肥市民曾向当地媒体反映称,他家中有大量过期药想找个地方回收,但跑遍全城也没有一家药店愿意将此回收。有药店工作人员告诉前去调查的记者,他们此前确实曾响应政府号召办过过期药回收点,但现在都取消了。

据了解,目前各地对过期药品回收基本上都是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社会参与”的思路组织开展,采取药店回收、食药监部门牵头设立的回收点、制药企业直接回收等三种路径形式。无论通过哪条路径,最终都要将回收集中起来的过期药品送至具备处理废弃药品资质和能力的单位,做无公害化处理。

尽管如此,石家庄市某医药公司副总王刚在接受采访时分析认为,药品属于特殊产品,药店在接收、转运顾客送来的过期药品时,要额外增加专人专车专项经费为此项工作服务,无形中增加了自身的运营成本,而在整个过程中,过期药并不会给药店带来新的药品消费,因此很少有药店愿意主动开展过期药回收服务工作。

而对于制药企业而言,除要承担药店的接收、转运义务外,还要负责过期药绿色回收的最后一个环节——销毁,因而成本则更高。

宋世杰是广东某知名制药企业河南营销中心区域市场总经理,他所在的企业曾坚持11年回收家庭过期药品。据其介绍,企业对回收、销毁投入较大,销毁成本也越来越高,销毁1吨就要花费5000元左右。

不仅如此,“(上述企业)每年回收经费已经占到销售额的3%~5%。”熊跃平说。

采访中,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即便是食药监部门牵头设立的回收点,限于财力和物力等因素,其回收效果也不理想。

“现阶段无法为过期药回收工作配备专职人员,也没有法律意义上的专项资金。”石家庄某区县食药监局负责人如是说。

其实多年以前就有业内人士发现,在“没政策没利益”的现状下,过期药品回收进展缓慢,推广程度十分有限。

记者注意到,从2011年9月开始,全国各地均开展了与过期药回收有关的系列活动,但有的地方只要一出9月,对此工作便不再重视了。

石家庄某区县食药监局负责人认为,《药品管理法》对药品生产、销售、使用都做了明确规定,然而对于过期药品的回收处理,特别是对零散的家庭过期药品缺乏明确的法律法规和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

“这就是说,法律没有规范公民处理家庭废弃药品的行为,也没有赋予药店和生产企业回收过期药品的责任,目前家庭过期药品回收仅靠个别企业或政府部门的公益性活动在进行,而企业负担太重,总有一天会甩包袱,政府职能部门想作为,但没有财政倾斜,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说。

对此,有专家呼吁,为了确保民众用药安全,减少过期药品对社会、环境造成的危害,应从法律制度、预防机制等方面建立家庭过期药品回收长效机制,确保药品流通“最后一公里”的安全。

尽管如此,石家庄某区县食药监局负责人也认为,在《药品管理法》未做完善之前,让过期药回收制度化、常态化是解决当前过期药回收难题的最有效手段。“凡事都贵在坚持。”他说。

据了解,目前,北京市海淀区已在全区674个社区、6家药品零售企业和19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设置了956个废弃药品回收箱,实现了辖区社区全覆盖。从2011年至今,该区共回收、销毁废弃药品近60吨。

篇5:不合格药品、药品销毁处理制度

(一)目 的 为加强不合格药品的管理,防止和杜绝不合格药品流入市场,确保药品质量和使用安全有效,特制定本制度。

(二)依 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2.《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及其实施细则

3.《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

(三)内 容

1、质管员负责对不合格药品实行有效控制管理。

2、质量不合格药品不得采购、入库和销售。凡与法定质量标准及有关规定不符的药品,均属不合格药品,包括: ①药品的内在质量不符合国家法定质量标准及有关规定的药品; ②药品的外观质量不符合国家法定质量标准及有关规定的药品; ③药品包装、标签及说明书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药品。

3、在药品验收、储存、养护、上柜、销售过程中发现不合格药品,应存放于不合格药品区,挂红色标识,及时上报质量负责人处理。

4、质量负责人在检查过程中发现不合格药品,应出具药品质量报告书或不合格药品通知单,及时通知仓储、营业等岗位立即停止出库和销售。同时将不合格品集中存放于不合格药品区。

5、上级药监部门监督检查、抽验发现不合格品,企业应立即停止销售。同时,将不合格品移入不合格药品区,做好记录,等待处理。

篇6:不合格药品、销毁管理制度

1、质量管理部是企业对不合格药品实行有效控制管理的机构。

2、质量不合格药品不得采购入库和销售,凡与法定质量标准及有关规定不符的药品,均属不合格药品,包括: 2.1国家、省、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药品质量公告或有关通知和省、市、药品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书,判定的不合格药品。2.2药品外观、包装、标签及说明书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药品。2.3符合《药品管理法》有关假、劣药品规定的。2.4过期、失效、霉烂变质及有其他质量问题的药品。

3、不合格药品存放不合格品区。

4、在药品入库验收过程中发现质量可疑药品,填写复验单,报告质管部,确认为不合格药品的,由专人存放于不合格药品区。

5、对发现的假劣药品,不得作销售或退换货处理,应及时报告药监主管部门。

6、质管部在检查药品的过程中发现不合格药品,应出具药品停售通知单,及时通知仓储部门和销售部门,立即停止出库和销售;必要时追回已销售的不合格品,并将不合格药品移放于不合格药品区。

7、药品养护过程或出库复核过程中,发现质量可疑药品,挂黄牌,在计算机系统锁定药品,通知质量管理部处理。确定为不合格的,通知保管人员将不合格药品移至不合格药品区。

8、上级药监部门抽查、检验判定为不合格品时,或上级药监、药检

部门公告、发文、通知查处发现的不合格品时,企业应立即停止销售。同时,按销售记录追回销出的不合格药品。并将不合格药品移入不合格药品区,等待处理。

9、药品在收货、验收、入库、储存养护、出库复核、运输过程中,因破损而导致液体、气体、粉末泄漏时,应立即采取隔离、密封、专区存放等方式,进行处理并报告质量管理部,防止对储存环境和其他药品造成污染。

10、不合格药品应按规定进行报废和销毁 10.1 不合格药品的报废由保管人员提出申请,填报《不合格药品报废审批 表》,经质量管理验收员验收、业务副总审批同意后,保管人员库存调整仓库确认。10.2 报废药品的销毁由保管人员提出申请,填报《报废药品销毁审批表》,经质管部经理、企业负责人审批同意后,到当地药监部门审批同意后方可销毁。10.3报废药品销毁时,应在质量管理部及其他相关部门的监督下进行,并填写《报废药品销毁记录》,销毁假劣药品时,应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监督下进行。

11、对质量不合格的药品,应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篇7:过期药品管理制度

1、凡接近或超过“有效期”的药品不得验收入库。

2、有效期药品的贮存,应有明显标记《有效药品一览表》,效期不满三个月的药品应及时与临床科医生联系使用或医药公司更换。

3、发药,使用效期药品,要坚持近期先出,的原则。超过效期的药品应及时报损处理。

4、报损药品销毁时必须在相关领导带头下至少5人签字见证销毁全过程。

5、若因玩忽职守,造成药品过期、霉烂、变质,追究保管员责任。

6、凡药品失效、霉变、昆虫咬。除及时向领导汇报外,应查明原因,再填写报损单。经领导批准后,方可报损。若因在工作中玩忽职守造成者,负责人要酌情按比例赔偿。

7、报损院领导批准后,必须交药品会计办理一切手续。

上一篇:以案促改剖析整改报告下一篇:服装店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