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考作文“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2024-05-10

浅谈高考作文“内容充实,中心明确”(精选5篇)

篇1:浅谈高考作文“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浅谈高考作文“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法国作家莫泊桑对文章的内容充实作过形象的比喻,他说要使袋子站立起来,最有效的办法是让袋子装满东西,那么一篇文章要想丰满起来也必须要有充实的内容。

内容,指考生写进作文里的人、事、物、景、情、志等。充实,即言之有物。一是要求考生作文要有足够的高质量的材料来显示文章的主题或表明自己的观点;二是要求考生在作文里表达情感是饱满深厚的,能够表达自己的深层体验。具体地说,议论文章有足够论据来支撑和证明文章的观点,而且还要有严谨逻辑论证过程,观点鲜明,激浊扬清,弘扬正气。借物抒情和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要有准确传神的描写,要写出事物的鲜明特征。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客观事物的描写能够揭示出生活感悟。抒情散文要有浓缩和跳跃性诗化语言,来彰显时代风貌。记叙文则要求记叙要素完备,还应注意突出重点场景的描写。描写人物形象要丰满,要通过语言、动作、神情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使人物个性鲜明,形象生动。还要学会围绕中心精心选择能反映事物本质,能揭示事物深层的要素或规律的代表性材料。精心的组织材料,把握文章的详略。

目前学生的作文在内容方面的毛病主要是单薄、空洞。议论文的论据不典型、不新鲜,或者是没有事例;记叙文像记流水账,没有详略主次,缺少记叙中的抒情与议论。要想作文内容充实,考生在平时要关注生活与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动态,关注社会热点和现实生活。2008年全国高考卷I与四川卷作文都直面社会现实,作文题直接涉及“512汶川大地震”这一突发重大事件。下面一篇文章是2008年四川某考生的满分作文。该生作文内容充实丰富,能紧扣中心选材,体现考生关注现实,材料积累丰厚的写作功底。

用坚强战胜灾难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级地震。一瞬间6万多人遇难,数万人被埋压在废墟里。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中国人没有被吓倒, 中国人民在灾难面前显示了无比坚强的意志。

济南军区某炮兵指挥连士官抗震救灾英雄武文斌,在抗震救灾前线因连续奋战,过度劳累,导致肺血管破裂,倒在救援现场。彭州公安民警蒋敏,在地震中失去了父母和女儿、叔叔、外婆等10位亲人,她强忍悲痛,擦干眼泪,拒绝休息,依然去救助别人,直至晕倒。她在英模报告会的演讲题目就是“面对灾难,我选择坚强”。地震后,公路被毁,交通中断,甘肃陇南公路局长赵彦龙亲赴现场,带队作战。他发誓说:“即使用手刨,也要刨出一条救命路!”累了别人劝他休息一下,他说:“就是死了,也要死在抢修公路的现场。”

不仅地面上救援的人显示了无比坚强的力量,被埋在废墟下受灾的群众同样地体现了坚强的品格。北川中学学生张思琦被埋在10米深的废墟里,救援队探索到这里有生命迹象后,便开展施救行动,当他们发现了废墟里的张思琦时,张思琦却冷静地说:“解放军叔叔,请先救我的同学,她们在我底下,伤比我重。”邓清清,一个12岁的女孩,当灾难来临,被掩埋废墟,苏醒后从身边摸到了手电和书本,于是她便打着手电看书,令全体救援人员感动流泪。什邡市红白中学食堂厨师李克诚在废墟下喝尿液,吃书本纸张艰难维持了108个小时而成功获救,他们的坚强感动着现场救援者。向倩、谭千秋他们在生死瞬间,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死亡,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他们用生命诠释了另一种坚强,他们将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坚强来自对生活的渴望,坚强来自对未来理想的追求,坚强来自对社会的信任。一个民族有了这样坚强的信念和行动,这个民族就一定会战胜一切艰难险阻而取得伟大的成就。

我歌颂用坚强战胜灾难的伟大的中国人民。

点评:这篇满分作文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内容充实,材料丰富,围绕灾难面前展示“坚强的品格”这一中心,选取典型、具有代表性的事例,从多个方面、多个层次来突出展示中国人的坚强品格,正是有了这伟大的品格,中国人才取得了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

篇2:浅谈高考作文“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考点简介】

“中心明确”与“内容充实”,是对作文最基本的要求,属于高考作文的基础等级要求。“中心”就是指文章的观点、主旨,在全文的行文中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是一篇文章的核心与灵魂。所谓“中心明确”,就是要求一篇作文要有一个清楚明白而集中的主题思想。表现什么、主张什么,必须是明确的而且要贯穿文章的始终。记叙类的文章,要有一个稳定的思想倾向;议论类的文章,要有一个鲜明的中心论点;说明类的文章,要有一个清楚的说明对象。

如果说中心是文章的灵魂,那么内容就是文章的血肉。有了血肉的存在,灵魂的存在才有意义,只有内容充实,有血有肉,中心才能得以凸显。内容充实简单地说就是要言之有物,用有较高质量的材料充分、有力地表现主题。

对于具体文体来说,记叙文要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都交代得清楚明白,刻画人物尽可能做到生动传神,叙述事件尽可能做到波澜起伏。

议论文则要求论证的层次清晰,能围绕观点尽可能多地提供有力论据。议论要是文章的主体,能选用多样化的材料、灵活运用多种说理方法来证明观点。

说明文在介绍对象时,尽可能地多涉及一些过程、步骤,并且多提供丰富的资料。【考点分析】

一、以生活性、思辨性保障内容充实

1.从2012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命题特点来看,似乎每个题目都紧扣社会与生活,如山东卷以孙中山先生箴言为材料,正对应这些年的民国热;北京卷题目则取材于一篇新闻报道,更能体现与时俱进的特征。除作文材料的生活化,作文要求也强调抒发真性情,表现真自我。另外像天津卷的作文,作文材料以鱼儿的对话切入,引出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小事情体现大道理,即把话题引向生活实际,让考生“根据材料结合自己的生活感悟撰文”。这样的作文,对于用心感悟、用心品味生活的考生来说,更能写出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与思考。那种依靠对屈原、苏东坡的讴歌赞颂,依靠华美而不知所云的语言内容空洞的文章必将没有市场。

2.2012年高考作文题目中,思辨性命题越来越多。比如福建卷“人生中的赛跑”,浙江卷对“坐在路边鼓掌的人”的争论等,都充满了思辨色彩。再如江苏省的题目看似适合抒情,其实很多学生忽略了“忧”和“爱”之间还有一个“与”,正是它为考生提供了二者关系思考的空间。不运用思辨能力探讨二者关联,就很难拿到高分。

二、以提高立意难度要求中心明确

2012年高考中以材料作文考查的有北京、福建、上海等七个省市,相比往年有大幅度增加。对于材料作文来说,更有利于考生思考和表达,同时也意味着考生必须自己提炼中心,并紧紧围绕中

心行文。这就提高了对考生审题立意的要求。

2013年的高考作文会更加关注社会生活,给考生提供更为开放的充满思辨的空间。那种从身边细微之事出发,写出触动心灵的文章,更会受到大家的推崇。【考点突破】

一、怎样做到“中心明确”

1.意在笔先,加强审题。动笔之前先确立中心。高考作文所给的题目或材料常常可以多角度立意,但是“弱水三千,只取瓢饮”,只选择某一个角度立意。然后问自己一个问题:我想通过文章告诉别人什么?并从始至终紧紧围绕这点行文。为了能保障这个中心不被中途替换,最好把文章的结构框架列出来。

2.围绕中心,选材精当。中心确立以后,就要围绕中心取材。和中心无关或关联不紧,即便是材料再好也要舍弃。材料选好之后,还要在材料和中心之间,选好准确的关联点切入。文章中的每一个句子,每一个片段都必须为中心服务,受中心的节制。

3.明确交代,一目了然。考场作文的一个特点就是要让阅卷教师在短时间明白你的意图,所以要把主旨句放在突出、显眼的位置,让阅卷教师一目了然。就位置而言,一般是放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尤其是开头更佳。

4.处处志之,重复点题。《桃花源记》中,武陵人怕以后找不到路,从桃花源出来时“处处志之”。考生可以学习他的做法,在文中处处设立标志,让题目或中心论点在文章中不断出现,尤其是每段的开头要点到中心。这样不但可以强化评卷教师的心理感受,还可以提醒自己避免行文过程中偏离题意。

记叙类文章,要善于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进行精当的议论和抒情,以此点出事件的意义,或者干脆在开头先交代一段感悟文字,然后引出主体事件。议论类文章,要将中心论点和各分论点旗帜鲜明地摆出来。

5.巧用“两记”,弥补含蓄。如果考场上作文已经完成,写得比较含蓄,担心别人看不懂你的写作意图,可以利用在文末跟一个“后记”来弥补。同样,如果想以文章的意蕴取胜(由于考场作文情况特殊,不建议如此),不妨在正文前加一个“题记”。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近些年“题记”“后记”泛滥,大家最好不要采用此种方式,主旨明确的作文尤其要尽力避免。

二、怎样做到“内容充实”

文章内容的充实归根结底就是要文章材料充实。那么怎么样才能做到材料充实呢? 1.厚积方能薄发。只有尽可能多地占有材料,下笔时才能文思泉涌,左右逢源。

(1)关注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是一切材料的来源。虽然高中生活三点一线,相对枯燥,但是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及时地把生活中的见闻、感触记录下来,积少成多,写作时材料自然可以信手拈来。

(2)广泛阅读。广泛阅读也是积累材料的重要途径。像《读者》《青年文摘》《视野》等报刊杂志上有很多文章,都有可借鉴之处。平时常读常背,写作时,自然就会用得上,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3)挖掘课本。高中有五本必修教材和大量的选修教材,这些教材里的选文都是编者精心挑选的,文章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而且大都根据一定体例编排成单元,比如“月是故乡明”是一组有关乡思的文章,更便于考生积累材料。另外还有大量的练习题、读本等也可以帮助考生积累材料。

2.选择使用有原则。对材料的占有当然多多益善,但是在选择使用时必须严格遵循原则:准确、典型、新颖。

(1)准确性。准确性是指所选材料要和中心紧密相关,能准确无误地表现主题。如果材料与中心联系不紧密甚至无关,就会导致中心、材料两张皮,阅卷教师看了自然会感到空洞无物。(2)典型性。典型材料是内容充实的命脉。典型材料就是同类事物中最有代表性的事例或资料。这样的材料有广泛的代表性,因而也就具备巨大的说服力,运用此类材料可以收到以少胜多的效果。(3)新颖性。新颖性是指材料能够给人一种新鲜感。这类材料可能是别人没有用过或不常用的材料,也可以是带有自己独到见解的旧材料。如果材料旧却又老生常谈,或者,材料虽新却严重撞车。由于不能给人新信息,所以也就不会让人感觉到“内容充实”。【考点演练】

练习一

据统计,中国四大微博门户网站用户已经超过4亿。我们在感受着微博上“随手解救被拐儿童”“随手送书下乡”等“微公益”积聚成社会大爱。同时也看到有些微博不顾他人隐私的曝光,对社会产生了不良影响。针对微博的这些问题,有人说作为微博用户,加强自律,懂得对微博自由的追求,也意味着对自律责任的承担。也有人指出,传统媒体的约束方式——自律和他律的结合,而微博的约束更多靠自律,缺少他律。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自定角度,自拟题目,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得抄袭和套作。

【写作指导】材料借助于微博探讨自律和他律的关系,是典型的材料式关系型作文命题。1.吃透内涵。自律即自我约束,自觉地遵循法度,拿它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他律是指非自愿的,受他人约束、检查和监督。

2.推断对立面。与自律相对的不是他律,而是自我的放纵。如果置自律于不顾,自我放纵,最终的结果只能是面对法律的惩处,不得不接受他律。

他律的背面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我们习惯于反抗他律,却不知缺少了它会伤害他人,但是一切自由都是相对的,否则就会践踏他人的自由。

构思时如果能够写出自律背后藏着的自我放纵,他律背后藏着的维护他人自由,以反托正,正反对比行文,文章可能会成为上乘之作。

3.理清关系。他律是自律的前提和条件,正是因为有外在的法规、习俗、舆论的存在,我们才会管制自己做到自律。缺少了“他律”,“自律”也决不会得到可靠的保障。

自律又是他律的极好补充,把他律内化成自己的行为准则,主动遵守这些规范,这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同样重大。

可以提出以下观点:

1.社会文明的形成离不开自律。人人自律则他律远离我们。

2.社会绝不能仅仅依靠“自律”。一个有助于自身正确成长的良好的纪律,包括外在的纪律(他律)和内在的纪律(自律)。他律和自律,正是微博等媒体的两侧护栏,也是我们和谐社会的两大保障。在每一个人的身上都能够反映出自律和他律的交织,任何一个人不可能光凭自律生存,同样,也没有人是全部依靠他律,没有任何自律。

练习二

有人说:不放开眼界,哪来境界?也有人说:不拓宽心路、提升境界,就很难打开眼界。请以“眼界与境界”为题,完成一篇作文。

要求:角度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写作指导】眼界是所见事物的范围,是指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广度和宽度。境界是指人们思想认识上所达到的深度与高度。眼界向外拓展引申,可以指人的一种宽广的胸怀、一笔财富,也可以指人生的志向、目标。眼界和学问、阅历有关,而境界却和心灵有关。

这个关系型话题,我们可以从二者的轻重、先后、并列、正反、条件、因果等多个角度去思考。可

有以下立意:

1.放开眼界方能提升境界。眼界与境界是在反复锤炼中形成的。许多著名人物,之所以常有不同凡响的见解,都是在实践中反复锤炼的,在修炼中不断升华的。正是宽阔的眼界为他们树立了明确的目标,正是崇高的境界为他们创新提供了强大的力量支撑。

2.放开眼界未必就能提升境界。眼界通过学习可以达到宽广,“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使人知识全面、阅历丰富,从而让人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做事高瞻远瞩、运筹帷幄。眼界的宽广人们容易达到,而一个人的境界却可遇不可求,更不能说是有眼界就有了境界。

3.提升境界方能打开眼界。做人的高远境界要通过心灵的感悟,要通过修身养性才能达到。境界高的人品位自然不凡,而眼界自然就高,与众不同。

篇3:高考作文内容充实例谈

一、多维融合是内容充实的基础

多维融合指的是选材类型的丰富性,多种类型的材料融合在一起,构成一个“立体模型”,使内容充实,论证力量强劲。构建内容的“立体模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中外事例有机结合,以中为主

选材应立足于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以我们国家和民族生动的人和事为基础。根植于本土,就容易将内容扩充得更加厚实,因为我们对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和发展状态最了解最熟悉,讲起来写起来最能使人信服。如以“诚信”为题写作,中国的事例不胜枚举:商鞅立木、曾子杀猪、尾生抱柱、“信义兄弟”孙东林孙水林、不法商家“三鹿奶粉”、不良现象“地沟油”等,这是何其丰富的写作素材!现代高中生应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关注世界历史和世界发展是现代高中生应具备的素养,行文写作也应有对外国人和事的反映,这才能体现出一个人的广博学识和开阔眼界。高中生行文写作应注意中外事例有机结合,以中为主。

(二)古今事例有机结合,以今为主

古代文学典籍浩如烟海,典型文学形象不可胜数,它们滋养了一代又一代学子,使他们明是非、砺壮志,躬实践、奋开拓。这样优秀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好好传承,写作时予以运用。

高中生有较宽的阅读面、较深的积累,写作时往往也能举些古例,但若下笔时,言必举古人,通篇都写古人,也是不妥的。现代高中生生活在五彩斑斓的现代社会,怎能只钻故纸堆呢?现代高中生应和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用生花妙笔抒写现代生活,展现现代人的豪情,才不落伍。行文写作要承前启后,既不忘古,更要重视今,古今熔为一炉,以今为主,才能显示大眼界大手笔。

(三)古今中外事例融合要注意度

古今中外事例融合,并非指一篇文章中一定要出现古今中外四种类型的事例,而是指或古今、或中外、或于古今中包含中外、或于中外中包含古今等,无非是强调用例的多样化,构建立体的素材结构,增强说服力。古今中外事例融合应注意以下几个“度”。1.不可厚古薄今。今天的生活才是我们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不可一味褒扬古人而贬抑现代人,应以极大的热情赞颂现代人的高尚品行,才有利于唤醒民众觉悟,才更具说服力。2.不可崇洋媚外。应充分肯定咱们国家和民族的优秀传统和精神。3.事例运用应详略得当,论证的第一、第二个事例可以基本平均着墨,第三个事例则应当略写,或以“群例串证”,三五个人物,每个人物陈述一两句,构成一个小段落,以深化中心,达到丰富事例的目的。

(四)正反事例有机结合,以正为主

通篇事例都是正面的当然也具有较强的说服力,但还是停留在一个论证平面上。如果辅以反面的事例,则可打破平面式的论证结构,增强说服力。悲剧更具吸引力,更能流传久远,发人深省。反面人物或事件更具视觉和思想冲击力,论述辅以反面事例能打破正的平衡,造成起伏的波涛,给人以美的感受。正反结合论证应以“正”为主,毕竟“正”是人们追求的主要目的,我们要大力弘扬正面的人和事,因为整个社会还是正的好的多,坏的恶的少,这符合主流和支流的哲学命题,符合社会现实。因此在论证时正面事例的篇幅应占主要的。

(五)大小事例有机结合,逐层深入

“小”和“大”放在一起能形成对比,引发思考。没有对比就发现不了人或事的优劣,就得不出至理名言。通篇都用很大的例子,言必称秦皇汉武,论必举伟人英雄,会使人产生难以学习、借鉴的感觉,甚至华而不实。当然“大”事例,即典型事例也是必需的,因为它们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大”由“小”来组成,“小”人物、“小”事件也能展现出“大”道理“大”精神。“小”人物、“小”事件更多更平常更有代表性更能拨动人的心弦。在论述时把“小”人物、“小”事件和“大”人物、“大”事件放在一起可以构成由小而大,由浅入深、联类引申的逻辑效果,能增强论证的力量。

二、铺陈分析是内容充实的关键

在考试当中,考生也能列举些事例出来,但还是凑不够字数,内容不够充实,其主要原因是不懂得适当铺陈和分析。如以“诚信”为题作文,大家耳熟能详的“海尔事例”,有的考生只写了寥寥几句:

“海尔”产品曾经历了一场诚信危机,但海尔人全力清除一切不合格的产品,以诚信开拓市场,终于使海尔走上了世界500强的大舞台,创造了辉煌的业绩。

这一段才60多个字,作者显然没有运用好这一典型事例,使内容显得单薄。“海尔事例”作为论述“诚信”这一主题是非常合适的,应适当铺陈、分析,如:

当海尔“首领”张瑞敏抡起大锤,义无反顾地在欷歔声中重重地轧向仅有一丁点外观喷漆小毛病的“退货冰箱”时,他落泪了,他知道产品的这一点小毛病不影响使用,也可稍稍降点价卖给员工以减少损失,员工还求之不得!但他深知市场是无情的,今天不严格要求,让缺陷产品流入市场,就等于坑骗客户,自砸饭碗。企业家应信守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承诺,绝不能让有瑕疵的产品流入市场,败坏名声,丧失信誉。张瑞敏这一“砸”掷地有声,是向世界的诚信宣言,从此他带领的“海尔”坚持以十分苛刻的态度对待诚信,诚信对待客户,诚信开拓市场,终于带领海尔走上了世界500强的大舞台,创造了辉煌的业绩。

同是“海尔事例”,懂得适当铺陈和分析,就写到了270多字,使事例丰满,内容充实,论述更有力量。

铺陈和分析要把握一些技巧:(一)适当地展开联想和想象,给人物创设展开行动和心理的场景,通过人物的行动、言语和心理表现主题。(二)注意锤炼语言,在用词贴切、生动中表现作者较好的语言功底,打动评卷者的心。(三)适当运用修辞,比喻、拟人、夸张等有机结合,能使事例更加精彩,显示作者较强的遣词造句能力。(四)长短句结合,整散句结合,化呆板为灵活,使文章充满生气。(五)注意叙述和议论的条理性,条分缕析,给人简洁明了之感。(六)在叙述事例之后要适当展开分析,体现论证的逻辑力量。展开分析应注意三个层面:“怎么样”、“为什么这么样”和“得什么结果”,这样分析能体现出思维的全面性和深刻性。(七)事例分析应时刻紧扣中心,使中心突出。

从教学及评卷实践来看,一篇内容充实的文章还应符合以下要求:事例与事例之间有内在联系,事例忌生硬和忌幼稚化,事例应准确不可张冠李戴等。

篇4:浅谈高考作文“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内容充实、中心明确”是对作文立意的主要要求。2003年起考试大纲把“内容充实”提到了“中心明确”的前面,对“内容充实”的要求显然提高了。这里的“内容”是指写进文章里的思想感情、人物事物和数据资料等等。“内容充实”就是要求记叙文中的记叙要素完整,人物事件具体实在;议论文中的议论要素明晰,论据充足;说明文中的说明属性清楚,资料充分。“内容”上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单薄,能够有力地表现和说明中心的材料太少,还有就是材料不典型、不新鲜,不管写什么题目都是那几个“永恒”的例子。

内容是文章价值的决定因素,材料是内容的基本载体。因此,高考作文必须在选择材料上独具慧眼,掌握选材、用材的技巧,将对于内容充实、中心明确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应试作文中心不能隐晦含蓄,而应该主旨明朗。中心是文章的灵魂,是文章的纲,它是一根红线,贯穿全篇。文章的选材、结构、语言等要以中心为依据。“明确”即清晰明白而确定不移,因此中心要鲜明、集中、单一,这个中心要贯穿始终。

技巧1:带露折花,充实现实

即从现实生活中选取具有浓厚生活气息和时代感的新鲜材料。这里的现实生活指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大家关注的刚刚发生的热点。

2007年高考全国卷Ⅰ作文题其实就以漫画的形式体现了现在普遍存在的孩子教育的现实和热点问题。图画题为《摔了一跤》,画中有四人,一个是因为踩到了一块西瓜皮而跌坐在地板上的孩子,另外三个是分别标有代表“家庭”“学校”和“社会”字样的成年人,他们围着孩子发出了一个共同的声音:“出事了吧!”坐在地上的孩子,一只手在搔首挠耳,仰面环顾三位大人,恰如“一头雾水”,满腹狐疑,茫然不知所云的态势。三位成年人正屈身俯首面对孩子,有殷勤关切疼爱之态,而用文字标明的致意话语“出事了吧”用了感叹号,潜台词理应是“就因为你不听话,到底出事了吧”。令人不难想到言语之中有对孩子的批评、责备、教训之意。

漫画,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一般运用变形、比拟、象征的方法,构成幽默、诙谐的画面,以取得讽刺或歌颂的效果”(《现代汉语词典》)。漫画《摔了一跤》正是选取现实生活中人们熟视无睹的孩子“摔跤”现象,夸张地安排三个大人,以其自以为是的惊人之语“出事了吧”将相关的教育热点问题一言以蔽之,可谓用笔简练,构思精巧,形象生动,寓意隽永,堪称不可多得的佳作,用以作为高考试题。用心良苦,大有耐人寻味,振聋发聩之效。

实例借鉴

选择和平,选择生命巩宁

约旦河西岸加沙城内。

她静静地站在残破的街道上,四周是惊恐的人们和浓烈的血腥味。她清楚地记得,几小时前。一架以色列直升机向一辆哈马斯领导人的汽车投掷了几枚炸弹,而父亲恰好从那里走过……血泊中父亲已不能辨认的尸体永远刻入了她的记忆深处,滚烫的泪珠浸湿了洁白的头巾。从那时起,这个18岁的少女在心中郑重宣告:我要选择成为一名哈马斯战士,消灭犹太人,为爸爸报仇.为国家而战!

三教圣城耶路撒冷内。

他缓缓走在送葬队伍中,四周是悲痛的人们和残余的烈火。他清楚地记着,几天前,一个哈马斯极端分子混入一辆公共汽车中,拉动了绑在自己身上的炸弹引线,而母亲恰好在那辆车中……汽车残片下母亲那双痛苦的眼睛永远刻入了他的记忆深处,愤怒的心就要跳出黑色的葬服。从那刻起,这个18岁的青年在心里郑重宣告:我要选择参军,消灭阿拉伯人,为妈妈报仇,为国家而战!

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中东发生,哭墙边,清真寺内,无数少男少女给自己选择了一条弥漫着硝烟和血腥的复仇之路,也就是选择了一条通向死亡的不归路。不仅仅是他们。无数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人都选择了鲜血、炮火、死亡,真主和上帝开始流泪……

设想在某一天,巴以边界隔离墙下。

他和她相遇了,洁白的头巾下掩藏着一颗颗炸弹,握在手中的枪已上满子弹。几乎就在同时,她拉响了引线,他扣动了扳机,他们倒在了血泊与废墟中,都睁着仇恨的双眼。在他们身后,又有无数如花如梦的少男少女选择了仇恨,选择了死亡,踏着他们的鲜血开始了又一轮冲突……复仇就这样轮回,不知哪里是尽头。

这是两个民族的悲剧,亦是人类的悲剧。在他们面前有许多美好的东西可以选择,譬如生命、青春、爱情、和平……而他们选择了复仇,被复仇扭曲了的人性葬送了这一切。他们可以为了民族,为了信仰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但他们不可以将生命视作儿戏,不管是自己的还是他人的,真主和上帝也不希望他们的信徒上演这样的悲剧。两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两个伤痕累累的民族必须作出这样的选择:不是以一个民族消灭另一个民族为终结,而是以两个民族互相沟通,互相理解,互相宽容为起点。选择和平,就是选择生命在他们心中的圣地延续。

幻想若干年后的一天,隔离墙被拆除的废墟上。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人们互相拥抱,互相祈祷,互相祝福,孩子们拉着手欢呼。此时仇恨的目光已化作脸上灿烂的笑容,仇恨的种子已化为两棵博爱的参天大树。真主和上帝也为他们作出正确的选择而露出会心的微笑。

名师点拨

法国哲学家史怀哲说:“由于尊重生命的伦理,我们将和全世界产生精神上的关联。”而这惨烈的、震撼人心的场面,让我们对这些异族兄弟产生的超越国界的精神关联除了同情与心痛之外,恐怕就是那对和平解决民族争端、国际争端的强烈渴望了。本文通过设置三个矛盾尖锐的场景,再现了两个民族仍在不断上演的悲剧情节,尤其最后同归于尽的惨烈场面,更是把本可成为人间最美的一面毁灭了给人看,达到了较强的悲剧效果,引起人强烈的共鸣——我们需要的不是以暴对暴,我们需要的是超越一切暴行的友好、仁爱与善良。让博爱的参天大树早一天枝繁叶茂吧!

技巧2:学海采珠,充实内涵

在古今中外的文、史、哲文献中选取闪耀着真理之光的名人、名言、轶事,用来丰富文章的内涵、充实文章的视野。

名人名言,格言警句,这是思想的精华,语言的典范,全人类共享的文化财富。倘能用得准确,恰到好处,无疑会给文章增色,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材料没有密度,也就难有力度。内容充实,材料丰富,语言就非得简洁精练不可,味道自然也就浓了,这就是亮点。

实例借鉴

勿为情所障目阅晓明

古人云: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在茫茫人世中浮沉的我们,有时总不免对事物产生错误或肤浅的认知,然而有谁想过,蒙蔽我们真实的双眼的,也许就是每个人都具有的“情”呢?

以情障目,不见泰山。情近,则信任、亲近;情疏,则怀疑,冷淡。这恐怕是人之皆有的常情。然而这或亲或疏的情,却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

我们的认知和决策,使之偏于浅薄或偏颇。翻开中国古代王朝兴衰史一看,竟有如斯感叹!

君不见,为博褒姒一笑,周幽王的三百里烽火,不仅烧出片刻的欢喜,更吞噬了周朝的大好河山;只因凭着“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妹妹,杨国忠便在一系列提拔中平步青云。扬眉吐气,唐王朝的衰败也由此而起;而吴三桂情动之下“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劣迹,数百年来仍然令人发指。而愤激至死的屈原,惨死风波的岳飞之所以成为令人扼腕的悲剧,除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冲突,难道就没有很大一部分是与君王疏远的原因吗?只因君王之目为情所障,看不到有幸埋葬忠骨的青山,只瞥见白铁无辜所铸的佞臣!情之障目,岂止不见泰山而已?

幸于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为国奋斗终生,当为今人所仰,后人所慕。他们之所以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知,往往是从能不为情所障目而起。林觉民在《与妻书》中挥泪洒出一曲“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的悲壮挽歌,正由于他不为夫妻之情所障;毛泽东在儿子壮烈牺牲后表现出的坚定理智,难道不是他创下“欲与天公试比高”伟大业绩的原因?对待亲属家人从来没有特殊要求的彭德怀,若不是不为情所障,又何有“谁敢横刀立马,惟我彭大将军”的英雄气概?

为情所障,不见泰山;不为情所障,则有真知灼见。“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鲁迅,若不能脱出“人情”的枷锁,又怎能成为天地间最不屈的斗士,中国最硬的脊梁?过多的考虑恩情亲疏,只会为自己的认知带来不必要的障碍。因此,我们必须做到理智、清醒地对待自己的感情,勿为情障目,勿以亲疏论英雄!

是的,只有身在最高层,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因而我们每个人都应做到:勿为情所障目。

名师点拨

材料丰富,用材有方,信息密集:周幽王为情戏诸侯,李隆基因情危社稷,楚怀王信亲疏屈平,宋高宗听谗害岳飞等论据,有力地论证了认情弃理的危害;林觉民别妻赴难为正义,毛泽东送子参军抗美帝,彭德怀为公不徇私等论据,昭示了伟大人物正确的情理观。二者形成鲜明对比,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勿为情障目的中心论点。

技巧3:排比铺陈,充实气势

为了丰富文章的内容,考生可以用排比的句式列举大量的材料,这样既显得材料丰富,又显得富有气势。

排比的运用往往会提高作文的分数,在语言上高人一筹。排比的形式有:事例式排比。比如:“那障碍,可能是罗马宗教裁判所前熊熊的烈火,可能是哥伦布远航新大陆中的连天风雷,可能是红军长征中的雪山草地。”(湖南考生《谈意气》)比喻式排比。比如:“让苦难作为风,送我们去胜利的彼岸;让苦难作为火,照耀我们前进的道路;让苦难作为启明星,引领我们走向新世界。”(江西考生《接受苦难的洗礼》)引言式排比。比如:“在深夜感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宏大和‘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细致;感受‘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的豪迈与‘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约;感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与‘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浪漫。”(上海考生《我想握住你的手》)抒情式排比。比如:“一肩担尽古今愁,担起旷世的悲哀,承起前人的启示,留给后人启迪。是责任还是义务?是责任!一肩担尽古今愁,担起民族的兴衰,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他们曾在民族的崛起时留下名字,不朽于史册,名垂千古!一肩担尽古今愁,需要勇气也需要力量,但这是每个热血沸腾的中华儿女都应担起的重任,谁都不能退缩,谁也不能退缩!”(辽宁考生《肩膀》)人物式排比。比如:“鲁迅不安于救治国民的身体疾患,弃医从文,从而铸就了伟大的民族魂;袁隆平置身千里沃野,潜心研究,从而博得了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美誉;‘超级女声’李宇春只是一名普通的大学生,却敢于挑战舞台,在神州大地掀起了‘想唱就唱’的狂澜。”(山西考生《追梦无悔》)

排比可以使文章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可以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节奏鲜明。文章开头运用排比来彰显文章的气势,是最近几年不少高考满分作文常用的一种手法。

实例借鉴

本没有意外

河南一考生

生活中时有出人意料的事:悬崖上长出了树,小溪流成了河,著名学者承认不足,政府官员自我检讨……人们心中充满了疑问,感到这些事情大大出乎了意料。

我们不应该感到意外。

当我们看到嶙峋的山石上屹立着一株苍翠的青松时,不必惊奇,因为那是一种生命的力量;当我们看到长江的源头只是一弯细流时,我们不应感到诧异,因为那是一种爱的广博;当我们听到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在回答中学生的数学问题时说“不知道”时,不必不解,因为那是一种大家的风范;当我们看到温家宝总理噙着泪水,深情地对人民说“我做得不够”时,更不必意外,因为那是人民公仆对人民至深的热爱!

我们不应感到意外,因为这些看似充满疑惑的问题背后都掩藏着深刻的答案。我们不应感到意外啊,我们之所以意外,是因为难以读懂其中的真谛!

我们还能这样发问吗?为什么袁隆平为国家作出了那么多的贡献了,还是住着普通的平房,穿着掉了色的汗衫?为什么徐本禹那么傻,放着好好的研究生不读,而要去穷乡僻壤的山区做老师?为什么那些大收藏家,把无价之宝无偿献给国家?

我们没有理由再感到意外了!我们应该做到的,是读出他们的苦心,惊叹他们的人生境界,为他们的人格魅力折服。我们应该将我们的不解、疑问、惊异,化作深深的感动,再化作我们向他们学习的力量。

我们没有理由意外,我们只能震撼。我们不再奇怪:为什么,在困在废墟中时,一位母亲竟能用自己瘦弱的身躯,承受着无数砖石的压力,为女儿撑起一片狭窄但安全的空间?我们只会被深深打动。感悟母爱的坚定、执著和伟大。我们不再奇怪,为什么,在衡阳火灾中,那消防官兵明知危险.仍义无反顾地冲上前去?因为那是军人的责任,那是对职业的忠诚!我们也不再奇怪:为什么。那些奥运冠军获得奖杯时流下了泪水?因为,这是数年来流出的血泪催生的花朵,那是为祖国荣誉铸造的丰碑!

是的,我们不会感到意外了。因为我们读懂了其中的理,更读出了其中的情,一切都在情理之中。

生活中没有意外。生活中本没有意外。

名师点拨

考生以平白话语开篇,语气舒缓:第三段四个因果关系的复句构成排比,使文章语气骤显紧张;第五、七段以反问句式构成排比语句,使得语势磅礴,思路宕开,给人以无可阻挡之势,并不断升华主题思想;第八、九段重归平凡,以“生活中没有意外,生活中本没有意外”反复强调,与前文相互照应,相得益彰。

技巧4:红线串珠,充实结构

文章分为许多小片段,每一个小片段写一个内容,这些内容像一个个精彩的珠子,而内里又有一根相通的红线,串进来后就可以表达鲜明的

主题。

实例借鉴

足迹

江苏一考生

回首圆梦的途中,一串清晰连续的足迹在我眼前呈现。

——题记

2006年1月5日 星期五阴

市里第一次模考眼瞅着就要到了,我的心受着期待与畏怯的辗转,既盼望早点参战,试试整装后的我实力到底增长了几何,又怕再次被打进万劫不复的地狱;希望用辉煌的战果拂去父母额上的愁云,又恐战败使父母感到希望依旧渺茫。这趟黑暗的旅程到底还需我倾注多少汗水才能望见一丝曙光?我的心依旧没找到平静的港湾。

“寻梦路上,我几经彷徨。”

2006年5月20日 星期日 雨

“二模和一模相比,我的语文、英语和综合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可望着依然在低空徘徊的数学成绩,我有些茫然不知所措。滴滴的雨声结实地打在我的心坎上,引出我的泪水,冲刷我的付出。这就叫心碎的感觉?我付出的无数个白天和黑夜难道都会随风而去,只留给我涩涩的痛楚?这叫我怎能甘心?难道要我就此放手?那将意味着桌上这所有浸透我汗水的稿约将被怯懦的狂风吹走,不。不,我决不能被打败,我要奋战到底!

“人不是为失败而生,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

2006年5月30日 星期六雨

再次与心魔交锋后,我仍然站在胜利之巅,虽然镜中的我稍显疲惫,但遮掩不了我胜利的笑容,轻瞥被我抛在身后的“烦躁综合症”,笑道:“心中装有执著信心的人,岂能被你这空心的敌人打倒?”噢,在时间的磨砺下我的实力与日俱增。在煎熬的铁锤下我的毅力在延展,在焦灼的煅烧下我的自信在成长。我相信:我有能力拥抱六月的骄阳!

“我似乎听见花开的声音。”

2006年6月26日 星期六晴

接到成绩单的刹那间,望着闪着光芒的636分,我却出乎意料地平静,没有常在梦中欢呼雀跃的那种激动、兴奋。望着同窗羡慕的目光,我脑海里闪现的却是昏黄灯光下,黎明小径上我苦读的身影。

“结局是这样简单。”

静静地回顾往日的足迹,在我的记忆中它们似乎都是那样的深,唯有今日的感觉是最轻最轻的.这一段经历告诉我:人生路上只有奋斗的过程是最复杂、最艰难的,而结局往往很简单。

——后记

名师点拨

面对“人与路”这样抽象的话题,考生采用生活化的思路化难为易,以高考备考为线索,将四个生活片段连缀成篇,突出这段难忘人生之路上的忧和乐,并能从亲身的生活经历中结晶人生哲理——人生路上只有奋斗的过程是最复杂、最艰难的,而结局往往很简单。

技巧5:抓关键词,明确中心

在考场作文中,需要作者咬文嚼字,对于体现文章主旨的关键词紧抓不放,在开头、中间、过渡、结尾等文章的主要位置,不断地陈述这个关键词以及由此产生的解释、强调性的文字,这样的文章给人感觉思路缜密、严谨,不会有松散的感觉。那么,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自然明确突出。其实这也就是一种重复的点题。字面重复点题法:在行文过程中,在某些段落或每个段落的开头或结尾,用字面相同的句子重复标题或者中心,反复点题,从而达到突出中心的目的。这样做可以使文章中心从思维深处浮现于视觉表面,作者更便于紧扣中心作文,读者容易把握,对评卷者的视觉和心理都会产生强大冲击。似曾相识点题法:在行文过程中,似曾相识的词语、句子反复出现,不变的是基调,变化的是细节,不断强化主题,又在变化中给人丰富生动的感受。表现在形式上,在作文的多处反复点题,点题的形式每次都有变化,避免了字面重复点题法的生硬,变刻意点题为自然点题,显得机智圆熟。浓墨重彩点题法:避免前文点题不足的缺失,在结尾一段或几段文字点题,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以多方面反复强调的力度,实现最大限度的扣题效果。

实例借鉴

价值的分量

张亦然

人说“价值是一种标价”,又有人说“‘价值’只是一个概念而已”。我说,价值的内涵并非如此单薄,价值有它独特的分量。

如果浅显地将价值的分量理解为一包一斤的糖,一包一公斤的大米,那便过于狭隘。价值的实质不但于物质,更在于文化。漫漫五千年,从屈原到鲁迅,从《楚辞》到《呐喊》,中国文化博采众长,灿若星河。正因为有了飘逸不羁的李白吟“千金散尽还复来”,豪放大气的苏轼于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婉约细致的李清照愁“浓睡不消残酒”,犀利深刻的鲁迅喊“于无声处听惊雷”。所以中国文化一向被人们以“凝重”相赞。这一“重”便凸现出文化价值的重量,这一“重”,重若千钧。

与文化相通的,便是人们精神世界中必不可缺的情感。关于情感,哲人说,情感有一种价值,而这一价值,有难以预想的分量。对于一个漂泊异乡的游子,他渴盼一封慈母的家书;时于一个身陷困扰的迷途者,他需要一双温暖有力的手;对于一个奔波在外的路人,他希望尽早赶赴家中感受天伦之乐;对于每一个处于生活中的人,都有对情感的需求。而情感往往在此时为你开启希望之门,情感也于这悄无声息中让你体味到这一价值的坚实分量。

作为一个生活在世间的人,他领略了文化,感知了情感,他就还需用自己的方式去创造另一种价值,托举起另一种价值的分量一那便是人生价值的分量。面对命运的不公,海伦没有说“我放弃”;霍金没有说“我服输”。他们用坚韧和信念,向命运奋起挑战。他们明白,人生活在世上,都有责任去承栽自己生命价值的分量。他们忍受、坚持、拼搏,他们成功。当此后每个世人知晓他们的事迹,都会在心中默想:这样的人生才有价值,这样的价值才有如挥毫般用生命书写下的分量。

世间万物所具的价值,皆有分量。这分量或轻如鸿毛,或重若泰山,一如人生。你可以虚度一生的光阴,也可以选择精彩的生命。只要你看重生命的价值,那它必然会用不凡的分量来镌刻你未尽的人生。

名师点拨

小作者咬文嚼字,嚼出了“价值”的重量,从文化的价值到精神的价值,层层剖析,说理透彻,足见作者思维的缜密、独到。作者采用排比、引用结合的手法,铺排了大量典型材料,展示了文化底蕴,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技巧6:立中心句,明确中心

考场作文,行文的思路清晰对于文章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者想要表达的主旨应该不断地在行文过程中进行强化,以分论点的形式从不同的侧面强调中心论点的成立,给人以思路缜密、中心突出的感觉。

高考作文评卷时间紧,任务大,阅卷老师不可能像平时批改作文那样细致,反复地看,往往是“一目十行”,抓观点,找要点,寻亮点。而“中心句”是展示考生主要观点,反映文章要点,显示作文亮点的最佳形式。考生用小标题来代替中心句,也是一种办法。如《杂,也是一种美》的作者是从三个方面来论述的:杂,意味着变化;杂,意味着进步;杂,也是一种美。同是论“杂”,另一位考

生在讲怎样成为“杂家”时,也是从三个角度论述的:要“杂”,就要有海纳百川的勇气和胸襟;要“杂”,就要有贯通古今的眼光;要“杂”,就要有思考,有选择,有提炼,有发展。

实例借鉴

谦让——人性的闪光点

李源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新西兰的希拉里不是个“无欲”的人,他最大的理想甚至是活着的最大希望就是第一个登上顶峰。然而他依然是个刚强的硬汉子,因为他战胜了自己的欲望,把这个机会让给了夏尔巴人。是什么促使他这样做的呢?是人性中最闪亮的华章——谦让。

谦让是立人之本。

谦让并不代表懦弱,而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气度,是“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开阔,是“风物长宜放眼量”的超脱。蔺相如以国家安危为重,当街为廉颇让路,展示了他高尚的人格魅力,使得廉颇负荆请罪,也成为历代人们称颂的典范。

谦让是成功之源。

在文艺界,经常会有人为追名逐利而互相抨击,指责,丝毫不懂谦让之义,结果只能使人们怀疑他们的人格和艺德,最终导致人气大降,黯然失色,退出演艺圈。和他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家喻户晓的成龙。成龙从艺几十年来,从没有与谁发生过争执,更别说是互相抨击了。他总是以大哥的风范谦让别人,严格要求自己,成为国际影星。他取得的成功,和他的谦让是分不开的。

谦让是社会之需。

保证交通安全,需要谦让,否则会有车祸;保证公共秩序,需要谦让,否则会发生混乱;保证社会安全,需要谦让,否则会有冲突。生活中处处有谦让,生活中处处要有谦让,否则社会将变得杂乱无章。

当然,谦让也要用在适当的场合,而不能乱用滥用,比如在赛场上,“谦让”对手就是违反体育道德;在台湾问题上,“谦让”陈水扁就是丧权辱国。

总之,谦让是人性的闪光点,无论对个人,还是对社会都是十分重要的。只要用得对,谦让将成为个人进步的催化剂,社会发展的牵引力。

名师点拨

本文的开篇简洁明了,名句恰当准确地切入,“然而”一词的逆转自然引出立意的重点。接下来三个分论点的展开,从做人立世之需,从成就事业之需,从社会和谐发展之需三个角度论述。“当然,谦让也要用在适当的场合,而不能乱用滥用”,一个“当然”又使文章避免了绝对化的倾向,使问题能够辩证论述,避免偏颇,从而更加全面,更令人信服。

金牌教练集训

真题体验

文题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2007年湖北卷)

母语是一个人最初学会的一种语言,人人都有自己的母语。母语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民族的生存发展之根。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竞争与交汇的时代,母语越来越受到普遍关注,我们交流思想感情,欣赏文学作品,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等,都离不开母语。可以说,我们每天都在感受母语,学习母语,运用母语。

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

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2006年湖北卷)

在汉语里,“三”是个有意味的数词,构成了很多词语。比如:“三思而行”,“三省吾身”,“举一反三”,“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等。这些词语既是社会生活现象或人生经验的概括,又隐含着一定的文化意蕴和人生哲理。

请根据你对上述词语或你所熟悉的其他带“三”词语(注意“三”在词语中的含义)的联想与感悟,写一篇文章,可以就某一个词语联想思考,也可以把几个词语联系起来思考。

要求: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

过关检测

文题一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作文。

价值,如今是个时髦的词。人人都在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但每个人追求的人生价值又不尽相同:在科学崎岖之路上的攀登者追求的最高价值是真理;在商海浮沉的弄潮儿追求的最高价值是利润;对一个漂泊异乡的游子来说,最高的价值可能是一封抵万金的家书。

请以“价值”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作文。

有人说,高三是黑色的,尝到的是枯燥,得到的是失望;有人说,高三是金色的,经历的是充实,收获的是希望;有人说,高三充满了竞争,友情似乎在你追我赶中稀薄;有人说高三充满了友情,竞争似乎在你帮我助中浓厚……也许,高三的心情是复杂的,高三的生活是多彩的,高三的感受是独特的,高三的思考是深入的。人在高三,身处此境,你一定有许多想要倾吐的东西。

篇5:高考作文中心明确

————高考作文得分点专讲系列之中心明确

【考点解读】

“中心明确”是高考作文基础等级的要求之一,所谓“中心”,是作者在文章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意图、是文章情感的集中点,就是文章的立意。中心是一篇文章的核心,只有明确的中心才能让读者对文章一目了然,真正了解作者创作的意图,才能给读者以启发。

“中心明确”有两层含义,一是对文章的主题作者表述要准确、集中,不能含糊不清,让人不知所云。二是所写内容要围绕中心展开,不能文不对题,【技巧指津】

陆机《文赋》小序中有言“每自属文,尤见其情,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王夫之《姜斋诗话》有言“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之众。”,这里所说的“意”都是指文章的中心,一篇文章只有具备了明确的中心,才能称得上合格的文章,然而什么是中心明确,中心明确是指作者在写作之前就明确“为什么写”和“写什么”,写作过程中清楚“怎么写”的问题。并且能够在文章中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近几年高考的情况来看,很多考生的文章思路散漫,笔墨不集中,基本观点不明朗,有头无尾,这样的考卷是很难在考场上得高分的。做到中心明确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目的明确

所谓目的明确就是在写作之前,明确自己的主要观点,针对作文题目的要求是歌颂、批判,是明确方法还是强调意义,是提出要求还是大声呼吁。比如以“勤奋”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你可以明确“勤能补拙”的道理,也可以论证勤奋是取得成功的关键,也可以歌颂哪些因勤奋取得成功的人物。无论怎么写都要围绕勤奋,明确自己的写作目的,如果笼统的写“论勤奋”所写范围过大,中心就不明确了。(2)观点鲜明,鲜明,指文章的观点必须明确,不能含含糊糊。很多同学在写考场作文时,由于审题立意上的含含糊糊,往往不敢明确点出自己的中心论点,而是选用一些材料和话题中的词语,模糊的点出论点,这样会给阅卷老师浑水摸鱼之嫌,很难得高分。例如“从终点出发”这个话题,有些同学笼统的点题“我们应该勇敢的从终点出发”,而没有指出终点的含义或者怎样出发,这样的中心就不明确。而有的同学这样写“朋友,当抵达终点时,请不要松懈,从终点出发吧!朝着自己的梦想,带上成功之后的那份淡定与自信,向未来提出挑战,不断的超越自我,不再理会背后的沉重,心无旁骛的,用以往的努力,从终点出发!”这样写既点出了终点的含义,也解释了怎样出发,中心明确,给人一目了然的感觉。(3)思想集中

集中,指要将所有的材料有机地组织起来,集中表现一个中心思想。考场作文切入点越小,所写的内容越集中,比如我们写记叙文,写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亲情,如果笼统的写父母是多么爱孩子,或者像记流水账一样,把父母给孩子做的事一一列举出来,这样虽然切合题意,但是由于选材不够集中,缺少必要的细节描写,很难打动阅卷老师;不如集中选择生活中的一件事情,通过这件事折射出父母对孩子的爱;再比如巴金,他想写反思文革暴行、表达自己忏悔的文章,文革可写的内容很多,但是巴金并没有写哪些众所周知的大事,而是选择一条小狗作为自己陈述的对象,连一条小狗都逃不过文革的迫害,何况是人呢。这一选材以小见大,很有表现力,事实证明,也是很成功的,所以在作文审题立意上,角度一定要小,事件一定要接近生活现实,这样才能时中心更明确。写议论文,切入点也要小,比如我们写“这世界需要你”这个命题作文,这个“你”最好具体到某种品格或者某个人物,有的同学第一段写这世界需要宽容,第二段写这世界需要诚信,第三段写这世界需要爱心。这样写中心很分散,很难得高分,不如就写一点,这样切入点小了,内容和中心就更加集中。

(4)表述准确

所谓表述准确指的是作为揭示中心的句子,表达一定要准确、严谨,不能模棱两可、有歧义。要让读者读到这个句子就能明白你这篇文章陈述的重点是什么。例如以“亮出自己”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有的同学就这样点明自己的中心“在生活中我们到底应该不应该亮出自己呢?”,这样写给人模棱两可的感觉,让别人不知道你的中心是什么。不如改成“是否亮出自己,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表述准确的同时,点明中心的句子或词语还要位置得当。所谓位置得当是指揭示中心的句子一定要在作文最显眼的位置,比如说题目、开头、结尾或者是每一段的第一句。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运用分论点或者小标题,这样会给人们一目了然的感觉。(5)选材得当

材料是为中心服务的,只有准确的材料,才能论证出明确的中心,在写记叙文时,一个故事往往适合多个中心,这就需要我们在选择材料时,要有所侧重,比如梁实秋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梁启超可写的内容很多,文章的中心是写演讲,因此作者对梁启超的其他事迹一笔带过;在写演讲中,作者重点是要表现梁启超的爱国,因此重点写了他演讲的内容和神态,对于梁启超的肖像,听众的反应都一笔带过。这样就使文章有了一个明确的中心,就是通过梁任公先生的演讲表现他的爱国情怀。在写议论文时,一篇素材往往能论证多个中心,这就需要我们对素材的内容进行筛选,比如说鲁迅弃医从文这个素材,既可以论证爱国,也可以论证文学的力量、心灵的选择等话题。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中心选择陈述材料的要点。当然在选材时要注意一些误区,这些误区包括“禁区”“盲区”与“老区”。所谓“禁区”,即违背现行法律和人伦道德及其相关的材料,例如早恋、宣扬暴力色情、一些不合主流观点的政治主张、一些对已有历史定论的历史人物重新评价等都不宜出现在考场作文中。所谓“盲区”,即自己从来都不熟悉的材料,只是一知半解或零星听闻,例如大学生应聘、创业等,这样的材料学生不熟悉,很难写出深度,如果出现一些常识错误,更会影响得分。“老区”,即指老生常谈的材料,如爱迪生,张海迪、司马迁、陶渊明等,人人会说,人人都用,没有新鲜感,也很乏味,不到万不得已,尽量不要用。(6)避免失误

常见的作文中心不明确的类型有四种,一是一篇文章多个中心。文章写了许多揭示中心的话,但到底要说什么,要告诉人们什么道理,不清楚。二是整篇文章没有中心,文章四面出击,多头开花,不分轻重主次。三是文不对题,在根据题目要求进行的作文中,虽然有中心,但是不是作文题目要求的中心。四是内容与主题脱离。所选材料不能支持中心,主旨游离于材料之外。纠正中心不明确的方法有:第一,联系材料,开头点题。考场作文最好联系材料和话题,在文章的开头或者第一段就点出话题,亮明中心。第二,联系材料,反复点题。对所用材料进行适当分析,有意识地朝中心扣一扣,使其支撑中心的意思明确起来。【名家美文】

远了挂心,近了糟心

莫小奇

中国有几千年的帝王史,在那些年月,很多人都惦记着能见着皇帝,靠着近些,好沾些皇恩什么的,倘能陪王伴驾,整天围着皇帝转,那简直就是光宗耀祖,要烧高香了。可是且慢,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帝王的权力实在太大了,脾气又难以捉摸,一旦弄不好可是不得了,一般而言,离着皇上远关系会差些,挨着近关系会好此。那也分什么人,就有这么一路人,光闻其名没见面,皇上天天惦记着念叨着,等真见到了,却怎么瞅怎么别扭。

西汉的贾谊,论文笔,论博学。那都是众大家称赞,《过秦论》把他死后几十年的政冶军事形势发展分析得要多透彻有多透彻。可说来也怪,每次被皇帝召见准没好事,官不但没升,还越来越窝囊,好不容易等到皇帝约见密谈,结果人家让他讲鬼的故事。偌大一才子这下失望到骨子里。年纪轻轻就给憋屈死了。

还有李德林南朝北齐人,文采出重,政治头脑强,还有军事才能。北周大臣杨坚大家赞赏不己,一心想收为己用。北周灭了北齐,他更是着意笼络,结果李德林在杨坚登基坐殿时,当上隋文帝的政变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后来还帮杨坚灭了江南的陈国,曾许愿一统天下后把李德林打扮成菩萨金身,让全国人民敬仰,可是这么一位大才子大功臣,真的成了近臣后,结果居然10年不调级不调资,最后被找了“公务员非法经商”;的茬外放了。

皇帝不但是天底下第一号好猜疑,好自以为是的男人,而且还是天底下最为贪心之人。总巴不德好东西全归自己,当然人才也不列外,他们早也惦记晚也惦记:这人咋就不跟我呢。真要跟了他,这猜疑就来了:你厉害,你有学问,那我搁那去,你这么大本事,今天能帮我,明天保不齐能害我。有这么两条憋在肠子肚子里,这诸位才子能混好才怪呢。

苏东坡曾经说,贾谊混不好,是因为跟周勃,陈平这些有功大臣没搞好公关,让人家给使了伴,这话不对,如果皇上心里没坎,别人再上眼药也没用不是,再说了,周勃自己后来都让汉文帝给送进大牢改造了好些日子,贾谊跟周勃公关,周勃爽了,皇上怕是更火了:你们俩一文一武琢磨什么呢?准没好事吧。

再来看一个公关危机处理得当的例子——司马相如,这位大才子同样有过类似李德林的遭遇:先被汉武帝误以为古人,喟叹"我怎么没有这样的人;等得到后一样不受待见,人家司马相如这弯子转得就是快,先是自请外调,既免是非,又混表现,等调回来,又搞了份"泰山封神"的标志性提案,哄得汉武帝颠颠的,最后混了个高级退休侍遇。

你看,这远了挂心,近了糟心,说白了就是不能惹了老儿这颗私心而己,明白了这一点,为人处世可就容易多了。

【点评】本文题目新颖别致,开篇提出中心论点,中心明确,让人一目了然,然后列举贾谊、李德林、韩非子、司马相如的事例,叙述简略,议论得当,所举事例非常典型,而且有正有反,很有说服力,语言流畅自然,让读者不但明白了道理,还学到很多历史知识。这篇文章可作为“中心明确”的范例。【精段品味一】

一朵美艳无比的鲜花,可能会因为一点瑕疵而失去光泽;一锅美味可口的饭菜,可能会因为一点杂质而失去美味;人生更是如此,可能因一些小的细节而失大。

做好细小的事,需要我们在生活中善于观察,重视细枝末节。伟大的英国科学家牛顿只因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才会发现苹果落地的秘密,从而为物理学创下三大定律的重要科学成就。达尔文也是如此,善于观察每一种生物细微的动作和习惯,从中找出一定的规律,从而创造了伟大的“进化论”。细节在我们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个人的成败,是否在于细节呢?答案不言自明。(节选自《细节决定成败》)【赏析】小作者开头运用比喻的手法,引出话题,然后直接提出中心论点,在论述过程中,先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事例分析,最后再结合主题进行分析。中心明确,思路清晰。【精段品味二】

沉潜不是消极等待,而是像昙花一样不懈地蓄积养分;沉潜不是贪图安逸,而是像蝉虫一样默默地磨砺自强;沉潜不是忍气吞声,而是像企鹅一样奋力地下潜蓄势。虽然沉潜的过程充满寂寞与痛苦,可是它却能让我们的力量变得强大,结果变得精彩。

没有静静的沉潜,哪能画出完美的弧线!

让我们把沉潜作人生的策略吧!不管目前我们的处境多么艰难,形势多么被动,条件多么恶劣,只要我们有了企鹅的智慧,就一定能“腾空而起”,抵达看似陡不可攀的彼岸。(节选自《沉潜,为成功蓄势》)

【赏析】本文围绕话题关键词语,反复强调沉潜的重要性,短短一段文字,深潜出现六次,这样使文章中心明确,精当的比喻句的运用为文章增色不少。【精段品味三】

我们无法想象一个人人丧失责任感的社会,那将如万物脱离秩序而黑暗无边的夜。如果车洪才老人无法坚持完成国家交与的编写《阿富汗语词典》的任务,那这本用时三十年的词典何日才能问世呢?“国家忘了我,我没忘国家的任务。”车老拥有令人肃然起敬的执着。为坚守责任,车老投注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心血和精力,在三十余年坚持的背后,是老人炽热坚毅的心,怀抱国家,怀抱浩然。

为他人考虑,为社会尽责,为国家奋斗,这使我们每个人的肩上担负着许多责任。然而,责任并不是亲切可爱的字眼,选择承载它往往需要付出,需要勇气,也需要坚持。

我们无数次被生命询问,而只能用自己的生命回答,只有以自己的心去回答。生命不是万古不朽的树木,不是奔腾不息的急流,应当是心容诸子的海洋,安静而勇敢地坚守责任。(节选自《心容诸子,坚守责任》)

【赏析】本段文字开头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列举车洪才的例子,论证自己的观点,最后反复强调中心论点,使人对文章的主题一目了然。

情至深处文自华

【佳作展示1】

钻石有价 我心泰然 林徽因曾说:“真正的平静,不是远离车马喧嚣,而是在内心修篱种菊,即使如流往事,涛声依旧,放弃执念,便可寂静安然。”真正的平静正如此,面对钻石的天价,唯有放弃心中的杂念,泰然处之,方能收获价值。

心之泰然,是慧硕之花,无所念想便无所犹豫,便也了无牵挂,使之花开绚丽。

经典之所以被奉为经典,就在于它的无需标榜,无人超越。1984年那经典名著《西游记》的拍摄,使人们记住了那一张张传神俏皮的脸,记住了那一招招活灵活现的演绎,记住了那一次次翻上跃下的惊险传奇……孙悟空的扮演者六小龄童回忆说,当时拍摄,每集工资一百多,钱虽少,却从未抱怨,只是用心投入,没想到这部电视剧能大红大紫,家喻户晓。

心之泰然,是坦荡之果,唯有无视价值,方知价值可贵。

“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三餐温饱,四大皆空”,这是闲士隐者的追求,是清廉的表率。作为一代名臣的杨震虽无闲士隐者之志,但却有清官廉士之心,面对“暮夜无知”的诱惑,杨震头顶天,脚立地,严词拒绝了以金钱来换取仕途的虚假之人,并留下了“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为暮夜无知?”的千古忠言。真正的价值彰显于自身,面对金钱,手不曾抖,眼不曾眨,泰然视之,方显自身价值的可贵。

心之泰然,是成功之源,任他风雨飘摇,我自安之若素。

静水流深,不露不显,并不影响他滋润万物。抛却杂念,安然前行。唯有经受一季明媚春光的诱惑,蝶才能破茧成蝶;否则,便要面对残酷的死亡。唯有不去念想钻石的价值,钻石的价值才能倍增,关键在于自身是否经得起这一世的浮华。陶渊明甘愿荷衣担锄行于农耕田亩却不正视官场一眼,那是对待名利泰然处之的结果;李白敢于高 唱“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仗剑行走天涯,那是对待权势泰然处之的结果。抛弃杂念,专心投入,收获的便是成功。

钻石有价,唯有我心泰然,那一刻,才能闪出绝美光华,收获内心真正的无价。

【点评】此文标题新颖,有内涵;引用开头,很有说服力;三个分论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深入。最后回扣论点、照应材料,文章思路清晰、语言流畅、一气呵成、很有气势。

【佳作展示2】

挂断电话后,他激动得满脸通红快要流下泪来

因为在外打工的缘故,他已经两年多没回家了孤身一人在这个灯红酒绿的城市中踽踽独行,他觉得自己就像须弥中的芥子、汪洋里的孤舟而马上,他就不孤单了那个倾注了他全部的爱的闺女,就要搭上那青鸟般的巴士,从闭塞遥远的家乡来探望他了!

工作了这么长时间,他还没有向工头请过一次假呢!即使那次被铝合金碎屑刺伤了眼球,他还是在第二天一早抵达工地请假会被扣工钱,他知道,他能为女儿做的也就这些工友们都笑称他“拼命老王”,是呀,就凭那满脸的皱纹,也担得起这一个“老”字了然而今天,拼命老王破例向工头请了假,回家去好好拾掇拾掇,他可不能让女儿在自己身边受一点委屈

所谓的家,小的实在可怜放上一张单人床和一个小饭桌后仅剩下两条板凳的空也难怪,硬生生的在两栋楼中间的夹缝里盖一件微型房屋,小是应当的 这丫头从小睡觉就不老实,这床这么小还要挤两个人,睡觉会不会挤着她?就这么想着,便赶紧把床向外挪了六七公分“嘿嘿”,他憨笑着,“这样又宽又通风,丫头肯定夸我聪明!”这样想着,他高兴的连皱纹都平了许多突然,他一拍脑门,懊恼的自言自语道:“老糊涂了吧!这床下都是干活的家什,里面万一有小虫顺着墙爬上来怎么办!这丫头不受咬,起个红疙瘩四五天都不消……”他赶忙把床推回原位,带着亡羊补牢般的表情他想出了一个好主意,让丫头在床上睡,自己坐在床边给他扇蒲扇,又不挤,还凉快,包准叫闺女睡个好觉!

他还把被褥全抱到太阳底下去晒着,又一路小跑着去杂货店买了瓶花露水拍打在被子和枕头上“闺女晚上做梦肯定是在有阳关的花海里”,他这样想着,巴不得自己这颗微小的芥子能成长成闺女身旁的一株花,给她带去芬芳 他想好了,等闺女来后先带她去吃自己舍不得吃的肉火烧,给她再加碗鸡蛋汤,要一个碗里两个蛋的那种……带她坐有空调的公交车观光,指给她看哪一栋楼是自己盖的,让她知道微小的农民工爸爸也能为这现代化大城市的创建做出贡献!

后记:这是我去年暑假去探望父亲的所见所思他用自己微小的力量推动着城市的发展;用自己微小的行动诠释了宏大的父爱父亲,女儿为你骄傲!【点评】这是一篇非常成功的记叙文,从内容上来看,作者选取女儿暑假去探望父亲的所见所思,事虽小,情却真,字里行间透出浓浓深情,结构上,开头设置悬念,吸引注意,中间细节描写,生动传神,最后情感升华,水到渠成。从立意的角度,紧扣一个“微”字,既有小情,也有大爱,有深度,有思想。语言上,朴实自然,真实可感,极易引起读者共鸣。【佳作展示3】

心存敬畏

敬,而生虔诚心;畏,而生戒惕心。我们应对自然、生命、历史等就应心存敬畏,如此,我们方无愧人生。

心怀对自然的敬畏,才能享受青山绿水,聆听自然心声。近来,雾霾天气严重困扰国人,人们怨声载道,可谁又想过,造成这一现象的不正是我们对自然缺乏敬畏之心吗?树林花园被拔地而起的高楼取代,蓝天白云被工厂的乌黑浓烟遮掩,甚至生长百年的橡树林因逆领导意志而被无情砍伐。我们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去哪儿了?记得一位登山家在登上珠峰时感慨地说:“不是我征服了珠峰,而是它向我展示了它温柔的一面。”这种对自然的敬畏之心让人动容,也足以让我们反思该如何敬畏自然。

心怀对生命敬畏,才能活的更有意义,活出自身价值。印度特蕾莎修女,把一生献给那些受苦难的人们。她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同他们交谈,给他们食物,让他们感受到无尽的爱和关怀。特蕾莎修女死后,印度给她举行了国葬。特蕾莎修女对生命的敬畏感动了无数贫苦人民,人们纷纷跪下,不敢高过她的灵柩。相反的,不敬畏生命,人生之花就会枯萎。马加爵只因同学的几句玩笑话,挥刀杀人,在断送同学年轻生命时,也葬送了自己的青春韶华。生命可贵,怎能不怀有敬畏之心?

心怀对历史的敬畏,才能不忘历史,警钟长鸣。在国外,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倒行逆施,不顾国际谴责公然参拜靖国神社,这哪里是对历史的敬畏。同是二战战败国,战后德国历任领导人都心怀对历史的敬畏,以史为鉴,为过去纳粹暴行真诚忏悔,赢得了世人理解与尊重。相较战后德国的前总理勃兰特,安倍晋三是多么的渺小和丑陋。那些否认侵略历史,美化侵略历史,对历史不心存敬畏的人或国家必将被历史所淘汰。

在国内,有些国人也缺乏对历史的敬畏与尊重。如“抗日神剧”铺天盖地地袭来,让人眼花缭乱,不禁让人发出疑问:“这就是中国抗战史?”抗日神剧的出现是对历史的不尊重,也是对革命先烈的不尊重。今天,我们更应该心存对那段痛苦历史的敬畏,以史为鉴,警钟长鸣。

人生短暂,心存敬畏,方可大道直行。

岁月无痕,心存敬畏,自当青史留名。

心存敬畏,让人生走向辉煌!

【点评】本文先是简引材料,直示观点,继而由自然到生命再到历史论证心存敬畏的重要性。分论点置于每段的首句,使得文章达意明了,纲目清晰,便于快速浏览洞晓文意。论据的选择由雾霾到印度的修女再到德日对历史的态度,选取的论据典型精当、富有时效。最值得称道的是本文的语言,作者灵活的驾驭各种句式,整散长短错落,疑问感叹句式的选用,对仗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论证饱蘸感情,增加了文章的说服力,也易于感染读者。

上一篇:牙膏中的化学调查报告下一篇:中公教师招聘面试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