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备考:高考作文不跑题的秘诀

2024-04-18

高考备考:高考作文不跑题的秘诀(通用12篇)

篇1:高考备考:高考作文不跑题的秘诀

高考材料作文怎样不跑题

材料作文:是根据既定材料,对材料进行分析、提炼,从而得出一定的看法和观点的一种作文形式。

写材料作文的关键是从材料中提炼出符合命题意图的明确的论点。很多考生提炼不出明确的论点,因而议论往往失去中心;有些考生论点虽明确,却不能紧扣所给材料,不符合命题意图,也就是说,不是最佳立意。这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文章的质量。在考场中考生面对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常见问题有:(1)脱离材料,随意而为(2)笼统含混,泛泛而谈(3)抓住一点,不及其余(4)抓现象而弃本质。接下来我们就重点说一说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仔细阅读所提供的材料,切实弄清材料的中心和实质,不要只抓住其中韵只言片语,以局部代替整体。当然,重视材料中起关键作用的语句是正确而且必需的,但它在必须在整体框架下进行。如这样一则作文材料,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作文:

一伟大雕塑家完成了一座非常完美的雕塑,有人问她:“你是怎样雕出如此完美的雕塑的?”雕塑家回答说:“其实,这座雕像原来就在那里,我只是将它多余的边边角角去掉而已。”其实,在人生中,你就是那座雕像,只要去掉“多余的边边角角”,就能获得完善的自我,而那位出色的雕塑家,就是你自己!

我们该怎样“审”这则材料呢?

有的同学抓住了关键词“雕塑自我”,以此为话题,立意为“我勤备努力塑造自我”、“我通过多读书塑造自我”、“我选择好的朋友塑造了自我”、“我培养自己高尚的情操来塑造门我”等等。有的同学更是出新:“我不用祛除自身的毛病,因为每一个成功的人都有缺点错误。”这样行不行呢?不行!只抓住材料本身的“只言片语”来立意,没有能够准确把握出题者的真正意图,未免偏颇。既然是审题,就应该审得全面,把材料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而不是分割蚕食,片面立意。如我们把上面这则材料当做一个整体来分析就不难发现:除了“塑造自我”这个短语以外,“去掉多余的边边角角”也是很重要的一个信息。“去掉’多余的边边角角’才能塑造完美的自我”才是材料的中心内涵,围绕这一点立意选材文章就已经成功一半了。

再如这样一则作文材料,根据曝歹材料自选角度作文:

武汉市的珞珈山,是武汉大学的所在地。山上有闻名遐迩的樱花园。每年的樱花时节,游人如织。总见一些青年朋友穿着和服在樱花丛中摄影留念。一次,一位在武汉留学的韩国青年见此大为不解,她对她的导师说:“他们为什么要穿着和服去照像呢?我们韩国也有樱花,但从没有人穿着和服去同樱花照像。”她的导师苦笑了一下,无言以对。

这则材料从导师的“苦笑„‘无言以对”来看,表现了导师对那些穿着和服照像的青年人的不满和鄙视。导师的心声体现了命题者的意图,也体现了材料的主旨,即批评那些穿和服照像的中国青年,批评他们崇洋媚外,民族尊严沦落,国家观念淡薄。这则材料所涉及的对象有四个:一是游人,二是中国青年,三是韩国青年,四是导师。这四个对象表现为材料的四个角度。而最能表现题旨和意图的是第二和第四角度。在第二和第四个角度中,假如从反面立意,指出“苦笑”是思想封闭的表现,由此而论证中国要走向世界,要增进各国人民的友谊,就必须解放思想。这个文意,虽然新,但不符合材料的题旨和命题者的意图。所以,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我们应当引导学生正确把握角度与题旨的关系。如果一味求新,“反弹琵琶”,只会曲解原材料的意思。

二、多角度原则

很多材料包含两个或更多含义,因此分析材料时,要运用发散性思维,很快列出由材料中引出来的观点2—5个,然后找出一个对自己写作有利的分析角度去写。如这样一则作文材料,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作文:

有个鲁国人,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绢。他们想到越国去居住,于是有人对他们说:“你们将会贫穷不堪了。”这个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人说:“麻鞋是穿在脚上的,而越国人是赤脚走路的,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国人是披发的,你们夫妻的特长,在越国是无用武之地的,怎么能不穷呢?”

1.横向立意: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顺着原材料所告诉读者的指向去考虑。

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脱离实际。这种立意的好处是能紧扣材料的基本倾向、主要观点,因而不会出现偏题、走题的现象。

2.反向立意:就是把原材料的问题倒过来想想,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提出质疑。

因为越人赤脚、披发,鞋帽就大有市场,就会得出鲁人未必会穷的结论。这就要求鲁人敢于尝试、敢于冒险、敢于改革。

3.延伸立意:就是在原材料已知内容的基础上,对原材料作合理的联想,进行恰当的推理、弓}伸。“亏本生意做不得”,“无用武之地焉能致富”等观点。

4.类比立意:就是通过联想,把材料的已知内容同材料外的其他内容由此及彼地联系起来考虑,找出其中的相似点。

办企业、做生意,要根据当地的生产、消费、风土人情等情况,也要根据需要与可能,那么就要求我们考虑动机与效益,又要扬长避短,才能生财有道。

三、明限制原则

与话题作文相比,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限制性非常强,必须要明确材料题旨来确定立意。如这样一则材料,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作文:

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的角落,真有好多人要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越出越高。晚上,院长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

最后,院长叫男孩到宝石市场去卖这块石头,结果,石头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甚至被传扬成“稀世之宝”。

院长对男孩说:“生命的价值也就像这块石头一样,一块很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而提升了它的价值。”

在进行作文训练的时候,有很多同学以“珍惜”为话题,写“珍惜友谊”、写“珍惜时间”、“珍惜幸福生活”、“珍惜学习机会”等,都未免偏颇。只要我们再全面深入地进行分析,就会明白这则材料的主旨才是话题——“只要自己看重自己,珍惜自己,你的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材料对“珍惜”有了更具体的限制。

四、倾向性原则

有些材料,客观地叙述一件事,说明事物或现象,不带命题人任何主观感情色彩和思想倾向;有些材料则正好相反,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人手来审题立意。如这样一则材料,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作文:

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鹜。它们提出种种接上断臂的奇思妙想。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材料中的情感倾向十分明显。“好事之徒”、“趋之若鹜”等词贬斥之情溢于言表。对想接上断臂在做法持否定态度,对断臂维纳斯持赞赏态度。据此可立意为:应顺其自然,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如果不注意分析情感倾向,立意为:坚持就是胜利或攻书莫畏难。就明显偏离题意。

篇2:高考备考:高考作文不跑题的秘诀

文章涉及到语言、内容、形式、感情、思想等方方面面,哪一方面都是很重要的。但说到考试作文,切合题意恐怕是最为重要的。如果偏离题意,也就是我们惯说的走题、偏题了,那么,不管文章的语言是多么优美、内容多么充实、感情多么真挚、见解多么深刻、形式多么新颖,都不能说是一篇好的文章,都会降低文章的等级给分。可见切题的重要,它是前提,是基础,是所有评分标准中最为重要的一条。所谓纠正偏颇,就是在文章写到一定篇幅的时候发现有不对题意的可能,及时采取适当的挽救措施,努力使文章走上正确的道路上来。走题中最为普遍的现象是审题不准,重点把握不当,所以在动笔之前,实际上就注定了文章要走题,而在写作过程中有没有发现的话,文章走题偏题就在所难免了。所以动笔之前的审题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说纠偏的话,审清题目要求、审清题意就是最可靠的纠偏,也是最有效的纠偏。

不过,考试毕竟是考试,尤其是高考,事关重大,心理紧张自不必说,在短时间内就能把题目要求理解得全面透彻,确实是件很难的事。即使用了很长的时间去思考,挂一漏万的事也会发生。所以会有不少考生在基本理解题目要求的情况下,就开始动笔了,一边写,一边继续审题,这样就会出现这种情况,文章已经写了一部分,或者已经过半了,发现有点不对路子,继续写下去肯定要走题的。这个时候,所剩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另起炉灶已没有可能,况且已写的部分占去了不少作文页面,再写一篇的话,可能都容不下800个字。相信考生如果发现这个情况会急出一身冷汗的。在我们平时的作文中是常常碰到这个情况的,有些性急的考生会不假思索拿起橡皮就擦,或者有笔把它划去,结果耗时不说,搞得卷面也不整洁。那么,对此该怎么办?我们以为这个时候最为需要的是冷静、冷静,要冷静思考一下,问题出在何处,又是何因,然后对症下药采取补救措施,或许能生机再现,柳暗花明。

篇3:高考命题作文备考攻略

一是直接命题作文 (包含半命题作文) , 即作文试题只给出作文的题目和写作要求, 不带其他的任何材料与说明。2010年高考中有三个省出了这样的作文题——湖南卷以“早”为题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 北京卷以“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为题写一篇文章, 重庆卷以“难题”为题目, 写一篇文章。

二是材料命题作文。和前一类不同的是, 这类作文试题是先给出一则材料, 然后给出作文题目。2010年高考中有四个省市出了这样的作文题。如:绿色, 生机勃勃, 赏心悦目。绿色, 与生命、生态紧密相连。今天, 绿色成为崭新的理念, 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请以“绿色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 (1) 角度自选; (2) 立意自定; (3) 除诗歌外, 文体自选。 (江苏卷)

要想在规定的时间里写好命题作文, 需要严肃认真地审题。

审题, 是指对作文试题的相关要求进行综合分析。审题是写作的起始, 也是写作的关键。命题作文常见的审题方法, 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题眼突破法

“题眼”是指题目中最能体现写作中心、表达感情的关键字眼。找题眼, 我们不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如果给定的题目是一个句子, 题眼常常就是谓语部分。如:2007年天津卷以“有句话挂在嘴边”为题, 谓语“挂”就是题眼, “挂”, 就是经常提起, 而且为大家所熟悉。2007年上海卷“必须跨过这道坎”, 谓语“跨过”是题眼, 为什么必须“跨过”?怎样才能“跨过”?就是写作的重点。

2.如果给定的题目是一个短语, 那么短语本身可能是动宾结构、偏正结构、主谓结构、并列结构等。

(1) 如果是动宾结构, 题眼一般是前面的动词。如:2010年江西高考作文“找回童年”, 题眼就在“找回”上, 说明“童年已经渐渐远去, 童年的乐趣、童年的纯真已经消逝”。可以写对“童真”的呼唤, 还可以写人们对“消失的童趣”的向往等等。

(2) 如果是偏正结构, 题眼一般是修饰语。如:2010年江苏卷“绿色生活”, 题眼就在“绿色”, 只有抓住“绿色”, 写“无污染、天然的、自由自在”的场景或图景, 才算突出了重点。

(3) 如果是主谓结构, 题眼一般在谓语上。如:2007年辽宁卷“我能”, 题眼是“能”, 怎么“能”?在什么情况下“能”?“能”干什么?为何“能”?“能”说明了什么?当然, 对这个题目, 我们还需要注意必须是第一人称“我”, 写别的人称是绝不可以的。

(4) 如果是并列结构, 题眼就在二者或三者之间的关系上。如:2010年北京市高考作文“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是对立统一关系, 二者相辅相成, 密不可分。人生做事既要“仰望星空”树立理想, 又要“脚踏实地”做好身边的事。

3.如果题目只是一个词, 题眼往往就是本身含义或它的象征意义。如:2010年湖南卷“早”, 这个词语应该是强调人处在一种“早”的状态中, 这种状态可以是“早”的收获, “早”的感悟等。作文的重点就该揭示概念的内涵或描绘事物的特征, 或由此展开适当的联想, 以揭示中心。

二、辨清文体法

根据题目辨清文体至关重要。有些试题从表述形式和内容上, 可以清晰地显示出最适合写作的文体。有些题目可选用不同表达方式, 写成不同文体的文章。如2007年福建卷《季节》, 写成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均无不可。遇到此类题目, 如果没有具体明确的文体特定要求, 就可以根据自己写作的文体优势去决定选用何种文体。

如果题目中出现“说”、“论”、“谈”等字样的, 就要写成议论文, 如2006年湖南卷《谈意气》等;有些题目中虽然没有出现以上字样, 但是题目是点明两者之间的关系, 比较抽象或富有哲理性, 如2007年四川卷《一步与一生》、2006年重庆卷《走与停》等题目, 也应写成议论文。

三、联想引申法

有的题目并不直接明确告诉你写什么, 而是含有引申义、比喻义或象征义。只有读透它的引申义、比喻义或象征义, 才能切中题旨。如:2007年安徽卷“提篮春光看妈妈”中的“春光”和“妈妈”是具有象征义的。“春光”本意是春天的风光, 而春天的风光特点是和煦、明媚、温暖, 能给人带来希望、温暖、欢乐和成功, 因此它所喻指的应该是“温暖”、“爱心”、“快乐”、“希望”、“成功”、“成绩”等;“妈妈”本意是生养自己的母亲, 可喻指“祖国”、“大地”、“自然”等。所以, “春光”可以是成就, 带着自己的成就去劝慰妈妈;它也可以是成功的经验、奋斗的历程等美好的事物, 这些都可以成为抒写的对象。有了这样的联想引申, 就能快速找到写作的切入口。

运用“联想引申法”, 首先要思考清楚事物自身的特点, 然后再从事物具体特点出发, 联想引申与之相类似的有关人或物, 从而寻找它所象征的深刻意义, 理解出题者的意图。如《肩膀》, 可由肩膀的作用联想到呵护、真爱、责任等。

篇4:高考作文得高分的秘诀

一、选材角度要新颖。

写作文一般不要就事论事,应该紧扣主题展开联想和想象,由古到今,由此及彼,由自然现象到社会现象,驰骋于古今中外,神游于天地四方,这样才能增强文章的可读性,使文章瑰丽多姿,让人看了爱不释手。由于考场作文时间有限,选取角度时宜采用化大为小、以小见大的方法,“从一滴水中反射出太阳的光辉”。如果你要写议论性的文章,那就不能满足于讲一些“明摆着”的道理,要努力换一个角度看問题,尽可能发现一些其他考生没有发现的东西。要打破思维定势,学会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学会联想和想象,使构思不落俗套,别具一格。比如“竞争”这个话题,可能很多学生都会想到“竞争无处不在”、“竞争是必需的”等司空见惯的观点,这样的见解虽然正确,但是很难得到高分。如果我们反其道而行之,论述“竞争也有温情在”、“请感谢你的对手”等观点,就会比前面的观点新颖得多。谁都知道“向上”的道理,难道“向上”都是好的吗?君不见树枝向下才能显示其柔美的一面;流水向下才能奔向大海;树根向下才能枝繁叶茂;落日向下才能有美好的明天。这种反向思维得出的观点自然会让老师眼前一亮,分数当然就会提高。

二、内容容量要大,行文过程有亮点。

同学们在写作时可运用小标题法,这样可以把众多人、众多事综合在一起,既可突出中心,中间的小标题又提示了本段中心内容。在运用此法时一定要注意结构,首尾要短,开头点到为止,结尾呼应开头,明确点明中心,中间内容要充实,讲究一波三折。另外,还要注意行文中的亮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设置题眼,夺人眼球。“题好一半文”,好的文题应该简明生动、新颖独特。作文时,我们可以根据试题的要求和本文的实际,或者以题显旨,或者推陈出新,或者巧用修辞,或者点石成金。《与翅膀不同的鸟一起飞》肯定比《团结合作》要漂亮得多。

2.开头经典,一见倾心。开头切忌讲些无关紧要、偏离题意的话,要尽快入题,吸引读者。为此,可以巧设悬念,以发人深思;可以引用诗词,使诗情洋溢;可以引用名言,使文采斐然;还可以蕴含哲理,耐人寻味。比如《做一个勇敢坚强的人》的开头:“苍鹰翱翔高空,向人类传递了‘苍天之魂’的勇敢坚强;腊梅怒放于寒冬,向人类讲述了傲霜斗雪的勇敢坚强;胡杨屹立于沙漠,向人类显示了挑战命运的勇敢坚强。在这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面前,我想除了灾区的人民需要勇敢坚强,我们也同样要做一个勇敢坚强的人。”这样的开头文字虽然很简短,但内涵却很丰富。总之,开头要有统摄全篇、点明题旨、先声夺人的效果,才能为全篇打下良好的基础。

3.主体惹眼,关注热点。一般来说,在紧扣话题的前提下,直接从现实生活落笔,可以使文章的内容鲜活,将社会热点问题信手拈来,能够吸引读者,使人读有所得。《做一个勇敢坚强的人》一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生活中难免会遇到挫折,最好的解决方法不是逃避,而是勇敢地迎上去,直面挫折!假如铅笔不经历刀削的痛苦,怎能写出美丽的文字;种子不经历破土的艰辛,怎能收获丰硕的果实;蝴蝶不经历破茧的挣扎,怎能自由地翩跹起舞。可是,当我们把眼光转向现实社会,很遗憾地发现,有太多的人被现实磨灭了勇敢坚强:一次的考试失败就离家出走时有发生,高考落榜生寻死觅活屡见不鲜,失业者一蹶不振司空见惯,失意者终日借酒消愁成了家常便饭……这些都是懦弱的表现。作为新世纪的主人,我们很清楚世上没有不弯的路,人间没有不谢的花,在人生的旅途中,无论我们遇到什么,失去什么,都不要忘记勇敢和坚强。犹如险峻的高山挡不住汹涌的波涛,汹涌的波涛也挡不住你前行的孤舟;就像广阔的晴空挡不住突来的风暴,突来的风暴也挡不住你远行的背影;如同坚固的楼房挡不住可怕的地震,可怕的地震也挡不住八方的爱心。”这是在四川地震不久一位学生写的文章。

4.文采飞扬,句式抢眼。文章要有文采,文句除了要通顺外,还应该做到生动形象,长短变化,错落有致。在句式的选用上,尽量做到句式整齐,雅俗共赏。如下面这段文字:“你看遥远的东西是美丽的,因为距离为人们留下想象的空间,如悠悠的远山,如沉沉的夜空;朦胧的东西是美丽的,因为它舍去了事物粗糙的外表,呈现出一个美的轮廓,如月下的凤尾竹,如灯影中的美人;短暂的东西是美丽的,因为它截取最美的一瞬,如鲜花盛开,如偶然的邂逅。”“我喜欢品味梅的俊逸,因为她有朴素的外表,高洁的灵魂;我喜欢咀嚼兰的高雅,因为她有脱俗的韵味,诱人的馨香;我喜欢倾听竹的低唱,因为他有洒脱的风骨,刚直的气节;我喜欢欣赏菊的风雅,因为她有清秀的姿态,凌霜的傲骨。”此外,在写作中恰到好处地引用名人名言,也能使自己的文章高人一筹。《做一个勇敢坚强的人》一文中就引用了冰心的话:“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它现实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撒遍了牺牲的血雨。”这样的句子就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5.结尾简洁,余味无穷。对于怎样才能写好文章,我国古代有“凤头、猪肚、豹尾”之说。“凤头”,自然是说要有一个好开头;“猪肚”,则是说中间要有足够的容量;而“豹尾”,是要求结尾简洁有力。所以,对于文章的结尾,也应该精心设计。结尾时,通常是或呼应开头(或题目),使首尾一贯;或画龙点睛,使主题升华;或卒章显志,点明主题;或留有余地,令人回味。比如《珍珠鸟》的结尾:“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世界。”《孔乙己》的结尾:“我想孔乙己大约的确死了。”这一神来之笔顿使满纸生辉,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想象的空间。

6.卷面整洁,书写美观。写文章是一种创造美的活动。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写作时,除了努力做到内容美之外,还应该做到形式美。为此,应该力求书写工整,段落匀称,卷面整洁,这样,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得到较高的评价。

三、倾注真情,思想健康,感情真挚。

只有掏出心来,写真事,抒真情,才能打动读者。在情感的表达上还可以有几种方法:①情如高山流水。像魏巍先生的《谁是最可爱的人》,首尾强烈抒情,中间叙一件事,抒一段情。②情如涓涓细流。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③先抑后扬。如杨朔先生的《荔枝蜜》。④波澜曲折。如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写文章要想做到以情动人,首先我们对所叙的事、人、物等要倾注自己的真情实感,如果想感动别人,首先要感动自己。

篇5:如何避免高考作文跑题

这在记叙文中比较常见。比如写一篇歌颂母爱的文章,这类文章同学们是有话可说的,拿起笔就能洋洋洒洒的写下去,有一位同学一下子就写了不少,突然感觉不对劲,发觉写父亲的篇幅太多了。怎么办,灵机一动,计上心来,把笔锋一转,“不要以为我们家父亲如此,说起母亲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她的爱有时真让我有点受不了。”下面过渡到写母亲。下面专心致志写母亲。这一转可谓恰倒好处,使得前面写父亲的一段不仅不是败笔,而且倒成了文章的一个亮点:原来作者是要以父亲作陪衬,以此来突出母亲之爱。

文章主旨易位

这在议论文中比较常见。比如有这样一篇材料作文,说是蒲松龄为了写《聊斋志异》,在自己家门口摆茶摊,免费为过往行人供应茶水,条件是给我讲一所知道的奇奇怪怪的事情。蒲松龄就是以这种方式搜集了大量民间资料,然后在此基础上写成了著名的《聊斋志异》。读了这则故事,引发了你什么样的感谢,并以此为中心写一篇议论文。一位同学思考得比较深入,他的观点与众不同。他想别的同学肯定都对蒲松龄的这一做法表示赞赏,蒲松龄不摆读书人的架子,虚心向群众学习,在给群众提供方面的同时,自己也获得了丰富多彩的创作素材。他要唱唱反调,于是给自己的文章取题为《家门口有多大》,他想表达这样的观点,蒲松龄在家门口,坐等行人经过,过去不像现在,交通不发达,农业经济,人们活动范围比较小的,不需要大量的流动,所以一天能有几个人经过呢?与其说是坐等,不如主动上门,走出家门口,到异地采风,这样获得的材料会更多更好。可为了把文章写得很严密,还是对蒲松龄的这种做法表示肯定,这一写就是一小半。这时作者感到如果再这样下去,那么文章的观点只能大众化了,必须赶紧拨转写作方向。“罗里罗嗦,说了这一通,并不说明我就完全赞同蒲松龄的这一做法,其实在我想来,蒲还有更好的方法在。”这一转使得文章的主旨得到了强化,前面所写并没有弱化文章的中心,反而使得文章严丝合缝,井井有条。

文体易位

篇6:高考备考:高考作文不跑题的秘诀

高考作文写作技巧:点题拯救跑题作文

高考作文得分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语文考试的成败。然而,一些作文能力一般的学生,却偏偏不重视作文,认为只要在考前花几天时间背上几篇范文就能蒙混过关,甚至认为只要能把800多的字数凑够,就能赚个“辛苦分”或“保险分”。但是,近年来,高考作文的评分规则日趋严格,采用“1+1+1…”的方式,由数名阅卷老师随机抽到反复评判。因此,各地高考中的零分作文越来越多,这无疑给那些抱侥幸心理的考生一记“重拳”。高考临近,很多考生对作文的恐惧也与日俱增。其实,文无定法,大体须有,高考作文也是可以在短时间内“突击”一把的。

观点:

韩寒写高考作文未必能及格

很多人认为,写作水平越高的人,高考作文分数就会越高。其实不然。每年高考结束后,都有一些作家因写高考作文而“下水”。按照高考评分规则来评判他们的高考作文,不及格或零分的情况也不足为奇。

韩寒够火,加上与方舟子的交锋,绝对算是个站在舆论风口浪尖的人。但是,让他来写高考作文也未必就能拿到高分(从韩寒参加《萌芽》杂志“新概念作文”一举成名的习作《杯中窥人》来看,其笔法也不会在高考作文中占半点便宜。当然,韩寒没有参加高考,这点无法印证)。这不是作家的水平问题,而是考试的评价制度问题。因为考场作文阅卷受时间、环境和评分细则的影响较大,阅卷老师在极短时间内很难做到完全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份试卷,被误判的试卷在所难免。

建议:

花开三朵 点题要贯穿作文全篇

篇7:高考备考:高考作文不跑题的秘诀

前言:高考作文得分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语文考试的成败。然而,一些作文能力一般的学生,却偏偏不重视作文,认为只要在考前花几天时间背上几篇范文就能蒙混过关,甚至认为只要能把800多的字数凑够,就能赚个“辛苦分”或“保险分”。但是,近年来,高考作文的评分规则日趋严格,采用“1+1+1…”的方式,由数名阅卷老师随机抽到反复评判。因此,各地高考中的零分作文越来越多,这无疑给那些抱侥幸心理的考生一记“重拳”。高考临近,很多考生对作文的恐惧也与日俱增。其实,文无定法,大体须有,高考作文也是可以在短时间内“突击”一把的。

观点:

韩寒写高考作文未必能及格

很多人认为,写作水平越高的人,高考作文分数就会越高。其实不然。每年高考结束后,都有一些作家因写高考作文而“下水”。按照高考评分规则来评判他们的高考作文,不及格或零分的情况也不足为奇。

韩寒够火,加上与方舟子的交锋,绝对算是个站在舆论风口浪尖的人。但是,让他来写高考作文也未必就能拿到高分(从韩寒参加《萌芽》杂志“新概念作文”一举成名的习作《杯中窥人》来看,其笔法也不会在高考作文中占半点便宜。当然,韩寒没有参加高考,这点无法印证)。这不是作家的水平问题,而是考试的评价制度问题。因为考场作文阅卷受时间、环境和评分细则的影响较大,阅卷老师在极短时

间内很难做到完全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份试卷,被误判的试卷在所难免。

建议:

花开三朵 点题要贯穿作文全篇

其实,有的作文本身并没有离题,但却因为没有点题,或点题不明,点题不当,阅卷老师在较短时间内没有发现其硬性“得分点”而被判为离题、偏题作文,让考生吃了大亏。那么,什么是“点题”呢?“点”就是反复申述,“点题”即亮明题旨,开宗明义;“题”则包含话题、主题、标题。去年,全国高考作文命题形式仍然是标题作文、话题作文和新材料作文三类,点题的技巧应该是相通的。一言以蔽之,就是“一篇之中三致志焉”。通俗一点说,花开三朵最美。具体的做法是:

一、标题点题只要在材料关键词或话题基础上稍微改变一下,一个醒目的标题就出来了。如05年广东省满分作文《让纪念闪耀理性光芒》《芳香永存》(以“纪念”为话题);山东省满分作文《智慧无限,双赢无边》《大家好才是真好》(以“双赢的智慧”为话题);2011年云南省满分作文《诚信之心,利欲岂能熏》《坚守诚信》《诚信行天下》(以“诚信”为话题)等。

二、开头点题如05年四川省高考满分作文《在忘记与铭记的两岸》(以“忘记与铭记”为话题)的开头:“席慕容说:‘生命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我们都是那个过河的人。’在生命之河的左岸是忘记,在生命之河的右岸是铭记。我们乘坐着各自独有的船在左岸与右岸穿梭,才知道——忘记该忘记的,铭记该铭记的。”再如2011年云南省满分

作文《因为诚信》(关于代买彩票引出“诚信”等话题)开头:“诚信,是不取他人院外之梨的‘我心有主’;诚信,是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君子胸怀;诚信,是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坦荡风度。诚信似山,沉稳肃寂;诚信似河,执著向前;诚信似光,照亮人心;因为诚信,世间创造了太多太多的美;因为诚信,一个个英雄展露风采;因为诚信,生命之舟得以远航。”

三、主体部分点题有的点标题,如《建造自己的房子》主体部分段首语:“建造自己的房子,需要脚踏实地,付诸实践……建造自己的房子,需要勇于拼搏,精益求精……建造自己的房子,还需要持之以恒,自始至终。”有的点话题,如《忘记和铭记》主体部分段首语:“因为忘记,所以潇洒……因为忘记,所以宽容……因为铭记,所以为君子。”

四、结尾处点题如四川省满分作文《向左铭记,向右忘记》结尾:“铭记生活的真与诚,忘记生活的假与伪。铭记美德,忘记恶俗;铭记责任,忘记仇恨。学会向左铭记,向右忘记。”云南省满分作文《做一个有诚信的生命》结尾:“生命如山,诚信是径,循径登山,方知山之高大。生命如海,诚信是舟,泛舟于海,方知海之宽阔。生命如歌,诚信是曲,和曲而歌,方知歌之动听。做一个有诚信的生命吧!”另外还要强调的是:点题,是挽救离题作文的“救命草”。某高考语文阅卷老师曾说:“有时候一个关键词、一句关键性的话,就会救活一篇高考作文!这是未曾阅卷的朋友想象不到的!”每年高考,总有些平时作文基础很不错的学生,爆出让人吃惊的低分。究其原因,问题还是出在审题与点题的环节上。

分析:

作文跑题 文笔再好也没用

早在2003年高考,南京金陵中学考生费滢滢的作文《人情与季节》就因有偏题之嫌只得了25分,最终与复旦大学无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请看她的这篇作文:

人情与季节

(一)端午

前几天是端午,当我把去年的艾和菖蒲从门上拿下来,换上新的时,我听到干枯草木细微的碎裂声,闻到灰尘中混有的一种特别的香气,这是艾的味道。艾和菖蒲是两种具有特殊意义的植物,艾因为有浓烈的香气,被认为是避邪之物,而叶子细长的菖蒲被当作神仙手里的宝剑,有青绿色的剑锋,可以用来斩妖除魔。记得小时候,每到端午,就看见每个回家的人自行车筐里都会放着束好的菖蒲和艾。而现在,我下楼时看见每个门口都空荡荡的,难道人们都忘了它们的含义?或者,只是觉得在每扇紧闭的门边摆放它们是件可笑的事情?

(二)元宵

按照惯例,今年的元宵节我点灯到院子里走一圈。看不见和我一样点灯的人,整个院子只有我一盏孤独的灯在走。又因为下雨,火光明明灭灭,显得格外微弱。回到家,电视里在说,今年夫子庙的灯市也由于下雨而变得冷清。“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这是欧阳修笔下的元宵。现在,人们更宁愿呆在家里,连饭后的元宵也是草草了事,这样,他们也就忽视了这个在古人眼里相当热闹,便于交际的节日。

(三)重阳

听过一个挺感人的故事,一位母亲病了,女儿到医院探望她,在路上想起今天是重阳,于是买了糕,糕也有登高之意,是避免灾病、吉利的象征。糕上还插着小旗,也有避邪的意思。后来母亲病好了,那碟糕也就一直放在那儿,没舍得吃。其实这是件小事,但里面的感情却令人动容,这样的感情,也使节日的意义更加突出,让我们知道,节日的形式其实是浓厚感情积累的结果,人们的真心祈愿,是节日的全部内容。

(四)冬至

冬至这个名字我格外喜欢,每次我默念,都有老朋友来拜访时,听他们的脚步声来到门口的幸福感觉。在古代,每到冬至这一天,皇帝都会和大臣们祭天。而老百姓在这一天会怀念老友,回忆过去。这是个温暖的节日。但当这一天,我到学校,问同学今天是什么日子,他们的表情都很冷漠,他们并不关心,也不在乎哪个节日在哪天。我想,人们是因为感情的淡漠而忽视了节日。但更可怕的是,对感情的淡漠,对人情的疏远,使我们丧失了感知生活中在我们身边的细小事物的能力。

作者的文笔棒极了,但却只拿到了区区25分,多少令人费解。不少人甚至会说如果只是内容一项离题,那么在表达、特征两项能不能给高一点的分呢?回答是否定的。因为作文阅卷有一条隐性规则,就是一票否决制,跑题作文写得再生动感人也难逃厄运。

江苏高考阅卷语文学科组组长何永康撰文说,费滢滢作文的基本

立意落在“对感情的淡漠”和“对人情的疏远”上,她强调的是“人们因为感情的淡漠而忽视了节日”,而不是“感情亲疏”与“认知事物”的“关系”,偏离了题意。其实,费滢滢的作文是完全可以挽救的。她只要在开头、结尾和主体部分的关键处把话题“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的大意不厌其烦地重申几遍,也不至于只得这么点分数了,而且还很有可能拿满分,但她却没有这么做。

实际上,中考作文与高考作文的要求大致相似,作者下笔前一定要先给文章取个响亮的名字,最好还能与要求挂钩,在文章开头、结尾处尽量做到画龙点睛,写作过程中最好还能不厌其烦地反复点题。因为,高考作文是写给阅卷老师看的,他们很有可能是你的唯一读者。在浩瀚的考卷中,他们可不愿意耗费过多时间跟你玩猜谜和捉迷藏。“一篇之中三致志焉”、“花开三朵”,反复点题,既是对阅卷教师的尊重,也是对你的尊重和负责。

考场作文阅卷受时间、环境和评分细则的影响较大,阅卷老师在极短时间内很难做到完全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份试卷,被误判的试卷在所难免。点题,是挽救离题文的“救命草”。

篇8:高考英语作文命题特点及备考策略

1 高考英语作文的命题特点

要把握英语作文的命题方向就必须了解命题特点, 据近些年英语高考的内容走向来看, 得出其命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第一, 内容的实时性。高考英语作文以“热点风向标”著称, 对于社会上发生的具有代表性或特殊意义的事件、现象, 往往会在英语作文的命题上有所表现, 例如时下最热门的环境治理问题、饮食安全问题。总的说来, 近年来作文考试的题目渐渐趋向生活化, 具有时代性特点;第二, 主题的明确性。英语作文紧扣文章主题和中心思想, 一篇文章若是冗长杂乱、文不对题, 那么作文的质量也会大打折扣;第三, 体裁的限定性。高考英语作文一般包括记叙文、应用文、议论文等, 因此在写作过程中可以根据其示例来进行结构的拆分, 当学生们大量的训练和观察总结后, 不难发现英语写作其实是有规律可循的。对体裁有了清晰认识后, 便可以帮助学生们建立起写作提纲的架构, 避免拿到题目不知道从何处落笔的情况。

例如, 2012年全国卷 (一) :

假定你是李华, 从互联网上得知一个国际中学生组织将在新加坡 (Singapore) 举办夏令营, 欢迎各国学生参加。请写一封电子邮件申请参加。

内容主要包括:1.自我介绍 (包括英语能力) ;

2.参加意图 (介绍中国、了解其他国家) ;

3.希望获准。

拿到此命题, 我们对标题进行分析, 文中要求以邮件描写, 据此第一段应该是简单的自我介绍和寒暄问好, 第二段对申请内容进行详细描述, 第三段再言辞恳切地进行总结, 这就构成了简单的三段作文大纲;最后, 范围的稳定性, 有些考生对高考英语作文没有信心是因为现今的命题内容越来越丰富, 于是担心会出现一个完全不在能力掌握之内的命题, 新颖到让自己束手无策, 其实考生大可不必担心这一点, 因为高考英语的考纲是比较统一和稳定的, 它对于学生的考查目的性也十分明确。

2 高考英语作文的备考策略

(1) 英语作文教学的策略应用

了解到高考英语作文的特点和学生容易进入的误区之后, 寻求应对之策则成为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高考英语作文的备考策略总结下来, 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 注重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 以求达到学以致用的境界。老师在教学中首先要根据每个章节的基础知识来开展多样的教学活动, 将丰富有趣的课堂活动引入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和配合老师思维进行思考。要将英语写作与英语课堂学习的其他方面相结合, 听、说、读、写是构成英语能力的几个方面, 但它们之间不是完全孤立的。举例来说, 英语的阅读也能与写作产生互相融合促进的效果, 在阅读一篇文章的过程中, 学生要对句子的意思进行解析, 或者对作者的写作目的做出猜想。通过这两方面的摸索, 学生们既提高了英语知识水平, 也对作文立意、布局有所掌握。

其二, 切实以学生掌握知识点作为教学目的, 要想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有所提高, 就必须重视营造课堂教学氛围, 创造最优的英语学习条件。老师在课堂中要千方百计提高课堂趣味性和知识点针对性, 帮助学生形成英语写作思维, 提高语言实践能力。

其三, 课外拓展要把握热点命题方向, 教学不单单是指课堂的教学, 对于教学任务比较繁重的高中学子来说, 仅仅依靠课堂时间完成所有的学习目标是不太可能的。因此, 课堂外的拓展也非常重要, 学生在课外多看新闻或对热点事件进行解析, 找出此事件或新闻的切入点, 并以此为中心用英语阐述出来, 将娱乐与学习相结合, 也可达到练习作文的目的。此外, 教师还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参加“英语角”等活动、积极收听英语广播、排演英语情景剧等方式来实现英语的课下练习, 对命题的多方向展开延伸。

(2) 高考英语的考试技巧策略

提高应试的策略技巧, 英语作文的命题内容较为宽泛, 要掌握应试技巧, 需要以下两个条件:第一个是审题, 拿到一段写作要求, 首先要了解作文写作意图、大意、体裁等方面的要求。以2014年高考英语全国卷 (一) 为例:

假定你是李华, 计划暑假间去英国学习英语, 为期六周。下面的广告引起了你的注意, 请给该校写封信, 询问有关情况。注意:1.词数100左右;2.可以适当增加细节, 以使行文连贯。3.参考词汇:住宿-accommodation。

上述题目中已经对写作要求作出详细说明, 审题内容包含审主题、审格式、审文体、审人称、审时态语态等几方面。现在的高考作文更加重视文章的格式, 一篇线条清晰、层次合理的作文就是我们所要达到的目标。审题也能够确立起一篇文章的架构。例如, 我们在写议论文的时候, 首先便会形成一个基本结构: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得出解决方法或发表意见, 最后总结性结尾, 这种模式也是学生经常会运用到的。当审题完毕后结合这种思维方法则可以快速获得这篇作文的写作步骤。第二是文词的积累运用, 对一篇作文的优良鉴定除了基本的扣题和保证字词不出现错误之外, 文词的使用也会给阅读作文的人带来直观的感受。例如, 作文中想要表达“开心”, 很多学生通篇反复出现happy, 这会给阅读者一种不佳的感觉。如果学生能在文中加入pleasure, cheerful, delightful等进行替换, 则会给作文添彩, 例如2015年全国卷 (二) 的作文, 假设你是李华, 计划和同学去敬老院陪老人们过重阳节, 请给外教露西写封邮件, 邀她一同前往。作文要求对重阳节的活动进行描写, 学生可以通过recreation, Entertainment, amusement等替换activities, 从而展现更高的英语水平。

3 结束语

实现英语写作的能力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 需要学生们在较长的时间内不断查找知识缺漏、改进学习方法, 以此提高技巧、提升能力。在此过程中, 老师们也要发挥“引路人”的作用, 给予学生帮助并探索新的策略, 共同为写好高考英语作文创造有利条件。

摘要:英语写作作为高考英语的“压轴大戏”, 其所占的分值相当可观, 如何获取英语作文的高分, 成为广大师生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从英语作文的命题特点和英语写作的现状入手, 提出备考的策略方法, 以期为师生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考英语作文,命题特点,备考策略

参考文献

[1]鄂冠中.“给力”高考作文——2015年各地高考作文试题综述及其启示[J].中国考试, 2016:17-21.

[2]谢启团.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立意提升策略[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71-75, 80.

篇9:高分秘诀:高考作文的“三板斧”

改善言说方式

如何改善言说方式呢?

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

命运是什么?我想起了项羽,想起了他本该一统江山反而乌江自刎;我想起了屈原,想起了他一生尽忠报国却自沉汨罗。

本段语言引经据典,也有一定的文采。但是,我们再比较一下这段文字:

命运是什么?命运是项羽英雄末路自刎乌江时的那一声仰天长啸,命运是屈原留在汨罗江畔的那一串串沉重的叩问。

我们看出,改变言说的方式,把陈述改为倾诉,给人的感觉就大不相同。

再看一个的例子:

现在的都市人生活都很忙,平常我们都会说:“忙啊!忙死了!”然而,忙的情状还是没有表现出来。而有人这样说:“所有人在人群里游来游去,谁为谁在拼命地呼吸?”这里把人比作一条鱼,把意转化为象,就形象地表现出人们忙的情状。股神巴菲特有两句精彩的语言也运用了化意为象的方式,用来比喻炒股的情状:“飓风来了的时候,连猪都会飞;当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

改善言说的方式还包括引经据典,这些经典已经传承在人文中,凝固在人们的大脑里,引用这些典故会形成叠影的效果。例如:

当三闾大夫抱着石头与江水相拥,当西楚霸王自刎时的鲜血染红了整片夕阳,当普罗米修斯裸着身体被巨鹰啄食,当拉奥孔扭曲着身体仍想保卫自己的儿子,历史的长风中发出阵阵悲鸣,但他们生命的结尾却那么响亮有力,数千年来仍叩击着人们的心灵,播放出永不低沉的生命绝响。

典故叠影可以让读者自行想象,大范围地帮助我们补充意境,增加语言的力度、信息的密度,增加文章的厚重感,会让读者感觉文章言之有物。

我们之所以要改善言说方式,是因为同学们的作文语言充斥着大量的“学生腔”,学生腔的特点是“软”“散”“慢”。“软”指文章没有气势,给人的感觉是软绵无力,无法吸引读者。我们应当有“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我的地盘我做主”的气势。“散”为语言零散,口水话过多,整篇文章给人的感觉就是七零八落。我们应当训练整句,尽量使用整齐的语言和散句相补充。“慢”是张力不够,推进太慢,文章就像又长又臭的裹脚布一样让人倒尽胃口。我们应当把文章分出层次,加大语言的力度。

改良思维品质

打开人文思维的翅膀,用《文心雕龙》的话说就是“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一篇文章的立意是它的骨架,无立意,言说方式再好也只是有肉无骨,这在高考作文中是耍被严厉打击的,零分作文就是这么产生的。

教学中有这样一个事例:小明是一位高中生,一天,老师要求他以“摩擦”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小明想,摩擦是初中物理就学过的知识点,没有摩擦,这世界简直就无法维持基本的秩序,人的站立或运动都需要摩擦,确实该让天下人都知道摩擦的重要性。小明于是展笔道来,从摩擦力的概念讲解开始,再说到摩擦系数,再说到只有在忽略摩擦力的情况下人们才能引出力学中的基本定律。洋洋洒洒一大篇,小明将作文交了上去,结果被语文老师狠狠地批评了一顿,给判了个零分。

小明写了一篇介绍物理学“摩擦”概念的说明文,老师给了他一个零分,为什么呢?老师就是想用这个极端的做法告诉同学们,高考作文的写作倾向是人文性的,这从各省高考题的作文命题就可见一斑。我们要参加高考,要写应试作文,所以我们要根据高考的要求写作,要打开人文思维。

人文思维从哪里来?仅仅从语文老师那里获得的人文素材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完善思维工具,可以从以下三个层次来实现。

第一层:借用。所谓“文史哲不分家”,我们可以从政治、历史中获得一定的人文思维。我们可以借用当下的热点命题、热点时事和热点观点,如“人是一枝会思考的芦苇”“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达人先达己”和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最基本有效的借用,是借用政治工具进行思考,这对我们作文立意的帮助非常大。例如:全国卷作文题“期待长大”,我们可以借用政治思想过程与结果来思考;山东卷作文题“这世界需要你”,我们可以借用整体与部分来思考;陕西卷作文题“我眼中祖国的发展”,我们可以借用原因与结果进行思考。除此之外,借用政治工具进行思考还有必然与偶然、形式与内容、现象与本质、对立与统一……这些内容都可以借用到我们的作文立意中来,作为我们写作时的思考工具。

第二层:闻道。在平时的语文课上,多与语文老师进行关于人文性命题的对话,这是价值的重构、观念的塑造。

第三层:自学积累逻辑学和哲学知识,选择一个点来试着解释所有的社会现象,创建自己的精神家园。以生命立意为例,不管命题如何变化,都可往“生命”上立意。这里提供5个思考的向度:(1)生命的意志和生命活力,从过程与结果角度看意志与挫折;(2)生命的成长和自我实现,从量变与质变、共性与个性角度看学习与创造;(3)生命的伦理,从个体与集体角度看各种生命体的和谐相处;(4)生命的美感和滋味,从内因与外因等角度看生命的精神追求;(5)生命的尊严,从主要与次要、对立与统一角度看人的精神尺度的意义。这就是构建了自己的精神家园,同学们还可以选择另一个方向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

作家毕淑敏说,人生本来毫无意义,需要我们赋予它意义。我们完善思考工具和建构精神家园的作用是为生活“扣一顶帽子”,这对我们高考作文写作非常重要。现在我们对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进入我们的语文高考是大势所趋,同学们可以试着用传统文化的八大精髓构建新的精神家园。

改革应写技艺

高考作文是应试作文,与我们平时的写作不同,我们应该明确它们的区别。高考作文实际是针对阅卷者的写作,我们应高度重视并尊重阅卷老师的心理。因此,我们在写高考作文时要注意“对话”和“炫示”。

nlc202309011939

“对话”除了与阅卷老师对话外,还要与命题人“对话”。理解命题人的想法和要求,即是审题。“炫示”是炫耀出你的胆识、才气、气度、志向、特别的观点。高考作文要高调,尽量大开大合,要炫;低调朴素、返璞归真的文章不适合应试作文。

外在的“对话”和“炫示”要符合视觉艺术与传播学原理,要让阅卷老师看着文章感觉舒服。想要达到这个效果,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注意书写质量,根据自己的写字习惯,如有的学生习惯左倾写字,就尽量让整篇文字都左倾,这在视觉效果上会让人觉得整齐。注意保持卷面整洁。段落安排,一篇应试作文最佳的段落安排为7~10个自然段。字数的多寡,每个段落的文字不能太多,特别是第一个自然段一定要在5行内点出文章主旨。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善于运用多种标点符号(分号、破折号等),书写清晰、规整。

内在的“对话”和炫示,分为内容和整个结构两个方面。内容要有义理、考据和辞章。文章立意的高低决定了分数的高低,文章的立意应该在标题上直接明显地体现出来。如重庆卷作文题“难题”,学生立意有以下几个层次:(1)有人理解为“不容易解答的作业题”,机械,偏题,不会得到高分;(2)深一个层次是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和“难以处理的事情”,已经有人文视角,立意高了一层;(3)视域更开阔地可以看到国家的发展、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都会遇到“难题”,甚至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也面临着环保的“难题”。这类文童格局大,立意高,更容易得到高分。

要想获得高分,还要满足文章中使用的事例、素材应具备一定的冲击力,如:(1)-般人不清楚但又似乎了解的事例,比如鲁迅也会爱钱,巴金也曾说谎,李白也要狎妓;(2)正面语境下不那么公开宣传的人物事例,比如曾国藩、纳兰性德、曹植;(3)反面人物的材料,剑走偏锋;(4)希腊寓言和西方的名人轶事。

要想写出高分甚至满分作文,考场上写文章就是要放得开写出自己的个性来,行文时大开大合易取胜,众横捭阖能服人,高蹈高调也受欢迎,蹑手蹑脚就恰恰不讨人喜欢了。

文章整体结构要满足凤头、猪肚和豹尾。凤头,最精彩的话亮在最前面,话好最怕巷子深!猪肚,层次开掘求多,文似看山不喜平!豹尾,戛然而止才能回味无穷,最怕哕嗦絮叨又拖沓!

同学们如果做到了这“三板斧”,那在高考中写出高分甚至满分作文就不是一件很难的事。

篇10:高考备考:高考作文不跑题的秘诀

寝室、自习室、食堂,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起的早睡得晚,不上网、不shopping、不娱乐,心存怨念却仍然奋斗在考研(论坛)学校。大学的暑假,有了他们而变得不平静,而他们的存在,却也给校园带去不一样的宁静。 暑期留校考研辛苦 尽管留校考研的人不在少数,

暑期留校考研“辛苦”

尽管留校考研的人不在少数,但走在盛夏的校园里,却只见熙熙攘攘的几个人。即使到了图书馆、自习室等“人气”最高的地方,也是宁静得让人不敢大声说话。只有在“饭点”的时间,校园才仿佛回复了生气,从四面八方走出学生来,有说有笑、神采奕奕。

在浙江工业大学的图书馆,记者遇到了来这边自习的沈同学,他表示学校里大家一起看书更有氛围。而像小沈这样家在杭州,却留校考研的.学生不乏少数。有的学生则是家在外地,回家没多久就赶回学校奋战,对于决心考研的人来说“暑假两个月太重要了”。

当然,留校考研中条件最艰苦的莫过于浙江工商大学教工路校区的学生们了,不仅宿舍没空调,东西两苑只开了一个食堂,女生从宿舍过来要走好久,还要穿个大马路,来回一身汗。“中午我就不回去了,回去热死也休息不好,就在自习室睡一下”,会计专业的小庞表示,考研很是辛苦,尤其是天热,晚上没空调也睡不好。

在浙江财经学院,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个留校的考研族,大多都是7点不到就起床,有的则是7点就已经呆在了自习室,中午大多数人都不会回寝室,而是选择在自习室趴一会儿,“不困的话就看会儿书”。晚上,则是在自习室关门也就是9点半才走。对于自己“苦逼”的暑假,不少学生表示很辛苦,但是为了考研唯有坚持。

重拾高考精神“不习惯”

“一开始学不进去,不习惯,毕竟前面三年都是玩过来的。看不了太长时间,到了晚上更加看不进去,就不看了。”对于自己的状态,小杨还是耿耿于怀,很想像周围人一样一学就是好几个钟头,但是往往“不给力”,时不时地要出教室休息下。

在浑浑噩噩过了大半个暑假,小鱼总算进入了有点状态了,“之前老玩手机,发发微博、发发呆,还经常溜出去逛街,有时候逃回去上个网,感觉有点惭愧。”

篇11:高考备考:高考作文不跑题的秘诀

关键词:新课改,语文,高考作文

2012年是河北省进入新课程高考的第一年,语文复习面广,任务艰巨,作文在语文试卷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分值高达60分,接近语文试卷分数的一半,而写作又是学生的软肋,也是拉开语文成绩的关键。正所谓“得作文者得天下”,因此在新课程的大背景下,我们奋战在一线的高三语文教师应当准确领会新课改精神,做好作文复习的“导”向工作。

一、领会新课标精神实质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写作的要求如下。

1. 学会多角度的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多方面的积累和运用写作素材。

新课标高考作文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观察能力和感悟能力,及对相关问题的思考能力和理性分析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并指导学生把这种生活感悟变成鲜活的作文素材。

2. 写作时要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以负责任的态度表达自己的看法和主张,激发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热忱,培养科学和理性的精神。

根据新课标要求,真实诚挚和健康向上是写作的主调。然而个别学生的“真情实感”有时缺乏理性的思考,所以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在作文中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倾向一定要健康、积极,能教育人、鼓舞人、启迪人。严禁高考作文中出现批判社会主义、不满高考制度、大谈爱情至上等思想内容的作文。负责任的态度就是要求考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备一定的思想道德素养,具有辨别是非、识别美丑的能力。

3. 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

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提倡自主拟题,多写自由作文。新课标主张学生写有个人创意的文章,这就要求我们在作文训练时,应注意尊重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尽量给学生张扬个性的空间,以发挥其个人特长写出富有创意的文章。

4. 注意各种文体的训练。

写论述类文章,如评论、随感、杂文等;写实用类文章,如提要、自荐书、考察报告、读书报告、实验报告、研究报告、会议纪要、访谈记录等;尝试进行诗歌、散文等文学体裁的写作。新课标从三个维度将写作文体划分为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复习时我们要引导学生掌握各类文体。新课标特别强调作文中的自评自改,并对写作速度提出了明确要求。

二、试说2012年高考作文备考方略

通观课标卷语文高考试题,特别是宁夏卷和海南卷,高考作文命题充分体现了鼓励学生“学会多角度的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并能表达真情实感”的新课标精神,因此,复习时我们要引导学生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正视社会热点。

从近两年的新课标高考作文来看,有很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关注社会生活,关注世道人心。作文题目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热点也能有效激发考生的写作热情。如:2009年宁夏、海南卷作文通过几个高中生对一个街头乞讨者的看法展开的讨论,传达出了“诚信与行善”的社会热点;2010年的作文也涉及了我们必须正视的社会热点问题。所以我们教师在训练学生写作时不妨就选取那些针对社会,尤其是社会热点问题的材料让学生展开讨论、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教师再加以点拨和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的认识思辨能力,也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体察人情世态,关注社会热点。

2. 引导学生强化文体,凸显文体特征。

作文最忌文体“四不像”。《评分细则》规定:“严格文体意识。议论类文章,议论的文字必须超过2/3;记叙类文章,记叙的文字必须超过2/3。否则,视为文体不明。”一般而言,一半记叙一半议论(或者首尾议论占一半,中间举例详细叙述)的文章达不到40分。所以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把握文体规范,凸显文体特征。如论述类文章,议论就是基本的表达方式,写作时必须有明确的论点、充分的论据和有力的论证。建议多找几篇近两年的不同文体的宁夏、海南省高考满分作文作范文,让学生选定一种适合自己的文体,进行重点强化训练,这样便于应考时扬长避短、尽情发挥。

3. 引导学生积累素材。

通观课标卷语文高考试题,特别是宁夏卷和海南卷,我们会发现“回归语文能力本位,回归语文教材,导向读书,丰富人文积淀”是课标卷的一大亮点,作文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所以贯穿整个复习过程,应坚持不懈做好的一项工作就是强化素材的积累。我们要引导学生定时多读精美文章,加厚文化文学积淀,只有厚积才能薄发,缺少丰厚的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出文质兼美、大气磅礴的文章的。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注意积累以下几个方面的素材:(1)体现现实生活、社会热点的;(2)描写美好亲情和友情的;(3)体现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的;(4)热爱自然、珍惜资源的。我们可以从如下几种途径引导学生进行积累。(1)从课文中引作文“活水”。“命题贴近教材”、“课本无非是例子”、“回归教材就是回归能力本位”,这是新课标高考的趋势和理念。阅卷老师也特别钟爱能够学以致用的考生,如果考生在高考作文中能将课本所学的材料和知识运用到作文之中,一定会得到青睐。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把课文中那些至理名言、经典史实、典型形象,变成作文的鲜活素材: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论述“借”的材料)《滕王阁序》中的典故比比皆是,例如:酌贪泉而觉爽———清廉正直,品行纯洁。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立志报国,理想归属。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谦逊为人、学习他人。他日趋庭,叨陪鲤对———孝顺父母,感恩父母。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知遇知己,心心相印。如果我们能引导学生把这些鲜活的课本素材用到考场作文中,那么考生的作文必能熠熠生辉。(2)引导学生定期博览经典美文。(3)引导学生积累社会热点素材。如“斯人已逝,精神长存”的乔布斯带给我们的启示,女童“小悦悦”的惨剧带给我们的思考等。

参考文献

[1]2012年全国统一考试新课程高考语文科考试大纲[M].

[2]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

篇12:高考备考:高考作文不跑题的秘诀

一、探寻规律,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高考作文的命题,从某种意义上反映了一个时代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情怀。高考作文题的变幻史,正是时代的变迁史。今年的高考作文的命题,既有宏大的教育理念问题,也有微观的现实生活细节,还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互联网问题等。从总体上分析大致有以下特点:

(一)紧跟时代步伐,弘扬主旋律。

“春光美如斯,正是读书时。”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第二次写入“全民阅读”,并首次提出建设“书香社会”。李克强总理在会见中外记者时对有关全民阅读提问的回答,更令全国新闻出版界人士和爱书者感到振奋。弘扬时代主旋律一直是高考作文命题立意的常用主题,这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很有意义。属于此类的作文试题有全国乙卷“提升语文素养”、北京卷“神奇的书签”、天津卷“我的青春阅读”,这些试题都体现了一种优雅的生活状态,即“阅读”。“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巴丹《阅读改变人生》阅读是任何时代都不可缺的一种能力,也是从古至今文人雅士的追求,作文题这个指挥棒,紧跟了时代步伐,弘扬主旋律,具有一如既往的现实意义。

(二)生活琐事,细微知著,蕴含五彩的光芒。

2016年高考作文,所给材料具体实在,朴实无华,简单明了。各卷多采用日常生活常见事例为“材料”,其中与学生学习生活有关的有全国甲卷漫画“分数与奖惩”、全国乙卷“提升语文素养”、北京卷“神奇的书签”、天津卷“我的青春阅读”、浙江卷“网购、网聊、网游”等,这些与社会生活是何其亲密。与社会生活结合紧密的题目,一方面降低了审题的难度,让每个学生都有话写,体现“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不可以“闭门造车”;另一方面,也是将应试作文引向“真实写作”的应有回归——写作是一种生活状态,是生活中的一种真实状态。

材料贴近社会,贴近人生,贴近学生。学生在审题构思的时候,能联系日常生活,充分运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有利于激发考生进行有创意的构思。谈生活话题,从生活中寻求前进的方向标,这就是高考题的高明之处,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符合生活实际,也符合学生的经验积累,更符合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原则。这些材料能让考生受到启发:发生在身旁的普通小事所反映的品德和智慧是青年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写作就是对日常生活的感悟。

(三)哲理思辨,一分为二,挖掘逻辑思维能力。

有无思辨能力是一个人对待事物的认识全面与否的标志。高中生作文是其思想的一种表现,作文的魅力,更多的应该是一种思辨的魅力。2016年全国9套卷作文试题全部或明或暗的体现着理性思辨,如全国甲卷漫画“分数高低与奖罚”、全国乙卷“三种提高语文素养的优劣”、江苏卷“话短与话长”、上海卷“评价他人的生活”、天津卷“阅读方式——纸质阅读和网络阅读”、浙江卷“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山东卷“行囊里的东西留与弃”等。这种作文试题本身就闪耀着理性的光辉,体现了双向的内容,学生会多元化地去论证,主题自然就体现出了思辨而不是单一。

浙江卷、天津卷和上海卷的题目把学生日常生活所见之事列出来:互联网的深入使用,众人的现实生活和虚拟网络实时同步,QQ、微博、微信等晒出美照、晒实时动态,让每个人毫不掩饰地公之于众,同时还希望朋友圈点赞或评论,这样自然就有了对他人生活的评论,也有了网络阅读与纸质阅读的交替。学生可根据自己关心的不同侧面,展开思辨与联想,结合自身实际,展示个性和审美情趣,写出不同维度和深度的文章。

二、明确目标,扎实备考,梯度提升。

对2016年高考作文的分析,是对作文教学基本规律的探讨和挖掘,那么,广大一线教师又如何来正确开展高中作文教学,科学指导高考作文备考呢?笔者觉得以下三点的研究尤为重要。

(一)拓展阅读,增加积累,提升语文素养。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生发展,关系到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提升的主要途径之一是课外大量阅读。2015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这是继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倡导全民阅读”后,第二次将全民阅读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在报告中首次提出“建设书香社会”,这个政治大方向也正是日后备考密切关注的。目前,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阅读量太小,语文水平的高低直接与学生是否重视课外阅读有关,事实证明,语文成绩优秀的学生与他们阅读的量成正比。新课标就明确要求中学生每年读2-3部名著,阅读量达80万字,这些中外名著都能陶冶学生情操,提高他们的语文修养。多读多练是作文成功的必要条件。

(二)引导观察生活,关注时政大局,培养思辨习惯。

教师在开展高中作文教学时,应特别注意要认真研究自己的教学对象,只有深入了解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状况,全面熟悉和把握高中学生思维发展的水平和特点,才能针对性地设计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目标,使自己的教学真正落在实处。高中生的作文应“关注社会、关注现实、关注人生、关注自我”,而更多的学生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关注生活和时事太少。社会生活(新闻)是写作的源泉,每天阅读一则小新闻,适度思考其深意,对思辨思维及写作都很有好处。这就要积极引导学生面向生活,大胆探索生活中的各类语文现象,认真积累和储备作文素材,充分涵养写作“底气”,让学生能够从多方面去看待问题,从而养成遇事思辨的好习惯。

(三)探寻写作规律,循序渐进,逐步提升。

“文体有常,文术无方”、“千变方化,而有必然之理”,任何事物都有其常理,正如俗话说“无规矩不能成方圆”一样,写作也有其“规律”。“文有定法”即一是表达最真实的自己;二是阅读中的再理解再升华。所以,教师还应自觉研究和遵循高中作文教学的基本规律,可从审题立意、篇章结构、典型材料等方面多加训练,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还可以从语言表达、标题拟定、开头结尾、书写规范等方面一一明确要求,认真训练;分层分部的修改完善,达到逐步提升,让每一位学生的写作之花开满枝头,结出累累硕果。

(本文是淮北师范大学教研项目(2015JG021)“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立体构建”的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周淑粉.花开遍地别样红---2012年高考作文题评析J].现代语文,2012(8).

[2]姜有荣.2011年高考语文试卷亮点综述[J].语文建设,2011(9).

[3]《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上一篇:曾珊心得体会下一篇:乔良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