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区域环境保护措施

2024-04-17

建设工程区域环境保护措施(通用10篇)

篇1:建设工程区域环境保护措施

区域环境保护措施

为加强工地的文明施工,最大限度的降低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粉尘以及噪声对周围环境的污染,项目部特制定以下防粉尘、防噪音措施:

一、施工现场的落地灰要随时清理并用塑料袋装好,运到垃圾场;

二、施工现场清理的垃圾必须随清随运,不能在现场堆放,外运车辆必须按规定进行掩盖;

三、施工现场如果夜间施工的,必须提前写出书面申请,由有关部门审批后方可进行;

四、混凝土搅拌棚、木工棚在使用前要严格控制污染,达到要求后方可使用;

五、加强材料供应时间的调整,尽量减少晚上10.00后材料进场;

六、不得在施工现场焚烧建筑垃圾等物品,以免产生有害物质,破坏环境;

篇2:建设工程区域环境保护措施

临时工程的设臵应考虑永临结合、利用既有、尽量选择靠近施工现场的荒地或植被稀少之处,以节约土地、减少对耕地、林地的占用。临时工程用地周边应设臵醒目的标示牌、边界线,严格限制施工人员活动范围、机械作业范围。

⑴施工场地、营地

①砼拌合站要严格按照规划要求设臵;

②施工营地、仓库、施工机具停放地及堆料场等小型临时设施,应选择靠近施工现场的荒地或植被稀少之处,尽量利用沿线既有场地、站区永久征地(永临结合),避免设臵在离公路太近和易发泥石流、滑坡等不良地质地段;

③施工中,应结合工序特点,对临时用地进行综合利用,尽可能减少临时用地数量。

⑵施工便道

①合理规划,充分利用既有道路,尽量避免对植被、林地、湿地的破坏; ②便道宽度严格按设计要求控制,尽可能缩短便道、少占土地; ③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不得擅离便道,碾压破坏周围植被。⑶取、弃土场

①开工前对取、弃土场进行优化,尽量选在无植被或植被稀少的地带,遵循“集中取土”、“综合利用、先挡后弃”原则,最大限度地减少取、弃土场数量。取弃土场选址与环评和设计不相符的,需办理设计变更及地方环保、水保行政主管部门环保相关手续;

②严禁在河道(含河岸带)、湿地、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环境敏感区设臵取、弃土场;

③桥基及隧道施工弃土弃渣尽量综合利用,不能利用的运往弃渣场处臵,不得在峡谷区堆放,不得随意顺坡倾倒;

④取土场取土前,应剥离表层 25~50cm 的熟土集中堆放,渣顶密目网覆盖,渣脚挡护,以便于土地复垦及植被恢复覆土利用;

⑤弃土(渣)场使用前,应剥离表层 25~50cm 的熟土集中堆放,渣顶临时覆盖,渣脚挡护;弃渣以“综合利用、先挡后弃”为原则,弃渣综合利用,剩余弃渣全部拦蓄在指定的弃渣场内。挡渣墙按永久工程设计,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GB50433-2008)的要求,堆臵于沟道内,包括堆放于沟头、沟中、沟口或将整个沟道填平时,修建拦渣坝拦挡弃渣;弃渣体易发生滑塌或堆臵在坡顶及斜坡面时,修建挡渣墙;渣堆放于河道岸边或河滩及河岸时,在河、沟岸边修建拦渣堤,做好浆砌片石、植树种草绿化等防护;在渣体迎水面设臵截水沟,渣体挡墙下及沿渣场沟道两侧至沟口处布设 M7.5 浆砌石排水沟,部分弃渣场设臵涵管或涵洞,引排上游来水至下游沟道,在排水沟出口处设消力池与沉沙池,设计标准为 10 年一遇 24h 暴雨,并做好接排水沟控制水土流失; 边坡高度大于4m,坡比大于1:1.5的弃渣体进行削坡开级处理,每级坡长控制在 5~6m,坡比缓于1:1,每级坡间设小平台,平台宽度大于 1.5m,小平台覆土种植乔木、果树或灌木,坡面覆土绿化;

⑥严格按照路基土石方调配方案,做好施工组织安排, 避免因不合理施组导致弃土弃渣数量的增加。

⑷砂石料场

①严格按设计指定位臵和规模,利用既有的沙石料场;

②办理相关土地使用证和开采许可证,坚持逐级审批,持证开采; ③砂石料开采时,要制定合理的开采计划和恢复措施,坚持随采随平整,严禁随意乱开乱挖;

④河滩地带采料时,应做好河道疏通和平整工作;

⑤洗砂废水设臵三级沉淀池,经沉淀后重复利用或排放;

篇3: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措施探索

世界各国发展过程中环境保护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来看, 伴随城乡发展的过程, 将会出现一系列环境保护问题。很多环境问题得不到有效地控制和解决, 从而使城乡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治理措施缺乏, 居民谈不上有多少环保意识, 甚至许多基层干部的头脑中也没有保护生态环境的概念, 导致经济活动仅以经济利益为重, 根本没有考虑到是否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因此, 即使发现这些城乡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研究其对策, 对妥善解决城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 保障城乡建设走上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加强城镇环境保护的措施

2.1 加强开展城乡环境保护规划的编制

编制城乡环境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a.坚持环境建设、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方针, 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b.实事求是, 因地制宜。针对城镇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环境特征、功能定位, 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合理确定城镇产业结构和发展规模。c.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并举。预防为主、保护优先, 统一规划、同步实施, 努力实现城乡环境保护一体化。d.突出重点, 统筹兼顾。以环境综合整治和环境建设为重点, 既要满足当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又要为后代预留可持续发展空间。e.坚持将城乡传统风貌与城乡现代化建设相结合, 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名胜古迹保护相结合, 科学地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

2.2 利用经济手段保护环境

运用经济手段管理, 这是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基本手段之一。当前, 利用经济手段保护环境的主要原则有:a.按照“污染者付费”的原则, 严格执行排污收费制度。城乡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 依据本地乡镇工业对环境影响的实际情况, 切实加强排污费的征收, 其项目主要包括:水污染总量排污费、超标污水排污费、污水排污费、超标噪声排污费、超标废气排污费、废渣排污费、二氧化硫排污费、超标水量排污费。b.根据环保法律法规, 严查环境文法行为, 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环保要广泛深入地进行环境监察, 对各类环境违法行为要予以严肃查处, 该关则关, 该停则停, 该罚则罚, 该治则治, 要让文法企业付出应有的代价, 坚决扭转“文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现象。c.进一步完善环境资源有偿使用机制, 实行排污总量有价分配制度, 排污许可证制度、污水处理按质收费制度, 要按照国家统一安排, 逐步开征资源利用补偿费, 试行把自然资源和环境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使市场价格准确反映经济活动造成的环境代价, 用经济杠杆激励加强污染治理达到本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环境的目的。

2.3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参与意识

在乡镇工业发展过程中, 造成乡镇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人们的环境意识不强, 观念淡薄。一方面乡镇领导、企业负责人只管经济发展、企业扩张, 追求的是经济效益, 不管对环境产生什么影响。另一方面, 乡镇居民的环保意识不强, 环境受害者缺少环境保护意识。所以要加强环保教育, 尤其要通过一定方式的教育, 加强公众环保意识。可以说, 公众对于环境问题的参与, 有力地促进了有污染企业环境污染的治理工作。对于乡镇工业而言, 由于它们分布在农村, 有的企业甚至很偏远, 在这种情况下, 政府无力对这些企业进行直接控制。因此, 需要形成一种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化的机制, 通过当地居民的参与来影响乡镇工业治理污染的行为。这一措施的前提是加强环境宣传, 提高群众的环境意识。所谓环境意识, 它是指人与自然环境关系所反映的社会思想、理论、情感、意志、知觉等观念形态的总和。它反映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一种新的价值观念。然而环境意识不可能自发、自动产生, 主要应靠教育和公众的实际行动。提高乡镇人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不单纯是认识问题, 它同乡镇工业同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正比例关系。因此, 我们应在乡镇工业自身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基础上, 努力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意识。

2.4 加大环保投入, 发展环保产业

环境保护投资和环保产业是表征地区环境保护力度的重要指标, 环保投资总量、资金来源、资金使用方向、使用效率以及环保产业的发展数量、发展规模对一个地区的环境状态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很多地区, 环保投资不足, 环保产业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其他产业的发展。就乡镇而言, 环保投资微乎其微, 环保产业更是大大落后于其他产业的发展, 一部分乡镇还没有建立起环保产业, 环保产业甚至处于零状态, 这就导致了乡镇其他产业发展、经济繁荣的同时, 环境受到严重的污染。所以对乡镇来讲要加大环保投入, 乡镇政府要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 在财政预算中足额安排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经费。更要建立污染防治基金和监督管理建设专项经费, 污染防治资金不应低于同级地方财政收入的3‰, 在财力许可的情况下, 应逐步扩大污染防治基金规模。同时, 乡镇要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当然, 万事开头难, 乡镇发展环保产业, 目前还存在诸多困难, 如资金不足、引导环保产业发展的市场机制还不健全等。这里除国家和政府完善市场机制、创建环保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外, 乡镇政府尤其经济发达的乡镇要努力创建与市场经济机制相适应的投融资及运营管理机制, 制定和完善投融资、规费征缴等方面的经济政策, 引导、鼓励和支持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外来资本来投资环保产业, 逐步推进环保设施建设和运营的多元化、企业化和市场化。按照投资社会化、产权股份化、运营市场化的要求, 有条件的乡镇要变分散治污为集中治污, 由专业化的环保服务企业向污染责任者有偿服务。推行集中供热、供气和供水。乡镇政府要引导乡镇中小企业向“小而专、小而特、小而精”的方向发展。

2.5 健全机构, 加强环保队伍建设和能力建设

为确保环保工作实现统一监督管理, 必须建设一支高效率、高素质、高水平的环保队伍, 全面提升监管能力。主要包括:

2.5.1 人员与培训。

要按照国家标准化建设要求, 配备环境监察执法人员, 并对其进行专业培训, 实现持证上岗。

2.5.2 执法装备。

环保部门要按照国家有关要求, 配置相关技术装备, 提高装备水平, 加强现场执法能力, 完善日常环境执法手段, 全面提升环保执法水平, 力争三级水平。

2.5.3 重点污染源远程监控能力。

要通过远程视频、远程在线监测系统、远程传输等先进技术装备实现对重点污染源的实时远程监控。改善环境管理的基础设施和条件, 要在环境信息支撑、环境宣教支撑、环境科技支撑等方卖难改善基础设施和条件, 特别是要在环境信息能力建设方面有所突破, 要建立一套适合环境保护工作需要的环境信息管理机制, 创新环境信息管理体制, 有效整合网络资源、数据资源、应用资源、信息资源和服务资源, 形成统一协调的环境信息基础支撑体系, 奠定坚实的环境信息基础能力, 实现环境信息的统一管理、统一发布和共享, 实现环境政务业务协同化、环境管理现代化、综合决策科学化和环境服务信息化。

结束语

篇4:公路工程施工环境保护措施

关键词 公路工程;污染;环境保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 U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12-0129-01

近几年来,高速发展的公路工程项目建设对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公路工程项目建造过程中也存在着大量侵占土地、大面积破坏原有的地形地貌以及施工过程中产生废物和污染等负面影响。而且这些影响具有范围广、时间长、后果难于恢复且无法准确预测等特点,因此,公路工程的环境保护工作要根据自身的行业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使公路工程建设给沿线自然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1 当前公路工程施工对沿线周边环境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分析

1.1 施工过程对原有地貌的改变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1)场地清理,是将地表原有植被(包括树木和草皮)连同耕植土一起挖除,造成原地面局部生态环境改变。2)为了保证公路平面和纵断面的线形,公路工程施工需要通过填挖土方构筑路基或是建造桥梁、隧道等结构物,改变了原有地形地貌。3)取(弃)土坑、施工便道、料场、拌合场等施工临时用地,在利用过程中同样会对原有地貌和植被造成破坏。4)全封闭、全立交等技术指标的要求,势必造成原有水系、路网改线,改变原有的路网、水系布局。5)路线线位经过居民密集的城镇,需要进行规模较大拆迁和安置,造成这些城镇必须重新规划。6)山岭隧道洞身开挖切断地下水流路径,改变原有水体分布。

1.2 施工过程的粉尘污染和施工机械产生有害气体排放

1)砂、石、石灰等原材料堆料场、混合料拌合场、石料加工场进出料过程产生扬尘。2)路拌法工艺施工石灰土,布灰、拌合过程产生的扬尘。3)隧道洞身开挖(钻爆法)、喷射混凝土施工产生的粉尘和有害气体。4)隧道工程特殊含气地质地层的洞身开挖的粉尘和易燃、有害气体。5)沥青混合料拌合、摊铺时沥青所含的挥发性有害气体的挥发。6)施工机械设备、车辆的尾气排放。

1.3 对周边水体的污染和破坏

1)桥梁工程桩基施工中,采用钻孔灌注工艺产生的泥浆向水体的不当排放。2)桥梁涵洞位置不当设置造成的沟渠的改移,破坏原有水系。3)隧道工程建造后,对地下水系的改变和破坏。4)取土坑,特别是利用低洼地或平地垂直下挖的取土坑的边坡安全以及形成新的蓄水容量对原有水体分布的影响。

1.4 固体废弃物对环境有不利影响

1)路基土石方挖余,必须安排弃土场堆放。弃土场的设计不合理或施工处理不当将对周边环境和水土保持产生不利影响。2)作为施工辅助设施的料场、拌合场、预制场以及办公生活设施有很多临时建筑,撤场后将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需要处理。

2 解决公路工程建设中环保问题的具体措施

2.1 工程建设前期的环保措施

2.1.1 完善设计内容,合理规划公路用地

对于工程方案,除了要考虑自然地理、交通功能、工程技术标准外,还要结合自然价值、社会价值和美学价值来综合考虑公路的用地,使路线设计有利于环境保护。

1)设计方案要充分体现“保护土地、水体、空气和生物资源,珍惜现有资源价值”的环保主义思想。利用公路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进行适当的投入,将施工中的临时用地进行无害化处理,形成新的生产用地或提高或增强现有的土地利用率。2)路线设计应与城镇规划相协调,促进城镇更新及改善环境。特别是因公路建设需要进行较大规模征迁的城镇,其重新制订的城镇规划应紧密结合工程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3)路线选线应避开如学校、工厂、医院、名胜古迹、自然保护区、湿地和鸟类栖息地、精密仪器基地和军事设施等环境敏感性区域,体现“不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的环保原则。

2.1.2 施工图设计要结合自然地形,合理设计路基土石方工程的填挖平衡

1)路基工程的平面线形和纵断面线形在满足规范要求的情况下,尽量采用较低技术指标,使路线线形顺应地形的原始状态。纵断面线形设计,路线纵坡和竖曲线要充分利用原地面的起伏情况合理设计,避免过分的高填深挖。2)注意路基土石方工程的填挖平衡设计。施工设计中应对各类线形组合的土石方平衡方案进行优化比选,控制路基土石方工程的总体方量,合理进行路基土石方调配,减少借土或弃土的总体数量,并综合考虑对外部环境影响的情况下选定取(弃)土场位置。3)对于深开挖路堑和高填山谷,设计要多考虑采用隧道和桥梁跨越的设计方案。虽然这些方案增加工程造价,但能有效避免山体开挖,保护地表的森林植被,同时可以减少土石方工程数量和对地表水系的破坏,间接地保护了水土资源,控制了水土流失。4)路基边坡设计要在确保边坡稳定的情况下,尽可能与周围的景观协调。

土质边坡应采用较缓(大于1:1.5)的坡率并充分绿化,具体绿化效果应注意同周边外在环境景观的协调。石质边坡应结合具体的地质条件,选择合理的防护形式,在保证边坡稳定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在边坡表层覆土植草,恢复自然景观。

2.1.3 注意保持原有的灌溉系统和自然水网体系

1)桥涵设计尽量适应河流水文、水流特征,避免新建结构堵塞水流或对原有水网进行不合理的改移。2)对小型排灌系统如遭破坏应予以恢复或加以调整,合理设置小桥涵位置,必要时对原有排灌体系进行优化合并或改移,保持水流顺畅,最低限度减轻对原有系统的破坏。3)做好路基自身的排水系統的连接,以及路基排水系统同周边原有的灌溉系统和自然水网体系的衔接。特别要注意路基填方地段纵向排水沟的排水方向、线路以及同原有灌溉系统的接顺。

2.1.4 必要的环境保护工程设施的设计

公路建设项目涉及到的环境保护工程设施主要包括隔声屏障、绿化工程、污水处理工程、护坡、拦渣工程等。这些工程设施的结构型式、设置位置应结合实地条件和各类综合因素具体设计。

2.2 施工阶段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

2.2.1 认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依据设计组织施工,合理调配土石方,平衡填挖方量,控制借土,合理处理或利用弃方

1)对于隧道和石质路堑地段的石方,在石质强度和数量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可以采取集中破碎,加工成各种规格的碎石材料,在路基路面、桥涵隧道的各类结构施工中予以利用。2)对路基清理施工产生的清表土、淤泥等不适于路基填筑的废弃土方,可以临时租用荒山、荒地集中堆放。路基成型后,将这些废弃土方运回用于边坡植草和中央分隔带回填,减少对弃土场的征用和处理费用。

2.2.2 执行设计意图,合理选用临时用地位置或进行无害化处理,形成新的生产用地或提高或增强现有的土地利用率

1)合理利用岗地或靠近城镇的山地借土,结合具体城镇规划确定借土位置、开挖标高,对借土后的场地进行整理,形成新的商业用地。2)按设计方案处理路基弃方,对取土场顶层进行耕植土覆盖,恢复成生产用地或对所占土地进行绿化;对取土场四周的临空面进行相应的支挡防护,减轻水土流失。3)料场、拌合场、预制场等临时工程,在利用前已对基础进行了充分的压实整平和硬化,相关设施遗留的建筑垃圾处理比较困难、不易复耕,但同周围的交通连接便利、水电设施齐全,因而相关位置的选定宜靠近村镇,施工结束后,稍加整理就可以转化成良好建筑用地。

2.2.3 施工中减少有害气体和粉尘污染的具体措施

1)料场、拌合场、预制场等临时工程的位置应符合相关环保规定。稳定土、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等拌和场不得设在环境敏感区域内,堆料地点至少距环境敏感点下风向100 m、上风向300 m;水泥、石灰、矿粉要有指定地点堆放,并应采取密封存放的方式。2)对料场、拌合场、预制场以及施工便道用地范围进行硬化处理,减少扬尘。3)采用先进的施工设备和施工工艺,减少施工中的粉尘排放。如拌合站使用自动回收烟尘和粉尘的拌合设备、软基处理搅拌桩喷粉和隧道初衬喷射混凝土的湿法施工工艺等。4)配备足够数量的洒水设备,及时洒水降尘。

2.2.4 减少对水体的污染和可能产生破坏的具体措施

1)对于工程施工中产生废弃土方、泥浆不得向池塘、河流填埋或排放,避免淤塞河道、污染水体。2)对施工队伍在工地产生的生活污水,应按要求进行适当处理,严禁将其直接排入河道水流中。3)桥梁、涵洞施工机械,应避免油污渗漏对水流造成的污染。

3 结束语

公路工程建设对周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在环境保护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的今天,已经渗透对了公路工程建设的每一个环节。因而,要求公路施工的每一位从业人员必须具有强烈的环保观念,在公路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充分落实环境保护措施,实现公路工程建设环境保护的总体目标。

参考文献

[1]浙江省交通厅工程质量监督站.公路施工环境保护监理[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2]韦立林.公路工程施工阶段的环保管理和措施[J].中南公路工程,2001,5.

[3]朱海鹰.高速公路环境问题与环境管理[J].北京:国外公路,1996,12.

[4]张京,等.最新路桥工程建设实用手册项目管理分册[M].北京:长征出版社,2003.

篇5:龙滩水电站工程环境保护措施

龙滩水电站工程环境保护措施

龙滩水电站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并重,坚持环保水保项目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步建设、同时投产使用,通过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倾力打造“绿色龙滩”,走上了工程效益和环保效益最大化的.科学发展道路,其实践在水电开发中具有一定的示范和借鉴作用.

作 者:鲁卿 LU Qing  作者单位:龙滩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广西,天峨,547300 刊 名:贵州水力发电 英文刊名:GUIZHOU WATER POWER 年,卷(期): 22(3) 分类号:X3 关键词:环境管理学   水电工程   环境保护   龙滩水电站  

篇6:工程项目环境保护保证措施

1)争创绿色工程

1、提高认识,强化绿色工程意识;

2、在施工前编制《环保和绿色工程施工计划书和管理标准》;

3、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循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4、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环保和绿色工程施工计划书和管理标 准》,争创过程绿色工程;

5、定期组织管理人员和工人培训学习,强化环保意识;

6、使用环保材料,减少工程完成后残留在建筑物内有害的游离因子;

7、强化管理职能,杜绝浪费;

8、在工程完成后,配合业主对建筑物进行清洁、维护工作。

2)环境保护具体措施

1、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环境保护法>>和当地有关环保法规,在 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噪音、粉尘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2、设专人负责,统一管理,及时与市各级有关管理部门沟通,综合 治理。

3、清理施工垃圾,必须搭设封闭式临时专用垃圾道,或用小车吊运, 严禁随意凌空抛洒,施工垃圾应及时清运,适量洒水,减少粉尘。

4、设置专职保洁人员,保持现场干净清洁。现场的厕所卫生设施、排水沟及阴暗潮湿地带,予以定期进行投药、消毒,以防止蚊蝇、鼠害 滋生。

5、配合业主对场内道路及场外马路规定范围内进行清扫,洒水降尘。

6、建立水泥仓库,防止水泥飞扬,卸运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扬 尘。

7、施工现场使用的茶炉,大灶必须符合环保要求,减少烟尘对环境 的污染。

8、现场排放的污水和生活区的污水在排入下水道前,应先集中经过 临时沉淀池过滤后方准排入市政管道。

篇7: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及保护措施

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及保护措施

一、公路建设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因素 1.空气污染 (1)公路建筑材料中的石灰、水泥、粉煤灰等含有大量的粉尘,会产生大量的扬尘,对周围空气造成污染.(2)施工中所使用的`便道,特别是在干旱季节,经施工车辆多次碾压后,路面泥土变成粉末状,也会造成扬尘,对周围空气造成污染.(3)沥青在熬拌过程中会产生含有苯类、酚类、吡啶类等对环境有害的沥青烟雾.

作 者:陈乃虹 王国福 刘继良 作者单位:濮阳市公路管理局刊 名:创新科技英文刊名:SCIENCE NEW GROUND年,卷(期):“”(10)分类号:F2关键词:

篇8:道路建设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关键词:道路建设,环保,措施

1 道路建设环保的必要性

环境是人类和生物生存的空间, 按照环境的自然和社会发展性分类, 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道路环境保护由两项基本工作组成:一是分析因修建道路而对环境产生的各种影响的程度和范围, 根据需要采取专门的环保措施, 积极开展环保的有关工作;二是在道路的设计施工及营运管理过程中注意道路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使道路在运输功能发挥的同时, 对沿线环境的负影响最小。

1.1 道路建设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道路工程对社会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1.1 修建道路占用大量土地、农田, 道路工

程用地一般是永久性占用, 如果规划不当占用土地会显著影响当地的农业生产, 给人民生活造成明显影响。1.1.2修建道路要拆迁地面、地下的建筑物和附属物, 如居民厂房、水利通讯等生活生产设施, 给相关单位和群众生活革新影响严重破坏了群众的生存生活环境。1.1.3道路运营中由于日交通量大、机动车辆本身所产生的噪声、振动、废气会给周围环境带来影响, 道路上的漏油、尘土还会受雨水冲刷随地而污染河流和农田。

1.2 道路建设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2.1 道路建设必将破坏原有植被, 干扰动

物栖息环境, 使动物活动区域缩小, 领地被重新划分。1.2.2高等级道路技术标准高, 填挖工作量大, 而高填、深挖路基, 取土采石, 弃方等都会改变一定范围内的地貌特征, 甚至改变自然排水体系, 引起水土流失, 山体失稳等问题, 使地质灾害增多。1.2.3道路施工中产生的噪声、振动及排放的废气废水必将污染大气, 土壤、水体。有的山区道路施工会破坏地下水的径流通道, 使水资源受到破坏。

2 道路建设各阶段的环境保护

道路建设的不同阶段, 环境问题的产生与环保工作的重点不同所采取措施的必须具有针对性。

2.1 设计阶段的环境保护

做好道路建设过程中的环境保护, 关键在于设计阶段。所以在项目前期工作和设计理念上应有所转变, 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2.1.1 路线布设的控制。道路造成时应全面

调查沿线土地利用情况, 尽量少占用耕地、果园、多利用荒坡、荒地等, 应避开学校、医院居民集中区, 名胜古迹自然保护区。总之选线应满足道路设施建设, 防止或减缓道路潜在的不利环境影响。2.1.2积极应用新技术。现代科技高速发展, 可应用到道路工程中的新技术、新成果不断涌现, 交通地理信息系统可将空间信息数字化, 系统化, 使道路沿线三维空间分析更直观简明, 数据管理更便捷高效, 从面更好地开展道路环境影响评价和优化设计。2.1.3合理利用施工废料。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对废材料的合理利用, 如砂石等可用于填筑路基作基础垫层, 废混凝土可回收再利用。确认无法利用的废料, 应在确认其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前提下集中深埋或销毁。2.1.4设计调整纵坡, 纵坡过大会导致汽车爬坡时增加噪声量。2.1.5改进路面结构类型, 改善面层混合料成分, 以求降低交通噪声。

2.2 施工阶段的环境保护

道路建设对环境造成的直接影响, 首先在施工阶段, 因树立环保意识, 加强施工阶段的环境保护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2.1 我国道路建设中, 普遍存在施工企业

环保意识不强, 环保措施应用不当, 有的甚至置环保法规于不顾而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要求施工企业把落实环保措施作为自己的职责所在。a.道路工程招标应将环境保护措施作为必要考核指标进入合同条款, 虽然合同文本对承包人的环境保护责任有一些规定, 但并未列为强制性条件进入考核指标, 这一点应以法规形式强制落实。b.继续加强对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承包商的有关人员的环保法规和知识教育、提高其素质。目前我国的施工队伍、人员构成复杂, 环保意识较差, 提高其环保意识具有深远意识。2.2.2生态环保方面。a.施工时要严格控制工程破坏植被的面积, 施工期间土方开挖、取土应采取平行作业, 边开挖, 边平整, 边绿化。严格按照实际需要计划取土。借土结束或借土场废弃时, 应对借土场地而进行修整和清理。b.在路面施工过程中, 沥青砼路面和水泥砼路面摊铺, 施工过程中剩余废料必须及时收集运到废弃料场集中处理, 不得随意抛弃。2.2.3大气污染防护方面。a.道路施工堆料场、拌和站设在空旷地区, 相聚200m范围内, 不应有集中的居民区、学校等。沥青混合料拌和宜设在居民区, 学校等环境敏感点以外的下风向处, 应安装消烟除尘设备, 使之既方便生产又符合卫生要求。b.对拌和场可能产生尘害的细粉拌和作业, 应在其现场设置装置洒水, 对施工通道、便道定时洒水降尘, 以使作业产生的扬尘减至最低程度。c.在运输过程中, 对易引起灰尘的材料运输、运输车辆应备有帆布、盖套及类似物品进行遮盖。2.2.4噪声防治方面。道路施工过程中, 产生噪声主要是各种施工机械, 这些噪声较强, 对当地居民和施工人员影响严重。a.当施工路段距离住宅区距离小于150m时, 为保证居民夜间休息, 在规定时间内禁止施工;b.主动与施工路段附近的学校和车站协商, 对施工时间进行调整或采用其他措施, 尽量减少施工噪声对教育和工作的干扰;c.注意机械保养, 使机械保持最低声级水平。若施工机械噪声对附近居民的影响超过国家标准规定时, 应采取降噪措施或调整作业时间或调整施工机械, 以保证居民的休息时间。2.2.5水污染防治方面。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元素。我国水资源有位匮乏, 保护水资源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义务。a.道路施工用材料 (乳沥青、油料、化学品等) 应远离地面水, 并采取措施, 防止雨水冲刷进入水体。施工驻地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粪便等要集中处理, 不能直接排入水体。b.严禁将废油、施工垃圾等随意抛入水体。道路经过水源地保护区和养殖水体附近, 且边沟或排水沟内的水无处排放时, 应在道路边沟 (或排水沟) 外设净化池, 使水自净或蒸发。

2.3 营运阶段的环境保护

道路营运中产生交通噪声, 在道路沿线形成一条噪声带, 对附近人群产生心理和生理上的影响, 降低人们的工作效率。

2.3.1 噪声防治方面。a.加强交通管理, 上路

前进行车辆噪声检测。b.适当设置遮蔽, 如修建高围墙, 设置声屏障, 临路两侧密集植树绿化, 建筑物设置双层窗或封闭外走廊等。c.对超过噪声标准的路段, 采取降噪措施的路段两端设置禁止鸣笛标志。2.3.2大气污染防治方面。道路营运期, 以汽油、柴油为燃料的机动车产生的废气如固体微粒, 必将污染大气及周围环境。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特点, 在靠近道路两侧, 特别是环境敏感区附近密植乔木、灌木这样既可以吸收车辆尾气中的污染物, 衰减大气层中的悬浮微粒, 又能起到化环境, 降低噪声以及改善道路路域景观的作用。严格执行车辆排放检测制度, 利用收费站对汽车排放状况进行抽查, 限制尾气排放严重超标的车辆上路。2.3.3水污染防治方面。严禁各种泄漏、散装、超载车辆上路, 防止道路散失物造成水污染。道路边的服务区, 应尽量靠近城镇, 使其污水尽可能排入当地城镇的污水管网, 必要时需经过净化处理后才能排放。2.3.4潜在风险及农作物污染防治。对运载危险物品车辆严格进行检查, 严格监控, 防止事故发生。在洪涝季节, 要加强与气象、水利部门联系, 确保洪水期行车安全。在道路西侧30m范围内严禁种植蔬菜、马铃薯等根茎入口农作物。

篇9:论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的措施

关键词:公路建设环境保护影响措施

当前,国内高等级公路建设规模持续扩大,公路建设首先要注意防止水土流失,要具备视线引导、缓冲、强调目标、标志等作用,而且要注意环保,美化周围环境。公路施工建设需要技术支持,这是一种以植被恢复为代表的生态工程技术。如果技术处理不到位,公路建设工程通常会引起水土流失问题,严重者会破坏生态环境。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路堤、路堑边坡及其它开挖面等施工部位。人们要恢复已遭受破坏的生态环境,首先要正视当前正在蔓延的生态危机,改变以往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的传统经济观念,注意环境保护,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格局。

1 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1.1 公路建设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开挖坡度大或地质构造薄弱地带后,开挖面或填方部位边坡裸露,被雨水冲刷后极易出现崩塌、滑坡等水土流失现象;公路施工技术措施不合理,或大范围爆破会造成地层松动,影响施工质量;施工阶段土、石等材料无序堆放,一旦遇上暴雨就会造成水土流失。取土场土体结构被破坏,且土体表层无植被覆盖,如遇降雨天气,极易引起水土流失。

1.2 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公路施工阶段频繁挖填土方,原有的土体结构被破坏,而且也严重破坏了周围环境;失控的取弃土,造成了人为的地质病害;频繁切割地形使原有的水文平衡状态遭到破坏;特别是施工取土破坏了地表植被和地表土层,且无法在短时间内恢复地表植被。这些破坏皆由单方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环境保护所引起,施工建设部门普遍缺乏环境保护,开工前所进行的施工设计未充分考虑环保问题,导致公路大规模发展过程中出现气候热岛、环境污染、能量耗散、景观割裂、生物多样性减少、廊道效应等生态负效应。

2 生态公路的主要意义

生态公路是在公路的设计、建设中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在公路建设项目周期内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环境的扰动,形成行车安全舒适、运输便捷高效、景观完整和谐的带状公路交通生态系统和区域交通生态系统,以现有技术条件实现最大生态化。

3 公路生态工程技术

公路生态工程设计应将防止水土流失,确保交通安全等放在首位,在植被恢复的设计应以景观优美、生态系统长期稳定和粗放式养护管理为主,目的是提倡用种群多样、结构复杂和竞争自由的植被类型,发挥其交通安全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功能。其次,生态工程设计应因地制宜。一般公路路线较长,地形、地貌等环境条件变化较大,设计前应明确各环境单元的设计目的和要求,做到目的性、整体性、稳定性、艺术性兼顾,体现地方风格,创造公路景观个性。

4 道路的生态建设

4.1 生态环保。不宜在雨季开展土方开挖回填施工。取土时要计划取土,及时还耕,做好景观再造工作;降雨量大的区域设置截水沟和排水沟,在雨水地面径流处开挖路基时,及时设置临时土沉淀池拦截混砂,完工后进行恢复地表植被,避免边坡崩塌、滑坡;施工临时用地开工前先将原表层熟土集中堆放,完工后恢复原地表层。

4.2 噪声防治。距离居民生活区较近的工程严禁夜间施工,以免扰民;定期保养施工机械,降低噪声分贝;为

现场施工人员发放头盔、耳塞等防护用具,保护其听力功能。

4.3 大气污染防护。距离生活区200米的范围内不得设立拌和站和堆料场;混凝土拌和厂设在生活区的下风向,不得采用开敞式、半封闭式沥青加热工艺;施工阶段做好防尘工作。

4.4 水污染防治。油料、沥青等堆放位置要远离河流湖泊或民用水井,施工生活区的生活污水、垃圾粪便必须集中处理后再排放,开工前检查施工机械是否漏油,以免污染水体。

5 保护环境的措施

5.1 植物防护。植物防护就是利用植被覆盖边坡,借助植物根系加固边坡,防止边坡受地表径流或雨水冲刷造成水土流失。植物覆盖对于地表径流和水土冲刷有极大的减缓作用。我国南方地区降雨频繁,因而大多数边坡均采用植物防护来保护边坡土体,同时计划栽植的植被也美化了自然环境。

5.2 框格防护。框格防护是在边坡上将浆砌块(片)石、混凝土等浇筑成骨架,防止坡面水冲刷路基边坡形成冲沟,增加边坡表面地表粗度,减缓水的流速。通常,坡面水只能冲刷骨架内局部范围,可在框格内种草加固边坡,将框格防护与种草防护法有机整合,有效加固边坡的同时也能美化自然环境。

5.3 护坡。护坡就是将块石、片石或混凝土预制块铺砌在稳定的边坡上,防止边坡被坡面水或地表径流冲刷,从而有效加固边坡土体。

6 结束语

现阶段国内的公路施工规范和相关管理体制还无法将公路施工与美学融会贯通,它与公路施工技术、园林美学、环境保护、社会人文等多个领域联系甚密,因而需要公路建设部门、环保部门等多个部门通力协作、共同探究,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提升公路施工技术和环保标准,以进一步优化行车环境,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罗彦斌,连松岭.浅谈农村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J].技术与市场,2011(08).

[2]任玲.浅谈公路环境影响的评价[J].价值工程,2011(09).

[3]李四雄.关于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的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02).

篇10:建设工程区域环境保护措施

在施工中, 我部将严格贯彻国家和地方政府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方针、政策及有关规章制度,严格执行ISO14001:1996(GB/T24001-1996)环境管理标准,加强环境保护,最大限度的减少施工给自然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环境保护目标

施工现场扬尘、噪声、污水、废弃物排放符合环保部门的控制排放标准,施工现场自然环境保护满足国家和地方环保部门的法律、法规要求。

二、环境保护体系

根据国家和地方政府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方针、政策及有关制度,结合本项目的实际情况,建立适合本项目的环境保护体系。

环境保护体系图附后。

三、环境保护保证措施

1、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化害为利”的原则,防止污染和破坏自然环境,同时认真学习当地的环保法规,并且严格遵守和执行。

2、成立环境保护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任组长,办公室主任任副组长,有关部门业务人员及各施工队长任组员的环保组织机构。

环保组织机构图附后。

3、环境保护方案及措施 根据本项目的特点,本合同段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是场地噪声、现场扬尘、建筑垃圾等。3.1噪音污染控制

3.1.1施工期间,严格控制噪声对环境的影响,确保噪声污染符合《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和《城市区域环境震动标准》的要求。

3.1.2合理分布动力机械设备的工作场所,避免一个地方运行较多的动力机械设备。

3.1.3采用环保空压机,对个别噪音超标的机械设备,采用安装消音器,设置隔音棚等措施,降低噪音。

3.1.4爆破采用松动爆破,严格控制爆破震动,降低爆破噪音。3.1.5对于行驶的机动车辆,装备排气消音器,现场只允许按低音喇叭,场外行驶严禁鸣笛。

3.1.6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夜间施工许可证,对施工引起的扰民事件,耐心、细致地进行解释,避免争端事件的发生。

3.1.7拌和站及预制场设置必须远离居民区至少500m以外。为保证施工现场居民的夜间休息,对距居民区150米以内的施工现场,施工时间控制在8∶00—12∶00和14∶00—20∶00(当地时间)3.2降低粉尘污染

3.2.1施工道路用洒水车经常洒水降尘,避免尘土飞扬。

3.2.2在运输易产生扬尘的材料时,车辆配备挡板,用彩条布遮盖。3.2.3作业场地及运输车辆及时清扫、冲洗,保证施工场地及车辆清洁。

3.2.4严禁在工地燃烧各种垃圾废弃物。3.2.5混凝土拌和站的投料器设置防尘设备。3.3爱护环境,保护绿地

3.3.1对施工现场附近可能受到影响和破坏的林木,进行登记,必要时,对树杆用竹帘包裹,并设置围栏。

3.3.2所有车辆严格在规定的线路上行驶,不随意驶入施工场地以外或便道以外的区域。

3.3.3各类生产生活场地集中设置,施工便道尽量利用原有道路,尽量不占或少占临时用地。

3.3.4严格在设计指定的取弃土场取弃土,不乱挖、乱掘、乱弃。3.3.5取弃土场及各类生产生活用场地使用完毕后及时推平恢复,并与周边自然景观相谐调。

3.4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减少水土流失

3.4.1施工前,做好管区范围内排水系统的布设工作,确保排水系统畅通。

3.4.2路基施工时,对开挖后的坡面及填筑后的路堤,及时按设计要求进行防护,防止水土流失。

3.4.3对取弃土场在做好排水系统的同时,及时按设计要求做好防护。3.4.4基础基坑开挖后,及时进行基础施工,并及时回填夯实。保护桥址处既有的堤岸及防护。

3.4.5对排水工程要施工到位,保证排水通畅。3.4.6对开挖的河岸边坡采取及时的有效的岸边防护措施,以减少水土流失。

3.4.7防护工程随土石方填筑和开挖及时展开施工,缩短土体暴露时间,最大程度减少水土流失。

3.4.8维护好工地范围内的排水系统,确保排水通畅,防止水泥泞,防止因排水不畅而导致的水土流失。

3.4.9施工时产生的污水及含油废水在经设置的污水处理池处理后,运至指定位置排放,以防止污染水源。

3.5施工时所使用的零散油料和颜料,保存在安全的容器中,并存放在指定地点,以防止意外泄露而造成水污染。

3.6工程完工后,按要求及时拆除所有工地围蔽、安全防护设施和其它临时设施,并将工地及周围环境清理整洁,做到工完、场清、料净。

环境保护专项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安全生产法》、《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国家法律、法规。

2、《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施工管理方案》,环保相关的标准规范及地方法规、规章。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思遵高速公路第一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三、工程概况

路线自东向西经过思南互通立交区、江夏服务区后,设碗水坝大桥、黄河村大桥跨过冲沟、乡村道路,进入扇子隧道至本合同段终点K154+200,全长7公里。其中路基挖方148.70万立方米、填方155.20立方米,防护及排水工程4.40万立方米,大桥2座、互通立交1处、涵洞13道、1923米双洞隧道1座、另有路基标SZTJ-1~SZTJ-4(主线里程K147+200~K173+030)共25.80公里的路面及预埋管线工程,合同清单价约5.27亿元。

四、环境保护目标及保证体系

(一)环境保护目标

认真落实有关环境保护工作的具体要求,树立全员环保意识,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对大气、对水污染及噪音、废弃物污染,合理使用自然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影响,营造文明、和谐、安全、环保的施工环境。

(二)环境保护保证体系

1、组织机构

(1)项目部成立环境保护领导小组,负责本工程环保工作。组长:(项目经理)副组长:(项目总工及党支部书记)、常务副经理)

员:(试验室主任)、(质检科长)、(安全科长)、(财务科长)(2)工作职责 2.1.领导小组职责

⑴贯彻执行有关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当地人民政府、建设单位、工程监理环保规定中的强制性条款;严格执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复该工程的环境影响报告书。

⑵健全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组织机构,制定环保目标和有关规章制度,对本标段施工环保及水土保持工作负总责。

⑶负责施工期间环保、水保措施和方案的制定与实施。⑷讨论、研究和解决重要环保事宜。2.2.工程管理部环保职责

⑴组织学习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贯彻执行领导小组的指示并督促落实

⑵保持与业主、环境监理及地方环保部门的联系,接受监督检查和指导。

⑶负责环保体系标准和有关规章的贯彻落实,确保环保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⑷组织对下检查和指导工作,深入基层认真调查和收集环境保护好的做法,并在本项目部推广应用。

2.3.组长职责 ⑴对施工中的施工环保、生态环保及水土保持工作负总责。⑵制定和签发本标段施工环保及水土保持实施性计划。⑶领导和带头贯彻执行国家、行业、环保政策法规,保证环保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⑷分解施工环保及水土保持目标,并责任到人进行实施。确保体系有效运行。

⑸组织对下检查和指导工作,深入基层认真调查和收集环境保护好的做法,并在本标段推广应用。2.4.小组成员和环保工程师职责

⑴严格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当地政府、业主及施工技术细则规定的强制性条款。

⑵遵照执行项目经理部下发的有关环境保护的各项规章和指令,同上级和相关业务部门保持联系,对下做好环保指导和服务工作。

⑶经常深入施工现场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重大问题要及时上报。

⑷负责环保管理体系在本职权范围内的有效运行。2.5.施工队长职责

⑴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当地政府、业主及施工技术细则规定的强制性条款。

⑵遵照执行项目经理部下发的环境保护的各项规章和指令,同上级业务部门保持联系,加强施工环保管理,保证环保管理体系在本队有效运行。

⑶加强对本队施工人员的环保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员环保意识,使人人知道保护环境就是珍爱生命。

⑷对本项目部内的环保及水土保持工作负全责。2.6.专职环保员职责

⑴对本项目部内的环保工作、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情况负业务责任。⑵做好对本项目部施工人员的宣传教育,贯彻和执行国家、当地政府、业主的环保规定,以及上级单位的要求。

⑶协助队长做好环保工作的实施、检查、验收和奖惩的工作。

2、环境保护保证体系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项目部必须遵守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保护的法令,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对施工现场的环境进行保护。

项目经理是环保工作第一责任人,领导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并以此为中心,辐射全合同段的环境保护管理网络,有效监控施工行为,确保环境保护方针的贯彻。同时,项目部规定,现场技术员为兼职环保员,施工工区(班组)负责人为环保负责人,项目部与之签订环保工作责任书。这样一来,项目部把环境保护工作层层分解并落实到施工工区、班组和个人,建立起懂行善管的环境保护保证体系,进行自我监控和管理,以确保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

五、环境影响概述

本标段工程施工期环境影响有以下特点:

1、施工期大气及噪声污染对周边居民会产生影响及施工人员;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水环境污染对周边农田的影响也不大。因此,环境保护的重点是防止对大气污染和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

2、本标段工程工期为30个月,施工期的环境影响是短暂的、可逆的,随着施工期的结束而终止。

即便如此,本项目部仍将严格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法》、地方法规和行业、企业要求及本工程相关环保要求进行污染防治,并加强监督管理,使本标段工程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限制在最低限度。

六、主要污染源分析

(一)大气环境污染源及污染物

施工现场砂石料扬尘;运输车辆的二次扬尘;作业机械车辆尾气排放;闪光对焊、电弧焊时产生的光污染。

(二)水环境污染源及污染物

1、施工区域: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的钻渣、泥浆和废水;砼养生用水;施工机械(如钻机、空压机等)的废油料及润滑油。

2、生活宿舍区:生活污水及粪便污水;冲洗机械车辆的油污水;场地的洒水、冲洗污水等。

(三)噪声污染源

施工机械设备,材料加工设备,振捣机械,空压机和柴油发电机组;流动源有运输车辆、吊车、挖掘机、推土机、压路机、装载机、砼运输车等。

(四)固体废弃物

施工中固体废弃物主要为施工弃土弃渣(砂石渣、建筑垃圾、钻渣等),钢筋焊接尤其采用双面电弧焊所剩余的焊条头,模板填充缝隙的胶性材料、泡沫材料等,砼养生的薄膜塑料布,施工人员日常生活垃圾。

七、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1、坚决执行和贯彻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杜绝环境污染和扰民。

2、项目部成立环境保护领导小组,负责本工程的环保工作。境保护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4、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环保意识,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5、加强对污染气体、污水、废渣、粉尘、垃圾等的管理,制定环境保护措施。

6、各工区(班组)都应自觉遵守、执行环境保护措施,防止和尽量减少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7、做好环境记录(包括影像资料)的文档管理,详细记录施工前后的环境状况、各种环保措施的执行情况等。

8、工程项目竣工后,应及时修理和恢复在施工过程中受到破坏的生态环境,做好环境绿化工作。

9、对造成环境破坏或污染事故的工区(班组),处以500-2000元的罚款。对环保工作做出显著成绩的工区(班组)和个人,视情况给予表彰和奖励。

八、环境保护措施

(一)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防治大气污染的重点是控制机械车辆尾气污染、扬尘污染以及煤烟污染。

1、控制机械车辆尾气污染

选用符合国家卫生防护标准的施工机械设备和运输工具,确保其废气排放符合国家有关标准,保证上路行驶的机动车尾气完全达标。施工运输避开交通高峰时段,大件或突击运输选择夜间进行,减少污染。

2、控制扬尘污染

(1)对易产生扬尘的砂石料,进行遮盖或适当洒水,淘汰落后工艺,降低粉尘排放。

(2)施工、生活区道路要定期洒水降尘。桥梁工程等集中作业场地,未铺装的施工便道在无雨日、大风条件下极易起尘,因此应在早、中、晚来回洒水,缩短扬尘污染的时段和污染范围,最大限度地减少起尘量。同时对施工便道进行定期养护、清扫,保证其良好的路况。

(3)土方、水泥等散装物料运输和临时存放,应采取防风遮挡措施,以减少起尘量。

(二)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1、施工机械运转中产生的油污水,采取沉淀池沉淀措施处理,不得超标排放。

2、泥浆池及其他施工污水,须进行过滤沉淀后排放。

3、砼养生用水,因脱模剂大多采用油性脱模剂,养生时大量用水将脱模剂冲洗稀释,因此养生用水必须集中回收,经过简单处理后再循环使用,确保不对地表水及地下水造成污染。

4、修建可冲洗厕所并设化粪池,厕所污水及其他生活污水排入“动力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设备”进行二级处理,达到国家废水一级排放标准后排放。

(三)噪声污染的防治措施

合理安排施工,尽可能减少机械作业过程中产生的机械噪音。

1、有噪声的施工尽量避开夜间施工。

2、根据施工现场情况,如有必要加设隔声屏障,使用隔声材料或结构来阻挡噪声传播。

3、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采取禁(限)鸣措施,减少噪声污染。

(四)固体废弃物的处置措施

1、建立严格的固体废弃物管理制度,废弃物设专用场地堆放,集中管理。

2、生活区设置若干垃圾桶,集中贮放生活垃圾,定期由运至指定的垃圾场处理或进行深埋。

3、施工过程中的废弃物、边角料、包装袋等及时收集、清理,运至垃圾场掩埋。

4、对机械设备废弃物的管理,加强废弃物的回收管理制度。在维修或保养机械的过程中严格执行废弃物回收制度,对维修或保养机械过程中产生的废零件、废手套、废棉纱等废弃物,指定专人负责回收,并设立收集废弃物的专门容器。

(五)能源控制措施

减少自然资源浪费,加强材料管理,专人负责对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的管理,杜绝“长流水、长明灯”,同时控制纸张使用数量。

(六)文物保护措施

施工过程一旦发现地下有考古、地质研究价值或地下文物时,及时停止施工,尽快通知业主及有关文物保护部门,及时采取保护现场的紧急措施,避免人为的破坏。

九、环境保护防范要点

(一)施工人员环节

本工程特别是桥梁施工人员数量比较多,且施工过程中,集中居住在桥址附近,且均采用临时建筑为居住地,未健全污染处理设施。因此带来的环境污染方面主要有:施工垃圾、生活垃圾、厨房以及食堂的食物性垃圾,生活用水、粪便等方面。对于上述方面采取的相应的保护措施为:建立垃圾定点投放,将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分别投放存储,定期进行清除。其中生活垃圾应修建防渗垃圾池,避免雨水或生活垃圾残留水分渗漏污染地下水源。对于生活用水及食堂的污水应修建简易的排油池、二级沉淀池,污水集中排放,集中处理。对于食堂产生的食物残渣及厕所粪便要设置防污染物扩散渗漏措施集中收集处理,并采取因地制宜及废物利用等原则及时处理。

同时,应对施工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强化环境保护意识,做到预防为主,治理为辅,将环境保护方面的环节做到提前控制,从而达到从根本上抓环境保护,确保环境保护得以落到实处。从源头抓起,切实做到以人为本,减少污染源的产生、扩散,从而防止因人为的原因使环境污染扩大。

(二)施工工艺环节

桥梁施工工艺繁杂,易产生环境污染的关键环节较多,在桩基施工中,钻孔桩将会产生大量的泥浆,泥浆的使用对工程是必要的,但大量的泥浆产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泥浆中还掺加有纤维素、碳酸钠(俗称纯碱)等辅助造浆添加剂,如得不到妥善处理将会污染水源,碱化土壤,所以妥善处理泥浆尤为重要。对于泥浆应设二级沉淀池循环利用,利用完后的泥浆应抽出、干燥,泥浆池处理为掺加酸性化学物质,降低泥浆pH值后再覆盖土壤,恢复地表。

桥梁的砼养生用水,因脱模剂大多采用油性脱模剂,养生时大量用水将脱模剂冲洗稀释,因此养生用水必须集中回收,经过简单处理后再循环使用,建立隔油池,将所稀释的油类混合物分离,确保不对地表水及地下水造成污染。隔油池应定期清理。

对于模板填充缝隙材料多为胶性材料、泡沫材料,使用后应及时清理,并对胶性材料统一收集,避免造成白色污染及发泡材料被鸟类及牲畜误食后死亡。对于混凝土养生的薄膜塑料布也应定期清理,妥善处理,防止造成二次污染。

对于钢筋焊接尤其采用双面电弧焊时,应注意将剩余的焊条头收集,回收利用,防止电焊条上所带的焊剂对于地表水地下水造成污染。采用闪光对焊、电弧焊时应注意搭设防眩棚,防止光污染。

(三)施工过程中使用机械频繁

路基施工的注意机械包括挖掘机、推土机、压路机、运输车辆等,桥梁施工的注意机械包括钻桩机、发电机、空压机、振捣器及砼泵送车、吊车等,其噪声震动影响及光污染、尾气排放也非常严重。其中噪声影响范围人群主要为现场施工人员和附近居民,振动影响为附近的结构物,尾气排放及光污染主要影响周围的环境。为此,钻桩机应尽量采用液压设置的机械,施工机械尽量使用清洁电能为能源;对确需排放尾气的工程机械需加装净化尾气设置;有噪声的施工尽量避开夜间施工,或有必要的情况需加设隔声屏;对于工地上机械使用的强光污染应避免长时间使用,合理安排工期;对于振动方面应设置减震沟等隔离措施。

以上是施工环保的几个防范要点,也做了相应的防范措施,但关键还在于将环保意识深入到基层,做到以人为本,预防为主,使每个人的环境保护意识增强了,并能将环境保护措施落实到位,起到相应的作用,这样才有利于解决集中存在的环境污染影响,使环境污染危害降至最低,达到公路桥梁期间环保施工。

十、环境保护应急预案

(一)组织机构

1、项目部成立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负责本标段环境应急处置及相关的一切事宜。

长:(项目经理)

副组长:(项目总工、党支部书记)、(常务副经理)

员:(试验室主任)、(质检科长)、(安全科长)、(财务科长)

2、领导小组下设应急策划组、应急行动组和后勤保障组。应急策划组负责应急事件信息接收、核实及汇总,做好上传下达工作,并策划、起草应急处置方案;负责现场调查事故原因、污染性质及发展过程,提出应急处置措施,向领导小组报告。

应急行动组负责现场污染控制、搜救、抢险、清理等工作,及时将情况报告给领导小组;负责现场交通秩序、治安秩序,做好人员防护和疏散、撤离等措施。

后勤保障组负责保障环境应急处置所需的人员、资金、通信以及交通、处置工具,做好现场人员的后勤保障工作;负责指挥对受害人员的现场急救和转移。

(二)工作程序

1、任务受领及要求

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在接到污染事故报警后,应立即通知应急策划组、应急行动组赶赴现场,当出现重、特大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时,领导小组应全部到达现场指挥应急救援工作。

2、应急处置(1)现场污染控制

a、立即采取有效措施,与相关部门配合,切断污染源,隔离污染区,防止污染扩散;

b、及时通报或疏散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区域和人员;

c、参与对受危害人员的救治。(2)现场调查与报告 a、污染事故现场勘察; b、技术调查取证;

c、按照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与破坏的程度认定事故等级,共分四级。根据《报告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暂行办法》进行报告。d、污染跟踪监测,直至污染事故处理完毕、污染警报解除。

(三)后勤保障

1、通信保障

应急时各类信息的下达与上报,确保通信畅通。

2、运输保障

运转的确认和调度由后勤保障组组织实施。平时各应急车辆须保证100公里以上的行车用油。

(四)其他保障

1、医疗保障。应急过程中如出现人员中毒或受伤,要立即送往医院救治或及时与医疗单位联系,组织现场救治。应急终止后根据实际情况组织转院或继续治疗。

2、生活保障。应急领导小组拟定计划,由后勤保障组统一组织实施。目

一、编制依据„„„„„„„„„„„„„„„„„„„„„

二、适用范围„„„„„„„„„„„„„„„„„„„„„

三、工程概况„„„„„„„„„„„„„„„„„„„„„

四、环境保护目标及保证体系„„„„„„„„„„„„„„

五、环境影响概述„„„„„„„„„„„„„„„„„„„

六、主要污染源分析„„„„„„„„„„„„„„„„„„

七、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八、环境保护措施„„„„„„„„„„„„„„„„„„„

九、环境保护防范要点„„„„„„„„„„„„„„„„„

十、环境保护应急预案„„„„„„„„„„„„„„„„„ 公路施工环境保护体系及保证措施

1、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

施工期间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施工中的燃料、沥青化学物质、污水、废料、垃圾等有害物质对河水、池塘、溪流等的污染;防止扬尘、噪音和汽油等物质对大气的污染。并设专人负责协调处理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

2、环境目标

2.1 施工扬尘、有毒有害气体及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在国家或地方排放标准以内。2.2 施工污水排放控制在工程所在地环保部门要求标准以内。2.3环境敏感地区施工现场噪声达标排放。2.4能源和资源消耗逐年减少。2.5环境污染责任事故为零。

3、贯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

3.1 贯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制定环境方针,确定环境管理方案,积极推行环境“评审”或“审核”,以评定自身的环境表现。强化环境管理体系的过程,实现对整体环境表现的持续改进。

3.2成立以项目经理任组长的环境保护领导小组,配备一定数量的环保设施和技术人员,认真学习环保知识,共同搞好环保工作。

4、防止和减轻水、大气受污染 4.1 保护水质

4.1.1凡需进行砼、砂浆等搅拌作业的地方,必须设置沉淀池,使清洗机械和运输车的废水经过沉淀后,方可排入污水管线,亦可回收用于洒水降尘。

4.1.2施工现场临时食堂,用餐人数超过100人时,设置简易有效的隔油池,定期掏油,防止污染。

4.2、控制扬尘 为减少施工作业产生的灰尘,施工便道、拌合站等随时进行洒水或其它降尘措施。对水泥砼拌和站等投料器设有防尘设备。4.3 减少噪声、废气污染

4.3.1各种临时设施和场地,如堆料场、加工厂等距居民区必须大于300m,而且设于居民区主要风向的下风处。

4.3.2 机械车辆鸣笛,采用低音喇叭,控制噪音污染。4.3.3 为保护施工人员的健康,合理安排工作人员轮流操作施工机械,减少接触高噪声的时间,或穿插安排高噪声的工作。为保护施工现场附近居民的夜间休息,对居民区150m以内的施工现场,施工时间加以控制。

5、水土保持

5.1 妥善处理废方,尽量避免破坏或掩埋路基下侧的林木、农田及其它工程设施。5.2 按照设计要求做好环保绿化工作,临时用地结束后要进行复耕,裸露部分要种草或植树,防止水土流失。

5.3、合理布置施工场地,生产、生活设施尽量少占农田,施工尽量不破坏原有植被,不损坏用地范围外的耕地、树木、果林、堰塘、水渠,保护自然环境。

环境保护管理体系框图

业主和监理 地方政府主管部 门

上一篇:临渭区饮食服务公司创建市级文明单位工作实施方案下一篇:依据新课程标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谈谈自己学习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