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教育示范课教案

2024-05-02

廉洁教育示范课教案(精选6篇)

篇1:廉洁教育示范课教案

德慧智品格教育课-《弟子规》第五课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深入领会“百善孝为先”。

2.让学生理解本课学习的内容,并学以致用。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懂得并且在生活中能够做到理解感恩父母,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恭敬礼

师:“上课!”

班长:“起立!”(全体学生起立)

师:“请同学们双手抱拳,男生右手在外,女生左手在外,让我们一起面向四位圣贤恭敬行礼!”(注意让学生端正身姿,整理衣冠)

(注:未进行环境建设的班级使用课件)“礼!”(教师和学生一起向四圣像恭敬行礼)同学们面向老师,老师好!(学生向教师行拱手礼)!” 师:“同学们好,请坐(同时回礼)!”

二、课前诵读

1.诵读前身心准备(播放轻音乐)

(1)身体调节

请同学们调整身姿,坐在椅子的前半部分,双手放在大腿上,坐姿端正,双脚平放、与肩同宽、脚尖朝前,坐臀坠腰,含胸拔背,竖颈悬顶,请同学们活动颈椎,做三次仙鹤引项,1、2、3,下颌微收,保持脊柱的中正,全身放松。男生请垂帘(双眼微闭),女生闭合双眼,舒眉展目,面带微笑。

(2)呼吸调节

“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做三次逆腹式呼吸,双手叠放在肚脐上,男生左手在内,女生右手在内。请同学们用鼻子呼吸,吸气时小腹内收,闭气时屏住呼吸,保持不动,呼气时小腹放松。将呼吸调整到细、匀、深、长的状态。

吸气(4秒)„„闭气(4秒)„„呼气(3秒)„„(三次)

(3)心理调节

同学们,让我们保持心情平静专注、轻松快乐,想象内心有一轮清晨初升的太阳,太阳光越来越亮,越来越亮,逐渐变为中午的太阳,阳光照亮并温暖着我们的胸腔,照亮整个身体,心不外想,意不外驰。

(稍停一下)请同学们轻轻地睁开双眼。

2.诵读经典

让我们一起怀着恭敬感恩之心诵读《复兴道德心愿词》、双一章各一遍。

三、新课导入

师:下面我们做一个问卷调查,要如实的回答,因为你们的心告诉你们,诚实是一种美德。

知道父母生日的同学请举手。你为父母洗衣做饭过吗? 你有大声和父母吵闹过吗? 你有让父母伤心过吗?

同学们都非常诚实,但是我要告诉你们,父母从来都不会忘记我们的生日,因为母亲十月怀胎生下孩子,从呱呱坠地到牙牙学语、蹒跚学步,一直到背上书包,父母对你们的牵挂和愛从来都没有离开过你们。你为父母洗衣、做饭,也许父母觉着非常欣慰、很开心,但是我们有些同学却觉着父母为自己做事是天经地义,自己的任务就是读书,这个我们要反思一下。

好了,至于大声和父母的争辩和争吵呢,我相信你们都有过。因为的确,我们都会和父母有这样、那样的矛盾和代沟,都反抗过,都觉着父母比较唠叨,甚至想离开家,挣脱父母的束缚,有过这些想法没有?

生:有

师:但是父母不可能永远陪伴着我们,所以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件事不能等,那就是——尽孝。

有个《爱的故事》:几只猎豹追捕一只母鹿和两个鹿宝宝,以母鹿的奔跑速度完全 可以逃掉这场杀戮,但是她为了让两个宝宝能安全逃跑,无畏地站着,眼眺孩子逃向远方,即使下一秒她即将被撕成碎片。母爱,从来无言!

当我们看到这里,动物尚且如此,何况是人呢。

这是一尊雕塑,同学们看一下,表现的是什么?地震、母亲抱着孩子的姿势。母亲是什么姿势?弯曲的,而她的身下,有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这是在汶川地震里面的真实的情景。发现的时候,三个月大的婴儿毫发无伤,还正在吮吸着母亲的乳头,然而这个母亲却离开了世界,她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她用了这个跪拜的姿势,保持着直到失去生命„„

可以看着这幅图片静心的感受一下,感受母亲的愛。(播放韩红的歌《天亮了》)我看到有的同学眼角里留下了泪水,因为天地间最让人感动的就是父母对孩子的愛,所以我们看到这些图片,你有没有想到,小的时候爸爸妈妈陪伴着你,在你生病的时候是谁照顾你,在你不开心的时候是谁在安慰你?当我们在看这些画面的时候,我们想起了成长中的点点滴滴。

你的心里是否想起那位最爱我的人和最应该感激的人是谁?

(播放录音《孝心无价》:„„“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视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红五分。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旧鞋。也许是数以亿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但在“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只是,天下的儿女们,一定要抓紧啊!趁你父母还健在。)

同学们,有父母在是我们最大的幸福,所以我们不要以为父母会永远陪伴在我们身边而浑然不觉,我们对他们伤害,或者忽视了他们的这份爱。我们要用行动去表现我们的孝心。

四、新课学习

1.出示课题

《弟子规》上告诉我们应该做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一节课就是《亲所好》。

好,大家一起来齐读一遍:“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2.分段理解

请同学谈谈“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的意思,教师补充。

我们这里写了《弟子不规》的内容,请大家一起读一读:“亲所好,不在意,亲所恶,偏要去;交狐朋,学古惑,恋烟酒,迷游戏;爱赌博,玩丧志,爆粗口,尚暴力;厌读书,怕学习,混光阴,坏脾气。”

其实我是想让你们一边读一边照照镜子,看一下这里面的《弟子不规》,有没有我们无意当中也中标了的。这上面的这些,我相信有些同学曾经做过,曾经走过误区,可能直到现在有些同学还在误区。实际上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亲所恶,谨为去”。还有一些父母喜欢的事为什么我们要去做呢?其实父母是关心我们,所以父母叫我们去做的事情,也许我们现在是不能理解的,但是父母是为我们好。父母喜欢我们成绩好,我们要努力的学习,但是我们能不能为了有个高分去作假呢?不能,因为父母更希望我们诚实,如果为了好成绩而去作假弄虚,不是真孝。比如说有一个人用贪污来的钱去孝敬父母,实际上这个不叫孝敬父母,他是让父母蒙羞。所以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是真正的孝顺。

这些你们对照镜子以后,我希望你们好好的去反省一下,如果还有这些做法的话,赶紧去改正。因为我们说:“抬头三尺有神明”,人在做天在看。“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所以一定要为自己修福德。

首先我们要从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开始,把自己做好了就是孝心的第一步。怎么做好呢?看这个“正”字,是由什么构成的?

五个“一”构成的,五个“一”象征仁义礼智信,如果你能够把五德修圆满了,修好了,那么你这个人正能量自然满满的。如果你哪一个德行差了、歪了,都会影响这个“正”字,不正了。

我们再来看这个“德”字,曾经老师讲过“德”字的意义,那就是一心为众人做到十种善行、四项行为准则。四项行为准则是:“非礼勿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行。”就是违背道德的事情都不要去听、去看、去做。把这个标准掌握好之后,那就会“几于道已”。我们一起来背诵《得一》。

好,我们看“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请同学们谈谈对这一句话的理解。这句话让我们想起“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有些同学可能会觉着身体是我的管你什么事,我想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这样对不对?

听过新闻的报道,有个中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老师收了手机,学生一怒之下跳 4 楼了。这个行为既是不珍惜生命、也是不孝的行为。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变化、有什么病痛,或者有什么不适,最担忧的是父母。父母常常给我们说多吃点饭、多穿点衣服、不要熬夜、不要玩手机、玩电脑„„你觉着父母是不是在担心你的身体?之前觉着很烦,怎么老是在管我,所以要记住,这些唠叨的背后满满的都是爱,都是关心。因为你们不知道后果严重,所以现在很多孩子都是身在福中不知福。知道这个以后,一定要记住珍爱自己的身体,珍惜自己的生命,你不要觉着打架什么的不关父母的事,其实那些都是不孝的行为。

五、拓展延伸

1.请同学们谈一谈,哪些行为伤不起?哪些行为为失德? 2.我们看一看“孝”的内涵。

小孝为养身,就是供给父母吃穿住行;

中孝为养身怡情,就是不仅要供给父母吃穿住行,而且多陪伴父母,让父母心安; 大孝为养身广集福德,就是不仅要做到以上的内容,还要引导父母修身明德,广积福德。

3.说说我们身体行孝的故事,都能为父母做哪些事? 4.“知行合一”

每天用心为父母做一件让他(她)们觉得幸福的事情; 每天修正自己的“坏毛病”,不要让父母操心;

珍惜生命,锻炼身体,修身养德,做一个身心健康的阳光少年; 尊道贵德,知行合一;塑造一个令父母感到自豪的你。5.作业:(1)写与本节课所学内容相关的反省日记;

(2)感恩行孝,从点滴小事做起!

六、感恩结束

诵读感恩词:

感恩天地滋养万物,感恩国家培养护佑,感恩父母养育之恩,感恩老师辛勤教导,感恩同学关心帮助!

师生一起向四圣像行礼致谢,师生互谢。

篇2:廉洁教育示范课教案

第十册语文第一单元

1、草原

第一课时

教学时间:3月2日第一周周五

执教人:王道琼

教学内容:

初知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3、对学生渗透《中国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引导学生达成共识,保护原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共同为建设美丽的草原而努力。

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你到过草原吗?在电影、电视中见过草原吗?作者用他的亲身经历,向我们介绍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读读课文,想想作者笔下的草原是怎样的景象?(让学生初步感知)

二、初读课文,走进文中的草原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同时划出生字新词,读准生字字音。

2、说说老舍笔下的草原是怎么样的?从哪里看出来的?同时朗读相关的句段。

3、指名反馈:

学生可以自由表达初读课文后的感受,学生的感受可能会是多种多样的,教

师要让学生主要的和次要的,引导学生达成这样的共识:

(1)课文中的草原是美丽的。

(2)课文中的草原是热情的。

三、默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读课文,按照作者进入草原的顺序,说说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板书:初见草原——迎客——待客——话别

四、再读课文,感受美丽的草原。

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草原的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有关的句子。

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①理解草原的“绿”。

说说“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意思。

闭上眼睛想象“一碧千里”的草原,想象“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说说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②想象草原上羊群奔跑的样子,理解“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这种境界,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①“这种境界”是指什么?

②在这种境界里,作者为什么要惊叹,为什么又想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草原的美丽深深地打动了作者的心。

作者沉醉在草原的美景里了。

作者也许是第一次看到草原,感到很新奇。

……

③如果你当时也在这美丽的草原上,你会低音一首怎样的小诗?试着写一首

小诗。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4、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

所有的草原都这样美吗?这么美的草原我们应该怎样去保护它?学生交流后,老师相机进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引导学生达成共识,保护原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共同为建设美丽的草原而努力。

第三十一条 对退化、沙化、盐碱化、石漠化和水土流失的草原,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草原保护、建设、利用规划,划定治理区,组织专项治理。

大规模的草原综合治理,列入国家国土整治计划。

第四十九条 禁止在荒漠、半荒漠和严重退化、沙化、盐碱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的草原以及生态脆弱区的草原上采挖植物和从事破坏草原植被的其他活动。

五、作业:

1、抄写词语。

2、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抄写第一自然段中优美的句子。

板书设计:

1、草原

初见草原

迎客

待客

话别

在语文学科中渗透法制教育示范课说课稿:

1、草原(第一课时)

说课时间:3月2日

说课人:王道琼

参加人:全体语文教师。

说课内容: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一组的第一篇课文《草原》。

一、说教材

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五十年代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写下了《内蒙风光》,本文就节选自《内蒙风光》。《草原》这篇课文,作者以热情洋溢的笔调,描写了内蒙古大草原的美丽风光以及受到草原人民热情欢迎的情景,表达了蒙汉人民的深厚情谊。

本文通篇文质兼美,堪称写景、抒情的典范佳作。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体会文中的景和情,并扎实地落实语言文字训练,取舍教材是关键。因此,我将此文教学安排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完成第一自然段的教学,领略草原的风光美。第二课时再引导学生体会草原的人情美。我今天所要说课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基于本文又是第一组“走进西部”的第一篇课文。因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3、对学生渗透《中国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引导学生达成共识,保护原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共同为建设美丽的草原而努力。

依据教学目标,我确定的教学重点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二、说教法

怎样才能使学生与文本产生真正的共鸣,体会草原的景美呢?首先,我将注重以读为本,采用多种朗读形式,如:默读、自由读、范读、指名读、引读、配乐读。通过多层次的朗读,使学生体会草原的风光美,并品味语言的表达效果。其次,我将巧妙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句,启发学生想象,体会文中意境,并配合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训练,从而达到突破重点的目的。

三、说学法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研究性的学习。本文第一自然段的语句美,意境也美,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一边读句子,一边想象画面,用自己的经验去补充形象,丰富形象,从而体会文中表达的意境和情感,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及想象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你到过草原吗?在电影、电视中见过草原吗?作者用他的亲身经历,向我们介绍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读读课文,想想作者笔下的草原是怎样的景象?(让学生初步感知)

(二)、初读课文,走进文中的草原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同时划出生字新词,读准生字字音。

2、说说老舍笔下的草原是怎么样的?从哪里看出来的?同时朗读相关的句段。

(三)、默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读课文,按照作者进入草原的顺序,说说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板书:初见草原——迎客——待客——话别

(四)、再读课文,感受美丽的草原。

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草原的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有关的句子。

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4、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第三十一条、第四十九条

(五)、作业:

1、抄写词语。

2、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抄写第一自然段中优美的句子。

篇3:廉洁教育示范课教案

一、加强教育科研是深化示范校建设的必然选择

教育科研是指从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 就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运用科学的方法, 有目的、有计划地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的创造性认识和实践活动。通过教育科研探索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人才培养规律、提升教师执教能力、提升学校内涵水平, 是深化示范校建设、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1.加强教育科研是示范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众所周知, 近年来, 示范校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阶段性成绩, 但是仍然存在许多尚未解决的问题, “示范”、“辐射”的功能和效应尚未充分显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高职院校的办学时间短、办学基础差、综合实力薄弱。我国高等职业大发展始于近10年, 在某种意义上, 这种跨越式的发展是带有补偿性的。在大发展的过程中, 一些院校的主要精力放在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招生规模、上新专业等方面, 因此, 对学校的内涵建设重视不够, 更谈不上去研究探索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规律、人才成长规律。二是大部分高职院校, 包括示范建设院校大都是从中职院校升格而来。从校领导到教师, 缺乏对高等教育办学规律的认识与把握, 缺乏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实践的深刻感悟。同时, 整个师资队伍水平明显偏低, 严重制约了高职院校内涵建设水平的提升。因此, 高职院校迫切需要重视与加强教育科研, 要通过教育科学研究, 提升院校长的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能力;要通过教育科学研究, 探索高等职业教育规律, 使先进的办学理念内化为治校、治学的科学制度;要通过教育研究,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提升执教能力与水平。在这一问题上, 示范院校作为高等职业院校的排头兵, 必须率先垂范, 发挥示范和引领的作用。

2.加强教育科研是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整体水平的需要。

从地区和产业布局来看, 示范院校兼顾地区、产业等差异, 涵盖广泛。通过示范院校建设打造一批高水平高职院校, 充分发挥它们的资源优势为地方和产业经济发展服务, 辐射并带动高职院校整体水平的提升, 这是建设示范高职院校的根本目的。示范性院校由于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得到了较之其他高职院校更多的支持, 使得它们更有基础和条件进行教育科研的实践与探索, 同时也更有责任和义务去强化教育科研。要通过教育科学研究, 总结提炼示范院校建设的成功经验, 并将这些经验与探索转化成可资借鉴的专业建设方案、人才培养方案。现实中, 一些示范院校也确实在这一方面发挥了示范作用。在《中国高教研究》编辑部所做的“2009年全国高等学校教育科研论文统计分析”中, 名列高职院校前3名的分别是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金华职业技术学院。这3所学校均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 他们在重视与加强教育科研方面做出了成绩, 展示了示范院校的实力与水平。

二、示范院校教育科研存在的主要问题

示范高职院校要建成国内一流的高职院校, 实现可持续发展, 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重视与加强教育科研工作, 通过教育科研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增强办学实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但这一点目前尚未被所有的示范高职院校所重视, 以致其教育科研工作与普通高校相比呈现出明显的劣势,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中国高教研究》编辑部所作的“2009年全国高等学校教育科研论文统计分析”显示, 在国家重点建设的100所示范性高职院校以及9所重点培育院校中, 有36所院校共在10家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教育科研论文144篇, 贡献率为3.53%。这36所院校占示范院校总数的33.03%, 占高职院校发文总量的39.45%。这一组数据也反映出在全国示范高职院校中, 有近67%的院校没有在2009年全国高等教育类核心期刊上发表过一篇教育科研论文, 这种状况令人堪忧!分析示范高职院校在教育科研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笔者认为, 主要体现在:

1.教育科研意识淡薄。

目前, 绝大多数示范高职院校认为示范建设中专业建设最重要, 教育科研无关大局。学校领导没有把提高教育科研水平看作是衡量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准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一些教师也认为高职院校注重的是“双师”素质、“双师”结构, 因此, 热衷于“考证”, 认为教育科研既高不可攀, 又无实际价值。领导和教师教育科研意识淡薄, 严重制约着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

2.教育科研力量薄弱。

高职院校大都是通过“三改一补”等途径改制而成。教师的学历、职称普遍偏低, 教育科研能力和水平不高。尽管通过示范建设, 都在注重教育科研队伍的建设, 努力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素质, 但从整体上分析, 示范高职院校大都缺乏教育科研的氛围, 教育科研机构不健全, 科研骨干培养不力, 远未形成高素质的研究团队。

3.教育科研经费投入不足。

示范高职院校较之其他高职院校在办学经费、基础设施等方面, 有较大的优越性。但其经费的使用主要集中在改善实习实训条件等教学设施、专业建设、师资培训等方面, 较少考虑到教育科研的经费需求, 专项教育科研经费更是罕见。教育科研经费投入的严重不足, 导致教育科研条件较差、必备的图书资料短缺、正常的教育科研交流无法展开, 严重影响广大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积极性。

三、示范高职院校加强教育科研的主要任务

在示范院校建设过程中, 尚有许多未解决的问题, 诸如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构建、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评价、办学特色的培育等等, 这些既是示范院校建设的重点内容, 又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较难解决的问题, 目前还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的研究成果, 这势必影响示范院校建设的进程。上述问题的解决并形成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论、经验是今后一段时期示范性高职院校教育科研的主要任务。

(一)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高等职业教育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是实现学校与企业“零距离对接”、院校教育与劳动就业“零距离对接”的重要举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既是示范院校建设的核心, 又是难点所在。目前关于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见仁见智。笔者认为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应注意把握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1. 回归原始点, 切实把握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及特征。

回归原始点是创新的一种重要方法, 它是搞清研究方向与定位的基础和前提。关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在《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早已做了明确阐述:“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 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并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学校与社会用人部门结合、师生与实际劳动者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上述六条基本特征涵盖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容, 明确了定位, 同时也确立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方向。“模式”是标准, 是样板, 示范性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应立足在标准性、规范性、普遍性上下功夫, 旨在提供可资学习、借鉴和使用推广的模式。

2. 立足创新, 关注分类与比较的研究。

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点是专业, 其核心是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 设定专业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 以及实现培养目标的途径、方式等。专业的多样性决定了模式的差异性, 因此, 一方面要研究人才培养模式的共同属性, 把握人才培养的方向与定位;另一方面由于各专业培养目标不同, 即使同一专业, 在不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下, 其模式也会有其自身的特色、运行方式和实施策略。教育研究既要探索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普遍性, 同时, 也要关注人才培养模式的差异性, 要为构建有特色的、灵活多样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二) 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构建研究

构建校企双赢互动的长效机制是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当前, 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应研究并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1. 研究确立校企合作的基础。

利益共赢是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基础。企业与学校作为两个独立的利益主体有各自的利益目标及行为准则, 构建校企双赢互动的长效机制必须是在两个利益主体的利益目标相互认识一致的基础上才能体现出来。从学校来讲, 要在“双赢”的基础上, 充分了解并满足企业的利益和需求, 这样企业才会有关注、参与职业教育的热情。企业的利益和需要一般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一是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能够满足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二是校企合作能够推动行业企业生产经营的发展;三是校企文化的交流, 有助于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塑造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 彰显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因此, 教育科研要为打牢校企合作的基础服务。

2. 研究确立校企合作的机制。

实现资源共享既是校企合作的目的又是深化双方关系的基础。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 吸纳对方优质资源, 优势互补, 实现可持续发展对于校企双方来说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长效机制表现在:一是以合同或协议形式确定具有法律效力的合作关系;二是制定校企共同发展的战略规划。从学校的利益考虑, 企业将教育教学工作纳入其发展战略, 可以为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教育科研可以发挥其优势, 在合作协议的规范化, 发展战略的前瞻性、可操作性上展开研究论证。

(三) 教学质量评价监控体系研究

强调学习过程与生产过程的统一,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融“教、学、做”为一体, 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需要有一整套与之相适应的制度与标准。构建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质量评价监控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障。为此, 高职院校的教育科研要在构建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监控体系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1. 要研究确立构建教学质量评价监控体系的价值取向。

基于工作过程的人才培养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价值取向。其关键点是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高度统一, 目标是培养学生能够具备驾驭实际工作岗位的工作能力,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 教学质量评价监控体系的构建应在符合价值取向的前提下突出职业性、开放性、实践性。

2. 要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标准。

质量标准作为正确把握教学质量的基本依据, 要充分反映时代性、规律性、科学性和相对性的要求。质量标准的制定, 一是要紧密贴近专业所面对的实际工作和岗位的要求与标准;二是要与“双证书”制度相结合, 要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 明确对学生就业有实际帮助的相关职业证书的要求, 要有利于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3. 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质量管理制度。

根据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求以及质量管理的内在规律制定相关工作管理办法和规定, 是实现科学管理的有效保障。高职院校的教育科研, 要为院校管理制度的建设与完善, 提供理论依据、经验借鉴和可行性分析与论证。要对制度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如, 制度与激励的关系问题, 制度的沿袭与变革的关系问题, 制度与评价的关系, 制度的规范性与灵活性问题等等, 做好前瞻性、预测性研究, 并提出相关预案。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

[2]马树超, 范唯.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再认识[J].中国高等教育, 2008 (13/14) .

[3]《中国高教研究》编辑部.2009年全国高等学校教育科研论文统计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 2010 (04) .

[3]曾天山.从科研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入手建设高质量的教育科研[J].当代教育论坛, 2007 (04) .

[4]桂德怀.高职高专院校科研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教育与职业, 2007 (08) .

篇4:中学音乐示范课教案

【关键词】中学音乐;示范课;教案

1 课题 赏析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2 教学目的

(1)为庆祝共和国60周年到来,努力贯彻执行党的“十七大”方针、政策,在目前中学音乐教育教学、教研教改实践中,认真做到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坚持科学发展观。使同学们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从而努力学习,立志成材,使之培养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通过本歌曲的学习,使同学们了解到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当年中国工农红军中央主力到达革命根据地陕甘宁边区后,与当地群众积下了深厚友情,当地群众对中央红军真诚拥护,热烈欢迎。从此看到了中国革命即将胜利的曙光。毛主席说,红军到达陕北后,经过直罗镇一仗,中央红军与西北红军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兄弟般的团结,从此完成了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

3 教材分析

(1)本歌曲以陕北民歌曲调为素材,音乐舒展豪放,旋律优美。以集体填词为基础,感情真挚、贴近生活。具有浓郁的陕北地方风格。曾流行陕甘宁边区,后很快传遍全国各地。

(2)全曲为不完全再现三部曲式结构。即A+B+A1

(3)本曲调性结构为隐形d旋律小调,这种小调式的巧妙运用,深刻动人地表现了当年陕北革命根据地的音乐形象,使之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中国革命音乐艺术之经典。

4 教学难点

(1)本曲音域较宽,跨度较大,最高音为6(小字2组a2),最低音为6(小字组a),跨越两个八度,如较完整地体现全曲,需一定的音乐专业功底。

(2)对于一股中学生而言,C调偏高,若降调效果欠佳,但作为多人齐唱,可用C调。

(3)旋律走向虽不复杂,但节拍变换较多,从开始的自由节奏剑4/4、2/2、2/4、3/2、2/4、2/2等,故齐唱时,需认真地看清楚各部分节拍说明。

5 教学时数安排

(1)若学生懂简谱,可安排2至3节,若学生不懂谱,可需3至5节。

(2)若按歌曲要求,按领唱、齐唱等艺术效果,则需5节左右课时(还要看演唱人数多少。)

6 教学过程

(1)先复习上节课所教的歌曲《自由飞翔》。

(2)导入新课:教唱《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①时代背景:从1941年3月起,我八路军一二0师王震师长率领的三五九旅陆续开进南泥湾,同时陕甘宁边区红色根据地,在中共党的领导下,进行了“扩大耕地面积,促进粮食生产”的大生产运动,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亲自下到田间地头参加劳动,1942年12月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高级干部会议上,发出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号召。1943年和1944年,各根据地都能自给自足,真正实现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要求。红军指战员,一边种地,一边打仗,与当地群众积下了深厚的阶级感情,密切了党政军民之间的关系,减轻了人民负担、树立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

从1941年到1940年间,我人民军队共作战42205次。消灭敌人331300多人,粉碎了敌人多次进攻,曾出现了“狼牙山五壮士”等许多英雄事迹。1944年3月,我人民军队开始局部反攻,挺进豫东,收复国土。

②本曲出现的有关重要的专业知识有:自由延长记号五连音24561、前倚音、颤音tr、升记号#、重音记号>、反复跳越记号和反复记号等。

③旋律起伏较大的地方有多处。

④教师先示范一遍,再教唱。

7 作业布置

(1)学会并唱准本歌曲。

(2)要求男生,以《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为欣赏曲目,女生以《自由飞翔》为欣赏曲目。

(3)每人写一篇欣赏论文(心得体会),要求中心突出,层次清楚,论述要有哲理,不少于800字。

8 教学参考资料 《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中学音乐鉴赏》(湘版)、《和声学教程》等书籍。

篇5:示范课教案

《草原》的教学设计和反思

张艳霞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认识绿线内的4个字,能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一、二自然段。

3.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文美。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和谐的教育。

4.在草原自然美和人文美的熏陶下培养美感,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活情景。2.具体体会课文中的静态、动态描写。三.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新词,着重理解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

3、弄清课文记叙顺序,给课文分段。

4、学习课文第1段,体会草原静态的美并尝试背诵。

(二)、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还记得描写草原的古诗吗,谁来背给大家听听? 交流背诵《赋得古原草送别》、《敕勒歌》

2、诗中的草原什么样?想看看吗?多媒体课件展示草原的美丽风光和人土风情的画片,请学生谈谈观后的感受。(放课件)欣赏着草原美丽的画面,此时你有什么想法?

3、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

今天,让我们随着作家一起走进草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一边读一边想象:1.草原的景色是怎样的?

2.草原人民是怎样待客的?

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下面生字、新词:“渲染、勾勒、迂回、鄂温克、天涯??”,指名认读 先正音、正形、再讲词义。

(2).让学生自己提出不懂的生字、新词交流理解。

(有些词让学生互学互帮,教师给予适当的指点;有些词语留到讲读时解决;有些词语课后个别解决。)

(3)、弄清课文记叙顺序,讨论分段。

1.这篇访问记按什么顺序记叙了访问的过程?(这篇访问记按地点转换的顺序写了访问的过程:初入草原→接近公社→蒙古包外→蒙古包里→告别草原。)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并说说每一段段意。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1.默读,分层次。思考:课文第一段写了什么?分几层?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课文第1段写作者初入草原看到草原的景象。课文分两层写。先写看到草原的景象,后写产生的感想。)

2.再读,思考:作者初入草原,看到的景色怎样?作者是抓住哪些景色来写的?为什么抓住这些景物写?

(读后讨论。作者初入草原,看到草原的奇丽景色,他抓住天空、空气、小丘、平地、羊群这些景物来写的。因为这些景物显示了草原的特色。)

3.细读、思考:

(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这些景物的?

(从天空到地面,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写。)

(2)作者运用了生动的语言来描绘草原的美丽景色,你最喜欢哪一句?把它找出来多读几遍。

(让学生边读边画出重点语句。)

(3)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指名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说一说为什么喜欢。(相继出示多媒体图片)①“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②“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③“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通过欣赏图片加深理解,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4)默读、思考、朗读:在这种境界里,作者产生了什么样的感情?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说一说“境界”一词的意思。读时注意理解“既„„又„„”的并列关系;指导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表达作者感受的两个句子。)

4、指导学生背诵第1段课文。

(1)让学生按课文描写顺序和景物特点,边读边想象,把这段课文熟读成诵。(2)指名尝试背诵

5、小结:祖国的草原这么美。这段课文思路清晰,从看到的到感受到的,按从上到下的观察顺序描写景物。作者第一次见到草原,就能抓住景色的特点来写,把景物和感受联系在一起,即景抒情,情景交融。同学们如果学会了这种写作方法,一定会使作文增色不少。

四、作业。

1.在作业本上练习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2.背诵课文第1段。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2、3、4、5段。使学生认识到祖国的草原不仅景色美,而且草原的人更美。

2体会课文结尾的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课文的生字新词。

2、背诵课文的第一段。

二、讲读第2段。

1.指名读第2段。思考:作者访问陈巴尔虎旗途中,看到了什么?

(①初入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②快到公社,主人到几十里外迎接客人。)

2.讲读草原景色。

(1)作者乘汽车进入草原,最初有什么感觉?(草原十分辽阔。)从课文哪些语句看出草原十分辽阔?(“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

“洒脱”是什么意思?(不受拘束。课文指行动自由,不受限制。)

(2)“初入草原,听不到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这些描写说明草原环境有什么特点?(十分静寂。)

(3)初入草原,环境的特点是辽阔、静寂。后来呢?草原环境有什么变化?从什么地方开始变化的?(看到了河,隐隐有鞭子的轻响)

(4)说明了什么?(说明有了河流、水草长得茂盛,蒙族人民就会把牛、羊、马群赶到这儿来放牧。)

3.讲读主人迎客。

(1)指名学生读描写主人迎客的句子。

(2)“疾驰”、“襟飘带舞”是什么意思?

(3)作者为什么用一条彩虹比喻来欢迎远客的蒙族男女老少?

(因为他们突然出现在远处的山丘上,而且都穿着颜色鲜艳的衣裳,这样既恰切又形象地表现了蒙族人民欢迎客人的热情。)(4)当主人见到客人时,草原的环境有什么变化?从课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4.小结:作者初入草原,看不见什么东西,听不见一点声音,处在这种环境使人产生一种辽阔、静寂的感受,接着作者快到公社时,看到了牛羊成群,主人热情迎客,听到了各种声响,自然引起一种兴旺、热闹的感受。作者的感受是由静到动,让我们齐读这一段感受这种变化。

三、讲读3、4、5自然段。

1.让三名学生各朗读一段课文,要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

(1)这三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内容?

(2)主人热情好客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表现蒙族人民热情好客的词句。

2.读后讨论交流。

(1)主客是怎样见面的?作者运用哪几个动词来表现激情洋溢的气氛?手是怎么握的?怎么笑的?怎么说的?这些表现什么?你体会到主客见面时大家的心情怎么样?用欢乐、热情的感情朗读这一节课文。

(2)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招待客人的?从这节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蒙汉两族人民情谊很深?为什么“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3)客人告别时的情景怎样?“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诗句中的“何忍别”是什么意思?第1句怎么讲?(蒙汉两族人民的情谊如此深厚,怎么舍得分别呢?)第2句中的“话”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怎么讲?(“话”是互相攀谈,送别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在遥远的一望无际的草原上,直到夕阳西下,人们还在互相攀谈,依依不舍地告别。)用在诗句结尾的作用是什么?(这两句诗表达了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4)哪些地方体现了蒙族人民的风俗习惯?这些风俗习惯表现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①穿着各色的民族服装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②用手抓羊肉和奶酒招待客人,席间姑娘们还要唱民歌;③饭后表演套马、摔跤和民族舞蹈。以上这三方面表现了蒙古人民的风俗习惯。)

四、总结全文。

1.从全文看,课文主要分成哪两个部分?

(课文前两段主要讲草原景物的美,后三段主要讲草原人民的美,说明蒙汉两族人民感情深厚。)

2.你是怎样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

小结:这篇课文主要写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中心是表现蒙汉人民的友好情谊,歌颂各民族的团结。作者以写草原之美衬托蒙族人民的心灵之美,民族团结的精神之美。同时,也写出了草原的独特的风光形成了蒙族人民独特的风俗,独特的民族气质——热情豪爽。作者描写了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远道迎接、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草原的静态美和蒙族人民欢迎客人的热烈欢腾场面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作业。

1.找出课文中的比喻句,读一读,想一想把什么比作什么,然后抄写在摘抄本上。

2.练习课后练习题第4题。

篇6:示范课教案

《走遍天下书为侣》学案(第一课时)班级: 姓名: 主备:李志明 同伴:呼丽 备课组长: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提高自主识字能力。2.初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习重点难点】

1.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书的情感,对阅读的热爱。2.理解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

关于读书的名言名句 : 朱熹说:“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欧阳修说:“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刘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于谦说:“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苏轼说:“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高尔基说:“我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鲁迅说:“读书就像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但丁说:“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 章学诚说:“读书如饭,善吃饭者长知识,不善吃者生疾病。”朱熹说:“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 老师说:“爱书吧!它是你飞翔的翅膀。”

二、自主预学

1.思考:假如你环绕世界旅行,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什么,为什么?

2.反复朗读课文,读通、读顺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3.划出要求学习的词语,理解、批注意思。4.找出本课的两个多音字,批注读音、组词。5.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汇报展示

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展示预学情况。

四、达标检测

1.请说一句有关读书的名言名句。

2.听写词语:娱乐、伴侣、背诵、犹豫、毫不犹豫

五、巩固知识 1.朗读课文5遍; 2.完成同步第一课时内容; 3.抄写词语;

4.练笔:铅笔是我们学习的好帮手,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及反复读书的方法,并受到启示。

2.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逐步培养阅读的习惯,学习别人的阅读方法。【学习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听写词语:娱乐、周游、背诵、思考、品味、毫不犹豫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合作交流

1.作者以什么方式开启全篇?这种方式有什么作用?

2.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是什么?

3.作者是怎样“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的?她的读书方法对你有什么启发?

三、汇报展示

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展示合作交流情况。

四、达标检测

1.解释词语“毫不犹豫、品味”的意思。2.读一读下面两句话。标出多音字。在处理这个问题时,我们应该从大处着眼。战士们排成一行,向前搜索行进。

3.回答课后第三题的问题。

五、知识巩固

1.反复朗读课文,背诵第七自然段。

2.完成同步第二课时的内容。

3.完成课后第三题:读一读,仿写在书上。4.抄写5句关于读书的名言名句。

上一篇:s23 观察叶表皮气孔的结构及开闭的实验下一篇:领导现场会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