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工作状况调研报告

2024-05-05

民生工作状况调研报告(通用8篇)

篇1:民生工作状况调研报告

根据州委常委相关文件要求,围绕“实施三州战略、推进绿色繁荣”的主题,州民政局充分发挥民政部门在保民生、保稳定、促发展中的职能作用,抽调工作专班,按照州委、州政府的统一安排和部署,就全州的民生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州民生工作基本情况

(一)城市低保

XX年,全州城市低保人数为53489人,全年下拨低保资金8355万元,人月均补助水平110元,比XX年增加了14元。按照民政部、财政部《关于切实做好适当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水平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民发[XX]99号)和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鄂政发[XX]1号)精神,从XX年1月1日起,全州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150元统一提高到240元,人月均补助水平达到173元,比XX年增加了77元。同时,将城市“三无”对象、城市孤儿以及城市艾滋病和结核病患者贫困家庭纳入城市低保,按照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即240元给予了全额补助。

(二)农村低保

XX年,在州委、州政府和民政部门的大力争取下,全州农村低保人数扩大到15万人,全年下拨农村低保资金7832万元,人月均补差45元,其中,一类对象月补助不低于80元,二类对象月补助不低于50元,三类对象月补助不低于30元。XX年初,省民政厅批准我州再增加农村低保5万人,达到了20万人。目前我州农村低保资金通过金融机构按照“一卡通”的形式直接发放到低保对象手中。

(三)五保供养

自XX年以来,全州民政系统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民政厅的大力支持下,抢抓“福星工程”建设的机遇,充分利用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后的闲置资产,大力推进农村福利院建设。XX年,全州共有五保对象13441人,集中供养9800人,集中供养率为73%,共下拨资金1386万元,集中供养年人均1500元,分散供养年人均1000元。从XX年起,集中、分散供养五保对象以及分散供养孤儿的供养标准将各提高300元,分别达到1800元/年、1300元/年、1500元/年。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全州民政部门不断创新机制,着力探索农村五保集中供养“**模式”,即“加强党政领导、实行自治互助、发展循环经济、营造田园风光、提升人文关怀、长效持续发展”,不断加强农村福利院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院办经济、提升管理服务水平,我州农村福利院的建设管理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集中供养五保对象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农村五保集中供养“**模式”受到了省民政厅和民政部的表彰,中国社会报、新华社等先后作了宣传报道。

(四)大病医疗救助

我州于XX年开始大病医疗救助试点工作,XX年,州政府将城乡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纳入十件实事,XX、XX年分别下拨救助资金1686、2445万元。几年来,全州累计救助20多万人次,有效地缓解了困难群众患大病的医治困难。XX年,州政府出台了《城乡贫困群众医疗救助实施办法》,进一步扩大病种、简化手续,降低了救助起付线,提高了救助标准。对“三无”人员(无劳动能力、无收入来源、无法定赡养人、抚养人或扶养人)和农村五保户的起付线由1000元降为500元,救助金额由30%限额提高到70%,救助标准由3000元提高到5000元;对农村特困户、城市低保对象和困难优抚对象,起付线由1000元降为800元,救助标准由3000元提高到4000元,同时,对特殊困难对象给予了适当的院外救助。XX年,我州按照“取消病种限制、扩大救助规模、取消或降低救助门槛、提高救助额度、简化救助程序、提高救助水平”的原则,进一步推进医疗救助的改革发展。在救助范围上,增加了介于城乡低保的边缘户和家庭成员患重大疾病、个人负担医药费5万元以上且家庭生活因病陷入困难的两类救助对象。在降低门槛上,取消或降低了起付线,在医疗保险、合作医疗按规定报销后,剩余部分凭医院发票复印件再由民政部门给予30%-70%的救助,年救助总额不超过7000元;对五保户、“三无”人员全部取消起付线,人年救助最高限额由5000元提高到8000元;对介于城乡低保边缘的困难户,其家庭成员患重大疾病,个人负担医药费5万元以上且家庭生活因病陷入困难的对象,视情况一次性给予XX-5000元的救助;对患慢性病需要长期治疗或维持的低保对象,实行定额门诊救助,人年救助不低于100元。同时,对住院治疗的低保对象免收挂号费、诊断费,注射费、观察费、住院床位费优惠50%,手术费、辅助检查费优惠30%,常规性药品优惠10%。

篇2:民生工作状况调研报告

(一)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情况

1、群众文化活动

(1)举办各种节庆文化活动。春节期间,每年一届的“xx县春节电视联欢晚会”如期举行,已连续举办了5届,县城春节焰火晚会举办了3次,各乡镇村委会春节期间的文体活动异彩纷呈。积级参与组织策划每年一届的五龙“三月三”民俗文化旅游节活动。另外每年的“三·八”、“五·一”、“七·一”、“八·一”、“十·一”、“元旦”等全县性节庆活动都积极参与组织。

(2)开展县城广场文艺活动,县城广场文艺活动在县委宣传部的重视下及承办方的努力下,在县文工团的精心组织下,42个单位(部门)轮流承办广场文艺演出活动76场,观众达32.7万人次。

2、群众体育活动

群众体育工作认真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始终坚持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为基础,实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职工体育、农民体育、老年体育、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学校体育、残疾人体育等齐头并进,群众体育活动丰富多彩,每两年举办一届乡镇运动会,“凤凰杯”全县老年人体育运动会每年举办一届,各中小学每年均开展一次冬季运动会,民族体育运动名目众多,职工体育尤其以煤、电、烟草等行业开展得较活跃,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生活需求。2003年至今,共举办全县性大型群体活动14次,参加人次达12000人次,开展的运动项目有篮球、足球、乒乓球、田径、拔河、门球等。各乡镇举办运动会40次,参加人次1600人次。全县各行业系统开展各种运动会50次,参加人数达6000人次。全县年平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数占同类人口数的40%,年均达13万人次。另外,积极组队参加省、市(地区)级举办的各类体育比赛,取得过优异的成绩。由于xx体育事业的辉煌成就,曾多次受到国家、省、地区(市)的表彰和奖励。

(二)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情况

1、文化设施

(1)文化馆、图书馆:1985年3月,由省、地、县三级投资22万元建成了xx县文化图书馆新馆大楼,占地面积4960平方米,馆舍面积1280平方米。作为县级文化设施的标志性建筑在省内外引起积极反响,各地参观者纷至沓来。1999年,又由中央、省、市投资及自筹资金共110万元建盖了文化馆综合楼,建筑面积1349平方米。至此,文化馆馆舍面积达到2600余平方米,图书馆馆舍面积557平方米。后文管所从图书馆析出,图书馆馆舍面积仅500平方米。2004年5月,因城市建设需要,文化图书馆大楼被拆除,图书馆、文管所均租房办公,文化馆仅存文化馆综合楼一幢。

(2)影剧院:1982年2月,由省、地、县三级投资和县电影公司发展生产基金及贷款新建了xx县影剧院。影剧院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钢梁石棉瓦屋面,该影院至今还承担着电影放映、文艺演出、大型会议等活动任务。各乡镇电影院现仅存竹基、者黑电影院,其余的都已拆除或坍塌成危房。

(3)新华书店:1985年,省新华书店投资25万元,征地979平方米,建盖了两幢办公及业务用房,建筑面积5138平方米。2005年2月,因凤山街老城改造,老书店被拆除,曲靖新华书店有限责任公司出资在原址上兴建新华书店综合楼,建筑面积2685平方米,总造价205万元。

(4)乡镇、村级文化设施建设:xx县辖4乡4镇,共104个村委会、5个社区。县城缺图书馆(新建)、文化馆(改扩建)、博物馆(新建)、体育馆(新建)。现建有乡镇文化站1个(龙庆),尚有7个乡镇文化站(葵山、高良、五龙、竹基、雄壁、丹凤、彩云)不达标。现有村委会(社区)文化活动室 30个(需改扩建),尚有79个无文化活动室。

2、体育设施

1982年,县政府以综合利用方式,集资60余万元在城区建盖了xx县体育馆,体育馆占地5828平方米(其中场地2560平方米,房屋建筑2918平方米),馆内建有露天灯光看台篮球场二块,看台座位3500余个。沿场周围建筑三层楼房共64间,除一部分划给集资单位使用外,其余为体委职工和运动员宿舍、摔跤训练室、洗澡间和餐厅。2003年底,由于城市发展规划需要,xx县体育馆被全部拆除。1990年9月,地方筹资25万元,在县城小石山水库下新建约3万余平方米的综合运动场(设田径跑道和足球场)。1991年11月,筹资9万余元建成游泳池一个,规格为50米×21米,占地面积1860平方米。1991年11月,筹资46万余元建成集训练、办公为一体的室内综合训练房一幢,建筑面积878平方米。2006年初,xx县被国家体育总局列为2006年“雪炭工程”受援单位,该工程为预制式轻型钢架结构综合健身馆,统称为“中国体育彩票综合健身馆”,总造价200余万元(国家体育总局投资150万元),已于2007年10月投入使用。积极争取竹基、丹凤等乡镇列入农民健身工程经费补助点,争取了项目的确定和体育器械的支持。

2004年8月,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xx进行了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经普查,全县有非标准体育场地85块,标准体育场地335块(教育系统205块,体育系统4块,其他126块)。标准体育场地按开展项目划分,有篮球场286块(教育系统195块,其他91块),有固定看台的灯光篮球场7块,门球场11块,田径场3块,足球场3块,小运动场4块,棋牌房9块,乒乓球房2块,室外网球场2块,室内轮滑场、保龄球房、台球房、室外游泳池、综合房、篮球房、排球场各1块。

3、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情况。

xx县现有各类文化经营户178户(其中音像制品零售店52户,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17户,书刊22户,电子游戏室6户,三小印24户,电子出版物零售店1户,录像放映厅、歌舞娱乐场所56户)。文化市场管理工作始终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并坚持不懈地抓好“扫黄打非”工作,以日常巡查和专项治理为手段,以促进文化市场健康繁荣发展为目标,大力整顿和规范文化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规经营活动。近五年累计出动执法检查人员10649人次,检查文化经营单位13744户(次),收缴非法物品26655件,共处罚金12.41万元,协助有关职能部门取缔无证照文化经营场所56户。每年均组织全县文化经营户举办1—2期文化市场法律法规培训班,使其合法守法经营。

二、xx县文化体育事业(民生方面)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公共文化体育设施严重不足,难予开展正常文化体育活动;

(二)正常业务工作经费缺乏,导致活动开展较少,难予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三)文化体育管理、业务人才紧缺,出现断档现象;

(四)文化产业发展路子窄,难予形成规模;

(五)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点多面广,难予面面俱到,违规经营行为时有发生。

三、xx县文化体育事业(民生方面)发展对策

对今后如何实现文化体育事业与全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真正让群众满意,特提出如下发展对策:

(一)建好“三馆”(即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启动一中心(即体育活动中心),9乡镇都有达标文化中心(站),建成一批村级文化活动室,逐步建成县、乡、村配套的三级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网络建设。

(二)全县农村文化户(联合会)发展规范有序,基本实现每个村委会有一支活动正常的业余演出队,每年创产值3000万元左右。另外,每年进行一次表彰奖励,每年举办1至2期文艺骨干培训班。做大、做强xx农村文化户品牌,经营收入逐年增加,并成为农民增收的又一支柱产业。

(三)县级财政安排专项工作经费,确保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开展,人人都有一个展示才艺的舞台。

(四)继续开展文化下乡活动(送戏、送书),每年下乡演出10至15场,解决农民看戏难问题。

(五)县城广场文艺活动精彩纷呈,每月都有一场广场文艺演出,丰富县城居民的文化生活。

(六)加大全县文化市场管理力度,实现文化市场繁荣,市场经营秩序良好,让群众满意。

(七)实施农村电影“2131”工程,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放映任务,实现农村电影放映覆盖率100%,解决农民看电影难问题。

(八)图书馆建设实现规范化、现代化、科技化,实施“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为广大读者提供优质服务。

(九)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产值逐年有明显提高,力争到2012年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占全县gdp的4%,让文化产业成为农民的一项支柱产业,成为全县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篇3:民生工作状况调研报告

一、民生档案工作现状

一是大部分单位都高度重视民生工作, 对民生档案资料都能及时收集、整理、归档。其中, 婚姻档案、劳动就业档案、城市低保档案、工伤保险档案、职工养老保险档案、房地产档案、医保档案、农村合作医疗档案、林权制度改革档案、土地承包档案收集齐全、整理规范, 达到了标准化水平。只有优抚档案未按要求整理。二是档案保管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各单位档案保管有专室, 购置了密集架、铁制档案柜等符合要求的档案装具, “八防”措施得到了落实, 并配备了计算机、扫描仪等现代化管理设备。三是利用服务效果明显。大部分单位不仅编制了手工检索目录, 还编制了微机检索目录, 积极为人民群众查档提供高效服务。如2011年孙吴县建筑联营公司宫本国为了办理退休工龄审核一事到县档案馆查找1986年招工录用方面的档案材料, 工作人员热情地为其服务, 很快在乡镇企业管理局全宗里查到了相关资料, 并为其提供了复印证明, 为人事部门办理其退休工龄审核工作提供了详实的依据。他逢人便说:“没有想到档案这么重要, 解决了困扰我多日的大难题。”可见, 民生档案工作, 既服务了人民群众, 又树立了档案部门的良好形象, 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与此同时, 民生档案工作也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有的部门领导及档案工作人员对民生档案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 重文书档案轻业务档案、重事轻人、重机关团体利用轻群众个人利用, 民生档案工作的推进力度仍待加强。二是个别单位档案管理不规范。如有些民生档案资料散存在科室工作人员手中, 没有及时归档;部分单位民生档案整理被业务部门包办代替, 归档不符合要求, 即使归档符合要求, 也没有向档案馆 (室) 移交, 档案安全无保障。三是有些基层档案室, 民生档案查阅利用仍为手工检索, 档案信息化工作滞后, 民生档案信息网上公开很少, 与方便人民群众查阅要求差距较大。四是整合移交民生档案进馆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县级档案馆虽然积极开展了民生档案接收进馆工作, 但由于受馆库面积的影响, 大量的民生档案 (如房产档案、公证档案、劳动仲裁档案等) 未能集中进馆妥善保存、提供利用, 县级档案馆作为全县档案保管利用中心的职能体现不到位。

二、做好民生档案工作的几点思考

1. 以人为本, 树立服务民生、服务社会的档案观

“民生”是治国安邦的基石, 民生档案工作光荣而艰巨, 档案部门要想做好民生档案工作, 一要树立亲民近民的理念, 想群众之所想, 急群众之所急, 以人为本, 把一切为了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档案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脚点;二要让民生档案工作切实承担起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重任, 全方位搭建民生档案服务民生的平台, 不断提高民生档案服务质量, 更好地为百姓生活服务。

2. 夯实基础, 抓实业务建设, 建立民生档案资源体系

首先要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 做好民生档案工作的岗前培训, 完善继续教育制度, 建立业务信息交流平台, 着力使档案工作人员都成为行家里手。其次要充分利用档案管理网络体系, 建立起以县乡村等组织为支撑点的多元化民生档案资源体系。密切关注民生, 把群众利用率高的档案优先进行整理、编目, 并根据人民群众不同需求分门别类地建立数据库, 为民生档案提供利用夯实基础、创造条件。

3. 强化服务, 突出“为民”主题, 体现民生档案价值

服务民生已成为档案工作的重中之重, 赋予了档案利用工作丰富的内涵。强化民生档案的服务实效, 是做好民生档案工作的必然要求, 能够突出民生档案“为民”的主题, 也能真实体现民生档案的价值。因此, 民生档案管理部门要坚持民生档案造福民生的宗旨, 以满足民生需求为导向, 不断创新民生档案管理利用机制, 真正实现“档为民用”的目的。可针对百姓的查档需求, 努力创新服务形式, 借助查档服务窗口, 搭建服务平台;也可以尝试一些新的服务方式, 如热线服务、信函代查、网络查询、便民通道服务等;还可开展针对民生档案利用的网上咨询活动, 实现可公开民生档案网上查询, 使利用者可自行查阅开放档案, 得到更加直接、便捷、周到的服务。

4. 依法治档, 加大监督力度, 促进民生档案工作健康发展

篇4:民生工作状况调研报告

听读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这是一份“民有所呼,国有所应”的报告。此前,温家宝总理邀请企业与基层民众进中南海议政,与网友“面对面”地炉边谈话。近期民众热切关注的民生内容,在这份报告中几乎都有翔实、具体的体现。

七大数字勾画梦想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一些关键数据引起了两会代表委员的关注和热议。透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国的发展走势: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将继续得到保持,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将更受重视,中国经济走势不会出现大的起落。

两个7%:“一降一升”折射科学发展观

“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中,有两个7%赫然醒目:今后5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超过7%。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相对降低,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目标显著提高,这“一降一升”清晰体现了科学发展的意图,意味着中国的发展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人均GDP实现跨越式增长,城乡居民收入也有了显著提高,各地不断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和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中低收入阶层利益一定程度上也得到了保障。不过,当前城乡、区域、行业间收入差距不断拉大也是不争的事实。

因此,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既是一项长期任务,也是当前的紧迫工作,需要着力提高城乡低收入群众的基本收入,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大力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等一系列措施。

同时,这两个7%意味着,“十二五”期间,“发展”仍然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同时,这也表明,中国的发展将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GDP8%:上行压力大于下行

又是一个8%!政府工作报告中这个熟悉的数字引来更多关注

从2005年到现在,中国已连续7年把GDP的预期增长目标定为8%。而事实上,这些年中国每年实际增速都超出预期目标,其中最高的2007年达到11,4%,受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的2008年也达到了9%。

“‘十二五’开局之年的8%传递的重要讯息是,一个平稳较快的增长速度是中国发展所必需的。对一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而言,没有一定的速度绝对不行,而过快的速度又会导致发展不可持续。”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郑州市市长赵建才说。“应该说,今年经济上行压力大于下行压力。不出意外的话,实际增速仍会达到9%至10%。”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表示。

货币16%:贷款释放稳健信号

政府工作报告在谈到2011年的货币政策时指出,广义货币增长目标为16%。代表委员认为,从这一指标可以看出,今年货币政策继续向常态回归,向市场释放稳健信号。

“与过去两年相比,今年货币增速和信贷投放相对较低,有利于引导市场回归到稳健的货币环境中去。”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学家李稻葵认为,“确定这样一个规模,是更好处理保增长、调结构、控通胀问关系的体现。减少信贷增量、降低货币投放速度,将有利于调控物价、抑制资产价格泡沫。”

就业900万:“两难”局面凸显就业结构性矛盾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新增城镇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这显示今年我国的就业形势依然比较严峻,尤其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今年大学毕业生有660万,加上往年没找到工作的,累加起来,压力不小。”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副院长李小三说。

在大学生就业难的同时,东部很多地方却出现了“用工荒”。“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的现象,引起代表委员的普遍关注。

“‘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反映了当前就业的结购生矛盾越来越突出。”全国人大代表、东北财经学院党委书记艾洪德说,出现这种矛盾,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经济结构依然以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难以与高校毕业生发生有效对接;另一方面,现在的户籍和人事管理制度也不利于人才流动。

CPl4%:总体温和可控不会恶性通胀

“今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这一预期目标,比去年3%的目标提高了1个百分点,比去年实际涨幅高了0.7个百分点。

“这凸显出当前物价形势的复杂性。”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认为,今年物价面临的形势比较严峻:我国夏粮产区遭遇严重旱情,劳动力短缺导致用工成本提高,美国等国的量化宽松政策导致国际市场流动性泛滥,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攀升……

“4%的目标比去年有所提高,这是根据我国经济发展实际情况作出的调整。当前我国经济处于增长周期的上升阶段,在这一阶段,物价指数往往会有一定程度的上扬,但属于温和可控。”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认为。

财政赤字9000亿:赤字力度回调“积极”基调不改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将安排财政赤字9000亿元。相比2010年的10500亿元赤字,“赤字的减少透露出这样的信号,说明今年财政政策的扩张力度会有所收敛,”贾康委员认为,“当然,‘积极’仍是政策的基调,一定规模的赤字,说明政策仍然是积极的姿态。”

“之所以还保持一定规模的赤字,是因为在以下工作中还需要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4万亿元投资安排下去后的后续配套项目、1000万套保障房建设等民生投入,都需要财政继续给力。”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财政厅厅长钱国玉认为。

目标16%:广义货币增长暗示政策回归常态

政府工作报告在谈到2011年的货币政策时指出,广义货币增长目标为16%。代表委员认为,提出16%的货币增速目标,体现了当前我国稳健货币政策的特征,对外释放了我国货币政策继续回归常态、进一步调控物价的经济信号。

过去两年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实施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大了货币供应量和信贷投放量。数据显示,两年来我国平均每年新增银行贷款超过9万亿元,几乎是以往年份的两倍,助推2010年广义货币实际增长接近26%,比年初制定的调控目标多出了近10个百分点。过于充裕的市场资金,在帮助中国经济快速企稳回升的同时,也给物价上涨带来压力。为保持物价稳定,合理调控流动性,今年起我国开启了稳健的货币政策。今年以来,我国已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一次上调基准利率。

李稻葵委员认为,要完成“十二五”发展目标,为经济运行提供一个平稳的货币环境很重要。在货币政策几大档次中,稳健的货币政策是经济正常运行时期的一种货币政策,目前来看,16%的货币增速应该是一个常态水平。

五大关键词放飞希望

教育、房价、医疗、收入分配……百姓关注的所有热点问题,政府工作报告都有回应。从以下关键词中,我们更读出了下一步改革与发展的坚强信心与美好前景。

经济转型:任重道远时不我待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被认为是今年两会最重要的话题之一。政府工作报告开宗明义: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刻不容缓。一项项周密部署,一个个扎实举措,传递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坚定信心与决心。

只有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才能突破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制约,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和新要求,才能奋力开创经济发展的新局面。一句话:稳增长是当务之急,刻不容缓;促转型是长远大计,时不我待。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钟祥市金汉江纤维素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家贵说,转变发展方式,说到底,就是转变资源配置方式,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如不抓住这个要害,光说大而无当的空话,不触动现行体制,深层次问题解决不了,就会贻误转变发展方式的时机。

统筹城乡发展: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

“我们要让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变为城镇居民,也要让农民有一个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政府工作报告的这一表述,让亿万农民对未来生活充满了美好期待。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引导非农产业和农村人口有序向小城镇集聚。农民工人大代表朱雪芹说,有些地方户籍改革已经“破冰”,政府工作报告如此强调户籍改革,今后各地的改革步子必将更大,城市户籍的大门必将更宽,农民工能享受的福利保障必将更多。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说,要加快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实现城镇新老居民公共服务均等化,积极应对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问题,帮助农民工实现“城市梦”。

改善民生: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在某种意义上讲,政府工作报告就是一个民生报告。百姓有所呼,政府有所应。在今年的报告中,涉及民生的篇幅更长、政策更实、提法更新、标准更高。

政府工作报告列出的户籍、住房、就业、看病、上学、社会保障等一系列政策,让人们看到了政府的努力方向,看到了自己未来的希望。

收入分配改革: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分好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近年来,不断拉大的贫富差距引起了广大民众的不满,也引起了中央政府的高度关注。“我们不仅要通过发展经济,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政府工作报告以很大的篇幅,对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作出了安排。

针对社会各界批评的垄断行业高收入问题,全国人大代表赵林中说,垄断行业和上市国企高管的高收入背后,体制和政策性因素是主要原因。不少垄断行业的高收入并非来源于经营管理水平高或生产效率高,而是靠垄断地位取得的。这种收入分配结果上的不公平,实质上是机会不均等。

服务型政府: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

打造服务型政府成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一大亮点,引起了代表委员的热议。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努力提高执行力和公信力。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和行政复议制度,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同时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山东大学校长徐显明说,服务型政府建设是政府建设中最薄弱的一块。当前我们的政府正面临三个转变:全能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政策型政府向法治型政府转变、以经济为主的政府向经济社会并重的政府转变。完成这三个转变,最核心的是建设服务型政府。这次政府工作报告对此论述得更加深刻。当前政府建设中,尤其要加大公共服务与公共产品的提供,提高政府的法治化程度,变无限政府为有限政府。服务型政府也是透明政府、廉洁政府、高效政府,这就要求政府除了公共利益就不能有自己的利益,政府权力必须在阳光下运行。徐显明特别提出,当前,一定要注意权力部门不断扩张自己的权力、乱作为或只管理不服务的现象。

编后语:从这份厚重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我们看到了更加有分量的社会经济发展数据,看到了国家在发展过程中更加务实的努力,看到了政府对于发展中存在诸多问题的清醒;从对过去5年发展的认识和体会中,我们看到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坚持政府与市场有机统一,兼顾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改革开放理性认识;从“十二五”及2011年主要目标和任务的表述中,我们看到了更加求真务实的发展思路。发展转型成为主线,民生问题被更多关注,公正公平被更多提及,这一切都让我们感受到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的真诚。

篇5:民生工作调研报告

入”活动。为此,我通过采取实地查看、走访群众、代表座谈、查阅资料和听取汇报等方式,就全村的民生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1、西充沟村地处**乡场镇的西边,与珠槽沟村、杨柳沟村、降龙村、乃堂坝村相邻。全村现有七个社,耕地面积979亩,总人口1315人,其中劳动力680个,五保户8人,低保户23户。目前,该村外出人口达三分之二,且多数为青壮年劳动力。

2、该村的经济状况处于全乡中等水平,因临近场镇商业经济比较发达。

1、西充沟村现撂荒耕地达数百亩之多。

2、该村农户主要以传统种、养殖为主,有种植大户只有1户。其余都是小面积农田耕作。

3、该村基础设施薄弱。目前大大小小的山平塘有5口,竹节堰2处,全村公路里程达5公里,其中硬化只有2.89公里,其余为土路。

二、民生工作落实情况

1、粮食直补、综合直补、粮种补贴已落实到位。

2、村级活动室已建修完工。

3、村级五保户供养房屋已俊工,现已投入使用。

4、全村道路硬化2.89公里。

5、一社屯水田正在整治,预计年底投入使用。

三、存在问题

1、村级道路不够完善,没有形成畅通网络,出行不方便。

2、产业化工作推进艰难,速度慢。

3、农民增收渠道少。

四、存在问题原因

1、公路现状改变难,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因历史规划造成本该接金三公路经四社、连接一、二、三社的村道路先却舍近求远借道岳家沟村,致使四社村民出行困难。

二、四社道路长,社员人均筹资上千元,致使这条民心路也难以贯通

2、因历史原因,该村的水利设施差,抗自然风险能力弱,农民基本上是靠天生活。若筹资筹劳搞水利建设,因外出人员太多,在家多是老弱病残,思想又不统一,筹资筹劳几乎成难以筹簇到足够的资金。而传统的小农意识也令搞基础建设的土地成为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3、产业化工作推进难,主要是因为:

一、曾经过去也进行过一些产业化推广,都以失败告终,农民群众已对县委政府的产业化政策产生了抵触情绪,二、是产业化结构调整中,技术跟不上,导致农民的生产效益低下,也难以为村民增收。

三、缺少有实力的农业公司来作为产业化的技术和销售服务,没有示范和带头作用也让农户没有信心。

四、是土地承包到户后,如有业主想要开发,但土地难以集中集中成片,无法形成规模效益。

4、农民增收难,主要因为:传统的种、养殖业生产成本高,效率低下,而农产品的附加值却很低,农民基本上没有什么利润,更谈不上增收,因土地难以集中成片,也缺少业主承包开发。而且基础设施薄弱,无大型水利工程,致使种、养殖业极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

五、意见和建议

1、加大宣传解释力度,改变农民的思想,让他们接受新鲜事物和新信息技术。

2、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改变传统的调整模式,合理加快土地流转速度,引进业主开发种植和养殖。

3、政府加大市场销售后续服务工作力度,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问题。

篇6:创新和谐民政民生工作调研报告

民政民生工作涉及面宽、政策性强,是被社会广泛关注并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一项重要工作,随着时代的发展,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做好民政民生工作,以实现适应形势、与时俱进,改善民生,是当前急需研究解决的一个课题。

一、存在的问题

1、少数地方对民政工作重视不够。一是个别地方领导在探索做好民政工作中,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了解较少,缺乏深层次的全面掌握困难群众的生活情况,导致部分困难群众越级上访。二是基层基础薄弱,民政干部队伍的思想观念、工作条件、手段方法等与建立规范完善的民政工作体系不相适应。从民政工作的任务量和工作难度来看,任务最重、难度最大的在区、乡两级,但乡镇和街道一般只有1-2个民政干部,有的民政干部还是兼职人员,但却要完成所有民政方面及其乡镇、街道交办的工作。这就可能导致做好基层民政工作在准确地确定对象,快速地落实政策时出现漏洞。三是民政工作发展不够平衡,一些工作未落实到位。

2、民政民生工作开展难度较大。一是城乡低保,从我区目前现状看:全区现有城市低保户9860户、23533人,农村低保户7034户、17212人,这项工作涉及面宽、政策性强、任务繁重,要做到准确无误的核定好对象,困难重重,目前,市城区聘请了14名临时人员担任低保协管员协助搞好城市低保,一无工作经费,二无固定办公场所,致使低保协管员开展工作难度较大。二是城、乡医疗救助,涉及面宽、政策性强,要求救助的困难户多,由于无任何工作经费,在开展工作时,困难较大。三是在实施贫困家庭学生救助工作中,由于救助经费的不足,因而,在救助中十分受限制。

3、殡葬改革工作推行难度较大。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部分死者亲属,在亲人死亡后不愿意火化,而在殡葬改革执法中又无强硬的执法措施,导致近年来,全区火化率有下滑的趋势。甚至,殡改协管员在殡葬执法中多次遭到死者亲属的谩骂与殴打。

二、几点建议

1、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做好民政工作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为保障民生,体现我党“以人为本”的宗旨,我们一定要把民政民生工作作为关心人民群众冷暖的实事办好,加强领导,不断完善民政民生工作管理机制,从根本上保证民政民生工作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形成良性的监督、反馈和互动体系。

2、部门配合,上下联动。民政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是政府的重要职能部门,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各级、各部门应高度重视,支持民政工作,加强部门之间、上下之间的相互配合,把解决好困难群众所需,保障和改善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作为做好民政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重视、支持民政工作中,要思想统一,步调一致,相互配合,密切协作,形成强大合力。

3、加大投入,提高水平。以提高“三个群体”生活保障水平为着力点,促进中省民生工程要求的贯彻落实。要做好此项工作,必须加大工作经费和匹配资金的投入。第一,保障和改善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是最兜底保障的基础,这项制度对保护困难群体生存权益、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了巨大作用。因而,在实施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中,应加大资金投入,加大救助力度,努力保障和改善他们的生活。一要科学确定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二要适度扩大社会救助范围。三要切实落实分类施保措施。第二,在大力推进城乡医疗救助工作中,要改进完善医疗救助办法,搞好与新农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衔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高医疗救助的惠及范围和补助水平。要结合城乡医疗救助的工作任务提供必需的经费保障。第三,在做好民政民生工程中,要广泛动员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捐款、捐物,多渠道筹集资金,不断扩大社会救助面,让更多困难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第四,进一步搞好政策衔接。在农村,要制定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的衔接办法,对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家庭、低收入人群,要纳入扶贫范围,提高其自我发展能力。在城市,要加强城市低保与失业保险、最低工资和再就业政策的衔接,鼓励低保对象自我发展、积极就业、走出低保。

4、注重基层,建好队伍。针对基层工作力量薄弱问题,各乡镇、街道要结合各自的实际,充实民政干部队伍,可从一村一居的大学生中抽派有能力、责任心强的人员担负民政工作,争取财政资金支持,各级党委、政府要多关心、多支持基层民政干部,充分调动基层民政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篇7:民生工作情况报告

一、前五年十大民生工作完成情况

(一)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五年来,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一是在党员队伍斯蒂昂政治建设中,坚持“三会一课”制度,认证开征读书活等,不断加强党员的政治和法律法规的学习;二是在基层组织建设上新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5个;整顿软、散村党支部4个(次),调整村党支部成员20人;培养入党积极分子78人(次),发展党员28名,培养乡村两级后备干部20余人,培育州“十星级党支部书记”1人,州“五好”基层党组织1个,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进一步增强;三是在党风廉政建设上,深入贯彻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落实教育、监督、防范措施等,五年来,未发生违法违纪现象。

(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一是在夯实基础设施建设上,完成了完成纳坪城镇规划;实现乡里通油路,村村通公路,协调连通白花断头公路,建成纳坪客运站;完成新坪、纳鸟、大若、上坝等村寨道路硬化;完成水池水窖建设250口、沼气池128口、排洪渠1条,完成了纳鸟、新坪、冗翁坪村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完成全乡农网改造;完成畜牧站、司法所、国土所、林业站、卫生院办公楼建设;争取易地移民搬迁63户,完成30户;完成翁传土地开发300余亩;打龙9户地质灾害搬迁安置及4个村卫生室正在实施;打金小学操场硬化完成,文化站、纳坪小学食堂建设即将完工。基础设施条件有了较大改善。二是在调整产业结构上确保群众增收。1、以打造“185”农业产业化为重点,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推广“菜—菜”模式,“两杂”及蔬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大力发展林下养殖、种植,建成“纳坪乡富兴专业合作社”1个、翁传经果林—草—畜(种羊)综合示范基地1个。2、搞好农民创业培训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劳务输出培训,引导农民外出务工增收,实现年均外出务工1100人(次)以上。加之,通过农业综合直补等惠农政策的实施,农民增收步伐加快。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3396元,比增加1993元,年均增加400元。三是巩固扶贫开发成果,加快新农村建设。加大跑上力度,争取扶贫资金530余万元,完成核桃种植1890亩,板栗1050亩,脐橙1000亩,发放生猪养殖202头,培训科技人员1500余人(次),完成了打金、纳鸟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长足进步一是着力改善民生。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共发放各项涉农资金320余万元;抓好低保救助评定,全乡1624人享受低保,做到应保尽保,解决好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加大抗灾救灾工作力度,在凝冻、20大旱等大灾面前,保持了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政治稳定。加大危房改造力度,调查上报477户,完成改造134户,通过危房改造的带动,全乡广大群众居住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二是文教卫、计生工作再上新台阶。文化方面,建成农家书屋3个,发放“村村通”1031口、“电视进万家”150台;教育方面,“两基”得到巩固,“普实”工作顺利通过验收,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卫生方面,全乡新农合参合率均达96%以上,儿童基础免疫五苗接种率和建卡建证率达到95%以上,群众健康保障水平不断提高;计生方面,加强人口管理,开展优质服务,认真兑现奖扶政策,全乡人口自然增长率均控制在省州目标线内。此外,武装、群团等工作不断取得新成绩。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回顾过去取得的成绩,是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关心和支持的结果,是全乡上下共同努力和团结拼搏的结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乡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够,产业集中度不高,缺乏带动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二)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交通瓶颈没有得到更好的`解决,除通往罗甸沿线村寨外,冗翁坪、打金交通亟待改善。

(三)农业生产条件依然脆弱,靠天吃饭情况没有改变。四是干部思想不够解放,竞争意识、创新意识有待加强,工作方式、工作作风还需不断改进。

三、采取的主要工作措施

(一)强化党风廉政建设

紧紧围绕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强化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推进党务政务公开,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切实把反腐倡廉工作抓好抓实。

(二)加强基础建设

一是优先发展农田水利。认真搞好水利工程摸底,加快引水渠、水池水窖、排洪沟等建设步伐,完成全乡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不断提高人畜饮水安全保障水平,增加农田保灌面积。二是重点发展交通与能源。争取实现组组通公路,连通新坪至冗林公路,完成纳坪至百花和新坪村油路建设,努力改善运输条件;大力推广使用沼气、太阳能等新能源;优化农村电网结构,实现城乡电力同网同价和安全用电。三是加快城乡建设步伐。严格落实城乡规划,力争完成所有村寨的道路硬化,推进数字电视入户工程,提高宽带网络普及率,绿化、亮化、美化人居环境。

(三)调优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增收步伐

一是稳定传统产业,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稳定水稻、玉米两大传统主导产业。大力发展蔬菜、生猪等特色产业,推广菜——菜种植模式,扩大蔬菜种植规模,力争全乡蔬菜种植面积达3500亩以上,户均养猪10头以上。二是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增加农民收入。落实好农业综合直补、奖励扶助等政策,完成新坪和翁传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启动实施整乡推进产业化扶贫工程,启动翁传村少数民族整村推进工程,抓好农民实用技术和技能培训以及劳动力转移就业,鼓励和引导有志青年自主创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四)统筹兼顾,促进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一是优先发展教科文卫事业。完成纳坪小学教师周转房及寄宿制学校建设,全面提升办学条件与教学水平。抓好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农民健身工程建设,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落实好新型合作医疗政策,提高群众健康保障水平。二是加强人口计生工作。按照“控制人口数量、改善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的要求,创新机制,优化服务,把人口自然增长率等指标控制在州县规定的目标线内。三是进一步改善民生。抓好养老保险、贫困医疗救助、危房改造等工作,重点保障五保户、特困户和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的生活。

四、需要上级协调的工作

(一)强化工作机制一是进一步完善统筹协调机制。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民生工程,始终将“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放在突出位置,纳入决策、预算、考核的重要内容,在项目安排、资金分配、组织管理等方面优先保证民生工程所需。同时,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每季度专题听取一次实施情况汇报,督促推进民生工程实施。二是进一步完善领导负责机制。成立了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民生工程领导小组。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对社会就业、社会保障、新农村建设等等重点工程进行了亲自研究部署,亲自督办落实;各县级分管领导对分管的工程项目具体负责,帮助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

(二)强化舆论宣传一是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民生工程专题宣传。充分发挥县内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作用,收集整理全省各地实施民生工程的成功经验和先进典型,转发到相关部门学习。二是充分发挥村委会、社区等基层组织作用,主动进社区、到村社,面对面地向群众宣传民生工程的惠民政策。同时,邀请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实地视察民生工程,通过他们向全县各阶层传递民生信息。三是畅通民生工程信息交流渠道。建立民生工程信息通报制度,编发民生工程实施情况通报。

(三)强化资金保障增强责任意识,克服依赖思想。突出政策的整体效益和叠加放大效益,多渠道筹集资金。一是认真研究、密切跟踪国家出台的货币政策和中央金融机构支持灾后恢复重建的特殊政策,切实加大向上争取资金和政策力度,努力争取资金及时拨付到位。二是将民生工程资金足额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重点加大就业培训、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投入。三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大幅压缩行政成本性支出,集中财力保证民生工程建设资金需要,提高新增财力用于民生工程的比例。四是积极搭建投融资平台,引导鼓励企业投资和社会投入,支持民间闲散资金投向民生工程项目和相关领域,缓解民生工程资金压力。

(四)强化项目实施将民生工程实施与促进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相结合,对十大民生工程项目进行整合、打捆,精心选择突破点。一是进一步加强项目建设管理。注重实效,对乡镇敬老院、乡镇客运站点等进行科学规划,避免重复浪费。对廉租住房、金土地工程等工程类项目严格执行项目定期公示和报告、资金监察和审计、项目招投标和政府采购、质量监管、责任追究等制度,确保民生工程建设程序合法、操作规范、过程公开、质量优良、群众满意。二是严格工程项目资金监管。在加大纪检监察、审计、财政等部门对民生工程项目实施跟踪监督,积极鼓励新闻媒体、社会舆论和人民群众参与监督,提高了项目资金管理使用的透明度。三是高度重视民生工程设施建成后的维护和管理问题,对建成的通村水泥路、饮水安全工程保证有效使用和持续运行,真正把民生工程建成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

篇8:民生工作状况调研报告

一、环境综合整治主要情况

2013年8月份以来, 秦淮区委、区政府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 以解民忧、谋民利、提高城市综合品质为出发点, 紧紧围绕市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总体部署, 加强组织推进, 共实施动迁项目16个, 总完成率达94.9%;拆违6103处、74.5万平方米;搬迁城中村危旧房居民4732户、工企单位152家, 签约数位列全市第一;整治5条干道、148条街巷, 完成街巷 (片区) 雨污分流107条, 出新小区6个, 出新房屋293幢, 整治高视点下房屋56幢, 清路治乱36条, 实施干道交通整治22条, 更新书报亭156个, 维护维修楼宇景观照明21幢, 拆除户外广告58块, 提升优化干道绿化17条, 整治广场游园21个, 端掉小广告印制黑窝点26个, 查处违规渣土车117辆, 整治各类占道摊点900个, 按时间节点顺利推进京沪高铁沿线整治工作, 圆满完成了第一轮环境综合整治任务。大明路汽配城、城东污水处理厂三期按时完成动迁拆违, 南捕厅剩余地块动迁完成率突破74%, 李府街拓宽改造后面貌一新, 科巷菜场提档改造后卫生状况有了明显改善, 全区环境整体面貌得到了较大提升, 取得了全市中心片区考核第一名的好成绩, 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表彰。

二、群众不满意的具体问题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 我们仍应看到不足。调查发现, 虽然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推动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但群众仍对此项工作抱有意见, 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宣传解释不到位, 群众不明情况

一些项目和工程事先没有充分地宣传和公示, 个别小区出新项目, 75%的受调查住户对施工原因、施工目的、施工时长不了解;一些涉及历史遗留问题的拆违工作, 没有及时公布相关政策和标准, 没有做认真的研究和处理, 群众对拆违人员前后不一的说法表示不满;一些动迁项目, 没有及时公布动迁户的补偿结果和房源信息, 导致小道消息、不实信息乱传, 扰乱了动迁秩序。

2. 配套措施跟不上, 工作虎头蛇尾

有些违建拆除后, 绿化或其他建设没能及时跟上, 拆违后的空地无人管理, 成为新的卫生死角;有的道路整治后没有及时办理移交, 路灯已严重损坏;有的小区出新后, 物业管理没到位, 绿化无人管养、新修设施破损失窃;有的街巷雨污分流工程完成后, 却因干管还没有埋设, 不能连接到污水管网而成为摆设。

3. 施工组织不科学, 群众利益受损

有的道路重复开挖, 原有路面破损严重;有的片区内几条道路同时施工, 居民出行困难;有的施工期已经远远超过了公示的时间, 有的工程中途停工, 围挡长期困扰居民出行;有的工地为赶进度半夜施工, 噪声扰民;有的开挖后不做覆盖, 扬尘污染严重。据调查显示, 85%的受调查对象抱怨施工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 其中55%的人反映有路面重复施工的现象, 77%的人对施工扬尘表示不满。

4. 工程质量有问题, 缺乏人性关怀

有的污水支管标高比干管标高要低;有的雨水管壁太薄, 有的施工水泥一捏就碎;有的居民楼“平改坡”后屋顶出现漏雨现象;有的小区20米道路3盏路灯, 有的楼前楼后黑灯瞎火;有的不顾居民的切实需要, 拆掉车棚建花坛;有的新修道路止步于居民楼前最后一米, 居民对此很有意见。

三、产生问题的原因

群众反映的问题虽然琐碎, 但是客观地反映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的不足, 我们认为以上问题产生的原因是:

1. 服务群众意识不强

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出发点是为了提高城市品质, 根本目的是改善市民生活环境。但有些职能部门、施工单位仅以完成上级交派任务为最高目标, 只唯上、不顾下, 只认项目按时序推进、不问群众需要, 所以才出现宣传解释不到位, 群众不了解、不理解、不配合的结果;才会出现群众不知政策, 小道消息乱传;才会出现有的地方路灯扎堆、有的地方黑灯瞎火;才会出现拆了居民最需要的车棚建花坛;才会出现新修道路止步于居民楼最后一米的现象。

2. 统筹协调机制不健全

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综合性工程, 往往一个片区项目涉及到拆违、雨污分流、街巷整治、小区出新等多项工程。很多情况下, 统筹机制的不完善、协调的不充分, 以及前期施工方案制定的不细致, 导致拆违、雨污分流与管线建设、街巷整治、小区出新等相关联项目之间联动不力、施工环节脱节, 才会出现重复开挖、拉链马路、施工时间过长、中途停工、片区内多条道路同时施工影响居民生活的问题。

3. 项目管控力度不足

群众反映的工程设计不合理、偷工减料、不规范施工问题, 说明有关部门在项目设计上把关不严、施工管理粗放, 履行职责缺位, 也真实反映了目前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存在的重项目进度、轻工程质量问题。

四、几点建议

环境综合整治是有利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项目, 是受到市民广泛欢迎的“民生工程”, 涉及面广、任务量大, 出现一些问题不要紧, 关键是如何在下一步工作中吸取经验、改正不足, 真正把“民生工程”做成“民心工程”。

1. 要做好宣传, 群众参与, 不要“剃头挑子一头热”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社会治理要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 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近期, 秦淮区成立了城市治理委员会, 通过有序的引导, 支持公众参与全区城市管理重大决策和部署的制定, 参与市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 参与城市管理标准、要求的确定。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应坚决贯彻落实《南京市城市治理条例》, 充分依托和利用好城市治理委员会这一平台, 做好宣传, 发动群众有序参与, 共同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一是做好宣传。应切实利用各种宣传媒体, 大张旗鼓宣传环境综合整治重要性和必要性;应结合实际, 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发动活动;应做到信息公开, 积极向群众宣传动迁拆违的政策、标准, 做好解释、妥善处理好历史遗留问题, 主动公示有关工程项目的目的、工期等情况, 让群众能主动配合、积极参与有关工作, 提高整治效果。二是问需于民。应坚持好我党“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 充分发挥好街道和社区紧密联系群众的优势, 畅通居民与相关部门的交流渠道, 广泛征求居民对改善生活生产环境的具体要求, 促进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由单纯的“政府配餐”型向“政府配餐”与“群众点菜”相结合的方式转变, 标本兼治, 真正提供群众需要的服务, 减少“面子工程”对政府形象的损害。三是问计于民。施工设计、施工组织既应走专家路线, 从技术上把关, 也应走群众路线。群众最了解实际情况, 只有把群众的意见融入到施工设计、组织方案中,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才能以最合适的方式落实群众需要。

2. 要着眼全局, 统筹安排, 不要成为“拍脑袋工程”

城市环境整治是一项综合性非常强的工作, 直接关系到城市的正常运转和市民的生活便利, 组织者只有着眼全局、具有较高的统筹水平, 才能增强决策的科学性。一是应增强计划性。目前我区雨污分流、小区出新、道路整治任务量很大, 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 应结合区情特点, 根据秦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 抓住主要矛盾, 突出危旧房改造、重点项目推进、“窗口”地区整治、群众生活环境改善等重点, 集中主要力量, 分清轻重缓急, 有计划、有秩序地逐步实施, 整治一片、见效一片, 避免出现“四面出击”、战线太长现象, 最大限度减少对群众生活的影响。二是应增强系统性。由于雨污分流、小区出新、水电气敷设工程建设主体各不相同, 容易出现项目联接环节脱节、各行其是、推诿扯皮现象, 综合协调部门应加强工作指导, 重视各工程项目相关性研究, 完善项目联动机制, 尤其应重视项目建设对城市正常运转的影响, 将市民生活需要、城市正常运转做为项目实施的重要因素加以考虑, 改变单个任务逐一下达为区域性实施方案的整体下达。应坚持建管并重, 完善建后移交、建后管理的衔接机制。应改变城市管理重突击、轻长效的痼疾, 建立完善的城市治理长效机制。三是应完善环保机制。根据市里下达的第二轮环境综合整治目标, 区域河道水环境、大气环境、建设工地环境整治, 以及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的集中处理都纳入整治内容, 都与环境保护有着重要的关联, 因此应尽快将区环保局纳入指挥部成员单位, 将环境评价的有关要求和标准列为督查、考核的重要指标, 确保各项目施工组织、竣工验收都能达到环保标准。

3. 要加强建管, 强化监督, 不要成为“劳民伤财工程”

上一篇:九年级下册语文曹刿论战知识点下一篇:考研英语 如何练好单词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