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班蒙氏数学教案

2024-05-16

小小班蒙氏数学教案(通用5篇)

篇1:小小班蒙氏数学教案

蒙氏数学公开课教案

一、活动名称:复习几何图形

二、活动目标:

1、进一步了解各种几何图形及外形特征,能分辨不同的图形。

2、能从多种图形中根据老师的指令找出相应的图形。

三、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半圆形、椭圆形图片各一张

2、学具准备:以上各种图形卡片幼儿人手一份。

四、活动过程 :

(一)导入活动: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看,今天你们的爸爸妈妈来到了我们乐乐班,可是,你们知道吗?还有一些图形宝宝也来凑热闹了,想不想看看都有谁啊?

(二)、集体活动

1、游戏:图形宝宝拍一拍

教师出示不同的图形宝宝,引导幼儿说出各种图形有几个 角、几条边及外形特征,引导幼儿说出图形宝宝的名称并随手拍一下,教师在展示过程中要有随机躲闪的动作,引起幼儿注意力及兴趣,增加趣味性。

2、游戏:私家小侦探

请做得最好的一名幼儿和老师背对背站好,全体幼儿大声喊出老师手中图形宝宝的名称,然后老师做“嘘”的动作,全体幼儿保持安静,老师请一名幼儿上前说出图形的名称并迅速坐回自己的小椅子,然后请“小侦探”说出刚才是谁的声音?说对后请刚才上前说出图形宝宝的小朋友再当“小侦探”,游戏反复进行。

3、游戏:听指令找图形

幼儿人手一份图形宝宝的卡片,认真听老师的发出的指令(介绍图形的基本特征),请幼儿迅速从学具袋里找到并拿出来,每个图形找一遍。

4、交流小结,收拾学具,活动结束。

师:喔噻,今天小朋友们太棒了,全都变成“小超人”了,认识了这么多的图形宝宝,好了,今天你们把本领展示给爸爸妈妈了,图形宝宝也该回家了,一起和它们说再见吧!

五、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妈一起找一找,你们家里的物品都含有哪些图形宝宝?

篇2:小小班蒙氏数学教案

活动名称:数字与筹码(数学)活动目标: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1、认识数字1—4。

2、能够进行简单的数与量对应。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兴趣。

1、圆形红色筹码10个和盛放的木盒。

2、1-4的活动数字字形和盛放的木盒。

3、工作毯和幼儿的地垫。

篇3:小小班蒙氏数学教案

每次活动之前, 教师都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 但课堂上还是不够用。使用蒙氏数学课程之后, 我感觉轻松多了。这套教材最大的特点我认为就是材料很丰富, 注重操作性。每一节课内容都有配备的操作材料。我园使用这套教材已经几年了, 通过几年的实践, 在数学教学中我有以下几点见解、心得愿与大家分享。

一、真正体现学具的操作性

幼儿用的材料有学具、操作册、作业纸, 材料很多, 所以教师需要将各种材料有机地结合, 灵活地选用。比如, 学具一般是在教学活动过程中, 让幼儿在探索操作时使用, 有时也可以放在分组活动或数学区角的活动中使用。在学具的使用中, 教师要真正把握操作性的原则。学具的作用就是让幼儿通过自己操作来学习数学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实践中多给幼儿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 减少让幼儿观看教师的演示或直观的图画的时间, 或者直接听教师的讲解。因为操作学具能够帮助幼儿在具体动作水平上理解数量关系。如中班的学具“数、点、物对应卡”就是让幼儿通过操作学具中实物卡、符号卡及数字卡来了解数量关系的一个非常直观同时也体现出了探作性的学具。在每次活动中, 学具如何收放呢?按照以下方法使用、保管, 学具一定会发挥它应有的教育功能。 (1) 幼儿人手一套学具放在幼儿园中由教师代为保管; (2) 每次活动前教师将所需要的学具发放给幼儿, 由幼儿自己将所用学具取出来平放桌上; (3) 每套学具配备学具袋, 使用完毕后将学具放入学具袋; (4) 学具的收放是日常教学常规之一, 教师要注意培养幼儿收放学具的好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教给幼儿取学具的正确方法, 告诉幼儿每次统一取学具和收放学具的时间, 并规定统一放在什么地方, 形成良好的教学常规。

二、灵活地使用操作册

操作册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做, 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时间做, 则可以在活动中完成。但幼儿之间存在差异, 有的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而且不需要老师的帮助;有的需要老师的帮助才能完成;有的兴趣很浓但动作很慢, 可以让他们在其他自由活动时完成;有的可能发展得慢一些, 现有的水平不能完成, 那就过一段时间再让他做也未尝不可。

如在中班上学期的“椭圆形”活动中, 操作册里有三个操作活动:第一个是“认识椭圆形”, 提供了9个椭圆形的物品让孩子描虚线, 在描虚线中感受椭圆形的基本特征;第二个活动是“鸡妈妈找蛋”, 通过找乒乓球和鸡蛋涂色, 让幼儿辨别圆形和椭圆形;第三个活动是“椭圆变变变”, 让幼儿添画进行图形联想。孩子们在三个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兴趣和能力都不一样。比如在第一个活动中很多孩子选取的物品不一样, 有的选小鱼, 有的选糖果, 有的选气球, 而有的孩子想象力很丰富, 不做第一个活动, 直接跳到第三个活动;还有的幼儿在第三个活动时只能添画1—2个, 而过一段时间后又想起1—2个来, 也是可以的。我认为, 应该允许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 教师不能强求全班幼儿统一完成。对于活动过程的先后顺序, 教师可根据需要灵活安排, 可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 也可在园内延伸活动中完成。

本课程重视幼儿操作, 每个活动都有集体演示操作、分组操作和个别操作, 幼儿不是被动进行指定的操作, 而是自主选择, 自主选择操作材料, 自主选择操作方式, 自主选择操作内容, 这不仅适合幼儿的学习特点, 而且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让幼儿在反反复复的操作中主动探索。此外, 幼儿的操作不是孤立的, 可以与其他学习数学的方法有机结合, 如游戏、交流、讨论等。所以灵活使用操作册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本课程的教学活动案例还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数学活动内容, 多层次、多程度的生活经验的材料, 让幼儿和教师都有选择和调整的余地。本课程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开展以幼儿为主体的数学教育, 给予幼儿主动参与和亲自操作的空间, 不是在教师的严格要求下受限制地操作。同时, 教师还要创造机会和鼓励幼儿积极地交流, 表达自己的探索、做法与体验、感受。

三、发挥好作业纸的价值

在每天的蒙氏数学课后我都会将作业纸交给孩子带回家去做。我班的孩子特别喜欢做作业纸。我认为作业纸主要有两个作用。

1. 复习和巩固在园所学的内容。

为了幼儿的学习效果更好, 仅仅凭课上几十分钟的集体教学活动时间是不够的, 家长的配合很重要。作业纸的操作活动多数是适合家庭做的, 如在大班学习“自然测量”后, 让孩子回家量一量自己的身高和体重, 并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测量结果。孩子们非常感兴趣, 第二天都将自己的身高、体重记录表交了给我。

2. 促进家园共育。

首先作业纸可以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 知道孩子目前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水平, 也可以对家长如何与幼儿园紧密配合提供一些思路。新纲要明确提出幼儿的数学教育目标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而幼儿有很长时间是与家长渡过的, 家庭、社会里也有很多教育资源可以利用。“生活中的数学”这个栏目, 就是引导家长如何利用家庭、社会资源帮助孩子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家长了解了孩子学习进度和水平后, 会针对学习内容取生活中的相关联的物品, 跟孩子一起开展一些有趣的亲子游戏活动来激发孩子的数学探究兴趣, 提升孩子的数学心智, 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

篇4:引领幼儿进入蒙氏数学教学领域

在我们传统的数学教学中,一般人都认为数学是一门很深、难懂的学科。一般而言,造成困难的原因大家认为是太抽象,而蒙台梭利认为孩子学习数学的困难并不是数学的抽象问题,而是大人提供的方法错误所导致。那么在我们的教学中该如何引领幼儿进入到数学区呢?

一提到数学区,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数与量。数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在进行数学领域的工作时,我们想到的是把数学领域如何融入日常生活中去。如,我们在区域进餐时,每一桌都有一个值日生,值日生在发勺子时,引导幼儿说:你取了几双筷子,平均分给了几个人;或者是每个人一个勺子,一共有6个人,你要取几个勺子呢?这时孩子的兴趣就被激发了,争先发言。这时引导幼儿说如果你们喜欢,就和老师到数学区里去活动,因为数学区里有一件教具和刚才老师说的问题非常相似。就这样,在日常生活中,教师有目的地向幼儿提出一些问题,来引起他们的注意。同时,对数学区域还要进行调整,投放一些鲜艳的卡片,并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进行一些丰富的延伸工作。如,数的分解卡片和纸张工作,利用金色串珠和彩色串珠认识十位和个位的纸张工作,还有乘除法板与日常的生活问题相结合。通过环境材料的变化来吸引幼儿参加活动。同时做到把培养数学能力的目标放在首位。

再有,利用幼儿去吸引幼儿,因为班级是混龄班,有一部分幼儿已经到了数学敏感期,他们喜欢数学,喜欢教师用游戏的方式展示。通过观察发现,孩子在班级里都有自己的好朋友,经常在一起玩,如果这个孩子操作一项工作,他会叫他的好朋友和他一起工作,这样不知不觉另一个幼儿也会操作了。在工作中,只要我们教师抓住幼儿的兴趣点,把数学游戏化,把培养幼儿数学能力作为目标,而不是单纯地为了计算而计算,这样,幼儿会很快进入数学区并喜欢数学区。

一、同伴的影响力

记得在蒙氏书上看到这样一句话:“帮助我让我自己去做。”在孩子们进入数学区后,作为老师就应该想到怎么样帮助他们,让他们产生兴趣。这就要求老师要把教育对象所达到的程度掌握好,心中要有目标。

1.教师要做到有针对性地选择幼儿展示

首先教师要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孩子进行展示工作。如,在展示新的数学教具时,先选择接受最快的幼儿进行展示,他练熟后,就可以引导他去帮助和他差不多的幼儿,这样他既练习了又把其他幼儿带会了。就这样,在蒙氏活动中,经常是一个带两个,两个带四个。班级里的孩子有一部分掌握得差不多了,但是还有一部分必须是教师一对一地展示指导。所以在班级活动中,经常是一部分孩子在帮助另一部分孩子,而教师更多的是关注那些稍弱一些的孩子,并观察其他孩子的表现。

2.在进行银行游戏时,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发现并解决问题

幼儿在操作银行游戏时,教师也同三名喜欢这个游戏的幼儿进行操作展示,等他们操作熟练后,再引导他们和好朋友一起玩,并且让他们自己出题计算,他们在操作时就会发现进位、退位的问题,然后再引导幼儿去解决问题。

二、教师抓住幼儿的兴趣点操作教具

在活动时教师及时观察幼儿,看他们对教具的兴趣点在哪儿。首先,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提供相应的延伸工作。如除法板有些幼儿操作几次后就不感兴趣了,但是他还没有真正地理解,因此,教师应对除法板和乘法板做一些延伸的工作。为幼儿准备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幼儿理解后并列出除式或者乘式,然后再利用板作出结果,通过这项练习后,幼儿能把他理解的运用到生活中去。

其次,為幼儿提供丰富的纸张工作,在观察中我们会发现,有些幼儿对教具操作一段时间后就不感兴趣了,针对这样的孩子,适当增加一些纸张工作,通过纸张工作来增强他的兴趣。如,针对数棒、彩色串珠等都做了一些相应的纸张工作,来引起幼儿练习的兴趣。

再次,针对幼儿个体差异对一些教具做一些铺垫工作。通过观察发现,有些幼儿在做接龙加法时通常在验算时出问题,因此在进行之前为幼儿设立一个数的组成分解工作,让幼儿练习后,再进行操作接龙游戏,幼儿很快就理解了。

孩子应该以内在的力量教育自己,保持强烈的兴趣,顺应现在拥有的能力,完成各时期应该完成的目标,给予科学的刺激,使每个幼儿都具有逻辑思考的能力,智能的发育才能达到完美的状态,最后达到意想不到的境界。

篇5:大一班蒙氏教学计划

蒙氏数学

一、班级情况分析:

我们班孩子从上个学期开始使用蒙氏数学这套教材,家长们反映孩子在家辅导孩子写作业,感觉进步很大,有一点的数概念。在课堂上,以往孩子的动手能力较差,但是在自从操作了蒙氏数学的教具之后,我感觉孩子的动手能力比以前有很大进步,精细动作也发展的较好。本学期在一基础上,我们打算继续开展蒙氏数学第五册。

二、教育目标:

1.对周围环境中的事物数量、形状、时间和空间等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参加数学活动和游戏。

2.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获得有关数、形、量、时间和空间等感性经验,体会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3.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操作和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4.会正确使用数学活动材料,能按规定进行活动,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内容和进度:

九月

第一周:《 多角度分类》《多角度排序》

第二周:《测量

(一)》《 测量

(二)》

第三周:《认识"0"》《5的分解,组合》

第四周:

十月

第一周:《 第二周:《复习第三周:《

第四周:《十一月

第一周:《 第二周:《 第三周:《 第四周:十二月

第一周:《 5的加法》《 5的减法》

5以内加法,减法》《数字王国运动会》 6,7的分解,组合》

6,7的加法》

6,7的减法》《复习6,7的加法,减法》

8,9的分解,组合》《8,9的加法》 8,9的减法》《复习8,9的加法,减法》 10的分解,组合》

10的加法》《10的减法》 《复习》

《 第二周:《复习10以内加法,减法》《 10以内数在生活中的运用》

第三周:《多边形》《 面积守恒》 第四周:《正方体》《长方体》《球体》 十二月

第一周:《认识左右》 第二周:《认识货币

(一)》《认识货币

(二)》 第三周: 第四周:《简单规律》《简单推理》元月 总复习

2011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小小班蒙氏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适合托班蒙氏数学07-14

蒙班蒙氏工作展示活动04-13

蒙氏数学对应教案07-10

蒙氏数学认知05-22

蒙氏数学范文05-17

蒙氏数学习题05-02

蒙氏语言教案规范教案01-21

蒙氏数学类范文05-20

蒙氏数学小班范文05-29

蒙氏语言教案范文05-29

上一篇:动漫设计与制作简历表下一篇:感恩母亲国旗下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