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中心监督制度

2024-04-28

服务中心监督制度(共8篇)

篇1:服务中心监督制度

对坡镇便民服务中心监督制度

对坡镇便民服务中心为了加强对便民服务中心服务窗口工作人员的监督管理,建立首问负责、定期通报、工作督查、廉洁自律、责任追究等一系列的制度。

首问责任制度

1、凡第一个遇到来中心办事的服务对象或第一个接听服务对象询问电话的中心工作人员,即为镇便民服务中心首问责任人。

2、首问责任人必须向服务对象提供主动、热情、周到的服务。

3、服务对象需办理事项属首问责任人职责范围内的,首问责任人应及时处理,一时不能办理的,要耐心说明理由。不属于首问责任人职责范围的,首问责任人有责任向服务对象指明负责该项工作具体承办人。

4、接到服务对象联系工作或询问电话时,属首问责任人职责范围的,要热情礼貌地给予答复,属其他承办人员职责范围的,要清楚地告知该承办人的电话号码。

5、对违反首问责任制的工作人员,一经查实,给予批评教育和内部告诫;对屡教不改,严重损害机关形象者,依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首问责任制的执行情况,列入窗口工作人员考评和考核内容。

定期通报制度

1、通报内容:窗口工作人员当月服务的情况和考评的结果,包括群众来信来访的表扬或批评情况、好人好事、服务亮点以及存在不足等。

2、通报形式:以口头通报为主,辅以政府、纪检督查部门下发监督通报、监察通报,及与当事人进行个别谈话等形式。

3、通报的反馈意见处理:根据领导对通报的批示或精神,对于先进典型的事例进行组织学习推广,对于不足要求改正的,应限期作出改正或由组织根据相关规定予以处理。

工作督查制度

(一)督查内容

1、加强对法律法规执行落实情况的督查,加大对农村常用法律、法规的检查督促,坚持对行政执法工作的评议和督查。认真落实人代会的议案和决议。

2、严肃党的纪律,执行党的政策,加强对党员干部执纪执法情况和党风廉政建设情况的督查,认真抓好镇党委、政府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细则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分工落实情况的督查,加大责任追究的力度。

3、加大对中心工作人员工作纪律和制度执行的督查力度,严格中心管理制度。开展对中心有关卫生保洁、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出勤、亮牌上岗、服务态度、仪表言行、工作效率、安全防范等规章制度情况的日常监督检查。

4、坚持对会议纪律、学习制度、值班制度、上下班制度的督查,严格执行请销假制度和考勤签到制度。

(二)督查方法

1、每月对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一次汇总,并将汇总在会议上公布,通报情况,接受监督。

2、对中心的重大事项和群众关心的即办件,急办件的办理情况,要建立跟踪督办制度,全程督办,保证重大事项的落实。

3、督查过程忠必须深入群众、联系群众,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并根据群众的意见及时调整督查的导向和重点,在督查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发现情况及时向镇党委、政府汇报,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廉洁自律制度

1、全体工作人员应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不准利用职务和工作之便谋取私利。

2、干部和党员要自觉遵守《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党章》和《公务员行为规范》等有关规定,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带领全体工作人员搞好廉政建设。

3、全体工作人员要坚决执行上级关于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自觉做到在公务活动中不接受礼品(包括礼金、礼券、礼物)。对不能拒绝且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礼品(包括礼金、礼券、礼物),应自觉申报登记上交镇纪委。

4、不到企业(单位)报销应由个人支付的各种费用,不得向企业私借公款。

5、不准参加用公款支付的营业性场所的娱乐活动。

责任追究制度

1、责任追究制内容

责任追究制是指本中心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违反法律、法规或有关制度,给行为对象或国家、公共利益造成损害或其他不良后果;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过程中,无特殊原因,超过规定时限,扯皮推诿、耽误工作,造成不良影响,受到群众投拆和上级批评的,由相关责任人承担行政和经济责任的制度。

2、责任追究范围

对具有以下情形之一者,予以责任追究:

(1)违反法律、法规和有关制度规定的;

(2)违反中心相关制度,工作作风恶劣,服务态度生硬,刁难服务对象的;

(3)在无不可抗拒因素的情况下,未能按承诺时限内办理有关业务工作的;

(4)以权谋私、假公济私、“吃拿卡要”、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损害群众利益的;

(5)其他违纪违规的。

3、责任追究办法

对违反上述责任追究范围的行为,视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罚或党纪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移送送司法机关处理;因工作过错、过失造成损失的,追究相关责任人相应的赔偿责任。

(1)有下列行为之一者,给予批评教育:

①工作人员未请假擅自离开本工作岗位的; ②首问责任人不履行首问责任,贻误办事者办事的;

③承办人故意不告知办事者有关办事政策法规依据、办事程序和要求;

④办事者来办事,手续齐全、又符合规定,应及时办理而不办理的;

⑤对应告知办结时限而故意未告知清楚的;

⑥工作中出现一般性差错的;

⑦未按规定时限完成办文办事任务,但能在第一次催办期限内完成的;

(2)有下列行为之一者,给予通报批评,调离窗口工作岗位 :

①无故旷工、不遵守上下班和请销假制度致使正在办理的事项被耽误的;

②业务水平低,办事能力差,不能胜任窗口业务的;

③ 办文办事质量低,差错较多或出现严重差错,造成损失和较大影响的;

④不执行有关制度,经批评教育仍未改正的;

⑤办事推诿,冷落、刁难服务对象的。

(3)有下列行为之一者,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①私自收取、截留、滞留公文或申办资料造成重大损失和影响的;

②违反保密规定,泄露机密,造成重大损失和影响的;

③工作作风和服务态度差,多次受到投诉的;

④私自进行有偿咨询或服务,违规收取其他费用的;

⑤不文明行政,态度特别恶劣、侮辱、打骂服务对象的;

⑥搞部门、小团体及个人利益,不令行禁止,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

⑦失职、渎职,以权谋私、假公济私,以及“吃拿卡要”等损害服务对象利益的。

篇2:服务中心监督制度

第一条为了促进我国电信事业健康、有序、快速地发展,维护电信用户的合法权益,加强对电信业务经营者服务质量的监督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所有获得经营许可的电信业务经营者。

第三条信息产业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对电信业务经营者提供的电信服务质量进行监督管理。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负责对电信业务经营者在本行政区域提供的电信服务质量进行监督管理。(信息产业部,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以下统称电信管理机构)

第四条电信服务质量监督管理工作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实行政府监管、企业自律、社会监督相结合的机制。

第五条电信服务质量监督管理的任务是对电信业务经营者提供的电信服务质量实施管理和监督检查;监督电信服务标准的执行情况;依法对侵犯用户合法利益的行为进行处罚;总结和推广先进、科学的电信服务质量管理经验。

第六条电信管理机构服务质量监督的职责是:

(一)制定颁布电信服务质量有关标准、管理办法并监督实施;[找材料到好范文 wenmi114.com--网上服务最好的文秘资料站点]

(二)组织用户对电信服务质量进行评价,实时掌握服务动态;

(三)纠正和查处电信服务中的质量问题,并对处理决定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实施对违规电信业务经营者的处罚,对重大的质量事故进行调查、了解,并向社会公布重大服务质量事件的处理过程和结果;

(四)表彰和鼓励电信服务工作中用户满意的先进典型;

(五)对电信业务经营者执行资费政策标准情况、格式条款内容进行监督;

(六)负责组织对有关服务质量事件的调查和争议的调解。

第七条电信管理机构工作人员在监督检查服务质量和处理用户申诉案件时,可以行使下列职权:

(一)询问被检查的单位及相关人员,并要求提供相关材料;

(二)有权进入被检查的工作场所,查询、复印有关单据、文件、记录和其他资料,暂时封存有关原始记录。电信管理机构工作人员实施监督检查过程中,应出示有效证件,并由两名或两名以上工作人员共同进行。

第八条电信管理机构不定期组织对电信业务经营者的服务质量进行抽查,并向社会公布有关抽查结果。

第九条电信管理机构将用户满意度指数作为对电信业务经营者服务质量评价的核心指标,组织进行电信服务质量的用户满意度评价活动。鼓励电信业务经营者建立科学的用户满意度评价体系。

第十条电信管理机构定期向社会公布电信服务质量状况和用户满意度指数。

第十一条电信管理机构可以依靠全国电信用户委员会以及社会舆论等,沟通与广大用户的联系,听取用户的意见与建议,充分发挥用户的监督作用。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应当定期通报受理用户申诉和统计分析情况。

第十二条电信用户有对电信业务经营者的服务质量及保护用户权益工作进行监督的权利,有权向电信业务经营者及电信管理机构提出改善电信服务的意见和建议,有权检举、控告损害用户权益的行为及有关工作人员在监督检查工作中的违法失职行为。

第十三条电信管理机构有权要求并督促电信业务经营者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所提供的服务质量得以持续改进。

第十四条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按规定向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交纳服务质量保证金。

第十五条电信业务经营者制定和使用格式条款应当报电信管理机构备案。格式条款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全面、准确地界定经营者与用户间的权利和义务,并采取合理的方式提请用户注意免除或限制电信业务经营者责任的条款,按照对方的要求,对该条款予以说明。根据业务发展情况,应及时规范和调整格式条款的有关内容。

第十六条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对外公布投诉电话,配备受理用户投诉的人员;对用户投诉应在规定的时限内予以答复,不得互相推诿;对电信管理机构督办的事宜,应在规定的时限内将处理结果或处理过程向其报告;对用户提出的改善电信服务的意见和建议要认真研究,主动沟通。

第十七条用户要求查询通信费用时,在计费原始数据保存期限内,电信业务经营者应提供查询方便,做好解释工作。在与用户发生争议、尚未解决的情况下,电信业务经营者应负责保存相关原始资料。计费原始数据保存期限为5个月。

篇3:服务中心监督制度

一、创新思路, 构建企业监督服务新机制

近年来, 随着城市、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增加, 国有资产总量不断增大, 非经营性资产增长较快, 六盘水市国有企业在促进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 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系, 也是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通过近几年对市直国有企业财务收支审计发现, 部分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内控制度不健全, 存在财务核算不规范、资产管理薄弱及违反财经法纪等问题。同时, 因企业经营困难、管理不善等原因, 职工上访时有发生, 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六盘水市审计局从服务大局出发, 积极拓展和调整工作思路, 将审计监督寓服务之中, 把开展企业审计作为“四帮四促”的重要内容, 围绕“依法审计、加强监管、信息共享、促进规范”的工作思路, 与市国资委积极磋商研究, 于2012年5月建立全市国有企业审计结果的联系通报制度。明确了审计、国资部门对国有企业审计监督、审计整改落实、企业财务监管等联系通报内容及方式, 对审计成果利用方法做出了规定, 形成了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的良好工作机制。

二、以制度为基础, 创造性的开展监督服务

1. 加强企业监管, 增强审计监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审计以国资部门对国有企业的财务监管及有关经济活动情况作为参考, 制定2012年年度企业审计项目计划, 并分别将企业审计项目计划和对企业的审计通知书抄送国资部门。2012年开展的地方银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某国有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资产、负债、损益审计和交通运输集团经济适用房建设成本审计等项目, 国资部门都参与审计项目进点会, 为审计工作顺利开展起到了积极协调配合的作用。

2. 加强沟通协调, 促进企业规范管理。

定期或不定期召开联系会议, 审计在下达审计结论性文件前, 及时通报审计发现的问题及审计执法检查情况, 共商加强国有企业完善内部控制、财务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将某国有发展有限公司设置账外账、违规发放补贴和奖金、违规处置国有资产等问题及处理处罚意见、审计建议等情况通报国资部门。针对某国有集团公司改制以来, 未明确国有资产经营收益分配办法, 未核定领导薪酬标准、职工收入水平, 以及各自占工资总额的比例, 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未合并下属控股分、子公司财务报表, 总公司与下属控股分、子公司内部应收款、应付款账账不相符, 内部长期股权投资与实收资本账账不相符, 资产账实不符, 长期股权投资未清查核对和维权, 未经评估将下属4个公司出租给个人, 其下属劳动服务公司产权未界定等情况, 向国资部门出具了《审计管理建议书》, 建议国资部门明确该集团公司国有资产及其收益的监管与分配, 完善其相关内部控制制度, 严格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 督促该集团公司对资产、负债、权益进行全面清查, 加强对出租、出借资产情况进行跟踪监督, 进一步界定部分分、子公司产权, 加强对其他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排查, 及时堵塞管理漏洞, 防范风险, 避免给国家造成损失。

3. 加大审计执法检查力度, 促进企业整改落实。

审计邀请国资部门参与对食品厂、商业银行等16户单位执行审计决定和采纳审计情况的督促检查, 了解企业审计整改落实情况, 提出整改意见。通过审计执法检查, 审计查出问题大部分得到整改, 提出的审计建议大部分得到采纳, 提高了审计决定的执行力度, 进一步健全完善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增强了财经法纪意识。

三、强化联系督查, 监督服务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国资部门根据审计通报情况, 向国有企业多次下发审计整改情况通报督促落实通知, 提出进一步采取措施, 加大整改力度,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和对未落实的问题规定限期整改的意见, 并要求企业领导人员和财务人员加强学习财经法规, 增强法纪观念, 切实做好企业管理。

二是国资部门将审计结果及整改落实情况列入企业年度考核内容, 量化考核分值, 与国有企业负责人酬薪直接挂钩, 加大监管企业整改落实督促力度。

三是审计在实施过程中, 不单纯只查处违纪违规问题, 把审计重心侧重于对企业盈利、偿债、发展等能力的测试上, 深入剖析重点环节与问题, 充分揭示影响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的深层次问题和原因, 从体制、机制上提出加强管理的建议。通过审计和国资部门加强信息沟通, 完善联系工作机制, 和国有企业一起共商采纳审计建议、落实整改的方式和方法, 共同促进国有企业规范管理、健康发展, 确保国有资产增值保值。联系通报制度的实施, 审计结果得到有效利用, 加大了国有企业监管力度, 企业管理水平得到了明显改善和提升, 为促进国有企业全面可持续性发展服务。

四、积极推广宣传, 切实推进创新创优

联系通报制度建立以来, 审计机关加大宣传力度, 上报相关审计信息10余篇, 被六盘水市委、市政府信息, 贵州省政府、省审计厅、中国审计网及凉都网站采用13篇 (次) 。贵州省审计厅在厅门户网站以《六盘水市审计局建立联系通报制度促进审计结果运用》信息, 对六盘水市审计局的主要做法进行宣传, 对制度的建立和运用给予了充分肯定, 称制度在全省审计系统是首次建立, 具有积极参考借鉴作用, 对促进审计决定的执行, 提高审计结果利用水平, 进一步强化国有企业监管具有重要作用。六盘水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 在《加强审计与国资委联系促进审计结果利用》调研信息上批示“市审计局与市国资委建立这样的联系制度, 其做法很好, 有利于把审计监督与国资监管结合起来, 有利于审计结果的运用, 有利于促进国企规范管理。请两部门密切配合, 督促企业按审计意见切实整改落实到位”。

篇4:服务中心监督制度

关键词:审判中心;检查监督;制度构建

一、对“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的解读

“以审判为中心”也称作“审判中心主义”,其核心是庭审中心主义。它是近现代国家刑事诉讼中普遍认同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司法最终解决原则在刑事诉讼中的具体体现。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要求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确保侦查、审查起诉的案件事实证据经得起法律的检验。全面贯彻证据裁判规则,严格依法收集、固定、保存、审查、运用证据,完善证人、鉴定人出庭制度,保证庭审在查明事实、认定证据、保护诉权、公正裁判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不难发现,“以审判为中心”立足于将审判(尤其是第一审法庭审判)作为决定国家对于特定的个人有无刑罚权以及刑罚权范围的最重要的阶段。审判是整个刑事诉讼的中心,只有在审判阶段才能最终决定被告人的刑事责任问题,侦查、起诉、预审等程序均以审判为目标,服务于审判,其仅具有程序内的意义,对外不产生有罪的法律效果。因此,“以审判为中心”主要强调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在实体意义上,定罪权属于法院,其他机关无权决定被告人是否有罪。这是践行刑事诉讼法“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这一重要原则的体现。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坚持以审判为中心,是由司法审判的最终裁判性质所决定的,强调刑事诉讼各环节都要围绕审判中事实认定、法律适用的标准和要求进行指控和辩护,取证、举证、质证最后都要落到审判环节的认证上来。纵观世界各国的基本诉讼模式,无论是对抗制还是纠问制,审判环节都处于整个诉讼环节中最核心的位置。因此,以审判为中心符合诉讼规律,体现对法院定罪权的尊重。其次,在程序意义上,尊重和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有的诉讼权利,强化程序公正优先观念,严格依照法定程序办案。相比较于公安机关和检察院,法院在诉讼构造中处于中立地位,因此强化审判环节的中心地位,并由法院来决定当事人的各项诉讼权利,更符合人权保障的程序性机制。同时,对抗制的诉讼过程可以强化法院在定罪量刑中的主导地位,对冤假错案具有纠错机制。再次,“以审判为中心”解决的是庭审的形式化、虚置化问题,强调以庭审(审理程序)为中心、庭审实质化。在这个意义上,庭审要求诉讼各方能够围绕定罪和量刑问题,充分提出证据、发表意见、开展辩论,充分发挥举证、质证、认证各环节的作用,真正使各方有证举在法庭、有理辩在法庭、证据认定在法庭、裁决形成于法庭。同时,在法庭审理中,更加强调程序公正、人权保障、直接言词、证据裁判、法庭辩论,通过规范、公开的庭审,确保审判公正,树立司法公信。最后,一审程序是人民法院审理案件最常用的诉讼程序,它对公正审理俺家和作出裁判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同时,一审程序直接影响后续程序审理案件的质量。因此,坚持以审判为中心,应当重视一审程序在防范冤家错案和实现司法公正的基础性价值,让案件在最开始的程序中就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公正裁判。

二、构建与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相适应的的检察诉讼制度

(一)否定“侦查中心主义”,构建新型的侦诉关系。有学者认为,在打击犯罪的司法环境下,侦查环节是我国刑事诉讼环节的重心,案件的事实发现和定性在这一阶段已经基本完成,之后的审查起诉、审判、执行阶段都是对这一阶段的确认和延续,并未发挥每个阶段实质的作用。由此在实践中形成以侦查——起诉——审判的线性结构,起诉和审判成为侦查环节的自然延续。在我国,侦查机关的侦查权是十分强大而且缺乏有效的外部司法控制,法院根本无权对侦查活动进行监督,检察机关虽然是法定的侦查监督机关,但法律并未赋予其参与到侦查活动中、同步指挥和监督侦查的权力以及相应的措施。这就造成了侦查权过于强大而审判权相对弱化的司法现实。

从职权活动的分工以及各自的内在功能来看,侦查活动应当是实现控诉目的的手段,侦查活动应当是服务于公诉活动的,侦查机关是检察机关从事公诉活动的辅助机关,两者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因此,在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下,我国检察机关应当充分发挥对侦查活动的监督作用,这种监督既包括事前的监督,也包括事后的监督。以此以确保侦查取得证据的客观性、真实性和合法性以及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条,便于检察机关提起公诉。

(二)提高检察机关公诉质量。《决定》中明确指出:“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确保侦查、审查起诉的案件事实证据经得起法律的检验。”因此,提高检察机关的公诉质量是“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必然要求。公诉检察官可以在庭前和庭审两个阶段寻求解决途径:在审前阶段,检察机关应当进行严格的证据审查工作,对证据的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进行全面审查,排除非法侦查活动所取得的证据,以确保证据的证明力以及证据能力。在法院的主持下围绕案件焦点做好出庭准备。在审理阶段,检察官应当充分依靠自己的专业,发挥自己公诉职能,提高交叉讯问能力以及当庭应变能力,以应对庭审实质化导致的庭审活动的对抗性和不可预测性,真正通过扎实的证据和严密的论辩,履行好对犯罪的追诉职能。

(三)扩大检察机关起诉裁量权。审判中心主义要求在庭审过程中,要充分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实现程序正义,但同时对司法成本和诉讼资源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导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诉讼效率。追求公正当然无可厚非,但效率也同样不可忽视。为兼顾公平与效率,必然需要在刑事诉讼中寻求一个平衡点。因此,刑事案件的审前分流以及多元化的案件处理机制是实现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的必然要求。为了更充分地实现程序正义,检察机关应当扩大起诉裁量权,强化其审前调节职能,实现公正与效率价值的平衡。

(四)构建良性互动的律检关系。强化以庭审为中心,控辩双方在庭审活动中的对抗将至为关键,律师作为庭审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在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实现司法公正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律师通过参与一系列诉前活动对案件有充分的了解,在法庭上通过举证、质证活动,充分发表辩护意见,使得庭审中控辩双方在严格的证据规则下对案件事实加以确定,可以有效的防止冤假错案的发生。而在实践中,部分检察人员只注重与侦查人员的配合,确保追诉职能的实现,而将辩护律师等同为“为坏人说话”,将其对立起来,忽视了对律师权利的保障。实现律师与检察机关的良性互动,需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律师阅卷接待保障机制、工作联络机制、信息反馈机制、要案协作机制等。

三、构建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相适应的检察监督制度

当然,有学者担心,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会导致法院的裁判权过大而弱化检察机关的监督权。其实,这两者之间并不产生矛盾冲突,它依然是在宪法所确定的法院与检察院的职权分工的框架下运行,同时符合诉讼法确定的职权配置,不否定检察机关在法院行使审判权时享有监督权能。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要求实现对三大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完善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同时辅之以其他外部监督方式,不允许法外开恩,不允许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由此可见,加强检察机关对司法活动的监督仍然是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变革的重要内容。

(一) 树立人权保障和程序公正的监督理念。在当前的司法实践中,部分检察人员仍然存在着某种程度上的“重实体、轻程序”、“重打击犯罪,轻人权保障”以及“重配合、轻监督”的执法理念,这些执法观念与人权保障的要求极不适应。强化程序公正和人权保障意识是当前“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改革的应有之义。以审判为中心不仅仅要求在审判阶段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辩护人的合法权益的保障,更要求在各个诉讼阶段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全面实现程序正当下的人权保障。如果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作用没有最大限度的发挥,侦查活动没有依法定程序进行,庭审活动则难以发挥认定证据、查明事实的作用,司法机关的公信力将会受到质疑。因此,在刑事诉讼中检察机关应当履行好它的双重职能,不仅自身应当严格依法办案,而且要切实履行好监督职能,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二)加大对违法取证行为监督纠正的力度。审判活动严格要求“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要证明案件事实必须依赖于充足有效的证据,要请确保证据的证据能力及证据力就必须依靠合法有序的调查取证手段,非依法定程序获得的非法证据和虚假证据都应当严格予以排除,用严密的证据链条锁定犯罪事实。而在司法实践中,大量冤假错案的发生往往来源侦查人员在有罪推定思想下的违法取证行为,刑讯逼供、伪造证据、选择性收集证据等侦查行为屡见不鲜。因此,依法监督纠正违法取证行为成为检察机关在侦查监督的重点。侦查阶段作为最有可能侵害犯罪嫌疑人的人身权利的环节,侦查活动中出现的不合法的调查取证行为应当及时发现和纠正处理,对于不符合法定来源和程序的非法证据严格予以排除,为庭审活动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防范冤假错案发生的第一道关口。

(三)加大对审判活动的监督力度。以审判为中心强调了审判环节在整个形式诉讼程序中的中心地位,庭审真正成为实现定罪和量刑的关键环节。从法院自身来讲,要扩大合议庭和主审法官的自由裁量权,确保法官独立自主审理案件。另一方面,检察机关也应当加大对刑事审判活动的监督力度和广度。检察机关不仅要监督合议庭组成是否合法、法庭审理是否依法进行,审判结果是否公开公正,还应当强化对合议庭和主审法官对事实认定及法律判断的依据和标准、量刑标准的监督。

参考文献:

[1]张建伟:《审判中心主义的实质与表象》,载《人民法院报》2014年6月刊。

[2] 蒋石平:《论审判中心主义对侦查程序的影响》,载《广东社会科学》2004年第3期。

[3]孙长永:《审判中心主义及其对刑事程序的影响》,《现代法学》1999年第4期。

[4] 徐峰:《论刑事审判中心主义》,《社会科学》2011年第1期。

篇5:服务质量监督管理制度

1、居家养老服务人员自愿报名,经村(社区)老年人协会理事讨论,经两委会商定录用,参加居家养老服务员培训,每年参加考核和评优。

3、居家养老服务站每月召开一次工作例会,交流服务工作情况。

4、服务人员和服务老人一人一档。

5、与服务老人之间每月一次电话回访,每季一次面对面回访,每年一次满意度测评。

6、签订服务协议,在协议标明服务内容、服务时间及收费标准。享受送餐服务对象要严格把关。

7、严格按服务内容进行服务记录,每月汇总一次。

8、居家养老服务站各类开支项目清楚,凭证、账簿符合财务规定,专款专用,有详细使用记录。

9、值班电话和投诉电话有记录,投诉事项有处理意见。

10、居家养老服务值班电话:投诉电话:

篇6: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制度建设

卫生监督协管案件交接制度

一、卫生监督协管案件交接即卫生监督协管员在责任区域内落实案件处理,全程跟踪,协助办案。

二、卫生监督协管员在日常检查或受理的投诉举报线索经调查核实后,对确实存在较重违法行为的要及时向县卫生监督局报告,协助卫生监督员做好案转交和处理工作。

三、案件转交前要制作现场检查笔录、询问笔录等相关证据资料,转交案件时要填写《案件转交单》,转交单上要注明违法单位、地址、负责人、电话、经营项目及主要违法事实,并填写协管员和公共卫生科负责人处理意见。

四、相关证据材料和转交单一起交县卫生监督所相关科,县卫生监督所相关经办人要签字受理。

五、县卫生监督所在查处该案件时卫生监督协管员要协助卫生监督员查处。

六、县卫生监督所查处完毕后,将查处结果告知卫生监督协管室,卫生监督协管员应将查处结果登记、归档。

卫生监督档案管理制度

卫生监督协管档案管理是指对卫生监督协管本底资料、监督检查情况、群众投诉举报记录、工作记录和相关文件等信息进行收集、整理、保管。

一、卫生监督协管档案资料应按上级文件、计划总结、会议记录、投诉举报、转交案件、宣传培训、报表、被监督单位本底资料、行政相对人监督档案等项目进行分类,并装订成册。

二、档案分类及内容:

1、上级文件: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卫生监督机构下发的文件。

2、计划总结:卫生监督协管室工作计划、总结、情况汇报、检查安排、其他专项工作小结及图片资料等。

3、会议记录:卫生监督协管室召开或参加各类工作会议应留有记录。

4、投诉举报:群众投诉举报的受理和查处结果记录。

5、转交案件:卫生监督协管员向县卫生监督所转交案件的交接文字性材料以及处理结果。

6、宣传培训:卫生监督协管开展卫生法律法规宣传活动的计划、总结、宣传资料、工作记录及图片影像资料;卫生监督协管参加县卫生监督所组织的培训活动课件、学习笔记;卫生监督协管对卫生监督信息员开展培训活动的培训计划、通知、课件、签到册、试卷及图片资料。

7、报表:每年报送卫生监督协管工作信息汇总表的存档。

8、被监督单位本底资料:卫生监督协管辖区单位名册。

9、行政相对人监督档案:按照职业卫生、公共场所卫生、餐饮单位、供水单位和医疗机构进行划分,并做到一户一档。每户行政相对人监督档案中应包含:被监管单位的名称、地址、负责人、卫生知识培训、从业人员健康证持有情况和卫生监督协管现场检查记录、卫生监督意见书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等。

卫生监督协管学习培训制度

一、卫生监督协管人员要接受县卫生监督所的业务培训,培训由县卫生局统一组织,县卫生监督所具体实施。对已配备的卫生监督协管员实行岗前集中培训和在职培训,内容涉及卫生法律法规、卫生标准规范和廉政教育。岗前集中培训的教学时间不得少于20个学时,在职培训时间不得少于40个学时。

二、卫生监督协管员负责督促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卫生监督信息员开展卫生监督工作,并定期对其开展业务培训工作。卫生监督信息员培训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组织,卫生监督协管室具体实施,每个卫生监督信息员培训时间不得少于40个学时。

卫生监督协管投诉接待制度

群众投诉举报主包括电话投诉、信函举报、网络投诉及群众来访等形式,是卫生监督协管信息的重要来源之一。卫生监督协管室要指定专人负责受投诉举报的受理、登记、调查和回复工作。

一、群众投诉举报受理登记

1、卫生监督协管室要对外公布投诉举报受理电话、信箱或网址,并准确地记录投诉举报信息。

2、对群众投诉举报信息进行详细记录并造册登记。

3、来信、来电或来访人员咨询卫生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时,做好相关解释工作。

3、要保护投诉举报人相关私人信息,未征得投诉举报人同意,不得公开举报人姓名、联系方式及家庭住址。

二、群众投诉举报处理

1、卫生监督协管受理的投诉举报线索在调查核实后,对确实存在违法行为的要及时向县卫生监督局报告,协助卫生监督员做好处理工作,查处结果要记录留存并答复投诉人,做到事事有结果,件件有回音。

2、群众投诉举报违法事实较轻的,卫生监督协管员要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完毕,并予以答复。

3、违法事实较重的要在1个工作日内上报县卫生监督所,并协助卫生监督员查处。县卫生监督所查处完毕后,将查处结果告知卫生监督协管室,卫生监督协管员应将查处结果登记、归档,并告知投诉人。

4、每年年底要对群众举报投诉所涉及的领域、问题和处理经验进行全面归纳总结,为今后卫生监督协管工作重点提供参考。

卫生监督协管员廉洁自律规定

一、认真履行卫生监督协管员各项职责。

二、在开展卫生监督时必须按要求着卫生执法服装。

三、在实施卫生监督时,要做到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程序合法。

四、遵守职业道德,严禁弄虚作假、玩忽职守。

五、坚持办事程序公开、执法人员姓名公开、监督结果公开、举报电话公开。

六、上班时间不饮酒,严禁着监督制服在公共场所饮酒、娱乐。

七、不准以权谋私,收受被监督对象钱物。

八、不准利用职权借故刁难,拖延或设置障碍。

九、不准借执行公务之便吃、拿、卡、要,不准接受可能影响执法公正的招待和宴请。

十、不准在卫生监督时购买被监督对象的产品。

十一、不准向被监督对象推销产品或建立经济关系。

十二、不得擅自行使行政处罚权。

十三、不得擅自行使行政强制措施,扣留、收缴、销毁相关产品。

卫生监督协管检查考核及奖惩制度

一、为加强卫生监督协管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内部绩效考核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助理卫生监督协管员的积极性,营造公平、有序、和谐的人才竞争环境,结合卫生监督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

二、对卫生监督协管员的考核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开、公正的原则。

三、卫生监督协管员考核分为季度考核、半考核、考核及专项考核四种。

四、考核内容主要是德、能、勤、绩、廉等五个方面,以工作实绩考核为重点。

五、卫生监督协管员日常考核由所在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必须对卫生监督协管员的工作情况如实记载。

六、县卫生监督协管员领导小组办公室对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卫生监督协管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考核考评。具体内容以《五河县卫生监督协管工作绩效考核细则》为主。

七、卫生监督协管员考核以卫生监督管理效果为主,同时考核履行职责情况。

八、考核结果分为A优秀(90-100分)、B合格(80-89分)、C基本合格(70-79分)、D不合格(69分以下)四个类别。考核结果应作为对协管人员续聘、解聘、奖惩等的重要依据。

九、评优的比例一般控制在总人数的10%。对考核为不合格的进行离职培训,对连续两年考核确定为不合格予以解聘。

十、对考核结果有异议的,可于收到考核结果一周内向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交书面报告申诉。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对考核结果进行复核,并将复核结果上报考核领导小组审定,审定结果通知当事人。

卫生监督协管工作制度

一、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村卫生室具体承担卫生监督协管工作。

二、协管服务对象为辖区内常住居民。

三、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科设置卫生监督协管室,其工作地点悬挂“卫生监督协管室”牌子,设专职卫生监督协管员至少1人,由县卫生局从现有在册在岗人员中聘用,乡镇卫生院自村卫生室中聘任卫生监督信息员。

四、卫生监督协管具体职责如下:

(一)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职责

1、及时掌握协管范围内职业卫生、传染病防治、食品安全、供水单位及医疗机构基本情况,建立底册和管理档案,做到一户一档。

2、开展卫生法律、法规及卫生知识宣传工作,协助县卫生局卫生监督局开展卫生法律、法规及卫生知识的培训。

3、实施经常性卫生监督检查,督促行政相对人按照卫生法律法规开展执业活动,并制作检查笔录。对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出具《卫生监督意见书》督促整改,对拒不整改的或违法情节较重的,及时上报县卫生监督局,并配合调查取证。

4、在工作中对村医上报的公共卫生事件、非法行医、非法采供血等信息及线索及时核实上报,及时填写《卫生监督协管信息报告登记表》,并协助县卫生监督局开展卫生监督执法工作。

5、受理辖区内相关案件的投诉、举报,经调查核实后,及时向县卫生监督局报告,协助卫生监督员开展相关卫生监督执法工作。

6、对辖区内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卫生监督协管工作进行指导检查,配合县卫生局卫生监督局定期对协管工作进行考核评估。

7、完成上级卫生监督部门指定或交办的其它各项工作任务。

(二)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职责

1、及时收集辖区内食品安全、职业卫生、饮用水卫生、传染病防控、非法行医、非法采供血等公共卫生信息,发现违法行为或异常情况及时报告所在地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积极配合上级调查处理。

2、做好卫生法律和卫生知识的咨询、宣传工作,及时准确填写《卫生监督协管信息报告登记表》。

3、完成上级卫生监督部门指定或交办的其他各项工作任务。

五、县卫生监督局承担卫生监督协管员的业务培训工作及督导考核工作。年终根据考核情况划拨公共卫生监督协管工作补助经费。

六、卫生监督协管员实行双重管理,其中卫生监督业务工作由县卫生监督局统一考核管理,人事、工资、福利及其他行政管理由所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对考核成绩突出的卫生监督协管员要给予表彰;对考核不合格的人员,经再次培训仍不能胜任工作的,将予以解聘。

卫生监督协管员岗位责任制度

1.及时掌握协管范围内职业卫生、公共场所卫生、传染病防治、食品安全、供水单位及医疗机构的基本情况,建立底册和管理档案,做到一户一档。

2.开展卫生法律、法规及卫生知识的宣传工作,指导行政相对人对从业人员进行卫生法律、法规及卫生知识的培训;督促从业人员进行预防性体检,办理“健康合格证明”。同时,负责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卫生监督信息员的培训工作。

3.实施经常性卫生检查,督促行政相对人按照卫生法律法规进行执业活动,并制作检查笔录。对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出具《卫生监督意见书》督促其整改。4.对拒不整改的或违法情节较重的行政相对人,应及时上报县卫生监督所,交由卫生监督人员依法处理,卫生监督协管人员要积极予以配合。

5.对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上报,并积极配合卫生监督局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6.受理辖区内相关案件的投诉、举报,经调查核实后,及时向县卫生监督所报告,协助卫生监督员开展相关卫生监督执法工作。

7.发现辖区内的非法行医案件,及时向县卫生监督所报告,协助卫生监督员做好非法行医案件的查处工作。

8.督促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卫生监督信息员开展卫生监督工作,并定期对其工作进行考核评估。

篇7:哈拉峻乡中心学校民主监督制度

学校民主管理监督制度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充分发挥教职工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政策体现。

我校要坚持和完善以教职工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组织教职工参与教育改革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以逐步形成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的决策机制,推进领导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并把广大教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持好、发挥好,完成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教育工作任务。为此,制定学校民主管理制度如下:

一、教职工大会制度

学校要坚持教职工大会制度,按照《学校教职工大会条例实施细则》规定,三年召开一届教职工大会,一年至少召开两次教职工会议,认真落实教职工大会各项职权,执行教职工大会决议,教职工大会闭会期间,学校工会承担教职工大会机构的任务。

二、教职工大会专门工作小组。

为使我校民主管理经常化,建立健全教工大会专门工作小组,学校教职工大会提案组,负责教职工大会提案及合理化建议的整理,对教工大会决议和提案落实情况的检查督促,并配合学校行政落实教职工大会决议。

三、工会主席代表教职工参政议政制度

学校行政在研究制度发展化、工作计划、改革方案、规章制度、工资改革方案以及研究评定职称,评选先进、住房分配、职工福利等与教职工切身利益有关的问题时,吸收工会主席参加,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后再作决定。学校的评职小组,评优小组,住房分配领导小组、民主评议领导干部小组等有工会代表参加。

四、民主评议学校领导干部制度

落实教职工大会关于民主评议学校领导干部的职权,按照我校《民主评议领导干部细则》,每年末由教职工会议民主评议领导干部加强民主监督。

五、提案及合理化建议制度

每年初的教职工大会或教职工会议期间都要发动全校教职工提提案,日常工作中鼓励教职工提合理化建议。教职工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关心学校的发展,对学校的发展、教育教学工作提出提案及合理化建议,不但提出问题,还要从学校实际出发提出解决的办法,为领导出谋划策,学校领导积极采纳教工建议,改进工作。每年末对价值大,效益成果显著的提案给予奖励。

六、民主协商,民主座谈会制度

学校建立民主协商会制度,学校的重大改革,重要决策前邀请工会、教职工代表开民主协商会,通报情况,征求意见。

学校建立民主座谈会制度,学校每学期至少一次邀请各方面教职工代表通报学校工作,听取教职工意见,召开层座谈会,进行民主座谈,发动大家为学校工作献计献策。

七、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

为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要配齐配好工会干部,健全工会组织,工会委员会每三年换一届。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会工作,把工会组织建成“教工之家”。

篇8:侦查监督制度研究

关键词:侦查监督,监督途径,同步监督

一、侦查监督的概念与价值

( 一) 侦查监督的概念

要想充分掌握侦查监督的概念问题, 我们需要从我国的具体的国情和法律实施规定现状考虑, 还要从学理的角度了解、领悟侦查、侦查权监督制度的理论层面, 通过这么一种实务与理论结合的方式对侦查监督制度进行一番剖析。

传统的主流观点认为侦查是一种“专门工作”, 而从法条的角度, 刑诉法第106 条: “侦查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在办理案件过程中, 依照法律进行的专门调查工作和有关的强制性措施”。我们可以看出侦查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纵观国内各派学说, 用百家争鸣来形容其对侦查的定义都不为过。翟丰学者认为: 其是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在办理具体刑事案件的时候, 利用公开以及秘密的方法, 收集证据并审查核实, 最终抓捕犯罪嫌疑人的一种专门活动。

陈永生学者则认为: 享有侦查权的国家法定机关在刑事案件处理过程中, 致力于查获犯罪嫌疑人和收集犯罪证据, 基于此而进行的调查工作和相关强制活动。

从以上几位学者的观点论述我们可以看出, 关于侦查的内容并无多大异议, 都认为是一种性质上属于刑事侦查的法定活动。而在侦查主体这个问题上, 有着不小的争议, 在这个问题上, 我综合我国的国情法情以及实务操作上, 认为侦查是国家法定机关 ( 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监狱和海关缉私部门以及军队保卫部门) 所依法采用的特殊的方法进行有关的强制性活动和调查工作。

《辞海》: “监督, 即对现场或某一特定环节﹑过程进行监视﹑督促和管理, 使其结果能达到预定的目标。”而从法律的层面上看监督, 则分为两个层面看, 一是特定的国家机关经过授权而对其他国家机关的活动进行合理性和合法性的监督, 二是特定的社会组织或公民对相关的国家机关活动以及社会个体行为进行督察。因此, 一套完整健全的监督体系不仅是国家机关活动有序进行的保障, 更是体现了我国致力于建设一个法治社会的美好蓝图。监督之事不可谓不重!

权力的行使如果没有得到一定限制和规制就会产生很多负面影响。因此, 宪法和刑诉法均规定: “人民检察机关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 这直接以法条规定的形式赋予了检察机关享有侦查监督权。因此可以看出检察机关不仅起到了一个维护公平正义的义务, 更为具体现实的任务是履行监督的职权, 其存在的意义使得人民检察院可以发现公安机关和侦查人员在侦查活动中的不当行为和刑讯逼供、敲诈勒索贪赃枉法等违法犯罪活动, 从而采取预防和纠正措施, 进而有利于保障侦查活动的依法进行, 进一步提高刑事安监办案的准确度, 保证公安机关侦查活动的公正有序进行。[1]侦查活动在检察机关的强有力的监督下, 有助于方便快速并且相对公正地收集证据、侦破案件, 如此一来, 既是犯罪嫌疑人的福音, 也不会损坏诉讼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公平正义的实现: 打击犯罪和保障人权, 最终达到社会和谐, 达到刑法的目的, 建立一个法治社会。根据我国的现状, 检察机关的侦查监督工作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刑事立案的监督和刑事侦查活动的监督。刑事立案监督是在立案阶段开启的监督, 而刑事侦查活动监督则是立案后开启的监督活动。[2]因此笔者认为可以将侦查监督制度分为广义和狭义的两种, 广义的侦查监督包括: 刑事立案阶段的监督、侦查活动阶段的监督以及侦查机关对移送案件的审查。而狭义的侦查监督则指在公安机关立案后对其进行的一系列诸如刑讯逼供收受财物等行为的监督工作。鉴于当今司法界的日新月异以及现实的实务需要, 我们需要对侦查监督进行一个全局性的了解和梳理, 考虑到《刑事诉讼法》将律师和个人将在检查监督活动中起到一个更加重要的作用, 所以本文采广义的侦查监督说, 既有检察机关的侦查监督, 又有公民个人履行侦查监督权利。

( 二) 侦查监督制度的诉讼价值

首先, 侦查监督制度能够维护程序正义。在我国, 侦查监督制度与程序正义在一定程度上是互为表里的关系。侦查监督制度的完善可以促进程序更为正义, 而保持程序的正义性正是侦查监督制度一步一步走向成熟的有力保障。因此, 二者不可偏废。我们知道, 侦查监督制度的目的在于限制侦查机关的侦查权, 而完备的监督机制正是程序正义之路上的指路明灯, 最终达到程序正义, 也达到了诉讼正义。前面也提到, 在侦查行为中, 侦查人员往往会为了追求一个快速的侦查过程以及追求办案速率而忽略了侦查的质量和程序合法性, 因而影响整个刑事诉讼。程序正义得以保证, 同时也可以从新闻舆论、公民心理上树立起一个法治社会的概念, 有利于顺利推行法治社会的建设, 如果程序正义都难以保证, 那么结果正义又从何得以渴求呢。那么整个诉讼乃至法治都会处于混乱与摇荡中。程序正义还是公民用以维权, 衡量侦查机关是否违法的有力工具, 作为一种可视性的制度, 侦查监督制度是普通公民慢慢接近机关, 维护自己权利是有极大促进意义的。

其次, 侦查监督制度也是对人权的有力维护。众所周知, 在我国的执行实务中, 享有侦查权的一方通常拥有国家暴力, 是有着强制执行力的存在, 现今在微博上热点的聂树斌案、念斌案, 无不缘起公安机关在侦查、审问过程中的刑讯逼供、录音录像断层导致的证据力不足却又强制结案, 这只是被人们所熟知的案子, 那么那些不为人所知的, 真的做到公正了吗。是, 我们是希望犯罪分子得到严惩, 但我们也不希望有一个清白人因为刑讯逼供, 为了结案率而受迫于强制力而屈从, 这不是犯罪嫌疑人的问题, 这是体制问题。侦查监督制度正是为了这一现状而应运而生, 可以促使公安机关在侦查行为中认真搜集证据, 严肃对待案情, 这么一来, 让侦查权的行使在压力下进行, 既可以保护犯罪嫌疑人的人权, 又可以保护各方诉讼当事人的人权, 最大化人权保护, 人权保护也是21 世纪一个大课题, 想必侦查监督制度会是这一课题的强有力的保障。

二、我国侦查监督制度的途径

我国的侦查监督制度的从无到有, 到目前的正式确立, 其主要依据为我国的宪法相关规定以及刑事诉讼法。宪法作为我国的根本大法, 它从最权威的角度规定了我国的特定法律监督机关是检察机关。随着2012 年新修改刑事诉讼法的颁布、高检规则以及六机关规定等相应法条、司法解释的及时更新, 我国的侦查监督制度得到了极大的完善和健全, 因此现在主要以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为主梳理我国侦查监督制度的主要内容。以下将对《刑事诉讼法》侦查监督制度的大力修改进行一个梳理和归纳总结。

( 一) 完善羁押必要性定期审查制度

新增刑诉法第93 条规定: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逮捕后, 人民检察院仍应当对羁押的必要性进行审查。对不需要继续羁押的, 应当建议予以释放或者变更强制措施。有关机关应当在十日以内将处理情况通知人民检察院。”通过这样一种对逮捕后仍然进行审查羁押必要性的做法, 一是可以促使公安机关在逮捕时更为细致的侦查, 更大限度地保障公民的人身权益, 二来可以为实务中出现的羁押率过高等问题提供一剂良药, 同时也促使我国检察机关羁押监督制度的逐步成熟与规范化。

( 二) 健全讯问、同步监督制度

刑诉法第212 条规定对审问犯人的整个过程需要全程同步进行录音和录像。这是基于一种当今社会公民甚至律师对于检察机关公安机关的一种不信任以及防止冤假错案的趋势所引发的一种法条修正, 2014 年的“念斌案”不正是因为当年的录音录像断节而导致审判力缺失而引发媒体, 公民, 检方, 院方的各执一词吗。这么一种制度的规定, 不仅可以保障犯罪嫌疑人的权利, 同时也保障了受害人的诉权以及诉讼程序的公平正义。诸如此类的规定还有第83条以及第117 条的规定, 都是对侦查行为进行了一个程序上的规制。

( 三)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程序的规定

在2012 年刑诉法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确立的基础上, 结合2014 年《建立健全防范刑事冤假错案工作机制的意见》, 我们可以得出,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有: (1) 非法手段和非法证据: 通过刑讯逼供得来的供述的言词证据; 通过暴力、威胁得来的证言、被害人陈述等言词证据; 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被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实物证据。 (2) 排除非法证据的诉讼阶段及结果: 在侦查、审查起诉、审判时发现有应当排除的证据的, 应当依法予以排除, 不得作为起诉意见 ( 公安机关) 、起诉决定 ( 检察机关) 和判决 ( 法院) 的依据。 (3) 监督非法取证行为: 人民检察院接到报案、控告、举报或者发现侦查人员以非法方法收集证据的, 应当进行调查核实。对于确有以非法方法收集证据情形的, 应当提出纠正意见; 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监督的不是非法证据而是非法取证行为, 体现了对非法取证由事后监督延伸至事前监督, 实质上是扩大了检察院权利。)

三、我国侦查监督制度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 侦查监督的主体主要是检察机关, 它享有广泛的刑事侦查权, 但随之而来的是国家权力和公民自由的愈演愈烈的冲突和矛盾, 更因为相关的侦查监督制度又不够完善和健全, 也就产生了当今社会上诸如新闻媒体所报道的那般“冤假错案横行”“躲猫猫死洗脸死”“警察无故搜身”等令我们法律人十分痛心的现象。

( 一) 侦查监督缺乏及时性

根据现有的法律法规的规定, 我国检察机关对侦查活动的监督多为书面监督, 而现场监督和群众举报则有着十分不完善的一面。就书面监督而言, 这是一种被动性的、事后性的监督方式, 首先, 在侦查活动中, 检察机关没有很好地参与到侦查活动的监督中, 也没有那个机会, 也就导致了侦查机关可能在侦查活动中做出一些违法侦查行为例如暴力取证、逼供、篡改事实证据等而无法得到及时的纠正, 检察机关只能通过事后公安机关递交而来的书面报告以及案件的卷宗就侦察行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判断, 试问, 有谁会把自己的把柄写进报告里面呢, 这也就导致了现行侦查行为虽有法条规制却难有实质性作用的主要原因。再者, 对于群众的举报监督而言, 存在着两个明显的漏洞, 第一是公民大多数都不太了解法律的关于举报的具体规定, 无法做到提交有效有价值性的信息, 第二, 公民普遍的畏惧国家机关的一种心态导致了公民在没有侵犯到自己的合法权益时并不会积极地去举报国家机关的一些违法行为甚至在自身权益受到侵犯时也会以一种算了的心态去“淡然处之”。以上两种监督方式, 无论是书面的监督还是群众举报制度, 都无法做到真正是侦查行为置于权力的监督之下, 具有很大的不及时性和被动性。从实务的角度出发, 这种监督方式不仅无法及时发现, 无法及时解决, 就算发现了, 违法事宜也已经产生, 并且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至于检察机关所有的一种现场监督方式, 考虑到中国的监察侦查现状, 要想做到每一次侦查都有检方人员的监督, 一方面是极为不现实的, 二也因为法律并无对现场监督作出相对应的具体的规定, 导致这样的监督是以一种什么样子什么力度什么形式的监督进行的都无从得知, 并且向来公安机关办案都是能简则简, 也不希望其他机关进行干预, 必定会以各种理由推脱。而检察机关就算有心介入, 却是无力监督。总而言之, 我国的侦查监督制度目前而言还具有不及时性、被动性、无现实操作性等弊端, 这也直接导致了监督效果的不理想, 实务中仍然存在违法侦查行为, 公民权利受损的情形。

( 二) 侦查监督范围有待于具体深化

首当其冲的是强制措施的监督方面, 我们知道, 传统的强制措施有: 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五种, 而强制措施是一种合法的对公民的人身自由的限制, 但是如果强制措施稍有偏失, 则是对公民的人身自由的极大破坏, 因此对于强制措施的监督的相关制度规定则显得尤为重要, 但在实务操作中相关的法条规定极为欠缺, 并无起到实质上的规制作用。在我国, 实际上侦查机关既是侦查活动的执行者, 又是侦查活动的决定者[7], 这种两权一体的决策执行形态是极为不科学的, 这么一来, 其权力被无限地放大, 再缺乏具体的制约, 那么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从何而谈? 老百姓作为弱势一方如何能够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权力滥用之日何时是个尽头? 公民的合法权益何时不是人心惶惶? 因此, 要想实施有效的监督就必须从侦查行为出发, 制定具体的监督方式加以规制, 才能最大化保证诉讼的正常公平进行。

四、我国侦查监督制度的完善建议

( 一) 细化完善各个侦查行为的实时监督方式

上文已经提到, 我国的侦查监督制度存在着明显的滞后性和无力性, 正是由于侦查机关在执行侦查活动时在大多数情况下拥有自主决定权以及执行权, 而导致监督活动无从实施或者收效甚微, 因此, 应该出台相对应的司法解释来完善细化到每个侦查行为的监督方式。例如说搜查扣押查封冻结时, 应当有互相独立的两个机关部门 ( 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 的人在场, 例如在运用技术侦查, 秘密侦查中所收集到的公民信息通过法律升格为机密级别, 防止侦察机关通过诸如窃听监听等渠道获取到的公民隐私信息进行不良处理甚至泄出[8], 需要立法者更为用心的立法才可。

( 二) 健全监督机关的监督部门机制

笔者大胆对检察院内部系统提出一点自己的臆想: 从内部监督而言, 可以从横向和纵向的角度分析, 横向角度中, 成立专门的监督委员会, 独立于各个检察院主要工作部门, 直属于检察委员会, 不受其他各个部门的干预, 遇到疑难案件以及大型案件, 可直接将案件上报检察委员会; 纵向角度中, 从检察长到科长到检察员, 从上级检察院到下级检察院, 各司其职, 配合监督委员会进行工作[9], 形成一套立体的工作体制。外部监督而言, 从法律上确立人民检察监督员这一职位, 赋予其法律地位以及法律权力, 在侦查机关实施侦查活动时敢于指出不足并责令改正, 具有权威性。另外, 加强人民政协和人民代表大会与检察机关的关系, 总所周知, 政协和人大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 也是几种民主方式中较为亲民的路线之一, 建立检察官乃至检察院的阳光体制, 也更能促进检察机关人员对侦查活动更为用心的监督, 从而响应法律上新增的律师和当事人的侦查监督制度, 这对于我国侦查监督制度的长远考虑, 是大有益处的。

( 三) 就被关押嫌犯的情况建立全程同步制度

众所周知, 近年来, 报纸、互联网等媒体经常曝出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所实施的严刑逼供, 躲猫猫死等丑闻。实际上, 在实务中, 不可避免地存在犯罪嫌疑人被逼供的行为, 那么这种非法行为究竟该如何完全避免呢。是, 同步录音 ( 录像) 制度的推行曾经一度让人看到了希望, 但是, 这种录音录像由公安机关提供, 其资料的完整性以及真实性常常受到律师和当事人的质疑, 而公安机关却无法做出合理解释, 尽管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对此进行了规定, 可是考虑到结案率, 谁会轻易就否定掉一个视频录像的真实性呢, 至少在现在的中国司法界, 还没有妥善解决。事实上, 犯罪嫌疑人在监狱中面对着公方人员, 难免屈服于“正义的审问”之下, 极易做出与案件真实情况相悖的供述。因此, 建议一套完善的全程录音录像制度是十分必要且急迫的。

参考文献

[1]陈光中.刑事诉讼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

[2]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9.

[3]胡平仁.中国传统诉讼艺术案例[M].长沙:湘潭大学出版社, 2009.

[4]张榕.证据法[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7.

[5]刘广三.刑事证据法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6]卞建林.刑事诉讼的现代化[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3.

[7]甄贞.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综述[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2.

[8]徐静村.刑事诉讼前沿研究[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3.

[9]陈光中.诉讼理论与实践 (上) [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4.

上一篇:初中历史资料总结下一篇:党员亮牌示范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