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系本科教学评估工作总结

2024-04-20

会计系本科教学评估工作总结(通用9篇)

篇1:会计系本科教学评估工作总结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环境的变化,社会需要大量的应用型会计人才。

然而作为输送会计人才的大学,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

在现行的会计教学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难以满足社会对会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因此必须改革现行的会计教学模式,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建立起适应市场化、国际化发展需要,有利于宽口径、厚知识、高素质、强能力的教学模式,以满足经济发展对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关键词]会计教学模式创新培养目标教学改革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才需求不断趋向多样化和实用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使整个社会的经营环境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必然对会计人员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输送会计人才的大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如何适应环境需求的变化,如何走出困境,唤发高校会计教学的生机和活力,如何加速会计教学改革,这是高校会计教育工作者必须进行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

全新的教育理念认为:学校本科教育的目的不在于训练学生毕业时就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在于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专业人员素质。

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和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相联系的,是会计专业教育的首要问题,它对该专业的课程设置和课程结构起着决定的作用,会计教育目标的确定要与会计所处的社会、经济、科技及会计本身的技术手段和方法相一致,取决于社会发展对会计人才的需求。

根据我国经济和社会的未来发展趋势,笔者认为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可明确为:培养具有较强的市场经济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具有良好的专业技能和较高素质的应用型会计人才。

对这种专门人才的培养,既要包括对会计专业素质(如精深的会计专业知识、会计职业道德、对经济现象敏锐的洞察力、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又要包括对其基础素质(如政治思想素质、综合能力素质、创新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的培养,换言之会计教育的目标不能只局限在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的会计人才,而应该把着眼点放在培养学生成为应用型人才所应具备的素质方面。

对学生而言,大学毕业本身并不表明已掌握了会计工作的经验和技能,在实践中继续学习才是学生成为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前提,也才是学生在工作中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使他们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竞争意识,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对本科会计教学改革的设想

基于对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认识,对本科会计教学改革最迫切的是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改革现行的会计教学模式,建立起适应市场化、国际化发展需要,有利于宽口径、厚知识、高素质、强能力的创新教学模式,以满足经济发展对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本文从以下几方面提出建议:

1.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

根据会计专业既定的培养目标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会计专业教学计划是培养会计专业素质与基础素质兼备的会计人才的前提条件。

从目前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毕业生难以适应社会需求,从而导致就业机会减少,这样会计专业对学生的吸引力就大大减弱了。

所以根据市场需求调整教学计划,培养合格会计人才成为关系到大学会计专业生死存亡的大问题。

鉴于此,一套合理的会计专业教学计划应该做到:首先要具备超前性,以保证培养出来的人才与未来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否则,学生毕业后就难以发挥出相应的作用。

其次,要体现灵活性,教学计划就是为了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并不是多年不变的,而是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情况,每年都对以后各年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及时进行修订、补充和完善,既体现会计学科与相关学科的联系性,使多学科的知识相互补充,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以适应知识结构多元化的人才培养目标,使培养的学生符合社会需要,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最后,教学计划的制定不应一言堂,要充分听取专业教师及有关专家的意见,使之更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因此,考虑到我国的实情,可以多渠道地建立会计院校与会计人员需求部门之间的联系。

一方面可以利用政府部门作为中介,建立起会计院校和人才需求方之间联系的桥梁。

政府部门定期地邀请会计院校和需求单位举办会计教育研讨会,或由政府部门牵头进行一些调查研究等。

另一方面是发挥各级会计协会的作用。

如国家和各省市的会计学会、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等,他们一向关注会计教育,并且与实务界具有广泛的联系,可以在沟通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最后是各个院校的就业指导中心,可通过邀请会计人员需求部门座谈、授课等形式,主动与会计人员需求部门接近。

通过这些方式,了解会计人才的需求动向,将信息反馈给教育部门,制定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计划。

2.全面改进会计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

而目前我们的会计教学课堂仍被“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所垄断,严重束缚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所以在会计教学方法的操作上应注意以下几点:在传授知识方面,要将知识的学习与知识的教学相交融,其目的就是使学生掌握和巩固会计专业各个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通过教师的讲授、辅导、作业等形式的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确立学生的主导地位。

教师作用的关键是启发、引导。

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提高自身的专业和实践素质;另一方面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精心设计、精心安排,避免采取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

在课堂上打破或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习惯。

采取互动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查阅有关参考资料,然后抽时间组织学生讨论,阐述他们的观点,并要求学生注意不同的观点和意见,最后将所有的观点和意见由学生进行整合,形成总结式的结论。

这样做不仅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发挥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潜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聪明才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实践教学方面,会计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其自身特有的规律,与其他学科相比,会计学带有十分明显的职业性特征,对这种技术知识的掌握更多地依靠实践。

所以,会计教学中实践教学应是与课堂教学并重的一个环节。

我们认为可以采取两种方式,一是建立自己的模拟实验室;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会计核算程序和会计核算方法。

从目前实施的模拟实践来看,可以说各个院校都有模拟实验室和整套的会计模拟实习资料,学生可以通过在模拟实验室中教师的演示和亲自动手了解具体会计行为的操作。

但目前学校主要是手工模拟实验室,而社会上的会计电算化已基本普及,我们应该在手工的基础上,开展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践教学,利用计算机模拟进行仿真,使学生从计算机上体验会计工作的乐趣,体会到会计电算化下会计人员分工协作的必然性和严肃性。

二是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

实习是会计教学计划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岗位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通过实习既可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因为有一部分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实际经验较少。

这样可以拓展教师的知识面,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其教学水平;又使学生感到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和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适应性;在思维能力培养方面,培养学生如何思考、怎样判断和怎样行动。

在提升思维能力方面,更积极的教学法――是案例教学。

为了达到思维能力培养的效果,我们既要保证全部案例使用的是真实资料,既体现我国企业经营的特点,又体现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这可以促使学生全面地看问题。

在内容安排上,尽可能的反映会计课程的基本问题、知识要点和难点。

充分体现会计在理论、实务与政策方面的统一,体现会计对特定的经营环境和案例教学的实践性、操作性要求。

我们又要保证案例的多样性和全面性,这就要求我们所有的案例资料在正式列入教学之前,都要经过教师们精心选择,认真分析。

在案例的选取和内容的安排上,尽可能的反映会计类课程的基本问题、知识要点,既要全面考虑,又要把握难点。

通过案例教学,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有极强的针对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案例教学与理论应用紧密结合,受到学生们的欢迎。

学生们在案例教学的课堂讨论时,都能做到积极思考、主动发言,参与热情非常高。

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开动脑筋,认真慎密地精心思考的习惯。

另一方面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创新精神。

锻炼学生再不圆满的条件下做出自己决策的能力。

现实的经营活动中,很多的问题是没有一种精确答案的,这不仅仅要运用多方面的知识,而且还使学生亲身感受到了获得知识的过程,体验到了综合知识掌握对解决问题的益处,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能力。

通过给学生提供一种认识和解决经济问题的模拟机会,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会计工作不仅仅是记账、算账和报账的过程,而是要运用会计资料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提高企业效益的目的。

使其会计职业的思维能力和技能得到充分的训练;在教学手段方面,要筹集尽可能多的人力物力才力,大力推广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的不断革新,会极大地推动教学改革,在技术不断创新的时代,现代化的技术将为会计教育的创新提供更多的机会,特别是计算机和多媒体系统的应用,既有助于直观、形象地组织教学,又有利于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方式。

更重要的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现代化信息处理技术将会在我国逐渐普及,会计实务工作如果还停留在手工上,将会被时代淘汰。

总之,会计教育改革任重而道远,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改革也将快速驶入快车道。

我们深信会计教育必将从单纯的传授知识为主,向对学生实现全面素质教育的方向转变;会计教育必须从教师为主体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方向转变;会计人才的培养模式向多样性、多层次、突出各校办学优势和特色的方向转变。

其中培养学生掌握终身学习的能力,即如何学习是会计教育改革的核心。

参考文献:

[1]底萌妍:高等院校本科会计教学若干问题思考.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第四期

[2]刘永泽孙光国:我国会计教育及会计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对策.会计研究,20第2期

[3]宋胜菊刘学华:加入WTO与中国高等教育.当代会计前沿问题探讨,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版

新准则对本科会计教育的影响【2】

[摘 要] 本文就新准则的颁布和实施对本科会计教育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的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适应新准则要求的教育目标,改进教学内容,加强会计基本理论的教学,应用网络技术改进教学方法,重视实践教学。

[关键词] 教育目标 职业素质 职业判断能力

进入21世纪,中国的会计环境主要特征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知识经济的到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会计实务日趋复杂。

适应新的会计环境,2月,新会计准则体系的正式颁布,1月1日在上市公司率先实施。

新准则的颁布和实施对本科会计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新准则对本科会计教育目标的影响与对策

篇2:会计系本科教学评估工作总结

会计本科实验教学初探

本文从会计本科实验教学的趋势出发,分析了会计本科实验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对会计本科实验教学的新模式进行了探讨.

作 者:蔡洁 谷效林 作者单位:洛阳理工学院,河南洛阳,471023刊 名:改革与开放英文刊名:REFORM & OPENNING年,卷(期):“”(22)分类号:G64关键词:会计 实验教学 新模式

篇3:会计系本科教学评估工作总结

1986年, 贝德福德报告《未来的会计教育:准备扩展的会计职业》指出:会计人员如只接受有限的会计教育, 将无法在快速发展的职业生涯中成功, 他们必需不断的加强学习来适应对会计师多元性服务的强烈需求。所以, 终生独立自学能力成为会计专业人员成功与 生存的必要素质。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 员会强调,会计教育最重要的目标是培 养学生独立学习的素质,大学教育应是 提供学生终生学习的基础,使他们在毕 业后能够以独立自我的精神持续地学 习新的知识。主张以革新方式来启发学 生分析信息的能力;希望加强观念的讨论,让学生在课堂上扮演主动、而非被 动的学习的角色。

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教育委 员会颁布的国际教育准则导言指出, 高等会计教育的责任首先是确保学生 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好问精神,并有终 身独立学习的愿望。 会计教育的目的 是培养胜任的职业会计师, 使他们能 够在其职业生涯中为他们所从事的职 业和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面对职业 会计师遇到的服务需求不断增长和变 化, 发展和保持一种学习的态度是学 习和保持职业胜任能力的基本条件。 学会学习涉及到发展技能和策略,这 些技能和策略有助于个体更有效的学 习, 以及运用有效的学习策略在今后的生活中继续学习。 这是一个理解和 使用多种策略来改善获取和应用知识 能力的过程。 这个过程源于并将导致 和加强一种质疑的精神以及终身学习 的需求。

改变会计本科学生在现行教学模 式下的被动学习角色, 让学生主动学 习,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学会学习,为 他们毕业后终身独立学习奠定良好基 础, 是发达国家会计教学改革提倡的 新的会计教育理念。

二、促进学生更多地参与教学的探讨

会计高等教育必须适应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 会计教育者必须了解会计职业界对高校会计专业毕业生的要求, 要让学生学会学习、为毕业后的终身独立学习铺垫基础。在我国目前高校会计专业学生比较多, 多数院系大班教学的现实情况下, 会计本科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就是:探索切实可行的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学习的路径, 提出具有操作性的措施, 并在教学中实验并逐步实施。

(一) 转变教师教学观念与提高教师素质。

进行教学改革, 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必须先行。要使教师充分认识会计从业环境变化要求职业会计师必须终身独立学习, 而终身独立学习的基础则是学会学习。因此, 会计教学方法的变革势在必行;终生学习不仅适用于学生, 同时也适用于教师。学校不能指望教师们用过时的知识和技能去帮助学生适应多变的世界, 教师保持对学科前沿新的认识是至关重要的, 包括对专业技术方面新进展, 商业社会的最新动态, 还有与会计实务界人士的广泛接触, 教师素质提升是会计教学改革的先决条件。

(二) 改变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老师讲课, 学生听课”的教学加上极度规范化的考试制度不足以提供给学生充分的准备去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而且传统的会计学教学方式下学生极少参与教学过程。新的会计教学理念要求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 首先需要逐步减少教师授课时间, 教师在课堂上只讲关键知识点、重点和难点;给学生留出一部分时间, 采用能够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教学方法,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复杂习题分析等, 鼓励学生更多的参与学习过程。

(三) 采用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策划和指导下, 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 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 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对案例提供的客观事实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见解、作出判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在案例教学法中, 学生是案例分析的主体, 教师的作用是组织课堂、引导讨论。教师把握案例教学法的关键在于:第一, 从提出案例到进行案例分析, 需要一个时间段让学生充分准备;第二, 案例分析过程中, 要对学生进行引导, 要让学生成为案例讨论的主角, 争取让每个人都参与到讨论中来, 各抒己见、相互辩论, 形成良好的自由讨论的氛围;第三, 案例分析总结, 教师应点评案例分析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指出学生分析评价结论中的优缺点, 肯定学生的独特视角和新颖见解, 提出需要深入思考和研究问题, 促使学生进一步主动学习。

(四) 问题导向的小组讨论。

教师把握的关键环节是:确认问题, 学生自愿组合, 教师指导学生查阅相关文献, 鼓励确认相关信息, 传达清楚的结论。这一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理论和专业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逐步养成批判性思维, 发展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的技能。小组讨论的问题、后续的反思往往可以形成学生撰写学术论文的题材。

(五) 调整学习内容。

在经济日益全球化背景下, 会计实务也愈加多样和复杂, 课程内容运用到现实生活的时间差缩短了。学生现在学的东西可能很快过时, 甚至当他们还未学习完毕, 那些知识已经落后了。比起单纯的记忆 (例如多个行业会计技能) , 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变得更为重要。会计教育应着重于分析和思考能力, 而非记忆日异月新的会计准则, 要培养学生笔头和口头的交流能力, 掌握有效团队合作的本领, 发展敏锐的辩证思维, 锻炼在压力下的良好素质, 毕业后能够胜任会计工作。因此, 教学内容需要按照教学理念和培养目标进行调整, 会计教育人员应不断地充实对会计实务的了解, 并持续地更新教材以适应市场对会计的新需求。

(六) 建立产学联盟, 培养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

以高校为中心, 以企业为主体, 共建会计教育创新平台, 深入开展合作教育。在会计本科学生毕业实习、论文选题等方面, 依托企事业单位, 打造专业实习基地, 将企业会计实践活动和会计专业学生培养有机结合, 使学生在干中学, 缩小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之间的距离。

参考文献

[1].盛明泉, 王烨.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机制:问题与对策[J].会计研究, 2010, (12) :93-95.

[2].李晓慧.会计教学体系研究:来自英国大学的借鉴[J].会计研究, 2009, (10) :77-82.

[3].刘永泽, 池国华.中国会计教育改革30年评价:成就、问题与对策[J].会计研究, 2008, (8) :11-17.

[4].刘仲文.会计学本科毕业生职业胜任能力调查分析[J].教育研究, 2008, (2) :106-109.

[5].孟焰, 李玲.市场定位下的会计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改革——基于我国高校的实践调查证据[J].会计研究, 2007, (3) :55-63.

[6].孙明.对我国高等会计教育的思考[J].技术经济, 2007, (2) :123-126.

[7].W.史蒂夫.阿尔伯切特.会计教育发展的对策[J].会计研究, 1998, (9) :14-17.

篇4:会计系本科教学评估工作总结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本科教育(普通本科)、教学始终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最重要的基础工程,也是决定一所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最基本因素。在我国人才市场日趋成熟、逐步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的今天,强化教学改革,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实现本科生知识、素质与能力的最佳结合,并为毕业生充分就业、满意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就显得尤为重要。会计作为给各行各业提供智力支持和管理人才的学科专业,会计本科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社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因此会计教学改革首先要了解社会需求。如何更好地满足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求,如何规划和设计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的结构,注重创新精神的培养,是会计教育面临的一大难题,也是对会计学本科教育的严峻挑战。

一、会计教学改革的现实要求——毕业生的供需矛盾

世界经济一体化使我国的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形势、新挑战和新机遇。会计教学应该着眼于社会需求,立足于培养目标的需要。自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科教兴国战略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是人才市场的供需现状不容乐观,也反映出高等教育中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地位日益提高,会计研究领域和内容不断拓展(与管理、与技术、与计算机等相结合),对于会计学本科毕业生来讲,有着非常广阔的就业前景,会计学科的毕业生应该是不愁找到“饭碗”的。

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受教育者的基数越来越大,其中本科生教育发展尤为迅速。据统计,2004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280万,2005年很可能突破340万人。而早在1997年全国高校在校生共590万,读会计专业的达58万之多,每10名在校生就有一名在会计专业学习。从供给角度来看,会计学科本科毕业生的大量扩招好像是满足了社会需求,但是近年来会计人才市场上出现了奇怪的“两缺”现象——用人单位找不到所需的会计人员;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则找不到理想的岗位。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一)需方

需方讲究成本效益原则。企事业单位在招聘人才时往往关注所需人才的自身价值和增值潜力的发挥,比如能否很快进入角色、胜任会计岗位(可以节约培训成本)、坚守岗位、维护单位利益(降低企事业的人才流失成本)等专业素质;是否具备诚实稳重的品质,能否具备开拓进取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

(二)供方

在现有教育过程中没有从应有的高度审视和重视需方的要求。1.教育培养只重数量不重质量,缺乏有效的监管体制;2.有些学校建设和发展机制的定位不太明确,对市场需求研究不够,学校内部管理尚属“粗放型”;3.不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维度和综合能力,学生所学知识与应用能力深度不够、广度不足,4.实践教学环节薄弱,不重视对学生应用技能的培养等等。

(三)本科生培养目标亟待明确

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曾对会计教育目标的构建提出了三个与掌握专业知识相关的原则:一是与专业有关的知识掌握程度;二是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的能力;三是从事专业工作的态度与方法。随着教育国际化步伐的加快,作为国际商业语言的会计发展的趋同化,我国高等会计教育目标应该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良好职业道德、专业及相关知识与操作技能,经过一两年的实践检验即能够成为会计师的专门人才。

要达到上述三方面的要求,高等教育体制、高校教育机制、高校教学管理机制、教学过程、内容、方法等宏观和微观(学校)方法都要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任务相当繁重。笔者立足于由表及里,仅就学校内部院系环节中教学过程的某些教学环节、教学方法的改革谈些看法。

二、会计教学改革的内容

(一)细化学科课程建设,落实课程负责人制度

作为工商管理类学科专业之一的会计学,面对现代社会涵盖的网络、信息、知识经济的特点,会计学科建设的主要内容体现为:课程建设规划;课程教学管理制度化、规范化;课程考核制度科学、规范三方面,而且每一方面都是围绕“课程”来展开的。由于目前大多数学校实行的是集中管理模式,中间环节连接松散,以致于学科建设在学校教学管理制度中有所体现,但大量的相关工作却被放在院系的教研室,执行程度松紧不同,执行效果较差。究其原因为职责不清、日常监控不严、事后控制和反馈根本没有,造成有章虚循或各行其是的现象。如:

1.教学过程的检查制度不便反映教师在教学上的投入程度。表现在对学生作业布置的数量较随意,期中考试或小测没有严格的规定,老师进行期中考试反而成了个例,考前还得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学生考后才意识到这种“过程性、阶段性检验”对自己总结学习的经验与教训是非常必要的。

2.教学手段单一、课程设计粗糙、教学内容滞后,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本应密切相连的“价值链”脱节。而这些若由学校教务部门管理则已显“鞭长莫及”。为尽快改变这种学科建设弱化的现象,河北经贸大学会计学院以会计学科课程建设为切入点,加大力度规范课程设置、教学组织与管理,建立了课程负责人制度——每门同头课程有一教师兼负日常教学的组织工作,并将其作为院系内部教师年终考核与奖惩的一项重要指标。其岗位责任是:组织、制订同头课程教学内容与进度计划;规定课程作业数量和评判标准;组织期中、期末考试的出题、阅卷工作,定期对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及存在的问题向所在院系以书面形式通报结果。

(二)改革教学考核体系

任何制度要得到完美的体现,必须要经过目标的制定——落实——日常控制——考核评价——反馈这样的“历程”(环节),才能反映出制度的科学性。有规范的学科建设规划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没有科学严密的考核制度和相应的奖惩措施以及贯彻执行的保证,再好的制度、再好的机构设置也很难真正发挥作用,会计学科建设也不例外。

1.教学效果评价方式的改革

教学松懈的关键因素就是教学缺乏有效的考核体系,难以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行直接的监控与考核。通常教学考核都是软指标,难以反映真实问题。在缺乏有效考核的情况下,任何鼓励教学的措施都没有实质性的效果。目前,有些学校也在不断尝试“学生评教”、“同行评教”、“领导评教”,对教师形成了一定的压力,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这些评价内容大部分都过于抽象,普遍设置了一些诸如教学内容是否符合教学要求、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等内容,学生根本不知所云或知之甚少,更得不到许多任课教师的认同,评价结果参差不齐,缺乏客观性,因此许多院系只将其作为教学考核的参考,根本不纳入对教师的正式考核之中。而且,即便将其纳入考核体系,在缺乏有效考核制度支撑的情形下,教师对教学热情受到抑制反而会导致逆向选择——大多数教师为“讨好学生”处处谨慎,缺乏应有的责任心和主动创新精神。

要改变这种无效考核状态,就应根据每门课程的特点,强化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考核,规定一些硬性要求和指标,让考核科学化、程序化、度量化。(1)要求每门课程制定出一个统一、规范的课程提纲,必须包括课程讲授的具体要求,比如课程目标、课程教材、参考书目、阅读材料、预前知识、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课后答疑、课程作业、习题课时、考核方式和评分标准等。(2)要将这些内容利用校园网及时传达给学生,使学生上课之前就能够看到尽可能完整的课程教学提纲,对教学内容和安排有框架性的了解,这样既可以降低执行成本,又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学生、院系及监管部门的信息不对称。(3)在上述基础上,院系应设置公允的评估标准,使学生评教、同行评教,领导评教都有客观、可行的参考依据。

2.学生学习效果考核方式的改革

会计学科虽然实践性很强,但其教学过程除了实验课以外,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内容偏多,加上教师教学手段单一,课堂气氛沉闷,考核形式也都局限于文科普遍采用的期末理论考核,这就使得大部分学生在课程学习时盲目做笔记、偏重记忆、硬背理论知识、死记账务处理,不易启发创造性思维,在学期最后一两星期只要奋起突击,也能得到及格或中等成绩,而考完后就基本忘光了,缺乏学习主动性。这种教学的产出效率极低,也直接导致高校的最终产品(毕业生)质量平平,高、精、尖产品难寻的尴尬局面。

理论和实践已经证实,全程式、多样化的考核方式能够分散一次性考试的风险,准确把握学生的真实成绩,恰当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除了期末考试,还应添加一些辅助考核措施。学生的课程成绩应由期末考试及辅助考核成绩综合决定。这也是国外正规大学考核学生成绩的一些基本措施。比较可行的做法有:

(1)在每门课程的学习中加入期中考试,通过期中考试引导学生及时检验和总结时间、知识过半时自己的学习效果,同时也减轻期末的复习量和心理压力,杜绝学生平时不努力,期末“搞突击”、“碰大运”的心理。

(2)增加课堂小测验,教师可以不时地在日常上课时安排一两道题目进行小测验,一方面督促学生认真听讲,及时复习;另一方面可减少学生逃课的几率,并且也能够把握学生对前面课程学习的情况,以便做出相应的调整,提高教学效果。

(3)平时作业与课程论文。会计学作为一门文理相兼的学科,作业形式应该灵活多样,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拓宽知识面,提高分析、应用能力。如对《会计理论专题》等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可以要求学生提交课程论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活跃思路,开阔视野,提高其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同时也可为成功撰写学位论文打下基础。

(三)正确应用教学方式和手段的多元化

会计学科发展要求改变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和手段多元化(讨论式、案例式、实验教学、实践教学等)已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但在教学管理、应用中还有些模糊观念。如认为多媒体教学比板书教学效果好,但实践反馈却并非如此。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千差万别,都有自己的特点,不能一概而论。教学方式和手段由教师选择,教学管理方面应侧重考核和评价指标的设计。

实践与实验教学作为会计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必须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它是学校“产品”价值得到市场认可的关键要素。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该环节是最薄弱的。

综合来看,其主要解决的措施有:

1.优化实践方式:实习基地与分散实习相结合

在上世纪80年代,学生实习的场所大部分是实习基地,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经济体制的变革,计划经济下硬性委派实习基地的做法已被快速弱化,会计学生的实习基地几乎丧失殆尽。大部分学生是自己找实习单位,这种松散型实习模式的主动权表现在学生自己对实习的态度上。目前,我国市场经济日趋完善,公司制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建立,各种所有制企业对会计人才求贤若渴。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为会计学生铸造实习基地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从河北经贸大学会计学院与石家庄高邑县委联合建立学生实习基地(大二、大三暑假为实习时间)这一事例表明,社会需要学生到基层、厂矿锻炼,因为一方面,用人单位可从中挑选所需的人才,节省了人力资源投资;另一方面,学校也完成了“产品”的检验过程。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当然,实习基地不可能容纳全部在校生,学生也可以自己找寻地方实习。这种基地与松散相结合的实习方式应是实践教学的主要方式之一,而且教师对学生的实习报告应视同毕业论文的前奏来要求和评价。

2.实验教学体现学科特点和实践要求

学生快速地将所学与实践接轨是现代社会的要求,近年来,国家非常重视高等教育实验教学的发展。笔者认为,会计实验教学应先手工模拟,后电脑操作(如:ERP在会计中的应用),二者缺一不可,并以这种方式作为会计实验教学的初级阶段。会计实验教学的发展方向应为ERP的综合应用。

篇5:会计本科毕业学习总结

会计学要求我们在学习基础理论时,注重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以及如何具体运用会计核算方法处理一般经济业务;掌握企业经济业务的基本会计处理方法,要求学生能正确编制企业共同业务的基本会计分录,学会必要的计算及编制会计报表。会计学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对于我们,目前来说主要需要掌握其基本原理和方法体系。由于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在学习上更应联系实际,方便与掌握应用。

在课程学习当中,最为关键的是上课认真听讲,紧跟老师,在做好笔记的同时能够及时思考相关问题在实际情况中的应用,并快速理解老师所给出的例子。如过能对老师上课中已经提及,但又未充分说明的东西能刨根问底,就更好了。这里需要特别讲到的是老师所发的课本。虽然上课的时候不用,但在课下,通过阅读课本相关内容,更能全面,深刻的理解老师上课所讲到的内容。另外由于课本提供了不少例子和练习,方便我们做基础训练。在学习内容上,我认为首先应弄清楚各个基本概念,不要在一知半解的时候就进行更深入的学习或者练习。这样一是容易由于基本概念不清的产生问题而让进一步的学习进行缓慢,二是避免因基础问题产生不必要的困惑。对于基本概念良好的理解同时还能帮助我们区别会计学当中许多分类问题。在实际学习中,我发现同学们很多时候问的“为什么”都是由于对基本概念的不熟悉。其次我认为我们需要更多实际的练习。在课堂上,老师给我们准备的题目,我们需要靠自身的能力独自完成,同时尽量在练习的时候少看或者不看讲义。如此,我认为才能起到练习的基本作用,并发现自己在之前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和错误,以便今后改正。课下,我们一是可以选择老师出的题目进行反复练习,做到熟能生巧 ;二是可以选择课本练习进行更多样化,更复杂的练习,遇到不懂的时候在下次课中询问老师。同时尽量避免去问同学。因为问同学所得到的答案一是不见得正确,二是表述上很不精确。对于会计学这么一门精确的工具性学科,不精确往往就意味着错误。

在学习中我发现,会计学是一个细节致命的学科,以前总是觉得只要大概知道意思就可以了,但这样是很难达到学习要求的。因为它是一门技术很强的课程,主要阐述会计核算的基本业务方法。所以对于它的学习,要按教材章节顺序,循序渐进地进行,只有弄懂了每一种方法,才能掌握方法之间的联系,才能掌握整个方法体系。对于具体业务的账务处理、账簿组织、账表结构以及有关数字的来龙去脉,都要细致地了解和掌握,不能嫌琐碎,不能烦躁,必须要踏踏实实地学。例如,我们在确定费用是管理费用还是制造费用时,一定要认清是厂部发生的,还是车间发生的。再如,只有当购入材料验收入库注明后,才能记入物资采购。而这样特别对我们这些初学者来说,许多内容、概念都是第一次接触,所以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许多同学在学了一些内容后,就有了放弃的想法,更有甚者还产生了畏惧的心理。诚然,困难不能否认,但只要有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最后加上勤奋,那样必然会赢来成功的曙光。

会计本身是一门比较枯燥的学问,它不像其它的课程那样形像,有些同学学习起来觉得相对比较难,尤其是编制会计分录。有些同学到学习最后仍然搞不清楚有关业务的来龙去脉。这就要求我们老师首先是在教学过程中倾注自己的热情。热情,是做好任何一件事情不可或缺的一点。教师的热情,自然会在教学过程中感染学生。一个对自己的学科没有热情的老师,很难想象学生们会喜欢这门课并尊重这个老师。其次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应该让他们认识到会计学知识对他们将来的就业和工作都是非常有用的。另外就是努力让学生觉得会计学是一门很有意思的课程,体会会计的艺术美,发现会计学习中的乐趣。这方面我们的老师做的相对较好。在教学方法上,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老师重视开展多样化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大量采用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互动式教学,提高了我们的参与意识和学习能力。

多媒体教学充分发挥计算机对文字、图形、动画、视频、音频强大的综合处理能力的优势,具有信息量大,人机对话灵活等特点。在本课程的教学中,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尤为重要,因为本课程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前后内容相互关联,老师讲课时经常要前后贯穿,并涉及到众多的证、账、表,用传统的口述、板书很难表达清楚。因此我们利用事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和电子教案,有效地化解这些难点,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另外,会计学告诉了我一些企业经营中的一些原则和处理方法,这和我过去思考问题的方式并不一致,要适应市场,必须理解和遵守这些游戏规则。要说管理学把我们带入一个概括的宏观的世界,那么会计学就把我们带入了管理的一个微观世界,让我们感受到这些知识是在用细微的力量影响一个企业。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物质,并且他们最关心的是以最小的耗费取得最大的物资财富,这也就让会计学产生有了充足的理由。同时我们也慢慢认识到会计学发展史的内涵决不亚于任何一门学科的历史,它展现了人类用聪明才智创造了最有价值的经济事物。经济世界有多大,会计学就有多大。当我们接触了这门课程后,就会清楚的发现会计和国家是相辅相成的,退一步来说,企业自始至终也要依赖于会计。当前,伴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高科技的日新月异,并不会遗忘会计,相反会计将成为全球性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同时也必将在会计学国际协调工作中,在治理整顿全球性经济秩序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学习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在生活中的每个角落都会被凸现出来。

篇6:会计本科教学体系改革论文

会计本科教学体系改革论文【1】

[摘要] 在全球经济国际化背景下,会计本科教学体系的改革在所难免。

本文从会计本科教学目标、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对我国会计本科教学体系的合理化提出建议。

[关键词] 教学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

在全球经济国际化背景下,会计国际化的核心是运用国际上通用的先进的会计思想、管理方法和技术方法,促使各国会计事务处理的协调化、标准化和规范化。

现实中,人们获取先进的会计思想、管理方法和技术方法的主要途径是接受大学会计教育,为了促进大学会计教育符合会计国际化及社会需求,大学的会计教学体系亟需从方方面面发生根本性变革。

一、我国现行会计本科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1.会计本科教育目标存在缺陷

(1)缺乏明确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目标。

“夫学识经验及才能,在会计师团无一项可缺,然根本上究不若道德之重要。会计师之为职业,实为工商企业保障信用而设,苟有不道德行为,而自丧其信用测此职业,即失其根本存在之理由,殊背国家期望之厚意,可不慎哉。”在会计教育目标中,有必要提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具体目标,来指导职业道德教育活动,体现职业道德教育对会计人才培养的优先性和重要性。

(2)忽视了会计职业界的需求。

在市场经济时代,用人单位普遍要求选用具有一定经验的会计人员,希望会计专业毕业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实务操作能力,能立即进入角色,独挡一面。

但在会计教育目标中,并没有反映出职业界对学生在会计专业技能方面的较高要求。

(3)目标定位过高,不合实际。

学生在大学四年本科教育中所学的会计知识是有限的,毕业后只能说是基本能胜任会计实务工作,还不能适应会计教学、研究工作的要求,也没有具备成为高级专门人才所必需的能力,这需要学生在以后的会计工作中不断学习和积累,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2.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不尽合理

(1)专业课内容重复较多。

在各门专业课程建设中过多强调单科内容的完整性,而忽视整体专业教育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如基础会计与中级财务会计在会计理论体系、会计目标、会计要素方面,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在决策方法、存货管理等方面,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在成本控制、成本管理等方面,财务管理与成本会计在产品成本计算与管理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重复。

(2)专业课与基础课比重失调。

我国目前各高等院校会计专业教育中,过分强调政治理论课和专业化程度,不注重提高知识结构的通用性;专业基础课内容也很局限,对相关专业课程如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前沿问题、税法、统计学或计量经济学、专业外语等缺乏必要的重视。

(3)课程设置存在一些遗漏。

第一,缺少新兴会计分支学科的课程或专题性质的课程。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现代化管理的加强,对一些新生事物的细化会计研究,已经形成了许多相对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分支学科,如人力资源会计、无形资产会计、环境会计、养老金会计等。

而我们目前的会计教育中,大部分院校都没有设立相关选修课程或专题性质的课程。

第二,缺少国际会计准则、国际经济法、国际会计信息披露等涉外课程和双语教学课程。

第三,案例教学、角色模拟、实验室教学等实践性课程有待加强。

第四,不重视职业道德教育类课程的建设。

会计行业是一个对职业道德要求严格的行业,会计人员在会计信息的披露、经济契约的签订与执行以及有关财务管理、资金结算、劳动工资、对外投资等方面都面临着法律、职业道德规范的考验。

目前我国高校往往偏重于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而忽视了对会计职业道德和法制的教育。

第五,缺乏资料查询与信息检索方面的课程。

我们现在处于一个信息化时代, 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具备从大量信息中及时发现有用信息并进行有效处理的能力, 而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的选修课程中很少开设信息检索技术、数据开采工具和知识发现技术等课程。

3.教学方法单一

从教学方法来看,各高校普遍以单一的“填鸭式”的课堂讲授为主,教学内容的进一步讨论和研究缺乏深度。

近几年来一些高校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大胆的尝试,比如由单向讲授转向双向讲授,在案例模拟教学等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努力,但这些尝试还处于一种探索阶段, 虽然课堂气氛活跃很多,但从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的角度来看是不是真的有效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怎样创造更多、更有效的与教学目标紧密结合的教学方法,并尽可能地发挥其作用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会计本科教学体系改革的思路

1.明确不同培养阶段教学目标,系统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美国会计学会的会计教育委员会明确指出:会计教育的目标不在于训练学生在毕业时即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在于培养他们为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当具备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其终身学习。

有研究表明,“通才+专才”是大多数学生公认的最佳会计教育目标。

(1)强调以培养能力为主。

会计高等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学会学习,甚至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传授学生如何学习会计,如何思考和分析问题,如何利用获取的知识来合理配置资源及动手分析和决策,提升学生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技能,培养和激发学生的自学能力。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社会对会计人才需求呈现出多层次的特点,现代会计教育已进入素质教育的新阶段,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强调自主学习和快乐学习,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注重学生自学能力及实际动手能力的提高应成为各高校今后会计教学改革的方向。

有鉴于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培养面向新经济环境具有坚实会计专业理论和广博相关知识且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应成为高校会计教学的基本目标。

(2)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

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会计教育机构呼吁未来会计人员必须具备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能力。

如今,“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未来成功的会计专业人员所必备的重要条件”,这一观点已达成共识。

因此,教会和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使学生学习过程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运用知识。

目前,以Richard Paul 为核心的研究小组所设计的“三因素”――批判思维模式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批判思维有三个相互联系的特征:①批判思维以清楚、正确、关联和逻辑标准为基础,并可以形成准确的判断。

②标准可以连续运用到“自我纠正”过程中,并有利于学生在动态活动中充分发挥学习的主体性。

③学生利用自我评价标准,可以自觉提高思想行为,并能意识到一个人的学习过程的基本方法与学习本质的基本方法是不可分的。

由此可以看出,批判性思维教学法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学习者对所学问题或所遇到的事实清楚地进行主体判断,并由此形成一种清晰稳定的思维模式,而这恰恰是未来会计教育所要达到的终极目标。

2.科学设置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1)进行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注重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平衡 即应该包含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三方面的课程。

通过通识教育使学生了解国内外文化、懂得历史研究的重要性、具备文学与艺术欣赏能力、树立良好的道德理念、掌握量化推理技能、具备社会分析能力。

会计人才所应具备的知识不应当仅局限于财会、审计知识,还应包括管理学、经济学、法律、金融等学科的综合知识以及人文、自然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突出特色教育。

将“强能力、高素质”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增大实训课程和实践性强的.课程的比重。

实践教学体系通常包括三大环节, 即认知环节、课程实践环节及综合实践环节, 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认知环节增强学生对有关专业知识的感性认识。

课程实践环节旨在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理论教学内容的认识, 形成初步的职业技能。

综合实践环节通常和毕业实习结合在一起,以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这一环节重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完善专业知识体系。

专业知识是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特色所在。

现代会计业务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综合性,这一特征又要求会计人员所掌握的知识不能仅限于本专业,会计人员比较理想的知识结构应是以博促专,以专取博,专与博相结合。

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好比一座金字塔,塔尖部分是专业学科知识,塔的中间部分是专业学科的基础知识,塔的下半部是运用专业知识所需要的其他知识,如数学、外语、逻辑学、心理学等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的基础文化知识。

(4)整合课程内容。

整合课程内容是指课程设置的名目不变,但相关课程的目标、教学与操作内容、学习的手段等课程要素之间要互相渗透、互相补充。

课程整合的内容主要包括同一教学内容中涉及到的相关学科和知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一个学科应包含另一个学科的内容、学科本身的整合、学科内容的借用等。

整合课程内容在同一教育层次和不同教育层次上都存在,如财务管理、管理会计,以及成本会计等课程就存在着教材内容的重复或教学实践环节的交叉、遗漏现象,从而需要整合。

(5)调整课程体系的构成。

合并、压缩必修课程,克服专业课程间的内容重复现象,如《中级会计学分和《成本会计学》、《财务管理学》和《管理会计学》。

拓展会计相关学科教学,如经济学、金融学、法学、管理学以及应用数学。

同时,为了适应未来经济发展的需要,还应增设诸如人力资源会计、网络会计等新兴选修课程。

以及国外会计制度法规和国际会计发展趋势会计专业知识国内会计制度改革动态等前沿性的专题讲座,使学生选择课程的空间大大增加,以适应知识结构多元化的人才培养目标。

(6)强化诚信教育。

通过设置相关法律课程如《会计法》、《公司法》、《证券法》、《税法》等,以及传授相关的经济法律法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对会计道德产生结构性影响。

通过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将其思想精髓深入到学生的心中,使他们认识到忽视会计职业道德可能会付出沉重的代价,而重视会计职业道德能够产生巨大的荣誉感和自尊感, 帮助他们形成内在的自觉需要,并使其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自觉自愿地遵守和履行这些道德要求和规范,并能够承担起其道德行为选择的结果,达到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理性的自觉,情感的自足,意志的自愿”的目标,使会计高等教育成为“塑造会计行业未来典范的摇篮”、“造就会计道德楷模的圣殿”。

3.全面改进会计教学方法

经济环境的变革对未来的会计人才提出了知识和能力的新需求,那么如何在大学的课堂教学中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对教师的考验就主要体现在教学方法的改进上。

教学方法应以“教师课堂授课”为主转变为以“学生自学和体验”为主。

(1)推进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课程论文、小组作业、实验和实践、案例教学等新教学组织形式,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考及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讲课过程中多提几个“为什么”,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得出新见解和大胆质疑。

可就授课内容与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布置写作小论文。

教师可给出参考资料,也可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调查,锻炼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写作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针对一些有实际意义的理论和实务问题,让学生查找有关文献资料,提出自己的观点,教师在其中给予适当的提示、指导和总结。

具体形式可以通过小组作业和课堂演讲。

对一些专业课进行模拟实验,可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采用案例教学时,可以设计多种可能的结果,以期与经济生活的复杂多变性相符。

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进而达到提高学生职业判断能力、处理问题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目的。

(2)利用计算机作为辅助教学工具,通过老师和学生在计算机网络上的互动和反馈,鼓励学生及时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并不断进行演练和实践。

在大学会计专业教育中,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角,需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能动性,这要求老师在学生的学习中起到指导、引导和辅助的作用。

利用计算机作为辅助教学工具,老师要主动研究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的具体教学方案,如在老师讲授会计某一专题问题前,事先要了解和阅读许多与某一专题相关的文献,并把文献列表发到网上,要求学生提前阅读,课堂上老师要引导学生陈述、讨论,并利用文献提出问题,解释、证明或深化某一专题问题的讲解。

(3)作为教学活动的输出反馈过程,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反思与自我评价。

由学生分析学习过程、总结其学习体会,将学习的知识进行分类和串联,记录了解并掌握的研究方法和学习技巧,以及对自己改进学习态度与学习方式有何启发与帮助。

学生通过总结与自我评价,能在较低的督促下获取较高质量的思维成果,它是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和基础。

篇7:会计系本科教学评估工作总结

会计系毕业论文工作流程及具体时间安排表

(请老师和学生认真阅读,以下安排要求老师督促学生按照时间节点,按时按质按量完成相关任务,未完成者、不合格者将影响毕业。)

篇8:会计本科教学有效性评价

一、会计教学有效性界定及测试维度

对有效教学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有效教学的影响因素、教学策略、教学行为特征、教学标准等几个方面。Henson&Eller (1999) 通过观察、调研等方法概括了实现有效教学所需要的组织、分析、综合、讲授、评定作业等技能。魏红等 (2002) 以高校学生为评价主体, 从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维度、信度、效度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认为教学方法、学科知识的深度、广度等五大维度可以概括教师教学的有效行为特征。Bishop (2010) 提出了有效教学的QAIT模式, 包括教学的质量 (Q) 、适宜性 (A) 、诱因 (I) 、时间 (T) 。

会计专业本科教学有效性评价的目标即是否培养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会计专业学生是否合格的基本标准是既要达到教育部门的基本规定, 也要得到社会及用人单位的认可, 因此会计专业本科教学效果评价可以以教师、学生与社会作为评价的主体, 还包括其他软、硬件设施等各个方面。从应用型人才的基本要求看, 会计专业学生素质可以用三个维度来概括:知识水平、发展能力、社会环境适应能力, 这三个维度构成整个会计教学体系的立体空间。专业知识的传授是会计教学的首要任务, 会计专业的知识技能包括本专业的会计、审计、财管等必要学科知识, 但还须纳入经济学、法学、金融学等相关学科, 以及实用中必须掌握的相关应用软件的使用。知识水平维度的评价指标可以分为三类具体内容:教师的教学准备、专业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以及课程作业与考察。发展能力维度重点考察学生是否德智体全面发展, 是否具备阳光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体魄。同时, 由于学生的发展能力也受教师的影响, 具备较高综合素养和理想人格的会计教师, 才能为学生树立好学习和模仿的榜样, 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 必须评价教师是否具备学术水平、职业热情、诚信品质、人格魅力等。社会认可维度包含社会资源可利用程度及实践能力培养与锻炼两方面, 评价指标选择教师实践能力、学生实践能力与学校提供实践条件三个方面。

二、会计教学有效性评价指标设置

会计专业学生素质可以用知识水平维度、发展能力维度、社会认可维度三个维度来衡量。相关指标设置如表1:

三、会计教学有效性评价模型及应用

会计教学有效性评价采用定量评价的方式进行, 但从会计专业教学特点和评价内容看, 评价中涉及了较多的定性内容, 评价标准弹性较大, 必须考虑评价主体在理解上存在的偏差。为了使评价结果尽可能准确, 必须选择合适的方法。层次分析法 (AHP) 将定性与定量方法相结合, 可以对多目标、多准则或无结构特性的复杂决策问题进行深入系统分析, 特别适合决策结果难以直接计量的评价情况, 其主要步骤如下: (1) 通过对系统的深入分析, 确定系统的总目标, 弄清规划决策所涉及的范围、所要采取的措施方案和政策、实现目标的准则、策略和各种约束条件等。 (2) 建立一个多层次的递阶结构, 按目标的不同、实现功能的差异, 将系统分为几个等级层次。 (3) 确定以上递阶结构中相邻层次元素间相关程度。通过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及矩阵运算的数学方法, 确定对于上一层次的某个元素而言, 本层次中与其相关元素的重要性排序———相对权重值。 (4) 计算各层元素对系统目标的合成权重, 进行总排序, 以确定递阶结构图中最底层各个元素的总目标中的重要程度。 (5) 根据分析计算结果, 考虑相应的决策。

笔者以某高校为例, 针对表1提出的评价指标, 由熟悉会计教育的社会专家按表2的评分方式与标准进行独立打分, 最后将各位专家的评分进行算数平均获得各指标的权重系数。表2是指标权重系数的打分标准, 根据该表对各指标进行两两比较, 构造出判断矩阵, 确定其各级权重。

以一级指标为例, 说明指标权重的计算过程。根据表2,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3个一级指标进行两两比较, 对20位专家打分计算出平均值, 并构造出判断矩阵, 如表3所示。

然后求判断矩阵的最n大特征根。将判断矩阵的列元素进行归一化处理, 用式 (其中Wij表示表5中第i行第j列的数值) 求出列元素的一般项, 得到列向量归一矩阵。再对矩阵的行向量进行归一化处理, 即可求得矩阵的特征向量。

由此得到一级指标的权重分别为0.284、0.397、0.319, 这三个系数说明了这三个维度的重要程度。然后用同样的方法计算求得二级指标、三级指标的权重系数。这样得到整个指标体系的指标权重系数如表4。

根据专家问卷调查打分获得相关数据并统计分析的结果可知, 在知识水平维度、发展能力维度、社会认可维度三个一级指标的教学效果衡量下, 专家认为发展能力是影响会计专业本科教学有效性最重要的指标, 权重系数达到0.397, 说明社会最看重学生的发展能力。社会认可比知识水平的权重系数大, 体现了社会对学生实际能力的重视。会计专业本科教学的实践教学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方面, 说明社会需求导向在会计本科教学中起重要作用。

进一步, 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的权重系数反应了各个具体环节、具体方面在会计教学中的重要性。通过数据量化后这些指标具有直观性和适用性, 能够较好地指导教学安排, 为教学改进指明了方向。

此外, 如果要对不同高校的会计教学情况进行比较, 可以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具体做法是, 首先对不同的分值段进行评价得到相应的评价结果, 然后根据AHP法下确立的指标体系权重, 进行总的分数计算, 最后与不同的分值段的标准进行对照, 判断该院校会计专业本科教学的有效程度。

参考文献

[1]杨乃林、张凤霞、孙健:《关于校本教研评价的思考》, 《教育情报参考》2005年第4期。

[2]王颖:《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和创新》, 《教育论坛》2010年第2期。

[3]魏红、申继亮:《高校教师有效教学的特征分析》,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

[4]杨慧辉:《对会计审计实验教学评价标准与环节设计探讨》, 《财政财会》2011年第2期。

[5]Young S, Shaw D.G.Profiles of Effective College and University Teachers.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1999, 18 (9) .

[6]Bailey C J, Card K A.Effective Pedagogical Practices for Online Teaching:Perception of Experienced Instructors.The 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 2009, (12) .

[7]Henson K T, Eller B F.Educational Psychology for Effective Teaching.Wadsworth Pub.Co., 1999.

篇9:探讨本科院校会计教学改革

摘要:本文通过对本科院校会计学教学特点的深入分析,正面面对本科院校会计教学改革遇到的困难,并且在二者的基础上提出了本科院校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方案。从而对我国现今本科院校会计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本科院校;会计教学改革

引言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会计工作时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本科院校会计教学改革也在不断地深化。现在本科一般都以应用型为主了,要往这个方向上思考进行改革。

一、 本科院校会计教学中的问题及特点

本科院校会计教学的特点主要还是针对于学生必须牢记相关会计学的基本知识,由基础到高层次并且学生的学习一定要以取得会计系列资格证为目标。

(一) 实践为主的改革方向不明确。现在本科一般都以应用型为主了,要往这个方向上思考进行改革。我国的大多数高校在开设会计学这一门专业之后都是先给学生授予会计学原理的基础知识。在这个阶段老师要求学生们要牢固掌握会计学原理的基础知识,而学生在得到老师的相关指示之后一般都是在课后把这些知识背下来。而如此重要的会计学原理相关知识需要的不仅仅是死记硬背。更多是需要学生理解以及把这些基础知识运用到实践上。例如:《会计学原理》一书中编制试算平衡表,大多数老师会要求学生们记住编制失算平衡表的相关重点知识,而很少给同学们亲自示范如何正确的编制试算平衡表或者是给同学们自己尝试去编制。在长期的教学中老师们形成了这种以理论为主而实践为辅的教学习惯。因此久而久之,在同学们的心中便也潜移默化的忽略了会计实践的重要性。这种教学特点也给改革会计教学改革带来了一些困难。

(二) 要求学生由浅入深掌握知识。在本科院校教学中学生们的学习是由浅入深的。这也是做任何事情都要经过的阶段。学生们在这种学习方式下不会感觉到学习的吃力,学习也会很快进入状态。就拿“会计学原理”来说。它不仅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也被认为是一门理论性的学科,假如会计学科是一栋大厦,那么会计学原理当之无愧是极为重要的基础。现在本科一般都以应用型为主了,要往这个方向上思考进行改革。

在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学习当中它是基础,同样它也可以指导会计学的研究和会计工作,总而言之会计学原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老师们通常在大一时期学生们学习会计学原理的时候会对学生们说学好了会计学原理你马上就可以去进行会计工作了。显然,老师的这些话是有道理的。因此老师也会要求学生们去先打好基础,然后在这之后学生们会被辅之以“财经法规”和“电算化”的相关知识,来对会计学基本原理进行巩固。在这些学习之后,学生可以根据各自的情况去考取相关的会计资格证,例如:会计从业资格证。因此要求学生由浅入深学习的这一特点给为我们的改革奠定了基础。

(三)强调学生必须为考证而学习。许多学生从一开始就被贯彻了考证就是王道的思想,因此在他们的学习过程中也忽略了实践的重要性。但是在工作中许多单位看中的不是那一张张证明,真正重要的是你自身积累的经验。现在本科一般都以应用型为主了,要往这个方向上思考进行改革。考证也并不代表一切,强调学生必须为考证而学习这一特点也给我们的改革带来了一些障碍 。

二、 本科院校会计教学改革遇到的困难

与我国本科教学改革有着相同之处,本科院校会计教学改革也有着对教学结构上的忽视。同时学生与老师课上课后互动不够虽然看起来并没有很大的问题,实际上它对我们的会计教学工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注重理论忽略实践也是阻碍我们改革的困难之一。

(一) 忽视了会计教学结构的改革。现在本科一般都以应用型为主了,要往这个方向上思考进行改革。教学结构,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教师的教育思想、采用何种理论来组织自己的教学活动都可以来由此体现。本科院校会计学教学结构的改变必然会触动教育思想与观念的改变。随着而来的是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改变。例如:我们本科院校会计教学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进程结构,它的特点就是由教师通过讲授、板书辅之以多媒体。从而让学生获取书上的知识。但是学生是否接收了我们便不得而知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种教学结构存在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被动的去学习。从而也就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学生与老师课上课后互动不够。大学课堂,讲师给同学们授课完毕之后就会给同学们自主学习的空间。而在那有且仅有的45分钟课堂中,老师更重要的是把基本的课程讲完,因此就没多少时间与同学们进行互动。而课后,学生又会因为各自的活动以及不能经常和老师见面等原因就会导致与老师之间缺乏互动。这种困难在各大本科院校很常见。因为大学的生活模式因人而异,所以很难使同学和老师保持亲密的课堂和课后互动。

(三) 注重会计学理论知识而忽略实践。在前面本科院校会计教学的特点中我也提及过因为注重会计学理论知识而忽略了会计实践。现在本科一般都以应用型为主了,要往这个方向上思考进行改革。理论是实践的基础,而忽略了实践的理论却因为没有地方应用从而就成为一潭死水。本科院校会计学的改革要求我们的是让学生思维严谨而不失去活跃度。因此这是本科院校改革会计教学中我们面临的最大困难之一。因为它受来自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三、 本科院校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方案

基于本科院校会计教学的特点和本科院校会计教学改革的困难我们提出了三个改革方案。三个改革方案都针对于本科院校会计教学中的弱点与弊端,直接作用于改革。

(一) 优化会计学教学结构。前面我们提到过忽略了会计学教学的结构改革而带来了困难。现在本科一般都以应用型为主了,要往这个方向上思考进行改革。改革如果要成功那么必定需要在会计学教学的结构。这种结构不仅仅包括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思维。它是一种深层次的改革。这种教学结构的优化不仅需要一个良好的教学结构改革方案。还需要调动多方面的力量。学校的资源、教师力量的整合以及来自学生的配合。

(二) 课堂教学与开放式自助学习相结合。在本科院校会计教学改革中,我们一直强调的是学生需要多去实践。在现实的校园学习中。许多学生的自制能力还是很差。现在本科一般都以应用型为主了,要往这个方向上思考进行改革。实践并不定是多数学生会去践行的。因此我们还是需要保持课堂教学模式。这样可以让学生接收基本的学科知识。同学在此之外给学生自助学习的机会。例如:老师可以留下课后实践作业。以此来督促学生实践。

(三) 提供更多会计实习实践机会。给学生提供实习的时间是许多本科院校都会做的。但是就目前学校实习模式来说还是停留在表面的。学生大部分时间都用来了写实习论文以及进行论文答辩。学校需要提供的是真正实践的机会。而不是一种形式。现在本科一般都以应用型为主了,要往这个方向上思考进行改革。

结论:国内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改革还处于一个探索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内尽管我们会面对许多改革过程中的困难,但是我们一定要看清楚自身的特点,把握好自己改革的方向,找到属于自己最好的改革方案,这样我们本科院校会计教学改革一定会成功。我们的会计教学才会越来越好。(作者单位: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桂芳;关于高校会计学专业实践改革的教学思考究[J];西南大学;2013

[2]张翠琴;会计学原理[J];新课标学习:下;2014

上一篇:7个恢复活力小贴士下一篇: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