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会计学本科论文

2024-05-02

会计学会计学本科论文(共8篇)

篇1:会计学会计学本科论文

1、中、日独立审计准则比较研究

2、我国内部审计准则研究

3、会计准则与审计准则的综合运用

4、审计实务和审计准则差距研究

5、美国反舞弊审计准则的思考

6、审计方案准则研究

7、审计报告拒绝表示意见原因分析

8、会计和审计中重要性概念的再思考

9、论财政审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10、对十六大报告与国家审计发展的思考

篇2:会计学会计学本科论文

2、Excel在会计中的应用

3、本量利分析在企业中的具体运用

4、变动成本法的应用研究

5、标准成本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6、财务风险评价体系

7、财务会计软件开发与应用探讨

8、财务会计现金流量和财务管理现金流量的比较

9、财务欺诈审计风险防范

10、财务软件发展趋势问题研究

11、财务总监制度的若干问题探讨

12、长期股权投资中成本法与权益法的转换核算

13、从会计角度看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与对策

14、存货计价的不同方法的研究

15、大型企业并购中的资产评估问题研究

16、电子商务对审计的影响

17、电子商务运行环境下的经济采购批量的思考

18、独立审计功能扭曲的原因分析

19、对会计从业资格的考究? 20、对企业纳税核算的探讨

21、对完善和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探讨

22、对我国保险会计的思考

23、对我国会计教育改革的思考

24、对无形资产准则的几点思考

25、房地产企业财务状况分析

26、非货币交易会计研究

27、改革会计制度,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28、各种成本核算方法利弊之比较

29、工程项目可行性分析

30、工业企业如何加速流动资金周转

31、股票期权会计研究

32、股票投资的成本法与权益法的比较分析

33、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比较

34、关于成本考核指标的探讨

35、关于法定财产重估增值的研究

36、关于改制过程中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思考

37、关于会计政策的探讨

38、关于或有事项的研究

39、关于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探讨

40、关于农业无形资产评估相关问题的探讨

41、关于期货会计的探讨

42、关于企业价值研究

43、关于提高审计效率的探讨

44、关于投资财务标准研究?

45、关于资产评估分成法的理论研究

46、管理会计的假设前提与原则

47、管理业绩评价体系

48、规范企业价值评估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49、国企改制中资产评估制度的思考 50、国有企业无形资产评估存在的问题?

51、合并会计报表研究

52、坏账损失核算和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3、环境成本会计研究

54、环境成本控制研究

55、环境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56、环境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57、会计报表表外信息的披露探讨

58、会计报表附注对财务分析的影响

59、会计报表附注研究

60、会计电算化的风险与规避研究 61、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

62、会计电算化与企业信息管理研究 63、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的比较研究 64、会计监督体系研究

65、会计师事务所发展模式研究

66、会计师事务所内部管理机制研究 67、会计师事务所职业自律机制研究

68、会计外行为环境与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69、会计信息化人才需求趋势分析 70、会计信息披露的博弈分析

71、会计信息失真及其克服的法律对策 72、会计准则在企业会计核算中的应用

73、基于经济增加值(EVA)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探讨

74、基于企业伦理的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探讨

75、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与手工会计信息系统的比较

76、计提减值准备对企业的影响分析 77、加强内部控制 治理信息失真 78、建立我国金融工具会计的探讨 79、建立我省资信评估体系的思考 80、经营者薪酬计划研究 81、具体会计准则问题分析

82、利益相关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分析 83、量本利在金融业中的应用

84、论《合伙企业法》的修改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影响

85、论财务风险

86、论财务管理观念

87、论产品生产成本的控制 88、论长期负债的审计

89、论成本管理方法 90、论成本控制方法

91、论承包经营责任制下会计若干问题 92、论筹资成本与筹资效益 93、论筹资决策

94、论存货计价问题

95、论房地产项目成本对象确定及成本核算? 96、论废品损失控制途径及效果评价 97、论高校新园区建设与财务风险 98、论公司治理中的会计信息披露问题 99、论固定资产加速折旧

100、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审计 101、论环境会计核算

102、论会计诚信缺失原因 103、论会计代理制

104、论会计透明度

105、论会计政策与会计信息 106、论会计职业道德

107、论集团公司财务控制? 108、论流动负债审计

109、论旅游企业财务管理

110、论民间会计

111、论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 112、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113、论破产清算会计

114、论企业财务报告的改进

115、论企业财务分析与财务会计 116、论企业财务品牌

117、论企业财务制度体系设计 118、论企业成本审计 119、论企业费用审计

120、论企业服务产品核算 121、论企业工资系统设计

122、论企业会计报表系统设计 123、论企业会计诚信教育 124、论企业会计监督

125、论企业会计人员的法律责任 126、论企业理财的目标

127、论企业期间费用的控制

128、论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风险与管理129、论企业如何减少坏账损失 130、论企业收入审计

131、论企业虚增利润的检查方法 132、论企业业绩评价 133、论企业资产审计

134、论人力资源会计的计量方法 135、论商务谈判中财务提前介入 136、论商业信用与客户选择 137、论审计的法律责任?

138、论审计的模式及其在我国的应用 139、论审计方法 140、论审计风险

141、论审计职业界面临的主要问题 142、论税收筹划

143、论税收会计若干问题

144、论税收政策对房地产业发展的影响145、论税务代理

146、论投资风险与投资效益 147、论外资企业避税

148、论外资企业会计核算 149、论我国的利润分配政策 150、论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

151、论我国会计准则的重大变革

152、论我国企业管理层收购的财务问题153、论我国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 154、论物价变动会计

155、论物资采购过程中的审计监督 156、论现金流量表的价值与运用

157、论验资

158、论应收账款风险的控制

159、论营销费用定额标准编制与执行效益分析 160、论营业收入的实现与确认 161、论证券市场与会计信息披露 162、论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 163、论注册会计师审计 164、论资产减值准备会计

165、论资产评估

166、论资产评估的价值类型 167、论租赁会计

168、论租赁经营责任制下会计若干问题 169、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研究 170、企业(集团)财务战略研究 171、企业(集团)财务政策研究 172、企业(集团)股利政策研究 173、企业(集团)投资政策研究 174、企业并购财务问题研究 175、企业并购会计研究

176、企业财务预算编制方法的探讨

177、企业环境会计核算问题研究 178、企业会计报表分析

179、企业绩效评价中非财务指标的选择研究 180、企业集团的财务控制问题

181、企业集团母、子公司利益冲突与协调 182、企业经营者业绩评价相关问题的探讨 183、企业亏损分析 184、企业利润分析

185、企业生产成本分析

186、企业选择商品化会计软件应考虑的因素分析187、企业业绩评价问题的探讨 188、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策略

189、企业资金分析

190、浅论关联方信息披露 191、浅论会计报表附注

192、浅论企业业绩评价的非财务指标设置

193、浅谈非财务指标在企业业绩评价体系中的运用

194、浅谈国有企业财务监督机制研究 195、浅谈会计电算化的优越性

196、浅谈会计电算化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其发展思路

197、浅谈评估准则与评估方法

198、浅谈企业成本核算与经济效益之关系? 199、浅谈如何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能力 200、浅谈应收帐款的事前控制

201、浅谈原始凭证失真及其解决办法

202、浅析对国有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相关指标的改进

203、浅析通货膨胀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影响 204、浅议可转换债券及其会计处理 205、浅议网络审计的挑战与对策 206、浅议应收账款的管理

207、浅议政府采购审计 208、人力资本会计研究

209、人力资源会计核算

210、如何加强对外直接投资的管理

211、如何加强国有资产的管理

212、如何加强企业财务管理

213、如何加强企业存货管理

214、如何加强企业费用预算与管理

215、如何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

216、如何加强企业生产成本管理

217、如何加强企业资金管理

218、如何加强证券投资管理

219、如何建立和完善责任成本会计体系 220、如何建立和完善资产责任管理体系 221、如何建立企业质量评价体系 222、如何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223、商业企业如何加速资金周转 224、上市公司财务透明度研究 225、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实证研究

226、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体系的完善 227、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法律思考 228、上市公司信息披露

229、施工企业如何加速资金周转

230、试论会计报告披露的范围 231、试论内部控制评价标准体系 232、试论企业重组及会计核算 233、试论如何运用银行结算方法 234、试论审计电算化

235、试论通货膨胀对财务会计的影响及对策 236、收益法和成本法评估公路收费权结果的趋同性分析

237、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的比较与选择 238、谈会计委派制下的若干问题

239、谈现金流量和利润对企业的影响 240、提高净资产会计信息质量探讨 241、提高企业统计资料准确性之探讨

242、通货膨胀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分析 243、投资评价分析

244、透视我国资产评估执业质量问题 245、外资企业会计若干问题

246、外资企业中外币业务核算的若干问题 247、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比较分析 248、完全成本会计的完善和发展 249、我国国家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250、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与发展思路

251、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问题的探讨 252、我国资产评估的制度与市场环境研究 253、无形资产会计的现状与展望 254、无形资产评估标准化问题研究 255、无形资产评估的重要性及影响因素 256、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会计监督

257、现代企业制度下的财务监督问题探讨 258、现代企业制度下会计职能的探讨

259、现金流量表的评价与分析

260、新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核算原理和方法设置 261、新会计准则对会计实务处理的影响分析 262、新形势下中小企业融资与发展研究 263、研究开发费用的会计处理方法探讨 264、银行存款审计方法的探讨

265、用经济增加值指标改善对经理人员的激励 266、优化资金结构,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67、预算单位报表分析 268、预算会计核算与管理 269、债务重组会计研究

270、中外会计报告比较及启示

271、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制度的改革 272、中小企业评价认定方法和应用价值

273、中小企业在实现会计电算化时应注意的若干问题分析

274、注册会计师如何防范审计风险?

275、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问题研究 276、注册会计师执业独立性研究

277、注册资产评估师知识结构和能力框架研究 278、资本结构对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目标的影响 279、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的应用研究

体制制度

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分析 资本结构影响因素分析

理论思想

中国财务会计理论结构问题研究 谈债务重组的有关理论问题 关于资本结构的理论研究

实例个案

XXX地区企业集团整合过程中的财务问题研究 XXX地区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问题研究 完善会计准则若干问题的思考 《企业会计准则》若干问题探讨

由黎明股份财务舞弊案探讨分析性审计方法的运用

学术综述

篇3:法务会计本科毕业论文改革研究

近年来, 一直有本科毕业论文的存废之争, 但笔者认为, 本科毕业论文是高校实现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 是衡量本科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 也是学生毕业与学士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且教育部办公厅2004年颁布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 (论文) 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 毕业设计 (论文) 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毕业设计 (论文) 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 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 本科毕业论文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必须通过改革来摒除本科毕业论文现存的种种弊端。

法务会计是一门融会计学、审计学、证据学、法学及其相关学科为一体的新兴边缘会计学科。鉴于该专业是一门会计和法律知识交叉的应用学科, 其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培养能以会计、审计和法学基本理论方法与准则为行为基础, 以法律法规及其相关财经制度为行为标准, 对涉及会计纠纷、法律诉讼的会计证据实施专业判断、对会计事件进行专业鉴定, 并依据专业判断、专业鉴定结果发表专业性意见和提供诉讼证据支持的应用型人才。该专业的课程以及毕业论文都应围绕这一培养目标来进行设置和改进。

二、法务会计本科毕业论文的改革方案

北京城市学院的法务会计专业始于2005年, 一直以来, 该专业的毕业论文形式主要是基于二手资料的案例分析型论文。从历年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情况看, 毕业论文普遍存在选题重复、内容空泛、资料陈旧等问题。为了使毕业论文真正服务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切实起到综合检验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的作用, 我们采取了模拟法庭这一新颖的毕业论文形式。

模拟法庭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通过分组和团队协作, 运用会计学、审计学、民法学、合同法、公司法、证据调查学、民事诉讼法等知识和现行法律法规分析案件、撰写法律文书、专业鉴定报告, 并就其中涉及的会计、审计事项发表专家意见, 模拟完成民事诉讼一审庭审程序并将相关资料装订归档。

学生最终需要撰写以下资料以供教师评分并存档:模拟原告组和被告组律师的学生需要撰写委托代理手续卷, 诉讼文书卷, 证据卷、律师工作卷、民事判决书;模拟审判组的学生需要撰写起诉状、答辩状、庭审笔录、判决书。

学生的毕业论文成绩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指导教师给出的成绩, 在总成绩中占据的权重为60%;另一部分是答辩小组给出的成绩, 在总成绩中占据的权重为40%。即:总成绩=0.6×指导教师评分+0.4×答辩评分。

模拟法庭将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案例情境中, 因此, 相比传统的毕业论文形式, 模拟法庭更能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有助于学生对于法务会计专业的整体认知。来源于律师事务所的真实案例资料也有效杜绝了本科毕业论文抄袭的顽疾。

三、模拟法庭的实施过程和实施效果

(一) 实施过程

第一步, 指导教师选取已经过两审终审裁决的真实案例作为参考案例, 该案例涉及公司法、合同法、民事诉讼法、会计学、审计学和资产评估学等专业知识, 符合法务会计学科交叉的专业特点, 有助于考察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第二步, 9名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建议下分组, 共分为审判组、原告组和被告组三个小组, 有两名学生分别担任原告组和被告组的专家证人。指导教师将经修改的案例资料分发给学生。

第三步, 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 写出初步分析意见。指导教师批改后, 集中学生进行案例分析, 在此基础上, 要求学生查阅相关法律法规和类似案例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并再次写出书面分析意见。

第四步, 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分析意见进行修改, 并安排学生开始撰写相关法律文书。如, 审判组需要撰写庭审流程、焦点问题分析意见以及判决书初稿等;原告组需要撰写起诉状、代理意见和证据目录等;被告组需要撰写答辩状、代理意见和证据目录等。经多次修改完善后, 原告组和被告组双方交换证据, 写出质证意见。

第五步, 学生开始模拟法庭程序演练。在演练过程中, 指导教师进行全程指导, 并提出指导意见。

第六步, 学生向答辩教师演示模拟法庭程序, 并以小组为单位回答答辩教师提出的各项问题, 由答辩教师给出答辩成绩。

第七步, 由指导教师指导各小组完成订卷工作, 形成审判组卷宗、原告组卷宗和被告组卷宗等归档资料。

(二) 实施效果

为了了解模拟法庭这一毕业论文改革形式的效果, 我们对法务会计专业的应届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此次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对象共有36名学生, 其中, 9名学生参与了模拟法庭, 其他27名学生选择了基于二手资料的案例分析型等传统毕业论文形式。问卷调查和访谈的结果显示:相对于传统的毕业论文形式, 模拟法庭更能加深学生对于毕业论文及学科专业的认识和认同, 在提高学生能力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

1. 模拟法庭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于毕业论文的认识和认同。

参与模拟法庭的9名学生中, 有8名学生认为毕业论文很重要, 占该组人数的88.89%;没有参与模拟法庭的27名学生中, 有13名学生认为毕业论文很重要, 占该组人数的48.15%。相对于撰写传统毕业论文的学生, 参与模拟法庭的学生更为认同毕业论文的重要性, 经过卡方检验, 这种差异在5%的水平上具有统计显著性。

而访谈中学生的一些感想也充分说明模拟法庭使学生了解了毕业论文的作用和意义。如学生提到“模拟法庭能帮助我梳理大学中学过的知识”, “通过模拟法庭, 我对所学课程的掌握程度、专业知识水平和观察社会的能力进行了自我检测”, “我们用这样的方式完成了最后的一次考试。这不仅为我们的大学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也为我们的未来打开了一扇希望之门”, “模拟法庭能够为参与者提供一种综合的素质训练”。

2. 模拟法庭能显著提升学生能力。

为了了解毕业论文在提升学生能力方面的效果, 我们参考专业培养目标给出了八项能力供学生进行多项选择, 这八项能力分别是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信息搜集与分析能力、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计算机能力、外语能力、表达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从表1可以看出, 在模拟法庭组中, 毕业论文平均提升了学生的4.89项能力;非模拟法庭组中, 毕业论文只平均提升了学生的3.22项能力, 独立样本T检验的结果表明, 在5%的水平上, 两组样本的均数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模拟法庭组能力提升项数的中位数为5, 较非模拟法庭组多2项, 这一差异在5%的水平上同样具有统计显著性。即, 相比传统的毕业论文形式, 模拟法庭更能显著地提升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表2显示了毕业论文对单项力提升的作用。相对于撰写传统毕业论文形式的学生, 参与模拟法庭的学生更为认可毕业论文对于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表达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作用。其中, 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三项的认可度差异在5%的水平上具有统计显著性。即, 相比传统毕业论文形式, 模拟法庭能显著地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而这些能力都是学生今后职业发展所必备的能力。

学生在访谈中, 也提到了模拟法庭在锻炼自身能力方面的作用, 有的学生谈到, “模拟法庭使自己由静态的接受知识转向动态的思考分析, 由理论分析投入到评判审理的实践之中”, “通过讨论和争辩, 我们不仅学到了知识, 还锻炼了逻辑思维能力, 增强了我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是我们最大的收获”, “我们的综合能力如口才表达能力、应变能力、思维能力、运用综合知识的能力等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3. 模拟法庭全面加深了学生对于学科专业的认识。

法务会计是一门融合法律和会计知识的交叉学科, 很多学生之前对于该专业的应用情况并不是很了解, 甚至搞不清自己到底是法律专业的, 还是会计专业的, 毕业后应从事怎样的工作。模拟法庭模拟了法务会计在真实案件中的应用情况, 展示了法务会计在现实经济中的作用。通过参与模拟法庭, 学生对于法务会计这一学科有了更为全面、深入、直观的了解, 如有的学生谈到, “我很荣幸可以真实地体验法务会计的现状”;“模拟法庭让我真正的明白了自己大学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到很好的应用”;“此次模拟法庭非常符合法务会计的专业特点, 涉及到了法学、审计、会计、资产评估等专业知识, 使我更加明确了法务会计是怎样的一个专业”。

同时, 模拟法庭也使学生更有信心面对今后的职业发展, 有的学生在访谈中说道, “我的指导老师曾说过, 对于法务会计这个专业, 可能大家要在毕业后的两到三年才会有所了解。模拟法庭使我们更早地了解了这个专业”。还有学生说, “模拟法庭非常有力地说明, 一个跨专业的人才是十分有价值和前景的。这更加坚定了我继续深入学习法务会计这门学科的决心”。

四、实施模拟法庭的经验和应注意的问题

模拟法庭相对于传统的毕业论文形式在锻炼学生能力等方面有着极大的优势, 通过此次试点积累的经验, 笔者认为, 今后要成功实施模拟法庭、切实发挥其作用, 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 选择合适的指导教师。模拟法庭涉及的案例是真实的案例, 指导教师必须兼具理论知识和实务经验, 才能切实承担起指导职责, 使学生有所收获。

第二, 选择适宜的案例。模拟法庭的案例选择十分关键:首先, 选择的案例必须涉及大量的会计知识, 否则就偏离了法务会计的学科特点;其次, 选择案例必须难易适中;最后, 选择的案例应是真实的、已经判决的案件, 这样的案例有助于学生感受法务会计的现实应用情况, 也有利于指导教师进行指导。

第三, 选择合适的学生。除了掌握良好的专业知识外, 参加模拟法庭的学生最好之前在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或法院有过实习经历, 这将有利于学生对模拟法庭的理解。

第四, 加强过程管理, 防止搭便车行为。以团队形式完成毕业论文可以锻炼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但是也会产生部分学生的搭便车行为。搭便车行为会导致学生工作量不均, 成绩不公平, 严重时甚至会使团队合作终止, 因此必须通过合理的组内工作分配、定期讨论、撰写阶段性总结等方法加强过程管理, 防止搭便车行为。

第五, 加强平时课程和模拟法庭的联系。毕业论文并不是一个孤立的考核环节, 它应是四年本科学习情况的一个综合反映。因此, 在制定和修改教学计划时, 应考虑平时课程和模拟法庭的联系, 使学生掌握参与模拟法庭所必备的知识和能力, 最大限度地发挥模拟法庭学以致用的作用。

摘要:本文介绍了模拟法庭这一新颖的本科毕业论文形式在法务会计专业中的实施方案和实施过程。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和访谈显示:相对于传统的毕业论文形式, 模拟法庭更能加深学生对于毕业论文及学科专业的认识和认同, 在提高学生能力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此外, 成功实施模拟法庭应选择合适的指导教师和学生、适宜的案例, 并加强过程管理以及平时课程和模拟法庭的联系。

关键词:法务会计,毕业论文,改革

参考文献

[1].韩学军.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与职业类高等教育体系构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2].胡杰.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调查与分析——以H大学为例[J].教育研究, 2010.

篇4:会计学会计学本科论文

【关键词】 课题研究 会计学毕业论文 研究性教学

毕业论文写作过程是本科学生完成大学教育的最后一个阶段,学士学位论文的设置充分体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是引导学生形成优良的工作作风和协作精神的极为重要的环节,也体现了高等学校的办学水平。目前,会计学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每况愈下,需要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以提高会计学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

一、目前会计学本科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问题

教育部高教司《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手册(管理卷)》对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要求是:学生根据所掌握的管理学、经济学和会计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围绕会计理论与实践问题撰写毕业论文,应具有一定的学术性、创造性和科学性。但目前会计学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却参差不齐,主要表现在。

1、学生茫然选题,应付了事

毕业论文的选题需要学生抓住会计发展中的热点问题,根据学习体会和能力选题。但是,很多学生面对众多的参考选题茫然不知所措。笔者对湖北经济学院会计专业2007和2008届本科生毕业论文随机抽取200份作为样本,分析得之:企业管理论题占34%;会计选题占38%,其中传统课题如会计舞弊、会计政策等占一半,新兴领域选题如国际会计等仅11篇;审计、电会方面论题占16%;会计实务方面论题仅占8%;其他分布在金融等领域。企业管理论题多是因为该部分论题资料多,部分学生抄袭拼凑了事。财会新领域的论题少是因为这方面的论题很难联系案例进行创新设计,因此会计专业本科生较少选择与本专业有关的具有挑战性的论题。之所以造成这种局面,原因在于不少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欠缺,对会计理论与实务中存在的问题不关心也不了解,更谈不上有自己独立的看法。

2、学生重视程度不够,教师认真程度不够

会计专业毕业生要拿出极大的精力去联系工作和备考研究生,导致投入毕业设计的时间有限,查找资料、与指导老师的沟通都成问题,更不用说认真实践调查了。同时,毕业论文只是相当于一门课程,对就业和考研影响不大,因此有不少同学视毕业论文如“鸡肋”,临阵磨枪,应付了事。会计毕业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仅仅靠教师两三个月的突击指导是很难见效的。而且,有些学校对毕业论文的组织过于简单,另外,近年来由于高校的会计学本科专业招生急剧扩大,而教师人数,特别是科研能力强的教师人数并没有增加,教师指导的学生人数过多的矛盾日益突出,教师精力有限,与学生沟通不够;有些教师本身科研能力也比较欠缺。

3、学生完成过程草率,论文质量堪忧

不少高校只是将“毕业论文”作为一个独立的教学环节,割裂了它与其他教学环节之间的必然环节,导致学生平时在论文写作方面的训练较少,普遍缺乏基本的写作技能和基本功,调查显示:有55%的论文存在不同程度的格式问题,主要表现在对文献的引用、标点符号的使用、图表绘制的编号、字体与大小、行间距与缩进、中英文标点等方面。现在,会计理论界和会计实务界正面临着广阔的改革空间,论文写作素材和案例是极为丰富的,但很多学生的毕业论文是空话废话居多,没有实践意义。如果我们的教学模式还是以教师为主的教学型模式,学生的会计论文写作能力难以提高。

二、课题研究模式的内涵和在会计毕业论文设计中的运用

研究性教学法是用类似于课题研究的方法来进行教学,以突出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为最终教学目标,以知识的学习为手段的一种素质教育方法。笔者认为,课题研究模式是研究性教学法的具体实践模式之一,该方法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

1、课题研究模式的意义

课题研究模式是指学生自主进行课题研究,或者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科学学习、科学探索和科学实践的一种活动。目前,大部分高校大学生科研活动的开展都是由学校或者院系的团委来负责,难以纳入到教师的科研教学体系中去,活动开展的好坏局限于学生和团委老师的科研水平。而高校硬件设施完善,如图书馆、网络资源、期刊等,课题研究模式可以充分利用学科综合、教学资源和人才的优势,尽大效率的利用高校资源。

2、课题研究模式实施的条件

高校教师一般都肩负着某些科研项目,为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提供了可能。让会计学生课题研究,一方面可以带来新的思想火花,帮助教师顺利完成课题研究;另一方面,学生可以获得在传统教学中得不到的宝贵经验,对会计理论研究前沿和会计实务有基本的涉及,对会计论文的选题、写作流程有基本把握。当然,为保障该模式的顺利进行,学校应该通过经费划拨、个人捐赠和企业赞助的方式全方位的予以赞助;制定相关政策,对相关指导教师给予工作量上的认定,对于指导学生获得成绩的老师给予额外奖励,以此吸引优秀教师的参与。

3、课题研究模式实施的经验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从1969年就开始对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给予支持,几十年来培养出一大批出类拔萃的人才。一些高校也已经将研究性教学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效果明显。如:清华大学的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tudents Research Training);上海财经大学的“本科生科研学徒计划”和“本科生学术研究资助计划”等等。湖北经济学院也早在2006年即开展团委主办的“科研实践”和“大学生科研立项计划”,本科生参与教师为主的研究小组,担任研究助理,其实质就是课题参与模式的实践形式,但这些计划大都针对工科和金融、劳保等与社会调查联系紧密的专业学生,会计专业学生参与较少。

通过本次对会计本科生的调查显示:65%的学生认为自己在科研活动中最大的困难是相关专业知识和相关科研方法的缺乏;25%的同学认为主要困难是在选题和提供科研条件上,90%的学生认为平时科研活动欠缺是造成毕业论文质量低下的主要原因。由此看出,课题研究模式的运用显得尤为必要。

三、课题研究模式的程序设计

课题研究模式应根据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知识基础及专业能力,进行相应的实施方案,以完成相应的实施目的。

1、第一学期:入学教育阶段(启发阶段)

学生入校后,教师可以以借助参观会计模拟实验室、会计师事务所或者其他活动,让新生初步了解会计专业的社会作用,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在此阶段,可以将会计毕业论文的写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加以强调,让学生明白毕业论文的写作最能反映一个人的会计知识根底、理论修养、创新能力和文字功底,是素质和能力在较高层次上的综合体现。学生接受了这种教育,就会从思想上重视它,有意识地将自己的学习与毕业论文的写作联系起来。同时,可以邀请在科研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的老生畅谈科研体会,激发低年级学生的科研信心。

2、第二学期到第八学期:专业知识学习阶段

在该阶段,学生要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法学、会计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在主干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1/3学时采用公开讨论课、分组讨论或案例教学的形式,围绕课程内容讨论经济社会中的热点问题或会计的前沿问题,强化会计理论知识的应用,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查找文献资料,对学生的观点加以适当的提示、指导和总结,培养学生研究性的思维能力。经常不定期举办学术讲座,也可以引导学生自我充电,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3、第五学期开始:课题选择与导师确认阶段

选题是课题研究成败的关键。学校可以组织会计专业教师统计自己的在研课题,也可收集其他可供用于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或者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研究课题,与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相结合,课题的选择应适当浅显。在论文写作训练指导中,教师可给学生有针对性的题目,并加以指导,也可吸收学生参加自己主持的科研课题和项目。让学生们在参于科研项目的过程中增加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使他们逐步熟悉从事科学研究的过程、方法和作风,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训练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巩固和提高所学知识。

4、第六学期:课题开展及专业课补充阶段

在本阶段,教师针对课题的研究方向,进一步有目标性地指导学生选择与课题相关的专业课程的学习,指导学生收集课题研究必要的相关信息,了解课题的研究目标及必备的专业知识,指导学生通过上网、去图书馆、去科研部门,了解课题的研究目标,前人的研究成果、研究方法,进行社会调查与实践,引领学生将课题研究和专业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并对课题必需的专业知识,提前自学,让学生参与课题时感受专业学习的乐趣。指导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课题开展情况,适当调整研究的进度与计划,允许学生根据个人的能力及兴趣修改课题的研究方向,甚至重新选定课题或自定课题。

5、第七学期:课题研究阶段

指导老师引导学生深入地研究课题时,要注意阶段性检查研究的进度,及时调整研究目标,对于重点难点部分,给予更多的指导意见。该阶段非常强调研讨交流模式,研究小组首先确定研究讨论题目进行小组讨论,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在美国的研究型大学中,在本科一、二年级的课程中大多开设“seminar”(研讨会)的课程。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定期举办研讨会,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进行讨论,找到解决疑难问题的最佳途径。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使其互相学习,互相启发,取长补短,提高课题研究质量。

6、第八学期:结题及撰写毕业论文阶段

研究完成后,可以要求学生以小组讨论或其他形式交流研究成果,并对不同意见进行探讨。作为研究的一个总结性环节,对学习成果的展示可以使学生的思维过程外显化,在这阶段,通过讨论,学生可以感受到观点的冲突,从而可以更好地进行反思和评判。最后,要求学生把课题研究的全过程以及所获得的成果用文字完整地表达出来,要求研究报告要有理论、有实践、有数据、有新的学术观点或分析研究结论。学生在总结课题研究各阶段成果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完善,就可以形成毕业论文。

当前,经济的发展使会计专业表现出了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特点,这就要求加强对学生研究素养的培养。课题研究模式给会计专业本科生提供了科研训练机会,使学生尽早进入专业科研领域,明晰学科的发展动态,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工作能力、师生团队合作精神。这样,会计毕业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就能“水到渠成”。

(注:本文为湖北经济学院教学研究项目《课题研究模式在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的运用》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阎华红: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环节的改进[J].会计之友,2009(1).

[2] 陈兵:论研究性教学的本质、特征与要素[J].教育与职业,2009(3).

[3] 杨任尔、曾兴斌、黄青年:毕业论文过程中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8(1).

篇5:会计学本科专业论文

我所学的专业是会计专业,会计就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运用专门方法对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其它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核算和监督,提供会计信息,并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逐步展开预测、决策、控制和分析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这是一门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小到家庭生活的收支,大到全球经济的发展,无一不需要一位会计来管理财务。

在会计领域,只靠课堂上的听讲是完全不够的,这就要求在课下练习和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须自己专研并时常去图书馆查一些资料。但只埋头苦学是不行的,要学会方法,做事情的方法,同时注重独立思考。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学习了基础学科知识与许多专业知识,就应当有能较快掌握一种新的技术知识的能力。大学的三年悉心学习会计理论知识,从基础会计到中级财务会计再到高级财务会计,从简单到繁琐,从基础到专业,从书本向日常工作的逐步跨越。我正一步步熟悉会计日常业务处理,假以时日熟练运用到会计实践工作中。正所谓:“实践出经验,斗争出智慧。”

二、初步接触会计实践

艾青《光的赞歌》诗:“实践是认识的阶梯,科学沿着实践前进。”利用假期的时间,我选择来到本地的一家玩具厂财务部门实习学习。我在此财务部主要的实习内容是关于买卖销售方面的会计核算工作,其中主要包括填制凭证,登记账簿,月底出报表,月初缴税,网上报税等等。

初到厂里那段时间,首先熟悉了玩具厂与我工作有关方面的基本业务情况及主要记账方法,会计年度以公历1月1日至12月31日;会计本位币是人民币;采用借贷记账法、实际成本计价法;存货采用月末一次加权法;固定资产提折旧采用直线法等。 接下来,就是年初建账这一大关了。虽然建账就是根据企业具体行业要求和将来可能发生的会计业务情况,购置所需要的账簿,然后根据企业日常发生的业务情况和会计处理程序登记账簿。看似这样简单的一个问题其实需考虑的问题还是很多的:第一,与企业相适应。第二,依据企业管理需要。第三,依据账务处理程序。经过以上方面的分析与考虑,结合前辈的意见,我建立了三栏式的总分类账、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往来明细账,数量金额式的库存商品明细账和多栏式的应交税金明细账。

接下来就是会计的核心工作了会计的核算,这也是我所最为担心的事情。虽然进行了一年的会计学习,通过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可以说所有的有关会计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结构体系,我都基本掌握了,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很显然,只有把从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会计实务操作中去,才能真正掌握这门知识。会计工作通俗说就是记账、算账和报账。记账看似简单,可重复如此大的工作没有一定的耐心和细心是很难胜任的。因为一出错并不是随便用笔涂了橡皮擦了,甚至用小刀把它刮掉。而是有严格要求的,错账的更正方法只有三种:1划线更正法,2红字更正法,3补充登记法。举例说明:1在结账前账簿金额错误,应用红笔划掉,再盖上责任人的章;2填写摘要栏错误,则可用藍黑笔划横线在上旁更正,写摘要时还一定要靠左顶格写起;3对于书写数字时尤其不要写满格一般应占格距的二分之一,能比较容易进行更改。每当月底时所有的账都登记完毕就该结账了。一开始我掌握了计算公式就以为按计算机这样的小事就不在话下了,可就是因为粗心大意反而算错了不少数据,好在前辈教我先用铅笔写数据,否则真不知道要把账本涂改成什么样子了。到月底是最忙碌的时候,在结账完毕后还要不停歇得编制财务报表,及时反映出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相关的会计信息,以供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使用。

三、理论实践后的总结

篇6:自考本科会计学毕业论文

通过加强社会监督力量,促使企业循轨运行,重视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并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16]

针对内部会计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应该采取以下几个措施:

第一,科学完善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需要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会计人员队伍。

第二,良好的信息和沟通系统能使企业及时掌握营运状况,并在有关部门和人员之间进行沟通。会计电算化节省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人为因素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影响。应特别注意开发与引进先进的企业财务与管理软件,逐步建立高质量的企业信息沟通系统。

第三,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建立审计委员会和薪酬委员会,对提高董事会的质量,弥补目前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上的欠缺是非常有实际意义的。

第四,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为防止和发现差错和舞弊提供的是“合理的”“必须的”而非“绝对的”保证。因此除了其自身应该不断修订、完善外,还要实施必要的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以克服内部会计控制的局限性。

最后,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领导人与企业兴衰息息相关,企业领导者才会有动力去实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才会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结 语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其基本目标应该是在保证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前提下,保证企业顺畅运转而又小失控制,同时,要能对非常规业务进行有效的反应,通过对内部控制的检测和评价,保证企业内部控制能进行有效的自我调节。

参考文献

[1]李雪静.对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几点思考.黑龙江对外经贸[J],, 8期

[2]姜茂生,王海连. 从公司治理角度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N]. 证券日报, .

[3]柴童,黄国成.关注我国企业内部控制 [N].中国财经报; .

[4]刘玲.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从何抓起?[N].中国财经报, 2007 .

[5]顾殿伟.内部会计控制与社会监督.中国总会计师[J],2007-2-12 .

[6]孙瑞东,孙淑香.浅析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中国会计师网[EB/OL].http://www.ccpan.com/html/gl/qycw/nbkz/2006/1018/377432.php./-10-29 .

[7]刘杰.浅议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会计之友[J],2007,20期.

[8]朱玉香.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问题及其对策.管理科学文摘[J],2006,01期.

[9]张丽红. 试论我国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J]. 时代经贸(下旬刊), 2008,(S1) .

[10]徐建玲,刘举煌.加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经营管理者[J],2006,12期.

致 谢

经过三年的艰苦跋涉,两个多月的精心准备,我的毕业论文终于划上句号,大学本科也即将结束。从开始接到论文题目到系统的实现,再到论文文章的完成,每走一步对我来说都是新的尝试与挑战,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敲完最后一个字符,我感触颇多。虽然其中没有什么值得特别炫耀的成果,但对我而言,是宝贵的。

篇7:电大会计学本科毕业论文

孙斌

摘要:通过分析目前我国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制度,分析信用社内外部环境、目标设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通过现状分析,提出我国农村信用社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加强风险管理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 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对策

引言:

2010年4月15日,财政部联合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发布了联合制定的《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等18项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鼓励非上市大中型企业提前执行。随着现代金融企业制度、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农村信用社内控制度的建设明显滞后于业务的发展,且存在着严重的缺陷,无法有效地控制风险。本文拟对我国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探求改善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我国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核心,决定着其他控制要素的发挥与作用。农村信用社内控环境存在的问题:一是法人治理结构不够完善,股东过于分散、“三会”(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流于形式,理事长、主任虽然实行分设,但二者之间大多是兼任,换句话说,主任仍然拥有很多控制权;二是经营理念落后,仍然习惯于传统经济条件下的经营管理模式,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不尽合理,重经营、轻管理;重业务、轻监控,忽视了内部控制监督的重要性;三是尚未形成内控文化,有章不循、违章操作的现象屡禁不止。

(二)风险识别与评估

银行的存在就是为了承担风险,农村信用社也是如此。识别与评估,采取应对措施将其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的过程,主要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以及风险应对三个阶段。目前,农村信用社缺乏风险意识,尚未建立一套完整的、科学的风险管理机制。风险的识别与评估完全依靠经验,职工业务素质低下,普遍缺乏内控意识和风险识别及评估的能力,手段落后、人才匮乏,难以对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与评估。

(三)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就是风险应对,就是在风险识别与评估的基础上,针对风险采取的应对措施。具体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各项业务操作程序,但是一些人往往将内部控制制度简单理解为各种规章制度的制定、汇总,片面地认为做了建章立制方面的工作,就等于建立了内部控制;在部分信用社的管理者当中还存在着“内部控制”束缚日常工作思想,因而将内部控制置于可有可无的境地,导致内部管理跟不上业务的发展需要,自我约束机制尚未完全建立,贷款评估流于形式,常常是业务先于内部控制而建立,而不是内控现行;二是检查这些内控政策与程序的贯彻和落实。但对于农村信用社一些政策,大多比照农业银行制定,与农村信用社情况不符;其次是出现不少的制度空白,业务早已经开展而相应制度却跟不上。最后是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普遍存在有章不循、违章不纠现象。

(四)信息交流与反馈

一是会计信息失真,不能准确地反映出其经营状况。表现为不遵守会计核算真实性原则,任意调账、调表,会计资料及报表难以反映实际经营情况,甚至成为应付检查、考核、掩盖

各种违规行为的调节手段。二是信息传递渠道不畅,从上到下层次太多、链条冗长,容易出现人为拖延、理解偏差,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也不够,达不到及时、可靠的要求。目前,很多农村信用社的计算机应用还主要停留在操作层面的会计信息系统,面向管理层面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落后,因而不能很好地辅助管理人员对信息做出准确的细节分析与综合把握,从而未能及时发现风险、化解风险。

(五)监督评价与纠正

目前,农村信用社内部监督体系不完善,内部控制缺乏足够的约束力,控制手段相对落后,一些必要的监测机制尚未建立健全,事前、事中的预警、预报机制不完善,资产质量、资金交易、业务经营效果缺乏定期分析,对重大问题报告不及时。

一是业务部门的监督流于形式,以授信为例,制度明确规定授信审查人、审批人之间的权限和工作程序,严格按照权限和程序审查、审批业务,不得故意绕开审查、审批人。但实际操作却扭曲这一程序,许多贷款不是先向信贷部门提出申请,而是客户先找主管领导,再自上而下层层指派,最终由具体经办人员办理。这种逆向操作不仅人为掩盖了借款人的信用风险,而且使农村信用社的正常业务秩序和内部控制程序遭到干扰和破坏。

二是稽核监督软弱无力。农村信用社的稽核制度虽然早已确立,但是一直隶属于管理层,其人事任免、工作经费、人员配备等都要受制于日常管理,致使稽核工作软弱无力。有些信用社虽然有自己的内部稽核部门,但是缺乏必须的独立性与权威性,比如,监事长常常是从内部审计部门的人员任职;还有很多信用社稽核人数少,内部稽核力量明显不足,如从审计部门中抽调人员充实到财务部门、信贷部门等,稽核人员流动性大,适应不了日益扩大与更新的内部监管工作的需要,且稽核人员素质偏低,与其所从事的工作不相适应。

二、强化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建设的对策

(一)明晰产权关系

目前,很多信用社股本金相对较少,产权关系复杂,所以在股权设置上,应积极改善股权结构,实现股权结构的多元化。具体措施包括:(1)拓宽入股范围。以农村信用社原有社员为基础,广泛吸收辖区内农户、个体工商户、企业法人与其他经济组织入股,但事先必须声明限制关联交易的有关规定。(2)为切实解决因股权结构分散化所造的问题,应增大单个社员最高持股比例,吸收内部社员股,增加自有资本金比例。这样,不仅增强了信用社的盈利性,而且调动了管理层的积极性。在农信社的内部形成“社员代表大会(股东大会)--理事会(董事会)--主任(经营层)”的法人治理机构,将信用社办成真正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求发展与自我约束的现代金融企业。

(二)重整监督稽核体系

保证内部稽核部门的独立性与权威性,合理配置稽核人员,完善对稽核人员的监督考核。努力建设一支思想觉悟高、业务能力强、熟悉政策法规、有高度责任感的监管队伍。同时,加强对稽核人员的监督和管理,实行持证上岗制度、轮换与回避制度,并定期进行考核,对不称职的要及时做出调整,对违反信用社各项规章制度的要加倍予以处罚。抓好对各级信用社主要负责人的审计与离任审计,对发现的问题要严肃查处,不断增强内部控制机制的有效性。

(三)建立合理的授权负责制度

信用社要明确各职能部门、分支机构及各级管理操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对越权行为予以严厉处罚, 对相互推诿扯皮造成的损失应追究相应的责任。在授权过程中, 根据被授权人的实际情况实行区别授权, 根据情况变化及时调整授权。各职能部门、分支机构及各级管理操作人员, 要在各自岗位上按所授予的权限开展工作, 并对职责范围的工作负责。凡开办的每一笔业务都要按业务授权进行审核批准, 对特别授权的业务要经特别批准, 以免因操作上自我约束能力差、原则性不强造成权限不明、职责不清、互相监督制约不力。

(四)建立合理的内部控制组织机构

根据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原则,信用社的具体活动必须由相对独立的人员来完成,不允许单人不受监控与制约而独立完成某项业务。一是应该完善授信、资金业务、存款及柜台业务、中间业务、会计、计算机信息系统等流程的内部控制。二是应严格岗位分工,坚持互相牵制原则。切实根据业务运作的实际要求,因事设岗,因岗定人,尽量做到分工合理,并实行定期轮岗、适时交流,使每位员工与每项业务都处于被监督、被检查范围之内。

(五)建设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提高员工素质是内部控制机制有效运转的重要条件与基础。农村信用社要实行多层次、多渠道培训,提高信用社员工的文化、道德、业务和理论素质等。并可针对信用社工作特点,进行普法教育,举办法律法规专题讲座,开展警示与“现身说法”活动,增强员工的法制法规意识。此外,还要加强干部职工的工作责任心,建立考核、评价制度,并实行动态管理,以增强自控、互控能力,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全面贯彻落实。

参考文献

[1]孙涛.农村信用社改革风险及内部控制策略研究[J].武汉金融,2007(1):18-19

[2]杨亦民等.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系统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9(11):60-68

[3]郑桂华.构建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J].武汉金融,2006(6):37-38

[4]杨子强.股东选择与权利实现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基础性问题[J].金融研究,2005(2):145-151

[5]樊层凌、王耕.基于COSO最新成果的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现状分析和启示[J].安徽农业科学,2006(15):3811-3812

[6]王艳丽.内部控制的实施与加强-以新疆民营企业的合同管理为例[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0(10):92-96

[7]刘清泉.农村信用社内控建设实践的启示[J].西南金融,2006(8):58-59

[8]马宇、许晓阳等.经营环境_治理机制与农村信用社经营绩效_来自安徽省亳州市的证据[J].金融研究,2009(7):185-196

作者信息:

篇8:高校本科会计学专业双语教学探微

1. 开展双语教学有利于推动会计学专业教学改革。

会计学专业开展双语教学, 既符合教育部对高校教学的要求, 又是对高校本科会计教育方式的创新。双语教学的实施和推广, 能促使高校打破学科教育体系中教学语言单一的现状, 推动会计教学语言的改革。引进的优秀原版教材, 具备分析问题角度新、论述透彻、结合实际、案例丰富、内容新颖、语言标准等特点。实施双语教学不仅在教材上与国际接轨, 同时促使教学理念逐步向国际水平看齐, 进而深化我国会计教学改革, 包括双语教学师资的培养以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完善与创新。

2. 开展双语教学有助于会计国际化协调。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资本流动全球化的进程加速, 国际或区域性经济交往愈加频繁, 跨国公司全球或地区总部大量迁至我国, 会计国际化的特点越来越明显。2007年1月1日,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开始执行新的《企业财务通则》, 其他企业参照执行, 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比照执行。同时, 在上市公司层面执行由一项基本准则和三十八项具体准则构成的新的会计规范体系———企业会计准则。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对利得和损失进行单独列报, 并在众多方面遵循了国际惯例。例如:《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就是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第12号———所得税》加以规范制定的, 完全实现了与国际惯例的接轨;将“会计报表”改称为“财务报表”, 就是遵循英文中“Financial Statement”而非“Accounting Statement”的表述。由此可见, 开展双语教学能从教育的源头满足会计国际化协调的客观需要。

3. 开展双语教学有助于提高会计人才的市场竞争力。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逐步健全, 市场已成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基础性手段和重要力量。目前, 我国财会人员的劳动力市场已经初步形成, 供需双方的选择权与决策权正逐渐扩大, 选择的层次性上升。笔者认为, 双语会计人才的培养空间较大, 不断增加的对跨国型高级会计人才的需求将成为推动现代会计教育发展的新动力。培养双语会计人才, 使其熟练掌握国内外会计准则, 知晓国内外审计、税法知识, 能用英语从事财务管理和财务会计等专业工作, 进而有实力获得国际注册会计师证书或特许公认会计师认证 (ACCA) 等国际认证。

二、高校本科会计学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模式

1. 浸入型双语教学 (immersion program) 。

浸入型双语教学模式要求所有课程均采用英语教学, 包括教材、讲授、板书、笔记、作业、讨论等均使用英语, 母语几乎不在校内使用, 即学校使用一种不是学生在家使用的语言进行教学。研究与实验表明, 这种模式对英语掌握程度的要求最高, 可促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基本掌握和适应英语, 但是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要差一些。

2. 保持型双语教学 (maintenance bilingual education) 。

保持型双语教学模式要求适当地用母语讲授课程, 教材、板书、笔记、作业等使用英语, 而讲授时母语与英语较为灵活地互为主体语言, 便于英语为非母语的教师教学, 也便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换言之, 教师在学生刚进入学校时使用母语教学, 然后逐渐地使用第二语言进行部分学科的教学, 其他学科仍使用母语教学。

3. 过渡型双语教学 (transitional bilingual education) 。

过渡型双语教学模式是指学生进入学校以后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语, 然后逐步转变为只使用第二语言进行教学。该模式要求实现从“英文教材、中文板书、中文讲授”过渡到“英文教材、中文板书、中英文讲授”, 再到“英文教材、英文板书、中英文讲授”, 直至“英文教材、英文板书、英文讲授”。

倡导双语教学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 其根本目的在于推进素质教育。目前, 我们所指的双语教学, 是指除汉语外用英语作为课堂主要用语进行教学。它要求用正确流利的英语进行知识的讲解, 但并不完全排除汉语的使用, 避免由于语言问题造成学生的思维障碍。教师应适当借助汉语以及非语言行为, 形象、直观、简洁地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化解学生由于语言沟通障碍而对专业知识的曲解。

与印度、新加坡、加拿大等双语言国家不同的是, 我国属于典型的单语言国家, 除少数民族会使用本民族语言外, 都要求使用汉语。保持型双语教学模式符合我国的具体国情, 在国内各大高校的双语教学 (包括会计双语教学) 实践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运用。高校会计双语教学不妨采取“先易后难、先低后高、先副后主”的策略, 即遵循双语教学规律, 从专业知识难度小的课程或专业基础课入手, 逐渐过渡到专业知识难度大的课程或专业必修课等, 实现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教学语言自然转换与专业知识难度逐层递进的同步协调。

三、高校本科会计学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课程选择

1. 高校本科会计学专业双语教学课程时间安排的选择。

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入学后, 何时开展双语教学为宜?在实施“公共英语教学———会计学专业英语教学———会计学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渐进式课程教学时, 大学一、二年级主要通过公共英语课程完成语言教学, 大部分学生能通过英语四级考试, 此时学生的英语水平较入学前有了很大提高。关于学生对英语课堂环境的适应性, 教师最好能在专业英语教学环节就有所尝试, 对某些简单的专业知识不妨采用英文进行讲解。这样能够在大学低年级就营造双语教学的前期环境, 避免在开设有关专业双语课时有突兀的感觉。学生只有适应了英语课堂环境, 才能真正树立英语课和专业课有机融合的意识, 才能自觉、自然地用英语去思考、判断、探索问题。适应性的培养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但其作用显而易见。从会计学专业英语课程入手, 使学生逐步越过专业术语的语言障碍, 以一定的语言和专业基础为条件, 在大学三年级逐步开展会计学专业课程双语教学。

2. 高校本科会计学专业双语教学课程项目的选择。

对会计学专业实施双语教学, 并不意味着该专业所有的课程都能够成为双语课程。只有那些与国际惯例接轨明显, 以及与直接从国外引进的理论或实务等相关的课程才适宜开展双语教学。那些具有本国特色的, 甚至与国外差异较大的课程仍应采用母语教学。换言之, 会计学专业双语教学课程项目的选择应该本着“有所为, 有所不为”的原则, 切忌盲目跟风。笔者认为, 当前具备开展双语教学条件的课程主要有国际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学以及会计理论专题等。

(1) 国际会计课程。国际会计课程在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中具备鲜明的涉外性, 主要围绕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 (IASC) 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 (FASB) 的准则、公报等加以展开, 包括各国会计准则 (制度) 比较、跨国公司财务会计问题 (如转移定价、集团税负、外币交易与报表折算) 、国际会计难题 (如商誉、企业合并) 、会计国际化协调等。从教学内容来看, 该课程本身就是对国外的理论与实践的介绍, 因此运用双语教学具备现实基础。事实上, 国内很多高校选用的国际会计教材是国外教材的编译版或翻译版。其存在的问题是:一则, 由于译者理解与翻译水平的差异, 难以避免内容上的曲解;二则, 学生虽然理解了中文教材所讲授的国外会计操作方法, 如美国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 但面对真实的美国财务报告时却显得茫然无知、手足无措。可见, 将国际会计课程定位于双语教学课程, 能够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

(2) 管理会计课程。管理会计起源于西方, 且其理论与实务水平均远远高于国内发展水平。采用国外原版教材对管理会计课程进行双语教学, 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发展状况, 另一方面对国内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发展也非常有益。具体表现为: (1) 内容新颖。相当一部分内容属于适应高新技术、信息时代、全球化竞争及企业权力集中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新的理论与方法, 如作业成本、作业管理、目标成本、股权激励、质量成本、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标杆法、控制系统等。 (2) 突出实用性。在教学过程中所选取的案例以典型的管理会计实务为主, 强调将每章节的“In Practice”与相应的理论方法相融合。 (3) 结合国内发展实际。在使用原版教材的同时, 紧密地与国内同类教材相联系, 以求比较全面地反映管理会计的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情况。

(3) 审计学课程。审计学课程是重要的双语教学课程之一。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国际审计准则, 在学习掌握国内会计基本理论和实务技能的基础上了解和掌握国外最新的审计理论与实务, 拥有适应会计国际化环境的执业能力, 该课程教学采用原版教材及保持型双语教学模式, 结合管理、金融、法律等相关学科知识, 从审计文化、审计业务、审计国际化等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需要指出的是, 厦门大学会计系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相继开设了多门双语教学课程, 如审计学、管理会计等, 其中审计学双语教学课程曾荣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值得学习与借鉴。

(4) 会计理论专题课程。该课程以追踪会计学术前沿问题与发展动态为目标, 及时地、有针对性地介绍相关的理论、实务与热点问题。由于该课程没有且不可能有现成的教材, 因而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认为, 可根据学生的英语及专业水平, 将其划分成不同层次, 分层次实施双语教学, 一般每一层次的学生人数可控制在30人左右。由于该课程主要涉及前沿问题的介绍与探索, 建议适当增加弹性学时 (以增加原学时的10%左右为宜) , 可用来进行案例讲解或Seminar讨论, 或者总结教学难点。这样既保持了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相对稳定性, 也确保了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宇峰.对会计专业双语教学的探讨.财会月刊[理论], 2005;7

[2].程明娥.会计专业课“双语教学”相关问题之我见.财会月刊[综合], 2005;7

[3].周振红.会计学科实施双语教学有关问题的研究.广西财经学院学报, 2006;3

上一篇:与陈老师作文下一篇:大班开学典礼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