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新闻报道策划

2024-04-30

突发新闻报道策划(通用6篇)

篇1:突发新闻报道策划

重大突发新闻报道研究

摘要:

近年来,国内外的重大突发事件层出不穷,这些事件往往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有些甚至是灾难性的事件。这些都是对我国新闻行当的极大挑战,对媒体新闻报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严峻的考验,如何灵活运用各种媒介工具,不辱使命,全面、真实、客观地报道新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 重大新闻报道 突发事件 应急机制

媒体是社会的瞭望者,是政府的喉舌,更是人民大众的眼睛和耳朵,肩负着上传下达,惩恶扬善,维护公众利益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国内外的重大突发事件层出不穷,这些事件往往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有些甚至是灾难性的事件。虽然我国媒体对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在传播规模和业务方法上基本做到了报道及时、客观,体现出新时期我国媒体时效性和报道水平的进步,但仍然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尤其是对一些突发的震灾报道,大众传媒的传播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这些都是对我国新闻行当的极大挑战,对媒体新闻报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严峻的考验,如何灵活运用各种媒介工具,不辱使命,全面、真实、客观地报道新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

突发事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灾害性突发事件,即是指来自自然界的人类不可抗拒的力量,即由非人为因素而导致的重大事故或自然灾害,如地震、台风等;二是社会性突发事件。社会性突发事件是由各种社会矛盾或人为因素导致的重大事件,如恐怖活动、战争、交通事故等重大刑事案件或重大责任事故等。

对重大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重大突发事件的新闻价值从新闻学的角度讲,重大突发事件具有很高的新闻价值。在所有的新闻传播实务中,突发事件报道因本身的突发性和巨大性,信息量巨大,报道难度高,显得错综复杂,己成为大众媒体追逐的一个新的热点。同时,由于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偶然性、严重性、多变性和影响广泛性等众多特点。其爆发的时间、地点、方式、种类及影响的程度往往都是超出人们的常规思维之外的,同时由于人们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连。突发事件的爆发是往往是矛盾激化的结果,呈现一果多因,或一因多果的相互关联、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复杂状态。例如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因松花江遭到严重的污染,以松花江为饮用水源的哈尔滨市全市停水四天。这不仅影响到市民的正常生活,还打乱了市场、交通以及政府办公等的正常秩序。

长期以来, 重大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一直是困扰新闻报道工作的一道难题,我国媒体在这方面仍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不足。

首先,报喜不报忧的错误观念根深蒂固。时至今日, 业内外不少人士受报喜不报忧 的传统观念的影响, 对突发事件报道

依旧讳莫如深。他们片面地认为, 报道突发事件容易造成人心恐慌, 激化社会矛盾, 引发不稳定因素,同时对媒体发展也容易产生负面影响, 弄不好会引火烧身、招惹麻烦, 因此对突发事件往往采取消极回避、被动应付的态度。更有甚者受利益制约, 常常以社会稳定为借口, 有意阻挠报道, 封堵消息, 隐瞒事实真相。这些观念和做法不仅有悖于现代信息传播的特点, 背离舆论引导的内在规律, 削弱了媒体的可信度和权威性, 而且也影响了政府形象,更严重损害了广大群众的利益。

其次,一味追求时效性,忽视了新闻报道的准确性。突发新闻因为来得突然来得快,新闻的准确性始终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报道都要客观和公正,但也有一些媒体急于发稿,对很多重要的事件及其复杂背景,没有进行有针对性的核实。很多信息变化很快,一个小时前准确的信息一个小时后可能就不准确了,比如4月初山西王家岭矿难救援事件的报道,获救矿工的数字就是不断变化的,需要记者不断更新数字。另外,有些记者采访的对象不够权威,掌握的信息不够全面,甚至有些采访对象只说对自己有利的,不说甚至歪曲对自己不利的,最后影响到新闻的准确性。

改进突发事件报道的必要性, 从报道时效、报道内容、报道方式以及把握原则等方面入手, 探讨如何改进突发事件报道工作, 以切实提高新闻报道的可读(视、听)性和吸引力, 增强舆

论引导的实效性。积极做好突发事件报道工作, 既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和舆论引导规律的内在需要, 也是 维护广大群众利益、树立良好政府形象的必然要求。

一、与时俱进,打破传统观念。要想做好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我们首先必须更新观念、采取开放的心态积极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在现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信息传播空前活跃的今天, 企图通过封锁消息以闭目塞听无异于掩耳盗铃。国际互联网和电信业的迅猛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信息传播的路径, 广大群众和信息源之间已不再存在密不透风的壁垒, 意欲秘而不宣瞒天过海只能是一厢情愿。特别值得注意的是, 我国加入WTO 后, 国内外媒体在新闻信息资源上的争夺必将日趋激烈。西方媒体历来重视坏新闻的价值, 突发事件是它们追逐的热点。面对突发事

件, 如果我们不能更新观念、采取开放的心态积极 应对, 而是缄口沉默抑或遮遮掩掩, 势必导致国内 受众注意力的转向, 从而既不利于舆论引导, 也不 利于媒体自身的发展。

第二,坚持时效性和准确性的对立统一,既要强调时效性,也要兼顾准确性。

时间是构成重大突发事件的第一要素,对国家和人民来说,时间不仅意味着财产,而且意味着生命。作好重大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既是新闻媒体应履行的社会责任,也是新闻业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时效性不仅是新闻报道本身的新闻价值所在,而且还在社会预警,避免重大危机的发生和减少重大危机造成的危害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新闻报道的时效性要求新闻记者在“第一时间”内出现在事件发生的现场,要以“抢险”的精神和速度“抢”出应报道的新闻,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向公众发布有关的消息。另一方面,确保突发事件新闻报道的准确性,首先,在第一时间,如去机场的路上、候机过程中,先和当地媒体取得联系,借助于当地媒体的采访资源,既可以保证新闻的时效性,又可以保证新闻的准确性。其次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到达新闻现场。并且尽可能采访更多的当事人以保证新闻的准确性。最后,要优化的采编流程,准求时效的同时保证准确性,坚持时效性和准确性的对立统一。

第三,媒体要强化责任意识,建立应急机制,积极创新新闻报道方式。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建立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应急机制创造了条件。面对突发事件的再次发生,新闻媒介要整合资源,调整节目编排。积极启动应急报道机制,形成高密度、大容量的宣传报道 态势。

同时要创新新闻报道方式,彰显优势,实现联动效应。本着最快、最全、最真实的报道宗旨,将第一时间报道,现场报道,动态追踪报道,专题报道,深度报道和预警报道等方式充分结合起来。运用演播室主持、专家访谈、现场报道、新闻滚动、电话连线、视频连线等一系列节目新形式,作为国内外新闻媒体获取震区新闻的主要信息来源,有效提高新闻的时效性,扩大了观众覆盖面。

总之,面对重大突发事件的日益频发,新闻媒体要肩负起应有的责任。对于重大突发事件新闻的报道必须力求准确、客观,打破传统观念,强化宣传责任意识,努力在重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的研究发展之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1.俱孟军.重大突发事件报道的认识与创新[ J].新闻业务研究, 2001,2.刘伯贤.改进突发事件报道的几点思考[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3,3.李春暐.关于突发事件报道的现状、问题与出路[J].文教资料,2 009 4孟建,重大突发事件引发媒体的反思与变革,现代传播,2003 5郑燕,大众传媒在突发事件中的功能和作用,岱宗学刊,2003 6喻国明,媒体的责任与方向,南方周末,2002,2月27日

篇2:突发新闻报道策划

当前,广播在发展过程中正面临着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激烈竞争和挑战,如何发挥广播优势,采取积极的措施,在当今激烈的媒体竞争中脱颖而出,从而在媒体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正成为广大广播人急于去做并应当解决的焦点问题。我认为广播记者可以在突发新闻、突发报道方面下大功夫,充分发挥广播“快”的优势,赢得最快的时效,以求在竞争中胜人一筹。本人作为一名广播记者,结合几年来的工作实际,就广播记者如何处理好突发新闻的报道提出个人一些粗浅的见解。

近年来,笔者仔细留意并收听了国内各大电台的播出新闻,发现突发新闻报道正在成为各台广播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像浙江之声电台在08年10月14日开设了《新闻110栏目》,在每个星期一至星期五上午九点到下午的五点整,安排了五个小时时间,和省内的地方电台互动,专做突发新闻的报道。这个栏目开设起来后,浙江之声的收听率直线上升,受众范围也不断扩大,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正确认识和理解突发新闻

突发新闻是对出乎人们意料而突然爆发的事件,例如,突然发生的灾难(空难,火灾,车祸等),突然爆发的战争,突然生变的政局,不期而至的天灾(地震,海啸等)的报道。

突发性是突发新闻最显著的特点,在短促、瞬间的时间里发生,出乎意料,突如其来,毫无思想准备。而如果一条新闻的发生过程是循序渐进而非在瞬间发生,即便出乎人们的意料,也不是突发新闻;同样,如果一条新闻是在短促、瞬间的时间里发生的,但它的发生、发展过程事先已经被意料到,也不是突发新闻。

事件性是突发新闻的又一个特点。所谓事件性,是历史上、社会上发生的不平常的大事情,这里主要强调“不平常的大事情”。我们日常生活中碰到的突发事情不少,因为许多事情不是“大事情”,构不成事件,因而不是突发新闻。与事件性相关联的是突发新闻必须具备新闻性。时效性是突发新闻的核心。正由于它发生的很突然,时间慨念也就显得格外重要,这类新闻都要清楚表达准确的时间慨念,几月几日,几点几分,甚至几秒发生了什么事,就是这个道理。突发新闻在短促、瞬间的时间里发生,出乎人们的意料,因而也是多变的。突发新闻的发展过程瞬息万变,不好预测。在前一个小时或几分钟里是新闻,转眼就会变成旧闻,又有新闻发生,这也构成突发新闻的特点。

一条突发新闻,通常有四个现场。以火灾新闻为例:烈火升腾是第一现场;火起之后人员疏散以及自发救火是第二现场;消防、救护车赶到并实施救援,是第三现场;伤员在医院,火灾清理完毕,是第四现场。作为一名记者,你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在最短的时间内抵达现场,争取赶到四个现场里面,更靠前的现场。比如,有人在大街上

打架,或者群众在街头抓住了小偷,如果广播记者当时正好在现场,采制到了同期声,那么这会是一条很鲜活的现场新闻。如果别人打架结束,小偷已经被带上车了,那么你采写的这条新闻就会比较平淡了。遇到突发新闻广播记者该如何正确处理并把它做好

由于突发新闻往往是短时间甚至瞬间以内,在不可预知的情况下发生的,因此,作为一名广播记者,第一,必须要有一个非常畅通的新闻信息渠道,只有具备这个渠道,才能做好突发新闻。如果没有畅通的新闻信息渠道,几乎不可能做好突发新闻的报道。而对于这点,笔者在报道甬台温铁路黄岩段坍塌事故的新闻时,深有体会。2008年8月21日上午6时50分左右,还在睡梦中的笔者接到了消防部门通讯员的电话,说6时40分左右,在黄岩南城街道金寺堂村,在建的甬台温铁路发生桥梁坍塌事故,有施工人员被埋。听到这一消息后,笔者意识到这是一条新闻价值较高的突发新闻。马上睡意全无,立刻起床在第一时间驾车来到事故现场。在简单了解了事故发生时间、当时的施工人数、目前被埋人数以及人员伤亡等基本情况后,笔者以最快的速度在第一时间、第一位媒体记者连线发布了这条新闻。随后,根据现场营救的进度情况,又发出了多条现场连线报道。这次经历让我感到“关系网络”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新闻关系网络”也是新闻资源,靠日积月累的培养和编织,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没有平时的积累,即使有突发新闻发生,但是到你手里的时候已经不是突发新闻了,或许已经变成了旧闻。

第二,在突发新闻现场,记者必须要保持清晰的思路,清醒的头脑。记者在赶到突发新闻现场之前的路上,心中对这个事件必须要有一个清晰的图谱,只有这样,才能在你到达现场后,直奔有效采访对象而去,尽量避免在无效的底层采访对象身上耗费时间。笔者认为,记者在赶到现场之后,首先要做的就是观察、了解,基本确定事件大小、性质,然后,尽量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采访对象,了解到突发新闻的基本情况,在第一时间内发连线报道,这样,就充分发挥了“快”的优势,或许,你发的就是头条新闻。还记得刚进单位那年,有一次甬台温高速公路上一辆运载化学物品的槽罐车发生了翻车事故,车上的化学物品发生了泄漏。接到这个采访通知后,笔者马上乘车来到了事故现场,发现高速交警、消防等部门人员正在对事故车辆进行喷水、施救,救护车停在路边等待接送伤员,双向两个车道中间的停车带上有许多人在围观。当时,由于缺少经验,笔者的大脑里一片空白,不知道自己应该先从哪里着手,也不知道应该找哪些人采访,也没有想到应该在第一时间内将消息发布,更没有想到做连续报道或者跟进报道,最后,只是做了一篇简单的录音报道在本台播出。现在回想起来,如果当时在去采访之前,心里对这个事件能有一个清晰的采访图谱,那做这个突发新闻的时候就能胸有成竹,不至于那么慌张,乃至无从下手。

第三,广播记者在报道突发新闻时,必须保持良好的状态。记者的状态决定突发新闻报道的成败,记者和突发新闻是浑然的整体,记者的亢奋状态决定突发新闻稿件的状态,四平八稳、不紧不慢地去抓

突发新闻,断然不再适应激烈竞争的需要。记者一定要到现场,一定要立足于“抢”。“抢”是什么感觉? 就是动若脱兔、奋不顾身,具有老虎见到猎物一样的快感,瞬间激活所有潜能,保持昂扬状态。

第四,广播记者在报道突发新闻时,对新闻要素的拿捏要懂得如何取舍。新闻要具备五个“W ”是常识,不论是普通新闻,还是突发新闻,记者理所当然该不遗余力地搞清楚新闻的所有要素。但由于突发新闻的突然性和多变性,在广播报道突发新闻的实践中,广播记者很难把新闻要素找齐全后再发稿。所以不必过分追求齐全的新闻要素,内容宜粗不宜细,这是突发新闻的突然性和广播“快”的特点决定的。第一时间能得到多少新闻信息,第一时间随时发布。

第五,广播记者在报道突发新闻时,要坚持实事求是,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突发事件发生后,记者在报道突发新闻时,正确的舆论引导可以妥善、迅速地处理突发事件,甚至化危机为转机,推动社会更好地发展;而不正确的舆论引导,容易造成民众思想和行为偏激,舆论引导一旦失误,会酿成不可设想的后果。2007年2月4日凌晨1时43分,黄岩区东城街道绿汀路224号发生一起特大火灾,17人死亡,6人受伤。由于伤亡人数多,影响面大,一时间,黄岩坊间议论纷纷,人心惶惶。火灾发生后,笔者所在的台也在第一时间对这一事件进行了报道,但是报道的重点放到了各级政府对这一事件的高度重视和采取的一系列积极措施,包括受伤人员的救治、死亡人员的妥善安置等等,让这些受害者的家属情绪稳定下来,配合政府做好善后工

作,维护了正常的社会秩序。因此,笔者认为,在这种突发事件面前记者一定要实事求,正确发挥舆论引导作用,配合政府做好工作,使事件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篇3:突发事件新闻报道的策划技巧

一、突发事件新闻报道的策划内容

1.组织策划

新闻策划对于突发事件的报道来说非常重要,策划不仅仅针对报道本身,报道前的一系列组织策划活动也是非常重要的,甚至会影响到整体策划的水平。

首先,针对突发事件媒体应该具备一套完备的应对体系。俗话说得好:预则立,不预则废。一个优秀的突发事件应对体系能够让媒体在应对突发事件报道的时候快速进入报道的状态,各司其职,各就其位,从而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二,提高媒体针对突发事件的反应速度。这主要有:突发事件信息的及时获得,获得突发事件信息后及时协调人、财、物各种资源,然后以最快的速度到达事发地,进行新闻报道的构思与制作,并以最快的速度利用媒体向公众进行播报。

第三,合理组织安排报道人员,做到分工合理,各司其职。在报道突发事件的过程中,负责采访的记者以及负责幕后新闻制作的编辑怎样合理配合,还有报道团队的年龄、专业等各种因素的搭配都是新闻报道应该综合考虑的因素。

第四,报道团队所需要的物资必须保证充足。在日常工作中要做到时刻提高警惕,有危机意识,从而保证在突发事件真正到来的时候,用于新闻采编、报道的设备、物资能够保证工作的正常开展。因为这些因素往往能够决定突发新闻事件报道的成败。

2.突发新闻事件报道内容的组织策划

著名的美国传播学学者斯蒂芬·芬克(Stephen Fink)有这样的观点:“危机事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所以我们的工作要基于这些特点,有的放矢,实现最佳的传播效果。”作为“危机”的诱因,突发事件有着鲜明的特点,合理应用危机公关的知识,在新闻事件的策划报道中能够起到化解危机,转危为安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突发事件的主要特点有:突发性、普遍性以及非常规性。从危机管理的视角出发,突发事件从其发生发展的过程可以具体分为:危机潜伏期、危机爆发期、事件持续期以及危机消退期。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策划也应该按照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进行合理划分,从而制定合理的报道策略。政府与新闻媒体应该加强配合,从而针对突发事件发展的过程选取有效的报道对策。

在危机事件的潜伏期,要充分尊重公众的话语权与知情权,对于危机事件不能捂着、藏着,把危机信息公示给大众更能够起到警示提醒作用,从而达到降低灾害,安抚群众的正面效果。

在危机事件的爆发阶段,媒体应该开辟版块,设置专栏专门进行详细的报道,让公众了解事件的进程,报道应该赋予公众正能量,给予公众战胜灾害的信心与决心,同时也应该充分表现对公众的人文关怀。

在危机事件的持续阶段,要充分利用媒体的监督与引导功能,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把政府以及社会的人文关怀作为报道的主旋律,同时要帮助公众发表自己的呼声,这样更能够团结全社会共同面对难关,战胜突发事件。

在事件的消退阶段,侧重于公众信心的重建,保证消除事件影响,构建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

发生突发事件以后,在事件的不同发展阶段采取不同的新闻策划手段,并且在同一阶段针对不同的事件也可以综合运用各种新闻策划策略,实现最佳的报道效果。从而避免不合理的报道偏向给公众带来的不合理的引导。

二、突发事件报道的策划原则

1.报道的真实性

不论任何新闻报道,其要遵循的第一个原则就是真实性。突发事件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其具有不可预见性,可以发生在社会中的任意领域,而且事件的发展往往也会出人意料,这样让新闻工作者的策划不会按照常规的工作流程进行,然而无论什么样的突发事件,不论其具有什么样的发展轨迹,对其的新闻策划都要坚持从事实出发,在事实的基础上进行报道。

2.导向性

比较一般的新闻事件,突发事件更容易引起人们的敏感,因为突发事件往往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不好的影响,所以更能吸引到人们的眼球。所以,突发事件的新闻策划从策划的出发点上开始就必须合理引导公众的观点,缓解紧张的社会氛围,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3.个性化

突发事件对于新闻媒体来说不仅仅是挑战,也往往会带来很大的机遇。在具体的报道策划中,要根据新闻事件的不同特点,打造有特点的报道,这样才能在媒体之间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

三、重大突发事件的新闻策划的策略

进入21世纪,新闻媒体间的竞争尤其是热线新闻的竞争也自然地由独享资源领域进入到共享资源同题竞争领域,即更多地看谁能有效利用和挖掘这些有限的共享资源,从而变共享为“独享”,归根结底就是策划制胜。

(一)有理一准确的新闻点是成功的关键

“生活中其实不缺乏美,缺乏的是发现美的眼睛。”从这个角度来说,新闻策划就是通过记者、编辑对社会的洞察力、思辨力和适度的想像力,把那些原本就存在的、能为你所用的“新闻点”找出来,并根据你的目标引导这一“新闻点”成为一个真正的新闻事件。所以,找到恰当的“新闻点”是新闻策划能否成功的关键。本人在2012年就曾参与策划了一个由救助电话而引发的两广广播人及热心人士爱心接力、千里救助先心患儿的突发事件。当时,羊城交通台、梧州电台、佛山电台、肇庆电台爱心接力,通过电波与微博共同呼吁听众为运送柳州先心患儿小彬彬的救护车让道赴广州医院医治,这个新闻事件的影响力在于:《为爱让道救彬彬》特别报道是梧州电台首次通过电波与网络的形式与广东电台实行跨省合作,也由此成为了粤桂合作战略的媒体先行者。

(二)有利一反馈控制是成功的基础

策划,是新闻竞争的必然要求。可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新闻策划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为在报道进行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没有预料到的情况,如报道客体发生变化,报道的外部条件发生变化,读者对报道的态度发生变化,等等。策划者就要掌握这些变化,通过反馈控制在报道实施过程中适时修正方案。而一个成功的新闻策划也是在不断收集反馈意见,即时修改策划方案,边修改、边运作,一步一步趋于完善,最后取得成功的。所以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还必须通过有效、翔实的反馈控制,利用现有条件抢占制高点,垄断新闻资源,才能在竞争中占据主动。《为爱让道救彬彬》特别报道中充分利用微博的传播优势,将电波与微博结合起来,及时听取反馈,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该报道用时间为经、事件行进为纬,将听众与博友、救护车上的医生和患儿妈妈、交警的行动配合等众多线索,通过电波和微博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运用了电话连线和采访录音等传统的广播元素,也加入了微博互动这一新鲜元素来体现作品表达的多样性,使主题鲜明,线索脉络清晰,事件扣人心弦,充分体现了广播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节目播出后反响很大,中国之声、广东电台、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等媒体纷纷加入了对此事的报道。

(三)有力一独家处理是成功的加速器

有了丰富鲜活的第一手资料,下一步就要搞好新闻资源的纵深排列。

现在的竞争不是单篇新闻稿件的竞争,而是综合的立体化的竞争。每一位记者能力的发挥、稿件的影响,必须置于整个媒体报道思路之下,落实到具体的新闻产品上,进行新闻的立体包装。因为一个新闻事件的发生,不仅可用消息简要说明事实的进程,可用评论表达编辑部意见,可用通讯或者综述的形式纵横捭阖,还可用新闻背景的形式交代相关事件的历史。如果把这些内容综合在一起,以同一时间推出,进行立体的包装,把该说的话全都说尽,就会显示出强大的冲击力,既满足了受众多样化的需求,也在效果上形成了视觉或者听觉上的强势冲击,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就要求记者编辑不仅在新闻稿件写作上要根据事件来确定最佳的文体、最佳的模块来表现;在编排上,从标题的制作到文章的修改,从编者按到图片说明,从纯文字到图文并茂……一切的表现手段都要围绕着精心策划的选题服务,使选题更突出,新闻更突出,版面更好看,报纸更能吸引读者的眼球。

(四)有度——科学与人文并重是成功的原则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并重的原则,是新闻策划的基本原则。一般来说科学精神主要是指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求实精神,勇于怀疑、自我否定的批判精神,勇于超越现状、大胆创新的创新精神。而人文精神则是指“以人为本、以人为尺度、高扬人性、揭示人生存的意义、体现人的尊严和价值、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文化精神”。

这是因为新闻策划必须坚持科学与人文的对立统一。《为爱让道救彬彬》这个专题由于事件始于突发,故采编过程紧凑而紧迫:从接到求助电话到直播行动的部署到与多方的联系仅用了2个小时,2个主持人负责特别节目的制作播出,轮流与救护车上的人员进行跟踪联系,值班领导身兼策划、指挥与微博发布更新等编辑工作,记者则负责对交警的采访音响采集。直播节目持续了近6个小时,当中所有的信息材料皆与微博实时同步并实行资源共享,将新媒体融合到传统的节目直播中,体现了创新性,增加了可听性,显示了我台采编播人员在面对突发事件时的快速反应和高效而有条不紊的工作态度。我台虽然负责梧州段的采访报道,但由于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交警的紧密配合,使得救护车顺利通过梧州,为救助生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也为整个救助行动尽到了一份媒体人的爱心和责任心。

总之,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引入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并使二者和谐统一地指导新闻报道活动,才能突破传统新闻观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事件中心,促进完整人性的复归,赋予新闻报道更科学合理的定位。因为报纸作为传统传播媒介之一,不仅担负着向大众及时传播真实信息的任务,同时更要通过自身强有力的宣传引导作用,切实服务于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

参考文献

[1]王志峰.新闻策划媒体竞争的法宝[J].新闻采编2009(02)

[2]孙国庆.新闻策划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运用[J].声屏世界.2009(06)

篇4:做好突发事件的报刊报道策划工作

突发事件及其报道的策划特点

1.突发事件的特点

突发事件是指人们难以预测或未能预测而突然发生的某种客观情况或事件。从性质上分为自然事件和社会事件。突发事件有如下的特点。

(1)时效性强。突发事件从时间上来看,有的是即时性的,稍纵即逝;有的要持续一段时间。但不论是哪一种,它的发生都是突然的(包括那些虽有预测但无法准确判断的事件)。

(2)变动性大。突发事件发生后一般不会立即停止,即使整体事件变动停止,但某些具体内容也很可能会继续变动,带动整个事件的新变动,从而使突发事件呈现出多阶段和多状态,而且这些阶段和状态极其短暂,相互之间还会快速交替演变。

(3)不确定性。突发事件往往在人们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发生,让人们始料不及,而且其发展不会按一般事物发展规律进行,其结果也可能违背人们的正常思维,因而很难把握。

(4)影响面广。突发事件由于其“突发性”,有的突发事件还兼具“灾难性”,往往会对社会产生巨大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从而在极短的时间内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和热点。

2.突发事件报道策划的特点

(1)紧迫性。尽管新闻都讲求时效性,但没有哪类新闻报道像突发事件报道那样对时效要求那么“苛刻”。因为突发事件发生突然,时效性极强,要求其策划工作必须迅速及时,在事件刚一发生时就采取相应对策,否则,耽误了时间,也就错过了报道的最佳时机。可以说,时效是衡量突发事件报道水平的首要标准,谁能最先、最快报道某一突发事件,谁就是赢家,谁就在竞争中取得了至少一半的成功。

(2)谨慎性。由于突发事件不确定性大而又影响深远,因而对于突发事件的报道策划要保持高度警惕,慎之又慎。要深入调查,仔细研究,弄清真相,在此基础上思谋对策,否则,仅凭一时的热情冲动草率行事,则不仅帮不了忙,反而会添乱。

(3)应变性。由于突发事件变化性大,决定了其报道策划也要随时改变,要关注事件的最新动态,据此随时调整策划方案,否则,策划方案落后于事件的变化状态,就会使工作陷于被动,策划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4)连续性。突发事件虽然是突然发生的,但并不都是瞬间结束的,有的突发事件虽然发生很突然,但其发展和结束还要经历一个或长或短的过程。

(5)立体性。突发事件虽然有可能是匆匆来匆匆去,但其影响往往是深远的,因而对突发事件的报道不能停留在事件表面,就事论事,仅仅满足于报道事件本身,而应该广泛搜集相关资料,多角度分析,多形式报道,既要有广度,又要有深度,尽可能使受众从报道中了解到关于事件的一切信息,并有所启示。

掌握了突发事件报道的特点,在实际操作中可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着眼于不同的目的,在突发事件发展的不同阶段选取适当的报道方式。

突发事件报道的几种形式

一般来说,对于突发事件,报刊的报道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1.即时性报道

即时性报道是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即有记者赶赴现场或从多渠道获取信息,迅速发回的报道。这类报道一般时效性强,文字也较简洁。如果条件允许,动用照片、资料、言论等背景材料,相得益彰,可以更好地突出主题。

2.连续性报道

突发事件的报道首先是从即时性报道开始的,它让人们感知该事件的发生。但是,仅此还是不够的,有些突发事件虽然发生很突然,但未必瞬间完成,其发展和结束还有一个缓慢的过程,读者也会关注事件新的动态,希望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及有关细节、背景及相关事项等详细信息。这就要求记者继续追踪事件发展过程及详情,进行连续性报道。

3.总结性报道

并非所有的突发事件都应该或者能够在该事件刚一发生时就予以即时报道,或在其发展过程中进行追踪式报道、连续性报道,为了更具体了解事件的前因后果或者由于某些技术操作上的原因,有的突发事件是在其出现后的一段时间或结束后才进行报道的,这种报道即总结性报道。由于报道是在最后进行,又可称做终结报道。这种报道在期刊中较为普遍。在做总结性报道时,事件发展的过程已十分明了,一切变化的因素都以静态的形式定格于历史空间,它所反映和说明的问题,它要给社会和人们的启示,都比较明确地袒露出来。另外,由于时间较长,编辑记者的准备工作可以比较充分,比如资料的搜集、背景的交待、照片的配搭以及版式设计等工作都可以做得更细,在文字质量、内容深度方面都可进一步考虑,做得好可以起到“后发制人”的效果。

(作者单位系浙江教育出版社)

篇5:1.非突发重大新闻类

[金奖]空缺

[银奖]五瓣公章彰显民主 作者:华商报 张宏伟

[银奖]新疆大风吹翻火车 作者:南方都市报 谭伟山

[铜奖]台风中的一家人 作者:都市快报 傅拥军

2.突发新闻类

[金奖]化学品运输车在锡发生重大险情 作者:无锡日报 张立伟

[银奖]警方快速解救被劫持人质者 作者:新华通讯社 陈飞

[银奖]SOS!120生命救援 作者:宝鸡日报 张笑侠

[银奖]转移受灾村民 作者:成都商报 王效

[银奖]就差这么一点点 作者:现代快报 泱波

[铜奖]河南省陕县“729”煤矿透水事故69名矿工在井下被困76个小时后全部生还 作者:新华通讯社 朱祥

[铜奖]一人拉一船 作者:今日早报 包敦远

[铜奖]令我震撼的那只手 作者:今日早报 包敦远

[铜奖]“汪洋”中的她 作者:金陵晚报 段仁虎

[铜奖]十六只手抬她上飞机 作者:解放日报 张春海

[铜奖]洪水边缘 作者:重庆晚报 杨帆

3.经济类

[金奖]空缺

[银奖]让百姓牵肠挂肚的中国股市 作者:东方早报 高剑平

[银奖]盖茨演讲遭反垄断抗议 作者:北京晨报 李木易

[银奖]世界第一跨度钢箱梁悬索桥西堠门大桥全线贯通 作者:工人日报 周建伟

[银奖]猪肉涨价 作者:华商报 张宏伟

[铜奖]2007股市 作者:重庆商报 刘自强

[铜奖]和和美美雷寨坡 作者:南宁晚报 赖有光

[铜奖]走动的房子 作者:南方日报 朱丹阳

[铜奖]油荒 作者:大河报 陈晓东

[铜奖]不做“房奴” 作者:工人日报 杨登峰

[铜奖]抢货 作者:海南日报 张杰

4.国际类

[金奖]空缺

[银奖]塔利班称释放韩国人质 作者:新华通讯社 扎比

[铜奖]隔离墙下的童年 作者:新华通讯社 郭磊

[铜奖]手拉手拥抱耶路撒冷 作者:新华通讯社 郭磊

5.人物类

[金奖]空缺

[银奖]华南虎照真伪争议旋涡中的周正龙 作者:人民摄影 梁丽娟

[铜奖]温家宝与福田康夫共练棒球投球 作者:中国新闻社 盛佳鹏

[铜奖]别易难 作者:东莞日报骆 凌巍

[铜奖]王华强的特奥会之梦 作者:湖北日报 陈迹

[铜奖]于丹最美丽的女人 作者:东莞日报 郑志波

[铜奖]天堂口的婚纱 作者:楚天都市报 萧颢

[铜奖]大师来授课郎朗当翻译 作者:北京日报 饶强

[铜奖]万钢“一指”惊四座 作者:大连日报 杨国胜

6.体育类

[金奖]空缺

[银奖]千钧一搏 作者:人民摄影报武汉晚报 贾连成[银奖]铁腿水上“飘” 作者:中国青年报 陈剑

[银奖]马氏扣杀 作者:中国体育在线 魏征

[铜奖]颁奖台上 作者:新华通讯社 戚恒

[铜奖]冰雪长春 作者:新华通讯社 申宏

[铜奖]铁人出发 作者:北京晨报 蔡代征

[铜奖]头功 作者:东莞日报 张村城

[铜奖]好运北京艺术体操国际邀请赛精彩不断 作者:中国新闻社 盛佳鹏

[铜奖]神奇的“蹦床” 作者:新华通讯社 陈晓伟

[铜奖]19岁北京姑娘征服库克海峡 作者:北京青年报 崔峻

7.科技类

[金奖]空缺

[银奖]网络牵动百岁情 作者:嘉兴日报 赵颖硕

[银奖]世界治癌尖端技术--质子治疗 作者:人民摄影报 钱捍

[铜奖]光谷揭开神秘面纱 作者:湖北日报 王威

[铜奖]农民工制造全球最小机器人 作者:东莞日报 张村城

8.法制军事类

[金奖]好男儿忠孝难两全病榻别父踏征程 作者:南湖晚报 沈志成[银奖]“拔”人 作者:京华时报 甄宏戈

[银奖]拿下春熙路刀客 作者:华西都市报 谭曦

[铜奖]英雄去了 作者:重庆时报 马力

[铜奖]523块假车牌 作者:彭城晚报 肖振

[铜奖]跨越喜马拉雅山的握手 作者:军画报 冯凯旋

[铜奖]母亲跪地哭求儿改过 作者:华商报 魏光敬

[铜奖]劝说 作者:宝安日报 黄裕南

9.文化教育类

[金奖]空缺

[银奖]如此开会大人乘凉孩子遭罪 作者:安阳日报 肖敬光

[银奖]光影“堂会” 作者:北京晚报 张风

[银奖]大学生应聘难 作者:扬子晚报 宋峤

[银奖]一个考生的高考考场 作者:吉林日报 徐国康

[铜奖]开棺解读一段历史 作者:江西日报 梁振堂

[铜奖]“绑好弟弟比什么都重要” 作者:新闻午报 刘剑锋

[铜奖]水天井亮相苏州 作者:新华社 戚振林

[铜奖]监狱里的“80后” 作者:都市快报 傅拥军

[铜奖]校长骂自己的学生是疯子 作者:华商报 魏光敬

[铜奖]编钟安新家 作者:湖北日报 王威

[铜奖]作业太多了没办法 作者:彭城晚报 李松

[铜奖]高考前夜 作者:广州日报 倪黎祥

10.自然环保类

[金奖]空缺

[银奖]台风“圣帕”登陆崇武古城 作者:东南早报 潘登

[银奖]痛别江豚 作者:长江日报 高宝燕

[铜奖]三岁小子与鲸同游 作者:半岛都市报 刘延珉

[铜奖]珍稀野马缘何频死国道 作者:都市消费晨报 张万德

[铜奖]内蒙古草原在干旱 作者:河南日报 陈更生

[铜奖]飞机凌月 作者:齐鲁晚报 刘军

[铜奖]燕阵奇观 作者:宝鸡日报 杨晓东

[铜奖]中华鲟千里回家乡 作者:湖北日报 余瑾毅

[铜奖]黄浦江突现水葫芦 作者:解放日报 沈家善

11.日常生活类

[金奖] 34座的校车上挤了118个孩子 作者:钱江晚报 唐光峰

[金奖]怒打女婿 作者:京华时报 夏永

[银奖]水漫公交 作者:大河报 许俊文

[银奖]偶遇 作者:重庆商报 刘嵩

[铜奖]归心 作者:金华晚报 钱启仁

[铜奖]劳教所里的“中秋之吻” 作者:南国早报 何定坚

[铜奖]孩子你在哪!出生28小时的婴儿被偷了 作者:温州日报 赵用

[铜奖]求职妈妈 作者:江门日报 周华建

[铜奖]小弟 作者:都市快报 傅拥军

[铜奖]买票的母女 作者:东方今报 沈翔

[铜奖]爱的乐章 作者:江南都市报 李伟

[铜奖]电话装到工地 作者:武汉晚报 蔡晓智

[铜奖]“微笑天使”暖童心 作者:甘肃日报 李小龙

[铜奖]田间写作业的孩子 作者:人民摄影 陈更生

[铜奖]保姆讨薪 作者:南方日报 朱丹阳

12.组照类

[金奖]雨中小事彰显公民道德 作者:苍梧晚报 王振

[银奖]江城水事 作者:中国日报 周超

[银奖]光影传奇2007 作者:新华通讯社 费茂华

[银奖]常雨琴与下岗工人同行 作者:湖北日报 田悦 王威

[银奖]“苦恋”金丝猴 作者:湖北日报 王威

[银奖]一个人感动一座城 作者:金华日报 吴潮宏 时宽兵

[银奖]手术拯救大白鲸生命 作者:半岛都市报 青岛画报 刘延珉

[银奖]失落的传承卖炭翁 作者:东亚经贸新闻 席海波

[铜奖]苗山深处的留守儿童 作者:广西日报 赵品贤

[铜奖]“嫦娥”奔月 作者:解放军报 乔天富

[铜奖]山西黑砖窑 作者:成都商报 郭广宇

[铜奖]劳动如歌 作者:江西日报 杨继红

[铜奖]雕刻时光的民间艺人 作者:湖北日报 余瑾毅

[铜奖]怒潮袭人生死相助 作者:青年时报 王芯克 王夷

[铜奖]“钉子户”事件 作者:重庆晨报 陆锦旗

[铜奖]“砖家”刘文斌 作者:长江日报 傅克强

[铜奖]2007中国A股 作者:新快报 王小明

[铜奖]我的暑假要“上班” 作者:湖北日报 张磊 田悦

[铜奖]挺起不屈的脊梁 作者:云南日报 雷桐苏

[铜奖]同在蓝天下 作者:甘肃日报 高樯

篇6: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发布应急预案

绥政文发[2012]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编制目的

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发布是突发公共事件处置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强我县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发布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及时、准确发布有关信息,澄清事实,解疑释惑,主动引导舆论,维护社会稳定,最大程度地避免、缩小和消除因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各种负面影响,为妥善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第二条 编制依据

依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发布应急预案》、《中共陕西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进一步做好新闻发布工作的意见》根据《榆林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要求 第三条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处置较大以上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中的新闻发布工作。第四条 工作原则

(1)及时主动,准确把握。事件发生后,力争在第一时间发布准确、权威信息,稳定公众情绪,最大程度地避免或减少公众猜测和新闻媒体的不准确报道,掌握新闻舆论的主动权。

(2)加强引导,注重效果。要提高正确引导舆论的意识和工作水平,使突发公共事件的新闻发布有利于党和国家以及我县的工作大局,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人心安定,有利于事件的妥善处置。

(3)严格制度,明确职责。要进一步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加强组织协调和归口管理,严格执行新闻发言人工作规程。具有全县影响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新闻发布工作,新闻发布工作由负责事件处置的局主管领导归口管理。对违反工作纪律,蓄意封锁或随意散布消息,造成重大消极影响和严重后果的,依纪、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第二章 组织指挥及职责 第五条 新闻发布领导小组 新闻发布领导小组由我局组成相关应急指挥机构,在局领导小组指挥下开展工作。领导小组组长: 副组长: 成员: 新闻发布领导小组职责

(1)接受市、县相关应急机构的授权,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和发展,启动工作小组,有关部门迅速派员集中办公,必要时设立新闻中心;

(2)审定新闻发布方案,决定新闻发布内容,负责新闻发布;(3)管理采访事件的中记者;

(4)收集、跟踪县内外舆情,及时向应急指挥机关报告并向有关部门或机构通报情况,通过各种方式,有针对性地解疑释惑、澄清事实,批驳谣言,引导舆论;

(5)落实市、县应急指挥机构交办的其他事项。3 相关成员单位职责

(1)负责事件处置或具有应急管理职能指定专人负责突发公共事件有关新闻发布事项的工作;要主动配合新闻宣传部门的工作,及时提供事件相关信息;拟定新闻发布内容初稿,并审核提供给新闻媒体的新闻稿;参与新闻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视情接受新闻媒体的采访。

(2)电视台提出报道工作意见,组织指导报道工作,协调解决新闻发布、报道中出现的问题,收集、跟踪境内舆情,组织舆论引导。(3)电视台提出新闻发布工作意见,组织指导新闻发布、报道,收集跟踪境外舆情,及时组织协调有关方面开展对外解疑释惑、澄清事实、批驳谣言的工作。负责互联网的监控、管理及网上舆论引导工作。负责在事件现场的记者管理。第六条 各工作小组主要职责 新闻发布组:由负责事件处置的新闻主管部门组成,负责制订新闻发布方案,拟定新闻发布内容,组织新闻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综合协调组:由负责新闻发布领导小组的运转,情报信息的上报及通报,受理记者的采访申请及记者管理等工作。新闻中心:必要时临时设立。由负责事件领导小组组成,负责组织新闻发布会,为事件现场采访的中外记者提供采访和发稿等服务。

第七条 新闻发布应急响应分级 Ⅰ级:国务院成立相关应急指挥机构或授权主管部门处置的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Ⅱ级:由国务院主管部门或省政府相关专项应急指挥机构处置具有全局性影响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Ⅲ级:由省政府相关专项应急指挥机构或省政府主管部门指挥处置造成局部影响的较大突发公共事件。Ⅳ级:在市、县发生的,由市、县人民政府直接处置影响较小的突发公共事件。第八条 应急响应 一.Ⅰ级应急响应

启动

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国务院成立相关应急指挥机构或授权主管部门处置的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在省政府启动或成立相关应急指挥机构时,新闻发布领导小组同时启动。省新闻发布应急响应工作,在中宣部、国务院新闻办的指导下,由省政府主管部门或省相关应急指挥机构会同省新闻宣传部门,协助做好新闻发布工作。二.Ⅱ级应急响应 1 启动

发生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后,根据需要,经省政府领导批准,省政府启动或成立相关应急指挥机构,同时启动新闻发布领导小组;省政府相关应急指挥机构处置的重大突发事件,由省政府主管部门或省相关应急指挥机构会同省新闻宣传部门,组织新闻发布工作。新闻发布领导小组组长向小组成员传达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精神,分析形势及境内外舆情,明确工作要求,建立各项工作机制,落实各工作小组和工作人员责任。3 启动新闻发布方案审批机制

迅速拟定新闻发布方案、发布内容,报省相关应急指挥机构负责人审批。在组织新闻发布过程中,对难以把握的重大、敏感问题,应及时请示、报告。4 启动新闻发布机制

按照批准的新闻发布方案,有关工作小组负责组织及时、有序的新闻发布。新闻发布由新闻发言人(通常为负责事件处置的省政府主管部门的负责人或发言人)通过新闻发布会(发布会的地点、时间及安排场次数等,根据时间性质、影响程度及发展情况而定)、通报会、发放新闻稿、应约接受记者采访、口头或书面回答记者提问等多种形式进行。采访应先安排或接受中央和省级主要新闻媒体的采访。启动中外记者采访管理机制

由有关工作小组及时受理中外记者的申请,向记者提供事件有关信息。必要时迅速设立临时新闻中心,并提供电话、传真、上网以及电视信号传输等服务,为记者的采访报道提供方便;同时加强对记者采访组织、现场管理以及引导工作。6 启动境内外舆情跟踪和通报机制

由有关工作小组收集和整理境内外舆情,汇编舆情简报,上报市委、市政府和相关应急指挥机构并通报有关部门。7 启动互联网信息安全管理机制

迅速开展有效的网上舆论管理和引导工作,及时封堵和删除网上有害信息。由相关应急指挥机构授权或指定电台、电视台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现场文字、图片、音像和影视资料的采写、拍摄工作。事发单位或相关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应对中央和省主要新闻媒体记者的采访、拍摄给予大力支持。三. 新闻发布工作要求 及时准确。要建立健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快速反应机制,新闻发布既要争取发布时效,又要确保信息准确。情况较为复杂的突发公共事件,在事态尚未清楚、但可能引起公众猜测和恐慌时,应在第一时间发布已认定的简要信息,根据事态发展和处置工作进展情况,再作后续详细发布。把握适度。新闻发布既要使公众及时了解相关信息,又要讲究策略,认真策划,循序渐进,确保事件处置工作的顺利开展。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的发布要适时、适度,要有助于公众对事件的正确了解,争取更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有助于动员和组织广大群众参与事件处置,消除和化解公众的恐慌情绪、维护社会的稳定。突出重点。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争取先入为主的效果,打好主动仗。除及时发布事件造成的伤亡、损失和影响等信息外,应着重组织报道各级党委政府妥善处置事故的情况,有关部门已采取的防灾、防病、减少损失等应急措施;报道社会公众以健康的心态面对考验、战胜危机的信心,宣传有关方面的知识。分类处理。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危及公共安全并造成广泛影响的突发公共事件,应及时组织新闻发布。涉及重大政治性、群体性事件,危害国家安全、损害我国际形象的事件,以及其它突发社会安全事件,一般不作公开报道,可通过内参反映。确需公开报道的,要按照省委指示精神统一部署,授权省主要新闻媒体发布信息。四. 记者采访管理工作 要为记者采访突发公共事件提供服务和方便,确保记者正当的采访权益。对境外记者经批准采访突发公共事件,既要尽可能提供方便条件,又要加强组织管理。必要时,由有关工作小组在事发现场设立临时新闻中心,及时向到事件现场采访的中外记者提供信息,组织新闻发布。4 在确保事件处置和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应安排记者到事件现场(或靠近事件现场)采访。经应急指挥机构批准到事件现场采访记者必须服从现场指挥部门的管理,不得干扰或影响事件的处置工作。新闻主管部门要派员到事件现场,协调现场指挥部门组织的记者采访活动。五. 主动引导境外舆论

对于境外媒体针对我突发公共事件的有关歪曲性报道和别有用心的人借机对我的造谣攻击、诽谤煽动,省政府新闻办要及时通过适当方式和途径,做好辟谣和驳斥澄清工作,以正视听。六. Ⅲ级与Ⅳ级应急响应

Ⅲ级与Ⅳ级新闻发布应急响应工作,在省市县有关专项应急指挥机构和事件发生地政府的领导下,参照Ⅱ级响应做法执行,并及时向我局应急指挥领导小组请示、报告。应充分发挥现场指挥员在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发布中的作用。属于行业管理职责范围内的,在向同级新闻宣传主管部门通报的同时,一般由其管理部门(或行业)新闻发言人负责新闻发布,新闻宣传部门给予配合、协调和指导。第九条 后期处置 一.善后工作

应急处置结束后,新闻发布领导小组可根据需要,保留部分工作人员负责善后工作中的有关新闻发布事项。二.总结评估 突发公共事件处置完毕后,应组织有关部门及专家对事件发生、应急处置等过程中境内外新闻媒体的报道情况进行全面总结与评估,并上报局相关应急指挥机构。

2我局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应针对事件处置过程中新闻发布等工作的成功经验及存在问题,进一步修改完善有关实施细节和工作方案。对参与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发布和新闻报道等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或个人,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对工作不力、玩忽职守,导致突发公共事件报道和舆论引导不利并造成重大消极影响和严重后果的,视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罚,并追究领导者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对新闻媒体擅自发布有关突发公共事件事态发展及处置信息或报道虚假情况的,视情节轻重和造成的后果,依法对其负责人、直接负责人给予行政和经济处罚,触犯刑律的,交司法机关惩处。第十条 应急保障 一. 通信与信息保障

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应建立通信网络系统,确保应急期间新闻发布领导小组与应急指挥机构之间、新闻发布领导小组内部各成员之间以及新闻发布领导小组与媒体之间的信息畅通。要建立参与应急工作的县级新闻单位和各驻明新闻机构负责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人员的通信联络手册,明确通信方式,并落实联络人。二. 资金及人员保障

县财政局按照《财政应急保障预案》的有关规定,为新闻发布工作提供必要的财力支持。负有处置工作职责的相关部门负责突发公共事件有关新闻事项的机构和人员应相对固定。三.宣传与培训保障 公众信息交流。负责应急处置工作的相关部门(单位)要公布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信息、接警电话和部门(单位),做好相关应急法律法规以及预防、避险、避灾、防病、自救、互救等常识的宣传。从业人员培训。负责应急处置工作的相关部门(单位)要根据实际需要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培训班,并利用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发布的具体案例,对有关领导干部、新闻管理和新闻机构的有关人员进行培训。要将此项工作作为新上岗工作人员的必修课程进行专门训练。第十一条 附则

1应急指挥领导小组部门要根据本预案,结合工作职责,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或实施细则。本预案由文体广电局办公室制定并负责解释。3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上一篇:游园晚会游戏下一篇:伊拉的礼物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