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例:2010广州亚运会新闻报道策划书

2024-05-03

范例:2010广州亚运会新闻报道策划书(通用4篇)

篇1:范例:2010广州亚运会新闻报道策划书

范例一:

2010广州亚运会新闻报道策划书

一、活动主题:广州亚运,不一样的亚运。

二、活动宗旨: 宣传在广州亚运会的特色

三、活动时间: 2010年x月x日

四、主办单位: X X

五、活动简介:广州亚运会的特色是在于藤球、武术、以及非奥项目:台球、保龄球、高尔夫球、卡巴迪、国际象棋、空手道、橄榄球、藤球、壁球、软式网球、武术(特色项目)等11项和非奥运项目体育舞蹈、龙舟、滑轮、板球和棋类项目中的围棋、象棋共6个项目将首次列入广州第16届亚运会。

六、活动内容: 一)前期准备

1明确活动负责人,分配成员任务。

2.确定展览时间、地点,规划展览布置,购置展览所需物品(打印条幅,印制海报、资料,展位布置所需物品等)。3.确定现场解说员,熟记解说稿。

4.在媒体、展览地点发布展览信息,积极宣传。

(二)活动进行

1.布置展览,组织观众有序参观。2.专人现场进行讲解。

3.观众主动索取科技亚运的介绍资料。

3.进行大型观众签名活动,保证注意科技环保,响应节能亚运理念,注重环保低碳生活。

(三)活动总结 1.整理活动现场。

2.总结活动的效果,撰写活动报告。3.经费确算上报。

范例二:

2010广州亚运会新闻报道策划书

一、活动主题:广州亚运,不一样的亚运。

二、活动宗旨: 宣传在广州亚运会的特色

三、活动时间: 2010年x月x日

四、主办单位: X X

五、活动简介:广州亚运会的特色是在于藤球、武术、以及非奥项目:台球、保龄球、高尔夫球、卡巴迪、国际象棋、空手道、橄榄球、藤球、壁球、软式网球、武术(特色项目)等11项和非奥运项目体育舞蹈、龙舟、滑轮、板球和棋类项目中的围棋、象棋共6个项目将首次列入广州第16届亚运会。

六、活动内容: 一)前期准备

1明确活动负责人,分配成员任务。

2.确定展览时间、地点,规划展览布置,购置展览所需物品(打印条幅,印制海报、资料,展位布置所需物品等)。3.确定现场解说员,熟记解说稿。

4.在媒体、展览地点发布展览信息,积极宣传。

(二)活动进行

1.布置展览,组织观众有序参观。2.专人现场进行讲解。

3.观众主动索取科技亚运的介绍资料。

3.进行大型观众签名活动,保证注意科技环保,响应节能亚运理念,注重环保低碳生活。

(三)活动总结 1.整理活动现场。

2.总结活动的效果,撰写活动报告。3.经费确算上报。

范例三:

2010年广州亚运会新闻策划

一、主题阐释

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英雄的史歌,恰是各路英雄的存在,才使得人类的历史变得多姿多彩!对于一项大型的体育运动盛会来讲,亚运会同时也是1个英雄聚生的盛会!人们为英雄喝彩,为英雄欢笑,为英雄堕泪!这从1个方面反映出了一种遍及的社会心态:那就是巴望英雄、呼唤英雄,将实现美好社会的心愿寄托在英雄的身上。毋庸置疑,对英雄的宣扬会提升人们的社会不雅念和品德情操,这对建设和谐社会也是具有积极的建设性意义的。所以,我们借亚运会宣扬英雄情结,既是举办“运动”的盛会,也是举办“精神文化”的盛会,而这一场盛会,自始至终都是“英雄的盛会”!

二、新闻策划主题

1、主旨 向受众展示一场运动盛宴,展示广州的魅力,提升中国的形象。

2、要求 完整地全方位地报道广州亚运会及发掘其闪光点和与众不同之处。

3、目标 将2010年广州亚运会盛事完整地全方位地呈现给受众。向全中国甚至全世界展示亚运会的盛事和中国的形象,特别是广州的发展。

4、层次 从09年12月份到亚运会结束之后的2010年12月份的一年时间里,分亚运会前期、中期及后期策划进行系列报道。

5、规模 把这次广州亚运会当做第二次北京奥运会来报道。

6、时空 报道时间从09年12月份到2010年12月份,报道空间从广州到全国到全世界,报道对象从参赛者到志愿者到普通市民。

三、主体内容

1、亚运会场馆及亚运村建设

2、亚运会交通方面

3、亚运会文艺活动

4、亚运会售票及旅游.商业情况

5、广州市政府政策

6、志愿者 亚运会期间报道

1、开幕式报道

2、赛事报道

3、专题报道

4、工作服务人员报道 亚运会之后的报道

1、亚运会场馆及亚运村

2、广州各方面

3、满意度调查(民众、观众、参赛人员及媒体等对亚运会的满意度)

4、亚运会经济的报道 5、亚运会总结

四、亚运志愿者形象大使 1.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 2.网易创始人兼总裁丁磊 3.歌手李宇春

4.台湾人气偶像团体棒棒堂成员王子(邱胜翊)、超克7成员毛弟(邱翊橙)

五、报道总结

1.亚运会报道总体进行描述 2.整个报道进程总体描述 3.报道的组织结构描述与分析 4.工作流程设计 5.亚运会给我们的启示 6.亚运会报道的体会和感受

范例四:

一.背景分析

第16届亚运会于2010年11月12日至27日在中国广州进行,广州是中国第二个取得亚运会主办权的城市。北京曾于1990年举办第11届亚运会。广州亚运会将设42项比赛项目,是亚运会历史上比赛项目最多的一届。广州还将在亚运会后举办第十届残疾人亚运会。

2004年3月共有四座城市申办亚运会:广州、吉隆坡、首尔、安曼;但之后其他三个申办城市相继决定退出竞逐。2004年7月1日,亚奥理事会宣布广州获得第16届亚运会主办权。

广州亚运会会徽于2006年11月17日在广州孙中山纪念堂隆重揭晓,以广州的象征——“五羊雕像”为主体轮廓设计的图案成为2010年广州亚运会会徽。

除了有28项奥运会比赛项目,该届亚运会还有14项非奥运会项目的正式比赛项目,其中包括新增设的围棋、武术、龙舟、藤球、板球等中国传统项目。

2010年广州亚运会设三个协办城市,是东莞、佛山和汕尾。2010年广州亚运会开闭幕式在广州海心沙岛进行。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主题--------------水。

二、新闻策划主题

1、主旨:向受众展示一场运动盛宴,展示广州的魅力,提升中国的形象。

2、要求:完整地全方位地报道广州亚运会并发掘其闪光点和与众不同之处。

3、目标:将2010年广州亚运会盛事完整地全方位地呈现给受众。向全中国甚至全世界展示亚运会的盛事和中国的形象,特别是广州的发展。

三、主体内容

亚运会报道(2010年11月12日—11月27日)

1、开幕式报道

借鉴北京2008奥运会的媒体流程的成功经验,并且创出我媒体自身特色,从不同视角、不同方面、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全方位报道2010年广州亚运会开、闭幕式,为受众带来全新体验。一.开幕式整体情况的报道。

二.开幕式观众的反响及当地市民的反响。

三.开幕式当天,广州各地商业、经济、工作及教学等方面的影响。四.开闭幕式导演及创意团队的报道。

2、赛事报道 广州亚运会比赛项目有:田径、游泳、跳水、花样游泳、水球、射箭、羽毛球、棒球、篮球、拳击、皮划艇、自行车、马术、击剑、足球、竞技体操、艺术体操、蹦床、手球、曲棍球、柔道、现代五项、赛艇、帆船、围棋、射击、垒球、乒乓球、跆拳道、网球、铁人三项、排球、举重、摔跤、保龄球、台球、板球、体育舞蹈、壁球、武术、藤球、橄榄球、轮滑、空手道、卡巴迪、高尔夫球、龙舟。相比与之前的亚运会,新增了围棋、武术和龙舟这三项中国传统项目。一.各种常规比赛基本情况的报道。二.赛事热点的报道。

3、专题报道

一.对各类运动员进行访谈。

二.对教练员进行访谈。

三.对金牌运动员进行访谈。

4、工作服务人员报道

一.志愿者团队的报道。

二.安保团队的报道。

三.媒体工作人员的报道。

四.后勤人员的报道。

5、游客及观众报道 一.现场观众满意度的调查报道。

二.来粤游客对亚运会的认知程度的报道及对广州各方面的满意度。

三.社会各阶层人民对亚运会关注程度及祝福的报道。亚运会之后的报道(2010年11月28日—12月末)

1、亚运会场馆及亚运村 一.亚运会后场馆的再利用情况。二.亚运村的再利用情况。

2、满意度调查

一.民众,观众,参赛人员及媒体等对亚运会的满意度。

3、亚运会总结

一.对亚运会主办相关领导的整体评价和总结。二.对亚运会各方面的得失进行总结。

策划人:杜兴悦

篇2:范例:2010广州亚运会新闻报道策划书

主办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团委

2010

征文大赛策 划 书广州中医药大学学生会 年11月

一、活动背景

2010年世界盛事亚运会在广州隆重举行,我校也有相当数量的同学投身到了亚运会志愿者工作当中,无论是志愿者自身,还是在校同学,都有机会接触到意义非凡的志愿者工作,都有自己关于亚运者事迹的亲历或见闻,但是现在我们学校却缺乏一个平台让他们说出自己的志愿者故事,表达自己的亚运会心情。

二、活动目的1)挖掘先进志愿者事迹,为我校志愿者工作进行有力的宣传辅助。

2)提供展示平台,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让志愿者们能够以文字的方式记下参与亚运志愿者工作的点滴事迹,心得体会。3)促进志愿工作的交流,激发身为志愿者的自豪感。4)进一步发扬志愿者精神,为学生树立学习典范。

三、活动主题

记录志愿事迹,传递亚运激情。

四、活动时间

1)前期宣传时间:12月5号至12月19号 2)截稿时间:12月20号 3)颁奖时间:待定

五、具体活动安排

1)活动前期宣传:1.亚残会正式开始前一星期发放宣传单。

2.短信通知亚运会志愿者进行直接宣传。3.各宿舍楼下张贴宣传海报。

4.在校QQ群和电子邮件中转发进行宣传。

2)活动前期联系:1.与各学院志愿者负责人沟通,要求发送

征文比赛的宣传短信。

2.召开通讯小组例会,通报征文比赛情况,要求在各学院内部宣传征文比赛。

3)活动收稿工作:12月20号由新闻编辑部专人与大会堂106

负责收纸质版稿(手写打印皆可)外,也需要将电子版发送到本次活动专门征稿邮箱gzyzyzzw@163.com

4)活动后期工作:1.整理稿件,进行优秀稿件筛选,将稿件

送与相关老师审查评优。

2.开展颁奖典礼,邀请学校相关领导出席并让获奖者进行心得交流。

3.撰写团讯通讯稿进行本活动的报道记录。

六、参赛作品要求

1)必须为原创作品,参赛作品严禁抄袭,凡是涉嫌抄袭的参

赛者一律取消参赛资格。

2)参赛者一个人为单位,必须独立完成作品。

3)作品内容必须为自己亲身经历或者听闻的真实志愿者工作事迹。

4)文章格式等有具体要求,字数控制在2000字之内。

七、经费预算

八、奖项设置

一等奖一名 荣誉证书+5学分 100元 二等奖二名 荣誉证书+3学分 50元 三等奖三名 荣誉证实+2学分 30 优秀奖五十名 +0.5个学分

另:得以在《亚运先锋报》与《志愿者专刊》上选登的稿件也可以得到报社提供的相应稿费及根据学校相关规定获得加分。

九、征文格式要求

征文格式要求 论文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格式书写,WORD格式文档。

1)页面设置:页面大小为A4,不分栏;行间距设为单倍行距,字

符间距设为标准;页边距为上、下2.54厘米,左、右3.17厘米,页眉1.5厘米,页脚1.75厘米。

2)版面格式范例如下:

征文的中文标题要求:宋体四号,加粗,居中。作者姓名和学院要求:宋体小四,不加粗,居中。

3)正文的文句为宋体,五号字,不加粗。

共青团广州中医药大学委员会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生会

篇3:范例:2010广州亚运会新闻报道策划书

《时代周刊》是美国影响最大的新闻周刊, 有世界“史库”之称。2010年10月18日, 温家宝总理首登时代杂志封面。外媒的突然“友好”, 似乎预示着外媒涉华报道的一场变革。《纽约时报》是美国高级报纸的代表, 长期以来拥有良好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有着“档案记录报”的美誉, 其刊登的涉华文章更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 本文选择《纽约时报》作为研究样本, 旨在通过对2010年广州亚运会和1990年北京亚运会报道的文本分析, 探索涉华报道的发展和趋势。

样本与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纽约时报》中对两届中国亚运会的报道。样本选择通过在EBSCO数据库报纸资源中找到《纽约时报》, 并键入“中国”、“亚运会”两个关键词, 分别检索出2010年广州亚运会报道76篇、1990年北京亚运会报道7篇。通过同题归纳, 共选择2010年报道55篇、1990年报道7篇作为本文的研究样本。

样本分析

第一, 报道形式分析。通过数理统计及分析, 亚运会的报道形式分为以下四种:体育赛事、承办及相关报道、评论报道、全球报道。具体数字表现为, 2010年:42篇、6篇、5篇、2篇;1990年:3篇、2篇、2篇、0篇。可以看到, 两届亚运会中关于体育赛事的报道分别占了72%和43%。这主要是由影响传播效果的五个因素所决定的。即传播主体、传播内容、讯息载体、传播技巧、传播对象。《纽约时报》这个传播主体必须客观迅速地报道体育新闻, 满足受众急于了解赛事进展的心理要求, 维护报纸的权威性及权威信誉。

第二, 报道数量分析。在关于体育赛事的报道中, 共有各国体育报道2010年33篇、1990年3篇;各项目报道2010年9篇、1990年0篇。其中中国的体育赛事进展情况得到了极大的关注, 通过2010年亚运会数据分析可以看到:中国8篇, 卡塔尔3篇, 巴林1篇, 阿拉伯4篇, 巴基斯坦1篇, 印度4篇, 菲律宾10篇。《纽约时报》对中国的高关注度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新闻的整体真实。整体真实要求全体新闻如实描绘、反映了对象的整体面貌。由于亚运会的举办城市在中国, 是新闻5W的地点要素, 在新闻由头及正文中作为东道主出现的篇目就会相应地增多。

新闻价值。新闻价值的基本要求包括时效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中国2010年第二季度GDP跃居世界第二, 仅次于美国。中国的经济、政治、体育、文化等无疑体现着新闻的重要性。

作为“市场”的受众观。针对受众, 随着“中国热”的升温, 只有提供关于中国的信息才能吸引受众的眼球, 满足其需求;针对其他媒体竞争者, 更不能出现重大信息遗漏, 焦点问题上的快、准才能实现“报纸记录”。

第三, 负面报道分析。在针对中国的报道中, 评论报道的倾向性最为突出。统计数据如下:正面、中性、负面报道所占比例在1990年分别为:0%、33%、77%, 而在2010年转变为25%、75%、0%。从中可以看出:1990年负面报道多, 2010年的客观性报道呈明显上升趋势。

负面报道的形式:

暗含攻击性词语。在《Games Offering China a Chance To Polish Image》一文中, 提到“to win back international respect and domestic support lost during the military crackdown last year”, 显然“军事镇压”一词已经显示出西方资本主义的“刻板成见”。

借助亚运会报道谈及双边政治问题。在《Confrontation in the Games;Iraq and the Asian Games》报道中, 就中国允许伊拉克参加亚运会发表了看法。当然该报道中只引述了中国新闻发言人的发言, 未进行有意“妖魔化”, 但作为一种评论的形式, 是可以加入“主观观点”, 弱化把关人作用的。新闻的客观性要求用事实说话, 用文本的逻辑力量体现倾向性, 该篇报道对事实的选择也体现了外媒的特定倾向性。

倾向于负面报道的原因:

利益关系。传播媒介的背后存在着复杂的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的力学关系, 具体来说就是传播媒介和占统治地位的信息源之间的关系。各资本集团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 坚持“敌意”会产生收视率, 会扩大传播效果。因此, “选择性报道”会在西方媒体的报道中隐蔽显现, 这显然与标榜“新闻自由”的西方媒体价值观背道而驰。

西方传播媒介的意识形态的指导。西方传媒很大程度上成为资产阶级集团宣传的“政治工具”, 通过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 向世界进行意识形态的输出, 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诋毁。“文化帝国主义”就是在特殊的时代环境下形成的文化价值扩张。在这种情况下, 西方媒体没有做到微观层面上的新闻整体真实, 更不用说宏观的整体真实了。

第四, 报道趋势分析。从对中国2010年和1990年两届亚运会的报道中可以看出西方媒体在进行体育新闻报道方面, 有深化新闻专业主义的趋势。原因如下: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的发展, 促进文化的交流, 扩展了共同的意义空间, 使“中国的声音”有了国际传播的可能性。一些新闻人开始进行新闻真实性的探讨和新闻道德的反思。

“新闻专业主义”传播理念的进一步发展。新闻专业主义是资产阶级新闻学的重要概念, 也是西方新闻工作者恪守的最主要的新闻职业规范。新闻专业主义核心的理念, 一是客观性新闻学, 二是新闻媒介和新闻工作者的独立地位与独特作用。随着市场化的快速发展, 以受众为主要诉求对象的媒体, 势必要把受众成员看做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 根据“使用与满足”理论来指导实践。

“报刊的有机运动”。当一个事件发生时, 如果有明确的消息来源, 报刊作为新闻发布机构, 有义务迅速发表, 也有责任根据不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证据, 纠正以前所发布消息中的误差, 直到整个事件真实、完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报刊报道的真实, 应当表现为从相互矛盾的报道中得出的历史的真实。西方记者面对同质化竞争激烈的市场, 只有以客观公正的态度使每篇报道最大限度地符合最终整个事实的真实面目, 才能聚集更多的受众。

结语

中国媒体敏锐地察觉到了外媒对中国进行报道时的倾向性, 并采取了相应的应对措施。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做到新闻本体地点要素的“无可挑剔”。2010年广州亚运会期间, 广州亚运会注册媒体人员共有9585人, 注册媒体887家, 其中平面媒体3269人, 主转播商3267人, 15家持权转播商3049人。“第十六届亚运会官方网站”中设有专门的“媒体服务”板块, 其下分为媒体运行、主新闻中心、场馆媒体中心、新闻服务等七大项目。通过快速及时的新闻发布会, 对外国媒体的“零拒绝”, 使外媒真正了解中国的客观事实, 而不是道听途说, 通过意识形态的非理性引导“选择性报道”。

对正面、中性、负面报道采取不同的回应方式, 强化信息输出, 增强国际信息交流的影响力。“沉默的螺旋”理论告诉我们, 如果一个国家不对外信息输出, 必然会被其他国家所表达。因此, 对待正面报道, 尽可能完全转载;中性报道, 按新闻价值有选择地报道;对待负面报道, 要大声疾呼, 掌握舆论发布权。如新加坡《联合早报》12日刊文, 广州亚运会是两年来对中国的第三次重大考验, 北京和上海分别顺利通过奥运会和世博会的考验, 现在是广州接受挑战的时候了。

总之, 中国媒体对于西方的媒体报道不能坐以待毙。要打造国际传播的强势话语, 就必须加强新闻专业实务与理论知识研究, 通过国际社会受众的认可来提高新闻传播的地位。

摘要:本文采用文本分析法, 通过对《纽约时报》中2010年广州亚运会和1990年北京亚运会的报道进行统计分析, 研究《纽约时报》涉华报道的特点, 重点强调其倾向性的表现方式、形成原因及中国媒体的应对策略, 并通过数据比较探讨西方媒体的新闻专业主义发展趋势。

关键词:《纽约时报》,亚运会,中国,倾向性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

[2].司国安、苏金远:《2006年中国国家形象——基于〈纽约时报〉涉华报道的文本分析》, 《新闻知识》, 2007 (5) 。

[3].李建军、周普元、杨帆:《对西方媒体妖魔化中国的剖析——以乌鲁木齐“7·5”事件报道为例》, 《当代传播》, 2009 (6) 。

篇4:范例:2010广州亚运会新闻报道策划书

一、活动背景

适逢广州亚运会,“了解广州,为亚运加油”成为我班团日活动的主题,更好地了解广州,就能更好地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友人介绍我们的羊城风貌,从而,更好地为亚运做奉献,为亚运做服务。努力争当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展示我校广大亚运志愿者在亚运会上创先争优的奋进精神。

活动的另一个目的是希望各位同学增长对班集体的了解,懵懂的大一生活挥之而去,在忙碌中,大家逐渐变得独立自强,于此同时,有的同学却忽略了一个集体的灵魂,团结之于每一个班级都是班魂,为了加强同学之间的团结,增进大家的友谊,团日活动也以此为目的进行开展。

二、活动主题

了解广州,为亚运加油

三、活动宗旨意义

1.了解广州,服务亚运

2.融洽班级,加深情谊

四、活动筹备项目

1.致电一汽巴士进行线路咨询及亚运期间限行情况

2.恳请学院办公室为团票预定申请书进行盖章及以传真方式至广东省博物馆进行团票预定

五、活动时间、地点和费用

时间:2010年11月11日 星期四 13:00~17:00

地点:珠江新城 广东省博物馆新馆

费用:车费来回共4元,同学自备水及干粮

六、活动流程

1.12:45在校门口集合,由班长和团支书讲解本次团日活动的目的,同时提醒同学们需要注意什么和活动的范围。

2.13:00准时出发,于江湾桥南1站坐44路公交到花城大道下(因亚运交通线路限行,未能在临江大道中站下),步行至广东省博物馆。

3.14:15派发团体入场票。

4.活动方式:集体参观各馆区。(至16:00)

5.班长和团支书作总结概述本次活动的情况及进行思想指导工作。

上一篇:重别西湖,重别西湖李绅,重别西湖的意思,重别西湖赏析下一篇:咏春拳.doc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