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行文的写法

2024-05-19

上行文的写法(精选6篇)

篇1:上行文的写法

上行文的写法

文种主要有:报告、请示。

一、上行文的行文规则

(一)不得越级行文。《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国发[2000]23号)

第九条

(九)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第二十一条:请示应当一文一事。《条例》规定:不得越级向上级机关行文,尤其不得越级请示问题;因特殊情况必须越级行文时,应当同时抄送被越过的上级机关。

(二)只写一个主送机关。《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请示一般只写一个主送机关,需同时送其他机关的,应当用抄送形式,但不得抄送其下级机关。

(三)注意必要的抄送,不得直接送领导者个人。不得同时抄送下级机关。需要注意事项:文件在封发的过程中,为了做好保密工作,对上行文的封发要求是:只封发到文件内容涉及到的部门领导、厂领导,不得向下封发。

二、请示的写作方法

(一)请示的定义和分类

请示是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请示按内容和作用的不同,可分为三类:

1、请求指示的请示。下级机关在工作中遇到了疑难问题,或是对上级的文件精神有不明了、不清楚的地方,可用请示向上级反映,要求上级机关给予明确的指示或解释,以便更好地贯彻上级的文件精神或开展某项工作。

2、请求批准的请示。根据有关规定和管理权限,有些公文需要经上级机关批准后才能发布,由于本单位的情况特殊,难以执行上级的统一规定,需要变通处理,但必须报请上级领导机关同意或认可;有些问题,需报请上级机关批准后才能办理,如人事任免、机构的增减等。

3、请求审批的请示。下级机关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在人、财、物方面遇到困难,自己无法解决,可报请上级机关审核、备案、批拨或调配使用等。如请求审批基建项目,请求贷款,请求增加人员编制等。

(二)请示正文的写法。一份完整的请示,结构上包括:标题、主送机关、正文和落款四部分。请示的正文包括请示原因、请示事项、结束语三部分。

1、请示原因。开头先提出为什么要请示,请示的依据是什么。请示的依据可分为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两种。理论依据是指以上级的某一公文精神为依据,事实依据是指以实际工作中的具体情况为依据。必要时,二者可结合起来,共同组成请示原因。请求的原因既要简要扼要,使人一目了然,又要提供足够的依据,令人信服。

注意事项:请示的理由一般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需要,二是可能。比如:要请求列一个建设项目,就得说明对这个项目如何需要,甚至如何迫切需要,以及该项目建成后将会带来怎样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另外,还要说明上这个项目的可能性,包括地理条件、资源条件、社会条件、资金来源等。当然,有些简单事项的请示,只说明需要就可以了。

2、请示事项紧接请示原因之后,具体写出请示的具体事项。请求指示的请求事项主要写遇到了什么问题,有哪几种不同意,现状如何,并要求上级机关在哪些方面或哪几个具体问题上给予明确的指示。请求批准的请求事项写准备干什么,如何干,请求上级在哪些环节上给予支持及帮助,或请求上级批准承认,或请求上级拨款、或请求上级调配相应的人力、物力等。请求批转的请求事项,按照新《办法》的规定,应用“意见”行文。

3、结束语

请示的结束语一般在请示事项之后另起一行写。常用的结束语有:“以上事项,请明示”、“特此请示,请批复”、“特此报请核批”、“以上请示,请给予审核批准”、“妥否,请批复”、“以上意见,如无不妥,请批准”等等。请示应当在成文时期下一行处表明附注,注明联系人的姓名和电话。

三、报告的写作方法

(一)报告的适用范围:报告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以及回答上级机关的询问或要求时所用的一种陈述性公文。《办法》规定: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二)报告的分类

1、工作报告:工作报告又称综合报告,是用于总结工作经验、汇报工作进展情况或提出今后工作设想的一种报告。

2、情况报告:情况报告又称专题报告,用来汇报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或特殊情况、接办事项的处理情况等。情况报告侧重于写工作中某一方面的情况或问题,把事情的经过、原委、性质和对它的基本看法写清楚即可。

3、调查报告:是用书面语言表达调查研究结果并报送领导机关作为决策参考的一种报告。调查报告是在对客观事物进行深入、周密的调查研究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写出来的。

(三)报告的拟写

报告正文由报告导语、报告内容、报告结束语三部分构成。

报告导语。报告的开头先要说明为什么要写这份报告,概述什么时候接到上级的什么公文、什么指示或什么任务,本机关的执行、办理情况及结果如何,然后用“现将报告如下”或“现将汇报于后”之类的承启用语转入报告内容。报告内容。这是报告正文的主干部分。工作报告要注意写清开展某项工作的情况,包括主要过程、措施、结果、存在问题、今后打算等;情况报告要写清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性质、看法和处理意见;答复报告必须紧紧围绕上级的询问,不能顾左右而言他。报告结束语。写在报告结尾处,另起一行,空两格。常见的结束语多写“特此报告”、“以上报告,请审阅”、“以上报告,如有不妥之处,请指正”等。

(四)报告写作的注意事项

1、材料要全面、可靠。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其目的是让上级机关掌握全面情况,以便做出正确的决策。下级报告中的材料往往是上级决策的重要依据,正因为台此,报告中的事实材料必须是真实的、可靠的。报告中不能用“据说”“传闻”“估计”“可能”之类的材料,也不能用未经核实的材料。

2、观点要明确。报告中不仅仅有材料,还要有根据材料概括出来的观点。这一点很重要,即使是情况报告,也要有对有关情况的看法,不能模棱两可,骑墙观望。

篇2:上行文的写法

基本步骤:

先写事物的外形特点————再写事物的内在品质————最后点明 事物的象征意义:

例如:《枫叶的礼赞》一文紧紧围绕枫叶展开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行文思路。

分析作答:先写枫叶的外在特征:红得深浓,红得艳丽;耐得住风霜,无畏无惧。

篇3:写作行文的语言提炼

一.写作行文中语言提炼的必要性

写作过程是一个思维的过程。思维必须借助一定的工具, 这个工具就是语言。在众多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手段中, 语言是人类思想最重要的载体。可以说, 语言活动贯穿于整个写作过程, 只有准确的语言表述才能帮助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诉诸于众, 从而和读者产生共鸣。

然而, 行文表述的准确性, 主要表现为运思成果由内向外的转化和生成, 这要求作者写作时语言的表达既要言之有物, 内容丰满;又要言之有理, 逻辑缜密, 语言恰当。大量的实践证明, 学生写作时语言冗长, 拖沓的情况大量存在。

由此可见, 一篇好文章的生成是需要仔细斟酌的, 教师应该特别注意对学生语言表述简洁, 精练性的培养, 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语感, 培养其驾驭语言的能力。

二.写作行文中语言提炼的具体要求

1. 准确

语言表述准确是高中作文课堂教师对学生写作能力考核的最基本要求。在形式上, 它首先表现为正确选择语言。古人云:“一字贴切, 全篇生色。”这就要求学生在日常写作练习中, 注意词语的正确使用, 仔细辨析词义, 认真区分词语的感情色彩, 尤其要注意对成语和俗语不同涵义的理解。徐迟在《地质之光》一文中写道:“李四光用乐观的、十分肯定的语气答复毛主席的垂询。”“垂询”一词就用得十分恰当, 它准确地体现了谈话双方的关系。

语言准确性其次体现为遣词造句要符合语法规则。在现实教学中学生不注意文法, 造病句, 表述含糊不清的例子屡见不鲜。这要求,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特别要加强学生对病句部分的练习力度, 使其形成自觉甄辨能力。

2. 简洁

语言简洁明快就是尽量用最少的语言, 表达尽可能多的含义。这要求写作主体具有较高的语言概括能力。在古文学习中, 有许多言简意赅的例子, 我们日常写作可以借鉴这样的例子。尽量指导学生去做到言简而意颇丰。语言的简洁可以使整个文章显得干净, 无拖泥带水的感觉, 也可以使文章的写作主旨更加突出, 所以为了避免学生笔力分散, “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教师在平时训练时就应该严格限制文章字数, 让学生自觉地形成概括运用文字的能力。

3. 生动

生动就是行文时考究而富于文采, 创造性地应用语言使其更加鲜活, 优美, 增强其感染力。学生一般很难拿捏写作语言的尺度,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写作语言生动有力呢?

笔者认为, 首先要大量使用形象化的语言。形象化的语言即有声响, 有色彩, 能唤起读者想象力和画面感强的语言。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之所以打动读者, 就在于他刻画了“父亲蹒跚的背影”, 形象地展示了其行文语言的活泼。

另外, 如果有可能笔者还建议, 教师可以有尺度地允许学生大量使用新鲜的语言, 写作中体现自身个性, 不要人云亦云。

三.写作行文中提炼语言的方法

写作过程, 说到底就是组词造句连篇的过程。行文中的语言提炼其实就是写作者语符组合的合理顺畅。

1.注意词语搭配

搭配词语的能力是作者一种对文章整体上的把握, 是对语言质感的一种领悟。著名文学家孙犁说过:“应当经常把你的语言放在纸上, 放在你心里, 用纸的毡, 新的锤来锤炼它们。”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着力于让学生逐渐领悟出语言搭配的奥妙。让他们合理又有个性地去运用和搭配我国五千年来丰富的语言资源。但是在搭配过程中, 尤其要指导学生, 一要掂量语言是否准确, 形象, 鲜明;二要注意语言色彩, 轻重和感情浓度的要求;最后要考虑正确的语法和逻辑关系。一篇好的文章语言与合理的词语搭配是分不开来的, 所以教师务必要重视对学生语言搭配能力的培养。

2.合理组合句段

句子是文章的骨架。由句组段, 由段成文, 可见句子结构的正确就是文章的正确, 句子表意的丰富也就是文章内容的丰富。遣词造句是学生从小就练习的内容, 但是高中阶段我们要求学生不仅要句子优美, 单句结构准确, 更要求其注意句子间上下文的语意连贯。高中写作大纲要求, 文章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应该是逻辑的, 有机的, 相互贯通的。切忌出现语义切断, 不知所云的现象。只有这样, 在句子中提炼语言, 才能使文章更加语义鲜明, 韵味深长。

篇4:日记在写法上有哪些要求?

一、要注意必要的格式

日记是应用文的一种,是一种特殊的应用文体,写作时有自己的要求,有它最基本的写作格式。写日记就要符合这种格式的要求,按一定的格式去写。

二、以写当天生活为主

日记一般是记述当天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所做为主,一天一记。发生的事、接触的人、游览的景物、内心的感受,都应是今日所有。即使为了交待前因后果,也只能在写当天生活的同时,用回忆、追叙、评议等方式对以往的人和事加以补充和说明。

三、内容必须真实

日记是作者自身生活的实录,是写给自己看的,一定要写真实的情感。“内容真实”是对日记写作的最基本的要求。“真情”表现的不仅是文品,更是人品,要力戒日记习作中的“假情”与“矫情”。真实地记录自己走过的足迹,有助于加强品德修养;真实地记载个人历史,有助于提高备忘效率;真实地记下人生得失,有助于总结经验教训;真实地记录生活,有助于积累写作素材。

四、用第一人称“我”来写

一般说来,日记中所写的都是作者亲眼看到,亲耳听到,或亲身经历过的事情,表达的又是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一切都与我有关,是以“我”为中心,这是日记自身的特点。因此,一般都采用第一人称“我”来写。尽管有时“我”被省略了,但因为是自己写自己,也不会造成误解。日记用第一称“我”来写,还能给人以真实、亲切的感觉。

五、要有重点,有所选择

日记是记自己的实际生活的,但是实际生活是极其繁琐的,不必样样都记。如果把每天从早到晚的大小事情一件不落地都写进去,这就成了流水账,记这种日记是没有意义的。因此,写日记就要选择一天中最有意义、最受教育、印象或体会最深的、最新鲜的事情。

六、要善于把观察与思考结合起来

日记不能只是单纯地记录每天所遇到的所做的事,还要写出对这些事情的感受。要善于把事情与感受结合起来写,善于把观察与思考结合起来写。学会观察与思考,你就一定会觉得每天有那么多的内容应该记下来,才能使我们从平凡的小事中感受到生活的闪光点。写日记就应该写自己对自然、对社会和人生的感悟和思考,具体说,可写四个方面的内容:对世界、对社会观察与思考的结晶;对人生感悟与体验的沉思;对阅读与见闻的收获与提炼以及个人经历与感情的升华。

七、要长期坚持,要有恒心

篇5:浅谈上行文的写作方法

一、上行文的行文规则

(一)不得越级行文。《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国发[20xx]23号)第九条

(九)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第二十一条:请示应当一文一事。《条例》规定:不得越级向上级机关行文,尤其不得越级请示问题;因特殊情况必须越级行文时,应当同时抄送被越过的上级机关。

(二)只写一个主送机关。《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请示一般只写一个抄送机关,需同时送其他机关的,应当用抄送形式,但不得抄送其下级机关。

(三)注意必要的抄送,不得直接送领导者个人。不得同时抄送下级机关。需要注意事项:文件在封发的过程中,为了做好保密工作,对上行文的封发要求是:只封发到文件内容涉及到的部门领导、厂领导,不得向下封发。

二、请示的写作方法

(一)请示的定议和分类请示是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请示按内容和作用的不同,可分为三类:

1、请求指示的请示:下级机关在工作中遇到了疑难问题,或是对上级的文件精神有不明了、不清楚的地方,可用请示向上级反映,要求上级机关给予明确的指示或解释,以便更好地贯彻上级的文件精神或开展某项工作。

2、请求批准的请示。根据有关规定和管理权限,有些公文需要经上级机关批准后才能发布,由于本单位的情况特殊,难以执行上级的统一规定,需要变通处理,但必须报请上级领导机关同意或认可;有些问题,需报请上级机关批准后才能办理,如人事任免、机构的增减等。

3、请求审批的请示。下级机关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在人、财、物方面遇到困难,自己无法解决,可报请上级机关审核、备案、批拨或调配使用等。如请求审批基建项目,请求贷款,请求增加人员编制等。

(二)请示正文的写法。一份完整的请示,结构上包括:标题、主送机关、正文和落款四部分。请示的正文包括请示原因、请示事项、结束语三部分。

1、请示原因。开头先提出为什么要请示,请示的依据是什么。请示的依据可分为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两种。理论依据是指以上级的某一公文精神为依据,事实依据是指以实际工作中的具体情况为依据。必要时,二者可结合起来,共同组成请示原因。请求的原因既要简要扼要,使人一目了然,又要提供足够的依据,令人信服。注意事项:请示的理由一般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需要,二是可能。比如:要请求列一个建设项目,就得说明对这个项目如何需要,甚至如何迫切需要,以及该项目建成后将会带来怎样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另外,还要说明上这个项目的可能性,包括地理条件、资源条件、社会条件、资金来源等。当然,有些简单事项的请示,只说明需要就可以了。

2、请示事项紧接请示原因之后,具体写出请示的具体事项。请求指示的请求事项主要写遇到了什么问题,有哪几种不同意,现状如何,并要求上级机关在哪些方面或哪几个具体问题上给予明确的指示。请求批准的请求事项写准备干什么,如何干,请求上级在哪些环节上给予支持工帮助,或请求上级批准承认,或请求上级拨款、或请求上级调配相应的人力、物力等。请求批转的请求事项,按照新《办法》的规定,应用“意见”行文。

3、结束语请示的结束语一般在请示事项之后另起一行写。常用的结束语有:“以上事项,请明示”、“特此请示,请批复”、“特此报请核批”、“以上请示,请给予审核批准”、“妥否,请批复”、“以上意见,如无不妥,请批准”等等。请示应当在成文时期下一行处表明附注,注明联系人的姓名和电话。

三、报告的写作方法

(一)报告的适用范围:报告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以及回答上级机关的询问或要求时所用的一种陈述性公文。《办法》规定: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二)报告的分类

篇6:公文上行文

20xx年1月,黔西南州编制委员会以《关于设立州重点水源工程建设管理局的通知》 (州机编字〔20xx〕4号),设立州重点水源工程建设管理局,规格为副县级事业单位,隶属州水务局管理。根据《关于重新核定州级部分事业单位编制类别的通知》(州机编办字〔〕42号),州重点水源工程建设管理局核定事业编制11名(其中:管理人员4名、技术人员6名、工勤人员1名),现有8名 (其中:贵州省第一届人才博览会招聘引进3名、选调3名、考调1名、部队复员安置1名);设局长1名、副局长1名(正科长级)、总工程师1名(正科长级);核定内设机构5个,内设机构科级领导职数5名,列入州级财政全额预算。根据工作需要,经12月26日局党组会议研究决定,罗洋同志从州水土保持监测分站拟调到州重点水源工程建设管理局主要负责工程建设管理一科工作;刘垚同志从州水土保持监测分站拟调到州重点水源工程建设管理局主要负责工程建设管理二科工作;杨亮同志从州水土保持监测分站拟调到州重点水源工程建设管理局主要负责工程建设管理三科工作。现将罗洋等三位同志有关调动材料送贵局,请予审批。

附件:1、罗洋等三位同志《调动人员登记表》(一式四份);

2、罗洋等三位同志考察材料(一式三份);

3、调动事项的会议记录;

4、罗洋等三位同志廉洁自律方面的意见;

5、罗洋等三位同志调动申请。

中共黔西南州水务局党组

上一篇:周边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治下一篇:帮爸爸戒烟-记叙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