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陵园建设项目规划

2024-05-22

生态陵园建设项目规划(通用6篇)

篇1:生态陵园建设项目规划

01-封面

济南八仙岭文化生态纪念园

建设项目规划设计

江苏中建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题:人生在世,终于乐土,不思量,自难忘。

02 目录 1 前期分析篇

1-1项目简介 1-2区域分析 1-3红线范围 1-4场地条件分析 1-5新中式文化研究 1-6编制依据 1-7工作进程简述 设计概念篇

2-1项目背景 2-2 项目定位 2-3 设计原则 2-4 设计思路 2-5 设计理念 2-6 建设宗旨 2-7 建设内容 2-8 “福” 文化

3总体规划篇

3-1总平面图 3-2交通分析图 3-3功能分区图 3-4景观结构图

4分区规划篇

4-1 主入口效果图 4-2 香花韵菊 4-3 琼台福地 4-4 杏香槐荫

4-5 绿都花海 4-6 荟萃茗苑 4-7 枫叶院落

5专项设计篇

5-1 文化生态园 5-2 墓文化 5-3 道路景观 5-4 植物设计

03 页面:1 前期分析篇 04 1-1项目简介

本项目位于济南市东南部的市中区党家街道办事处西渴马东自然村所属山地。距离济南市中心17公里,项目占地总面积5000亩。该地区地势南高北低,南部为丘陵,北部为平原,自然风光优美,人文气息浓厚。选址周围群山环抱,罗城聚气,绿水潺潺,随龙收到生旺水之吉地,先人安居、后人放心的风水宝地。并具有党家独有的多种文化融合的自然人文景观。

项目建设以经营性开发现在农业观光产业,宗教文化旅游项目,配套进行荒山绿化为主,局部建设公益性绿色环保墓地为辅。尽量保留现有的植被,达到“远眺青山绿水,近观花鸟丛林”生态环境。

八仙岭文化生态纪念园建设充分利用山地的环境优势、地域优势,将宗教文化,绿色景观,农业观光等融入现代殡葬文化之中,充分利用这方面的优势。把历史文化,佛家文化融入殡葬文化陵园之中,建一座“活人福”“死人安”的集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殡葬文化主题公园。完全打造一个既解决殡葬又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园林式主题公园。

05 1-2区域分析

(济南市卫星截图)

项目所在地位于济南市东南部。距离济南市中心17公里。104国道、绕城

高速公路、津浦铁路从辖区内通过,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辖区内有渴马峪风景区、土屋村吴家泉、黑峪泉风景区、寨而头村关胜墓、催马村西周墓地遗址等自然历史景点。还有三座历史悠久的大型清真寺,形成了具有党家独有的多种文化融合的自然人文景观。

06 1-3红线范围

八仙岭文化生态纪念园建设项目在与村委会协助下,要充分利用当地农业资源优势,距离大城市的地域优势,选型好切实可行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建设,把历史文化,佛家文化融入殡葬文化陵园之中,在绿中、花中、佛家文化氛围中解决殡葬问题。

07 1-4场地条件分析

(现场图片1,2,3,4,5,6)地势总体起伏平缓,三面环山,一面面水,由东北向西南呈阶梯状逐级上升,山脉基本由东向西伸展,最高海拔为XXX米,大部分地区被石灰岩所覆盖,为发育典型的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山下紧邻湖泊,自然景观奇异壮观。

08 1-5.1新中式文化研究 09 1-5.2新中式文化研究

(整合图片)10 1-6编制依据

(1)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委托书;(2)《山东统计年鉴》(2013年)、(2014年)(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国务院,1998年12月;(4)《山东省土地管理条例》

(5)《山东省公墓管理规定》;

(6)《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公墓建设管理的通知》(民发〔2008〕203号)(7)《占用征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规范》国家林业局林资发[2003]139号;(8)《殡葬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25号);

(9)《山东省殡葬管理条例》;

(10)民政部《关于八仙岭生态纪念园项目批复》;

(11)国家、行业和地方有关建设工程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

1-7工作进程简述 页面:2 设计概念篇 12 2-1项目背景

生态农业是农业持续发展的生产模式。进一步加强生态农业建设既是保证农业持续、稳妥、健康发展和保证我国农业现代化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又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千秋大业。选择科技含量高的优良品种,生产无公害的粮食、果蔬、畜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在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并举的基础上达到农业可持续性发展。

济南市是一个历史人文景观和美丽市容的旅游城市,随着假日的增多,市民休闲旅游的兴趣越来越浓。崇尚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农家乐假日休闲旅游、近郊农村现代农业生态模式的建立,与生态旅游建设统一起来,提高产业的关联度,带动其它产业的共同发展,不但为济南市提供了新的旅游项目,而且宣传了生态农业科普知识,增加了经济效益。加大科技兴农力度,调整和优化村经济结构,进行山水农业综合开发,通过示范园的建设将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联结成完整的产业链条,进行产业化经营,实现农业生产与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带动周边地区农村运用高新生物技术走高产、优质、高效、低耗和无污染的生态新路子,实现该地区从农业资源型开发向农业科技型开发转变,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根据民政部批复,园区内将配套建设部分生态公益性公墓。缓解公益性公墓

存在严重不足问题。加大资金投入,因地制宜地在荒山瘠地上规划建设公益性环保骨灰公墓,协助地方政府规范农村丧葬行为,严禁乱埋乱葬。同时,将大规模清理取缔活人墓及空墓穴,并有计划地将现葬于耕地良田中的坟墓统一迁进公墓。

2-2 项目定位

八仙岭文化生态纪念园项目是一个以生态开发为宗旨,集科研、种植、养殖、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绿色生态园,项目建设在村委会协助下,充分利用当地农业资源优势,距离大城市的地域优势,选型好切实可行农业旅游观光项目建设,把历史文化,佛家文化融入殡葬文化陵园之中,在绿中、花中、佛家文化氛围中解决殡葬,又很好地带动地区经济发展。打造一个园林式文化生态主题公园。2-3 设计原则

规划总面积约为5000亩。按功能规划为服务区、景观区、种植区、养殖区、公益性生态墓园区、活动区等。进行山地资源综合开发,建立以立体种植和立体养殖为主的高效生态科技示范园。立足山青水秀、绿色环保以及生态休闲的特点,充分利用生态园自然景观,形成“可览、可游、可居”的环境景观和集“自然—生产—休闲—康乐—教育”于一体的景观综合体,发展体验农业与观光农业相结合的特色旅游。

死亡本是一种自然现象,殡葬是一个民族、一个地方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公墓环境幽雅、庄严祥和,使祭扫者得到熏陶,心灵得以净化,行为受到约束,自觉告别不文明、不健康的消费、悼念方式,如送鲜花代替烧纸钱就是很好的例证,可以说,现代公墓对丧葬消费起着导向的作用。

2-4 设计思路

(1)突出崇尚自然的主题

人是自然的产物,回归自然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规划设计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地形地貌,尽量不破坏现有的山势和植被,建筑选择平缓地段,墓位顺应自然山型排列,努力增加公墓的文化、艺术品位,努力营造墓地的可亲性,使其成为一个可供人游览的融自然与人文一体的纪念公园。

(2)体现文化、生态、纪念的统一

生态农业观光园是一个以生态开发为宗旨,集种植、养殖、科研、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绿色生态园。公墓是人文景观,一草一木、一亭一碑无不体现着设计者的独具匠心和审美情趣。努力增加公墓的文化、艺术品位,营造墓地的可亲性,以优美的自然环境、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其成为一个可供人游览的融自然与人文一体的纪念公园。

(3)具有教育纪念的功能

生态墓群,不仅是生命终止时的最后定格,也是记录墓主所生活时代的若干信息的宝库,形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为社会留下了精神、物质财富。无论是倘徉在巍峨壮观的大禹陵、黄帝陵,庄严肃穆的烈士陵园,还是默默无闻的普通公墓,我们都能强烈地感到生命的短暂,心灵受到震撼,思想得以升华。每一个地方都有值得纪念、缅怀的名人和普通人,如果把其墓做好,通过墓碑来体现他们的贡献和价值,适当地加以宣传和策划,不但可以起到纪念的作用,而且可以昭示激励后人更加珍惜生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增强使命感和为后代留下财富的荣誉感、责任感。

2-5 设计理念

(1)传承历史,展示生态文化文明导向

规划站在历史的高度,高屋建瓴,用以人为本的思想,把它作为现代城市的组成部分来规划、建设、管理,把其作为生命的另一种形式来对待,体现现代公墓历史与现实价值,实现质的飞跃。

生态园中配套建设的公益性公墓,是社会公共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建设的组成部分,是精神文明发展的需要,是城市建设发展规划的需要。陵园建设象征着现代城市的文明与进步。以其优美的环境、独奇的艺术形态、浓厚的文化底蕴成为城市历史、人文的景观。一个城市应从历史与文化的角度搞好公墓陵园建设,提高公墓陵园的文化含量。

(2)风水文化、儒家思想、佛道教是中国传统哀葬的源泉

中国人很早就认识到人类对自然的依附、顺应关系,衣食住行,生老病死都与自然息息相通。人们在对自然的总结中产生了的风水思想,“入土为安”、“天人合一”是这一思想在丧葬上的反映。“葬”字,形象地说明了这一观念:死后入

土,上面覆以植物。青山绿水是人们普遍向往的优美环境,也是好墓地的基本原则,反映在风水学里的就是“山主人丁水主财”,意思就是择山,可以令后世人丁兴旺;择水,可以令财源滚滚。石为山之骨,水为山之血脉,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水是生命之源,山有了水才有了生命,没有水的山就仿佛没有灵魂。一些注重理气的风水理论讲求藏风聚气,所谓:“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恐怕是人们在墓地听到比较多的话,这是风水对墓地的周边地形的总结,实际上就是四面环山,中间是一个宽敞的盆地,风水所讲的“穴”就在这个盆地里,四面的山风水上叫做“砂”。这个地形在前面说到的“ 葬”字上也有体现,就是葬字下面的“廾”(发音拱),意思是双手捧着,双手并在一起捧着,形成了一个中间凹陷的穴窝,古人认为这就是一个好的葬地,所以说葬字本身就体现了古人的殡葬观。

2-6 建设宗旨

符合国家殡葬改革政策和省、市人民政府相关之规定。充分尊重当地丧葬习俗。

提炼升华佛教习俗和中国风水文化。充分考虑本项目公益性及用途的特殊性。规划设计一步到位,公益性配套公墓分期建设。

在全面考虑以上几方面因素的同时,按布局紧凑、交通便捷、互不干扰、分流有序,并适当考虑改、扩建和分期建设的要求,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

(图片截成)加公墓图片。

2-7 建设内容

(1)观光农园在城市近郊或风景区附近开辟特色果园、菜园、茶园、花圃等,让游客人内摘果、拔莱、赏花、采茶,享受田园乐趣。这是国外观光农业最普遍的一种形式。

(2)农业公园即按照公园的经营思路,把农业生产场所、农产品消费场所和休闲旅游场所结合为一体。包括服务区、景观区、草原区、森林区、水果区、花卉区及活动区等。

(3)教育农园这是兼顾农业生产与科普教育功能的农业经营形态,即利用

农园中所栽植的作物,饲养的动物以及配备的设施,如特色植物、热带植物、水耕设施栽培、传统农具展示等,进行农业科技示范、生态农业示范,传授游客农业知识。代表性的有法国的教育农场,日本的学童农园,台湾的自然生态教室等。

(4)森林公园是一个以林木为主,具有多变的地形、开阔的林地、优美的林相和山谷、奇石、溪流等多景观的大农业复合生态群体。在土地资源利用和空间布局上,林、果、渔、菜、花相结合,以森林风光与其他自然景观为主体,配套一定的服务设施,必要的景观建筑,在适当位置建设有狩猎场、游泳池、垂钓区、露营地、野炊区等,是人们回归自然、休闲、度假、旅游、野营、避暑、科学考察和进行森林浴的理想场所。

(5)民俗观光村在具有地方或民族特色的农村地域,利用其特有的文化或民俗风情,提供可供夜宿的农舍或乡村旅店之类的游想场所,让游客充分享受浓郁的乡土风情以及别具一格的民间文化和地方习俗。如深圳的民俗文化村等。(6)文化生态纪念园

本项目包括生态陵园建设及配套公墓、道路绿化,配套设施等。

文化生态纪念园建设要充分体现文化特色、生态要求,要以绿化为主,经营性墓地为辅。尽量保留现有的植被,达到“远眺青山绿水,近观花鸟丛林”。达到生态性墓地的建设要求。

项目总用地5000亩,一期规划用地500亩,用地比例为道路,绿化,景观用地60%,墓地40%。

为了达到生态墓地的效果,项目主要推荐树葬和草坪葬两种建设方式,要坚持坟碑小型平置、地面无坟头、骨灰(预制框)深埋、墓区生态化的原则,做到墓穴小型化、墓碑工艺化、墓区园林化。墓穴面积不超过1平方米,墓碑尺寸不得大于(30cm×40cm)。墓区建设必要的基础设施,应确定管理人员,负责墓地的维修和花草树木的养护。2-5 “福” 文化1 14 “福” 文化2 15 页面:3总体规划篇 16 3-1总平面图 3-2交通分析图 18 3-3功能分区图 19 3-4景观结构图 20 页面:4分区规划篇 21 4-1 主入口效果图

(牌坊图片、广场鸟瞰)4-2 香花韵菊 23 4-3 琼台福地 24 4-4 杏香槐荫 25 4-5 绿都花海 26 4-6 荟萃茗苑 27 4-7 枫叶院落 28 页面:5专项设计篇 5-1 文化生态园

(总图、环境、小品)

5-2 墓文化(图片)

5-3 道路景观 5-4 植物设计

(图片)

篇2:生态陵园建设项目规划

第一章总论

一、概述

1、项目名称:xx 天堂生态陵园

2、项目建设地点:xx区xx镇xx村xx北侧山麓

3、项目承办单位:xx区xx镇xx村

4、项目法人代表:x道观法师王x

5、项目性质:新建

6、项目实施管理单位:xx区民政局、xx区旅游局、xx区国土资源局、xx区林业局、xx区水利局

二、项目编制依据

1、《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墓管理意见的通知》国办发[1998]25号;

2、民政部《关于印发〈公墓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民事发[1992]24号;

3、民政部《关于加快殡葬事业发展的意见》民事发[1995]27号。

三、项目批复的主要内容

新征用荒坡山地面积x亩,总建设面积xm2,计划总投资x万元。其中一期工程建设占地面积xm2,计划投资x万元,资金来源:菩提二郎道观自筹x万元,需政府投资x万元。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建设公墓陵园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由于受几千年陈旧、落后的丧葬习俗影响,在办理丧事中,不文明办丧,吹吹打打,披麻戴孝,大操大力,还互相攀比,往往花费巨大,并借丧事之机大搞封建迷信活动,做道场、搞路祭等,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同时,城市周边因无陵园公墓,丧户对遗体火化后的骨灰处理到处私埋乱葬,有的甚至修大坟造大墓占地几十平方米,致使“三沿五区”(三沿:沿铁路、公路、河道;五区:生活住宅规划区、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内乱埋乱葬现象严重,形成坟房混杂,人鬼混居。上述现状严重影响自然景观及生态环境、旅游环境和投资环境,妨碍着村民生存居住条件,如不采取有力措 施,推进殡葬改革,势必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道而驰。

2、建设公墓陵园是保护土地和森林资源的好做法。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把殡葬改革列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国务院专门制定了《殡葬管理条例》,把殡葬改革纳入了法制化管理。大力推行火葬,推行少占或不占土地的骨灰处理方式,节约土地和森林资源,保护中华民族的生态条件和生态环境,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xx区在公益性公墓、骨灰堂的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的村、居违反国家规定,乱建墓地,坟头占地面积越来越大,墓碑越建越高;非法占用山林、耕地乱埋滥葬尸骨的问题日益突出;上坟祭奠引发山林火灾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农村公益性公墓违规向城镇居民销售墓穴,丧事大操大办,封建迷信活动有所抬头。上述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乡规划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秩序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秩序。因此,加强和规范城乡公益性公墓、骨灰堂的建设和管理,推进殡葬改革事业的健康发展,已成为各级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强的重要工作。城乡公益性公墓和骨灰堂管理要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努力创造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文明城市环境;积极稳妥地推进节约丧葬用地等优良作风,革除丧事大操大办、棺椁二次下葬等陈规陋习,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进一步加强全区公益公墓和骨灰堂的管理,建立、完善配套的公益性公墓和骨灰堂管理体系。

3、建设公墓陵园是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必然要求。人类的丧葬行为,不仅反映着生者对死者的感情因素,而且反映着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程度。旧的丧葬习俗,重殓厚葬,披麻带孝,扬幡招魂,这不仅是封建迷信思想的表现,也严重浪费了人力物力。共产党是先进文化方向的代表,这就要求我们崇尚科学,革除陋习,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只有从这个高度认识殡改工作的重要性,才能够进一步推进殡葬改革的深入开展。同时,土葬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是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破坏生存条件的陋习。推行殡葬改革,不仅可以节约土地,促进经济建设,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净化社会风气。由此可见,殡葬改革关系到千家万户,是利国利民,造福了孙后代的一件大事责任和使命。殡葬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特殊的位置,对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产生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建国以来,我国的殡葬改革在艰难、反复中前进,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才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经过40多年的实践,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实行殡葬改革是合国情、顺民意、利国利民的一件大好事。

首先,殡葬改革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我国人口多,森林资源不足。如果仍采用旧的丧葬方法处理死者遗体,这不仅会严重影响今天人们的生活改善,也会贻害子孙后代的生存环境和生态条件。进行殡葬改革,将使人多地少的矛盾得到缓解,把有限的自然资源用于支授生产,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既利国、又利民。

其次,殡葬改革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要求。社会主义不仅要实现经济繁荣,而且要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在坚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要积极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地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培养科学的、健康的、文明的生活方式,使他们真正成为奋发进取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建设者。殡葬改革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从某种

意义上说,殡葬反映着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通过文明、健康、科学的现代殡葬服务,对群众的丧葬方式和丧葬行为进行引导、示范,对我国移风易俗和社会的文明进步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三,殡葬改革是保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需要。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很长,旧的丧葬陋俗危害诸多,影响较深,办理丧事负债累累,有些人又重新跌入贫困。进行殡葬改革,丧事从简,清除陋俗,把有限的资金投入扩大再生产,加快劳动致富的步伐,已成为广大群众的强烈愿望。

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建设公墓陵园符合政策规定。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符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符合农村殡葬改革的需要,项目选址在xx北测,地理位置独特,离城区近,风景秀丽,地势坡度平缓,是千里难寻的风水宝地,项目的建成,对延伸殡葬产业链条,保护xx文化遗产,发展生态旅游基地具有重大意义。

2、当地政府十分重视,大力扶助支持村(居)委会兴建公益性公墓或骨灰存放堂,对暂没建成公墓和骨灰堂的镇办,有荒山、荒坡、瘠地的骨灰可安葬在荒山、荒坡、瘠地;无荒山、荒坡、瘠地的骨灰可深埋植树纪念,但都不得装棺再葬,禁止留坟头或碑志。任何地方都不准在可耕地、宜林山区、林区私建坟墓,乱埋乱葬。严禁为活人筑筹坟。对于滥建坟墓、乱埋乱葬的、装棺再葬的,民政、林业、国土、监察及镇办应毁墓掘坟,并按非法土葬查处;对于为活人筑筹坟和搞封建迷信活动的,除铲除墓葬外,还将追究当事人的责任。殡葬改革工作已成为我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3、项目建设符合本地区的需求。xx镇距xx城5公里,是xx城市实施东延发展战略的桥头堡。全镇4万多人,人口密度大,土地资源有限,尤其是殡改形势飞速发展的需要,富裕起来和农民也想把自己的亲人骨灰送入档次较高的公墓,因此公墓穴位的需求量日甚一日;以陵园为依托,建设孙圩孜乡公益性公墓,以解决当地群众火化后骨灰安葬问题,进一步深化xx区的殡葬改革,满足不同层次丧户的要求,符合本地区的实际。

4、有利于当地生态旅游事业的发展。项目选址在xx北侧,以xx景点群为衬托,借山水自然风光建造陵园公墓,选址十分理想。xx是xx镇八景之一,庙宇坐落在xx镇街道东东南侧三公里的xx河畔,xx水库上游,鸡公崖绝顶,与街西的奠安塔遥遥相对,南面环水,高峡出平湖,碧波额荡漾,林木茂盛,旅游人员络绎不绝。该项目一期建设总投资517万元,工程将解决xx村通往xx的道路问题,周围群众将彻底告别出路难问题,对于该地区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项目2期工程的重点是开发建设天堂生态陵园,项目区将成为xx区生态旅游光观的胜地,必然拉动全村乃至全镇乡村游经济的快速发展。

第三章项目建设思路

一、公墓建设的主题定位、规划设计与绿化要求。公墓是一项公益设施,是社会文明和城市进步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艺术,为人们提供学习民族文化、民族艺术的基地,为社会提供爱国主义和尊老爱幼传统教育基地,总之公墓是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窗口。公墓建设总的要求是公墓实现园林化、基体实现艺术化和个性化,葬式要多样化,服务要优质化,管理要现代化。总体规划设计是公墓建设的关键,总体规划设计应该满足公墓功能要求,并做到布局合理、协调、方便。按公墓的功能要求和满足业务的需要,xx天堂生态陵园应设办公和业务接待区、生活区、艺术化地下骨灰存放区、地上豪华艺术墓区和普通墓区、游憩区以及公墓配套设施,如:石料加工场、停车场、道路、给排水等。随着安放骨灰墓穴数的增加,其接待任务也日趋繁重,原有设施和接待能力已不适应,需要调整、重臵或增加。但在设施调整时要注意其总体规划的合理性和布局的协调性,做到既满足业务需要,又能提升公墓的整体形象。公墓绿化是为了净化空气,改善生态环境,因此十分重要,公墓的绿地率应达到30%左右,绿化覆盖率就达到50%左右,绿化种植应以常绿为主,同时又要把握好庄重和活泼的关系,既要体现公墓的庄重、安详气氛,又要有园林的活泼的特点。绿化种植时既要注意规模效果,又要有层次和厚度。公墓的主要道路应体现庄重,多数宜种植常绿的龙柏,次要道路可种植香樟等树种,游憩区绿化种植多数宜体现园体的活泼和四季有花,尤其是春、秋季,使人们到公墓的感受犹如到公园一样。墓间绿化宜种植低矮绿化树种,如小龙柏、瓜子黄杨以及草皮。墓间绿地也应注意品种和规模,不宜多品种,由于公墓的特殊性,公墓周边应种植较高大的常绿树种。在尊重自然、不破坏原有山势风水的前提下,根据不同地形,墓园还设计出百种造型各异、美观大方的各式墓区和多处具有不同观赏价值的高档艺术墓区;优质墓碑在苍松翠柏、繁花绿地、彩砖小路之间,配以变化多样但各小区统一的书法字体,形成了青山与碧水相映衬,古典和现代相和谐,人工与自然相媲美的人间胜境。使xx天堂生态陵园不仅成为后人缅怀祖先,追悼逝者的好去处,而且成为文明教育、休憩、思索人生的上佳场所。

二、墓穴建造和墓区的道路与地形构筑

1、墓的设计:墓的建造属建筑范畴,过去一直被经营所忽视,不注重设计,因而墓的制式单一,并缺乏艺术、文化内涵和个性,直致建墓不久造成墓体开裂和下塌现象。因此,墓的设计应该由具有受过高等文化艺术以及建筑教育的人承担。为确保墓的质量,行业管理部门应按有关规定,实行设计质量的监理。通过墓建筑的规范设计,不仅确保建筑的质量,而且确保艺术化程度,提高墓体个性化,从而为继承和弘扬祖国民族文化、艺术打下坚实基础。

2、墓用石料的选用:根据《公墓管理办法》,墓的认购者享有使用20年期限的权利。根据项目地区的气候等自然条件,该地区墓用石料应选用耐风化、耐酸雨、耐热、耐寒和硬度较

好的石料,根据有关专家的意见,上海地区墓用石料应采用花岗岩,不宜采用大理石,在室外大理石最多使用45年,而花岗石能使用75年以上,当然有一部分花岗石也不耐风化,而且其酸度也较差。为保护消费者利益,墓用石料应由管理部门或委托有关部门监理使用。

3、墓用石料的加工:墓用石料首先根据设计总体效果的要求进行加工,根据墓在室外要经受20年风雨、严寒和盛夏高温以及酸雨腐蚀等自然条件的原因,墓用石料工艺加工宜采用毛石为主,磨光为辅。因为毛石即便时间久了也不会改变其颜色,清洗后就能恢复原来的美感。而磨光的石料受大自然的影响均要褪色和失去原有的光泽。磨光石料一般用于装饰,用于建墓显得不够稳重,而毛石则较为稳重。毛石加工多分为斩毛、火烧和粗切三种。

4、墓体和绿化比例:“条例”、“办法”、“标准”规定单穴墓土地为0.8平方米,双穴墓土地为1平方米,它含墓体和绿化种植两部分。如墓占1平方米土地,绿化种植应占1平方米土地根据有些公墓近期的实施是可行的,使人感到墓在绿化丛中显得格外庄重。按这样的比例要求建墓,它既降低石料消耗又增加了绿地率。控制土地作用和降低石料消耗及增加绿地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利国利民的需要。(墓区内的设臵)。主墓道净宽度在3.5米以上,次墓道净宽度在2米以上,墓间道净宽度在0.8米以上。主墓道、次墓道路面一般可用花岗岩或水泥彩色道板材料进行铺设。材料配臵时,其颜色反差不宜过大,同时亦可设计几何图案和光、毛结合,一般光、毛比例在1:10。另外在施工时要注意路面返水,防止雨后积水。墓间道路过去一般为混凝土水泥路面,根据市民到墓地每年1~2次的习惯和公墓绿地率的要求,墓间道路可种植草皮。除主墓道外,次墓道和墓间道路应弯曲和宽窄结合,充分体现园林化特征。构筑墓区地形十分重要,可体现自然美。让墓建造在有起伏的地形上,显得富有生机和格外庄重。因此,墓区地形要进行构筑,一般地形起伏在1米左右。反差不宜过大,反差过大将会影响建墓和土地使用。xx过去有不少公墓忽视对已经征用而又未建墓的土地的绿化种植和利用,它不仅是土地资源的浪费,更重要的是影响公墓的整体形象。为此,对已被征用而又未建墓的土地应进行绿化种植和合理利用,这样既可改善投资环境,又可避免土地和墓间道路资源的浪费。

三、公墓的配套设施建设

墓园本着“融入自然,文化建园”的规划方针,以布局合理、内容丰富、融自然山水景观为一体,坚持持续发展、生态健全、环境优美的绿色墓园为规划目标,特聘长安大学高级工程师对墓园进行具体设计,形成独具特色的建设格局。公墓的配套设施包括停车场、石料加工场、给排水、音响、公墓的进出道等项目。

1、入口区:刻有“天堂生态陵园”的花岗石质仿古牌楼横跨入园主路,两尊威严的石狮蹲坐于牌楼前方两侧,与周围丰富的绿地景观完美结合,体现了墓园的庄严、肃穆、古朴、自然。

2、管理服务区:地处主入口左侧,占地面积约x平方米,建仿古琉璃瓦彩绘办公楼一座,设营业接待室和行政管理办公室,为全园的管理服务中心。中间大道仿中山陵建设布局步步登高,两侧苍松翠柏。

3、花园式墓区:墓区坐东朝西,地势高爽,依山傍水,铺繁花绿草,百种普、中、高档各式美观墓样及凉亭墓、长廊墓等艺术墓分列其间。

4、中心广场聚散区:位于主入口东侧,占地x多平方米,主要为客户提供停车、聚散场所,全部为石板铺设,四周掇山臵石,园林景点错落有致,更显得整洁美观,舒朗大方。

5、祭奠区:位于广场东侧,设计庄重、典雅,北侧蓄水池上建曲桥、凉亭,东侧假山缝隙,流水潺潺,四周绿树如荫,仿佛仙境。

6、放生区:位于广场聚散区西南侧,占地x平方米,人们在怀念先人的同时慈悲放生,更深切地体会到墓园“以人为本,尊重生命”的人文关怀。

7、游览区:结合地形现状,以原有的自然植被作背景,设臵凉亭、花台、长廊、绿地及石桌、石凳等供用户休憩,使用户不仅感觉故人的生命就在这美丽宜人的园林文化氛围中延伸,而且自己也得到了艺术的享受和人生哲理的启迪。

8、安静区:位于全园的最北面,紧邻花园式墓区,用户在祭奠亲人之后在此休息,体现了墓园周到、细致的服务。

9、停车场:公墓应根据业务接待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设立停车场,并严格按照设计规范进行建设。其地域考虑车辆进出行驶文便和便于人员疏散,条件许可的,停车场可设立在公墓

范围以外的附近地域。

10、石料加工场:石料加工场是公墓必须的配套设施项目,天堂生态陵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但由于石料加工场机械噪音和石料加工时的粉尘对环境的污染,以及石材和成品堆放场地对公墓环境的影响,石料加工场一般应建在公墓范围以外的地域。

11、给排水系统:xx地区多雷暴雨,加上地下水位普遍较高,公墓给排水系统的完善十分重要,其基本要求是在暴雨后排水畅通,墓区不积水。为便于环境管理和公墓环境的美观,一般公墓应建立非明沟排水系统。

12、音响系统:公墓环境应该是十分庄重典雅的,过去不少公墓都是高架铺设线路和高音喇叭,影响公墓环境庄重和典雅气氛。为此公墓内的音响系统应进行地沟铺设和建立地上音箱。

13、公墓内小品和小溪、小桥的建设:为了美化公墓环境,公墓内设臵几尊小品是应该的,它能营造公墓内艺术氛围和提高环境质量。小品应该抽象庄重和高雅。适当安臵一些英雄模

范人物的塑像也是可以的,但人物要真实,材料要优质,工艺要精细,切忌安臵一些低品位作品。小品和雕塑也不宜安排过多,因为公墓毕竟不是公园。公墓内建一些小溪、小桥也是可以的,但应注意小溪要曲,水要动(但不要设计喷水等),岸要驳,桥要有民族风格,工艺要精细,并要有一些浮雕。此外,还有一个树立精品意识的问题。精品才有保存价值,精品才有生命力。公墓的建设也要出精品,墓、道路、绿化以及雕塑、小溪、小桥都应该精工细作,都应该成为精品。公墓应该成为集民族建筑、传统艺术精品的宝地。

四、公墓经营人员的管理

公墓经营人员具备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应该是保证公墓规范经营的重要条件。但是目前的情况是多数的公墓经营者缺少必要的素质,他们对相关的法律、公墓的营销手段、墓穴的构造知识、艺术文化修养等知之甚少,仓促上岗,以致所在的公墓管理水平低下,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不能令人满意。可以这样说,我国的公墓服务质量低,服务项目单一,经营手段落后,主要是受到了管理人员素质方面的制约。改变公墓经营者管理水平低下的途径就是在法律规范中规定,凡是公墓的经营责任者、公墓的业务和技术人员、公墓的咨询代理人员均应该通过必要的培训和考试合格,取得行政管理机构颁发的执业证书后,才能从事公墓的经营活动。

殡葬的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公墓经营者必须具备的素质要求,制定培训大纲,组织有关教材的编写和出版,为各地行政机构实施培训和核发公墓的执业资格证书创造条件。

五、公墓的经营管理

1、形成生产、销售、服务一条龙的科学管理体系。

(1)墓园投巨资引进现代化石料加工设备,采用国内外优质石材,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现场设计加工各式个性化、艺术化的高档墓,为保证质量降低成本,让利给用户创造了条件。

(2)墓园配备四辆用户免费参观用车,以满足和方便用户参观选购。

(3)售前有引导,热情、真实介绍墓园情况,讲解购墓程序;售中设立丧葬用品服务部、生活用品小卖部、休息大厅、书报杂志阅读处等;售后有扫墓专用服务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按企业化管理,实行总经理责任制、服务承诺制、价格收费公示制。

(1)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在经济活动中,实行民主理财,领导把关。凡涉及重大项目如墓碑定购、大的基建项目投资均经董事会讨论决定,避免决策的盲目性、花钱的随意性和损失浪费现象的发生,确保了经营管理的透明度。

(2)实行服务公开,服务广大用户将服务程序、服务项目、服务价格、服务纪律、服务承诺、投诉电话等各项服务,制成建制板在墓园醒目的地方公示上墙,使用户一目了然,增加服务的透明度。

(3)实行服务承诺制,接受群众监督 墓园制定服务承诺制,其主要内容:严格遵守物价政策,禁止乱涨价,乱收费;墓园长年无休息日,用户随来随办;用户购墓要实事求是,严禁欺诈行为;不论何种情况,工作人员不得与用户发生口角,违者给予批评并处罚;坚持特事特办,急事急办,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4)建立岗位责任制,规范办事程序 制定考勤制度、差错事故处理制度、安全防火制度、奖惩制度、职工守则、会计员职责、出纳员职责、微机员职责、引导员职责、业务员职责、司机职责、绿化员职责、水、电管理员职责、技师职责(石料加工安装人员)、清洁员职责、机房规章制度、业务预案等规章制度,并将制度上墙,印成小册子人手一份,做到职责分工明确,工作运作有序,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完成。

(5)完善监督机制,奖罚分明 为了把规范化服务落到实处,墓园应对此项工作经常进行不定期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服务工作表现好,成绩突出的及时给予表奖,反之则给予必要的惩处。

(6)实行微机管理,使档案资料管理规范化墓园建立档案室,完善墓穴档案、财务档案、建筑档案,并全部实现了微机管理。

六、文明优质服务

墓园把精神文明、行风建设和规范文明优质服务列入重要日程,常抓不懈。对职工教育强调

“以人为本,真诚服务”,做到公开办公,实行统一着装,挂牌上岗;服务工作做到“五心三一样”,五心:爱心,关心,热心,耐心,细心;三一样:生人熟人一样,百姓官商一样,远近亲疏一样。坚持一个结果:客户满意。二种精神:以人为本,尊重生命;安心托付,真情服务。三大纪律:不冲撞怠慢客户,不欺诈蒙骗客户,不收受客户财物。四个保证:保证事事客户清楚,保证及时提供服务,保证墓主墓具完好,保证墓园优美干净。五个不漏:一个不漏记录客户的问题,一个不漏处理客户的问题,一个不漏复查处理结果,一个不漏汇报给客户知情,一个不漏请客户监督评判。我们牢记,墓园应为客户提供的是接待、咨询、礼仪、承诺以及环境设计和氛围营造、功能配套等一系列动、静态的环节,同时为客户提供机能性、方便性和审美性的产品附加值,最后给客户带来心理上的交易价值满足,从而树立墓园良好、文明的社会形象,实现让客户满意的墓园服务功能最终结果。

第四章、项目建设的规模及内容

一、建设规模.1、项目占地面积x亩,总建筑面积xm,总投资x万元。

2,其中一期工程占地x亩,建筑面积xm,计划投资x万元。

二、建设内容

1、道路:混凝土主公路3公里(xx街到xx)

墓区混凝土道路:2公里 ;

2、墓区土地平整xm2

3、墓区外围护栅栏约xm;

4、公祭堂xm5、打深井1眼(含配套设施);

6、墓区绿化;

7、架设电缆(变压器等)

8、办公设施:办公楼xm;休闲长廊约xm;景观亭2个;工匠工作间和仓库约xm29、墓穴土建工程(x),地下骨灰盒存放室

10、牌坊门;

篇3:厦门文圃山陵园景观规划与建设

1 环路规划

“一环”指围绕全园的主要车行环道, 兼具消防车道功能。米黄色的石板, 如茵的绿带, 沿山蜿蜒而上, 两边配以盛开的三角花、李花、杜鹃、梅花等, 营造清明节前后春花烂漫的园区美景, 并在视野开阔地, 设置观景眺望平台, 使原本景观单一的道路, 变得丰富而多彩多姿。距离西入口区牌坊200米段为林荫道, 两侧十二对雕塑石像生充分体现福寿安康, 种植常绿松柏类植物, 给人以万古常青, 静谧神圣之感。

2 轴线规划

2.1 华夏轴线

本轴线陵园的主轴线, 形如龙状。龙是人祖的化身, 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 整个轴线以龙作为起点和端点。起点是两根“九龙吐珠”的华表门柱, 暗喻海峡两岸同胞都是龙的传人, 气势宏伟。由此向北拾级而上通过“人之门”———同根文化广场———“地之门”———河洛文化平台———祭天坛———“天之门”, 最终到达炎黄景观平台的“龙”字碑。同根文化广场位于“华夏”轴线的起点, 地处山间盆地, 四周青山, 具有风水学上的“绿坑”之说。景观以突出思念、思根和孝道为主, 入口林荫广场的标志主景盘龙柱, 在背后群山的衬托下宏伟而庄严;通过林荫广场沿着台阶上行, 来到同根文化广场, 整个广场中心铺装由大块面青石板铺设而成, 以华夏人民的共同文化之一“易经八卦”为肌理, 突出“根”这个主题, 演绎闽台两岸人民的历史发展和心声。中心广场以方、圆两种几何图形为构图主体, 在广场四角设四个铜鼎, 寓意四海升平, 也与“天圆地方”的设计理念完全吻合。广场中心是一座“神龟驮碑”碑台, 碑上刻“闽台魂”三个草书大字, 石碑反面镌刻有关闽台关系的史料。广场前的半圆形大型花坛, 让人感到灵动生趣, 花坛内的传统石刻雕塑增添了广场文化气息。

广场以山脊密林为界, 成藏风聚气之局。在广场北部以高程错落式平台为依托, 在3米高的景墙上布置以不同字体出现的凹凸图块表现中华民族百家姓的姓氏图腾, 突出思念、思根和孝道。围绕同根文化广场, 形成同宗、同源、同根的中心园区, 象征着海峡两岸同胞同文同种、同根同源。整个华夏轴的入口空间由大量的天梯、石刻、花坛、树池等元素构成一条错落有致的入口景观带, 整个陵园景观就此拉开序幕, 让人赏心悦目。

河洛文化平台位于同根广场和祭天坛之间, 属于景观休息平台, 中间以日晷雕塑为主要景观。祭天坛位于园内中心的山峰, 群山皆拜卧此山头, 以传统艺术的城墙方式围合成错落式平台, 其中5个小平台上错落布置5组休息亭, 以“五行”的金、木、水、火、土的形式来布局, 突出中心大平台。大平台的主体铺纹是刻有古代吉祥图案的花岗岩, 平台高低错落, 以闽南特有的色彩和建筑形式演绎皇家祭天的尊崇和气势, 集中体现祭祀文化的内涵, 是华夏轴上的一大景观高潮, 并与同根广场一起构成整个陵园的景观框架。“龙”字碑是轴线的端点, 在碑的两侧是华夏子孙的两个始祖———炎帝和黄帝的祭祖碑, 寓意两岸人民是最具有完整性和紧密性的大家族。“天、地、人”三门, 沿轴线抬升, 设计理念与主体建筑“天圆地方”的设计理念相吻合, 根据不同的含义刻写不同的历史故事。沿轴线两侧有各种神兽的雕塑祭台或历史碑铭, 在两侧规则种植的榕树阵列衬托下, 更显壮观。两侧以地缘、史缘、物缘、血缘、神缘为代表, 突出闽台同属中华一统思想。

2.2 天衢轴线

在中国长期的封建思想体系中, 人们相信“天”是至高无上的。天与地是古人心目中地位最高的自然神, 承载和哺育了人类, 最受人们崇敬。天衢轴线由林荫小广场沿溪流渐渐向上, 经天门、天桥、天池, 达到“天缘阁”, 在阁后是一弧形的功德廊, 寓意人类历经一番辛苦, 终至天界, 从此功德圆满。

水景营造上扩大山上原有水塘, 增加水池的蓄水功能, 形成天池, 在天池旁边设置木平台, 供游人休憩停留, 观赏天池的静谧神秘。溪水沿山势或急或缓, 水声叮当, 清理并扩大山涧溪沟, 并选择九处 (寓意九九归一) 进行处理成池成潭成瀑成沟成涧, 使溪流或大或小, 潭溪相接, 游步道或穿溪而过、或行走于林间。利用山体上原有的“天衢石”, 将文化与休闲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石景交错其中, 水石或藏或露。溪边局部根据地形设置休息平台或景观廊亭, 游人或观流水之形, 或闻其声, 让观景休憩乐趣无穷。溪流两岸栽种一些菖蒲、鸢尾、艳山姜等湿生植物, 丰富景观的同时保护生态。近百米长的山溪, 代表了闽台关系源远流长。

3 分区规划

各功能区内巧妙运用园中园的设计手法, 丰富园区内容, 赋予陵园祥和、宁静的氛围。陵园公园化的理念在于把陵园做成一个功能齐全、景观优美的大公园, 通过依山造势、就地取材的手法, 利用墓葬区的合理布置, 墓碑的艺术化处理, 结合植物景观和园林建筑小品的穿插, 建一座陵园“公园”, 让逝者安逸宁静地置身于优美的园林中, 每逢祭扫之日, 后人可踏着和风, 迎着煦日, 来缅怀他们。

3.1 入口区

入口区共占地29300平方米, 分为东、西两个入口, 其中西入口为主入口, 东门为次入口。西入口区:共占地22900平方米, 以林荫神道通向陵园入口牌坊, 红线范围宽10米, 行车道宽7米, 2.5米宽的右侧单边人行道。这是一条精神通道, 两侧十二对石像生雕塑犹如忠诚的士兵守护在陵园入口, 在庄严和肃穆中感受典雅和安闲。整条神道两侧列植常绿松柏类植物, 以体现常青永恒之意。牌坊为入口标志, 形式古朴、厚重, 采用具有浓厚闽南建筑风格的造型和图案, 牌坊上对联雕刻“风调雨顺, 吉位佳运”, 横批为“文圃山陵园”。穿过牌坊过一石桥, 在道路轴线端点的山坡前树立一个大型广告牌宣传文圃山陵园。牌坊西侧为二期入口生态停车场, 东侧结合溪流设计湿地景观, 局部大水面建临水景观亭, 烘托入口公园式陵园的优美景观氛围。 (图1、2)

东入口区:共占地6400平方米, 是入园的次出口, 入口道路中设有牌坊, 两侧绿树成荫, 并在入口南侧设有一圆亭, 顶部为笔形宝顶, 加强入口氛围。圆亭南侧坐北朝南处建造祭拜佛堂, 内供佛像、山神、罗汉像及十二生肖雕像, 提供礼仪落葬、鲜花租摆、网上追思等服务项目, 为逝者祭祀、超度, 是一个精神寄托的重要场所。佛堂东侧结合入口设置生态停车场, 满足清明节扫墓人流量大时临时停车的需要。

3.2 众贤区

位于“华夏”轴线两侧区域, 总占地215700平方米。厦门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闽南、台湾两岸密切相关的特色文化, 因此该区主要是以体现闽南 (厦门) 文化特色的墓葬区。在此基础上, 除了办公及服务用房这组功能建筑外, 把众贤区分为名人园和以概括的形式体现人生不同职业的六个陵园, 安葬各行各业的先贤, 分别以“崇高”之意体现“文”、“武”、“德”、“艺”, “智”、“美”等各行业的贤能智士。同时也运用与逝者职业相关的这些景观元素来制作艺术墓碑、雕塑、园林小品等, 结合绿树草坪美景形成公园式的陵园文化场景, 渲染氛围。

3.3 英烈区

位于华夏轴东侧, 紧靠众贤区, 包括烈士陵园和英烈园, 总占地27000平方米。烈士陵园指搬迁后的海沧区烈士陵园, 重新规划后更好的展现海沧区综合文明素质, 也是提高整个陵园底蕴和品味的重大举措。陵园纪念部分呈几何规则式布置, 以纪念解放厦门战斗中牺牲的解放军战士和支前船工等48位烈士。规划通过在鲜花丛中层层升高的台阶, 以及烈士情景雕塑、升旗广场和烈士纪念碑等形成庄严、肃穆的轴线, 方便游人、学生和社会各界人士对先烈的缅怀、祭祀, 营造一个芳草萋萋、苍松翠柏、鸟语花香、景色怡人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青少年教育基地。

3.4 康乐区

该区作为普通的墓葬, 主要体现老百姓平凡人生中的康乐思想, 占地123500平方米, 主要包括安逸堂 (即室内骨灰寄存和室内壁葬) 、石材创作加工坊和四个室外墓葬园 (即公益性墓地)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 受传统佛、儒、道、法家思想的影响, 中国人自有一套人生观和处事哲学, 根据人们不同的修身信条和对待生活的平凡愿望可把室外墓葬区分为永康园、永乐园、永泰园、永宁园四个小园, 景观营造上多点缀体现健康、快乐、顺泰、安宁的艺术雕塑小品, 墓碑上可雕刻每个人不同的人生信条作为墓志铭, 例如孔子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等, 形式灵活, 各具特色。

3.5 华贵区

位于二期范围内, 占地214700平方米。该区相对墓葬的规格较高, 环境较好, 利用山上奇石, 辟建高档的名石名木景观。根据各自不同的特色和情趣, 分为毓福园、毓禄园、毓寿园、毓喜园、毓奇园、毓雅园、毓秀园、毓锦园八个小园。“福禄寿喜”是中华民族传统吉祥物, 它所代表的传统文化魅力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仍具有文化价值。它不仅代表了民众真诚而深切地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承载了民众禳灾纳吉的美好愿望和憧憬, 同时福禄寿喜及吉祥观念在民众的生存生活中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它为民众在现实生活与理想追求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引导人们走向和谐圆满的生存状态, 其中健康、向上、乐观的思想在现代生活中仍具有积极作用。

3.6 极乐区

位于二期范围内, 占地95800平方米。厦门历来是侨胞、港澳同胞进出大陆的口岸, 人们较易接受西方文化, 信仰基督教、伊斯兰教的教徒众多, 同时在海外的闽南藉华侨数以百万计, 该区主要为部分落叶归根的华侨和基督教、伊斯兰教、天主教教徒提供墓葬园, 景观形式也以西方陵园景观为主。

全区以西方传统园林中具有象征意义的典型代表植物来划分陵园, 共分为枣椰园 (枣椰树是伊斯兰教的象征) , 玫瑰园 (在西方, 玫瑰与永生相关, 人们常将玫瑰花瓣散于死者墓上, 同时红色玫瑰也是耶稣爱与受难的强有力象征) , 圣莲园 (睡莲和莲花在不同宗教里都被看作圣花, 作为再生的象征, 是葬礼中必不可少的装饰品) , 葡萄园 (葡萄藤是基督教中代表精神生活和生命再生的重要象征符号) , 百合园 (百合是西方献给天神的植物) 。在确定各陵园的景观主题后, 在植物和小品上体现陵园主题, 模仿西方园林植物造景。在园区内建一座西式礼仪堂, 满足教徒超度的需要, 体现西方宗教文化气息, 让人们一入墓区就能深刻感受到与其他墓区迥然有异的景观风格。

由于整形修剪的树篱和灌木是西方传统园林中最常见的造景要素, 因此在景观表现手法上围绕建筑和不同的墓葬园内用整形修剪的植物来体现西方园林风格。树种多以常绿树为主, 沿着园路和园墙密植, 形成高墙、绿廊、圆天棚形或列柱状“绿色建筑”, 修剪成方块、圆锥、球形等几何形状。还可结合植物迷园、花圃、花结园等造景方式放置体现西方园林景观的雕塑小品, 形成静谧空间。

4 结束语

现代陵园作为一个尊重生命、充分体现生命价值的公共开放空间, 规划建设时应该注重将历史文脉、人文景观与陵园的自然环境相融合, 使得现代陵园成为一个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场所, 是一个具有积极意义的绿色开放空间, 具有独特的区域文化和人文景观, 让人们在这里感觉不到陵园的沉重和压抑, 而是得到适当的休闲、体验艺术与文化的气息, 思考人生的启迪, 感受历史文脉的凝聚与延续。

摘要:文章结合具体规划设计典型案例-厦门海沧文圃山陵园的规划与建设, 分析得出一套完整的城市近郊陵园景观规划设计手法, 希望能为其它现代城市近郊陵园景观设计提供借鉴和帮助。

篇4:生态城市规划中生态文明建设初探

关键词: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

生态城市建设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是人类文明历史文化的传承和积淀,反映着一个国家、民族、地区的文化。城市是以人为主体的一个生态系统,是由社会、经济和自然界统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要构建生态文明城市,必须加强城市文明生态的创建和规划。

一、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

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是落实科学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生态文明建设,不仅能够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而且是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和精神实质,体现了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政治民主和文化繁荣的统一,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其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方式的必然要求。我们经济的高速发展几乎都是以环境污染加剧和资源能源的大量消耗以及生态破坏为代价的,这样的发展损失其实是惨重的,近年来发生的气候变暖、沙尘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现象,都与生态破坏有关,大自然正在以她特有的方式告诉人类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从高能耗、低产出、污染严重的工业文明,走向高效率、高科技、低消耗、低污染、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健康持续的生态文明,是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和谐发展道路的唯一的出路。也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方式的必然要求。

再次,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改善民生的重要手段。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可以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当前,很多城市存在水污染、大气污染、生活垃圾等污染现象,成为制约城市升级和发展的瓶颈。因此,立足当前,从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着手,加快推进环境保护“民生工程”建设,不断优化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着力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广的绿地蓝天、更多的碧水青山、更好的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我国生态文明城市规划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生态城市建设起步较晚,于上个世纪80年代才引入生态文明城市创建理念,但近年来,发展近年十分迅速,吸收和借鉴了国外一些国家的先进发展理念,打造了适合国内发展的独立的文明城市规划和创建理念,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1999年海南率先获得国家批准建设生态省,2001年吉林和黑龙江又获得批准建设生态省,陕西、福建、山东、四川也先后提出建设生态省。约有20多座城市如广州、上海、昆明、成都、贵阳、长沙、扬州、威海、深圳、厦门、铜川、十堰等都分别开展了生态文明城市规划和创建。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生态城市规划方面的一些相关的政策法规还不够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市规划和发展。实践经验积累不足,很多领域还存在着只片面的追求经济的发展,忽视了环境的保护,和生态资源的循环利用,使得有些城市规划的功能结构单一,城市的生态建设滞后。因此,城市的生态化必须摆上重要日程。

三、全面推进生态城市建设对策及建议

1.制定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规划。立足当前,谋划长远,制定生态文明城市未来的长远和可持续发展。规划既要根据环保部门创建生态文明城市的具体要求,又要紧密结合当地实际进行编写,体现出本地城市风格特色和吸引力。生态文明城市规制要与本地中长期发展规划相衔接,确定城市的主体功能和生态功能,集中力量解决好当前环保生态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2.加强对自然资源的管理。要把自然条件和城市的特色结合起来,严禁乱砍、乱伐、乱占等违法行为,坚决杜绝城区周边丘陵和山头黄土露天现象。要充分利用的河流等水利资源,建设沿河沿江景观带,保障沿江两岸有一定绿化和景观,注重提高群众生活品质,丰富文化生活内涵;进行湿地开发与保护。湿地建设不仅可以丰富城市景觀,还能为市民提供近水、娱乐场所,在降低城市热岛效应的过程中,水面也发挥了作用,同时,湿地中的生物多样性对生态平衡也有重要的作用。

3.加强城市绿地建设。城市绿化是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重中之重,对于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地方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实现林在城中,城在林中,着力增加绿化总量和绿地总面积,城市的街区绿化、园林绿化、通道绿化、市域周边的环境绿化都要抓好。有条件的城市还要从单一的地面绿化向平面绿化、垂直绿化、屋顶绿化等立体绿化转变,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着实抓好国道、省道、县乡公路的道路绿化,下大力气打造绿色文化长廊,提高森林和绿地覆盖率,为城市文明发展打下基础。

4.推行低碳产业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能减排,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打造“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发展产业链条,根本改变“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按照高投入、高科技、高回报、低污染的“三高一低”的原则,招商引资,引进项目。同时,加强绿色、环保、低碳的生活方式宣传,把生态文明城市规划的理念融入日常生活之中。

5.完善生态文明城建设的法律法规和一些相关规章制度。健全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综合评价体系,出台和完善一些地方性法规和保护环境发展和生态平衡的规章制度,加强对环境质量监控、污染物总量减排、资源能源节约、生态环境治理、清洁能源推广、再生资源利用等相关生态文明指标的法律监督和行政监管,对破坏环境和生态平衡等一些违法现象严厉打击。

篇5:成功陵园设计规划方案

随着民生信息社会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着眼于生老病死。其中人生的最后一站,陵园,被推上时代的大潮。但由于国内专业公墓设计单位经验不足或定位不明确,初期的公墓呈现出来的仅仅是排排坐的形式。所以就出现了诸如天泉佳境一样的专业设计公司,意在改善国内陵园环境,以下让我们一起走进天泉佳境:

天泉佳境陵园建筑、营销与殡仪服务机构是国内首家专业从事公墓规划设计、营销策划与殡仪服务的团队,同时也是中国殡葬协会及全国殡葬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唯一设计单位。2012年,公司又被中国殡葬协会任命为海峡两岸殡葬行业交流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单位,并兼任秘书长,主理工作委员会相关工作。在中国殡葬行业,特别是陵园/公墓规划与设计行业中,享有盛名。

公司成立以来,以专业领先的公墓设计为先导,以精确定位的陵园营销为后继,以独特理念的殡仪服务为拓展,成功地在国内公墓、殡葬的多个领域屡有建树,并相继在北京、杭州、长沙、温州、嘉兴等地设立了多家公司,项目遍布全国,并收到了各界的广泛赞誉。

作为国内顶尖的陵园设计机构,天泉佳境陵园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的作品遍及全国,从南方平原,到北方山岭,从东部沿海,到西部风情,至今已积累了近300个成功陵园设计案例,为国内之最。并为浙江绿城集团、中国黄金集团、东方建设集团、河北福成集团……等多家上市公司提供了专业陵园规划设计方案与顾问指导工作。我们擅长结合当地风土人情,因地制宜,将陵园的功能丰富化,使公墓从环境、功能及社会定义上,不再仅仅是一处埋葬逝者的场所,而是一个富有教育、旅游、纪念等多种意义的新型城市文化空间。同时,为了保证最好地呈现设计方案的落地效果,公司工程部还在各项目提供现场施工指导工作,让设计原汁原味地得以呈现。2011年,由天泉佳境全程提供设计及营销服务的宁波同泰嘉陵更以独特设计理念与优秀的营销思路,以小博大,以精取胜,被评为全国首批五家殡葬改革示范性单位。

此外,天泉佳境营销策划团队立足于我们对公墓情况的深入理解,将设计方案与整体营销思路融会贯通。目前已在国内为十多个陵园提供了全程代理销售与销售顾问服务,不仅成功为多家陵园创造了超过30%的成长业绩,更为诸多刚刚起步的陵园,提供全面系统的营销策划、客服管理体系。

篇6:现代陵园规划设计浅谈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07-07-22 17:16:00 ] 作者:未知 编辑:studa20近些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日益迫切,这也就为园林绿化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大环境。而作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一个分支——陵园规划设计,也逐渐受到了广泛的重视。陵园规划设计有其特殊性,但也要结合时代特征,除了些风水学说之外,人文纪念园、公园化等设计理念被融入其中。

中国几千年来认为“入土为安”——死者必须埋入地下的习俗已经根深蒂固。古代中国人认为人类必须依附自然,与自然息息相通,“入土为安”实际上是这一哲学思想在丧葬上的反映。我们常用的汉字“葬”,也形象地说明了这一观念:死后放入土中,下面填些树枝,上面洒些土,种上纤草。《易经》中记载的“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藏之中野,不封不树”,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后来的不少学者均从理论上阐说了这一习俗。他们认为:“万物不能越土而生,人亦万物中一物”,所以死后要归于土,又说“人由五土而生,气之用也,气息而死,必归葬于土,返本还原之道也”,所以“葬者,乃五行之返本还原,归根复命;而教化之变达也”,将人死后入土,提到教化的高度。

但是,无序的孤茔野坟在城市边缘的路旁、沟边散乱地扩展是不可取的,严重损害卫生、观瞻和节约用地原则。在全国提倡火葬的情况下,墓地仍以惊人的速度增加着。“阴宅”挤压“阳宅”空间,也不利于阴阳平衡。集中的有序的城市公共墓地是不可缺少的一项功能用地。人类敬祖宗悼亲人的精神情操,祭祖扫墓缅怀先人的祭祀活动,也是一种传统习俗。但是现行教材,《城市规划原理》和有关杂志缺乏城市公墓内容,在一般城市总体规划中甚至没有公墓(陵园)用地项目。

因此,陵园的规划与设计也就显示出了其迫切性。笔者有幸参与了几个陵园的规划设计,本文就上海福寿园(东园)为例,与同行进行交流。

概况

上海福寿园地处青浦城南,佘山景畔。前期的西园占地350亩,以中式风格为主;东园占地300亩,定位为现代式陵园。陵园中结合上海已故百位名人,为市民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休闲、参观场所。

规划设计立足于建文化陵园、创陵园文化,顺应时代的发展,赋予陵园以新的属性:公益性、文化性、纪念性、经济性,形成现代陵园的新概念。

设计理念

将人文纪念功能与陵园传统文化有机结合,既为广大市民提供一个祭扫先人、寄托亲情、弘扬中华传统孝道文化的一个文明场所,又达到为青少年和市民游览休闲、欣赏文化艺术、接受教育的目的。两大功能的有机结合,既为社会提供精神文化效应,又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为企业的长期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按照这一设计理念,福寿园东园将建成一座有深厚文化积淀,有浓郁的艺术氛围,有特色的绿色生态公园,与西园共同成为重要精神文明基地。

规划设计原则

陵园公园化的原则

现代陵园要摒弃阴森、恐怖的感觉,要重新赋予她一种祥和、宁静的氛围。陵园公园化的理念在于把陵园做成一个大公园,通过墓碑的合理摆放、园道的曲折、绿化的自然遮掩、园林小品的有机结合,建一座陵园“公园”。让我们的前辈和故人安静地置身于这样一个花园中,每逢祭扫之日,后人可踏着和风,迎着煦日,来缅怀他们。

因地制宜的原则

在整个东园基地中,三面环水,地势较平坦,因此在规划中开渠引流,挖土堆地形,以三条水渠贯穿于基地之中,汇集在基地中心形成两个面积相对集中的水面,在相应岸边的四周堆一些微地形,增强景观层次。

阴事阳做的原则

进入陵园,首先看到的不是“排排坐”的墓碑,而是草坪、鲜花、河流、与之相协调的建筑(艺术雕塑中心、业务房)、园林小品等,耳边传来是悠扬的音乐,天上的飞鸽,水中的游鱼,消除了传统意义上陵园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压抑感。

坚持现代式风格的原则

东园的总体规划与西园大相径庭,以现代式风格为主,规划设计中全部采用现代的亭、廊、桥,且大量运用现代的景观元素,如:亲水平台、溪坑石跌水、布膜等,包括主体建筑(业务房)都采用了钢结构、大玻璃钢结构的现代式风格,与西园相比较更给人们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风水学的设计原则

园区内的道路分主干道、次干道和三级道(园区小径,墓间人行小道)。主干道可行机动车,在清明、冬至人流拥挤时,又可起到疏散人流的作用。次干道可行电瓶车,除了三个入口采用直线形的道路外,原则上按风水学“曲则顺”、“直则冲”的原理,设计成弯弯曲曲,也有利于景观设计。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考虑到来客扫墓、祭扫的需求,在布局上、绿化上、人员流向和车辆流向等诸方面作充分的考虑。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陵园的建设与一般的房地产建设不同,是以“逐步建设、滚动开发”的模式运作的。这样可保持陵园的可持续性发展,建设一块,销售一块。将地区位置相对较普通的区域先进行开发,逐步形成区域形的大规模,再将拥有规模优势的较好区域作开发,这样既避免了一哄而上浪费土地资源,同时也获得较高的经济回报。

福寿园东园的设计与建设也遵循了这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先将基地外围的土地进行开发。这样若干年后将形成以中心湖区景观带和周边墓区的格局,此时再对中心湖区作开发,将获得高利润的回报。

墓区

艺术墓

是一座座纪念墓碑,又是一尊尊高品位的艺术品,给后人以舒心的视觉享受。人生命结束后,用艺术形式表现自己,不同的人生,用各自喜爱艺术的形式展现丰富多彩的艺术墓区景观是集祭扫、纪念、游览、瞻仰于一体的园林。用园林手法表现、设置墓位比较随意、活泼,自然展现为一座特殊的公园。艺术墓区可依职业、身份的不同划分为不同区域,如高知区、军人区、公安区、红十字区、老干部区等等。

树葬

以树葬墓园代替立墓树塔是当前殡葬的新风尚。利用新建园区四周坡地环绕的树林,发展树葬墓区业务,也可满足热爱自然的群体的需求。

草坪葬

草坪葬绿草菁菁,点缀鲜花和小巧精美的墓碑,碑上或几句人生格言,或是一个美丽的雕像,一点没有死亡的气息,相反呈现一片阳光灿烂。

传统墓葬

位于陵园周边侧,绿相簇拥之下,远看只见树不见碑。

其他形式

由于三期是西洋式风格,可尝试采用天主教、基督教的墓葬方式;也可尝试建造一个四季亭,做一个花葬。

竖向设计

整个公园在总体地势平坦的基础上,遵循中国传统造园中“挖池堆山”的手法,局部造微地形,满足景观要求的同时,也便于排水。

植物设计以生态为先导,保护生物资源和生物物种多样性。植物选择以适地适树为原则,尽量选择当地乡土树种。充分利用上海丰富的乔木、果树等植物资源来绿化美化基地环境。创造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多赢的局面。

墓区、山枯地、墓区边缘道路两侧以乔木为主,常绿为主。游览观赏区和艺术墓区应以自然式种植为主。乔灌草高低错落,落叶与常绿搭配,注意色彩变化组合和林冠线的变化。

上一篇:诗歌按形式的分类下一篇:广东省初一生物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