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体会书心得

2024-04-23

读体会书心得(共10篇)

篇1:读体会书心得

读《简单教数学》心得体会

关塘完小

张荣菊

这个冬日,享受着浓浓年味的同时,更是沉醉于和一个充满智慧的特级教师的交流,沉醉于幽幽扑鼻的书香,沉醉于精彩而鲜活的教学案例,沉醉于这本看似简单,却有内涵;看似简单,却有韵味;看似简单,却不简单《简单教数学》。

读着这本充满作者智慧和思想的新作,如同与作者对面而坐,促膝交流,一个把课堂从“粗茶淡饭”开始到“山珍海味”,再回到“粗茶淡饭”的历程,看似简单的轮回,确是揉进了作者多少的思想、智慧和精华。这样的轮回,向读者展现了一个教育工作者从普通教师向优秀教师、特级教师的转变历程,一个建立起专属于自己研究领域的智者,一个拥有独立人格和专业自主权的研究者的成长成熟的历程。

回首我们的成长,我们缺乏的是作者的持之以恒的韧性和锲而不舍的钻劲,之所以作者能成为作者,之所以作者能成为特级,除了满腔的热忱,更是沉得下来的气和静得下来的心。沉得下气,沉下气与教材对话,与编者对话,与教学设计对话,与教学大家对话,与孩子对话,静得下心,静下心反思自己的教学案例,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反思自己的教学思想,反思自己的课堂,反思对孩子成长的关注,反思孩子数学学习方法,途径,效果,反思学生在数学课堂的快乐指数……

掩卷长思,这本厚重的娓娓叙说,一个个精彩的案例,传递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作者的教学智慧,更有着作者对孩子生命成长的关注,对孩子自尊心的保护,对孩子人格的尊重,对孩子学习兴趣的呵护。“我是坏人吗?”、“从喜欢打架到喜欢学习”、“赌出来的自信”,我们读到了作者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回归自然,回归常态,用智慧点亮了孩子迷惘的双眼;“课后补与课前补”、“每天上台露露脸”、“让他当当裁判员”,我们读到了作者对学困生的呵护,帮助,温暖的人性关怀;“何为速度”、“为什么冷场” 又体现出作者对教材的尊重,对孩子知识基础、心理基础的尊重,并倾心在教学内容的和孩子之间架起一座快车道,引领学生一起到达知识的彼岸…………

回味我们的课堂,当把去除华而不实、热热闹闹,去除刻意追求,还一个朴实、扎实、本真的课堂,作为一种境界,作为我们共同的追求和理想。

篇2:读体会书心得

本书主要采取了拟人的手法,告诉人们一些令人受益匪浅的道理,讲述了一个个绘声绘色的童话故事。作者在描写《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拇指姑娘》、《皇帝的新装》等童话故事中,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金钱的罪恶,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这也是当时黑暗社会的真实写照。

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可怜的小女孩在擦亮火柴后看到了幻象:大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有才我们又知道小女孩看到幻想的原因:渴望温暖、渴望食物、渴望快乐、渴望疼爱。这则童话表达了作者对小女孩不幸遭遇的同情与怜悯,可见,这世上有残酷的事实,也有珍重的真爱!

“丑小鸭变天鹅”,在生活中,这也许是一个谬论,是个不值一提的事。但是,“一切皆有可能”,在《丑小鸭》这个童话故事中,丑小鸭真的能“变”成白天鹅。人们在看这个故事时,可能只在乎结果,因因为在故事开头就知道是蛋放错了本该属于它的位置,其实,丑小鸭并没有变,它本身就是一只白天鹅,这也许是读者对它的理解。但是,故事中的丑小鸭并不知道自己就是白天鹅,反而它还自卑的认为自己是一只因为生来就丑而被人抛弃,任人宰割的苦命鸭子。但是,它不因为这些而失去自我,自甘堕落,轻视生命的存在,它仍然顽强的活着,靠努力一步步的向前走,再大的困难,都不能把它打倒!其实在生活中,也有许多“丑小鸭”,但是他们的坚持、打拼得到了大家的赞同,社会的认可,真正的变成一只美丽“白天鹅”。我相信,在它,他们,成为白天鹅在空中自由翱翔时,定不会忘记曾受的苦,流的泪,他们定会庆幸自己拥有面对困难时的勇气和信心,因为付出得到了应有的享受!

篇3:“读”数学书, 读出“数学味”

关键词:数学阅读,数学味,数学能力

学生的数学能力, 一般是指学生的计算能力、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探究能力等, 忽视了较为重要的一种能力——数学阅读能力。而“终身教育”这种现代教育理念的提倡, 更显示出阅读的重要性。当然, 数学中的“阅读”与文学作品中的“阅读”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是要读出“数学味”。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强调的一个新理念: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 包括数学阅读能力、数学应用能力和数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中, 最重要的一种就是阅读数学文本的能力。通过阅读数学文本, 能使学生进一步感悟数学语言, 培养数学能力, 从而提升综合的数学素养。通过阅读数学文本, 能使学生进一步感悟数学语言, 培养数学能力, 从而提升综合的数学素养。

一、“读”题目:去表面、抓本质

表面指的是事物之间的外部联系, 具有不稳定性;而本质指的是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 具有稳定性。我们看问题必须抓住事物的本质, 这样才能深刻透彻地理解问题, 抓住数学题目的关键。

有一些数学题目, 提供的信息特别多, 学生遇到这样的题目, 一方面是缺少耐心把题目读完, 随便拣两个数字进行计算便了事;另一方面是读不懂题意, 感觉题目里的信息都得使用。结果把自己掉入了一个泥潭, 因为他们潜意识里认为, 信息越多, 说明这题目越复杂, 不可能轻而易举就搞定。这种情况就是没读懂题目, 应该是去掉文字的表面现象, 抓住题目的数学本质。举两例如下:

1. 据医学测试, 人静止不动时, 从头部散失的热量很多, 再穿得暖和, 但不戴帽子, 气温为15度时, 从头部散失的热量占人体散失总热量的30%, 4度时占3/5, 零下15度时3/4。因此, 有句俗话说“冬季戴棉帽, 如同穿棉袄”。请问什么气温时从头部散失的热量最多? (人教版数学教科书六年级上册P84第7题)

这道题目从表面上看信息较多, 有表示气温高低的, 有表示散失的热量占总热量多少的情况, 并且有的是百分数, 有的是分数, 学生就无从下手了。其实, 静下心来, 细细品读, 此题就是讲述了一种生活现象:人在不同的气温下, 从头部散失的热量是不一样的。这道题的数学本质就是比较30%、3/5和3/4这三个数的大小。学生会比较这三个数的大小和认识到此题是比较这三个数的大小, 他们的数学能力是不一样的。

2.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世博会史上参观规模最大的一届世博会, 参展国家和国际组织超过了2000年诺汉威世博会172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的最高纪录的18/43。问2010年上海世博会参展国家和国际组织共有多少个? (黄岗小状元六年级上册P24第5题) 此题目较长, 并且使用的都是长句, 如果学生不会断句, 或不了解世博会的知识, 此题做起来就很困难。表面上是说两个不同年份举办世博会的事儿, 其本质就是求比172多18/43的数是多少。

这种题目常是“生活中的数字”类型, 介绍生活知识是其功能之一, 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通过“读”, 提炼出题目的“数学本质”。

二、“读”概念:明内涵、定外延

在教学数学概念时, 我们常用的方法是让学生读一读, 孰不知, 这“读”概念的学问大着呢。数学中的概念大多是抽象的, 如果只是让学生简单地读过, 很难让他们深刻理解并掌握。需要引导学生在读的时候, 明白概念真正的内涵意义, 并从而向外延伸。因为我们不是让学生记住某一个数学概念的解释, 而应在明确概念内涵的基础上, 进而确定概念的外延。

1.“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在教学概念时, 让学生尝试着把这句话中的重点词语“读”出来。“乘积是1”“两个数”“互为”, 通过学生的解读, 倒数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学生就会很清楚了, 在做此内容相关的判断题, 选择题时错误率就会大大降低。

2.“圆的周长与其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

在圆周率的概念中, 建议教师引导学生“读”出以下知识:圆周率是一个比值, 所以没有单位名称;圆周率还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大圆小圆的圆周率都是一样的, 是一个固定的值;圆周率是用周长除以直径所得到的一个商。

3.“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在“读”这一概念时, 首先得确定是“四边形”, 弄清“两组对边”, “分别平行”, 那在确定平行四边形的外延时, 就会把长方形、正方形、菱形都归结为平行四边形, 而梯形不具备“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内涵, 所以梯形不是平行四边形。

三、“读”公式:灵活用、会变形

数学学科中, 公式较多, 我们读公式的时候, 不能只是死记硬背, 一定要理解公式推导的过程, 弄清公式的本意是计算什么, 通过变形还能计算什么。有些学生不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只选择去死记公式, 只会依葫芦画瓢, 套用公式计算出一个量。但当实际解题需要将公式灵活变化运用时, 又不会了。这样, 在解题时就带来了很大的阻力。所以, 学生在“读”公式的过程中, 不仅要熟练掌握公式的来龙去脉, 更要掌握公式的灵活变形。

例如,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即s=ah, 我们利用公式原形s=ah, 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就可以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会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后, 追问一句“这个公式你还可以读出哪些变形?”从而引出公式的另外用途:a=s÷h (已知面积和高求底) ;h=s÷a (已知面积和底求高) 。这种引导, 可使所学的知识由此及彼, 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 举一反三的灵活运用的能力。

篇4:读体会书心得

【关键词】名著阅读;尝试;反思

一、背景

福建省07年考纲明确规定把中外十二部经典名著列入高考考试范围,分值为20分。一石激起千层浪。这在省内外语文界引起巨大的反响。从《考纲》引导中学生及全社会崇尚阅读,把我们的社会朝一个阅读型社会的方向引导,这对于提高全民的文化素养有着重大意义。这一考查方向与《新课标》中提出的学生要“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的要求是一脉相承的。2006年全国两会朱永新代表提出要设立全国性的阅读节,引导全民阅读,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养。同时“百家讲坛”在全国热播,再次掀起了“三国热”和“《论语》热”。这些都为开展中学文学名著和文化经典的阅读,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

二、尝试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与其坐而待毙,不如主动去适应,顺水推舟,去营造一个读名著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去读去讲去写。2007年初在我所任教的班级中开展了“读文学名著,讲人物故事,写心得体会”的活动。从“四大名著”中规定《三国演义》和《红楼梦》两部为每人必读,每人每学期选一本作为课外必读名著,利用课前5分钟开展名著人物故事为主题的演讲活动,用周记的形式让学生写读名著的心得体会。每月利用作文讲评课开展一次名著阅读心得体会交流活动,并利用期中期末自行命题的时机,从《三国演义》和《红楼梦》中各选取10个人物,让学生从中选取一个人物,立意自定,题目自拟,写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以此来巩固阅读成果,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写作能力。

三、反思

为今后更好地开展读、讲、写相结合的活动,使阅读成为一种学习习惯,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会和感想。

(一)激发兴趣,因势利导。

为激发学生的阅读名著的兴趣,了解学生整体的阅读状况,笔者先发了一份课外阅读调查表,设计了这样三个问题:1.你平时读了哪些课外书?请写出书刊名。2.你读过哪些文学名著?请写出书名。3.你认为当前最应该读的是哪些名著?请写出书名。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平时读的书多为期刊杂志类,读过的名著多为初中新课标所要求阅读的书籍,诸如《鲁宾逊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简爱》、《格列佛游记》等,而高中语文所要求阅读的《三国演义》和《红楼梦》,只有21%的同学和6%的同学读过。在第3个问题的回答中,50%以上的同学认为当前最应该读的名著是《三国演义》和《红楼梦》。

问卷调查发现的情况在高中学生中具有普遍性,在应试教育思想的支配下,学生功利思想严重,作为集多元文化于一身的《读者》对于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原因有两个:一是由于教师近几年一直强力推荐;另一个是作为课外阅读,它具有用时少、收效大的优点,学生写作时可以活学活用,作文中每每获取高分。所以《读者》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第一品牌也就不足为奇了,这种快餐文化的流行是时代浮躁的一个缩影。我们不能责怪学生,而应在保护其看《读者》的热情的同时,积极引导他们阅读名著。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阅读名著。同时用好高考指挥棒,2007年福建省将《课程标准》推荐的经典名著列入高考考试范围,这对高中开展名著阅读是一个历史性机遇。教师要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改变学生的阅读结构,将学生引到名著的阅读上来,向学生阐明名著阅读对于人生的意义,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帮助学生梳理名著的线索结构,从情节入手,由浅入深进行阅读,激发兴趣,因势利导,这样学生就会由内心浮躁变为宁静,就会由喜欢快餐文化到喜欢经典名著。

(二)构建平台,一石三鸟。

名著阅读开始后,为及时检查阅读成果,首先要搭建一个平台,让学生把阅读成果写出来,讲出来。这次收获最大的莫过于课前5分钟演讲,学生读了《三国演义》或《红楼梦》后,把其中的一个人物作为故事作课前演讲,这就必须对人物故事进行整理概括,然后写出来,而上台演讲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又展示了他们的学习成果,读讲写三结合,可谓一石三鸟,一举多得。一个学期下来,虽然只有课前短短的五六分钟,但展示给大家的《三国演义》和《红楼梦》中各式各样人物有一百多名,可谓形象丰富,妙趣横生。这些人物不管是背信弃义、有勇无谋的吕布,还是不事二主、从容就义的陈宫;不论是“机关算尽反误卿卿性命”的王熙凤,还是清高孤傲、病弱多心的林黛玉,都对丰富课外知识,提供了品种齐全、内容丰富的营养大餐。与此同时,课堂演讲成为交流的平台,名著的学习成果在三尺讲台前得到了交流共享。

此外,以说促写,把名著阅读的成果转化为学习心得,提高了写作能力。学生要把阅读成果转化为人物故事,这不仅要读,同时要学会整理概述,名著中的人物大多一生经历坎坷,故事内容丰富多彩,怎样进行概括,突出哪些事件,着重表现人物的什么思想性格,给人们怎样的人生启示,作文中如何让观点与材料做到完美统一,如何谋篇布局,如何书写成文,这些检阅的是学生的整体写作能力。这也是一次锻炼其写作能力、提高其写作水平的好机会。

(三)认识意义,引领人生。

著名学者钱理群认为:文学名著的阅读就是一个发现(与开掘),既是对作品所描述的已知、未知世界的发现(与开掘),也是对自我潜在精神力量的发现(与开掘)。说到底,这乃是对人(他人与自我)的发现(与开掘)。

一部好的作品不仅能引起读者心灵的震荡,甚至影响人的一生,改变一个人的命运。青年学生的自我教育是从读一本好书开始的,表现为能用那些英勇的行为和崇高的思想来衡量自我。从自我与作品的对话中找到人生的榜样,从榜样中吸取人生的滋养,以此涵养人生,达到生活与思想的崇高境界。用这些人类最好的精神食粮来滋养,就一定能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丰富他们的精神境界,逐渐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正如走进《三国演义》,迎面是刘关张的“义气”。

针对《三国演义》中的义气,学生们在读书心得和作文中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即人要讲义气,但不能因个人的义气损害集体的利益,正确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不能因此损害集体的名誉,更不能因义气损害国家的利益。同时学生们在作文中更多地赞叹诸葛亮竭忠尽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这种精神作为一种儒家思想和民族精神,将引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

篇5:学生读红岩书心得体会

在渣滓洞中,无论遇到哪些困难,她都咬紧牙关,终以微笑面对着大家,洁白的蓝色旗袍上不沾一点浮沉,似乎告诉大家:咬紧牙关,不要泄露秘密,相信党总是会胜利的。她总是毅然地说: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做的。

《红岩》为我们塑造了一组革命英雄的群体形象。这些不一样年龄、不一样性别、不一样经历、不一样性格的共产党员和革命者,经过作者的精心刻画,都活灵活现地以各自的形貌出此刻我们面前。江姐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一个主要人物,她对党忠贞,对敌斗争顽强不屈,在危急关头从容镇定,对革命同志血肉情深。在赴华蓥山途中,她看到城墙上悬挂着丈夫的头颅,虽然悲痛欲绝,但为了不暴露身份,仍旧镇定自若地去与双枪老太婆会面。在就义前,她平静地与战友们一一告别,亲吻“监狱之花”,梳理好头发,换上整洁的`蓝旗袍,平整好衣服的皱痕,而后从容走向刑场。所有这一切,让人多么激动、崇敬、悲愤、感叹!

篇6:读心理学书心得体会

(陕西理工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应用心理学心理1202班刘季)

心理学刚入门的我认为学这门学科是很有必要的,让每一个在本我、自我、超我中不断完善自己,学这门知识将助人也自助,现谈谈最近的学习心得及其思考。

7月9日是我暑假离校的第一天,没有回家的我抱着茫然的心态去了我将要呆一个月的地方并在偏离汉中市的南郑大河坎冷水路开始了我的计划,一切算是艰难的开始在回过头看去时已不是那么的令人感到是困难….是挫折…,就像是乔布斯在最后的演讲stay hungry ,stay foolish中说道“你要坚信,你现在所经历的,将在你未来的生命中串联起来,正是这种信仰让我没有失去希望,它使我的人生与众不同”“记住自己将不久于丗,这是我在做出人生重大选择时的一个最重要的参考工具”“如果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末日,我还愿意做我今天本来应该做的事情吗?”“记住,你们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把时间浪费在别人的生活里”,自信,专注,积极,乐观,坚持,独立,激情,活力,风采人物给我们创造的不仅是世界超级品牌,更重要的是那份可贵的成功之道,那份健康的心理。保持你的饥饿感,保持你的求知欲,这就是激情的源泉….朱彤所著{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学}}告诉了我为什么有人会痴迷买彩票?为什么会有“远亲不如近邻”的说法?为什么恋人看不到对方的缺点?为什么我们购物或是消费时总是受广告的影响等等,此书不拘泥于心理学的理论体系,不是从纯理论的角度探究人类心理活动的奥秘,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实际出发,对心理理学中涉及日常生活的概念做了阐述,对我的启发颇多,我从中收获无穷。我将介绍我对此书的重点摘要,及我个人的思考联想。

在思维定势:{不要被老眼光束缚}一小章节中日本东芝电气公司积压大量黑色电扇卖不出去,董事长最后接受小职员建议推出浅蓝色系列风扇却激起抢购热潮,总结得出“电扇只能漆成黑色”这是思维定势的束缚,心理定势常见表现:一个人看到他人时,常常会不自觉的按其年龄、性别、职业、民族等特性对其进行分类,并根据己有的关于这类人的固定形象,作为判断其个性的依据。这样形成的印象即“刻板印象”。例如当一种新饮品刚上市时,同样排面的摆在超市货架上,大部分顾客她会因为刻板印象不选择新产品而选择自己以前喝过的品牌。尤其是酒这种能成瘾的快速消费食品,(所谓成瘾性,是人的生命过程,常常在心理和生理的某种尝试行为中产生了愉悦反应;这种反应获得多次重复,就行成人对愉悦刺激补偿的渴求,渴求又带来刺激的不断强化,于是就形成了人对这种刺激的依赖。成瘾的内因每个人都有,成瘾性性一般分为生理性成瘾和心理性成瘾两大类。生理性成瘾一般是通过外来具体物质进入体内引起的。例如吸毒、抽烟、酗酒等。海洛因、香烟、酒精等物质中的某些成份,就是外来的具体物质。在生理性成瘾过程中,会伴心理性成瘾。在生理性成瘾的过程中,由于愉悦的一再重复,心理上便产生了对某一特定生活方式的期盼,这样就形成心理性成瘾。心理性成瘾是容易受到忽视的成瘾现象,称为病态心理,如某人可以花两小时来打扮自己,这种人通常对自己要求过高,潜意识里在不懈的追求完美,但社会或生活中的某些不完美却让他们感到很失望,所以,她们就把注意力转移到自己身上,竭力想用自己的完美来弥补社会和生活中的不完美,在“心理补偿中” 1 得到满足。还有一种我特别要强调的“表演上瘾”,因为我在这面镜子里照到了自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阿瑟.塞尔拉米克利博士提出“表演上瘾者始终忙着思考接下来要做什么。只有不停地忙碌、他们才会觉得活着有意义。”这类人的缺点是存在(耐心听别人谈话、让自己放慢节奏、睡眠、时间安排、自我保养运动食疗等)方面存在障碍。最后生活中也有许多有益得成瘾,嗜音乐如生命的人最终成为音乐家,嗜书法为生命的人最终成为书法家,嗜绘画为生命的人最终成为画家…….)。酒的种类很多,但啤酒的酿制原料无非是水、麦芽、大米、啤酒花,但它们通过厂家会变成不同口味满足不同需求的人,从口味价格开始重新定位,在社会中占有一定的市场,当它的某一种品牌初次在某城市要打开销路时需要的是促销员,在促销员置身于餐饮店这个服务行业的环境时,她们会用大方自然的微笑,温暖周到的服务,适度的介绍产品的特点优点,与其它产品比较出自己所卖产品的好,在双方都愉快的前提下与顾客完成成交。但是在这促销的短暂过程中让顾客克服刻板印象达成购买欲,涉及到了本书好多章节所介绍的内容比如:(!心理暗示:小品{卖拐}的启示、2皮革马利翁效应:期待的巨大力量、3逆反心理;他为什么就是“不听话”应激反应: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4尊重的需求:人人渴望尊重、5态度的神奇力量:心之所愿无事不成、6心理防卫机制;精神胜利法获得的心理平衡、7互惠原理:人际关系的跷跷板、8首因效应:不可小觑的第一印象、9近因效应;喜新厌旧是人的本性、10晕环效应;为何情人眼里出西施、11身体语言:身体会透露出你的内心世界、12从众心理;人为什么会随大流、13社会促进与社会促退;旁观者在场对效率的影响、14社会感染;人多为啥胆大、15社会角色;把握做事的场合与时机、16马太效应:你拥有的越多,就给你越多、17竞争优势效应;如何获得双赢、18注意力的作用;专注更容易获得成功、19紫格尼克效应;调节你的心理张力、20环境与心理;环境会影响你的表现、21说服的奥秘;好的说服从哪里来)

“所谓心理暗示,是在无对抗条件下,通过语言行动表情或某种特殊符号,对他人的心理和行为发生影响,使他人接受暗示者的某一观点意见或按暗示的方式活动”“自信心就是一种自我暗示,当一个人面临挑战时,如果充满自信,就会鼓起勇气,奋力完成任务”促销员面临每一桌新顾客时都需要做心理暗示想到我能成功让顾客购买适合他们口味的新产品,并将此产品的名称口味暗示给认真听你讲述的的客人。必须相信每一句话都会沉淀在自己或他人心里,甚至潜意识。做出勇敢说出去的决定,用微笑手势传达你诚恳的心认真的态度,带给顾客你的思想并尊重他们的选择,比如说:“我们店还有„„„等一系列饮品,您也可以选择,我只是在尽力做好我的工作把品牌宣传出去,让大家知道本品牌的存在„„„”本书中告诉我跟口头语言相比,身体语言有一巨大的优势就是真实,身体语言与人所说的话经常是矛盾的,此时,身体语言往往更加可靠例如摊开手掌一般表示诚实或天真,人类的沟通,更多的是通过他们的姿势、仪态、位置以及同他距离的远近等方式,一个简单地与顾客对视就能达成心灵上的沟通,你的着装,你的说话语气,你的仪态,都能成功的协助到你的推销。最后一章说服的奥秘则更加一针见血,“当对方的文化程度和智力水平较高时,采用双面论证法较适宜,而低智力文化者,则用单面论证法较佳,当对方对你的观点比较赞赏或处于中性态度时,采用单面论证法效果较好;而当对方一开始就持怀疑态度时,则以双面论证法较合适”如果你是促销员则可以通过短暂的旁听新来顾客对话,或与他们以服务员的身份进行言语沟通,根据穿着仪态对其社会角色地位定位,判断出谁是请客者并决定用哪种方法进行说服对谁进行说服。你要说服对方,应该分阶段逐步提出要求,切勿急于求成,如果目标要求过高,不但难以说服对方,反而会使人产生抗拒心理。此外可以利用“首因效应”在把自己换位为服务员告诉顾客本店所 2 有饮品时把所卖产品放在第一位,加之言语辅助,顾客会第一个选择因为人容易产生“定势”现象即所谓“先入为主”。利用“近因效”应把所卖产品放到最后,并着重渲染怎么好怎么适合于顾客,则可以激发他们喜新厌旧的大众心理,去尝一次鲜。近因效应在写作中运用很多因为写文章讲求“豹尾”力图在最后部分给人留下回味,加深印象,在人际交往中我们也可运用其塑造自己独特的形象服务,将自己推销出去。利用“晕环效应”先将产品闪光点介绍给顾客,顾客会以此点出发以点带面,以偏概全,用人的认知心情感旁推的心理现象还可以帮助到你的人际交往,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总是有限的,人们只能用点滴的了解来全面的概括你,所以尽量使你的首先暴露出来的特质闪光,并且要真正认识一个人,仅仅靠自己是不行的,单单靠朋友的介绍也是不够的,必须从正面评价到反面意见,进行全方位的信息收集,进行认真分析才能比较正确。下来我讲一下我对从众心理的学习(从众心理即每个人都有想与多数人才取相同行动的心理,其原因一是人们总是有害怕偏离群体的心理,二是生活经验告诉我们,个人生活中所需要的大量信息,都是从别人那里得到的,离开了众人提供的信息,个人几乎难以活动,而人们往往认为,众人提供的信息更加全面可靠。)在一家饭店吃饭时顾客会看看邻桌都吃的什么喝的什么,然后从众,据这一点促销员应挨桌进行推销,当大部分人已接受并喝了你的产品时,你将更容易卖出你的更多产品。.26章节权威效应与名人效应中说到权威对人们的影响力要超过常人,比如在领导在时你的潜力得到很好的激发,你会发现比往常你的办事效率要高。很多书籍,喜欢请名人题签,企业单位以及商场、酒店学校娱乐场所大都愿意请党和国家领导人或名人雅士题写名称,等等,这都是因为名人更容易被人们买帐。38章节环境与心理是我思考了很多,你和谁在一起,就决定里以后你思想的高度,颜色会影响你的情绪,(红色表示快乐,热情,他使人情绪热烈饱满,激发爱的情感;黄色表示快乐、明亮,它使人兴高采烈,充满喜悦之情;绿色表示和平,使人的心里有安定、恬静、温和之感;蓝色给人以安静、凉爽、舒适之感,使人心胸开朗;灰色使人感到郁闷、空虚;黑色使人感到庄严、沮丧;白色使人有素雅、纯洁、轻快之感)。天气声音会影响的你的心情,厄尔尼诺现象会使人患上抑郁症等。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设计更是运用到心理学的有关内容,可采用问卷调查去探访不同职业不同地位不同爱好的人的在处于各种场合对颜色的青睐。俗语“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诠释的不正是环境(包括气候、温度、海拔)影响人的心理从而造就一方民风吗。

出自岳晓东之手的{登天的感觉------我在哈弗大学做心理咨询}为我对心理咨询师有了深刻了解,并激发了我做心理咨询师的热情,我将为此不断努力,读这本书,我切身感到了他怎样使咨询者得到登天的感觉。心理咨询不同于一般的安慰,就在于它不仅要是人开心,更要人成长。这里的成长,就是通过咨询的过程,使来寻着自己想通了,认清问题的本质,知道该怎么做,达到了人们常言的心理平衡,让他们从危机中看到生机,从困难中看到希望,增强个人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增强来访者的信心。心理咨询之高明就在于它帮助了一个人,却让那个人感到自己帮助了自己。读完此书我知道了,心理咨询主要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心里困惑与烦恼提供咨询,而心理治疗则主要为人们在人格、情绪和行为上的障碍及变态行为提供治疗。两者之间没有截然分明的界限,却有着不同的专业平和和训练要求。{我想从哈佛转学}一文对莫妮卡作者所用格式塔疗法,罗杰斯所创“来寻这中心疗法”,{万般内疚为了谁}所用精神分析法,{走出心灵深渊的创伤}中帮助慕闲所用的“行为疗法”等,都成功帮到了来访者摆脱心理上的苦闷,使他们更加自信的生活。读此书我接触到了我曾不解的同性恋现象,在哈弗大学仿佛去 3 了一趟受作者影响的我同样想帮助更多的人,在从他身上学到很多后我将更加执着,心理咨询人员只能帮着行人尽量认清自己的路。“世界上最大的畏惧正是畏惧本身-----罗斯福”“honest is the best policy.you may fool some of people all of time and all of the people some of time, but you can not fool all of the people all of time-------华盛顿”“ a man can be defeated ,but can not be destroyed.-------海明威”。

篇7:读体会书心得

一天中午,闲着没事做,就拿起了徐老师的这本书,翻到后面的实践操作内容,瞬间了吸引到我了。感觉这本书真的好好啊。对于我来说,真是受益匪浅。在之前,给俊博读故事书的时候,又是为了快点读完,我的语速从来没有体会孩子的感受。而花婆婆把绘本阅读分为三部分。1、听赏阅读2、品味阅读 3、讨论阅读。并且非常注意画面的节奏感和连贯性。从这一本书中让我有了很多启发和共鸣。

《红气球男孩》这是一本来自韩国的绘本,主要介绍了一位小男孩害羞,他的妈妈并没有去说他,而是给了他一个气球,小男孩用气球遮住脸就不害羞了。关键书婆婆还引导孩子提问:红气球是哪来的?有什么作用?一系列的问题经过激烈的讨论,孩子们总结出,小男孩晚上的时候不用红气球?为什么不用红气球?最后红气球去哪了?

《我是小小理发师》我们小的时候都会穿过妈妈的高跟鞋,妈妈的衣服来模仿大人。而这本书的主人公却是模仿理发师的样子给自己家的小狗理发、染发。最后弄得家里一团糟。对于大部分的成年人,回到家看到家里一团糟会不会都是火冒三丈!主人公的妈妈并没有去责怪他,批评他而是表扬他。通过书婆婆和孩子们的共读,孩子们都吐露了心声说渴望有一位这样的妈妈,如果爸爸知道了会怎样怎样?这让我深深的反思,我们应如何对待孩子,就像作者说的,想尊重自己一样去尊重孩子。

《谁吃了我的粥》这本书主要讲的是小熊不喜欢喝粥,家人并没有责怪他,也没有强迫他。而是把粥里面放了一些浆果。但是他还是不会喜欢喝,家里人仍没有责怪他,而是把粥端到了老树桩上“魔鬼熊”喝,关键是第二天碗里的粥真的没了,这引发小熊做了一个他与魔鬼熊的梦,梦醒之后,早饭喝了两碗粥。小孩不喜欢吃的东西,大人们并没有强加给他,也并没有去责怪他,而是想不伤害孩子的方法去解决。

《安珀在等待》小学二年级的时候,爸爸妈妈因为在农地干活,忘了时间,中午放学回家,家里没人,我就一直在门口等着。那时候心里特别烦躁,别人都去上学了,我的爸爸妈妈仍然没有回来。终于把她们盼回来,我的眼泪也就跟着下来了。我妈妈是刀子嘴豆腐心的人,看到我哭了,还在那里说:哭什么哭,不就是来晚了吗?快点吃饭好去上学。但是从那天以后,妈妈都是在我放学之前回家。这本书唤醒了我儿时的记忆,主要讲的是一位小朋友,放学了,其他的小朋友都被家长接走了,而他的爸爸还没有来接她。画面中出现了很多钟表,每一个钟表表示的时间都不一样,在小孩等待的时候它产生一系列的联想,他联想到把爸爸带到月球上去,然后小孩自己去很遥远的地方转一圈,让爸爸尝尝等待的滋味。

篇8:读圣贤书,做有德人

一个优秀的学生不仅要学习好,还要拥有优秀的道德品质;而一个道德健全的学生,不仅要有良好的品行,而且还要有识别品行优劣的能力。学校既要培养道德品质优秀的人,还要教会学生如何识别一个人品行的优劣。但是,正是由于学校对传统美德教育的忽视和缺乏,最终导致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上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突出。因此,学校在德育实践中,既要做到课内外、校内外教育的一致性,又要实现德育教育由单一模式向多样化、个性化、风格化转变。而传统美德教育则是确保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及学校德育实践的必然途径。

要实现传统美德教育在学校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价值和意义,则离不开国学经典的诵读,经典诵读是完成学校传统美德教育的必由之路。因为经典是人类智慧之结晶,是永恒不朽之作品。经典教育就是让孩子在大脑发育最迅速的年龄阶段,通过接触代表人类最高智慧的经典文化,开发其高度智力、培养其健全人格,为孩子的成人成才奠定坚实基础的一种教育模式。

学习经典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这首先表现在诵读经典能够启蒙思想,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其次,诵读经典还可以提升学生素质,并成为德育的一种补充和延伸。第三,诵读经典对学生熟悉文言文,提高语文能力有非常大的帮助。

那么,学校通过经典诵读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运行模式及保障机制是什么呢?

编选教材

整合优秀传统文化,使诵读读本典范化、科学化、学校化。经典的整合应以人们所称道的、具有典范意义的诗文为主。这里“诗”主要是脍炙人口的古代诗歌,“文”主要是指“四书五经”以及《三字经》《孝经》《千字文》等典籍贤文。编选教材时,应根据学生各年龄段分编教材,在编选时应把握一定的原则。

运行模式

在全校开展诵读活动,必须使诵读活动规范化、制度化、系统化。

营造环境。校园内突出以经典诵读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和布置,突出传统文化气息,注重厚德载物、大气沉静的校园环境。创设环境美丽宜人、师生员工和谐向上、于无声处润心灵的境界。

在班级中切实有效地进行经典诵读活动,需要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保证阅读时间。课前一吟,熟读成诵:倡导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充分利用每一节课前的五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常读常吟,“学而时习之”。同时每周开设一节诵读课,教师认真备课,分门别类精心讲授经典诗文,加大容量,加深理解。

运用两个措施。一个渠道:诵。以课前一吟为主,配合学校诵读课时间进行鉴赏、夯实,再配合家庭的“亲子诵读”以拓展延伸。五种活动:诵诗会,古诗文表演,古诗文配画,古诗文新唱和古诗文擂台赛。

机制保障

评比表彰:由校学生会和校团委领导,教导处和教研组组织,开展经典诵读评比活动。

制度推动:

要将经典诵读和美德教育纳入评估体制,作为教学和考核的基本内容,利用考试指挥棒来调节推动,落实到学校教学任务和课程内容中去。

诵读科研:

开展经典诵读对青少年语言学习、文化素养、道德品质、待人接物、立身处世、社会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影响等方面的教育科研工作,使诵读活动和美德教育能有理论深度和思想指引。

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通过经典诵读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是当务之急,刻不容缓。它关系到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高,关系到重建民族核心价值观,关系到延续中华民族文化命脉和精神命脉,关系到提高全民族文化认同。学校和广大师生需集思广益,形成共识,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经典诵读活动,营造书香校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篇9:读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心得体会

关键词:卢梭;社会契约论;心得体会

中图分类号:B565.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129-01

制度设计是政治治理活动中一个很重要问题,一个有着良好制度的政府才会产生出良好的公民。卢梭的社会契约理论深深地影响了世界各国的人民,得到普遍的认同和接受,其致力于更好的建设政府,对我国当前的体制建设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写作背景

18世纪的法国实行的是君主专制制度,“人人生而自由,但却无往而不再枷锁之中”,卢梭意识到政府存在的缺陷,意图通过社会契约论来形成一个更好的政府,使人意识到的自己是国家的主权者,人民的主权是不可转让的,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主人。

二、主要内容

(一)第一卷 从原始社会引出社会契约。

在原始社会中,人人处于独立的状态,是自由而平等的。当个人的力量(是一定的,无法增大)无法抵抗外界的危险,则需要通过人们的联合来壮大力量共同抵抗危险,这时候人们通过公约结合在一起形成稳定的社会秩序,社会契约便作为特殊的公约而产生。

通过这一点,卢梭否定了强力说,因为强力不构成权利,且不是持久的。

(二)第二卷 主权和法律问题。

主权既不可分割也不可转让,而法律是公意的公开宣示。人们通过结合形成社会契约,这样每个成员便具有了双重身份:“对个人来说,他是主权的一个成员;而对主权者来说,他又是国家的一个成员。” ①卢梭将全体的意志定义为秩序,抽象为人格化的法规,通过法律来运行主权表达公意,因此法律就成了公意的公开宣示。

(三)第三卷 政府的形式问题。

政府是在属民和主权者之间的中间体。他的目的是使这两者相适应,并负责法律的执行和保障公民的社会自由和政治自由。

政府形式的形成受人口数量、国土面积和剩余财富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主要形式有三种,即民主制政府、贵族制政府和专制政府。这里的民主制是全民的统治,贵族制是少数人的统治,而专制政府指一个人的统治。

卢梭最欣赏的是贵族政府,国土面积不大不小,且剩余财富适中。

(四)第四卷 从罗马政府和宗教论国家良好体制建设。

罗马政府是历史上存在过的最好的政府。

在投票制度上,假定公意的一切特征始终是存在多数之中的,卢梭指出不同性质的事项需要不同的投票计算方法来决定投票结果。若是重大的事项就需要票数接近全体一致;而事情需要迅速解决,则规定的票数之差就要尽量缩小;若是必须立刻作出决定的讨论,甚至只需超过一票即可。

在选举制度上有选定和抽签两种方法。在卢梭看来选定是相当适宜于贵族制,而抽签适宜民主制国家。若是投票选举和抽签两个办法都用的话,则投票选举适宜用于挑选有专门才能才可担任职务的人,比如说指挥官;而只需要头脑健全并怀有公正之心的人就可担任的职务可以通过抽签来确定人选。

其他的一些制度。风尚舆论是活的法律应当注重对风尚和舆论的引领;保民官制度是法律和立法的保护者,是行政权力的调节者,保持政府和人民的平衡;另外在国家存亡难定的时候,可以设立独裁者,独裁者可以做除立法以外的其他事情,但独裁者只是临时机构,设置的时间不宜过长。

宗教是早期各国建立的基础,有着和政治统一或分离的事实。卢梭指出,宗教和法律都是神圣的,它们都引领和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和生活,宗教不仅能够而且应当做为一个合法的部分纳入政治共同体。

三、心得体会

通过阅读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我明白贵族制政府它不单单只是世袭它还可以是选举的,选举的贵族制政府是接近民主的政府,因为真正完全民主的政府是根本不存在的。我们意识到自己作为主权者所应当享有的主权,政府只是进行主权行为的机构,它的权利是来源与人民的等等。

尤其是法律的制定,法律的目的总是向着自由和平等的,因为法律是公共意志的结果,因而是维护共同利益的,具有普遍适用性因而它的语言应当是通俗易懂的。

(一)卢梭的社会契约理论在历史上和今天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首先因为它肯定了人作为自己应当享有的权利与自由,使人类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保护自己,做自己的主人。社会契约中的公意即是法律,国家的一切活动都应该在法律的控制之下,人民才是真正的主权者,政府只不过是传达公意进行主权行为的人,政府的成员和行为是不应该过多的,过多了反倒会减损它的力量。并且立法是尤其重要的一项权利,立法权是万万不可和行政权一起交到少数的几个人手中的,它们应该分开,以免个人利益使他们从中耍花招,这样人们的自由才是可以的到保障的。

在国家政治体制的建设中,采用投票选举还是使用抽签要根据事情的性质来区别对待这也是很有道理的。另外,宗教的神圣性若是能够与法律的社会性相结合融入到国家的体制建设中也是有其积极意义的。

(二)存在的不足。

卢梭曾指出一旦有了代表,人民便没有自由可言了。然而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是为保障人民的自由而设立的,其宗旨就是为所代表的人民利益发声。在我国庞大的人口国情下,全面直选没有可操作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对选民负责的机制是可以很好地维护人民的意愿体现公意。当然制度的实施是一定需要配套的监督制约机制来保证实施的。

社会契约论假定人人都是善良的,可以得出公意。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这种多数人投票体现的公意往往是会出错的,有可能会导致多数人的暴政。

注释:

①卢梭著李平沤译《社会契约论》第21页。

参考文献

[1][法]卢梭.社会契约论[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2014.9重印).

[2]李一晓.卢梭《社会契约论》读书笔记[J].理论前沿,2014,(9).

[3][法]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与基础[M].黄晓彦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3.

[4]郁建兴.黑格尔对社会契约论的批判[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9(5).

[5]黄晓明.论卢梭社会契约论的法律思想[D].安徽大学,2007.

篇10:读廉政书心得1000字

事隔多年,想起当年的自己,觉得有几分可笑。当我今天读了《两袖清风》里的于谦为民着想,不用金钱和土特产去巴结上司的高尚之举时,不禁为之震撼:那宽宽的袖袍,甩起来的时悠悠自得,甩起来的是为民着想,问心无愧。

然而,在当今社会中,又有几个人做到了两袖清风,又有几个人是“藕虽有孔,但不染尘埃”?无不是见钱眼开,巴结受贿比比皆是。

一个王朝的腐败会导致它的最后灭亡,隋炀帝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官员们也上行下效,盘剥百姓。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结果官逼民反,农民起义,隋朝被瓦解,隋炀帝也落得一个被人吊死的下场,可悲可叹!

从古至今,也有许多品格高洁的人。周恩来为民着想,积劳成疾,他经常工作到清晨,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惦记着人民。临死的时候他穿着的衬衣还打着补丁,而他却是我们国家的啊。他是一朵梅花,透着缕缕幽香。他是一颗青松,永存不朽。好的人,人民永远纪念他。不是有一句话说得好吗:“有的人活着,他却死了;有的人死了,他却活着。”他的身躯倒下了,但伫立起来的是永远不倒的丰碑。两袖清风,甩起来的风令人钦佩、折服、赞叹。

有一件事,成为我一次心灵的洗礼。那时,我还在上幼儿园,那里的玩具琳琅满目,我的手痒痒的,趁老师不注意拿了一件回家玩,结果被妈妈发现了。妈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做人要诚实,在你的人生道路上可能要面对很多的诱惑,你要学会克制自己,不要被他打倒。”那时我还小,不明白妈妈话里的意思。我只记得第二天我把玩具还了回去,主动向老师承认了错误,得到了老师的谅解和温和的夸赞。

上一篇:《路》读后感下一篇:二年级幸福作文:寻找幸福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