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指南心得体会

2024-04-16

读指南心得体会(通用9篇)

篇1:读指南心得体会

和你一起成长

琪琪宝贝,妈妈认真学习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南》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很庆幸妈妈在以前的生活中没有拔苗助长,让你接受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也没有坐视不管,让你偏离方向,远离目标。

通过学习,妈妈更加系统地了解了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整体、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幼儿独特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在以后的生活中,妈妈会更加重视宝贝学习品质的培养,充分尊重和保护宝贝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和宝贝一起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的良好品质。

《指南》让妈妈清楚地认识到宝贝每个年龄段应该具体达到怎样的目标,而达到这样的目标,妈妈可以根据其中的教育建议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和手段。在健康领域目标2中指出“以欣赏的态度对待幼儿,发现幼儿的优点,接纳他们的个体差异,不与同伴做横向比较。”

是的,宝贝,在妈妈眼里,你是最棒的,你的身体非常健康,你的性格非常乐观,你有积极稳定的情绪情感,你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你身上有好多好多的闪光点。妈妈会继续为你创设温馨的人际环境,提供合理均衡的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加强户外锻炼。《指南》中提到: 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一般不少于两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季节交替时要坚持。对于户外运动,我们得加强了,好像没有达到每天两小时哦!指南里这些细致的内容真是宝贵的经验资源,可以有效防止滞后或者超前的教育行为,让你更健康快乐地成长。

《指南》的学习让妈妈意识到:妈妈要了解宝贝的身心发展规律,一切从有利于宝贝的发展角度出发。反思妈妈过去的做法,删减不利于宝贝发展的因素,俯下身子,倾听宝贝的心声,给宝贝你真正需要的关爱,接下来,妈妈要创设更加符合宝贝发展需要的环境、区域,提供宝贝操作的机会,让宝贝通过与环境、材料相互作用来获得经验,让宝贝自主参与、主动探索,成为生活、学习、游戏的主人。

在语言领域目标2中指出:“每天有足够的时间与幼儿交谈,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询问和听取他们对自己事情的意见等。”妈妈最喜欢与宝贝一起聊天了,每天幼儿园放学会和宝贝交流一路上的所见所闻,一路的风景,一路的欢笑。回到家里,妈妈总是会问 “今天你在幼儿园都玩了些什么,幼儿园里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发生,有什么特别的跟妈妈说说”,宝贝你总是很乐意与妈妈一起分享幼儿园里的趣事、怪事、好玩的事。

《指南》中指出3-6岁,是孩子们发育的黄金时期,因为,这个年龄段是孩子们语言飞速发展的时期;是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时期。香香宝贝的识字量、词汇量、言语表达能力都已相当不错哦!讲故事比赛都拿奖了呢!听故事、讲故事活动是我们最喜欢的了,真心的希望宝贝你越来越能说,越来越会说。

《指南》的学习让妈妈及时转变了观念,更加注重身边的教育了,更加重视家园共育了。家庭教育对幼儿终身学习和发展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妈妈是宝贝的榜样、宝贝的镜子,妈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宝贝们。在社会领域解读中指出:“幼儿社会性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学习和发展起来的。成人应注重自己的言行对幼儿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妈妈感到惊喜的是,宝贝是一个自尊、自信、自主的好孩子,更是一个非常遵守规则的好孩子。还记得去上海世博会的情景吗,排队排队,长长的队伍,那时你才4岁呢,你却已经会和妈妈主动排队,懂得了秩序的行重要性,学会了等待,学会了使用礼貌用语,学会了如何与他人交流沟通。

妈妈感觉《指南》就是一个指南针,指引着妈妈找到了方向,决心和你一起在各个领域茁壮成长,陪你一起度过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指南》还是一本详实温馨的“备忘录”,《指南》中的一个个“温馨小提示”,为妈妈如何更好地在生活中落实实践行为,做了详细的指引。《指南》更是一本强调自主探索的“经验集”,《指南》中的一条条经验,可以让妈妈在育儿事业上事半功倍,为宝贝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更好的鼓励、引导和支持,和宝贝共成长!

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科学经验的丰富,艺术气质的提升也都不例外,宝贝,我们一起来加油哦!妈妈会时刻注重自己言行的榜样作用,妈妈会继续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为你创设平等、温馨的家庭环境,永远保持一颗童心,和你一起好奇,一起探索,一起游戏,一起成长。让我们的小家庭与幼儿园、与社会这个大家庭密切联系,协调一致。让《指南》在我们的心中点亮一盏爱学习、会学习的明灯,让我们在浩瀚的知识天地中自由翱翔。

篇2:读指南心得体会

何黔贵

又进入电大开始新的学习生活了,一切是那么的亲切、令人激动。因为二十三年前自己从这一所无围墙的大学专科毕业,使自己具备了良好的为企业、为国家建没的文化基础,提高了自己的工作能力。二十三年过去了,自已深感过去的那点文化已不能适应自己的工作要求。二十三年过去了,自已深感过去的那点文化已不能适应自己的工作要求。因此又报名参加了新一轮的电大学习,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变化,今天的电大早已不是过去的电大了,一切又是那么的新奇,特别是“开放教育”这个新名词,使自己又感到有一些陌生,同时池感倒了新的电大学习生活肯定与以前的电大学习生活有许多不同。

我将怎样面对这种新型的教育方式,更出色的完成我的学习的生活了?看了《开放教育入学指南百问》一书,使我受益匪浅,它使我知道了:“广播电视大学是怎样的学校?”什么是现代经远程教育?什么是开放教育》什么是多媒体教材?地方广大与中央电大是什么关系?电大与其他高校有什么不同?电大往届毕业生的情况赞扬?电大是世界上最大的学校吗?国际远程开放教育是怎样发展起来的?现代远程教育发展教育前景怎样?开放教育与学生与其他电大学生有什么不同?宽进严出是怎么回事?参加远程开放教育学习需要哪些认识上的转变?等等。所有这些使我对开放教育有一个全面深刻的了解,为我面对新的学习生活做好了各方面的准备。1978年2月6日,邓小平同志批准筹办面向全国的广播电视大学,1979年2月6日,中央电大和28所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大同时正式开学,由此可见当时国家领导人对其是多么重视。

现代远程教育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产生的一种新的教育形式,是构建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终身学习体系的主要手段。远程教育已经经历了三代:第一代是函授教育:第二代是广播电视教育;第三代的基本特征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

电大和其他高校的不同点有:他是远程教育,采用多媒体,共享优秀的教育资源,开放学习的模式,因此电大的办学规模是任何一所普通高校所打不到的。

远程教育源于19世纪中叶的英国。18世纪后期兴起的产业革命,促进了英国社会的经济发展,从而引起了对高等专业人才需要的急剧增大。截止到2004年我国电大本科.专科毕业生累计已超过400万人,中专毕业生累计已达100多万人。此外,继续教育.岗位培训等各类非学历教育超过3500万人次。为数以千万计的农民工提供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服务;高等师范专科和中等师范毕业生累计已达120万人.培训中小学教师和校长300多万人次。

学分制也是电大的产物,“宽进严出”更是不可缺,他让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每个人都有一个“明明白白”的毕业证书,很多毕业生已经成为业务骨干。被称为“用得住,干得好,信得过”的各种类型的人才。

同时,与其他的高校相比,电大的课程有着自己的特点。注重多种教育媒体的一体化设计,强调多种媒体手段的运动,尽可能便于学生自学,适合成人学习。电大独有CAI课件也是世纪中的一个亮点。他分为单机版和网络版,单机版的课件以光碟或软件形式储存,便于学生自行携带和使用。网络版的CAI课件,还可以网上共享。

中央电大从1998年起,在中国教育台开通了’直播课堂’,它主要用于教学辅导,电大的开放教育还实行“免试入学,验证注册”的招生方式,学生入学后还要通过入学水平测试,而进行因材施教。实行学分制,要求按照培养目标和学习计划中各门课程及教学环节的学习量,确定每门课程的学分,设置必修课,限选课和选修课,并规定各类课程的比例。以及准予毕业的最低总分,这样做的好处是允许学生有一定的选择课程的自由,而且不受太大的修业期限的限制。

作业当然是平时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通过完成平时作业,不但可以检测你的学习效果,及时的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还可以重新回味一下在校的时光。电大的考试形式分为笔试.口试.听力考试和计算机考试等多种方式,具体课程采用的考试方式是根据课程特点确定的,考试的形式一般分为开卷和闭卷两种,考试时间一般为120分钟。

形成性考核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测评,一般有平时作业.大作业。实践环节或期中考试等形式。学生在学习期间可以办理转业,转学业,借考和留考等手续。学生修满所学专业教学计划的课程,达到毕业最低总分的要求,实践教学环节考核合格,思想品德鉴定合格,即准予毕业。电大学生的学习,有别于普通高校校园内学生的学习。起最大区别是“学生以自学为主”。由于我们是用业余时间来学习的,所以我们要养成自由学习的习惯。首先就要合理安排时间,要及时进行复习。在学习过程中,要养成做笔记的好习惯,遇到难题有及时向老师同学请教。学习时还要注意劳逸结合,注意为自己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积极的学习情绪;如完成第一章内容的预习,做好预习笔记,列车本章内容,缩短学习时间。还要注意重视平时复习。

要牢记所学知识,就要进行复习。首先要制定一个清晰的复习计划,然后进行模拟考试,如果对所学课程的整体把握有困难的话,可以采用肢解难点,借助笔记本查遗补缺,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去请教老师.同学.使对所学教程有一个整体把握。

随着学习社会化的到来,为教育的终身话和学习大众化,为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实施国家现代化远程教育已被列入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议事日程。教育部批准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研究工作,是贯彻落实21世纪教育的振兴行动,计划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教育理论和思想指导下吸收我国高等教育的最新成果,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实验,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篇3:读指南心得体会

随想一:《指南》指明艺术教育的实施方向与方法

《指南》中艺术领域分为两大部分, 一是感受与欣赏, 二是表现与创造。每一部分用两个要点来阐述。在每个要点里再根据幼儿的三个年龄段设定了“学习与发展目标”, 告诉我们三个年龄段幼儿艺术教育大致可以达到什么样的发展水平, 而达到这样的水平我们可以根据教育建议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和手段。这些详细、具体的内容, 为我们一线幼儿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指明了艺术教育具体的实施方向与方法。教师知道可以对不同年龄的孩子有哪些艺术方面的合理期望, 这样实施艺术教育活动时就更加得心应手, 同时也能与家长进行更为科学的互动, 帮助幼儿获得更好的发展。

随想二:在生活中萌发幼儿美的感受和体验

《指南》艺术领域“感受与欣赏”部分的目标提出, “喜欢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喜欢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教育建议中指出:“和幼儿一起发现美的事物的特征, 感受和欣赏美。”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有句名言:“美是到处都有的, 对于我们的眼睛, 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当今繁华奇妙的大千世界里, 美无处不在, 关键是培养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因此, 教师和家长要创造条件让幼儿通过参观、旅行、散步等方式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 接触山水、田野、公园、校园、动物、商店、街道、展览馆、民间艺术、节日活动、民俗文化活动等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中美的事物, 以及体会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引导幼儿寻找美的事物的特征, 并用自己的语言、动作等描述它们美的方面, 如颜色、形状、形态等, 学会用心灵去发现美、感受美和欣赏美。

随想三:正确处理美术技能与自主创造的关系

《指南》艺术领域“表现与创造”部分的教育建议中指出:“尊重幼儿自发的表现和创造, 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平时我们在幼儿美术活动中发现, 有些幼儿由于缺乏对事物的认识, 又没有一定的表现技能做基础, 他们内心丰富的想象难以用美术的语言进行表达, 久而久之他们失去了参加美术活动的兴趣, 审美表现力与创造力难以得到发展。实际上, 创造力是整体, 技能是这个整体的部分, 创造力与技能决不是互相排斥的。我们反对重技能轻创造, 不赞成简单地用“像不像”、“好不好”等成人的眼光来评判幼儿的作品, 把让幼儿创造力得到发展放在首位, 同时也要兼顾技能的训练, 使二者完美地统一起来, 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潜在的能力。如:大班美术活动“创意沙画”, 幼儿经历了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过程。在幼儿初次自主探索和尝试用沙子作画后, 教师展示幼儿创作的沙画作品, 引导大家讨论、交流探索到的堆积、沙漏、撒、拨以及变化手指接触沙子的部位或变化手指多少造成线条粗细变化等作画方法及经验, 为幼儿第二次运用已知经验和技能进行高一层次的构思和创作奠定基础。接着, 幼儿在又一次的探索尝试中不再胆怯、观望, 胆子越来越大, 创作欲望越来越强, 创作的手法越来越多, 获得更加具体的操作经验, 促进了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篇4:读《指南》、用《指南》后的思考

《指南》是以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目标,以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为核心,通过提出3~6岁各个年龄段儿童学习与发展目标和相应的教育建议,帮助幼儿教师和家长了解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实施科学的保育教育,让孩子度过快乐而又有意义的童年。

《指南》根据幼儿的特点提出了很多更细致的方面。如:目标部分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指明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具体方向。它真是我们幼儿教师在实施保教活动中的一盏明灯。

读《指南》,用《指南》,让我最受益的是每个领域里的那些教育建议。

如,大班社会领域有如下建议:“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论幼儿做得好与坏,都要给予适当的肯定,不要因为做不好或做得慢,老师或家长就包办代替而剥夺幼儿发展自理能力的机会。”

大班是挑战老师智力和能力的时候,他们的大脑发展达到了成人的90%以上,所以,很多大班孩子敢想、敢做,还敢闯。他们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要求,我们要倾听他们的需要,尊重他们的发展,孩子们能做的就让他们自己做,孩子们能想的就让他们自己想,面对这群孩子,我们这些带班老师只能做合作者、引导者;只有倾听孩子,才能走进他们的内心,才能与孩子共同成长;我们带班老师要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孩子。不要遏制孩子想法和做法,不要辛辛苦苦剥夺孩子发展的权利。

又如,健康领域有条教育建议:营造温暖、轻松的心理环境,让幼儿形成安全感和信赖感。

本期我班有个幼儿叫谭喻元(化名),是个乖乖的小女孩。开学初,她好乖好听话,可是过了几天,她再入园后,在老师晨检活动时,她总是哭闹不止,情绪很不安定。我耐心地安抚她,问她,她哭闹着嘴里不停地说:“我不吃饭,我不吃饭……”我觉得很奇怪,幼儿园午餐时间还有几个小时,她怎么老是闹着不吃饭?难道是我们幼儿园饭菜不合她的口味,还是她身体近段时间不舒服?我正在找原因时,她爷爷和我沟通了:“老师,请你给谭喻元的饭菜少弄点,她吃不完,她说老师又不准剩饭菜,也不准倒饭菜,她很怕,很怕到吃饭的时间。”我听家长说完,自己傻傻地“啊!”了一声……回想自己在前几天,常常在午餐时间大声嚷,大声催:小朋友,快点吃饭啊,不许剩饭菜,不准倒饭菜。原来造成孩子哭闹不止的元凶还是我这个老师,在午餐时间这样大声嚷,大声催,让孩子午餐时间情绪很不安定,很不愉快,我没有接纳孩子们的个体差异,简单与同伴做横向比较了,没有营造温暖轻松的心理环境,所以,让斯文胆小的谭喻元不肯吃饭,哭闹不停。吃饭时应鼓励孩子养成慢嚼细咽的好习惯,催孩子吃饭,不准孩子剩饭也是违反保育规律的。

语言领域的第一点倾听与表达(听与说)的教育建议:多给幼儿提供倾听和交谈的机会,引导幼儿学会认真倾听。在“多给幼儿提供倾听和交谈的机会”这点上,我是做得比较好的,我常常和孩子谈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坚持给他们讲故事,一起看图书。经常为幼儿创造各种说话的机会,如来园时和他们交流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在户外活动中,问孩子们今天玩了什么?喜欢玩什么?有什么特别跟大家分享一下。在集中教育活动中,更是鼓励大家积极发言。有时候看圖说话时,请几个孩子说了后,不断鼓励其他孩子,能不能说得更完整,更好听呢?让孩子大胆说话,不管说得如何,总是给予孩子欣赏和肯定,孩子们一次比一次说得好,一次比一次大胆自信。但在培养幼儿倾听习惯上,我做得较差。孩子好的倾听习惯可以更好地培养孩子人际交往能力、理解他人和判断交往情境的能力,组织自己思想的能力。要培养幼儿倾听能力和习惯的养成,首先要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注意力。在活动中,尽量选择颜色鲜艳,对比明显,富于变化的物体,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从感兴趣的形式入手。教师还要注意自己说话的语言,能结合情景使用丰富语言,必要时伴有生动形象的肢体语言,以便幼儿理解。特别在讲故事时,注意语言、语调,再配上丰富的表情,尽量地把人物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让孩子一下就能理解。

总之,我们每个幼教工作者必须学好《指南》,用好《指南》,要让《指南》精神入脑入心。我相信有了《指南》的引领,我将坚定不移地倾听孩子,和孩子共同成长。

篇5:读指南心得体会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0—6岁是人一生中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因此,很好地接受科学的学前教育,对人的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该书《科学膳食幼儿营养健康指南》运用营养学基础理论知识,结合幼儿园饮食实践经验,从概念和具体方法上给予了初步介绍,对婴幼儿生理特点和营养需要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地论述。这本书方便托幼机构的工作者日常生活中给幼儿营养配餐,便于计算幼儿的营养是否充足,评估幼儿的生长发育是否达标,及时调整饮食结构来补充所需营养,达到膳食平衡、合理营养的目的。

该书共包括六篇:第一篇,营养基础,主要阐述了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无机盐、水、维生素、膳食纤维等七大营养素的生理功能和供给量;第二篇,食物营养,主要介绍了谷类、豆类、蔬菜水果类、肉类及水产类、奶类、蛋类、菌藻类等食物的营养价值及合理食用方法;第三篇,幼儿营养,主要从婴幼儿生理特点阐述了营养需求及营养状况的评价;第四篇,膳食指导,主要阐述了我国居民膳食指南以及特定人群的膳食指南;第五篇,膳食制度,主要介绍了我国关于幼儿园膳食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第六篇,食谱举要,主要介绍了幼儿园常用食谱以及具有特殊功能的食谱、营养食谱,包括食物组成、烹调方式和保健作用,还另外介绍了某些有促进幼儿体格和智力发育的特殊食谱。

针对学龄前儿童的膳食需要,《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提出八条意见:

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2、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3、经常吃适量的鱼、禽、蛋、瘦肉;

4、每天饮奶,常吃大豆及其制品;

5、膳食清淡少盐,正确选择零食,少喝含糖高的饮料;

6、食量与体力活 1 动要平衡,保证正常体重增长;

7、不挑食、不偏食,培养良好饮食习惯;

8、吃清洁卫生、未变质的食物。附表3—6岁儿童一日各类食物供应参考量(克/人/日)。

年龄 粮食 奶 蔬菜 豆制品 鱼肉、禽蛋 水果 油 糖

2~3岁

125-150

450

125-150

30-40

100-120 100 20-25 20 3~4岁

150-175

400

150-175

40-50

120-130 150 20-25 20 4~5岁

175~200

400

175-200

40-50

130-150 200 20-25 20 5~6岁

200~225

400

200-225

40-50

150-160 225 20-25 20 营养是人体从外界摄取、消化、吸收、代谢和利用食物中营养素来维持生命活动的全过程,它是一种全面的生理过程,而不是专指某一种养分。依据其化学性质和生理机能,人体所需要营养素分为七大类:一是蛋白质,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二是脂类,是人体热量的来源,还有固定脏器的作用;三是碳水化合物,是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是生物体的主要结构成分;四是无机盐,它是参与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如钙、镁、锌、铜、锰、铁等;五是水,它占到了人体的70﹪左右,人体缺水会造成很多病变;六是维生素,人体需求量小,但作用巨大,分为水溶性和脂溶性俩种;七是膳食纤维,它帮助身体排毒,其作用不可忽视。

读完这本书后觉得该书内容翔实,重点突出,全书体现了“营养知识简洁明了,语言风格深入浅出”的理念。通过对本书的学习与理解,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更加明白和懂得幼儿的身体健康是与食品 2 营养、食品卫生和科学饮食等息息相关的。这本书非常适合学前教育 专业的学生、妇幼保健人员阅读参考,并对幼儿营养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帮助,可以作为幼儿园营养膳食的必备书籍。

2015 3

篇6:读指南心得体会

——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心得体会

按照老师的要求,认真学习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收获很大,感触很深。在此,感谢幼儿园和老师,否则还不知道有这个《指南》。在学习《指南》的的过程中,对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给出的每一个发展目标和教育建议,逐一的进行了对照和反思,我们作为家长做得还很不够,今后要积极配合学校搞好孩子的培养和教育工作,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我们要首先要做好,多给孩子鼓励,少给孩子压力,让孩子渡过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通过学习《指南》,回忆培养孩子的过程,有以下三点不成熟的心得。

首先,在孩子学前教育方面我们走过弯路。由于,没这缺乏这方面的经验,所以在孩子入园之前,花费了很多精力探讨孩子入什么类型幼儿园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纠结了很长一段时间。之前,也听到一些人谈论某某幼儿园学习抓得好,孩子识多少字、会背多少首唐诗、会说几句英语„„我们当时十分纠结,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里人意见不统一。我们孩子小班阶段是在私立幼儿园渡过的,学习方面是抓得很紧,但孩子压力很大,总是伴随眼泪写作业。事实和《指南》都清楚地告诉我们,幼儿时期不应该给孩子太多太大的压力,应该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儿童时期就是孩子玩的时期,在快乐的玩耍过程中培养兴趣,开发智力,增长经验,养成良好的习惯,而不是机械的去记忆一些汉字,一些英文字母。后来我们统一了意见,不要给孩子太多压力,压力过大不利孩子身心发育,只要多加以正确的引导,伴随孩子的成长自然会学到知识的。进而,决定中班以后送到市机关幼儿园学习,接受“蒙氏教育”,现在看来我们的决定是正确的,符合《指南》要求。谈到蒙氏教育,建议园方在进一步加强蒙氏教育的基础,丰富的教材与教具,教具是孩子工作的材料,孩子通过“工作”,从自我重复操作练习中,建构完善的人格。为了孩子,我们家长也要学习蒙氏教育的核心东西,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我们认为蒙氏教育与《指南》并不矛盾,而是一致的,都是“遵守儿童的敏感期,激发儿童潜能,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发展孩子独立、自信、专注、创造等能力,为将来孩子的成长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

其次,在孩子参加课外学习班这个问题上也走了弯路。开始时,我们给孩子 1 报了3个课外学习班,有美术、口才和钢琴班,其中美术和口才班孩子愿意去学,孩子没有一点压力,学得高兴、轻松,而钢琴班就不一样了,孩子不愿意学,每次去上课都不高兴,只学习了1个月就放弃了。这件事深深的教育了我们,在教育和培养孩子方面绝对不要盲从、攀比、跟风,要因材施教。家长一定要仔细观察孩子,多与孩子沟通和交流,尊重孩子的兴趣和爱好,不要把家长的意志强加给孩子,逼孩子学习不感兴趣的东西,即使孩子勉强地学了,也是事倍功半,既浪费了时间、精力、财力,又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指南》中就阐述了有关发现孩子兴趣和培养孩子兴趣的问题。所以,家长首先要做好学生,虚心学习一些东西,不要总是说“没时间”,《指南》就是家长的必修课,《指南》里面列举了一些能够有效帮助和促进孩子学习与发展的教育途径与方法,非常的详尽完善,不失为教育儿童、培养儿童的完整手册和育儿宝典。

第三,孩子的健康和安全是第一位的。生一个健康的宝宝不容易,培养一个健康的孩子更不容易。《指南》中也把“健康”放在了第一的位置,《指南》中指出,“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乐观态度的重要阶段。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它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这段阐述很科学、很重要,并给“健康”下了科学的定义,我们要在关注孩子身体健康的基础上,更要注意孩子的“心理”变化,心理健康比身体健康更重要,只有身体和心理都健康的孩子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健康。幼儿的身体健康状况,家长通过观察或到医院检查能够及时掌握,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有一定隐蔽性,不细心的家长不容易及时掌握,一旦心里出现健康问题不及时加以引导,防微杜渐,任其发展将贻害终生。我们的孩子去年曾经有过错误,有二次放学后手里拿一样小东西回来玩,我们发现后问孩子东西是哪来的,孩子说是在班里捡的,针对这一行为我们及时进行说服和引导,告诉他“班里的东西和同学的东西,没经过允许不能拿、不能要,是不文明行为”,之后再没有出现类似的问题。《指南》中还指出“鼓励幼儿多喝白开水,少喝饮料。”“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一般不少于两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季节交替时要坚持。”表面上看起来这些都是小事儿,实则不是小事儿。建议幼儿园保证孩子的户外活动时间,多做些 2 有益的户外活动。少给孩子喝饮料或不给孩子喝饮料这件事,家长是第一责任人,首先家长做到不喝饮料,才有资格要求孩子不喝饮料,很多家长都知道经常喝“饮料”不好,但有的家长对此不以为然,家里条件好,有钱,要什么给什么,实质是在害孩子。另外,按照《指南》要求,我们要给孩子创造安全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教育孩子时刻注意安全,尤其注意电、注意火、注意饮食、注意过马路等安全常识的学习,从小让的孩子树立安全观。没有健康和安全,一切都没有意义。

儿童学习和发展的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要共同努力为孩子赢造一个幸福的童年和美好未来。

霍元胜

篇7:读指南心得体会

通过这段时间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学习,我对幼儿园教育内容了解更全面、透彻,对五大领域的教学内容和目标了解更深入,对以后的工作有很大帮助。

语言领域旨在发展幼儿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培养其良好的语言表达及阅读习惯。在这里,语言即是幼儿学习的重要内容,又是他们进行自我表达和思维的工具。幼儿语言的发展随着神经系统的成熟和思维水平的提高,在运用语言与人交往的过程中逐步实现。它既受年龄因素制约,又存在较明显的个体差异。良好的语言教育不仅对幼儿一生语言能力的发展起重要作用,而且对幼儿的认知能力、社会性及情感的发展都有积极的影响。语言是幼儿学习的对象,也是学习的工具,语言的学习与幼儿其他方面的学习应该有机结合。

社会领域: 幼儿园社会教育旨在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性和自我概念。他通过幼儿园的各种活动和一日生活各环节使幼儿初步了解社会,掌握社会行为规范和行为技能,发展对自己和他人的积极态度,以帮助幼儿适应社会生活。幼儿社会性发展水平往往决定着他们将来能否积极地适应各种社会环境,他对幼儿的一生都有重要的影响。

科学领域: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静态只是的传递,二是注重儿童的情感态度和儿童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他人及环境的积极交流与和谐相处。

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只是体系,是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并在社会实践中得到验证和发展。而且也是一种价值和态度,包括提出问题,相信世界、实事求是、创新性、合作等。科学教育对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一个人在幼儿期形成的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兴趣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会使他们终生受益。

艺术领域: 艺术是现实生活或内心体验的符号化反映,她以情感和想像为特征,是美的存在形式之一。艺术领域作为幼儿的一个学习范畴,包括音乐、美术、戏剧表演、环境和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文学艺术、艺术作品等等。这一范畴既涵盖了比较成熟的学科,又体现了更多的包容与综合。支持、引导幼儿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是幼儿艺术领域教育追求的价值。适宜的艺术活动对于幼儿想像、创造、表达能力的发展及健全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艺术教育要尊重幼儿的不同潜能和表达意愿,使他们在艺术方面获得个性化的发展。

篇8:读指南心得体会

盛群力教授称目标本位教学设计为当代教学设计理论与模式的精华,它将目标指向学生的未来发展,围绕目标统合课程、单元和课时,使教学能做到高瞻远瞩,不仅能关注到单独的课时,还能对整个课程了然于胸。而且,耶伦强调的不仅仅是单独的一门课程,他还着眼于学生的整体和长远发展提到目标本位教学设计同样适用于跨学科课程。着眼点越大,就越需要目标本位,特别需要不断地概览和统整,这样才能使教和学不偏离方向。

目标本位的教学组织系统

你肯定经常听到人们这样评论一个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这堂课真棒啊!”你当然会接着问:“好在哪里呢?”回答自然是:“思路明确,条理清晰,令人印象深刻。”这样的评论让我相信“组织”是评价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那么,什么是精心组织的课程呢?目标本位教学是如何组织的呢?

首先,让我们把一门课程作为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目标本位课程的重点是确定课程目标,即学习者在结束一门课程或者是毕业后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这是课程作为一个系统本身的结果。其次,单元是目标本位课程下的一个最大实体。每一个单元目标代表在课程结束后,学习者可以掌握且能在现实世界中实际运用的知识、技能。因此,单元目标经过整合之后就成了某一项课程目标。这些单元目标通常是在现实世界中学业表现所需要的主要步骤。最后,课时组成了单元,不同的课时目标都是为了表现某一个单元目标的相应知识和技能。

——摘自《目标本位教学设计——编写教案指南》,第5~6页

耶伦表示,目标本位教学设计的思想其实很简单,就是找出有效教学的成分,然后把这些成分精心地组织起来。换言之,目标本位的教学设计就是以目标为导向,将各种教学成分统合起来。可以说,耶伦延续了泰勒的观点,泰勒被誉为“课程理论之父”,他提出了课程与教学设计的四个经典问题,构成了著名的泰勒原理,即学校应该实现哪些教育目标?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怎样才能有效地选择教育经验?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也就是是以目标为起点,围绕目标来选择和组织经验,并以检测目标是否实现为终点。尽管后人对泰勒有各种各样的批评,但谁都不能否认泰勒原理在实践中的可操作性。以目标为中心的教学系统设计符合人的认知规律,耶伦在汲取了当代教学设计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泰勒的系统论思想,突出表现在两点上。

第一点,他在教学目标之前增加了“问题或需要”和“实际学业表现”,这里的问题和表现都是面向真实生活世界的。也就是说,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之前需要了解现实生活中需要解决什么问题,通过学习后学习者应该能解决实际面临的问题。有了这两部分先行思考的内容,就保障了教学目标可以指向学生的高级能力。

第二点,耶伦十分强调课程作为完整的教学系统。课程的下一层是单元,如果说课程是总述性的,没有具体内容,那么到单元这一层就规定了具体的内容,每一个单元都面对一个任务,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单元是目标本位课程下的一个最大实体,而课时则是为了落实单元按时间进度来进一步细分的。耶伦指出课时是可以根据目标来弹性变化的,一个课时既可以是5分钟,也可以是5个小时,因为任务难易程度有别,学生的掌握情况也有别。目标本位的教学设计倡导课程结构的可视化,通过呈现整门课的框架结构,让教师和学生都能做到“心中有数”,在头脑中有课程的整体观,明确最终的目标。在教学中,师生始终知道自己要去哪里,并且知道自己现在在哪里。

通用教案的各部分

多年前,我的演讲老师Rank先生给我提过一些建议,帮助我改进与人沟通的技巧。他的建议是面对听众时,“先要提示他们你将讲解什么,然后开始讲解,最后再回顾一下你已经讲解了什么”。实际上Rank先生告诉了我一个简明的道理:“先要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导入,然后生动地展开,最后精彩地结束。”一堂效果良好的教学课,包括导入环节、展开环节和结束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有它独特而专门的目的。(见下表)

——摘自《目标本位教学设计——编写教案指南》,第22页,第67~68页

耶伦很形象地表达了目标本位教学设计的三个环节,即导入环节、展开环节和结束环节。尽管这些环节都似曾相识,但耶伦对每一个小环节以及附属的小环节都进行了细致的探讨。

首先是导入环节。导入环节的作用是为学习提供方向和动机,学生在学习之初应该在心里非常清楚以下问题:“将要学习什么?学习的精华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习?可以和原来学过的哪些知识相联系?如何井然有序地开展学习?”导入环节包括五个部分,即交代目标、提供概览、激发动机、复习旧知和安排教学进程。在交代目标这一环节,与以往不同的是,耶伦给出了目标陈述的四种方法,既可以是口头告诉学习者要检测什么内容,也可以更直接地给出检测的问题,也可以书面展示检测的问题或是展示以往学习者完成的作品。这就能很好地让学习者在学习开始的时候就明确自己需要完成什么。提供概览用的是奥苏贝尔的“先行组织者”的策略,教师需要在课开始的时候提示本课时在整体课程的位置及本课时的核心内容,这有助于学生明确教学的重点,并以统合的视野来学习。而教学进程则是具体告诉学生学习的步骤及对应的时间,真正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进程。

其次是展开环节。展开环节包括精心讲解、示证说明、积极操练和反馈修正。这其中,对教学重点的示证说明是非常关键的。示例能把原理和例子结合起来,然后通过回忆,学生就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再通过后面的练习反馈加以巩固。

最后是结束环节。在耶伦看来,教学结束与教学导入环节有很多相似之处,如果说教学导入是让学习者定向,激发学习动机,那么结束环节是学习者的再次定向,激励学习迁移。结束环节包括总结提炼、统整所得、强化目标、回顾缘由和检查学业。总结提炼既可以直接由教师陈述或提问,也可以由每一个学生大声自由陈述,或者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讨论学习的重点,再在全班进行汇报。统整所得是指将学生现在学的和已经学的、将要学的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流。强化目标是对总结提炼的再次强化。回顾缘由在一定意义上是“展望未来”,回想为什么要学这些知识,从而想象它在未来可能会有何种应用。而检查学业则在整体性、复杂度和现实性上都要超越展开过程中的练习,为知识迁移做好充分的准备。

目标本位的教学设计重视“问题”和“练习”,而非“内容”。事实上,“问题”是“学习者指向的内容”,即以学习者的需求为导向,筛选、聚焦和整合学习内容。通用教案总共有3大环节,14个小项,教师们都不妨在设计教案时对照每一个小项。当然通用教案不是呆板的,不仅这14小项的顺序是可以调整的,而且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并删减,比如在展开环节,如果学生的基础很好,就可以把积极操练提前,在学生练习后教师再查漏补缺。

通用教案的系统性还体现在它是通用于课程、单元和课时计划之中的、层层嵌套的。只不过一般来说,在课程和单元计划中只有“导入环节”和“结束环节”。而课程或单元的最后一课教学时在展开环节和结束环节要综合前面所学的内容。通用教案的系统性符合人的认知规律,因此它不仅可以用于教学,还可以用于自我学习。通过调适,学习者完全可以根据这一提纲进行自学。

为不同的知识类型编写有针对性的教案

知识有不同的类型,每一种类型都会赋予我们以特定的方式开展行动的能力。以下是每一种知识类型的现实生活目标及其实例。(见下表)

在目标本位教学设计中,课程和单元目标通常被认为同掌握技能有关,当然也未必总是如此。课时目标则很可能涉及任何一种类型知识。为了很好地完成大多数学校任务,人们需要了解各种类型的知识。

教技能、教事实、教概念与教原理的不同课时教案,是与以上这些不同的检测相配合的。

——摘自《目标本位教学设计——编写教案指南》,第76~80页.

篇9:读指南评析糖尿病神经病变病例

赵志刚,主任医师,河南省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主任,科研外事处处长,博士生导师,日本国立京都病院国家糖尿病研究中心客座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中华医学奖三等奖1项。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一百余篇,编写医学专著3部。至今承担课题7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医师协会常委、河南省医学会糖尿病专业学会主任委员、河南省医学会常务理事、日本糖尿病学会会员。

糖尿病神经病变(Diabetic Neuropathy,DN)是由于长期高血糖引起体内代谢紊乱、微循环障碍,造成神经缺血、缺氧而逐渐发生的,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病变涉及神经系统各部位。主要分为中枢神经(脑、脊髓)及周围神经病变,根据发病部位、病理、临床表现的不同,分类方法亦有不同。在我国,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筛查还主要局限于周围神经病变。中枢神经病变由于检测手段的限制,认识较为肤浅。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与其相关的中枢影像学检查及生化物质神经递质的检测、锥体束功能测定等,仅有少数医院开展。我们的研究表明,糖尿病中枢神经病变并不鲜见。

简述DPN筛查法及TCSS评分系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中,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尤为常见,是指感觉、运动及自主神经纤维病变,离神经胞体最远的轴突最先受侵,四肢远端部受侵最早且最严重,甚至在糖耐量异常阶段即可出现。

D P N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发生率逐步上升,可高达60%~95%,对伴有DPN的高危人群进行早期积极干预可显著降低足溃疡和截肢的发生。因此,DPN的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寻找一种简单易行、方便快捷且可靠性好的筛查方法迫在眉睫。

因目前DPN筛查手段繁多,不同的临床试验采用的参照试验不一致,导致了试验间难以进行比较,令医生无所适从。DPN筛查方法的标准应同时具备简单化、重复性好、操作性强、可靠度高的优点,方可被广泛采用。如多伦多评分系统(Toronto clinical scoring system,TCSS)常被临床所选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于2010年制定了DPN筛查流程,目的在于寻找简便、有效、易于推广的筛查DPN的方法,尤其对于缺乏医疗设备的基层医院,应用花费较小的筛查流程能够早期发现DPN,对于防治其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研究了816例患者,结果表明DPN筛查法及TCSS评分与神经传导速度检查(NCV)检查一致性均较好。DPN筛查法经济、简便、快捷、准确,可用于门诊及住院DPN初步筛查以及流行病学调查。

根据病例解读指南

下面通过一个实际病例评析《中国糖尿病指南(2011版)》中糖尿病神经并发症的有关内容。

张某,50岁,男,糖尿病病史十二年余,口服“二甲双胍片0.5 g,3次/d”,空腹血糖控制在6~8 mmol/L,HbA1c为8.1%。2年前自觉间断有四肢末端麻木、刺痛感,无四肢软弱无力。

体格检查:脊柱、四肢无畸形,活动自如。双下肢无水肿,双足背动脉搏动可。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阴性。

辅助检查:血管彩超示:(1)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粥样斑块形成;(2)双侧股总动脉及左侧股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四肢血管彩色多普勒示:ABI及周围神经感觉定量结果正常。神经传导速度示:(1)双下肢胫后、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减慢;(2)双上肢正中神经、尺神经运动速度减慢。体感诱发电位示:四肢神经传导速度大致正常。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制定的DPN筛查流程:糖尿病性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

诊断:2型糖尿病并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

治疗经过:(1)调整饮食结构,饮食定时定量;(2)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治疗;(3)口服阿司匹林:(4)前列腺素E1类药物静脉注射;

(5)营养神经药物静脉注射;

(6)抗氧化应激药物静脉滴注;

(7)醛糖还原酶抑制剂药物。2周后患者自觉症状明显好转出院,院外血糖得以良好控制,四肢末端麻木、刺痛症状消失。

指南对神经病变的诊断标准

《中国糖尿病指南(2011版)》指出,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的诊断。

(1)明确的糖尿病病史。

(2)在诊断糖尿病时或之后出现的神经病变。

(3)临床症状和体征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表现相符。

(4)以下4项检查中如果任1项异常则诊断为DPN:①踝反射异常(或踝反射正常,膝反射异常);②针刺痛觉异常;③振动觉异常;④压力觉异常。需排除其他病因引起的神经病变,如颈腰椎病变(神经根压迫、椎管狭窄、颈腰椎退行性变)、脑梗死、格林-巴利综合征,排除严重动静脉血管性病变(如静脉栓塞、淋巴管炎)等,尚需鉴别药物尤其是化疗药物引起的神经毒性作用以及肾功能不全引起的代谢毒物对神经的损伤。如根据以上检查仍不能确诊,需要进行鉴别诊断的患者,可做神经肌电图检查。

本病例有明确的糖尿病病史,在诊断糖尿病之后出现了神经病变的临床症状,存在有针刺痛觉异常,神经肌电图检查传导速度减慢,且患者无其他引起神经病变的疾病史,诊断明确。

指南对DPN预防及治疗策略

指南指出对于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管理和治疗应重在预防。

(1)一般治疗:良好地控制血糖,纠正血脂异常,控制高血压。

(2)定期进行筛查及病情评价:全部患者应在诊断为糖尿病后至少每年筛查一次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对于糖尿病病程较长,或合并有眼底病变、肾病等微血管并发症的患者,应该每隔3~6个月进行复查。

(3)加强足部护理:罹患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都应接受足部护理的教育,以降低发生足部溃疡的几率。

对于已有神经病变的患者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

(1)血糖控制:积极严格地控制高血糖并保持血糖稳定是预防和治疗DPN的最重要措施。

(2)神经修复:DPN的神经损伤通常伴有节段性脱髓鞘和轴突变性,其修复往往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主要通过增强神经细胞内核酸、蛋白质以及磷脂的合成,刺激轴突再生、促进神经修复。常用药如甲钴胺等。

(3)抗氧化应激: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增加神经营养血管的血流量,增加神经Na+-K+-ATP酶活性,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常用药如α-硫辛酸等。

(4)改善微循环:提高神经细胞的血供及氧供。常用药如前列腺素类似物(前列腺素E1和贝前列素钠)、西洛他唑、己酮可可碱、山莨菪碱、钙拮抗剂和活血化瘀类中药等。

(5)改善代谢紊乱:通过可逆性抑制醛糖还原酶而发挥作用。如醛糖还原酶抑制剂依帕司他等。

(6)其他:如神经营养,包括神经营养因子、肌醇、神经节苷酯和亚麻酸等。

循证医学研究显示,糖尿病发病的九大机制包括糖毒性作用、微血管病变、神经缺血缺氧、氧化应激、多元醇旁路过度活跃、晚期糖化终末产物增加、蛋白激酶C激活、遗传因素、γ-亚麻精酸缺乏等。其中长期控制不良的高血糖是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基本病因,而氧化应激是其主要发病机制。全面改善代谢异常、抗氧化应激及对症治疗,才能做到标本兼治。

我们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均符合指南制定的原则,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为进一步规范糖尿病防治工作,CDS编写了《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使全国各级医务工作者对糖尿病防治有据可循。指南作为疾病预防和治疗的规范,是我国指导糖尿病防治的主要依据。每一位从事糖尿病防治的医师、宣传教育工作者和相关医务人员都应该不断掌握新的糖尿病防治知识并遵循指南进行糖尿病临床实践,共同努力遏制我国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增长趋势,为糖尿病防治事业做出贡献。

服用二甲双胍三注意

上一篇:什么是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下一篇:金融知识书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