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名著心得体会

2024-05-01

读名著心得体会(精选6篇)

篇1:读名著心得体会

读名著《每个孩子都能成功》心得体会

羊圈学校

李慧春

《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的学习问题专家托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他对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孩子,所谓天生的“学业残疾人”进行了15年深入的调查研究写成的经典教育专著,该书的出版震惊了西方的

《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的学习问题专家托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他对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孩子,所谓天生的“学业残疾人”开展了15年深入的调查研究写成的经典教育专著,该书的出版震惊了西方的教育界,因为他的研究成就表明,现实上根本没有天生的所谓学习上不行的孩子。

即使是那些有特定学习残疾、阅读困难症、好动症、功能紊乱性读书困难症、数学滞塞症等学习有障碍的孩子,绝大部分也是世人带着有色眼镜看待的结果。

托马斯先生发现:孩子学习有困难,本质上是他的学习办法压根儿跟你不一样。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说,我们所有的人都有七种不一样类型的智力。托马斯先生在书中具体分析了不少孩子学习不好的缘故,最后归结到是现今的学校教育很难适应孩子们多种天赋类型和学习方法的多样性,老师们仅仅重视孩子在很有限的几个能力地方的培养,使得不少孩子的天生的才能和潜能被打压了,从而产生了不少不适应学校教育的“差生”,“学习上的残疾人”,当这些标签被无情地贴到孩子的身上时,孩子们就真正地成为了学业残疾人了。

在今日我们当前的学校教育中基本上天天都在制造着大部份的“学习残疾人”,只是我们中国人给他们贴上的标签不太一样----“差生”。他们带着这个标签在学习生涯中艰难跋涉,永远走不出失败的阴影。

本书中谈到一个叫比利的孩子,总是喜欢发明令人匪夷所思的玩意儿,例如让水沿着水槽流下,带着乒乓球滚入洞槽,轮番撞击数只铃铛鸣叫,使一头玩具小猪旋转起来,最后进入玩具鳄鱼嘴里。这样,一个鳄鱼似的小切削器便被启动了,你可以在里面削铅笔。他发明的一些其他机械,也是既富创造性又有实用性。然而,比利还是被勒令退学了,他似乎不会按学校的规定的方法办事,他甚至不会计算房间的面积。还有一个活泼好学的六岁小姑娘,当她第一天入校时是何等地激动。她已习惯于把时间花在小池边与朋友们画画、戏水、堆砖和唱歌,在入校第一天这么一个有纪念意思的日子里,她充满了期待,她期待能在四周走动走动,她期待能了解一些事物,她期待学校能随处歌唱、玩耍,她还期待着能与其他伙伴在一起自由自在地交流。然而,现实情况并非如此。她发现自己生活在一个不得不长时间坐在座位上的世界里,在那儿,她必须去解析老师冗长复杂的说辞,眼睛必须一眨不眨地盯着味道怪异的书本上那些细小而又弯弯曲曲的数字与字母。当她在老师面前表露出自己的失望与迷惑时,老师就建议她去专家那儿做个检查。于是,她就接受了挑、串、刺等一系列深入检查后,又被人认为是彻头彻尾的“痴呆生”。

现实上像《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中的描述的这些外国孩子,在我们中国的现实生活中又何尝少呢?我们所著的报告文学《每个父母都能成功----李圣珍老师的教育胜经》一书中介绍的北京的一位叫李圣珍的老师,好几年来,她已经将来自全国的50多个家长和老师认为在学业上无可救药的差生转变成了人见人爱的好孩子,来李老师家之前,有的孩子在学校考试基本上门门都不及格,有的孩子上到小学四年级,数数还超不过20,有的孩子一见到书本就想撕„„在李老师的教育下,这些孩子在学业上全部脱胎换骨,全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有的一跃成为班上的前五名,有的当上了三好学生,还有的已经考上国内重点大学,有的还赴世界一流大学留学深造。

同托马斯先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李圣珍,这位被中国教育界誉为“拯救差生的圣手”的本土教育家,在谈到她的教育经验时,她语出惊人:世界上不愿意学习好的孩子根本不存在,学业差只是教育不当的结果。

托马斯先生认为“学业残疾”这一概念应该换成“学习差别”,成千上万的被认为有“学业残疾”的小孩,并不是真正的残疾,而是他们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而老师和家长并没有认识清楚。而且,数以百万计的孩子,之所以在校学习未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患有学校恐惧症或厌倦教室,是因为没有谁认识以及开发他们应该在学校表现出来的东西,也就是说他们特有的天赋与才华被教师和家长的傲慢与偏见彻底泯灭和忽视了。

李圣珍常说:教育是一门神秘科学,需要耐心地探求和细心地分析。《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正是认真探析了学习这一重要的教育现象,它揭示了不少十分有学习天赋的孩子却被送进学业残疾班的令人震撼的悲剧根源,尤其是介绍了家长如何去发现你的孩子个性化的学习方法以及介绍了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的七种不一样的办法。

这样的匠心独到的指导,无论是对孩子正在接受厌学煎熬的孩子的家长,还是差生的父母,或者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小孩的家长,都有开阔思路、纠正偏差的效果。

歌德尝言:一句话可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一本书可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一位教育家则可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

近二十年来,美国展开了一场最有生命力的教育运动“多智力类型教育”。本书作者托马斯?阿姆斯特朗就是这场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我们认为,这是一本必读书,不仅家长、教师应该读一读,那些决定教育政策的人,也应该读一读。读法布尔《昆虫记》心得体会

羊圈学校

李慧春

《昆虫记》这本书使我十分着迷,原来昆虫世界有这么多的奥秘。我知道了:凌晨,蝉是怎样脱壳;屎壳螂是如何滚粪球的;蚂蚁是怎样去吃蚜虫的分泌物。还弄清了:“螟蛉之子”是错误的,蜂抓青虫不是当成自

《昆虫记》这本书使我十分着迷,过去昆虫世界有这么多的奥秘。我知道了:凌晨,蝉是怎样脱壳;屎壳螂是如何滚粪球的;蚂蚁是怎样去吃蚜虫的分泌物。还弄清了:“螟蛉之子”是错误的,蜂抓青虫不是当成自己的儿子养,而是为自己的后代部署食物。

这是一部描述昆虫的生育、劳作、狩猎与死亡的科普书,平实的文字,清新自然;幽默的叙述,惹人捧腹„„人性化的虫子们翩然登场,多么奇异、有趣的故事啊!法布尔的《昆虫记》,让我没有梦幻感,那些具体而详细的文字,不时让我感觉到放大镜、潮湿、星辰,还有虫子气味的存在,仿佛置身于现场一样。被我忽视太久了的昆虫的身影,及它们嚣张的鸣叫,一下子聚拢过来,我屏住呼吸,然后,凭它们穿透了我心灵的幽暗。是法布尔,让我看到了昆虫跟我们人类在生与死,劳动与掠夺等不少问题上都有着惊人的相似。《昆虫记》不是作家创造出来的世界,它不一样于小说,它们是最基本的事实!是法布尔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它使我第一次进入了一个生动的昆虫世界。

《昆虫记》是一个个有趣的故事:“螳螂是一种十分凶残的动物,然而在它刚刚拥有生命的初期,也会牺牲在个头儿最小的蚂蚁的魔爪下。”蜘蛛织网,“即使用了圆规、尺子之类的工具,也没有一个设计家能画出一个比这更规范的网来”,丰富的故事情节使我浮想联翩。〈着看着,这些虫子们渐渐地清晰起来,我思考着:如果我们保护环境,不污染环境,这些虫子是不是还会存在呢?现在的环境恶化,是不是以后还会有呢?我仔细地想着这彼此之间的关系,.当我继续阅读《昆虫记》时,我看到法布尔细致入微地观察毛虫的旅行,我看到他不顾危险捕捉黄蜂,我看到他大胆假设、谨慎实验、反复推敲实验过程与数据,一步一步推断高鼻蜂毒针的作用时间与效果,萤的捕食过程,捕蝇蜂处理猎物的办法,孔雀蛾的远距离联络„„一次实验失败了,他收集数据、分析缘故,转身又设计下一次。严谨的实验办法,大胆的质疑精神,勤勉的作风。使我深深的感觉到“科学精神”及其博大精深的内涵。

昆虫学家法布尔以人性关照虫性,千辛万苦写出传世巨著《昆虫记》,为人间留下一座富含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散文宝藏。它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在作者的笔下,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小甲虫“为它的后代作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也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动作慢了,他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多么可爱的小生灵!难怪鲁迅把《昆虫记》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我叹服法布尔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让我感受到了昆虫与环境息息相关,又让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独具匠心和细微的观察。《昆虫记》让我眼界大开,看待问题的角度不一样了,理解问题的深度也超越了以往。我觉得《昆虫记》是值得一生阅读的好书,我想无论是谁,只要认真地阅读一下 《昆虫记》,读出滋味,读出感想,一定可以知道得更多。

19世纪末,法国杰出的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的一部《昆虫记》,在全世界响起了一片赞叹声。《昆虫记》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

一个人耗费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虫子”,已经算是奇迹了;一个人一生专为“虫子”写出十卷大部头的书,更是奇迹;而这些写“虫子”的书居然一版再版,先后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直到百年之后还会在读书界一次又一次引起轰动,更是奇迹中的奇迹。这些奇迹的创造者就是《昆虫记》的作者法布尔。

法布尔拥有“哲学家的思维,美术家的审美,文学家的感受”。在本书中,作者将专业知识与人生感悟融于一炉,娓娓道来,在对一种种昆虫、日常生活习性、特征的描述中体现出作者对生活世事特有的眼光。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本人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本书的问世被看作动物心理学的诞生。

《昆虫记》不仅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法布尔也由此获得了“科学诗人”、“昆虫荷马”、“昆虫世界的维吉尔”等桂冠。

在这个星球上,人类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包括“蜘蛛”“黄蜂”“蝎子”“象鼻虫”在内,都在同一个紧密联系的系统之中,昆虫也是地球生物链上不可缺少的一环,昆虫的生命也应当得到尊重。

《昆虫记》不是一本简单的科普小册子。他的问世被看作是动物心理学的诞生,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昆虫记》是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世界名著。它熔作者毕生的研究成就和人生感悟于一炉,将昆虫世界化做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法布尔被达尔文誉为“无与伦比的观察家”。在其朴素的笔下,一部严肃的学术著作如优美的散文,人们不仅能从中获得知识和思想,而且阅读本身就是一次独特的审美过程。《孩子们,你们好!》读书心得

羊圈学校

李慧春

前段时间认真拜读了由苏联教育家阿莫那什维利写的学校无分数教育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孩子们,你们好!》,该书主要描述了小学一年级的教学和教育工作。

一开始翻看前言、序言,还以为本书是一本比较枯燥乏味的教育教学理论著作,所以感觉很难看下去,光看几个人名就让人别扭。所以一开始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去翻看本书。可看下去过后,却发现里面的许多内容写的都很实际,而且都是我们平常教学中碰到的问题。书中并没有写这位老师从孩子中发现了什么问题,然后讲自己通过怎样教育,孩子马上就教育好了。其实,作为老师,我们都知道,孩子的教育不是靠一朝一夕就能教育好的,需要持之以恒,更需要细致耐心的付出。书中生动、形象、具体的记录他和他的一年级孩子的教学和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并总结出了自己的一些经验。

因为自己刚带过一年级,所以对里面描述的许多场景特别有体会,仿佛这些事就是自己身边发生的。虽然由于国别不同,许多的教学内容、要求都不尽相同,但教学方式方法、6、7岁孩子们的特点许多还是相通的。

对于刚进入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上小学了,对他们来说是无比兴奋的事。所以在开学的前几天,孩子们和家长们都会讨论或想象一年级的老师会是怎么样。我们老师该做些什么呢,了解学生,让孩子一进学校就会喜欢学校,该怎么做。作者也有和我相同的困惑,第一天该怎么和孩子接触,怎样来和孩子相处。阿莫纳什维利在开学前几天,就给每一个孩子发了一封祝贺信,让孩子了解学校。老师也在前几天熟记孩子的名字,试想自己如果刚一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就有人能认识自己,那是多么兴奋的事啊,更何况孩子。书中详细描写了孩子开学第一天的情况,顽皮是孩子的天性,教师就根据孩子的特点来组织教育。我们当然不可能向书中描述的那样去做,但其中一条原则却是非常有用的。“儿童纪律的主要之点在于不是去压制顽皮,而是去改造它。不能要求儿童去做我们用自己的教育学不能开导他们的事。”“只有把自己当做儿童,才能帮助儿童成为成人;只有把儿童的生活看做是自己童年的重现,才能使自己日益完善起来;最后,应当全心全意地关怀儿童的生活,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人道的教师。”看着这几句话,我在想我考虑过孩子的感受没啊,我在设身处地的为孩子在想吗?

我静静的看着这本书的时候,似乎我的孩子就在里面。低年级的孩子每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总是会脱口而出,却根本不去考虑自己的答案是否准确。他们不考虑,但回答着,并争先恐后地回答着。我曾一度为此烦恼,难道就不会考虑好了再回答吗?我也在像很多教师学习着,也给孩子们教育着,回答问题先举手等。可低段的孩子说了还总是如此,因为他们还不懂得思考,更在于儿童的行为和举动的是易冲动性的。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所以我们应该制止的不是叫喊本身,而是不假思索的回答。对此阿莫纳什维利不但提出了怎样做的几点,并专门设计了一些训练孩子学会思考的题目,让孩子在各种练习中渐渐学会思考。我们老师平时经常叫孩子认真审题,但我们教孩子怎样认真审题的步骤和方法了吗?反思自己,没有。有时我们在想3+5直接就说3+5等于几,孩子们都会,但孩子此时就没有愿望,如果给这题编上一个学生喜欢的情景,学生就更乐意去解决了,这是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的。

我们常常教育孩子应该怎样做,但却没有去体会过孩子的感受;我们常常要求孩子不该怎么做,却没有深入的去思考过孩子们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常常要求孩子应该怎样,殊不知由于孩子的年龄特点还需要我们选用恰当的方法去教育孩子这样做的方法。

阿莫纳什维利真是用他的童心、爱心去教育着他的孩子。读完本书,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老师应该怎么做,教师的责任是什么。

古诗教学“三趣曲”

羊圈学校

李慧春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7~9年级学生背诵80篇(段),合计240篇(段)。为了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古诗,笔者经过十余年的实践,摸索出一套“三趣曲”教学法,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古诗教学的课堂效率颇为有效。

一、课始“引趣”

古诗教学伊始,教师可采用猜谜语、讲故事、提问题、设悬念等方法,精心引发学生兴趣。

如教学李白的《赠汪伦》时,可先讲述汪伦用计诚邀李白到桃花潭做客———汪伦是当时有名的歌手,隐居在安徽泾县西南的桃花潭畔,对李白佩服得五体投地,日夜吟诵他的诗。有一回,汪伦听说李白来了安徽,就修书一封。信中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早知汪伦是一方豪士,便欣然前访。见面后,李白方知“受骗”:所谓桃花,只是桃花潭,并无“十里桃花”;所谓“万家酒店”,只是店名,并无酒店万家。但李白哈哈大笑:“临桃花潭,饮万家酒,会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于是,两人结为金兰之好。临别时,李白即兴写下七言绝句《赠汪伦》。———这个故事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赠汪伦》一诗的兴趣。又如教学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就可采用设悬念的方法———古代有位大文豪写了一首七绝,在诗中直接将西湖比作美女西施,这位大文豪是谁呢?这首诗叫什么呢?是怎么写的呢?再如教学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可从“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句千古佳唱着手,激疑设趣,从而引导学生欣然诵诗。

采取“引趣”之法,促使学生兴趣倍增,情感激荡,再引导他们学习全诗,教学效果往往会出人意料。

二、课中“持趣”

古诗距离现在毕竟时代久远,兼以“文约而意丰”,课堂教学时间一长,多数初中生对学习古诗的兴趣不由得会淡化,他们的大脑皮层会进入暂时抑制状态。叶圣陶曾说过:“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象。”此时,教师如果注意学生心理、态度和情感的变化,采取放录像、赏图片、配音乐、想画面等手段,努力扩展学生的想象,维持学生的兴趣,教学效果就会有意外的收获。

如教学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当学生了解全诗大意后,笔者设计道:如果你是一位摄影师,根据《钱塘湖春行》的内容拍摄西湖风景你决定选择哪些镜头?(如果指导细一点,可以再加一句:“比如哪些水,哪些景,什么样的人,等等。”)待学生各抒己见后,可播放一段配有音乐的西湖风景录像供学生借鉴。再如教学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当学生弄清颔联和颈联的禅意后,他们学诗热情有所回落,这时可设置配音乐这一环节,以延续学生的兴趣。课文“持趣”的方法是很多的,教师只要能够合理运用,就能使学生的学诗兴趣保持下去,从而以饱满的情绪投入新的学习。

三、课末“增趣”

“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初中生毕竟不是成年人,抽象思维尚不成熟,重感性轻理性特点明显。学习古诗,教师不妨抓住这一特点,运用类似于游戏性质的活动,在课堂教学行将结束之际,采取演小品(多用于写人类的)、编故事(多用于叙事类的)、打擂台(多用于哲理性的)、改原作(多用于抒情性的)、拼字词(多用于绘景类的)等手段,再次掀起教学小高潮,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学习,并求得向课外延伸的教学效果。

如教学孟郊的《游子吟》,在距离下课十来分钟时,可征得学生同意,引导全体学生根据诗的内容恰当地布置场景,并邀请一位女生和一位男生,分别扮演母亲与游子,像演小品一样演《游子吟》。这样一演,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加深了对该诗的理解,还让学生的心灵受到一次洗礼。又如教学王维的《渭城曲》,就可引导学生做“考官”,采用两种方法让其他学生“考试”,一种是拼字法,一种是嵌字法,学生的激情一下子就高涨起来。再如教学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根据它抒情性较强的特点,可引导学生改编原诗,使之成为抒情性较强的记叙文。

课末“增趣”主要是为了使古诗的课堂教学趋于完美,并将有限的课堂古诗资源延伸到无限的课外学习活动中去,所以不宜轻视。

总之,我们语文教师只要能根据诗歌固有的特点、学生实际情况和自身教学能力等因素,合理运用教学形式和手段,一定会走出古诗教学的被动局面,使之充满生机。

让校园充满欢笑,让孩子体会快乐——读《孩子们,你们好!》有感

羊圈学校

李慧春

自认为还是一个比较喜欢孩子的老师,但当我面对孩子们无休止的叽叽喳喳时,我会忍不住发怒,甚至大声地呵斥他们,直到他们安静下来才肯罢休。一直在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终于在书中寻找到了满意的答案。是啊,有谁爱听儿童的吵闹声呢?如果你不爱他们,只会把这种声音当作是对你耳朵的一种摧残。

读了这段话,我想对一线的老师们说请消除内心一些肤浅的想法,将一些唧唧喳喳声看作是我们教学生活的小插曲,将快乐、自信的童年还给我们可爱的孩子们吧!“孩子们,你们好”这是多么亲切的一句话,可是对每一位老师来说,能对孩子们这样说话,已经很不简单了。极其简单的一句话,做为一本书的名字,引起了当今多少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不停地在笔记中记录一些有用的话语,同时也认真地写下自己的感想。如今已经过去两年了,当我回头看看自己当时写下的琐碎的感想时,突然有一种庆幸的感觉,庆幸自己抓住了瞬间的体悟。

“孩子们,你们好。”一句简简单单的话其实已经包含了班主任老师对学生的深深的爱。只有付出了爱,爱教育、爱孩子,他们才会爱你,你自然也能从爱中得到乐趣,从爱中得到信心和勇气。在爱的环境里,学生没有陌生感,没有压力,没有束缚,有的只是对知识的渴望。

今年我又担任了一年级的班主任工作,这是我第二次面对刚入小学的孩子,比起第一次,我老练了许多。我学着阿莫纳什维利前辈的样子,在第一次见到孩子们的时候就亲切地对他们说:“孩子们,你们好!”看着孩子们疑惑的眼神,我觉得已经成功了一半,他们肯定在想这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师,在接下来相处的日子里,我也主动地在课余时间和孩子们多说说话,了解他们的真实情况,用我的真心去换取孩子们的信任,用我的爱心去教育我的学生。坚持一段时间,我发现学生变了,我也变了,他们变得爱和我说话了,我也变得更加开朗了。

于是我不停地告诫自己,也要不停地告诫我的同事,千万不要把自己看成是高山,视学生为小草,让学生去靠着我们,仰视我们,惧怕我们,而应该让学生去做高山,去做大伞。这样成才的孩子才能勇敢坚强,才能聪慧机敏,才能顶天立地。

做个“拙”老师,是我读完这本书后最大的感悟,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当我们读书不是为了功名利禄,不是为了自我标榜增加谈资时,它便会给心态平和的读书人带来无法比拟的快乐。在我们教学的道路上,我们应该向阿莫纳什维利大师看齐,用心去关爱自己的学生,而产生爱的前提是融入到他们的世界中去。也许你所教育的孩子有时固然顽劣,但假如为人师的我们能真正从孩子们的内心了解他们,喜欢上他们的调皮可爱,喜欢上他们的叽叽喳喳,在这样的老师眼中,没有顽劣与任性,他们的天性只是好玩,融入到孩子们的世界中是爱上教育事业的捷径。也许同事、朋友会因为你真正融入了孩子们的童心世界而认为你是个“拙”老师,那么无妨,因为我们有孩子们做伴,有最真心的朋友,而你,只需说:“孩子们,你们好!”

让校园充满欢笑,让孩子体会快乐

——读《孩子们,你们好!》有感

羊圈学校

李慧春

在纷纷扰扰的世界中,书能抚平我们在喧嚣城市中的那颗躁动的心,让它趋于平静,趋于淡定,让我们拥有一方静谧淡然的净土。

在这样一个落叶飘洒的季节里,让我们一起感受芬芳的书香,感受读书的乐趣。回望过去的岁月,好书相伴的日子仍记忆犹新。

尤其是四年大学生活,因为热爱文学,所以我选择了中文专业,让我更加有机会与文学进行亲密接触,接着我便迷上了文学,爱上了阅读,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闲暇时,我格外喜欢一个人逛逛书店,快乐地徜徉在书海中;午后,偶尔手捧着一本书,泡上一杯浓郁的香茶,让书香也随之洒满整个校园。伴随自己走过的岁月,我对阅读也曾经历了从厌烦,接受,习惯,直到喜爱的过程。

如今,我踏上工作岗位已经两年多了,依稀记得初为人师时,面对新的校园、新的同事、新的学生时的那一幕幕情景。刚开始与一年级的小朋友打交道,有些时候我居然束手无策,当时的我便埋头在书中寻找答案,看着薛瑞平老师的《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 阿莫纳什维利前辈写的《孩子们,你们好!》, 黑柳彻子先生所作的《窗边的小豆豆》等等书籍,发现大师们在书中所讲的东西竟能让我用到实际教学中去,于是便开始大量阅读,再后来,我也偶尔能对书中的一些观点质疑,并有了自己新的见解。从此我有了这样一个感慨:书使人增“智”一点儿不假!阅读可以让心灵澄明,让生命的底色更加耀眼。一段阅读史既是人生的飘浮史,更是精神的发育与成长史!记得初读《孩子们,你们好!》这本书的时候,我就被作者阿莫纳什维利在书中表达的这种对教育的热忱和对儿童的爱,以及对儿童脆弱的心灵关怀备至的态度深深地震撼了。作为苏联的著名学者,心理科学博士、教授——这个两鬓斑白的可爱老头走进了一群“零年级学生”,以他的慈祥、和蔼可亲、宽宏大量的态度对待孩子,并对自己的实践、探索、发现、挫折进行回顾和思考,谱写了这部名副其实的教育抒情诗。

书中的某些情节依旧激励着我的心灵,阿莫纳什维利老师对学生爱的执着也深深地感染着我。他凭借一颗对教育火热的心轻轻地抚慰着儿童脆弱的心灵。一边阅读,我一边不断地在思考,如果是我,我会花那么多爱心和耐心,来对待站在我面前的每一个可爱的孩子吗?说实话,我觉得很难。还记得两年前当我第一次站在讲台上跟孩子们见面,当时的我内心怀着美好的理想,把学生当作实现自己梦想的种子,希望这一粒粒即将萌发的种子在我的辛勤浇灌下生根、发芽、开花乃至结果。可是几天下来,每当面对他们的顽劣和松散时,我总是十分严厉地对待,以至于孩子们无法跟我亲近,自己也无法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正当苦闷时,善解人意的同事们向我推荐了阿莫纳什维利前辈所写的《孩子们,你们好!》。透过那些平实的文字,我触摸到了教育家的心灵,领悟了那些平凡而深刻的教育理论。尤其是看到“谁爱儿童的叽叽喳喳声,谁就愿意从事教育工作,而谁爱儿童的叽叽喳喳声已经爱得入迷,谁就能获得自己的职业幸福”这段话时,我真的被阿莫纳什维利这经典的教育理念震撼了。

如何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羊圈学校

李慧春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应该是活动,活动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根据心理特点,放手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协调之中,进行自主探求知识的活动,可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实行开放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地探究性学习。

一、让学生尽可能去“想”。培养学生一个“敢”字,鼓励他们毫无顾及的尽情去想,合理的去想。如学《圆明园的毁灭》时,采用CAI创设情景,放火烧圆明园影片的片断,让学生看后谈体会,学生便联想到火药,学生提出中国是最早发明火药的,为什么不制造出火炮、火枪来对付英、法联军呢?这样以来,使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超越了书本。

二、让学生尽可能去“看”。“看”就是让学生观看、观察,给充足的时间去观察,通过“看”发现,在此基础上去主动学习知识。如学圆明园的风光时,采用CAI 出示圆明园的风光图片,由学生尽情地观察、欣赏,再据自己观察和发现,给图片题一个与图同美的名字—题名。然后将图片的原名对照自己题的名,比较谁好,为什么?如学生据“万花阵”的建筑特点,它像一朵绽开的荷花而题名为“石花玉亭”。这样学生在充分“看”的基础上进行探求并创造性地学到了知识。

三、让学生尽可能地去“画” 学生通过亲眼去看、去体验、去想象,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和思考层面把自己所获得的信息画下来,描绘出来,再用语言表达出来,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好的将手和大脑都动起来,克服学生上课只用耳听,不用小手来操作的不足。如上一年级的《画风》一课时,在设计时充分体现一个“画”字,老师和学生都用画的方式来表达一定的思维结果,老师用“简笔画”板书出书上所说的风中的事物,课中还设计让学生在一幅美丽的风景画上想办法“画”出“风”来,看谁的办法想得多,并说出为什么这样就把风画出来了。这样就激起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和兴趣,培养了学生动脑和动手的能力,学生在探究怎样画这一过程中,也就明白了风是不能直接把它画出来的,只有通过其它事物在风的作用下来表示这一要点,比老师讲出来的效果好多了。

四、让学生尽可能的去“说”。学生思维的合理性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这样通过他们的说,了解学生是怎么想的,是如何达到思维的合理性的。老师给学生创设了畅所欲言的自由空间,真正做到课堂教学的氛围和谐、民主,给学生一片自主探究的蓝天。如可以分“指名说、上台说、小组说、问答式的交流说”等方式;以学生“补充说、总结说、修改说、更正说、综合说”等内容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及快速组织语言能力。五 让学生尽可能去“做”。学生自己动手做的过程,实际上也包含了思维与探究的过程,在此就要为学生设计、提供做的时间和必要的物质条件。如在期末复习成语时,改变以往老师将一册的成语找出来,让学生抄、读、记等,而是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课文,自己去找、去抄、去积累,还要求学生比一比,谁能将一册中所有成语全找出来。这样学生在自己找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

六 让学生批判与创造性的接受知识,展示思维过程。在这里营造宽松的环境,要求学生坚持真理,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敢于怀疑前人,不唯书,不唯上。如学《詹天佑》一课时学生在敬佩詹天佑的同时,还针对他的“人字形铁路的设计、”“中部凿井法、”“相对凿井法”谈出学生自己的设计、想法,进行合理的想象,科学的思维。又如学《蛇与庄稼》时,学生大胆地说:“庄稼得不到好收成的原因不仅仅是社被洪水淹死了的原因,还因为海水是咸的,破坏了土壤,使那里的泥土不适应庄稼生长了,但过了几年,由于天上下的雨水稀释了以前被盐水破坏的土壤,所以后来庄稼又丰收了,不光是因为有了蛇的原因等。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了合理的分析,大胆怀疑、敢于创造性的接受知识,充分地展示了学生合理的思维过程。

七、教给学生“捕鱼”的“方法”和“场所”。人们常说:“授人以渔,终身受用”,面对这个知识爆炸的知识经济时代,今天的知识明天就不够用的现实,我们不能只注重教给学生“如何捕鱼”的学习方法,还需要告诉学生 “捕鱼”的场所,告诉学生学习的多种渠道和网上的庞大资源应该在何处去找、在何处去学、在何处去发现自己所需要的内容,怎样去收集一些资料,从哪儿去获取资料,即告诉学生收集资料、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渠道。如通过报纸剪贴、通过书刊摘抄、电视录音、收音机录音、光碟、磁盘、网上下载、实地调查、自己生活体验、专题采访等。对于收集到的材料又怎样来整理、处理这些资料,使之成为自己有用的资料呢?如从“电视”上知道“明天有雨”,你将怎样处理这个信息呢?如明天你就要带雨伞。又如你从“报纸上”看到一个中学生因考试成绩不好,竟跳楼自杀轻生,你会怎样想,你的心理会产生怎样的启示,如果自己也是一个承受力差,经不起挫折的人,你面对这种情况会怎样处理,是不是该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态,正确对待考试呢?等等一些怎样收集信息、获取知识的途径和处理信息的方法。

只要我们转变教育观念,给学生留下时间、空间和机会,放手让学生大胆地去想、去看、去说、去画、去做、去怀疑、既教给学习方法,有教给获取知识的途径。就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意识。《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羊圈学校

李慧春

教材简析:《乡下人家》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幅自然质朴、亲切祥和的农家画面。作者通过对动植物拟人化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如“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纺织娘在月明人静的夜里,便唱起歌来”都体现了作者喜爱乡村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读课文,随文章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

教学难点:一是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独特的美,特别是从未接触过农村生活的城市的孩子;二是了解课文在空间、时间上交叉叙述的顺序。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积累好词佳句,培养语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在读中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与和谐,获得美的享受。

3、体会感受乡村生活,培养学生热爱乡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在情趣中置身“乡下人家”

1、欣赏富有乡村特色的“交响乐”。说说你在哪里听见过这样的交响乐?给这首交响乐起名。

2、说说在你的脑海中乡村是怎样的?

二、在品读中感受“乡下人家”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划出生字词。

1、认读词语,采用联系文中句子理解词义。

2、指名分节读课文,指导朗读好句子。

3、让学生说说,各小节分别写了什么景物?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一起总结、概括,形成优美的诗句。长藤绿叶瓜架,春雨竹笋鲜花,鸡群悠闲自在,小桥流水戏鸭,夕阳鸟儿小憩,月夜睡梦甜蜜,最美乡下人家。

4、齐读短诗,感受文章所描写的平凡而又优美的景物。【设计意图:在朗读交流中,帮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理解句子。通过交流每个小节分别写什么,让学生自读自学,理清课文脉络,感受乡下人家清新、自然的美。】

三、在赏读中享受“乡下人家”

出示课件: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1、指名读句子,理解“独特和迷人”。

2、你从课文中的哪些句子中感觉到这种“独特”和“迷人”?

3、文章中描写的景物都是乡下最平凡、最普通的,但是在作者看来是那样的独特、迷人。(学生自由说说乡下人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4、品味你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读读。

【设计意图:这是文章的中心句,起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集中地概括了乡下人家美丽迷人的生活环境和朴实欢快的美好生活,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所以引领学生重点品读这一句,想象乡村生活中最平凡、最普通的场面,体会从中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自然亲切、优美恬静。】

四、在想象中表现“乡下人家”

1、出示补充内容: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一个瓜架,——(),——(),——(),——(),„„描绘出诗情画意的篇章,像一首诗,——(),——(),——(),„„

2、交流欣赏。

【设计意图:在学生充分感受了乡下人家的自然亲切、优美恬静后,设计这样的课外拓展,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继续寻找乡下人家最平凡、最普通的美。从而升华感情:原来在大自然中,无论怎样普通平凡的事物,都能描绘出最优美的画卷。】

《珍珠鸟》教学设计

羊圈学校李慧春

《珍珠鸟》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七组教材的一篇略读课文。本组教材的整体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注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并运用课文中不同的表达方法。

作者冯骥才为我们生动地描述了珍珠鸟在“我”的细心照料、诚心呵护下由害怕人到亲近人的变化过程。告诉我们: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以人为本,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注重课内外延伸,训练学生对信息的搜集与整理。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合作交流,让学生学会学习;在读中质疑,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让学生学会读书;让学生读议结合,读写结合,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表达机会,让学生学会表达。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珍珠鸟的样子和特点,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中感悟、体会,读中学写,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与珍珠鸟之间亲近、温馨的情感,领悟人和动物是完全能和谐相处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料与呵护下发生变化的过程及感受作者的表达方法,难点是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教具准备:

准备珍珠鸟的图片资料和一首节奏舒缓配有鸟叫的音乐。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激趣导入:老师想先问问大家,你们愿意和动物交朋友吗?老师想知道你和什么动物交过朋友?

2、探求新知: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熟悉一种鸟,它就是珍珠鸟。请大家看老师写课题(板书:25 珍珠鸟)

3、略读课文我们该怎么学习?

4、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第一遍读课文,请学生大家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内容。第二遍读课文,请学生快速阅读课文,说说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珍珠鸟长什么样儿?珍珠鸟的习性。)(板书:怕人----亲近)评:学生并不是一个知识积淀为零的容器,我们应充分考虑学生已有能力水平,促其主动求知。所以学生初读课文后会有自己的理解,而且有的还会很深刻。另外,我们常常提倡学生自由读书,弘扬主体精神,但学生读一遍书应有一遍的收获,不能盲目而漫无目的,教师应适当引导、点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质疑问难,探究学习

1、对文章的某个句子的理解、文章内容等等,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

2、疏理学生质疑,布置学习活动: 请你探究:

①动笔读书:找出文中写珍珠鸟的活动变化的句子,画上横线”,读一读,说说为什么珍珠鸟的活动会有这些变化?

②真情播音员:文中有许多吸引人的描写,请你找出你觉得好的地方,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再有感情的朗读一下。

③小小思想家:谈谈你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理解。④作家的知心人:作者是怎样把珍珠鸟写得这么可爱的?说说看。

3、学生自己独立学习课文。

评:让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既要有学习的内容,内容最好是从学生中来,还要有学习的方式和学习的情感动机。因此,这里对学生的质疑疏理后,设计以上学习活动,既抓住了学习重点,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又实在可行。

三、合作交流,强化表达

1、全班交流学习活动:请你交流自己对上述问题的学习体会,你可以只就其中的某一方面来作交流。

(学生发言)(板书:鸟笼四周、书桌、肩上)

2、作者说的仅仅是人和鸟之间的信赖吗?(板书:信赖)

3、是啊,一只本是怕人的珍珠鸟,因为信赖,变得与人亲密、友好。老师听了大家的发言,对这句话也有了自己的理解,老师也想用自己笔像作者一样写下自己对信赖一词内涵的赞美和认识。你们想吗?那就让我们一起动笔吧!信赖是一座桥,让我们彼此心灵相通,真情相融;信赖是一盏明灯,照亮你勇敢前行;信赖是一缕缕阳光,让生活五彩缤纷,让自然生机勃勃,和谐共存。评:让学生在交流中合作、探讨,在交流中提升,在交流中学习表达,在交流中感悟人与动物的真情,领悟信赖美。阅读本身是一种对话,这种对话可以是读者与作者,可以是读者与文中的人物、故事,也可以是读者与读者。可以是心灵的,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

4、交流书面感受。

四、归纳积累,从读学写,课外延伸

1、通过学习课文,现在你又了解了什么?

评:这里学生通过学习一定会对文章有许多新的收获,这也是对学习过程的一个小结。

2、现在,你们愿意和动物交朋友吗?

3、其实在这篇课文中作者留下了许多感兴趣的情境;请

你任选一个发挥你的想象力,写一个片断,要写得让人读了就喜爱这些珍珠鸟。怎么想就怎么写?

①舒适、安全的巢。

②可爱鸟雏儿。

③小鸟喝茶。

④幸福的“三口之家”。

⑤“雏鸟儿的梦”。

评:教学中两次安排这样的小练笔,一次课内完成,一次课外完成,但必须都在引起学生感情共鸣的前提下,打开学生心扉,让学生畅所欲言,学生会有更精彩的表现。强化了读中表达、读写结合的训练.《触摸春天》教学设计

羊圈学校

李慧春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书写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4、体会盲童对生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个关爱,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活。【教学重点】:感情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准备】:课件制作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以情动人。

1、播放课件,出示“张海迪、舟舟、《千手观音》”图片,老师讲故事。同学们,老师想给你们讲几个动人的故事。

①你们知道张海迪姐姐吗?她是一个全身三分之一不能动的人,只能在轮椅上让梦想的翅膀飞翔。她写了一本《轮椅上的梦》,她还会说好几个国家的语言,她年轻的时候只能借着镜子看书,但是她后来却成了有高深学问的人。

②你听过少年指挥家舟舟的故事吗?他是一个看上去有点木木的男孩,加减法还只会做一位数。但是,他到世界各地巡回演出,观众们总是报以最热烈的掌声。因为他用一根小小的指挥棒挥出世界上最美的音乐。

③2005年的春节晚会上21位平均年龄才17岁的聋哑姑娘,却为全国的观众朋友们表演了精彩的节目《千手观音》。他们都是残疾人,可是他们却带给了我们心灵的震撼!

2、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认识一位特殊的小女孩。

3、出示课题,学生质疑。如:为什么用“触摸”这个词语呢?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范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边听边想作者为什么用“触摸”这个词。(原来,安静是个盲人。可是,春天能触摸吗?她只是用手去触摸吗?这个问题也是我们学习的重点。接下去的时间教给同学们,大家自由读课文,要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读得流利。)

2、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和流利。

3、检查学习情况。

A、指名分段读课文,学生评议。B、说说课文写的是一件什么事情?

C、学习第二自然段中的四个生字:“径、畅、磕、绊”。

①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只学习这四个生字。很简单,能把它记住吗?你用什么方法记?

②组词,这是课文中的词语,一起读两遍。③这些生字出现在句子段落里,你会读吗?

4、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A、用学字→学词→学句的方法逐步过度到学习第二段。

B、齐读这一段,提出一个自己不理解的问题。(①作者为什么用上“穿梭”这个词语?②为什么说她走得很流畅?③“穿梭“和”“流畅”这两个词语怎样解释?④她是一个盲人,为什么她能极其准确的伸向月季花?)C、感受读这一段,解答问题。①从“这个小女孩,整天在花香中流连”这个句子可以看出她经常去小区的绿地。所以对这个花丛很熟悉,因为整天去,所以通往花丛的小径她能走得很流畅,不会摔倒。②小组合作学习:

A、找出表示小女孩动作的词语。(穿梭、停下、伸手、拢住)

B、思考:想象这一画面,从这一系列的动词中你想到了什么?(根本不是一个盲童所能做到的!)

C、引导学生理解“真是一个奇迹”。D、读出“惊奇”的语气。

5、理解课文“4---5”自然段。

A、指导学生读好“悄然合拢”的“悄”念第三声。“悄然”是指没有声音。B、引导学生学着提出这两个自然段中不理解的问题。①“神奇的灵性”指的是什么? ②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指的是什么经历? ③没有体验过的地方指的是什么地方? C、引导学生理解。

作者说安静拢住蝴蝶“真是一个奇迹“。若不是有一种神奇的灵性在牵引着她、指挥着她,睁着眼睛的蝴蝶会被盲童抓住吗?这神奇的灵性不正来自小女孩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热爱吗?与期说是蝴蝶被盲童拢住了,不如说是生命的美好被盲童神奇的灵性所摄取、所捕捉。D、过渡:作者静静地站在一旁,看着安静。

①理解句子“我仿佛看见了她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一瞬间,我深深地感动着”。②安静的眼睛虽然失明,但是她心灵的窗户并没有关闭,她是在用她的全部身心去感受多姿多彩的世界。在她的内心世界里,同样是一片明媚动人的景色。③读出作者被吸引被感动的心情。

三、课内小结,引导学生理解安静用对生命的热情和热爱,用心灵去感受春天,去触摸春天。

篇2:读名著心得体会

在这个假期中,我细细品读了我国的四大名著。其中,《三国演义》给我的印象最深刻。《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它的作者是罗贯中。书中讲述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近一百年间,魏、蜀、吴三国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

《三国演义》那多姿多彩、神奇的人物中,我最喜欢诸葛亮。因为他是一个熟知天文地理、无所不知、足智多谋、呼风唤雨的人物。他一生还有许多惊人事迹,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骂死王朗、空城计等,死了还以木偶退兵、锦囊杀魏延。对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三气周瑜。诸葛亮不但剥夺了周瑜的东西,甚至把他的生命也了结了,周瑜临死前感叹说:既生瑜,何生亮?

我也很喜欢赵云。赵云,字子龙,蜀国五虎将之一。在《张飞大闹长坂坡》和《赵云截嫂夺阿斗》那两回,赵云都奋力保护刘备的儿子阿斗。特别是在《张飞大闹长坂坡》的那一回。赵云在和曹军厮杀时,丢了甘夫人和阿斗。于是,赵云一边奋勇杀敌,一边寻找夫人和阿斗。终于,他救出了甘夫人和阿斗。当赵云回去,把阿斗交给刘备时,刘备把阿斗扔在地上,说:为了这个孩子,差点损失我一员大将!赵云慌忙抱起阿斗,说:我就是肝脑涂地,也报答不了主公的恩情啊!从赵云的话中,我感受到赵云的了忠心耿耿;在杀敌时,我又感受到了赵云的英勇。我真佩服他。

《三国演义》中,我还喜欢重情义的关羽和老实的鲁肃。我最讨厌的,就是吕布了。因为吕布见利忘义,收了董卓的礼就杀了自己的义父丁原,真是令人讨厌!读了这本书,我觉得一些人太喜欢争权夺利,互相残杀,真不应该!

《三国演义》不但用小说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三国时期的情景,还让我亲眼目睹了三国时期那些人物的英姿,让我永生不忘。

四大名著之水浒读后感 《水浒》是我国在长时期来受到广大读者喜爱的小说之一。但他并不是某一、二位作家的创作,而是许多人的集体劳动的成就。通常被作为《水浒》作者的罗贯中、施耐庵,乃是对《水浒》进行最后加工的人物。《水浒》所写,是宋江及其结义兄弟——即所谓梁山一百单八将的故事。宋江是历史上实有的人物。《宋史》的《徽宗本纪》、《侯蒙传》、《张叔夜传》中都曾记及。

《水浒》由许多短篇的“说话”(在宋代有一种称为“说话”的民间技艺,至元代仍然流行,其内容主要是述说故事。)组合而成,也就是说《水浒》在说话中宋江及其将领的故事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杰作。《水浒》的原名为《忠义水浒传》,一百回,系“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这是一种很奇怪的署名,不太容易理解,所以后来所刻得《水浒》就改题“施耐庵集撰,罗贯中纂修”,有的干脆只提“施耐庵编辑”,“罗贯中纂修”,把另外一个人除名。

《水浒》从嘉靖时期起,它就收到了热烈的欢迎。《水浒》为忠义和勇敢的象征,里面的人个个重视友谊,甚至不惜为此冒风险甚至牺牲自己。但其出发点并不是道德信念而是个人感情。宋江在江州被判死刑时,李逵曾单身去劫法场;幸亏当时梁山的救应已到,否则他自己也活不成,不过他事先却并不知道冕盖等人会及时赶到。那么,他何以情愿为宋江送命呢?他与宋江认识不久,宋江知道他要用钱,便借他一绽大银,李逵便“寻思道:难得宋江哥哥,又不曾和我深交,便借我十两银子,果然仗义疏财,名不虚传。”他把银子拿去赌,输光了,宋江毫无不满之意,又请他喝酒。他“不耐烦小盏价吃”,要用大碗,宋

江便唤酒保拿大碗。李逵笑道:“真个好个宋江哥哥,人不说差了,便知做兄弟的性格。结拜得这位哥哥,也不枉了。”他们喝酒时本来吃的是鱼,宋江看李逵饿了,又唤酒保拿肉上来,李逵又十分欢喜:“这宋大哥便知我的鸟意,吃肉不强似吃鱼!”他认为宋江真是自己的知己,所以他不惜生命的救他。当然,这是建立在勇敢的基础上的。

最令人感动的是最后宋江和李逵一起喝毒酒,宋江是因为害怕李逵为自己报复朝廷因而牺牲了李逵的性命,而李逵却一点都没有埋怨松江,李逵只留着眼泪说了一句话“罢,罢,罢!生时服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的一个小鬼!”并且李逵临死的时候,吩咐从人“我死了,可千万将我灵柩去楚州南门外寥儿洼和哥哥一处埋葬。”嘱罢而死。从此就可看出李逵对哥哥宋江的深厚感情。

《水浒》是四大名著之一,理所当然,有许多吸引我们之处。所以,读它势必有好处的。篇二: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 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

-四营学校 关秀芳 《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这是一本西方教育名著,这本书的作者是

美国著名的学习问题专家托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他进行了15年深

入的调查研究写成的经典教育专著,他的研究成果表明,实际上根本 没有天生的所谓学习上不行的孩子。绝大部分也是世人带着有色眼镜

看待的结果。

本书中谈到一个叫比利的孩子,总是喜欢发明令人匪夷所思的玩

意儿,例如让水沿着水槽流下,带着乒乓球滚入洞槽,轮番撞击数只

铃铛鸣叫,使一头玩具旋转起来,最后进入玩具鳄鱼嘴里。这样,一

个鳄鱼似的小切削器便被启动了,你可以在里面削铅笔。他发明的一

些其他机械,也是既富创造性又有实用性。然而,比利还是被勒令退

学了,他似乎不会按学校的规定的方式办事,他甚至不会计算房间的面积。

还有一个活泼好学的六岁小姑娘,当她第一天入校时是何等地激

动。她已习惯于把时间花在小池边与朋友们画画、戏水、堆砖和唱歌,在入校第一天这么一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里,她充满了期待,她期待

能在四周走动走动,她期待能了解一些事物,她期待学校能随处歌唱、玩耍,她还期待着能与其他伙伴在一起自由自在地交流。然而,实际

情况并非如此。她发现自己生活在一个不得不长时间坐在座位上的世

界里,在那儿,她必须去解析老师复杂的说辞,眼睛必须一眨不眨地

盯着味道怪异的书本上那些细小而又弯弯曲曲的数字与字母。当她在老师面前表露出自己的失望与迷惑时,老师就建议她去专家那儿做个检查。于是,她就接受了挑、串、刺等一系列深入检查后,又被人认为是彻头彻尾的“痴呆生”。

实际上像《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中的描述的这些外国孩子,在我们中国的现实生活中又何尝少呢?在报告文学《每个父母都能成功----李圣珍老师的教育胜经》一书中介绍的北京的一位叫李圣珍的老师,好几年来,她已经将来自全国的50多个家长和老师认为在学业上无可救药的差生转变成了人见人爱的好孩子,来李老师家之前,有的孩子在学校考试几乎门门都不及格,有的孩子上到小学四年级,数数还超不过20,有的孩子一见到书本就想撕??在李老师的教育下,这些孩子在学业上全部脱胎换骨,全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有的一跃成为班上的前五名,有的当上了三好学生,还有的已经考上国内重点大学,有的还赴世界一流大学留学深造。同托马斯先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李圣珍,这位被中国教育界誉为“拯救差生的圣手”的本土教育家,在谈到她的教育经验时,她语出惊人:世界上不愿意学习好的孩子根本不存在,学业差只是教育不当的结果。

“学业残疾”这一概念应该换成“学习差异”,成千上万的被认为有“学业残疾”的小孩,并不是真正的残疾,而是他们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而老师和家长并没有认识清楚。而且,数以百万计的孩子,之所以在校学习未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患有学校恐惧症或厌倦教室,是因为没有谁认识以及开发他们应该在学校表现出来的东西,也就是说他们特有的天赋与才华被教师和家长的傲慢与偏见彻底 泯灭和忽视了。李圣珍常说:教育是一门神秘科学,需要耐心地探求和细心地分析。《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正是认真探析了学习这一重要的教育现象,它揭示了许多十分有学习天赋的孩子却被送进学业残疾班的令人震撼的悲剧根源,尤其是介绍了家长如何去发现你的孩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以及介绍了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的七种不同的方法。这样的匠心独到的指导,无论是对孩子正在接受厌学煎熬的孩子的家长,还是差生的父母,或者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小孩的家长,都有开阔思路、纠正偏差的效果。这本书值得一看。2012.12 2 读教育名著心得体 四营学校 关秀芳

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其中有一条就是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爱心,尤其是能具有感受到别人的爱心(或是痛苦)的能力,进而才有可能把他培养成为一个真正的有爱心的善良的人。

记得,上大学的时候,我就发誓要成为一个善良的人。我要用我的善良感染周围的每一个人。那时候,我远离家乡在遥远的河南,在同寝室中,我的人缘很好。因为,我当时做人的准则就是:大家都远离家乡都很不容易,因此,无论是谁,只要有事求我,我就必须答应他;既然求我肯定就有难处,我要帮助每一个有困难的人。记得当时,也是冬天,每天晚上,打开水很费劲,因为我的暖水壶是全宿舍仅有的两个之一。于是,许多人,都用我的水,到最后我总是只剩一点点,更多的时候是一点也没有。可是,我每天还是排着长队去打水,但是豪无怨言。

再后来,我当了一名老师。在和孩子们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我发现了,比我的世界更动人的孩子们的心灵世界,在那里如小石潭记中的潭水一样的清澈,在那里如桃花源记中的桃源一样的美丽;在那里像圣经里的天堂一样没有苦难只有关爱,在那里像佛教中的佛心一样没有憎恨只有善良。你爱他们,他们也爱你。爱孩子们吧,即使他暂时不能理解你,终有一天,他会明白你的爱。就像你自己在小的时候,对父母的爱护,当成了管教或

者根本不放在心上,可如果有一天当你有了自己的孩子,你就会常常记挂起,你的父母,看着你的孩子,忽然间就像回到了你自己的小时候,想起了在你母亲的怀里,或是父亲拉着你的小手的样子。爱是永恒的!为了你的学生总有一天如你爱他一样能去爱别人,为了这世上的人彼此之间都能互相关爱,请你爱你的学生吧!

正如一首歌中唱到的:“爱别人就等于爱自己!”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当你培养出具有爱心的孩子,他就会对教师的爱很敏感,并以好心还好心;而教师的爱,最重要的是为了学生获得知识,若是学生懂得了这些,自发向上,成绩自然就好,成绩好了,那作为老师的你不也会更加快乐了吗?让我们都拥有一颗爱心吧!2012.12 2篇三:读名著心得体会

读名著《每个孩子都能成功》心得体会

羊圈学校 李慧春

《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的学习问题专家托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他对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孩子,所谓天生的“学业残疾人”进行了15年深入的调查研究写成的经典教育专著,该书的出版震惊了西方的 《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的学习问题专家托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他对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孩子,所谓天生的“学业残疾人”开展了15年深入的调查研究写成的经典教育专著,该书的出版震惊了西方的教育界,因为他的研究成就表明,现实上根本没有天生的所谓学习上不行的孩子。

即使是那些有特定学习残疾、阅读困难症、好动症、功能紊乱性读书困难症、数学滞塞症等学习有障碍的孩子,绝大部分也是世人带着有色眼镜看待的结果。托马斯先生发现:孩子学习有困难,本质上是他的学习办法压根儿跟你不一样。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说,我们所有的人都有七种不一样类型的智力。托马斯先生在书中具体分析了不少孩子学习不好的缘故,最后归结到是现今的学校教育很难适应孩子们多种天赋类型和学习方法的多样性,老师们仅仅重视孩子在很有限的几个能力地方的培养,使得不少孩子的天生的才能和潜能被打压了,从而产生了不少不适应学校教育的“差生”,“学习上的残疾人”,当这些标签被无情地贴到孩子的身上时,孩子们就真正地成为了学业残疾人了。在今日我们当前的学校教育中基本上天天都在制造着大部份的“学习残疾人”,只是我们中国人给他们贴上的标签不太一样----“差生”。他们带着这个标签在学习生涯中艰难跋涉,永远走不出失败的阴影。本书中谈到一个叫比利的孩子,总是喜欢发明令人匪夷所思的玩意儿,例 如让水沿着水槽流下,带着乒乓球滚入洞槽,轮番撞击数只铃铛鸣叫,使一头玩具小猪旋转起来,最后进入玩具鳄鱼嘴里。这样,一个鳄鱼似的小切削器便被启动了,你可以在里面削铅笔。他发明的一些其他机械,也是既富创造性又有实用性。然而,比利还是被勒令退学了,他似乎不会按学校的规定的方法办事,他甚至不会计算房间的面积。还有一个活泼好学的六岁小姑娘,当她第一天入校时是何等地激动。她已习惯于把时间花在小池边与朋友们画画、戏水、堆砖和唱歌,在入校第一天这么一个有纪念意思的日子里,她充满了期待,她期待能在四周走动走动,她期待能了解一些事物,她期待学校能随处歌唱、玩耍,她还期待着能与其他伙伴在一起自由自在地交流。然而,现实情况并非如此。她发现自己生活在一个不得不长时间坐在座位上的世界里,在那儿,她必须去解析老师冗长复杂的说辞,眼睛必须一眨不眨地盯着味道怪异的书本上那些细小而又弯弯曲曲的数字与字母。当她在老师面前表露出自己的失望与迷惑时,老师就建议她去专家那儿做个检查。于是,她就接受了挑、串、刺等一系列深入检查后,又被人认为是彻头彻尾的“痴呆生”。

现实上像《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中的描述的这些外国孩子,在我们中国的现实生活中又何尝少呢?我们所著的报告文学《每个父母都能成功----李圣珍老师的教育胜经》一书中介绍的北京的一位叫李圣珍的老师,好几年来,她已经将来自全国的50多个家长和老师认为在学业上无可救药的差生转变成了人见人爱的好孩子,来李老师家之前,有的孩子在学校考试基本上门门都不及格,有的孩子上到小学四年级,数数还超不过20,有的孩子一见到书本就想撕??在李老师的教育下,这些孩子在学业上全部脱胎换骨,全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有的一跃成为班上的前五名,有的当上了三好学生,还有的已经考上国内重点大学,有的还赴世界一流大学留学深造。同托马斯先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李圣珍,这位被中国教育界誉为“拯救差生的圣手”的本土教育家,在谈到她的教育经验时,她语出惊人:世界上不愿意学习好的孩子根本不存在,学业差只是教育不当的结果。

托马斯先生认为“学业残疾”这一概念应该换成“学习差别”,成千上万的被认为有“学业残疾”的小孩,并不是真正的残疾,而是他们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而老师和家长并没有认识清楚。而且,数以百万计的孩子,之所以在校学习未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患有学校恐惧症或厌倦教室,是因为没有谁认识以及开发他们应该在学校表现出来的东西,也就是说他们特有的天赋与才华被教师和家长的傲慢与偏见彻底泯灭和忽视了。李圣珍常说:教育是一门神秘科学,需要耐心地探求和细心地分析。《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正是认真探析了学习这一重要的教育现象,它揭示了不少十分有学习天赋的孩子却被送进学业残疾班的令人震撼的悲剧根源,尤其是介绍了家长如何去发现你的孩子个性化的学习方法以及介绍了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的七种不一样的办法。

这样的匠心独到的指导,无论是对孩子正在接受厌学煎熬的孩子的家长,还是差生的父母,或者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小孩的家长,都有开阔思路、纠正偏差的效果。

歌德尝言:一句话可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一本书可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一位教育家则可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

近二十年来,美国展开了一场最有生命力的教育运动“多智力类型教育”。本书作者托马斯?阿姆斯特朗就是这场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我们认为,这是一本必读书,不仅家长、教师应该读一读,那些决定教育政策的人,也应该读一读。

读法布尔《昆虫记》心得体会 羊圈学校 李慧春

《昆虫记》这本书使我十分着迷,原来昆虫世界有这么多的奥秘。我知道了:凌晨,蝉是怎样脱壳;屎壳螂是如何滚粪球的;蚂蚁是怎样去吃蚜虫的分泌物。还弄清了:“螟蛉之子”是错误的,蜂抓青虫不是当成自 《昆虫记》这本书使我十分着迷,过去昆虫世界有这么多的奥秘。我知道了:凌晨,蝉是怎样脱壳;屎壳螂是如何滚粪球的;蚂蚁是怎样去吃蚜虫的分泌物。还弄清了:“螟蛉之子”是错误的,蜂抓青虫不是当成自己的儿子养,而是为自己的后代部署食物。

这是一部描述昆虫的生育、劳作、狩猎与死亡的科普书,平实的文字,清新自然;幽默的叙述,惹人捧腹??人性化的虫子们翩然登场,多么奇异、有趣的故事啊!法布尔的《昆虫记》,让我没有梦幻感,那些具体而详细的文字,不时让我感觉到放大镜、潮湿、星辰,还有虫子气味的存在,仿佛置身于现场一样。被我忽视太久了的昆虫的身影,及它们嚣张的鸣叫,一下子聚拢过来,我屏住呼吸,然后,凭它们穿透了我心灵的幽暗。是法布尔,让我看到了昆虫跟我们人类在生与死,劳动与掠夺等不少问题上都有着惊人的相似。《昆虫记》不是作家创造出来的世界,它不一样于小说,它们是最基本的事实!是法布尔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它使我第一次进入了一个生动的昆虫世界。

《昆虫记》是一个个有趣的故事:“螳螂是一种十分凶残的动物,然而在它刚刚拥有生命的初期,也会牺牲在个头儿最小的蚂蚁的魔爪下。”蜘蛛织网,“即使用了圆规、尺子之类的工具,也没有一个设计家能画出一个比这更规范的网来”,丰富的故事情节使我浮想联翩。〈着看着,这些虫子们渐渐地清晰起来,我思考着:如果我们保护环境,不污染环境,这些虫子是不是还会存在呢?现在的环境恶化,是不是以后还会有呢?我仔细地想着这彼此之间的关系,.昆虫学家法布尔以人性关照虫性,千辛万苦写出传世巨著《昆虫记》,为人间留下一座富含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散文宝藏。它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在作者的笔下,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小甲虫为它的后代作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也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动作慢了,他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多么可爱的小生灵!难怪鲁迅把《昆虫记》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我叹服法布尔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让我感受到了昆虫与环境息息相关,又让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独具匠心和细微的观察。《昆虫记》让我眼界大开,看待问题的角度不一样了,理解问题的深度也超越了以往。我觉得《昆虫记》是值得一生阅读的好书,我想无论是谁,只要认真地阅读一下 《昆虫记》,读出滋味,读出感想,一定可以知道得更多。19世纪末,法国杰出的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的一部《昆虫记》,在全世界响起了一片赞叹声。《昆虫记》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篇四:教育名著心得体会(完整版)读《教育漫话》有感 《教育漫话》这是一本西方教育名著,这本书的作者是英国近代早期著名的教育家洛克.洛克一生未婚,或许因为爱情上的挫折而使他在医学、自然科学及实验科学情有独钟,很有造诣,后来又在哲学、政治学上取得众所周知的更大成就。此外,他在教育上也很有成就,这次我所拜读的《教育漫话》成为世界文化和教育的瑰宝之一,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学人,至今依然大放光茫。

这是一本饱含哲理而又深入浅出、生动感人的书。虽然,它距现在已有了300多年,但我认为书里的一些理论、观点同样适用于当今的教育,甚至,有些还是我们现在还望尘莫及的。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身体保健;第二部分论述道德教育;第三部分论述智育.开篇洛克就写出了他的观点“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围绕如何使儿童拥有健康的身体,洛克从“温暖、游泳、空气、衣服、饮食、睡眠、药物”等多方面进行了讲述。他认为第一件应该当是“无论冬天夏天,儿童的衣着都不可过暖”,因为“大多数儿童的身体,都因娇生惯养之故弄坏了,至少也受到了损害。”他指出,身体强键的主要标准在能忍耐劳苦。另外,他针对当时家庭教育的现状,做出了许多的描述也提出了许多的意见和建议。他提出父母对待子女:应该像诚笃而富足的农民那样去对待自己的子女,大多数儿童的身体都是由于娇生惯养弄坏的,至少是因此受到了损害。他还从孩子的饮食 起居谈到了父母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子女的成长,并针对各种情况开出了良方。他的良方都是一些简单不过的小行动,例如:多吸新鲜空气,多运动,多睡眠;食物要清淡,药物要用得极少,最好是不用;衣服不可过暖过紧,尤其是头部和足部要凉爽,脚应习惯凉水,应与水接触。反思我们现在的教育,多么简单易行的方法,可是在我们现在的教育环境下,能让孩子做到几项?

我们当然明白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可当面临应该将孩子有限的时间用于运动还是学习时,绝大多数大人会选择后者。现今的儿童面临着比以往更为沉重的学习负担,在沉重的学习压力面前,儿童就丧失了必要的玩耍和体育锻炼。另一方面,虽然物质生活方面大为提高,这对于人的健康也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却因为这一点,儿童的物质生活更丰富了,他们除了必要的饮食以外还会吃各种各样的零食,这给身体造成了额外的负担,还有长时间的看电视,玩电脑游戏,不仅不利于儿童的身体健康,还使得他们亲近大自然的机会大大减少。“我们要有自己的事业,要得到幸福,必须先有健康的身体;而要功成名就,出人头地,更必须先有能够忍耐辛劳的强健体魄。”在 今天仍是金玉良言,要让人能够接受的教育,成长成才,必须先要由健康的身体作为前提。德育教育是洛克教育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内容(约占全书篇幅的一半)。在谈论了如何使儿童保持健壮而有活力之后,洛克认为“其次的主要问题是让精神保持正常,使它在一切场合都能体现出一个理

性动物的高贵卓越”。洛克提出,“一切德性和价值的伟大原则和基础在于:一个人能够克制自己的欲望,能够不顾自己的喜好而纯粹遵从理性的指导,虽然欲望倾向另一个方向”。克制能力的获得和改进,要靠习惯,而它的驾轻就熟的运用,则要靠及早实践。儿童从婴儿时期就应当克制自己的欲望,而不应怀有什么渴求,他们应懂得的第一件事就是,他们之所以得到什么东西,不是因为它能使他们够高兴,而是因为它适合他们。不能因为孩子哭闹着要什么就给他们什么,那只会让孩子变得没有耐心和令人讨厌。为了从小培养儿童具有良好的德行,洛克强调决不能溺爱儿童。父母爱子女是天经地义的事,但常常因为爱而放纵子女的过错,很多家长都认为孩子还小,做不出什么大的坏事,而不去纠正孩子的过错,然而习惯却是一件大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如果孩子从小就养成了做坏事的习惯,那么长大以后他们能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不难预料。孩子小的时候,家长尝不到因溺爱孩子而带来的后果,但孩子长大以后,尝到了苦水才抱怨孩子不争气,殊不知孩子任性的杂草是他们亲手栽下的,等他们想把它们拔除时,它们已根深蒂固,孩子已习惯于支配一切,他们不能让自己的意志屈从于别人的理智,长大以后就也不可能屈从于自己的理智,他们从小受到的训练就是唯我独尊,要支配一切,等长大后,有些事情不由他们做主的时候,就可能采取极端的措施获得自己的统治权,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今日之家庭多半是独生子女,父母更将孩子当做掌上明珠,一切由孩子做主,也请父母在给孩子这种“爱”时带一点理智,这种“爱”真能教育好孩子吗?这种爱也许

会葬送子女的大好前程。我认为中国的父母应该更注重培养孩子的自制能力,克制孩子欲望,决不能因为孩子的哭闹而妥协。在智育方面,洛克也给出了很多具体的建议,如小孩子的好奇心应该小心地加以鼓励,因为好奇心是一种求知欲,对事物好奇的孩子才会善于思考;要重视儿童的兴趣。因为儿童兴致好的时候,学习效率要好两三倍;当儿童没有立意去做那件事情时,父母或老师就应该少就他去做,有些喜爱读书、写字、画画的人,在某些时候对于书、字、画也会感到无味,如果那时他再勉强自己去弄,结果只能把自己弄疲惫,甚至对原本感兴趣的东西失去原有的兴趣。

洛克的《教育漫画》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当然也有缺陷。洛克把孩子的天性比做没有痕迹的白板,可以让人任随意地去涂写和塑造,而忽略了遗传的作用,显然有失偏颇。他主张教育万能论,过分夸大了教育的作用,忽视了天赋、环境、主观能动性等对教育的影响。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教育漫话》,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篇五:读名著心得体会

读名著心得体会---培养学生的爱心

玉岗一中 穆桂芝

读了名著《爱的教育》明白一条是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爱心,尤其是能具有感受到别人的爱心(或是痛苦)的能力,进而才有可能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真正的有爱心的善良的人。爱是教育的永恒的主题。韩军的人文主义精神,教育在线中的朱永新教授高举的爱的旗臶的新教育实验;李镇西的“走进心灵”的教育,似乎无不凝聚着爱的核心。

反思自我的成长经历,尤其是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所奉行的不也是爱的惟一原则吗?

记得,我还是学生的时候,我就发誓成为一个善良的人。我要用我的善良感染周围的每一个人。那时候,我在学校住宿,在同寝室中,我的人缘很好,因为,我当时做人的准则就是:无论是谁,只要有事求我,我就必须答应他;既然求我肯定就有难处,我要帮助每一个有困难的人。那时,我家里也不富裕,我吃和穿都很节省,可是只要有同学跟我借钱,只要我兜里还有钱我就一定会借。渐渐地,我发现我眼中的世界似乎变了,每天我都会有无穷的快乐,每当我躺在床上要入睡的那一刻,我似乎都能感受到明天又是一个灿烂辉煌的日子。

再后来,我当了一名老师。在教育教学中,我首先教育孩子要学会关爱他人,关爱他人是现代社会中人所必备的素质之一,只有关心他人胜过关心自己的人,才能把自我融入到使周围的人都快乐的大我之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相互提高。学会帮助他人,也就学会了关爱自己。我给他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充分说明了关爱与合作对人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上帝到天堂和地狱去考察,发现天堂里的人同地狱里的人一样都是围着一口锅,拿着两米长的勺子喝着相同的肉汤,但是,天堂里的人却精神焕发,满面红光,地狱里的人却萎靡不振,面容憔悴,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地狱里的人心中只有自己,手里拿着长勺子舀汤喝,勺柄太长,总是喝不上,而天堂里的人则相反,他们的心中有他人,手拿长勺子舀汤第一口总是先喂他人,然后再被别人喂。由于有了先己后人和先人后己之别,于是也就有了天堂地狱之分。在和孩子们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我发现了,比我的世界更动人的孩子们的心灵世界,在那里如小石潭记中的潭水一样的清澈;在那里如桃花源记中的桃源一样的美丽;在那里像圣经里的天堂一样没有苦难只有关爱;在那里像佛教中的佛心一样没有憎恨只有善良。你爱他们,他们也爱你。

爱孩子们吧,即使他暂时不能理解你,终有一天,他会明白你的爱。爱是永恒的!爱是阳光,能融化冰雪;爱是春 雨,能滋生万物;爱是桥梁,能沟通师生的心灵。有了爱,师生之间就能以诚相见,心心相印,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正如一首歌中唱到的:“爱别人就等于爱自己!”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当你培养出具有爱心的孩子,他就会对教师的爱很敏感,并以好心还好心;而教师的爱,最重要的是为了学生获得知识,若是学生懂得了这些,自发向上,成绩自然就好,成绩好了,那作为老师的你不也会更加快乐了吗?师爱是一种激励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无可取代的教育力量。为了你的学生总有一天如你爱他一样能去爱别人,为了这世上的人彼此之间都能互相关爱,请你爱你的学生吧!有人说:“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伟大,是神。”此时此刻,我内心闪现出的这一句话,不由得让我相信老师的伟大的。很多时候,我也常在内心对自己说:要爱孩子,和孩子平等地进行交流,心与心地交流。但是一段时间以后,却又变卦了。没有了耐心!或许是因为自己对教育教学的规律没有吃透,也或许是自己的魅力还不够吧;或许是自己缺少理论的指导,没有实践的恒心吧。如何育人,如何去与学生零距离接触,捕捉学生的一举一动,成为“孩子王”,是我一直思索的问题。读了《爱的教育》后使我豁然开朗,真心地“蹲”下来与孩子进行交流,就会走进学生的心灵,想他们 所想,思他们所思,忧他们所忧。真诚地孩子们打成一片,怎么会看不到孩子心中的世界!古人云:“信其师,亲其道。”

篇3:读名著与班级管理

刚开始想读书, 的确是静不下心来, 很浮躁。只是在晚上睡不着的时候看看, 过了一段时间, 觉得看书比看电视有意思。于是逐渐养成了看书的好习惯。

一个偶然的机会, 朋友送了一套四大名著。先是看了《西游记》, 后来看了《水浒传》, 觉得里面有很多东西是相通的。结合我们学校现在推广的小组合作模式, 总结如下。

一、大团队的管理看《水浒传》, 小团队的管理看《西游记》

一个班集体五十人左右, 是梁山好汉的一半, 是唐僧师徒5人 (包括白龙马) 的十倍左右。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从大团队来说, 宋江领着一群乌合之众, 各种各样的人都有, 有素质高的, 有素质低的, 也有杀人放火的, 也有一些大英雄。如此一帮人, 如何领导, 一开始, 也是很乱。但是自从宋江竖起大旗, 写上替天行道以后, 所有的人都有了统一的目标, 那就是替天行道, 给这群人戴上正义的帽子, 使其战斗力更强。那么我们的班级是不是也存在这样的问题, 学生的层次不一样, 但是我们可以给他们树立一个伟大的目标。在目标的指引下, 学生会有约束感和自豪感。尤其在新学期开学的时候, 目标的提出更加具有时效性。

再从小团队说, 唐僧在这个团队中, 武功最差的, 但是他却有坚强的信念。无论遇到任何问题, 从不动摇。每一次磨难过后, 第一句话就是西行。他对目标的这种坚持已经成为信仰。我们的小组合作, 也是5人一组。我们的组长真的需要向唐僧学习, 学习他那种对目标永不放弃的精神。

二、看团队的人际关系处理

作为一名领导者, 怎样才能让被领导者心服口服, 怎样做更具有领导力, 首先看看宋江。我的总结就是平时工作拉近距离, 特殊事件升华感情。宋江是能屈能伸, 有时候可以跪地叫爹, 转脸就可以当做什么也没有发生。尤其在特殊事件上, 宋江处理得还是非常到位的。要不然, 那么多大英雄怎么能够听宋江的指挥呢?作为班主任, 平时该干什么就干什么。但是遇到特殊情况的时候, 老师的处理能力会提升很大一截的人格魅力。在很多特殊事件的处理上, 不是用钱, 更不是用权, 大部分靠的是人格魅力。所以, 班主任老师一定要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再看《西游记》, 你孙悟空再有能耐, 我唐僧有紧箍咒, 不怕你本领高, 还是得乖乖地听我的。班主任工作, 试问一下, 我们在遇到不好管的学生的时候, 自己手中有没有这紧箍咒, 我们的紧箍咒是怎么形成的呢。一是有灵魂的班规班约。可以约束大部分同学;二是利用先进的价值观, 伟大的人生观去武装学生。我们走的是康庄大道。让学生看到希望, 看到实现理想的过程, 对未来充满信心。

总之, 古人的智慧是无穷的, 我们只有更好地学习古人的智慧, 才能对我们的工作有所帮助。在学习上作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篇4:读名著心得体会

【关键词】名著阅读;尝试;反思

一、背景

福建省07年考纲明确规定把中外十二部经典名著列入高考考试范围,分值为20分。一石激起千层浪。这在省内外语文界引起巨大的反响。从《考纲》引导中学生及全社会崇尚阅读,把我们的社会朝一个阅读型社会的方向引导,这对于提高全民的文化素养有着重大意义。这一考查方向与《新课标》中提出的学生要“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的要求是一脉相承的。2006年全国两会朱永新代表提出要设立全国性的阅读节,引导全民阅读,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养。同时“百家讲坛”在全国热播,再次掀起了“三国热”和“《论语》热”。这些都为开展中学文学名著和文化经典的阅读,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

二、尝试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与其坐而待毙,不如主动去适应,顺水推舟,去营造一个读名著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去读去讲去写。2007年初在我所任教的班级中开展了“读文学名著,讲人物故事,写心得体会”的活动。从“四大名著”中规定《三国演义》和《红楼梦》两部为每人必读,每人每学期选一本作为课外必读名著,利用课前5分钟开展名著人物故事为主题的演讲活动,用周记的形式让学生写读名著的心得体会。每月利用作文讲评课开展一次名著阅读心得体会交流活动,并利用期中期末自行命题的时机,从《三国演义》和《红楼梦》中各选取10个人物,让学生从中选取一个人物,立意自定,题目自拟,写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以此来巩固阅读成果,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写作能力。

三、反思

为今后更好地开展读、讲、写相结合的活动,使阅读成为一种学习习惯,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会和感想。

(一)激发兴趣,因势利导。

为激发学生的阅读名著的兴趣,了解学生整体的阅读状况,笔者先发了一份课外阅读调查表,设计了这样三个问题:1.你平时读了哪些课外书?请写出书刊名。2.你读过哪些文学名著?请写出书名。3.你认为当前最应该读的是哪些名著?请写出书名。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平时读的书多为期刊杂志类,读过的名著多为初中新课标所要求阅读的书籍,诸如《鲁宾逊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简爱》、《格列佛游记》等,而高中语文所要求阅读的《三国演义》和《红楼梦》,只有21%的同学和6%的同学读过。在第3个问题的回答中,50%以上的同学认为当前最应该读的名著是《三国演义》和《红楼梦》。

问卷调查发现的情况在高中学生中具有普遍性,在应试教育思想的支配下,学生功利思想严重,作为集多元文化于一身的《读者》对于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原因有两个:一是由于教师近几年一直强力推荐;另一个是作为课外阅读,它具有用时少、收效大的优点,学生写作时可以活学活用,作文中每每获取高分。所以《读者》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第一品牌也就不足为奇了,这种快餐文化的流行是时代浮躁的一个缩影。我们不能责怪学生,而应在保护其看《读者》的热情的同时,积极引导他们阅读名著。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阅读名著。同时用好高考指挥棒,2007年福建省将《课程标准》推荐的经典名著列入高考考试范围,这对高中开展名著阅读是一个历史性机遇。教师要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改变学生的阅读结构,将学生引到名著的阅读上来,向学生阐明名著阅读对于人生的意义,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帮助学生梳理名著的线索结构,从情节入手,由浅入深进行阅读,激发兴趣,因势利导,这样学生就会由内心浮躁变为宁静,就会由喜欢快餐文化到喜欢经典名著。

(二)构建平台,一石三鸟。

名著阅读开始后,为及时检查阅读成果,首先要搭建一个平台,让学生把阅读成果写出来,讲出来。这次收获最大的莫过于课前5分钟演讲,学生读了《三国演义》或《红楼梦》后,把其中的一个人物作为故事作课前演讲,这就必须对人物故事进行整理概括,然后写出来,而上台演讲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又展示了他们的学习成果,读讲写三结合,可谓一石三鸟,一举多得。一个学期下来,虽然只有课前短短的五六分钟,但展示给大家的《三国演义》和《红楼梦》中各式各样人物有一百多名,可谓形象丰富,妙趣横生。这些人物不管是背信弃义、有勇无谋的吕布,还是不事二主、从容就义的陈宫;不论是“机关算尽反误卿卿性命”的王熙凤,还是清高孤傲、病弱多心的林黛玉,都对丰富课外知识,提供了品种齐全、内容丰富的营养大餐。与此同时,课堂演讲成为交流的平台,名著的学习成果在三尺讲台前得到了交流共享。

此外,以说促写,把名著阅读的成果转化为学习心得,提高了写作能力。学生要把阅读成果转化为人物故事,这不仅要读,同时要学会整理概述,名著中的人物大多一生经历坎坷,故事内容丰富多彩,怎样进行概括,突出哪些事件,着重表现人物的什么思想性格,给人们怎样的人生启示,作文中如何让观点与材料做到完美统一,如何谋篇布局,如何书写成文,这些检阅的是学生的整体写作能力。这也是一次锻炼其写作能力、提高其写作水平的好机会。

(三)认识意义,引领人生。

著名学者钱理群认为:文学名著的阅读就是一个发现(与开掘),既是对作品所描述的已知、未知世界的发现(与开掘),也是对自我潜在精神力量的发现(与开掘)。说到底,这乃是对人(他人与自我)的发现(与开掘)。

一部好的作品不仅能引起读者心灵的震荡,甚至影响人的一生,改变一个人的命运。青年学生的自我教育是从读一本好书开始的,表现为能用那些英勇的行为和崇高的思想来衡量自我。从自我与作品的对话中找到人生的榜样,从榜样中吸取人生的滋养,以此涵养人生,达到生活与思想的崇高境界。用这些人类最好的精神食粮来滋养,就一定能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丰富他们的精神境界,逐渐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正如走进《三国演义》,迎面是刘关张的“义气”。

针对《三国演义》中的义气,学生们在读书心得和作文中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即人要讲义气,但不能因个人的义气损害集体的利益,正确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不能因此损害集体的名誉,更不能因义气损害国家的利益。同时学生们在作文中更多地赞叹诸葛亮竭忠尽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这种精神作为一种儒家思想和民族精神,将引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

篇5:读名著心得体会

《陶行知教育名篇》这本书,从“教学做合一”、“学生自治”、“平民教育”、“学校观”、“创造的儿童教育”、“民主教育”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知行合一”、“每天四问”等的独特教育思想,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在读书的同时,我还认真做了笔记,下面谈谈我读书的几点体会:

一、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摸索到: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师就是一面镜子,一本书。在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中强调的一点就是:教师应当具备“以教人者教己”的素养。我在教育工作中,也恪守做人诚信的原则,努力给自己的学生一个好的榜样。在工作中,要求学生做到的, 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讲文明礼貌,我首先做到了尊重每一名学生。教育他们热爱劳动,我每天早上和下午放学生和孩子们一块打扫教室卫生,教育学生搞好团结,我首先做到和课任老师搞好团结,和学生交知心朋友,在学习上,要求学生书写工整,我在板书时首先做到书写规范认真,这样自己的一言一行已经成了一种无声的教育,同时也赢得了学生的爱戴。而最重要的一环就是教学生学会做人,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由此我想到五点:

1、教育孩子要有感恩之心

因为,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他们只知有自己,不知爱别人。所以,要让他们学会“感恩”,其实就是让他们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感恩教育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别人通过付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的生活。当孩子们感谢他人的善行时,第一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

2、教育孩子要有勤俭之心

作为消费者的高中生更应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要养成勤劳节俭的好习惯,从身边小事做起,帮父母干些力所能及的事,而不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不随便乱花一分钱,不攀比、不虚荣,尤其面对当前的电荒、水荒、能源荒??我们更应该担当起公民的职责,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为构建节约型社会尽自己的最大努力。

3、教育孩子要有责任之心

有了责任心,才能认真地对待每一件事,才能自尊、自爱、自强;才能使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稳步前进,不至于在成长过程中偏离人生的轨道。

4、教育孩子要有诚实之心

说老实话、做老实事,不弄虚作假,不欺骗隐瞒,不自欺欺人,做到表里如一。诚实是立身、修身、处事之根本,在任何时候都不可或缺。

5、教育孩子要有仁爱之心

爱人者人恒爱之。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让世界变成美好人间。

二、“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真教;学生拿做来穴,方是真学。”他用种田为例,指出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在陶行知看来,“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 不难看出:“教学做合一”,是改变旧的传统教学中脱离生活、脱离社会、脱离实际的三脱离的敝端,把单纯传授知识、死教书、死读书的教学转移到培养学生的生活力和创造力的轨道上来,培养创造型、开拓型人才。要求学用一致,在实践中加强理解,推行手脑并用,在劳力上劳心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教学方法。由此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教师除了参加各种培训、学习之外,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手段,及时搜索最新信息,及时传授给学生,这样才是充分贯彻陶先生的“教学做合一”,这样才能培养出受社会欢迎的学生,也才能做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三、“每天四问”

他对自身成长提出了四个问题,叫做“每天四问”。他要求大家每天从健康、学问、工作、道德四方面问一问自己,并以此来激励和鞭策自己不断进步。每日四问,把我们平时看似不经意的许多坏习惯都问了出来。陶先生认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并且,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为非作恶愈大。所以我在不久以前,就提出‘人格防’来,要我们大家‘建筑人格长城’。建筑人格长城的基础,就是道德”。一个集体的成员,若人人以集体利益为重,注意自己的每一个行动都为集体着想,则这个集体会越来越壮大,这个集体定是有希望的集体。否则,多数人只顾个人私利,不顾集体利益,则集体的根本必然动摇。陶先生的“每天四问”为人们提供了进德修业的参考,当作一面镜子,时刻对照自己,“必然可以见出每一个人身体健康上有着大的进步,学问上有着大的进步,工作效能上有着大的进步,道德品格上有着大的进步,显出水到渠成的进步”。

四、“育才十二要”

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陶行知曾亲自为育才学校学生制订的“育才十二要”,即育才学生的行为规范,要求每个学生自觉遵守。这十二要的具体内容就是:“

一、要诚实无欺。

二、要谦和有礼。

三、要自觉纪律。

四、要手脑并用。

五、要整洁卫生。

六、要正确敏捷。

七、要力求进步。

八、要负责做事。

九、要自助助人。

十、要勇于为公。十

一、要坚韧沉着。十

二、要有始有终”。总而言之,陶行知认为,道德教育对人、对社会是非常重要的,“是做人的根本”,因此,一定要加强道德教育。

五、“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口号,这使我深有感触,一个人从生下来到长大成人,如果什么都没有经历过,那么他怎么能对世界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呢?

陶行知先生的理念是提到人类的能力都是在后天的学习中得来的,没有人生下来就什么都会。没被火烫过就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热,没被冰冻过就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冷,碰过石头才知道什么是硬的,吃过糖才知道什么是甜的??有了这些体验,才能对冷与热更明白,才能分辨出甜与苦,才能分辨出软与硬??说明亲身体验实践是多么的重要。

五、“生活教育”

教育是从生活中来的,“是好生活就是好教育,是坏生活就是坏教育;是认真的生活就是认真的教育,是马虎的生活就是马虎的教育;是合理的生活就是合理的的教育,是不合理的生活就是不合理的教育;不是生活就不是教育??”这些话听起来很简单,可就是这些简单的话语却揭示了教育的真谛。而我们的教学越来越远离生活。他极力反对的“杀人的会考”,过分的考试“把有意义的人生赶跑了”“把中华民族的前途赶跑了”。“这把会考的大刀是不可糊里糊涂地乱舞了”。但,考试却成了当今学校的主题和灵魂。学生就是为了学习(考上重点大学)而生活,而不是为了生活而学习,更不是在生活中学习。孩子们有的成天埋于书堆,成了纯粹的“书呆子”“蛀书虫”;而有的学生成天无所事事课堂上老师的授课内容对于他们来说无异于听天书,于是他们就成了课堂上的呆子、傻瓜、瞌睡虫;更有一些学生,对上课的内容不感兴趣,而他们又精力过剩,于是这些学生就成了不安分分子,成了老师成天“挂念”的学生。陶行知说:“要想让学生不犯错误,就不能让学生有犯错误的机会,得让他们有事做。”如果一个学生不爱学习,那他不犯点错误才真是一个实足的呆子呢。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必须走向学生的生活,让他们感兴趣,让他们感到生活就是学习,学习就是生活,生活与学习是一体的。

篇6:读名著心得体会

“宝玉笑道:”你瞧瞧,眼睛上的泪珠儿未干,还撒谎呢。“一面说,一面禁不住抬起手来替他拭泪。林黛玉忙向后退了几步,说道:”你又要死了!作什么这么动手动脚的!“宝玉笑道:”说话忘了情,不觉的动了手,也就顾不的死活。

“林黛玉道:”你死了倒不值什么,只是丢下了什么金,又是什么麒麟,可怎么样呢?“一句话又把宝玉说急了,赶上来问道:”你还说这话,到底是咒我还是气我呢?“林黛玉见问,方想起前日的事来,遂自悔自己又说造次了,忙笑道:”你别着急,我原说错了。这有什么的,筋都暴起来,急的一脸汗。“一面说,一面禁不住近前伸手替他拭面上的汗。宝玉瞅了半天,方说道”你放心“三个字。

林黛玉听了,怔了半天,方说道:”我有什么不放心的?我不明白这话。你倒说说怎么放心不放心?“宝玉叹了一口气,问道:”你果不明白这话?难道我素日在你身上的心都用错了?连你的意思若体贴不着,就难怪你天天为我生气了。

“林黛玉道:”果然我不明白放心不放心的话。“宝玉点头叹道:”好妹妹,你别哄我。果然不明白这话,不但我素日之意白用了,且连你素日待我之意也都辜负了。你皆因总是不放心的原故,才弄了一身病。但凡宽慰些,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林黛玉听了这话,如轰雷掣电,细细思之,竟比自己肺腑中掏出来的还觉恳切,竟有万句言语,满心要说,只是半个字也不能吐,却怔怔的望着他。此时宝玉心中也有万句言语,不知从那一句上说起,却也怔怔的望着黛玉。两个人怔了半天,林黛玉只咳了一声,两眼不觉滚下泪来,回身便要走

上一篇:新市场部署方案下一篇:孙女寄给奶奶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