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自考试题及答案

2024-04-19

历年自考试题及答案(共6篇)

篇1:历年自考试题及答案

历年自考试题及答案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5分,计25分)

1、芽胞:是某些细菌在一定的条件下,细胞质脱水浓缩在菌体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小体。

2、消毒:杀死物体上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3、医院感染:又称医院内感染或医院获得感染,是指医院各类人群(包括患者、探视者、陪护者及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获得的感染。

4、感染:在一定的条件下,病原菌突破机体防御功能,侵入机体,与机体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不同程度的病理过程。

5、败血症: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引起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

二、题空题(共20格,每格1分,计20分)

1、根据微生物的结构、组成差异,可分为: 非细胞型微生物、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和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3类。

2、人体寄生虫是指: 寄居在人体并引起机体损伤的低等动物 。

3、细菌的形态分为: 球菌、杆菌 和 螺形菌 3类。

4、细菌的特殊结构包括: 荚膜 、鞭毛 、菌毛 和 芽胞 4种。

5、细菌的测量单位是: 微米 。

6、细菌的生长方式是: 二分裂无性繁殖 。

7、根据细菌生长繁殖对氧气需求不同,可将细菌分为: 需氧菌、厌氧菌 、兼性厌氧菌 和 微需氧菌 4种。

8、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的现象有 均匀混浊、沉淀生长、膜状生长 3种。

三、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1分,计15分)

1、细菌的基本结构不包括:( D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

2、细菌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 C )

A、胞质颗粒 B、质粒 C、核糖体 D、核质

3、关于细菌的鞭毛,描述错误的是:(B)

A、鞭毛是运动器官与致病有关; B、鞭毛可在细菌中传递遗传物质;

C、鞭毛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具有免疫原性; D、抗原为(H)抗原,用于细菌鉴别;

4、关于芽胞,错误的是:(A)

A、芽胞是二分裂无性繁殖; B、芽胞是细菌抵抗不良环境形成的休眠体;

C、芽胞对外界因素抵抗力强; D、临床上常以杀灭芽胞为灭菌标准;

5、许多革兰氏阴性菌和少数革兰氏阳性菌在代谢过程中合成的一种多糖,注入人体可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是:(D)

A、毒素 B侵袭性酶 C、细菌素 D、热原质

6、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若发现手术切口、烧伤创面等出现绿色的渗出物,应考虑:(B)

A、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B、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C、幽门螺杆菌 D、霍乱弧菌

7、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指的是:(B)

A、消毒 B、灭菌 C、防腐 D、无菌

8、用于耐高温、耐潮湿的物品灭菌的`最常用、最有效的灭菌方法是(D)

A、煮沸法 B、流通蒸汽灭菌法 C、巴氏灭菌法 D、高压蒸汽灭菌法

9、紫外线消毒,错误的是:(B)

A、紫外线波长易被细菌吸收,干扰其复制,导致其死亡;B、可杀灭物体中的细菌

C、空气消毒时,有效距离不超过2M;D、适用于病人的书报、衣物、手术室等消毒

10、乙醇消毒作用最好的浓度为:(C)

A:99% B、90% C、70%-75% D、50%--60%

11、影响消毒剂作用的因素错误的是:(D)

A、环境因素 B、微生物的种类与数量 C、消毒剂的作用时间与性质

D、所有消毒剂浓度越大,消毒作用越好;

12、病原菌在局部组织生长繁殖,一时性或间断性侵入血流,但不在血中繁殖,称为:(B)

A、毒血症 B、菌血症 C、败血症 D、脓毒血症

13、因为摄入被病人或带菌者排泄物污染的食物、饮水而感染称为:(A)

A、消化道感染 B、呼吸道感染 C、皮肤黏膜创伤感染 D、节肢动物媒介感染

14、机体在显性感染或隐性感染后,病原菌末立即消失,仍在体内继续存留一定时间,与机体处于相对平衡,称为:(D)

A、显性感染 B隐性感染 C、慢性感染 D、带菌状态

15、关于外毒素,错误的是:(A)

A、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脂多糖成分 B、主要是革兰氏阳性菌在代谢过程中产

C、化学成分大多是蛋白质 D、毒性很强,极少量即可致易感动物死亡;

四、思考题(共3题,计40分)

1、结合免疫学概念的学习,请回答:

①现代免疫的概念?(6分)

答:是指机体识别和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维护自身生理平衡和稳定的功能。

②免疫的主要功能?(3分)

答:免疫防御、免疫稳定、免疫监视。

③免疫的主要表现?(6分)

答:免疫防御正常能发挥有效的抗感染能力,反应过高可引起超敏反应,过低或缺如可发生反复感染;

免疫稳定正常可及时清除体内衰老、损伤或死亡细胞和免疫复合物,该功能失调,可发生生理功能紊乱和自身免疫病。

免疫监视正常有抗肿瘤和抗病毒的的作用,该功能失调,可导致肿瘤或病毒性疾病的发生和持续。

2、正常菌群引起机会感染的条件是什么?(10分)

答:①寄居部位的改变;②机体免疫功能的低下;③菌群失调;

3、比较革兰氏阳性菌的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结构的主要差异(5分)和医学意义?(10分)

答: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主要化学成分这肽聚糖,特有的化学成分为磷壁酸,凡能破坏肽聚糖结构或抑制其合成的物质,均可损伤细胞壁而使细菌变形或裂解。如青霉素、溶菌酶能干扰肽聚糖的合成,故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杀灭作用;

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肽聚糖含量少,其外膜是革兰氏阴性菌特有的化学成分,与人体致病有关的是外膜中脂多糖,是革兰氏阴性菌内毒素成分。由于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肽聚糖含量少,且外膜有多层结构的保护作用,因此对青霉素、溶菌酶不敏感。

篇2:历年自考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会计的基本职能是

A.反映与分析 B.核算与监督

C.反映与核算 D.控制与监督

2.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据准确、资料可靠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

A.重要性 B.及时性

C.相关性 D.客观性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现金使用范围的是

A.购买办公用品4000元

B.支付职工工资20 000元

C.出差人员随身携带的差旅费30 000元

D.向农民收购农副产品支付价款80 000元

4.下列可以贴现的票据是

A.支票 B.银行本票

C.商业汇票 D.银行汇票

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投资性房地产的是

A.自用厂房 B.已出租的房屋建筑物

C.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 D.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

6.下列各项中,流动性最弱的资产是

A.存货 B.应收账款 C.货币资金 D.预付账款

7.某企业发行5年期,分期付息到期还本的公司债券,面值80万元,票面年利率10%,实际发行价格为85万元,到期时“应付债券”账户的账面价值是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8.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被投资企业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时,投资企业应贷记的科目是

A.应收股利 B.投资收益

C.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D.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9.某公司“盈余公积”账户的年初余额为100万元,本年计提250万元,盈余公积转增资本80万元。该公司“盈余公积”账户年末余额是()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10.下列各项中,属于产品成本项目的是

A.销售费用 B.制造费用

C.管理费用 D.财务费用

11.存货因收发计量误差造成的盘盈,批准后应贷记的科目是

A.销售费用 B.管理费用

C.营业外收入 D.其他应付款

12.资产负债表日,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时,存货计价采用

A.现值 B.历史成本

C.重置成本 D.可变现净值

13.下列各项中,一般需要企业用货物或劳务清偿的是

A.预收账款 B.应交税费

C.应付利息 D.预付账款

14.下列各项中,通过“其他业务收入”科目核算的是

A.销售商品收入 B.出售股票收入

C.出租固定资产收入 D.出售固定资产净收入

15.下列各项中,应计入“管理费用”科目的税金是

A.增值税 B.消费税

C.房产税 D.企业所得税

16.下列各项中,符合现金流量表中现金概念的是

A.应收股利 B.现金等价物

C.长期股权投资 D.持有至到期投资

17.下列各项中,应计入持有至到期投资初始成本的是

A.评估费用 B.实际支付价款

C.已到期未领取的利息 D.已宣告未发放的现金股利

18.企业以低于面值价格发现债券的方式是

A.折价发行 B.溢价发行

C.平价发行 D.议价发行

19.记账无误的情况下,银行对账单与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同日余额不符的原因是

A.应收账款 B.应付账款

C.未达账项 D.其他应付款

20.销售商品实际发生的现金折扣应

A.增加销售费用 B.冲减销售收入

C.冲减销售成本 D.增加财务费用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21.现金流量的分类包括

A.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B.研发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C.业务往来产生的现金流量 D.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E.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22.下列各项中,根据一定时期的经营状况才能计算确定其金额的负债有

A.应交税费 B.应付股利

C.短期借款 D.应付账款

E.预收账款

23.下列各项中,属于存货的有

A.原材料 B.在产品

C.库存商品 D.工程物资

E.低值易耗品

24.下列各项中,属于所有权益的有

A.盈余公积 B.银行贷款

C.资本公积 D.实收资本

E.为分配利润

25.下列各项中,属于企业营业收入的有

A.股利收入 B.销售材料收入

C.销售商品收入 D.接受捐赠收入

E.出售固定资产利得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26.简述职工酬薪的概念及其主要内容。

27.简述应收账款核算的总价法及其特点。

28.简述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的使用范围,并说明其如何确认投资收益。

29.什么是固定资产折旧?影响折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四、账务处理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30.甲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原材料核算采用实际成本法。20发生的有关经济业务如下

(1)3月1日购入A材料,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款150 000,增值税税额25 500元。材料已验收入库,货款尚未支付;

(2)4月10日购入B材料,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款200 000元,增值税额34 000元。材料尚未运达企业,开出并承兑面值为234 000元的商业汇票一张;

(3)4月28日购入C材料,材料已到达并验收入库,但发票等结算凭证尚未收到。月末按照材料暂估价格150 000元入账;

(4)5月10日收到上述C材料的结算凭证,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款160 000元,增值税额27200元,以银行存款支付C材料的全部款项;

要求:(1)编制3月1日购入A材料的会计分录;

(2)编制4月10日购入B材料的会计分录;

(3)编制4月30日C材料按暂估价格入库及5月初冲回的会计分录;

(4)编制5月10日支付C材料全部货款的会计分录

( “原材料”、“应交税费”科目要求写明细科目)

31. 2013年7月1日,乙公司将自行建造完工的一栋写字楼用于出租,并与A公司签订经营租赁合同,租期为,年租金180万元,租金于每年年末结清。该栋写字楼的造价为5 000万元。

假定乙公司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2013年年末,该写字楼的公允价值为5300万元,年年末公允价值为5200万元

要求:(1)编制该栋写字楼完工转入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分录;

(2)编制2013年年末取得租金的会计分录;

(3)编制2014年年末写字楼公允价值变动的会计分录;

(4)编制2014年年末取得租金的会计分录

(5)编制2014年年末写字楼公允价值变动的会计分录;

(“投资性房地产”科目要求写明细科目)

32.丙公司当年实现净利润10 000 000元,按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根据股东大会的决议,按15%提取任意盈余公积,并向普通股股东分配现金股利3 000 000元。

要求:(1)编制结转净利润的会计分录;

(2)编制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的会计分录;

(3)编制向普通股股东分配现金股利的会计分录;

(4)编制结转利润分配明细科目的会计分录;

( “利润分配”和“盈余公积”科目要求写明细科目)

五、计算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3.丁公司2013年有关交易性金融资产业务如下:

(1)1月1日固定资产账面净值600万元。

(2)3月8日购入大型生产设备一台,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款1000万元,增值税额170万元,发生安装费20万元;4月18日该设备安装完毕投入使用;

(3)该设备使用年限为5年,假定不考虑净残值;

(4)12月31日,固定资产账面净值1400万元;

(5)营业收入为750万元,营业收入为800万元;度固定资产周转率为次 要求:(1)计算4月18日该设备的入账价值;

(2)采用平均年限法计算新增设备的月折旧额;

(3)计算2013年固定资产平均净值;

(4)计算2013年固定资产周转率;

(5)分析说明该公司购入该设备对固定资产轴转率的影响。

34. 戊企业2013年销售商品收入300万元,其他业务收入72万元,销售商品成本为220万元,其他业务成本50万元,营业税金及附加13万元,期间费用20万元(其中业务招待费超支3万元),投资国债取得利息收入2万元,税收罚款支出1万元,所得税税率为25%。

要求:(1)计算营业利润;

(2)计算利润总额;

(3)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4)计算应交所得税;

(5)分析上述应纳税所得额计算中,哪些属于永久性差异。

参考答案

一. 10. B

二.

三.26.见书本8-181 27.见书本3-77 28.见书本5-128 29见书本6-145/146

四.30.见书本4-101/102 31.见书本7-168 32.见书本11-264

五.33.(1)见书本6-142 (2)见书本6-146 (3)见书本12-308 (4)见书本12-307 (5)见书本12-308

34.见书本11-259/261/262

自学会计需要的时间

会计证取消后想要进入会计行业做会计,需要考取的证书就是初级会计职称证书,考取初级会计职称证书对于有基础的考生也应该需要半年的时间,因为从基础阶段夯实基础,到强化阶段巩固提高最后到冲刺阶段的查缺补漏,是一个阶段都不能少的,因为想要在最后的阶段取得胜利,就需要在平时的时候一步一个脚印的提高成绩。但是对于零基础的考生想要自学会计就需要的时间比较长,万事开头难,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最开始入门的时候比较艰难,想要后续备考的时候取得胜利,那么就一定要注重打基础,将自己欠缺的会计基础的部分补充好,才能逐步实现提高,所以至少需要七八个月的时间。

自学会计的难度大吗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取消后,想要进入会计行业需要考取的证书就是初级会计职称证书,初级会计职称考试难度适中,初级会计考试内容还加入了部分会计从业的考试内容,从整体难度上来看考试更加具有基础性,难度上有所降低。初级会计考试分为两科,分别是初级会计实务和经济法基础,想要取得初级会计职称资格,需要在一年内通过两科考试,只要是认真努力通过考试还是不成问题的。

自学会计应该注意什么

在自学的过程中不要闭门造车,一定要经常性和他人沟通,对于自己不会的出现问题的部分可以咨询专业人士或者去网上查找到正确答案,总之无论是自学还是报班学习都不要积压问题,有了问题及时解决,才是真正的进步。并且还要定期做题巩固所学,加强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

篇3:历年自考试题及答案

在高考年间,病句作为高考语文中的一个重要命题点经历了比较显著的起伏变化。从“考不考”到“考什么”,从“怎么考”到“考多少”,都在调整变化中。透过这种调整变化的考查我们发现,它不仅涉及语文教育的问题,而且与当时的语言( 学) 观念、语言规范观和规范研究状况、大众语言生活状况以及语文水平甚至语言本体( 主要是语法和词汇) 研究的热点息息相关。有鉴于此,我们对高考年间的高考语文试题做了全面的统计分析( 地方自主命题出现后仅统计当年的全国卷试题) ,系统考查高考语文病句试题的演变路径及其影响因素,并试图探讨命题所反映出的语言观及语言规范观的变化、语言生活和语文水平的状况、语法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等问题。

一高考语文病句试题的演变路径

图1展示了高考年间病句试题赋分情况在当年试卷总分中所占的比例变化( 为方便统计,文理科试题赋分不同时以文科为准) 。不难看出,病句类的试题总体上经历了一个从多到少、从波动较大到渐趋稳定的变化过程。根据历年病句类试题的数量和考点的变动情况,我们将高考年间分为四个发展阶段。

( 一) 探索阶段( 1952—1959 年)

1952—1959年是高考语文病句试题命题的探索阶段,从命题形式来看,主要以用关联词语填空和在原文上修改病句两种题型为主,试题分值总体较高,但波动幅度大,受社会思潮影响大; 从内容上来看,这一时期的病句试题一方面重视基础的语言文字知识,另一方面也展现出对病句类试题命题内容多样化的探索。建国初期,人们的语言文字水平普遍较低,党和国家迫切需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因此,无论是教学还是考试,基础的语言文字知识都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上。《人民日报》1951年6月6日发表社论《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 》,同时开始连载吕叔湘、朱德熙的《语法修辞讲话》。1952年9月教育部又提出学习苏联的语言、文学分科,虽然实行不久即因各种复杂的原因而终止,但学界对语言知识和语言规范教育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1952—1955年的高考语文试题便极好地体现了这种“重语法,抓基础”的要求。全国统一高考的最初四年,相关题目涉及大量选择关联词语填空的问题,题型单一,考点也比较容易,正是这种要求的反映。1955年10月25日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召开,罗常培、吕叔湘的主题报告《现代汉语规范问题》第一次系统探讨了语言规范工作的意义和一系列原则。次年的高考中,病句类题目的分值一下从往年的4 ~ 10分上升到1956年的20分( 占整张试卷的20% ) 和1957年的16分,考查的内容也呈现出某种程度的多样化,尤其是注重句法搭配和结构关系的考查,如1956年的“我决心改进自己的缺点”( 动宾搭配不当) ,“绿茵茵的海水上卷起雪白的一阵阵浪花,船追逐浪花急驶着”( 多层定语层次关系错误) ,等等。然而,1958年和1959年病句类题目的分值迅速回落,这可能跟《语法修辞讲话》等所体现出来的“匡谬正俗”观受到一定的质疑有关。但这段时期内容多样化的考查方式则被延续了下来,并在新时期( 1978年以后) 逐步丰富起来。

( 二) 迟滞阶段( 1960—1965 年)

上世纪60年代初期,在中学语文教育界人们对文学教学与语法教学的关系做了新的梳理,认为语言知识只是起辅助性作用。1963年修订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草案) 》明确规定语言知识的教学是培养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辅助手段,语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具有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这种教育理念给高考语文试卷命题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1960—1965年间高考语文只考查了作文和文言文阅读,未见与病句相关的任何考查; 如果说还有对语言文字能力的要求的话,也只是间接地表现为能在作文中进行正确的表达。这种命题模式持续了六年,直到1966年高考中断。

( 三) 徘徊阶段( 1977—1989 年)

徘徊阶段的病句试题除了采用与探索阶段相同的题型,还出现了判断病句的考查方式,即仅要求判断句子是否有语病而不要求做出修改,这种考查方式大多应用于病句本身难度比较大的情况。从命题和分值来看,1977—1989年的考查断断续续,赋分情况也很不稳定,呈现出与探索阶段相近的特点,特别是1984—1989年,病句再次被命题人“抛弃”,消失了长达六年之久。这是因为语言学界和语文教育界对语言知识的地位和作用展开了观点不尽相同的讨论。一方面是对语言规范和语法教学体系的新探讨。1978年《中国语文》刚复刊即展开了对“贵宾所到之处,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是否为病句的广泛讨论,同年,《现代汉语词典》第1版出版。1981年全国语法和语法教学讨论会在哈尔滨召开,经过修改,1984年《中学语文教学语法系统提要( 试用) 》公布。随后,初中《语文》课本的语法知识已经开始采用这个系统,随年级增长而逐步展开知识体系。这期间的五年,正是高考语文不考病句的时期。另一方面,无论是在语言规范研究方面还是在中学语文教育方面,都出现了对既往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的反思。在规范研究方面,随着《语法修辞讲话》的再版( 1979) ,人们也开始重新审视过去的规范研究。《语法修辞讲话》再版序言里这样写道: “这本书的缺点有‘过’与‘不及’两方面。‘过’是说这里边有些论断过于拘泥,对读者施加不必要的限制。‘不及’又有两点: 一,只讲用词和造句,篇章段落完全没有触及; 二,只从消极方面讲,如何如何不好,没有从积极方面讲,如何如何才好。这样见小不见大,见反不见正,很容易把读者引向谨小慎微、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路上去,然而大家知道,这样写文章是不可能写好的。”由此引发了人们对“何为病句”“何为规范”“教什么样的规范”“考什么样的病句”等问题的进一步思考。在语文教育方面,20世纪80年代的中学语言知识教材由于过于追求语言知识的系统性、使用一大堆实用性较差的术语和定义而为教育专家所诟病,中学的语言规范教育不能等同于大学的语言学教育,“淡化语法”的呼声随即兴起。认识上的变动带来的是高考考核内容的徘徊。

( 四) 相对平稳阶段( 1990—今)

1989年全国高考开始正式实施标准化考试,语文知识基本上以“标准化试题”即选择题形式出现。这种命题方式的变化实际上对考试内容产生了影响,即那些便于“标准化”( 选择) 的内容容易成为高考的项目。随着标准化考试的全面推开,1990年开始至今,高考语文病句命题便一直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 病句通常以3分一题、每题四选一的选择题形式考核,在整张试卷中大多也只出现一道这样的试题,题干多要求选择没有语病的一项。这种命题形式常常通过不同选项的设置来考查几种病句类型。同时,有关关联词语的考查也逐渐退出高考语文试卷,在2000 - 2013年间的27份全国卷试题中仅见2次,也分别都以标准化试题的形式和其他病句一起充当正确表达的陪考项,与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考查内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二高考语文病句试题的主要类型

病句生成的路径和可能性多种多样,因此,分类角度不同,对病句系统的认识便有同有异。如可以从用词、造句、谋篇的角度来分析病句,也可以从语法、修辞、语义、逻辑、事理的角度来分析病句。《语法修辞讲话》在病句理解和分析方面是两者的综合。此后,病句的分析和整理一直是语言研究和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有关论著纷呈迭现,其中质量较高、影响较大的如《中国语文》杂志社先后编辑出版的《语文短评选辑》( 中华书局,1959) 、《词语评改五百例》( 语文出版社,1984) 、《词语评改千例》( 语文出版社,1992) 。以《词语评改千例》为例,其内容包括: 用词、指代、虚词、词语搭配、句式、成分、语序、事理、修辞、数量、汉字、标点、常识、广告、杂例、文章评改、编校、争鸣。广义地理解,凡是语言文字表达中有问题的句子都可以称作病句,因此标点、汉字使用中的错误也常被病句修改类论著列入其中。

高考语文病句分析也有此背景。但限于高考形式的制约和语文教育的重点要求,高考语文病句的呈现类型往往集中在几个方面。根据我们的统计,最主要的病句类型有四种: 与搭配不当相关的病句、与关联词语相关的病句、与成分残缺相关的病句以及与歧义相关的病句。当然,有时病句的类型之间并没有截然的区别,这既是一个语言现象本身的问题,更是一个认知角度的问题。本文归类的依据来自对试题中考点意图和陪考项目的分析,如有些“搭配不当”可能是成分残缺或者成分冗余( 即平时所说的“一对多/多对一”) 的问题。为体现问题的全面性,统计时本文将这类病句同时计入各自的小类。

( 一) 与搭配不当相关的病句

高考语文病句类的考点总计出现了252次( 选择题中每个陪考项分别记作一个考点) ,其中考查最为频繁的是“搭配不当”类的病句,共考查96次,占所有病句类试题的38. 11% 。

搭配不当之所以成为最重要的考点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从语言使用来看,语义上的搭配失误容易给人带来最直接的违和感,因此搭配是评价语言表达、语言知识水平的基本标准。1956年对搭配不当类语病的第一次考查( “我决心努力改进自己的缺点”) 考的就是这种最基本的语义搭配。其次,从语言内部来看,搭配不仅是词汇、语义问题,而且是语法、语义、语用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很多语病都可以以搭配不当的形式出现,或从分类理解上划归为搭配不当。这从同一个与搭配相关的病句在不同病句分析论著中归属不同类型就可看出,高考语文病句试题中此类题目也常常和其他类型的错误交叉在一起考查。这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其一,句式杂糅可以造成结构上的搭配不当,例如“……由于人体内钾、钠、氯等化学物质能使金属材料腐蚀生锈、塑料老化的可能,所以……”( 1978) ,既可以看作是“能使”和“可能”搭配不当,也可以看作是“能使金属材料腐蚀生锈、塑料老化”和“有使金属材料腐蚀生锈、塑料老化的可能”两个句式杂糅。其二,成分残缺也可以造成结构上的搭配不当,例如“为了全面推广利用菜籽饼或棉籽饼喂猪……”( 1997) ,“推广”和“喂猪”搭配不当,缺少宾语“技术”。其三,平时所说的“偷换主语”也可以看作是一种结构上的搭配不当,例如“作者观察细致,一泓清潭、汩汩流水、朗朗歌声,都能激发他的灵感,都能从中找到抒情叙事的切入点”( 2013新课标I) ,先说“作者”,又说“清潭、流水、歌声”,而其后的“激发”和“找到抒情叙事的切入点”显然不可能与同一主语搭配。

在96道搭配不当类题目中,又以动宾搭配不当和主谓搭配不当为主,分别占该小类的37. 50% 和36. 46% ,此外出现较多的还有定中搭配不当、状中搭配不当,介词结构搭配不当则出现了一例。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多对一/一对多”类搭配问题,这类病句经常在主语或宾语位置出现“好坏、与否、能否、能不能”等代表正反两面的词语。如“那些书摊的图书内容的好坏、环境卫生和经营作风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对青少年产生影响”( 1991) ,以“好坏”对“影响”造成了语义和逻辑上的不搭配。这一考点始见于1991年,之后又在1993年、1996年、1997年、2005年全国卷( 一) 和2013年新课标卷( II) 中有所考查。

图2是搭配不当类题目的历年考查数量统计。不难看出,随着病句类题目数量的变化,搭配不当类题目在探索期和徘徊期或显或隐,但若出现时总体数量则较多; 而在相对平稳阶段则基本上成了高考语文的保留节目,尤其是新世纪以来波动幅度就很小了。虽然搭配不当类题目考查的次数有所下降,但在当年病句考题中所占的比例却有增无减,甚至多次占到80% 。就试题内容来说,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随着病句类试题难度的提升,单纯的搭配不当类病句在近年的考试中已鲜有耳闻,正如上文所述搭配不当常与句式杂糅和成分残缺等问题综合地表现出来,近年来这种在一句话中综合多种语病考查的试题有所增加。

( 二) 与关联词语相关的病句

考查频次名列第二的是“关联词语”,共考查79次,占病句类试题的31. 35% 。除去选择关联词语填空的试题无法判断错误类型,在所有以语病形式呈现出来的相关考查中,关联词语的误用占首位( 22. 78% ) ,如“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因为祖国而把自己的生命贡献出来的民族英雄们”( 1956) ,应用“为了”却误用为“因为”,又如“‘英语广播讲座’之所以能给我很大的帮助,我认为把讲课和练习结合起来是它突出的优点”( 1979) ,误用了关联词语“之所以”。这都是关联词语误用中反复出现的类型。

图3是高考年间对与关联词语相关病句的考查呈现出非常特殊的变动情况。在探索阶段,多次考查且分值较多; 徘徊阶段虽断续出现,但也呈现高分值分布; 相对平稳阶段的前期也比较注重关联词语的考查,但在新世纪就难得一见了。这实际上与当时社会的语言文字应用水平有直接的关联。如在探索阶段,由于人们语言文字水平普遍偏低,关联词语这样关注语义和逻辑的考点是有效的区分点。随着语法知识的大普及和语文水平的提高,关联词语的考查已经难以满足高考这样的选拔性考试所需要的区分度,于是考查次数大大减少。1978、1979两年的命题数量有明显回升,是因为这两年开始考查语篇中的关联词语,实则也是加大了考查难度。

( 三) 与成分残缺相关的病句

考查频次位列第三的是“成分残缺”,总计36题,占总题数的14. 29% 。高考命题中出现了主语残缺、谓语残缺、宾语残缺、介词结构残缺和副词结构残缺( 按考查次数由多到少排列) ,共计5类,其中主语残缺占这一类的51. 43% 。

从图4来看,成分残缺类病句在探索时期和徘徊时期偶有出现,而在相对稳定时期则多有出现,但大多数年份只出现在一个选择项中。这里有个特殊情况,就是学界对句子完整性的认识影响了成分残缺的考查内容,这跟学界对汉语语法特点的认识调整有关。如“对一切都应该采取分析的态度”( 1959) ,当年被认为是主语残缺的病句,而从今天的语言观来看,则完全可以看成是祈使句中省略了主语“我们”。也就是说,人们对成分残缺的把握经历了一个从严到宽的变化过程。

( 四) 与歧义相关的病句

这是一个颇有意味的考点。上世纪90年代以来,病句的考查中增加了对歧义句的判断,歧义现象一时间成为高考语文的“新宠”。这种新考点自1992年首考后,断断续续考查了十几年,后又基本消失了。详见图5:

概括起来,共考查了7类歧义: 结构层次不明造成的歧义、语义关系不明造成的歧义、否定辖域歧义、代词指代不明造成的歧义、省略不明造成的歧义、一词兼类造成的歧义和一词多义造成的歧义( 按考查次数由多到少排列) 。常见的歧义类型都考到了。这充分显示了出题者“语言学”的学术研究型背景。有的学术型背景在试题中彰显得特别鲜明。如代词指代不明造成的歧义“今天老师又在班会上表扬了自己,但是我觉得还需要继续努力”( 2005全国卷二) ,表现出生成语法约束理论的研究热点对命题内容的影响。2又如一词多义造成的歧义“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 2003) ,这来自一则新闻标题,题目中的“看不上”,既可以理解为是“瞧不起”,也可以看成是“没有条件看”的意思。

三历年高考语文病句试题演变的影响因素

病句的生成往往是语言系统和语言交际中某些特殊现象的呈现,而对这些现象的理解和把握、对这些现象在中学语文教育中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并不容易。因此,高考语文病句考什么、怎么考,一直在摸索中前进、变动中调整。这既是语言问题,又是教育问题。说它是语言问题,可从两方面来看。从语言的社会功能来看,它必然受到来自语言使用者和语言研究者两方面的影响,使用者在现实交际中高频出现的错误、研究者在学术研究中的价值取向、他们关心的热门话题以及研究最终的发展,也都会在病句试题中有所体现。从语言的内部系统来看,它必然受到语言本身特点的影响,对特定的语言系统而言哪些问题是影响表达准确性的基础,哪些又是左右交际流畅性的核心,这些必然在本质上影响高考语文病句的命题。说它是教育问题,是因为它所面向的对象是中学生,病句试题的设计与中学语文的教学内容以及教育理念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教材上的内容以及一线教师教学心得、语文教育专家们的教育思想会反映到高考试卷上,高考试卷又会反过来影响教学的内容选择和人们的语文教育观。因此,我们分别从四个方面来谈谈影响高考语文病句试题命题的因素。

( 一) 大众语言生活和语言水平对病句试题的影响

社会大众的现实语言生活和语言水平往往对高考语文病句命题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首先,真实的语言生活是命题内容和形式的来源。从命题内容来看,病句考查的语言点多是人们当下容易出错之处。如,早期关联词语误用的现象比较多,1957年的考题中就出现了“他们介绍了先进的地质勘探方法和帮助我们解决了目前石油生产中的许多困难”这样一道试题; 后期的日常表达中“多对一/一对多”和“歧义”等问题较突出,高考病句试题亦有所体现。从命题形式来看,病句的命题也多与当下语言生活中活跃的语言形式有关。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病句试题所涉内容多为政论语体、科技语体和基础的日常表达; 80年代以后的考查则大大减少了政论语体,增加了科技语体的比例,新增了部分文艺语体的内容,其中,2003年病句试题还考查了新闻标题中的语病。

其次,大众的语言生活水平对病句命题具有显著的制约作用,这种作用在探索阶段和徘徊阶段表现得更为明显。建国初期,人们的语言文字水平普遍较低,高考所涉语病多与关联词语、句法成分完整性以及简单的搭配问题相关。随着语文教育的普及,人们的语言文字水平显著提高,这样的考查已难以更好地体现应试者语文水平的差异,更复杂、更多样的考点应运而生。

( 二) 语言研究观念、内容及成果对病句试题的影响

语言研究的观念和内容也影响着高考语文病句的命题方向。语言研究观念对病句试题的影响相对比较间接,主要体现为以“暂拟系统”为核心的教学语法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影响。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初,语言研究尚属传统语言学的范畴,这一时期的研究观念以描写为主,不太注重解释,而且在语言规范观念上比较重视认识上的“一致性”,规范方式上主要是“匡谬正俗”。正如1955年召开的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指出的那样: “……要根据语言发展的规律,采取必要的步骤使得这全民族的语言在语音、语法、词汇方面减少它的分歧,增加它的统一性。”( 郭沫若,1956) 这种观念渗透在中学语文教学和社会语文生活中。在教学语法领域,人们为了编写中学《汉语》课本,从1954年开始着手拟定“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1956年《语法和语法教学———介绍“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和中学《汉语》课本出版。随后,《汉语知识讲话》与《汉语知识》相继出版,共同构成了一套互相补充的教学语法系统,即“暂拟系统”。1981年全国语法和语法教学讨论会上再次修订了“暂拟系统”,这个系统在长达30年的历史中直接影响着中学语文语法教学,高考病句试题的构拟和答案判定标准基本上以此为本。

语言研究的热点和成果在高考病句试题中的反映虽有所滞后,但也常常有所体现。需要指出的是,比较不同时期具体的病句试题就会发现,学界语言观、规范观的调整所带来的研究热点和成果的变化常常折射到高考病句试题中。正如我们前边提到的“对一切都应该采取分析的态度”( 1959) 一题,当年被认为是主语残缺的病句,随着人们判定句法结构完整性认识上的调整,今天已被视为合乎语法的主语省略句了。又如1983年有这样一题: “不少在科学研究上有杰出成就的人,是在物质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经过顽强刻苦的努力才获得成功的”一句被作为正确选项,而陪考项则是“凡在科学研究上有杰出成就的人,都是……”。第二句实是“一种小夸张,把接近全部或顶点夸张成全部或顶点”( 于根元,1982) 。现在看来,这两句话都是可接受的,甚至后一句还更好一些。此类表达虽然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仍常作为病句出现,但在高考试题中很难一见了。这体现了人们对病句的判定标准也由规则本位走向语用本位( 施春宏,1999、2005) ,逐步重视语言现象的交际价值在判断语言现象规范与否中的根本作用( 于根元,1996: 210; 施春宏,2000、2009) 。随着学界对语言本体认识的不断加深,对语言规范理论和实践探讨的逐步调整,人们对病句的判定标准也逐步走向稳定,以上这些反映语言观和语言规范观变化的病句试题在探索阶段和徘徊阶段或有出现,但在1990年以来的相对平稳阶段则难得一见。然而,在我们接触的中学语文教学中,将它们视为病句的情况仍很普遍,这是值得深思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 三) 语言系统中的特殊现象对病句试题的影响

病句是对语文水平的考查,必然从根本上受到语言系统自身特点的影响,反映语言本身的特殊现象。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高考病句试题中对搭配问题的考查。搭配不当之所以能成为出现频次最高的考点,正是由它在语言系统中的特殊地位决定的。语言表达中的一般性问题,从根本上看,往往都可以归结为搭配问题,因此它既是词汇问题,又不是简单的词语搭配问题,既是语法问题,又不是简单的成分组合问题,既是语义问题,又不是简单的义位相配问题。再加上汉语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形态,所以词与词搭配起来就没有完备的语法形式制约,似乎只要逻辑上、意义上说得过去就可以搭配,这样的搭配既自由又复杂,正是这种操作的“自由”,导致了结果的“复杂”( 林杏光,1994) 。

关于搭配性质的探讨由来已久。如《语法修辞讲话》( 1952) 持“非语法说”,邢公畹( 1978) 持“阶段语法说”,郭绍虞( 1979) 认为搭配是语法问题,类似的还有王力( 1981) 的“逻辑说”、常敬宇( 1990) 的“语义说”。这些认识往往都是基于单一角度来认识。20世纪90年代初,有学者开始从多个角度综合看待词语搭配的性质问题。如林杏光( 1990、1994) 的“词汇( 语义) 、语法说”; 范晓( 1992) 从语法的三个平面( 句法、语义、语用) 看待搭配问题; 王希杰( 1995) 在区分语言规则和言语规则的基础上指出,“词语的搭配不仅不单纯是一个语法问题,也不仅仅是一个语言问题,它还牵涉到非语言因素: 交际情景、社会文化、民族心理和个人心理”。这种搭配性质的探讨正折射了词语搭配问题所涉层面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正因如此,搭配现象成了语言交际中最直观、最基本、最核心的表现形式,并进而成为历年高考病句中最稳定、最基础的考点。

( 四) 语文教育思潮对病句试题的影响

在中学语文教育中语法教学和文学教学的关系一直是一个不易平衡的问题,时至今日,虽然高考试题对病句的赋分和命题方式已十分稳定,但语文教育界对相关问题的讨论还在不断延续着。1952—1959年的探索阶段重视语法教学的思潮盛行,无论是教学还是考试都比较看重语法,不仅提出中学语法课要从文学课中独立出来,还编写了中学《汉语》课本以及《汉语知识》《汉语知识讲话》等大量语文知识普及性书籍,病句成为高考试卷中的重要考查内容。1960—1965年的迟滞阶段,随着新的中学语文大纲重新定义了语文教育的目的,淡化语法教学的思潮兴起,语法教学的地位降低,病句也就暂时退出了高考舞台。1977—1989年的徘徊阶段是重视语法教学的思潮和淡化语法教学的思潮两相抗衡的阶段,这一时期的病句试题很不稳定,时考时不考,时而分值高时而分值低。1990年以来的相对稳定阶段两种思潮在高考试卷命题中取得了相对的平衡,病句试题日趋稳定。目前,中学语法教学已经相当式微,因此对病句理解和修改的说明已经成了教师不太好说明的任务。病句考试在一般考试中基本上带有点缀的性质。这实际上又将老问题在新背景下凸显出来: 病句试题考什么? 怎么考?

四余论

高考病句试题的命题看似是中学语文的教学问题,但经过以上分析不难发现,除了语言生活和广大社会语言文字水平的影响外,语言研究的观念和热点、语言规范化的观念和实践也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我们欣喜地看到高考命题对语言学观念和研究成果的吸收和应用; 另一方面,却不可避免地反思为什么当下的中学语文教学与语法教学、语法研究渐行渐远。新课改后,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成为一个基本取向,中学语文课在对人文性的过度强调下,只教“文( 学) ”不谈“语( 言) ”,几乎成为文学知识课和文学鉴赏课。

篇4:小学英语历年试题分析解读

关键词:小学英语;试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217-02

为了更好的帮助小学英语老师做好毕业考试复习工作,笔者对2009——2013年小学升初中的五套英语试题进行了分析解读,以下是笔者的分析意见。

一、题型

笔试题共有九道大题、十二类题型。在这些题型中,英汉互译、按要求写单词、单选、句子问答搭配、连词成句、阅读六类题型出现的频率最高,五套试题中均有出现,因此,为考试重点。

这其中选择不同类的单词在五套试题中出现4次,情景对话、改错和补全对话出现各3次,单词拼写是否有误出现 2次,选择单词的正确解释出现1次。听力只在2013年英语毕业试卷中出现,但就教育方向和试卷走向来说应为考试重点。

二、不同题型所占分值比重

为了分析各类题型在试卷中所占分值比例,现将十二类题型分为四大类:

第一类,将单词拼写是否有误、英汉互译、按要求写单词、选择单词正确意思、选择不同类单词划分为单词短语类。

第二类,将情境对话、句子问答搭配、连词成句、补全对话划分为句子类。

第三类,将单选、改错划分为语法类。

第四类,将阅读题划分为阅读理解类。

从统计表中各类题的分值来看,单词类所占比重最大,所占分值最高为65分,占总分的54.2%,最低为40分,占总分的33.3%;其次为句子类,所占分值最高为35分,占总分的29.2%,最低为30分,占总分的25%;再次为语法类,所占分值最高30分,占总分的25%,最低20分,占总分的16.7%;最后是阅读理解类,所占分值最高为15分,占总分的12.5%,最低为5分,占总分的4.2%。

在本次统计中没有将听力列如其中,因为无论是100分制还是120分制,小学部分所见试卷中听力所占分值均为20分,占总分的20%或16.7%。

(一)语法知识

从卷面来看,以语法知识为考点的题通常以按要求写单词、单项选择和改错的形式出现。

1、按要求写词语

在按要求写词语中,对于语法知识主要考了以下几种:动词的过去式、ing形式、第三人称单数形式、同音词、形容词的比较级、反义词、人称代词的宾格形式、名词的复数形式、缩写的完整形式和各种形式动词的原型。按要求写词语在每套试卷中所占分值为10~20分,其中动词的过去式考了18次,共26分;形容词比较级考了13次,共20分;形容词反义词11次,共15分;各种形式动词的原型4次,共6分;动词的ing形式出现3次,共5分;动词的第三人称单数形式出现2次,共3分;其余各出现1次。

从统计结果看动词的过去式、形容词比较级、形容词反义词为考试重点。

2、单选

在单向选择中,主要考查了形容词比较级、动词的过去式、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人称代词的宾格形式、动词的第三人称单数形式、there be句型以及定冠词的使用。单项选择在每套试卷中,所占分值为15~20分,动词的过去式考了11次,共20分;定冠词的使用考了9次,共16分;there be句型考了3次,共5.5分;动词的第三人称单数形式考了2次,共4分;其余语法知识只考了一个小题。

从出现次数来看,动词的过去式、定冠词的使用应为单项选择中的重点。

3、改错

在改错中,主要考查了形容词比较级、一般疑问句、冠词、介词、过去式、动词的第三人称单数形式、名词的复数形式、现在进行时。改错题所占分值一般为10分,其中,介词的使用出现了5次,共10分;一般疑问句出现3次,共6分;形容词比较级出现2次,共4分。其余均出现1次。

从出现频率来看,重点内容应为介词的使用、一般疑问句、形容词比较级。

(二)句型

再试题中,对句型的考察主要以五、六年级所学句型为主,更偏重六年级一些。其中六年级下册所学的一般过去式,及其特殊疑问句、一般疑问句和一般疑问句的肯定否定回答在整个试卷中出现频率最高;其次为比较级的句型;再次为询问别人身高、体重和身体状况的句子;最后为周末的活动。到达某地的方式、询问天气状况、一般将来时和现在进行时偶尔也会出现,但次数明显低于前几种句型。

因此,从卷面中反映出考点的重点主要在六年级下册,辐射六年级上册和五年级的句型。

(三)阅读理解

从内容上看,每套试题中的短文无一例外的出现了周末活动,自我介绍则出现了3次。阅读理解提问时均以特殊疑问句和一般疑问句的形式提问,内容主要是询问文中人物的行为,这就要求学生能准确的分辨人物及其社会关系,并准确的使用人称代词。阅读理解的问题中,最难的是通过理解短文内容计算文中人物的年龄,这种题在五套试卷中出现了3次。

篇5:期货从业考试历年试题及答案

1.

题干:以下可以进行期转现的情况有( )。

A:在期货市场上持有反向持仓的买卖双方,拟用标准仓单进行期转现

B:在期货市场上持有反向持仓的买卖双方,拟用标准仓单以外的货物进行期转现

C:未参与期货交易的生产商与期货多头持仓进行期转现

D:买卖双方为现货市场的贸易伙伴在期市建仓希望远期交货价格稳定

参考答案[ABD]

2.

题干:以下属于期转现交易流程的内容包括( )。

A:交易所通过配对方式确定期转现交易双方

B:交易双方商定平仓价和现货交收价格

C:买卖双方签定有关协定后到交易所交割部申请期转现

D:交易所核准

参考答案[BCD]

6.

题干:对于基差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基差是衡量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关系的`重要指标

B:基差等于持仓费

C:在正向市场上基差为负值

D:理论上基差最终会在交割月趋向于零

参考答案[ACD]

7.

题干:在( )的情况下,买进套期保值者可能得到完全保护并有盈余。

A:基差从-20元/吨变为-30元/吨

B:基差从20元/吨变为30元/吨

C:基差从-40元/吨变为-30元/吨

D:基差从40元/吨变为30元/吨

参考答案[AD]

8.

题干:铜期货市场出现反向市场的原因可能有( )。

A:智利大型铜矿工人罢工

B:铜现货库存大量增加

C:某铜消费大国突然大量买入铜

D:替代品的出现

参考答案[AC]

9.

题干:期货交易成本有( )。

A:仓储费

B:佣金

C:交易手续费

D:保证金利息

参考答案[BCD]

10.

题干:甲小麦贸易商拥有一批现货,并做了卖出套期保值。乙面粉加工商是甲的客户,需购进一批小麦,但考虑价格会下跌,不愿在当时就确定价格,而要求成交价后议。甲提议基差交易,提出确定价格的原则是比10月期货价低3美分/蒲式耳,双方商定给乙方20天时间选择具体的期货价。乙方接受条件,交易成立。试问如果两周后,小麦期货价格大跌,乙方执行合同,双方交易结果是( )。

A:甲小麦贸易商不能实现套期保值目标

B:甲小麦贸易商可实现套期保值目标

C:乙面粉加工商不受价格变动影响

D:乙面粉加工商获得了价格下跌的好处

篇6: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历年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一般分为理解和表达两种,表达能力指的是说和写的能力。2.练习是语言学习的重要一环,练习的种类有理解性练习、模仿性练习和 交际性练习等等。

3.根据阅读方法的不同,阅读可以分为略读、跳读、精读和 泛读 等几种。4.直接法是作为 语法-翻译法 的对立物在西欧出现的,代表人物是贝力兹。5.功能法 产生于70年代的西欧,创始人是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

6.许多学者区分学习和习得。按照一般的看法,儿童掌握母语的过程和方法是习得。7.瑞士著名心理学家 皮亚杰 对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和儿童语言发展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8.有一种假说认为,存在着语言学习的最佳年龄或时期,过了这段时期,语言学习成功的可能性就大大减低了。这种假说称为 临界期 假说。

9.典型的对比分析包括描写、选择、对比和 预测 四个步骤。

10.在目的语国家学习时,文化接受过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观光期、挫折期、逐渐适应期、接受或完全复原期。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国内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属于:

母语教学/外语教学/第二语言教学/对外汉语教学

《教非汉族学生学习汉语的一些问题》是建国以来第一篇全面讨论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的论文,它的作者是:

王还/邓懿/吕叔湘/周祖谟

最早为对外汉语教学构建语法体系的教材是:

《基础汉语》/《汉语教科书》/《实用汉语课本》/《初级汉语课本》 对外汉语教学四大环节的中心环节是 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语言测试 强调以句型为中心反复进行操练的教学法是 听说法/直接法/认知法/功能法

三、解释术语(每小题2分,共8分)

1.HSK——是“汉语水平考试”的简称,是专为测试外国人和非汉族人的汉语水平而设计的一种考试,由基础、初中等、高等三个平行的考试组成,(初中等)考试内容分为听力理解、语法结构、阅读理解、综合填空四部分,主要形式是多选题,设计依据是《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和考试大纲》。

2.教学评估——是对教学过程中所有因素进行的评价。评估分两种: 一种是教学过程中的评估,目的是为了得到学生对教学的反馈,以便改进教学;一种是总体性评估,目的是为了评价整个教学计划的价值。

3.“语言习得机制(LAD)”假说————“语言习得机制”假说是内在主义(或心灵主义)的代表人物乔姆斯基在研究第一语言习得时提出来的,这种假说认为,人类有一种先天的语言习得机制。

4.(第二语言)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激励人们学习的内在动力。学习动机属于学习者的情感因素(或个体因素),对第二语言习得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一般将学习第二语言的动机分成两种,持工具动机的学习者把语言作为一种工具来学习,持结合动机的学习者是想成为目的语社团的一个成员。

四、论述题(共37分)

1.简要说明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目的(4分)

○1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教学,其性质是一种外语教学,也可以说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

○2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外国汉语学习者用汉语进行社会交际的能力。简单地说,就是培养汉语交际能力。

2.你认为“这是书,那是报”这样的句子有无必要编进对外汉语教材,为什么?(8分)可能有两种看法:

一、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外国汉语学习者的交际能力。要培养汉语交际能力,就要尽量使课堂教学交际化,学习的材料要符合学习者的实际需要,要有实用价值,要有信息差。“这是书,那是报”这样的句子在实际交际中极少使用,在学习中也不提供什么新的信息。因此,这样的句子没有必要编进对外汉语教材。

二、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外国汉语学习者用汉语进行社会交际的能力,而交际能力的基础是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句型操练是培养语言技能的有效方法之一。“这是书,那是报”这样的句子,虽然在实际交际中很少使用,也不提供什么新的信息,但可以作为汉语的典型句子用来进行句型操练和替换练习,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句子结构。进而,学习者可以通过类推创造出有实际价值的句子。另外,从课堂教学的组织方面来看,这样的句子简短而又易于理解和掌握,也最接近课堂教学的情境。用这样的句子,便于组织教学。再从理论上看,任何一个合乎语法的句子,在特定的语境中,都可以表达一定的实际意义。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可以选用这样的句子。

3.简要说明60年代以后,外语教学流派的发展趋势和外语教学法研究内容的变化。(10分)

60年代以后,外语教学流派的发展趋势是:各种教学法流派趋向综合。

60年代以后,外语教学法研究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从重在教学方法、技巧的研究,转向重在研究总体设计、大纲制订和课程设计等。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研究如何以学生为中心。研究的重点由“教”转向“学”。注意研究交际性教学的途径。

4.对于学生外语表达中的错误,有两种不同的主张和做法:一种是主张“有错必纠”,一种主张对错误有一定的容忍度,不同意“有错必纠”。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8分)可能有两种看法:

○1同意“有错必纠”。认为:

根据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理论,语言是一种习惯,学习一种外语就是养成一种新的习惯。习惯通过反复的“刺激-反应”的过程而得到强化和巩固。习惯一旦得到巩固,就很难改变。跟其他技能学习一样,外语学习要及时得到反馈,及时纠正错误,不能让错误得到强化,以避免形成错误的习惯。○2不要“有错必纠”。认为:

外语学习者的外语交际能力,有一个从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在外语学习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对有效但有缺陷的错误是可以容忍的。对错误要有一定的容忍度,但不是什么错误都不纠正。在纠正错误时,要注意以下几点:A,首先要分清失误和偏误。失误是偶然现象,学生可以自行纠正。偏误反映学习者语言能力的缺陷,有其系统性和规律性,需要教师帮助纠正。B对偏误也要分清轻重缓急,分清是全局性错误还是局部性错误,一般性错误还是严重性错误。C要注意纠正偏误的方式方法,要注意不要挫伤学习者的积极性,不影响学习者的交际,不要制造紧张心理。

5.50年代后期,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提出了“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教学原则。谈谈你对这个教学原则的理解。(7分)

语言是受规则支配的符号系统。无论习得母语还是学习外语,都要掌握语言的结构规则。所以对外汉语教学要重视汉语语法教学,让学习者掌握汉语的结构规则。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懂得汉语语法知识,而是培养汉语交际能力,因此要十分重视汉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从某种意义上说,掌握一种外语也即掌握另一种文化和跨文化的交际能力。结构、功能、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缺一不可。因此,《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和考试大纲》提出“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教学原则,认为“注意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安排语言结构,注重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重视把语言作为„载体‟的文化知识在交际中所起的作用,是符合语言教学普遍规律的”。

五、教案设计(20分)

综合课教案设计(教学对象为学习了一个学期的初级汉语水平的外国留学生。课时为100分钟)

(情景:外国留学生艾中华在商店买衣服,和营业员对话)

营业员:你看,这件衣服比较长。你试一试,合适不合适? 艾中华:长短比较合适。可是这件衣服比刚才那件大,太肥了。

营业员:你再看这一件,正好是你要的中号。但是这件衣服价格比那件贵一点。艾中华:长短、大小正合适。这件衣服比那件贵多少? 营业员:比那件贵80元。

艾中华:比那件贵多了。有没有比这件便宜一点的衣服? 营业员:有。但是颜色没有这件好看。你看,就是那一件!艾中华:那件比这件便宜多少钱?

营业员:比这件便宜20元。我拿给你看看,好吗?

艾中华:不用了,那件颜色没有这件深。我不喜欢。我就买这件!要求:根据上面的课文确定本课的教学目的、教学环节和训练重点。1.教学目的

通过新课学习,让学生掌握用“比”和“有”、“没有”的比较句,并能在购物中运用。2.教学环节 ○1复习旧课 ○2学习新课 ? 生词学习? 课文讲练

? 重点词语和语法的讲练 ? 活用练习

○3布置作业和下一课生词预习3.课文讲练重点 ○1重点词语

比、(有)、没有、比较、长短、肥、正好、颜色、深(浅)、价格、贵、便宜。○2用“比”的比较句

? 用“比”的比较句的基本形式(肯定式、否定式)肯定形式

A 比 B 形容词性成分 这件衣服 比 那件 贵 否定形式

A 不比 B 形容词性成分 这件衣服 不比 那件 贵 ? 比出具体差别的用“比”的比较句 肯定形式

A 比 B 形容词 具体差别 这件衣服 比 那件 便宜 20元 提问形式

A 比 B 形容词 多少? 这件衣服 比 那件 便宜 多少? ○3用“有”或“没有”的比较句

A “有”或“没有” B 形容词性成分 那件颜色 “有”或“没有” 这件 深 ○4用副词“比较”句子(是用副词“比较”造句吧?)这种衣服比较长 长短比较合适

(说明:如果把讲练重点放在诸如“试一试,看看;长短,大小;正好,就买这件;拿给你看看”等语言点上,也可以考虑给一些分)

三、简答题

6.除了语言以外,还有什么交际工具?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7.什么是地域方言?以汉语为例,说说地域方言的差别。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理论部分

一、填空题

8.现代汉语教学理论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更加强调____________ 9.语言教学与语言学教学的不同之处表现在____________、教学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等方面。

10.替换练习的心理学基础是____________。

11.____________是外语教学的基本方式,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

12.许多外语学者在其外语达到一定水平以后,在一段时间内可能会出现止步不停的情况,这种现象被称为“____________”

13.听力课一般分为两种:精听和泛厅,前者是为了理解听力内容的细节,后者在于____________。

14.中介语是介于本族语和____________之间的一种独立的语言系统,这种语言系统是由学习者创造的。

15.水平测试和 ____________是外语测试的两种最主要的最常见的测试。

16.对外汉语教学最基本的语言观是: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___________;最基本的目的观是:培养学习者的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7.从评分角度来看,作文属于_______。

A客观性试题 B 主观性试题 C 分立式试题 D 理解性试题 18.________指的是试卷能否客观地反映测试对象的水平差异 A信度 B 效度 C 区分度 D 准确度

19.从课程设置的角度看,《汉语语法学》、《汉语语音学》一类的教材属于_______。A特殊用途语言教材 B 语言技能类教材 C 语言知识类教材 D 文化知识类教材

20.强调在第二语言教学忠充分发挥学生的智力,排斥机械性训练,主张“发现式学习”的教学法流派是_______。

A认知法 B听说法C 直接法 D 功能法

21.初、中等HSK(汉语水平考试)不含_______。A客观性试题 B 主观性试题 C 分立式试题 D 理解性试题 22.影响第二语言学习的情感因素主要是______。

A喜欢和讨厌 B 容忍倾向与排他倾向 C 动机和态度 D 沉思型与冲动型 23.______理论认为,外语学习的障碍主要来自学习者母语的干扰。A对比分析 B 偏误分析 C 中介语 D普遍语法

24.按照语言结构的难易程度来编排教学内容及其水徐,同时又考虑到结构所表达的功能,这类教材属于______的教材。

A结构型 B 功能型 C 结构——功能型 D功能——结构型

25.美国语言教育家克拉申对第二语言习得提出了一系列假说,其中最著名的有监控假说和______等。

A 普通语法假说 B 内在大纲假说 C 中介语假说 D输入假说

26.“汉语计算机辅助教学”从广义上将,包括用计算机辅助制定教学大纲、教材编写、学习效果分析、测试与管理等。狭义的“汉语计算机辅助教学”主要指的是______,即只针对语言训练。

A 教材编写 B 学习效果分析C 语料分析 D 教学与学习

三、术语解释题

27.教学模式 28.学习动机29.偏误分析30.多媒体课堂教学

四、论述题

31.举例说明对外汉语教学中词义解释的方法(至少三种)32.为什么说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跨文化教学? 33.试述课堂教学的性质和地位

34.心理学为什么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 35.试分析“我每天晚上都散步散步”这个句子的偏误成因,并加以改正;再简要说明避免这类偏误应当采取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2004年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全国统一试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主观性试题、客观性试题是从__________的角度划分出来的。2.认识法的理论性基础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

3.对母语是英语的学生来说,__________是他们学习汉语语音时遇到的最大困难。4.HSK考试分为基础汉语水平考试、______汉语水平考试、高级汉语水平考试三种,共分为________级。

5.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认为人类先天具有一种习得语言的能力,他把这种能力称为________。

6.就语言学习而言,沉思型和冲动型是两种不同的__________。

7.成绩测试主要用来检查测试对象在学习的一定阶段掌握所学课程的情况,测量他们的__________。

8._________指的是一个人掌握语言要素和语用规则的能力。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6分)

1.专用语言教学(LSP),是在_______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A.语法翻译法 B.直接法 C.认知法 D.功能法

2.保证_________的关键是测试项目和测试内容要与测试目的相一致。A.难易度 B.效度 C.区分度 D.信度 3.总体设计的根本任务是_________。

A.编写最好的教材 B.采用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C.设计最有针对性地考试 D.选择最佳教学方案

4.按照先后顺序可以把一个人所习得、掌握的语言划分为_________。A.母语和外语 B.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 C.强势语言和弱势语言 D.本族语和非本族语 5.对比分析的理论基础是_________ A.中介语理论 B.认知语言学 C.结构主义语言学 D.心理语言学 6.《入门阶段》、《英语初阶》是_________的纲领性文件。A.功能法 B.听说法 C.认知法 D.听说法

7.教材可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报刊阅读》、《新闻听力》是按_________划分出来的 A.教学方法 B.教学对象 C.教学手段 D.课程类型

8.在课堂教学中,一个教学环节是由若干个_________组成的。A.教学技巧 B.教学步骤 C.教学单位 D.教学对象

三、术语解释(每题2分,共8分)

1.文化休克2.中介语3.测试的反馈作用4.跨文化交际

四、论述题(每题8分,共40分)1.试述成年人学习第二语言的特点? 2.为什么说课堂教学是语言教学四大环节的中心环节? 3.简述听说法的理论基础及其主要特点。4.简述汉字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5.外国学生常说 “ 我见面了我的朋友”这样的句子。请你先分析一下产生这种偏误的主要原因, 并加以改正;再简要说明应采取的教学对策或方法。对外汉语教学理论(80分)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主要包括:语言学、和。

2、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 的教学。

3、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依据,它与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共同构成学校教学内容的主体。

4、教材评估的基础原则是实用性、知识性、针对性、和。

5、语言交际能力是由言语技能和 构成的。

6、记忆分为 记忆和 记忆两种。

7、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主要包括教学理论和 两部分。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6分)

1、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形式是。

A、语法讲解 B、课堂教学 C、听说训练 D、教材编写

2、语言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属于。A、水平测试 B、诊断测试 C、成绩测试 D、潜能测试

3、“听、说、读、写”既是课堂语言教学的手段,也是第二语言教学的 之一。A、方法 B、目的 C、技巧 D、内容

4、对外汉语教学中,最重要的选词标准是。

A、口语中常用的 B、意思单一的C、常用的、构词能力强的 D、适用范围广、文化内涵丰富的

5、非语言交际主要表现为。

A、面部表情 B、服装打扮 C、体势语 D、手势

6、直接法的“直接”是指。

A、不用书本,直接听说目的语 B、直接用目的语教授目的语 C、直接翻译目的语的意思 D、直接去目的语国家学习

三、术语解释(每题2分,共8分)

1、第二语言

2、表达能力

3、负迁移

4、语境练习

四、论述题(每题8分,共40分)

1、为什么许多口语教材都以会话为基本形式?

2、功能教学法的优点是什么?

3、课堂上怎样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4、为什么要区分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

5、考察语言测试质量的标准有哪些? 2002年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试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二、1、通常所说的大写字母“C”文化(Culture)指的是 文化。

2、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所提出的“交际能力”的概念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语法性,即合乎语法;二是。

3、认知法的心理学基础是认知心理学,语言学基础是。

1、偏误分析的理论基础是。

2、一部好的汉语教科书应该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趣味性。

3、赛林格(L.selinker)提出的“中介语”是指介于本族语和目的语之间的独立的语言系统。它是由_____ 创造的语言系统。

4、广义的教学法指教学法体系,狭义的教学法指。

5、按评分的客观化程度区分,作文属于 试题。

6、对外汉语教学既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又是一种。

10、第二语言教材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儿童汉语》、《大学英语》等是按 分出来的;《旅游口语》、《商务汉语》是按 分出来的。

二、选择正确答案(填上标号,每空1分,共6分)

1、我国传统的汉语“精读课”是属于什么类型的课程:()A、就是通常所说的语法课 B、是阅读课的一种,与泛读课相对 C、属于训练读写的综合性课 D、是听说读写全面训练的综合性课

2、完成测试(cloze testing)中“完形”一词来自:()A、转换生成语言学 B、行为主义心理学派 C、格式塔心理学派 D、结构主义语言学

3、直接法主张在外语教学中:()

A、应该尽量利用学生的母语 B、完全不使用学生的母语 C、有限度地使用学生的母语 D、直接把目的语翻译成母语

4、把汉语课分为会话课、阅读课、听力课,是根据什么来划分的:()A、语言材料的性质 B、语言知识的内容 C、语体风格 D、语言技能

5、按测试的内容特点划分,“多项选择”属于:()A、分立式测试 B、标准化测试 C、模参照测试 D、水平测试

6、第二语言教学的中心环节和基本方式是()A、技能训练 B、知识传授 C、课堂教学 D、教材编写

三、术语解释(每小题2分,共8分)

1、第二语言学习策略

2、迁移

3、测试的效度

4、教学技巧

四、论述题(共40分)

1、试述语法教学的主要方法(4分)

2、对外汉语教学与我国的英语、日语等外语教学有何异同?(6分)

3、简述儿童第一语言学习与成人第二语言学习的差异(10分)

4、简要说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实践性原则(10分)

5、如何理解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10分)2001年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试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一般分为理解和表达两种,表达能力指的是__________的能力。

2、练习语言学习的重要一环,练习的种类有理解性练习、模仿性练习和__________等等。

3、根据阅读方法的不同,阅读可以分为略读、跳读、精读和________等几种。

4、直接法是作为___________的对立物在西欧出现的,代表人物是贝力兹。

5、__________产生于70年代的西欧,创始人是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

6、许多学者区分学习和习得。按照一般的看法,儿童掌握母语的过程和方法是__________。

7、瑞士著名心理学家__________对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和儿童语言发展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

8、有一种假说认为,存在着语言学习的最佳年龄或时期,过了这段时期,语言学习成功的可能性就大大减低了。这种假说称为__________假说。

9、典型的对比分析包括描写、选择、对比和_________四个步骤。

10、在目的语国家学习时,文化接受过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观光期、_________,逐渐适应期,接受或完全复原期。

二、选择题(每空1分,共5分)

1、国内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属于:()A、母语教学 B、外语教学 C、第二语言学习D、对外汉语教学

2、《教非汉族学生学习汉语的一些问题》是建国以来第一篇全面讨论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的论文,它的作者是:()A、王还 B、邓懿 C、吕叔湘 D、周祖谟

3、最早为对外汉语教学构建语法体系的教材是:()A、《基础汉语》 B、《汉语教科书》 C、《实用汉语课本》 D、《初级汉语课本》

4、对外汉语教学四大环节的中心环节是:()A、总体设计 B、教材编写 C、课堂教学 D、语言测试

5、强调以句型为中心反复进行操练的教学法是:()A、听说法 B、直接法 C、认知法 D、功能法

三、术语解释(每题2分,共8分)

1、HSK

2、教学评估

3、“语言习得机制(LAD)”假说

4、(第二语言)学习动机

四、论述题(每题8分,共32分)

1、简要说明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目的。(4分)

2、你认为“这是书,那是报”这样的句子有无必要编进对外汉语教材。为什么?(8分)

3、简要说明60年代以后,外语教学法流派的发展趋势和外语教学法研究内容的变化。(10分)

4、对于学生外语表达中的错误,有两种不同的主张和做法:一种是主张“有错必纠”,一种是主张对错误有一定的容忍度,不同意“有错必纠”。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你的理由。(8分)5、80年代后期,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提出了“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教学原则。谈谈你对这个教学原则的理解。(7分)2000年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试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第二语言教学理论的发展过程中,现代教学理论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更加强调以________为中心,研究的重点在“教”和“学”之间更加重视___________。

2、外国人说汉语难学,主要指的是_____________。

3、设计教学环节要能够体现语言、_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规律。

4、社会语言学家认为语言交际能力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

5、反对过分依赖机械性的重复操练,主张发挥学生的智力,注重对语言规则的理解和创造性的运用,目标是全面掌握语言,这种教学法是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空0.5分,共2分)

1、《跟我学》是80年代较有影响的把英语作为外语教学的基础英语教材,它的编写意图和对象是______。

A、以情景结构法为指导,供成年人学习的。B、以结构功能法为指导,供成年人学习的。C、以功能意念法为指导,供儿童学习的。D、以功能意念法为指导,供成年人学习的。

2、偏误分析的理论基础是______。

A、对比分析 B、中介语理论 C、结构主义语言学 D、心理语言学

3、_______是第二语言教学的中心环节和基本方式,是语言教师的根本任务。A、口语训练 B、技能操练 C、教材编写 D、课堂教学

4、直接法的优点之一是_______。

A、重视思维和理论知识的作用。B、有利于学生外语思维和言语能力的培养 C、促成学生第一语言的正迁移。D、注重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三、术语解释(每题2分,共8分)

1、第二语言

2、水平测试

3、分立式试题和综合性试题

4、失误与偏误

四、论述(每题8分,共32分)

1、在课堂上如何进行复合趋向补语的教学?请举例说明。

2、课堂教学中怎样组织交际性练习?

3、对比分析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作用。

4、在第二语言教学教材编写中怎样处理文学作品?为什么? 1999年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试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从教学性质上看,对外汉语教学既是一种________,又是一种________。

2、第二语言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语言教学的全过程和全部教学活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测试等四个环节,其中心环节是_______。

4、第二语言测试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四大类。H、S、K是一种_________。

5、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规律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共同决定的。

二、选择填空(每空1分,共5分)

1、总体设计的根本任务是__________。

A、全面分析语言教学规律 B、选择最佳教学方案 C、协调各教学环节 D、对具体的课堂教学作出规定

2、第一部称作以结构和功能相结合的原则编写的对外汉语教材是__________。

A、《初级汉语课本》 B、《基础汉语课本》 C、《汉语教科书》 D、《实用汉语课本》

3、功能法产生于__________。

A、30年代的苏联 B、40年代末的美国 C、60年代初的北欧 D、70年代初的西欧

4、认知法产生于__________,其语言学理论基础是__________。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加拿大

E、结构主义语言学 F、社会语言学 G、转换生成语法 H、系统功能语法

三、术语解释(每题4分,共16分)

1、中介语

2、正迁移

3、言语技能

4、功能教学法

四、论述题(每题7分,共14分)

1、语法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

2、衡量课堂教学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标准是什么? 1998年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试题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和语言学试卷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基础理论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语言学习发生重要影响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编写与评估对外汉语教材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填空(将正确答案的编号填在横线上,每空2分,共10分)

1、一份试题对学生重复测试,是验正试题___________的方法之一。A、效度 B、信度 C、区分度 D、难易清晰度

2、“听说法”的心理学理论依据是____________,这种心理学理论的创始人是___________。A、认知心理学 B、构造主义心理学 C、行为主义心理学

D、儿童心理学 E、巴甫洛夫 F、斯金纳 G、皮亚杰 H、华生

3、语言学习理论研究历来是___________研究的重要领域。A、语言学 B、心理学 C、教育学 D、对外汉语教学

4、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个需要专门研究的学科而被提出来的时间是___________。A、80年代初 B、80年代中 C、80年代末 D、70年代末

三、词语解释(每题5分,共10分)

1、迁移与泛化

2、应用语言学

四、论述(每题10分,共20分)

1、词汇教学的任务和选择所教词汇的原则。

2、简论第一、第二语言学习的区别性特征。1996年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试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14分)

(一)对外汉语教学的全部教学活动可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四大环节。

(二)对外汉语语言要素的教学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四个方面。

(三)作为一项处理教与学关系的教学原则,对外汉语教学应以学生为____,以教师为____。

(四)对外汉语教师对不同民族的文化应采取______的态度。

(五)HSK的全称_____________,是为________的学习者制订的,其初、中等共分____级。

二、选择正确答案(填上标号,每空1分,共6分)

(一)我国正式出版的第一部对外汉语教材是______。A.《基础汉语课本》 B.《基础汉语》 C.《汉语教科书》 D.《实用汉语课本》

(二)外语教学听说法产生于______国,其语言学基础是______。A.法国 B.美国 C.英国 D.加拿大

E.结构主义语言学 F.转换生成语言学 G.历史比较语言学 H.机械语言学

(三)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的会刊是______,该刊物为______。

A.《汉语学习》 B.《世界汉语教学》 C.《语言教学与研究》 D.《学汉语》 E.月刊 F.双月刊 G.季刊 H.双季刊

(四)学过800学时(在中国,相当于初等一年级)的零起点学生掌握的词汇量应约为______。

A.1000 B.1500 C.2000 D.3000

三、解释术语(任选3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一)第二语言教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二)言语技能与言语交际技能

(三)学习风格的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

(四)成绩测试与水平测试

四、回答问题(每题不超200字,任选2题,每题7分,共14分)

(一)为什么说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因素的教学与语言教学的关系如何?文化因素教学主要体现在哪方面?

(三)近几十年来国外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已出现了综合化或折衷化的趋向,试举例说明之。2002年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和语言学试卷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80分)

一、填空(每空1分,共14分)

1.通常所说的大写字母“C”文化(Culture)指的是 知识文化或知识性 文化。2.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所提出的“交际能力”的概念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语法性,即合乎语法;二是 可接受性或得体性。

3.认知法的心理学基础是认知心理学,语言学基础是 转换生成语言学。4.偏误分析的理论基础是 中介语理论。

5.一部好的汉语教科书应该具有科学性、实用性、针对性 和趣味性。

6.赛林格提出的“中介语”是指介于本族语和目的语之间的独立的语言系统。它是由 第二语言学习者 创造的语言系统。

7.广义的教学法指教学法体系,狭义的教学法指(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技巧。8.按评分的客观化程度区分,作文属于 主观性 试题。9.对外汉语教学既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又是一种 外语教学。

10.第二语言教材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儿童汉语》、《大学英语》等是按 学习对象/教学对象 分出来的;《旅游口语》、《商务汉语 》是按 学习目的/教学目的 分的。

二、选择正确答案(填上标号,每空1分,共6分)

1.我国传统的汉语“精读课”是属于什么类型的课程?

就是通常所说的语法课/是阅读课的一种,与泛读课相对/属于训练读写的综合性课/是听说读写全面训练的综合性课

2.完成测试(cloze testing)中“完形”一词来自

转换生成语言学/行为主义心理学派/格式塔心理学派/结构主义语言学 3.直接法主张在外语教学中

应该尽量利用学生的母语/完全不使用学生的母语/有限度地使用学生的母语/直接把目的语翻译成母语

4.把汉语课分为会话课、阅读课、听力课,是根据什么来划分的? 语言材料的性质/语言材料的内容/语体风格/语言技能 5.按测试的内容特点划分,“多项选择”属于 分立式测试/标准化测试/常模参照测试/水平测试 6.第二语言教学的中心环节和基本方式是 技能训练/知识传授/课堂教学/教材编写

三、解释术语(每小题2分,共8分)

(一)第二语言学习策略——所谓学习策略,就是感知和储存特殊类目以备以后回忆的方法;是输入策略,它包括迁移、干扰、概括或简化

等。(或:语言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发展第二语言或外语技能中,促进学习进步而使用的具体的行为、步骤或技巧,它被认为可以促进第二语 言或外语的内化、存贮、提取或使用。)

(二)迁移——迁移一般指学生的经验对于后来学习的影响。学得的经验包括知识、技能、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其中起促进作用的影

响是正迁移,起干扰作用的影响是负迁移。学得的经验如果恰当地运用,其效果是正迁移,反之是负迁移(干扰)。

(三)测试的效度——效度即有效性,指测试的内容应符合测试的意图。一份试题所测的是不是它要测的东西?如果是,就是有效的;如果

不是,就是无效的。在选择试题时,有两个问题必须考虑:一是这份试题究竟要测什么;二是这份试题究竟有没有测出要测的东西。

(四)教学技巧——教学技巧是指任课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的技巧,也可以叫做课堂教学技巧,由任课教师个人掌握。它爱教学原则和教

学方法的制约,但其具有更大的灵活性,能够充分体现教师个人的教学艺术和教学风格。教学技巧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组织中,熟练而得当地

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技巧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决定性的作用。

四、论述题(共40分)

(一)试述语法教学的主要方法(4分)

(1)归纳法:从具体的语言材料中总结语法规则,再运用这些规则进行操练。(2)演绎法:先讲清语法规则,再举例说明,然后在规则指导下学会运用。

(3)引导性的发现法或综合法:前面两种方法的结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分析、类推,自己发现语法规则,并进行操练。先采用演绎法,简要揭示语法规则,然后通过大量练习,在初步掌握语法规则的情况下,做进一步的归纳总结,加深对规则的理解。

(二)对外汉语教学与我国的英语、日语等外语教学有何异同?(6分)同:

(1)教学目的相同:都是培养学习者的第二语言交际能力。(2)教学性质相同:均属于第二语言教学。

(3)基本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以及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等相同。(4)学科理论基础相同: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异:

(1)教学环境不同:对外汉语教学是在目的语环境中进行的,我国的英语外语教学等是在非目的语环境中进行的。

(2)教学内容不同:汉语(包括书写符号——汉字)和中国文化与英语(文字)及英美文化等不同。教学内容不同,具体的教学方式方法、教 学的重点和难点以及测试的方式方法等也应有所不同。

(3)对外汉语教师的母语即学生的目的语,我国的英语等教师的母语大都不是学生的目的语。

(三)简述儿童第一语言学习与成人第二语言学习的差异(10分)

(1)学习的主体不同。第一语言习得的主体是儿童,第二语言学习的主体大都是过了青春期的成年人。两者的学习主体在生理、心理、智力上 都有差异。

(2)学习的起点不同。儿童在习得第一语言之前,没有任何语言,他是通过所谓“语言习得机制”来接触和使用第一语言,从而认识它的。成

年人在学习第二语言之前,已经掌握了第一语言,他是通过对第一语言的知识和科学的思维能力来接触和使用第二语言,从而认识它的。

(3)学习的条件与环境不同。儿童总是处于一种自然的语言环境之中,不受时间限制,大量地接触自然的语言。语言环境比较单纯,没有第二

语言的干扰。第二语言学习一般在正式场合(课堂)里进行,时间有限。课堂以外,一般没有使用外语的环境,或者说,总处在一种双语的环

境之中,在课堂上学外语,课下使用母语。外语在生活中没有占有跟母语相当的地位。(4)学习的动力不同。儿童习得母语为了生存,为了生活,为了跟社团的成员交往,因而动力强。他把学习当成一种需要。成年人学习第二语

言的动力各异:考试、求职、专业、喜欢、加入另一社团等等。

(5)语言输入的情况不同。儿童的第一语言基本上是不用“教”的,而是自然习得的。输入的和习得的是同一种语言。父母输入的语言是“照

顾式语言”:简单、清楚、有重复、速度慢、伴随着丰富的体势语、有具体的语言环境。第二语言输入的情况各异,……

(或从以下四个方面论述:1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不同2学习目的和学习动力不同3理解和接受能力不同4语言习得过程不同)

(四)简要说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实践性原则(10分)

实践性原则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项基本原则,所谓实践性原则,简单地说,就是根据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原理,组织和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自觉的实践来掌握汉语,以培养他们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或:实践性原则的基本内容是;针对学生的交际需要选择语言内容和语言

材料;按照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原理,组织、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自觉的语言实践来掌握语言;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尽快地培养学生 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五)如何理解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10分)

(在传统的第二语言/外语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服从教师。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学”服从“教”

。所以,尽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却处在被动的地位。教师教什么和怎么教则取决于教师本人对语言的认识和教学的经验。在这种思想指导下 的教学,无论教学方法如何改进,也难以收到预期的学习效果。)于是20世纪70年代后,在教学中开始重视学习主体的价值,转向以学生为中

心,以学习为重点,“教”服从“学”,根据“学”的需要随时调整“教”,“教”的依据是“学”。学生学什么,怎么学是优先考虑的问题

。“教”是帮助学生“学”或引起学生“学”。“教学”是师生共同的/互动的活动。学生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教师是辅助者、促进者、组织者、引导者,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意味着取消教师的指导作用,让学生牵着鼻子走,放任

自流,而是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辅助、促进、引起学生学习比以教师为中心的“精彩表演”要难得多。正因为以学生为中心了,教学理

论的研究也从单单考虑如何改进教学方法转到更加重视对学习者、语言学习/习得过程和学习策略的探讨上来了。

五、教案设计(共16分)

综合课教案设计(教学对象为刚刚学完语音阶段的外国留学生。请按45-50分钟课时设计教案)

我在这儿买光盘

王小云:大为,你在这儿买什么? 马大为:我买音乐光盘。王小云:你常常来这儿吗?

马大为:我不常来这儿。星期天我常常跟林娜去小商场。这个商场很大。王小云:你喜欢什么音乐?

马大为:我喜欢中国音乐。这张光盘怎么样? 王小云:这张光盘很好,是《梁祝》,很有名。马大为:好,我买这张。这儿有没有书和报? 王小云:这儿没有书,也没有报。马大为:本子呢?

王小云:有,在那儿买。跟我来,我也买本子。1.教学目的和要求

1)学习和掌握汉语疑问句的几种表达方式。

2)学习和掌握形容词谓语句。谓语形容词前需加“很”等程度副词。3)学习和掌握副词“常”、“常常”的用法(注意否定形式)4)学习和掌握介词结构作状语(在……、跟……)的用法。2.教学环节和步骤 1复习旧课,带出新课。2学习新课: 1)学习生词 2)课文讲练 3)讲练语法点 4)问答等课堂技能训练 3.教学时间分配合理 4.课堂小结及布置作业 2003年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和语言学试卷

一、填空(每题1分,共10分)

1、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主要包括:语言学、语言学习理论、一般教学理论、和。

2、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 第二语言 的教学。

3、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依据,它与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共同构成学校教学内容的主体。

4、教材评估的基本原则是实用性、知识性、针对性、交际性 和科学性、(趣味性)

5、语言交际能力是由言语技能和 言语交际技能 构成的。

5、记忆分为 长时 记忆和 短时 记忆两种。

6、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主要包括教学理论和 教学法 两部分。

二、选择题(每题一分,一共6分)

1、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形式是()A、语法讲解 B、课堂教学 c、听说训练 D、教材编写

2、语言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属于()A,水平测试 B、诊断测试 C、成绩测试 D、潜能测试

3、“听、说、读、写”既是课堂语言教学的手段也是第二语言教学的()之一。A、方法 B、目的 C、技巧 D、内容

4、对外汉语教学中,最重要的选词标准是()A、口语中常用的 B、意思单一的

C、常用的,构词能力强的 D、适用范围广、文化内涵丰富的 5.非语言交际主要表现为()A、面部表情 B、服装打扮 c、体势语 D、手势 6.直接法的“直接”是指()A、不用书本,直接听说目 B、直接用目的语教授目的 C、直接翻译目的语的意思 D、直接去目的语国家学习

三、术语解释(每题2分,共8分)

1、第二语言

2、表达能力

3、负迁移——干扰(负迁移)在第二语言学习中也常被称为“泛化”,也就是“过分概括”(overgeneralization),是“概括”的一个分类

。有意义的学习事实也是“概括”。在人类学习中,“概括”用得十分广泛。例如:小孩子早期习得概念,把“马”称做“狗”,这就是“泛

化”,直到看到了很多动物,掌握了“动物”这个词,才不会把所有的动物都放在狗类里。

4、语境练习

四、论述题(40分)

1、为什么许多汉语教材都是会话为基本形式(8分)

2、功能教学法的优点是什么?(8分)

3、课堂上怎样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8分)

4、为什么要区分语言习得和语言教学?(8分)

5、考察语言测试质量的标准有哪些?(8分)

五、设计综合课教案(16分)(教学对象 初级班 课时:50分钟)22

(背景麦克从楼下拿上来一封信,这封信是玛丽前天刚寄出去的……)玛丽,这不是你前天寄出去的信吗? 是啊,怎么又退回来了?是不是地址或者邮政编码没写对,不是,通知单上说,邮票没贴够。

我放进去了几张照片,可能超重了.还欠多少邮票? 还需要再贴五块钱的.

我这儿正好有一张五块的,帮我贴上去吧 贴好了.投进下边的邮筒里去吧。(他们等电梯……)别等电梯了,我们走下去吧 我刚才就是走上来的。辛苦你了!哪里。名词解释 1.中介语 2世界语 3音节 4音意字 5测试的反馈作用 6跨文化交际 7文化休克 问答题

1.对外汉语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2为什么课堂教学是中心环节? 3成年人学习外语的特点

4为什么说思维是人类共同的,语言是民族的

5有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基本词汇的特点和它在第二语言学习?/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记得不清了)23

6外国学生经常说错的话,“ 我见面了我的朋友”是没有介词的那种,具体题目忘了,应该很好做.1.HSK考试分为基础,___,高级,有__级

2.汉语西藏语言属于汉藏语系,欧洲印度语言属于印藕语系 05年语言学及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理论试卷(高级)样卷 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理论部分(80分)

一、填空题(说明 : 第 8-16 题是填空题 , 共 10 个空;每个空 1 分 , 共 10 分。请仔细阅读句子的意思 , 并在答题纸相应的题号下填 入恰 当的答案。)

8.对比分析的目标是找出学生在学习目的语中的(),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教学重点。9.认知法的理论基础是()和()。

10.HSK 分为基础汉语水平考试、()和高等汉语水平考试三种 , 共 11 级。11.按照不同的测试目的 , 可以将语言测试分为水平测试、、诊断测试和潜能测试等。

12.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认为人类先天具有一种习得语言的能力 , 他把这种能力称为。

13.练习是语言学习的重要一环 , 练习的种类一般分为理解性练习、和记忆性练习等。14.就语言学习而言 , 沉思型和冲动型是两种不同的

15.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影响有积极的一面 , 也有消极的一面 , 这种现象通常称为语言的

16.应用语言学广义上是跟理论语言学相对的 , 如社会语言学、计算语言学等;狭义上则专指。

二、选择题(说明 : 第 17-26 题是选择题 , 共 10 个题; 每题 1 分 , 共 10 分。每题下面有 ABCD 四个选项 , 请选择唯一恰当的答案 , 并写在答题纸相应的题号下。)

17.第二语言教学的重点是语言要素的教学和语言技能的训练 , 其中语言要素指的是 A.听、说、读、写 B.听、说、读、写、译 C.语素、词汇、句子 D.语音、词汇、语法

18.“ 专用语言 ”(LSP)教学 , 是在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A.语法一翻译法 B.直接法 C.认知法 D.功能法

19.文化休克主要出现在对目的语文化适应过程的 A.观光期 B.挫折期

C.逐渐适应期 D.完全复原期

20.保证 的关键是测试项目和测试内容要与测试目的相一致。A.难易度 B.效度 C.区分度 D.信度

21.教材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 《报刊阅读》、《新闻听力》是按 A.教学方法 B.教学对象 C.教学手段 D.课程类型

22.错误分析的理论基础是 A.对比分析 B、中介语理论 C.结构主义语言学 D、心理语言学 23.语言教学中所说的言语技能指的是 A.组词造句的能力 B.口头表达的技巧 C.听说读写的能力 D.解释词义的能力

24.按照测试的内容特点划分 ,“ 多项选择 ” 属于。A.分立式测试 B.标准化测试 C.常模参照测试 D.水平测试

25.语言教学的全过程和全部教学活动可以归纳为 四大环节。A.理论研究、总体设计、课堂教学、测试 B.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测试 C.教学设计、课程设置、教材编写、评估 D.教学任务、教学过程、课外活动、评估

26.把汉语课分为会话课、阅读课、听力课 , 是根据 来划分的。A.语言材料的性质 B.语言知识内容

划分出来的。25

C.语体风格 D.言语技能

三、术语解释题

说明 : 第 27-30 题是术语解释题 , 每题 2 分 , 共 8 分。请对术语作出简单明了的解释 , 并把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题号下。27.教学评估 28.语言学习理论 29.(第二语言)学习动机 30.课件(courseware)

四、论述题(说明 : 第 31-35 题是论述题 , 第 31 一 33 题各 6 分 , 第 34、35 题各 7 分 , 共 32 分。请根据第二语言 / 外语教学 的理论和实践 加以论述 , 答案请写在答题纸相应的题号下。)31.试述成人学习第二语言的特点。32.请举例简要说明考试的反馈作用。33.简述听说法的理论基础及其主要特点。34.简述汉字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35.外国学生常说 “ 我见面了我的朋友 ” 这样的句子。请你先分析一下产生这种偏误的主要原因 , 并加以改正;再简要说明应采 取的教学 对策或方法。

五、综合课教案设计题(说明 : 第 36 题是教案设计题 , 共 20 分。请阅读和分析所给的课文 , 并写出教案。教案请写在答题纸相应的题号 下。)

36.根据下面的课文 , 设计一份综合课教案。(教学对象 : 初级班;课时 :90 分钟。)(情景 : 田中和金成泰是同屋。)金成泰 : 田中 , 起床啦 , 起床啦!田中 : 今天星期六 , 干吗起得这么早 ? 金成泰 : 我们一起去打网球吧。田中 : 我网球打得不好。去游泳怎么样 ? 金成泰 : 我游泳游得不好 , 去唱卡拉 OK 吧。

田中 : 好啊 , 我特别喜欢唱中国歌儿。金成泰 : 是吗 , 我怎么不知道 ? 田中 : 山口唱得也不错。我常常跟她一起去附近的歌厅唱歌儿。金成泰 : 那你给山口打个电话 , 问问她去不去。田中:行, 我现在就打。

语言学及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理论试卷答案 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理论部分(共 80 分)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 , 共 10 分 } 8.难点

9.认知心理学、转换生成语言学 10.初、中等汉语水平考试 11.成绩测试

12.语言习得机制(LAD)13.模仿性练习14.认知风格 15.迁移作用

16.语言教学(或第二语言教学)

二、选择题(每题 1 分 , 共 10 分)17.D 18.D 19.B 20.B21.D 22.B 23.C 24.A 25.B26.D

三、术语解释题(每题 2 分 , 共 8 分)27.教学评估是对教学过程中所有因素进行的评价。评估分两种 , 一种是教学过程中的评估 , 目的是为了得到学生对教学的反 馈 , 以便改

进教学;一种是总体性评估 , 目的是为了评价整个教学 计划的价值。

28.语言学习理论是研究语言学习和获得的心理过程、揭示语言学习和获得的客观规律的理论。语言学习理论的研究对语言 教学至关重要。

29.学习动机是激励人们学习的内在动力。学习动机属于学习者的情感因素(或个体因素), 对第二语言习得有十分重要的影 响。一般将学习第二语言的动机分成两种 , 持工具动机的学习者 把语言作为一种工具来学习, 持综合动机的学习者是想成为目的 语社团的一个成员。

30.用来存储、传递、交换、解释、处理教学信息 , 并对它们进 行选择、评价和控制的教学程序(软件)叫课件。课件是由课件设 计者根

据教学要求用软件工具或计算机语言编制出的计算机教学 软件

四、论述题(共 32 分)31.(6 分)答题要点 : 成人语言学习的生理器官已经成熟 , 智力发育健全 , 思维能力较强 , 因而在第二语言学习中 , 能够充分概括和归纳语言材料。(1 分)成年人在学习第二语言之前 , 已经掌握了第一语言;第一语言 会对第二语言的学习产生迁移作用(正迁移作用或 / 和负迁移作 用)。

(2 分)成年人第二语言学习一般是在正式场合(课堂)进行 , 因 此在学习时间、学习环境、学习方式等方面都不同于第一语言学习。(1 分)成年人学习第二语言的动机和目的多种多样 , 这和儿童习得 母语是为了生存和发展有很大的不同。(1 分)成年人学习第二语言 要克 服文化障碍 , 避免文化冲突。(1 分)32.(6 分)答题要点 : 指出什么是反馈作用 : 指考试(测试)对教学所产生的影响。(1 分)反馈作用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1 分)能对教学作良好的引 导 , 对学生的学习起督促和促进作用的是积极的反馈 ,(1 分)将学 生引向错误方向 , 甚至出现教学为考试服务的是消极反馈。(1 分)举出 例子。(2 分)33.(6 分)答题要点 : 听说法产生于 20 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美国;它以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为理论基础 ,(1 分)是对现代第二语言 教学发展具

有重大影响的教学法之一。昕说法的主要特点 : ① 昕说领先。它继承和吸收了直接法注重口语的特点 , 在昕说读 写四项技能中以听说为重

点 , 课文也多以对话形式展开;(2 分)②反复实践 , 养成习惯。强调语言是一种习惯而不是知识 , 较 少知识性的讲解 , 提倡引导学生通

过归纳性类推掌握语言规律 , 主张模仿、重复、记忆;(1 分)③以句型为中心进行操练。句型是教学的基础和中心 , 进行语言项目的替换

练习, 反复操练 , 以 达到自动化的目的;(1 分)④注重语言结构的对比 , 并在此基 础上找出学习的难点 , 确定教学的重点。⑤尽量防

止学生出现 错误 , 一旦出现要及时纠正 , 避免错误习惯的养成。(1 分)28

34.(7 分)答题要点 : 先认读 , 后书写;(1 分)先教可以作为部件的独体字 , 后教合体字;(1 分)先教笔画少的字 , 后教笔画多的字 , 教新部件要笔顺

笔画展示清楚;(1 分)适当利用汉字的造字特点进行说明;(1 分)注意区分同音字的不同字义 , 容易混淆的字要作对比练习;(1 分)对

学过的部件要及时归纳总结;(1 分)尽量做一些用字组词的练习, 帮助学生理解字义词义;采用描写、临写、抄写等方式练习写汉字。(1 分)35.(7 分)答题要点 : 指出偏误产生的主要原因 : 把离合词 “ 见面 ” 等同于自己母语中相应意义的及物动词。(2 分)改正句子 , 例如 :a.我和 / 跟朋友

见了〈一〉面。或 z b.我见到了我的朋友。(2 分)“ 离合词 ” 的教学对策 : 说明离合词的结构和用法特点 ,(1 分)把离合词作为动宾

短语处理 ,(1 分)把离合词同动量补语、时量补语等的教学结合起 来。(1 分)

五、综合课教案设计题(共 20 分)36.参考答案要点 : A.教学目的和要求

a.通过本课教学 , 使学生基本掌握程度补语(状态补语)的用法 , 连动句的用法 , 以及 “ 起床 ”“ 唱歌 ”“ 游泳 ” 等离 合词的用法。(4 分)b.掌握功能项目 : 邀请、商量、打算、评价等。(指出一到两个即可。)(1 分)B.教学环节和步骤 z I.复习旧课(1 分)E.学习新课 a.生词学习(1 分)b.课文讲练(2 分)c.重点词语讲练。分): 这么(“这么早”), 怎么(“ 我怎么不知道”), 干吗 , 就(“ 我现在就打 ”)等。

d.重点语法讲练(6 分 , 答出两个即可)i.离合词(如 :“ 唱歌 ”“ 起床 ”“ 游泳 ”)29

ii.程度补语(状态补语): 意义、格式、否定和疑问形式。(如 “ 干吗起得这么早 ”“ 我网球打得不好 ”“ 我游泳游得不 好 ”)iii.连动句

(如 “ 我们一起去打网球吧 ”“ 我常常跟她一起去附近的歌厅唱歌儿 ”)e.活用练习。(1分)皿.课堂小结和布置作业(1 分)IV.合理分配教学时间 20 分)参考 : 复习旧课 :5 分钟、生词学习:10 分钟、课文讲练 : 25 分钟、重点词语讲练 :10 分钟、重点语法讲练 z20 分 钟、活用练习:15 分钟、课堂小结和布置作业 :5 分钟。V.板书设计及教具使用。(1分)96-04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和语言学试卷答案 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试题 2004年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 一.填空 1.评分的客观性

2.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言学、认知心理学 3.声调或送气音和不送气音 4.初中等、11级 5.语言习得机制 6.认知方式 7.学习的成果 8.言语交际能力 二.选择

1.D 2.B 3.D 4.D 5.C 6.A 7.D 8.B 三.术语解释

1.文化休克:即“文化震荡症”或“文化休克”(cultural shock).这是一种由于对文化不适应而产生的心理上的深度焦虑感,表现为感到孤 独、气恼、悲伤、思乡、浑身不适乃至生病。

2.中介语(也有人译成“过渡语”或“语际语”):是指在第一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通过一定的学习策略,在目的语输入的基础上所形成 的一种既不同于起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随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逐渐过渡的动态语言系统。

3.测试的反馈作用:反馈作用是指测试对教学所产生的影响。反馈作用有积极和消极之分。能对教学作良好的引导,对学生的学习起督促和促

进作用的是积极的反馈;而将教学引向错误方向,甚至出现教学为考试服务的是消极的反馈。要使测试本身起到积极的反馈作用可以从两方面

加以努力:一是测试项目、内容和试题题型的选择与却确定要有利于指导课程教学,二是测试标准和试题深浅都要适度,这样才能有利于教学 水平的提高。

4.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行为。这种交际主要通过语言来进行的,称为跨文化语言交际。四.论述题

1.试述成年人学习第二语言的特点? 答:成人语言学习的生理器官已经成熟, 智力发育健全, 思维能力较强, 因而在第二语言学习中, 能够充分概括和归纳语言材料。成年人在学习第二语言之前, 已经掌握了第一语言; 第一语言会对第二语言的学习产生迁移作用(正迁移作用或/和负迁移作用)。成年人第二语言学习

一般是在正式场合(课堂)进行, 因此在学习时间、学习环境、学习方式等方面都不同于第一语言学习。成年人学习第二语言的动机和目的多种

多样, 这和儿童习得 母语是为了生存和发展有很大的不同。成年人学习第二语言要克服文化障碍, 避免文化冲突。

2.为什么说课堂教学是语言教学四大环节的中心环节。

答:在第二教学中,课堂教学是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目的语的主要场所。这是因为语言学习主要通过课堂进行有组织的的教学活动和展示有计

划的教学内容。一切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中的各个阶段都要在课堂上进行并且完成,展示的教学内容要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过操练加以掌握并进

而巩固。课堂教学也是帮助学生学习交际的场所。语言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课

堂教学这一最基本的形式来实现的,因而培养具有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也是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由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在传授语

言知识以外,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操练,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学到的语言知识,能够将这些知识转化为语言能力,运用于社会交际中

。除了课堂教学以外,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还必须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有机划、有组织的课外语言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活动的 延伸和比不可少的辅助部分。

课堂教学的性质决定了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课堂教学是语言教学的四大环节----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成绩测试的中心环节

。也就是说课堂教学是全部教学活动的中心,其他环节都要以课堂教学的需要为出发点,适应和满足课堂教学的要求。教学原则的制订、教学

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确定、教材的选择等等要考虑是否在课堂上可行,是否适应课堂教学的需要,成绩测试的内容和方法要考虑是否有利

于改进课堂教学,测试的结果则要考虑是否对课堂教学起到了促进和推动的作用

3.简述听说法的理论基础及其主要特点

答:认知法又叫“认知——符号法”,被认为是“现代的语法——翻译法”。其主张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智力的作用,注重对语言

规则的理解、发现和创造性的作用,目标是在听、说、读、写全面掌握语言。

(一)理论基础:

1.语言学基础: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言学 2.心理学基础:皮亚杰的认知心理学

(二)主要特点 1.教学原则:

①把培养语言能力放在教学目标的首位 ②以学生为中心

③提倡演绎法,启发学生发现语言规则 ④主张听、说、读、写齐头并进,全面发展

⑤适当使用学生母语。只用母语解释一些比较抽象的语言现象 ⑥反对有错必纠,主张不影响交际的错误,不急于纠正

⑦强调有意义的学习和有意义的操练,先理解(认)再操练(知)2.不足:

①转换生成语法尚无法应用到外语教学的实践中

②完全排斥机械性训练值得商榷

③知法作为一个教学法体系还不够完善,须进一步研究 4.简述汉字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答:汉字教学的任务是:以汉字形、音、义的构成特点和规律为教学内容,帮助学习者获得认读和书写汉字的技能。汉字教学的原则: ①语和文先分后和,初期汉字应按自身规律教学 ②强化汉字教学,字与词教学相结合

③把汉字的构成规律和基本理论,利用汉字的表义和表音功能识别汉字

④按笔画、部件、整字三个层次,从笔画、笔顺、部件、间架结构四个方面进行汉字教学 ⑤重视对比,加强复习,通过书写认识汉字

四、论述题

五、设计综合课教案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通过本课教学, 使学生基本掌握程度补语(状态补语)的用法,连动句的用法 , 以及“起床”“唱歌”“游泳”等离合词的用法。

2.掌握功能项目: 邀请、商量、打算、评价等。(指出一到两个即可。)

(二)教学环节和步骤 1.复习旧课 2.学习新课 3.生词学习4.课文讲练

①重点词语讲练: 这么(“这么早”)、怎么(“ 我怎么不知道”)、干吗、就(“我现在就打”)②重点语法讲练(答出两个即可)A.离合词(如:“唱歌”“起床”“游泳”)B.程度补语(状态补语): 意义、格式、否定和疑问形式。(如“干吗起得这么早”、“我网球打得不好”、“我游泳游得不好”)C.连动句

(如“我们一起去打网球吧”“我常常跟她一起去附近的歌厅唱歌儿”)③活用练习

5.课堂小结和布置作业

6.合理分配教学时间 复习旧课:5分钟 生词学习:10分钟 课文讲练: 25分钟 重点词语讲练:10分钟 重点语法讲练:20 分钟 活用练习:15分钟

课堂小结和布置作业:5 分钟

(三)板书设计及教具使用 2003年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

一、填空

1、语言学习理论、一般教学理论

2、第二语言

3、教材

4、交际性、科学性

5、言语交际技能

5、长时、短时

6、教学法

二、选择题

1、B、课堂教学

2、C、成绩测试

3、D、内容

4、C、常用的,构词能力强的 6. B、直接用目的语教授目的

三、术语解释

3、负迁移——干扰(负迁移)在第二语言学习中也常被称为“泛化”,也就是“过分概括”(overgeneralization),是“概括”的一个分类

。有意义的学习事实也是“概括”。在人类学习中,“概括”用得十分广泛。例如:小孩子早期习得概念,把“马”称做“狗”,这就是“泛

化”,直到看到了很多动物,掌握了“动物”这个词,才不会把所有的动物都放在狗类里。---【对外汉语教学理论】

一、填空

1.知识文化或知识性 2.可接受性或得体性 3.转换生成语言学 4.中介语理论 5.针对性 6.第二语言学习者

7.(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8.主观性 9.外语教学

10.学习对象/教学对象,学习目的/教学目的

二、选择

1D是听说读写全面训练的综合性课 2C格式塔心理学派 3B完全不使用学生的母语 4D语言技能 5A分立式测试 6C课堂教学

三、解释术语

(一)第二语言学习策略——所谓学习策略,就是感知和储存特殊类目以备以后回忆的方法;是输入策略,它包括迁移、干扰、概括或简化等

。(或:语言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发展第二语言或外语技能中,促进学习进步而使用的具体的行为、步骤或技巧,它被认为可以促进第二语言 或外语的内化、存贮、提取或使用。)

(二)迁移——迁移一般指学生的经验对于后来学习的影响。学得的经验包括知识、技能、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其中起促进作用的影响

是正迁移,起干扰作用的影响是负迁移。学得的经验如果恰当地运用,其效果是正迁移,反之是负迁移(干扰)。

(三)测试的效度——效度即有效性,指测试的内容应符合测试的意图。一份试题所测的是不是它要测的东西?如果是,就是有效的;如果不

是,就是无效的。在选择试题时,有两个问题必须考虑:一是这份试题究竟要测什么;二是这份试题究竟有没有测出要测的东西。

(四)教学技巧——教学技巧是指任课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的技巧,也可以叫做课堂教学技巧,由任课教师个人掌握。它爱教学原则和教学

方法的制约,但其具有更大的灵活性,能够充分体现教师个人的教学艺术和教学风格。教学技巧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组织中,熟练而得当地运

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技巧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决定性的作用。

四、论述题

(一)(1)归纳法:从具体的语言材料中总结语法规则,再运用这些规则进行操练。(2)演绎法:先讲清语法规则,再举例说明,然后在规则指导下学会运用。

(3)引导性的发现法或综合法:前面两种方法的结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分析、类推,自己发现语法规则,并进行操练。先采用演绎法,简要揭示语法规则,然后通过大量练习,在初步掌握语法规则的情况下,做进一步的归纳总结,加深对规则的理解。

(二)同:

(1)教学目的相同:都是培养学习者的第二语言交际能力。(2)教学性质相同:均属于第二语言教学。

(3)基本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以及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等相同。(4)学科理论基础相同: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异:

(1)教学环境不同:对外汉语教学是在目的语环境中进行的,我国的英语外语教学等是在非目的语环境中进行的。

(2)教学内容不同:汉语(包括书写符号——汉字)和中国文化与英语(文字)及英美文化等不同。教学内容不同,具体的教学方式方法、教

学的重点和难点以及测试的方式方法等也应有所不同。

(3)对外汉语教师的母语即学生的目的语,我国的英语等教师的母语大都不是学生的目的语。

(三)简述儿童第一语言学习与成人第二语言学习的差异

(1)学习的主体不同。第一语言习得的主体是儿童,第二语言学习的主体大都是过了青春期的成年人。两者的学习主体在生理、心理、智力上 都有差异。

(2)学习的起点不同。儿童在习得第一语言之前,没有任何语言,他是通过所谓“语言习得机制”来接触和使用第一语言,从而认识它的。成

年人在学习第二语言之前,已经掌握了第一语言,他是通过对第一语言的知识和科学的思维能力来接触和使用第二语言,从而认识它的。

(3)学习的条件与环境不同。儿童总是处于一种自然的语言环境之中,不受时间限制,大量地接触自然的语言。语言环境比较单纯,没有第二

语言的干扰。第二语言学习一般在正式场合(课堂)里进行,时间有限。课堂以外,一般没有使用外语的环境,或者说,总处在一种双语的环

境之中,在课堂上学外语,课下使用母语。外语在生活中没有占有跟母语相当的地位。(4)学习的动力不同。儿童习得母语为了生存,为了生活,为了跟社团的成员交往,因而动力强。他把学习当成一种需要。成年人学习第二语

言的动力各异:考试、求职、专业、喜欢、加入另一社团等等。

(5)语言输入的情况不同。儿童的第一语言基本上是不用“教”的,而是自然习得的。输入的和习得的是同一种语言。父母输入的语言是“照

顾式语言”:简单、清楚、有重复、速度慢、伴随着丰富的体势语、有具体的语言环境。第二语言输入的情况各异,……

(或从以下四个方面论述:1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不同2学习目的和学习动力不同3理解和接受能力不同4语言习得过程不同)

(四)简要说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原则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项基本原则,所谓实践性原则,简单地说,就是根据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原理,组织和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自觉的实践来掌握汉语,以培养他们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或:实践性原则的基本内容是;针对学生的交际需要选择语言内容和语言

材料;按照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原理,组织、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自觉的语言实践来掌握语言;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尽快地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五)如何理解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

在传统的第二语言/外语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服从教师。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学”服从“教”。所以,尽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却处在被动的地位。教师教什么和怎么教则取决于教师本人对语言的认识和教学的经验。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教学,无论教学方法如何改进,也难以收到预期的学习效果。、于是20世纪70年代后,在教学中开始重视学习主体的价值,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重点,“教”服从“学”,根据“学”的需要随时调整“教”,“教”的依据是“学”。学生学什么,怎么学是优先考虑的问题。“教”是帮助学生“学”或引起学生“学”。“教学”是师生共同的/互动的活动。学生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教师是辅助者、促进者、组织者、引导者,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意味着取消教师的指导作用,让学生牵着鼻子走,放任自流,而是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辅助、促进、引起学生学习比以教师为中心的“精彩表演”要难得多。正因为以学生为中心了,教学理论的研究也从单单考虑如何改进教学方法转到更加重视对学习者、语言学习/习得过程和学习策略的探讨上来了。---2001年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

一、填空 1.说和写 2.交际性练习3.泛读 4.语法-翻译法 5.功能法 6.习得 7.皮亚杰 8.临界期 9.预测 10.挫折期

二、选择题

1、C第二语言教学

2、D周祖谟

3、C《汉语教科书》

4、C课堂教学

5、A听说法

三、解释术语

1、HSK——是“汉语水平考试”的简称,是专为测试外国人和非汉族人的汉语水平而设计的一种考试,由基础、初中等、高等三个平行的考试组成,(初中等)考试内容分为听力理解、语法结构、阅读理解、综合填空四部分,主要形式是多选题,设计依据是《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和考试大纲》。

2、教学评估——是对教学过程中所有因素进行的评价。评估分两种: 一种是教学过程中的评估,目的是为了得到学生对教学的反馈,以便改进教学;一种是总体性评估,目的是为了评价整个教学计划的价值。

3习得机制(LAD)”假说————“语言习得机制”假说是内在主义(或心灵主义)的代表人物乔姆斯基在研究第一语言习得时提出来的,这种假说认为,人类有一种先天的语言习得机制。

4(第二语言)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激励人们学习的内在动力。学习动机属于学习者的情感因素(或个体因素),对第二语言习得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一般将学习第二语言的动机分成两种,持工具动机的学习者把语言作为一种工具来学习,持结合动机的学习者是想成为目的语社团的一个成员。

四、论述题 1.○1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教学,其性质是一种外语教学,也可以说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

○2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外国汉语学习者用汉语进行社会交际的能力。简单地说,就是培养汉语交际能力。2.可能有两种看法:

○1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外国汉语学习者的交际能力。要培养汉语交际能力,就要尽量使课堂教学交际化,学习的材料要符合学习者的实

际需要,要有实用价值,要有信息差。“这是书,那是报”这样的句子在实际交际中极少使用,在学习中也不提供什么新的信息。因此,这样 的句子没有必要编进对外汉语教材。

○2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外国汉语学习者用汉语进行社会交际的能力,而交际能力的基础是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句型操练是培养语能的有效方法之一。“这是书,那是报”这样的句子,虽然在实际交际中很少使用,也不提供什么新的信息,但可以作为汉语的典型句子用来进行句型操练和替换练习,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句子结构。进而,学习者可以通过类推创造出有实际价值的句子。另外,从课堂教学的组织方面来看,这样的句子简短而又易于理解和掌握,也最接近课堂教学的情境。用这样的句子,便于组织教学。再从理论上看,任何一个合乎语法的句子,在特定的语境中,都可以表达一定的实际意义。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可以选用这样的句子。○160年代以后,外语教学流派的发展趋势是:各种教学法流派趋向综合。

○260年代以后,外语教学法研究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从重在教学方法、技巧的研究,转向重在研究总体设计、大纲制订和课程设计等。

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研究如何以学生为中心。

研究的重点由“教”转向“学”。

注意研究交际性教学的途径。4 ○1同意“有错必纠”。认为:

根据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理论,语言是一种习惯,学习一种外语就是养成一种新的习惯。习惯通过反复的“刺激-反应”的过程而得到强化和巩固。习惯一旦得到巩固,就很难改变。跟其他技能学习一样,外语学习要及时得到反馈,及时纠正错误,不能让错误得到强化,以避免形成错误的习惯。○2不要“有错必纠”。认为:

外语学习者的外语交际能力,有一个从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在外语学习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对有效但有缺陷的错误是可以容忍的。对

错误要有一定的容忍度,但不是什么错误都不纠正。在纠正错误时,要注意以下几点:A,首先要分清失误和偏误。失误是偶然现象,学生可自行纠正。偏误反映学习者语言能力的缺陷,有其系统性和规律性,需要教师帮助纠正。B对偏误也要分清轻重缓急,分清是全局性错误还是局部性错误,一般性错误还是严重性错误。C要注意纠正偏误的方式方法,要注意不要挫伤学习者的积极性,不影响学习者的交际,不要制造紧张心理。

5、50年代后期,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提出了“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教学原则。谈谈你对这个教学原则的理解。

语言是受规则支配的符号系统。无论习得母语还是学习外语,都要掌握语言的结构规则。所以对外汉语教学要重视汉语语法教学,让学习者掌握汉语的结构规则。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懂得汉语语法知识,而是培养汉语交际能力,因此要十分重视汉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从某种意义上说,掌握一种外语也即掌握另一种文化和跨文化的交际能力。结构、功能、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缺一不可。因此,《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和考试大纲》提出“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教学原则,认为“注意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安排语言结构,注重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重视把语言作为‘载体’的文化知识在交际中所起的作用,是符合语言教学普遍规律的”。2000年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

一、填空

1、学生,以学习为重点 2汉字难

3、语言学习、语言教学

4、听、说、读和写

5、认知法

二、选择题

1、D、以功能意念法为指导,供成年人学习的。

2、B、中介语理论

3、D、课堂教学

4、B、有利于学生外语思维和言语能力的培养

三、术语解释

1、第二语言——第二语言是在第一语言之后学习和使用的其他语言。在习得第一语言以后学习和使用的本民族的语言、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和外国语言都叫做第二语言。

2、水平测试——水平测试的目的是测量测试对象的第二语言水平。水平测试的内容和方法以能够有效地测量测试对象的实际语言水平为原则,而不以某个具体教学单位的教学大纲或某一种特定的教材为依据,所以跟教学过程没有直接的联系。

3、分立式试题和综合性试题——分立式试题和综合性试题是根据试题所包含的测试内容的持点划分出来的类。对有关的语言点分别进行测验的试题叫分立式试题。对有关的言语技能和相应的言语交际技能进行综合测验的试题叫综合性试题。

4、失误与偏误——在外语学习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失误是指由于疏忽或水平不高而造成差错,是偶然现象,学生可以自行纠正。偏误反映学习者语言能力的缺陷,有其系统性和规律性,需要教师帮助纠正。

四、论述

2.交际性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点环节。组织好交际性练习的要点是:

(1)根据教材提供的内容选择适当的语境和话题。适当的语境和话题是引导学生开口进行表达的基础。

(2)根据话题的特点选择适当的练习方式。常用的方式有:问答式、陈述式、描写式、讨论式、辩论式。

(3)进行话题练习时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话语。纠正错误的基本点是:纠正学生常犯的错误和带有普遍性的错误。对话题练习中需要进行解释的 部分,则应分主次和难易,做有针对性和选择性的解释。对比分析是应用性的对比研究,特指外语教学中对语言难点进行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即运用语言对比的方法来预测哪些语言现象会在外语学习中对学生造成困难,困难的程度如何;对学生已经出现的理论加以分析和解释。因此,它是以一种语言对比分析为基础的外语教学的理论和方法。(这种理论是60年代以前在欧美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基础上产生 41 的。这种理论认为,外语学习是从一种母语习惯向外语习惯转移的过程。当时人们认为,只要知道了母语和目的语的异同,就可以预测出在目的语的学习中出现什么偏误,而一旦产生偏误,也可以用对比分析的方法作出分析和解释。)对比分析理论在外语教学上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母语和目的语的对比,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总结出母语对目的语学习的干扰的规律,预测和解释学习者的难点与偏误。但是母语干扰只能预测和解释一部分偏误,许多偏误还需用中介语来解。

-----------------------1999年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

一、填空

1、第二语言教学,外语教学

2、言语能力和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3、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测试,_课堂教学_

4、水平测试、成绩测试、诊断测试、潜能测试,水平测试_

5、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语言教学规律

二、选择填空

1、B、选择最佳教学方案

2、D、《实用汉语课本》

3、D、70年代初的西欧

4、B、美国、G、转换生成语法

三、术语解释

1、中介语——中介语指的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特有的一种目的语系统。这种语言系统在语音、词汇、语法、文化和交际等方面,既不同于自己的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而是一种随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的正确形式逐渐靠拢的动态的语言系统。它的理论基础是功能语法学和认知心理学。

2、正迁移——第一语言的某些结构特点和使用第一语言的某些经验,可以对第二语言的习得和使用有启发作用。对第二语言习得起积极作用的叫正迁移作用。

3、言语技能——语言交际能力是由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构成的。言语技能就是听、说、读、写的技能,听、说用于口头交际,读、写用于书面交际。言语技能要通过操练才能获得。

4、功能教学法——又称“意念——功能法”或“交际法”,它是以语言功能项目(和意念)为纲,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实行交际化教学过程的一种教学法。

四、论述

1、语法是语言音义结合的各结构单位之间的组织规则的总汇。它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语言本身的结构法则,另一种是指研究语言结构法则的学问或著作。我们一般所说的语法用的是第一种含义,把第二种含义称为语法学。语法是语言的骨架,它具有以下特点:

1、抽象性(概括性)。语法是对各语法单位之间的聚合、组合规则和共同格式的概括,所以具有抽象性。

2、生成性。用有限的语法规则可以生成无限的句子,很像数学上的“递归性”(recursive),同样的语法规则可以重复使用。

3、稳定性。语法是语言中最稳定的结构因素,它的变化比基本词汇还要慢。

4、民族性。各民族语言都有语法,各种语法既有共同性,又有民族性。

从以上语法的特点可以清楚看出,在第二语言教学中,语法是关系全局的。语法的影响是系统的、持久的。如果学生把某一条语法规则理解错了,那么他所造的所有跟这条规则有关系的句子都是错的。语法教学不但不能减弱,而且应该加强语法教学的任务和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理解语法规则进而理解目的语本身,并运用语法规则在交际中进行正确的表达,也就是遣词造句。语言是受规则支配的符号系统。无论习得母语

还是学习外语,都要掌握语言的结构规则。所以对外汉语教学要重视汉语语法教学,让学习者掌握汉语的结构规则。人们学习和掌握第二语言的过程,实际上是学习和掌握两种语言的对应关系的过程,即学习和掌握目的语中的一种形式所表示的意思,相当于第一语言中什么形式所表示的意思;第一语言中的某个意思,在目的语中用什么形式表示。这里所说的“意思”也就是语义关系。如果说不同的语言有大量的共性,这种共性首先表现在语义关系方面,只是同一种语义关系的表达方式不同。在第二语言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理解各种语义关系并掌握相应的表达方式.抓住了语义关系及其表达方式的教学.就是抓住了语法教学的关键。语法是语言使用的规则,对语言实践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掌握和运用语法知识对获得言语能力有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因此,学习语言,尤其是学习第二语言,不学习语法是根本不行的。语法教学就是在语法基础知识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逐步从理性上认识、掌握语言的使用规律,并用以有效地指导语言实践。但是,在强调语法教学重要性的同时,还必须认识到:语法教学不是目的,而是手段,语法教学要为培养学生运用第二语言的能力服务。也就是说,语法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正确运用语言的自觉性,减少盲目性。语法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

现象、表达思想感情,可以使他们在学习中尽可能的少出偏差,少走弯路,从整体上提高第二语言学习的效率。

2衡量课堂教学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标准是什么?

课堂教学的总的目标,就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中的具体内容,全面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全面掌握必须掌握的内容;阶段性的教学目标就是根据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这一阶段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以及教材中相应的具体内容,全面完成这一阶段的教学任务,使学生全面掌握这一阶段必须掌握的教学内容;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就是全面完成教师事先计划好的任务.使学生全面掌握这一堂课必须掌握的教学内容。

教师是否全面完成教学任务、学生是否全面掌握必须掌握的教学内容.可以用下面的标准来衡量:(1)教师是否全面展示和传授计划内的教学内容。(2)是否使学生全面理解所学的内容。(3)43

学生是否能正确地模仿。(4)学生是否记住了所学的内容。(5)学生是否能正确地运用所受的语言

进行交际。使学生正确地运用所学的语言进行交际是语言教学的最高目标.也是课堂教学的最高目标。1998年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

一、填空

1、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

2、语言迁移、社会文化环境、学习者的主体特性和个性因素

3、实用性原则、_知识性原则、趣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

二、选择填空

1、B、信度

2、C、行为主义心理学,H、华生

3、D、对外汉语教学

4、B、80年代中

三、词语解释

1、迁移与泛化——第一语言的某些结构特点和使用第一语言的某些经验,可以对第二语言的习得和使用有启发作用。对第二语言习得起积极作用的叫正迁移作用;第一语言的某些特点、原有的生活经验和民族习惯在某些方面、某种程度上对第二语言有干扰甚至抗拒作用,就是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获得的负迁移作用。

第二语言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一般经历了一个从窄到宽的认知过程。到了一定阶段,由于学习内容的扩大和丰富,会逐步放宽对语言知识的认知和应用,甚至会泛化所学到的语言规则,出现一些偏误或失误。但随着学习的深化,学习个体会进行部分调整,泛化现象也能得到一定的控制。

2、应用语言学——研究语言学的应用的学科称为应用语言学,它实际上是一种交叉性学科,是相关学科的学者将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同有关学科结合起来研究问题而产生的新的学科。应用语言学不同于理论语言学,它着重解决现实中与语言有关的各种实际问题。

四、论述

1词汇是语言中词和固定词组的总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要掌握一种第二语言,词汇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词汇教学的任务就是让学习者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并能在适当的场合使用这些词汇。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选择所教词汇的原则主要有两条:

a)常用和构词能力强。常用涉及到使用范围的问题,在这个范围内常用的词,在另一个范围内则不一定常用,最常用的是在各个范围内都经常使用的词。汉语中有很多单音节词可以作为语素跟其他语素一起构成合成词,这样的构词能力强的词是选择的重点。

b)另外,在选词的时候还要考虑到学生的特殊需要和教学的特殊需要。在编写教材时,选择常用词的最重要也是最简便的方法是首先选择好话题。

2简论第一、第二语言学习的区别性特征。(2002年论述题第三题又考了)

1)学习的主体不同,理解和接受能力不同。第一语言习得的主体是儿童,而第二语言学习的主体大都是过了青春期的成年人。两者在生理、心理、智力上都有差异。

2)学习的起点不同。儿童在习得第一语言之前,没有任何语言,他是通过所谓“语言习得机制”来接触和使用第一语言,从而认识它的。成年人在学习第二语言之前,已经掌握了第一语言,他是通过对第一语言的知识和科学的思维能力来接触和使用第二语言,从而认识它的。3)学习的条件、环境、方式不同。儿童总是处于一种自然的语言环境之中,不受时间限制,大量地接触自然的语言;语言环境比较纯,没有第二语言的干扰。第二语言学习一般在正式场合(课堂)里进行,时间有限。4)学习的目的和动力不同。5)语言输入的情况不同。6)语言习得过程不同。1996年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

一、填空

(一)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语言测试

(二)语音、词汇、语法、汉字

(三)中心,主导。

(四)客观、尊重

(五)_汉语水平考试,母语非汉语,八

二、选择正确答案

(一)C.《汉语教科书》(二)B.美国、E.结构主义语言学

(三)C.《语言教学与研究》、G.季刊

(四)D.3000

三、解释术语

(一)第二语言教学与对外汉语教学——第二语言教学通常指在学习者掌握第一语言之后,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从培养学生最基本的言语能力开始,使学习者在学校环境(即课堂)中有意识地掌握第二语言。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语言交际工具,培养学生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二)言语技能与言语交际技能——言语技能就是听、说、读、写的技能,听、说用于口头交际,读、写用于书面交际。言语技能受语言规则的制约。言语交际技能就是用言语进行交际的技能,它以言语技能为基础。言语交际技能除了受语言规则的制约外,还要受语用规则的制约,保证言语的得体性。

(三)学习风格的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信息进行加工的两种方式。

场依存性具体表现为:看待事物往往倾向于从宏观上着眼、从整体上审视,即使对于个别信息,也容易受到整体背景的影响和事物明显的特征的影响,知觉往往比较集中。场独立性具体表现为:看待事物常常倾向于以微观为基点,善于对每一个具体信息做出分析和辨认,而较少地受到整体背景的影响。对事物做出判断时常信赖于个人的内部标准或利用个人的内部参照来进行。进行信息加工时,能较快地从整体中抽出部分来加以认识。

(四)成绩测试与水平测试——成绩测试是一门课程或一种课型的一定学习阶段的测试,所以也称之为课程测试。成绩测试用以检查测试对象在学习的一定阶段掌握所学课程的情况,测量他们的学习成绩,因此,成绩测试是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测试。它跟教学过程和教学对象紧密相关。水平测试的目的是测量测试对象的第二语言水平。水平测试的内容和方法以能够有效地测量测试对象的实际语言水平为原则。一般而言,水平测试有专门的考试大纲、统一的试题和统一的评分标准。它以尽可能客观的标准来测量考生的目的语水平,能够证明达到同样分数线的考生具有基本相同的目的语水平。它不以任何一个教学单位的教学大纲或某一种教材为依据,不考虑任何一个教学单位的课程特点。

四、回答问题

(一)为什么说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对外汉语教学虽然也有受教育目的、学术目的、职业工具等各种不同的目的,但从根本上来说都是为了使学生学会听、说、读、写,能用语言进行交际。语言是交际工具,教语言就是让学习者掌握这个工具,培养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因此,语言课是技能课、工具课。虽然语言教学中也要教语言知识和语言规律,但这是为了使学习者掌握语言、运用语言进行交际而进行的教学,根本目的是培养和提高他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如果我们在语言课上过多地讲解语言知识,例如讲词语的种种义项,讲语法知识,而忽视了语言技能的训练,这就是混淆了语言教学和语言学教学的目的,违背了语言教学的规律。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因素的教学与语言教学的关系如何?文化因素教学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语言和文化关系密切,互相依存,不可分割,文化也自然成为第二语言教学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是非常重要的部分。要掌握和运用一种第二语言,就必须同时学习这种语言所负载的民族的文化。理想的第二语言教学是使学生既习得目的语,同时也掌握目的语的文化。在对待文化的问题上,对外汉语教学界的基本共识是,以语言教学为主,同时紧密结合相关的文化教学,但不能以文化教学取代语言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处理文化因素应体现:

1.文化教学要为语言教学服务。语言教学就是教语言,但是为了使学生能正确理解和使用所学的语言,必须结合言语要素的教学和言语技能、言语交际技能的训练,介绍相关的文化知识背景。

2.在针对在跨文化交际中易出现的交际困难和障碍进行文化教学,要有针对性。

3.教学内容既要有代表性,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牢记文化是在发展的,风俗习惯也是会改变的。

4.在教学方法上,文化知识背景的教学应当从属于语言要素的教学以及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的训练。

5.具体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比如可以把文化内容直接以课文内容的方式介绍,也可以通过注释说明等。

(三)近几十年来国外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已出现了综合化或折衷化的趋向,试举例说明之。目前我国学者正在研究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外语教学法体系(结构——功能大纲)是C.Brumfit在“阶梯螺旋方法”中,针对结构法和功能法的

优劣,提出的一种结构与功能并重的模式。他提出的教学模式是“以语法大纲为中心阶梯,围绕这阶梯,功能意念逐步上升。”我国学者以这

一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具有我国特色的结构——功能大纲。其教学模式是:“把语言形式的教学纳入交际语言教学的大纲之中,将语言形式的

教学通过以内容为中心的交际活动去进行。”根据结构——功能大纲的原则编写的我国英语教材有人教版的高中英语教材(实验版)题号: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 内容: 汉字形体中具有组字能力的结构单位是 A、A笔画 B、B整字 C、C部件 D、D笔顺 标准答案:C 学员答案:C 本题得分:5

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 内容: 47

HSK是下列哪种测试类型 A、A水平测试 B、B成绩测试 C、C诊断测试 D、D潜能测试 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本题得分:5

题号: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内容: 学校中进行的期中期末考试是下列哪种测试类型 A、A水平测试 B、B成绩测试 C、C诊断测试 D、D潜能测试 标准答案:B 学员答案:B 本题得分:5

题号: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内容: 句型操练属于哪种练习方法 A、A机械性练习B、B有意义的练习C、C交际性练习D、D感知性练习

本题分数:5 本题分数:5 48

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本题得分:5

题号:5 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本题分数:5 内容: 水平测试从效度的角度讲要求有较高的 A、A表面效度 B、B内容效度 C、C共时效度 D、D预示效度 标准答案:CD 学员答案:ABC 本题得分:0

题号:6 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本题分数:5 内容: 语音教学可以采取下列哪些方法 A、A教具演示 B、B夸张发音 C、C手势模拟 D、D对比听辨 E、E以旧带新 F、F声调结合 标准答案:ABCDEF 学员答案:ABCDEF 49

本题得分:5

题号:7 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本题分数:5 内容: 评析测试的两大标准是 A、A测试的可靠性 B、B测试的有效性 C、C测试的区分性 D、D测试的可行性 标准答案:AB 学员答案:AB 本题得分:5

题号:8 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本题分数:5 内容: 测试对教学会有哪些影响 A、A无影响 B、B积极作用 C、C消极作用 标准答案:BC 学员答案:ABC 本题得分:0

上一篇:感谢信小作文考研满分作文考研小作文感谢信下一篇:二开头的成语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