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音乐活动:萝卜谣

2024-04-30

小班音乐活动:萝卜谣(精选7篇)

篇1:小班音乐活动:萝卜谣

活动目标:     1.感受并掌握| x的节奏。    2.尝试创编与节奏相符的身体动作。    3.体验表演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小图片若干。    2.动物图谱一幅。    活动过程:    一、游戏“买菜”。    1.谈话。    师:今天老师来当大厨师,小朋友当小厨师。厨师要去市场买菜了。来,我们一起挎上小篮子出发吧!    2.律动“买菜”。    说说唱唱。齐唱:走一走、看一看,小菜场,真热闹。师:红萝卜、红萝卜。幼:我要我要!师:绿青菜、绿青菜。幼:我买我买!师:小龙虾、小龙虾。幼:我要我要!师:大公鸡、大公鸡。幼:我买我买!齐唱:荤菜蔬菜买一篮,嘿呦嘿呦抬回家,嗨!师:到家了,我们一起把篮子放下来。    二、学习节奏儿歌。    师:小厨师,你们看,大厨师我都买了些什么?幼:一个红红的大萝卜。师:大萝卜营养科好了,今天大厨师就教你们做萝卜大餐。怎么做呢?你要仔细听认真看。我们呀先给萝卜洗个澡,打开水龙头,把萝卜洗洗干净。洗萝卜、洗萝卜、洗、洗、洗。然后把洗干净的萝卜切成块。我们把萝卜放在菜板上,拿出刀来,切萝卜、切萝卜、切、切、切。现在将切成块的萝卜炒一炒。来,把萝卜放进锅里,拿出铲刀,炒、炒、炒、炒、炒。哦,香喷喷的萝卜炒好了,我们一起来吃吧,吃、吃、吃、吃、吃。    二、学说儿歌,并为儿歌配上自编的动作。    1.理解儿歌内容。    师:萝卜大餐做好了。我是怎么做萝卜大餐的?    第一步,干什么(洗萝卜)。对了,是这样洗的,首先洗萝卜(出示一个小图片),怎么洗啊?(幼儿说出节奏)对了,是这样洗的(出示长条)    洗萝卜、洗萝卜| 洗洗  洗    切萝卜、切萝卜| 切切  切    炒萝卜、炒萝卜| 炒炒  炒    吃萝卜、吃萝卜| 吃吃  吃    师:大厨师我为这儿歌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萝卜谣》。下面,我们有节奏地来说一说这首萝卜谣,准备好了吗?    2.幼儿根据节奏创编动作。    师:说得很好,但小厨师不但要会说,还要会动手做。想一想,怎么来做萝卜大餐呢?    师:请一个小厨师来做一做,你是怎么洗萝卜?来,我们一起来洗萝卜。    同样的方法幼儿学习切、炒、烧、吃等动作。    3.多形式复习和巩固儿歌。    ①师:好,我们一起来做萝卜大餐吧!    ②师:下面我们不发出声音一起来做萝卜大餐。    ③师:分组来做萝卜大餐。    五、游戏“小动物来做客”。    1.我们这儿真热闹,动物妈妈带着动物宝宝也赶来了。看,谁来了?    2.看图谱,唱小动物的歌。    师:小动物唱着歌来了,我们一起来唱小动物的歌。    师:小鸭子是怎么唱歌的呢?幼:呷 呷 | 呷呷  呷    师:小猫咪是怎么唱歌的呢?幼:喵喵喵|喵喵  喵    师:小鸡唱得和它们一样吗?幼:叽 叽叽|叽  叽叽    师:小青蛙唱的可好听啦。  幼:呱呱 呱|呱  呱    3.看图谱学小动物的动作。我们一起边做动作边唱小动物的歌吧!    4.小动物说:我们小厨师做萝卜大餐真有趣,他们也想跟我们学,我们一起来教他们吧!师生齐说《萝卜谣》    六、结束。    萝卜大餐做得真开心,小厨师们,我们和小动物再去买些菜做更多更好吃的营养大餐吧!

篇2:小班音乐活动:萝卜谣

【活动目标】

1、能够理解童谣的内容,会有节奏的朗诵童谣。

2、引导幼儿喜欢表演童谣,培养幼儿愿意学习童谣的情感。

【活动准备】

ppt课件(图片是小白兔拔萝卜、洗萝卜、切萝卜、炒萝卜、吃萝卜)一小兔头饰,萝卜若干在泥土里等。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起幼儿的兴趣

提问:宝宝们,地里的萝卜成熟了,我们一起去拔萝卜吧?

(引导幼儿听音乐去菜地里拔萝卜,并将拔好的萝卜放到框里,然后找一个空位坐下来。)

二、理解儿歌

a)师:瞧,图片上有谁?它在干什么?出示课件图片一

提问:小兔在干啥?它是怎么拔的?它说的可真好听。

(引导幼儿两只手用力拔并学习录音句式)

b)师:嘘,听什么声音?

(引导幼儿仔细听并能说出是水的`声音,出示课件图片二)

听录音,师生一起学习并引导幼儿边说边做洗的动作

c)师:咦,又来什么声音了?(幼儿猜测后,出示课件图片三)

师:原来这次是小兔在切萝卜,那它是怎么切的?谁能像小兔说的那么好听?

听录音,师生一起学习并引导幼儿边说边做切的动作。

师:萝卜切好了,谁来猜猜小兔接下来做什么呢?(幼儿猜测后,出示课件图片三)

引导幼儿观察图片,提示:小兔手里拿了什么?(烧菜用的铲刀)

师:小兔要炒萝卜了,谁来说说它是怎么炒的?我们一起听听它是怎么炒的?

听录音,师生一起学习并引导幼儿边说边做炒的动作。

d)师:萝卜炒的真香啊,林老师的口水都快流出来了,小兔也准备吃了。

(出示课件图片五,引导幼儿听录音)提问:它是怎么吃的?

提示语:你们想不想吃?(想)那我们和小兔一起吃萝卜吧!

引导幼儿边说边做吃的动作。

三、学习儿歌

1、老师边出示课件边完整念儿歌。

师:今天,林老师要和宝宝们学习一首儿歌,名字叫萝卜谣。

2、师生一起做动作念儿歌

四、活动延伸:

篇3:小班一课三研《萝卜谣》纪实

第一次研讨

新教师选择了一首简单、明快的儿歌《萝卜谣》, 为提高幼儿对儿歌的兴趣, 新教师在设计中运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 让幼儿边敲打边学诵儿歌。为了能让幼儿的学习更加直观, 教师准备了相关的图片, 分别表现小兔拔萝卜、洗萝卜、切萝卜、炒萝卜、吃萝卜的场面。

试教时, 幼儿的表现让新教师措手不及, 幼儿对教师提供的瓶瓶罐罐很喜欢, 敲打起来就没完没了。几幅图片太小, 幼儿看不清楚, 因而只关注手上能发出声响的瓶瓶罐罐。

新教师的反思

我准备的图片太小, 不能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让幼儿为儿歌配上伴奏时, 幼儿一拿到“乐器”就乱敲, 局面无法控制, 学习的有效性难以体现。

我原想, 把乐器放在前面, 让每个幼儿都按照自己的意愿来选择“乐器”, 能体现幼儿活动的自主性。实践证明, 让幼儿一组一组上来选择乐器是不适宜的, 浪费了幼儿活动的时间, 也影响幼儿的自主性。作为新教师, 我感到在活动组织过程中缺少应变能力, 没有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 提出明确的操作乐器的要求。

老教师的评议

庄老师的选材好, 富有童趣, 契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年龄特点、认知水平, 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建议一:把图片改为图谱, 按照儿歌《萝卜谣》诗句, 做成一句一行的图谱, 将儿歌诗句与节奏融合为一体。

建议二:“乐器”应预先在区域中投放, 引导幼儿正确使用, 积累有节奏敲打瓶瓶罐罐的经验。

建议三:对于活动目标的定位不能只是让幼儿学会儿歌, 还应让幼儿学会有节奏地念儿歌, 并感染幼儿, 让幼儿在敲打中感受到诗歌的韵律美。

第二次研讨

二研在小二班进行, 在图谱的引导下, 幼儿很快把儿歌学会了。乐器分到各组, 幼儿能有序地拿到自己喜欢的乐器。但是图谱画在纸上, 太密集, 有图片, 有文字, 有节奏型, 加之节奏型的图示也错了, 造成幼儿对节奏的理解还比较模糊。

新教师的反思

一研后, 原来的单列图片换成了图谱, 诗句清楚明了, 有利于幼儿的学习。第二环节, 为儿歌配上伴奏时, 因为预先把“乐器”分散到各组, 幼儿选择乐器的时候, 就没有上一次拥挤了, 每个幼儿也都能按照意愿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但是拿到“乐器”时, 还是有乱打的现象。

老教师的评议

和第一次活动相比, 本次活动目标定位更加完善, 准备更加充分, 图谱比图片更加有利于幼儿的学习, 活动的有序性也增强了。但是活动的后面环节, 幼儿与教师的互动性差, 原因有两个, 首先教师对于节奏型不明确, 前后不一。还有图谱太复杂, 层次过多, 不能凸显主要的节奏型, 这是后面幼儿出现乱敲打现象的原因之一。其次让幼儿用乐器为儿歌配奏的时候, 教师之前没有将活动意图说清楚。

建议一:节奏谱太密, 容易使幼儿眼花缭乱, 可以制作成课件图谱。图谱上的文字可以去掉, 只留图片, 图片与节奏型相呼应, 使图谱更加清晰明了。

建议二:幼儿敲打乐器之前, 应该先让幼儿空手练习, 避免幼儿无意识拿起乐器就敲打。

建议三:结束部分不要草草了事, 一个活动要有一条主线贯穿始终, 建议以歌表演《炒小菜》自然结束活动。

第三次研讨

三研在新教师自己带的小一班进行, 地点选在多媒体活动室, 向全园教师展示。幻灯片营造的故事氛围浓烈、生动, 深深地吸引着孩子, 一句诗歌一行图谱, 清晰明了。新教师运用自己的肢体语言, 引导幼儿创编节奏, 拍击节奏, 然后再使用“乐器”来配奏, 幼儿学习变得有效、有趣。

新教师的反思

两次的研讨和调整, 从图片—图谱—课件式图谱, 由静态到动态变化, 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还有复杂的图谱变简单了, 节奏型明确了, 老师的指导语也就清晰了。

这次活动的组织, 我注重与幼儿互动, 有意识地用眼神、动作与幼儿交流, 看到幼儿积极、快乐地参与活动, 我很欣慰。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如:幼儿探索节奏的空间不够, 我太着急, 忽视了幼儿的主动学习, 需要不断改进。

全园教师的评议

观摩完新教师的上岗课, 大家一致认为该活动选材好, 准备充分, 课件制作得好, 能够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从教师的教育策略来看, 幻灯片能顺应故事情节, 课件图谱具有很强的直观性, 保证了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满足了幼儿的学习需要。

教研体会

该活动经过三次的研讨, 真正体现了新、老教师在实践中反思, 在反思中重建, 在重建中优化, 在优化中提升的过程。

1.从新教师目标定位上来看, 一研老师只注重儿歌的学习, 到二研能关注到节奏的整合, 再到三研能营造情境氛围、强调语言感染力, 引发幼儿结合节拍、动作来学习表现儿歌, 使幼儿感受到儿歌的韵律美, 这说明新教师心中装有的目标更加饱满、完整了, 能将活动显性和隐性的目标有效整合, 而非单一、孤立地看待活动目标。

2.从活动准备的适宜性来看, 二研提供的图谱比一研提供的小图片来得更加直观, 三研提供的课件图谱比二研提供的图片图谱又来得更加清楚, 更具吸引力, 能为幼儿学习提供支持和帮助, 对幼儿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附一:小班儿歌《萝卜谣》活动设计

执教者:庄云琼 指导教师:陈冬梅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 学会有节奏地朗诵儿歌并用简单的动作表演儿歌。

2.感受儿歌的韵律美, 能大胆运用生活中各种废旧用具为儿歌伴奏。

3.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幻灯片、课件图谱;杯子、筷子、瓶子、易拉罐等生活用品。

经验准备:已经上过《什么乐器会唱歌》, 对生活中各种废旧用具发出的声音有了一定的认识。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

师:今天, 小兔子请我们到它家做客, 它照了很多照片, 请我们去欣赏一下。

二、播放幻灯片, 引导幼儿讲述照片内容, 并学习儿歌

1.出示小兔:欢迎你们来我家做客, 请找个座位坐下, 等一下让你们欣赏我的照片, 瞧瞧, 照片上的我在做什么呢?

2.引导幼儿依次观赏五幅照片, 说说小兔在干什么, 并结合动作表现, 教师根据幼儿回答进行小结。

3.结合课件画外音, 让幼儿进一步理解儿歌内容。

4.结合自己创编的动作学念儿歌。

三、鼓励幼儿自由选择生活中常见的废旧用具当作乐器为儿歌伴奏

1.教师与幼儿讨论为儿歌配上好听的伴奏。

2.出示节奏图谱引导幼儿观察。

3.引导幼儿看图谱边念儿歌边用手拍打节奏。

4.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 尝试边念儿歌, 边拍打手中的“乐器”。

四、以歌表演《炒小菜》轻松结束

师:小兔真能干, 把萝卜洗得真干净, 我们一起用萝卜来炒小菜吧。

附二:萝卜谣

拔萝卜, 拔萝卜, 拔拔拔,

洗萝卜, 洗萝卜, 洗洗洗,

切萝卜, 切萝卜, 切切切,

炒萝卜, 炒萝卜, 炒炒炒,

吃萝卜, 吃萝卜, 吃吃吃。

篇4:小班音乐游戏活动:大象和小鸟

1.初步熟悉音乐的旋律,感受ABA的结构,能准确分辨轻快与深沉有力两种不同的音乐性质。

2.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尝试共同商讨游戏的动作和玩法,并大胆根据音乐创编动作,丰富音乐形象。

3.在有秩序的游戏中体会合作游戏的愉快。

活动准备:

1.课件。

2.经验准备:

孩子们感受过低沉和轻快的音乐;听音乐玩角色游戏。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林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故事,故事里说的是哪些小动物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故事:有一天早晨,森林里的空气真好,今天是哪位小动物第一个起床呢?(教师动作模仿)对了,是大象(播放课件),大象摇着长长的鼻子,踩着沉重的步伐,慢慢地向我们走来,(教师哼唱乐句)1 1 | 3 1 | 1 3 | 1 —|,大象边走边说:“啊,新的一天开始了,小动物们都赶紧起床吧!”(教师用低沉的声音来说)

提问:大象说话的声音听起来怎么样?(粗、低、重)

这时大象说话的声音被一个小动物听见了,是谁呀?(教师身体模仿)对,是小鸟(播放课件),它拍着轻快的翅膀,飞起来了,1 1 3 1 | 1 1 3 1 |1 1 3 1 | 1(老师哼唱旋律)小鸟一边飞一边说:“新的一天开始了,大象先生,你好!”(教师用清脆的声音来说)

提问:小鸟的声音和大象的声音比起来,小鸟的声音怎么样?(细、清脆)

二、理解音乐

1.第一次倾听音乐。

林老师还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段音乐,这段音乐里说的就是大象和小鸟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听听在音乐里哪儿听起来像大象的声音?哪儿听起来比较像小鸟?我和你们一起听。

倾听时教师的指导语:这里听上去是谁?记在心里,这里呢?注意听这里有几个声音?

提问:刚才这段音乐里你听到了谁?你怎么听出来的?你听到的声音是粗的还是细的?你听到的哪个声音比较粗、比较低,那是谁?(大象)还有个声音是谁?小鸟的声音怎么样?

2.了解高音和低音。

教师小结:在音乐里除了有好听的旋律以外还有一种叫高音和低音,低音就像我们今天听到的大象的声音一样,听上去很沉、很重,好像在地上走路,音乐里还有高音的部分,听起来就像小鸟清脆的叫声,像小鸟在天上高高地飞翔。因为有了高音和低音的变化,所以小朋友一下子就猜出谁是大象,谁是小鸟。

3.第二次倾听音乐。

带着问题倾听音乐:这次我们来仔细听听在音乐里谁先出来,接着又是谁?最后音乐又有什么变化?

三、角色游戏

1.用肢体动作表现音乐形象。

你们都能听出哪里是大象,哪里是小鸟吗?那当你听出它们是谁,就学做它们的动作,可以吗?

2.用两只手分别表现大象和小鸟。

刚才小朋友是用整个身体来表演大象和小鸟的,那如果让你们用一只手当大象,一只手当小鸟,可以吗?如果听到大象的声音,我们就用右手慢慢地摆动,如果听到小鸟的声音,我们就用左手在天上飞翔?如果听到两个一起呢?对了,两只手一起动,我们把小手准备好,和着音乐来试一试。

2.分角色表演。

(1)看大屏幕,找游戏规则。

大象和小鸟也听着音乐做起了游戏,我们来看一看他们是怎么玩的。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他们是随便走的,还是听着音乐走的?听到低音谁走?大象怎么走的?跟着音乐的节奏慢慢地、重重地走。听到高音呢?小鸟怎么飞?低音高音同时出现时,大象和小鸟做什么了?恩,它们走到一起,一只大象找一只小鸟做朋友,相亲相爱真温馨。

(2)幼儿分角色表演。

孩子们想玩游戏吗?谁愿意表演大象?谁愿意表演小鸟?听着音乐来试一试。

(3)创编动作。

大象们有什么更漂亮的动作吗?(喝水,抖抖脚、洗澡、喷水)小鸟们有什么更漂亮的动作吗?(旋转飞、高飞、低飞、吃虫子)

幼儿交换角色,进行游戏。

四、延伸活动

大象和小鸟有点累了吧,我们找个位置休息一下吧,大家休息时,我请来了两个小乐器(鼓、三角铁)。

教师演奏鼓,提问:你们觉得这是谁的声音?(大象)

教师演奏三角铁,提问:这个听上去像谁?你们想敲吗?我们下次用小乐曲演奏出大象和小鸟的声音好吗?

篇5:小班语言教案萝卜谣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感受儿歌的韵律美。

2.能有节奏地朗诵儿歌,并用简单的动作表演儿歌。3.体验念萝卜谣带来的愉悦情绪。活动准备:

5张图片,玩具小兔子。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

老师:“今天,我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位可爱的小客人,瞧,是谁呀?大家欢迎欢迎!和它打个招呼吧!”

2.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并学习儿歌。(1)老师:“小兔子给我们小朋友带来了几张好看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看看图片上的小兔子在干什么呢?”

(2)出示第一张图片:①谁来说说图片上的小兔子在做什么呢?(幼儿发言)。②宝宝们说的对不对呢?我们请小兔子自己来说说。③(小兔子):我在:拔萝卜、拔萝卜、拔拔拔。请小朋友跟我说一遍呀!(幼儿学说)④谁能用动作表演拔萝卜呢?宝宝们都来学一下小兔子拔萝卜。(幼儿自由创编后请个别幼儿到前面展示。你真能干,你来给大家表演一下。用劲点,恩,真棒!)

(3)依次出示第二、三、四、五图,内容同一图。(我们再来看看这张图片,谁来说说小兔子在干什么呢?)幼儿回答,我们请小兔子自己说说好不好,同上)

(4)老师:小兔子做了哪些事?我们再来看看?(拔萝卜,洗萝卜,切萝卜,炒萝卜,吃萝卜。)

(5)老师:老师把小兔子做的事情编成一首好听的儿歌,儿歌的名字叫《萝卜谣》,宝宝们和老师一起说:儿歌的名字叫《萝卜谣》。

(6)师:嘘,先听老师朗诵一下,听听好听不?老师有感情的,节奏鲜明的范诵儿歌,幼儿欣赏。

(7)师:好听吗?我们一起来学学这个儿歌?好吗?幼儿学说儿歌两遍。(第二边拍手说)

3.(1)(全体幼儿)鼓励幼儿边说儿歌边用动作表演。(2)请个别幼儿能力强带着全体孩子的幼儿到前面表演。(3)师幼一起表演儿歌。

4.结束活动:

篇6:中班音乐教案《萝卜谣》2

教师: 韩东叶

活动目标:

1、感知四四拍乐曲的节拍特点,尝试用乐曲进行伴奏。

2、感受儿歌的韵律之美,能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

活动准备:

打击乐器若干、节奏图谱等。

活动过程:

一、教师讲述故事引出节奏儿歌。

故事:有一只兔子,它呀最爱吃萝卜了„„

一天,兔子和兔妈妈一起去拔萝卜,拔了好多萝卜,回家后和妈妈一起洗萝卜,切萝卜,炒萝卜,然后一起吃萝卜,小兔子非常高兴。

二、请幼儿一起说儿歌,并配上自编的动作。

------小兔子做了哪些事情?说了什么?

拔萝卜|拔萝卜|拔拔|拔0|

洗萝卜|洗萝卜|洗洗|洗0|

切萝卜|切萝卜|切切|切0|

炒萝卜|炒萝卜|炒炒|炒0| 吃萝卜|吃萝卜|吃吃|吃0|

------出示节奏图谱,让幼儿知道儿歌是有节奏的。让幼儿初步感知四四拍乐曲的节拍特点。

------幼儿分成四组,分别是“拔、洗、切、炒”最后大家一起说“吃萝卜”,边说边做相应动作,教师指挥幼儿练习。

------引导幼儿为“拔、洗、切、炒、吃萝卜”创编身体动作,并在老师的指挥下练习。

三、为儿歌配乐器,演奏。

------认识乐器(铃鼓、小铃、沙球)

------教师引导幼儿为每一句配乐器。

------看指挥、图谱演奏。

------交换乐器演奏。

四、自编儿歌节奏词。

------出示图片

教师提问:他在干什么?能不能用这个节奏说一说。

------请小朋友想一想还可以编哪些事情可以编成有节奏的话。

幼儿创编。

五、跳《摘果子》出教室。

区域活动

重点指导表演区 活动目标:

1.进一步学习四四拍歌曲,并进行表演。

2.学做文明有礼的小观众,安静地观看演出并给予评价。活动准备: 四四拍歌曲《白龙马》,打击乐器。活动过程:

1.复习巩固乐曲《萝卜谣》。

2.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相应的道具进行合作表演。3.为乐曲《白龙马》配乐。结束活动:

在音乐中自然结束。

活动反思:

虽然通过本次幼儿活动,我有了不少的收获,但在活动过程中也有一些现状让我有了不少的困惑,总结出来与组员共同探讨、学习与交流。总之,表演对幼儿的作用还是很直接的,很现实的,当然,教师有目的、有计划、适当的指导,为幼儿表演也指明了方向与途经,进一步促进了幼儿的发展。

户外活动:《救小羊》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合作意识,提高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敏性。

2、综合练习走、跑、跳的动作,体验团结友爱的情感。活动准备: 小羊头饰、长绳、、易拉罐,拱形门(山洞)活动过程

1、热身运动:放音乐《向前冲》带领幼儿做体操进行热身。

2、谈话激趣:师:有一群小羊迷路了,小朋友们想不想救小羊。(想)

3、游戏规则:把幼儿分成两队,一队扮演迷路的小羊,藏在山洞里或藏在树后面,一队救小羊。救小羊的小朋友要钻山洞、夸小河、钻树林、过独木桥。找到迷路的小羊,然后一对一拉着小羊的手顺原路返回。(救小羊的幼儿半路不能松开小羊的手。)

4、游戏:《救小羊》布置场地:山洞、树林、小河、独木桥。把幼儿分成两队,迷路的小羊藏起来。放欢乐的音乐,游戏开始。第二次游戏互换角色。

5、放松活动:老师带领幼儿随着音乐轻轻拍打自己的腿和身体做放松。最后扮演小羊跟着老师回教室休息。

活动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锻炼了幼儿团结友爱的精神,使幼儿懂得了同伴之间要互相帮助,既帮助了朋友自己又得到了快乐。

生活活动《勇敢的孙悟空》

活动目标:

1、练习跑、跳、翻滚等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

2、培养幼儿不怕困难,勇敢参与体育运动的精神。活动准备:

1、动画片《西游记》。

2、幼儿提前在活动区自制“孙悟空”的头饰。活动过程:

1、孙悟空:“猴儿们,以前我保护师父到西天取经,一路上遇到很多困难,我们都想出办法克服了,所以取回了真经。这次,师父令我带你们去取经,你们一定要勇敢,不怕困难,想办法取回真经。”

2、幼儿随《西游记》的主题音乐做模仿动作。

走平川:猴王带领小猴一边跑一边耍棍,围绕场地跑三圈。

过草地和小沟:前面有草地和小沟,怎么办?启发幼儿想办法。(提醒金箍棒的用处,可以铺在小沟上跳过)

过大河:还用金箍棒架桥,跨跳过去。

过小山:(垫子):用滚翻的方法翻“筋斗云”过去。

最后一关:攻打魔王。孙悟空们挥舞金箍棒做打妖精状,打死妖精取回真经。

放松活动:小猴子们互相择虱子,嬉戏打闹,放松全身。

活动反思:

篇7:小班音乐活动:萝卜谣

【活动目标】

1.能够理解儿歌的内容,会有节奏的朗诵儿歌

2.引导幼儿能够尝试用简单的动作表演儿歌。

3.培养幼儿愿意学习儿歌的情感。

4.鼓励幼儿大胆仿编儿歌,根据儿歌内容用恰当的动作表现。

5.体验儿歌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挂图5张(图片是小白兔拔萝卜、洗萝卜、切萝卜、炒萝卜、吃萝卜)乐器响板若干

【活动过程】

1.教师用手偶和小朋友打招呼提问:

(1)“小白兔最喜欢吃什么呀?”

(2)“老师带来了小白兔在家里的几张照片和小朋友一起来看一看”

2.引出图片,介绍图片让幼儿自己理解图片讲解图片内容,因为图片是从拔萝卜一直到吃萝卜的过程,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过程,给孩子一个完整性,便于幼儿理解。

3.在幼儿理解图片的基础上,请幼儿自己根据图片同动作表演加深幼儿对内容的记忆

4.学习儿歌,因为儿歌比较简单上口便于记忆

5.在幼儿对儿歌熟悉之后我们可以利用响板边打节奏便朗诵儿歌,这样可以引起孩子朗诵儿歌的兴趣,对孩子节奏感是一种训练,加强孩子的节奏感。

6.请幼儿进行表演

7.结束评价

教学反思:

这首儿歌结构简单,句式对仗,节奏明显,趣味性强,易被幼儿所接受。根据孩子的认知结构,我按教材上刚开始把儿歌的内容加以故事的形式展现,我觉得这样对孩子们来说失去了拓展、想象的空间。也缺乏一定的挑战性。

在活动的开始,我只是简单的讲述故事,然后提问,充分为孩子们营造表达的空间。但我太低估了幼儿的想象能力,没有加入创编儿歌这个环节,直接把儿歌展示出来,没给孩子创造想象的空间。活动过后才意识到,我应该只示范编第一句,最大的限度留给孩子时间,在情景中给孩子感受,尽可能地让孩子去说、去编,力争让所有的幼儿都参与进来,让每个孩子都有说话和展示的机会,尽情地让孩子感受到创编儿歌带来的快乐。

不过在讲故事时,为了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我注意语速较慢,吐字清晰,通过图片进行了故事的讲述,并特意加重了“拔、洗、切、炒、吃”的读音。在复述故事时,小朋友们都很积极,回答得也很准确,当做“拔、洗、切、炒、吃”的动作时,他们都纷纷主动模仿老师做这些动作。

通过活动,我真正的意识到,以后我们都要以孩子为“本”,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促进孩子的主体发展。

上一篇:贤庠文化节下一篇:新野县:“四个一”学习制度推动基层干部学习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