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新跨越

2024-05-07

新起点新跨越(共8篇)

篇1:新起点新跨越

新起点新跨越

——2007年以来临沭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2007年以来,全县各级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解放思想创新业,跨越发展建强县”这一主题,按照“一二三四五”的发展思路,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全县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各项事业繁荣进步,社会持续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临沭先后荣获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全国征兵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中国全面小康成长型百佳县、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中国柳编之都、中国优秀文化休闲旅游县等荣誉称号。

综合实力显著提升。2010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132.4亿元,实现地方财政收入4.5亿元,分别是2006年的1.58倍和1.97倍。农业和农村经济迈出新步伐,发展优质农产品基地35万亩,认证“三品”24个,发展市级以上农业重点龙头企业26家、标准化养殖小区239处。工业整体水平有了质的飞跃,2010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72亿元、利税19.7亿元,分别是2006年的2.27倍和3.21倍。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到35家,常林、金沂蒙、金正大、史丹利4家企业年产销均突破25亿元。全县新增中国驰名商标4个,省著名商标13个,中国名牌产品1个,省名牌产品2个。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5亿元,是2006年的2.5倍。新建了商业步行街、文化休闲美食街、物流会展中心、周庄仿古商城、新汽车站、常林钻石大酒店等一批档次高、规模大的服务业项目。文化旅游亮点纷呈,城市规划展和国内首家柳编文化艺术馆建成使用,苍马山、冠山景区被批准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发展后劲明显增强。抢抓国家扩大内需和发达地区产 1

业转移的机遇,上争下促、外引内增,四年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65.17亿元,年均增长30%;累计实际利用外资4502万美元,到位县外资金93亿元;向上争取项目415个、资金21.6亿元,居全市领先位次。新上投资过千万元的项目685个、过亿元的项目27个,其中投资26亿元的常林高端液压件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企业上市实现历史性突破,金正大公司、史丹利公司成功上市。在建的长深高速公路和沂沭铁路,将结束我县不通高速公路和铁路的历史。县经济开发区面积扩大到26平方公里,落户企业130家,被评为“山东省科学发展园区”。完成滨海开发区“一纵两横”主干道及辅助设施建设,成为承接临港产业转移的新型工业化示范区。

城乡面貌显著改观。成功争创省级园林城市、省级卫生县城和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先进县,城镇化水平由30.8%提高到43%。完成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累计完成投资52亿元,实施了苍源河文化公园、会展中心、体育中心、城市污水管网、垃圾处理厂二期、红石湖公园改造暨小区建设、管道燃气等一大批城建项目,完成了苍山路南北段、叠翠路、青石路、兴大街西段、327国道等23条道路拓宽改造及整治提升,城区路、水、热、气等公用设施日益完善。对北城区进行了修建性详细规划,完成了两纵两横主干道建设,拉开了城市发展新框架。旧城改造实现重大突破,对2800多户民房及26家企业实施拆迁改造,建设安置楼80多栋,群众居住条件明显改善。小城镇和农房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启动了46个新型农村社区示范点建设。生态建设效果显著,万元GDP能耗、COD和SO2排放量分别下降23.5%、34.9%和9.8%;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林木覆盖率大幅提高。

群众生活持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599元,年均分别增长17%和13.5%。坚持不懈地抓好农村水电路医学气建设,新建、改造农村公路967.4公里、桥梁

29座,率先在全市实现了村村通硬化路、通客车。先后完成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沭河华山及龙窝灌区渠首橡胶坝、沂沭河东调续建等100余处重点工程,新增、改善灌溉面积34.6万亩,村镇自来水普及率达95%,受益人口54万人。新建户用沼气池2.2万个,完成“一池三改”1.8万户。扎实实做好就业工作,城镇新增就业再就业7万人,农村劳务输出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社保基金滚存结余5.8亿元,较好地做到了应保尽保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县拥有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家,引进德国、日本等外国高端技术人才86人次,企业与58家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有9家企业主导、参与了国家或省行业标准的制定,代表了产业发展的最高水平。持续加大教育改革和资源配置力度,新建了第三初级中学、县直机关幼儿园、临沭一小新校区及65座乡镇教学楼,完成“两热一暖一改”工程21处,各类教育均衡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再创佳绩,创建文明城市工作成效明显,五大文化惠民工程顺利推进。在全市率先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乡镇卫生院药价下降幅度达36.7%,新农合参合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实施了县医院和中医院病房楼、农村标准化卫生室建设等工程,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人口计生工作健康推进,顺利完成市下达的人口控制计划。成立政务大厅并高效运转,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成运行,涉企收费“一费制”改革试点在全市率先推行。武装和征兵工作成绩突出,创下连续50年无责任退兵的全国最高纪录,经验在全省推广。“平安临沭”建设深入推进,社会大局持续保持稳定。

2009年10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第一次到临沭视察,就养老、医疗、就学、职

业教育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给全县人民以巨大鼓舞;省委书记姜异康等20多位省部级领导先后亲临临沭视察指导工作,给全县人民以关心与厚爱,极大地增强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豪感和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信心。

篇2:新起点新跨越

老师们,同学们:上午好!

秋天,是果实成熟的季节,是人们心中充满着丰收的喜悦的季节。在这样一个初秋的早晨,我们又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充满希望和挑战的新学期

熟悉的校园里我们迎来一群有着强烈好奇心与充满活力的少年们。七年级的同学们,你们终于走进了这座被老师和家长无数次提起的安丰镇中学这个温暖优秀的集体,在这里你们将开始追风寻梦的旅途,在这里你们将感受青春的张狂、泪水、坚毅和幸福。这是你人生的一个新起点,你会拥有充实、美好的三年汲取知识的时光,你会拥有几十位同甘共苦的兄弟姐妹,你会拥有细心教导你的老师,他们都会成为你这三年最真挚的依靠。我想大多数的同学都不会对已经到来的初中生活感到迷茫和不知所措,因为在安丰镇中学的你,将要迎来美好的学习时光,我相信,当你面带微笑地投身到学习当中时,你就已经赢在了起跑线上。学习中的宝藏等待你们的开采。七年级的同学们,衷心地祝愿你们,愿你们可以在安丰镇中学这个温馨幸福的大集体中踏上通往梦想的旅途,愿你们可以在这里拥有美好而又难忘的三年初中生活,愿你们可以用自己的辛勤与汗水去创造更加美好灿烂的明天!七年级的同学们,我们相信,你们一定可以做到的!加油!

当岁月的车轮一步步碾过,升入八年级的同学们蜕去了稚嫩与对初中生活的好奇,你们经历了一年的磨砺,转而换上一副自信满满的面庞,准备迎接新一轮的挑战。八年级是初中学习生活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但是,不要害怕它,拿出你的勇气、挑战精神与创新精神去跨越这个重要的门槛,其实八年级并没有想像中的困难,跨过之后,你就会发现,它只不过是我们学习过程中的一步,只要在原来的基础上多一些大胆想象,多一些刻苦钻研,很快地就能掌握知识的精髓部分。所以,想要战胜这个以往人人眼中的难关不是学习能力的问题,而是心态的问题,怀着一颗平常心去面对,既无需畏惧,也不要轻视,加油吧!八年级的同学们,期待你们能演绎破茧成蝶这一场精彩的蜕变,用你们的智慧、沉稳与毅力创造新的成绩!

九年级的同学们,不知道你们是否还记得,两年前的我们背着崭新的书包踏入初中校门的身影?是否至今仍能体会到当初的那份欣喜与激动?时光飞逝,转眼间,我们已经由一个天真懵懂的孩子成长为了朝气蓬勃的少年,我们丢弃了曾经的幼稚,渐渐走向了成熟。新

学期的到来,带给了我们全新的起点,全新的挑战,在这秋高气爽的季节里,我们满载着信心与希望,步入了九年级的学习生活中。从今天起,我们就是九年级的学生了,从今天起,我们就要认真地度过最后一年的初中生活了,从今天起,我们就要为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中考而奋斗了,同学们,你们做好准备了吗?做好准备迎接九年级这艰苦却又充满意义的学习生活了吗?我相信九年级的学习生活是苦乐交织的,苦的是那一次次不懈的努力和付出,乐的便是那一次次收获后的喜悦与甜蜜。面对九年级繁重的课业负担,我们不能畏惧,而要迎难而上;面对自己偶尔想要放弃的想法,我们不能任其滋长,而要重新坚定信心与心中的那一份信仰,告诉自己:“我能行!”。中考对于我们来说是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九年级对于我们来说更是一个考验意志的阶段,在这重要的转折点面前,在这挑战面前,我们怎能选择退缩,我们怎能畏惧?九年级的同学们,让我们共同加油,为我们的目标做最后完美的加速,在最后的一年中,为自己的初中生活添一抹亮丽的色彩!

现在是未来的起点,脚下是希望的起点。当每一次国旗升起的时候是尊严的起点,面对每一个崭新的日子是踏上征途拼搏的起点。同学们,让我们共同加油,在这即将收获的季节里携着信心与梦想开始新学期的生活吧!

篇3:立足新起点实现新跨越

第一,扩大覆盖,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覆盖面,延伸学前教育的链条是今后全县发展学前教育的突破点,我们要积极实施《秦安县学前教育事业三年行动计划》,抢抓发展机遇,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城镇、新农村建设规划,在建好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基础上,要充分利用农村闲置校舍改建幼儿园,依托农村小学和教学点富余校舍增设附属幼儿园,规划五年新建乡镇中心幼儿园19所,利用闲置校舍改建幼儿园10所,增设小学、教学点附属幼儿园130所。到“十二五”末,全县学前一年教育、学前两年教育、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要分别达到75%、60%和50%。

第二,提质增效,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奠基工程,“十二五”期间,我们将积极推进“双高‘普九’(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加快基础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快中小学布局调整,坚持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贫困地区、薄弱学校、特殊群体倾斜,下大力气解决城市、县镇学校大班额问题,推进城乡学校师资均衡,保障困难群体学生接受义务教育,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留守儿童依法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深入实施素质教育,鼓励学校走内涵发展、优质发展、特色发展的道路,探索促进学生发展的多种评价方式,减轻学生负担,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和教育质量。

第三,注重内涵,做优普通高中“蛋糕”。普通高中是联系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重要枢纽,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普通高中的需求越来越高,普通高中教育的质量对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秦安的实际,我们将进一步整合普通高中教育资源,鼓励高中学校走内涵式发展的路子,使各高中学校呈现出特色发展、相互竞争、共同提升的良好态势。要全力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以县一中为龙头建立全县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基地和教育科研实践研究基地,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在高中教育中的作用。到“十二五”末,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要达到85%。县五中创建成市级示范性高中,县一中、二中创建成省级示范性高中。

第四,对接经济,做大做强职业教育。按照“发展抓扩招、改革抓特色、建设抓项目”的基本工作思路,依托县职业学校的办学优势,整合各类资金,建设综合型、开放式的实习实训基地。

抢抓“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机遇,借天水市两个职教集团之船“出海”,加强与县域支柱产业的对接,打造产业链,在省内外大中型企业和沿海发达地区、全国大中城市开辟就业市场,建立相对稳定的毕业生就业基地,扩大各类实用技术培训,逐步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

第五,多措并举,推动教师队伍建设上台阶。积极推行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和任职交流制,逐步实行以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用为主的中小学校长选任方式。锻造师德,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绩效考核、聘任聘用、收入分配和评优选先的首要内容,纳入评估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实施师德建设一票否决制,让校园成为精神特区。加强教师培训和人才培养,积极组织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项目。培养省、市、县级骨干教师,开展县“园丁奖”评选活动。

篇4:雅纯:新起点.新跨越

9月15日,第12届“科技与品牌”化妆品加工制造专题研讨会在广州隆重召开,同期举办的还有广州雅纯化妆品制造有限公司新址开业典礼及“庆乔迁迎中秋”联欢晚会。

本届研讨会由广东省轻工业协会香精香料化妆品洗涤用品分会主办,中山大学博学MBA同学会、中国化妆品杂志社协办,广州雅纯化妆品制造有限公司承办。广东省轻工业协会会长杨太行先生、广州市白云区技术监督局许嘉讯局长、医学美学美容杂志社辛映继社长、中国化妆品杂志社李康社长、广东省轻工业协会香精香料化妆品洗涤用品分会张建生会长、中山大学高教院博学MBA同学会陈宪平会长、雅兰国际集团总裁何毅彬先生等400多位领导及嘉宾出席了活动。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美容化妆品业商会会长马娅女士、上海美容博览会(CBE)组委会主席桑敬民先生向雅兰集团旗下雅纯公司致电表示祝贺。

研讨会以“科技与品牌”为主题,由中山大学博学HBA同学会秘书长朱彤先生担任主持,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美容化妆品业商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杨志刚教授、国家863计划纳米专题首席科学家张诚教授、雅兰国际生物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程传深博士、雅兰国际生物技术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郑生华先生、日本娜丽丝工厂厂长金森博士及国内知名营销策划资深专家张兵武老师等担纲主讲,以面对面直接交流的方式,为业界解读美容化妆品行业“抗衰老化妆品”的当前潮流、未来发展趋势、策划营销技巧及新产品信息。

在同期举行的雅纯化妆品制造有限公司新址开业典礼上,诸位重要嘉宾为雅纯新址落成剪彩,并进行参观考察。当晚,雅纯公司“庆典礼迎中秋”联欢晚会在南航明珠大酒店举行,全体嘉宾及雅纯员工参加了晚宴。国内著名书画艺术家、香港珠江书画院副院长、中国书画家协会常务理事周韬虎先生的现场表演虽然只是其中的 个节目,却将整个晚宴活动带入高潮,特别是雅纯总经理刘山先生将书画颁给企业两位员工时,他们那一句句平实的话语更是感人至深,让偌大的大厅顿时洋溢着股股感动的暖流。最后,伴着《春江花月夜》的舞蹈,以“新起点·新跨越”为主题的雅纯公司新址开业典礼落下帷幕,并获得圆满成功。

篇5:跨越新起点 迎接新挑战

迎接新挑战

——额市一中督导评估汇报材料

一、学校基本情况:

市一中始建于1976年,1980年确定为盟级重点中学,1998年变成独立高中。

学校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2000平方米,教职工107人,专任教师83人。现有两个年段19个教学班(高一8个班、高二11个班),在校生947人,其中住宿生345人。有回、汉两个食堂;学校室外篮球场6个,排球场4个,一个四百米环形田径运动场、800平方风雨场馆一个;标准的物理实验室两个,化学实验室两个,生物实验室一个,音乐、美术专用教室各一个,还有教师阅览室、学生阅览室、健身房等。三百六十平方米的阶梯教室可容纳四百三十人;有微机室和教师电子备课室,学生用计算机97台,生机比在10:1以上,老师用微机43台,师机比接近2:1。标准的通用技术教室已经投入使用。教室配有先进的液晶投影仪和实物投影设备。有覆盖整个校区的校园网,并运转通畅。语文实验室现有图书12000册。图书室有图书40000多册。

明年三个年段招齐,学校的人员配备及相应的教学配套设施就不足了,师资也短缺,市政府正在积极想办法,新校区标准化学校正在筹建中。

二、办学目标、办学方向

由于由于地域原因,额尔古纳距离海拉尔和牙克石都很近,学生流失比较严重,特别是优秀学生流失更加严重,今年初中毕业生总计789人,被海二中和牙林一中招走的以及外流的学生,保守估计就有120多人,我校招生416人,最低线379分(中考总分750分),尖子生严重缺失,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针对这种现状,我们不能报怨,呼伦贝尔市教育局对高中定位是“看起点比提高”给了我们很大信心,决心把手中的牌打好。为此学校准确定位,制定了近期及中、远期发展规化,我们的近期目标是:加强管理,优化教师队伍,让家长看到希望,留住优质生源让老师看到希望。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重点。

三、队伍建设

(一)重视班子建设,提高管理效能

9月初我校领导班子重新组建,我们清醒认识到,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就是

优质生源的流失,学校领导班子,领统一思想,坚定信念,群策群力,加强班子建设,提高管理效能。

(二)重视教育行风建设,增强爱岗精神。

深入开展“实施爱与责任教育,践行四满意,提升教育形象”主题教育,加强教师职业理想教育和师德规范教育。开展教师有偿家教整治活动,严格执行《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禁行性规定》。政务、校务重大事项都要公示,每年定期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充分发挥教代会民主评议,民主监督、民主决策作用。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学校领导集体精诚合作,勇于实践,善于创新,在他们的带领下,学校磨砺出了一支爱岗敬业、自强不息的教师队伍。

1、加强学习教育法律法规,认真执行《自治区中小学教师行为禁行性规定》,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

2、加强教师培训工作,积极配合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进行各种形式的培训,高度重视教师的继续教育,为他们创造条件,使符合条件的教师能够及时更新和补充新知识。同时,还分批分期派教师外出学习听课,派高三教师参加高考研讨会。

3、利用每周二五六节文科教研组活动,周三五六节理科教研组活动,开展教学研讨,学习交流。

4、在教师队伍充实选用上严把入口关。同时我校还启动了“名师工程”,鼓励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使他们成为教学的中坚力量。实行校本培训,以课代训,以课促教,通过新教师的“汇报课”、青年教师的“优质课”、骨干教师的“展示课”、外出学习教师的“交流课”、教研活动的“磨课”、“研讨课”、“同课异构”,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实时青蓝工程,认真落实新教师导师制,促进青年教师健康快速成长。

四、教学及教科研工作

学校、教务处、学年组、教研组都有详细、科学的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实施措施与总结,并形成制度。规范教学管理,各学科在备、讲、批、辅、考、研等环节均有明确规定、具体的要求,有检查和评价的办法,并形成制度,得以落实。

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足全部课程。

(一)加强常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的教学质量管理目标是:低进中出,中进高出,高进优出。特别关注学困生,要求“下要保底,上不封顶”“鼓励冒尖,允许落后”,不放弃每一名学生,力争不使任何一名学生掉队。考试评价是“看起点,比提高”。

① 常规检查,做实做细,由教导处及教研组长负责每学期至少进行两次的查教案、听课笔记、学习笔记。查学生课堂笔记、听写本、习题本、作业本、单元测试卷,并且要求把每次做错的题再做一遍贴到卷子上。做到有记录、有反馈、有改进措施。具体问题直接反馈到个人,共性问题在全校范围内提出。实行导师制,抓两头带中间,定期召开学情会诊会,为学生把脉。

② 进行成绩测算,看起点比提高。每一大型考试,都要进行成绩统计和成绩分析,重点体现班与班之间的整体对比,同学科之间的对比,不同学科同一班级对比,对比结果以柱形图的形式进行公示,使老师们全方位立体式地了解教与学的情况,看起点比提高。成绩测算实行,大大调动了老师们的积极情,老师们不用刻意督促就能自觉想方设法抓学生,提高成绩。

③ 实行日通报制,每节课有代班领导检查,发现问题直接在门厅大屏幕上通报。

④ 实行推门听课制度,要求教师每学期至少听课20节,领导每学期听课不少于40节。

⑤ 实行集体备课制度,成立学科备课小组,大科以年级备课组为主,小科以教研组为主,要求在共案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备课形成个案,做到四定,既定时间、定主讲人、定内容、定地点,集体备课以教材分析、教法研究为主,必须关注学生的活动,做到“功在课前,效在课内”,使课堂教学成为集体智慧和个人才华和谐结合的展示平台。

⑥ 成立课改领导小组,积极推进新课改,制定了科学、合理的选课方案和学分制管理办法,学分管理的实施使任课教师管理学生有了新抓手。

(二)高度重视教育科研工作,创建“研究型”学校

本着科研兴校的原则,对从事教科研的教师给予大力支持,形成了以自治区级课题、市级课题、小课题研究为主题的科研网络。其中自治区级课题有5个,分别是语文组《高中语文少教多学策略与方法的研究》,数学组的《提高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作业有效性的研究》,物理组的《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策略研究》,历史组的《构建和谐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环境的研究》;呼伦贝尔市级课题9个,分别是英语组的《边远城镇环境下的英语词汇教学的研究》,化学级组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学习》,生物组的《生物课堂教学效果的检测与评价的研究》、《高中生物教材中“课题背景”的巧用探究》,政治组的《核心问题互动 提高教学效率》,地理组的《地理教学中读图能力的培养》,《多媒体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数学组的《新课程理念数学课后反思有效性的研究》,物理组的《新课标下探究性实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化学组的《高中化学高效课堂实践研究》。

加强学生特长的培养,成立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得到开发,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五、体育卫生工作

认真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贯彻“33211工程”实施方案,体育课严格按照新课标要求进行,采取模块教学。学校体育器材达到国家级器材配备目录要求,建立健全年级体育达标手册。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每天一小时的活动时间。坚持“三操”,“两活动”。每年一次的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内容健康、高雅、富有文化底蕴。每年一次体育运动会,学生参与率高、效果好;每学年对学生进行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学生身体发育、体能状况良好。做好健康教育和近视眼防控工作,严格控制近视眼新发病率。

六、德育工作

学校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成立了以校长负总责的德育工作体系,形成了四级德育工作管理网络。

第一级以校长为组长的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定制学年、学期德育工作计划,部署各阶段的德育工作任务和检查落实情况。

第二级是政教处、团委和年级领导小组,负责在各年级和团组织实施学校的德育计划,开展全校德育活动和年级德育活动,并定期进行年级“会诊”。

第三级是班主任,负责把日常德育工作落实到各班,并能及时反馈学生思想中出现的新情况。

第四级是课任教师,要求任课教师结合学科的特点,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各学科的教育中去。

以“养成教育”和“感恩教育”为主线开展了一系列形式新颖、富有成效的德育活动。主题教育月主题有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环保教育、诚信教育;形式有黒板报评比、演讲比赛、经典诵读比赛、手抄报比赛、校园歌手大赛,班徽设计比赛、班级文化建设评比等。暑期结合我市开展争做文明市民的社会实践活动,并把活动内容做成课件各班进行展示。

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及国旗下的讲话,使学生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每年一次的开学典礼、成人宣誓仪式、毕业典礼、赠书仪式,增强了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每年一次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展示了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各方面艺术特长。每年一次的体育运动会磨炼了学生的意志,增强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积极开展警民共建活动,法制教育活动,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网络。开展德育教研工作,每学期召开一次德育研讨会,实行班主任量化考核,每学年召开一次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

建立综合评价制度,评价的方法、程序科学合理,有监督、检查、申诉机构,阶段性评价落实具体。

七、办学质量

(一)良好的校风才能造就良好的学风,学校力争做到环境整洁、干净,校园无纸,无卫生死角,学生文明就餐;宿舍实行军事化管理,学生宿舍干净整洁、管理规范。注重学生仪表检查与管理,加强对违纪生的处理,使学生在文明向善、行为规范、健康向上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二)尽最大可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分组实验仪器使用率均在95%以上,分组实验、演示实验开出率均达到100%。高考本科上线率达50%以上,较2012年有所提高,学生能修足结合实践活动及选修II的学分,总学分达到144学分。如实上报《国家体质健康标准》各项数据,认真体检,近视眼新发病率控制在15%以下。

(三)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拥有特色鲜明的校风、教风、学风、校训,并创作了校歌、校旗、校徽。走廊文化主题鲜明,一、二楼以国学经典为主要内容,三楼是名篇、名著、名画和名人,四楼以名校为主。会议室以“五竟”为主要内

容,班级文化建设,各具特色。门厅设立了电子显示屏,滚动展示学校的各项要求以及学生取得的成绩。继续开展“百棵大树进校园”活动,在校园中植树、种草,美化校园环境。

(四)积极推进校本课程的研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目前我校《呼伦贝尔地名汉化与美丽的额尔古纳》、《厚重与宁静》、《民间艺术》、《凭古吟风》、《俄语交际会话》、《毽球运动》、《额尔古纳之歌》七门校本课程在高二已经投入使用,学生采取自由选课,走班上课的形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成立了学生社团,共有天籁朗诵社团、形神拳、花球社团、轮滑、太极拳、追梦园书法班、计算机兴趣班、萌芽棋苑、剪纸社团、火力悠悠球、街舞、球操、一中围棋社、花毽社团等14个社团。

八、办学特色

(一)注重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宏扬经典文化。十几年来,我校一直不断加强语文实验室建设,尽最大可能为学生购买各类图书和文化经典书目,每周有两节课学生在语文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阅读,阅读的内容分必读与选读,国学经典为必读书目,为积极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学校安排固定的时间组织学生诵读,同时我校对学生实行开放式阅读,将书库中的图书摆放在门厅、走廊、食堂、宿舍等方便学生阅读的地方,学生自行借阅,这是我校一次大胆尝试,既丰富了学生阅读面,也是学校对学生的充分信任,运行之后,效果很好。

总之,我们希望通过阅读培养学生们的读书兴趣、读书习惯和读书能力,从而提高学生们的文化素养,为中国梦的实现增加正能量,在学生心中传播善的种子。我们还将开展读书征文,讲故事比赛等活动,将学生阅读持续深入开展下去。

(二)因材施教,注重特长。由于我校的优秀学生流失严重,学生的成绩偏低,而家长又期望值偏高,所以我们就另辟新径,加强特长生的培养,为此我们成立特长班,让成绩稍差,又有一定特长的学生有了充分的发展空间,特长生在学习必备的文化知识后,每天都要进行特长训练,学校派专门的体育、音乐、美术老师进行训练指导。2012年我们的艺术考生长考入重点院校的近30人,学生学习特长,已经被更多的学生和家长认可,也成为我们办学的又一努力方向。

(三)因地制宜开展体育锻炼。由于地域和气候的原因,我们在下午的大课

间活动中开展学生跑操活动,几年下来,既锻炼学生的体质,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又丰富了学生的课间生活,跑操已经成为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八、经费管理及后勤服务

财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收支账目清楚,实行财务公开、民主监督制度。单位重大经济决策,领导班子例会研究,定期向职工通报收支情况。认真执行呼伦贝尔市制定的各项收费标准。经费使用合理,做到专款专用,始终坚持厉行节约,勤俭办学的精神。校产管理、使用、维护制度健全,各类物品采购、保管、领用手续齐全、责任明确,账册、实物相符。后勤服务及时到位,校园各类设施处于良好使用状态。特别是我校的回、汉两个食堂,在原来对外承包的经营模式下,许多学生不愿在食堂就餐,流失在校外,学校的安全存在很大隐患,也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了很大麻烦,本学期学校将食堂收回,自行管理,饭菜样品多种多样,学生与家长都很满意。

九、安全工作

成立学校安全办公室,制度健全,职责明确并层层落实安全工作目标责任状;在校园、宿舍、校外大门口等重点部位安装了监控,学校监控范围无死角。建立健全各类意外事故与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开展安全教育,警校共建,每学期组织学生至少进行一次安全模拟演练。宿舍管理制度落实到位,食堂卫生、消毒、留样、索证制度健全。安全防范设施齐全、状态良好,并严格执行定期检查制度,确保校内无隐患;严格执行安全信息月报制度。

十、主要成绩

学校在教育局的领导下,坚持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为本,科学管理,改革创新,取得了一系列成绩。校园文化建设稳步推进;学生浴池已投入使用;投资30万元装备了理化生实验室,班班通已经投入使用,校园网已经建成,每个班级都有多媒体和实物投影仪;投资30万元购置了通用技术设备,通用技术教室已投入使用,大大改善了办学条件。学校先后获得自治区及现代教育技术优秀学校、自治区级绿色学校、自治区档案管理先进单位、实绩突出领导班子、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2009年又被评为呼伦贝尔市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教学质量逐年提高。高考上线率稳步递增,得到了家长,社会一致的认可和好评。

几年来,经过全体教职员工的不懈努力,教学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环境有了根本改善,教育教学有了很大起色。面对成绩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不足,虽然教师队伍在不断扩大,但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不均衡,特别是新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有待于进一步的培训和提高。通用技术、研究性学习的开设还在摸索、探讨中,有待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学校软、硬件设施有待进一步改善。

篇6:立足新起点谋划新跨越范文

在这秋风送爽、丹桂飘香的季节,我们迎来了贵州省第二十四个老年节。今天第七届南明夕阳校园风采 —— 沙冲路办事处“爱国歌曲大家唱”比赛在沙冲辖区隆重举办。来自南明区各乡、街道办事处老年学校的老年朋友们欢聚一堂,用甜美的歌声共同讴歌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展示老年朋友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良好精神风貌,共同谱写了一幅温馨和谐的夕阳画卷。

沙冲路街道办事处成立于2000年7月,地处城乡结合部,位于南明区西南部,面积6.16平方公里,辖区有机关、学校、驻军(警)、企事业单位共36家,所辖13个社区居委会,辖区内人口总数76540人,其中流动人口20522人。十年来,沙冲街道党工委立足实际,先后提出了“一年打基础,二年求发展,三年上台阶”和“营造和谐环境,创建美好沙冲”的发展思路,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主线,以建设和谐沙冲为目标,促进了街道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为贯彻落实老年教育“教、学、乐、为”的办学方针,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扩大老年教育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沙冲街道办事处老年学校通过开展乒乓球、书法绘画、健身操、声乐等多种形式,不断丰富辖区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增强老年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转变了他们对自身价值的认识。同时,办事处还通过开展讲座、组织开展各项文体活动,帮助辖区老年人提高文化素质,身体素质等,让老年人积极投身社会,共同参与到和谐沙冲的建设中来,为

沙冲经济社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精神、物质财富。

童年是一幅画,少年是一场梦,青年是一首诗,中年是一篇散文。回首人生,老人是一部历史,把握今朝,老人是一面旗帜,憧憬未来。黄昏是一天中最美好的时刻,人生的迟暮也应当是满天晚霞绚丽多彩。希望社会,家庭都来关注关心我们的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了解老人的真正需求,希望老年朋友们都能够寻找快乐,参与社会生活,心中有梦,做个快乐的老年人。

篇7:站在新起点 谋求新跨越论文

---坚定信心科学发展全面加快全国百强县建设

茌平县实验幼儿园孙倩倩

近年来,茌平县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团结实干建设铝城枣乡,科学发展跨入全国百强”和“解放思想、二次创业、全面进军百强县”的总体目标和工作思路,积极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解放思想,坚定信心,攻坚破难,开拓进取,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

2008年,预计全县GDP完成165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地方财政收入达到9.01亿元,增长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6亿元,增长37.8%。获得了“全国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县”、“全省基层党建先进县”、“全省农业产业化先进县”、“全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全省城乡低保规范化管理先进县”、“全省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县”等荣誉称号。

县委、县政府并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大力建设“文化强县”,不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发展文化公益事业,积极推进文化产业进程,倾力打造和谐文化氛围,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文化优势,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加强领导,加大投入,把文化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常抓不懈

茌平县把文化建设放在与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政治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纳入建设全国百强县的重要指标体系,着重抓了“四个到位”。

1、认识到位。

县委、县政府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出了建设“文化强县”的目标,使单纯的“部门行为”成为广泛参与的“社会行为”,从而激发了全县人民的文化创造活力,使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2、组织到位。

县里多次召开专门会议,研究部署文化建设工作,先后成立了“‘三馆一场’建设指挥部”、“文化广场建设指挥部”,形成了相应的文化建设领导体制和工

作机制。一些大的文化工程,县主要领导亲自靠上抓,为文化建设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3、措施到位。

将文化阵地建设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纳入目标考核内容,与经济建设同部署、同安排、同落实、同考核、同表彰。全面推行了目标管理考核,把文化建设纳入目标管理考核体系,明确了文化建设各项内容的量化分值,通过科学严格的目标管理,使“软任务”变成了“硬指标”,极大地推动了文化建设各项事业的发展。

4、投入到位。

近年来,对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目前,已建成800多个村级文化大院,8处文化广场,5处文化中心和12处乡镇文化站,这些设施已达到省级标准。县图书馆拥有藏书12.6万册,是国家“一级图书馆”,县财政每年投入6万元用于图书维护和增添。今年,县财政列支100多万元用于新建5-8处高标准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和50处功能齐全的村文化大院。其中,每个村文化大院补贴1-2万元,每个乡镇文化中心补贴5-8万元。为满足群众的文化生活需要,投资2.8亿元开工建设了“三馆一场”。其中图书馆藏书约60万册,建筑面积1.005万㎡,为全县人民提供良好的借阅场所;博物馆(含科技馆、展览馆)约1.02万㎡,为文物的收藏和展现提供全方位现代化平台;体育馆容纳约6000人,建筑面积2.584万㎡。体育场容纳2万人,建筑面积1.358万㎡,为全县体育事业的进一步繁荣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突出特色,创建品牌,积极推进文化产业大发展

建设文化强县,必须有强有力的文化产业。茌平县依托剪纸、黑陶、杜郎口中堂画等特色文化,不断挖掘传统文化内涵,探索传统文化市场路子,激发文化产业发展的活力,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参与,走出了一条做大特色文化,创建文化品牌的发展路子。

茌平县1993年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之乡”。民间剪纸历史悠久,艺人众多,现已扶持了数十家剪纸艺术专业户,将剪纸艺术品推向市场,逐步形成产业。杜郎口镇的董庄中堂画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声誉与全国著名的画乡———金山、户县齐名,屡次在国家、省、市以上展览中获奖,其鲜明的地

方特色和技法得到了国家美术界专家学者的肯定。茌平陶元黑陶公司创作的黑陶艺术工艺品,作为龙山文化的重要标志,有1000多个品种,产品销往全国各地,2007年产值达130多万元。该公司2005年获得中国第二届工艺礼品设计大奖赛金奖(中国轻工业联合会认定3000多种参赛作品,共25个金奖,山东省唯一一个获奖作品);2007年被评为中国礼仪用品工艺协会常务理事单位(山东省唯一一家)。

民间剪纸、董庄中堂画、黑陶艺术工艺品,是独具茌平特色的文化品牌,也是颇具市场潜力的文化产业,我们一方面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强化地方特色,突出精品意识,一方面因势利导、积极扶持,加大宣传,实施品牌带动,引导茌平文化品牌逐步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三、贴近实际,创新载体,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

以贴近群众、贴近实际、寓教于乐为目的,茌平县注重开展具有广泛参与性的群众文化活动,把和谐文化融进群众心里,形成了文化建设人人参与、全社会共同关心的浓厚氛围。

一是群众性文体活动和节日文化活动蓬勃开展。每年举办一次群众广泛参与的体育比赛,2007年5月份,在全县范围内举办了乒乓球比赛,150余人参加。2008年3月份,又举办了迎奥运全民健身活动,4万多群众参与其中。连续5年元宵节举办大型焰火晚会,每年观看群众5万人以上。元旦、春节等重大节庆日,县委、县政府、各乡镇和县直各单位都举办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每年参与演出的专业、业余演员达1万多人次。

二是举办广场文化活动。每年7至9月份,举办消夏文化夜市,在广场举办戏剧专场、歌舞专场等大型文艺演出10场以上,做到了天天有活动,周周有节目,月月有晚会,每年参与群众近30万人次,极大地活跃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三是结合实际开展“三下乡”活动。根据需要,结合农时,有计划、按步骤、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每年组织文艺演出团体,卫生、文化、科技等有关部门开展大型“三下乡”活动不少于两次。各部门开展的下乡活动异彩纷呈,县京剧团常年下乡为群众巡回演出,县电影公司安排的送电影下乡活动和“乡风文明百村行”、“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都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好评,取得较好的社会效果。

四、学习“ 劳模精神”,丰富茌现代文化内涵

茌平经济迅猛发展,文化事业不断壮大,我们充分利用身边典型,挖掘“劳模精神”内涵,丰富茌平现代文化。为此,成立了“劳模精神研究会”,在全县开展以歌颂“铝城枣乡”和三位全国劳模为主要内容的文艺创作活动,有重点、分阶段地组织创作、评比、推介活动,推出了一批既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又具有鲜明的茌平特色,还具有时代特点的精品力作。2008年,组织开展了“奉献杯”学习《全国劳模张国忠言论集》征文活动,收到县内外各界来稿210余篇,并对来稿进行了评选活动,将评选出的优秀文章结集出版。以张学信劳模为原型创作的歌曲《旗手》,在中国音乐报上发表;以张国忠劳模为原型创作的歌曲《村支书的手》,在全国第四届“中国之春”中华民族歌曲演创大赛中获银奖,并被编入全国民族音乐教材。一系列宣传劳模精神的文艺作品激励人们奋勇前进、开拓进取,坚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信念,从而形成了“奉献、忠信、务实、开拓、团结”的茌平精神。

五、改革体制,创新机制,为文化发展注入生机活力

改革创新是文化事业发展的源动力。茌平县从实际出发,在文化管理体制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一是理顺政府部门与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把“办文化”职能转化为“管文化”职能,明确地将文化行政部门主要精力定位于管宏观、定政策、作规划、抓监管上。二是制定出台了《茌平县专业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建立“出人、出戏、出效率”的艺术生产机制。三是采取“敞开大门办文化”的办法,不断完善文化建设的投入体系。文化建设需要稳定的经费保证。县财政每年拿出一定数量的经费用于文化建设,同时还采取“敞开大门办文化”的办法,积极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村文化建设,社会办文化、企业办文化、民间办文化蔚然成风。四是丰富文化内容,努力打造精品力作。一部优秀作品是一个地方艺术水平乃至综合实力的集中展示。几年来,茌平县按照市委要求,成功打造出一批代表茌平水平的精品力作。通过几年来的文化建设,茌平县的城乡文明程度有了很大提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昂扬向上。适应建设“百强县”的形势,我们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实施建设“文化强县”的各项任务,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更加自觉、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促进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发挥更

大的作用。

篇8:新起点新跨越

1“十二五”无锡农机化工作取得新成效

“十二五”期间, 无锡市农机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 以巩固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 突出重点, 攻坚克难, 务实创新, 农机化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为全市现代农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1农机化投入不断增加

组织实施购机和作业补贴、政策性保险等多项强农惠农政策, 加大农机化投入力度, 优化保险结构, 提高保障水平。全市农机化总投入6.62亿元, 比“十一五”增长了20%, 受益农户 (组织) 达1.11万个。

1.2农机装备水平不断提升

农机装备向大中型、高性能、智能化方向快速发展, 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 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高效设施农业机械保有量达7.9万台 (套) , 较“十一五”增长近一倍。农机化水平达90.1%, 连年居全省首位。

1.3农机化作业水平不断提高

全市农机作业服务由耕种收环节向产前、产后延伸, 农机化作业水平持续提升, 稻麦生产机械化水平达96%, 高效设施农业主要生产环节机械化水平达80.5%, 居全省领先地位。

1.4科技创新力度不断加大

充分发挥科技先导作用, 促进农机农艺技术融合, 加快先进适用农机化技术推广步伐。全市共组织实施农机化项目151个, 建成农机科技创新示范点24个、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示范基地15个, 以及江苏省现代物理农业技术与装备创新中心, 形成了“建成一个园, 带动一个片, 辐射一个面”的发展模式。

1.5农机服务组织培育不断加快

加强新型农机服务主体建设, 不断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全市共培育农机化作业服务组织367个, 其中专业合作社218个, 比“十一五”末增加了一倍。农机服务组织作业覆盖率达63.4%, 年收入超过1.5亿元, 增收幅度明显提高。

1.6农机管理体系不断完善

加强农机质量安全监管, 加大农机人才培训力度, 积极推进农机管理信息化进程, 全市农机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江阴市、宜兴市成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全市“农机安全镇、村”基本实现全覆盖, “平安农机”创建工作在全省居领先水平。农机行业被授予“全省放心消费创建活动示范行业”。全市年均培训各类农机人员超过1万人次, 农机教育培训工作全省领先。“平安农机通”入网用户达1.06万户, 农机信息服务网络体系基本形成。

2“十三五”无锡农机化工作面临新形势

“十三五”时期, 是无锡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 是建设“强富美高”新无锡的重要时期, 也是农机事业实现提质增效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明确提出要“推动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 特别强调要提高物质装备水平, 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 为江苏农机化工作明确了思路、指明了方向。无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现化代和农机化工作。《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要求, 创新推进现代农业科技装备体系,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机农艺配套建设, 推动物联网技术和智能设施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全面提升装备技术水平。全市农村工作会议提出, “十三五”时期要进一步提升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 建设“强富美高”新农村, 并将“加快高效设施农业机械示范推广、推进农机农艺配套、全面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作为更大力度厚植“农业强”发展优势的重要内容。这些都对无锡市农机化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2.1现代农业发展对农业机械化依存度更高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和物质基础。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必须着力强化物资装备和技术支撑, 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当前, 无锡现代农业发展正由传统的“资源依存型”农业向全程机械化、智能化和资源高效利用的“科技创新型”生态农业转变。随着现代农业的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不断拓展, 农业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 现代农业对农机化发展需求更加迫切, 广大农民群众对农机化提高效率、减轻负担、提升质量的依存度更高, “无农不机, 无机不农”已经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不二选择。同时, 现代农业发展也面临着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的压力, 需要通过转变农机化发展方式, 推动农机化发展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由规模扩张向优化结构转变、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实现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

2.2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农业机械化刚性需求更强

“十三五”期间, 无锡将进一步创新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 必将进一步促进土地流转, 提高适度规模经营水平, 从而对农机化发展提出更强烈的刚性需求。主要表现:一是传统稻麦生产机械由注重增量向提质增效转变;二是农机使用由产中向产前、产后扩展, 设施农业机械由“有”向“优”发展;三是绿色高效机械化技术和低能耗、低排放、环保型农机装备将受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更多关注;四是适应江南水网地区土壤条件的轻型化机械、适应中小规模农场需要的小型化复式化机械, 以及以信息化、智能化和自动化技术为核心的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将有较强的市场需求。同时, 广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订单式、托管式、联耕联种等农机社会化服务将有强烈的刚性需求。

2.3高效设施农业发展对农业机械化范围要求更广

高效设施农业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注重高效设施农业发展, 以园区为载体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是无锡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特色。目前, 无锡已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建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6家、市级现代农业园区39家, 高标准农田面积占比达61.8%, 农业园区化面积占比达46.6%。“十三五”期间, 无锡将以农业园区设施农业为示范, 加大农业设施装备提档升级力度, 全面加快农业机械化步伐,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农业机械化将在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基础上向农业生产全面机械化迈进。特别是精品花卉、特色果品、生物农业等高效农业的发展, 更需引进示范推广新型、高效、适用农机具, 拓宽农业机械化应用范围, 提升集约化、精准化、智能化水平, 加强农机农艺融合, 使农业机械化与种植、节水、节肥、节药、精准作业等环节紧密联系起来, 形成设施蔬菜、茶叶、渔业全程机械化技术体系, 更好地发挥农机化技术及装备在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劳动生产率和土地资源利用率方面的重要作用。

3“十三五”无锡农机化工作的新举措

“十三五”期间, 无锡农机化工作将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 全面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新理念, 按照“转变发展方式, 服务现代农业, 立足提档升级, 实现全程全面”的总体思路, 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以提质增效为前提, 以调整优化为主线, 以创新发展为动力, 以服务现代农业为目标, 不断拓展农机服务领域, 努力提升农机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水平, 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为推动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提供装备支撑。力争到2020年, 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 全面建成稻麦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农机化信息化融合发展先导区、农机社会化服务规范管理模范区。做好“十三五”农机化工作, 无锡将重点实施“六项工程”。

3.1实施装备结构优化工程

结合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 引导农机装备结构持续优化提升。围绕稻麦生产全程机械化, 推进主要农机装备更新、提档、升级, 促进农机使用领域向产后加工扩展, 努力使无锡成为全省率先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示范市。推进农机化总体水平和主要环节机械化水平稳步提升, 其中, 稻麦生产机械化水平保持在95%左右, 秸秆机械化还田率保持在50%左右, 机械化烘干水平达到50%, 相关指标居全省领先水平。

3.2实施科技创新示范工程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提高农机装备技术含量, 注重机具配置系统化、规模化、智能化、绿色化, 加强先进适用机具研发、引进、示范、推广, 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机化技术的推广应用。重点加快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卫星定位等信息化技术在农机化生产中的应用步伐, 坚持先易后难、重点突破, 推进“互联网+”生产、服务、管理信息化进程。“十三五”期间, 全市力争实施重点项目50个以上, 引进示范推广一批新型高效农机具, 树立一批机械化生产水平高的现代农业园区典型。

3.3实施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全覆盖工程

围绕高效设施农业发展, 按照“先易后难、先急后缓、梯度推进”的原则, 加快先进适用设施农业装备与技术的推广应用, 力争高效设施农业机械推广应用实现全覆盖。以项目实施为导向, 着力建立种植养殖、机具配置和机械作业三大标准体系, 探索机械化生产技术路线, 形成适合本地发展的相对固定的园区机械化生产模式, 力争到2020年, 全市五项高效农业机械化指标平均值提升至55%。

3.4实施服务组织体制机制创新工程

加强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 完善社会化服务经营机制, 培育发展一批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的示范农机合作社, 推进农机服务组织专业化、社会化和产业化发展。以加强农机化公共服务能力为目标, 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 规范各项管理制度, 加强农机标准化建设, 提升农机服务水平, 确保到2020年全市农机服务组织作业覆盖率提高至70%。

3.5实施农机农艺融合工程

依托无锡“三个百万亩”现代农业基地布局规划, 围绕本地特色农业, 强化科技支撑和机艺协同, 结合各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和农机化科技创新示范基地, 制订全市主导产业机械化生产技术路线及装备配置方案, 积极探索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新模式, 建立农机农艺融合示范点。重点在设施园艺、设施畜牧、设施渔业等方面探索信息化和农机农艺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为全省农机化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3.6实施能力素质提升工程

上一篇:微信客服管理规范下一篇:高温季节安全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