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的杀菌作用是什么

2024-05-06

大蒜的杀菌作用是什么(通用6篇)

篇1:大蒜的杀菌作用是什么

大蒜有消炎杀菌的作用,因为大蒜中含有硫化物,对各种病毒和真菌有抑制和杀灭的作用,是非常天然的抗菌食品。若是将大蒜在口腔中咀嚼就可以杀死口腔中的所以吸进,可见它杀菌作用是很强大的。而且经常食用大蒜的人,其血液也具有杀菌的作用。大蒜在加热的过程中会导致硫化物的流失,熟吃大蒜没有生吃大蒜的杀菌作用好,最好是将大蒜捣碎后加入醋一起食用。

第一步 生吃才杀菌

“大蒜之所以有这么出色的功效,”北京医院营养室副主任营养师李长平解释说:“是因为它含有蒜氨酸和蒜酶这两种有效物质。一旦把大蒜碾碎,它们就会互相接触,从而形成大蒜素。大蒜素很强的杀菌作用,但大蒜素遇热时会很快失去作用,所以吃生蒜要比熟蒜杀菌效果好。”

第二步 捣碎,不要切碎

因此,如果想达到最好的保健效果,食用大蒜最好捣碎成泥,而不是用刀切成蒜末。并且要先放10―15分钟,让蒜氨酸和蒜酶在空气中结合产生大蒜素后再食用。所以家庭里用蒜生拌凉菜,吃饺子时候用醋和少量芝麻油调的蒜泥都是很健康的吃法。

腊八蒜

我国传统美食―北方人过腊八节用醋、糖腌制的腊八蒜,成品蒜呈淡绿色,味道酸甜辣俱全,可以缓解口干、增强食欲。蒜里面含有丰富的维生素,与醋酸结合有益健康。

烤蒜

对于体质虚弱和胃肠衰弱的人,可以适当吃些熟蒜比如烧蒜。夏季吃烧烤的人们爱把大蒜放在火炉上烤一下趁热吃。这种烧出来的蒜几乎没有臭味,吃起来像白果一样,味道很好,但是这种蒜的杀菌消毒作用要大打折扣。

大蒜虽然有很多作用,但是味道刺激,在口腔中的味道很难闻,吃过大蒜的人可以喝牛奶,将牛奶留在口腔中一段时间,就可以消除大蒜的味道了。每天食用大蒜的量不宜过多,生吃一般一瓣就可以了,熟吃也不能超过3瓣,食用过多对胃和眼睛都不好。

篇2:大蒜的杀菌作用是什么

大蒜

大蒜有杀菌作用的原因

健康专家把葱、姜、蒜称为天然“青霉素”,有很好的杀菌作用。

大蒜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类及维生素A、B、C等,蒜苗里还含有钙、磷、铁等成分。大蒜具有极强的杀菌力,因为蒜头里含有大蒜油,大蒜油以硫化二丙烯为主要成分,还含有微量二硫化二丙烯、二硫化三丙烯。

大蒜素遇碱、受热都会分解,所以用大蒜消炎杀菌宜使用生大蒜,不能与碱性物质一起用。

篇3:大蒜的杀菌作用是什么

老百姓俗称的“副作用”就是指药品不良反应。在学术上, 药品的副作用只是药品不良反应的一种, 也叫副反应, 是指药品按正常剂量服用时所出现的与药品的药理学活性相关, 但与用药目的无关的作用。出现这类反应的药品具有两种以上的药理学作用, 例如阿托品具有解除胃肠道肌肉组织痉挛作用, 同时也具有扩大瞳孔的作用。当患者服用阿托品治疗胃肠道疼痛时, 容易产生视物不清的副作用。药品不良反应除副作用 (副反应) , 还包括药品的毒性作用 (毒性反应) 、后遗效应、变态反应等。一般情况下, 药品的副作用程度较轻, 如果有的人副作用程度很重, 就要考虑改用别的药。患者初次服用某种药品, 一般要从较低剂量开始, 服用后注意疗效怎样, 有没有副作用;如疗效、副作用不明显, 遵医嘱可适当增加剂量, 但不能超过最大治疗剂量。增加剂量后更要密切观察有无不良反应。

篇4:大蒜的杀菌作用是什么

1 苯并咪唑的雄性生殖毒性作用

1.1 苯并咪唑对雄性生育力的影响

动物的生育力主要表现在交配率、受孕率以及胚胎数或产仔数上。Yu等[7,8]对雄性大鼠连续灌胃苯并咪唑80 d, 染毒结束与成年雌鼠交配, 发现100、200 mg/kg苯并咪唑组大鼠雌雄交配率升高, 但受孕率下降;雄性生育力指数显著降低, 其中200 mg/kg组大鼠生育力指数仅为4.55%, 几乎绝育。Carter等[9]以400 mg/kg苯并咪唑经口灌胃成年雄性大鼠10 d后与正常雌鼠交配, 雄性生育能力下降, 32周后仍有59%动物未恢复生育。吴丽明等[10]给雄性小鼠喂食含苯并咪唑80、400、1 000mg/kg的饲料60 d后与正常雌鼠进行交配, 于妊娠第13天处死孕鼠, 发现苯并咪唑对雌鼠受孕率、平均着床数无明显影响, 但着床后死胎率、有死胎孕鼠率均增加。

1.2 苯并咪唑对雄性性腺和生殖细胞的影响

上世纪90年代, Nakai等[11]首先研究发现苯并咪唑对大鼠睾丸重量和生精小管作用明显, 最小有作用剂量为50 mg/kg, 大于50 mg/kg可见睾丸重量减轻, 生精小管萎缩, 输精小管阻塞, 并发现精子细胞对苯并咪唑极其敏感。

苯并咪唑对雄性动物生殖的短期影响主要表现为睾丸肿胀、重量增加, 生精小管和输精小管阻塞、变粗。400 mg/kg苯并咪唑一次性灌胃大鼠8 h后出现睾丸肿胀、重量增加, 100 mg/kg苯并咪唑一次性灌胃大鼠2 d后出现输精小管变粗和不成熟生精细胞脱落[11]。Jeffrey等[12]以40、67、100、200 mg/kg苯并咪唑一次性灌胃大鼠, 24 h后大鼠睾丸重量增加, 睾丸脏器系数比对照组分别增加2.53%、16.76%、15.48%、20.08%;67、100、200 mg/kg组大鼠生精小管直径比对照组分别增加12%、12%、13%, 并引起生精上皮脱落, 脱落数分别为对照组的515%、655%、1 015%。Lim等[13]对大鼠腹腔注射859μmol/kg或每只睾丸注射1.37μmol苯并咪唑, 作用1 h至几小时后出现生精上皮细胞严重受损, 各级生精细胞分离、脱落。

苯并咪唑对雄性动物生殖的长期影响主要表现为睾丸、附睾萎缩和重量减轻, 生精小管萎缩, 生精细胞层次和数量减少以及精子数量和质量的异常改变等。Nakai等[14]以100 mg/kg苯并咪唑染毒大鼠70 d后, 可见睾丸质量减轻, 生精小管萎缩25%以上, 输精小管发生炎症、纤维化, 周围出现大量由单层柱状上皮构成的异常小管, 并且管腔狭窄。Akbarsha等[15]以25 mg/kg苯并咪唑灌胃大鼠48 d可见附睾尾中精子数量减少, 精子活动力降低, 精子畸形率升高。Gongchang等[16]亦发现100、200 mg/kg苯并咪唑连续灌胃大鼠80 d出现睾丸萎缩和重量减轻, 生精上皮大量脱落, 支持细胞坍塌、形态不规则, 精子数量和活动率显著降低。

除了对啮齿类动物进行研究外, 还有学者对日本鹌鹑研究发现经口给予400 mg/kg苯并咪唑8 d后, 其睾丸质量、输精管半径和上皮厚度均显著降低;染毒13 d后发现生精上皮组织结构被显著破坏, 精子发生被终止[17]。还有学者研究发现, 把蚯蚓放在含112 mg/kg苯并咪唑的土壤中1周, 蚯蚓的精子顶体变得不完整, 精子细胞核也发生变形, 表现为波浪形或不规则形[18]。

2 苯并咪唑的雄性生殖毒性作用机制

化学物质对雄性生殖系统的影响可以通过化学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直接干扰或破坏睾丸组织, 也可以通过改变机体的生理调节功能, 如改变激素水平或酶活力等间接方式产生生殖毒性, 亦可以通过改变睾丸支持细胞结构与功能影响精子形成。目前有关苯并咪唑的雄性生殖毒性作用机制主要有如下方面研究。

2.1 对生殖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于功昌等[8]以20、100、200 mg/kg苯并咪唑持续染毒雄性大鼠80 d, 睾丸细胞周期测定结果显示, 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 G0/G1、S期细胞百分数明显减少, G2/M期细胞百分数明显升高, 表明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 睾丸细胞的DNA合成受抑制, 使睾丸细胞出现G2期阻滞, 有丝分裂延迟, 使进入M期的细胞百分数减少, 影响了精子的形成;同时缺口末端标记测定法 (TUNEL) 检测结果显示, 大鼠睾丸细胞凋亡率升高, 并Bcl-2表达显著降低, Bax表达显著升高, 提示Bcl-2/Bax表达水平的改变促进了生精细胞的凋亡, 阻碍了生精细胞的分化与增殖, 使其发育成精子细胞和精子的数量减少, 影响了雄性大鼠的生精功能[19]。Sara等[20]以50 mg/kg苯并咪唑染毒成年Fischer 344大鼠3个月, 应用微阵列分析发现苯并咪唑影响附睾尾Clu、Ptgds、Sil1、Ift81、Fank1、Abi2、Bag1、Mfap31、BCL2114、Pim1 mRNA的表达, 进而影响精子增殖。

2.2 对支持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苯并咪唑被认为是微管毒物, 其杀菌机制主要是干扰真菌微管蛋白的形成。Nakai等[21]以400 mg/kg苯并咪唑灌胃大鼠1次, 3 h后取睾丸、固定, 运用光学显微镜和计算机辅助三维重建技术可见正常的支持细胞为原形, 而染毒组支持细胞呈锥形指向管腔, 降低了各级生精细胞的黏附作用。Gongchang等[16]发现100、200 mg/kg苯并咪唑灌胃大鼠80 d, 则睾丸支持细胞出现大量胞质空泡, 波形蛋白表达降低, 严重地影响了大鼠睾丸支持细胞骨架结构;同时苯并咪唑上调睾丸雄激素结合蛋白mRNA表达, 下调膜结合型干细胞因子 (SCFm) mRNA表达, 影响了支持细胞的分泌功能, 但对抑制素B和可溶型干细胞因子 (SCFs) mRNA表达无明显影响[22]。笔者大鼠支持细胞体外培养实验发现, 0.1、1μg/ml苯并咪唑在24、48和72 h时, 对睾丸支持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在5%以下, 而10和100μg/ml剂量对睾丸支持细胞存在明显的抑制作用, 抑制率分别为31%和34.87%;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 10和100μg/ml苯并咪唑能明显抑制睾丸支持细胞波形蛋白、α-微管蛋白和β-微管蛋白的表达[23]。

由于支持细胞对生精细胞起支持和营养作用, 其微丝和微管的收缩可使不断成熟的生精细胞向腔面移动, 并促使精子释放入管腔。支持细胞紧密连接参与构成的血-生精小管屏障, 可阻止某些物质进出生精上皮, 形成并维持有利于精子发生的微环境, 还能防止精子抗原物质逸出到生精小管外而发生自体免疫反应。因此, 苯并咪唑对支持细胞骨架结构和分泌功能的影响可能是间接导致生精功能障碍和生精细胞脱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2.3 对酶活力的影响

在精子产生、分化、成熟的过程中, 许多酶类对内环境的稳定起重要作用。Rajeswary等[24]以25 mg/kg苯并咪唑连续灌胃大鼠48 d, 发现苯并咪唑显著降低了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过氧化氢酶 (ZAT)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Px) 、谷胱甘肽还原酶 (GR) 、谷胱甘肽转移酶 (GST) 等活力, 而脂质过氧化物 (LPO) 和活性氧 (ROS) 显著升高, 并发现维生素E能够拮抗苯并咪唑引起的睾丸和生精小管萎缩、精子脱落, 降低睾丸和血清中苯并咪唑含量[25]。以上研究表明, 氧化损伤可能是苯并咪唑引起雄性生殖损伤的机制之一。

睾丸标志酶, 如乳酸脱氢酶 (LDH) 、酸性磷酸酶 (ACP) 、山犁醇脱氢酶 (SDH)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G-6-PDH) 等均是能量代谢的重要酶系, 对精子的发生、成熟、能量释放反应及氧化代谢有重要作用。200mg/kg苯并咪唑染毒大鼠80 d可见大鼠睾丸组织中LDH活力显著降低, 表明生精细胞受到损害, 生精过程受到破坏;100和200 mg/kg苯并咪唑染毒大鼠80 d, 可见大鼠睾丸组织中ACP、SDH活力降低;其中ACP活力降低表明大鼠生精上皮受到广泛的损伤, SDH活力降低, 表明苯并咪唑使精子的能量供应受到阻碍, 从而影响睾丸成熟、精子功能成熟和形态完善。但苯并咪唑对G-6-PDH活力无明显影响, 表明大鼠睾丸间质细胞功能并未受到损害或已受到损害但在其功能代偿范围以内[26]。

2.4 对激素的影响

作为可疑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苯并咪唑对性激素影响的报道存有异议。Rajeswary等[25]以25 mg/kg苯并咪唑染毒雄性大鼠48 d, 对血清中黄体生成素 (LH) 和泌乳素没有影响, 但血清中睾酮含量 (T) 降低。Rehnberg等[27]以50、100、200、400 mg/kg苯并咪唑连续染毒大鼠85 d, 发现血清中促卵泡刺激素 (FSH) 和LH浓度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而升高, 50、100mg/kg剂量组血清和睾丸T并未发生明显变化, 而200、400 mg/kg组睾丸间质液、生精小管液中T和雄激素结合蛋白 (ABP) 浓度均升高, 但未影响血清中T和ABP浓度, 400 mg/kg组血清、睾丸间质液和生精小管液T和ABP浓度均升高。另外, 有报道苯并咪唑能明显提高细胞中CYP19基因的转录水平, 增强睾丸组织细胞中芳香酶的活力, 有利于将T转化为芳香化合物雌二醇, 使动物雌性化[28]。宋远超等[29]用Hershberger试验来检测苯并咪唑的内分泌干扰作用, 发现苯并咪唑对雄性大鼠雄激素依赖组织未产生影响, 苯并咪唑不具有雄激素/抗雄激素样效应, 未明显影响大鼠体内的血清中T、FSH和睾丸T水平。有学者认为苯并咪唑不引起或很少引起血清中性激素的变化, 所致的生殖损伤不是类固醇受体介导的, 而是由多基因遗传控制的[30]。以上研究虽有争议, 但表明小剂量的苯并咪唑对大鼠体内激素水平影响不大, 苯并咪唑的雄性生殖毒性作用可能不是通过激素途径实现的。

3 结语与展望

虽然尚未检索到苯并咪唑直接对人类生殖损害的相关研究, 但苯并咪唑对雄性实验动物生殖毒性作用明显, 人类和啮齿类动物对外源性化学物质的吸入、代谢和排泄与动物相似, 因此有理由怀疑苯并咪唑对人类生殖系统具有潜在危害。苯并咪唑的生殖毒性作用不容忽视。苯并咪唑致雄生生殖损伤的作用机制较为复杂, 涉及性激素、氧化损伤、能量代谢酶、支持细胞介导的生殖细胞损伤以及直接损伤, 对于损伤机制仍存有争议。鉴于苯并咪唑对支持细胞的明显损伤作用以及支持细胞在精子发生、成熟和释放中的重要作用, 有必要进一步深入探讨苯并咪唑是如何损伤大鼠睾丸支持细胞的, 包括: (1) 苯并咪唑是如何破坏支持细胞的骨架结构、粘附和分泌功能; (2) 苯并咪唑对支持细胞的损伤受何种通路或基因调控; (3) 怎样才能逆转或抑制苯并咪唑对支持细胞的损伤作用。

摘要:近年来, 随着不孕不育人数的快速增加, 外源性化学物的生殖毒理学研究已成为目前毒理学研究热点之一。苯并咪唑杀菌剂是世界各国工农业生产中常用的杀菌剂。虽然苯并咪唑的毒性较低, 但对雄性生殖系统有明显的损伤作用, 被WHO列为可疑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该文对苯并咪唑的雄性生殖毒性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 以引起人们重视农药杀菌剂的毒性作用, 为今后深入研究苯并咪唑的生殖毒性作用机制提供思路。

篇5:大蒜的杀菌作用是什么

1 实验部分

1.1 试剂和仪器

瓜尔胶(长庆油田提供的进口原胶)、氯化钠、多聚磷酸钠、氯化铜、苯酚、对苯二酚、连三苯酚、乙醛、乙二醛、丙烯醛、脲醛和新洁尔灭均为化学纯,水解植物酚及其铁络合物为本实验室从某天然产物中提取产品、改性。

ZNN-D6型六速旋转黏度计。

1.2 实验方法

配制质量浓度为0.5%的瓜尔胶原液,按照API标准用旋转黏度计在剪切速率为1020s-1即600r·min-1的转速下测定配制胶液表观黏度(�a)。按一定的投加量将配制的各防腐杀菌剂溶液分别加入到0.5%瓜尔胶液中,分别测定各瓜胶液在放置1、2、3、4d后的表观黏度,并计算出相应的黏度降低率,即降黏率,以分析各杀菌剂对抑制瓜胶降解的效果。

2 结果与讨论

2.1 瓜尔胶溶液的自然降解

将配制的0.5%瓜尔胶液放置于敞口烧杯中,分别测定在放置1、2、3、4、5d时的黏度值,以了解本实验用瓜胶溶液自然降解过程中的黏度变化状况,结果如图1所示。从图1瓜胶液自然放置黏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可见,0.5%瓜尔胶液在放置2d后的黏度由原来的21.5 mPa·s急剧降至5.5 mPa·s,降黏率达到74.4%,此后其黏度降低幅度不大,在放置4d后其黏度值趋于稳定,达到1.25mPa·s。由此可认为本实验所配制的0.5%瓜胶溶液的自然降解时间约为4d。

2.2 不同瓜胶溶液杀菌剂性能评价

以降黏率为指标,分别以醛类、酚类、无机盐类和表面活性剂作为杀菌剂,对0.5%瓜胶原液进行杀菌防腐实验,以对比分析不同类型杀菌剂对瓜胶溶液的杀菌防腐效果。

2.2.1 醛类杀菌剂对瓜胶溶液的黏度保持效果比较

从表1不同醛类杀菌剂在不同投加浓度下对0.5%瓜胶原液进行杀菌试验的降黏率结果来看,就同一醛类杀菌剂而言,除丙烯醛外,其他各类醛类杀菌剂在相同放置时间条件下对瓜胶原液的降黏率基本均随杀菌剂投加质量百分比(浓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瓜胶原液的降黏率随之增大,这可能是由于醛类化合物浓度的增加或放置时间的延长,促使醛基与瓜胶中半乳甘露聚糖单元之间的醛缩键发生还原反应,导致瓜胶主链的醛缩键断裂[6],从而使瓜胶溶液的黏度下降。对丙烯醛而言,在相同放置时间条件下,其对瓜胶原液的降黏效果随其投加质量百分比的增加而降低,这可能是由于丙烯醛的烯烃键和醛基与半乳甘露聚糖单元上的邻羟基发生加成交联反应,有利于稳定瓜胶立体网状分子结构,因此表现为瓜胶溶液的黏度增加,其降黏率下降。同一丙烯醛投加浓度条件下,放置1~3d间瓜胶原液的降黏率基本维持在同一水平上,且相对于其他醛类相同条件下的瓜胶降黏率均要低,在放置4d后,0.5%丙烯醛对瓜胶原液的降黏率最低,为14.4%。由表1可见,在相同放置时间条件下,0.5%脲醛对瓜胶原液的降黏率相对于其他浓度处理要低,这可能是由于随着脲醛投加浓度增大,其杀菌能力增强,同时有利于脲醛中的氨基与瓜胶分子中半乳甘露聚糖单元上的邻羟基发生交联反应,氨基又可与水形成氢键,从而使瓜胶分子的水合作用增强,即具有增黏作用,表现为降黏率下降。上述结果表明,醛类杀菌剂中,0.5%脲醛和0.5%丙烯醛对本实验条件下的瓜胶原液的杀菌防腐效果较好,使其黏度降低率在放置4d时均最低。

注:质量百分比为0.5%的瓜胶原液的初始黏度为26.0m Pa·s

2.2.2 酚类杀菌剂对瓜胶溶液的黏度保持效果比较

表2为不同酚类杀菌剂在不同投加浓度下对0.5%瓜胶原液进行杀菌试验的降黏率结果。各酚类杀菌剂在相同放置时间条件下对瓜胶原液的降黏率基本均随其投加质量百分比的增加而降低。这可能是随着苯酚类化合物浓度的增加,苯酚与瓜胶中半乳甘露聚糖单元的邻羟基间生成氢键,分子间作用力增大,瓜胶溶液的黏度增加,其降黏率下降。同一苯酚类杀菌剂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各投加浓度的瓜胶原液降黏率均随之增大,其中0.5%1,4-对苯二酚和0.1%水解植物酚对本实验条件下的瓜胶原液的杀菌防腐效果较好,使其降黏率在放置4d时均最低。

注:质量百分比为0.5%的瓜胶原液的初始黏度为26.0m Pa·s

2.2.3 盐类杀菌剂对瓜胶溶液的黏度保持效果比较

金属盐类作为杀菌剂主要是通过使微生物蛋白质变性而到达防腐杀菌的作用。研究表明,金属离子对植物胶压裂液黏度具有一定的影响。本文分别研究了无机盐杀菌剂中Na+、Fe3+和Cu2+对0.5%瓜胶原液黏度的影响。总体来看,各盐类杀菌剂抑制瓜胶降解作用的强弱依次为:NaCl>多聚磷酸钠>水解植物酚-Fe3+络合物>CuCl2(表3),其中加入0.9%生理盐水处理各瓜胶溶液在放置4d期间的降黏率均低于其他各盐类处理的降黏率,表明其不仅能有效抑制瓜胶溶液中的微生物生长,同时也可抑制瓜胶分子中聚糖的降解。

2.2.4 新洁尔灭对瓜胶溶液的黏度保持效果比较

新洁尔灭(1227)是一类常用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类杀菌剂,在高浓度时能通过损伤细胞膜达到杀菌的作用[7]。为了解新洁尔灭对瓜胶原胶的杀菌性能,本文对比研究了0.1%新洁尔灭为杀菌剂对0.5%瓜胶原液的杀菌效果。由表4可见,在放置3d后,杀菌处理后的瓜胶溶液的降黏率基本达到稳定,为18.6%,均高于0.5%脲醛、0.5%丙烯醛、0.5%1,4-对苯二酚、0.1%水解植物酚和0.9%生理盐水对瓜胶溶液的降黏率(≤15%),表明其杀菌效果相对于以上各浓度的杀菌剂较差。

注:质量百分比为0.5%的瓜胶原液的初始黏度为26.0m Pa·s

注:质量百分比为0.5%的瓜胶原液的初始黏度为26.0 mPa·s

2.3 复配杀菌剂对瓜胶溶液的黏度保持效果比较

杀菌剂复配能集中每个复配物质的优势,并能进行优势的叠加,比用一种单一的物质要好得多[8]。本研究以0.9%生理盐水为无机杀菌剂分别与0.5%脲醛、0.5%丙烯醛、0.5%1,4-对苯二酚、0.1%水解植物酚这4类有机杀菌剂进行复配对0.5%瓜胶原液进行杀菌处理,以了解不同杀菌剂复配的杀菌效果。从表5可见,0.9%NaCl和0.5%丙烯醛的复配物对0.5%瓜胶原液的杀菌效果最好,其次为0.9%NaCl和0.5%脲醛的复配物,而目前油田生产中植物胶压裂液的杀菌防腐剂应用较为广泛的复配杀菌剂就是以NaCl与丙烯醛进行复配的。由此可见,采用0.9%NaCl与0.5%丙烯醛的复配杀菌剂既具有较好的杀菌作用,又可降低生产成本,但有关其杀菌效果及其作用机理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3 结论

1)从4大类杀菌剂对瓜胶原液杀菌效果的对比分析来看,不同杀菌剂对瓜胶原液的杀菌效果各不相同,且适用的浓度范围也各不相同,其中0.5%的丙烯醛、0.5%脲醛、0.5%1,4-对苯二酚、0.1%水解植物酚和0.9%生理盐水具有较显著的抑制瓜胶降解的作用,在杀菌处理4d时,0.5%瓜胶原液的黏度降低率均低于16%。

2)0.9%NaCl与0.5%丙烯醛的复配杀菌剂对抑制瓜胶降解的效果最佳。

3)油田用瓜胶水基压裂液中瓜胶的质量百分比一般在0.3%~0.6%,本次实验中瓜胶原液的投加量为0.5%,因此所得实验结果对于油田生产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参考文献

[1]马宝歧,吴安明,等.油田化学原理与技术[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5:52-61.

[2]管宝山,刘静,周晓群,等.西峰油田压裂液腐败原因分析及对策[J].钻井液与完井液,2007,24(5):65-67.

[3]周忠清.新型无机固体杀菌剂和抗菌剂[J].现代化工,1996(7):20-22.

[4]崔会杰,戴万海,修书志,等.植物胶压裂液杀菌防腐剂的研究与应用[J].油田化学,2000,17(3):225-228.

[5]张栌丹,潘竟军,陈国锦,等.苦苈胶压裂液研究:水溶液黏度特性[J].油田化学,2009,26(3):250-252.

[6]谢璇,张强,陈刚,等.瓜胶基压裂体系研究进展及其在长庆油田的应用[J].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14,15(5):14-17.

[7]周德庆.微生物教程(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73-178.

篇6:大蒜的杀菌作用是什么

1 材料

1.1 动物

SD大鼠, 雌雄各半, 体质量180~220g, SPF级, 南方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1.2 药品与试剂

大蒜 (Allium sativum L) 提取物:西安天一生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D-半乳糖 (Amresco进口分装, 批号1012495) :成都格雷西亚化学技术有限公司;IL-2、MDA、SOD测定试剂盒均为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 批号:20090325。

1.3 仪器

UV-2550紫外分光光度计, 日本岛津公司;BC-J80S型细胞培养箱, 苏州江东精密仪器有限公司。

2 方法

2.1 D-半乳糖衰老模型的建立及给药

将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给药组、阴性对照组, 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大鼠每天给予生理盐水1mL腹腔注射, 其他各组每天给予100mg/L D-半乳糖300mg/kg腹腔注射, 连续2个月。模型建立后, 模型组10只大鼠内眦静脉取血, 处死大鼠, 快速取肝、脑, 检测各项指标;给药组每日给予100mg/kg大蒜提取物灌胃, 其他各组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 连续2个月, 内眦静脉取血, 处死大鼠, 快速取肝、脑, 检测各项指标。

2.2 肝、脑组织中MDA和SOD含量测定

取肝、脑组织匀浆上清, 按试剂盒操作检测SOD、MDA含量。

2.3 测定外周血IL-2含量

取血清, 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放射免疫法测定IL-2含量。

2.4 腹腔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能力检测

无菌收集大鼠腹腔液, 4℃离心, 250×g, 10min, Hanks液洗涤细胞3次, 1640培养液制备细胞悬液。取3mL置培养皿中, 37℃, 5%CO2培养2h, 巨噬细胞黏附于容器表面, 用4℃Hanks液吹吸, 收集黏附细胞, 血球计数板计数并调整细胞密度为2×109/L, 置37℃培养箱培养2h后, 弃上清和非贴壁细胞。取贴壁巨噬细胞, 加0.1%中性红生理盐水, 37℃继续培养30min, 弃中性红, 用37℃PBS反复冲洗巨噬细胞, 用50%乙酸和50%乙醇稀释后, 用UV-2550紫外分光光度计在540nm波长测A值。

2.5 统计学方法

各组数据采用 (χ—±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3 结果

3.1 肝、脑组织中MDA和SOD含量, 见表1。

与正常组比较, *P<0.01, 与模型组比较, **P<0.01

与正常对照组大鼠相比, 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大鼠肝、脑组织中MDA含量明显升高 (P<0.01) , SOD活性均显著下降, 大蒜提取物给药组能降低肝、脑组织中MDA的含量, 提高SOD的活性 (P<0.01) 。

3.2 大鼠血清IL-2含量

衰老模型大鼠血清IL-2的含量为4.73 ng/m L, 与正常大鼠 (7.64ng/m L) 比明显下降 (P<0.01) ;大蒜提取物连续灌胃2个月后, 大鼠血清IL-2含量为7.53 ng/mL, 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 (4.67 ng/mL) (P<0.01) 。见表2。

与正常组比较, *P<0.01, 与模型组比较, **P<0.01

3.3 腹腔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能力

衰老模型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能力结果吸光度A值为0.08, 与正常大鼠 (0.16) 比明显下降 (P<0.01) ;大蒜提取物连续灌胃2个月后, 吸光度A值为0.15, 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 (0.10) (P<0.01) 。见表3。

与正常组比较, *P<0.01, 与模型组比较, **P<0.01

4 讨论

大蒜是各国人民喜爱的香辛类蔬菜, 在世界各地普遍种植。大蒜不仅是人们常用的安全无毒、无公害、无残留的调味品, 而且是成本低、无毒、无副作用、具有独特的药理和营养保健功能。近年来研究表明, 大蒜具有抗菌抗病毒、提高免疫力、防治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糖尿病等功效[6,7,8]。关于大蒜抗衰老的方面的研究不是很多, 本研究结果表明大蒜提取物能降低衰老大鼠肝、脑组织中MDA的含量, 提高SOD的活性 (P<0.01) , 说明其可有效对抗D-半乳糖所致大鼠肝、脑的氧化损伤;大蒜提取物可显著提高衰老大鼠血清IL-2含量, 增强衰老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能力, 说明其具有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综上所述, 大蒜具有一定的抗衰老作用, 很有可能成为一种有效的抗衰老药物。

参考文献

[1]刘德军.大蒜[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1:76-76.

[2]梅四卫, 朱涵珍.大蒜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 2009, 25 (8) :154-158.

[3]官正学, 王建立, 张学予.我国大蒜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研究[J].自然资源, 1994 (5) :54-59.

[4]王焕丽, 张锡宝, 陈兴平.大蒜素体外抗白念珠菌生物膜作用的初步研究[J].中国真菌学杂志, 2010, 5 (3) :129-132.

[5]Kubec R, Svobodova M, Velisek J.Distribution of Salk (en) yicysteine sulfoxides in some Allium species Identification of a new flavor precursor S-ethylcysteine sulfoxide (Ethiin) [J].Agric Food Chem, 2000, 48 (4) :428-433.

[6]Wertbeim T.Untersuchtmg des Knob-lauchols[J].Ann Chemund Pham, 1844, 51 (2) :289-315.

[7]蔡芸, 裴斐, 郑砚君, 等.大蒜素联合头孢唑林或苯唑西林对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06, 11 (8) :925-928.

上一篇:渴望胜利的名言名句下一篇:支部加协会建设新农村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