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提起行政诉讼的行为

2024-04-14

可提起行政诉讼的行为(通用5篇)

篇1:可提起行政诉讼的行为

赢了网s.yingle.com

遇到行政法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

http://s.yingle.com

哪些行为不能提起行政诉讼

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下列事项提起的诉讼:

一、国家行为

二、抽象行政行为

三、行政机关对其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

四、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

五、公安、国家安全等机关依照刑事诉讼法的明确授权实施的行为

六、行政机关的调解行为和仲裁行为

七、不具有强制力的行政指导行为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八、驳回当事人对行政行为提起申诉的重复处理行为

国家行为是指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国防部、外交部等根据宪法和法律的授权,以国家的名义实施的有关国防和外交事务的行为,以及经宪法和法律授权的国家机关宣布紧急状态、实施戒严和总动员等行为。

抽象行政行为是指行政机关制定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和发布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的行为,具体包括:

(1)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的行为;

(2)国务院各部委制定部门规章的行为;

(3)省级人民政府、省会市的人民政府、经济特区所在市的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市的人民政府制定地方规章的行为。

(4)行政机关发布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的行为,即针对不特定对象发布的能反复适用的行政规范性文件。

行政诉讼法没有将抽象行政行为纳入受案范围的原因是: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1)抽象行政行为可以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和上级行政机关监督的方式确保其合法性。

(2)抽象行政行为的对象范围大、不确定,其合法性问题不适合通过诉讼途径解决。

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是行政机关作出的、涉及公务员权利义务的各类决定的统称。

行政诉讼法没有将这类内部行为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主要原因是:这类行为往往涉及高度经验性的判断,例如机关领导对工作人员日常工作态度和水平的印象,需要靠日积月累形成,人民法院没有这方面的条件。另外,这类行政行为不涉及公民的基本权益。

行政调解。这是指行政机关劝导发生民事争议的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的一种行政活动。行政调解针对的是发生了民事权益争议的当事人,没有强制性。

仲裁是法定机构以中立身份按照法定程序对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纠纷作出有法律拘束力的裁决的行为。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公安、国家安全等国家机关具有行政机关和侦查机关的双重身份,可以对刑事犯罪嫌疑人实施刑事强制措施,也可以对公民实施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措施。

行政指导行为是行政机关以倡导、示范、建议、咨询等方式,引导公民自愿配合而达到行政管理目的的行为,属于非权力行政方式。其特点是自愿性、灵活性、简便性和经济性。

重复处理行为是指以行政机关根据公民的申请或者申诉,对原有的生效行政行为作出的没有任何改变的二次决定。重复处理行为实质上是对原已生效的行政行为的简单重复,并没有新形成事实或者权利义务状态。

 被强制执行期限是多久

http://s.yingle.com/w/xz/623997.html

 私装接收器被罚状告广电局法院协调案结事了 http://s.yingle.com/w/xz/623996.html

 行政拘留探视时间是多久

http://s.yingle.com/w/xz/623995.html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不服政府或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对争执房屋的确权行为提起诉 http://s.yingle.com/w/xz/623994.html

 特许经营与直营连锁的区别是什么 http://s.yingle.com/w/xz/623993.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行政案件的管辖范围

http://s.yingle.com/w/xz/623992.html

 没收违法所得的处理方式有哪些

http://s.yingle.com/w/xz/623991.html

 永寿法院行政审判独创立案前协调新途径 http://s.yingle.com/w/xz/623990.html

 强制执行法院期限是什么时候

http://s.yingle.com/w/xz/623989.html

 宿迁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市政府行政应诉案件处理 http://s.yingle.com/w/xz/623988.html

 行政拘留不执行的后果是什么

http://s.yingle.com/w/xz/623987.html

 行政诉讼法第1章第17节标题:地域管辖 http://s.yingle.com/w/xz/623986.html

 没收违法所得缴纳方式是怎么样的 http://s.yingle.com/w/xz/623985.html

 法援经费专款专用严禁侵占挪用

http://s.yingle.com/w/xz/623984.html

 强制执行的后果是什么

http://s.yingle.com/w/xz/623983.html

 怎样理解行政诉讼期限

http://s.yingle.com/w/xz/623982.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行政拘留可以复议吗

http://s.yingle.com/w/xz/623981.html

 附带民事诉讼与行政诉讼的关于审判组织怎么体现 http://s.yingle.com/w/xz/623980.html

 不执行行政拘留与罚款的情形有哪些 http://s.yingle.com/w/xz/623979.html

 江西婺源行政首长出庭应诉超九成 http://s.yingle.com/w/xz/623978.html

 行政处罚的实施机关如何处罚

http://s.yingle.com/w/xz/623977.html

 谁是行政诉讼案的被告

http://s.yingle.com/w/xz/623976.html

 委托申请强制执行律师费是多少

http://s.yingle.com/w/xz/623975.html

  行政申诉处理 http://s.yingle.com/w/xz/623974.html 治安

http://s.yingle.com/w/xz/623973.html

 行政条件当事人的举证期限条件

http://s.yingle.com/w/xz/623972.html

 行政拘留释放时间是多久

http://s.yingle.com/w/xz/623971.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广州小伙不满5元举报奖励状告地税局二审获胜 http://s.yingle.com/w/xz/623970.html

 现行行政强制执行模式是如何的

http://s.yingle.com/w/xz/623969.html

 金湖法院向行政执法人员“纳谏” http://s.yingle.com/w/xz/623968.html

 刑事案件移交治安大队是如何的

http://s.yingle.com/w/xz/623967.html

 河南法院加大行政争议协调促官民和谐 http://s.yingle.com/w/xz/623966.html

 申请恢复强制执行期限

http://s.yingle.com/w/xz/623965.html

 行政强制执行行为的可诉性

http://s.yingle.com/w/xz/623964.html

 行政拘留的时间是怎么样的

http://s.yingle.com/w/xz/623963.html

 哪些案件可以提起行政诉讼

http://s.yingle.com/w/xz/623962.html

 民事强制执行的期限

http://s.yingle.com/w/xz/623961.html

 撤诉 http://s.yingle.com/w/xz/623960.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扣留与行政拘留时间一样吗

http://s.yingle.com/w/xz/623959.html

 政机关不履行或者拖延履行义务的,人民法院会怎么判 http://s.yingle.com/w/xz/623958.html

 行政拘留保证金标准(2018http://s.yingle.com/w/xz/623957.html

年)是多少

  行政判决的特点 http://s.yingle.com/w/xz/623956.html 特许经

营的基

http://s.yingle.com/w/xz/623955.html

 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如何处理

http://s.yingle.com/w/xz/623954.html

 行政收费的含义是什么

http://s.yingle.com/w/xz/623953.html

 夫妻离婚后,未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是否还有监督权 http://s.yingle.com/w/xz/623952.html

 行政拘留行政处罚分别指什么

http://s.yingle.com/w/xz/623951.html

 男子举报逃税只获1元奖励感觉受辱起诉国税局 http://s.yingle.com/w/xz/623950.html

  违法所得怎么追缴 http://s.yingle.com/w/xz/623949.html 行政附

http://s.yingle.com/w/xz/623948.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申请强制执行执行期限是多久

http://s.yingle.com/w/xz/623947.html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人民法院审理治安行政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 http://s.yingle.com/w/xz/623946.html

 一套房子能被强制执行吗

http://s.yingle.com/w/xz/623945.html

 谁是国家赔偿的赔偿义务机关

http://s.yingle.com/w/xz/623944.html

 暂停行政拘留的情形

http://s.yingle.com/w/xz/623943.html

 一起行政处罚案研析

http://s.yingle.com/w/xz/623942.html

 行政拘留的后果是什么样子的

http://s.yingle.com/w/xz/623941.html

  起诉的期限 http://s.yingle.com/w/xz/623940.html 申请法

行的期

http://s.yingle.com/w/xz/623939.html

  再审申请书的格式 http://s.yingle.com/w/xz/623938.html 行政拘

留的区

http://s.yingle.com/w/xz/623937.html

 重庆市万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万州区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参与行政诉讼 http://s.yingle.com/w/xz/623936.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行政拘留保证人的条件

http://s.yingle.com/w/xz/623935.html

 构建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必要性 http://s.yingle.com/w/xz/623934.html

 申请强制执行劳动报酬的期限

http://s.yingle.com/w/xz/623933.html

 为什么有人称行政诉讼法是“民告官”的法律 http://s.yingle.com/w/xz/623932.html

 行政拘留的条件是什么样子的

http://s.yingle.com/w/xz/623931.html

 德兴“四抓”提高行政案件质量

http://s.yingle.com/w/xz/623930.html

 违法所得的认定办法

http://s.yingle.com/w/xz/623929.html

 三部委被诉后公开信息清华女生拟撤诉 http://s.yingle.com/w/xz/623928.html

 单位被申请强制执行仲裁裁决赔偿需交多少钱 http://s.yingle.com/w/xz/623927.html

 行政诉讼法第1章第4节标题:审理原则 http://s.yingle.com/w/xz/623926.html

 行政机构和行政机关的区别

http://s.yingle.com/w/xz/623925.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无争议而不作合法性审查的经济合同 http://s.yingle.com/w/xz/623924.html

 行政强制措施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http://s.yingle.com/w/xz/623923.html

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印发《关于行政案件协调处理有关问题的意见》(试行 http://s.yingle.com/w/xz/623922.html

 被治安拘留算结案了吗

http://s.yingle.com/w/xz/623921.html

 全国首例起诉政府行政立法不作为案一审被驳回 http://s.yingle.com/w/xz/623920.html

 强制执行的期限是多久

http://s.yingle.com/w/xz/623919.html

 行政诉讼审判监督程序简述

http://s.yingle.com/w/xz/623918.html

 行政强制执行模式有哪几类

http://s.yingle.com/w/xz/623917.html

 谁是本案适格的被告

http://s.yingle.com/w/xz/623916.html

 解除行政拘留的条件有哪些

http://s.yingle.com/w/xz/623915.html

 国航将启动法律程序起诉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 http://s.yingle.com/w/xz/623914.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判决书上追缴违法所得如何执行

http://s.yingle.com/w/xz/623913.html

  行政诉讼庭审规定 http://s.yingle.com/w/xz/623912.html 法院强制执行查封房产期限是多久 http://s.yingle.com/w/xz/623911.html

 负有赔偿义务的公安机关应在多长时间作出处理 http://s.yingle.com/w/xz/623910.html

 提前解除行政拘留合法吗

http://s.yingle.com/w/xz/623909.html

 为什么说行政立法之不足得不到有效的弥补 http://s.yingle.com/w/xz/623908.html

 滥用财产保全权利的危害是什么

http://s.yingle.com/w/xz/623907.html

 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的概念是什么

http://s.yingle.com/w/xz/623906.html

 行政强制执行告诫应当载明哪些内容 http://s.yingle.com/w/xz/623905.html

 般规范性文件在行政诉讼中地位如何 http://s.yingle.com/w/xz/623904.html

 实施行政许可和对许可事项监督了解 http://s.yingle.com/w/xz/623903.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新田县法院行政审判重协调促和谐 http://s.yingle.com/w/xz/623902.html

 公证强制执行期限是多久

http://s.yingle.com/w/xz/623901.html

 国家法律对保护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利有何具体规定 http://s.yingle.com/w/xz/623900.html

 有行政管理权是否就一定有行政处罚权 http://s.yingle.com/w/xz/623899.html

 乘客购买动车二等票坐餐车起诉铁道部胜诉 http://s.yingle.com/w/xz/623898.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篇2:可提起行政诉讼的行为

2015年案外人可对诉讼保全标的物提起执行异议及异议之

[案情]某甲2014年12月5日以75万元从某乙处购买一套房屋,双方约定首付50万元,余款25万元待办理过户手续后付清。签订合同后,某甲依约付清首期款50万元。2015年3月,某乙因欠某丙债务被某丙起诉至法院。在诉讼过程中,某丙申请诉讼保全,法院依其申请对某甲购买的房屋予以查封。为此,某甲向法院提出执行异议,要求法院解除查封,并确认房屋归其所有。[分歧]在审理过程中,对案外人能否提起执行异议及异议之诉,存在两种意见。第一种观点认为,案外人只能申请复议,不得提起案外人执行异议及异议之诉,理由是:新民诉法司法解释第一百七十二条规定:“利害关系人对保全或者先予执行的裁定不服申请复议的,由作出裁定的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规定处理。”该规定首次赋予案外人复议权,因此不再享有案外人异议之诉权。另一种意见认为,案外人既可以依照新民诉法司法解释第一百七十二条申请复议,也可以依照民诉法第二百二十七条规定提起执行异议及异议之诉。[评析]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具体分析如下:1.虽然现有司法解释关于诉讼保全救济的相关条文分散,但可从中推导出诉讼保全救济可援引民诉法第二百二十七条的规定,并未因新民诉法司法解释第一百七十二条出台而替代。新民诉法司法解释第一百五十六条规定:“人民法院采取财产保全的方法和措施,依照执行程序相关规定办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案件立案、结案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一条第二款对执行实施类案件的定义包含执行财产保全裁定案件、第五条规定执行财产保全裁定案件案由、第二十一条对执行财产保全裁定案件结案方式予以规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执行异议和复议案件若干问题》第七条规定对诉讼保全执行行为可以提出执行异议。依照上述条文,可以推导出:诉讼保全的执行,属于执行案件范畴;诉讼保全可以适用民诉法关于执行程序的规定;既然财产保全属于执行案件,那么因诉讼保全而采取的执行行为及对执行标的物限制处分的救济,也可以援引民诉法第二百二十七条的规定。2.复议权不足以保护案外人利益。依照民诉法第一百零八条,复议只能一次;而异议之诉可以上诉,实行二审终审;复议程序一般实行书面审查,案件复杂、争议较大的,可以举行听证,而异议之诉实行言词审判,经公开开庭、辩论、质证。可见,在制度设计上,诉讼程序比复议程序更完善、更周全,更有利于案外人利益的保护。从案外人异议之诉的功能看,一是阻却执行,二是确定案外人实体权利,而复议程序虽有一定程度阻却执行的功能,但缺乏确认实体权利的功能,可见,诉讼程序功能比复议程序功能更全面。在诉讼过程中,对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执行异议和复议案件若干问题》第二十八条、第二十九条、第三十条情形的案外人,因诉讼保全裁定而查封时,若只有复议权而无异议权,其权利显然缺乏足够保护,违背了民诉法第二百二十七条的立法宗旨。事实上,因诉讼保全而对标的物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措施对案外人的利益产生的不利影响,与普通执行案中对标的物采取上述执行措施时对案外人权利的不利影响并无本质区别,均需平等司法救济。3.新民诉法司法解释出台后,复议程序与异议程序在逻辑上是一种补充关系,而非排斥关系。新民诉法以及新民诉法司法解释并未明确禁止案外人根据民诉法第二百二十七条对诉讼保全标的物提起执行异议及异议之诉权。若以新民诉法司法解释规定了复议权为由否定案外人的异议之诉权,不仅缺乏逻辑自洽性,而且违背了法无禁止即允许的权利保护原则。赋予案外人选择权,既有利于案外人及当事人的权利保护,同时通过复议程序减少案外人异议之诉案件数量,有利于减少当事人诉累和司法负担。(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人民法院)

篇3:公安侦查行为的行政可诉性问题

近日, 我院受理一起原告周某起诉被告公安局、要求确认公安局超期扣押原告所有的车辆及行驶证的行政行为违法的案件。

原告诉称, 2009年10月22日3时35分许, 张某驾驶原告周某所有的重型半挂牵引车和重型普通半挂车, 在某渡口从渡船由北向南行驶上岸过程中, 与同向行驶的由姚某驾驶的摩托车碰撞发生交通事故, 事故发生后, 该车即被被告扣押, 并在次日出具了扣押手续, 同年11月11日, 被告对该车进行了鉴定, 但直至人民法院发出解除扣押令后, 被告才于2010年3月5日将车辆发还给原告。原告认为, 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的有关规定, 检验、鉴定结论确定之日起五日内,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通知当事人领取扣留的事故车辆、机动车驾驶证以及扣押的物品。鉴定结论送达原告后, 原告曾要求被告依法将车辆发还给原告, 但遭到被告的拒绝, 即使被告在对该起交通事故侦查完毕, 将此案移送检察院, 检察院以交通事故肇事罪向法院对张某提起刑事诉讼的情况下, 被告未履行任何合法的法律手续, 仍继续扣押原告的车辆, 超期扣押原告的车辆达三个多月, 因此诉请法院请求确认被告超期扣押原告车辆的行为违法。

被告辩称, 在事故发生次日, 该局将该案立为过失致人死亡案追究相关行为人刑事责任, 并依法扣押肇事车辆作为物证, 侦查终结后于同年12月以过失致人死亡罪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 对本案的车辆扣押是作为过失致人死亡案的物证使用, 属于刑事扣押, 是刑法明确授权公安机关的一项侦查措施, 不应按照《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的规定限时发还,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二款第二项, 公安机关根据刑事法明确授权实施的行为不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所以, 该局在刑事侦查过程中所采取的扣押措施不具有可诉性, 请求法院驳回原告的诉请。

本院受理此案后, 通过行政协调工作, 由案外人某轮渡公司向原告补偿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原告提交了撤诉申请, 本案以撤诉结案。虽然案件已经圆满解决了, 但这一案例中体现的公安机关刑事侦查行为的行政不可诉问题, 依然值得我们探讨。

二、公安侦查行为现行规定

公安机关作为国家重要的执法机关, 担负着惩罚犯罪, 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秩序, 执行国家刑事法律的任务;也担负着国家治安管理和有关行政管理, 执行国家行政法律的任务。在刑事侦查或治安管理过程中, 公安部门可能会实施相同的侦查行为, 例如扣押、查封、冻结、追缴、没收财产、限制人身自由等, 但二者的法律后果却完全不同。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以下简称《解释》) 的规定, 公安机关根据刑事诉讼法的明确授权实施的行为不属于行政诉讼的范围, (1) 所以公安机关在刑事侦查过程中所采取的强制措施不具有行政可诉性, 而是由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但公安机关在社会治安管理过程中采取的上述行为则具有行政可诉性, 行政相对人可以提起行政诉讼进行维权。

现实中虽然公安机关内部是分别设置不同的部门负责治安管理和刑事侦查, 但两部门在行使权力时并非泾渭分明。有学者曾就此做过实证调查, 问题是, “你所在地区的公安机关中治安部门的民警与刑警的工作任务是否存在交叉现象”。对此, 28%的干警选择了“普遍存在, 刑警经常参与办理治安案件如赌博、卖淫活动的行政处罚”, 49%的干警认为“普遍存在, 治安警有权独立办理轻微刑事案件”。 (2) 且法律赋予了公安机关在侦查活动中广泛而强大的自由裁量权, 侦查机关的侦查行为的进行和侦查措施的采取大多自行作出、自行执行, 无须经检察机关的同意与批准, 使得作为法律监督者的检察机关对于拥有强大自行裁量权的侦查机关无从监督, 监督留于形式。 (3) 如何监督刑事侦查权, 平衡公安机关和相对人之间的权益成为我国司法实践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随着我国刑事诉讼法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建议将刑事侦查措施纳入司法审查。但《解释》中用明确规定的方式把刑事侦查措施排除在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之外, 成为横亘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制度障碍。为了全面保护公民、法人、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我们有必要在现行法律框架内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刑事侦查行为监督体制。

三、在司法实践中赋予相对人以诉权

无论是行使行政管理职权还是刑事侦查职权, 其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是重合在一起的。 (4) 也就是说, 无论是刑事侦查行为或行政管理行为, 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人身权和财产权造成的结果往往是一样的。在现行法律和司法解释修改之前, 暂时可以从诉权入手, 即从理论上区分起诉权和胜诉权, 从保护当事人诉权角度出发, 尽可能将所有违法行为纳入行政诉讼的范围。只要当事人提起的诉讼符合行政诉讼的形式要件, 人民法院就应该受理当事人对公安机关所有行为提起的行政诉讼。

一方面, 诉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一项重要权利。对诉权的保护是法律规定的人民法院的职责。我国宪法第4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 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权利。”因此, 对起诉权的保护, 人民法院负有最直接的、不可替代的职责和义务。

另一方面, 起诉权是全部诉权中至关重要的一项, 是行使其他诉权的前提和基础。具体到公安机关的行为, 公民在起诉阶段可能分辨不清究竟是行政行为还是刑事侦查行为, 以及是否具有行政可诉性。这时, 人民法院应该先行受理, 至于被告是否适格、是否是行政案件, 待法院审理后才能确定。只有法院经过诉讼程序审查核实, 才能够区分被诉行为是行政行为还是刑事侦查行为。经审查如被告提供的证据足以证明该行为属于依照刑事诉讼法采取的司法行为, 那么法院可以采取驳回原告起诉的方式结案。法院受理此类案件不意味着必须公开审理此类案件, 更不意味随意中止或撤销合法必要的刑事强制措施。法院受案的意义只在于区分被诉行为的性质, 保证把每一项侵犯公民、法人合法权益的公安具体行政行为纳入行政诉讼范围。因此, 如果被诉行为确系刑事司法行为, 法院通过行政诉讼程序不仅不会妨碍公安机关行使职权, 而且还能够维护公安机关的刑事司法职权, 打消犯罪嫌疑人规避法律的企图。如果是公安机关借刑事强制措施之名对公民、法人人身或财产权利加以剥夺限制, 而实际上属于越权或滥用职权的行政行为时, 法院可依照行政诉讼法作出判决。

四、刑事侦查行为和治安管理行为的标准

将刑事侦查行为和治安管理行为纳入行政诉讼的范围后, 法院行政庭需要依据一定的标准确定被诉行为是行政行为还是刑事侦查行为, 并最终确定审理结果。笔者认为, 刑事侦查行为是公安机关依据《刑事诉讼法》的授权而在刑事案件的侦查过程中, 进行的专门调查工作和采取有关的强制性措施的行为, 因此应以法律明确授权实施该行为为界定标准。

(一) 刑事侦查行为应是公安机关刑事立案后实施的行为

立案作为刑事诉讼的开始阶段, 一方面表明刑事诉讼已经开始, 另一方面表示公安机关对该案的认识程度最低。做出立案决定的, 就表明刑事诉讼程序已经开始进行, 公安机关才得以实施刑事侦查行为。任何刑事案件的侦查都必须经过立案, 立案是公安机关行使刑事侦查权进行侦查的前提。所以, 除有《刑事诉讼法》第61条 (5) 规定的先行拘留的情形外, 刑事侦查行为应是公安机关在刑事立案后实施的行为。

(二) 刑事侦查行为必须是刑事诉讼法明确授权公安机关实施的行为

《刑事诉讼法》是公安机关行使侦查权实施刑事侦查行为的法律依据, 所以刑事侦查行为应属于刑事诉讼法明确授权范围内的行为, 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法授权范围之外所实施的行为, 不是刑事侦查行为, 而是公安行政行为, 公民或组织不服有权依法提起行政诉讼。例如, 公安机关没收犯罪嫌疑人及其家属的财产或实施罚款、划转存款等, 就属于公安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相对人对其不服的, 可以提起行政诉讼。

(三) 刑事侦查行为必须是针对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对象所实施的行为

这是对刑事诉讼法明确授权行为的实质性限定。依照刑事诉讼法的授权, 公安机关只能对犯罪嫌疑人和与案件有关的物品、文件等有限的对象实施刑事侦查行为。如果公安机关对刑事诉讼法规定对象范围之外的公民、组织实施刑事侦查行为, 或扣押与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或无罪、罪轻或罪重没有任何关系的物品、文件, 则是对刑事诉讼法授权范围的超出。

综上所述, 在涉及公安机关的行政案件审查中, 法院首先应当审查被诉行为的程序。公安机关如果要证明自己的行为属于刑事侦查行为, 应当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其行为是依照刑事诉讼法及有关刑事案件侦查的法律进行的。如:刑事立案的理由, 立案履行的程序, 适当的管辖权, 依法采取的刑事侦查手段、措施等。如果能够向法院提供合法履行以上程序的证明, 并说明该程序与行政行为的程序有何区别等, 就可以初步认定公安机关行使的是司法职能而非行政职能。其次法院还应当鉴别被告所适用的法律法规。通常公安行政行为的依据是有关行政管理法律、法规,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出入境管理法》等等。而刑事侦查行为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以及国家有关刑事方面的法律和司法解释。最后, 法院还应该审查被诉行为的事实依据, 确定其是否属于可诉的行政行为。

结合前文所述案例, 在事故发生后, 公安机关首先将该案以过失致人死亡为由进行立案, 追究相关行为人刑事责任, 所采取的扣押肇事车辆作为物证的行为则是依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在勘验、搜查中发现的可用以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的各种物品和文件, 应当扣押”, 具有法律的明确授权, 在侦查终结后公安机关以过失致人死亡罪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因此, 被告公安机关提供的证据足以证明该行为属于依照刑事诉讼法采取的司法行为, 法院可以采取驳回原告起诉的方式结案。

从长远看, 对于公安机关实施的剥夺和限制人身权和财产权的行为, 均应加以有效的司法监督和救济。为了实施对公安机关的有效监督, 向公安机关的行为相对人提供有效救济, 可以考虑采取两种途径解决我们现在的两难问题。一是扩大行政诉讼的救济范围, 像本文所建议的一样, 允许相对人对所有公安机关的行为提起行政诉讼, 法院根据不同标准对公安机关的行为加以审查并作出判断。另一方案是行政诉讼的范围仍限于公安机关的行政行为, 对于公安机关采取的刑事强制措施加以彻底改造, 即从刑事诉讼程序的重新设置入手, 合理配置刑事侦查权, 支解公安机关的完整侦查权, 使得所有限制和剥夺公民人身权和财产权的侦查行为置于法院的监督之下, 公安机关对相对人采取任何强制措施之前, 必须向有关法院申请令状, 如拘捕令、搜查令、扣押令等, 未经法院许可和批准, 公安机关不得采取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等强制措施。 (6) 虽然这一方案排除了法院通过行政诉讼方式对公安机关刑事侦查行为予以监督的可能, 但通过获得法院令状的方式同样可以达到司法监督和救济的目的。

参考文献

①《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二款: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下列行为不服提起诉讼的, 不属于人民法院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二) 公安、国家安全等机关依照刑事诉讼法的明确授权实施的行为。

②陈卫东, 程雷:《对警察刑事执法实践中若干问题的实证分析》, 载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4年。

③左德起:《刑事侦查权的失衡问题刍议》, 载于《学术交流》2010年第4期。

④马怀德:《行政诉讼范围研究》, 载于《诉讼法学研究》第1卷, 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版。

⑤《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一条:公安机关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 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可以先行拘留: (一) 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 (二) 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 (三) 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 (四) 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 (五) 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 (六) 不讲真实姓名、住址, 身份不明的; (七) 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篇4:论检察院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建构

一、检察院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法理基础

(一) 理论依据

一直以来, 检察机关是否应当介入行政公益诉讼是中国司法实践中争论的焦点。要解决检察机关是否享有提起公益诉讼的权力, 首先要明确检察权的性质与职能。

我国宪法将检察权界定为一种拥有监督权、侦查权、公诉权基本职能的独立的国家权力, 具有行政性与司法性兼具性、国家性与社会性、法理监督性等。检察机关具有司法性, 本身就可以参加司法活动, 又具有监督权, 有义务对任何危害社会的行为进行监督。检察权的国家性和社会性也赋予了检察机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权力。因此, 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与检察权的性质相契合, 通过公权力来保障人权、实现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公益。

(二) 法律依据

虽然新实施的《行政诉讼法》尚未明确建立行政公益诉讼法律制度, 但是宪法与法律间接的为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提供了法律依据, 填补了人民检察院原告资格授权的空白。

我国《宪法》第129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法律监督机关的职责是监督法律统一实施, 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价值的实现。当公共利益受到侵害时, 不能因检察机关原告资格的缺失而使法律目标无法实现。宪法对检察机关性质的界定是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宪法依据。

《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检察署试行组织条例》第3条规定:“对于全国社会与劳动人民利益有关的民事案件及一切行政诉讼均得代表国家公益参与之。”该规定是人民检察院具备公益代表人的资格在我国规范性文件中的直接表述。②

同时, 根据《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第4条、《检察官法》第8条、《刑事诉讼法》第77条、《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99条以及《民事诉讼法》第55条规定可以看出, 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坚实的法律根基。检察机关不仅拥有公诉权、调查权、上诉权等职权, 还可以通过诉讼等方式来监督和维护公共利益不受侵害。同时, 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 其监督性贯穿于诉讼始终。③

二、检察院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

(一) 内因

检察权自身的性质决定了我国检察机关具有提出行政公益诉讼的资格。自检察制度产生以来, 检察机关就以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代表的身份出现在大众视线中。检察权的发展具有社会公益性的时代特征, 代表国家干预社会生活是其权力行使的直接表现, 突出表现在对危害国家利益、国家安全和社会公益的行为进行干预等方面。检察权具有行政权的属性, 同时又具有社会公益性, 这种本质性的特征与行政公益诉讼相吻合。行政公益诉讼是以行政机关为被告提起的具有公益性的诉讼, 作为国家行政权在司法领域的具体体现, 检察机关完全可以向违法作为或不作为的行政机关提起公益诉讼, 代表国家要求不依法履行职责的行政机关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 外因

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分离促使检察机关进入行政公益诉讼。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国家利益中包含一定程度的公共利益。但政府以维护自身的统治利益为根本, 它并不能真正代表社会公共利益, 因此政府的行为目的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是脱节的。正是国家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分离, 公共利益的维护呈现出真空状态, 迫切需要明确相应的主体, 以确保公共利益不受侵害, 并且当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情况下对其进行保护与修复。检察机关所具有的社会公益性使其成为启动行政公益诉讼的最佳主体。因此, 检察机关可以作为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人参与到行政公益诉讼中去。

三、检察院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具体制度设计

(一) 受案范围

受案范围, 即是指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权限范围, 也是人民法院对行政行为进行司法审查、对行政权力进行司法监督的范围, 同时也是受到行政主体侵害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诉讼的范围。

界定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受案范围, 有以下标准:其一, 国家或社会的公共利益受到侵害;其二, 危害的程度相当严重;其三, 必须具体行政行为。根据已出现的公共利益遭受侵害的情形, 将受案范围划分为: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环境污染和破坏的行政行为;不合理利用土地、破坏土地资源的行政行为;政府在公共工程的审批和招标过程中的违法行政行为;政府性价格垄断行政行为;歧视弱势群体的行政行为。④

(二) 诉前程序

诉讼是解决纠纷的最后一道防线, 且行政公益诉讼的起诉对象是行政机关。为使行政公益诉讼真正切实可行, 同时为了避免妨碍行政机关处理行政事务的正常运行, 若检察机关认为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构成违法的, 在起诉前应设置一道前置审查程序, 即检察建议, 要求行政机关对不当的行政行为予以纠正。若其未在指定期限内纠正的, 检察机关才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行政机关由于疏忽大意的过失对自己的违法行政行为未能及时发现, 或者虽发现但存在侥幸心理未引起重视, 在起诉前通过作出“案件审查建议书”的前置程序, 使一些案件不用进入司法程序就可得到解决, 有利于节约诉讼成本, 提高司法效率。

诉讼的主要目的是纠正违法的具体行政行为, 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之所以在建立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法律制度中, 设置检察建议的前置程序, 是因为检察机关和行政机关同属于国家机关,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拥有专业的知识和经验, 在案件进入司法程序之前, 应充分利用行政机关内部的资源, 对案件进行分析、处理, 给予行政系统内部自我纠错的机会, 使一些案件在司法程序外解决, 从而避免司法审查, 节约司法成本, 提高司法资源的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1]陈阳.检察机关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及其限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9.5.

[2]王珂瑾.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9.8.

[3]陶建国.消费者公益诉讼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3.5.

篇5:可提起行政诉讼的行为

国内外理论界对民事公益诉讼内涵的界定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但是主流观点有以下几种:第一种, 任何组织和个人针对侵犯国家利益、公共利益的行为, 有权以自己的名义向法院提起的诉讼;第二种, 把公益诉讼作了狭义和广义的划分, 狭义的公益诉讼一般指检察机关以国家的名义提起公益诉讼。广义的公益诉讼既包括前者, 又包括任何组织、个人代表国家, 以自己的名义提起诉讼, 即所谓的“私人检察官”提起的诉讼;第三种, 公益诉讼是指检察机关为了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而提起的诉讼。

笔者认为特定的行政机关和社会组织和个人,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 对违反法律、法规, 侵害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不特定他人利益的行为而提起的诉讼均应视为公益诉讼。

二、公民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司法现状

2001年5月8日, 新疆乌鲁木齐三位市民发现新疆某娱乐场所外面悬挂着三枚旗帜, 分别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中国国旗和海德酒店的店旗, 三面旗帜处同一水平线上。他们认为这严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第7条的规定, 属违法行为。后来他们又发现新疆其他两家酒店也存在类似的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的行为。三人认为国旗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 理应受到尊重。这三家都是涉外的旅游酒店, 作为中国公民他们觉得受到了侮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 他们以三家酒店为被告, 向管辖法院提交的诉状, 分别予以受理。但最终法院认为三位原告不具备起诉资格, 即与案件无直接的法律上的利害关系, 裁定驳回了起诉。可见, 在实践中, 虽然也有公民个人提起民事公益诉讼, 获得了媒体公众的关注和法院的支持, 并最终得到满意的维权结果。但是大多数公民以原告身份提起的公益诉讼案件是不被法院支持的, 主要理由就是原告与案件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 不符合民事诉讼法关于起诉条件的规定, 究其实质, 也就是传统的当事人理论给了法院不予支持的理由。

三、公民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合理性

(一) 公民作为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合理性分析

1.法理依据

我国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规定, 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 管理经济和文化事务, 管理社会事务。”这一规定体现了人民主权的立法精神, 笔者认为这一宪法原则在民事诉讼领域的体现应当是, 公民对一切侵害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不特定人利益的行为都有权提起诉讼, 即公民对这些案件具有准利害关系。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 是基于当事人适格理论的, 即当事人必须是争议的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人或者义务人, 依法对争议的标的物享有处分或者管理的权利。公民对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基于以管理者的身份, 应当是权利人或者义务人, 因此与这些案件具有法律上的准利害关系。公民基于这种准利害关系是可以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

2.现实依据

公民法律意识不断增强, 维护私益和公益的愿望也逐渐突显出来。在一个法治的社会里, 面对一切损害国家的、公共的、不特定人等利益的违法行为, 任何一个有社会责任心的公民, 都应该寻求有效途径来维护这些权益。随着我国法治环境的不断健全, 维护好私益的同时兼顾好公益的保护已经是我国保护人权、建设法治社会的现实要求。

(二) 公民作为民事公益诉讼原告的限制

1.向有优先权的主体提出建议

民事公益诉讼是否具有成效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民事公益诉讼的效益, 即公益诉讼中当事人、国家的成本支出与社会公益保护所获收益之间的关系。故笔者认为, 公民提起民事公益诉讼时, 向有优先权的主体提出建议作为公益诉讼的前置程序。这里的有优先权的主体是指检察院和特定的行政机关, 例如民政局、环保局等。向具有优先权的主体提出建议, 可将诉讼转移到优先权主体那里, 这样更能保证民事公益诉讼的效率。因为无论是从人力、财力还是知识储备方面, 有优先权的主体一般都要强于普通公民。而且检察机关和特定的行政机关起诉, 也能使法院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提高其重视程度, 从而在较短的时间里、耗用较小的成本完成诉讼, 保护公益事业。公民向有优先权的主体提出建议应设定为“应该”而不是“可以”。这一程序设立可以防止重复起诉和滥诉, 避免诉讼资源的浪费。

2.起诉前四十五日的通告期

虽然可以赋予公民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 但是必须对原告的权利适当的限制, 以防止个别公民为了一己私利而恶意诉讼。对公民公益诉讼权的适当限制, 也能避免不必要的诉讼, 防止滥诉, 节约司法资源。因此笔者认为, 可以在设立一个这样的前置性法律程序, 即如果公民提起公益诉讼的话, 法院或者具有优先权的主体必须向检察院提交有关的《公益诉讼通告书》, 由检察院向损害公共利益的主体发送相关的《公益诉讼通告书》, 对其进行警示, 令其在45天的公告期内采取一些措施, 从而停止侵害、挽救损害、对受损害人进行一定的弥补措施。

四、结论

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是开启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之门的钥匙, 只有科学合理的明确民事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才能夯实公益诉讼制度的发展之路。本文通过对公民个人提起民事公益诉讼资格的研究, 希望能够对我国的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韩志红, 阮大强.新型诉讼—经济公益诉讼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法律出版社, 1999.

[2]毕玉谦等著.民事诉讼研究及立法论证[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6.

上一篇:三八妇女节番禺一天活动方案下一篇:从海尔企业文化看质监文化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