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造价学年论文

2024-05-14

工程造价学年论文(精选8篇)

篇1:工程造价学年论文

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了解

自从2014年8月我踏入大学的校园到现在,我已经在北京工业大学通州分校学习了2年多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相关知识,到目前为止已经结束了10门专业课的学习,我觉得是时候来稍微回顾一下了。

刚上大一的时候,对于大学生活和这个专业没有任何的了解的我开始接触基础知识。我学习了李启明老师每周一周二和周四教授的《建筑工程CAD制图》课程,按照李老师上课所教的内容一步一步的确实落实完成,课后在自己的笔记本电脑上也下载了CAD2012练习,对于在当时课上所学习的绘图技巧与锻炼出的绘图能力在我之后的很多情况下都起到了不小的帮助,我今年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沙河校区参加的北京市三维模型制作的比赛能够获得二等奖的好成绩也是因为用CAD练出了软件画图的熟练度的功劳。每周五的吕峰老师所教授的《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的更是所有课程里最重要的科目没有之一,要不是吕老师以优秀的教学方法教会了我如何正确的识读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图,如何正确的识读图例和尺寸标注的符号,这个专业的大多数知识我都不可能理解并学习,我也更不可能多次获得学校举办的建筑模型制作比赛的名次,而且在吕老师的识图课上所学习的一般民用建筑的基础概念、诸如墙身防潮或屋顶防水的细部施工方法、楼梯的设计方法等等,都对我之后报考土建施工员的实务学习起到了预先了解等莫大的帮助。

在度过了上大学的第一个新年之后进入了大一下半学期的学习,这个学期的课程真的算是很有意思。首先是每周一和周四李启明老师教授的《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在课程上我学习了建筑工程测量的基础概念与实际工程测量时的,并学会了水准仪、经纬仪和全站仪的使用方法,当时课程是以一节室内知识课一节室外操作课进行的,在我们组里我和崔强反复练习了三种测量仪器的使用与计算,5月中旬的时候要对我们仪器的使用进行测试,我们拿着统一下发的图纸按照学校的要求带着一台经纬仪在北校门外的马路上花了一个下午画下了1:1大小的建筑平面图,而这些学习经历在我今年暑假的实习工作当中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然后是每周三和周五的裴学东老师教授的《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学习了材料的物理性质与力学性质,也学习了水泥、砂浆、混凝土、气硬性凝胶材料、建筑钢材、防水材料等等一些建筑工程材料的特性、类别、组成、技术性质和做法等等一些专业知识,这门课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亲自动手制作150见方的标准混凝土试块,同时,课上我们学习的混凝土的性能检测等对我之后报考土建施工员的实务学习起到了预先了解等莫大的帮助。

在大一的一年里除了日常学习之外,我还参加了两个本比赛,冬天的建筑模型大赛和夏天的建筑结构设计大赛,当时我和我们组的同学一起在韩俊艳老师的指导下灵活运用已经学会的知识,凭借手工制作技巧和团队合作创造了不菲的成绩。

新的一个学期、新的一个学年大二了我们开始了全套的专业课学习。高云昊老师教的《建筑力学与结构》一门课一本书讲了一学年,纯粹的理论计算实在是觉得很无聊,但学习的内容很重要:静力学、约束、剪力弯矩扭矩、平面力系、静定结构、内力图、建筑结构设计的方法、钢筋混凝土构件承载力的计算,这一些需要进行大量计算的知识着实是让我有些头疼,但终归还是算不上困难的就通过了。周一的课程是赵源老师的《无损检测技术》,课上介绍了一些让我感觉很新奇的检测方法,比如回弹法、雷达法、声波法等等,在不破坏现有结构的前提下对隐蔽工程进行质量检测,操作起来很有意思但对我来说实际上估计是用不上的。每周二周三以及周四的《地基与基础》课程是韩俊艳老师来教,大地是承载万物的基础,我在课上学习了土的物理性质与工程分类、土中应力、地基变形的计算、地基承载力的计算、土压力和浅基础深基础的设计计算,同样是让我有些头疼的需要进行大量计算但相较于《建筑力学与结构》感觉简单一些,在临近期末的时候的课程设计分别应用了这两门学科,就结果来说还是没有问题的。王红燕老师每周三和周五的《建筑设备及识图》,主要是建筑设备施工和安装的图纸识读,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系统、室内供暖系统、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和建筑电气设备系统的分类、材料、设备、组成、安装以及运作方式都是我们学习的内容,这些知识比起在学业和专业方面日常生活方面好像受益更大一点,家里的一些水电方面的小问题以及装修是选择怎么改水电线路以及供暖方式都有了问题可能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的方法对策。越到后面学的东西就有一种“这个东西前面好像学过了啊”的感觉,这种感觉在周三周五吕峰老师教的《建筑施工技术》这门课上尤其明显,土方工程和地基与基础工程在《地基与基础》就学过,钢筋混凝土工程和预应力混凝土工程和砌块工程以及防水工程在《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上也学过了,但就算前面学过一次,概念性的知识就当是强化巩固,技术性的知识是比以前学的更加精进和细致的教程,比如土方基坑的排水降水、土钉墙的做法、钢筋混凝土的模板设计、建筑结构安装的机具等等,这也都是前面没学过的东西。每周二《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是赵源老师教,作为贯穿一整个建筑过程无时无刻不在较真的工作,不得不说真的很让人头疼,人材机的定额与计算、7项建筑安装工程费、分散在各个角落的建筑面积、每个分项工程的建筑工程量计算等等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虽然有着既定的方法,但这个实在是太过于考验耐心和细心的程度,临近期末时的课设,几个不小心害的我们是翻来覆去的计算到要吐啊。

现今大三已经快要过完一半了,《建设法规与合同管理》、《建筑工程进度与质量控制》和《建筑工程预算电算化》这三门学科也快要考试了,我一定要秉承一直以来的优良传统继续保持学科通过率为1,享受一个“不完整”的大学生活。

篇2:工程造价学年论文

药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宣传部2011学年上学年工作计划 工作目标:春去秋来,夏来冬往,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我们就进入了2011年,在新的学年里,药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宣传部将保持上个学期所保留下来的勤勤恳恳的优良作风,在新的学年里,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把宣传部的工作越办越好,药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宣传部 2011学年上学年 工作计划。具体工作重点:一,这学期,宣传部将努力配合其他各个部门的工作,制作好每一张海报,努力将药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的良好风貌展示给其他各二级学院;二,这学期,宣传部将举办一次自己的活动,活动中将突出宣传部的特色与特长,争取把这次活动办成一个有内涵,有意义,有一定影响力的活动;三,这学期,宣传部将继续利用好网络这个宣传前沿阵地,在制作好每一张海报的同时,将药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宣传部的博客(网址 http://blog.sina.com.cn/woaixuanchuanbu)及院内网(网址http://ys.cqut.edu.cn/cn/index.asp),在网络上进一步把咱们学院的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其他各二级学院,工作计划《药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宣传部 2011学年上学年 工作计划》。工作展望:大三的学长学姐都退了,而我们也到了大二下学期,也许在学生会也就剩下这短短的一个学期了,在这剩下的一个学期里,我真诚地希望药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的各位和我一起,努力工作,把咱们宣传部的工作越办越好,以后留给我们的必将是一份美好的回忆,加油吧!龙祥2011年3月13日17:47:34

篇3:工程造价学年论文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河南工程学院大一至大四非体育专业在校大学生9400人,其中2006级2100人,2007级2300人,2008级2450人,2009级 2550人,测试时间:2010年5月至6月。

1.2 研究方法

1.2.1 数理统计法。

测试数据由SPSS11.5统计软件处理,计算均值和标准差,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统计学显著性水平P=0.05。

1.2.2 体质测试实验法

体质测试方法按照2007年4月颁布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办法进行,分室内测试和室外测试。

室内测试采用大连万国汇通体育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生产的UOSIM(尤西姆)系列体质测试器材,对大学生身高、体重、握力、肺活量、立定跳远指标进行了测试;800m(女)/1000m(男)指标测试在室外标准田径场进行。

2 结果与分析

2.1 体质测试结果统计

按照2007年最新颁布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将各个指标的原始成绩与得分标准进行对照,此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各项指标及根据各项所占比例得出的总成绩如表1所示,可以发现,本年度总成绩较低,平均分均在65分以下。有些指标如肺活量、立定跳远的平均成绩在60分以下,直接影响学生的总成绩,也反映了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应该引起学校体育工作者重视。

2.2 身体形态分析

注:* 表示P<0.05异显著,**表示P<0.01差异非常显著

身高体重标准是指身高与体重两者的比例应在正常的范围,是评价人体形态发育水平和营养状况及身体匀称度的重要指标[1]。由表1、表2可见,全体学生身高体重指标随年级的升高呈逐渐上升趋势,其中四年级得分最高,一年级最差,平均分别得分为77.13分和77.01分。学生身高体重指数一、二年级较好于三、四年级,差异性显著(P<0.05)。

学生身体形态发育出现此种现象,一方面是学生营养不良或是膳食不合理或与体育锻炼不均衡所致,同时也不能排除学生过分追求骨感等因素。为此,学校体育应该着眼于发展学生体质,端正身体姿态的观念,正确认识健康美[2]。

2.3 身体机能分析

注:*表示P<0.05差异显著,**表示P<0.01差异非常显著

2.3.1 肺活量

肺活量测试是人体呼吸的最大通气能力,它的大小反映了肺的容积和肺的扩张能力,是评价人体生长发育水平和体质状况的一项常用指标[3]。由表1、表3可见,从肺活量指数得分(满分100)来看, 一年级肺活量平均得分49.67分,四个年级中最差,二年级最好,平均得分51.19分,一年级和四年级,一年级和二年级肺活量之间差异性非常显著(P<0.01),从二年级开始肺活量出现了下降的趋势。这可能与学校大二以后不再开设体育课有关,学生缺乏系统的有氧耐力锻炼,尤其是与呼吸肌有关的肌肉练习。这要求学生以后要多加强在肺活量方面的训练,可以进行以下体育项目锻炼,如:跑步,有氧操和游泳等。另外,大一学生第一次参加测试,对方法的掌握不太好也可能是影响其肺活量测试值的一个因素。

2.3.2 800m(女)/1000m (男)

800m(女)/1000m(男)是反映学生心肺功能的主要方面,这项测试主要考察学生耐力的强与弱[4]。由表1可知,从耐力得分(满分100分)情况来看,一年级在本次测试中成绩最好,平均80.53分,耐力指数良好,四年级最差,平均得分69.98分,二年级和三年级平均得分分别为75.37分和70.41分。由表3可见:一、二年级和三、四年级耐力跑差异性非常显著,各个年级均随年级的升高呈现明显下降趋势,高年级耐力素质明显低于低年级。尽管测试总体成绩良好,但是还是有一部分学生耐力欠佳,对耐力练习存在明显的退缩心理,反映出这部分学生心肺功能、意志品质、吃苦耐劳精神和心理抗挫折能力较差。

2.4 身体素质分析

注:*表示P<0.05表明差异显著,**表示P<0.01差异非常显著

2.4.1 立定跳远

立定跳远主要测定向前跳跃时下肢肌肉的爆发能力以及身体的协调能力的发展水平,腿部的爆发力是以腿部力量为基础,没有力量就谈不上爆发力,也谈不上肌肉的耐力。从测定结果可以看出(见表1),立定跳远二年级最好,四年级最差,平均得分分别为48.84分和44.81分,一年级和三年级成绩处于中等水平,平均为47.47分和47.58分。由表3可见,四年级和其他它三个年级差异性非常显著(P<0.01)。

总体成绩出现了先升后降的趋势,一年级和四年级成绩低于二、三年级。这可能与一年级平时对体育活动不够重视,缺乏下肢力量的锻炼有关,所以应加大对一年级体育课的监督与管理力度。四年级可能与不再开设体育课或在平时活动中缺乏下肢力量和腰腹力量的训练有关。

2.4.2 握力

握力是测量上肢静力性力量的常用指标,它主要反映受试者前臂及手部肌肉的抓握能力[5]。从测试结果可知,见表1,握力得分(满分100)情况,其中三年级最好,一年级最差,平均分分别为65.49分和61.87分,二年级和四年级处于中等水平,平均得分分别为64.87分和64.32分,由表3可见,一年级和其它三个年级差异非常显著(P<0.01),出现了先升后降的趋势。一年级成绩较低可能与平时上课和活动中缺少上肢力量和手臂协调用力的训练有关,四年级握力下降可能与不再开设体育课,身体素质下降有很大关系,应长期加强身体各个部位的训练。

2.5 总成绩分析

注:*表示P<0.05差异显著,**表示P<0.01差异非常显著

由表1可知,此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总体情况不容乐观,学生体质测试结果处于及格水平(满分100分),其中一年级成绩最好,平均为63.77分,三、四年级平均分分别为60.50分和61.82分。随年级升高出现明显下降的趋势。由表5可见,一、二年级没有显著差异,其它各个年级差异性非常显著(P<0.01),且随年级的升高出现明显下降趋势,总体成绩令人担忧。一方面,这可能与部分学生平时缺少体育锻炼,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不够有关。另一方面,也可能与今年体质测试项目和国家评分标准的改变有关;学生对800m(女)/1000m(男)耐力跑缺乏锻炼和信心,积极性不高。其中,三、四年级耐力跑项目,二、三年级立定跳远,二、三和四年级握力差异不显著。

3 结论

3.1 身体形态状况

学生身体形态总体良好,可是随年级的升高出现下降趋势。其中,一、二年级和四年级身高标准体重差异显著,三年级和一、四年级无显著差异。

3.2 身体机能状况

反映身体机能的肺活量二年级最好,一、四年级最差,二、三年级和一、四年级肺活量之间差异性非常显著。800m(女)/1000m(男)耐力跑是一年级最好,四年级最差,随年级的升高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其中一年级与其它三个年级之间差异性非常显著,三、四年级差异不显著。

肺活量和耐力跑项目都是反映心肺功能的重要指标。此次测试结果发现,耐力跑得分明显高于肺活量得分,这表明耐力跑既可以反映心肺功能,还可以反映心肺耐力,肺活量差的原因可能是学生可能平时缺少心肺机能的锻炼,应加强此方面的锻炼。

3.3 身体素质状况

就身体素质来说,握力值是一年级最差,与其它年级相比,差异非常显著,二年级和三、四年级无显著差异。立定跳远总体情况不容乐观,四年级与其它三个年级差异性非常显著,二、三年级无显著性差异。

3.4 总成绩

由本研究可以发现,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总体成绩处于及格水平,学生体质状况令人担忧,其中四年级测试成绩最差,一年级测试成绩最好。学生体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孙艳,楼小娟.体育测量与评价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结果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1,21(5):65-67

[2]张健华,许世岩.1999-2000年甘肃省汉族大学生体质状况的动态分析研究[J].体育科学,2004,(9):67-68

[3]王丽,张勇.对全国青少年1985-2000年体质状况的比较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3,39(5):30-32

[4]郭海英,余邵森.浙江省老年人体质现状及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4,25(2):56-67

篇4:充分利用新学年

虽然上学对你来说或许是艰苦的,但成年人通常对他们在学校上学的日子有愉快的回忆。不过他们常常希望自己曾有不同于当年的表现——在功课中取得优异成绩而不仅是勉强通过考试,参加体育队的选拔赛,或者学会一门语言而不是选择一门更容易的课程。

有一种方法可以确保你不会错过这个学年碰到的机遇,那就是下定决心。你需要下定什么样的决心呢?我们向一些孩子和老师征求了建议。

★ 决心一:尽最大的努力

“要独立、用功,不懂就问。” 2005~2006年度全美最佳教师,马里兰州银泉市茂田小学的金伯利·奥利弗建议。

朱莉·范德·瓦尔克是安大略基奇纳一所私立中学8年级的学生,他指出努力始终如一地按时完成家庭作业“不仅仅使你感到快乐,而且还能使你的老师们信任你。”

★ 决心二:井然有序

《酷大学》一书的作者唐纳德·阿舍建议,为了最佳地利用写家庭作业的时间,你应该排除不必要的干扰。这意味着你集中精力做家庭作业时,要关掉音乐、电视和手机。

阿舍说,那些以小组为单位做事情的孩子们更有可能把他们确立的目标坚持到底。考虑与几个朋友一起干一个长期的项目,而不要自己单独去做。

阿舍将实现你的目标的过程分解为3个步骤:决定你要做多少工作,你将做什么以及你将在什么时候做。一旦你明确了这些步骤,你将乐于朝这个目标努力。

此外,保持井然有序通常开始于提前做计划。对于那些明年夏天要考虑申请大学的高中生来说,现在是开始做计划的时候了。试试在日历上制定出未来一年的详细计划,选择切合实际的最终期限,并把它们写下来。

★ 决心三:要积极

参加体育队的选拔赛是结交朋友,锻炼锲而不舍、团队精神和领导能力的一个好途径。这些有益的品质在求学和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将发挥作用。

如果你所在的学校没有提供你喜欢的运动项目,组织一个你自己的“队”。依你的兴趣,你可以每周一次加入一组志趣相投的朋友,去溜冰场、网球场或高尔夫球场。

美国基督教青年会从事“儿童早期和上学后计划”的芭芭拉·罗斯指出,仅仅限制一下在屏幕前的时间(在电脑或电视机前),定期到外面去玩就能帮你保持良好的状态,精力充沛。

罗斯女士还建议让你的家人一起参与到你的变得更有活力的目标中来。不必非要组织起来并且花费很长时间。或许你们可以晚饭后散散步,或是不开车,一起走路去商店。

★ 决心四:发现你的兴趣

所在

你真正喜欢做什么?如果你不知道,现在正是你去弄明白的好时机。安大略基奇纳的高中教师罗尔夫·蒂森鼓励自己的三个孩子去参加学生政治社团、俱乐部、戏剧或音乐社团。

作为一名地理教师,蒂森还强调进行有关诸如全球变暖这样的环境话题的辩论和制订相关行动计划,并下定决心成为环境管理员的重要性。

有一件事情他后悔当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没有去做,那就是“更多地参加户外活动,如骑自行车和背包徒步旅行——走进大自然,走出城市。”

最后,下定决心并将其实施,这样的体验比具体的计划更重要。“制定目标是一个成功人士的标志,”阿舍说:“即使你最终或许做了某件别的事情,通过设定目标,你正在创造一个有你在其中的成功未来。”

Although school may seem tough to you, adults often have happy memories of their school days. Frequently, though, they wish they had done things differently —excelled in their courses instead of just getting by, tried out for1) that sports team, or learned a language instead of opting for2) an easier course.

One way you can make sure you don't miss out on opportunities this school year is to make resolutions3). What kind of resolutions should you make? We asked a few kids and teachers for their advice.

★ Resolution One: Try your best

"Be yourself, put forth4) lots of effort, and ask questions when you don't understand," advises Kimberly Oliver of Broad Acres Elementary School in Silver Spring, MD, National Teacher of the Year for 2005-2006.

Julie Van de Valk, who is an eighth-grader at a private school in Kitchener, Ontario, points out that a consistent effort to get homework done on time "not only makes you feel good, but makes your teachers trust you."

★ Resolution Two: Get organized

In order to maximize your homework time, you should eliminate5) unnecessary distractions6), recommends Donald Asher, author of the book Cool Colleges. That means turning off music, TV, and your cellphone while you concentrate on homework.

Kids who do things in teams are more likely to follow through on their goals, Asher says. Think about getting together with several friends to work on a long-term project, rather than going it alone.

Asher breaks down the process of achieving your goals into three steps: Decide how much you're going to do, what you're going to do, and when you're going to do it. Once you have those steps clear, you're ready to work toward the goal.

Additionally, staying organized usually starts with planning ahead. F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ho will be thinking about applying to colleges next summer, now it is the time to start planning. Try mapping out7) the next one year on a calendar, choosing realistic deadlines and writing them down.

★ Resolution Three: Be active

Trying out for a sports team is a great way to make friends and practice perseverance8), teamwork, and leadership. Those are useful qualities that will be helpful on every aspect of school and life.

If your school doesn't offer a sport you're interested in, organize your own "team". Depending on your interests, you can join a group of like-minded9) friends once a week at a skate park, a tennis court, or a golf course.

Simply limiting screen time (in front of the computer or the TV set) and regularly going outside to play can also help you stay in shape and be active, notes Barbara Roth, who is with the Early Childhood and After School Programs at the YMCA.

Ms. Roth also suggests getting your whole family involved in your goal of being more active. It doesn't have to be organized or take a long time. Maybe you can go for an after-dinner stroll10) or walk to the store together instead of driving.

★ Resolution Four: Find your passion11)

What do you really like to do? If you don't know, now is a good time to find out. High school teacher Rolf Thiessen of Kitchener, Ontario, encourages his own three kids to get involved in student politics, clubs, drama, or music.

As a geography teacher, Mr. Thiessen also stresses the importance of debating and strategizing12) about environmental topics such as global warming, and making a resolution to be a steward13) of the environment.

One thing he regrets not doing when he was a kid is "getting more into the out-of-doors, like cycling and backpacking14) — getting into nature and out of the city."

In the end, specific resolutions aren't as important as the experience of making and keeping them. "Making goals is a sign of an achiever," Asher says, "And even though you may do something different in the end, by making a goal you're creating a successful future with you in it."

Vocabulary

1.try out for: 参加……选拔

2.opt for: 选择

3.make a resolution: 下决心

4.put forth: 使出,发挥

5.eliminate[I5lImIneIt] vt. 排除,消除

6.distraction[dIs5trAkFEn] n. 分散注意力(或分心)的事物

7.map out: 详细安排,筹划

8.perseverance [7pE:sI5vIErEns] n. 坚持不懈

9.like-minded[7laIk5maIndId] adj. 志趣相投的

10.stroll [strEul] n. 散步,溜达

11.passion [5pAFEn] n. 激情,热情

12.strategize [5strAtIdVaIz] vi. 制订战略 (或行动计划)

13.steward [5stjuEd] n. (学校、俱乐部服务人员等的) 管理员

篇5:工程造价学年论文

主要工作总结

一、上半年我中心取得的重要成绩有以下几点:

1、工程训练中心首次成功申报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计划的“智能制造技术创新实践实训平台建设”项目和互联网+3D打印创新创业系列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实现了中心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新突破。

2、2017年8月,工程训练中心首次承办“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启动会”,受到包括浙江大学、武汉大学等各大高校的一致赞许,央广网、智能化网等媒体关注并报道了此次会议。

3、2016年10月在第四届江西省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中取得两个一等奖、三个二等奖,一个三等奖,团体总分第二名的好成绩。尤其在“重力势能驱动的自控行走小车越障竞赛”项目中,包揽了该项目的第一名和第二名,并代表江西省赛区参加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最终获得该项目的二等奖第一名。这是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举办以来,我校获得的历史最好成绩。

4、2017年7月工程训练中心正式挂牌成为全国应用型人才培养工程的培养基地。

二、中心正在做和即将做的主要工作:

1、正在建设江西省首条柔性制造线实训平台及智能制造综合训练平台,该平台涵盖演示、体验、认知、实训、开放实验、课程设计、创新设计、深入研究等一系列教学科研活动。可为中心打造成在区域内及全国具有引领性的教学示范基地,并起到辐射和引领作用。

2、正结合学分制进行深入的工程训练教学体系改革,强化突出工程创新能力和工程素质的贯穿培养。

篇6:工程造价学年论文

在校党政的正确领导和指导下,在过去的一年中,我院教职工都能兢兢业业,圆满完成教学科研工作。并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提高,为我校迈上新台阶,成功申请到硕士单位立项建设贡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指导思想

我院所有教职工能良好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学校的各项规定;教师们能按照学校要求积极开展正常的政治理论学习,我们的政治学习制度健全,学习时间充足有保证,参学率高、大家能联系实际、讲求实效,认真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我院的发展规划符合学校定位,一贯重视教学工作,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合理、有特点,培养模式符合目标要求。

二、管理队伍与管理作风

我院现有领班班子5人,因师生人数众多,因此教学和科研由两位副院长分别主管,结构合理。干群关系融洽;所有班子成员道德修养高,能坚持原则,秉公办事;所有成员能遵守党纪国法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遵守学校的劳动纪律,按规定考勤。

三、廉政建设

过去一个学年内,全体员工认真贯彻上级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政治学习活动,对党员干部经常开展党性党风党纪金额廉政教育,切实做到廉洁自律、不以权谋私、艰苦奋斗、勤俭办公。

四、师资队伍建设

机电工程学院现有教职工64人,教授3人,副教授23人,博士15人。期中52人专职于教学第一线,其中具有研究生学位人数远远大于规定的50%,符合岗位资格的教师大于95%,专职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比例逐年提高,我院教师队伍合理、发展良好,形成有学术实力的学术梯队。

五、教学建设与改革创新

我院教师工作有计划、有总结,能实行目标管理,按计划推进工作;教学大纲严谨规范,教材建设卓有实效;双语教学课时大于8%;我院在校外有多处实习基地,充分满足学生实践要求;能做到开拓进取,勇于探索,工作思路创新,措施得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六、工作实绩

1、教学管理方面:能充分贯彻落实教学计划,圆满完成学校下达的教学任务。具体做了以下工作:

(1)修订2008级教学计划和实践环节教学大纲

(2)扎扎实实做好学期各阶段的教学检查工作

(3)认真组织好毕业设计工作

(4)坚持青年教师的指导工作

(5)重视听课评课活动

(6)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2、学生管理:我院辅导员及班主任老师们能深入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有针对性的做好学生的 思想教育及转化工作情况。具体完成了以下工作:

(1)逐步建立学生工作思路

(2)建立并完善辅导员、学生管理等方面的相关制度,重点建立并优化

评优评先评奖、贫困生、助学金评定等方面的制度

(3)调整辅导员分工

(4)开展学生日常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工作

(5)抓好学生学风、班风建设,抓好英语四六级考试和考研

(6)开展了一些必要的活动:校运动会、校辩论赛、迎新晚会等,并取

得了好的成绩

(7)圆满完成2008级迎新、入学教育等方面的工作

(8)关心地震灾区和贫困学生,发放困难补助,并发放衣物等

(9)指导学生开展课外制作活动

(10)积极参与学生处、校团委以及其他单位、部门组织的各项互动

(11)搞好学生就业工作和学生党建、团建工作。

3、教学效果:我院学生基本理论与技能水平高,具有创新能力,多次获得各种大赛优秀成绩。毕业论文质量高,学生思想道德文化素质高,学生体育合格达标率高,毕业生用人单位评价我院毕业生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

4、评估工作:我院在过去一个学年内,圆满完成了学校对我院的各种评比,评估工作。

5、科研、教研工作:根据老师们的专业强项,我院组建了合理的科研团队,按要求积极展开教研活动。具体如下:

(1)重视科研队伍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壮大(学科建设的基础)

包括:引进具有丰硕成果的高层次人才(有专著、论文、成果,且熟悉科研

工作);吸纳其它优势单位(如:713研究所)的优秀科研人才参与我院的科研工作、学科建设工作与申硕工作;培养/扶持(大胆使用)我院的优秀中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并围绕他们组建学术团队(定方向、定队伍、定/找项目、给环境、出成果),同时从学科建设经费和学院科研奖励经费中拿出一定数额重点给予资助和支持(设立团队奖)。

(2)加强科研课题的后期管理工作,包括:项目结项、项目鉴定、项目报奖、成果转化,这些工作很繁琐可能会没有结果,但必须做,否则更没有结果。

(3)积极改善科研条件与营造氛围(图书资料与期刊、研究所、研究实验室)

(4)加强学术交流(国际、国内)活动,做到:目标、计划、内容、效果。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加强开展学术交流与学术报告制度。

(5)建设科研型重点实验室

(6)健全学院科研激励(奖励、资助)制度,助推科研振兴计划

机电工程学院

篇7:工程造价学年论文

考核自评报告

根据《广东省关于开展2018年度本科高校“创新强校工程”考核及2019年“创新强校工程”资金申报的通知》要求,现将我校2017-2018学年“创新强校工程”实施情况报告如下:

一、机制体制改革

(一)机制体制改革工作取得的成效 1.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持续完善

学校继续努力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依照大学章程实施管理,积极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全面深入推进依法治校、科学发展。

一是重新修订了《中共嘉应学院委员会会议议事规则》《嘉应学院校长办公会议议事规则》,进一步明确了党委会、校长办公会的议事范围和规则,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完善并严格执行领导班子的决策程序。

二是制定了《嘉应学院章程》,以章程作为依法办学、实施管理和履行公共职能的基本准则和依据,大力推进依法治校工作,完善学校规章体系建设。

三是制定了《嘉应学院学术委员会章程》《嘉应学院学术委员会议事规则》,建立完善了以学术委员会为核心的学术管理体系,充分体现教授治学的理念。

四是制定了《嘉应学院教职工代表大会与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工作规程》《嘉应学院教职工代表大会提案工作规程》,民主参与制度建设完善并有效实施。

2.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向纵深推进

学校根据“放管服”改革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在人才引进、教师培养、岗位设置与聘任、绩效分配等方面全面实施推进和深化人事管理机制体制的改革。

一是大力实施业已制定的《嘉应学院选调、引进高层次人才管理办法》、《嘉应学院“十三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省市共建师资队伍规划》、《嘉应学院外聘兼职教师管理暂行办法》、《嘉应学院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实施试行方案》、《嘉应学院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管理办法》、《嘉应学院B系列人员岗位设置与聘任管理办法》等人才队伍建设和人员管理制度。

二是不断完善和强化嘉应学院“教师专业发展中心”,初步建构了有自身特色的教师发展模式,形成了多元合作、保障有效、平衡开放的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机制。

三是继续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学校已实施岗位设置与聘任,强化岗位职责与竞争意识,实现了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目前正在实施第二轮岗位设置与聘任工作。

四是进一步完善绩效与目标考核,建立健全合理的分配激励制度。在大力实施《嘉应学院高层次人才薪酬分配方案》、《嘉应学院教授、博士津贴实施办法》等薪酬激励政策的基础上,目前正在对《嘉应学院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和《嘉应学院目标管理津贴实施办法》作进一步的修订和完善。

3.人才培养机制体制改革凸显成效

一是学校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在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推进协同育人等影响人才培养的主要环节取得一定的成绩,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今后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学校努力对接社会需求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对准行业、合作共赢,实现人才培养方案与社会需求的对接。对接专业国标和专业认证,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专业培养标准,加强技能、职业素养和师德规范、教育情怀的养成。根据人才核心素养和教师综合素养的要求,科学构建课程体系。根据就业和职业发展为导向的原则,以及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和职业课程三大类的架构。

三是学校结合发展目标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核心,将协同育人理念落实到人才培养机制改革中。制定了《关于全面推进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实施因材施教、分类培养,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的教育教学模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要、人才培养方案与学生成长规律、人才培养途径与手段的有机统一。

四是通过持续实施一系列“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不断创设育人新载体。2012年以来,学校先后制定和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卓越护理人才培养计划》等,培养的卓越人才以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受到用人单位好评。

五是通过校校合作,协同育人取得新成效。学校作为广东省首批试点院校之一,先后与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河源职业技术学院等5所高职院校合作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试点工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政校企合作,扎实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学校积极与行业、协会、企业沟通交流,努力探索高校与行业、企业协同育人的新型合作模式。2012年,与东软睿道教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签约联办示范性软件学院,培养高级软件技术应用型人才。先后与香港盛家商业机构、广东丰乐集团、梅州移动等16家企业合作,共建校企合作人才培训班。

六是通过个性化培养,增强学生竞争能力。学校制定了《本科生修读辅修专业、双学士学位管理办法》,实行校内双学位人才培养模式,依靠现有的教学资源,搭建跨学科、跨专业的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4.科研机制体制改革激发活力

在2017-2018学年,我校不断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激活广大教职员工投身科研工作的积极性。2018年,我校印发了《嘉应学院纵向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嘉应学院纵向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嘉应学院科研项目间接费用管理管理办法》,正在修订《科研奖励办法(修订版)》和《科研目标管理评估方案(修订版)》等文件,进一步强化科研管理,激发广大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的热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5.资源配置机制体制改革成果突出

我校高度重视资源配置机制的建设,围绕学校的办学方向和目标,提高学校资源向教学、科研汇聚的力度和水平,优化调整资源,推动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

一是对学校职能部门进行机构调整。2016年将原资产管理处的资产管理职能与原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的职能合并形成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实施2年来,对提高学校资源配置的科学化,特别是提高实验室资源配置效率的效果明显。

二是科学规划资源的整合。新建的文科大楼已投入使用,对全校的机构和资源进行科学的规划和配置,整合提高入场单位资源水平和档次,并按照应用型本科高质量人才培养要求配置,有效提高整合了文学院(客家学院)、客家研究院、教师职业技能教学部、生命科学学院、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体育学院等单位的教学资源,提出了学校教学场地调整方案并在2018年9月开始实施。

三是全面推进实验室与仪器设备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建立了与学科建设、专业建设相适应的实验室管理体制。为更好地实现平台设备的开放共享,2017年学校制订了《嘉应学院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暂行规定》,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共享平台的建设,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密切与地方产业的对接,与地方共建实验平台,2017年学校制订了《嘉应学院与企业合作共建实验室管理办法》并实施。与多家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发挥学校学科和人才优势,主动与地方优势和特色产业加强对接,整合地方资源和学校资源,共建产学研结合,既服务教学科研,又开展社会服务,对接地方产业发展需要的实验平台,使共建实验室成为省市共建高校的重要载体。

四是启动了新一轮的体制机制改革工作,已制定了《嘉应学院资源汇聚与配置体制机制改革方案初稿》,拟经过学校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论证后开展进一步的资源汇聚与配置体制机制改革工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努力方向

我校体制机制改革方面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同时仍然存在较大的改革空间。

一是在完善“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社会监督、依法治校”的大学治理结构,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和健全现代大学制度方面,有进一步完善的必要。下一步,我校将重点在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学术决策体系和运行机制、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办学机制、完善民主管理和监督机制和健全以大学章程为统领的大学制度体系等方面加强研究,进一步明确改革的目标与实施的措施步骤。

二是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高层次人才引进机制有待进一步优化、各类人才队伍管理机制、考核评价制度有待进一步健全,分配制度有待完善、各类津贴补贴的发放有待进一步规范和优化等方面的问题。下一步,我校将首先在深化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改革,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方面,着重深化高层次人才引培机制改革。如围绕重点建设学科和专业对学校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给予政策倾斜和重点支持,创新引才形式,实施灵活的用人方式,制定和完善教师素质提升制度,修订完善《嘉应学院教职工进修培训规定》,推进“放管服”职称评审改革工作等。其次将深化岗位设置与管理制度改革,实行分类管理。特别是在改革岗位设置与管理制度、实施非事业编制人员岗位设置与聘用等方面,建立有利于学校发展的科学、合理、高效的管理机制。再者是将进一步深化薪酬分配制度改革,健全激励机制,如修订《嘉应学院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嘉应学院目标管理津贴实施办法》及各项考核评估方案,制定科学明确的目标体系、严格规范的考核机制和奖励性激励机制,等等。

三是人才培养机制体制改革有待进一步突破。目前,教学管理和质量持续改进的机制体制不够完善、质量持续改进能力有待加强,人才培养模式有待进一步调整优化,专业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适应度有待加强,教学改革运行不畅,辅修专业、双学士学位教育开办积极性不高,以及教学研究和改革积极性不足等。在我校2018年3月至6月深入开展“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活动的基础上,以深化新工科教育改革,推进产业学院建设、课程建设改革、调整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教学研究、加强实习实践基地建设、加大 “质量工程”建设力度、加强教学成果奖培育、以及制定和实施《嘉应学院教学工作量计算及奖励办法》等方面作为人才培养机制体制方面改革的主攻方向,全面加强内涵建设,加强学生实践能力训练,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高校服务产业的能力。

四是在科研机制体制改革方面,仍然存在科研组织管理机制运行不畅、科研创新活力不足、科研评价考核不完善等方面的问题。接下来,我校将在创新科研组织管理形式、激发科研创新活力推进全校创新、创新科研评价考核机制、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的科研管理职责等方面着重研究,借鉴国内外大学好的经验做法,建立完善以信任为前提的科研管理机制,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大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攻关能力。

五是在资源配置机制体制改革方面,学校存在着办学资源不足,学校资源管理科学化、系统化、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教学资源共享和优化不足,资源使用效率有待提高,资源配置水平还不能适应学校的办学方向和目标等方面的问题。学校将进一步优化学校宏观规划机构,改革各类资源的计划、论证模式并建立完善项目论证体系,探索建立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教学资源管理模式,探索建立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教学资源共享机制,增强资源管理力量,制订激励实验实训教学、大型实验平台建设管理工作的制度等,通过上述措施,切实强化资源配置的效率提升。

二、师资队伍建设

我校大力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根据省市共建总体规划,瞄准“申硕”目标,紧密围绕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以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以深化人才机制改革为突破,以高层次人才、青年骨干教师队伍以及“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建立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水平的长效机制。目前,学校高层次人才的数量不断增长,青年骨干教师不断成长,“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明显,教师整体素质不断提高,较好地保障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师资队伍建设取得的成绩 1.总量稳步增长,结构持续优化

目前,我校教师队伍规模基本能够适应学校教育教学和发展的需要,2017-2018学年校本部专任教师803人,外聘教师240人,折合教师总数923人,折合生师比为20.25:1。学校重视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的数量不断增加,截止到2018年6月,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60人,占专任教师比例的19.93%。在专任教师中,高职称和高学历教师比例逐年增加,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进一步优化。

2.发展成效明显,素质不断提升

第一,我校在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方面有新的进步。一是通过实施人才引进优惠政策,拓宽人才引进渠道等方式,克服区域劣势,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尤其是引进具有博士学位教师。修订完善了高层次人才引进系列政策,较大幅度提高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待遇,积极推进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2017-2018学年,引进博士等各类人才88人,继续聘请一批院士在内的著名学者和各行业的高级人才为荣誉教授、客座教授、兼职教授,服务于学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二是重视教师内部培养,支持和鼓励教师提高职称和学历、申报各层级的人才培养项目。2017-2018学年有4人选“扬帆计划”,有10人入选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重点培养对象。三是在教师培养培训方面取得新成效。学校重视教师的分类培养,制定高层次人才培养资助和激励政策、新教师培养方案等,设立中青年教师培养项目,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教师进行培养培训。充分发挥学校“教师专业发展中心”作用,通过开展校内培训不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2017-2018学年组织了37名新教师参加了岗前培训;组织了240多名教师参加“慕课课程开发微课设计与制作”培训班;举办新教师培训班,对80多位新教师进行了校本适应性培训;组织了20多名教师参加“互联网+与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高校教学问的新问题与策略”培训班;组织了20多名教师参加“勤勉务实:我的教师专业发展之路”培训班。修订了《嘉应学院退休、延退、返聘管理规定》,继续发挥退休老教授在培养青年教师中的传、帮、带作用。同时,继续实施“中青年骨干教师重点培养工程”,本学年度选拔了10名中青年骨干教师重点培养对象,现有在培青年骨干教师重点培养对象五批共70人,投入培养经费共630多万元。

第二,在“双师双能型”教师引进与培养方面取得较大进展。主要是学校大力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制定了《嘉应学院“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方案》,通过校内培养、企业锻炼、挂职锻炼、“双师双能型”教师认定和专门津贴等措施,不断提升教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能力,推进“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专任教师中“双师双能型”教师177人,占专任教师22%,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起到重要作用。2017-2018学年,新聘具有行业、企业工作经历教师176人,占新聘教师70.37%。与此同时,我校开展教师实践能力培养,选派中青年专业教师到企业、行业挂职、兼职和参加专业实践,让教师接触到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艺,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强化实践技能。一年来,有35位教师到企业、行业挂职、兼职和实践实习和考察学习。

第三,教师交流访学方面逐渐打开了工作局面。近年来,我校教师队伍的对外学术交流和访学活动持续增加,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与国(境)外交流合作日渐频繁。我校现有国(境)外教育背景或国(境)外高校、科研机构连续工作1年以上经历的教师55人,占教师比例6.8%。2017-2018学年聘请来自美国、英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的外籍教师14人,承担外语、经济、音乐等教学工作,与中国教师形成一支多元文化的教师队伍。2017-2108学年教师出国(境)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交流、讲学等学术活动有近100人次。鼓励和资助中青年教师的访学进修,年度选派中青年教师到国内外访学进修(3个月以上)、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教师有59人,占校本部专任教师7.3%。

3.教师管理制度化,教师队伍建设保障度提高

我校对教师队伍建设进行了整体构思和科学规划,结合学校发展需要,大力加强制度建设。先后制定了《嘉应学院“十三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嘉应学院选调、引进高层次人才管理办法》、《嘉应学院“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方案》及职称评审系列政策等制度,使我校师资队伍建设工作逐渐趋于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推进了我校教师队伍建设的进程,为培养高水平的教师提供了制度保障。

我校一直重视师德师风建设,评先评优、职称评审等均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度,制定了《嘉应学院关于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全面强化师德建设。2017—2018学年开展叶剑英基金优秀教师、方直卓越教师(教育工作者)、邓振龙基金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评选工作,共评选79人为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此外,根据省教育厅安排,2017年9月我校组织开展了师德建设教育月活动,着重开展学习政策法规、先进人物事迹,召开教师节表彰大会、举办师德征文等系列活动,效果良好。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努力方向

虽然我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重要的问题和困难。

一是生师比仍然偏高。生师比为20.25:1,仍高于国家规定比例。虽然学校进一步加大了人才引进力度,但仍有一定差距,学校将继续通过提高专任教师数量和聘请兼职教师,降低生师比。

二是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存仍存在较大困难。高层次人才竞争激烈,而我校受制于办学层次和区域劣势,导致了引进和留住高层次人才的难度很大。我校已进一步调整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和措施,落实任务,充分发挥二级学院在人才引进中的主体作用,创新人才引进和聘用方式,希望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来校工作。

三是教师访学进修、学术交流自我提升的积极性有待提高。青年教师对访学进修、参加培训缺乏主动性,对外交流,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教师数量偏少。我校将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改善青年教师进修、培训环境,营造教师专业发展氛围,推进海外访学进修项目,鼓励和支持国内外学术交流,拓宽国外访学进修途径,促进青年教师水平的提升。

四是“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需要继续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需要进一步提升,才能较好适应学校转型发展,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学校将加大力度推进定“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积极落实建设方案的各项措施和任务。

三、人才培养

学校明确办学定位,在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推进协同育人等影响人才培养的主要环节取得一定的成绩,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一)教学改革发展的成绩 1.人才培养定位日趋明确

学校致力于培养思想政治素质高、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立足梅州、面向基层、服务广东、辐射全国、延伸海外,为梅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智力支持、科技支撑和文化引领。学校坚持优化教师教育,巩固基础学科,加强理工学科,发展应用性学科,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化扶持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构建科学合理的学科专业体系。

2.学科专业建设不断加强

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国家“2011计划”,实施“创新强校”工程,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学科建设取得新突破。学校完成第三轮重点学科建设,并启动第四轮重点学科建设工作,共投入1700多万元的建设经费,形成较为合理的学科建设格局。汉语言文字学、地理学、应用化学和体育教育训练学被批准为省级重点学科。同时,专业发展稳步提升,现已形成文、理、工等专业协调发展,门类齐全、结构合理、优势互补的本科专业体系。学校现有59个本科专业,(其中理工科专业30个,占50.85%,传统师范专业19个,占32.20%),涵盖文学、理学、工学、法学、艺术学、经济学、历史学、教育学、管理学、农学、医学等11个学科门类,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省级专业项目22个。2013年以来,学校新增运动训练、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技术、社会工作、物联网工程、房地产开发与管理、资产评估、学前教育、建筑学、测控技术与仪器等10个专业;新增统计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应用化学、网络工程、日语、软件工程、工程管理等7个学士学位授予专业。至2018年5月,我校获得学士学位授予资格的专业已达51个,专业建设达到新的水平。产品设计、汉语言、环境科学2018年暂停招生。

3.质量监控体系基本建立

一方面,以审核评估为契机,推进质量监控体系建设。2017年,学校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深化教学质量管理改革,加强质量文化建设,完善教学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及专业、课程质量标准,完善学校、学院、系(教研室)三级教学管理模式、教学监控及反馈体系,实现对本科教学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与监控,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2018 年,围绕审核评估专家组的意见和建议,形成整改方案,通过落实审核评估整改,力争实现教学改革更加深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更有成效,人才培养结构更加优化;立德树人理念在广大教师队伍中更加深入人心,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更加有机融合;学生创新创业和实践能力显著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另一方面,对标实施专业评估和专业认证。学校对照专业认证标准,制定专业评估方案对19个本科师范专业开展评估,并组织工科类专业参加工程教育认证,软件工程专业率先申请2019年IEET专业认证。各专业先按照专业标准和专业认证进行自查自建,组织交流和学习,力争逐批通过认证。

4.教学改革初见成效

学校积极推进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国家、省、校三级项目申报为抓手,进行教学改革实践。以特色专业、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重点专业、应用型示范专业等项目建设为突破口,推进专业建设全面改革。以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等项目实施为牵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近年来,学校获得质量工程项目国家级3项、省级84项,省级教改79项,校级教改756项;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一批成果被运用到教学中,教学改革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教学改革与研究正在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学校已开展8届校级青年教师竞赛,其中53名教师获得一等奖;80名教师获得二等奖;116名教师获得三等奖。推送8名教师参加省级青年教师竞赛,4名教师获奖,2018年第四届青年教师竞赛,我校获得一等奖1名,优秀奖1名。2017年1人被广东省考试管理中心授予广东省英语、计算机考试考务工作优秀个人称号。

5.创新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我校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核心,实施因材施教、分类培养,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的教育教学模式。发扬教师教育的优势,大力提升师范教育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对接。

一方面,创新人才培养特色进一步彰显。一是教师教育特色初步凸显,教师教育专业涵盖了中小学的所有学科专业。二是定向人才培养特色鲜明,梅州市“党政干部战略后备人才培养工程”和“大学生村官战略培养计划”在省内外产生较大影响。与16个行业或企业、事业单位合作开设“校企合作人才培训班”65期,成效显著。三是专业特色人才培养取得新突破,学校于2012年获得教育部批准开办运动训练(足球方向)专业,培养了包括国家女足队员谭茹殷在内的一批优秀运动员、国家级裁判员,学校女子足球队获得广东大学生运动会女足冠军等一系列殊荣。四是客家文化研究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另一方面,学校不断拓展创新创业教育,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果显著。五年来,在省级以上各类学科竞赛活动中,共计1000多人次(含集体及个人)获得566项省级以上奖项,其中,国家级奖励139项,省级奖励427项。学校投入了专项经费,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工作,获国家级项目130项,省级400项。近五年我校学生考取研究生人数逐年上升,总数达到1072人。

6.教育技术信息化建设水平稳步提升

学校继续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智慧校园硬件建设基本完备。经过数字化校园二期建设,学校硬件平台上升一个台阶,为学校综合实力的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学校的信息化应用基础得到了全面提升。

一是加快校园网骨干网络升级改造。升级至万兆到楼宇,建设光纤总里程近60公里,出口总带宽升级至5.2G,配合增加的缓存设备部分热门资源建立校内缓存,个人网速基本可达20M。

二是多专网共同运行。实现有线网络,无线网络,一卡通网络,门禁网络,监控网络五个基础业务网络稳定运行。

三是有线、无线网络全面覆盖。在原有20300个有线信息点基础上,增加无线2100个AP,已实现70%的学生从有线往无线平滑过渡。

四是服务器存储资源更新完善。计算资源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大大提升,在增加4台八路服务器后,存储资源扩展为160T,全面承载了数字化校园业务。

五是智慧校园软件平台及应用系统建设已上线投入使用。实现了业务再造、数据共享,提高了学校的管理效能,完成了各类系统架设、二次开发和业务再造,并且完成了各系统业务打通、数据清洗和数据审计的各项工作。智慧校园智能一卡通系统运行良好。已完成身份认证、圈存转账、商务消费、图书借还、门禁管理、智能控电、智能控水等系统建设,实现“一卡在手,走遍校园”。一卡通系统建设后,学校开源节流效益明显。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努力方向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省、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我校在本科教学建设中取得了重大成就,并逐步形成了“植根侨乡,服务地方,弘扬客家文化”的鲜明办学特色。但与同类兄弟院校相比,我校还明显存在着不足和差距,最为突出的问题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新师范”建设背景下,教师教育资源分散,多部门管理协同工作困难,师资力量薄弱,师范生实践基地建设有待加强和整合。教师教育是我校的优势所在、根基所在,但由于社会需求与招生就业等种种原因,传统基础学科师范专业近些年不同程度地被弱化,甚至有被边缘化的倾向。“新师范”“国考”环境下,传统师范教育特色未得到彰显,师范教育未形成合力。面临“国考”,任务重、压力大,形势严峻。“新工科”建设环境下,学校对工科专业的投入和建设力度不足,工科数量不多。学校未能紧跟广东省加强工科建设的发展步伐,调整学科专业建设方向。学校发展定位和内涵发展与梅州经济发展战略及产业发展需求适应度有待提高,人才培养体系与产业发展结合度有待加强。

二是高水平教学项目欠缺,教学改革与建设有待提升。近年来,我校在教学改革与教学建设中投入很大力度,取得长足进步,项目数量和投入资金都有大幅提升,但省级以上项目偏少,尤其是国家级项目匮乏,包括各类质量工程项目以及教学成果奖项目。这是我们今后在创新强校工程、人才培养工作中要重点关注之处。

三是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教学改革力度不够,在实施一些具体的教学改革项目中,部分教师存在理解不充分、落实不到位、推进不平衡的问题。

四是专业建设不足,与经济社会发展适应度不够。从目前我校专业建设的总体情况来看,缺乏通过国际或国内权威机构认证的专业,国家级和省级优质专业项目数量欠缺。从专业设置来看,尚存在学科结构不合理、专业与经济社会发展适应度不足的情况。实现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工学等应用性学科专业的布点数、招生数增长速度相对缓慢。一些传统的专业缺乏特色,没有很好地体现出为区域经济发展和地方发展服务的特点。

为促进学校向纵深方向发展,进一步将我校建成高水平、高质量、高层次的本科院校,须从以下方面取得突破和发展:

一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师资队伍建设是我校人才培养和持续发展的第一要素,为此,需要坚持“引培并举”的原则,继续加大“外引内培”的工作力度。采用引进、外聘等多种方式引进新的教师资源,以改变现有师资格局,增加师资队伍活力;采取政策支持、资金投入等积极有效措施,吸引高层次人才来校工作;大力实施“教授培养工程”“青年教师博士化工程”“千百十培养工程”“中青年骨干教师重点培养工程”和“育苗工程”,逐步构建一支整体结构较为合理、创新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同时,深化人事分配、管理等体制改革,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优化引进人才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吸引和稳定各类优秀人才,不断提升我校教师队伍的层次和水平。

二是加强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与专业改造。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在专业建设上,加快开展国际或国内权威机构专业认证工作,争取获得国家级和省级优质专业项目。在专业设置方面增强适应性、提高针对性、加强综合性,以质量为本、以特色取胜。根据地方社会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积极设置和建设面向地方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的应用型专业。引导建构多学科的交叉学习,引导建构参与单位之间的交换学习机制,鼓励开展人才的协同定向培养。扩大学生专业选择的自由度,增强学生的应用实践和科学研究能力。同时,应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实行宽口径设置并加强基础教育,通过整合不同学科和课程,构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为学生日后的职业转换奠定必备的知识和素质基础。

三是稳步推进教学改革。以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为目标,以课程建设与改革为基础,广泛调研、积极筹划,优化和调整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数字化校园建设,从各个方面优化教学管理系统,提高管理效率;加快国际化办学力度,并争取新的突破。加强对全校教师的培训,切实提高全校教师对当前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的认识。设立应用型本科人才改革专项基金,通过立项方式进一步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理论研究,提高教师开展教学改革的意识和能力。

四是全面抓好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加快“卓越教师”班和“卓越法律人才”和“卓越工程师计划”建设步伐,全面推动“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继续探索实行专业大类培养;完善“4+X”模式,探索人才培养的新途径;探索创新创业、协同育人的新路径。

五是全面落实“质量工程”相关措施。以“质量工程”项目开发与建设为抓手,发挥项目的示范功能。继续推进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建设;组织开展校级和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等项目;做好质量工程项目的中期检查;完善建设“嘉应学院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建设”专题网站。

六是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工作。进一步加大实践教学投入,完善实习基地数据库建设;制订实习基地建设标准,分层建设。

七是着力打造“教学质量提升和学生行为管理平台”。通过无缝集成计算虚拟化、网络虚拟化、存储虚拟化、虚拟化安全、运维监控管理、云计算业务流程交付等软件技术,利用高速网络聚合多套超融合设备,实现资源模块化的横向弹性伸缩,形成统一的计算与存储资源池。在此基础上建成我校的人脸识别监控平台、学生校园行为轨迹安全管理平台、教学质量与学生行为大数据平台,从而大大提高学校全天候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作为学校重点打造的“补短板”项目,于今年9月被推送到省教育厅“冲补强”一事一议项目库。

四、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

(一)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效 1.科研体制机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我校不断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2018年,我校印发了《嘉应学院纵向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嘉应学院纵向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嘉应学院科研项目间接费用管理管理办法》,正在修订《嘉应学院科研奖励办法》和《嘉应学院科研目标管理评估方案(修订版)》等文件,进一步强化科研管理,激发广大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

2.学科建设取得新突破

我校学科建设成绩显著。2012年,汉语言文字学被批准为第九轮省级特色重点学科,实现了学校省级重点学科零的突破。2016年,地理学被批准为省级优势重点学科,应用化学和体育教育训练学被批准为省级特色重点学科。2017年,客家学(交叉学科)被批准为省级特色重点学科。至此,我校省级重点学科数达到5个,学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我校进一步强化对已经上报省教育厅的化学工程与技术、农业资源与环境和体育学三个一级学科的建设力度,做好各项冲一流的准备工作。

3.高层次科研项目的立项数量创新高

2017年7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期间,我校共获得2项国家级项目,项目经费为38万元。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分别是刘小松老师的《加权Hilbert空间的若干特征》,项目经费为18万元;张声源老师的《基于NF-κB通路的蒲桃种子酚类化合物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分子机制和构效关系研究》,项目经费为20万元。

2017年7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期间,我校共获得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分别是肖文评教授的《晚清民国时期粤东北客家侨乡民间文献收集、整理与研究》;杜德栎教授的《基于学校整体发展的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提示:201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本校共有三项,立项通知书文件时间为20170727,是否计入?—陈明)2017年7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期间,我校共获得16项省级项目,项目经费为108万元。其中,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教育科学重点项目1项,项目经费为10万元;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8项,项目经费为30万元;;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专项项目1项,项目经费为8万元;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共6项,项目经费为60万元。

2017年7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期间,我校共获得4项厅级项目。其中,2017年度广东省高校省级重点平台及科研项目3项;2018年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党的十九大精神研究专项)项目1项,项目经费为0.5万元。

4.社会服务的能力不断提升。

我校领导班子非常重视社会服务工作,确立了学校社会服务工作“立地生根、全面开花,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的指导思想,这对学校推动社会服务工作作用明显。

一是在科技服务方面,我校长期坚持政产学研用合作,重视技术转移机构、科研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及其他产学研合作平台的培育和建设,积极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和产学研工作,千方百计推广教师科技成果,投入保障力度大,措施有力。2017年7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期间,我校共与28家地方企事业单位签署横向科技合作项目,获横向科技合作经费475.98万元。近几年来,我校先后与近400家单位开展了政产学研合作,并向企业选派科技特派员共46人。同时,我校还与梅州有关部门围绕服务“双转移”和推动梅州经济社会发展,选定科研课题,开展联合攻关,并协助地方政府编制各种发展规划。目前,与梅州市有关部门确定并正在实施的合作项目数量达到100多项,其中,包括承办了市政府主办的一系列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学术论坛。

二是在知识产权创造和文化传承创新方面,学校发挥作用越来越大。在专利申请、软件登记和授权方面。2017年7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期间,我校共获得专利授权29件,其中发明专利4件,实用新型25件。2017年7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期间,我校获得软件著作权71件。申报数量逐年增大。

当前,我校文化与科技的关联度越来越紧密,相互融合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内驱力。我校地处“世界客都”梅州市,这里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保存着丰富的客家人文资源,具有开展客家历史文化研究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经过长时间的沉淀和积累,我校形成了“植根侨乡,服务山区,弘扬客家文化”的办学特色。

在客家文化研究和传播中,我校积极整合人才资源,创新搭建科研平台,形成了以客家研究院为主体的客家民俗研究,以文学院(客家学院)为主体的客家方言和客家文学研究,以美术学院、音乐学院、土木工程学院为主体的客家艺术和客家音乐研究,以经济与管理学院、华人华侨研究所、旅游发展研究中心、客商研究院、叶剑英思想研究所为主体的客家经济与社会研究,以客家廉洁文化研究中心为主体的客家廉洁文化研究,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新华文摘(数字版)》(2018年第3期)全文转载了我校文学院(客家学院)曾令存教授刊发于《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17年第5期“岭南学术”栏目重点推介的近两万字的《返本溯源:作为学科对象的客家研究》一文。对扩大我校客家研究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也标志着我校客家文化研究在学术界的影响力取得了突破性提升。

我校先后开设了《客家旅游地理》、《客家民俗与文化》等系列客家课程40门,使客家文化在不断创新的基础上广为传播。以协同创新为引领,整合全校人文社科的学科和人才优势,构建多学科交叉客家文化研究平台,努力搭建交流平台,加强客家文化的国际交流,积极探索建立客家文化传承的新模式,加强客家文化的挖掘、研究、保护和传承,与梅州市近年文化建设助推梅州经济转型、创建广东梅州文化旅游特色区战略紧密结合,为梅州建设“世界客都”、“文化梅州”、“梦里客家”提供有力的支撑。

三是社会服务制度方面越来越完善。为提高教职工参与“产学研”工作的热情,2017年7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期间,我校制定并准备出台《嘉应学院科研奖励办法》,进一步提高高水平科研成果的奖励标准和社会服务项目的奖励标准。同时,我校正制定《嘉应学院横向科技合作管理办法》,办法中明确规定教职工参与横向合作中的收益比例。同时,我校还为科研成绩突出的教职工提供多方面政策支持。一是配备科研秘书。二是减免一定的教学任务。正是由于采取了这些颇为奏效的措施,我校产学研工作推进顺利,横向合作项目得以稳步增长。

5、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成效显著。

一方面,加强领导,成立负责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工作的专门机构。校党委书记和校长担任学风建设和学术不端行为查处的第一责任人,成立了由学生处、教务处、科研处等14个成员单位组成的学风建设工作指导委员会,委员会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强化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的组织领导和业务指导,端正风气,杜绝不良学风。我校学术委员会成立于2014年,其下设的学术规范与道德建设专门委员会肩负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的学术评价与咨询功能,2016年12月学校对校级学术委员会进行了调整,调整后学术委员会功能不变。

另一方面,制定了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相关文件,为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提供规范性文件基础。为了进一步加强我校学术道德建设和学风建设,切实提高我校教师学术道德水平和形成良好的学风,我校修订完善了《嘉应学院学术道德建设暂行办法》。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努力方向

目前,我校在服务社会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横向合作经费的规模偏小,研发平台的经济效益规模需要进一步扩大;二是产学研融合深度有限,相关研究还没能引领梅州市产业行业发展;三是科技研发服务平台的推进有待进一步深化;四是教师参与社会服务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下来,我们将做好如下方面的工作,不断提升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一是加强专业建设。要结合地方实际和自身基础,利用地方的地缘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找准适合自己的学科发展方向,设置对口专业,建设自己的特色专业,发挥专业的龙头作用和品牌效应,满足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是始终坚持教育教学研究与应用性、开发性研究并重的原则,紧密结合学校和地方的实际,立足于地方需求,从地方特有的资源出发,根据地方的需要调整研究方向,优化科研平台,培育具有地方特点的科研特色。我校科研部门将积极牵头,搭建科研平台,为服务企业提供硬件保证。为研究人员提供财力支持;给教学科研人员开展社会服务提供时间、信息、经费和实验设施等方面的支持和政策倾斜;建立社会服务的评价机制和奖励机制,将社会提供服务作为教师评职晋级的参考因素。同时学校将采取多种灵活的科研方式,为地方提供人才、技术和咨询等服务,利用高科技成果吸引企业投资,为地方创造财富。三是建立学校与社会的联动机制。以创新强校、省市共建、振兴粤东西北高等教育计划为契机,厘清“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的发展思路,我们将紧密联系地方政府与地方经济实体。增强与当地政府或其职能部门的行政协调能力和学术沟通能力,使学校的教学和研究更具有针对性、现实性。

为此,我们将在2019年重点规划和建设了如下两大重点平台。其一,重点规划和建设“梅州市功能性新材料(铜箔)研发中心”。该平台主要瞄准梅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共性技术及高端制造关键技术开展研发和技术转化,充分发挥多年来产学研合作取得的优势和技术储备。目标是建设成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研发平台,形成一批行业领先,集成性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技术。首先为梅州市的主导产业——铜产业链和电解产业等提供技术支持和智力支撑。重点开展动力电池用双面光超薄铜箔、新一代挠性覆铜板、高频信号传输(5G等)用高纯高延展低轮廓铜箔、新一代网状电解铜箔制造技术、高端黄铜拉链表面处理、膜法高锰酸钾的制备等研发和技术推广;以及相关成套装备的研发和技术推广,未来3-5年内,可创造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50亿以上,并创造1万个以上的就业岗位。目前合作的企业主要有:广东超华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嘉元科技有限公司、广东航鑫科技有限公司、梅州卡莱橡胶制品有限公司、梅州线路板行业等。作为学校重点打造的新工科平台,于今年9月被推送到省教育厅“冲补强”一事一议项目库。

其二,重点规划和建设“广东省柚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柚类栽培面积居全球之冠,梅州“金柚”系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已成为全国、也是世界最大的沙田柚商品生产基地。种植面积已逾60万亩、产量70万吨,延伸产值达100多亿元。该平台着眼柚类产前、产中、产后的全产业链需求,重点研究和实施柚类产业规划与生态保障、种苗与品种培育、高品质与标准化生产、养分管理与植保、贮藏加工与资源综合利用开发、智慧果园与自动化生产、信息传播与文化发掘等七大工程,助力梅州乃至全国柚类产业提质增效,促进梅州柚类产业发展效益每年增加1000余万元以上,10年内建设成为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作为学校重点打造的服务地方的平台,于今年9月被推送到省教育厅“冲补强”一事一议项目库。

六、综合管理绩效评价

(一)综合管理主要成效

1.学校财务管理制度、内控制度和经济责任制度健全

学校严格执行《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嘉应学院关于建立经济责任加强财务管理的实施办法》、《嘉应学院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嘉应学院财务支出审批制度》和《嘉应学院工作补助管理暂行规定》等文件。2017年及时有效公开财务信息,财务检查和审计评价结果良好。

2.财务管理规范,认真落实高校财务管理意见。

学校债务下降快,投入化债资金多,2017年年初贷款余额为6481万元,2017年12月31日贷款余额4062万元,提前还款579万元,2017年较2016年贷款减少2419万元;2017年年末生均负债0.16万元,2016年年末生均负债0.34万元,生均负债下降52.94%。

截止2017年12月31日,其他资本性支出11265.72万元,教育事业支出总数为54523.8万元,占教育事业支出比为20.67%。人员经费支出41795.23万元,剔除学生助学金支出2675.44万元以及单位补缴2014-2016年养老保险4014.09万元后为31091.61万元,学校总支出64833.65万元,人员经费占总支出比例为47.96%。

3.部门预算和决算编制水平较高

2007年以来连续多年预决算编制工作获得教育厅的通报表扬,2017年获评2016年度部门决算和固定资产决算报表工作评为先进单位。

学校预算安排教学经费、决算教学支出符合教育部教学评估要求。学校每年认真做好绩效评价工作,绩效评价良好。2017年6月30日学校预算执行进度38.3%,教育厅平均进度是38.2%,高于平均进度0.1%。2017年9月30日学校预算执行进度52%,教育厅平均进度是62.5%,低于平均进度10.5%。2017年12月31日学校预算执行进度88.3%,教育厅平均进度是87.7%,高于平均进度0.6%。此外,学校制定创新强校工程年度项目任务及资金安排计划并及时报送主管部门,资金安排突出重点。严格执行年度项目预算,预算调整金额占年度项目预算的比例为0,年末“创新强校工程”项目支出进度为99.98%。

4.资金安排突出重点,突出学校的办学特色

以广东省“粤台客家文化传承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广东省“南方足球创新人才培养培训协同中心”“广东客家地区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协同育人中心”和嘉应学院“教师专业发展中心”为建设重点,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建设计划、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等一批特色项目建设。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努力方向

目前资金安排重点不够突出,碎片化趋势明显;引导资金向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力度不够;项目建设与地方产业发展紧密度有待提高。接下来将按“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思路,资金安排要紧密配合学校重点发展的思路,以申硕为抓手,集中资源办大事,向引进高端人才倾斜,向申硕的重点学科倾斜,向与地方产业发展紧密相联的省市共建项目倾斜,向新工科、服务和带动梅州地方产业的重点项目和实验平台倾斜。

篇8:新学年,只要超极本

新学期伊始, 你还想背着那厚重有加、速度有减的大砖头笔记本穿梭于校园么?面对新课程和新挑战, 你还愿意在课堂演讲的时候, 台下老师和同学默默等待你打开那个慢吞吞的PPT么?个性化的时代, 独一无二的你, 还愿意与别人撞“机”么?集聚英特尔创新精髓的超极本, 面世已经一年有余, 而IT卖场货架上数十种之多的款式以及更加贴近主流笔记本的价格, 完全可以满足你学习生活的各种需求。不论是在课堂上、自习室、图书馆, 还是校园中, 超极本都能让你摆脱“厚”PC时代的烦恼, 让一切从“超极本”开始, 绚烂你学习生活每一刻!

极致纤薄, 给你的书包做减法。比时尚杂志轻, 只有食指的厚度, 存在包中无形, 拿在掌中轻盈, 这就是新一代超极本!大学上课再没有固定的地点, 每天你都要奔波在宿舍、食堂、图书馆以及遍布校园各处的教学楼之间。早晨上课时, 抱着一大摞教材讲义的你, 是不是会费尽心思进行“统筹规划”, 到底要不要带着你那重达四五斤的笔记本电脑先上课、再去图书馆?这种纠结时刻, 如果有了“超极本”, 你的顾虑便都会烟消云散。超极本以约18毫米的纤薄身材, 以及较笔记本大为减轻的体重, 真正能为你的书包减负。

极长续航, 给你的活力做加法。大约5~8小时续航, 通常一周待机, 超极本将PC梦寐以求的性能变成现实。放弃了球场、游戏和约会, 走进图书馆、自习室“好好学习”, 但当务之急是, 先找到靠近电源的“宝座”。一场暗流汹涌的“电源之争”, 是自习同学永远的痛。全新超极本搭载第三代智能英特尔R酷睿TM处理器, 为电脑注入强劲动力的同时, 还能大幅降低系统能耗。再加上固态硬盘和一系列英特尔创新技术, 超极本一般都能支持5~8小时、甚至更久的续航时间。扔掉电源、持久续航, 超极本能让你成为自习室中傲视群雄的狠角色!即使刷夜复习, 你的超极本也不会比你先“没电”。

极速响应, 再多挑战也轻舞飞扬。疾速唤醒数秒搞定、流畅切换刻不容缓的超极本, 让你的学习生活随时在线, 自由主宰自己的时间。曾几何时, 满头大汗焦灼不安孤零零的你, 站在讲台上做Presentation, 可是不给力的电脑就是执着的在Loading……而配备了SSD固态硬盘的超极本, 从深度睡眠状态, 恢复至支持键盘的正常使用状态, 基本只需7秒左右。无论你是关机、待机, 还是睡眠、休眠, 任何时间、任何地点, 超极本都能够迅速响应你的召唤, 随即支持你一系列的任务需求。打开几十兆的PPT课件, 再也不用等待满屏的“白板”, 文字图片“零等待”呈现;不要说是日常office和网页浏览, 即便是玩游戏中途被迫关掉超极本, 也不用痛心疾首, 再打开它, 你会惊奇的发现, 游戏状态依旧。配备了USB 3.0或英特尔独有的雷电技术的超极本, 能够实现最大每秒10Gb的传输速率, 拷课件、电影转瞬完成, 时间在此不停留!

秀外慧中, 极致体验却毫不妥协。打开它, 炫彩世界随时尽享;扣合它, 锋利炫酷吸引眼球, “由内而外”的视觉体盛宴是超极本专供。全新酷睿处理器融合HD Graphics 4000核芯显卡, 极炫视觉饕餮你的双眼;玩游戏、做视频、浏览图片, 原来“视界”是如此精彩;彰显个性的极致轻薄设计, 让超极本强烈吸引崇尚自由、不妥协的你。追求极致、不妥协、做自己, 超极本是你的SoulMate!

厚积薄发, 创新源自英特尔。够轻薄、够快速、够持久是超极本的外在标签, 而强大性能打造的极致体验, 是“超极本”的内在真谛。配备强劲英特尔酷睿“芯”的超极本, 已经站在了PC市场的最前端。她性格中融合了“不妥协”的倔强和包罗万象的胸怀, 凭借第三代酷睿处理器前所未有的22纳米工艺制程和3D晶体管技术, 让超极本不会因炫酷纤薄的外形, 而在超强性能上稍有让步。她不仅仅是PC, 她是一个广阔平台, 让你的创意有的放矢, 助你的梦想成为现实。她以倔强包容的“芯”, 带给你超乎想象的极致体验。无怪乎, 人们都说:无酷睿, 不超极!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超极本正是这样一种能为你提供全面帮助的“利器”。遍布家电连锁卖场、PC卖场和网上商城的超极本体验中心, 让你轻松选择款式、配置和价位的超极本, 你永远可以找到最合心意的那一款。新学年、新气象, 从超极本开始“超极”你的学习和生活, “超极”你自己!

关于超极本TM

上一篇:五一高速免费吗?下一篇:二年二班班主任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