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过马路调查报告

2024-04-23

中国式过马路调查报告(通用11篇)

篇1:中国式过马路调查报告

中国式过马路调查报告

调查背景:

如今中国式过马路的“美誉已经广为流传”,而部分人却不以为然,依旧随大流式的闯

红灯过马路,为此我们小组在这方面进行了调查调查。

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几个路口的不遵守交通规则人数比例,针对这些人群提出建议,同时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

调查方法:

实地观察。

调查时间:

**月至20**月。

小组分工:

……………………………………………………

调查问题:

随机访问的人行道处,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人数比例是多少?

调查过程:

实地考察。

调查结果:

站前路与民主南路交叉口44%;

工业路与民主路交叉口37%(红灯80秒,绿灯60秒);

塔南路与工业路交叉口73%(红灯153秒,绿灯33秒)。

调查分析:

通过我组实地考察以及对数据的分析调查,得出了部分结论如下:

1. 红灯时间长对人们闯红灯的思想影响较大;

2. 路口车辆的多少对人们闯红灯的思想有影响;

3. 是否有人带头闯红灯决定了当前人们是否闯红灯;

4. 交警的存在只对车辆起作用,而对人基本无威慑作用。

“中国式过马路”一直是我国的一大“精神污染”,而造成这些污染的一大重要原因是人们的思想境界不够高以及危机意识不够强;部分人心中只是为了赶时间而选择铤而走险,有些家长甚至带着孩子一起闯红灯,这是一种极不正确的行为,不但违反秩序,而且给孩子做了坏榜样,长此以往,对整个国家的`发展是弊大于利的。

日本右派虽篡改历史,但是日本国家的人民素质确实世人皆知的,日本人们可以做到千人避难离开时地上无垃圾,相比这样高素质的国家在过马路时,并不会随大流的闯红灯,这是国民个人素质的问题,也是国家教育宣传的问题。

但是我让大家注意,为什么中国式过马路在我们小时候并没有报道,而是在近几年被扩大宣传,是因为当时媒体不在意,还是媒体不够发达?这或许只是次要的原因,我所观察到的,并非如此。

留心调查结果的括号部分,就会发现,为什么工业路与民主路交叉口的比例要远小于塔南路与工业路交叉口?因为前者绿灯时间有60秒,红灯仅仅多了20秒,而后者,绿灯仅30秒,而红灯时间竟有2分30秒,这就意味着人们如果到路口的时间不巧,就需要额外等待2分30秒的时间,这时间我们或许都会等的不耐烦,别说我们,就算让交通局长自己过来,或许也会不耐烦。

随着时代发展,城市化日益扩大,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车辆的普及率也升高了,车比人多这一交通现实使得红绿灯在机动车道的分配必须增加,因而引起了交通灯的时间安排的不合理。

绿灯时间过短而红灯时间却极长,人们本来急切地赶路心情都被这红灯折磨的不能忍受,看到了有人闯红灯,跟上去也是情有可原,媒体大力报道过马路的景象时,我却并没有见过哪家媒体报道了红绿灯时间的问题。

调查结论与总结:

中国式过马路问题,不仅仅是国民素质的问题,更是在现代,对国家在将科技投入社会使用时,合理使用与配置的考验。

篇2:中国式过马路调查报告

年7月6日,我们来到了明州路与新大路交叉处进行调查。由于此处是对于北仑来说相对较繁华的地段,因此有利于我们的调查。8点半我们在岔路口集合,首先我们进行了分组,将11个成员分为5组,其中一组由1人组成,为活动拍照并帮忙联系各组组员。另外6个女生分为2组,4个男生分为2组,共有4组,分别站在 4个拐角。各个组自由分配,记录两处交通灯每一次红灯时从对面过来的行人人数。活动结束后,组员集合,将记录数据交由组长进行统计,统计结束后,对于得到的数据,我们又进行了相关的讨论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得到的数据在经组长统计后得出:平均每分钟有5.29个人闯红灯,其中有0.2个是学龄前的孩子,有0.8个是60岁以上的老人,剩下的4.29个都是8到60岁的社会主力和祖国未来的栋梁们。面对这个结果,最令人不解的是,有父母带着孩子闯红灯,这样的行为着实令我们震惊。对于如此严重的现象,我们进行了讨论分析。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人在面对红灯的时候选择了闯过去,而不是再等等这不到十分钟的功夫。

最后我们讨论得出一下几种“中国式过马路”者的心理:

1、有急事,得快点,反正车还没来。

2、反正没车,又没交警,过去了也没事。

3、别人都在走,我也可以过。

4、闯红灯又不罚钱,闯闯有什么关系。

5、现在趁没车,赶紧过去,待会等绿灯了来不及了。以上只是我们猜测的几种心理,应该会有别的情况,带不论怎么说,这种心理都是不正确的。

6、以前没有交通灯都可以安全地走,现在也没关系。

我们认为,面对当今这种严重的现象,相关的部门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杜绝这种现象以此减少由于“中国式过马路”而引起的交通事故。

针对中国式过马路现象,我们有以下的几条建议:

1、合理安排红路灯的时间。

2、颁发相关的硬性规定,实行有效的罚款制度,并将闯红灯的次数与信用挂上钩。

3、相关部门严格执法,不允许用走后门,混熟脸等方法来逃避惩罚。

4、在每个有红绿灯的路口都设置高清摄像头,可以便于拍摄到闯红灯的人的外貌,同时,也应不定时地在各个路口进行抽查,不断了解情况。

5、将相关的规定编入幼儿园和小学的教科书内,使每个人从小接受正确的教育,去除他们错误的概念,并可以组织学生定期地去不同的路口了解“中国式过马路”的现象,以此来深刻印象,同时可以不定期地让学生观看由于闯红灯而引起的车祸的相关视屏,警戒学生遵守交通法则。

在我们的身边经常会有这样那样的交通事故发生,有些人甚至亲生经历过。而面对这些事故,我们都不得不感叹生命的脆弱和不守交通的严重。种种的事故足以让我们吸取教训,在不行,你可以去那些大城市的无交通灯的路口看看,那里没有交警,也没有志愿者,但行人仍可以从络绎不绝的车流中安全地通过,这是为什么?因为每个开车的人在看到大批等待的行人时,都会自觉地停下车,招招手让行人们先过,如有上了年纪的老年人,他们也会耐心等待,从不会鸣笛催促,后面等候的车辆也不会催,直到行人都过了,才依次离开。这样的秩序,这样的安全是人们自发的。而面对有交通信号的路口,为何就没有了秩序?那些闯红灯的人真该好好反思了。

篇3:中国式过马路

1.1 法不责众的误导

闯红灯过马路的人往往都在想, 别人也在闯, 多我一个不多, 少我一个不少, 就算罚, 大家一起罚, 法不责众在中国人的观念里已经根深蒂固, 法不治众, 某项行为具有一定的群体性或普遍性时, 即使该行为含有某种不合法或不合理因素, 法律对其也难以惩戒。难以惩戒不代表这种行为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在法律未涉及的盲区, 我们更应该凭自己的良心做事, 做一个有道德的出行人。

1.2 法规的遗漏

“法”为何不责众?说明这“法”有欠缺, 不如看看国外的法律是如何对闯红灯等不规范过马路的现象进行惩罚的。

新加坡, 行人第一次闯红灯, 罚款金额约相当于人民币1000元;第二次、第三次再闯, 最重可以判半年到一年的监禁。美国各州对乱穿马路者罚款2到50美元不等, 虽然数额相对不大, 但处罚记录会记入个人信用记录中, 终身不能抹去。德国, 没有人敢贸然闯红灯, 因为闯红灯者将会面临很严重的后果。比如在买房付款时, 别人可以分期付款、延期支付, 闯红灯者必须立即支付。别人可以向银行拿到比较长时间的贷款, 闯红灯者却不可以。银行给闯红灯者的贷款利率要远高于不闯红灯者。德国人做出这样的规定, 是因为他们认为, 闯红灯的人不珍惜自己的生命, 是危险的人, 生命随时不保。

不难看出, 各国对于闯红灯的人进行惩罚, 不仅仅是因为其自身行为的违法性, 更多地考虑到了他人的安全, 其惩罚措施也与日后的工作、贷款、个人信用相挂钩。

与之相比, 中国的法律规定行人违反交通信号通行的, 行人不服从交警指挥的, 行人不在人行道内行走的, 行人在没有划分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的道路上不靠边行走的, 处以5元~50元的罚款。这样的条例, 缺少的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思想, 而5~50元的罚款更是只具有象征意味。制定更有效的法律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中国式”过马路现象的根治措施

2.1 加大立法执法力度

不必照搬国外的惩罚力度, 但也必须出台更为严厉的措施, 取消罚款5~50元这种一罚了事。至于法律制定方面, 不妨参照德国的惩罚措施, 将这种闯红灯行为与日后的贷款、个人信用, 乃至就业联系在一起。想来为了更好的未来, 大多数人愿意静静地等上那一分钟。在如今闯红灯现象十分普遍的中国, 立法之后的执法力度是能否彻底解决中国式过马路的关键所在。不禁让人想起, 这些年被热议的酒驾事件。以前酒驾行为导致的交通事故时常发生, 新交规出台, 在这雷霆手段整治之后, 酒驾事故明显少了。酒驾的处理为根治中国式过马路做了一个榜样, 同时也给执法机关一个警示, 意识到执法的重要性。

2.2 提高文明出行意识

不管大人小孩, 只要稍有常识的人, 都知道闯红灯是不文明的行为,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 还是有许多人特别是成年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更有甚者, 有些大人拖着小孩闯红灯, 造成极坏的影响。可见, 加强文明交通教育是重中之重, 是这一代与下一代的必修课程。要让大家明白, 别人的安全在你手中, 你的安全在别人手中。闯红灯只是在增加你意外死亡的几率而已。

可喜的是, 许多人在行动。小学生放学后, 志愿者在行动, 十字路口的接送提醒着来往的司机, 那一条条鲜活的生命是多么可爱与脆弱;上下班高峰, 交警在行动, 不辞辛苦的举着示意棒, 指挥行人有序过马路。处在其中的我们也应该行动起来, 用耐心的等待来告诉他人, 为了安全而等待, 这一分钟是值得而又美丽的。

2.3 提高交通规划水平

篇4:中国式过马路

德国人做事一向严谨,连过马路也显得。刻板,在没有交警也没旁人的情况下,仍然不敢闯红灯。我们中国人是怎样过马路的呢?

一天傍晚,我和妈妈散步来到南京龙江金润发超市附近,那时是晚上六点半左右,只见这里人流如潮,真热闹!“现在是红灯,请不要闯红灯。”这“念经”般的声音一直回响在十字路口。我心生疑虑:这声音对于不自觉的人来说,有效吗?我决定做个调查。

我发现有的年轻人边喝饮料边过马路,有骑电动车的“见缝插针”飞快地穿过了马路,骑自行车的大摇大摆,无所顾忌。还有一些人根本不理会汽车的喇叭声,慢吞吞、悠闲地过马路。这时,红灯亮了。小汽车立即停了下来,耐心等待;而公共汽车、自行车都闯了红灯!我不知道那些人为什么要闯红灯,闯红灯是不是会带来好处?难道他们不怕出事故吗?难道他们的时间比别人更宝贵吗?我还发现,大部分行人明显有礼貌。他们个个成双结对,整整齐齐地穿越马路,老人们互相搀扶着,很温馨。我观察了半个小时,以下是统计结果:

行人:4人间红灯;自行车:6辆同红灯;电动车:3辆闯红灯;小轿车:3辆闯红灯;大货车:2辆闯红灯。

天色已晚,路上的行人渐渐少了。妈妈问我:“如果没有交警,而且就你一人,遇到红灯,你怎么办?”“不闯红灯!”我严肃地回答。

原来德国人的刻板是珍惜生命、节约时间的表现。设置红绿灯就是为了维持交通秩序,保护生命财产。我们要向德国人学习,不能做规则的。两面派,所以,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改掉闯红灯的坏毛病。

指导老师谢静

篇5:中国式过马路调查报告

小记者从网上了解到,杭州交警确定将中心城区的西湖大道、庆春路、体育场路、曙光路、天目山路、解放路、中河路、延安路、湖墅路和环城西路等10条道路,以及繁华商业区、学校、医院、超市周边交通堵点作为第一批治堵重点。依托这10条治堵重点道路,着力构建“中国式过马路”杭州治理模式。

据报纸上说,杭州再出新招,在保m路与曙光路口采用现场曝光方式升级治理“中国式过马路”。5月5日小记者来到这里进行调查。果然,一块屏幕醒目地竖立在路口,屏幕下方写有“不文明交通行为曝光台”几个大字,屏幕边是一架摄像机机,通过摄像机对行人和非机动车的不文明行为进行实时摄像,并将画面传输到一边的显示屏上进行现场曝光。我还发现这里的信号灯与别处的不同。这里的信号灯在绿灯时,正在行走的绿色小人下有着“行人安全通行”这几个字,当转换为红灯时,站立的红色小人下又变成了“行人禁止通行”。而且,在斑马线的.两端,还有两块红色的区域,上面写着“行人等候区”,看到了这个就知道在红灯时须在这里等候,一目了然。我在这里进行了统计,也许是有了曝光台的原因,我发现每分钟闯红灯的人数几乎为零。看来,这曝光台的作用也是不可藐视的。

小记者在西湖边走了一圈,发现几乎每条路上都有显示文字的信号灯,行人等候区与正在执守的交警。当我发现了一条没有交警的路段,两个穿着时髦的年轻人正在为所欲为地闯红灯,这时距离绿灯倒计时只有两秒。我抓住了这个机会,上前采访了其中一个闯红灯的姐姐。起初她是万般的不合作,后来只是轻描淡写的说了一句:“不就是闯了个红灯吗?况且有没有交警。”是啊,有许多的市民不闯红灯的原因仅仅还停留于不被交警处罚,却没有从生命的安全利益出发。

篇6:中国式过马路调查报告

2012年10月11日,网友“这个绝对有意思”在微博发消息称:“中国式过马路,就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微博同时还配了一张行人过马路的照片,虽然从照片上看不到交通信号灯,但有好几位行人并没有走在斑马线上,而是走在旁边的机动车变道路标上,其中有推着婴儿车的老人,也有电动车、卖水果的三轮车。

这条微博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共鸣,一天内被近10万网友转发。网友纷纷跟帖“太形象了”、“同感”、“在济南就是这样”,还有网友惭愧地表示,自己也是“闯灯大军”中的一员

。央视2012年10月14日《新闻直播间》节目播出“中国式过马路:十字路口1小时600人闯红灯”,记者在“文明天下行”的媒体行动推出之后,专门进行了一小时文明观察。在石家庄的一个十字路头,观察采访一小时的时间,发现路口的红绿灯基本上是形同虚设的。

河北石家庄地处商业圈的中山路与建设大街十字路头,每天穿行这里的行人数以万计,记者在这里架设摄像机进行了一个小时的拍摄,发现闯红灯,在行驶的车流中冒险穿行的路人不在少数。

只要路面上的车流暂时中断,哪怕是面对红灯,一下行人也是勇往直前。为了快速通过路口,人不让车,车不让人,所以车辆刮蹭行人的事故就经常发生。在滚滚的车流当中,红绿灯形同虚设,贵阳市人车交汇的十字路口进行了“一小时文明观察”当中还发现,专门给行人设计的地下通道也有很多人不愿意走,宁可冒险横穿马路。

有部分市民明明知道该走地下通道,但是由于赶时间选择横穿马路,有的还一边打着电话,一边在观察旁边穿梭的车辆。

有些上了点年纪的市民,觉得走地下通道麻烦,看着别人横穿马路,自己也就跟着穿了过来。

天津市南开区南京路和三马路的交汇路口是天津市较为繁华的路段之一,有很多非机动车驾驶员都有从众心理,比如只要有一个带头闯红灯的,后面闯的人就多,如果大部分人都遵守交通规则,即便有人想闯红灯也不好意思。对此网友的看法是:

1.根本的症结是交通太乱,绿灯直行,车辆无视行人,继续右转。2.有网友表示,是因为大家“素质太差”。

3.有的马路宽,信号灯时间太短,一个信号灯根本走不完,所以只能红灯的时候就开始过。

4.转弯的汽车根本不让行人,所以才成了“红灯大家一起过,绿灯小心点过”。

模拟行人不闯红灯过马路的过程

1.人行绿灯亮起时,行人开始走斑马线,右拐车高速驶来,你躲不躲? 2.好不容易右拐车首尾衔接从你面前走完,你刚抬腿,左拐车又呼啸而来,你敢硬上?

3.终于让车都过去了,你发现你站在路中央,闯红灯了!

4.所以:红绿灯对于行人是一样的,团结一致,适者通行而已!5.结论:要治理“中国式过马路”,必先治理“中国式车拐弯”!

这一现象折射出的,不仅是管理手段的乏力和无奈,还有国人规则意识的淡薄。

按理说,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都有相应的“路权”,任何一方都不能侵犯他方的交通空间。但在道路资源有限的背景下,各方相互争夺、吞噬他方“路权”的情况比比皆是。行人不看红绿灯,不走斑马线;机动车经常在人行道、非机动车道上横冲直撞;一些司机不遵守交通法规,做出闯红灯的疯狂行为。由此造成的种种混乱,不仅损害了他人的权益,而且造成巨大的安全隐患。

事实上,国庆8天长假,全国发生6.8万多起交通事故。尽管与2011年同期相比,数量有了大幅下降,但绝对数量仍够吓人的。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有这样的现象发生呢? 40.51%的参与网民认为“抱有侥幸心理,认为法不责众,从众心理使然”是出现“中国式过马路”现象的主要原因。如何解决“法不责众”的问题?10.04%的网友同意加大交通违规处罚力度。但是现实是,行人闯红灯仅仅靠处罚效果并不好,而且也缺乏可持续性。一些行人违章后,一旦被警察处罚,就开始耍赖,比如倒地不起或与警察打架,以致警察也认为担当不起,即出现执法难现象。为此,18.06%的网友认为“让闯红灯的行人现场充当1到2个小时的文明交通志愿者”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其实,在北京筹办奥运会时曾经用过此办法,效果蛮好。11.01%的网友都支持通过“定期招募文明交通志愿者”的办法,帮助维持交通秩序。

另一方面专家则认为,闯红灯现象不能全归责于行人素质,交通信号灯中红灯时长超过行人忍耐限度是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之一。

等待时间过长易致闯红灯

“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其实几年前就已经凸显。”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教师倪颖表示,早在2007年,他们就成立了课题组,并在2008年至2010年期间,对上海和杭州两地进行了“信号控制交叉口行人过街等待时间研究”。

转灯要180秒,行人不耐烦 香港汽车工业学会会长李耀培就内地繁忙主干道,加设行人过路灯倒数定时器分析,不少等候时间超过100秒,甚至最长见过180秒,此乃要平衡行车的流量管制,惟车辆流量快,行人等候时间往往过长,不少人因等得不耐烦而闯红灯。此外,学者研究发现,天气和时间亦会影响人们闯红灯的意欲,李耀培说:「每逢夏天到秋天之前,最热的时间,早上10时至下午4时之间,最多交通意外发生。」

事实上,根据内地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曾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杭州巿行人对可忍受等待时间约为70至90秒,而其它国家的研究,包括英国人可忍受等待时间为45至60秒,德国人的忍耐限度则是60秒。

心理学博士陈天祥表示,其实没有一个「黄金数字」反映人们冲过马路的意欲,因为促成人们闯红灯有多个因素,因人而异,但60秒是足够让人考虑要不要冲过马路的了。

其实这些也都是借口,对于中国式过马路我们更应该从自身角度出发好好反思。

对于行人来说,是该多些自觉自律。过马路时无视红绿灯,只会给自己增加风险。让行人自律,既要管理,亦要教育。我国不少城市下过大力气整顿行人过马路的行为。诸如罚款,或者让违规者当交通协管员,直到发现下一个违规者接替等。这在一段时期是有效的,但没过多久又回到老路上来了。文明过马路,要注重习惯的养成,小手拉大手,要大人做给孩子们看;更要长时间地坚持下去,多一些较真的精神。

对司机来说,驾车行驶在路上,当然处于是一种强势地位。毫无疑问地该对行人多一些避让。唯有多些规则意识,多些对生命的敬畏,我们的道路才会更畅通些,更安全些。宁停三分,不抢一秒,不应该只是一句口号,而该是开车的行为守则。

对行政管理部门来说,一系列严管措施的出台,可以看得出是在想些办法,努力把我们的道路安全打理得更安全、通畅。但对人们的行为习惯,既要用法律法规加以约束,同时缺少不了道德的教化,以及一些及时的警示。不可能让每一个人都犯一次大错之后才知道问题的严重性。那样,不但路上会乱成一窝粥,更会增加社会管理成本,甚至会制造出许多悲剧来。行政管理者,当守土有责,责无旁贷。

“中国式过马路”,这种晾晒让人感到脸红,因为谁都不是旁观者。

北京、浙江、江苏等地纷纷出台政策,有的出台了史上最严的惩罚,有的通过人性化改变红灯时间和增加摄像镜头,有的增设了专门的管制人员并对闯红灯的行人予以精神教育„„对此温州市已经开出了行人闯红灯的第一张罚单,并称会一直这么严厉下去。

篇7:中国式过马路作文

红灯停,绿灯行这一句话是我们从小就开始念的,而现在一些内城市开展了行人闯红灯专项整治,却有一些人被处罚后当场发飙,这不禁让人感到好笑。

在中国许多城市都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况在斑马线的两端明明是红灯告诫人们此时禁止过马路,但仍有许多人给予理会,直接过马路。而这就是所谓的中国式过马路。

如果要问那些经常中国式过马路的人为什么要这样过马路,他们可能会说:我赶时间,没时间在这等红灯或我看别人都这样过马路,要是我一个人站在这等红灯会显得我很另类又或者一些老人会说:我腿脚不方便,我怕等红灯又亮了,我才走一半。然而我认为这些不能成为中国式过马路的理由,你时间再怎么紧,也不可能连等一分钟左右的时间都没有吧。你以中国式过马路存在极大的危险,而你等一分钟却能大大降低这个危险,难道在你眼中你的一分钟比你的生命更重要?又或者说你认为等红灯很另类,但你却不知道正是有许多人像你一样的想法,才会令等红灯变得很另类。其实等红灯一点也不另类,因为这体现了你爱护生命与遵守交通。最后我对老人过马路不等红灯也持否定态度,因为老人家即使腿脚不好,但可以多等几次嘛,一段段的过,毕竟老人家都不赶时间。虽说中国式过马路会给你带来一时的方便但却给交通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不便,特别是在一些大城市里更是严重。并且这样过马路还可能会危害你的生命安全。而你只需小等一分钟左右,这些隐患和影响都会没有,何乐而不为呢?中国式过马路不值得人们提倡,老老实实等红灯才是王道。不要因为一个过马路而危害了自己与他人。

篇8:中国式过马路调查报告

关键词:中国式过马路,伦理道德教育,困境,出路

2012年年末, 被描述为“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 和红绿灯无关, 和斑马线无关”的“中国式过马路”成为坊间热议的话题。这一现象在中部交通枢纽城市武汉更是司空见惯。随机抽查位于街道口的十字路口, 除去车辆直行右拐不顾行人、行人绿灯时间较短、车辆高峰拥堵等客观原因外, 行人肆意结成一撮人横行马路乱闯红绿灯的现象无时无刻不在发生。这“一撮人”中, 竟然有不少是周边大学素有高学历高素质的大学生。很多舆论分析将此归咎于中国人的从众心理、法不责众心理、侥幸心理、浮躁心理、规则意识淡薄, 但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些所谓的丑陋心理和意识?这一现象背后的伦理道德教育到底遇到了什么困境?又有哪些措施可以来缓解这些困境?笔者就试着针对以上几个问题进行分析。

一、“中国式过马路”现象背后的伦理道德教育困境

(一) 伦理道德教育的虚位和错位

伦理道德教育理应放在教育的首位, 事实上国务院也屡次出台文件要求重视德育教育, 但反观实践情况, 可谓有名无实。伦理道德教育的虚位和错位归根到底还是以高考为轴心的应试教育的存在及相关考试内容的安排。

的确素质教育口号喊了不下几十年, 但由于高考这根指挥棒的存在, 应试教育的地位有增无减。应试体制下的教育让上至学校、教师, 下至学生、家长, 都不得不将关注的焦点集中在了和考试有关的内容, 伦理道德教育在此等状况下只能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尴尬、边缘地位。虽然设有《思想政治教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 但这些课程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其地位也远远落后于中考高考的考试科目。纵然是有关于伦理道德课程的开设, 但其讲解的内容多半也是有关应试方面的内容。

(二) 伦理道德教育环境的危机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 在传统文化糟粕成分未去、国外腐朽文化入侵之际, 我国整个文化大背景正经历着严峻的考验。封建人治传统的根深蒂固使人们习惯性地肆意践踏法律法规而忽视斑马线的存在;利己主义的盛行使得人们无视红绿灯的指示而争先恐后占得先行之机。“中国式驾驶”、“中国式排队”、“中国式送礼”、“中国式过节”……不胜枚举的“中国式丑陋”既是伦理道德教育环境危机下的产物, 同时又给伦理道德教育环境雪上加霜。

现实环境危机四伏, 给伦理道德教育对象带来很多负面影响;然而英特网时代下的虚拟环境同样令人堪忧。打开新浪微博、天涯论坛、百度贴吧, 无不充斥着各种欺骗、谩骂、诋毁、浮躁、绝望。而日益普及的网络使越来越多的人愈来愈多地接触网络的各种负面信息。这无时无刻不在挑战着人们的思想限度, 侵蚀着人们的思想纯度, 尤其是未成年人的思想状况。网络可控性的高难度使得伦理道德教育的困境愈发凸显。

除了宏观环境给伦理道德教育带来的各种困境之外, 以家庭为核心的微观环境同样存在着各种危机。首先是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使得独生子女、留守儿童、单亲儿童的数量急剧上升, 缺少兄弟姐妹的相处经验、缺乏父母双方的以身示范, 很多未成年人在实际生活中就缺少了这样一门认知伦理、感知道德的必修课。其次, 纵然是完整的家庭结构, 但家长多重视智育忽视德育, “你去写作业, 其他的事情不用管”、“把书读好就行”类似这种话语我们耳熟能详。如此家庭环境在造就那批只会纸上谈德、见灯就闯的现代公民上可谓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最后, 不少家庭存在的家暴、体罚、打骂等现象更是给伦理道德教育留下了了影响颇差的反面例子。此等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小孩多会对这种宣扬的伦理道德产生抵触心理, 认为与实际不符, 尽是扯谈。

(三) 伦理道德教育模式堪忧

我国当前的伦理道德模式也存在着不少不足之处。首先是在教育内容层次和教育时间顺序上安排不妥当。在大家还都是懵懂无知的儿童时代, 我们就被教育各种爱党爱人民爱祖国这种抽象宏观的概念, 而将讲文明、讲礼貌、守规则的微观概念延续至高等教育。我不知道有多少小孩在喊着这样口号的时候是否真正理解其内涵, 但是作为过来人, 不幸要给出否定的答案。这种本末倒置下的德育, 造成结果就是连“绿灯行红灯停, 过马路看斑马线”这样再简单不过的交通规则, 都沦落到了“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的“中国式过马路”。其次是重理论, 轻实践。关于伦理道德教育, 我国还多处在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 学生记的模式, 36或54课时的课程, 基本上都是讲授理论知识, 很少开展实践教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说过实践是知识的来源。可见我们的学校、老师在授课这项行动上都没有落实这个真理, 更何况来教授我们学生做到理论结合实际。最后, 两千多年前的孔子教学就讲究因材施教。但是反观我们当前的伦理道德教育, 义务教育每个课堂一般五六十个学生, 高等教育的公共德育课堂更是上百人的大讲堂。光看老师和学生1:50, 1:100的悬殊比例, 何谈个性教育?何谈差异教学?我们所作的就是无视差异、一视同仁, 培养同质学生。

针对以上这些困境, 我们当然不能把所有的责任怪罪到学校、老师的身上, 我国受教育人数大、师资配备不充足等各种客观原因也是不得不考虑到的。但我们不能以此为借口, 迟迟不改变这种现状。教育改革是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 但不能将漫长曲折作为推辞而一拖再拖。

二、“中国式过马路”现象背后的伦理道德教育出路

通过对“中国式过马路”现象背后的伦理道德教育困境的以上分析, 我们可以看到, 要想寻求出路必须联合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力量, 同时积极吸取传统教育和国外教育中的有效成分, 方可实现我国伦理道德教育的崛起。

(一) 借助其他学科, 进行渗透式伦理道德教育

鉴于高考模式短期内不会有太大的改变, 所以通过强制手段来增加伦理道德教育的课时是不太可能的, 且也无法取得实质性的效果。为此, 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德育教学的方法, 即通过非德育课程来渗透德育。伦理道德教育的普及和渗透不仅是《思想政治品德》或者《思想政治修养与法律基础》这样一门或者几门课程来承担, 而是需要通过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渗透来共同完成。借助于其他课程间接地普及伦理道德, 不光能使伦理道德更多地被普及, 还可以将伦理道德和其他社会、经济问题想结合, 使伦理道德更好地融合到实际生活中去。比如, 针对“中国式过马路”问题我们可以将伦理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相结合。当然, 这种渗透作用是需要教育者有意识有目的地去完成, 即教育者在教授过程中需要具备伦理道德教育的意识和实施有效的行动, 使这种有意识的行为置于无意识之中。

(二) 重视受教育者的成长规律和主体地位, 改变伦理道德教育模式

首先, 我们要根据人类思想品德形成的基本规律来制定伦理道德教育的内容和层次。在低年级阶段教授一些基本的、具体的伦理道德知识, 如遵守交通规则、讲卫生、有礼貌等;在高年级阶段讲授爱祖国、爱人民、爱中国共产党等这些概念抽象、层次较高的伦理道德。

其次, 重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 积极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为此要对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予以关注, 了解个性、尊重差异, 制定有针对性的、乐于接受的教育方法。只有从受教育者出发, 才能制定出为他们认可的教育目标、教育要求和内容, 从而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正确认识自身的社会角色和责任。

最后要加强实践, 将伦理道德教育贯穿于实践活动中。为此我们可以将活动课程引入到伦理道德教育之中, 就是让受教育者参与到各种感性、实践活动中去, 从而提高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对伦理道德的理解和实践能力。如针对“中国式过马路”问题, 可以开展“我是马路小标兵”等类似的实践活动, 通过将受教育者带到十字路口, 实践规范过马路, 并监督其他行人等形式来提高安全过马路中伦理道德的认知。

(三) 整合家庭、学校、社会各方力量, 利用新型媒体优化社会道德环境

社会道德环境对于伦理道德教育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为此我们需要集结家庭、学校和社会, 联合现代网络, 实现虚拟空间和现实空间在伦理道德教育上的作用。

通过家庭、学校、社会来进行伦理道德教育的讨论已经比较多了, 为此笔者在这里主要来涉猎一下利用新型媒体的中坚力量——网络进行伦理道德教育。一是我们可以建立专门的伦理道德教育的网站, 以网站为平台, 通过在线讲座、网上评论、在线讨论、道德咨询等方式宣传伦理道德, 弘扬主旋律。二是利用学校已经建立起来的红色网站、团委网站、学生工作网站等相关网站, 在这些相关网站上开辟有关伦理道德教育的版块, 使受教育者在接触查阅学校必知信息的同时接受伦理道德教育。三是要和受教育者经常游览的社交网站上, 如人人、微博、豆瓣等开展合作, 不定期展开关于伦理道德教育的热点话题讨论, 进行双向互动, 隐性地开展伦理道德教育。

参考文献

[1]杨慧娟.论高校伦理道德教育的构建[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第26卷第10期:12-14

[2]闫连朵, 陈艳丽, 姜会.文化多元化境域中高校道德教育困境及其出路[J].中国成人教育.2010 (20) :75

篇9:中国式过马路

这个话题,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推移而被淹没,相反,近5个月内,关于它的讨论呈现愈演愈烈的态势。

中国式过马路之再也不来××了

中国新闻网:#闯红灯#一男子横穿马路被罚款,现场发飙:“以后再也不来宁波了”,无独有偶,金华一姑娘骑电动车走机动车道,被罚10元。姑娘掏出100元扔给交警。交警找她90元,姑娘把钱撒在马路上。“中国式过马路”人人摒弃,“出拳”管理却遭这般抵制,如果是你碰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呢?

@央视新闻:[无名氏阿姨,自行车你还要吗?]在浙江湖州,一名推自行车的阿姨擅闯红灯:“闯红灯就闯红灯,要你们管个#%&……,车子你拿走,我不要了!”执法民警:“叫什么名字?”“没名字!”“同志,开个单子给你。”“不要,你只要把我车子看好就行了。”阿姨怒气冲冲的走了,只留下自行车……

南昌交警徐永华:#中国式过马路#[过马路闯红灯被罚,那些雷言雷语……]“我以后再也不来杭州了!”“我宁波以后都不再来了!”“别拍我!神经病一样!不就是过个马路?”“闯红灯就闯红灯,车子你拿走,我不要了!”……我以后再也不来××了……您这是跟谁赌气呢?

中国式过马路之我有道理

jinderella:如果大家都顶红灯走了就剩下我一个人还站着,那感受挺傻的,尤其是在路上没有车的时候感受就更另类了,后来也就不管了,别人走也跟着走了。

再见:在不违反交通纪律的情况下我真心的支持#中国式过马路#现在普通路上过马路至少拉一群人才叫安全,去他妈的烂素质弱势就会被欺,见到人一辆开得比一辆快

爱诺1995:觉得过马路挺难的,尤其在道路特别宽的时候,跟着大家走心里有底。看红绿灯不如跟着大家靠谱。

欢乐的阿牛宝宝://@轻松调频钟秋:处罚中国式过马路和处罚中国式车辆转弯要双管齐下。很多时候,车辆左右转弯需要尊重行人路权的时候,这些车辆肆无忌惮,导致行人没法过马路,所以有人会想,还不如中国式过马路呢,主动权掌握在我自己手中。

斯坦尼斯拉斯_罗森内里:但是反过来想想,有些路口没有红绿灯,行人站那等,会有几辆机动车主动减速避让??“中国式过马路”都是相互的,也可以说是被逼的。

孙鹏-爱玩客:路口站上几个交警,交通一下就好了很多,但是还有抢红灯,中国式过马路的存在,这是为什么呢?交警同志,敢不敢以后天天都在?别弄段时间停了可以么?

晃着大脑袋:中国式过马路原因是机动车不让行人导致的,右拐的车没一个让行人的,有天我遇到一个让的,有点惊讶,仔细一看是老外

中国式过马路之从我做起

冯振-复苏:#青春正能量#拒绝中国式过马路从我做起!骑车、步行遵守交通法规!

纪人阿伟:中国式过马路:人攒够一堆儿了,与红灯无关。尽管CCTV及其他载体相继报道了关于中国式过马路,但为了你自己的人身安全和道路安全,请大家遵守交通信号,红灯面前停下的是脚步,前进的是文明

小程品种改良进行时:早上药行街,中国式过马路、一老爷爷打头阵,我看那协警起初还吼他们示意停下,老爷爷可能没听到自顾自走着,那协警无奈死又摇头又叹气

中国经济网:#中国式过马路#行人闯红灯被罚款5到50元不等,网友徐乾贵认为罚款实际上有利于社会安全意识的提高,既造成了被罚者一定的经济损失,也让他们在大庭广众之下失了面子。交警依法办事,行人和机动车、非机动车依法行使,一个城市的交通拥堵、交通事故现象的发生将必然地减少。

猫起不说话:转:停下来并不寂寞,跨过去成为传说——告别“中国式过马路”。有点意思。

海曙团区委:#文明交通劝导志愿服务#长期以来,“中国式过马路”都是造成城市交通乱象的重要诱因之一,我们希望通过文明交通劝导活动使大家形成文明过马路的氛围。文明出行从你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现在起我们的志愿者将在交通高峰时段为重要路口开展文明执勤,对这一行为进行劝导。共同营造文明海曙。

婧是文静的婧:每次看到路上突然窜出来的行人都捏把汗……为了自己的生命安全,抵制中国式过马路。最好是尽快实行人车分离,各行其道。能在保障百姓生命安全的同时,提高交通出行效率。

小弯月尖儿:今天是儿童安全日,小朋友们一定要做到远离水电和煤气,和爸爸妈妈们过马路走人行横道红灯停绿灯行,我们要杜绝中国式过马路行为,爸爸妈妈们也不要把我们小朋友独自放在家里和车里,祝愿所有小朋友们健康平安幸福快乐!

篇10:中国式过马路作文

这件事情主要反应出,中国人的国民素质和从众心里问题,平常过马路,看红绿灯,可现在的中国人“眼中无灯”处处闯灯,撞车,撞人的事也不是不常见。

新闻记者在马路人行红灯蹲点调查红绿灯闯红灯的情况,观察了20个红绿灯交替,发现其中有19次闯灯,只有一次没闯灯,结果几乎“全军覆没”。记者这时采访了一下闯灯的行人,总结是“凑够一撮人就能闯红灯”。这种中国式过马路,真是另人唏嘘不已

尽管拿“罚”字当令。但“罚”在老百姓眼中也几乎和红绿灯一样,可以视而不见。记者发现尽管是交警站在马路中间也不济于事。大哥大姐们,你们这也太不给面子了吧!记者“路见不平”也来帮助管理,但发现有些人很配合,可有人强行执意要闯红灯过马路,真是让记者无可奈何。

上面所描述,可以充分地看出中国的法规执行问题,中国人素质问题和从众心里的问题,第一,拿罚当宝是可以,但是交警你也不真罚啊。所以在群众心里已经名存实亡了。第二,中国人素质确实很差,你看到的是红灯你怎么还过去呢,即使不考虑法律也应该考虑一下自己的安全啊!第三,什么“凑成一撮人就能闯灯”都是借口,大家做不正确的事,你作为一个有分辨能力的人也不该模彷啊!

篇11:中国式过马路 论文

“中国式过马路”——论文

“凑够一撮人马上走,和红绿灯无关。”这句“中国式过马路”概括,引发网友普遍

共鸣,成为热议话题。

“红灯停,绿灯行。”这是世界通行的交通规则。在发达国家,红灯、绿灯是

行人“Go”和“Stop”的命令,自觉得近乎条件反射。在欧洲国家、美国、澳洲各大

城市,红灯一亮,行人自然在马路两旁戳立不动,绿灯一开,鱼贯而过。同是亚

洲国家,日本东京、韩国首尔的人流量和车流量一点不亚于中国任何城市,但各

行其道,井然有序,依然没有人闯红灯,更不会“凑够一撮人”结伴去挑衅红灯。

大凡到过西方的中国人,无不对西方世界中行人过马路的那种自觉意识,不见绿

灯绝不横穿马路,即便是视野所及内无一辆汽车,而赞不绝口。行人如此,司机

更是如此。对于西方的汽车文明和马路文明,常常让我们汗颜,并且往往引申出一个结论:

人家真文明,真守法。由此又产生了九斤老太式的喟叹,中国人的法律观念太差

了。在我看来,“中国式过马路”不仅仅是中国汽车文明和马路文明的落后写照,更是中国政治文明的一个生动标本。

“中国式过马路”凸显的,是中国人规则意识的集体漠视。在中国,规则意识

很早就有,格言古语都强调,最著名的便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规则存在,并不一定得到广泛认可。除了法家思想基本没有在中国占据过统治和主导地位,另一原因,是大多数中国人抱着实用主义的态度去对待规则,而并不是发自内心的,自觉遵守规则,把遵守规则内化为人格一部分。对我利大于弊的,便去遵守

和利用规则;反之,就无视规则。“灵活变通”被赞扬,尽管这种变通,有时是违

背法律和道德的,而只要在当时得到好处,就大行其道。而中国传统的特权思想

根深蒂固,在许多人心里,不但不以遵守规则为荣,反以践踏规则为荣。红灯来

了,大咧咧闯过去,习以为常。而闯红灯被监控纪录,最后疏通关系,不受处罚,那更是沾沾自喜。践踏规则而逍遥法外,就是一种让别人羡慕嫉妒恨的特权享受。

享受特权,不独是特权者的习惯,也成为无权者的奢望。

世界上的规则文化,伴随着工业文明、都市文明和公民社会而成长、成熟。

而中国长期处于农耕社会,农业社会自由散漫的思维方式,对于中国人的影响还

很大。中国是工业文明和都市文明的后发国家,公民社会更是“才露尖尖角”。当

代中国人绝大多数来自农村,或跳出农门成为都市人,或从农村移民到都市。农

村人的生活方式与生产方式,都无须深刻的规则意识,如同种麦子,上午八点种

与九点种有区别吗?无视规则的“农民习气”,在许多中国人潜意识根深蒂固,难

以纠正。中国人成熟的规则文化,还有一二代人的路要走。

“中国式过马路”凸显的,是中国人破坏规则的集体撮合。交通规则,是现代

人们最常见的公共规则。为什么中国人习惯去破坏,并且喜欢“凑够一撮人”结伴

破坏呢?不单单是交通规则,其他公共规则为什么也常常发生这种情况呢?

在许多中国人潜意识里,破坏规则,不是破坏“与其他公民平等的契约”,而是挑

战了规则的制定者。闯红灯,绝不会意识到破坏了基于平等契约精神的公共秩序,而是庆幸自己没被规则制定者逮着,怡然自得于一种违规快感。而对于一个习惯意识形态禁锢的国家来说,人们破坏规则的违规快感,似乎被赋予了精神独立和彰显个性的魔力,自觉不自觉地与挑战制度、追求自由变得相关,从而自我消解了破坏规则所产生的心理窘迫和道德耻感。

而喜欢“凑够一撮人”结伴破坏规则,一是“浑水摸鱼”的从众心理,二是“法不责众”的人治文化。显然,那些破坏规则者,都明知其行为不光彩,并且要被追究责任,只是在集体行为的迷彩服和法不责众的防弹衣下,放纵自我。当下发生的许多群体事件,一方面是政府不作为、乱作为而引发事端,另一方面源自“凑够一撮人”的民众反规则习惯。“凑够一撮人”的诉求,有合法合理的,也难免有漫天要价,私利膨胀而漠视公共利益的。不久前全国保钓反日游行中,那些趁机打砸抢的暴行者,更是反面典型。

康德曾说: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越来越历久弥新,一个是头上浩瀚的星空,另一个是心中的道德律。基于平等契约精神的规则和道德律,一直是中国人的心灵稀缺物。“中国式过马路”凸显的,是中国规则制定者的人本缺憾。在中国马路闯红灯,有时候是不闯灯根本过不去马路,信号灯时间太短,转弯的车辆太多,而且根本不让行人。在指责行人违章过马路的同时,还应看到在不少地方的城市规划中存在着忽视和漠视行人交通权利的倾向,助长了违规行为的发生。为什么横跨道路栅栏的危险行为屡禁不绝?这与天桥、地下通道、斑马线的设置不合理有极大关系。行人乱穿马路是造成交通混乱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却很少有人反思城市交通设施是否周到方便。国外城市交通研究表明,人行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的最佳间隔距离是150米,否则就超出了人的忍耐极限,可能造成行人乱穿马路。但是,中国城市规划者闭门造车,常让行人兜大圈。

行人过马路确实算不得什么大事,但它体现了城市对行人交通权利的关怀程度。道路设施应以人为本,只有保障人的通行便利,才能逐步培养公民良好的交通法规意识。到那时,马路上的“流氓一小撮”也许就不再流氓了。知名时评家童大焕说:“良好的规则和规则意识的建立,必须源于公民平等自由的参与,而不是强者的逻辑,弱者的服从”。而以人为本的善政,无疑是公民自觉参与的发动机。

“中国式过马路”还凸显了现代化背景下中国人的心态焦虑。为什么欧美先进城市的司机遇到堵车会排队等候前进?为什么中国人开车喜欢变道?堵车时钻来钻去,其实也领先不了几米,反而加剧堵车。道理大家都懂,可就是停不下踩油门的脚。

为什么中国人喜欢闯红灯?不也就是从马路这头过那头,快那么几分钟。闯红灯是没素质的表现,这是现代人的常识,可大家就是忍不住“凑够一撮人马上走”。

细想起来,这可能跟当今中国社会心理有关。我们处在急剧转型期,什么都追求“快、准、狠”,一停下来就担心落后于他人,落后于时代,抓不住机会,所

以每个人都很急躁。国家经济也立下保

八、保九的目标,不遗余力。似乎不能保住发展的快步伐,这个国家和民族就要歇菜了。而欧美先进城市的市民心态平和,开车从容不迫。当中国发展不再匆匆忙忙,当各城市领导不再把十年二十年的经济目标压缩在自己短暂任期内,当中国经济不再是政绩经济而是民生经济,城市文化塑造出从容优雅的市民,汽车文明和马路文明自然也就差不到哪里去。矫正“中国式过马路”,依靠人人平等的法治。香港、新加坡等先进城市司机开车文明,一方面是公民素养,另一方面是因为害怕违法。违法被认为是很没有面子的事情。而在中国,司机对逆行、乱掉头习以为常,少数司机违法被交警抓到了,不仅不认罚还打骂交警。而行人闯红灯,更是司空见惯。难道大家真的不知道违法吗?是因为大家都信奉“法不责众”、“法外有情”,出了问题首先想到的是找关系,而不是找法律。所以矫正“中国式过马路”,建立中国的汽车文明和马路文明,必须普及法制文化,健全法治社会。

酒驾在过去,一直是中国的马路杀手,每年都有数十万鲜活生命,丧生在醉醺醺的车轮下。而自从酒驾入罪,以刑法打击酒驾违法行为时,“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成为职业司机和私家车主的自觉习惯。打击酒驾之所以取得奇效,酒驾事故锐减,除了空前执法力度,更主要的是不管涉及到谁,一律刑拘,体现了执法的公开、公平、公正,树立了法律应有的尊严与威严。如果制定规则者不执行规则,就会成为规则的最大破坏者,规则形同虚设,就会成为政治粉饰。规则与法律是分不开的,在生活中倡导讲规则,增强人们的规则意识,其实便是为了提倡法律意识,为法治的实现做贡献。

上一篇:寒假辅导:中考话题作文的特点与写作下一篇:三年级快乐的课间十分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