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遇造句

2024-04-17

境遇造句(共8篇)

篇1:境遇造句

境遇造句

1、自重、自觉、自制.此三者可引导你获得至高无上的境遇。

2、这小孩的悲惨境遇使我很伤感。

3、那部电影刻画了他们所处境遇的所有辛酸事。

4、犯人有时表现出非常好的品德以取悦狱卒,以此改善他们的境遇。

5、好奇心能为你的麻烦、思想以及个人境遇带来灵感。

6、不管时代如何改变,我的境遇是不会改变的。

7、现在的境遇让我感觉很难过。

8、这些才是我们怎样来对待未可预见境遇所应该采取的选择。

篇2:境遇造句

2、每当你归咎于他人,你为一事无成寻找借口;每次你批评不必要的人或者境遇,还是得你承受。

3、不只这两个人,还有许多信徒,从世界的眼光看来,他们的境遇未必能使他们得到这种启示;可是事实上,他们都曾看见天上有门为他们开了。

4、不久后警察找到了这位孩子的妈妈,她已经38岁了,她说由于“个人困难的境遇”才把孩子抛弃的,但她很希望有人能尽快找到这个孩子并且照顾他。

5、黎如此声张她的境遇不止是因为她是受害者,还是因为她的两个女儿也是这次静脉注射感染血液的受害者。

6、处于这种暴力家庭中的妇女较其他人有更多的健康问题,然而她们通常认为不能向任何人述说她们的境遇或寻求帮助。

7、对于那些以人民的改善他们的.境遇和实现他们的梦想的灵感和决心为主题的故事,我会感觉到怜悯。

8、毕竟,我们现在的处境是由过去的行动导致的,而现在的行动又将创造我们未来的境遇。

9、在也门,无论是奴吉尔德的父亲,她的庄福,还是法官,警察,甚至更广大的社会—除极少数人外—都认为她的境遇是正常的,同时,也门也绝不是一个特例。

10、否认是一种心理应对机制,它让你有时间去适应痛苦境遇——但是持续的否认能干扰问题的处理,或者影响你应对挑战的能力。

11、在《高效工作者的七个习惯》中,史提芬肯维告诉我们,拥有更好的生活的第一步是要认识到我们可以自由的选择如何应对境遇。

12、可能在你的生命中也出现过类似的境遇。

13、这是个很复杂的境遇,我认为你能从这种友情中汲取一些教训。

14、生活就意味着体验,每一种境遇都为学习和成长提供了空间。

15、哈利的魅力来自于他的角色,一个发现自己身处不寻常境遇中的平凡男孩。

16、当我们满足时,我们仍然可以改变愿望,但是我们的境遇不会打扰我们或使我们远离像圣诞节一样的生活。

17、你擅长找到境遇好笑的一面吗?

18、他们唤醒了记忆深处带给他们痛苦的那些境遇。

19、她不得不经常写信,把自己的地址告诉母亲,但是她把自己的境遇隐瞒了。

20、我相信上帝的兴趣在于改变我们而不是改变我们的境遇。

21、我认为,你今天的话可以影响你的明天,并且可能让你今天的境遇发生。

22、激进式发展通常意味着能够快速改变方向、内容和境遇。

23、我相信所有事情都存在偶然性,没有一个人能做到百分百的掌控局面,不过我们可以去创造,并且有这个实力去改变境遇。

24、为了解决可能存在的任何问题,不要害怕面对亲人们所处的境遇。

25、我们都处在这样一种境遇中,我们周围的一些人总在非常明显的暴露他们独特的人格缺陷。

篇3:境遇造句

一、电影境遇剧的概念限定及出现原因

电影境遇剧 (即境遇电影) 是一种特殊的几何状封闭空间叙事类电影。在电影中的空间叙事中, 封闭空间是时常出现的一种叙事场景, 它将人物的行动限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并让人物在极端的环境中被激发出人性假恶丑的一面, 以此与人性真善美的一面形成鲜明的对比, 从而揭示电影的主题。根据萨特境遇剧《禁闭》的启示, 电影中的封闭空间叙事可称为“电影境遇剧”, 其具有几何状的叙事结构和内外双层的空间结构, 并且在拍摄技巧和手法上具有一定的套路。电影境遇剧常常出现于欧美影片中, 尤其是欧美科幻片、惊悚片、悬疑片、励志片等之中。

另外, 欧美片中的“电影境遇剧”更多, 因为欧美地区的政治经济制度、思想文化教育都相对于世界其他地区更崇尚自由, 有时甚至是过分自由, 所以在这种社会环境下, 人们反而喜欢被拘束, 并且要特别指出的是他们并不喜欢自己被拘束, 而是喜欢看到他人被拘束, 希望看到被拘束者在经历一番苦难后打破拘束, 走向自由, 以此来满足追求理想、为目标奋斗的内心渴望, 满足心中的英雄主义, 所以这种电影境遇剧应运而生。

二、境遇电影的主题

电影境遇剧的主题包括以下几类:

(一) 表现人性真善美, 侧面揭露个别人的假恶丑。比如:影片《饥饿游戏系列》中的人物需要在一片封闭的森林之中互相残杀, 直至剩余一人才能够成为胜利者, 然而女主人公看到了这个比赛残忍的一面, 并勇敢的做出了反抗, 最终与男主人公一同成为了胜利者。

(二) 热爱自然, 热爱地球, 保护环境。比如:影片《疯狂的麦克斯3》的环境设定在一个看似开阔的沙漠之中, 然而这片沙漠已经包围了整个地球, 地球的生态环境已经十分的恶劣, 再这样一个极端的、半封闭式的环境中, 人们为了争夺资源而斗争。

(三) 研究、剖析人们的各种心理状况并作出合理的疏导。比如:影片《禁闭岛》将故事设置在一座与外界隔离的小岛上, 男主人公通过侦查、破案最终找到了事情的真相——他自己患有精神病。医生则为了采取治疗而配合他的意识制造了一场破案的戏剧。

(四) 揭露异化的社会制度, 宣扬正义、自由与公平。比如:影片《1984》将环境设置在一个极权主义国家中, 整个国家都被“老大哥”监视着, 主人公不堪忍受这种肉体与精神的压迫, 于是奋力反抗, 但是最终却遭遇悲剧命运。

三、电影类型片中的境遇剧与电影境遇剧的类型

(一) 根据电影的类型及电影的内容分类

1.太空探险类

该类影片将太空作为封闭式环境, 人物因太空事故被束缚于太空之中, 并在太空中进行生与死的斗争, 进而表现出人的潜能之大。该类影片多见于科幻片、冒险片、惊悚片中, 如《星际穿越》《火星救援》《地心引力》等等。该类影片不仅能表现极端境遇中的人性, 还能表现出坚韧的科学精神和人类的航空探索精神。

2.灾难危机、丧尸危机、末日拯救类

该类影片将地球作为封闭式环境, 人物因自然灾难或者特殊情况被困于恶劣环境之中, 与死神进行搏斗, 努力逃离危险区域。该类影片多见于灾难片、科幻片、恐怖片、惊悚片、冒险片中, 如《生化危机系列》《2012》《第五波》等等。该类影片着重表现的是人类的伦理、医学、环境问题。

3.人生哲学和生存、人性善恶类

该类影片将一个封闭、半封闭的狭窄区域作为环境背景, 人物因其他人为因素及力量的牵制而被束缚于“牢笼”中, 牢笼中的人积极进行自救、思考, 与权威进行抗争, 最终取得自由。该类影片多见于科幻片、魔幻片、冒险片、励志片、悬疑片、犯罪片、西部片中, 如《房间》《移动迷宫》《雪国列车》《奇幻森林》《逃出克隆岛》等等。另外, 西部片在荒野、驿站、小镇、酒馆等半封闭环境中, 许多牛仔、猎人为了生存与他人进行斗争的影片也可看做这一类, 如《荒野猎人》《八恶人》等等。励志片《风雨哈佛路》和《肖申克的救赎》同样也是将人物置于一个极端恶劣的环境中, 并让人物最终靠意志和努力走向成功和自由。

(二) 根据电影中设置环境的拘束与否分类

一般电影中的环境设置根据拘束与否可分为完全封闭环境 (如《异次元杀阵系列》) 、相对封闭环境 (如《移动迷宫》) 和开放环境 (如《鼠来宝系列》《超体》《勇敢者的游戏》《时间旅行者的妻子》) 。

其中完全封闭环境指在整部影片中人物一直处于封闭空间之中, 并没有由封闭走向开放的环境;相对封闭环境指在整部影片中人物由封闭走向开放环境;开放环境指在整部影片中人物的行动不受局限, 一直处于开放的环境之中, 环境的变换是自由、随意的, 具有较强的主观性。

电影境遇剧其实是属于封闭环境式、半封闭环境式 (或者相对封闭环境式) 的电影, 并且更多的影片是以半封闭环境式为主, 开放式环境的影片不属于电影境遇剧。

四、电影境遇剧的叙事手法、结构与模式套路

(一) 叙事手法与结构

电影境遇剧中好像有一个无形的自然力量或是人为的有意限制, 将所有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发生局限在一个狭窄的范围之中 (例如:科学实验室、迷宫之中、房屋中等等) , 在一个封闭的、极端的环境中去激发人性的多种侧面, 不仅表现真善美, 同时表现假恶丑, 并且更多的是表现人性中凶狠、狡诈、暴力、疯狂、非理性的一面。

电影境遇剧中的空间叙事都是几何状的, 都可以用一个二维“封闭”的几何图形或者三维的立体图来表现, 具有空间局限、固定, 而时间无限、自由的特点。比如:《房间》中人物活动的主要场景都在一间房子里, 所以就可以用“房子”来代表这个电影境遇剧;同理, 《异次元杀阵》中人物的活动都在一个巨大的正方体中, 可用“正方体”代表它;《进击的巨人》用“三个圆环 (三个环形的巨墙) ”代表;《八恶人》用“房屋 (小酒吧) ”代表;《移动迷宫》用“迷宫式圆环”代表;《楚门的世界》用“半球体 (摄影棚) ”代表;《奇幻森林》用“平面正方形 (草原) ”“立方体 (森林) ”“三棱锥 (山) ”代表等等, 另外, 类型化的电影境遇剧也可以用图形来代表, 比如:末日类电影用“球体 (地球) ”代表;太空类电影用“鸡蛋 (同心圆) ”代表等等。

电影境遇剧还具有“内外双层”的空间叙事结构。内层 (内结构) 是极端的、封闭的、狭窄的环境, 外层 (外结构) 是广阔的、自由的环境。外结构中的人监视、控制内结构中的人, 内结构中的人极力冲破束缚、挑战权威、打破旧观念, 与外结构中的人进行对抗, 并最终取得自由。需要指出的一点是, 电影境遇剧中往往也会出现一个人的情况, 如《我是传奇》, 那么在这类境遇电影中的内结构即为人物的内心活动或人物的潜在力量, 外结构则是现实当下的心态与一般情况中能够发挥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 内结构与外结构的冲突与调和则作用于一人身上, 即人物的自我超越, 这类境遇电影一般更能够表现人性的多种侧面和人的巨大潜力。

(二) 模式套路

下面将以科幻、灾难类的境遇电影为例, 分析境遇电影的模式套路。科幻、灾难类得境遇电影比其他类别的境遇电影更具有相似的模式套路。

从整体来说, 一般境遇电影的故事模式都是:由于某一种不可抗拒的人为或自然因素影响, 一件或多件能够产生歧义的事情发生, 于是正义与邪恶的双方经过激烈的对抗后, 最终以正义一方的胜利告终 (正义与邪恶的双方可以是对立的两大群体, 也可以是个人内心的善恶斗争) 。另外, 21新世纪的境遇电影的结局一般都不会拥有明确的、完全圆满的结局, 而仅仅只是灾难的暂时平息, 意味深长、令人深思的开放式结局往往能够使影片更具有深刻的内涵。当然, 有的系列类境遇电影也会采用此类的结局方法, 以吊足观众胃口, 为之后的影片做铺垫。

从局部来看, 科幻、灾难类的境遇电影一开场一般都是以新闻联播的方式, 将全世界各个重要地方的现实情况逐一报道, 为之后到来的灾难、危机做铺垫, 并且在新闻播报中已经明确了电影的主题, 告知给观众接下来将是什么样的灾难和场景设定。并且在这类影片中还经常出现FBI的调查或者联合国 (UN) 的维和、拯救, 他们或者扮演完全正义的一方, 即拯救者的角色, 或者扮演完全非正义 (邪恶) 的一方, 即破坏者的角色。科幻、灾难境遇电影经常站在上帝视角去俯瞰人类, 将整个地球作为基准点, 作为整个故事的大环境, 将人类的本性、理智与情感的矛盾、真善美与假恶丑的矛盾作为表现的对象, 重点突出具有真善美品质的主角或者正义的群体, 侧面揭露某些商人、政治家们的丑恶面貌。

另外, 科幻、灾难类境遇电影中环境设置的时间性更值得我们的注意。大致以2008年为界, 2008年之前的科幻、灾难类的境遇电影倾向于预测或者设定50年、100年甚至更久以后的场景, 2008年之后的科幻、灾难类的境遇电影倾向于预测或者设定10年之内, 更多是3年之内或者即将发生的场景, 以此使影片更具有冲击力、紧张感与压迫感, 增强影片的真实性, 从而使观众具有激烈澎湃的观影感受。这种从具有安全感的环境设置到具有压迫性的环境设置让我们进一步发现境遇电影内容的“境遇性”和环境的极端性。

五、电影境遇剧的本质与启示

境遇电影既不是单独的一个类型片, 也不是一个具有明确界限的电影类型, 而是从各类电影中提取出来的具有类似环境和境遇的电影。但是, 经过分析我们能够发现电影境遇剧的本质其实是创新, 这种创新是精神的创新。电影中的人物不屈服于惨淡的现实, 反抗不合理的束缚, 对抗凶恶势力, 并在斗争的过程中表现出追求新思想、向往新生活的一种精神创新, 这种精神创新更是人性中真善美抵抗假恶丑的一种由内而外的冲破力。所以, 在极具有挑战性、创新性的境遇电影中, 我们能够认识自我, 超越自我, 进而达到自由的境界。

境遇电影还具有解剖自我、解剖人性的作用, 电影中将多种心理元素运用其中, 并用电影的蒙太奇手法展现、还原心理, 带给人们一个全新的心理“视”界。境遇电影用画面去表现心理活动, 用画面将受心理因素影响的实际行动付诸实践, 影片本身不评价境遇电影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和行动结果, 而是借用电影中其他旁观人物或者电影之外的观众对其作评价, 促使电影中人物反思的同时, 也将反思这一任务交给了观众, 起到了一个共同反思、共同进步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佩佩.“他人即地狱”:封闭空间下的人性拷问——以电影《警察故事2013》为例[J].科教文汇 (下旬刊) , 2015 (04) .

[2]江焕明.禁闭空间:独特的电影空间叙事[J].电影评介, 2014 (05) .

[3]黄德泉.论电影的叙事空间[J].电影艺术, 2005 (05) .

[4]闫玉晓.简析金基德电影中的空间叙事[J].戏剧之家, 2015 (09)

[5]焦勇勤.试论电影的空间叙事[J].当代电影, 2009 (01) .

[6]杨蕾.论《007——天幕危机》中的空间叙事艺术[J].电影新作, 2014 (04) .

[7]李显杰.视野与情怀——全球化视域下中外大片的叙事空间与话语形态比较[J].上海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 (05) .

[8]张武进.空间视阈下的电影空间[D].华中师范大学, 2009.

[9]陈岩.论电影空间叙事的几种美学倾向[J].当代电影, 2015 (03) .

[10]武妍.封闭空间视角下中美惊悚电影对比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 2013.

[11]陆婧.论现代电影中的“封闭空间”[J].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3 (01) .

篇4:“境遇剧”中的她

在这个以创意先行的“境遇剧”时代,如今的演员刘涛终于找到了个人风格气质跟主流家庭伦理电视剧的契合点,《下一站婚姻》就是一个典型例证。

创意先行很好理解,比比皆是。相比之下,“境遇剧”则来自存在主义哲学大师萨特提出的戏剧理念,其剧作不按传统戏剧的原则处理环境与人物的关系,而是给人物提供一定的环境,强调人物在环境中选择自己的行动,造就自己的本质,表现自己的性格和命运。虽然当年萨特提出这种戏剧观念是为他自己的存在主义哲学观点服务,虽然上世纪80年代萨特和存在主义哲学曾在内地风靡一时,但“境遇剧”的戏剧观念却没有在我们的电视剧上有多少运用。近年来,随着家庭生活伦理剧的扎堆儿风行,“境遇剧”或说特定处境的电视剧则成为编剧主流思维,并作品花样不断翻新,且屡屡造成轰动效应,《下一站婚姻》亦是此种类型的电视剧。《下一站婚姻》讲述的是特种部队军人龚剑(于和伟饰)转业回家,本想与妻子好好过日子,可令他意想不到迎接他的却是妻子远赴美国,与他的婚姻走到尽头;而原本生活无忧的少妇邓草草(刘涛饰),在与丈夫吵架后遭遇人贩拐走孩子,在丢失孩子的痛苦中,她的婚姻也随之坍塌。在这种特定的情境之下,第二次婚姻将成为他们的“自由选择”,稍有不同的是,大团圆的惯性结局既定,两人必将在电视剧播完前“终于”找到了属于他们的“下一站幸福”。

从《下一站婚姻》到“下一站幸福”,情境已经框定好了,如今的演员刘涛恰好契合进来。近年来,对于演员或说艺人,通常喜欢用类型来界定,相应的也会有各种风格固定影视剧来选择相应类型的演员。如果说以前没有走入婚姻的刘涛在演员类型上比较模糊,那么如今的刘涛走出家庭、复出演戏,她的身份已经清晰了许多。尤其是参加了《花儿与少年》这样的真人秀之后,生活能力及生活理念更加突出的她,则日渐以此为自己明确了演员的类型特色,她不属于大龄剩女,亦不是主妇兼煮妇,更不完全是职场辣妈,我们不妨将如今的她归类为盘旋在家庭与事业之间的熟女,而《下一站婚姻》恰恰要的就是她这样一类演员。

篇5:姐姐的境遇散文

小叶一个人在家,虽然有些孤单,但也还算充实,自由,偶尔想起姐姐,心里也涌上些许落寞。大概,这个时候,姐姐正乐不可支地躺在妈妈怀里撒娇,有爸爸保护,弟弟也在身边,一家人其乐融融,享受天伦之乐。

“可是,唯独缺我,我像多余的那一个,也许,他们早就把我抛诸脑后了!”想到这,小叶落寞的心思又添加了几丝愁绪。

“哼,管他呢,我一个人也可以生活得很好,况且,还有五块钱相伴(虽然早已没有这么多)。”围绕在爸妈身边的幸福,固然令人艳羡,可是,既然没法实现,她只能如此自我安慰。

乐天派的小叶,总能从困苦的绝境中找到一点生机,从苦涩的生活中找到一点点让人甘之如饴的甜。

话说,叔叔把姐姐带到广东,本来想让姐姐给他做点事情,比如“保票”。谁知,姐姐老实木纳,又是第一次去大城市,看着霓虹闪烁,车辆川流不息,害怕地像要找个地缝藏起来。

人家刘姥姥进大观园,尽管也是第一次,也没有见过世面,但人家至少不害怕,还满心好奇,东看看,西看看。姐姐毕竟还是一个孩子,哪有刘姥姥的世故和老练,听说叔叔要把她单独放到个地方,整个人害怕得不行,像要被人贩子抓去卖掉一样,恨不得放声大哭。

“这么大的城市,这么多人,万一我走丢了,怎么办?我可从来没有出过远门!”一想到叔叔要离开自己的视野,她觉得这简直没法接受。她仿佛已经看到自己小小的身影,一不小心被汹涌的人群淹没,渐渐地,席卷到她完全陌生的地方。

她会迷路,会走丢,甚至被人拐走……后果不堪设想,她只能扯着叔叔衣角,哭丧着脸,对叔叔说:“叔叔,我怕!”

“唉!这有什么好怕的,我一直在边上看着你,只不过,你看不到我而已。”这样的话,叔叔跟她说过不下十遍,解释到后来,叔叔都要放弃了,可还是心存侥幸。叔叔相信“有志者,事竟成”,只要假以时日,让她慢慢适应,自然能如他所愿。

关于保票,姐姐赶鸭子上架,训练演习了好长一段时间,结果,还是没有丝毫进展。到了这个时候,叔叔才意识到,这丫头根本不是“保票”的那块料,及时止损才是最佳选择。

“叔叔,我要去找妈妈,你不是说要带我去我爸妈那里吗?”姐姐只认这个死理。

“好,好,带你去!”面对姐姐毫无头绪的胆怯和害怕,叔叔只好妥协。

为了让姐姐淡忘这段因“保票”而产生的不愉快经历,叔叔特意带姐姐在周围玩了几天,这样,在见到哥哥嫂子的时候,也好交差。

再说小叶妈妈,虽然,儿子在身边,丈夫也在身边,但一想到家里还有两个不到十岁的女儿过着自力更生的生活,她常常黯然伤神,满怀愧疚。

“孩子还小,也不知道她们吃得饱不饱,穿得衣服够不够,是不是被别人欺负了,有没有闯祸……”做母亲的心思,不外乎这些,尽管表面上波澜不惊,但心灵深处却无时不刻不在牵挂。

叔叔带姐姐去爸爸工地的那一天,妈妈正一边煮这饭,一边思念家里的两个女儿,蓦然抬头一看,看到远远走来一个女孩——似乎有点像自己的女儿,似乎又有些不可能。

“该不会自己眼花,思女心切,出现幻觉了,我的女儿怎么会出现在这里呢?”妈妈一边使劲揉了揉眼睛,一边又睁大眼睛,仔细朝来人看了看。

“还是不敢确定。”妈妈闭上迷离的双眼,认真回忆,临走时,孩子的模样,“似乎不是太像。”她只能将信将疑地得出这个结论。

姐姐看到妈妈脸庞的那一刻,早就掩饰不知内心的喜悦,大老远迫不及待地叫起来——妈妈,妈妈!

妈妈停在原地,怔了半天,没反应过来,等她认出,这真的是自己女儿,姐姐已经跑到她眼前,扑进了她的怀里。她一把放下手里的柴火,双手紧紧地把女儿抱在怀里,激动而又喜悦。

抱了一会,妈妈发现好像有什么不对劲,怎么只有一个女儿,还有一个女儿呢。我的小女儿呢,她在那里,怎么没有看到,当这个念头闪现在脑海的时候,妈妈瞬间放开姐姐,着急地问道:“你的妹妹呢?”

“妹妹在家呢!”姐姐小声而胆怯地回答。

这是姐姐最害怕面对的难题,也是她最尴尬的时刻,这几天,她也一直在思考,怎么跟妈妈解释,她抛下妹妹,一个人离开的原因。她知道,不管怎样的解释,怎样的理由,都会迎来妈妈失望和责备的.眼光。

“什么?”妈妈简直不敢相信这个回答。

“妹妹一个人呆在家。”姐姐重复了这句话。

“你怎么能把妹妹一个人扔在家里,妈妈在家不是跟你说过,做什么事情都要跟妹妹一起吗?为什么,你一个人来了,妹妹却被你抛下,她还那么小,怎么生存……”妈妈这才意识到。

果然,妈妈的反应,比她预料得还要强烈。

她也曾深深担忧,深深自责,每次,担忧到埋怨自己,懊恼自己的时候,她也会自我安慰道:妹妹那么聪明,她一定会没事,再说,她一个人实在生活不下去,还可以去外婆家,外公外婆会保护她,照顾她。

“妈妈,妹妹会没事的,我给她留了五块钱,她还可以去外婆家,再说,叔叔只愿意带我来,不愿意带她,我也没办法。”姐姐顿感委屈。

“叔叔只愿意带你,不愿意带她?”妈妈有些愕然。

“嗯。”姐姐黯然地点了点头。

在妈妈再三追问下,姐姐只得说出实情,说到自己如何瞒着妹妹、躲避妹妹,才得以逃脱;也说到叔叔想让她“保票”,她没法胜任,叔叔只好把她带到妈妈身边来;当然,妹妹的伤心失望乃至绝望,她却不敢提及。

“做叔叔的,怎么可以这样对待侄女,把小侄女放家里也就算了,干嘛还要把大侄女拉去保票,万一被抓了,怎么办?!”虽然,小叔子把自己的一个女儿带到自己面前,她原本还满心感激,这回,听女儿说了详情,顿时满腔怒气。

叔叔灰头灰脸地听着嫂子一顿训斥,自知理亏,也不好意思反驳。

“哎呀,我的小女儿,不过几岁光景,又调皮,又爱闯祸,天不怕地不怕,万一出了什么事,连个照应的人都没有……”

“我把你们放在家里,原本想着你们可以互相照应,这回,你到这里来了,妹妹一个人在家,这大热天,万一她跑到水塘里洗澡,摘菱角,滑倒深水里怎么办,她又不会游泳……”

“她那么喜欢爬树,喜欢大中午跑出去玩,若是,从树上摔下来,从山上滚下来,跌到哪个人烟罕至的角落,如何是好……”

“她那么怕黑,以前我们在家,她睡最里面,还要用被子蒙住头,这回,一个人在家,她晚上怎么睡觉,怎么敢回家……”

......

知女莫若母,对于小叶的习性,妈妈了如指掌。也正是因为了解,才如此担心,以至于听说小女儿一个人落在家里,涌现在脑海里的所有念头,都是担心。

姐姐原本还想着,见到妈妈后,该如何跟妈妈倾诉思念之情,团聚的喜悦,可如今,看到妈妈一门心思都在担心妹妹,心里竟涌现一股失落。

“妈妈,别担心,她一个人生活不下去的话,肯定会去外婆家的。”姐姐只得试着安慰妈妈。

“但愿吧!”

事已至此,再怎么担心,怎么埋怨,都无济于事,出门在外的母亲只得祈祷,留在家里的孩子,能平平安安,妈妈眼角不自觉地挂满泪水。

姐姐也在一旁也嘤嘤地哭泣,或许,她也意识到妹妹在家有可能吃不饱,有可能不敢睡觉,不敢回家,也有可能去池塘,去山上,甚至出现更坏的结果;或许,她从来没有意识到,她把妹妹抛下,妈妈会如此紧张,如此责备,她也满心委屈。

“不行,我要买张火车票,立刻回家!”镇定下来的妈妈果断地做出决定。

回家?并不是一张火车票就能解决,毕竟妈妈肩负责任——几十个员工眼巴巴地等着她做出热腾腾的饭菜。吃饱是人最基本的需求,如果这个需求都没法满足,到时,爸爸的工地势必乱成一锅粥。

虽然,妈妈知道自己责任重大,但着实又放心不下家里的女儿,有时难免胡思乱想,越想越慌,只好一个劲地央求爸爸给她放几天假,回去看看小女儿。

爸爸很为难,工地上的事情进行地如火如荼,没人做饭可不成,除非找到临时工替代一下,但是在找到临时工之前,妈妈还是不能离开。

一边是临时工的一拖再拖,一边是妈妈的心急如焚,归心似箭,终于,在某个时间点达到契合,那时,姐姐应该在妈妈身边呆了十几天。在这之前,姐姐在叔叔那里也呆了十几天,这么算下来,小叶一个人在家也不过呆了一个月的样子。

当妈妈心急火燎地拉着姐姐和弟弟出现在小叶面前,小叶正好悠哉乐哉地在小坪里跟小伙伴们追逐打闹,时不时吸一口手里没吃完的冰棒,满心惬意。

冷不丁,看到妈妈,还有姐姐和弟弟,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妈妈不是说开学之前才会回来吗,至少也得八月底,刚好给她们交学费,如今距开学还有二十几天,妈妈咋这么早就回来了。

最重要的是,她那五块钱还没花完,之前省吃俭用,只不过是为了维持到妈妈回来。现在妈妈回来了,钱没花完,估计剩下的要充公。想到这,小叶竟然有些许遗憾。

不过,妈妈回来也好,不用担心饿肚子,也不用担心,天黑,不敢回家。乐天派的小叶很快就找到事情的光明面。

“小叶,你没事吧?”妈妈上下打量小叶,好像要看看自己女儿是否缺胳膊少腿皮肤受损之类的,确认一切完好,她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再看看女儿瘦成皮包骨的样子,又忍不住一阵心疼。

“妈妈,我好得很呢,看,还有冰棒吃!”小叶被妈妈这一阵打量的,怪不好意思,拿着手里的冰棒,咧着缺了的门牙,开心地说道。

“姐姐不在家,你是不是没煮饭吃,咋瘦成了皮包骨,你看这蜡黄蜡黄的脸,哪有一丝血色啊,我差点都没认出来。”

“吃了啊,这里一顿那里一顿,有时帮人做点事,可以得到一碗饭哦,实在没饭吃,我也会自己煮的。”为了安慰妈妈,小叶故意一脸轻松的回答,之中的艰辛早就被她轻描淡写,一笔带过。

听到这句话,潜藏在妈妈眼眶里的眼泪,不受控制地,“吧啦吧啦”往下掉,虽然,女儿只是轻描淡写,但只听到“这里一顿,那里一顿”,妈妈的心里早已充斥无限辛酸,她能想象得到,女儿一个人过着怎样的生活,说得好听点,是吃“百家饭”;说得难听点,倒有点像“小乞丐”。

当然,妈妈没有把这个心思告诉女儿,在女儿眼中,她也绝对不想自己成为一个“小乞丐”,毕竟,她没有完全依赖别人,她也自食其力,自力更生。

“失职的只是我。”妈妈在心里默默地对自己说。

篇6:心态与境遇

心态与境遇

碧空泛蓝,几抹清风夹着雨后的澄沁,远处萦来几许悠扬的旋律。绕着叶间的水珠,折射出一抹温柔的光晕。心内的雨季,已悄然逝去,我仰头微笑,迎接第一束阳光。

回首向来萧瑟处

黑夜欠的最后一缕光亮被上帝摔成碎屑。我蜷缩着身子,把自己锁在孤独的世界。昔日锋利的青干剑,如今已锈得难辨旧痕;曾经的傲气,如今空余一身颓败。压抑,自责。

数不清,这已是高中以来第几次面临的失利了。在学校,总是不由自主地心随境迁。觉得命运不佳,仿佛事事都与自己作对。时而又会觉得时来运转,得意忘形,却又顾此失彼。一次次的打击,令我透不过气。心态不由掌控地被环境所缚,一度沉闷。

曾经被雨打湿的心情,被忧伤填满的过去,压抑。如温过的烈酒,炙人心脾,令人大醉,彻夜难眠。

春风吹酒绿

门“吱啦”一声被推开,一团光芒涌入房间。剪碎了沉淀的灰霭。我一怔,忙把头埋进湿漉的枕间。一重一轻的.脚步声,依稀可辨。

跛脚的她正尽力地控制自己的身体,避免着发出更大的声音。这样的夜,她总是会不放心地上楼,哪怕仅仅是为我掖一下被角。

裹着温暖,我进入了梦想。梦见童年那金色的麦田,伙伴们的欢声笑语;梦见一如既往的那个劳碌的身影,梦见那只温暖有力的手。梦的最后,天下着雨,三毛持伞出现在我面前,微笑,“其实,不是雨弄湿了你,而是你的心存在雨季,你自己弄湿了自己。”顿悟,境,由心生。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是呵,境随心转则悦!雨季终将过去,我要在一个溢满阳光的清晨,醒来,静听窗外清脆的鸟鸣,安适而快乐的苏醒。忧伤、悲观,不妨都焚作淡酒。举杯轻抿,其涩,流泪、微笑。而后转身,以全新的心境迎接朝阳。让那些挣扎过的梦想清晰而切近。

并不知道未来还有什么等待着我。但无论或好或坏的境遇,我只希望它们在我经过时,能使我身上的不成熟快快成长,使我成熟了的统统开放。无论艰险,我都要让自己的梦想如天际流云绚丽,自信地浴着阳光前进。

篇7:心态与境遇作文

好的心境让人生受益。作为一名学生,我参加过班长竞选。当时我是临时推荐的,也没有做什么准备,更别说发言稿了。我算是赤手空拳上了战场。当我站在讲台上面对着全班同学时,说不紧张是不可能的。我稳定了一下情绪,深吸几口气,放松自己,就好像浑身充满了干劲。最后,我竞选到了班长这个职务。由此可见,好的心态对于自己是大有益处的。

好的心态能让你临危不乱。在面对困难时,只有心稳才能解决问题。三国的诸葛亮在这方面算是高手。他在错用人才导致街亭失守后,虽知大势已去,但却能够冷静地分析局势,从容地全军撤退,最后化险为夷。再比如举重比赛。经常可以看见运动员抓举到一半时摇摇晃晃。有经验的运动员就会先稳住,再把杠铃举起来,而没有经验的运动员急于求成,只想一下子成功,却因摇晃而失败。所以,拥有好的心态可以让你从容的解决困难,冲破困境。

好的心态能让你从容淡定。刘备曾与曹操一起喝酒,曹操为了试探刘备,故意说刘备是天下英雄,会有大片江山。刘备听后一惊,连手中的筷子都掉落在地。恰巧此时天上打了一个雷,刘备趁机捡起筷子,说雷把他吓了一跳,连筷子都落了,成功地让曹操消除了戒心。刘备也因此有了增长实力的机会。若不是刘备有好的心态,又怎么能够从容地化解这场危机呢?

当然,糟糕的心态会导致失败。一代英雄项羽骄傲自大,听不进他人的意见,最后落得乌江自刎的结局。而世界大战时的日本,为了眼前的利益,急于求成,盲目地攻击了美国的太平洋舰队,招惹上强大的美国,最后以无条件投降告终。如此错误的心态怎么能成功?落得失败的结果也不足为奇了。

篇8:境遇与挑战

20世纪90年代末以前,我国小学教育研究的主体主要是教研员、小学一线教师以及制定教育政策的政府职能部门,多数学院派理论研究者似乎对研究小学教育问题并不热衷。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当时国家基础教育的重点是“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没有进一步关注小学教育的质量;另一方面,传统观点未将“小学教育”视为一门“专业”,加之小学教育所涉及的知识浅显,大学研究者作为专业人员不屑于“俯下身来”研究小学教育问题。

这种状况直到最近才有所改观。在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中,1978年到1999年共有17091篇涉及“小学教育”的文章,2000年至2009年9月有48851篇。从一定意义上讲,我国小学教育研究在21世纪初得到迅猛发展。小学教育研究的兴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在经济领域取得了巨大发展,人民群众对优质基础教育资源的需求越来越高。可以说,提高基础教育质量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是小学教育研究的根本原因。

2.教育改革实践呼呼新的教育理论

新世纪之初,在知识经济竞争空前激烈及人类生存发展面临困境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迅速展开。这次改革将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方向转变。课程改革实践的需要带动了一大批大学研究者研究小学教育问题,分析总结我国历次课程改革的经验与教训,研究国际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借鉴发达国家的课程设计,引进先进的教育评价体系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需要,成为小学教育研究兴起的直接原因。

3.小学教师教育纳入高等教育体系

国际教师专业化运动推动了我国小学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小学教师由“非专业”“准专业”向“专业化”进军的过程中,带动了一系列关于小学教师教育、小学教育问题的研究。

我国推进小学教师专业化的主要举措,是把小学教师教育纳入到大学教育体系中去。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小学教育事业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前的快速发展、文化大革命期间的畸形发展、文化大革命后的恢复发展,世纪之交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我国小学教育领入“专业化”发展阶段。南京、北京、上海、天津、杭州、吉林等地于20世纪90年代末,陆续成立了培养本科学历的小学教师的学院--初等教育学院(系)或在教育学院下设置小学教育专业,开始尝试把小学教师教育纳入到高等教育体系,培养本科学历的小学教师。

教育部2009年8月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全国小学专任教师共有5,612,563名,其中研究生学历为2,339名,本科学历为685,301名,专科学历为3,066,164名。本科学历毕业教师人数占当年全部专任小学教师总数的12.2%,专科学历占54.6%。而仅在十年前,即1997年,在全国5,793,561名专任小学教师中,大学本科及以上毕业的人数为23,487人,占当年全部小学专任教师总数的0.41%,而作为小学专任教师主体的中专毕业和高中毕业的教师总数,占当年全部小学专任教师总数的83%。

目前,我国小学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正发生着一场深刻的变革,即从以由中专和高中学历为主体向以专科和本科学历为主体转变,小学教师本科化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研究生学历的小学教师也已走上历史舞台。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小学教师队伍的层次,正发生着质的改变。世纪之交的十年注定是我国小学教育事业发展具有特殊意义的十年。在这个过程中,众多大学理论研究者开始自觉关注小学教育,研究小学教育问题。

同时,由于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进一步推动了小学教育研究的深入发展。但是,从国际视野来看,二战后,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相继将小学教师教育升至四年制本科。为了提高教师学术水平和专业化程度,发达国家逐步将师范学院升格为综合性大学,或者在综合性大学成立教育学院、教育系,把小学教师纳入综合性大学统一培养,学术水平和专业地位得到整体提高。目前,我国小学教师专业化的重点,在于全面提升小学教师的学历结构和层次,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4.小学教育研究独有的魅力

据教育部统计,2007年我国共有各类小学校320,061所,小学生105,640,027人。小学教育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基础性、全民性、义务性和公益性等方面。而最重要的特性是基础性。小学教育处于教育的基础阶段,拥有数量最为庞大的教师群体,服务于数量巨大的儿童群体。服务群体数量大,研究领域广阔是小学教育研究的两个最重要的特点。儿童研究、教师培养、学科教学等一系列研究领域需要探索和开创。众多研究者已经意识到小学教育是一个有价值的、崭新的、有广阔发展空间的“处女地”。

经过十年的发展,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小学教育专业的建设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小学教育学科建设已经提上议程。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理论研究者对小学教育问题的深入研究,将对推动小学教育的事业发展,起到愈来愈重要的作用。那么,大学的理论研究者该如何深化小学教育研究呢?

小学教育研究的准则:

儿童为本与实践取向

大学教师或理论研究者(包括研究小学教育的研究生)研究小学教育问题,既具有理论上的优势,也有缺乏小学教育实践经验的不足。切入小学教育研究可以选用两种方式,一是从微观到宏观(或者称为从局部到整体),二是从宏观到微观(或者称为从整体到局部)。但是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必须先对小学教育研究的根本目的和价值取向有所思考。

“理论即实践”,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意识到理论不能与实践脱离,越是贴近实践、深入实践,理论才能越深刻,愈有意义。小学教育研究的研究者大多缺乏小学教育的实践体验,缺乏对小学教育实践的感性认识。研究者要服务于小学教育实践,引领小学教育实践的发展,必须首先贴近小学教育实践。

传统小学教育研究很少有学院派的理论研究者的参与,但是以教研员和一线小学教师为主体的研究队伍,探索总结出了很多精深的理念和有效的教学方法,霍懋征、李吉林、邱学华等著名教育家就是一线教师成功进行教育改革的典型代表。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很少有理论研究者参与的情况下,我国的小学教育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我国小学生的基础知识扎实、基本技能过硬,受到全世界教育界的瞩目。可以说,我国小学教学研究是一个强项。但不可否认,这种成绩的取得在一定程度上是充分发挥了教师的聪明才智,而对小学儿童的学习主体地位尊重不够,对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够,连同教育评价机制的缺陷,造成了很多学生的片面发展,甚至畸形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当今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结构随之发生了一系列深刻复杂的转变,在社会转型的重要发展时期,它给人们的思想造成了极大地冲击。这也直接影响着新生一代的小学儿童,可以说,他们成长的环境与以往时代相比,更加复杂,更加多元,更加充满诱惑,更加充满不确定性。在此时期,我们怀有什么样的教育理想非常重要。另外一方面,研究新时期儿童,诸如他们的兴趣、爱好、动机、需要、理想以至他们的家庭、社区,显得尤为重要。从现状来看,以小学儿童(6-12岁)为研究对象的系统教育研究还不多见。小学教育的目标从根本上说还是服务于小学儿童的健康成长,因此小学教育的理论研究者应该紧紧抓住这条主线,不断探索、不断前进。笔者认为,实践取向,儿童为本是今后小学教育研究的主要思路。

小学教育研究的若干前沿问题

目前,社会对小学教育问题的关注越来越多,越来越广泛。小学教育研究者要具备一种“前沿意识”或“超前意识”,关注和研究小学教育前沿问题。

教育的前沿问题,可以分为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是指那些正在热烈讨论中的、关乎当下的、需要刻不容缓解决的教育问题;二是指那些还没有被广泛发现的价值极大的潜在问题。教育研究者,特别是教育理论的研究者,首先必须明确选择前沿问题的重要意义及其标准。从某种意义上说,选题是否是“前沿问题”关乎此项课题的意义和价值。分辨和确定前沿问题,要结合国家和社会建设的宏观背景来考虑,从理论与实践的两个维度来分析其价值和意义。

教育的发展受制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很多教育问题并非仅在教育内部就能解决,它往往牵涉国家发展的布局和重心及其他领域的问题。作为一名小学教育的研究者,有责任把影响教育发展的本质问题揭示出来,引领祖国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以下几点问题值得小学教育研究者思考:

1.基础教育的目的

“目的”是指行为主体根据一定需要,借助于价值观念的中介作用,对行动目标或后果的预想。这种预想反映了人们的价值追求,并引导人们按照预定的方向控制与协调行动的过程,以实现价值追求。

在我国,由于长期实行集权制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往往“把教育目的作为指令性的教育工作方针”,致使很多人以为教育目的“不过是一句或几句口号式的成文的表述”“只是一次性的预想”。有学者对我国国家基础教育的目的进行价值分析后指出,我国的基础教育目的长期存在“精英主义”“功利主义”“保守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倾向,“国家基础教育总的来说是要将青少年儿童培养成政治上稳健、经济技术上有能力、文化上能够获得传统民族认同的精英人才,至少是要为他们未来成为这种精英人才打下坚实基础”。国家层面的教育目的显然受经济发展、文化传统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为明天做准备”、“赢在起跑线上”、“学而优则仕”等思想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观念。我国小学教育普遍存在着功利性的价值目标,缺少长远的关乎生命的价值追求。

著名教育学者、北京理工大学杨东平教授曾经指出,我国的教育缺乏理想,并分析中国教育自改革开放以来,走了一条与社会经济发展背道相驰的道路。同时,他呼吁并倡导一种以人为本的生活教育和公民教育。

“教育目的既存在于未来的理想中,也存在于现实中”。小学教育的理论研究者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对基础教育提出的要求,还要考虑文化变迁、儿童身心发展的多样性等多方面来思考与确定小学教育的目的或理想。这种教育理想的确立,是小学教育研究者应该最先思考的课题之一,它需要建立在科学分析、研究和论证的基础之上。

2.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

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课程改革的目标在于: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旗帜鲜明地指出,评价改革的方向是“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核心是确立三个课程评价取向, 即目标取向、过程取向、主体取向。为贯彻这些评价取向, 我国强调评价对象的真实性、评价功能的发展性和质性评价地位的提高。

在我国基础教育的实践中,依然是智育至上,而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被置于从属和点缀的地位。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全面系统地在落到实处,还需要走很长的道路。

3.城市小升初以及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及城市小升初择校,是两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它们从不同程度上折射出教育均衡发展及教育公平的问题。按照教育社会学的理论,获取优质教育资源是谋求发展的最重要渠道之一,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开端,愈来愈受到各方的关注。小学教育的理论研究者,理应把小学教育纳入到自己的研究范围。

4.小学教师的专业化

小学教师研究也是当前小学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议题。小学教师教育纳入高等教育体系已经十年有余,一些发达城市的小学教师队伍已经开始了研究生化的序幕。但是不能忘记我国幅员广阔、各地区发展极不平衡的国情,现有的小学教师队伍还是以专科层次为主,从现实角度来看,我国小学教师的整体还不能称之为“专业”群体。因此,我国的小学教师教育,不仅要解决小学教师职前培养科学化和规范化的问题,而且还要解决在职教师的专业化问题。两者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由于历史的原因,小学教师的职业地位一直不高。中国人民大学曾于1997年在北京地区对教师职业声望进行过调查,结果显示:大学教授名列第2位,职业声望的分值是86.37;大学普通教师名列第14位,分值为74.94;中小学教师名列第29位,分值为68.31。小学教师较低的社会地位直接影响了优秀生源报考小学教育专业。“综合性大学培养教师还停留在口号上”,有学者一针见血地指出,在一定意义上讲,师范大学要把并不是很优秀的人才培养成优秀的教师,因此必须改变培养模式。如何提高小学教师职前培养效果,是一项亟需改革和实践的问题。此外,针对小学教师职前培养的模式、课程设置、教育实践等问题还存在着争论。

另外一方面,教师专业化的浪潮虽然席卷了整个世界,并且经历了工会主义、专业主义走向了“专业发展”的阶段,但是如何促进广大在职小学教师发展一直是个难题。事实上,到底为什么要发展,或者说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是什么,如何调动一线教师主动发展,这才是解决小学教师专业化问题的关键所在。已有的研究总是为一线教师描述美好的图景,并提出一些缺乏实践影响的建议,“实践——反思型教师”还是一种稀缺资源。

作为研究者的小学教师

伴随小学教育研究的兴起,大学理论研究者进入到小学教育研究的这块沃土,但并不意味着一线小学教师就要退出研究的舞台。事实上,小学教育研究不只是理论研究者的专利,教育理论与实践任何时候都不能分离,小学教师具有大学理论研究者不可比拟的优势:每天都在经历着鲜活的教育实践,感受着学生生命的律动。一线教师要充分借鉴大学理论研究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充分利用与专家学者交流切磋的机会,结合一线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挖掘并建立起符合自身的教育教学特色。

同时,一线教师要改变对教育实践的认识,以高涨的热情投身到教育改革的实践中去。教师在学校中的日常教育实践可以分为“适应生存”“体验生活”“享受生命”三种状态。适应生存的教师本质“在于将教育作为工作或谋生的手段,旨在追求教育之外的美好生活,即把作为手段的教育与作为目的的生活割裂开来”;体验生活的教师认为“教育活动不是追求另外的美好生活的工具,而就是自己当下的日常生活,教育不是谋求生存的手段,其本身就是生活的目的之所在”;享受生命的教师“从人的生命实践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认识课堂教学、班级生活和学校管理变革”“带着自己全部的身心、状态和经验进入其中,投身于自己的生命实践过程中”。

小学教师作为小学教育实践的主体,要不断的学习,享受教育生活,重新认识现代儿童的发展特征与教育,重新认识小学教育的性质、任务和特殊的教育功能,把教育研究视为对生命价值的体验,争做“反思的实践者”,诗意地栖居于教育的沃土上。

上一篇:百无一用非书生阅读训练附答案下一篇:描写童年的45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