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窗遐想朋友的作文

2024-04-30

隔窗遐想朋友的作文(共6篇)

篇1:隔窗遐想朋友的作文

隔窗遐想朋友的作文

今天,我静静地坐在房间里,我的眼睛透过窗户,看外面那美丽的景色。

远处的山是那么俊俏。那从山间中飞泻下来的泉水,是那么洁白,是那么清澈,那泉水好似给高大的巨人打了一条长长的领带。几棵大树的树枝在微风下舞蹈,树上开出了一朵朵黄色的花朵,她们好似穿着黄色衣裳的`小仙子。大树旁边还生长着几棵小树,我猜他们一定是在快乐地成长吧!微风吹拂着小树发出"哗哗哗"的声响,又像在交谈着什么秘密似的。几只小鸟在天空中飞翔,好像在说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天空上白云成群结队地你追我赶。小草们头对着头,好似在一起玩耍……

看着这些景色,我脑中浮现出两个字“朋友”。

朋友是珍贵的。如果一个人有朋友,一定会是很开心,遇到困难,可以找他帮忙。如果一个人没有朋友,那她会感到非常的孤独。朋友在我心中是多么重要啊!

朋友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很重要的。每个人对朋友的感觉都是不一样的。什么是朋友?朋友,是在你汗流浃背的时候,关心地拿出手帕轻轻地拂去你额头上的汗珠。朋友,是一盏指路的明灯,为你照亮前进的路。朋友,是冬日里那温暖的太阳,给你温暖,让你觉得无比的温馨,美好。朋友,是在你口渴时,给你递上一瓶冰凉的水。朋友,是在你炎热的情况下,拿着扇子为你扇风……

我的目光慢慢地从窗外移到了那安静的房间里。我心想:“我现在有那么多的朋友,我此时是多么开心啊!”

篇2:隔窗遐想朋友的作文

一会儿,天空出现了一匹骏马,马头朝南,马尾向西,马儿自由自在地在天空中奔跑着。忽然,又跑来一头大狮子,咦!奇怪!马怎么不见了?只见那头大狮子傲慢地向我走来,然后静静地、很威武地蹲着,它还舔舔爪子,看起来很享受这日光浴呢!

威武的狮子渐渐消失了,一群可爱的小绵羊向我跑来,其它的云如同草原上的草,小羊们吃得欢呢!看,那里还有两只小羊正在抢草吃,它们互相用角顶来顶去,最后,它们一起享用这草,他们那吃草的样子真可爱!

过了一会儿,羊儿跑到别的地方去了。天空就像一条宽阔的大河,一群小鱼欢快地游来,鱼儿在水中上窜下窜、嬉戏,打闹,我真想和鱼儿们在水中畅游一番。

太阳就要下山了,云朵快要消失了,云朵们正迈着轻快的步伐,与太阳一起回家。

云朵是天空中最神秘的访客,变幻莫测,形态各异,时刻吸引着我们的目光!

篇3:隔窗遐想朋友的作文

关键词:故事联想,未知遐想,作文

有没有这样的体验,看电视或者看书,动情处会情不自禁地潸然泪下?然后莫名其妙地想到很多伤心的往事?有没有看到某种情节或者画面,或入神入定,觉得就像自己也在追随其间,甚至想象“我”要是主人公会怎么样?这就是联想,遐想。有时候人们把这种现象叫做“发呆”。合理利用它们,也会让孩子写出有意思的作文来。

一、由故事联想到丰富多彩的人生

我们在生活中看到、听到的许多故事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些故事讲完后留给我们无限的遐想,让我们想象和猜测人物的结局该怎样,我们可以以《皇帝的新装》为例:游行大典那天,皇帝什么也没穿,就在大街上耀武扬威地走起来,到底让一个孩子说出了实话:“他什么也没穿呀!”老百姓也纷纷议论,是啊,他什么也没穿。到这时以后的情节该如何发展呢?我们可让学生发挥想象有几种结局呢?首先这个皇帝固执己见、一意孤行,他坚持认为自己穿的是最漂亮的衣服,谁说他什么也没穿,他就杀谁的头,连那些背后偷偷议论的人也被杀掉,全国处在一片血雨腥风中,一个侍者无意中说了声:“皇上,酒别弄湿了您的胸膛!”皇帝很生气,这样也被杀了头。因此,国家越来越衰弱,最终被其他的国家灭亡了。这个皇帝也许明白了一个道理,自己确实被那个骗子给骗了,于是派人把那两个骗子逮住了,投进大牢。从此以后,他不再每天换衣服,而是精心管理自己的国家,关心老百姓的生活,训练自己的军队,终于使这个一度衰落的国家再度振兴起来,成为一个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富强的王国了。我们也学过鲁迅笔下的孔乙己,他的最后结局该怎样呢?他被人打折了腿爬出店门,从此以后伙计再也没有找到他,他到底去了哪里呢?我们可以让学生去想象,一种结局是他一路讨饭,过着乞讨的生活,当时穷人都缺吃少穿,哪有剩余的东西给他呢?富人们一个个为富不仁,才不肯拿出一点东西施舍给别人呢!在那种世态炎凉、人情冷漠的社会中只能悲惨地死去。另一种结局是他写得一手好字,读过几年书有点学问,被一些有钱人家看上了,邀请他做教书先生,于是他每天教孩子写字、读书,生活也有了着落,从此过上吃穿不愁的生活。再后来,他有了点钱到京城去考取功名,终于他榜上有名,中了举人,从此便多了一个官员孔乙己,他不再贪吃酒,而是兢兢业业地为老百姓办事,成了一个受人敬仰的地方父母官。再以《我的叔叔于勒》为例,这篇课文的故事情节也很富有戏剧性,菲利普夫妇在船上遇到了落难的于勒,如果我们让学生做与课文相反的情节想象,那么将会是怎样的一种情形呢?例如,菲利普夫妇遇到的不是水手于勒,而是绅士于勒,同学们可以想象当菲利普夫妇看到于勒在请两位阔太太吃牡蛎,那心情是多么高兴呀,他一定会惊喜地叫了声:“于勒,我的亲弟弟,我们终于把你盼来了!”克拉丽丝也会高兴地跑上来握住于勒的手,激动地说:“好心的于勒呀,你可是我们的福星,我们将会给你举办一个盛大的欢迎晚会!”

然而于勒的态度又会怎样呢?他见到亲人会高兴吗?不一定,也许会高兴,也许会冷淡地说:“你们怎么还这样穷啊!你们可不能把发财的希望寄托在我身上,你们应该通过诚实的劳动来致富,我把欠你们的钱还给你们,你们好自为之吧!”然后留下一点钱扬长而去。

二、用未知领域的遐想让他们长出翅膀

在想象的领域里,时空的距离不能束缚住学生的想象,可以组合不同时空中的表现,创造新的形象。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要启迪学生的智慧,让他们在想象中创造新的思维空间,让生活中看来平淡无奇的面貌因为有了想象而充满绚丽的色彩。我们可以以“天空”为例,想象天空中变幻莫测的现象,想象天空中丰富多彩的世界会是怎样。夜晚,我们仰望天空,看见空中时而群星闪烁,时而乌云密布,时而月朗星稀,时而雷雨大作,我们能想象这是为什么呢?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人们不了解大自然,认为一切自然现象都是神在主宰,于是有了风神、雨神、玉皇大帝在天庭上统领诸神的传说,皎洁的月光中,我们仿佛看到嫦娥手抱玉兔在广寒宫中散步;群星灿烂中,我们仿佛看到牛郎织女在诉说衷肠,在科学发达的今天,我们不再相信这些迷信传说,我们可以想象聂海胜、费俊龙登上太空、仰望太空是怎样的一种壮阔景象,如果我们自己也登上太空又会是怎样的一种情形呢?“神舟”号是我国载人航天试验飞船,假想有朝一日,同学们能乘坐它遨游太空,会想到什么呢?会做些什么呢?有什么人间奇迹会发生呢?同学们有什么惊心动魄的太空故事呢?一定要展开假想的翅膀,“畅想”开去,语言一定要流畅、热情洋溢,有音乐的美感。不能因猎奇而违反科学常识地胡编乱造,也不要平铺直叙,不像个“畅想曲”。可以让学生自由抒发自己的感想,用笔去描绘美丽的太空。

篇4:六月的遐想

黄色的大山, 被草的绿荫紧紧地、紧紧地环抱着。抬头观天, 几朵祥云凌空消遣, 快活的就如快乐的羊羔。站在蓝天之上, 观望祖国的山川美景。天空中, 王母娘娘竟然开恩地撒下银灰色的银帐, 悠然自得地把大地幸福地包裹着, 让他享受祖国和平温暖的体温。迷雾之中, 山的峻岭, 高冲入云, 窥探宇宙世界里的奥秘和神奇。

云雾之中, 你还可以看得见, 远山在山山相连, 山山相互叠嶂地联姻。他们都在相互地招呼着六月美丽的风景, 多多地来光顾他们多情地土地和钟情的家园。

云林之中, 我们还可以看得见, 茂密地森林, 结伴成群, 他们就如一排排接受人们检阅的森林卫士。守护着这方可爱的, 他们日日夜夜几千年一直眷念和爱念的黄色土地。

古老的森林, 古老的山峰, 古老的土地, 古老的江河。这里曾经留下过多少神话般的传说和神奇般的故事?

乡野里的河流, 依然在流淌, 流淌出来是山里人生活的苦涩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乡野里的河流, 依然地环绕着这片热土的故乡。乡村品尝对未来幸福甘甜的憧憬和期望。

河流的对岸, 白鹅嬉戏玩耍。他们不用记忆地对天放歌。不用指挥就去直接跑到河道的水面上展翅欢舞。河水响了, 河水笑了, 河水浸湿了他们白色的羽毛。让他们拥有光洁的外表和容颜。河水中的石头, 好奇地探出他们地脑袋, 看一看头顶上面的天空, 听一听山乡人的山歌和风情。只要你天上的云朵不从天上掉下来砸在我们的脑袋上, 我们就永远是这块土地上, 土生土长的山里娃娃。听河水欢歌, 听风儿飘过我们痴迷地山寨。

六月的风轻轻、轻轻地走来了。带着野花的芳香味道, 悬想六月优美的思绪, 把六月的畅想, 六月的天真童趣, 以及六月的欢笑和美丽, 奉献给游玩乡野的人们。

回头望去, 过往的记忆, 犹如一张张肆意纷飞的旧画面, 是谁用落落年华揉碎了那精彩的剪影, 让那鲜艳的色彩渐渐褪去, 只留下一桢桢如诗如画的水墨风景。是谁用笃定的脚步, 在我生命里留下一个个永恒的印记, 脚步声声, 由远及近, 就在这淡淡的水墨画里, 你站在云端, 走进我的灵魂, 是你驱走阴霾和胆怯, 让我勇敢地站在那灿烂的天空里, 感受生命的美好轮回!

人生悠悠, 百转千回, 我却始终牵扯着感情的命脉, 真不知道那饱满丰盛的人生将如何定义?心中是时时的牵挂, 手心里是永久的温柔。我知道, 有一种爱永远都不会改变, 沉沉的爱恋, 默默的期盼, 纵使岁月的缠绵重新被点燃, 沉重的脚步, 依然在追赶, 追赶一种沉湎, 把爱放在手心里, 把你刻在心窝间, 沧海桑田, 无怨无悔。一切没有理由, 因为我的天空, 有你而灿烂。

蹉跎的岁月, 因为你而永不褪色;灌着盐粒的生命里, 因为你而充满生机。我们依然刻录着熙熙攘攘的喧嚣红尘, 转眼而逝的青春, 不是须臾, 却是不朽, 不是转瞬, 却是永恒。

篇5:在马克思故居的遐想

当我们踏进马克思的楼房, 都觉得他还没有离去, 他的心仍在跳动, 仍在呼唤, 仍在给人以启迪。

马克思的一生是艰辛探索的一生, 是崎岖坎坷的一生, 也是一步步走向真理的一生。他的故居里的每张照片、每张图片, 都散发着光与热。

这里的文物还展示着他与恩格斯的友谊, 两位伟人如同亲兄弟, 他们始终有着共同的理想与抱负。他们彼此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如天上的双子星座, 永远相互照耀。

来到故居的三楼, 看到的是两个伟大生命构筑的“理论大厦”。一部部的手稿, 一堆堆的信件, 还有用各种语言翻译的《资本论》, 其中还有许德珩先生翻译的《哲学之贫困》, 还有中文版的《法兰西内战》……

马克思与恩格斯的思想理论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们, 促使不同的人们, 有了共同的理想尺度。要自由, 要和平, 要平等, 要解放。人们在这里留下了足迹, 写下了留言, 诉说着对两位导师的景仰。

有幸来到这里, 如同在英国伦敦马克思墓前, 引起无限遐想。哪里有人群, 哪里就有马克思主义者在呐喊;让马克思主义真理与各国实际相结合, 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篇6:隔窗遐想朋友的作文

关键词:产权,名义,公共品,资源,配置

每天洗脸的时候, 总会将眼镜放在阳台上, 这个习惯保持了很多年。有一天, 笔者突然在想, 这副眼镜怎么没让人拿走。具有排他性的物品可以被偷走, 一个公共品就不存在偷的概念了。这副眼镜没被偷是不是说它也是公共品, 否则一个既有价值, 又有产权归属的眼镜为何没人拿, 这就说不过去了。后来一想, 这副眼镜属于我, 别人拿了去好像也用不了。不论这副眼镜是属于谁的, 这已经不重要了, 反正它就是我的, 也只有我才能使用。顺着这个思路, 笔者就想有这么一类物品, 它是专门为你量身订做的, 无论这个物品的产权是否明晰, 这对该物品的交易是不产生影响的, 因为它自始至终都隐含着主人对它的私有产权, 实质是一种所有权。想到这里, 笔者就提出了名义产权的概念。

一、名义产权的概念与分类

(一) 名义产权的概念

要想给名义产权下定义, 有些困难, 但我们可以将它与实际产权相比较, 在区别中似乎更能明白它的确切含义。实际产权, 显而易见, 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它与名义产权的区别在于它只有一个主体, 比方说你有一套家具, 这套家具的所有权、使用权、转让权、收益权等只属于你个人。但是, 名义产权就不同了, 它有两个主体, 两个条件。比方说眼镜, 在这里为了清楚地说明这个概念, 需要作一个条件假设:眼镜店在你想配一副眼镜之前已经清楚地知道你要配的眼镜的度数是多少, 比方说, 右边的镜片是600度, 左边的镜片是500度, 有没有散光, 想要的镜片的材质是什么等。在此基础上, 眼镜店按照你的这些要求就已经配好这副眼镜, 并把它摆在店里的玻璃柜里, 等待着你的到来。在这个假设条件下, 眼镜店拥有对眼镜的所有权, 没有实际意义上的使用权, 因为无论是眼镜店的老板、店员还是外面的任何一个人都无法使用它。而你却在事实上拥有对它的私有产权, 更为直白地说是所有权, 我们把这种已经过渡到你身上的使用权称为潜在使用权, 毕竟, 在你交一笔费用之前, 你还无法真正拥有使用权, 所以称它为潜在使用权。这副眼镜在这种状态下, 我们称它具有名义产权的特性, 可以称它为具有名义产权的商品。当然, 在现实生活中, 上述的假设条件不成立。在一般情况下, 眼镜店无法在你配眼镜之前就能够了解你的需求以及具体的要求;其次, 眼镜店在给你配眼镜时, 在当场了解了你的具体要求时, 会让你交配眼镜的费用, 否则, 就得承担你的不守信而给他们带来的损失, 而这种损失的成本是相当高的, 一般是眼镜店所不愿承担的。因而, 上述假定在现实中很难实现, 这也就是在现实生活中具有名义产权的这类商品是很难找到的原因。在上面配眼镜的例子中需要补充的一点是, 在你告诉眼镜店老板你的所有要求后, 眼镜店老板就会开始给你配眼镜, 此时, 需要配一副眼镜的顾客隐含着对这副事实上还没配出来的眼镜的私有产权, 也就是所有权。这也就解释了在现实生活中, 为什么我们还没有拿到眼镜, 就愿意把配眼镜的费用交给眼镜店, 这是因为这副眼镜事实上的所有权已经属于自己了, 所以, 顾客愿意交因配眼镜所产生的费用。而眼镜店会尽全力按照你的要求配好这副眼镜, 否则, 它就要承担因为它的失约而产生的高额成本, 这是它不愿意做的。通过上文的阐述, 我们现在可以给出名义产权的定义:对于一个特定的物品, 它归属于两个主体, 一个主体对它拥有所有权, 这种所有权可以理解为名义上的, 而无实际意义的使用权, 另一主体对它拥有潜在使用权, 在潜在使用权中暗含着对该物品的私有产权, 可以理解为对该物品事实上的所有权, 而无名义上的所有权, 也没有实际意义上的转让权、收益权等。我们再看一看另一类物品即公共品, 它们是不是也具有名义产权的特性。比方说地球上的资源, 在现实中, 我们都把它们当做公共品。如果从地球整体的角度出发, 我们可以将资源的所有权归于地球, 而地球并无对资源实际意义上的使用权, 而人类与其他的动物相比, 显然是对资源有潜在的使用权。可以这样理解, 就目前来看, 在地球上只有我们人类才能够对资源进行开发、利用, 其他物种好像没有这个能力。因而, 人类对资源有潜在的使用权, 其暗含着对资源的私有产权, 也就是实际意义上的所有权, 而无名义上的所有权, 因为这时名义上的所有权, 我们将其归属于地球。按照上文的分析, 公共物品也具有名义产权的特性。因而, 我们在下文对名义产权作一分类。

(二) 名义产权的分类

在对名义产权进行分类之前, 我们先从整体上对产权作一分类, 即产权分为名义产权与实际产权。实际产权在前文中已经作了必要的阐述。名义产权又包括两类, 一类是公共品名义产权, 另一类是私人订制品名义产权。公共品名义产权是上文中提到的地球上的资源的例子, 私人订制品名义产权是上文提及的加了一定假设条件的眼镜的例子。在这里为了更清楚的说明私人订制品名义产权, 举一个关于遗产的例子。在一个家庭里, 父亲努力工作了一生, 创造了一大笔财富。在父亲已经七八十岁时, 他觉得自己根本不可能将自己剩下的大笔财富在有生之年消费完, 他选择将遗产留给自己唯一的儿子。对他的儿子来讲, 父亲留给他的财产有一天必定属于他, 也就是说他对遗产拥有了潜在的使用权, 而产生这种潜在使用权的前提条件是父亲留给他的遗嘱或者是政府制定的关于对遗产进行处理方面的法律、规则对这笔财富的“包装”。正因为是有了遗嘱与法律规则对这笔财富的“包装”, 才有可能使这笔财富只属于他的儿子, 而不是其他人。在父亲还活着的时候, 这笔财富的所有权虽属于他, 但没有对这笔财富实际意义上的使用权;而他的儿子却拥有对这笔遗产的潜在使用权, 即实际意义上的所有权, 而无名义上的所有权。

二、名义产权的特点

(一) 无需界定产权归属

具有名义产权特性的物品, 无论是公共品还是私人订制品都无需事先界定产权, 可以理解为产权的界定对拥有名义产权的物品来讲是毫无实际意义的。在公共品领域, 比方说资源, 无论你界不界定资源的所有权是属于地球还是属于人类或其他物种, 这都不重要, 或者说没有实际意义。因为在目前看来, 只有人类才能对其进行开采、利用。其他的物种还无法拥有与人类同等的智力、能力。因而, 资源天然就属于人类。无需事先界定产权的归属意味着交易并不全都以明晰产权为前提。科斯曾指出, 交易的前提是要先明晰产权, 本文的观点并不是对科斯所提出的产权明晰是市场交易的前提条件的否定, 而是对其观点的扩展。就是说除了有些物品在进行交易之前需要明晰产权外, 还有一些物品不用明晰产权即可进行交易, 如地球上的资源, 没有明文规定资源是属于地球还是人类或其他物种, 而我们不是也在与地球在交换资源吗?再比方说眼镜, 在假定眼镜店已经按照你的具体要求给你配了一副眼镜, 并把它放在玻璃柜里, 等你来买。此时, 也不用法律规定眼镜的产权归属于谁, 因为那副眼镜只有你能用。如果法律没有对眼镜的所有权归属作出规定, 这也丝毫不会影响你和眼镜店老板的交易。可能有人说, 如果法律没有关于物品产权的界定, 会有眼镜店出现吗?当然, 本文所举的眼镜店的例子是有假定条件的, 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随着经济与信息技术的发展, 如果有可能在某一天, 眼镜店借助某种信息技术能够了解市场上每一位顾客对眼镜的需求和具体要求并且眼镜店能够完全掌握每一位顾客的信用状况, 具有名义产权特性的眼镜可能会出现。在前文中分析过, 由于信息不对称, 交易成本的原因, 这类商品在现实生活中是很难找到的。

(二) 资源配置效率低, 易造成资源浪费

具有名义产权的物品, 由于它只属于某一个特定的主体, 因而该主体可以随意使用资源, 特别是当他在获取这种资源的潜在使用权的成本极低, 甚至为零时, 资源浪费的可能性就越大。物品只属于某一个个人, 他可能在心理上就觉得, 我用它也行, 不用它也行, 反正它只属于我。当一方主体提供个该物品时, 另一方主体若违约, 就会造成这个物品的浪费, 因为唯一一个能使用它的主体突然失约, 不履行诺言时, 该物品就已经没有存在的价值了, 消耗在该物品上的资源就被彻彻底底地浪费了。如上文举得眼镜店的例子, 如果买眼镜的人在眼镜店已经把眼镜配出来后不履行诺言, 花一笔费用交换对眼镜的潜在使用权, 这副眼镜就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废品, 毫无用处了, 这就造成对眼镜的浪费。再比方说地球上的资源, 由于这些资源天然的归属于人类而不是其他物种, 人类就可以为所欲为地利用资源, 想用资源的时候就用, 不用的时候就不用了。人类想用多少就用多少, 没有丝毫的限制。在人类与地球达成的利用资源的契约中, 人类换取对资源的潜在使用权的成本为零, 即人类根本不用付出什么就可以得到对资源的潜在使用权, 这是造成人类对资源浪费的根本原因。任何物品都是有产权的, 公共品也不例外, 这一点是人类以前未注意到的。以前常讲公共品没有排他性, 其原因在于对它进行产权界定是没有意义的, 因而它就没有了排他性, 没有了产权归属。事实是, 公共品只能由人类利用, 即它本身具有名义产权的特性。本文在此所提的任何物品都有产权, 公共物品也包括在内的观点并不是对以前观点的否定, 而是一种在更大范围上的扩展, 指出了人类在以往研究中忽略的地方。遗产与资源、眼镜一样也有被浪费的可能。因为它只属于上例中所举的那个父亲唯一的儿子, 由于没有人知道这位父亲的儿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也就是信息不对称, 这极有可能造成这位父亲的儿子对这笔财富的挥霍。因为财产只属于他一个人, 他可以为所欲为地用, 而根本就不用顾忌其他, 何况他在获取潜在使用权时的成本为零。

三、避免资源浪费的解决办法

(一) 提高获取潜在使用权的成本

在现实生活中通常较为可行的办法就是提高获取资源使用权的成本, 即主体一方要付一笔等价的费用。比方说, 为获得眼镜你就必须交足够的费用给眼镜店老板, 这样你就不会随意跟眼镜店老板说我不要这副眼镜了, 也就避免了眼镜成为无法利用的废品。再比方说, 要想利用各种资源, 就应该交够获取对资源潜在使用权的费用, 如政府替地球征资源税, 以提高人类利用资源的成本, 让人类意识到对资源的获取是有成本的, 而不是随意地, 就可以避免资源配置的无效和资源的浪费。在公共品方面, 例子很多, 比方说, 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征税, 提高人类利用环境资源的成本。此时, 政府是作为资源的名义所有者—地球的代理人在征收人类为获取对资源潜在使用权而要付出的成本费用。再比方说遗产, 可以对遗产征收遗产税, 间接上使遗产的继承人在获取对遗产的潜在使用权时付出了一笔费用, 这同样可以提高遗产继承人对遗产的有效利用, 从而尽可能减少资源浪费。

(二) 制度、规则的介入, 对资源利用进行管理、指导以及限制

由于具有名义产权特性的物品只属于某个特定主体, 而主体的随意性又增大了该物品被浪费的可能性。对一些社会上紧缺的而又贵重的物品, 通过让制度、规则的介入, 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指导, 甚至是对其适用范围进行限制。比方说, 政府可以对某类稀缺资源制定相应的资源法, 对这类资源限制开采, 并对该类资源的具体使用范围作出明文规定;对一些量多又可再生的资源进行必要的管理、指导, 让资源的配置和利用变得有效, 避免资源不必要的浪费。

(三) 建立一些能够对资源的配置有效率的专门机构

有一些资源在其所归属的主体的使用过程中, 如果使用路径出现偏差、方向出现问题, 政府可将对其进行必要管制, 将对这些资源的潜在使用权交给一些能够对资源的配置有效率的专门机构。比方说建立一些慈善机构如红十字会等。如果一个人在继承了一大笔遗产后, 在使用这笔财富过程中错误地将其用于给自己获取违法品时, 政府可以强制该主体将剩余财产交给某些慈善机构, 然后利用这些机构将剩余财产高效利用起来。这样做的目的是有利于政府将某些有浪费可能性的资源强制转移到这些已经建立起来的机构里面, 交给这些机构进行管理;另一方面, 也为一些主体想要高效配置自己所掌握的资源提供一个去处。对于某些极易浪费的资源, 政府也可以设立专门机构, 把对这些资源的潜在使用权交予这些能够对资源进行高效管理、配置的机构进行管理、利用, 从而避免资源的无效利用和浪费。

参考文献

[1]周其仁.产权与制度变迁:中国改革的经验研究 (增订本)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122-133.

[2]周其仁.土地制度:有效产权, 长期租佃和有偿转让[J].经济参考消息, 1987, (5) .

[3]林岗, 张宇.产权分析的两种范式[J].中国社会科学, 2000, (1)

[4]曹钢.关于产权经济研究的几个问题[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1996, (6) .

上一篇:对春节晚会的随笔下一篇:家柔软了时光散文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