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能力发展不足形成常见原因分析

2024-05-27

学习能力发展不足形成常见原因分析(共4篇)

篇1:学习能力发展不足形成常见原因分析

学习能力发展不足形成常见原因:

㈠ 孕育:(1)先兆流产;2)妊娠反应严重(孕期呕吐);3)孕妇不良习惯,如:吸烟、喝酒、喝咖啡,会致脐带中血管萎缩、缺投送影响营养输入;4)胎位不正:如臂位(本体感、易碰撞)横位(易摔跟斗)致脑部缺氧;5)早产(脑发育不全);6)剖腹产:没有宫缩的过程,胎儿触觉未能得到刺激和发展。由此可见幼儿触觉发展最早,这样的小孩在家及在外判若两人。7)产程过长,脐带绕颈;8)生产时借助胎儿吸引器及产钳。

(说明:这方面的原因,我们只能借助现代医学的方法了。)

㈡ 抚养方式:传统教育方式。比如:(1)过度溺爱,造成身体操作能力欠缺。例如:3岁不会走,5岁不会系鞋带。造成动手能力差。(2)过多使用婴儿车,以前的带孩子大多用抱的或者用背的,这样的好处是可以和孩子多交流,增进亲子关系,孩子有安全感;即使是把孩子背在背后,也是很好的教育方式,还是和你是同一视觉角度的,TA从小耳濡目染妈妈的辛苦劳动,能不爱劳动吗?再看看现在的婴儿车,孩子一出门看到的都是大人的屁股或大腿,他们不知道那是什么,很没有安全感的。稍大一点孩子会走路的时候,也不要带孩子去逛街,同样的弊端。(3)过早使用学步车:造成前庭平衡欠佳及腿部支撑力不足。(4)没有爬行:因为环境太小,或家人怕脏而剥夺了幼儿的活动。(如同装水的瓶子打倒后瓶口才会有压力,儿童只有通过爬才能刺激脑,带动上下肢协调及颈部张力,达到刺激前庭及手、眼、脑协调的目的);爬得少或没有爬造成内耳前庭平衡失调主要原因。

㈢ 教育环境不当:没有宽松的环境,缺少关爱和自由。

1、家庭方面:粗暴的打、骂,对孩子精神的摧残、人格的攻击;也有白领家庭在不适当的时间进行教育(表现:餐桌上教育)。以下是现在中国最常见的十种类型的家长:模具制造型;温室培养型;极力压榨型;经济刺激型;原始放牧型;自家萝卜型;崇尚暴力型;《大话西游》唐僧型;百依百顺奴才型;理想型

2、幼儿园、学校:这方面是我们最无能为力的,每个老师有自己的教育方法,我们没有资格指责老师的做法,哪怕是不得当的做法(我个人的见解:最好不要去做这种傻事),但是家长的态度、语言方式和眼神,可以帮孩子应对各种各样的老师的教育方法,也是在帮助孩子培养人际交往的能力。如:有的家长会说:“教师都说你是大笨蛋”,这是家长对孩子的自信心的摧残。

㈣ 社会环境:(1)社会形态,互不来往。物质水平提高了,孩子却没有活动场所机会了。电视、电脑、游戏机的泛用:只用脑部及局部小肌肉得到开发(知觉能力)。尤其是电视,有人曾这样说过,中国的电视是世界上对青少年教育最不负责任的媒体。

(2)饮食习惯;现在社会,吃的东西含太多的化学成分,这是很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的,如:油炸食品,饮料等等。

篇2:学习能力发展不足形成常见原因分析

1、叶薄,叶色浅绿,叶尖较长,大,叶片伸展不平而略呈勺状,叶柄长而下垂,质地脆嫩或发生纵裂,易折断。这是由于温度高,土壤湿度过大所至。

2、叶片较大,叶面肿皱,叶缘向上卷曲,叶脉细而色淡。这是由于温度低,土壤温度过大所至。

3、叶大,叶色黄绿而无光泽,有时叶缘周围呈现一圈黄绿色,叶尖和茎部顶端不伸展。这是由于温度高,土壤过于干旱所至。

4、叶大,叶色深率。生长缓慢,叶片向一边扭曲,形似病毒病症状。这是由于温度低,土壤过于干旱所至。

5、植株上部叶片小,叶缘反卷呈伞状,生长点不舒展,但叶色浓绿。这是由于肥料施用过多所至。

6、早晨,黄瓜叶片边缘似水烫,有许多角形或圆形的水浸状斑,日出后症状逐渐消失,这是由于室内湿度过高,叶片蒸腾作用受抑制所至。

7、叶缘部叶脉间出现水浸片状伤痕,先软后枯,枯后变为灰绿色。该现象多发生于大量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的温室或大棚,这是由于黄瓜“氨气中毒”所至。

观察黄瓜长相 预防潜在问题

1、卷须:正常生长的卷须较大,它与茎的夹角呈45度。若水分过多,卷须直立,水分不足或温度过高(超过24度)则卷须下垂,项部卷曲营养或根系发育不良,卷须细而短;卷须顶端发黄,是病害发生的前兆,应立即喷百菌清1200倍液。

2、叶片:生长条件适宜时,叶片发绿且有光泽,叶缘缺刻深,叶脉粗,叶片平展,大小适中,较厚,叶柄短,与茎的夹角呈45度。若叶片过大、叶缘向叶背弯曲、叶脉粗、色淡,是温度低(白天温度低于20℃)、土壤水分多所至;叶片大,叶尖不伸展,色黄绿,无光,茎顶端伸展不畅,是棚室温度高(白天高于32℃)、土壤温度低所至;叶片小,色深绿,生长缓慢,叶片尖端成秃尖或向一边扭曲,或叶面颜色不一致,是病毒病症,应立即喷植物生长调节剂7500倍液天然芸苔素与病毒必克(或其它防毒药剂)1000倍液。节间短是因气温低、土壤水分不足所至。

3、花:若雌花鲜黄,花较大,向下开放,说明植株生长健壮。反之若雌花淡黄、短小,横向开放,子房弯曲,是生长衰弱的表现;若植株进一步衰弱,则雌花更小,向下开放;正常开放的雌花距龙头(植株顶端)50厘米左右。当夜温低于l0℃,土壤水分不足,或施肥过多则开花节位上升;当夜温或地温过高、水分不足或施肥过多,特别是氮肥过多时(加之光照不足),植株徒长开花节位下降;植株顶部几节缩短,聚成一个疙瘩而花蕊继续生长,雌花、雄花开到顶部,顶梢由花芽封顶(俗称花打顶),主要是l0℃以下温度持续长时间干旱所至。此外,施肥量过大,水分不足,土壤浓度过高,根系吸水困难,使植株生长衰弱,节间缩短,也会形成一个疙瘩。解决方法上白天温度控制在25—28℃,夜间为15—20℃,并适当浇水,稀释土壤中过多的肥料。

4、果:某些单性结实品种,在生长开花时温度过低,造成受粉受精困难,同时土壤湿度过大,植株生长衰弱,营养供应不足,会出现尖嘴瓜;若持续高温,干旱或土壤缺肥或肥料过多,阻碍根系吸收养分水分,植株生长衰弱,营养不足,也会出现尖嘴瓜。因受精不完全,受精处才有种子,有种子处养分供应过充分,这样就会形成大肚瓜,这是营养与水分供应时好时坏造成的。当水分养分适宜时,受精时产生种子;反之,当水分养分供应失调,此处不能受精,也就没有了种子,此处就发育不好,有种子处发育正常,就会造成蜂腰瓜。由于低温(白天低于20℃)弱光、养分供应不足或一节多瓜,还容易产生化瓜。对上述前3种情况应控制好温度,调整好土壤湿度和养分,还可在植株上喷0.1%硫酸锌溶液。化瓜的解决办法是白天将温度控制好(25—28℃),早揭膜晚盖膜,尽量延长光照时间。

篇3:学习能力发展不足形成常见原因分析

因此,资本形成不足成为了当前制约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直接原因。而资本形成不足的根本原因又是多方面的,有资金供求关系的失衡,也有转化机制缺失等问题。以下则具体分析一下,当前西部地区资本形成不足的主要原因及其对策建议。

1 西部地区资本形成不足的原因分析

1.1 资金供给不足

资本形成的源泉来自于资金的供给(区外投资和储蓄)。资本形成的规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积累率的高低。而资金短缺是全世界所有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地区所面临的共同问题,特别是我国的西部地区。造成西部地区资金供给不足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硬环境的约束。“硬”约束,主要指自然地理环境、基础设施等硬件条件。西部地区地处内陆,虽然地域辽阔,但由于其中不易利用的沙漠、戈壁和海拔3000m以上的高寒地区占很大比重,耕地面积仅占23%,加上相对有效的国土面积被沙漠、戈壁和高山峡谷所分割支离,交通十分不便;单位国土面积平均拥有可利用的水资源仅及全国水平的1/7,这种相对恶劣的自然条件形成了极不合理的人口分布,我国西部人口仅占全国人口的25%,人口密度为56.9人/km2,仅占东部的1/5;雪灾、旱灾、泥石流、沙尘暴等自然灾害频繁,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

这种恶劣的自然条件、偏僻的地理位置以及不便的交通运输条件,使得西部尽管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其勘察和区域开发成本高昂,加上政府对能源型资源进行价格限制,能源、原材料、矿产品价格偏低,使西部地区的生产成本偏高,投资收益率很低,由此导致其地区聚集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资本要素的能力大为减弱,形成“基础设施落后———资金、技术、人才、信息吸引不足———地区经济竞争力弱———储蓄率低、资本形成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更滞后”的恶性循环。从下图也可以看出,国家从2000年实施西部大开发后,对西部地区的基础建设投资逐年上升,并且远远超过中、东部地区的投资。从投资额度可看出,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尚需大量的资金扶持。

(2)软环境的约束。西部地区资本形成的“软”约束因素包括政策体制因素、产业结构因素、技术创新因素和人口素质因素四个主要方面。政策体制方面。在西部大开发之前,由于扶持政策主要偏向于东部地区,所以东部在市场化改革、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利用等方面都有足够的政策优势,而资金的逐利性使得更多的资金流向东部发达地区、甚至有些来自发达地区的贷款,又隐性的回流到东部。虽然当前国家在政策上给予西部大力支持,但是多年计划经济的后遗症并未完全消除。一些地区政府在经济发展中仍存在对市场干预过度的现象,投资者的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政策风险增加,不利于外部资金的引入。

产业结构因素。西部地区由于历史的因素,造成西部地区产业结构非常不合理,产业结构升级困难。从下图可以看到,西部地区的工业发展较为落后,与中、东部地区的比值仅为1:1.78:4.75。分析其原因是,西部地区的现代工业的形成和发展,是在西部极其薄弱的物质技术基础上推进的,是通过国家的政策由外部直接植入的。当前西部地区的工业不仅没有起到培植西部自身成长机制的作用,反而成为西部地区未来工业化道路上的“瓶颈”制约因素,抑制着西部资本形成能力的提高。

技术创新因素。技术和资金一样,都喜欢汇集在经济发达的地区,从而发挥出更高的效能。西部地区虽拥有众多国有企业,但是缺乏体制创新,并面临着设备老化,工艺落后,技术人才流失,科研投入不足等现实因素的困扰,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举步维艰,生产能力不具备竞争优势。而西部的非国有中小企业虽然经营机制相对灵活,但与大型国有企业相比,其技术水平起点低,产品附加值低,规模小,资金力量薄弱,无法起到带动地方经济的作用。

人口素质因素。西部地区由于深居内陆,和东部相比,大多数的人员在观念和意识上存在着很大差距。特别在边远的民族地区,传统观念、宗教习俗对人们观念的影响巨大。所以,西部地区总储蓄率和资本形成率普遍低于东部地区乃至全国平均水平。当地居民虽然有储蓄的意识,但是缺乏投资消费的意识。民族地区的居民储蓄绝大多数成为“死水”,难以发挥资金在扩大再生产中的作用。

1.2 转化机制存有缺陷

资本形成理论表明,在资本形成的过程中需要有一个高效、多途径的转化机制,将储蓄转化为投资。而西部地区在转化机制这一环节存在的问题,使得即使拥有较高的储蓄,也难以有效的转化成资本。问题主要突出在以下几个方面:

(1)融资途径单一。从表1可以看出,西部地区的资金来源除了通过自筹资金和依靠中央财政拨款以外,西部地区当前主要的融资方式是通过银行进行间接融资。但是由于西部民族地区的投资环境较差,导致总体上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很小,对于西部那些最急需资金的中小企业来说更加难以筹集到资金。

(2)资本市场不健全。中国的资本市场虽然运行多年,但是就目前状况来说,我国的资本市场仍不够健全,资本市场的功能尚未完全释放出来。再加上金融体制上的问题,造成西部地区的中小企业难以上市融资,大型国有企业又在市场中恶意圈钱,甚至部分上市公司利用资本市场把资金转移到东部去谋求更高利润,造成资金外流现象。

(3)货币电子化程度低。随着全球信息化时代的推进,货币载体的形态也逐步在电子化。电子化货币可以提高资金的周转速度、缩短生产周期,通过多种金融工具,促进经济的增长。西部地区由于教育和观念的因素,对电子化金融工具难以较快适应,导致大量热钱都流向东部发达地区。

1.3 实际需求不旺盛

决定资本形成量的关键不仅仅要有足够的供给或储蓄,还需要有实际旺盛的需求量。如果没有实际的需求,再多的供给也只是一滩死水。

当2007年8月深沪市值突破25万亿元,在全球主要资本市场排名跃升第六位时;当面积不足38km2、人口不足3.2万的浙江杨汛桥镇拥有8家上市公司时,整个宁夏自治区上市公司却仅有11家,占全国上市公司总数的0.75%,占西北五省的11.7%。全国现有中小板上市公司140家,宁夏至今是空白。截至2007年8月11日,宁夏上市公司总股本25.2亿股,占全国的0.15%;总市值295.7亿元,占全国的0.12%,市值占宁夏GDP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7个百分点。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西部地区的上市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占据的比例非常小。西部地区的上市公司很少,不是因为企业对资金没有更多需求,相反西部地区的中小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意愿是非常大的。是什么造成了西部地区实际需求这么低呢?从本质来看,由于高质量的企业欠缺,造成该地区符合上市审核要求的企业数量有限,拟上市公司培育工作推进缓慢,严重的后备资源短缺问题已严重影响到西部地区资本市场的持续发展能力。此外,西部的大多数企业上市观念薄弱,严重地束缚了上市的步伐。

2 改善西部地区资本形成不足的对策建议

2.1 融资手段的创新

在热钱大量涌入中国的时期,西部仍然是资本形成严重不足的重灾区。如何将过多的资金引向西部地区,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西部各地政府、企业应实行“走出去,招进来”的策略———向东部发达地区取经,转变新思维、学习新技术,利用多种经济合作模式,例如BOT、ABS等开发模式,吸引外部资金流入,特别是海外资金的融入,从而变资源为资本,盘活固定资产,带动区域内的经济发展。俗话说,“酒香也怕巷子深”———西部地区虽然有丰富的资源,但也要懂包装营销。通过企业包装上市、项目包装融资增大招商引资的成功率。

采用多种融资手段,增加西部地区的资金供给。可以鼓励股份制保险公司在西部地区开展业务,发展西部保险中介市场;也可以扩大债券发行规模、设立产业基金,筹集长期资金;还可以在西部发行建设彩票,扩大无偿投入资金来源。

2.2 资本市场的完善

首先资本市场可以促进西部地区的资本形成。利用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不仅融资效率高、规模大,而且投资周期长。西部地区在依靠财政补贴和政策银行信贷有限的情况下,应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完善资本市场的功能,增大西部企业的上市力度。

一个成熟的资本市场是以公平、公开为前提的。政府应该担当好监管和维持资本市场有序进行的职责,选择一些资信较好、实力较强的上市公司,避免市场出现恶意圈钱的行为,维护投资者的利益,提高投资者的投资积极性。另一方面,培育资本市场,促进金融资本与生产资本的优化配置。可以选择有实力的证券公司为依托,组建区域性大型证券公司,更好地为西部地区企业股票发行上市和资产重组服务。

2.3 软硬件环境的优化

招商引资需要良好的软硬件环境。就目前西部的软硬件环境来看,该地区还需要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才的素质水平,加快产业技术创新,政策上给予更多的扶持和引导,优化区域内的投资环境,联合周边区域共同发展,提高区域竞争力。

改善软硬件环境,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区域生产力,增加储蓄和投资,形成自身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加大引资力度,特别是海外资金的引入。利用资本的创造性生产,加速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逐步实现东、中、西部经济的平横发展。

3 结论

综上所述,造成西部地区资本形成不足的原因是极其复杂的,各原因之间也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在供给、需求以及转化机制各环节内部都存在着许多问题,各环节相互之间也有断链现象。所以解决西部地区资本形成不足的问题,就需要通过体制创新和观念转变,从资本形成的各环节内部问题和外部衔接问题入手,做到“有源之蓄、有效之需”。

当前,由于东部地区企业的生产成本越来越高,大量的东部企业已开始向西部地区转移。对于西部地区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遇。东部企业的西迁,不仅会给西部带来人才和技术,同时也会带来大量的资金。西部地区应利用这个机遇,提高资本形成率和资本收益率,进而加快西部的对外开放步伐,形成体制创新与对外开放的良性互动,带动西部地区经济的腾飞。

参考文献

[1]时光.《西部民族地区大开发与资本市场》[M].四川民族出版社.2002.7

[2]庄万禄.《民族经济学》[M].四川民族出版社.2003.4

[3]齐建国.《西部开发与资本市场》[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5

[4]王益.《资本形成机制与金融创新》[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9

[5]许崇正.《中国资本形成与资本市场发展论》[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11

[6]殷孟波.《西部大开发资金渠道问题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6

篇4:学习能力发展不足形成常见原因分析

关键词:板式冷却器 堵塞 泄露

1 概述

冷却器是指冷却系统中两种不同温度的流体进行热量交换的设备。按照其结构原理的不同分为管式和板式两种。目前,板式冷却器的应用较为普遍。它是以波纹板为换热元件的高效换热器, 由于其传热系数大、换热效率高(一般比管式换热器约高2~4 倍),同时还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零件通用性大、拆洗方便、安全可靠等优点,逐步被推广使用,现已取代原有的管式冷却器。但由于板式冷却器密封周边较长,容易泄漏,不能承受高压;再者板式换热器流通截面较小,结垢后容易产生堵塞,使板式冷却器的换热效率降低,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因此,解决好板式冷却器的泄漏和水垢处理问题,将成为我们管理者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内容。

2 板式冷却器工作原理及结构特点

板式冷却器是由许多波纹形的传热板片,按一定的间隔,通过橡胶垫片压紧组成的可拆卸的换热设备。板片组装时,两组交替排列,板与板之间用黏结剂把橡胶密封条固定好,其作用是防止流体泄漏并使两板之间形成狭窄的网形流道,换热板片压成人字形波纹,以增加换热板片的面积和刚性,并能使流体在低流速下形成湍流,以达到强化传热的效果。板上的四个角孔,形成了流体的分配管和泄集管,两种换热介质分别流入各自流道,形成逆流或并流通过每个板片进行热量的交换。板式冷却器的冷却水和被冷却水在波纹板的两侧对流,这些传热板的波纹斜交,即在相邻的传热板上具有倾斜角相同而方向不同的波纹,沿流动方向横截面积是恒定的,但是由于流动方向不断变化致使流道形状改变,而引起湍流。一般传热板的波纹深度为3~5 mm,湍流区流速约为0.1~1.0 m/s,波纹板很薄,厚度为0.6~1 mm,相邻板间有许多接触点,以承受正常的工作压力,相邻的板有相反方向的人字形沟槽,两种沟槽的交叉点就形成接触点,这样可消除振动,并且在促进湍流和热交换的同时,消除了由于疲劳裂缝引起的内部泄漏。人字形波纹板湍流度较高,高湍流还能充分发挥清洗作用,可以特别有效地将沉积污垢减至最小。

3 堵塞、泄露的成因与危害

3.1堵塞

3.1.1杂物堵塞原因

板式冷却器大多是以水为载热体的换热系统,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波纹板的接触点较多,当液体水质差,含有悬浮的固体颗粒、杂物和水草等时,因板板之间的间隙很窄,所以要尽可能地保证将所有2 mm以上颗粒在进入冷却器之前,都要过滤掉,一旦滤网不能有效地发挥其作用,就容易发生杂物堵塞。

3.1.2水垢堵塞原因

如果水质控制不达标,将不合格的软化水注入系统中,使水中的钙、镁、碳酸盐遇热后分解为碳酸钙和氢氧化镁沉淀物黏结在换热器的受热表面上,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坚硬的水垢。此外,当流体所含的机械杂质或有机物较多、而流体的流速又较小时,部分机械杂质或有机物也会在冷却器内沉积,这样就极易形成疏松或胶状污垢,从而引起堵塞。

3.1.3堵塞危害

堵塞会导致板片导热性能变差,造成冷却器换热效率的降低以及热能的严重浪费。

3.2泄漏

3.2.1泄漏原因

(1)冷却器密封垫老化失效;

(2)在安装上固定螺栓没有按规定力矩上紧;

(3)拧紧力矩不均匀,使垫片压偏;

(4)垫片槽粘接或垫片卡扣不到位;

(5)垫片上和垫片内存有砂子、油污、铁屑和焊剂等杂物,上紧压板后,就会使密封垫凹凸不平或使密封垫断裂损坏;

(6)板片变形。

3.2.2泄漏危害

一旦出现泄漏,轻则影响冷却效果,重则影响到设备的使用寿命和船舶航行安全。

4 预防措施

4.1 防止堵塞的措施

(1)加强管理,设备运行保持压力、温度等参数在规定范围之内,确保管内海水流速、温度在合理范围内。

(2)运行中严把水质关,必须对系统中的水和膨胀水箱的软化水进行严格的水质化验,合格后才能注入系统中。

(3)新的系统投入运行时,应将集中冷却器与系统分开,循环一段时间的后,再将冷却器并入系统中.以避免系统中的杂质进入集中冷却器。

(4)在冷却系统中,过滤器除了不定期的反冲洗和人工清理外,还应当保持管系中的清洁,以防止冷却器堵塞。

4.2 防止泄漏的措施

(1)向垫片槽粘接或卡扣垫片时,应确保垫片上和板片的垫片内无砂子、油污、铁屑和焊剂等杂物,以免损坏密封,引起泄漏。

(2)拧紧螺栓时用力要均匀,并不断地测量两压紧板内侧的距离,保证两压紧板间平行度偏差不大于3mm,夹紧到规定尺寸后,平行度偏差不大于1mm,以免垫片被压偏或滑出垫片槽,同时,一边夹紧一边细查,观察是否有垫片、板片发生错位等现象。

(3)液压试验的液体一般采用水,水温不应低于5度,试验时应缓慢升压,试验完成后,适当地松开压紧螺母,放出积水,然后再拧紧螺母,夹紧至原尺寸,待用。

(4)严格执行设备保养条例,切勿使用断裂、老化或变质以及厚度不均的密封垫。寒冷冬季,应及时放空冷却器中的冷却水,防止垫片冻裂。

(5)提高修理质量,装复管路接头时不能产生过大的应力,防止盖板平行度偏离。

5 结束语

对冷却器的管理,关键是要从结构、原理着手,认真保养,加强维护,做到防患于未然。一旦故障出现,则应正确处理,这样才能确保设备更可靠,更安全。

参考文献

[1] 陈冠国.机械设备维修.大连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

[2] 马世宁.现代设备维修技术.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年.

[3] W?RTSIL?公司.板式冷却器使用手册. 2007年.

上一篇:找春天(二)作文下一篇:教师作表率发言稿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