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魔术大师,我的梦想

2024-05-21

一代魔术大师,我的梦想(共3篇)

篇1:一代魔术大师,我的梦想

一代魔术大师,我的梦想

尊敬的领导,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小28班的刘雨林。我演讲的题目是:一代魔术大师,我的梦想。雄鹰,因为有翅膀,而能够翱翔蓝天;轮船,因为有舵手,而可以远渡重洋;人类,因为有梦想,而铸就生命的辉煌!

每个人都有梦想。“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是周恩来的梦想;“发展杂交稻,造福全人类”,是袁隆平的梦想;“让中华武术传遍世界”,是李连杰的梦想。一个个中华儿女的梦,汇聚成中华民族的强国梦。

作为新时代小学生,我也有自己的梦想——成为一代魔术大师。

同学们,大家看过三年前的春节联欢晚会吗?就在那晚,我见识了青年魔术师刘谦的魔术表演,他那出神入化的魔术手法,令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从那一刻起,变魔术成了我的最爱,看中外魔术师的表演成了我的必修课。成为魔术大师的梦想,也在我的心里悄悄萌芽。

去年暑假,我们全家去长沙世界之窗游玩。在一家魔术用品商店里,观看了一场魔术表演。只见魔术师拿出一个世界之窗的纪念币,放在右手心,左手一抹,纪念币就消失了。神奇极了!我好奇地问魔术师:“硬币到哪去呢?”他不慌不忙地对我说:“你看见我挂在腰上的钥匙圈了吗?”我恍然大悟:原来纪念币是铁质的,而这个钥匙圈就是块乔装打扮了的吸铁石。魔术,其实是以科学作为基础的。我也尝试着表演了一次。“不错,就是这样。”魔术师兴奋地对我说。除了这个,我还学会了表演“四连环”和“二连心”。让我很激动的是,魔术师竟然夸我很有学魔术的天赋,这更坚定了我要成为魔术师的信心。

回家以后,我向好朋友们展示了新学的魔术。表演时,朋友们都目不转睛地看着,让我很自豪,也很有成就感,因为我带给了大家快乐。表演完了,朋友们惊讶地问我魔术的原理。我神气地说:“你们自己猜吧!”只要有机会,我就会在同伴面前露一手。每当收看电视节目,魔术节目是我们全家的首选,爸爸还给我买了好几本魔术表演入门书籍,让我自学。

伟大的中国,翻开了崭新的画卷,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步伐,华夏儿女在实现着一个又一个的梦想。

魔术梦,我的梦,一定会实现!

谢谢大家!

篇2:一代魔术大师,我的梦想

列车员推销大师变魔术

作者/ 莫殊涵

我们的列车已经进入一个奇怪的地区了。妈妈贴耳对我说:“听说这段时间,这趟车上有黑山怪出没。”我问:“黑山怪是什么?”她说:“嘘一”“咔嚓咔嚓……吱!”列车停下了。

大喇叭开始播音:“现在,黑山地站到了。”

突然,“咔嗒咔嗒”,一阵皮鞋踏地的声音传来。妈妈又贴着耳对我说:“完蛋了,黑山怪混进来了。他的脚穿着最厚最重的牛皮鞋,走起来‘咔嗒咔嗒’的,没有人能抵挡住他的攻击。”

随着“喀嗒喀嗒”的脚步声渐进,我吓得耳朵开始变黑,一直黑到眼睛,像只熊猫;接着耳根变蓝,一直到鼻子;之后我的腮帮变绿,绿到嘴角;最惨的是我的嘴唇变成迷彩的;我的脸开始长出红色竖条和横条,变成一张格子脸――这一切都是我从随身带着的小镜子里看到的。

“Hi,朋友们!我是列车推销员。朋友们,这一站,是不平凡的一站。朋友们看过来,更多的旅行,意味着更多的花费。朋友们看,现在我们隆重推出雪亮咯叭牌牙膏!”

上来一个男人,皮肤比黑人的还黑,头发比得上一团乱麻,不仅乱,而且没有光泽。他非常胖,但是很年轻,他的体重估计有400斤。他的上衣补满各种花色的补丁,还穿着条紫色的工装裤――我几乎看不出来这是工装裤,因为上面的兜太多了,仔细看才发现上面都是粗粗的针脚。真正的裁缝不会把这么破的裤子拿出来卖的,上面的兜一看就是他自己缝上去的。

妈妈捂着耳朵,努力抵抗着:“黑山怪是世界上最有攻击性的推销员!他可以把世界上效果最差的产品吹成无与伦比的`好东西。我绝对不上当!”妈妈怕我上当受骗,命令我把耳朵也捂上。

妈妈越是大惊小怪,我越是好奇。我偷偷把指头松开一点,听疯狂推销员黑山怪先生继续说:“朋友们看过来!现在我们推出的这一款,是无与伦比的一款,是效果最显著的一款,是最物美价廉的一款,是最好玩的一款。朋友们看过来!用了这款牙膏以后,不管多黑多烂的牙齿都会变得坚固无比,咬钢铁也咯吧咯吧响!朋友们啊,看过来,快快看过来啦!不看白不看,看了不白看!”

“不白看”三个字喷出的口水落到我鼻尖上,我恶心极了,赶紧掏出手纸擦干净。我捂着耳朵的手不知不觉就完全松开了,于是听到了下面的话:“什么东西是世界上最白最干净的?哇,是珠穆朗玛峰顶的白雪!哇,是白雪公主的娇嫩皮肤!哇,是刷了这款牙膏后的牙齿――白得闪闪发光,白得亮莹莹的!白得你不信白不信,信了不白信!”

妈妈示意我捂上耳朵,我又听黑山怪说:“看,朋友们快看呀!这就是我们雪亮咯叭牌的名字起源。朋友们看过来!(小学生作文 )用了这款牙刷以后,你的全身都有一股神秘的力量。朋友们看过来!好像大力水手一样,力大无比!”

“啊?这么厉害?是真的吗?”我不知不觉把嘴巴张大,发出一声惊呼。我一看妈妈,手还捂着耳朵,眼睛却一直盯着黑山怪先生的嘴巴。

黑山怪先生说着就把大屁股扭了一扭,亮出他的一口脏牙,用牙刷蘸蘸牙膏刷了起来。然后他的手抹干净嘴上的水――那口牙真的变成了雪亮的牙齿。他再拿过一块厚厚的钢板,特意让一位乘客用老虎钳子用力夹,夹了又夹。那个乘客的手指头都快要崩掉了,钢板也纹丝不动。他轻蔑地哼了一声,把钢板放进自己的嘴里,用大门牙一咬――钢板马上就碎了一块,就像咬掉一口饼干一样轻松。黑山怪先生高兴得摇头晃脑,扭扭屁股伸伸胳膊,高高举起他啃掉的“钢板饼干”,一个挨一个递给我们这些旅客们看,还喋喋不休地说:“朋友们,看见了吧?朋友们,看见了吧?朋友们,看见了吧?朋友们,看见了吧?朋友们,看见了吧?朋友们,看见了吧?”

妈妈捂着耳朵的手渐渐松开了,她。好奇地问:“你的牙膏牙刷一套多少钱?”他说:“五块钱,买一送一。”

“不买白不买,买了不白买!瞧一瞧,看一看,馈赠亲朋好友的魔术牙刷啦!不光牙膏好,牙刷可以四面八方神奇旋转,伸长缩短!”

黑山怪把牙刷舞在手中,好像孙悟空拿着如意金箍棒。牙刷像拉面一样呼地伸长到车厢那头,转眼又缩回来,缩成指甲大。

黑山怪把牙膏舞了舞,牙膏又变小了,小得像指甲大。黑山怪把一个旅行口袋打开,取出一个指甲大的小盒子,把牙膏和牙刷装了进去,握在手心晃了晃。这一幕看得我特别心动,好好玩呀!

他的唾沫星子又喷向我,我赶紧向后躲:“不占地方的魔术牙刷牙膏!风靡全球的玲珑版套装!世界首发列车版!两块五一套,五块钱买一赠一,试试吧,先生们,女士们!很合算的,很优惠的!厂家直销,只限列车上发售。这么便宜,就是为了方便大家出门旅行。”

妈妈的眼珠子疯狂转动了214下后,发觉很合算,就掏钱买下了。

买一送一不就相当于两块五一套了嘛。我用我小学四年级的数学知识迅速判断这牙膏和牙刷真的很合算。

我的眼珠子也开始疯狂地转动着,思考个不停。因为环球旅行一直是我的梦想,这魔术牙刷牙膏很省我的旅行包的位置耶。我有空间可以塞更多路上需要的其他东西了,而不是这些可有可无的日用品牙膏牙刷。

哈哈哈,嘿嘿嘿!我乐得合不拢嘴。

其他人本来也是挺怀疑的,我和妈妈一买,再一看我和妈妈兴高采烈的表情,好多人也跟着买了,一大包牙膏牙刷眨眼就卖光了。黑山怪先生一阵风一样就不见了。

有个叔叔说:“我刚刚观察他,他那口脏牙是假牙,抹嘴其实是把脏假牙抽出来把干净的塞进去――他本来是没牙的。这种小把戏我早看多了。你瞧见没有?刚才他一张嘴一低头,那副假牙就差点掉出来。那厚厚的钢板准是石膏什么的玩意儿做的。”

这话让我很扫兴,我捂着耳朵不想听。反正黑山怪先生是我遇到的最有趣的疯狂推销员,他的语速超快,简直就是一个活动大炮,口水炸弹沾到谁谁就要买他的东西,而且我买了一直想要的东西,有什么不好啊?

还有啊,原来妈妈一直故弄玄虚,其实黑山怪先生只是个最最疯狂的推销员,也是吹牛法力强大的巫师。

后来我到了姥姥家,我兴奋地把牙刷牙膏掏出来给姥姥表演它们的特异功能,结果呢,你猜?

那牙膏牙刷和普通的一模一样,没有半点神奇!黑山怪先生用魔术把牙膏牙刷变神奇了。

我把火车上推销员表演的神奇魔术说给姥姥听,姥姥听了一点也不吃惊,也许她习惯了我讲这些大惊小怪的故事了。

还是妈妈说得对,黑山怪先生果然是个著名推销员,没有人能抵挡他的魔术推销大法。

现在我一用这款牙膏牙刷,就想起黑山怪先生,我就高兴地直吐白沫子了,嘿嘿!

(065201河北省三河市燕郊开发区实验小学六(8)班)

篇3:一代文学大师鲁迅先生

通过广泛阅读鲁迅的作品,我发现鲁迅的作品常常运用对比手法来记人叙事,抒情写意,表达主题。这一特点,在鲁迅的小说、杂文、叙事散文中均有表现。

在小说《故乡》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对比手法,来写景状物,展开故事,刻画人物。在作品的开头,作者这样写道:“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这一句话,交待了“我”与故乡之间的空间和时间的距离,为记忆中的故乡与将要看到的眼前的故乡做对比埋下了伏笔。

眼前的故乡是个什么样子呢?作者是这样描绘的:“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在对故乡眼前的破败景象进行了一下粗线条的勾勒之后,作者马上写道:“我所记得的故乡全不如此。我的故乡好得多了。”于是,眼前的故乡与“记得的故乡”,破败的故乡与美丽的故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景物描写中恰到好处地运用对比手法,为作品的感情色彩定了基调。

小说主要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景物描写是为塑造人物形象创造一个环境或背景。在小说《故乡》中,作者刻画了两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闰土和杨二嫂,他们在作者儿时的记忆中,都有十分美好的印象,但经过二十余年的风风雨雨,这两个人物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这种变化恰恰是运用对比手法表现出来的。

如:在闰土出场之前,“我的脑海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少年闰土那充满灵性与活力、聪明与勇敢的形象马上栩栩如生地浮现在“我”的脑海和读者的眼前: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戴着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这少年便是闰土。然而,无论从外表、服饰、动作、语言、神态等各个方面中年闰土与少年闰土都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种对比有着撼人心魄的艺术效果:“他的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肿得通红„„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正如一声“老爷”的称呼使“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一样,中年闰土与少年闰土的对比也使许多读者打了一个寒颤。

作品中的另一个人物杨二嫂虽然着墨不多,但由于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使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其变化也刻画得活灵活现:年轻的杨二嫂美丽动人,搽着白粉,嘴唇丰满,颧骨不高,有着“豆腐西施”的美名。她喜欢“终日坐着”,有着闲雅的姿态,豆腐生意特别好。而中老年的杨二嫂却变成了一个年老色衰,不施粉黛,凸颧骨,薄嘴唇的女人。姿态也难看了,“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也变得爱动了,为了占一点小便宜而“飞也似地跑”。也变得爱说了,说出的话还很尖刻。杨二嫂的这些变化,正是通过对比手法表现出来的。如果说中年闰土与少年闰土的对比有种悲剧的艺术效果,那么,中老年杨二嫂与青年杨二嫂的对比就有一种喜剧的效果。这两种艺术效果本身又形成了一种对比,这种对比使作品在沉闷忧郁的基调中跳动出一串喜剧般轻松的音符。

在鲁迅的杂文中,对比手法运用得十分广泛,因为杂文作为文艺性的论文,往往需要表达作者的观点和思想感情,而对比手法的运用可以使作品观点鲜明,爱憎分明。鲁迅的许多杂文标题中就体现出对比手法的运用,如《天上地下》、《爬和撞》、《华德焚书异同论》、《战士和苍蝇》、《这个与那个》等等。这些标题就直接或间接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与感情。

在《战士和苍蝇》这篇只三百多字的杂文中,由于鲁迅恰当地运用对比手法,使作品显得观点明确,语言犀利,感情浓烈,短小精悍。作品的开头引用一句名言,将人的精神之大与体格之大进行对比,说明战士虽有“缺点和创伤”,但他们仍然是“伟大的人”,这是因为战士的精神是“伟大的”。与战士相比,“苍蝇们”虽然发现了死去的战士的缺点和伤痕,并嘬着这些伤痕而自鸣得意,“以为比死了的战士更英雄”。但是,这恰恰证明了“有缺点的战士终竟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竟不过是苍蝇”。对比手法的运用,使作者的观点得到了形象化的表述,思想感情得到充分表达。

如果说,在鲁迅的杂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显得比较鲜明和直露的话,那么,在他的叙事散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就显得比较委婉和含蓄。例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作者先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了百草园的美景和自己幼年时代在园中度过的欢乐时光。在作者的笔下,百草园是儿童的乐园。在这里,有好看的“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肥胖的黄蜂”,“轻捷的叫天子”;有好吃的“紫红的桑椹”,“又酸又甜”的覆盆子;有好玩的——找蜈蚣,按斑蝥,拔何首乌,捕鸟雀;有好听的——油蛉的“低唱”,蟋蟀的“弹琴”,长妈妈讲的美女蛇的故事。读到这些,读者会感到神清气爽,情趣盎然。在描述“三味书屋”的景象和生活时,作者的笔调和情绪就显得灰暗、消沉与无奈,这与对百草园的描述形成了一系列的对比。从景物上看,百草园色彩绚烂,生意盎然,三味书屋色调陈旧,毫无生气。从面积上看,百草园是“一个很大的园”,而三味书屋后面的园却很小。从内容上看,百草园中,好吃的、好看的、好听的、好玩的,应有尽有,而三味书屋及后面的园子里,好吃的、好听的没有,好看的不多,最好玩的不过是“捉了苍蝇喂蚂蚁”。从人物上看,百草园的长妈妈虽然不渊博,却能耐心地给孩子讲好听的故事,而三味书屋的老先生虽然是“渊博的宿儒”却连“‘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的问题也不愿回答,并且对学生提这样的问题显得似乎很不高兴。这一系列的对比,表现出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的截然不同,把作者的思想感情委婉地表达出来了。

在《藤野先生》这篇叙事散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达到了一种不露痕迹的境界。作品的主人公是藤野先生,是在日本留学期间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的一位老师。为了使这个人物性格显得更加独特,作者运用了散文的形散而意不散的表现方法,信笔写了许多人物。有白天在樱花树下闲逛,傍晚学跳舞的“清国留学生”,有“为我的食宿操心”的日本学校的职员,有讥笑藤野先生衣着寒酸的留级学生,有对“我”心存偏见的日本同学。粗看起来,写这些人物都是“闲笔”,与写藤野先生没什么关系。细细揣摩一下,就会发现,这些人物恰恰与藤野先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与游手好闲的“清国留学生”相比,藤野先生是一个忙于工作,无暇休闲的人;与仅仅“为我的食宿操心”的日本学校职员相比,藤野先生对“我”学业上的严格要求显得意义更加深远;与那些讥笑藤野先生“寒酸”的留级生相比,藤野先生更显示出一种不修边幅,超然洒脱的学者风度;与那些对“我”有偏见的日本同学相比,藤野先生更显示出一种超越民族偏见的大气。通过如此一连串的“不显山,不露水”的对比,藤野先生的形象,就显得更加丰满,更加丰富,更加可爱,更加令人敬佩。这种委婉、含蓄的对比手法,像一根无形的线,贯穿于全文的始终,对安排结构,展开情节,塑造人物起了很大的作用。

上一篇:工地参观学习心得体会下一篇:先进汽车修理班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