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体积单位课后训练题

2024-05-15

数学体积单位课后训练题(精选16篇)

篇1:数学体积单位课后训练题

数学体积单位课后训练题

1、我会填

(1)(答案)叫做物体的体积。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答案)。

(2)长度单位是用来计量:(答案);面积单位是用计量:(答案);体积单位是用来计量物体(答案)。

2、用多大的体积单位表示下面物体的体积比较适当?

(1)一块橡皮的体积约是8(答案)

(2)一台录音机的体积约是20(答案)

(3)五年级语文课本的体积约是297(答案)

(4)一个蓄水池的体积是4.2(答案)

3、小法官

(1)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答案)

(2)一个物体的体积大于它的表面积-------------------(答案)

(3)。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也是1厘米-------(答案)

(4)两个物体体积相等,形状也一样。----------------(答案)

篇2:数学体积单位课后训练题

1 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11厘米、6厘米、4厘米,如果高增加3厘米,表面积增加多少平方厘米?

2、一个正方体木块,表面积是30平方分米,如果把它据成大小一样的8个小正方体木块,每个小木块的表面积是多少?

3 一块长方体石料,长4分米,横截面是一个边长为0.5分米的正方形,这块石料的表面积是多少?如果每立方分米石料重2.7千克,这块石料有多重?

一个长方体,底面周长为3.6分米的正方形,高是3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4、长方体的右侧面面积是12平方厘米,前面面积是8平方厘米,上面面积是6平方厘米,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5、把一个体积为460立方厘米的石块放入一个长方体容器中,完全进入水中后,水面由148厘米上升到150厘米,这个容器的底面积是多少?

一块长9分米、宽6分米、高8分米的木料,锯成棱长2分米的.正方体木块,可以锯多少块?

篇3:数学体积单位课后训练题

我们不妨先从高中数学学习的几个环节说起。

1.课前预习。其目的是:通过预习,发现难点,进而找到听课的重点,提高听课的针对性。

2.课堂学习。这是学习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对知识、能力、方法的认知和把握主要是在这个阶段形成的。

3.课后巩固与落实。其作用在于巩固、提高及深化学生所学知识,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我们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对于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转变的基本精神,可以高度概括为:自主、合作、创新。这一目标的实现除了依靠课前的预习和课堂四十分钟的教学外,课后巩固无疑是最直接也是最必要的途径。

在课堂教学这个环节上,文章开头提到的两类老师中,前者显然要优于后者。但学生考试成绩为什么会出现截然相反的情况呢?教学实践中,我们不妨对比一下两者在课前预习和课后巩固方面的实际差别。课前预习这个环节在教师的适当引导和监督下,学生不难做到。所以,上述两类情况在此阶段上应该差别不大。从而,我们可以推论出这么一个结论:前者在教学的第三个环节——课后巩固与落实上出了问题。

那么,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做好课后巩固与落实工作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望能引起同仁们的共鸣。

在去年的高三复习教学中,针对我校学生特点,我做了如下尝试——覆盖式定时训练法。

具体操作方法分如下六步。

(1)互助合作学习小组的成立。

(2)讲义的合作完成。

(3)课堂讲解。

(4)每日一次的覆盖式定时训练。

(5)每周一次的覆盖式定时训练。

(6)每月一次的覆盖式定时训练.

对操作方法具体解读如下。

一、成立互助合作学习小组的目的:根据新课程要求,为学生提供一个进行自主、合作、创新学习的载体。

分组办法:将全班同学根据数学成绩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小组以4人为宜,小组成员根据成绩由好、中、差三类学生构成,每个小组的平均分尽可能的做到均衡,由成绩最好的担任小组长。

评价机制:每日评、每周评、每月评、学期评。以上评价都是以小组为单位,关注的是小组的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

评价目的: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意识、自主学习意识、创新意识。

二、传统教学思维下,数学作业的布置侧重于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缺少学生与学生间的对话、交流与合作精神的培养。而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应仅限于简单的接受、模仿和反复训练,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所以我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一改传统的作业处理办法,由小组成员合作完成这讲义,并且在接下来的课后巩固与落实中也让学生在互助合作中进行。这样的训练方式让学生不再是孤立的学习者,而是愿意与同伴一起合作学习,与人分享学习与生活中的失败与成功的体验者和参与者。

三、讲堂讲解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课堂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由各小组长反馈上来的小组成员课前合作探究解决起来有困难的题目。

四、对于当天所讲内容,学生掌握了多少,掌握到什么程度,要进行一个及时的反馈,为了这样一个目的,我设计了每日一次的覆盖式定时训练。样本实例如下。

覆盖式定时训练(9)2011-02-24

时间:20分钟

班级姓名学号

1.把一根木棍随机地折断,那么较短部分的长度不到较长部分长度一半的概率为______

2.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在斜边AB上任取一点M,则AM小于AC的概率为______

3.在大小相同的5个球中,2个是红球,3个是白球,若从中任取2个,则所取的2个球中至少有一个红球的概率是______

4.一条鱼在一个棱长为3m的装满水的正方体水箱内游动,则这条鱼在离水面与侧面的距离都不少于1m的概率为______

5.甲乙二人相约定6:00-6:30在预定地点会面,先到的人要等候另一人5分钟后,方可离开。求甲乙二人能会面的概率,假定他们在6:00-6:30内的任意时刻到达预定地点的机会是同样可能的。

对样本实例的几点说明。

(1)题目来源:当日讲义中学生感觉有难度,课堂上重点讲解的题型。一般不是原题,而是稍加改造或改进后的同类型题。

(2)操作时间:每天晚自习的最后20分钟。

(3)处理方法:定时做完后,以小组为单位交给任课教师,教师及时批阅。第二天上课前及时发到学生手中,由小组长组织组员在合作交流中解决训练中仍然有问题的题目,小组解决不了的由教师与小组四成员一起探讨解决。

五、数学学科每周有一次50分钟的周测时间。这个时间刚好可以用来进行每周一次的覆盖式定时训练,用来检测一周以来学生所学知识的巩固落实情况。出题内容就是一周以来出错频率高的题型,是原题与变式题的组合。

六、数学学科每月有一次120分钟的月测时间。这个时间用来进行每月一次的覆盖式定时训练,出题内容是一个月以来出现在日覆盖及周覆盖上的题。当然,为了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我会在出题过程中加上一些变式题或近几年的高考题。

在运用覆盖式定时训练方法的时候,有几个关键点需要加以说明。

1.学生学习动机的产生。自主、合作、创新是新课程的基本要求,但要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的去合作学习,却不是那么容易可以做到的。必须让学生从心理上产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的求知欲望,进而形成学习的动机。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系统中重要的动力因素,在学习过程中起着“核心”作用。没有学习动机,就不会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也就不会有合作、有创新。那么,如何让学生产生学习动机呢?从教师的角度来讲,就要在师生的交往中去激发、培养,寻找切实有效的方法。

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常用的方法是让学生进行错题整理,将每次训练中做错的题整理到一个固定的本子上,以备后来的学习过程中方便查阅并由教师监督其整理过程。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落实所学内容,但弊端是学生都是被动的参与,而且很多学生只是单纯将课堂上所记录的内容再照抄一遍,并没有真正的学会,反而浪费了大量的宝贵时间。因此我认为,要想提高学生成绩,必须在巩固落实的方法上改进,要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省时、省力、高效的完成学习任务。“目标激励法”就是一种很好的办法,可以让学生产生明显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覆盖式定时训练法就是按照这样一个机理而设计的。学生在做讲义以及听课时就已经知道接下来要定时训练的内容,同时每个学生的训练成绩也代表着小组的成绩,这样学生在竞争意识和团体荣誉意识的支配下确立了自己的目标。在目标的激励下,他们就会主动的找时间去巩固、落实当天所学内容,而不用教师再硬性的规定做什么、怎么做。

另外“表扬促进法”和“友好交往法”都是激发学习动机的好方法,而覆盖式定时训练中的评价表扬机制,小组的共同合作与交流正是这两种方法的具体体现。

2.定时的目的。定时,是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定量的题。这样可以逐步的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在潜移默化中为正规大型考试培养出良好的答题习惯。

3.覆盖的理解。通过这样三个阶段的覆盖训练,就可以在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能力三个方面让学生得到全面的提升,为接下来的学习做足准备工作。

4.效果。大家在学生给我的毕业留言中去体会吧。“谢谢老师,是你让我的数学由不足50分,在一年的时间里迅速提高到了102分,您的覆盖式定时训练法让我受益终身。”“老师,您的覆盖式定时训练法,给了我自信,让我在同学面前敢发言了,让我喜欢上了数学。”“老师,谢谢您,您设计的覆盖式定时训练法,让我真正的愿意学习数学了,彻底的去掉了我学习上的惰性,我学会了主动,也学会了与我的队友们的合作。”……

摘要:《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对于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转变的基本精神,可以高度概括为:自主、合作、创新。这一目标的实现除了依靠课前的预习和课堂四十分钟的教学外,课后巩固无疑是最直接也是最必要的途径。那么,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做好课后巩固与落实工作呢?在去年的高三复习教学中,针对我校学生特点,我做了如下尝试——覆盖式定时训练法。

篇4:谈谈高三数学的套题训练

关键词:套题训练;目标;措施

高三数学的复习一般分三轮,第一轮是章节、知识点的复习,第二轮是专题复习,第三轮就是套题训练与查漏补缺.但不管是第几轮复习,套题训练都非常重要. 无论是刚教高三还是长期把关的教师,都把此环节视为“田间施肥”,都意识到它强化、检验、提高、巩固知识的效果,是提高学生成绩的重要手段.但是,我们经常看到,在高三学生的课桌上,摆满了试卷,学生有的表现为厌烦——把试卷视为废纸,随地乱丢;有的表现为盲目——小题大题都必做,花很多时间. 最终结果却是学生辛辛苦苦做蒙了眼,教师兢兢业业熬白了头,可成绩就是上不去.

原因何在?笔者不由想起农民田间施肥的一幕:有的人不管禾苗长势,氮、磷、钾肥全都用上,结果不是青过头就是烧了苗,甚至颗粒无收.

教书育人如同培育幼苗. 数学的章节复习与套题训练就像农民田间施肥,理应按禾苗长势、季节、地理特点来灌溉、施肥、打虫、锄草,方有丰收的希望;教育学生也要依规而教,因材施教,这样才能让学生学有所得.

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标?以设置套题为例,笔者认为要做到:在训练前要有目标,训练中有竞争,训练后出成果.

训练前要有目标

首先,教师设置题目要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起点和归宿,有效的教学以制定明确、恰当、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为首要条件. 设置套题也应该有目标,每套题的训练要达到什么目的,解决什么问题,教师要心中有数. 高考套题训练的终极目标无非是提高学生的高考成绩. 因此,教师在设置训练的套题时要熟悉考纲,了解自己的学生,让学生练有所得,而不是在题海中沉没. 笔者认为设置一套题必须要做到四点. 就是保重点、找巧点、突难点、上高点.具体实施措施如下:

(1)保重点. 出题要有重点,符合考纲的题多出、常出. 育人要有尖子,每套题要有为尖子生准备的题目,还要有为中等生以及差生准备的题,也就是试题要有梯度,让各类学生都学有所得. 热点问题,如函数及其应用、立体几何、统计、平面向量、数列、圆锥曲线等部分要多出.分值比例低于课时比例的冷点问题,如不等式、三角函数的变换、直线与圆的方程、简易逻辑、框图等可少出. 但是不能忘记冷点中的热点,因为冷点极有可能会变为热点.

(2)找巧点. 出题之后还要认真审题,同一考点的训练题尽量从不同角度,不同方法考查,以便让学生熟悉各种考点和各种题型;训练题要让学生能从中明确解题思路,掌握相关的方法和技巧,如设置选择题时可从解选择题应掌握的几种常用技巧方面设置,让学生通过训练能够做到稳、准、快;设置的中档题,要让学生答题时做到言简意赅;设置的大题、难题,要让学生学会以大化小,化难为易,各个击破.

例 考查等差数列的性质,笔者选择的题目是:在等差数列{an}中,若a2+2a6+a10=120,则a3+a9等于( )?摇

A. 30 B. 40

C. 60 D. 80

部分学生试图去求a1及d,有的将a3+a9表示成a1与d的关系式,没有找到最快的方法.笔者评讲完了又把题目改为求S11,这样既复习了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和性质,又找到了最快的解题方法.

(3)突难点. 学生出现错误多的、解题思路复杂的、方法多种的题目多出,讲评时逐一细讲;把重点难点讲深讲透.例:求过点(3,-4),且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的直线方程.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没有考虑截距为0的情形,把此题变为:过点(3,-4),且与两坐标轴围成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线方程. 学生通过吸取上一题的教训,通过画图分析,都能够求出适合条件的两条直线方程.

(4)上高点. 设置的题目要让学生步步提高,考查同一个考点,这一次的试题可以比上一次的适当提高难度,解答题的设置要有梯度,先易后难,第一问让大部分学生能够完成,同时题目要从以前的“独立型”向“综合型”、“交汇型”转变.

其次,学生训练要有目标. 临近毕业,面临升学压力,学习任务突然加重,学生容易心情紧张,信心不足. 教师应该多给学生一些鼓励,设置题目时多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让学生要有争分意识,树立分分必争、步步提高的目标. 保证做题时容易题先做、认真做,做到容易题一分不丢;难题要学会步步分解,保证步步得分!保证每次训练均有提高.

训练中有竞争

目前,很多教师采用竞赛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采用比赛的形式来让学生学习新内容,获取新知识,并对优胜者予以精神鼓励或物质奖励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的动机很明确,就是要挖掘出学生主动学习的潜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锻炼他们思维反应的敏锐性和敏捷性,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感和团结协作的互动意识.

高三的数学套题训练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具体做法如下:

(1)学生自己与自己比.要求学生把每次训练的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的得分都作详细的记录,有进步就加分,退步就减分. 最后对进步快的同学进行表扬,进步慢的则与学生进行对比分析,及时地对学生提出建议. 教师再根据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针对学生没有理解的考点重新设置试题.

(2)学生之间比. 把基础相差不大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针对不同的套题,让学生进行限时训练,时间到了,马上公布答案. 同组之间互相批改,这样学生之间存在的问题可以马上被发现,也形成了无形的竞争.

(3)小组之间比. 试卷评讲课是教学中比较难上的一类课,由于题目学生已经做过了,但大部分教师要么从头讲到尾,要么选部分题目讲评,学生认真听课的不多,积极思维的学生就更少了. 一堂课下来,效果很差. 运用竞赛式教学方法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将一套试题按照题型或知识点将分成几大类,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上台讲,讲对了就给本组加分,给最高分的小组给予奖励.这样以竞赛的形式完成授课,既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又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还能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存在的问题. 学生在这种宽松的教学环境和模式下,更容易发挥自己的潜能,增强竞争意识,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训练后出成果

通过以上有目的套题训练,学生达到了以下效果:

1. 学生兴趣增加. 陶行知先生说:“盖治学以兴趣为主. 兴趣愈多,则从事弥力;从事弥力,则成效愈著.” 如果练习缺乏精心设计,只是重复的、大量的“题海战术”,就只能加重学生的负担,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 因此作为复习课,由于学生已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教师设置套题训练不只要关注习题本身,还要设计一些新颖的、趣味的、具有挑战性的、有针对性的练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兴趣提高,成绩也得到提高.

2. 学生思路拓宽. 在套题训练中,设计的一些综合题,能让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呈现不同的题型让学生开阔视野、训练思维,满足了学有余力的学生的求知欲望,拓宽其思路.

3. 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有效培养. 在设计套题时,笔者有意识地设计一些能开拓学生思路的、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不同题型,还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有多种条件的、答案不唯一的开放题,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展开思维,使学生的创新品质、推理能力等得到有效培养.

篇5:数学体积单位课后训练题

1、叫做物体的体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

2、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它的底面积是(),体积是()。

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它的底面积是(),体积是()。

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它的底面积是(),体积是()。

3、单位大小的感知。

举例:1立方厘米的物体;1立方分米的物体;

1立方米的物体。

一个花圃的`面积约是10();一瓶药水重60();

一个仓库的体积是125();一间教室的面积约是48();

一堆沙的体积是1.98();一瓶墨水体积是约60();

篇6:数学克和千克课后训练题

2、5000克=( )千克 6千克=( )克

200克+800克=( )克=( )千克

3、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个苹果约重100( ) 一个鸡蛋约重55( ) 一个铅球重4( )

一只母鸡重4000( ) 一本数学书重300( ) 一壶油重5( )。 张小玲同学的体重是25( )一只鸽子重360( ) 一个苹果重180( )

一个鸡蛋重50( ) 一条狗重18( ) 一本书重110( ) 一条鱼重4( ) 一瓶矿泉水重500( ) 一袋洗衣粉重800( )

4、一袋盐重500克,两袋这样的盐重( )克,也就是( )千克。

5、在○里填上>、<或=。

8000克○9千克 4千克○4000克 3千克○2990克 1千克○1010克

篇7:一年级下册数学时间的课后训练题

1.时针从4走到5,走了时;分针从4走到5,走了()分;秒针从4走到5,走了()秒。

2.当钟面上3根针都重合时是()时。

3.从早上6时到上午10时,经过了()时。

4.现在是7时55分,再过5分是(:)。

5.火车从长春到北京大约需要10()。

6.小红写一页大字大约需要5()。

7.汽车1()行驶80千米。

8.李红深呼吸一次用5()

篇8:数学体积单位课后训练题

(1) 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 设数列{bn}的前n项和为Tn,且bn=lnnxa2n,求证:对任意实数x∈(1,e]和任意正整数n,总有Tn<2;

(3) 正项数列{cn}中,an+1=

cn+1n

(n∈N*).求数列{cn}中的最大项.

2. 已知常数a>0,函数f(x)=x3+3a4x,|x|≥a2,

494a2x,|x|

(1) 求f(x)的单调递增区间.

(2) 若0<a≤2,求f(x)在区间[1,2]上的最小值g(a).

(3) 是否存在常数t,使对于任意x∈a2,2t-a2t>a2时,f(x)f(2t-x)+f2(t)≥[f(x)+f(2t-x)]f(t)恒成立?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3. 已知点A(-1,0),B(1,0),动点M的轨迹曲线C满足∠AMB=2θ,AM·BMcos2θ=3,过点B的直线交曲线C于P,Q两点.

(1) 求AM+BM的值,并写出曲线C的方程;

(2) 求△APQ面积的最大值.

4. 已知椭圆C:x2a2+y2b2=1(a>b>0),⊙O:x2+y2=b2,点A,F分别是椭圆C的左顶点和左焦点,点P是⊙O上的动点.

(1) 若P(-1,3),PA是⊙O的切线,求椭圆C的方程.

(2) 是否存在这样的椭圆C,使得|PA||PF|是常数?如果存在,求C的离心率;如果不存在,说明理由.

②若A,B,M,O,C,D(O为坐标原点)依次均匀分布在x轴上,问直线MF1与直线DF2的交点是否在一条定直线上?若是,请求出这条定直线的方程;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7. 已知A,B是椭圆C:x2a2+y2b2=1(a>b>0)的左、右顶点,B(2,0),过椭圆C的右焦点F的直线交于其于点M,N,交直线x=4于点P,且直线PA,PF,PB的斜率成等差数列.

(1) 求椭圆C的方程;

篇9:三年级下册数学年月日课后训练题

1. 下列年份中不是闰年的是(C ).

A. B. C.19 D.

2.一部电影从下午4时25分开始播放,共播放1时30分,( B )结束.

A.5时55分 B,17时55分

C.下午5时50分 D.17时50分

3.叔叔要乘T60次火车从上海去广州,火车发车时间为21时35分,叔叔从家到车站要用40分钟,发车前5分钟停止检票,叔叔最晚(A )出发才不会误了火车.

A.晚上8时50分 B.晚上10时55分

C.21时50分 D.21时55分

4.小华的生日是第二季度最后一个月,日子数比月份多7,小华的生日是(C ).

A.4月13日 B.4月11日 C.6月13日 D.5月12日

5.阅览室上午8:00—12:00开放,下午1:30—下午4:00开放,全天共开放( D ).

篇10:数学体积单位课后训练题

一、口算:

6300÷90=7200÷80=4200÷60=

6300÷900=7200÷800=4200÷600=

二、判断:

(1)46÷34=(46÷25)÷(34÷25)()

(2)98÷2=(98-35)÷(2-35)()

三、用简便方法计算:

24000÷125÷84800÷50÷2

四、应用题

上海市正在举行科技小制作展览会。一共有3600件作品参加展览。全市共有240个学校参展,平均每个学校有多少件作品参加展览?(用两种算法巧算)

篇11:数学体积单位课后训练题

1、的意义是(       )它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       )。

2、有a人参加学校举办的.“道德伴随我成长”德育总结大会,其中上台参加文艺演出的学生占。上台参加文艺演出的学生

有(       )人。

3、一根长2米的绳子,用去米,还剩下(       )米;如果用去2米的,还剩下(       )米。

4、一个分数,分子与分母的和是55,若分子、分母都减去5,所得的新分数约分后为,原分数为(       )。

5、在、、、四个分数中,分数单位相同的是(       ),相等的分数是(       )。

6、分数,当A=(       )时,它是分母是15的最大真分数;当A=(       )时,它是分母是15的最小的最简假分数。

7、一个分数加上它的一个分数单位等于1;减去它的一个分数单位等于,这个分数是(       )。

篇12:数学体积单位课后训练题

一、选择题(本题有10个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下面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实数-2的绝对值是().

A.2B.12C.-12D.-2

2.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3.计算:32-8的结果是().

A.24B.26C.32D.22图1

4.如图1,在Rt△ABC中,∠C=90°,AB=2BC,则sinA的值为().

A.12B.22C.32D.1

5.下列命题是假命题的是().

A.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B.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

C.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D.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图2

6.如图2,PA、PB是⊙O的切线,切点分别是A、B,若∠APB=60°,

则∠AOB的度数为().

A.60°B.90°C.120°D.150°

7.我市4月份前5天的最高气温如下(单位:℃):27,30,24,30,

31,对这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均数为28B.众数为30C.中位数为24D.方差为5

8.已知反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上两点Ax1,y1、Bx2,y2,且x1

A.y1·y2<0B.y1+y2<0C.y1-y2>0D.y1-y2<0

9.如图3,将正方形纸片ABCD折叠,使边AB、CB均落在对角线

BD上,得折痕BE、BF,则∠EBF的大小为().

A.60°B.45°C.30°D.15°

10.如图4,正方形ABCD的边CD与正方形CEFG的边CE重合,点O是EG的中点,∠CGE的平分线GH过点D,交BE于H,连接OH、FH,EG与FH交于M,对于下面四个结论:①GH⊥BE;②HO∥BG,HO=12BG;③点H不在正方形CGFE的外接圆上;④△GBE∽△GMF.其中结论正确的个数是().

A.1个B.2个C.3个D.4个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120分)

二、填空题(本题有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1.正多边形一个外角的度数是60°,则该正多边形的边数是.

12.代数式xx-2有意义时,x应满足的条件为.

13.点P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PA=5,则PB=.

14.在二次函数y=-2(x-3)2+1中,若y随x的增大而增大,则x的取值范围是.

15.若α,β是一元二次方程x2-x-1=0的两个实数根,则α2+αβ+β2的值为.

16.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5,根据图示的数据计算该几何体的全面积是.(结果保留π).

三、解答题(本题有9个小题,共102分,解答要求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计算步骤.)

17.(本题满分9分)计算:x-32-1-x·3-x-2.

18.(本题满分9分)如图6,在ABCD中,BE=DF.求证:AE=CF.

19.(本题满分10分)如图7,AB为⊙O的直径,劣弧BC=BE,BD∥CE,连接AE并延长交BD于D.

求证:(1)AC=AE;(2)AB2=AC·AD.

20.(本题满分10分)为实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计划”,某校对全校各班留守儿童的人数情况进行了统计,发现各班留守儿童人数只有1名、2名、3名、4名、5名、6名共六种情况,并制成了如下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

(1)求该校平均每班有多少名留守儿童?并将该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2)某爱心人士决定从只有2名留守儿童的这些班级中,任选两名进行生活资助,请用列表法或画树状图的方法,求出所选两名留守儿童来自同一个班级的概率.

21.(本题满分12分)如图8,直线AB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C(0,2),且与反比例函数y=-8x的图象在第二象限内交于点B,过点B作BD⊥x轴于点D,OD=2.图8

(1)求直线AB的解析式;

(2)若点P是线段BD上一点,且△PBC的面积等于3,求点P的坐标.

22.(本题满分12分)为顺利通过“国家文明城市”验收,某市政府拟对城区部分路段的人行道地砖、绿化带、排水管道等公用设施全面更新改造.根据市政建设的需要,须在40天内完成工程.现有甲、乙两个工程队有意承包这项工程.经调查知道:乙工程队单独完成此项工程的时间是甲工程队单独完成此项工程的时间的2倍,若甲、乙两工程队合作只需10天完成.

(1)甲、乙两个工程队单独完成此项工程各需多少天?

(2)若甲工程队每天的工程费用是4.5万元,乙工程队每天的工程费用是2.5万元.请你设计一种方案,既能按时完工,又能使工程费用最少.

23.(本题满分12分)如图9,在Rt△ABC中,∠C=90°,∠BAC的角平分线AD交BC于D.

(1)动手操作:利用尺规作⊙O,使⊙O经过点A、D,且圆心O在AB上;并标出⊙O与AB的另一个交点E(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

(2)综合应用:在你所作的图中,

①判断直线BC与⊙O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②若AB=6,BD=23,求线段BD、BE与劣弧DE所围成的图形面积(结果保留根号和π).

24.(本题满分14分)如图10,抛物线y=-x2+bx+c的顶点为D,与x轴交于A(-1,0)、B(3,0),与y轴交于点C.

(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

(2)若点P为线段BC上的一点(不与B、C重合),PM∥y轴,且PM交抛物线于点M,交x轴于点N,当四边形OBMC的面积最大时,求△BPN的周长;

(3)在(2)的条件下,当四边形OBMC的面积最大时,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

是否存在点Q,使得△CNQ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直接写出点Q的坐标.

25.(本题满分14分)如图11①,在Rt△ABC和Rt△EDC中,∠ACB=∠ECD=90°,AC=EC=BC=DC,AB与EC交于F,ED与AB、BC分别交于M、H.

(1)求证:CF=CH;

(2)如图11②,Rt△ABC不动,将Rt△EDC绕点C旋转到∠BCE=45°时,判断四边形ACDM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图11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5:ACDAB,6-10:CBDBC.

二、填空题:11.6;12.x≥0且x≠2;13.5;14.x<3;152;16.3π.

三、解答题:

17.略.原式=-2x+4.

18.证明:因为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所以AB∥CD,AB=CD,所以∠ABD=∠CDB;因为BE=DF,所以△ABE≌△CDF,所以AE=CF.

19.证明:(1)因为BC=BE,所以AC=AE,所以AC=AE.

(2)连结CB.因为BC=BE,所以∠1=∠2;又因为AB是⊙O的直径,所以AB⊥CE;因为BD∥CE,所以AB⊥BD,所以∠ABD=90°;因为AB是⊙O的直径,所以∠ACB=90°,所以∠ABD=∠ACB=90°,

所以△ACB∽△ABD,所以ACAB=ABAD,所以AB2=AC·AD.

20.解:(1)全校班级个数:4÷20%=20(个),只有2名留守儿童的班级个数:20-2-3-4-5-4=2(个),补全条形统计图(略).

120×(1×2+2×2+3×3+4×4+5×5+6×4)=4(名),答:该校平均每班有4名留守儿童.

(2)因为只有2名留守儿童的班级有两个班,可设甲班和乙班,甲班的2名留守儿童为a1,a2,乙班的2名留守儿童为b1,b2,列表或画树状图,

所以P(所选两名留守儿童来自同一个班级)=13.

21.解:(1)OD=2,点B的横坐标是-2,当x=-2时,y=-8-2=4,所以点B坐标是B(-2,4);

设直线AB的解析式是y=kx+b,图象过B(-2,4)、C(0,2),-2k+b=4,

b=2,解得k=-1,

b=2,所以直线AB的解析式为y=-x+2.

(2)因为OD=2,S△PBC=12PB·OD=3,所以PB=3,

所以PD=BD-PB=4-3=1,所以点P的坐标是P(-2,1).

22.解:(1)设甲工程队单独完成此项工程需x天,则乙工程队单独完成此项工程需2x天,由题意得:1[]x[SX)]+1[]2x[SX)]=1[]10[SX)],所以x=15,经检验:x=15是原方程的解,所以当x=15时,2x=30;答:甲工程队单独完成此项工程需15天,乙工程队单独完成此项工程需30天.

(2)因为甲乙两工程队均能在规定的40天内单独完成,所以有如下三种方案:方案一:由甲工程队单独完成.所需费用为:45×15=675(万元);方案二:由乙工程队单独完成.所需费用为:25×30=75(万元);方案三:由甲乙两队合作完成.所需费用为:(45+25)×10=70(万元).因为75>70>675,所以应该选择甲工程队承包该项工程.

23.解:(1)如下图,作⊙O,标出点E;23题图

篇13:数学体积单位课后训练题

1、学校有15只白兔,37只黑兔。

(1) 一共有多少只兔子?

(2) 拿走了18只兔子,学校现在有多少只兔子?

2、一辆公共汽车里有30人,到胜利街车站有17人下车。

(1) 车上还剩多少人?

(2)又上来19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3、大猴子摘了28个桃,小猴子摘了27个桃,两只猴子吃了19个桃,还剩下多少个桃?

4、学校合唱团原来有36人,有17人毕业,又新加入9人,合唱团现在有多少人?

5、填空。

(1)70减去24,差是( ),再减去27,得( )

(2)26加上53和是( ),再减去39,得( )

篇14:论语课后训练题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论语( ) 吾日三省吾身( ) 诲女知之乎!( )

不亦说乎( ) 殆( ) 人不知而不 yun( )

2、在括号中解释加点字,在横线上解释整个词语:

⑴ 温故知新( ) 。

⑵ 见贤思齐( ) 。

⑶ 任重道远( ) 。

⑷ 三人行,必有我师( ) 。

⑸ 学而不思则罔( ) 。

⑹ 思而不学则殆( ) 。

⑺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 。

⑻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

二、选择题

3、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比较下列各句“而”的不同用法,按A、(顺接)B、(转接)分别归类,将字母填入括号内。

⑴ 学而时习之( )

⑵ 人不知而不愠( )

⑶ 思而不学则殆( )

⑷ 择其善者而从之( )

5、下列对《〈论语〉十则》中句子(谈学习方法与谈学习态度)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⑴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⑵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⑶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⑷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A、⑴ ⑵ ⑶/⑷

B、⑵ ⑶/⑴ ⑷

C、⑵ ⑶/⑴ ⑷

D、⑴ ⑶/⑵ ⑷

6、选出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

⑴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A、别人不知道就不恼怒,不也是君子吗?

B、别人不了解,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C、别人不了解我却不恼怒,不也是君子吗?

D、别人不了解,我就不怨恨,不是君子吗?

⑵ 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A、选择其中善良的跟随他,其中部善良的让他改正。

B、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发现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改正。

C、看到他们的优点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就让他们改正。

篇15:论语课后训练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岂不善者而改之。”

1、以上这几句语录选自《 》,这本书是记录 的书。这本书是 家的经典著作,与《 》、《 》、《 》合称“四书”。

2、从这句语录看,孔子认为学习的快乐在于 “学习”与“思考”二者的关系是: 。

3、从这几句语录看,孔子认为,什么样的人才能做老师?这种观点是否与第5条语录的观点相矛盾?

答: 。

4、从这几条语录看,孔子认为,一个人可以所有人那里学到东西,因为如果别人比自己优秀,那么 ;如果别人有缺点,那么 。

5、以上五条语录中,现在仍有生命力的词语有 。

6、为什么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结合你的学习生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二、读下面的.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衰,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 “何为不去也?”曰:“无苟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苟政猛于虎也!”

(《礼记。檀弓》)

────────

【注释】

式同“轼”,车前的横木。这里理解为“凭着轼”(表敬意)。

壹似:很像。

舅:公爹。古时候女子称丈夫的父亲。

小子:长辈对晚辈的称呼。

7、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含义:

⑴ 孔子过泰山侧( )

⑵ 夫子式而听之( )

⑶ 然( )

⑷ 昔者吾舅死于虎( )

⑸ 何为不去也( )

⑹ 小子识之( )

8、“小子识之”的“识”应读为 。

9、“式而听之”中的“而”表示(A、顺接 B、转接)

10、文中的“夫子”指的是 。

11、妇人当时在墓前哭的是 。

12、妇人的丈夫儿子因何而死? 。

13、“而曰”前省略了主语,如果补出来,应该是 。

14、文中哪句话可做本文的主题?请翻译这句话。

三、请仿照例句,根据提示,写出成语

最遥远的地方──天涯海角 最荒凉的地方──荒无人烟

最悬殊的区别──最反常的气候──

最昂贵的稿费──最难做的饭──

最短的季节──最绝望的前途──

最高的巨人──最长的脚──

篇16:认识钟表课后训练题

一、填空

1、钟面上有( )个大格,( )个小格。分针走一小格是( )分,时针走一大格是( )时。

2、分针走一圈,时针走( )个大格,是( )分,也就是( )时。

秒针走一圈,分针走( )个小格,是( )秒,也就是( )分。

3、分针从12走到3经过了( )分;从12走到9经过了( )分;从3走到6经过了( )分;从7走到11经过了( )分。

4、时针从12走到5经过了( )时;从12走到9经过了( )时;从5走到8经过了( )时;从9走到11经过了( )时。

5、钟面上时针刚走过9,分针从12起走了10个小格,这时是( )时( )分。时针指在5和6之间,分针指着5,这时是( )时( )分。

二、在( )里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1、小明跑50米用了9( )。

2、上午在学校里的时间大约是3( )。

3、看一场电影大约1( )30( )。

4、眨一下眼睛需要1( )。

5、小华吃饭大约需要25( )。

6、小红每天的`睡眠时间大约是10( )。

7、小刚每次洗手的时间大约是30( )。

8、学校里课间休息10( )。

9、做20道口算题大约需要45( )。

10、下天午睡时间大约1( )。

三、写出钟面上的时刻。

上一篇:经典励志微博微信网名收录下一篇:石家庄初级会计师资格补审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