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抓落实”促进跨越—沭阳经济社会发展启示录

2024-05-22

以“抓落实”促进跨越—沭阳经济社会发展启示录(共3篇)

篇1:以“抓落实”促进跨越—沭阳经济社会发展启示录

以“抓落实”促进跨越—沭阳经济社会发展启示录之三

沭阳决策者认为,区域竞争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发达地区凭借坚实的物质基础,正在新的起点上开始新一轮加速发展,后发展地区要实现后发快进,就必须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面对沭阳快速发展的形势,沭阳主要领导仍然保持着可贵的清醒。秉承这一思路,沭阳倡导100%执行力,坚持采取紧逼、挤压的方式快捷、高效地推进各项工作。一时间,“抓落实”像持续的劲风,催动着沭阳各级干部始终处于满负荷状态,为跨越发展尽心竭力。

从提升能力着手——

奖勤罚懒,激发“快落实”的动力

“我们始终把思想教育摆在突出位置,努力把全县广大干群的思想和力量,集中、凝聚到干事创业上来。”在谈到沭阳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时,沭阳县委书记蒋建明如是说。怎么集中?怎么凝聚?该县为此出台了一系列机制,从内生动力和外部压力入手双向挤压,激励干部一门心思干事创业。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让干成事者经济上得实惠,政治上得荣誉”。

赵爱潮原本只是贤官镇赵集村的党支部书记。由于赵集村连续三年考核进入全县前二十名、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超百万元,赵爱潮也连续两年当选全县“十大双强型村支书”。在现行考核机制下,赵爱潮因此享受到专项事业编制待遇。去年3月,赵爱潮又被公推公选为贤官镇副镇长。

说到这里,就不能不提到该县力行的“责任文化”。可以说,“责任”重塑了沭阳干部的精气神。“有责才能有为,有为才能有位”;“责任产生凝聚力,责任提高战斗力,责任增加竞争力”„„从政府大楼的楼梯口到办公桌上的工作卡,“责任”两字深深嵌入沭阳3000多名干部的心头。以尽责为荣、以失责为耻,这种可贵的责任意识,激发了全县人民干事创业的无限激情。

要真正推动发展,不仅要有干事的意识,还要有干成事的本领。为此,该县建立“奖学”制度,对工作实绩突出的干部进行学习奖励,或安排其到国内知名大学、省市委党校进行专题培训,或安排其到境外观察学习。

“以前只知道闷头干工作,专题培训以后,了解了新的信息,视野开阔了。”该县十字街道党工委书记孙西勇这样评价学习的好处。近两三年来,因为业绩突出,孙西勇曾数次到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学习。学习的内容也很有针对性,诸如怎样当好乡镇一把手,怎样带好队伍,如何降低乡镇工作的难度和风险等等。用孙西勇的话来说,就是“每次学习都让人受用无穷”!

可以说,将学习寓于发展,于发展中检验学习,这也是沭阳县“奖学”制度的终极目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发展的能力,就取决于学习的能力。”沭阳县委组织部一位干部说。

从细化制度着手——

贴身紧逼,逼出“严落实”的作风

贴身紧逼、挤压式推动„„这些都是沭阳确保100%执行力过程中常用的俗语。这些俗语还进一步衍生出了“今晚再晚也是早,明早再早也是晚”的说法。最典型的做法是“一线工作法”:干部亲临一线,把问题处理完结在一线,把矛盾化解在一线,把工作落实在一线,真正实现了工作与落实的“无缝对接”。

遇到复杂问题,则采取“灵活快速”的工作会办制。什么叫“灵活快速”?那就是日常工作定期会办,具体工作现场会办,紧急问题随时会办,各级干部既当领导者、指挥者,又当普通工作人员、具体办事人员。最好是“立即就办,立办立结”。不但要“立办立结”,还要保证“结果最优”。

如何保证结果最优?工作项目化管理。把全县重点工作分解立项,定性定量,明确分管领导、责任单位和具体责任人,规定完成时间、质量和标准。工作全部过程倒排进度、挂图作战,通过环环相扣、步步紧逼推动目标任务落实。

只有正向推动还不行,还要有相应的反向惩罚机制。据介绍,沭阳的每项重点工程,施工单位在开工时,每周都要缴纳3万元,名曰“建设进度保证金”。如果工程达到序时进度,保证金就转到下一周;如果工程没有达到进度,则保证金没收,再追缴下一周保证金。

在沭阳干部中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因为全县施工单位严格按计划施工,保证金被没收的现象越来越少。曾经有几个月,该县财政局追缴的保证金直线下降。蒋建明在相关材料上批示:“是不是不作为?是不是打‘和牌’?”该制度严格执行的程度和效果,可见一斑。在百度沭阳吧、“花乡沭阳”网站和沭阳广播电视等媒体上,沭阳干群每个月都可以看到全县机关部门和乡村(居)的实绩公示。这就是该县出台的“月公示、月评议”活动,也是干部实绩在群众面前的一次“亮相”。

“这种做法,让乡镇党委书记每月都站队,干得怎么样,谁快谁慢,群众清楚得很。”青伊湖镇党委书记马涛说,“哪怕一次落后,走在镇里大街上,看到群众都不好意思!”正是有了这种“不好意思”,各级干部才始终处于满负荷状态,也才逼出“严落实”的作风、只争朝夕的精神。

篇2:以“抓落实”促进跨越—沭阳经济社会发展启示录

一、树立大督查理念。牢固树立以大督查促工作大落实,以工作大落实促经济大发展的理念,使督促检查成为推动县委决策落实的重要手段和实现既定工作目标的重要保障。一是思想上引。县委主要领导高度重视督促检查工作,把科学决策和督促检查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在作出决策的时候,就研究抓落实的问题,在全县上下形成了抓大督查、大抓落实的共识,为督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二是行动上带。县委主要领导不但始终关注和指导督查工作,经常深入基层、施工现场了解情况、督查进展,推动落实,还亲自为督查人员讲授工作方法,对督查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研究,帮助解决。其他各县级领导也积极主动地抓好所分管部门和联系乡镇的督查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落实,起到了明显的示范带动作用。三是任务上压。县委主要领导经常听取党委办公室和县委、政府督查室工作汇报,定任务、压担子、提要求,对各项工作任务都做到任务到人、目标到岗、责任到位,对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一律实行行事历管理、责任表落实,做到“五有”,即有方案、有台帐、有措施、有阶段目标、有责任领导。通过思想上引、行动上带、任务上压,全县各级各部门尤其是各级干部的工作作风明显改进,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形成了人人抓督查,事事重落实的良好氛围。

二、构建大督查格局。协调各方力量,整合督查资源,形成了方方面面抓督查的强大合力。一是整合领导力量。注重发挥四大班子的集体智慧和整体功能,建立了县委常委会领导下的重点工作领导小组运行机制,由县委常委担任组长,赋予各领导小组事权、财权和人事建议权,实行双向责任制,既抓好领导小组工作,又联系乡镇工作,包抓全县重大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通报工作情况,加强协调调度,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互支持、团结协调的良好局面,为推动督查落实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构建督查网络。组建成立了县委、县政府督查室,正科级建制,编制4人,全面负责办理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会议议定事项、领导批示、交办事项,定期组织阶段性重点工作专题督查,筹办县委、县政府组织的大型督查活动,并协调指导全县党委、政府办公室系统督查业务工作。全县12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开发区和县直69个部门确定了督查分管领导和督查员,构建了党委抓总、办公部门协调、督查机构具体承办“三位一体”、上下联动的督查网络,从组织架构上实现了督查工作的全覆盖。三是创造督查条件。将督促检查工作专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配备了督查工作专用车辆。在参加县委研究部署工作的会议、跟随县委、县政府领导下基层调研和检查工作等方面提供便利,让督查工作人员及时了解党委、政府的决策意图、工作思路和领导关注的重大问题,以利于更好地开展督促检查工作。

三、突出大督查重点。督查工作头绪繁多,必须统筹安排,明确重点,以重点工作的落实带动全局。一是突出重大决策督查。确保决策落实,是督查工作的重要方面。坚持把上级党委、重大决策部署以及县委全委会议、常委会议、四大班子联席会议、全县三级干部大会等重要会议议定事项,作为督查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及时对会议确定的重要工作任务进行分解立项,明确承办内容、责任单位、工作进度、办理时限等具体要求,逐项进行督查,随时掌握情况,每季度进行通报,确保了各项决策部署的快速落实。二是加强重点工作督查。坚持把实干作为最大的工作能力,把现场推进作为最重要的工作方法,对全县各个重点工作领导小组所抓的煤电化运综合开发、新农村建设、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等重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采取专题性会办、重点工作会办的形式,召集有关领导和部门现场办公,形成纪要,明确责任,减少环节,推动落实。每季度由县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带队,全体县级领导和乡镇党委书记、县直综合部门主要负责人全部参加,深入项目和工程现场,督查工作进展,帮助解决问题。包抓联系乡镇部门的县级领导每月至少3次深入联系点督查指导工作。三是注重专项督查。建立《领导批示情况登记簿》和《现场会办事项登记台帐》,对上级领导同志和县委、县政府领导同志的批示,下基层调研发现的倾向性和苗头性问题、会办会确定的事项,逐人逐案逐项登记建档,每月以《督查情况(报告)》及时反馈办理落实情况,对不能在规定期限内办结的说明理由,并提出中长期整改落实计划。四是抓热点问题督查。高度重视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的督办催办,制定了《政府门户网站群众留言督办工作规范》,创建《网站留言交办单》,由专人负责每半月对政府网站群众留言整理一次,对一些热点问题随时呈送分管领导批示,编号登记后印发乡镇部门办理。对于网民留言,能立即办理的立即办理,并以承办单位名义在网上答复;需中长期办理的先提出办理方案,并定期公布办理情况;不能办理或群众留言失实的,及时在网站上解释说明。每季度对网友留言办理情况进行一次汇总通报,并将网站留言办理情况作为考核各级领导班子处理重大舆情能力的重要方面。

篇3:以“抓落实”促进跨越—沭阳经济社会发展启示录

一、财政收支规模不断壮大,财政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全市财政部门沉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宏观经济波动剧烈、重点税源严重减收等不利因素影响,积极主动协调税务部门,强化征管措施,狠抓挖潜增收,财政收入“块头”不断壮大,收支规模不断实现新突破。2008—2012年,全市地方财政总收入连续五年实现“五级跳”,相继突破30亿元、60亿元、80亿元、90亿元、100亿元大关,2012年全市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108亿元,比上年增长13.2%,是2007年的3.7倍,成为继武汉、襄阳、宜昌、十堰之后,全省第5个财政总收入跨入百亿元“俱乐部”的地市;全市地方公共预算收入由2008年14.9亿元增至2012年的50.7亿元,年均增长35.8%,2012年总量是2007年的4.2倍;全市地方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2012年完成36.8亿元,是2007年4.7倍,占全市地方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2.7%,比2007年提高7.1个百分点。收入快速增长的同时,支出规模不断扩大,2012年,全市完成地方公共预算支出141亿元,比上年增长12.6%,是2007年的3.6倍。

二、服务发展力度不断加大,财税杠杆作用日益凸现

结合市委、市政府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和中央、省重大产业资金政策,超前调研,主动参与市级顶层方案预案设计,当好发展参谋。不断调整完善市区财政体制,先后制定市对高新区、漳河新区财政体制,设立两地金库,进一步理顺市区分配关系,调动了两区发展积极性。密切关注和掌握中央、省投资政策,与市直部门密切配合,积极主动跑省进京,争取上级资金政策支持。2012年,全市净争取上级各类补助和项目资金90亿元,比2011年增加近7亿元,比2007年增加近63.4亿元。不断加大发展投入,2008—2012年全市共用于工业、农业、科技等三方面的财政投入达102.5亿元,年均投入20.5亿元。其中,2012年投入27.2亿元,是2007年的4.1倍。市本级每年也整合一定的建设资金,用于设立科技风险基金、工业投资项目奖励和园区建设。深入推进行政审批零收费制度改革,为李宁、中集等重点工业项目建设提供“保姆式”服务,促进项目尽早投产达产。认真落实中小企业财税扶持政策,加强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建设,支持中小企业快速发展。此外,积极多方筹措资金,保证了“八艺节”、省十三运会、油菜花旅游节等重大节庆活动的开展。

三、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民生投入大幅增长

将民生支出作为预算第一支出,优先安排,全力保障。積极筹措配套资金,参与制度设计,稳步推进新农合、新农保、城镇居民医保、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保障性住房建设等民生改革政策的落实;全面落实城乡低保、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标、促进就业、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等各项民生政策,不断提高困难群体生活待遇水平。2012年,全市实现民生支出110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元,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41亿元的77.9%,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6个百分点,其中,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住房建设等四项直接民生支出61亿元,比上年增加近14亿元,比2007年增加近45.6亿元。此外,通过提高单位公用经费标准,增加公车补助等方式,逐步提高市直单位经费保障水平;通过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推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和发放生活补贴,较大幅度地提高了财政供养人员的收入水平。

四、财政各项改革不断深化,财政管理更加精细

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改革,推行市直部门预算细化评审,将100万元以上的项目全部纳入评审范围,并于去年全部纳入预算绩效管理,进一步提高预算编制水平;不断深化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完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推行公务卡结算方式改革,试行国库支付清算无纸化,财政资金清算效率和动态监控水平有效提高。进一步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加强非税收入税式管理,推行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各项收入全部及时清缴入库。不断加强政府采购管理,完善政府采购制度,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扩大政府采购规模和范围。2008-2012年,全市政府采购金额合计36.2亿元,年均7.2亿元,资金节约率达9.1%。稳步推进财政投资评审工作,通过创新评审方法,出台量化考核标准,完善评审约束机制,提高评审效率和质量。自2009年市评审中心成立以来,四年共评审金额73.3亿元,年均审减率达12%。此外,其他一些改革工作也在全省有位置、全国有影响。如会计建账监管的“荆门模式”,基层财政建设及乡镇财政专管员制度改革得到省厅肯定,在全省推广;财政基础工作受到财政部领导的关注,“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受到全国性表彰等等。

五、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强化,综合素质显著提高

多年来,围绕干部队伍思想、作风和能力三大建设,不断创新方式,优化载体,全面提升干部队伍综合素质。坚持一年一度的春节集训制度,一年一个主题,相互衔接、延续递进,为干部职工树立思想和行动指南,促进了队伍建设和业务工作一年一个新面貌、一年一个新台阶。结合部门实际,扎实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喜迎十八大、争创新业绩”等主题实践活动,加强财政基础工作、财政文化建设等,在活动中深入基层了解社情民意,开门纳谏,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夯实基础工作,简化办事程序,增强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大力推行上挂下派和内部轮岗交流制度,选拔年轻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到省财政厅跟班学习,帮助开拓视野,全面提升综合素质。不断完善机关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通过严格的制度管人、管事、管权,督促各项工作快速高效落实。目前,全市财政系统有7个单位获省级或省级最佳文明单位称号,有44个单位获市级或市级最佳文明单位称号,市财政局连续3次荣获市级最佳和省级文明单位称号。仅2012年,市财政局就获市级以上单项荣誉表彰达46项。

上一篇:实践教学工作大事记下一篇:励志短语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