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2022-08-30

第一篇:县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县强力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经验材料

打资源牌 唱特色戏

强力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

中共ⅩⅩ县委 ⅩⅩ县人民政府

(2005年3月日)

ⅩⅩ县是一个人口大县、资源大县。全县现辖27个乡镇,总面积2565平方公里,总人口100万。近年来,我们按照“主题是发展,主攻是工业,主体是民营”的经济发展思路,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精神,立足本地实际,打好资源牌,唱响特色戏,加大了对民营企业的培育、扶持和壮大力度,有力地促进了民营经济大发展。目前,全县拥有民营企业1.9万家,其中年产销额过亿元的民营企业4家,过5000万元的9家,过1000万元的33家,过500万元以上的42家。2004年,全县民营经济增加值达34.7亿元,增长32.8%,占全县GDp总值的64.6%;实现税收1.48亿元,对财政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73.9%,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我县县域经济的主体。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整合存量资源,促使民营经济活力大增强。我县的工业起步较早,曾有各类国有、集体企业186家,企业存量资源充足。从2002年开始,我们围绕这些存量资源,运用多种改革形式,大做整合文章,以存量换增量,以增量换资本,以改制增活力。一是主攻重点,盘活国有工业企业存量资源。我们将县属国有企业和市里交办的潇湘集团作为改革重点,全力筹集改革成本,努力拓宽资产处置渠道,在加快改革进程的同时,积极拿出企业场地、设备、技术积极对外招商,鼓励民营企业参与改制,催生了一批民营企业。到2004年底,14家国有工业企业改革已全部完成,变现资产8130万元,财政垫资2200万元,滚动安置职工7500余人。通过盘活这些国有资产,催生和引进了16家上规模的民营工业企业,年产值4.5亿元。二是因企施策,整合集体企业存量资源。对长期瘫痪,资不抵债的企业,实行破产;对不符合破产条件,有市场前景的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职工置换成股东,变公有为民有民营;对有利于做大做强本县支柱产业的企业,实行合理作价、协议出让或限制竞买范围拍卖,促其长远发展。如由29个股东出资1000万元整体购买原黎海微电机公司,组建了科力电机有限公司,企业迅速发展壮大,去年完成产值1.1亿元,利税1500万元,是改制前的3倍。三是用足政策,盘活土地存量资源。对属行政划拨的企业土地,由县政府收回,拍卖后作国有出让土地办理过户手续,处置土地出让收入95%用于安置职工,5%用作县中小企业担保中心资本金。去年国家土地政策紧缩后,我们严控制用地增量,将60%的用地指标集中发展工业,保证民营企业用地。目前,全县49家国有企业、137家集体企业全部实现民营化,盘活资产5.9亿元,置换职工身份3.6万余人,化解债务10.6亿元。与此同时,我们还采取税费减免、社保补贴、小额贷款等一系列优惠措施,鼓励因改制而催生的民营企业优先安排原企业职工、新办企业优先安排下岗职工,近年来,共安排和帮助1.6万名职工实现就业和再就业。通过整合存量资源,改制后的民营企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经济总量比改制前的总和提高了27.7%。2004年,全县冶炼、机电、水泥建材、食品加工等支柱产业实现税金6200余万元,同比增长32.4%,开创了工业经济近十年少有的好局面。

二、开发优势资源,推动民营经济规模大扩张。ⅩⅩ资源丰富,特别是以有色金属、石灰石为主的矿产资源和以水能为主的生态资源最为著名,品种多,分布广,储量大,有着发展资源型工业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依托这些资源,积极与沿海产业转移对接,优先发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大企业、大产业、大集团,走出了一条“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转化”的发展之路。一是打造平台“聚”。为给民营经济发展提供载体,我们举全县之力,先后建起了ⅩⅩ黎家坪工业开发区和白水高新技术项目区,还确定了浯溪、黎家坪、白水、观音滩等6个镇为民营工业重点镇,将规模工业企业聚集到重点区域,全县95%以上的民营规模企业均在园区和重点镇落户,年总产值达50余亿元。产业的高度集中和企业的连片发展,使全县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目前,322国道沿线的黎家坪、浯溪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建材工业走廊, 30余家水泥建材企业星罗棋布,初步构建了矿产资源工业的“旗舰”。2004年,我们还整合潇湘水泥集团资源,与香港港龙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一条日产4000吨以上的干法旋窑水泥生产线项目协议。竣工后,全县水泥产业年生产能力将达到300万吨。如白水高新技术项目区创建于2002年,目前已引进金丰橡胶、金藤生物科技、新世纪玫瑰油、绿海木业、湖南宝达等8家企业入园建设,已初具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之势。二是重点项目“带”。我县的资源长期得不到开发利用,主要是没有大项目带动。为此,我们按照国际惯例和市场要求,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精心筛选、包装和开发了一批国有企业改造项目、水能资源项目、旅游资源项目、城镇建设项目,积极对外招商引资,引进有远见卓识的大公司、大财团投资开发我县的优势资源。从2003年到2004年,全县共引进各类项目265个,到位资金9.2亿元,增长148.4%;到位外资2450万美元。先后有32个投资500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形成了“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良好态势。如浙江丽水阳光公司投资3.13亿元的晒北滩水库电站已全面动工,香港兆联公司投资8亿元的浯溪水电站即将开工建设,投资6亿元的堰塘铺水电站前期工作已准备就绪,这三大项目峻工后,全县水电装机容量将达到25万千瓦,水电业已迅速成为我县的支柱产业。2002年以来,引进资金9600万元,先后开动工建设了金洞漂流、大江漂流、大江三圣湖休闲度假中心三大项目,年营业收入达1.9亿元,旅游业成为县域经济的新亮点。三是优惠政策“扶”。我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大县、瘦肉型生猪基地县、水果生产重点县、畜牧生产百强县,是省内外有名的“油茶之乡”和“柑桔之乡”,为我们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来源。我们出台了《关于扶持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关于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考核办法》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措施,在资金、用地、用电等方面实行重点倾斜,改造提升一批、引资嫁接一批、扶持发展一批,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目前,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已达到1218家,产值过100万元以上的企业85家,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31家,过亿元的3家。其中,湖南天龙米业有限公司成为国家级粮食加工龙头企业,金浩植物油公司、银利来米业公司成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如为帮助金浩植物油有限公司有扩容提质,我们积极向上级申报,争取农业银行的信贷资金4300万元,进行了6000吨茶籽色拉油生产线一期工程的扩建。2004年,我们还成功引进了绿海木业4万米环保型芯板生产线、湖南宝达2万吨果蔬罐头生产线项目,进一步壮大了农产品加工业。

三、挖掘特色资源,实现民营经济能量大释放。民营经济实质上就是区域经济、特色经济。我们坚持“经济以民营为主,事业以民办为主”的方针,借助外力、启动内力、形成合力,激发民间投入的巨大潜力和能量,挖掘特色资源,拓宽了民营经济的发展空间。一是发挥能人作用。一方面,利用名人效应。ⅩⅩ陶铸中学是在原县属ⅩⅩ三中基础上建立的公办学校。为我们利用陶铸同志的影响,引进广东增城市松田实业有限公司投资1.6亿元,收购陶铸中学,将其改制为我县第一所民办高中,为探索“公有民营”教育体制改革积累了经验。目前一期工程8000万元的投资已全部完成。另一方面,发挥打工能人作用。ⅩⅩ每年劳务输出达20万人左右,是发展民营经济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我们通过春节走访、电话、信涵等多种方式,引导打工能人引进外资或回乡创办企业。2002年以来,打工能人共引进县外资金1.3亿元,创办了制鞋、毛纺等劳动力密集型企业63家,解决劳动力就业1.9万人。如台商林启明新办的太平洋纺织品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美元,第一期投入1080万元,年产值达3000万元,解决劳动力就业1500人。2004年,全县打工能人回乡创办企业1320个,其中年产值50万元以上的266个。二是激发部门潜能。为调动部门大办工业的积极性,2003年我们下发了县委1号文件,鼓励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发挥自身职能,积极兴办各类工业企业。去年全县各级各部门共引办、联办、创办工业企业63个,年销售产值达2.8亿元。县经贸委机关干部陶宗胜发挥所学专长,利用长丰集团的人际资源,积极参与配套,投资4500万元创办了丰达机电公司,为国内各厂家生产汽车配件,年产值达8000多万元,解决就业230多人。三是动员社会力量。我们通过宣传造势、舆论引导,将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发展民营经济上来,增强了民营经济特别是发展商贸物流业的力量。近两年城镇商贸物流企业如雨后春笋,仅在县城就开办了步步高超市、百惠超市、友谊商业广场3个投资超过3000万元的大型商场、1600多个各类商店和休闲娱乐场所、99个社区服务公司,城市商务交易额及服务业收入比2002年前增加了2.7倍。既丰富了居民的生活,又带来了第三产业的繁荣。四是提升传统产业。ⅩⅩ有500多年鞭炮生产历史,鞭炮的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居全省第一。为使这一传统资源做大做强,我们借鉴外地先进经验,投入3560万元,对烟花鞭炮行业进行全盘整改,将原来的2000多个小作坊整改提升为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172个中小型民营企业,全面提升了烟花鞭炮产品质量。年产值由过去的2亿元增长到现在的7.3亿元,产品品种由36种发展到200多种,劳动生产率提高近2.6倍。

四、开拓公共资源,确保民营经济环境大改善。在发挥优势资源和特色资源的同时,我们还加大了政府调控、生产要素等公共资源的开发配置力度,为民营企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县里成立了民营经济发展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副组长,县委、县政府主管和分管的领导为成员,确保了对民营企业的组织力量。为进一步加强大扶持力度,我们还建立了县级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制度,对75家规模以上企业生产经常过程中遇到的各类矛盾纠纷随时调处,特别是对过亿元企业,实行“县级领导、部门领导、属地领导”三重扶持责任制,进行现场办公,明确“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名领导、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同时,对全县6个工业重点镇,还增设了一名主管工业的副书记,确保民营工业有人专管、有人专抓。二是建立发展保障体系。我们在全省率先建立县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和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县财政出资180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且每年从工业税金中新增300万元,为企业担保融资提供担保和企业技术改造、贷款贴息等项目补贴。去年,全县共为29个企业融资3500万元,增长31.2%。同时,我们还成立了中小企业创业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咨询、培训、组织企业参展、代办手续、证照、代纳税费。目前,以此为基础,我们正在规划成立全县中小企业创业孵化中心,为中小企业发展保驾护航。二是强化激励机制。一方面,突出重点保护。对7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行县级领导挂牌保护制度和收费“绿卡”制度,任何执法部门进入挂牌企业检查或抽查,必须经过书记、县长或挂牌领导的批准。对两大园区内的重点企业,由县委派驻企业特派员,负责企业除生产经营以外的重大事务的协调和联系。另一方面,实行重点奖励。我们设立了民营企业突出贡献奖,对在发展民营企业、增加财政税收作出突出贡献的民营企业、优秀企业家和相关部门,由县财政拿出专项资金予以重奖。去年县财政列支专项奖励资金130万元。三是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深化完善行政审批制度,全面推行“多家事,一家办”的全程代理制,对新发展的民营企业,在登记立项、征地、贷款、水电供应、税费缴纳等方面实行全方位服务。同时,从严治理“四乱”行为,努力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优越的经营环境、宽松的投资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和良好的政策法制环境。

近年来,我们在发展民营企业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各兄弟县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力度,强化措施,加快民营企业发展步伐,为全面建设小康农村作出我们应尽的努力。

第二篇: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建议

摘要: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是我国当前的重要课题。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来源于社会、市场、资源环境、企业自身等多重压力。搭建公共技术平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打破政策与区域壁垒、优化舆论环境将有效促进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民营经济、技术平台、现代企业制度、融资平台、政策与区域壁垒、舆论环境 引言:改革开放至今,我国民营经济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迅猛发展,通过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提高企业核心争力,提升管理水平,加大研发力度等措施,企业经营规模和经济效益得到全面提升,也为中国经济注入了巨大活力。

2011中国民营经济发展论坛上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民营经济总量已占到我国GDP的50%以上。今年1月至4月,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投资占总投资的35.1%,民间投资占57.7%。与2003到2007年平均值相比,政府投资占比下降了8.3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增加了22.5个百分点。

此外,各省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杭州非公经济占全市GDP总额为64.5%;2009年广东民营经济占GDP比重更是从38.6%上升到42.8%;2011年上半年河北省民营经济占全省GDP的比重为60.5%;2010年江苏省民营经济占全省GDP的比重的52.8%,等等。

可见,民营企业不仅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而且将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更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力。有关部门表示,民营经济在未来30年内将成为,影响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就必须为民营经济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着力解决好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课题,使民营经济迸发出巨大活力,为我国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正文:

一、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来源

尽管民营经济总规模不小,企业数量庞大,投资同比增加。但事实上,民营经济已经进入一个瓶颈性的成长阶段,面临加快发展与发展方式转换的双重压力。与此同时,各方面瓶颈日渐明显。究其瓶颈根源,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社会舆论压力。尽管社会对大型民营企业表现为褒奖,但是部分民营企业的不规范行为,尤其是中小型民营企业的不规范行为,仍被媒体及社会舆论放大为“民族痛点”:偷税漏税、政府“保护伞”、环境污染、拖欠工资、富二代炫富、事故频发等负面新闻,以及社会对商人“无商不奸”、“为富不仁”的传统的惯性判断,都将民营企业推向社会形象的边缘,严重地挫伤了企业主创造财富、贡献社会的积极性。

二是市场环境压力。国际市场的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的出口业产生巨大影响。特别是沿海城市的“订单式”企业,在加工贸易、出口的传统经营方式上面临着转型的问题。此外,2011年9月的全国中小型民营企业工作会议指出:民营经济步履维艰的主要原因并不在“机

制”而在于“体制”,即主要是因为市场经济体制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也无从谈起。主要原因为国有经济的势力太强,行政垄断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几乎所有高利润的、处于产业上游的或者资源性、要素性的行业都被国有大企业所把持,民营经济不仅空间逼仄,而且处处受制。

三是资源环境的压力。我国经济发展到现阶段,整体的资源环境压力非常巨大,现在不可能在这方面再给民营企业宽松的环境。资源、环境长期外部化的成本要慢慢地内部化,这对原本就高排放、高污染的民营企业来说,压力非同小可。社会成本内部化采取的方式,有资源价格调整、资源税收提高,现在还考虑开征环境税(如碳税、硫税等),等等。可见,资源、环境的压力,是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压力,更是对民营经济、民营企业的压力。

四是民营经济自身的脆弱性。民营企业的竞争力尽管在不断提高,但整体看,创新意识淡薄,模仿、跟风仍是主要的做法。创新能力弱小、研发人员少、资金缺乏、员工素质偏低等等,这些都使民营企业处于脆弱状态。脆弱与企业大小无关。一些拥有自身技术、新产品、新服务的中小型民营企业即使在危机状态下也能逆势而上。但我国多数民营企业是相当脆弱的,再加上上述重重压力,脆弱的民营企业无疑已经处于战略性存亡的境地。

综上所述,推动民营经济脱离瓶颈跨越发展,不能单靠税费减免,设立管理机制、协调机制,而是从经济体制、社会舆论、政府职能等方面着手,在从根本上解决民营经济瓶颈问题的同时,为民营经济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促进民营经济和谐发展。

二、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五个建议

1.搭建公共技术平台,促进民营经济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

搭建公共技术平台,是推进民营企业创新产业化,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促进转型升级能力的重要抓手之一。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是中小型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活动的基础支撑。自1990年以来,世界各国都纷纷采取措施,加强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美国政府实施国有科学数据开放共享政策,设立专项资金连续支持数据中心群的建设,并利用法律手段保障其信息畅通。英国政府则强调把进一步加强一流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英国政府最优先任务。2005年国家科技部正式启动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工作,现如今上海、北京、重庆、江苏、浙江等地方科技平台建设已经具备一定规模,形成了初步体系,特别是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在本市及长三角区域已经形成了一定品牌。

公共技术平台应为中小型民营企业提供信息咨询、创业孵化、技术支持、社会化服务等服务和指导。同时加强技术研究机构、技术指导专家参与合作,共同推动民营经济快速转型与创新发展。把民营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与政府职能有机结合,参与行业的规划与公平竞争的维护,支持产业创新与企业转型。

公共技术平台建设重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积极搭建由政府扶持,实行企业化运作、市场化服务的电子商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上网建站、信息发布、产品展示、企业邮局、企业黄页和网上咨询等多种服务,逐步开展网上交易、网上博览会等活动,帮助企业经济高效地拓展国内外市场。鼓励各行业协会、行

业商会和其他中介机构建立为民营经济服务的专业网站。鼓励企业采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建立自己的网站。积极做好网络资源的整合,扩大信息服务面,增加信息服务量。

二是优化科技创业服务平台的布局,增加科技创业孵化机构的数量。大力推进科技园、创业园、创业培训指导中心等创业载体建设,吸引民营科技企业入驻。强化各类载体的孵化作用,集成信息、人才、融资担保、产权交易、技术转移等多元组合服务功能,提高吸纳创业企业的能力,推进滚动发展,使民众创业更加便捷,催生更多的民营企业。

三是构建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题、社会广泛参与的技术服务平台。政府应支持建设依托产业集群、面向同类企业的公共技术中心、测试中心、研发中心等技术服务平台。鼓励科研学院、高等院校、大企业与民营企业结成“产、学、研”一体化组织,发挥技术资源优势,为企业提升产品质量提供技术诊断、分类指导服务,为民营企业中的中小型企业转型升级、科研成果转化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四、构建由政府部门牵头、各有关部门参与的社会化服务平台。加强对行业协会、行业商会等自律组织的统一规划、培育、指导和协调,有机整合各类协会、商会资源。以“入会自愿”为基本原则,以民间性、自律性、非营利性为基本要求,以沟通、组织协调为基本职能,广泛吸收民营企业入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作用,为企业提供行业发展动态、产品价格预测、市场行情等商务信息和相互交流、合作的机会。

此外,政府及相关机构应积极优化现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服务:一方面加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与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对接;另一方面,通过产业集群所在地设立分支机构等方式,延伸服务平台,提升服务效能。

2.引导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

细数民营经济发展三十年,民企的数量、规模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并有一部分企业成长为成熟的大型企业。然而,大多数民营企业都未能以科学、现代的方式发展,自身的弊病日益暴露。特别是中小型民营企业,伴随着民营经济的迅猛发展,自身的先天不足逐渐暴露出来:企业家的管理能力不强、企业治理模式不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缺乏科学有力的保障等等。

尤其是民营企业中的家族企业,这种民营企业中最常见的企业形态,其制度也成为制约自身发展的主要原因。根据《福布斯》中文版的定义与统计,截至2011年9月30日,沪深两地证券市场的上市企业一共有2272家,1268家为民营企业,其中460家为家族企业,占民营上市企业总数的32.68%。全球范围内家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4年,家族企业中30%能够传承到第二代,有10%能够“活”过第三代,只有3%的家族企业在第四代及以后还在经营。但在华人世界,可供参考的长寿财富家族企业却为数不多。究其原因,家族企业自身存在很大隐患 :其一,组织机制障碍。企业主在处理企业内部各类利益集团的利益关系时往往进退两难;其二,人力资源的限制。家族企业对外来资源和活力具有一定排斥性,难以吸收外部人才,企业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其三,不科学决策导致失误。随着企业的不断壮大,投资的风险也越来越大,企业主个人错误的决策所造成的损失难以弥补,此时,保证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就显得越发的重要。

综上所诉,大多数民营企业没有真正形成现代企业制度,在实际经营中仍然保持业主制、合伙制的经营思路。这一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就会影响民营企业持续发展。传统的民营企业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才能真正实现完善的企业治理机制,帮助中小型民营企业突破瓶颈,协助家族企业成功转型,全面提升民营企业市场竞争力和民营经济整体素质。要使企业真正建立起以产权结构优化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既需要改善企业内部环境,也需要改善企业外部环境。

第一,应在企业中形成一个合理的制度,营造一个使企业管理者能够与时俱进、因事而变的内部环境。

首先,民营企业主应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和管理水平,增加社会责任感,实行科学管理,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企业主的经营意识、理财意识,是民营企业内控制度建设的关键。其次,民营企业的治理结构,尤其是中小型民营企业要在坚持现代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前提下,结合民营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要形成以共同治理为特征,制衡与效率相协调的治理模式。并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在现代企业制度中的作用,不断地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完善和规范,真正符合企业经营活动的特点和企业管理的需要。第三,内部控制是一种动态行为,它在企业的作用过程中会受到主观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影响。在企业不断自我完善的同时,需要政府为企业内控制度的建设与贯彻落实提供良好环境,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为企业治理提供政策法规保障。

第二,应为企业创造一个靠市场机制选择管理者的外部环境。一方面,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以及宏观调控体系、完备的市场体系和各类中介组织的建立等。可考虑通过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建立企业资本金制度;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减轻企业自办的社会负担;培育产权交易市场;发展和规范各类市场中介组织;对有条件的大中型企业在融资、进出口等方面采取放宽措施等。另一方面,加快现代企业制度配套法律法规的立法步伐。结合《公司法》的实际应用状况,制订与《公司法》相配套的法规。如《现有公司清理、变更和注册登记管理办法》、《国有企业改组为有限责任公司的实施办法》、《国有企业改组为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条例》、《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与部门行为规则》、《国有独资公司资产监督管理办法》、《国家控股公司条例》、《国家购买与转让股份管理办法》等。

3.成立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融资平台,鼓励具有先进管理经验的民营企业做大做强 融资难是民营企业长期面临的困境。以深圳为例,调查结果显示,深圳市民营企业融资难的主要表现在:一是间接融资难,中小型民营企业从商业银行获得贷款困难。许多中小型民营企业只好走上民间借贷的途径,其承担的利率通常在20%以上。二是直接融资难。我国金融体系中资本市场发育还不健全,缺少一个多层次的、能为广大中小型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资本市场。三是风险投资难。由于民营企业自身经营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信息的不完全与不对称,风险投资较难实现。

通过银行借贷方式来解决资金问题,是民营企业常用的方式。但据调查,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的融资现状为:超过4成中小企业未从银行获得贷款,超过6成中小企业目前存在资金短缺的情况。银行普遍认为,对于中小型民营企业贷款,风险和成本太高,因此不愿涉足。资金是企业发展的命脉,缺少资金将导致一些具有先进管理经验和创新科技的民营企业,无法进一步发展。

其实,解决融资难的问题,不能只依赖银行,为民营企业搭建融资平台,需要政府、行业协会及相关机构与企业自身的共同努力来得以实现:一要解决企业自身问题,提高企业自身素质和信用水平;二要导民间资金进入实体经济领域,大力发展民间金融;三要建立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融资平台;四完善与融资平台相匹配的信用担保平台。

例如,可采用“地区式科技融资平台”的形式,鼓励具有先进管理经验和创新科研成果的民营企业做大做强。

地区式科技融资平台是指在以省或市为单位的固定区域范围内,建立针对科技型、先进型中小民营企业经营特点和融资需求,为其提供量身定制的金融服务,从而实现科技和金融的有机结合。促进具有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的中小型民营企业成长,加快科技成果商业化和产业化的进程。

地区式科技融资平台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处于成长期和扩张期的科技型中小型民营企业,该融资平台的性质应该定位在官助民办上。与银行以“安全性、流动性、稳定收入”的经营准则不同,该融资平台更加注重在风险可控制的条件下,追求高收益、高回报的特征。该融资平台的股东应该包括:一是政府资金,其主要作用是分担风险,发挥政府资金的示范效应,有利于吸引社会资金的进入;二是民间资本,这是该融资平台的投资主体,包括民营企业和机构投资者。

科技融资平台作为区域性融资机构,其业务要体现为科技型中小型民营企业、先进的民营企业服务的特点:提供多种形式的融资服务,为企业提供股权与债券相结合的多种融资工具;放宽贷款利率范围,创新收益方式,该融资平台的能力不在于回避风险,而在于找到与高风险匹配的高收益,将收益与企业发展挂钩;创新担保模式,从抵押、担保、信用评估等几个方面进行创新,扩大抵押品范围;与创业投资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参照美国硅谷银行采取“投贷联盟”模式,为创投公司提供一定授信额度,创投公司旗下的高科技企业如需资金,可办理委托贷款,无需经过繁琐的审查。

4.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打破各种政策限制和区域壁垒

我国目前影响民营经济进入困难的“玻璃门”,主要集中在一些高回报率的垄断行业、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领域。原因主要有3个:一是个别部门和地区保护主义仍然存在,只有国有经济不愿进入的或是新兴的领域,民营经济才比较容易进入;二是民营经济旧有投资领域的路径依赖,也阻碍了民营经济进入资源和机会有限的行业;三是管理体制上的冲突阻碍了民营经济的进入。民营企业的运行规律、管理方式,都与政府所习惯的国有企业体系不同,在项目管理上与经济主管部门的冲突往往会使其得不到项目。

打破政策限制与区域壁垒,最根本的途径还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改变目前的投资环境和投资体制,改革现在的项目审批制度,向更加市场化的投资体制转变。具体内容如下:其一,给予民营经济法律上的平等保护,民营企业和其他所有制企业在投资审批、土地、贸易、财税扶持等方面待遇公平化;其二,深化垄断行业改革,逐步消除行政性壁垒,通过监管体制及监督方式改革、资本多元化的改造、可竞争性环节的分离,加快重点垄断行业的改革。其三,积极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新能源、环保产业、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以多种形式参与公共服务、社会事业、公共设施等领域建设。根据基础设施项目盈利程度,有针对性地采取特许经营、公私合营、建设移交等方式,吸引民资投入。根据社会事业项目的公益

性和市场化程度的不同,积极探索财政贷款贴息、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吸引社会资金参与。

5.制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舆论环境,推动和谐发展

舆论环境是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软环境之一。良好的舆论环境,可以给企业营造一种和谐、宽松的氛围,可以成为激励鞭策企业成长的动力,可以当作监督规范企业行业的镜鉴和标尺。反之,恶劣的舆论环境可能成为企业发展的障碍,甚至可能陷企业于困境之中。毫无疑问,民营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良好的舆论环境。

舆论的形成、传播及其影响,与人们的观念有直接的关系,为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的舆论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健康、有序发展,应从如下方面采取措施:

一是政府部门向积极方面引导社会舆论。这首先要求各级领导打破思想和行为上的禁锢,客观认识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然后积极宣传党和政府在发展民营经济方面制定的方针政策,宣传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宣传其在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进步中所取得的成绩等。

二是各界媒体积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宣传民营经济队伍中涌现出的敢于投资、善于投资的新人新事和成功经验,宣传和表彰敬业守法、贡献突出的民营业主,宣传勤劳致富光荣,减少负面报道,推动全社会对民营企业主的理解、尊重,及对其劳动和贡献的肯定。

三是进一步加强各界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加大对影响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损害民营业主合法权益的重大、典型案件的公开曝光力度,大力宣传各级党委、政府查处重大、典型案件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扶正压邪,扩大教育和震慑效果。

第三篇: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服务承诺制度

***委组织部为认真履行有关职能,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为我市民营经济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环境,特作如下承诺:

一、承诺内容

(一)加强民营企业主管部门班子建设,研究和指导民营企业党组织的建设,规范和加强民营企业中党组织的工作,探索和指导民营企业党组织的设置和活动方式,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服务承诺制度。

(二)指导、协调有关部门做好民营企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对民营企业党组织的自身建设、组织领导、作用发挥、党员发展、流动党员管理等方面进行正常指导,使民营经济党组织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充分发挥党员在企业中的示范带动作用。

(三)做好对民营企业的引智服务工作,及时收集民营企业引进智力的需求信息,积极提供智力信息,为民营企业物色、聘请急需的技术和管理专家;组织民营企业参加有关的人才交流及项目洽谈会,帮助民营企业建立和拓宽联系渠道,指导民营企业做好引智工作。加强调查研究,及时了解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人才问题,有针对性地给予支持与帮助。做好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牵线搭桥工作,使优秀博士、硕士毕业生能够为我市民营企业服务,从整体上提升民营企业的技术实力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管理制度《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服务承诺制度》。

(四)重视在民营经济组织中发现、培养、选拔人才,在推荐、评定、选报省“333”、***“111”、****“222”优秀人才时,民营企业与其他企事业单位一视同仁。

(五)充分发挥组织部门的职能作用,加大机关效能建设,对阻碍民营企业发展的人和事,加大投诉查处的力度,坚决做到有报必查、有查必究,对不落实政策和故意刁难阻挠经济发展的人和事加大曝光力度,对情节严重的,责令当事人停职检查,并视情况给予降级、降职、撤职等处分,努力营造一个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

二、服务态度

1、实行亮牌上岗。工作人员一律实行挂牌上岗,举止得体、文明礼貌、热情接待每一位服务对象。

2、切实履职尽责。工作人员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做到不脱岗、空岗,办事一视同仁、无亲疏远近之别。

3、实行首问负责制。凡首先接到基层、企业和群众的来电、来信、来访的同志,首问负责到底,能解答的即刻解答,能办的事迅速办理,不刁难、不推诿,更不得与服务对象发生争吵;凡涉及其他部门或科室的,立即协调解决,如果一次协调未到位的,负责做好有关工作,约定回复;如果需要交接办理的,做到交接清楚,明确责任;凡不能办到的事耐心做好解释说服工作,做到事事有交待,件件有落实。

三、违诺责任

凡有违反上述承诺内容以及服务态度不好的,情节轻微的,一次给予批评教育,二次给予通报批评,三次给予待岗;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给予离岗、待岗处理,同时追究部门主要领导的连带责任;对以权谋私、吃拿卡要的,按照党纪政纪有关规定处理,触犯刑律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欢迎社会各界人士对我部实行监督。

举报电话:

二00四年11月

第四篇:论题: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建议

大纲:

一、 民营经济发展概述

二、 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三、 民营经济遇到的问题及面临的困境

四、 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几点建议

1 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建议

一、民营经济发展概述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32年的不懈努力,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在这30年里,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力量”发展成 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增加社会投资、拓宽就业渠道、推进技术创新、扩大内需、提高人民收入等方面作用越来越大,也越来越明显。但在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绝大部分都遇到了很多问题,并有相当一部分面临诸多困境。

二、 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1、 为解决“三农”问题,贡献明显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即农民问题、农村问题、农业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农民问题的一个重大问题是减负问题,而减负应把增加农民收入放在第一位,即让农民的劳动成果被认可和需要,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壮大,在相当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农村问题,目前突出表现的一个问题是户籍制度改革,以往户籍制度将城乡予以二元分割,形成了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文化水平的较大差异,户籍制度改革以后,解放的剩余劳动力如果得不到合理的安置和疏导,形成的移民潮会给社会治安造成相当大的压力,在这个时候民营经济对

2 这一压力的缓解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农业问题,主要是农业产业化的问题。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形态,农业的购销体制不畅是农业不能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民营经济在创设农业“产―供―销”链条的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

2、 促进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

根据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是GDP或人均GDP的增长。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国民经济每年保持9%以上的高速增长,从总体经济实力看,中国已跃居世界前列,在这一过程中民营经济贡献了巨大的力量,1979年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还不到1%,2004年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超过1/3,2009年,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份额已经达到了50% 。

3、 吸收就业及拓宽就业渠道

民营企业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连续八年每年解决就业人口一千多万,为社会和谐发挥了重要作用,开始成为一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渠道,农民工也有相当大一部分在民营企业务工。

4、 推进技术创新

我国的很多发明专利、企业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包括很多正在被企业使用的非专利技术,都是由民营企业完成的。在技术研发方面,民营企业逐步成为技术创新的生力军。

5、 扩大内需、增加社会投资、提高人民收入

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长期的、基本的立足点。而扩大内需,不论是投资需求还是消费需求,都是人民群众的购买力及其投资欲

3 望和消费欲望的反映。因此,要有效地扩大内需就必须切实贯彻“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的方针政策。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为这一重大的方针政策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也曾指出,“民营经济在创造供给的同时也创造了需求”。快速发展的民营经济,积极调动了民间投资,以民间资金代替发行国债,拉动了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促进国民经济的稳步增长,从而增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收入。

三、民营经济遇到的问题与面临的困境

民营经济的发展既有自身问题,同时也面临着外部环境的制约。

1、 家族现象严重,影响企业的管理水平

家族经营制是我国民营企业采取的一种较普遍的形式,我国民营企业中70%以上是家族企业。民营企业在创业之初,不仅资本有限,而且技术、管理、信息等资源也极度匮乏。在这种情况下,家族经营的灵活机制和亲情凝聚力正好可弥补这些不足。但是,随着民营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经营管理和组织结构越来越复杂,家族经营制越来越暴露出它的局限性和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近年来,一些民营企业也积极地采用了公司制的治理结构,但从其内部运营过程来看,仍没有摆脱家族式管理。因为民营企业的股权大多绝对集中于家族,企业资产与家族财产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企业的利润或亏损完全由家族成员按非市场原则共同负担。

2、 普遍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不但是企业获得明显竞争优势的保障,还是企业开辟新领域、建立新的利润增长点、寻求不断发展的重要手段。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主要来源于企业核心技术的创新、核心业务的整合及核心员工的培育。作为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创新体现了核心竞争力的本质要求。民营企业在创业初期,具有机制灵活、面向市场的特点,形成了国有企业无法比拟的竞争优势。民营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拥有较强的竞争力,从而使民营企业创业成功。近年来,随着国际市场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民营企业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既有来自国有企业的竞争,更有来自跨国公司的竞争。民营企业的各种优势正在逐渐减弱,原有的一些优势正在被新的形势、新的环境逐渐瓦解。因此进一步培育和提升民营企业在新的发展阶段上的核心竞争力,才能推动民营企业继续做大做强。

3、 民营经济的融资环境有待改善

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狭窄,资金短缺,融资难度仍很大。民营企业的融资方式主要有两种: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民营企业大多中靠自我积累、自我筹资发展起来的。因此,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的内源性融资占比例相对较高。金融机构贷款是民营企业外源性融资的主渠道,由于目前对小企业的贷款担保体系还不健全,条件苛刻,程序繁琐,使民营企业很难得到贷款。而上市融资对企业投本额、资产规模、效益、所属行业等要求较高,民营企业通过上市融资的可能性很小。

4、 市场准入制度的限制

由于民营经济存在的高风险性和产权性质的差异,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平等的地位,许多已经允许外资企业进入的行业,却禁止民营企业进入;一些垄断行业对于民营企业来说更是很难进入,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已有一些垄断行业对非公有制经济开放,但由于行政性垄断尚未完全破除,自然垄断行业呈现出一种“半行政、半市场化”的体制特征,距有效竞争相去甚远,从而导致垄断行业市场准入问题仍是影响和制约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问题。目前我国的垄断行业主要集中在电力、电信、铁路、航空、石油等行业。这些行业基本都属于基础设施行业,其投资规模巨大、回收期较长,因此初始投资基本都来自于国有资本,加之民营企业寻找项目大多存在“短平快”现象,使得民营企业很难进入该行业。民营企业在融资等方面较之非民营企业存在着更多的障碍,尚未取得与国有企业一样的待遇,融资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民营企业进入垄断行业的“瓶颈”。

四、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几点建议

1、 引导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管理体制,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家族制企业在其企业管理中存在着种种弊端,这就要求政府要加强理论引导,鼓励民营企业开展以诚信为核心文化价值的文化建设,充分发挥企业家在文化建设中的突出作用,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诚信大环境。帮助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创建有特色、高品位的企业文化,提高核心竞争能力。同时民营企业自身也要按照现

6 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公司治理机制。首先,必须进行所有制改造。民营企业的发展趋势应是控股化和集约化,充分发挥家长式管理模式的灵活高效的优势,促进所有权与经营权规范分离,并在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之间建立规范而透明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使各方合法权益受到保护,不断拓展民营企业持续发展空间。其次,加强民营企业人力管理。民营企业人才开发和管理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求企业转变人才观念,彻底打破旧有观念;要以企业文化来培养人才,重新树立一种具有稳定性、吸附性的企业文化,提高民营企业主的文化素质和修养;要建立企业人才的发展战略机制,吸引、留住和有效使用人才,让人才充分发挥作用。在此基础上,还要不断完善民营企业的组织结构。

2、增强创新意识,打造民营企业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民营企业要摆脱创新困境,彻底改变世界廉价工厂的命运,就必须增强创新意识,寻求有效途径进行创新。一方面,要树立全方位创新观念,建立企业内部创新激励机制。民营企业不仅要关注大创新、革命性的创新,更要注重系统创新。技术创新的同时要伴随着管理的创新,让每一项源于市场和消费者的科技成果产生真正的产品价值和社会效益。除了解决企业内部动力与机制问题外,更重要的是需要一个鼓励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积极培育创新意识,完善企业自身的创新机制;另一方面,政府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民营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品技术含量。要通过政策优惠,鼓励民营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加强技术开发力量,加大资金投入,用先进技术改造所从

7 事的传统产业,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大力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知识经济待征明显的新兴产业和新技术产业,积极推动经济信息化和重大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努力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再一方面政府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为鼓励创新提供制度保障。民营企业大多仍缺乏自主创新的能动性,怕承担创新风险,热衷于技术引进而疏于自主创新。因为技术创新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由于市场、制度环境的不健全,模仿竞争者的普遍存在,使得创新企业获得的创新成果无法转化为创新收益,这直接挫伤了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因此,必须尽快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大保护知识产权的执法力度,对侵犯知识产权、搅乱市场秩序的行为,给予严厉的法律制裁

3、大力改善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

各大商业银行要主动适应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发展多层次的金融体系和信贷担保体系,为私营企业提供更多、更便捷的金融服务。鼓励有实力的私营资本通过收购农村信用社等方式组建一批私营中小型金融机构,尽快构建“大、中、小银行共同发展,国有、外资、私营银行互为补充”的多层次金融体系。加强构造全方位、多层次、高效率的信贷担保服务体系,除政府出资兴办担保机构外,应允许建立国有和民营合资合作的担保基金,或者建立民营独资的担保机构,以解决私营企业尤其是私营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难的问题,建立多元化的资本市场融资机制,制定并执行股票市场统一的上市标准,加大私营企业通过股票市场直接融资的力度。

4、对民营经济鼓励性的放开市场准入限制

各级党政机关要毫不动摇的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企业投资那些垄断性的行业,开放民营企业准入领域,树立对各种所有制的市场主体予以公平对待的思想理念,凡是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都应允许民营企业自主经营;凡是允许外商进入的领域,也应允许民营企业进入,从政策上、制度上赋予非公有制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平等的市场竞争地位,实现公平竞争。在立法上应逐步建立起民营经济与公有制经济平等保护的机制,实行旨在确保民营经济企业与公有制企业公平竞争的国民待遇原则,减少垄断行业和领域。尽快制定保护民营企业业主投资权益的地方性法规、规章,突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公正、廉洁、透明、高效的审批管理运行机制,加大对民营经济企业司法保护力度。成立民营经济企业法律援助中心,为民营企业提供及时、有效的法律支持。

第五篇:××县民营经济发展情况

2009年,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我县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扎实开展“干部作风建设年”和“企业服务年”活动,紧紧围绕“抢抓新机遇,对接大城区,建设新县”战略,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和扶持全民创业,明确工作重点,使全县民营企业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态势,运行情况总体良好。

一、2009年民营经济总体情况

(一)、经济总量稳步增长

截止到12月底,我县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1371293万元,营业收入4990924万元,上交税金75897万元,分别占年计划的108.6%、100.2%和101.2%。

(二)、民营经济较上年发生了较大变化

1—12月份,全县共有民营企业摊点16718家,同比增长2.4%,从业人员达108950人,同比增长3.8%,新增企业均符合产业政策,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看好。

(三)、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

1—12月份,全县民营企业固定资产投入完成550368万元,占年计划的103.9%,同比增长36%。

(四)、民营经济社会贡献份额逐步加大

1—12月份,全县民营企业实交税金75897万元,同比增长了17%。同时,全县民营企业吸纳劳动力达到108950人,新增3986人,实现了全县民营企业增加值占全县GDP的比重已达到88.3%,从业人员占全县农村劳动力的38.5%,对全县农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率达到64.4%。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扩大地方财政收入的“钱袋子”、增加城乡居民就业的“蓄水池”和县域经济快速崛起的“发动机”,在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居于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五)、规模以上民营企业明显发展

对年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企业重点扶持,实行领导与规模企业挂钩联系责任制,加快规模民营企业建设步伐,形成种养加、贸工农、产学研一体化的龙头带动基地,以此辐射和带动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1—12月份,全县形成了45家年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民营企业。

(六)、加快“四型”企业建设工作

重点扶持规模型、科技型、外向型、农业产业化龙头型民营企业发展,带动全县民营企业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2009年全县新增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分别是昌联养殖有限公司、兴远养殖有限公司、华骏养殖有限公司、威信养殖有限公司四家农业产业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加上原来的河北中化滏恒股份有限公司全县现有市级“四型”企业5家,后备“四型”企业2家。

(七)、服务体系日臻完善

着重加强信用担保、创业辅导和人才培训等服务体系建设,特别是信用担保公司建设,为改善我县融资环境,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题,加快我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政府副县长带领县中小企业局、县信用联社、县农行以及3家民营企业等到我市××县对该县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进行了学习考察。同时根据我县实际情况制定了我县信用担保公司建设方案,现正在积极运作中。创业辅导和人才教育培训充分利用好了国家政策培训资金,中小企业人才教育培训基地即职教中心联合开办了涉农学历教育,帮助300名农民学习种植、养殖技术,不但增长了学识,还增加了学历。

二、民营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总体规模不大、管理粗放。

首先是总体规模还不够大、不集中,生产工艺落后、产品档次低、科技含量低,深加工产品

少、高附加值产品少、名牌产品少、市场占有率低,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其次是企业产权结构封闭,管理手段粗放,大多数企业仍实行家庭式、作坊式管理,生产经营缺乏战略性指导,企业成长性较差,大多依赖自身积累而不善于通过资本运营来扩大规模、上档次。

(二)融资不畅,企业流动资金严重短缺。

融资不畅是民营企业老板反映影响企业发展最严重的问题之一。企业发展资金不足,贷款难仍是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银行现有的机制使他们倾向于追求风险较小、的有政府背景的企业,非公有制企业贷款时受到所有制歧视,致使民营企业担保难、抵押难、贷款难。由于融资难,资金匮乏,导致民营企业难于实现规模扩张。

××镇天祥公司虽然扩张规模急需流动资金,但企业所需流动资金中却没有一分是银行贷款,全部是靠个人关系从朋友手中借取的。为什么呢?用公司法人代表的话说就是“公司没有社会关系,没有政府背景,银行从不考虑我们这些民营企业总觉得我们风险高,不守信用,而只贷给那些风险低或有政治背景的企业,但实际上我们这些企业至少在5—10年内不会倒闭,有足够的还贷能力。再者,向银行贷款还得请客送礼,陪吃陪喝,即使银行贷款给我们,到最后也是所剩无几,我们企业哪有那么多时间呢?而借朋友的钱就方便多了,省去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最后他还感叹的说:“如果我的企业能有100万元的话,我就不用干活,坐着挣钱了,而现在却整日为流动资金跑东跑西,用在企业管理上的时间和精力越来越少了”。

(三)家族经营

很多民营企业无论在产权结构、组织基础、权力分配、决策方式上,目前很多民营企业都带有明显的家族化痕迹。它们由一群具有血缘关系的人,共同筹设、创立及经营的企业;他们共同持有股份占全部股权50%以上,或即使低于这一百分比但仍掌握有控制权;企业高层主管中,至少有两位属于上述家族成员,其中一般包括财务或人事主管在内。由于这一性质,导致许多民营企业可以选拔的人才受到局限,缺乏公平的竞争机制,管理制度难以有效执行,外部人员发展空间有限,优秀人才难以留住,造成企业在发展中面临更大的风险。

(四)管理风险高。民营企业由于规模较小,资源有限,一般没有能力实现管理职能的专门化,管理工作不少是由企业所有者自己兼任,或者是把各种管理职能尽可能地加以简化合并后集中于少数几个人手中。由于管理者缺乏专门的专业化训练,管理水平较低,管理方式表现为简单化和集权化,往往造成企业内劳资关系紧张,人员流动频繁,严重影响民营企业的经营绩效。同时大多数民营企业缺乏战略管理能力、组织创新能力,使民营企业的管理风险加大。

(五)民营企业家队伍整体素质亟待提高。民营企业家接受正规学历教育的比较少,队伍整体素质比较差,造成民营企业大多管理粗放,多是沿用家族式管理模式,影响全县民营经济快速持续发展。

(六)对“老”企业关注太少。上级往往对新上项目如华龙面粉厂、银晨焦化有限公司投入太多的精力,经常深入企业指导工作,帮助企业解决问题,而对一些技改项目特别是原有的市场前景广阔、产品销路好、利税高的“老”企业关心太少、帮助太少、了解太少、支持太少、服务太少,在这里,我们应该做到结识新朋友、不望老朋友;一些部门扶持国有企业或规模大的非公有制企业轻车熟路,往往容易忽视对众多的中小型非公有制企业的帮助和服务,在工作上“锦上添花”的多,“雪中送炭”的少。

(七)民营企业征地难。民营企业在新建或扩建项目中普遍存在征地难的问题,虽然县领导提出了利用城内停产企业闲置的厂房和场地的观点,但是无论利用哪家企业的厂房、场地,该企业的下岗职工工资、外欠款、银行贷款等一大堆麻烦就会接踵而至。

(八)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得不到优化。

发展环境得不到优化也是影响我县民营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职能部门吃、拿、卡、要

及“三乱”现象时有发生,顶风违纪,将收费和罚款当作一项硬任务、硬指标层层下达造成对民营企业的收费、罚款能多则多,能重则重,在工作上“锦上添花”的多,“雪中送炭”的少,缺少你赚钱我收税,你办厂我就业,你投资我改善环境的意识,一些部门把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个人化,个人权力利益化,放权松口不松手,明放暗不放,有福同抢,有难同让。

(九)企业观念和认识滞后,企业和产品缺乏竞争力。

由于传统观念和制度的影响根深蒂固,不少人在认识上仍然有偏见,导致民营经济发展事实上的不平等。同时,多数企业从事一般性的制造加工型生产,产品科技含量低,企业知名产品少,高附加值产品少,技术和装备要求不高,企业和产品缺乏竞争力,成长性差。更重要的是,我县许多企业还停留在为其他企业加工的阶段,自创品牌能力不强,所生产的产品大多数为贴牌商品。就拿童装来说:我县的童装在全国乃至全球市场上占有相当大的份额,有比较好的市场条件、发展空间,但就是不能形成我县的品牌童装。因此产品知名度不高,影响了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发展。

三、建议

(一)加强民营经济组织领导。

调整县民营经济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订民营经济发展规划和重大政策措施。每季度召开一次恳谈会,听取民营企业的意见和建议;每月召开一次情况通报会,及时向各乡(镇)和部门通报民营经济的发展情况、存在问题和应采取的措施。建立联系企业制度,县委、县人、县政府、县政协等领导班子成员和各部门负责同志要对口联系一家优强民营企业,帮助指导其加快发展。各乡(镇)、各部门也要建立健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工作机构和工作制度,改进和完善现行统计制度,及时准确反映民营经济发展状况。

(二)进一步简化民营企业创办审批和年检手续。

除法律法规规定必须进行前置审批的项目和少数涉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行业外,其他登记前置审批一律取消,申请人可先行取得营业执照后,再按规定办理备案手续。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审批、验收、检测事项涉及多部门的,实行首受部门负责制;推行相关部门联合办公、综合服务办法,重点解决部门职能交叉,单个部门无法解决的问题。简化民营企业年检手续,对连续三年以上无违法违规行为,且经营情况和商业信誉较好的民营企业,经工商部门批准,实行免检制。

(三)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规范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按照能免则免、能减则减的原则,降低各类收费标准。继续对“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三乱”现象进行了再清理,切实减轻了民营企业负担。对巧立名目、吃拿卡要、以权谋私,损害民营企业利益的行为,严肃追究当事人和有关领导的责任;对破坏和有损民营经济发展的人要公开处理。进一步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侵犯知识产权、偷漏税等违法行为,为民营企业发展创造了宽松的发展环境和公正公平的竞争环境。

(四)健全民营及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特别是信用担保体系。

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加大投入,切实加强民营及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在县财政预算中设立民营及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并不断扩大规模,重点用于加强人才培训、技术信息、信用评价等服务体系建设,扶持促进民营科技企业、外向型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以及骨干民营企业加快发展。(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是否建立并逐年增加,是市委、市政府考核各县市区民营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考核内容)。劳动保障、教育等部门要搞好教育培训和创业辅导;科技部门要搞好公共技术试验、提供标准与检测服务;发展改革、经贸等部门要搞好综合协调,积极引导民营及中小企业专业化发展以及与大企业的协作配套。依托大专院校、各类培训机构和企业,重点开展法律法规、产业政策、经营管理、职业技能和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培

训,县政府应给予适当补贴和资助。

在服务体系建设中着重以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为抓手,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加快我县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即县财政和民间资本力争组建资本金达到5000万元以上的担保公司,实现年累计为企业融资担保30家,提供融资担保贷款1亿元以上。同时定期召开银企对接会,搭建银企沟通平台。建立长效机制,实现银企对接的经常化、制度化,每季度像安全生产工作会一样召开银企对接会,实实在在解决企业的融资难题。金融机构及时发布最新信贷政策,企业公布资金需求信息,对接会要由政府搭台,采取洽谈与对接“超市”的形式,金融机构分别建立洽谈区,各乡镇分别组团参会,企业自行寻找金融机构进行面对面洽淡,提高洽谈的针对性和成功率,为企业和银行搭建融资的桥梁,筛选一批,考察一批中小企业,金融机构真正为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对达成贷款意向的项目逐个跟踪落实和调度。

(六)突出重点,加大力度培育重点、龙头企业。

一是抓龙头企业,对具有龙头带动作用和具有品牌优势的民营企业实行重点扶持、重点引导,实现民营企业辐射带动民营经济增长的作用;二是抓骨干企业,扶持具备条件的民营企业做大做强,促使企业发展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三是抓特色经济,大力发展小而专、小而精、小而特、小而优、小而好的民营企业群体和“名、优、特、新”产品,增强民营经济竞争力。

(七)加大力度打造品牌。

建立一系列的激励制度,鼓励企业创品牌。一是加大力度出台相关政策的扶持,比如对创国家、省、市各级名牌的按照一定的比例减免企业税收等等,在意识上鼓励企业走出去,叫响自己的品牌。二是加强对重点企业的扶持和培养,鼓励企业走品牌战略。帮助企业实施品战略,打造一批在一定行业内具有全国影响的企业。

二○一○年四月二十三日

上一篇:现代管理学课程报告下一篇:新产品市场推广方案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