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战略进攻

2024-04-09

走向战略进攻(通用8篇)

篇1:走向战略进攻

走向战略进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设疑:大家知道李德胜这个人呢?(图片——毛泽东。)毛泽东是在什么下情况下用这名字的呢?我们将在今天的学习中找到答案。第23课:走向战略进攻。让我们一起继续感受解放战争中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我们知道: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蒋介石集中兵力进攻?(中原解放区),战争开始。人民解放军是如何粉碎敌人的全面进攻的?(运动战等等)过渡:战斗八个月,人民解放军歼敌7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虽然占领105座解放区城市,但平均一座城市7000人的代价,随着占领区的扩大,战线拉长,且需要重兵把守,兵力迅速下降,此时的国民党军队已经失去了全面进攻的能力。

1.全面进攻受挫后,国名党军队会怎样做的呢?对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投影)阅读地图了解重点进攻的两个区域(陕甘宁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

2.为什么蒋介石要重点进攻这两块解放区呢?(延安是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所在地;山东解放区任其发展的话,可能与西北、华北连成一片。)

一、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师:两拳之一:陕甘宁解放区。目标?(延安;延安介绍——1.毛泽东的话:“延安是我们的,我们在这里开了窑洞,种了小米,学习了马列主义。”2.延安是中共苦心经营多年的“革命圣地”,人民解放军的总部所在地在革命群众心里有非凡的意义。

1947年3月国民党集中了94个旅,25万人进攻陕甘宁解放区,有胡宗南指挥而留守陕甘宁的人民解放军只有2.5万。在这种形势之下,如果你让你指挥,你是守还是撤?(辩论)

(守)延安在革命群众中的地位,苦心经营,丢了会有什么后果?(动摇军心)(撤)比例?(10:1)。原因:“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有”。我们来看看人民解放军是怎样做到“人地皆有”。

教师总结:遇到困难要有迎难而上的勇气,也需要有灵活的迂回战术。(ppt展示)毛泽东:“我们走了,延安这个包袱让蒋介石去背。蒋介石会以此吹嘘这是他的胜利,但不久人们就会看到,蒋介石占领延安,决不是他的胜利,而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他要倒霉了!”

师:中共中央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来对付敌人的进攻?(我们撤了,但是我们对敌方法是不是只有“撤”一个字,这个对策后面是有什么更深远的目的?)

(中共中央主动放弃延安,但是还是留在陕北,利用当地有力的地形继续作战,诱敌深入,寻找有利的战机,各个歼灭敌人。)

出示:中共中央转战陕北路线示意图,模拟路线,引导学生思考:从图中发现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路线是怎样的?(迂回,“牵着敌人的鼻子走”。)为什么敌人会被我们牵着鼻子走?(寻找中共中央,寻找主力决战的心理。)这让我们想到了中共的一种战术?(运动战)这叫做:蘑菇战术。(蘑菇战术的基本特点是,在地形与群众均有利的条件下,针对敌军急于寻求同我方决战的心理,以小部队与敌周旋,疲惫、消耗、饿困对方,而以主力隐蔽等候,不骄不躁,待敌十分疲劳与孤立无援之时,集中主力加以各个歼灭,与“运动战”极为相似。)25万国名党军队在大西北这片陌生的土地上苦苦追逐,大山里地势不熟,补给跟不上,军队士气越来越低。几十万的兵力被几万人牵制住。

师:经过哪些主要战役?《中共中央转战陕北路线示意图》,教师指图简介青化砭、蟠龙、羊马河、沙家店四次战役。

师:转战的过程是艰苦的,为了保密,中央军委化名“昆仑纵队”,毛主席也取了一个假名——“李德胜”。(图片)行程1000多千米,先后进过12个县,在37个村庄中战斗和生活过,转战陕北的过程中毛泽东周恩来等留在陕北,不顾个人安危,与敌周旋。有何意义?体现了怎样的风范?

(学生得出:作战极大地鼓舞了西北人民的斗志,成为了战胜敌人的重要精神力量。体现了革命家、伟人和领袖的风范。)

中共中央艰苦转战于陕北,西北野战军在彭德怀等人的指挥下,经过五个多月的作战,粉碎了国民党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过渡:敌人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被粉碎,那么山东解放区的战况如何呢?

二、孟良崮上火如潮

师:山东解放区国民党兵力及战术?(45万;密集靠拢齐头并进。)ppt演示。

在这种情况下我军采取怎样的对策呢?(以退为进)。ppt演示过程。并探讨孟良崮战役的历史意义:(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被粉碎)。

教师归纳:整编74师的覆灭给敌人以沉重打击,这样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也被粉碎,请

过渡:出示材料:解放战争一年后国共双方情况统计。引导分析:双方实力对比发生了一些什么变化?

1.1947年7月,国民党军的总兵力由430万人下降为373万人,其中正规军由200万人下降为 150万人。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则由127万人增加为195 万人,其中正规军近100万人。

2.国统区政治、经济上陷入危机之中。在国民党统治区,以“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为口号的人民革命运动蓬勃发展,形成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二条战线,蒋介石政府已陷于全民包围之中。指出:战争逐步向着有利于我们的方向发展,人民解放军已由被动转为主动,到1947年夏,反攻时机成熟。请学生演示:“面对对方的两拳,你现在有实力可以予以还击,你想怎么做?”

三、千里跃进大别山

中共中央作出了走向战略进攻的决策,决定派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师:1946年6月,国民党发动内战初期,李先念带领部队,实行中原突围,党中央称之为伟大的胜利,一年之后,就在1947年6月刘邓大军又挺进中原,毛泽东又说这是了不起的成就,是国民党灭亡的开始。为什么这一出一进,都得到党中央的赞许?(结合时间,战势的发展)

(进还是出,都是从战略战术上考虑的,出是为了保存力量,进是为了打击敌人走上反攻。)

师:为什么选择向大别上跃进?(地理位置+战略部署)

(地理位置:东威慑国名当首都南京,西逼重镇武汉,南厄长江控制着整个中原地区。

战略部署:当时敌人正集中力量进攻陕甘宁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而大别山区是敌人一个薄弱而又敏感的地区,进攻大别山区可以将战争由解放区引向国统区,从而成功实现战略转移。)同时强调:刘邓大军甩开准备合围的国民党军,三路南下,开始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壮举。(形势图)

观看影片,归纳“千里跃进大别山”遇到的困难?

(从鲁西南到大别山,远隔千里,前有陇海路、黄泛区、沙河、涡河,汝河、淮河等天然障碍,后有蒋介石十几个旅的部队穷追不舍,再加上正值酷暑雨季,河水猛涨,道路泥泞,暑气蒸人,部队本来就疲惫不堪,还没来得及好好休整,现在又马不停蹄地向南奔驰,真可谓困难重重。)

教师总结:刘邓大军兵分三路,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将战火引向蒋介石的卧榻旁。狭路相逢勇者胜,刘邓大军以锐不可挡之势,在数十万敌人四面夹击的枪林弹雨中,硬是杀出一条血路。并于8月27日胜利到达大别山。教师:议一议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意义。(揭开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教师总结:于是,战争的车轮在这里扭转,历史的轨迹从此处转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转入战略反攻,国民党失败也就从这里开始。

8月下旬,陈赓、谢富治率晋冀鲁豫野战军太岳兵团挺进豫西。9月初,陈毅、粟裕率华东野战军主力挺进豫皖苏边区。到11月中旬,刘邓、陈谢、陈粟三路大军以“品”字形阵势在中原地区完成战略展开。三路大军直接威胁南京武汉,紧逼长江防线,吸引和调动国民党二分之一的兵力,对改变整个战局起到决定性战略作用。

全课小结:

美国政府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我人民解放军执行正确的战略战术,第一年就取得粉碎国民党军全面和重点进攻的胜利。战争第二年后,解放军开始战略反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人民解放战争从此走向胜利。为战略大决战的胜利埋下伏笔。

思考:人民解放军为什么能在短短一年时间内粉碎了敌人的全面和重点进攻,取得如此大的战果?

实施战略进攻的结果:1947年8月27日刘邓大军进入大别山区,并实施战略展开,经几个月战斗,建立了33个县的大别山新解放区。1947年8月到11月歼灭敌人5万多,建立了39个县的政权,完成豫陕边的战略展开。9月上旬在沙土集歼敌后入豫皖苏,开始外线作战。三路大军直接威胁南京武汉,紧逼长江防线,吸引和调动国民党二分之一的兵力,对改变整个战局起到决定性战略作用。同时,解放军在陕北、山东、东北和华北等解放区反攻歼灭大量国民党军。这样,人民解放军内线外线配合作战,组成了战略进攻的总攻势。经过半年多战斗,共歼灭敌人75万多,国民党军有生力量的丧失,被迫有战略进攻改为全面防御,人民解放军从此结束了战略防御的地位。

小结:美国政府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我人民解放军执行正确的战略战术,第一年就取得粉碎国民党军全面和重点进攻的胜利。战争第二年后,解放军开始战略反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人民解放战争从此走向胜利。为战略大决战的胜利埋下伏笔。

三军挺进中原:

刘邓大军突然甩开紧急驰援的蒋介石大军,兵分三路,千里跃进大别山,由此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8月下旬,陈赓、谢富治率晋冀鲁豫野战军太岳集团共8万人,于晋东南强渡黄河,挺进豫西。9月初,陈毅、粟裕率华东野战军主力等8个纵队共18万人组成西线兵团,在鲁西南地区进行沙土集战役后,即以6个纵队越过陇海路南下,挺进豫皖苏边区。到11月中旬,刘邓、陈谢、陈粟三路大军以“品”字形阵势在中原地区完成战略展开,并调动和吸引了国民党军约90个旅回防中原。随后,中原三军以巩固大别山根据地为中心,密切配合,相互策应,纵横驰骋于黄河以南、长江以北、西起汉水、东迄大海的广大地区。至12月底,打破了国民党对大别山的围攻,巩固并扩大了中原解放区,将战线由黄河南北推进到长江北岸。

挺进大别山:

1947年7月29日,鲁西南战场上,刚刚指挥完羊山集战役的刘伯承、邓小平在前线指挥所里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电报。这份电报是由毛泽东亲自起草的,上面标有三个A字,代表最紧急,而且极秘密。在接到这份电报前一个月,也就是6月30号,刘邓大军12万人马刚刚强渡黄河,开进鲁西南,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出录音)也就在鲁西南战役取得节节胜利的时候,毛泽东敏锐地意识到:刘邓大军只有迅速直插大别山地区,直逼南京、武汉,才能全面打乱蒋介石的战略部署。(压混)(男)军事科学院研究员谭一青,曾与人合著《军事家邓小平》(出录音)所以,1947年 7月23号,毛泽东致电刘邓:“下决心不要后方,以半个月行程,直出大别山”。这个时候,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部队经过一个月的连续作战,已经极度疲劳,而且伤亡较重,亟须休整补充。28号,刘邓给中共中央军委回了电,如实地陈述了部队目前存在的困难,希望能在内线继续作战一个时期,等时机更为有利时再向大别山挺进。于是,第二天,也就是29号,毛泽东就亲自起草了这份标有三个A字的电报,电报的大意是:“现陕北情况甚为困难,如陈赓谢富治及刘伯承邓小平不能在两个月内以自己有效行动调动胡宗南军一部”,“陕北不能支持”。]

“现陕北情况甚为困难”这几个字深深地印在了刘伯承、邓小平的脑海中,他们也深深地感到了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对他们寄予的重托。

邓小平后来回忆:“我们看完后立即烧掉电报,当时我们二话没说,立即复电——半个月后行动,跃进到敌人后方去,直出大别山。实际上不到十天,我们就开始出发了,这一走就是一千里。”“当时,真的是二话没说,什么样的困难也不能顾了!”

收到3A级电报后的第9天,1947年8月7日黄昏,刘邓大军12万人马,在一百多里宽的地面上,悄悄开始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千里跃进大别山。

这注定了是一着险棋。从鲁西南到大别山,远隔千里,前有陇海路、黄泛区、沙河、涡河,汝河、淮河等天然障碍,后有蒋介石十几个旅的部队穷追不舍,再加上正值酷暑雨季,河水猛涨,道路泥泞,暑气蒸人,部队本来就疲惫不堪,还没来得及好好休整,现在又马不停蹄地向南奔驰,真可谓困难重重。

对此,邓小平果断提出:“走到大别山就是胜利!”

当时,摆在刘邓大军面前的第一道难关,就是号称“死亡区”的黄泛区。[(出录音)那时候这么困难,黄河水又涨。在这样的情况下要到大别山,过黄泛区时很难的。(压混)]原二野司令部军政处处长杨国宇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他说:“没有到过黄泛区的人,是很难想象这里的情景的。这里虽然已成了一片死水,但还是一片汪洋。除了能隐隐约约地看到一些坍塌的民房屋脊和偶尔从空中掠过的几只野鸭之外,再也看不见什么别的东西。即使是无水的地方,也尽是稀烂的胶泥,前脚起,后脚陷。”

前有敌兵,后有黄河,真是进亦难,退亦难,处于难以动弹的“死地”。四十多年后,邓小平感叹地说:我这一生,这一个时候最紧张。听到黄河的水要来,我自己都听得到自己的心脏在怦怦地跳!”

几天以后,等刘邓大军越过黄泛区,继而渡过沙河,蒋介石如梦方醒,立即调集大军南阻北追。并气恼地撤了参谋总长陈诚的职务,自己亲自兼任参谋总长,飞到前线督战。

[第三集:《千里跃进大别山》片花]

男:这是一次了不起的战略行动 女:20天挺进一千多里 苦过黄泛区,血战汝河,险渡淮河 男:这是我军战争史上的伟大创举 女:前有敌人,后有追兵

身经百战的邓小平认为它是一生中“最困难”的一次行动

男:——欢迎你继续收听《军事家邓小平》第三集《千里跃进大别山》!

为了把刘邓大军阻击在汝河以北,蒋介石急急调来整编85师经过平汉路南下,驻守在汝河南岸,全力收缴或砸烂汝河上的所有渡船。[(出录音)8月24号晚,刘邓率指挥部到达汝河北岸,前面敌人的火力阻击很猛,后面追兵只有30里。(压混)(女)军事科学院研究员黄迎旭,曾参与编辑《邓小平军事文集》(出录音)面对这种情况,刘伯承说:狭路相逢勇者胜,杀开一条血路!邓小平要求部队:不惜一切代价,打过去!他们命令部队从即时起,不分白天黑夜,不管飞机大炮、枪林弹雨,片刻不停,强渡汝河。前线指挥员则命令所有的步枪都安上刺刀,每颗手榴弹都揭开盖,看到敌人就打,打完就往前插,并要求先头部队过后,沿途不留一个敌据点和一个敌人。这样,到第二天下午,刘邓大军共有4万多人渡过了汝河。]

至此,刘邓大军大挺进大别山还面临最后一道险关——淮河。八月的淮河正值雨季,水情变化无常,刘邓大军缺少渡船,被阻挡在北岸。此时,敌人追兵的先头部队已经和刘邓的后卫部队接上了火,离淮河渡口仅仅30里远,形势再次变得紧急起来。刘伯承借着马灯的光亮,手拿竹竿,亲自探测水深,刘邓大军冒险趟过淮河,刚刚走出五里多地,追兵就赶到淮河北岸,不料此时河水突然暴涨,数十万国民党军队只得望河兴叹。

邓小平后来兴奋地说:“过淮河,刘伯承去探河,水深在脖子下,刚刚可以过人。这就是机会呀!我们刚过完,水就涨了,就差那么一点点时间,运气好呀。以前,从来不知道淮河能够徒步过去,就这么探出条道路来了,真是天助我也!好多故事都是神奇得很。”

8月27日,刘邓大军经过20日千里挺进,终于走到了大别山。这一消息传到陕北,毛泽东欣喜地说:“我们总算熬出头了,二十多年来,革命一直处于防御地位,自刘邓南征后,我们的革命战争,才在历史上第一次转为战略进攻!”邓小平刚用他特有的语气说:“这个跃进的意义可不要小看了,中国从北到南没有多少个一千里,从长江再跃进一千里就到了广东、福建的边界,下剩不到一千里了,蒋介石的反动政权就要垮台了。”

巍巍千里大别山,雄踞中原。得中原者得天下,烽火再起。

1947年8月27日,也就是刘邓大军到达大别山的当天,邓小平以中共中央中原局的名义于向各部队发出指示:“勇挑重担,顾全大局,全心全意,义无反顾创建巩固的大别山根据地,并与友邻兵团配合,全部控制中原。”

可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11月,蒋介石在南京主持召开“大别山作战检讨会”,设立“华中剿总”,并兴师动众地把海军调入长江,以防范刘邓大军渡江作战。随即,开始对大别山进行全面围剿。

大别山的形势骤然紧张起来。

在这里,刘邓大军也度过了抗战胜利后最艰苦的一段岁月。冬天来了,刘邓大军在风雪荒野的大别山没有后方,缺衣少粮,他们既要同围剿的敌人作战,又要自己设法解决饥寒。(男)2004年夏天 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解说员音响:在大兵团无后方作战,物质条件极为艰苦的情况下,中原解放军遵照毛泽东自己动手解决部队的棉衣问题的指示,在发动群众的同时,自己动手,缝制棉衣,解决了全军的御寒问题。这是刘邓大军自制的棉衣。刘邓大军某部在大别山用过的米臼。]

很多年后,当有人问起这段经历时,邓小平说: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战略行动,这是毛主席定下的,二野挑的是重担,种种艰难我们都克服了,完成了任务,还是那句老话,叫做合格。

后来的史书,对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做出了这样的评价: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陈毅、粟裕领导下的华东野战军挺进豫皖苏;陈赓、谢富治兵团挺进豫西。三路大军,互相策应,在黄河与长江之间的广大地区形成了一个“品”字形的战略态势,这就牵制了南线国民党军一半以上的兵力,使中原地区由国民党军进攻解放区的重要后方变成了人民解放军夺取全国胜利的前进基地。这是一个对战争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胜利,它带动了全国各个战场的战略进攻,整个战争格局从此发生根本的转变。

篇2:走向战略进攻

学案

第23

走向战略进攻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史实。

2知道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我军战略进攻得的序幕。【自主学习】 中共中央 转战陕北

①中共中央为什么主动撤离延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主要领导人:

、率中共中央陕北,指挥全国战场。③结果:西北野战军在 指挥下,粉碎了敌人的对

解放

区的重点进攻。④意义

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17页到119页的内容,完成下面问题:

二、读一读陈毅元帅的诗,结合本第二目内容,讲一讲与此诗有关的故事。

孟良崮上鬼神号,七十四师无地逃。信号飞飞星乱眼,照明处处火如潮。

刀丛扑去争山顶,血雨飘来湿战袍。喜见贼师精锐尽,我军个个是英豪。

三、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20页到121页的内容,完成下面问题

千里跃进大别山

时间:________年____月; 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率

野战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

渡黄河,于8月底胜利到达___________。意义

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序幕。

1946年内战爆发前国共双方力量对比: 【共同探究】

1看右表:在解放战争之初,国共两党力量众寡悬殊。蒋介石曾 狂妄的叫嚣:只用三到六个月,就 可以消灭共产党。

一年之后,人民解放军不但 没有被消灭,却先后粉碎了国民党 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想一想: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共产党为什么能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21947年解放军的战略反攻,为什么选择在大别山地区?

【归纳整理】

本节你学习了哪些知识?请你做一个小结,写出本的内容提纲。

【拓展练习】

1右图照片拍摄的历史背景是 A长征时

B国民党重点进攻时

反”围剿”时期

D反“扫荡”时期

2(XX•咸宁中考)1947年夏,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 主力挺进大别山的是

①彭德怀②贺龙③刘伯承④邓小平A①②

B①③

②④

D③④

3(XX•广安中考)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这里“插上一刀”的军事行动是指()

A.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人民解放军发进辽沈战役

D.人民解放军发动淮海战役

4、(XX•江苏淮安)标志着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的是()A.重庆谈判

B.转战陕北

.挺进大别山

D.渡江战役

(XX•浙江温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兄弟阋墙】

1936年10月21日,蒋介石对张、杨(指张学良和杨虎城)进行训话,要分清敌人的远近,事情的缓紧。不“安内”,而轻言抗日,便是是非不明。——《中华民族抗日全史》

我跟蒋显示(指蒋介石)的冲突,就是他是要“安内攘外”,我是要“攘外安内”。——《张学良口述历史》(1)在1927~1936年的十年中,蒋介石为了“安内”,对中国革命犯下了哪些罪行?

(2)1936年,为了让蒋介石由“安内”转向“攘外”,张学良、杨虎城采取了什么行动?

【同仇敌忾】全品毛泽东说:“直到现在国民党还是一个大政党,拥有庞大的军队,这个军队在抗战头两年打仗打得比较好,现在总算也还在打日本„„” ——《同赫尔利的谈话》

(3)请列举国民党军队“在抗战头两年打仗打得比较好”的一次战役。

【败走麦城】

篇3:走向战略进攻

新经济下,商业竞争中逐渐出现了一种产业组织现象,叫“平台企业”,世界前一百强企业中就有六十家企业是这样的商业模式,包括美国运通、思科、花旗集团、英特尔、日本电报电话公司(N T T)、时代华纳、联合包裹服务公司(UPS)和沃达丰(Vodafone)公司等等。这些结构的产业中,交易活动都是在某个平台进行的,这个平台通过一定的价格策略向多边交易方出售产品或者服务,并促使他们在平台上实现交易,称之为“双边市场”。常见双边市场如下表所示。

在这样的平台型企业中,出现了价格上的一边补贴另外一边的“颠倒原则”,两边市场的“鸡和蛋”的问题,免费策略是否涉嫌“掠夺性的定价”,等用传统的经济学理论无法解释。实际的企业竞争中,平台型企业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竞争策略?平台型企业在企业竞争中在位者如何防御,进攻者如何进攻呢?管理学者和经济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

二、文献研究

1、波特的研究。

在波特的《竞争优势》一书中,认为“进攻战略中的基本原则是:无论挑战者具有怎样的资源或是实力,决不要采用模仿战略从正面进攻。”“要成功地进攻领导者,挑战者必须符合以下三个基本条件:1、可持久地竞争优势。2、其他活动相近。3、领导者报复的障碍。”“进攻领导者有三种可能的进攻路线:1、重构造,挑战者革新他执行价值链中活动的方式或者革新整个价值链。2、重界定,挑战者重新界定其相对领导者的竞争景框。3、纯投入,挑战者通过各优势的资源和各强烈的投资愿望来获得市场地位。”“标志领导者易受攻击的信号分为两类:产业信号和基于领导者特性得信号。产业信号包括:突发的技术变化,买方变化,变化的销售渠道,变化的投入成本或者质量,绅士游戏。领导者信号包括:夹在中间,不满的买方,现行的产业技术先驱者,很高的利润率,受管制的历史,母公司业务的差劲执行者”。

2、产业组织理论研究。

在位企业的防御策略在产业组织理论中的研究实际就是”进入壁垒“概念。所谓进入,是指在某产业内出现的新的卖者。这个新的卖者可以是新设立的企业,也可以是原来其他产业的企业进入新的产业领域。某一产业存在的经济利润(超额利润)为新企业提供了进入这一产业的经济激励。对于潜在的进入者,他们更关注在进入某一有利可图的产业时所遇到的困难和障碍,即进入壁垒,如果进入壁垒高,新企业就可能无法进入。梅森和贝恩等人在20世纪40年代末提出了SCP的分析框架。而进入壁垒是反映市场结构的一个重要因素。从长期来看是决定因素。因此贝恩把进入壁垒作为SCP范式的中心,对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第一次给出了进入壁垒的定义:一个行业的进入壁垒是指在一个产业中在位企业拥有的相对于进入企业的优势,从而使在位企业可以持续地把价格提高到最小平均生产和销售成本以上,而没有引起新企业进入这个产业。进入壁垒被认为是企业行使市场权力的一个必要条件“当不存在进入壁垒时,卖者几乎没有力量决定价格,即使有也不会持久。贝恩把进入壁垒的来源分为3种:规模经济性,产品差别化,在位企业的绝对成本优势。斯蒂格勒认为进入壁垒是新企业寻求进入某一产业时必须承担的,高于已有企业的生产成本。色罗普(Salop)认为如果在位企业采取某种行动的目的在于想把潜在的竞争对手排挤在市场之外,从而使自己免受进入者的进入威胁,那么由此形成的进入壁垒就是”策略性进入壁垒。“策略性壁垒是一种影响市场结构的行为。目前策略性壁垒已经变成了进入壁垒研究理论的热点。在进入壁垒分类中,色罗普划分为“无意”的进入壁垒和”策略性的”进入壁垒。冯·威泽克分为结构进入壁垒和策略性进入壁垒。干春晖把进入壁垒分为了两类,一类是结构性进入壁垒,它指企业自身无法支配的、外生的,由产品技术特点、资源供给条件、社会法律制度、政府行为以及消费者偏好等因素导致的。第二类是策略性壁垒,即是进入阻挠,这类进入壁垒是指产业内在位企业为保持市场上的主导地位,获取垄断利润,利用自身的优势,通过一系列有意识的策略性行为构筑起防止潜在进入者进入行为的壁垒。对于进入者的进攻战略来看,进攻的行为其实就是拆除“进入壁垒”的行为。

三、进攻战略体系构建

进入平台企业进攻包括对在位平台的进攻和一体化企业的进攻。对于一体化企业的主要是平台企业通过构建平台的商业模式的进攻。平台性商业模式通过造成需求方规模经济同时加上供给方规模经济,造成双重规模经济,出现长尾效应而导致市场扩大以及大规模定制化生产和服务成为可能。这种商业模式成功的构建将会对对传统的一体化企业产生很大的冲击,所以这种攻击就是商业模式的攻击。鉴于平台企业强大的网络效应和正反馈效应,对于进入企业的进攻原则也是不要通过模仿来正面攻击,这种攻击具体的策略包括以下方面。

1、分而治之策略:

通过其中一边的补贴性定价,来获得在位平台其中一边的客户数量,从而吸引另外一边的用户加盟平台,在两部定价法下,可以通过对一边用户不收取注册费来吸引一边用户的加盟,而通过交易费来弥补利润的损失,也可以获取一边的用户,继而在通过交叉网络效应来吸引另外一边的加盟。例如,ebay和淘宝的竞争过程中,当时ebay在国内占有领导性地位,但是ebay的商户和买家都收取注册费用和交易费用,淘宝就采用了注册费免费策略攻击ebay,最后导致ebay市场大规模减少,后来将ebay中国卖给T O M。

2、技术标准换代:

平台性企业大多是技术知识密集型企业,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很快,在技术更新的转折点,往往是在位平台企业的“脆弱性信号”,在位平台企业往往为了维持自己在就有技术标准上的垄断地位,不太愿意采用新的标准,这往往就是进入企业攻击的最好时机。例如,2003年,CPU的技术发展进入了64位的时代,在这个技术转折关头,A M D公司率先推出兼容32位的64位CPU“安腾”,而intel公司却推出了为了维护他在32位的优势,推出不兼容32位的64位cpu,导致当年的intel的cpu市场份额大降,AMD获得大胜。

3、平台捆绑攻击:

因为网络效应和转换成本,平台提供者经常很难改变。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进入者必须提供革命性的产品。艾森曼研究发现了一种不需要通过熊彼特创造性毁灭就能通往平台领导地位的道路:平台捆绑。通过共用的组件和共享的用户关系,一个平台提供商能够进入另外一个市场。通过多平台捆绑的方式合并他们自己的功能到新目标市场。攻击者结合其自身的功能和多平台捆绑的目标功能对目标进行捆绑,捆绑者的捆绑服务以较低的总价提供更多的功能。主导性厂商很容易被邻近市场的平台提供商通过捆绑的方式来攻击。例如,微软在1998年开始了windows media player (WMP),捆绑攻击realnnetwork主导流媒体播放平台。realnetwork是一个双边的平台。消费者免费下载媒体播放器,内容提供商为Real的服务器软件付费。和Real一样,微软免费提供W M P给他的消费者,但是微软绑定没有任何附加成本的流媒体软件作为windows NT平台的一个标准功能。用户发现微软的比较有吸引力导致了Real失去了大量的市场份额。

4、开放对抗专属:

成功的在位企业在初期的开放和专属决策中一般会选取专属策略,这导致大量的用户在加入平台之后,没有其他平台的选择的情况下,将会出现被“敲竹杠”的威胁,而且平台的不开放导致垄断是用户担心被锁定的重要原因,因此此时进入平台企业通过开放共享的平台策略,将会减少用户被“敲竹杠”问题的危险,从而获取用户的支持。例如,LINUX与windows的较量就是典型的这种方式,windows不开放源代码措施使得很多用户被锁定在这个平台上,而LINUX开放源代码的措施下,在LINUX平台上可以选取不少平台供应商,使得用户被锁定的情况减轻。这也是LINUX作为挑战者对在位领导者攻击的重要措施。

5、兼容对抗不兼容。

在位平台企业往往制定了相关的标准,进入企业往往也会制定相关标准,这种情况下,在位企业往往不会兼容进入企业的标准,防止进入企业来获得自己的用户安装基础,而进入企业就可以通过自己标准与在位企业标准兼容的模式来获得进入企业的用户安装基础来攻击用户,例如,windows的office产品进入中国时候,当时国内大量企业使用的是DOS下的WPS,因此在当时WPS是在位企业,微软的office就兼容WPS格式,后来金山主动也提出兼容office格式,导致大量用户流失,后来文字处理软件市场被微软占领后,微软不再兼容WPS格式。

6、聚焦战略:

暂时聚焦于特定的细分人群,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扩大自己的地盘到与在位者全面竞争。比如微软的即时通信软件在与本土的腾讯Q Q竞争时,就聚焦在办公室白领人群的交流,而腾讯QQ更多定位在工作场合以外的交流,这样微软的M S N在中国即时通迅市场占据了35.6%的份额。

7、联盟策略:

通过和生态系统成员建立更紧密地联系,或者通过与其它平台共享基础平台形成平台标准联盟来对抗专署的封闭的在位领导者。

以上的策略基本不是常规产品竞争的策略,在平台竞争中如果采用完全模仿在位平台的策略,通过成本领先和平台的歧异化来撼动网络效应很强的在位平台是非常困难的。这些失败的案例还是很多的。

四、案例分析

1、索尼:

模仿战略导致的失败的进攻者。索尼公司推出了自己的在线音乐商店索尼Connect,以及播放器产品网络随身听(Netwalk Walkman),正式向过去出尽风头的苹果iTunes叫板。索尼Connect隶属索尼美国公司,下载音乐的价格与大多数竞争对手相当,每下载一首歌曲收费99美分,下载整张专辑收费9.99美元。同时索尼也通过Connect,为用户提供存取音乐所需要的软件。

不久前,索尼推出了硬盘容量为20GB的Network Walkman NW-HD1播放器,来配合索尼Connect音乐商店的推广。这款产品的矛头直指苹果iPod,甚至有人将NW-HD1称之为“iPod杀手”。此外,包括Net MD Walkman录音机、ATRAC CD Walkman播放器、Network Walkman播放器在内的其他索尼随身音乐播放器,也都支持播放下载自Connect商店的歌曲。索尼旗下的子公司爱华,也推出了名为“Giga Pavit”的小型硬盘式随身听,外形与苹果iPod较为相似, 在模仿苹果的iTunes搭建Sony Connect时,虽然在用户界面、产品价格等很多方面都参考了苹果的成功经验,但索尼坚持采用自己拥有标准的音乐格式ATRAC3。这种小众的文件格式并不能被广泛应用到其它品牌的音乐播放器上,即使是希望下载正版音乐的人,也必须用大量时间将其转化成市场上最常用的MP3格式。而由于索尼自己推出的播放器同样不支持MP3,通过其他渠道得到音乐的用户,也同样必须完成烦琐的转换任务。其糟糕的功能让《纽约时报》刻薄地将其称为“Sony Disconnect(索尼不连接)”。2007年08月31日消息,索尼最终承认其私有音频技术在市场上失败,计划关闭其Connect数字音乐商店,其便携播放器将面向其它格式开放。据美联社报道,索尼在柏林消费电子贸易展上宣布了这个决定。在这个展会上,日本这家电子产品先驱展示了两款新Walkman音乐播放器,它们可以播放Windows Media Audio、MP3和AAC格式的音乐。索尼说,它将逐步取消其生意艰难的Connect在线商店,该商店销售的音乐采用了该公司私有的ATRAC格式。在一封发送给Connect用户的电子邮件中,索尼说该服务将在2008年3月前彻底关闭,但索尼没有指定关闭的具体日子。

索尼被苹果模式的彻底打败, 日本公司长期擅长的模仿后改进的策略被索尼又一次拿出来, 索尼也建设了网上网站connect, 关键的一点是索尼还是没有兼容MP3格式, 而是采用了自己私有的格式A T R A C, 同时在播放器的功能和性能上进行了大幅度的改进, 这种传统的通过产品改进来获取竞争优势来进攻的模式在平台模式中失效, 索尼在市场上的份额特别是在日本以外的市场几乎没有任何增长, 这种正面的进攻也是被波特列为原则之外的进攻方式, 这些硬碰硬的进攻模式在网络效应强大的平台企业竞争中基本失效。在失败面前, 索尼不得不宣布索尼的播放器兼容Windows Media Audio、MP3和A A C格式的音乐, 也算是索尼另外一拨良好进攻的序幕。另外索尼还在2005年开发了可以播放MP3的音乐手机, 还在他的热销产品P L A Y S T A T I O N 3上也支持MP3的播放, 通过这种和移动通信平台和视频游戏平台捆绑的模式来进攻苹果, 可以认为是索尼在进攻失败之后的争取的进攻策略。

摘要:平台型企业作为一种的新的产业组织形式在商业实践中越来越多的出现, 平台型企业的竞争战略也被经济和管理学家开始研究, 本文通过对进入者平台型企业竞争战略理论研究的总结, 将理论联系以数字音乐市场的竞争为例的实战进行了案例, 对进入者平台型企业的实际商业战略应该具有明显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进入者平台企业,进攻战略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著, 陈小悦译.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1

[2]、Bain.J.Industrial Organization[M].New York:John Wiley&Sons, 1968:252

[3]、Scherer, F M.Idustrial Market Structur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M].Chicago:Rand McNally, 1970:10

[4]、Steven C, Salop.Strategic Entry Deterrence[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79 (69) :335-338

篇4:策略从防御走向进攻

当然,一部分股票的估值似乎已经不便宜,尤其是机构投资者普遍看好的白酒股和医药股,看似有业绩的支撑,但股价却也不便宜。以贵州茅台为例,目前市值已经达到4000亿元,除了公司毛利率在过去几年缓慢下滑以外,过去三年公司的收入与净利润增速也在放缓,尽管公司2015年经营性现金流增长较快,达到了174亿元,似乎意味着业绩拐点已经来临,预计在2016年公司业绩存在释放的可能性,但目前市现率已经高达23倍,价格的安全边际已经远不够。

片仔癀也是机构投资者扎堆的防御型股票,但公司业绩一直没有大的亮点,毛利率出现持续的下滑,最近公司有提高了单品售价,但似乎过去依赖的通过提高单位售价来提升收入增速的模式也已遇到瓶颈。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仅3个亿,但市值已经接近300亿元,尽管2015年公司收入出现了一定的恢复性增长,但净利润增速并没有明显提高,主要是毛利率下降较快导致的。这些知名的消费股在资本市场却大受欢迎,最近三个月的涨幅已经远超大盘指数,目前来看并不值得跟风买入,更可能高位套牢。

从今年市场的炒作惯性来看,似乎有望回归2011年、2012年熟悉的“喝酒吃药”的行情。防御型的策略似乎变成了资本市场主流的投资策略之一,但实际上这种防御型策略很难有真的业绩爆发点,更像是熊市的抱团取暖的模式。

与其继续保持抱团的风格,不如主动逆向创造新的投资思维,比如我们今年一直看好的供给侧改革热点板块,包括国企改革和供给侧改革的双重驱动的板块,主要指煤炭有色。过去几个月煤炭价格的重新上涨预示着供给侧改革的效果已经显现。同时,大宗商品价格的不断提升也帮助BDI船运价格复苏,这两个重要的信号预示着行情有望进一步延续反弹结构。

市场担忧的无非是企业业绩没有提升的过程中,股价被炒上去了。但煤炭有色股票的基本面其实已经有所变化,最基础的原材料价格上涨就是基本面的核心改变因素。所以,这种受益于供给侧改革带来基本面驱动的困境反转型股票是今年市场值得重点留意的板块和行业。

而国企改革亦是今年需要重点关注的品种,包括地方政府和央企平台中仍有很有优质资产会注入到现有的国企上市公司当中,这种质的变化也是对上市公司股价的最大诱因。同时,国企间的兼并收购和做大做强也是目前国企股价格走强的外在驱动力。所以,这两方面的因素都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和关注。

从今年三季度的行情演绎来看,市场正从前期防御型策略走向周期股业绩复苏行情,防御型策略的业绩弹性不够大,所以股价的弹性往往透支了业绩的复苏增长,但周期股的业绩弹性够大,尤其是供给侧改革带来了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经营杠杆较大的周期品股价弹性也大,所以,三季度,尤其是7、8月份仍有周期股带来的趋势性行情。这种系统性或者趋势性的行情其实就是今年A股参与者的最大机会。

篇5:中俄战略关系走向

中俄战略关系走向

俄罗斯是我最大邻国、主要战略伙伴国,两国间存在着广泛的共 同利益。中俄关系是我与各大国关系中最稳定、最成熟、最具建设性 的一对双边关系。近年来,中俄关系始终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取得了 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果。从长远来看,中俄战略关系将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第一,两国战略利益有望长时间保持一致。战略利益是国家关系 的基础,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新时代,两国战略利 益的重合点可望进一步增多。只要国际战略格局不发生根本性变化,支撑两国战略合作的利益基础就有望长时间存在,两国战略协作伙伴 关系就能够长时间持续。第二,两国相互借助有望进一步增多。俄美交恶,俄罗斯需求借 助中国抵御美国的战略挤压。俄罗斯在政治经济发展模式上与西方的 距离拉大,同样需要与中国联手行动。中国快速发展,某些不愿意看 到中国强大的势力对中国发起的挑战正在增多,中国同样需要加大对 战略利益、战略理念相近的俄国的借助力度。第三,两国务实合作的需求不断增大。俄罗斯已经逐步融入经济 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为强化其国际经济地位,不能不与 蓬勃发展的中国加强合作。中国的发展同样离不开俄罗斯的资源、市 场和技术。第四,两国关系的民意基础有望进一步加强。高层互访、战略对 话以及各种形式的民间交往日益频繁,必将进一步夯实两国关系的民 意基础。在俄民意测验中,中国已经成为名列第一的友好国家。中国 民众对俄罗斯的友好感情也在不断加深。在上述基本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两国关系发展的积极趋势有望长 时间保持。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中俄两国存在利益摩擦增多的可能 性。俄罗斯大国主义抬头,我与俄打交道的难度可能增大。边境两侧 的发展水平、资源条件、人口密度迥异,既可能形成互补,也可能带 来疑虑。特别是人员流动问题,很容易触动俄罗斯某些人的敏感神经,影响两国关系的氛围。对中俄关系,既要充满信心又要悉心经营。要切实贯彻胡锦涛主 席提出的“五个伙伴关系”对俄工作方针,保证两国关系始终沿着正确 的轨道前进。要努力消除影响两国关系发展的障碍性因素,夯实两国 关系的战略基础,促进两国共同发展。

篇6:《走向繁荣的战略选择》读后感

这是一部好书,从经济学的视角出发对中国1978年到1991年之前的宏观微观经济做了很全面,客观,详细的论述,不带有太多政治色彩(虽然距离现在已经20年左右了,从这本书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如今很多宏观微观经济政策就是按书中所说的思路进行改革建设的)。

为什么选择看这本书呢?是因为从上研究生之后我一直在思考一些问题,我们国家的经济状况为什么是现在这个存在状态?当前的这个宏观微观经济存在状态是从什么状态演变过来的?为什么会走出这种演变路径?这种演变路径所依据的客观经济实际和经济规律又是什么?站在当前我们国家的这种宏微观经济存在状态之下,未来3年到5年我们国家的宏观微观经济的走向又是什么?我们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朝哪方面推进?基于对当前我们国家宏观微观经济的现状的了解,探讨我们国家宏观微观经济存在哪些问题?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解决对策?对一般个人而言,在对当前宏观微观经济的了解以及对国家政策的把握的前提下,应该做些什么来实现自己的财富梦想?

俗话说的好“要预测一个事物的未来走势就得抓住事物的现在,要想知道一个事物的现在就必须了解这个事物的历史。”

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一次网上搜索现在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的个人简历时,浏览到他在读博士期间与他的老师以及两个同学——我们国家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现任中组部部长李源潮,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总裁孟晓苏(之前担任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副局长和国家商检局副局长)合著的一本书——《走向繁荣的战略选择》,网上对这本书评价蛮高的。所以这吸引了我的眼球,后来在淘宝上花了3.8钱买了电子版的书籍,再后来花了10块钱把它打印出来,从2月1号开始看,就在刚才将它看完了,若有所思之后,写写读后感,读后感《《走向繁荣的战略选择》读后感》。

这本书共8章加最后一个总结,全书共两百二十多页,从经济改革的战略问题的探讨;经济改革的主线;企业改革的深化;国有资产的管理;企业集团的发展途径;科技投入;农业和农村工业化;计划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结合(那个时候是因为还没有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体制,所以叫“计划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结合”。在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体制滞后,我们改变了提法,我们现在叫做“宏观调控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结合”,其实两个叫法意思差不多,只不过我个人觉得宏观调控的内涵比计划更广,宏观调控不仅包括计划,还包括其他很多东西,在这里不做过多的阐释)等方面探讨了我国经济走向繁荣的道路。最后得出结论“改革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这本书是从经济学的角度去解读经济生活,不像一些作品从社会学或者其他角度解读经济生活时往往带有作者主观的感情色彩或者浓厚的政治色彩,我觉得这是这本书最闪亮的地方之一。另外一个闪亮的地方是书中很多观点在当时提出来时,在当时的环境下显得很激进,很不能为当时的人们所接受,可是站在现在来看这些提法都是符合当时国民经济的客观实际的,其中的很多提法正是我们现在采取的宏观微观政策,所以说人们“接收新思维,新观念要有一个时间过程”,同时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前瞻性的眼光,“20年前的预测在当今时代全部应验。

篇7:《走向浓荣的战略选择》读后感

读了《走向萦荣的战略选择》之后我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这是一部研究中国经济改革与经济发展战略的力作,是作者对改革实践和理论长期探索的结晶。作者从战略的高度对中国的经济改革与经济发展进行认真的思考,实事求是地分析困难、冷静地剖析问题的成因、大胆地设计对策、创造性地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经济改革与发展的蓝图。

一、改革的起点、终点和过渡模式

“改革的初始位置在哪里”,“改革方向是什么”是改革战略研究必须回答的首要向题,涉及到改革的基础和前提、改革的方向和目标。作者从经济运行机制和资源配置方式说明起点模式的特征:经济的运行主要依靠指令性计划或行政命令,以指令性方式分配资源。并提出传统经济体制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绝非修修补补所能解决,而必须对之进行彻底的改革,这是中国全部经济体制改革政策与理论的立足依据和战略基础。作者明确肯定了我国经济改革在运行机制上所要达到的目标是计划与市场两种资源配置方式的结合。但是,在计划与市场关系上,还没有找到如何更好地结合的形式和具体操作方式,以及相应的产权界定形式。作者认为,这些问题除了有待于实践提供更丰富的养料之外,从改革战略高度的探素会有很大的作用。改革初期,人们看到了传统体制的弊端,但把弊端的产生仅仅归于决策权的过分集中,或者归于“四人帮”对经济管理秩序的破坏。经过十余年改革后,人们终于认识到必须彻底改革传统经济体制。其一必须扬弃旧体制,代之以新的体制,根治我国经济运行在旧体制模式下的种种弊端,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一次新的解放,其二对微观基础重新构造,建立新型的公有制企业。对于经济运行机制的转轨唯一的选择是双重体制并存,旧体制逐步退场,新体制逐步建立,对于以企业改革为中心的微观基础的重新构造,承包制可以作为过渡模式。但承包制是双重体制“相持阶段”的产物,只能有限达到某些改革目标,其缺陷正好说明了承包制的过渡性质。对过渡模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能把过渡模式与目标模式相混淆,不能把过渡模式下实行的政策当作改革的目标,只有那种推动向目标模式前进的措施,才能被认为是改革措施。

二、改革的动力和阻力

改革是一个体制转轨的过程,也是一个利益结构调整的过程.利益关系的调整形成了改革的动力和阻力。改革中,我们很少注意重要利益关系的变化,而实践证明,任何一项改革措施的成功与失败,几乎都同动力与阻力有关。作者抓住这个核心向题提出:在经济体制模式转换中,经济利益体系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经济利益主体的分化与重组、多元利益主体从模糊不清走向相对独立,是改革中的重大而明显的变化。各利益主体对自身利益的追求存在着利益目标之间的差异,存在着利益刚性、利益摩擦,而彼此间又具有关联性,产生互动作用,经常使经济改革处于“两难”的处境。为此,作者提出在运用利益机制指导改革时,必须坚持平衡原则、补偿原则、分散原则、疏导原则。

如果说对动力的研究已经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的话,对阻力的研究则是作者的独到之处。在结束语中,作者再次对改革的阻力进行了深究,并指出:来自利益调整或利益再分配以及经济运行本身的阻力不容否认,我们必须在改革过程中为

克服这些阻力而投人巨大的力量。特别是改革进行到一定阶段之后,利益方面的阻力以及经济运行本身的阻力会增大,改革遇到的困难也会增多,对此必须有足够的思想准备。

三、经济改革的主线

对于经济改革的主线,主要有两种不同的思路:一是把价格改革放在首位,认为应当及早全面放开价格,只有价格全面放开了,经济才能够转向健康发展的轨道。另二是不能把价格放在首位,而应当把企业制度的改革放在首位,企业成为有活力的市场主体,价格自然就放开了,价格的放开是企业改革取得成效以后所形成的结局。

作者坚持自己一贯的企业改革主线观,主要从三方面对其主张的论述进行论证,使其更具有说服力,也更为完善。首先从治理通货膨胀的现实问题谈起。作者认为把通货膨胀当成是改革的必然产物是错误的。对于通货膨胀的原因一般都认为是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过大引起的。作者认为增加投资和增加消费都不一定必然导致通货膨胀,我国主要是资金利用率低。重复建设项目多以及投资以后迟迟未能形成生产能力而使投资的增长成为通货膨胀的因素。对于举借内外债是不是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作者也做了分析,指出:我国无论内债还是外债都未超过社会承受的界限,关键在于通过借借款而筹集的资金是否被有效地使用。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作者提出要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治理通货膨胀,但要特别注重增加供给方面的功效。抑制需求是必要的,但必须适度而不能过分,因为抑制需求只是治标的办法.只有增加供给才是缓解供不应求的根本措施。但增加供给主要不是靠追加投入,而是在尽可能少追加投入的条件下增加供给。这样,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和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便成为可供选择的增加供给的主要措施。企业和职工积极性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与企业收益分配制度改革的深化有关,而企业收益分配制度改革的深化则必须依赖于企业产权的明确化,依赖于企业真正转变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从抑制需求方面看,也需要企业通过政策形成自我约束消费基金增长的机制,自我调整投资数量和投资方向的机制。其次,作者论述了企业具有充分活力是价格放开的前提。通过对中日两国价格与企业问题进行比较研究和对企业家素质与价格改革关系的研究后提出:企业改革必然导致企业家群体的形成和企业家素质的提高,导致企业职工积极性的增长和职工素质的提高。只有在企业改革取得成效后,价格放开所造成的良好环境才能被企业所利用,价格放开才能推动中国经济转入健康发展的轨道。如果不首先在公有制基础上进行企业体制的改革,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公有制经济实体,价格的放开只能加剧经济的混乱。最后,作者从宏观调节手段发挥作用的条件论述了要在我国建立有效的宏观经济调节休系,不首先在企业改革取得重大进展,也难以取得成功。

四、重造公有制商品经济的微观基础

企业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但企业改革通过什么形式实现都存在着极大的分歧。作者鲜明地摆明了自己的观点:企业承包后只是有了“半活力”,还缺少真正的活力。承包制只是传统企业体制的一种改良。不可能超出传统经济体制的框架。因此,决不是承包制已把企业体制改革推到了尽头,而是企业改革刚刚迈出最初的步伐,并且还是在传统经济体制框架内挪动脚步。

值得引起注意的是,对一直争论不休的企业股问题,作者另辟蹊径,提出设立

企业基金股,由企业基金会持有,它对企业的持股是“外部持股”,这样就不会发生侵占其它投资者的利益的问题。同时又区分了企业之间投资形成的企业股,使企业基金会持股有了可行性。

作者还对相应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及其过度的步骤进行了周密的设计,这种研究方法,标志着企业改革理论开始进一步深化。

五、工业化新路与三元经济结构

现代化的实质就是实现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我国工业化进程70年代末发生了新变化,这一新变化发生的条件是以家庭联产承包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改革。在城乡分割的体制下,兴办乡镇企业成为改革后的农民进人非农产业的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选择,乡镇企业的崛起,标志着农民开始了直接步人工业化的进程,而农村工业化又成为我国工业化的一个关键部位。作者深入分析了这一历史性变化的原因。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特殊性在于农村劳动力和农村人目的数量巨大,从而使得在工农业产值构成较为迅速变动过程中,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就业严重滞后, 经济上已形成了彼此孤立的两极。一极是剩余劳动力不断增加、劳动生产率不断降低的农业, 另一极是在高积累率支持下不断膨胀的工业。作者据此提出,中国经济结构的转换,不论是通过农业人口大量涌人城市,还是依靠在城市申扩张工业都是不可取的,只有就地转移剩余劳动力,才能弱化二元结构的强度,形成国民经济结构的新局面。乡镇企业的崛起正是这一历史条件的必然。

篇8:走向重生:深度支持战略

许多移动互联网应用流行的原因在于,对当代消费者提供了心理支持。比如,微博支持人们渴望发言的诉求,微信则展现了当代人寻求联系的渴望,线上社区则通过聚集志趣相投的同道中人,满足了人们得到庇护的心理。当代企业必须对这些心理特征给予强有力的支持与回应,对用户在消费过程中的行为与心理的支持深度,决定了企业的价值,决定了企业的竞争力与发展潜力。

很多传统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困境,很大程度上是在困境法则作用下的“忘本”,忘掉用户是自身的生存之本、忘掉时刻要给用户创造价值,这是出现转型困境的根本原因。而力图摆脱困境获得重生的传统企业必须回归核心,回归以用户价值为本的商业本质上,将深度支持战略作为重生的关键战略。

企业在推行深度支持战略的过程中,需要深刻洞察用户的生活、工作、娱乐、学习,深刻理解用户得到庇护、渴望发言、寻求联系等心理特征,并掌握用户心理与行为、需求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规划产品和服务,并人性化地嵌入用户的行为链条中,实现对用户行为的“便利取用,主动支持”,实现与用户在心理上的共鸣。腾讯的抢红包游戏,满足了用户借助红包自娱自乐、相互娱乐、融入群体的心理。同样,海底捞火锅的真诚服务,不仅让消费者得到好的餐饮服务,更有被尊重的感觉,这也是深度支持战略的体现。

企业可以通过智能手机、APP、更加内在的界面体验、人机交互行为习惯、大数据分析支撑等手段,提供竞争对手难以企及的用户行为深度支持能力,使深度支持服务完善、方便、准确。航空管家对旅途中人需求细节的理解与满足,是对用户的深度支持;微信的摇一摇、扫一扫等极简功能,是对用户的深度支持;余额宝能实现用户支付宝账户现金的T+0支取,是对用户的深度支持;百度、爱奇艺能分析用户的收视习惯,进行个性化界面呈现与收视痕迹记录,是对用户的深度支持。用另一句话总结深度支持战略: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是你的朋友,你如何对待自己的朋友就如何对待自己的用户吧!

重生之旅:传统企业如何推进深度支持战略

在电商的冲击下,传统企业突然发现,自己曾经引以为傲的线下店面资产正在失去价值。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尤其是85后、90后,喜欢在互联网上购物,只是把线下的店面作为体验或试用场所。实体店面的客户加速流失,盈利难度越来越大。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传统企业实体店面走向何方,是一个颇费思量的问题。

原因是相当多的连锁零售企业在困境法则的作用下,逐渐忘记了作为零售企业的生存本质:牢牢把握产品价值、深度理解用户。相当多的连锁零售企业,多年来沉湎于成为“商业地主”的快感,在地皮的垄断收益中获利,已经失去了对于用户的理解和把握,在困境法则的作用下,竞争力大大降低。

连锁零售企业能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重新站稳脚跟,唯一的途径是推进深度支持战略,为用户创造价值。

一、推进深度支持战略之一:明确客户价值主张,并始终致力于此

新一代实体店面需要形成自身的差异化目标客户群、差异化价值主张、差异化运营模式的独特定位,这样才能与线上渠道构筑起各有侧重、各有特点的全渠道运营体系。

屈臣氏是亚洲最大的个人护理连锁店,屈臣氏在中国200多个城市已拥有超过1000家的店铺和3000万名会员,是中国最大的保健及美容产品零售连锁店。屈臣氏隶属于李嘉诚旗下的和记黄埔集团,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1490亿港元(合192亿美元),同比增长4%,而2013年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757亿港元(合97.6亿美元),如能按计划上市,估值高达250亿美元(约1940亿港元)。

屈臣氏将自身定位为“个人护理专家”,聚焦于具有相对较高收入、追寻品质与性价比并重的城市中青年白领与居家女性。屈臣氏的产品、服务、营销传播及信息提供,都坚持健康、美态、快乐三大核心理念。屈臣氏始终致力于持续性地推出新产品、营造良好的购物体验,不断强化在消费者心目中的价值定位。

在屈臣氏的产品组合中,药品占15%、化妆品及护肤用品占35%、个人护理品占30%、剩余的20%是食品、美容产品和衣饰品,这种独特的产品结构体现了屈臣氏的客户专注战略。如果只定位为化妆品集合店,那么,药品、食品、美容等产品就会被剔除。事实上,购买化妆品的消费者同样拥有很多需求在其他个人护理上,尤其是女性消费者,希望一站式购物,这种差异定位策略让屈臣氏超脱于单纯的化妆品终端商的红海厮杀。

在价值定位被消费者接受后,门店数量也不断扩张的背景下,屈臣氏开始增强自有品牌的产品开发,其自有品牌产品数量千余款,占据总销售额的25%。这些产品相对低廉的价格进一步增强了对目标客户群的吸引力。同时,屈臣氏用超过25%的自有品牌产品改变了这个局面:自有产品最大的价值在于自己掌握了定价权、拥有自己的渠道、无须损耗中间成本、不存在渠道让利、外加本店中已有的成熟产品,让自己进可攻退可守。

随着越来越多的产品售卖向互联网转移,实体店面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必然要摆脱面面俱到的全能式服务营销功能,明确客户群定位和价值主张,使下一代实体店面成为凝聚客户关注、感知客户需求、影响客户行为的前沿哨卡。

二、推进深度支持战略之二:与客户建立深度联结

宜家营销的核心是“IKEA FAMILY”,宜家俱乐部在中国已经拥有900万会员,目前宜家40%~50%的销量来自会员。目录册和会员店是宜家最经典的两个营销方法。其中,目录册以1.6亿的发行量超过《圣经》成为全球发行量最大的出版物,宜家的产品目录册在拥有会员俱乐部之后,便不再发放给非会员。

会员店是一个店中店,专为吸引会员而设,而会员可以以折扣价买到旅行包、沐浴乳、浴袍等非家居装饰类产品。在冬、夏季推行大减价时,通常在两三天前便让会员提前购买。尽管都是非周末时间,销量却比周末多,有时会翻一倍。经宜家统计,每单产品的购买量,会员通常比非会员多30%。

人们在店里填好表格,即可免费获得会员卡。而会员卡只是宜家获得客户数据的开始。为了获得大量的消费行为信息,店内所有的环节都建立在会员刷卡的基础上。为了提醒会员刷卡,宜家在每个工作日都提供免费且不限的咖啡,刷卡即得。不难发现,这些吸引会员的好处,在送达会员的同时,也融入了宜家的企业文化、价值理念。

宜家在做营销活动的时候,知道信息泛滥、群发的效果并不好。俱乐部的经营人员会随时对销售部的记录进行评估,对数据进行分类和分析。比如,把购买了某款沙发的客户归为一类。每当有新货品进店,俱乐部的经营人员将结合进货品类和会员信息,为不同需求的会员定制不同的短信通知,并交由第三方公司发送到会员手机上。

会员们通常会在宜家粉丝博客上交流自己的家居装饰心得,熟了之后也谈个人的生活。宜家了解口碑的力量,会员的口口相传也给宜家带来巨大的收获。

宜家知道,为了吸引客户因为“IKEA FAMILY”而骄傲,就要把会员期待的利益全部回馈给他们。宜家的所有营销活动都是围绕会员进行的,会员在宜家会获得各种待遇和优惠。宜家做季节性大促销时,也会提前3~5天(非周末)提醒会员可以提前购买。因此,许多东西在大减价正式开始之前就已经售罄。每逢母亲节、六一儿童节等节日,以及宜家俱乐部的周年庆时,会员特卖场也会出现上述情况。

在电子商务的剧烈冲击下,相当多的实体家具店节节败退。但宜家却呈现出不一样的发展势头。2013年,宜家全球达到338家门店、275亿欧元销售额、7.75亿人流量、11亿官网访问量,全球最大的十家商场中有八家在华落户,宜家中国的销售额超过63亿元,比上一财年增长17%。

这个案例带给我们很多有益的启发,在传统企业转型过程中,其核心营业收入模式逐步从业务经营转向了客户经营,即客户黏着是经营的核心,是深度支持战略的精髓。

三、推进深度支持战略之三:积极推进移动互联网创新,创建令人难忘的客户体验

借助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新一代营业厅可以实现对客户消费行为的深刻洞察与系统化支持,从而实现对用户购物筐的精细管理,稳定控制客户的钱包。

Stop&Shop是英格兰最大的连锁超市集团,在六个国家拥有350个商店,主要提供各种食品、果蔬及杂货等。Stop&Shop制胜的核心能力是对客户购物行为的便利化支持和对购物筐价值的精确管理。Stop&Shop认为,如果能够帮助客户快速计算购物金额、支持客户快速做出购买决策、降低客户的排队等待时间,不仅能提高客户的满意度,还能提高客户的单次购买价值。

Stop&Shop在所有店内开始部署旨在管理客户购物筐的综合方案,包括帮助客户迅速找到产品、降低客户结账等待时间、在客户穿越通道的时候得到更及时和丰富的产品信息。比如,安装在客户购物车上的计算机等设备,被称为“个人购物助手”,它可以帮助客户获得各种产品信息,以引导客户消费。它可以实时显示在购物筐内的物品总金额和获得的优惠,使客户及时了解购物花费。此外,客户的购物历史和最喜爱的产品,甚至客户通过网络预先设定的购物计划单,都不断显示在屏幕上,提醒客户。“个人购物助手”还可以增强客户购物的愉悦体验,比如,在到达通常比较拥挤的熟食摊位前,客户可以通过“个人购物助手”预先订购,并在方便时提取物品。同时,客户还可以使用多处布放的自助购物结账台,边购物、边结账,通过随时完成交易缩短等待时间。

Stop&Shop的购物筐管理的价值:一方面,通过帮助客户快速找到产品、缩短客户购物时间提高客户忠诚度;另一方面,通过向客户提供支持购买决策的个性化促销信息,而引导客户消费。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上述购物场景带来的愉悦消费体验将进一步增强。假定一个消费者走入shopping mall,他并没有急于购买自己需要的产品,而是在手机搜索框内搜索自己想要的产品。基于她所处的位置,搜索结果是:在整个shopping mall里,所有出售他要购买产品的商店名称、位置及价格,消费者还可以按照销售量、价格、折扣力度等排序。买完东西之后,他又收到通知,他有会员卡的一家美容店正面向会员搞促销,优惠力度很大

购物筐经营的本质,就是发挥实体店面的优势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使消费者与周边的产品之间便捷地相互连接,产生交互,再叠加上前面提到的分类信息、搜索比价、折扣对照,可以极大地丰富用户在场景中的消费体验,使消费者的寻找、挑选、交易、交付更加便利而自然。最重要的是,形成了实体店面完全独有的消费体验。

四、推进深度支持战略之四:围绕主题和价值观开展经营,为客户体验提供全面支持

高黏度、口碑好的店面,不一定是依赖于巨资打造的豪华软硬件组合体,而是在对客户体验的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对客户体验行为提供全面支持。

雕爷牛腩被认为是用互联网产品思维做传统企业的典型代表,把餐厅当作产品。菜品上主打牛腩的秘制配方,雕爷花了500万元,从周星驰电影《食神》中的原型——香港食神戴龙那儿买断。茶水提供西湖龙井、冻顶乌龙、茉莉香片、云南普洱四种茶水,无限续。味道从轻到重,颜色从淡到浓,工艺从不发酵、半发酵到全发酵。女性顾客可享用洛神玫瑰、薰衣草红茶、洋甘菊金莲花三种花茶,有美目、纤体和排毒之功效。米饭有三种,日本越光稻、泰国香米、蟹田糙米,都是纯生态的。前两种符合一般人口味,饭碗很小,免费、无限吃。吃面的碗接触嘴的部分很薄,很光滑,但是其他部分很厚且相对粗糙,人喝汤时,嘴唇有好的触感,但端碗时,粗糙厚重会给人以安全感。此外,面碗在8点30的位置开了一个拇指槽,端的时候更稳固,而在1点20的位置也开了一个槽,可以把筷子和勺子卡在那里,喝汤时筷子和勺不会打在脸上。雕爷牛腩的想法是:只要超出顾客预期的满意度,提供高频次、反复消费的优质产品和服务,一定会赚钱。

新西兰礼品商店G4M,是一家定位于男士礼品的零售商店。它将男士群体分为六类,包括Action Man(积极自信)、Team Guy (喜欢户外运动与具备团队精神)、Style Merchant (时尚外形和成熟悠闲)、King of The Castle (幽默随和与价值至上)、The Lone Ranger(丰富想象力的思考者)、League of His Own (反传统且难以琢磨)。整个店面设计、功能分区、产品选择都围绕这六类细分主题开展,六种主题对应的男士头像作为店内设计与功能分区的主要标识而随处可见。任何想要送出男性礼品的客户,都可以按照自己对被赠者的理解而选择对应主题的礼品。客户还可以告知店员被赠送者的年龄范围、性格类型、礼品赠送的场合与总体预算,G4M可以提供对应主题的整体礼品方案。

开设在芝加哥和纽约的洋娃娃商店“American Girl Place”,主营洋娃娃及配套衣物、玩具、用品。它把自身的店面体验主题设定为通过洋娃娃支持孩子的各种生活幻想,使孩子与家人一起度过欢乐时光。它为报名的孩子和她们的洋娃娃每月举办一次戏剧或音乐欣赏会。此外,还开设由孩子主导进行的洋娃娃化妆形象展示会,让孩子在洋娃娃身上寄托自己幻想,甚至还设立了洋娃娃医院,当然病都是孩子们想象出来的。“American Cirl Place”除了保持优异的财务绩效外,成了很多孩子必须要体验的主题化娱乐场所,成了一种日渐具有影响力的生活理念。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走向战略进攻】相关文章:

走向高效05-08

技术走向05-10

走向共同富裕06-20

走向成熟作文04-10

姿态走向社会范文06-05

走向远方诗歌范文06-05

走向共同富裕范文06-06

毕业走向工作岗位06-23

告别陋习走向文明06-29

告别童年走向青春06-29

上一篇:局麻术后护理常规下一篇:射击场可行性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