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基本建设、技措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试行)

2024-05-01

铁路基本建设、技措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试行)(精选9篇)

篇1:铁路基本建设、技措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试行)

铁路基本建设、技措项目环境

保护管理办法(试行)

铁道部1983年11月8日发布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防治铁路新建、扩建、改建和采取技术措施增加生产能力的挖潜、革新、改造项目(以下简称基建、技措项目)对环境产生的破坏和污染,保护人民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管理办法》、铁道部颁发的《铁路环境保护工作条件》的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基建、技措项目在计划、选线选址、设计、施工和生产准备、竣工验收等各个程序中,必须充分注意保护好环境,防止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第三条 承担建设项目的设计单位在选择大中型基建项目的建设地点或在原有地点改建、扩建时,必须按照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的要求,在编制线路方案研究报告、枢纽总图报告及工厂选址报告时,应根据拟建地点的气象、水文、地理、土壤、卫生、生物、人口及老污染源等自然和社会条件,在对该地及其周围地区进行综合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编报基本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初评报告,按有关规运送国家或地方环境保护部门审查,如认为选线选址不合理或影响环境严重时再编报环境影响报告书。

环境影响初评报告和环境报告书的内容,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建设项目的特点编写,线路工程侧重于对生态系统造成的破坏,对沿线的地质、水文、自然资源、自然保护区等可能产生的影响。铁路枢纽、工厂等工程侧重于对周围环境产生的污染。

其它基建、技措项目的环境影响初评报卷和环境影响报告书,按省、市、自治区的有关规定编报。

第四条 基建、技措项目凡有污染物排放的,必须严格执行防治污染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规定。排放的污染物要符合国家和省、市、自治区制定的排放标淮。

第五条 从国外引进的项目,要同时引进国内没有的、尚未过关的污染防治设施,使防治污染技术达到当代先进水平。

第二章 计 划

第六条 各单位在编制基建、技措项目的各阶段计划时要统筹安排,必须把防治污染设施与主体工程一并纳入计划。

第七条 各单位在编制基建、技措项目计划任务书中,必须有防治污染,保护环境的内容。

第八条 计划任务书的审批: 1.由铁道部审批的基建、技措项目计划任务书,部内主办业务局在办理审批时,应有部内主管环境保护部门签署意见。

2.由部厲单位审批的基建、技措项目计划任务书,主办部门办理审批时,应有本单位环境保护部门签署意见。

3.基建、技措项目计划任务书,没有防治污染、保护环境内容和环境保护部门签署意见的,主管审批部门一律不予批准。

第九条 基建、技措项目的计划任务书经批准后如对坏境的污染、破坏有所变化时,仍应履行第八条规定的审批程序。

第三章 选线选址

第十条 新建线路工程选线时,应尽量避免对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的破坏,注意有利于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的保护和恢复。

第十一条 基建、技措项目所选的厂、段等地址,要满足下列要求: 1.有利于废气、粉尘、恶臭等污染物的净化、扩散; 2.有利于废水等污染物的处理、排放; 3.有利于固体废弃物储存、利用;

4.与居.民稠密区、水源保护区、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和国家重点保护的名胜古迹等有适当的防护距离,并不得在上述地区的全年主导风向的最大频率上风侧修建,确保其不受污染:

第十二条 国家重点环境保护城市和目前环境污染已经严重的地区,一般不得新建、扩建对环境增加污染的单位。

第四章 设 计

第十三条 设计工作是执行“三同时”规定的首要关键环节,必须把保护自然环境、防治工业污染纳入设计内容。

第十四条 设计单位在编制基建、技措项目的初步设计时,其总说明书中必须有环境保护篇章(节),应阐明:环境保护设计依据;保护自然环境、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处理工艺和达到排放指标;防治污染设施的种类、构造和操作规范›绿化设计的概况。

根据国家要求,环保概算应当单独编制,目前如有实际困难,可暂由各有关专业根据单价指标估列,汇总列入总说明书中。

各有关专业的防治污染的工艺设计按现行的《铁路基本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编制规定》办理,并应根据实际需要规定环塊保护机构和定员。第十五条 设计中采取的防治污染措施,要考虑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应遵循以下主要原则:

1.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髙资源、能源的利用率,把污染物消除在生产过程中; 2.采用能够使资源能源最大限度地转化为产品、污染物排放最少的新工艺; 3.采用无污染、少污染、低噪声、节约资源能源的新设备; 4.采用技术先进、效率髙、经济合理的净化处理设施;

5.充分回收利用厂、段的余热和可燃性气体。积极推广联片供热,集中采暖; 6.采用清污分流、闭路循环、一水多用、污水等技术措施,提髙水的重复利用率; 7.对废弃物中有用物旗分离回收、深度加工、综合利用或交付其它单位使用,使其转化为新产品;

8.对污染、扰民严重的电镀、热处理、铸造、锻压等车间,工点要打破行业、地区局限,合并设置,并切实搞好集中后污染物净化的噪声治理。

第十六条 在确定防治污染设施的设计方案时:应有本单位环境保护部门或环保人参加。编制的设计文件,应有本单仁环境保护部门或负责环保工作员签署意见,并总工程师负总责。

第十七条 部及部属单位的主办部门在审批基建、”技措项目的设计文件时,必须有下级环境保护部门参加,并充分听取其意见。

第十八条 基建、技措项目的设计文件,没有环境保护篇章(节)和有关专业的防污染设计时,主管部门一律不予审批,并退回原设计单位,限期补报。

第十九条 基建、技措项目的设计文件经批准后,如在防治污染的工艺流程,处理实施的种类、构造、能カ等方面需要修改时,应重新征求原批准单位环保部门的意见。

第五章 施工和生产准备

第二十条 施工单位在安排计划时,应将防治污染设施纳入施工计划,确保与主体工程同时交工。在施工过程中不得将防治污染设施的资金、材料、设备挪作它用。

第二十一条 凡对环境产生污染的主体工程而无防治污染设计的,施工单位有权拒绝施工。

第二十二条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要设法防止对建设地点周围环境产生不应有破坏和不良影响,要把对植被的破坏减少到最小。在临近城镇居民区、风景游览区、温疗养区等地施工时,对所产生的粉尘、噪声、震动、恶臭等应进行妥善处理,达到国家省、市、自治区规定的有关标准。

第二十三条 施工单位在工程竣工时,应负责修整在建设过程中受到破坏的周围环对受到破坏的植被要进行修复补救,绿化环境,以防水土流失。第二十四条 建设单位应根据设计文件的规定或实际需要,在建设过程中筹建本单环境保护机构或配备人员,掌握防治污染设施的使用技术,制定有关环境保护管理制度,防治污染设施投产后能正常运转,达到设计要求。

第六章 竣工验收

第二十五条 基建、技措项目验收时,必须有有关环境保护部门参加,并由其签署意见。

第二十六条 工程项目的主管部门,在对该项目进行竣工验收时,必须对防治污染设施的构筑物、设备逐项验收,凡有条件运转的,应对其效果进行检查、测定,达不到设计要求时,不予验收,不予投产。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所称污染物,是指对人体健康、自然环境有害或产生不良影响的废气、废水、粉尘、煤灰、废渣、热污染、放射性物质、震动、恶臭、电磁波福射等。

本办法所称基建、技措项目,系指对环境产生破坏、污染、影响的基建、技措项目。第二十八条 对违反本办法各项规定的单位,其主管部门应给予批评教育,经批评教育而不改正的要进行严肃处理。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如与国家新的法务、规定相抵触时,按国家的法令、规定办理。

篇2:铁路基本建设、技措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试行)

(试 行)

第一条 本原则适用于标准轨距的Ⅱ级及以上新建、改建铁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其他类型铁路建设项目可参照执行。

第二条 项目符合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符合国家和地方铁路发展规划、铁路网规划、相关规划环评及其审查意见要求。

第三条 坚持“保护优先”原则,选址选线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环境保护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生态保护红线、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规划等的相关要求,与沿线城镇总体规划等相协调。

项目选址选线及施工布置不得占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永久基本农田等法律法规禁止开发建设的区域。项目经过环境敏感区路段应优化选线选址,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不利环境影响。

第四条 坚持预防为主原则,优先考虑对噪声源、振动源和传播途径采取工程技术措施,有效降低噪声和振动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应结合项目沿线受影响情况采取优化线位和工程形式、设置声屏障、搬迁或功能置换等措施,有效防治噪声污染。建筑隔声措施可作为辅助手段保障敏感目标满足室内声环境质量要求。

运营期铁路边界噪声排放限值需满足标准要求。现状声环境质量达标的,项目实施后沿线声环境敏感目标仍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要求。现状声环境质量不达标的,须强化噪声防治措施,项目实施后敏感目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要求或不恶化。运营期铁路沿线振动环境敏感目标满足相应环境振动标准要求。

项目经过城乡规划的医院、学校、科研单位、住宅等噪声和振动敏感建筑物用地路段,应明确噪声和振动防护距离要求,对后续城市规划控制和建设布局提出调整优化建议,同时预留声屏障等隔声降噪措施和振动污染防治措施的实施条件。

施工期应合理安排施工时段,优选低噪声施工机械和施工工艺,临近敏感目标施工时,采取合理的隔声降噪与减振措施,避免噪声和振动污染扰民。

第五条 项目涉及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等特殊和重要生态敏感区的,应专题论证对敏感区的环境影响。结合涉及保护目标的类型、保护对象及保护要求,从优化设计线位、工程形式和施工方案等方面采取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减轻不利生态影响。

重视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对重点保护及珍稀濒危野生动物重要生境、迁徙行为造成不利影响的,应优先采取避让措施,采取优化设计和施工方案、合理安排工期、设置野生动物通道、运营期灯光和噪声控制以及栖息地恢复和补偿等保护措施;对古树名木、重点保护及珍稀濒危植物造成影响的,应采取避让、工程防护、异地移栽等保护措施。

项目经过耕地、天然林地集中路段,结合工程技术条件采取增加桥隧比、降低路基高度、优化临时用地选址等措施,减少占地和植被破坏。对施工临时用地采取防止水土流失和生态恢复措施。

对于实际环境影响程度和范围较大,且主要环境影响在项目建成运行一定时期后逐步显现的项目,以及穿越重要生态环境敏感区的项目,按照相关规定提出了开展后评价工作的要求。

第六条 项目涉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或Ⅰ类、Ⅱ类敏感水体时,在满足水污染防治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前提下,应优化工程设计和施工方案,废水、污水尽量回收利用,废渣妥善处置,不得向上述敏感水体排污。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国家和地方水环境管理及污染防治相关要求。

隧道工程涉及生态敏感目标、居民饮用水取水井、泉和暗河的,采取优化设计和施工工艺、控制辅助坑道设置数量和位置、开展地下水环境监控、制定应急预案等措施,减轻对地表植被、居民饮用水水质的不利影响。桥梁工程涉及水环境敏感目标的,应优化设计和施工工艺,合理设置桥面径流收集系统和事故应急池,统筹安排施工工期,控制桩基施工及桥面径流污染。

第七条 根据项目特点提出针对性的施工期大气污染防范措施。沿线供暖设备的建设应满足《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国家和地方大气环境管理及污染防治相关要求,排放大气污染物的,应采取污染防治措施,确保各项污染物达标排放。

运煤铁路沿线涉及有煤炭集运站或煤堆场的,应强化防风抑尘等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煤炭装卸及煤堆场应尽量封闭设置,并结合环境防护距离的要求提出场址周围规划控制建议。对装运煤炭的列车,转运、卸载、储存等易产尘环节应有抑尘等措施,减轻运营过程中的扬尘影响。隧道进出口临近居民区或其他环境空气敏感区,应优化布局或采取大气污染治理措施,减轻不利环境影响。

第八条 牵引变电所、基站合理选址,确保周围环境敏感目标满足有关电磁环境标准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并加强监测,妥善解决列车运行电磁干扰影响沿线无线电视用户接收信号的问题。

第九条 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对固体废物进行分类收集和处理处置。涉及危险废物的,按照相关规定提出了贮存、运输和处理处置要求。

第十条 对可能存在环境风险的项目,应强化风险污染路段和站场的环境风险防范措施,提出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要求,建立与当地人民政府相关部门和受影响单位的应急联动机制。

第十一条 改、扩建项目应全面梳理现有工程存在的环保问题,提出“以新带老”整改方案。

第十二条 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及相关规定制定了环境监测计划,明确监测的网点布设、监测因子、监测频次和信息公开等有关要求。提出了项目施工期和运营期的环境管理要求。

第十三条

对环境保护措施技术、经济、环境可行性等进行深入论证,合理估算环保投资并纳入投资概算,明确措施实施的责任主体、实施时间、实施效果等,确保其科学有效、安全可行、绿色协调。

第十四条

篇3:铁路基本建设、技措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试行)

1 制定《条件》的目的

制定《条件》的目的,是为了规范现代煤化工建设项目环境的管理,提高项目环评工作效率,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促进煤化工行业技术进步。

2 《条件》适用范围

按照环境优先、合理布局、升级示范、源头控制、风险可控的原则,《条件》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现代煤化工生产建设项目。主要包括以煤气化、液化为龙头生产合成天然气、合成油、化工产品等的能源化工产业。

3 《条件》对规划布局、选址上的要求

3.1 规划布局方面

产业规划涉及到煤化工项目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或地区,应从长远角度,按照环境优先、有序发展的原则,统筹规划本地区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并依法开展相关区域和产业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为相关项目提供宏观环保依据。要综合生态底线、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排污去向、环境风险及排放总量等因素,指导煤炭资源分质利用、产业集中合理布局。对已有现代煤化工示范项目的地区,应在总结其环境保护经验基础上,稳步开展升级示范;对未完成煤化工产业规划的地区,不得新建和扩建煤化工项目。煤化工项目应布局在水资源相对丰富、环境容量较好的优化开发区和重点开发区,并符合环境保护规划。因为煤炭资源开采利用导致已无环境容量的地区,必须先期开展煤炭资源利用行业结构调整、煤炭总量控制等措施,腾出环境容量。对不具环境容量的地区不得建设煤化工项目。

3.2 项目选址方面

煤化工项目要依法合规设立,环保设施要齐全,环境风险防范措施要到位,要在经规划环评的产业园区布设、并符合园区规划及规划环评要求,才可以入园入区。而对于相关手续不齐全、未开展规划环评,或已有煤化工项目但未按规划环评要求开展环境监测工作的园区,则不得新建、改建和扩建煤化工项目。

另外,还要注意避让敏感区,包括饮用水源保护区及主要补给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泉域出露区、岩溶区、地下水环境敏感且包气带天然防渗性能弱的地区,以及全国主体功能区划中划定的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对七大重点流域干流的沿岸、严防污染的食品、药品、卫生产品等企业周边2 km以内,禁止新建、扩建煤化工项目。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煤炭调入区、实施煤炭总量控制地区等不宜新建煤化工项目。针对项目选址,建议在现代煤化工环评中,充分开展厂址比选,从环境保护目标、环境容量、排污去向、水文地质条件等方面,对比选方案进行同等深度的评价。

4 《条件》对煤化工装置规模的要求

《条件》对煤化工装置规模及产品也做了相关规定,禁止建设年产50 万t及以下煤经甲醇制烯烃项目,年产100 万t及以下煤制甲醇项目,年产100 万t及以下煤制二甲醚项目,年产100 万t及以下煤制油项目,年产20 亿m3及以下煤制天然气项目,年产20 万t及以下煤制乙二醇项目。

5 《条件》在治理污染、环境管理方面的要求

5.1 污染防治方面

取水要优先使用矿井水、再生水,禁止取用地下水。沿海地区应利用海水作为循环冷却用水,缺水地区自备燃煤锅炉系统应选用空冷技术。同时,规定项目取水不得挤占生态用水、生活用水和农业用水,不得因取水导致水环境承载能力超载。

对于废水,要根据清/污分流、污/污分治、深度处理、分质回用的原则,设计废水处理、处置方案。首选经工业化应用或中试成熟、经济可行的技术。排放含盐废水,应确保地表水体满足下游用水要求。要设置合理容积的废水暂存设施,生产和生活废水未按设计要求有效去除有机污染物,不得直接排放或排入蒸发塘(晾晒池)。危险废物应立足于项目或园区安全处置。项目配套建设的危险废物暂存场所和一般固废处置场所需符合GB 18597—2001《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9—2001《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及其他地方标准要求。废水处理产生的盐泥应送有资质的危险废物处置单位妥善处置;作为副产品外售的盐泥应确保满足适用的产品质量标准要求;一般固体废物优先进行资源化综合利用。

地下水方面:要落实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根据地下水水文地质状况,合理确定污染防治分区,采取针对性的防渗措施,并制定有效的地下水监控和应急措施。

环境风险方面:要强化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应根据相关标准设置事故水池对事故废水进行有效收集和妥善处理,禁止直接外排。应构建与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以及周边企业、园区相衔接的区域环境风险联防联控机制。建设煤气化装置应满足GB/T 17222《煤制气业卫生防护距离》要求。

5.2 环境管理方面

篇4:铁路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研究

主题词 铁路建设;环境影响;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 TU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0)112-0199-01

1 研究目的及意义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铁路跨越式发展,铁路项目建设是我国发展经济建设的需要。铁路项目建设规模大,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资源消耗多,施工管理不当还会引起扰民问题,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所以,在铁路项目建设过程中,应重视环境保护。铁路建设者必须在铁路建设的各个阶段对环境保护经过周密考虑,拿出具体措施,保证铁路建设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铁路建设要想走绿色发展之路,首先必须掌握铁路建设各阶段对环境会产生哪些方面的影响,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探索一套适合铁路项目建设的环境保护运行模式,帮助铁路建设快速、健康、有序发展。

2 铁路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分析

铁路建设项目规模大、线路长,对环境的影响点多、面广。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找出对环境影响的主要因素,有针对性地制定出环境保护措施来保证铁路建设项目满足国家对环境保护的要求。采用因果分析法分析铁路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对环境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如图1所示,从而有针对性的制定出环境保护措施。

1)铁路建设项目对土地资源的影响。土地是有限的、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是国家建设的重要物资基础。我国人多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铁路工程施工要占用大量土地,这不仅包括铁路线路本身所占土地,也包括施工过程中临时占用的土地,如施工中的临时便道、工地临时房屋等。因此在铁路建设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土地的使用,以最少的土地或临时占用最少的土地完成工程项目。

2)铁路建设项目对水资源的影响。任何工程施工都会或多或少对其周围水体造成污染,特别是对河塘、水库、灌渠的影响。施工中生产、生活废水和废弃物的排放,会使地面水受到污染,甚至影响饮用水源,造成严重后果。污染源来源广泛,水体一旦受到污染治理则相当难,这在铁路项目建设中应引起特别重视,要力求建设环保工程。

3)铁路建设项目对水土流失的影响。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根据第二次全国水土流失遥感调查,我国现有水土流失总面积多达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7.1%。施工中大量土石方工程、取弃土场及隧洞开挖,对山坡、地表、洞顶的扰动较大,若防治措施不力,容易引起侵蚀,造成地下水的流失,产生局部水土流失。

4)铁路建设项目对大气环境的影响。铁路工程施工过程中会对大气环境造成一定影响。施工扬尘是工程施工中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它是指施工现场因各种作业、车辆运行、地表尘土被风吹撒等原因扩散到空气中的各种粉尘。主要包括道路扬尘、施工工艺扬尘、风蚀扬尘等。

5)铁路建设项目的噪声污染。施工噪声是指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其特点是:噪声源相对稳定,噪声的产生时间有较大的波动性。施工噪声污染主要发生在施工现场及预制件加工场,主要噪声源来自各类施工机械。

3 铁路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体系

铁路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体系是指以保证环境质量满足规定的标准为目标,在铁路建设过程中应用的一系列理论、制度、程序、措施。环境保证体系把铁路建设各阶段、各环节、个层次的职能组织起来,建立明确的责任制,运用先进的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实现铁路建设过程中的环境保护的目标。

3.1 环境控制程序

在铁路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采用PDCA循环来保证实现环境保护目标。PDCA循环分四个阶段八个步骤(见图2)。

图2 PDCA循环环境控制图

1)第一阶段:计划P(Plan)。分析环境状况,发现存在的环境问题;分析引起环境问题的各种影响因素;找出主要原因;拟订措施计划。

2)第二阶段:实施D(Do)。按照制定的目标、标准、措施认真实施。

3)第三阶段:检查C(Check)。检查效果,发现问题。

4)第四阶段:处理A(Action)。总结经验,巩固成果;把本次循环没有解决的问题转入下一个循环。

3.2 环境保护组织管理

在铁路项目建设过程中参与环境保护的主体有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环境监督管理部门。设计单位主要承担对环境保护的设计责任。施工单位主要负责施工期间具体环境保护方案和措施的制定与落实。监理单位主要负责对施工单位环境保护方案、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3.3 环境保护措施

1)制定环境法规,实施行业管理。铁路建设点多线长,工程浩大给自然环境、生态环境不可避免的带来一定负面影响。因此,高度重视铁路建设的环境保护工作是历史赋予我们铁路建设者的责任。国家颁布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为铁路建设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指明了方向,为铁路行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相关规定的制定提供了依据。铁道部与环保部门针对铁路项目的特殊性制定了相关的环保规定,包括《铁路环境保护规定》、《铁路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规定》、《铁路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规定》等。铁路运营管理部门也相应制定了本单位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和细则,使铁路环境保护规章基本形成体系,规范并推动了各项环境保护工作。

铁路项目建设必须按照国家的法规做到以下几点要求:①严格贯彻执行环境保护法规;②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③执行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的“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制度;④增强环保意识,建立健全的环保工作管理责任体系和工作制度;⑤贯彻“全面管理、预防为主”的方针,认真做好环保设计与环保施工。

2)铁路建设项目优化设计、保护环境。铁路工程线长面广,在施工期与营运期对沿线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等方面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从前期工作一开始就不应忽视其对环境的影响。在设计中应多方面考虑与环境各方面的关系,尽可能从路线方案、技术指标的运用上合理取舍,而不过多地依赖环境保护措施来弥补;当铁路工程对局部环境造成较大影响时,应进行主体工程方案与采取环保措施的多方案比选,选取最优方案。

3)铁路建设项目精心施工、减少污染。铁路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很大程度上是在施工环节产生的。施工方案不合理会在施工过程中引起坍塌、滑坡等施工事故,造成水土流失;施工组织考虑不周全,会产生噪声扰民问题;施工及运输环节不规范,会产生扬尘污染大气;污水排放不达标,会污染水源。所以必须在施工环节加强管理,严加防范,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对环境造成污染。

4 结语

虽然铁路建设项目规模大、对环境影响范围广。只要铁路建设者遵照铁路建设项目环保体系,在各环节严格履行环保职责,铁路建设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是能够实现的。

参考文献

[1]王兆成.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研究.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

[2]张征.环境保护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篇5:铁路基本建设、技措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试行)

验收管理规程(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强化环境保护部审批的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管理,建立“三同时”监督检查机制,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及《环境保护部机关“三定”实施方案》,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 本规程适用于环境保护部负责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建设项目(不含核与辐射设施建设项目)“三同时”监督检查和竣工环保验收管理。

第三条 建设项目依据规模、所处环境敏感性和环境风险程度,其竣工环保验收现场检查按Ⅰ、Ⅱ两类实施分类管理。

第四条 环境保护督查中心和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参与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受委托承担Ⅱ类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现场检查。

第五条 环境保护督查中心受委托承担建设项目“三同时”监督检查。

地方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辖区内建设项目“三同时”日常监督管理。

第六条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以及承担验收监测或调查工作的单位和个人,应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行为准则与廉政规定》。验收监测或调查单位应客观公正反映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及效果,对验收监测或调查结论负责。

第二章 “三同时”监督检查

第七条 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文件抄送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保护督查中心和省、市、县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环境保护督查中心和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受环境保护部委托,分别负责组织开展“三同时”监督检查和日常监督管理。建设单位应当在建设项目开工前向环境保护督查中心和地方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书面报告开工建设情况,并定期书面报告“三同时”执行情况。

第八条 环境保护督查中心和地方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跟踪建设项目进展信息。

建设项目开工后,环境保护督查中心及时制定并实施“三同时”监督检查计划;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及时制定日常监督管理计划,并组织市、县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予以实施。

第九条 监督检查和日常监督管理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其审批文件为依据,主要内容包括:

(一)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以及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是否发生重大变动;

(二)环境保护设施和措施与主体工程设计、施工、投产使用是否同步;

(三)施工期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情况;

(四)施工期环境监理的实施情况;

(五)施工期环境监测的实施情况;

(六)前次监督检查和日常监督管理的整改要求落实情况;

(七)限期整改和行政处罚决定等落实情况。

监督检查和日常监督管理应当制作现场检查记录和取证询问笔录等书面记录。

第十条 建设项目建成后,环境保护督查中心应当及时编制“三同时”监督检查报告报送环境保护部,作为该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的依据之一,并同时抄送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第十一条 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文件要求开展施工期环境监理的建设项目,建设项目建成后,环境监理单位应当编制施工期环境监理报告,作为该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的依据之一。

第十二条 环境保护督查中心和地方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三同时”监督检查和日常监督管理中,发现建设项目存在“三同时”执行不到位、尚未构成环境违法的行为,应督促建设单位及时整改,并书面报告环境保护部。

第十三条 环境保护督查中心和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三同时”监督检查和日常监督管理中,发现建设项目存在以下环境违法行为,及时调查取证,提出处理建议,书面报告环境保护部:

(一)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擅自发生重大变动;

(二)超过法定期限开工建设,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重新审核;

(三)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造成严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四)配套的环境保护设施未与主体工程同时建成并投入试运行;

(五)未按法定期限办理竣工环保验收手续;

(六)环境保护设施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主体工程即投入正式生产或者使用;

(七)其他环境违法行为。

环境保护部对违法行为依法予以行政处罚。查处情况以及行政处罚决定书等相关法律文书抄送环境保护督查中心和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督查中心负责监督行政处罚决定书、限期改正通知书等的执行。

第十四条 环境保护督查中心每季度第一个月的前十日之内,向环境保护部报送上一季度建设项目“三同时”监督检查情况;每年一月的前二十日之内,报送上一建设项目“三同时”监督检查工作总结。

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每季度第一个月的前十日之内,向环境保护部报送上一季度辖区内建设项目“三同时”日常监督管理情况;每年一月的前二十日之内,报送辖区内上一建设项目“三同时”日常监督管理工作总结。以上材料同时抄送环境保护督查中心。

第十五条 环境保护督查中心和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建立建设项目监管档案。

第三章 竣工环保验收管理

第十六条 建设项目建成后,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其审批文件、日常监督管理记录、施工期环境监理报告,对环境保护设施和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现场检查。需要进行试生产的,应在接到试生产申请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征求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保护督查中心意见后,做出是否允许试生产的决定。试生产审查决定抄送环境保护部及环境保护督查中心。

第十七条 建设项目依法进入试生产后,建设单位应及时委托有相应资质的验收监测或调查单位开展验收监测或调查工作。验收监测或调查单位应在国家规定期限内完成验收监测或调查工作,及时了解验收监测或调查期间发现的重大环境问题和环境违法行为,并书面报告环境保护部。

第十八条 验收监测或调查报告编制完成后,由建设单位向环境保护部提交验收申请。对于验收申请材料完整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部予以受理,并出具受理回执;对于验收申请材料不完整的建设项目,不予受理,并当场一次性告知需要补充的材料。

验收申请材料包括:

(一)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申请报告,纸件2份;

(二)验收监测或调查报告,纸件2份,电子件1份;

(三)由验收监测或调查单位编制的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公示材料,纸件1份,电子件1份;

(四)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文件要求开展环境监理的建设项目,提交施工期环境监理报告,纸件1份。

第十九条 环境保护部对受理的建设项目验收监测或调查结果按月进行公示(涉密建设项目除外)。对公众反映的问题予以调查核实,提出处理意见。

第二十条 环境保护部受理建设项目验收申请后,组织Ⅰ类建设项目验收现场检查;环境保护督查中心或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受委托组织Ⅱ类建设项目验收现场检查,并将验收现场检查情况和验收意见报送环境保护部。

第二十一条 环境保护部按月对完成验收现场检查的建设项目进行审查。

第二十二条 经验收审查,对验收合格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部在受理建设项目验收申请材料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办理验收审批手续(不包括验收现场检查和整改时间)。

建设项目验收审批文件抄送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保护督查中心和省、市、县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第二十三条 经验收审查,对验收不合格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部下达限期整改,环境保护督查中心和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督限期整改要求的落实。

按期完成限期整改的建设项目应重新向环境保护部提交验收申请。

对逾期未按要求完成限期整改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部依法予以查处。

第二十四条 对完成验收审批的建设项目按季度进行公告(涉密建设项目除外)。

第四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参照本规程制定相应的规范性文件。

第二十六条 本规程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附件:环境保护部审批的建设项目验收现场检查分类目录

附:

环境保护部审批的建设项目验收现场检查分类目录

一、Ⅰ类建设项目

1.涉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重大敏感项目。

2.跨大区项目。

3.化工石化:炼油及乙烯项目;新建PTA、PX、MDI、TDI项目;铬盐、氰化物生产项目;煤制甲醇、二甲醚、烯烃、油及天然气项目。

4.危险废物集中处置项目。

5.冶金有色:新、扩建炼铁、炼钢项目;电解铝项目;铜、铅、锌冶炼项目;稀土项目。

6.能源:单机装机容量100万千瓦及以上的燃煤电站项目;煤电一体化项目;总装机容量100万千瓦及以上的水电站项目;年产200万吨及以上的油田开发项目;年产100亿立方米及以上新气田开发项目;国家规划矿区内年产300万吨及以上的煤炭开发项目;总投资50亿元及以上的跨省(区、市)输油(气)管道干线项目。

7.轻工:20万吨及以上制浆项目、林纸一体化项目。

8.水利:库容10亿立方米及以上的国际及跨省(区、市)河流上的水库项目。

9.交通运输:200公里及以上的新、改、扩建铁路项目;城市快速轨道交通项目;100公里以上高速公路项目;新建港区和煤炭、矿石、油气专用泊位;新建机场项目。

10.总投资50亿元及以上的《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中的社会事业项目。

二、Ⅱ类建设项目

Ⅰ类建设项目以外的非核与辐射项目。

篇6:铁路基本建设、技措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试行)

关键词:铁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经济分析,指标体系,货币化

0 引言

铁路作为我国运输的大动脉,在各种交通运输中具有特殊地位,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但同时铁路建设项目在施工和运营过程中会以不同的形式对沿线植被、土地、自然景观、空气环境、声环境、水资源等环境要素产生各种破坏和污染。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的指导下,我国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有关环保的政策法规,铁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已成为项目可行性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以往的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中,往往只停留在对某些个别环境要素如大气、声等的分析研究,作定性的描述,没有从环境价值的高度对铁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程度做出定量的评价,这直接影响到铁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权威性,影响环评制度“协调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关系”作用的发挥。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缺乏一个有效联系经济系统与环境系统的桥梁——环境影响经济分析。

铁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经济分析是指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的指导下,以实现铁路建设项目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为目的,采用科学的分析方法,依据相关的标准和程序对环境影响所导致的损害和效益进行货币化计量的过程。

环境影响经济分析是联系经济系统和环境系统的桥梁,它以环境经济学为理论基础,要求以货币的形式表现项目建设对环境影响的经济损失值和效益值。即用经济价值衡量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利弊得失,包括项目本体工程环境损失值、项目本体工程环境收益值、环保措施投资、环保措施收益值和环保措施附带环境损失值。铁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经济分析可以更直观的表现铁路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好坏与程度,可以为大多数人所理解,更利于主管部门做出更加客观、准确的决策。

铁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经济分析过程如图1所示的内容,包括:界定铁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范围;确定环境影响因子、筛选环境影响要素、得出环境影响经济分析指标体系;环境影响实物型损益计量及货币化;计算环境总损失值。

1 界定环境影响的范围

界定环境影响的范围,即确定环境影响经济分析的范围,在铁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经济分析中是非常重要的一步。科学合理的界定分析范围,既能全面考虑项目可能带来的影响,也能重点突出经济分析,在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条件下能较真实的分析出铁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特性的经济损益,且不至于缺漏。

铁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经济分析的范围可参见《铁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和范围的相关规定。

2 确定环境影响因子、筛选环境影响要素、得出环境影响经济分析指标体系

铁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因子可以定义为铁路建设项目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对人体健康、人类福利、生产力及环境资源等造成影响的物理的、化学的或生物的因素。影响因子的确定有助于相关环境要素的筛选。铁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因子主要与线路沿线生态资源分布情况(如占用耕地、破坏植被等)和预期的环境破坏因素(如噪声、污水、有害气体排放等)有关,通常在环评工程分析阶段就已完成影响因子的确定工作。

环境影响要素是指受到环境影响因子影响的受纳体[1]。筛选环境影响要素是针对环境影响因子,从诸多影响因素中选出在经济分析中最重要或起主导作用的影响因素。筛选有助于集中分析最重要的影响。一般把受环境影响产生明显改变的环境要素以及受潜在影响的环境要素作为铁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经济分析主要内容。铁路建设项目环境要素主要包括:生产力(农业、林业、渔业等)、人体健康、日常生产生活、环境资源(植被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人类福利(建筑、景观生态、文物古迹等)等要素。铁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因子和环境影响要素及其对应关系见表1。

注:1.“√”标记表示所在行环境影响因子对所在列环境影响要素有较大影响,需对此影响做经济分析;2.水环境污染成分主要有p H、SS、BOD5、CODCr、石油类、氨氮、铅或镉等;3.大气污染物主要有CO,HC,NOX,SO2,尘土等。

在确定环境影响因子并一一筛选出它们的受纳体——环境影响要素后,便可得出环境影响经济分析指标体系,即影响因子作用于影响要素产生的收益和损失项。本文所研究的环境影响经济分析也就是将环境影响因子对环境影响要素的影响(包括收益和损失)货币化,即将这些指标一一用货币的形式表现出来。一般铁路建设项目经济分析指标体系如表2。

3 环境影响实物型损益计量及货币化

实物型损益的计量是指将铁路建设项目带来的环境影响予以量化,用一个合理的物理量来表达每一种环境影响的损益大小。这是数据整理与数据校准关键的一步。量化时应确保量化结果的一致性,从而使这些结果之间可以相互比较,也便于后续进行的实物型损益的货币化。实物型损益,应用的是剂量—反应函数予以量化[2]。

式中:F(x)为实物型损益;f为剂量—反应数学模型函数;xi是各种环境影响因子。

首先,在找出各种环境影响的基础上,确定每种环境影响相对应的环境影响因子和环境影响要素的量纲和数量(量纲的确定可以参考相关领域的文献和听取专家的意见);其次,通过计—量反应函数量化环境影响因子给相对应的环境影响要素造成的损益。例如:考虑铁路建设项目占用水稻田对生产力的损失,环境影响因子为占用耕地(100亩),环境影响要素为生产力损失(表现为水稻产量减少损失,量纲为kg),如此地水稻年亩产量为600kg(剂量—反应关系),则计算当年实物型损失为水稻产量减少100×600=60 000kg。

实物型损失的货币化就是应用相关货币化方法和技术,将每种环境影响实物型损益的量级从物理单位转换为货币单位的过程。目前,国内外在实践中常用的环境损益经济分析方法主要有直接市场法、替代市场法和意愿调查评估法等环境经济学方法[3]。

直接市场法是基于市场价格,通过环境质量的变化对自然系统和人工系统生产率的影响以及产品的市场价格来分析环境影响经济损益的方法。包括:市场价值法,机会成本法,人力资本法,环境保护投入费用评价法(防护费用法,恢复费用法,影子工程法)。

当研究对象的价值不能直接通过市场价格直接衡量时,可采用在价值方面能替代研究对象的替代物的市场价格来衡量,这类方法被称为替代市场法。替代市场法主要包括工资差额法、资产价值法和旅行费用法等。

意愿调查评估法是在环境状态的变化甚至连间接的观察市场行为都不能估价时,通过调查,推导出人们对环境状态变化的支付意愿或赔偿愿望的一种方法。它包括专家评估法、投标博弈法、无费用选择法和优先评价法等。

各项铁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经济分析指标的计算和度量方法见表2。

4 计算环境总损失值

依照文中所述的环境影响经济分析步骤和货币化方法,可分别计算出计算期内每年的铁路建设项目本体工程环境损失值Lb(生态、景观、声、振动、电磁辐射、大气和水环境损失货币值之)、环保措施附带环境损失值Lh、本体工程附带环境收益值Ib、环保设施收益值Ih和环保设施投资Ch。为了将环境影响经济分析不同年限的各项费用和效益进行比较,使整个项目的环境损失和收益值具有可比性,便于对比分析不同铁路建设项目对环境的损益程度,需考虑各项损失和收益值的时间价值,将它们折现。则铁路建设项目环境总损失值计算公式为:

式中:ETL为铁路建设项目环境总损失值的现值;Lbt、Lht、Cht、Ibt和Iht分别为第t年的本体工程环境损失值、环保措施附带环境损失值、环保设施投资、本体工程附带环境收益值和环保设施收益值;i为贴现率(银行储蓄利息);t为时间;计算期n年。

5 结束语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制度,而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是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界定铁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范围、确定环境影响因子、筛选环境影响要素、得出环境影响经济分析指标的基础上,利用环境经济学的方法将铁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量化进而货币化,计算环境总损失值,可为决策者提供更准确、可靠的决策依据,为更多“绿色铁路”的修建提供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培训教材)》[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7-15。

[2]徐嵩龄:《生态资源破坏经济损失计量中概念和方法的规范化》[J];《自然科学学报》1997(2):160-168。

篇7:铁路基本建设、技措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试行)

一、《办法》、《细则》出台的背景和目的

首都城市环境建设是首都全面可持续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做好“四个服务”的重要前提,也是展示首都文明进步形象的重要方面。

奥运会成功举办及新中国成立60周年重大庆典活动保障任务圆满完成后,市委、市政府根据北京市社会发展形势及时提出了建设世界城市的战略发展目标。世界城市的建设目标,对城市环境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升首都城市环境质量,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了“精细管理、美化市容”工作要求,同时把“全面推行首都城市环境建设综合考评”,加强城市环境长效管理,做为城市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首都城市环境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简称“首都环境建设办”)依据要求,研究建立了首都城市环境考核评价体系,编制了考评办法,制定了考评实施细则。从2011年第二季度起,全面推行首都城市环境建设综合考评。

开展首都城市环境建设综合考评目的是通过考核评价引导城市环境建设管理和投入的持续改善,促进城市环境建设在信息化、精细化和社会化等方面实现创新发展,调动区县、部门环境建设的积极性,促进城市环境建设各项任务的完成。

二、《办法》规定了考评的主体、主要内容和对象

考评的主体是首都环境建设委,具体工作由首都环境建设办实施。

考评主要内容是首都“四大环境”,即:市容环境、生态环境、设施环境和秩序环境。重点考核评价各成员单位在首都城市环境建设中的履职效率、管理效能、服务效果和创新创优等方面的情况。

考评的对象是承担城市环境管理职能的单位、部门,并通过对区县政府城市环境建设工作的考评,发现职能部门在环境建设管理中存在的共性问题,通过对“块”的考评促进“条”的管理,提高环境建设专业队伍服务区县、服务公众的水平。

三、《办法》明确了考评的原则、制度和方式

原则:属地管理,条块结合,分区分类,循序渐进。

工作制度:综合检查、年度考评。考评的周期是年度,一年考评一次。

考评方式:采用综合考评(100分)和社会评价(100分)双百分制。其中综合考评的权重为70%,社会评价的权重为30%。通过双百分制考评,对考评对象管理全过程进行监督,对其管理绩效进行综合考评和社会评价。

分层实施:城区、郊区分层实施考核评价,城六区为一个层次,十个远郊区县为一个层次。

四、考评的组织与实施

依据《办法》的规定,首都环境委建立考评联系会制度,首都环境建设办负责组织综合考评和社会评价的实施。具体对重点任务及工作保障、综合检查、信息化城市管理系统、环境卫生、城市容貌、环境秩序、园林绿化、大气环境、水环境、社会公众满意度调查、城市环境热线统计、市政市容志愿服务团队信息反馈等12个项目进行考评。

重点任务及工作保障考评每季度或每年组织1次。综合检查根据环境建设重点任务、季节变化,每年组织1-2次。信息化城市管理考评每季度进行一次打分,并结合全年主观评价,年终进行汇总计入城市环境建设考评。环境卫生每季度或每年组织1次考核。城市容貌专项考评按季度组织实施。环境秩序包含城管执法重点工作任务和日常执法两项内容。城管执法重点工作任务每季度组织抽查,年度考评。日常执法实行月考核、季评价、年度汇总。

社会公众满意度调查是指对城市环境建设社会公众满意度进行调查。该项目按季节或季度组织实施。城市环境热线统计考评的主要内容是城市环境热线反映的环境卫生、城市容貌、环境秩序、井盖管理、线杆线缆、供热质量等方面的合理诉求和媒体反映的环境问题。该项目季度统计,年终打分。市政市容志愿服务团队信息反馈是将志愿者向市城市管理信息平台(12319)反馈的服务信息,计入对考评对象的评价,实行季度统计,年度评价。

五、考评结果及奖惩措施

《办法》规定,首都环境建设考评结果将分为优秀、良好、达标、不达标四个档次,年终根据环境建设综合考评结果,提出年度评比表彰的意见。考评的信息由首都环境建设办在政府网站、新闻媒体上公布,并报市委组织部和市政府绩效办。同时,《办法》还设置了相应指标,因违纪违法、重大责任事故和责任不落实等情况发生将降低成绩档次。

篇8:铁路基本建设、技措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试行)

竣工验收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 是铁路建设项目按批准的设计文件内容建成, 由验收机构对其进行综合评价考核, 移交接管使用单位的整个过程。对促进建设项目及时投产, 发挥投资效果, 总结建设经验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局已竣工验收开通了一批铁路建设项目, 为完善中部铁路网络、缓解运输压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较好条件。但是, 在竣工验收环节未严格落实验收程序、问题整改不彻底、工程移交困难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投产项目的正常运营。本文主要从规范验收程序、落实验收问题整改、理顺移交关系探讨铁路基本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管理, 以供有关单位参考。

1 规范验收程序[1,2,3,4,5]

1.1 基本要求

⑴在验收开展前明确接管单位。为避免验收、移交时设备接管单位不清、影响后续工作的开展, 建设单位应提前对各专业设备进行梳理 (特别是新型设备设施) , 在静态验收开始前2个月向路局上报关于明确建设项目工程设备固定资产接收、使用、维修单位的报告, 由路局总工室、劳卫等部门在验收前发文明确接管单位和管界划分。

⑵建设单位应坚持按照验收程序办事, 做到不具备验收条件的不仓促申请验收。为避免开通后再要点施工、减少其他临近营业线施工作业工作量, 对因工程建设和运输要求需分段开通的工程, 应按照全封闭、全立交、附属工程全部完成、路材路料清理干净的原则组织施工, 在达到开通基本条件后再向路局申请组织验收。

⑶凡是未经施工单位自验, 未向建设单位报验, 建设单位未组织设计、施工、监理单位、设备接管单位对口检查确认工程完成情况, 以及未完成技术资料移交的工程, 不得申请验收, 路局工程验收委员会办公室不得组织验收。

⑷消防工程应在工程施工前由建设单位组织向铁路公安消防机构申请消防设计审核, 而不是等消防设施施工完毕后再去补充报审报验手续。

1.2 验收前准备

⑴施工单位应在工程完工前15天向建设单位提出验收计划, 包括预计完工日期和开通日期、工程内容、开通所必需技术资料等。建设单位组织核对技术资料齐全、完整、准确无误后, 组织施工单位分专业向局相关站段、业务处室移交技术资料, 并办理移交签认手续。

⑵建设单位应按照验收标准的规定, 组织设计、施工、监理单位进行单位工程验收, 并填写《单位工程质量验收记录》。对急需开通达不到单位工程验收条件的, 需在单位工程质量验收记录中注明验收范围和未完工程项目等。

⑶施工单位经自验、向监理报验、取得合格意见后, 向建设单位报送专业工程验收申请表, 建设单位及时组织施工、监理、设计、设备接管单位, 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查和技术资料核对, 确认已具备验收条件后, 五方签署检查意见, 方可向路局工程验收委员会办公室报送验收申请报告。

1.3 申请验收

建设单位在确认具备验收条件后, 向路局工程验收委员会办公室行文申请静态验收, 并附全套的《专业工程验收申请表》。验收申请报告应包括工程概况、建设情况, 明确验收范围, 具体说明申请验收的各专业情况、线路里程、主要设备等, 建议参验部门、单位和专业分组, 建议验收时间。建设单位在向路局申请建设项目验收的时候, 同时要联系地方主管单位对移交地方的上跨立交进行验收。

1.4 验收组织

路局工程验收委员会办公室根据验收申请, 确认静态验收条件, 编制静态验收总体实施方案, 并启动验收, 各专业验收工作组制订专业验收实施方案, 开展本专业的静态验收组织。静态验收实施方案包括工程静态验收的范围、任务、验收单位及人员组成、程序与计划安排, 各专业的参验部门和单位应细化到固资接管单位、养护维修单位、使用接管单位, 确保每项设备验收到位, 同时明确规范验收工作程序、搞好验收组织、落实问题整改、做好报告编制方面的具体要求。

对消防设施验收, 消防主管部门在组织消防专项验收时不仅参建单位参加, 接管使用和维护单位也应参加, 以便接管单位提早介入熟悉设备、做好设备接管工作。

2 落实验收问题整改[1,2,3,4,5]

2.1 提前介入工程验收

问题整改不到位是制约设备移交、造成移交周期较长的直接原因, 目前总公司已出台《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明确铁路局提前介入铁路建设项目有关事项的通知》, 建设单位应借此契机, 在工程建设后期, 邀请设备接管单位提前介入建设管理, 熟悉项目建设标准, 参与工程质量、设备质量检查与验收, 了解设备使用功能, 及早发现问题, 并抓住施工单位人员大量在场的有利时机全力整改, 避免大量问题在验收后处理。

2.2 明确验收存在问题整改销号比例

验收质量好坏, 问题整改销号是关键环节, 专家评审主要是对验收报告存在的遗留问题处理结果进行确认、评审。按照《高速铁路工程静态验收技术规范》质量问题整改方面的规定, 质量问题要按照是否影响动态验收和行车安全进行分类, 对影响动态验收和行车安全的质量问题, 必须在动态验收前完成整改和复验, 对暂不影响动态验收和行车安全的质量问题, 应在初步验收前完成整改和复验。然而实际验收过程中, 暂不影响动态验收和行车安全的质量问题一般在问题库中所占数量居多, 若不规定问题整改率, 易形成遗留质量问题比例偏大、数量较多的情况, 因此, 应在验收过程中补充规定静态验收阶段、动态验收阶段暂不影响动态验收和行车安全的质量问题的整改率, 同时所有质量问题应在初步验收前完成整改和复验。

2.3 实行验收存在问题整改结果签字确认制度

⑴实行验收存在问题共同签认制度。完成初步检查后, 各专业验收组组长要及时组织各验收成员参加的分组讨论会, 梳理、归纳发现的本专业问题, 明确整改措施、复验期限, 对同类问题进行合并归纳, 对发现的其他专业问题由其他相关专业汇总归纳, 上述情况要全部录入专业静态验收检查问题汇总表, 并须经相关处室、设备接管单位、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单位负责人共同签认。对于验收中设备接管单位提出的超出设计标准的问题, 建设单位应加强和接管单位的沟通, 组织专题研究, 及早明确意见解决。

⑵实行整改结果销号共同签认制度。建设单位组织参建单位完成问题整改向专业验收工作组申请复验后, 各专业验收工作组负责对整改结果进行复验和确认, 在专业静态验收检查问题汇总表中填写整改结果, 并经组长及其他各方负责人共同签认, 结果未经组长签认视为未销号。

2.4 落实建设单位组织问题整改的责任

建设单位在验收存在问题整改中居主导地位, 问题销号情况与其组织是否得力紧密相关, 而设备接管单位是出具验收报告的单位, 由其根据问题整改销号情况决定能否给出合格结论、出具验收报告, 为保证验收计划的按期落实、促成项目尽早投产, 设备接管单位常常面临存在问题整改不到位无法出具验收报告的实际压力。因此, 可将建设单位组织验收存在问题整改的责任纳入建设单位绩效考核, 同样, 也可将施工单位整改验收存在问题的责任纳入施工企业信用评价考核。

2.5 做好质量检查回访

建设单位应将工程质量回访的有关要求纳入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合同, 督促参建单位按合同约定开展工程质量回访和工程保修工作。在建设项目交用一年或与施工单位清算质保金之前, 组织设计、施工、监理单位进行工程质量回访, 对验收遗留问题整改、剩余工程完成情况、运营后发现的问题进行梳理, 分清责任, 按设计完善、施工质量、设备补强、维护质量等分类, 对影响安全的问题必须立即整改;对不影响安全的问题, 制定整改措施, 明确整改责任单位、责任人和整改期限, 闭环管理, 问题逐项整改销号后, 方可清算质保金。

3 理顺工程移交关系[1,2,3,4,5]

3.1 明确新型设备接管范围

设备由谁负责养护维修、由谁负责使用等设备接管范围在现行铁路技术管理规程、路局行车组织规则中有大体上的分工, 但像调度所、动车段、基础设施维修基地、客服信息系统等新型设施大量运用了综合技术, 仅按照谁使用谁接管的原则来划分接管范围, 容易造成养护维修单位与使用单位之间扯皮, 如动车段内的轨道桥和综合管沟, 消防综合控制室、调度楼综合监控室 (消防、安防、设备) 等, 因此, 按照专业管理、集中管理的原则对新型设备进行梳理, 在技术规程和行车组织规则中补充明确养护维修和使用单位显得尤为重要。

3.2 补充工程实体移交手续办理要求

工程移交包括竣工资料移交、工程实体点交和固定资产移交三部分工作。但现行竣工验收移交办法仅明确了对于验收合格的建设项目, 接管使用单位应及时接管并办理有关手续, 工程实体移交无竣工验收交接记录表来证明施工单位向接管单位的交接情况, 因此, 可结合实际补充制订竣工验收交接记录表, 明确验交范围及工程数量, 设备接管单位对工程实体进行点交签认, 《竣工验收交接记录表》等相关工程 (设备) 移交资料一并纳入档案管理。

3.3 明确移交时限

按照现行验收办法, 完成安全评估后工程可以开通初期运营, 但由于没有明确工程移交时限, 一些工程开通使用后设备移交工作迟迟不能完成, 造成建设部门额外的负担和责任, 因此, 可补充明确工程移交时限和具体内容, 明确规定工程在安全评估之前必须完成施工单位的竣工资料移交、工程实体移交和固定资产初估入账手续。

3.4 强化公跨铁验收移交

目前总公司就加快办理公路跨越铁路立交桥移交手续已多次出台相关规定, 提出了新建项目在立交协议中明确接管单位、在验收前签订接管移交协议并完成移交的要求, 但开通铁路上跨公路立交移交地方手续未完成、安全责任未落实的问题依然较为突出, 因此, 可结合实际在路局验收细则中补充相关要求。

4 结语

竣工验收是全面考核建设工作, 检查设计、工程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审查资金使用是否合理的重要环节, 对促进建设项目及时投产运营、发挥投资效益和提高建设管理水平有重要作用。为达到竣工验收管理的基本要求, 竣工验收前准备是完成竣工验收的前置条件, 其质量和进度将直接影响到工程建设项目的竣工验收, 因此, 建设单位应组织参建单位尽早上手, 与工程建设同步进行, 而不是等施工完毕后再去补充资料。同时, 为确保竣工验收工作的质量, 分析竣工验收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也是必要的, 避免后期影响建设项目的投产运营。

参考文献

[1]铁建设[2012]107号.高速铁路竣工验收办法[Z].

[2]铁建设[2008]23号.铁路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交接办法[Z].

[3]铁总建设[2014]91号.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进一步规范铁路基建大中型项目竣工验收工作的通知[Z].

[4]铁总办[2014]58号.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明确铁路局提前介入铁路建设项目有关事项的通知[Z].

篇9:浅谈对铁路建设项目的资金管理

【关键词】建设项目;资金风险;资金管理

2014年全路计划安排固定资产投资达到8000亿元,新开工项目达到64项。铁路基本建设项目投资具有规模大、投资多、工期长、多方参与、情况复杂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加强铁路建设项目资金管理防范资金风险成为每一个工程建设项目指挥部财务部门工作的重点。

一、铁路建设单位对建设资金管管理的现状

1.资金的开户管理

要求铁路建设资金在铁道资金结算中心开设账户,按建设项目实行分账核算和管理。项目管理机构开立、撤销或变更银行账户,均应按规定的批准权限和程序报批。

2.资金的筹集

合资铁路公司根据出资协议、建设项目投资计划、年度(月份)资金使用预算、合同及工程建设实际需要,向铁路局财务处和其他出资者申请建设项目资本金,债务性资金自行筹集。自行筹集的建设资金,应按照“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多渠道、多元化、低成本”的原则,经股东会、董事会决议通过后执行。

3.资金的支付

支付工程预付款、备料款、进度款和结算款前,财务部门需提供资金支付联签单(联签单应列示汇款去向、用途、额度、合同金额、已付金额、累计计价及累计付款金额等内容),经指挥部负责人、总会计师、财务主管人员及相关部门负责人联签后据实支付。联签过程中各部门、人员必须对提交资料及决策结果的真实、合法、合规性负责。

4.资金预算

项目建设单位(或出资人代表)财务部门按分章节和分项费用计划、施工进度、合同约定编制年度资金预算,国铁项目建设单位根据资金预算、合同和验工计价所需资金分月向铁路投资出资代表请款;建设单位根据铁路建设项目年度基本建设支出预算、年度投资计划以及工程建设实际需要,逐级申请领用建设资金。

5.资金监管

各铁路局主要负责对建设项目管理机构和合资铁路建设单位建设资金的管理与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路局资金结算中心对各建设项目办理的资金支付进行实时监控。

二、 铁路建设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1.在对项目总包单位检查过程中发现项目总包单位存在超额违规上交上级管理费和违规占用、挪用项目建设资金。铁路施工单位通常投标过程中以集团公司名义取得项目中标资格,中标后由二级公司、分公司或直接成立项目经理部具体负责项目施工管理。项目经理部按工程中标额分年向集团公司上交不超3%管理费。实际管理中为了集团利益或项目经理为了完成指标出现超额上缴管理费现象。同时,存在一个项目经理部管理几个项目的情况,这种情况就会出现资金用途界限不清占用资金的现象。

2.资金筹集过程中,权益性资金存在出资代表资本金拨付不及时。项目管理单位根据投资计划按月向投资方申请权益性资金,铁路总公司出资方项目资本金通常到位比较及时,但是地方投资项目资金存在不能及时拨付的现象。合资铁路建设单位或项目管理机构自筹资金受经济环境、宏观政策影响不能及时到位。

3.合资公司项目管理机构月末银行存款结余资金数额巨大,资金使用安排不合理造成建设成本增加。铁路融资渠道单一主要依靠铁路发行债券和商业银行提供信用贷款。近几年受国家经济形势变化、宏观政策调整铁路从商业银行融资困难增加。有些项目管理单位为了保证项目按期完工,向商业银行申请信用贷款时间节点安排提前,在权益性资金尚有大量结余的情况下申请银行贷款,许多项目管理机构月末银行存款结余金额达到几亿元之多。过早使用债务性资金使建设期贷款利息大量增加,超过投资概算定额。

4.验工计价存在虚验、预验、暂估计价和超计划、超合同计价,违规申报一类、二类变更套取建设资金。建设单位年未为完成年度投资计划进行虚验、预验,因虚假验工出现资金违规拨付情况。施工单位季度、年度虚验、预验骗取建设资金。施工单位利用图纸设计不合理或采用不正当手段通过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提出一类、二类变更。实际工作中施工单位因为利益驱动作假申报变更设计,虚构工作量、物资材料款、机械使用费等骗取建设资金。

5.各铁路局等投资主体对合资公司银行账户监管不到位。现实工作中发现合资公司开立银行账户虽然在路局资金管理机构备案,但开户后对合资公司账户资金流向管理不到位。大量合资公司不在路局资金结算中心开户,由于未在铁路资金结算中心开户,路局资金监管机构无法实时对合资公司的账户资金进行监管,导致许多合资公司银行账户资金余额较大,造成资金利用效率不高,有的单位资金余额来自银行贷款导致建设期贷款利息增加,从而推动了建设成本的增加。

6.部分铁路基本建设财务人员素质较低,导致资金管理手段、方法、水平落后。随着体制改革和建设项目的急剧增加,基建财财务人员无法满足建设项目大量增加的需要,许多建设系统财务人员从各运输站段或多经单位抽调,配备的财务人员对基建财务程序、法规等不熟悉,不能适应基本建设发展的需要。其产生资金风险主要表现是资金管理部门人员素质不高,内控制度不全,部门职责不清,多头管理,工程价款结算不尽合规,款项支付混乱。

三、铁路基本建设项目资金管理的建议

1.建立防范资金风险的防御机制和预警机制,签订项目管理机构、施工单位、施工单位开户银行的三方监管协议

通过建立资金监管台账,对资金使用与流向进行定期监督、检查。每月要求施工单位上报资金需求,月末通过银行对账单对施工单位资金支出进行监控,防止施工单位挪用项目资金。对监督、检查的时间、内容、范围、结果以及处理情况进行详细记载。

2.坚持四个原则管理建设资金

(1)按照预算管理的原则:根据预定的计划,以项目建设为中心,以提高资金效益为出发点,通过编制来源预算、使用预算,保证资金供给,控制资金的管理与使用。资金筹集要遵循“先权益性,后债务性”原则,根据投资计划安排资金保证项目建设的需要,合理保持资金结余,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在资金供应时间上要与项目建设的需要相互衔接,保持资金流动性正常。

(2)依法管理的原则:铁路建设资金管理必须遵守国家财经方面的法律法规,遵守财经纪律,严禁挪用,杜绝贪污、浪费现象。

(3)封闭管理的原则:专款专用(任何单位不以任何理由挪作他用)、按时列报(以经过审价的支出数作为实际支出数列报)、单独核算(按项目分别核算)、及时报账(项目管理单位及时报送月报、年报、竣工决算等)。

(4)效益原则:会计人员编制合理的资金预算,既要保证工程项目有足够的资金,不致因资金供应不足或不及时而影响工程建设进度,又要尽可能不占用过多的资金,减少利息支出,减少资金筹措的困难。

3.积极引入外部中介机构的介入

外部中介机构不仅是会计师事务所,还包括第三方审价机构、施工检测机构等。通过外部中介机构的介入,不仅能够帮助项目管理机构及时的发现问题,还能够提高项目管理机构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有力的保证了资金的有效监管,同时对资金的合理使用也能提出宝贵的建议。

4.加强对各合资公司及国铁项目指挥部银行账户管理

通过对各合资公司及国铁项目指挥部银行账户进行归集,日余额归集到路局、总公司集团账户。归集后不但规范了各合资公司及项目指挥部账户管理,而且有利于增强资金调配,合理运用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减少资金成本,节约建设成本。

5.加强铁路建设系统财务人员队伍建设

上一篇:婚庆公司经典广告词下一篇:须弥山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