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川区教育局文静

2024-04-07

达川区教育局文静(精选6篇)

篇1:达川区教育局文静

聚力“123”工程 建设幸福蒙养苑

――达川区实验小学党建“123”工程“五正”党建文化简介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金秋送爽,金桂飘香,时逢举国翘盼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夕,达州市党建工作现场会在我校隆重举行,这是实小和全体实小人的荣光。根据会议安排,我在此作学校党建工作交流发言,倍感责任和压力,感谢领导对我校党建工作的关心与信任。今天,我向大家汇报交流的题目是“聚力‘123’工程,建设幸福蒙养苑”。

达川实小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初为秀才杨作舟在现达川区南外设立的私塾,名“蒙养学堂”。后几经迁址和更名,历110余载风雨春秋,坚定地走出了一条以“蒙养教育”为特色的个性化办学之路。近年,学校先后荣获国家“十一五”重点研究课题实验校、全国红旗中队、全国家校共育实验校、全国注题实验一等奖获得学校、省级“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等近百项殊荣。目前,学校分设两个校区,共100余个教学班,在校学生6000余人,在职教师300余人。学校党总支部委员会设书记1人,下设党支部4个。党员教师103人,占教职工总人数的34.5%,其中党员特级教师4人、省级骨干或学科带头人5人。

我校党建工作,在认真落实达川区委、区教科局党委关于做好基本队伍、活动、阵地、制度、保障“五方面定标明责”和充分结合、软硬结合、上下结合、正反结合“四个落实”的党支部标准工作法基础上,结合学校秉承的“授蒙养正,格物致知”的办学理念,构建了以“养正”为核心的党建“五正”文化,形成了我校党建文化的核心理念——“正道前行,知行合一”,实现了校园文化与党建文化有效对接和有机融合——围绕教育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教育。让党建工作“润物于无声,育人于无形”,引领、助推学校各项工作的全面提升和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

一、聚力“123”工程,构建党建工作特色

(一)围绕“一个任务”:党建工作始终围绕 “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办人民满意教育。

我校始终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质量才是‘民’信片”为可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把党建工作融入教育教学的本职工作中,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把培养人、关注人、发展人作为第一要务,把教师的健康发展、学生的健康成长、人民对学校的满意度作为检验党建工作好坏、得失、成败的标准。努力让老师们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努力让学生成为乐学、阳光、健康、睿智的“雅德”少年。学校在教师中开展了“做合格党员·当好老师”活动,将“两学一做”深化融入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在学生中开展了争做“雅德少年”和争创“雅德班级”活动,周周评比,期期表彰,长期坚持。为 “人民满意”的追求增添举措,让办“人民满意”教育落实到学校工作的点滴细微之处。

(二)强化“两项功能”: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是基层党组织两个最根本的功能。我校党总支深知,基层组织党建工作的核心是发挥党组织的先锋堡垒作用,并以之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传递我党“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在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方面,我校始终注重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建设,增强党员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大局意识,强化理想信念建设,用共同的事业凝聚人、鼓舞人,用共同的校园文化团结人、滋养人,开展党建活动,以活动落实党建质量,如以“五四”青年节和“七·一”建党节为活动载体,组织教师就近参观将军故里和万源保卫战史陈列馆等活动,寻访红色记忆,弘扬红色文化;邀请达州日报社长何南观讲“达州历史”等,增强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奉献家乡之情;借助“三会一课”、干部培训、评选表彰“十佳好媳妇”、学习淇竹家风晒自家家风家教等活动,用身边人讲身边事,推动社会正能量传播,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勇于担当、实干奉献。

在强化党组织的服务功能方面,我校牢固树立“师生利益无小事”的理念,主要从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等方面促进学生幸福、健康成长和教师幸福发展。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把党务当作业务来抓,实现领导到服务的转变,及时妥善解决师生、家长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学校开展了服务群众“四个四”行动,即推行阳光操作“四公开”、承诺服务“四个好”、教育自律“四个不”、责任管理“四个制”活动,以实现服务功能最优化。

(三)开展“三项活动”:在学校教育工作和创先争优工作中开展 “亮”、“比”、“争”活动。

一是开展亮身份、亮标准、亮承诺活动。佩戴党徽、设立党员责任区和党员示范岗,规范师德、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服务要求,签订廉政建设、师德建设等承诺书,以亮出党员身份、亮明岗位责任、亮出服务承诺。“亮”活动让党员置于广大师生和社会的监督下,时时不忘自己身份,事事廉洁尽职而为。

二是开展比能力、比作风、比业绩活动。教学练兵,业务比武,文明服务、优质工作,不断提高育人的业务技能和水平,提高社会对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的满意度。

三是开展争当学习先锋、师德先锋、教学先锋活动。引导广大教师加强对政策法规、业务知识和岗位技能的学习,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服务能力,践行“有理想信念、有仁爱之心、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的好老师标准,努力成为教学工作的行家里手并尽职尽责,不断促进服务态度和工作作风的转变。

二、“五正”文化,助推党建正道前行

我校把教育教学工作的育人目标、管理体系、教师队伍、教育教学、环境建设与党建工作的思想建设、制度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廉政建设五个方面分别从功能上对应,提出了德厚心正、法明行正、品端志正、学高业正、风清气正的 “五正”党建文化。教学工作和党建工作的两个五位一体互融一体,构成我校独有的党建工作模式。“五正”文化是对党员、教师、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办人民满意教育方面的要求和愿景。据此,学校将党建工作首先融入到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和习惯养成中。如:学校与达川区文化馆联手开展了“国学进校园”活动,编写了“蒙养学堂”校本教材1-6册,开展了“读、画、诵、演、写”革命传统文化活动,在学生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认识并传承我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革命斗争的文化。从小学生开始打好认识中国共产党、学习优秀模范党员事迹、学习廉洁文化的精神底子。“五正”文化要求党员老师内化于心,外显于形。从养心、养行、养志、养业、养廉诸方面率先垂范,践行“三严三实”、对标“四讲四有”,做合格党员,做实小好老师。以此推动“六严六好支部建设,确保支部确保整个党支部方向正确、品格正直、作风正派,昂首阔步正道前行。

“五正”文化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起来,形成实小独特的教风,促进、丰富了校风,与学校“养正”文化相呼应。我们将以“五正”作为激励实小每一位师生“不忘初心,奋力前行”的根本动力,也将以此作为我校党建工作矢志不移前行的精神动力,全力建设幸福蒙养苑,为每一位孩子幸福成长奠基,为即将召开的十九大献礼,正道前行,勇往直前。

附:

1、教育教学的五位与党建工作五位的对应关系及提炼的“五正”:

育人目标—思想建设→德厚心正;管理体系—制度建设→法明行正;教师队伍—组织建设→品端志正;教育教学-作风建设→学高业正;环境建设—廉政建设→风清气正

2、学校开展服务群众“四个四”行动。

推行阳光操作“四公开”,联系方式公开、身份公开、承诺公开、要求公开;

推行承诺服务“四个好”即理论业务好,服务态度好,教学质量好,社会反响好;

推行教育自律“四个不”即百问不烦,百难不倒,百责不诿,百事不欺;

推行责任管理“四个制”。即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绩效奖惩制,群众评议制。

篇2:达川区教育局文静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落实好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和《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2015年修订)》《四川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方案(2015年修订)》、《达州市达川区教育科技知识产权局关于全面提升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强力推进“四大工作 圆满完成任务目标》文件要求,更好的适应教育改革发展新形势和新任务,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年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和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精神为指针,引导学校遵循教育发展规律,树立公平的教育观和科学的质量观,进一步确立质量立校、质量兴校、质量强教的正确导向,建设“书香南小、健康南小、和美南小”,以党建为抓手,强力实施精准扶贫;以德育为先,安全第一,教学为中心,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扎实推进课程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建立健全保障体系,全面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品质。认真落实区教科局领导提出的“四大一抓”,立足学校实际,使学校继续向着“制度化、规范化、精品化”迈进,争取学校年度考核持续领先,教育质量全面提升,争创区内一流。

二、重点工作

1、真扶贫、扶真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贯彻习总书记关于四川脱贫攻坚的重要指示,认真落实区委区府和区教科局的工作要求,在达川区南坝小学抓细抓实,始终坚持真扶贫、扶真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学校专门成立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曾建明任组长,王希任副组长,尹志彬、陈涛、王希何红敏、柏江、王云、吴兴、何涛、何华全、黄琳、秦力、刘云波、李娟等任成员,整合全校综合力量,全力以赴抓扶贫。全体教职工围绕扶贫工作为中心,服务脱贫大局,转职能、转方式、转战场,唱响“彰显脱贫攻坚”主旋律。各位教职工要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当前的政治任务、头等大事来做,做出效果,做出实绩。

2、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 一是建设一支具有统筹协调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以及执行能力强的干部队伍,增强服务意识,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坚持专家治校的理念,坚持党对干部队伍的领导,严格用人纪律,坚持用人导向,用人之长,知人善任,充分发挥和调动每个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加强纪律性、大局观和看齐意识。锻造一支业务上能够引领教师发展、思想上能够成为教师榜样的领导班子队伍。二是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爱岗敬业、热爱教育的教师队伍。坚持名师执教的理念,打造本校名师,为名师成长提供必须的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让名师引领学科发展,让名师提升队伍素质,有条件的时候建立名师工作室。开展教师培养计划和骨干教师帮扶计划,支持教师参加各级专业学习和培训,加强校本培训,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3、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全面落实“提质增效”发展战略

学校以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为前提,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以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和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以落实教学十有效为抓手,人人讲质量、处处讲质量、时时讲质量。向制度建设要质量、向规范管理要质量、向课堂教学要质量、向课外活动要质量,把质量意识贯穿在学校工作中的每一个方面,贯穿在教育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贯穿在学生培养的每一个细节。统一认识,统一思想,统一目标,统一步调,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坚实的思想保障。以学科和教研组为单位认真分析学情和教情,找寻“突破点”,寻找“着力点”,制定提升学科质量的具体路径,落实具体实施办法,将“提质增效”作为学校大课题展开研究,确保学校教学质量上一个台阶,确保在六年级出口和质量监测中取得优异成绩,确保在全区和片区排位中总名次稳中有升。

4、坚持以德育为先,大力抓好师德师风和学生养成教育 扎实推进德育工作必须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做指导。必须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让德育成为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学校发展的目标和动力。一是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把教师师德作为教师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也作为教师评职、评优、选先、晋级等的重要条件。要把工作责任感、事业忠诚度、职业荣誉感和对学生的爱心作为师德师风的主要方向,把爱岗敬业、爱护学生、行风建设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二是大力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习惯决定命运,养成良好习惯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要做“看得见的德育”,要把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明行为习惯及卫生意识等为出发点,根据学生习惯养成的规律,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今年将以文明礼仪之有序和专注为重点,重点解决学生上下楼梯乱跑乱跳、楼道追逐打闹、大声喧哗等不良习惯,建设整齐校园、美丽校园。以有利于指导小学生健康成长为目的,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狠抓落实,注重实效,形成特色,开创我校养成教育的新局面。

5、坚持以安全第一,继续保持学校安全稳定和谐的良好局面 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要把安全稳定工作放在重中之重,充分认识做好安全稳定工作的极端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扎实开展安全维稳工作,标本兼治,多管齐下,真正做到“一岗双责”“五级五覆盖”,狠抓安全管理制度建设,狠抓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治理,强力推进安全措施和责任落实。牢固树立安全稳定高于一切,扎扎实实地做好学校安全稳定工作。要继续坚持马路值守、河道巡查、楼道值班、午间值班等行之有效的安全措施,把食品卫生安全、流行病传染病预防、消防安全、防溺水、交通安全作为安全工作重点内容纳入对教职工的考核内容,形成人人抓安全、人人做安全、人人管安全、人人为安全的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6、坚持绿色健康,确保学校工作良性发展

关注师生生理心理健康,落实阳光体育行动,确保学生在校体育锻炼时间不少于1个小时。落实小学生两项体育技能和一项艺术技能工作,认真开展大课间活动和眼保健操,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和体育兴趣小组,积极组队参加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艺术节、篮球运动会、足球联赛,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对于高段学生要组织心理疏导和心理健康辅导,确保学生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定期组织教职工进行健康检查,倡导教职工利用周末、假期开展户外运动,缓解工作压力,强健身体。学校要尽最大可能绿化美化校园,开展净化校园、美化校园专项行动,为师生工作、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确保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三、具体措施

1、加强制度建设,形成制度文化

学校将利用教师大会、教研组会议等形式,认真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和省市区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到制度建设对推动学校发展进程,提升学校内涵发展、快速发展的必要性。

进一步完善学校常规管理制度、劳动纪律考核办法、公物管理办法、安全管理制度、教代会制度、教师考核制度等一系列制度,通过制度完善和修订,让广大教职工积极参与、知晓、理解和执行,全面规范学校教育教学行为,激发学校活力。

2、加强学习培训,建设学习型团队

认真贯彻《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和省市区关于教师队伍建设有关文件精神,以建立师德师风优良教师队伍为先导,以全面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为核心,以完善教师队伍管理机制为手段,以建立业务水平高、综合能力强教师队伍为基础,以培养骨干教师、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重点,保证学校办学水平达到较高层次。

坚持教师培训工作促进学校发展、促进教师自我提高的培训宗旨,坚持培训工作学校、个人两部分实施的方向,构建重实际实效的培训方式。构建以校本培训为主,采取请进来和送出去的方式,加强教师业务培训和专业成长。(1)学历提高性培训。以提高学历层次为目的,鼓励中青年教师积极参加高学历层次的学习。(2)岗位培训。内容为:教师职业道德、教师基本功、教育政策法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理论、课堂教学案例分析、班主任理论与实践、教育科研方法、以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专项培训等。(3)坚持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坚持每周一、三、四的综合、语文、数学教研常规,组织专题讲座、专题研讨和公开观摩等多种方式的培训探讨。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以“一帮一”和“多帮一”等方式的传帮带活动,促进年轻教师和新教师的专业成长。

3、加强经典诵读,打造书香校园

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重要体现,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要求。紧紧围绕书香校园文化,学校以“诚立己身 信达他人”为主题文化,开展“读经诵典 你我同行”、“文明礼仪”等为专题活动,建立长效机制;打造具有实效的校园文化特色。让校园充满活力,形成诚信、典雅、礼仪、积极进取的文化氛围,让学校成为每位教职工和学生温馨的家。一是利用好学校图书室,建设管理好班级图书角。每个班要设立一名图书管理员,开展班级借阅和学生个人借阅相结合,努力打造书香校园、书香教室。二是继续开展好晨诵、课前经典诵读、读书活动、诵读节等读书活动。三是根据学生特点和学校实际,分年级安排学生读经典的内容,并且每期开展检查验收。每期评选出书香班级,每月评选出书香少年。

4、加强兴趣培养和社团建设,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小学生艺术兴趣的培养,不仅能使其乐学、善学、愿学,还能让其有效掌握艺术知识和技能,并受到美的熏陶,学会美的鉴赏,得到美的浸染。学校今年开设艺术兴趣课程用“请进来”的方式,引进艺术学校专业教师到校授课,每一堂课都有家长进行现场监督。形成一种教师为学生兴趣爱好形成发展的带动者、家长为推动者的关系。依据人本发展理论,学校增设艺术特长社团活动,以学生艺术特长为基石,培训学生个性化发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提升学生的创新力。在教师与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小学生的兴趣爱好真正得到激发与培养。学校、老师要为学生兴趣培养和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让学生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让学校充满生机和活力。每学期必须开展兴趣课程、社团活动开展情况汇报,接受家长(家委会)、老师和学校的监督与评估,让兴趣课程真正能够开发学生的兴趣、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5、加强活动开展,丰富学校文化生活

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丰富学生校园生活。春季开展讲故事比赛、艺术节,秋季开展诵读节、科技节、亲子运动会等活动,组队参加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达川区第二届中小学生艺术节。鼓励学生走向操场、走到阳光下,走进大自然。利用清明节、六一儿童节、元旦节以及三八妇女节、九九重阳节、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春节等等开展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让学生沐浴中华传统文化,感受中国传统节日风情,让活动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有效载体和有力补充。

6、加强校务政务公开,建设廉洁校园

校务公开是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重要体现,是推进以法治教,加强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和教育行风建设,深化学校民主管理的重要措施。学校坚持以教代会为基本载体,凡涉及学校重大决策、重要任务、重点工作必须在教代会上向代表公开,并听取教职工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凡是通过行政会、教代会的决议,立即通过QQ群、微信公众号、公示张贴栏向全校师生予以公(告)示。坚持每年至少召开两次教代会,上下学期各一次,分别听取学校年度工作计划、各项考核制度修订、学校近远期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总结、财务状况公布、年度考核结果等,对中途出现需要教代会通过的事情将以召开临时教代会的方式处理。学校的出勤考核、各办公室对教师、班主任的考核坚持定期公布(出勤每周公布、各处室考核每月公布)。定期组织人员对学校财务进行内部审计,并将审计结果予以公布。严格坚持三重一大制度。主动接受学校支部、工会和教代会的监督。

2018年3月20日

篇3:对达川区乌梅种植的思考与建议

达川区位于四川省东北部, 大巴山南麓, 东临宣汉县、开江县、通川区, 南接梁平县、大竹县, 西与渠县交界, 北接通川区。全区幅员面积2245km2。辖54乡镇2街道办事处和4个国有林场站, 总人口122万人。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 无霜期299天, 年日均气温17.3℃, ≥10℃有效积温3514℃;年均日照时数1472.7小时, 3~4月占84.2%;正常年均降雨量1192.5mm, 主要集中在5~10月, 占88.7%。四季分明, 热量充足、雨量适中、昼夜温差较大, 十分利于乌梅生长发育。

2 乌梅发展现状

达川是乌梅原产地, 有600余年栽培史。主要分布在景市、百节、马家和平滩等乡镇, 现有栽培面积4333.33hm2, 其中种植示范园100hm2, 现有母树165株, 其中年龄500年以上3株、300年67株。至2017年栽培面积达到6666.67hm2。2010年被认证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同时成功申报《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 (四川) 基地乌梅规范化种植科技示范区建设》项目, 科学选育出“达梅1号” (果大、肉厚、汁少、含糖量高, 是加工梅干的原材料) 、“达梅2号” (果稍小、含糖量较高, 枸橼酸含量高, 是入药或保健品的原材料) 、“达梅3号” (肉厚、果稍小、汁多味浓、是加工梅汁、梅酒的原材料) 3个优良品种, 为乌梅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2011年茶园山乌 (青) 梅成为达川区十大名优土特产之一, “乌梅酒发酵研发改造技术”获得国家专利。2012年被授予“四川乌梅之乡”。2014年被授予“中国乌梅之乡”。现有乌梅专业合作社5家, 龙头企业1家, 从业专业技术人员80余人。2014年全区乌梅鲜果、青梅酒及乌梅保健饮品等系列产品销售收入达1.6亿元, 带动果农人均增收1200元。

3 乌梅的特性及发展优势

3.1 乌梅的特性

达川乌梅为蔷薇科樱桃属落叶乔木, 2月开花, 花白色, 青果带白色毛, 6月果熟。根系发达, 病虫害少, 抗旱、抗涝、抗风沙、耐瘠薄, 保水保土能力强, 果实椭圆形, 青中透黄、酸度高, 丰产性好, 是药食两用的地方特色果品。果大核小, 单果最大27g、最小20g, 平均22g;肉厚, 单果最大果肉率83%、最小果肉率80%, 平均果肉率81%;品种纯正, 是全国乌梅GAP标准制标品种, 有效成分枸橼酸含量29.4%, 高出《药典》标准近1倍, 居全国第一。

3.2 发展优势

一是药用价值。达川乌梅具有敛肺止咳、湿肠止泻、生津止渴药用功能;还有保肝护肝、促进食欲、防治便秘、抗衰老、消除疲劳等保健功能。二是比较优势强。达川乌梅根系发达、树冠大、病虫害少、寿命长, 适应能力强, 是地道乡土树种。栽培方式简单, 成活率高、产量高、投入产出比高, 667m2产值6000元。三是产品畅销。龙头企业达县宜华酒业有限公司具备年加工乌梅400t的生产能力, 开发生产的乌梅酒、乌梅醋、乌梅露等系列产品供不应求, 远销韩国等国际市场, 年加工产值5000万元。四是林农喜爱。乌梅在达川栽培历史长, 是历代果农培育出来的优良果树, 栽培简单、管理方便, 挂果能力强, 产值高, 深受广大农户喜爱。五是政府重视、政策扶持。2013年区位、区政府将乌梅列入了全区五大主导产业和五大特色农产品之列;区林业局将乌梅作为现代林业重点县建设的主导品种, 并聘请四川林科院对全区乌梅发展进行了专项规划;区技术监督局、区农业局、四川惠康药业有限公司等单位制定了达川区乌梅生产技术规程;区财政每年划拨乌梅发展专项资金500万元以上;区农办整合项目资金1000万元, 支持乌梅产业化发展。

4 存在问题及建议

4.1 产业化程度低

达川乌梅主要以鲜果、乌梅酒为主打产品, 生产方式以农户或小作坊为主。龙头企业没有对以乌梅为生产原材料的乌梅饮料、乌梅蜜饯、乌梅提取物等附加值高的产品进行深度研发, 乌梅产业化程度低。建议龙头企业与全国相关高校、乌梅研究机构加强技术合作, 形成高校技术支持, 企业推广种植和深化精加工技术, 农户种植专业化、产业化, 逐步提高乌梅产业化程度。

4.2 带动作用不明显

目前, 达川乌梅产业化发展龙头企业有四川惠康药业、达州大东方中药、宜华酒业、阿玛宁集团。龙头企业目前还没有全面介入乌梅发展上来, 其辐射带动作用明显不足, 制约了乌梅产业的良性快速发展。建议龙头企业尽早介入乌梅产业发展, 加大对乌梅投入力度, 在企业内部成立乌梅发展专项办公室, 吸纳社会高校毕业生, 吸收相关企业成熟的技术, 从技术上组成一个乌梅种植、加工、营销技术团队, 对种植户, 特别是乌梅种植专业大户加强技术指导和辐射带动作用。

4.3 选育乌梅新品种

现在推广种植的“达梅1号”、“达梅2号”和“达梅3号”乌梅品种, 均是地方自己选育出来的品种, 还没有向国家专业机构进行品种认定。要发展壮大乌梅产业,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必须要从种植源头上把好种苗关。建议区农业局、林业局和相关部门, 尽早申请上级相关部门、协会对已选育出的乌梅新品种进行鉴定, 把牢种苗质量关。保证栽植的苗木品种纯正、果品质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经济效益高。

4.4 种苗成本高

达川乌梅种苗有实生苗和嫁接苗2种。采取2种方式的原因:一是专业合作社没有懂乌梅培育、嫁接的技术人员;二是种苗嫁接成本高, 嫁接1个芽包1元左右;三是嫁接苗培育周期长。培育1株嫁接苗, 从育苗到嫁接出圃要3年左右时间。建议政府给予苗木适当的补贴, 确保种苗数量和质量。

4.5 科技支持乏力

虽然区委、区政府将达川乌梅纳入了达川区十大名优土特产之一进行发展, 并责成区林业局牵头主抓, 但科技支持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目前主要与达州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部分技术合作。建议加强与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力度, 坚持科学规划、科学立项、科学发展才是乌梅产业化发展的根本。引进专业技术人才, 提升从业人员的科技含金量, 才能有力地推动乌梅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吸收外地先进技术, 因地因事取长补短, 才能走出自己的经营之道。

4.6 投入力度小

达川乌梅种植区级政府财政投入种苗费为500元/667m2, 结合林业项目300元/667m2, 667m2投入种苗费共800元。除此外再无其它资金投入, 种植户种植积极性不高。建议一是政府加大资金投入;二是加快土地流转步伐, 吸引社会资金办产业;三是整合行业项目, 加大融资链条;四是鼓励社会企业、集团公司投资乌梅产业发展。

摘要:对达川区乌梅应用价值及发展现状进行了概述和分析, 并针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篇4:达川区教育局文静

本刊讯(杨华记者田怀江)3月10日,达川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孙瑜明走进达川中学,了解关心学校近期工作状况,特别对高三管理和教学工作作了详细的了解,并作了相关指导。

在达川区教科局党组成员、区教科局工会主席、达川中学负责人孙韵带领达川中学校级领导的陪同下,孙瑜明对全校校园作了巡视,尤其对整洁的校园环境和良好的教学秩序给予了好评。当她走到魁星楼,看到大门口LED展示屏播放的随州二中校长王桂兰风靡全国的开学演讲中“怕吃苦,苦一辈子,不怕苦,苦一阵子。当你不去拼一份奖学金,不去过没试过的生活,整天挂着QQ,刷着微博,逛着淘宝,玩着网游,干着80岁都能做的事,你要青春干嘛”和“恰同学少年的你们,在最能学习的时候你选择恋爱,在最能吃苦的时候你选择安逸,自恃年少,却韶华倾负,却不知道青春易逝,再无少年之时。人生有两条道路可以选择:要么吃苦十年,精彩五十年;要么安逸十年,吃苦五十年”那两段文字时,连声说好,称之随时可以给出入的学生在精神上起到警示的作用。在高三楼层通道,她看到这里摆放着该校曾经在高三百日冲刺誓师大会上老师和学生宣誓的誓词,教室门口张贴者各班学生的决心书和奋斗目标,教室后面悬挂着学生百日宣誓时的签名,以及教学楼悬挂的高考冲刺的励志标语,等等,她称赞学校为高三冲刺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孙韵等学校领导向孙瑜明汇报了学校开学来的相关工作情况,特别是高三工作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表示将凝聚全校力量认真抓好高三后期管理,以期今年高考发挥出最佳的效果,取得更好的成绩。孙瑜明和陪同的学校领导一起对教育发展的方向、今年人代会关于教育热点话题、学生的培养目标等作了探讨交流,也对学校历年来高考的情况和今年高考预期作了了解,强调要加强毕业学生跟踪和艺体生发展的了解,加强对学生引导和教育,力争让更多学生结合自己的优势能有更好的发展。该校陪同领导也对考入清华的郭厶铭、杨凡,曾经夺得达川区文科状元的李俊枫、伍莹,考入华中科技大学的罗小虎,考入解放军陆军军官学校的王正阳,考入川音参加中国好声音的段欣芮等学生的一些情况作了介绍。

临别,孙瑜明告诉大家,“我今天没有惊动任何人,也没和谁打招呼,一上班就一个人赶过来看你们,一是想了解学校开学来的基本情况,二是给学校的高三工作打打气鼓鼓劲。学校目前运行状况很好,大家一定要把各项工作抓细抓好抓落实,希望能在今年六月喝到你们的庆功酒。”陪同的学校领导表示将全力投入学校工作,以不负领导的重托,不负家长的期望。

篇5:达州市达川区开展农机培训的思考

1.1 农机培训为农机化发展提供了大批人才

达川区农广校利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绿色证书等培训项目积极开展农机培训。据统计, 自2008年以来, 全区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25期, 培训农机人员7 356人, 其中培训新购机人员2 065人, 拖拉机驾照2 861人, 联合收割机4人, 微耕机操作80人, 农机维修159人, 参加农机现场演示会2 187人, 农机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为农村培养了一大批农业机械化专业人才。

1.2 农机培训为提高农业机械化装备和作业水平提供了保证

截至目前, 全区有10台大中型拖拉机、22 000多台耕整机、10余台插秧机、12 800多台排灌机械、10台插秧机、63台联合收割机、2 930台小型脱粒机, 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37%。全区已在麻柳、大滩、双庙等平坝乡镇推行水稻耕、种、收全程机械化作业, 机耕面积达到2.33万hm2, 机收面积达到1.85万hm2, 分别占水稻种植面积的56.7%和45%以上;一次性机械作业完成机耕、开沟、施肥、播种、盖种于2014年首次示范成功。

1.3 农机培训健全了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

通过农机培训, 产生了一批农机专业合作社、乡镇农机经销和维修门店。目前, 全区有农机专业合作社15家, 家庭农场21家、专业大户300余户, 乡镇农机经销和维修门店100多个, 基本形成了社会化、市场化和专业化的农机服务体系, 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同时, 为了提高农业机械的利用率和农机户的收益, 农机服务组织在搞好本地区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基础上, 积极开展跨乡镇作业。

1.4 农机培训促进了农民增收

据统计, 2013年本地100余户机耕作业专业户平均经营收入达到0.92万元, 88户机收作业专业户平均经营收入达到0.5万元。与传统生产方式比较, 每公顷机耕水稻, 可节约生产成本2 250元;机耕+机收, 可节约生产成本6 150元;机耕+机栽+机收+机械防治病虫害, 可节约生产成本9 675元。按2013年全区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37%测算, 农机化为农民增收12 520万元, 成为农机服务组织新的经济增长点, 促进了农机社会化服务的良性循环。

2 农机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师资力量薄弱

达川区农机培训主体是四川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达川区分校 (以下简称达川区农广校) , 其拥有3所民办农机专业培训学校, 但真正深入农村开展培训的只有达川区农广校, 该校有教职工15人, 其中农机专业技术人员仅4人, 无法满足教学需求, 严重影响了培训的质量。而乡镇一级的农机培训基地基本处于无场地、无设备、无师资的“三无”状态, 师资力量薄弱严重影响了农机培训的顺利开展。

2.2 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达川区没有农机培训专项经费, 农机培训也没有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一些项目只是安排了培训经费, 但没设立用于添置和更新教学设备的费用。达川区农广校现有设备除几台拖拉机教练机外, 几乎没有其他教学设备;由于培训经费缺乏, 教师接受继续教育机会少, 不能及时更新知识和技术, 这些严重影响了农机培训的教学质量。

2.3 缺乏较高素质的学员

结合“技术走基层”活动, 笔者对全区的农机大户、农机经销和维修门店进行了实地调查, 达川区购机户绝大部分年龄在55岁以上、初中文化程度以下, 只有从事农机经销和维修门店的人员及部分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社人员年龄在30~45岁、文化程度在初中和高中之间。购机户的年龄和文化程度影响了农机培训的质量。

2.4 培训方式单一、针对性不强

目前的培训主要以驾驶、操作技能为重点, 培训时间短, 培训大多以课堂理论传授为主, 没有开设农用机械维修和保养、法律法规知识等培训, 这种培训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目前农村经济的发展现状。随着大批新式农机具的涌现, 农机培训工作的选项、资金、师资、教材、场地、证书等要素无法统筹安排和共享利用, 导致培训方式单调, 培训内容不系统、不深入、难持续, 且缺乏针对性和时效性, 使学员难以掌握新机具的技术要领, 影响学员的培训兴趣和积极性。

3 推进农机培训工作的几点建议

3.1 建立健全农机培训工作机制

达川区农业部门应加强对农机培训工作的领导, 把农机培训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 明确工作职责, 确定培训目标和任务, 进一步细化培训实施方案、培训规划和配套措施;建立健全培训责任制, 实行培训目标责任考核管理, 落实培训任务;积极探索和研究制定有利于农机教育培训工作的政策措施, 加大对农机管理人员、农机技术人员和农机作业服务人员的培训力度, 调动和激发广大农机人员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 努力营造农机培训工作的良好环境。

3.2 改进教学方式和条件

一是改进教学内容和手段, 提高教学质量。培训学校要组织教师编写实际、实用、实效的教材, 注重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 同时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重视直观教学、电化教学, 多用实物、模型或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 提高学习效果;要改变传统的学习方法, 将实习穿插于整个教学中, 培养学员的动手能力。二是建立完善全区农机教师师资库。要积极鼓励大专院校毕业生加入到农机培训教师队伍中来;同时, 从教育、科研、推广、大中型农机公司和专业协会等部门聘请一批具有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 充实农机培训师资力量。三是改善办学条件。区农业部门应主动与当地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沟通, 争取各方面支持, 加大经费投入, 改善办学条件。

3.3 加强“四结合”推进农机培训

一是实施农机培训与农机补贴项目相结合, 对新购机户进行机具使用与操作技术的培训, 着力提高驾驶员、农机手的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二是实施校企合作, 培训学校应积极与农机维修制造、销售企业联系, 借助其设备和基地为学员学习机械安装、调试、维修技术提供动手操作平台, 着重加强学员动手能力的培养, 逐步强化农机从业人员的维修技能和实践经验。三是实施农机培训与壮大农机合作服务组织相结合, 深入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开展农机技术和管理经验培训, 不断提升农机合作社成员的农机服务水平和市场运作能力。四是实施农机培训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 适时深入田间, 开展农机专项技术培训, 努力提高水稻、油菜等农作物生产装备的机械化水平。

3.4 着力培训农业新型经营主体

目前, 各地涌现出一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各培训学校在开展农机培训时, 要将其作为重点培训对象, 列入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范围, 使之成为操作农业新机具、使用新技术的带头人。同时, 也要积极将素质较高的青壮年农民改造成为农机技术过硬的新型职业农民, 逐步成为新形势下的农民带头人。

3.5 多渠道筹措农机培训资金

篇6:达川区教育局文静

关键词 水稻;生产;现状;对策;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麻柳镇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10--3

麻柳镇是达川区重要的产粮大镇,位于达川区的东南部,距城区40余km,辖24个村20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1 889人,其中农业人口32 803人;耕地面积1 602.2 hm?,其中田面积1 215.5 hm?。水稻是麻柳镇第一大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占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1/3,产量占全镇粮食总产量的50%以上。

1 水稻生产现状

1.1 种植规模大

麻柳镇水稻种植面积常年在1 133.3~1 200 hm?,占全镇粮食播种面积的41%~43%,粮食总产量的55%左右(见附表1)。

1.2 单产徘徊不前

2005年以来,水稻单产一直未突破500 kg/667 m?,2005年全镇水稻平均产量425.4 kg/667 m?;2008年平均产量448.3 kg/667 m?;2012年平均产量457.1 kg/667 m?。而在2006年遭受特大旱灾的情况下,全镇水稻平均产量仅有396 kg/667 m?。

1.3 种稻效益偏低

水稻单产水平不足500 kg/667 m?,其产值只有1 300 元左右,扣除生产过程中种子、肥料、农膜、耕牛、栽秧、搭谷等农资、人工费用,加上农民的投劳计入成本,实行人工收获的亩纯利润不到100元;即使实行机耕、机收的农户其纯利润也不足400元/667 m?。

2 水稻生产的主要障碍因素

2.1 主推品种不突出

在2005年以前,全镇每年推广的水稻品种在10个左右。近年来随着种子市场的全面放开和经营、销售渠道的增多,每年推广的品种在40~50个,农民无法识别和正确选购品种,技术人员对一些品种的基本特性也很陌生,造成水稻推广的主推品种不突出,品种布局不合理,生产安全隐患较大[1]。

2.2 不良气候影响重

2.2.1 育秧期间的低温阴雨

在水稻育秧的三月份,每年都有10 d左右的低温、阴雨、寡照天气,常造成烂种、烂芽、死苗等问题发生,农民常常因缺秧而栽稀大窝。

2.2.2 抽穗灌浆期间的高温伏旱

麻柳镇水稻抽穗扬花时间一般在7月中旬和下旬,从此时开始常有20 d以上的高温伏旱天气,温度高、湿度小,严重影响正常授粉,常造成结实率降低,千粒重降低,轻者减产5%~20%,重者颗粒无收。

2.2.3 收获期间的秋霖

在8月底-9月上、中旬,常有持续的低温秋绵雨,稻穗在田间发芽,严重影响产量与品质。

2.3 技术不配套

2.3.1 施肥不合理

多数农户基本上是少施或不施有机肥,大量的偏施氮素肥料,缺少磷、钾肥和锌肥,常出现“坐蔸”、贪青、病虫危害严重等问题。

2.3.2 种植密度偏稀,基本苗严重不足

多数农民用种量只有500 g/667 m?左右,加之育秧期间的烂种、死苗,最后只有6 000~8 000窝/667 m?,绅士部分农户只有5 000窝/667 m?左右。

2.3.3 病虫防治成本偏高

一是病虫防治时间不准确,部分农民常多次施药防治,一些农民还习惯见虫就打,见病就防,增加了投入;二是大量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的农药,造成农田环境污染。

2.3.4 后期田间脱水过早

个别农户在水稻孕穗期,田间就出现缺水,过早地断水开裂,影响后期灌浆结实,造成结实率低而影响产量。

3 提高麻柳镇水稻产量、品质的对策

3.1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3.1.1 加大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建设

麻柳镇是达川区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建设项目实施乡镇之一,要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使全镇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较大的改善和发展,达到“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科技先进实用,优质高产高效”,使麻柳镇成为达川区、达州市的重要粮仓。

3.1.2 加大提灌站建设

对目前全镇现有的15个提灌站要加大整治、维修力度,及时更换管道、变压器和动力管线,修缮机房;要根据规划,在全镇新建15~20个提灌站,确保全镇1 200 hm?稻田能做到有效灌溉和排水。

3.1.3 加大农业机械的推广运用

要充分利用目前国家实施的农业机械购机补贴的有关惠农政策,加大在水稻生产过程中大型机具、中型机具、微型机具的推广运用面,特别是要在耕田、病虫防治、收割等生产中的推广使用农机具,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减少农民的生产投入,提高种植水稻的经济效益。

3.2 狠抓粮油高产创建示范

3.2.1 建设高规格示范样板

利用农业部、省农业厅及市、区在麻柳镇进行的粮油高产创建活动项目实施的契机,进行大培训、大示范、大推广,把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进行集成组装,通过典型的宣传培训、示范,使全镇水稻生产水平有大的提高,促进全镇水稻生产均衡发展。

3.2.2 重推水稻高产栽培新技术

根据近年来水稻高产创建的成功经验,要把水稻三围强化栽培技术、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水稻优化定抛技术等作为重大技术来进行攻关与示范、推广,以充分发挥栽培技术在水稻生产中的最大作用,提高水稻的科技种植水平。endprint

3.3 落实水稻实用栽培技术

3.3.1 推广优质高产良种

推广产量高、米质优、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的中熟或中晚熟品种,全生育期控制在150~155 d左右,米质达部颁二级的籼型杂交稻。优质稻以Q优系列、宜香系列、金优系列为主;普通稻以岗优系列为主。全镇每年集中推广3~5个品种,实行连片种植,用种750~1000 g/667 m?。

3.3.2 适时增温,培育壮秧

播种时间:在气温稳定通过10 ℃时即可播种。根据近几年示范,麻柳镇大部分村组应在3月10日左右播种,部分村在3月15日左右播种。育秧方式:以旱地育秧为主,个别村组实行水育秧,育秧技术叶龄与苗床面积(见附表2)

旱育秧操作技术:采取选地→翻挖→全层施底肥→开厢→施壮秧剂和辛硫磷(歼土虫、绿地虫清)或专用育秧肥→浇透底水→镇平厢面→播种→盖种→消毒与除草→起拱盖膜的操作程序。选地:常年育秧地或蔬菜地,无旱地可以选沙壤旱田,但必须开好排水沟,不能选择种植甜菜的地块。底肥:施过磷酸钙250~500 g/m?,尿素50g,优质水粪5~10 kg/m?,可以施入食用菌渣或菜籽饼。若施用肥料后就及时播种的,杜绝施干猪粪。苗床地一律不得施入钙镁磷肥、草木灰、碳铵、牛粪。开厢:厢长8~10 m,厢宽1.0~1.2 m,坡度大的地应横起开厢,厢沟宽0.4~0.5 m,沟深3~5 cm,四周开好排水沟,苗床不能开成坑凼式。壮秧剂:10~15 m?用一小袋壮秧剂1.25 kg,拌5~10 kg细泥土均匀撒施厢面。辛硫磷: 3~5 g/ m?,主要是防治散泥虫。浇透底水:浇至现明水,浇水两次,个别地方若水源方便的话可采取漫灌、浸灌。播种:播催芽谷为好,晴天可播干谷子。起拱盖膜:竹片长2 m,拱高40~50 cm,双层膜,下层膜必须用新膜。管理:防鼠害、保温保湿、防高温烧苗、防立枯病危害等。

3.3.3 合理密植,规范移栽

栽培方式:主要推行三围强化栽培技术、宽窄行条栽技术。栽插时间:冬水田在4月底前移栽结束;稻油两季田在5月15日前移栽结束。栽插密度:667 m?植1.0万窝以上,窝栽1粒谷秧或2粒谷秧。栽秧前3~5 d,用75%“三环唑”对秧苗进行处理,或移栽时用三环唑 浸秧半小时,实行带泥、带肥、带药“三带”移栽。

3.3.4 科学施肥

秸秆还田:杜绝稻草在田间直接焚烧,实行秸秆直接还田或秸秆堆积后用腐秆灵堆沤发酵后再还田,提高稻田有机物质含量。有机肥与无机肥结合:推广人畜粪尿、绿肥、饼肥、腐殖酸类等有机肥料的施用量与比例,逐步减少无机肥的用量,大力发展沼气,推行发酵肥下田使用技术。氮、磷、钾肥和微肥配合:667 m?施纯氮 10~14 kg,氮:磷:钾之比约为1:0.5:1;同时,增大微肥锌、硅、铁等的使用量。改进施肥方法:改过去底追一道清施肥法为底肥、穗肥、粒肥配合施用,有机肥,磷、钾肥作底肥一次性施入; 氮肥则分次施入,50%~60%作底肥,20%~30%作穗肥,10%~20%作粒肥。

3.3.5 科学管理水分

水稻移栽后至分蘖期保持田间浅水;有水源保证的地方,够苗(亩苗数达15万以上)后适时晒田,晒至厢面起鸡爪裂,以确保控苗成功,没有水源保证的地方,在够苗后灌深水控制无效分蘖;孕穗至齐穗期实行深水灌溉;灌浆结实期间保持湿润状态。

3.3.6 主要病虫绿色防控

3.3.6.1 防治策略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优先选用生物、物理、生态等行之有效的非化学防治手段,积极推广应用生物农药、天敌生物等,科学合理使用化学农药。重点抓好稻田放鸭技术(每亩稻田放鸭10~15只)、频振式杀虫灯使用技术(每3.3 hm?稻田安装一盏灯,实行连片安装)、稻田养鱼、杂糯间栽生物多样性控制防治病虫害技术。

3.3.6.2 防治重点

采取物理防治、农业防治等绿色防控措施,以防治稻瘟病和螟虫为重点,减少氮素的施用量、避免偏施氮肥。对种子采用药剂处理,移栽前3~5 d喷施三环唑,实行三带移栽;分蘖盛期和破口期喷施三环唑药剂各防治一次稻瘟病;施用康宽、稻腾、龚歌等对路农药适时防治螟虫。同时,做好田间其它突发性病虫如飞虱、稻苞虫、稻纵卷叶螟的监测、预报、防治工作。

参考文献

[1]袁继超,王昌全.作物生产新理论与新技术[M].程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赵中正)endprint

3.3 落实水稻实用栽培技术

3.3.1 推广优质高产良种

推广产量高、米质优、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的中熟或中晚熟品种,全生育期控制在150~155 d左右,米质达部颁二级的籼型杂交稻。优质稻以Q优系列、宜香系列、金优系列为主;普通稻以岗优系列为主。全镇每年集中推广3~5个品种,实行连片种植,用种750~1000 g/667 m?。

3.3.2 适时增温,培育壮秧

播种时间:在气温稳定通过10 ℃时即可播种。根据近几年示范,麻柳镇大部分村组应在3月10日左右播种,部分村在3月15日左右播种。育秧方式:以旱地育秧为主,个别村组实行水育秧,育秧技术叶龄与苗床面积(见附表2)

旱育秧操作技术:采取选地→翻挖→全层施底肥→开厢→施壮秧剂和辛硫磷(歼土虫、绿地虫清)或专用育秧肥→浇透底水→镇平厢面→播种→盖种→消毒与除草→起拱盖膜的操作程序。选地:常年育秧地或蔬菜地,无旱地可以选沙壤旱田,但必须开好排水沟,不能选择种植甜菜的地块。底肥:施过磷酸钙250~500 g/m?,尿素50g,优质水粪5~10 kg/m?,可以施入食用菌渣或菜籽饼。若施用肥料后就及时播种的,杜绝施干猪粪。苗床地一律不得施入钙镁磷肥、草木灰、碳铵、牛粪。开厢:厢长8~10 m,厢宽1.0~1.2 m,坡度大的地应横起开厢,厢沟宽0.4~0.5 m,沟深3~5 cm,四周开好排水沟,苗床不能开成坑凼式。壮秧剂:10~15 m?用一小袋壮秧剂1.25 kg,拌5~10 kg细泥土均匀撒施厢面。辛硫磷: 3~5 g/ m?,主要是防治散泥虫。浇透底水:浇至现明水,浇水两次,个别地方若水源方便的话可采取漫灌、浸灌。播种:播催芽谷为好,晴天可播干谷子。起拱盖膜:竹片长2 m,拱高40~50 cm,双层膜,下层膜必须用新膜。管理:防鼠害、保温保湿、防高温烧苗、防立枯病危害等。

3.3.3 合理密植,规范移栽

栽培方式:主要推行三围强化栽培技术、宽窄行条栽技术。栽插时间:冬水田在4月底前移栽结束;稻油两季田在5月15日前移栽结束。栽插密度:667 m?植1.0万窝以上,窝栽1粒谷秧或2粒谷秧。栽秧前3~5 d,用75%“三环唑”对秧苗进行处理,或移栽时用三环唑 浸秧半小时,实行带泥、带肥、带药“三带”移栽。

3.3.4 科学施肥

秸秆还田:杜绝稻草在田间直接焚烧,实行秸秆直接还田或秸秆堆积后用腐秆灵堆沤发酵后再还田,提高稻田有机物质含量。有机肥与无机肥结合:推广人畜粪尿、绿肥、饼肥、腐殖酸类等有机肥料的施用量与比例,逐步减少无机肥的用量,大力发展沼气,推行发酵肥下田使用技术。氮、磷、钾肥和微肥配合:667 m?施纯氮 10~14 kg,氮:磷:钾之比约为1:0.5:1;同时,增大微肥锌、硅、铁等的使用量。改进施肥方法:改过去底追一道清施肥法为底肥、穗肥、粒肥配合施用,有机肥,磷、钾肥作底肥一次性施入; 氮肥则分次施入,50%~60%作底肥,20%~30%作穗肥,10%~20%作粒肥。

3.3.5 科学管理水分

水稻移栽后至分蘖期保持田间浅水;有水源保证的地方,够苗(亩苗数达15万以上)后适时晒田,晒至厢面起鸡爪裂,以确保控苗成功,没有水源保证的地方,在够苗后灌深水控制无效分蘖;孕穗至齐穗期实行深水灌溉;灌浆结实期间保持湿润状态。

3.3.6 主要病虫绿色防控

3.3.6.1 防治策略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优先选用生物、物理、生态等行之有效的非化学防治手段,积极推广应用生物农药、天敌生物等,科学合理使用化学农药。重点抓好稻田放鸭技术(每亩稻田放鸭10~15只)、频振式杀虫灯使用技术(每3.3 hm?稻田安装一盏灯,实行连片安装)、稻田养鱼、杂糯间栽生物多样性控制防治病虫害技术。

3.3.6.2 防治重点

采取物理防治、农业防治等绿色防控措施,以防治稻瘟病和螟虫为重点,减少氮素的施用量、避免偏施氮肥。对种子采用药剂处理,移栽前3~5 d喷施三环唑,实行三带移栽;分蘖盛期和破口期喷施三环唑药剂各防治一次稻瘟病;施用康宽、稻腾、龚歌等对路农药适时防治螟虫。同时,做好田间其它突发性病虫如飞虱、稻苞虫、稻纵卷叶螟的监测、预报、防治工作。

参考文献

[1]袁继超,王昌全.作物生产新理论与新技术[M].程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赵中正)endprint

3.3 落实水稻实用栽培技术

3.3.1 推广优质高产良种

推广产量高、米质优、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的中熟或中晚熟品种,全生育期控制在150~155 d左右,米质达部颁二级的籼型杂交稻。优质稻以Q优系列、宜香系列、金优系列为主;普通稻以岗优系列为主。全镇每年集中推广3~5个品种,实行连片种植,用种750~1000 g/667 m?。

3.3.2 适时增温,培育壮秧

播种时间:在气温稳定通过10 ℃时即可播种。根据近几年示范,麻柳镇大部分村组应在3月10日左右播种,部分村在3月15日左右播种。育秧方式:以旱地育秧为主,个别村组实行水育秧,育秧技术叶龄与苗床面积(见附表2)

旱育秧操作技术:采取选地→翻挖→全层施底肥→开厢→施壮秧剂和辛硫磷(歼土虫、绿地虫清)或专用育秧肥→浇透底水→镇平厢面→播种→盖种→消毒与除草→起拱盖膜的操作程序。选地:常年育秧地或蔬菜地,无旱地可以选沙壤旱田,但必须开好排水沟,不能选择种植甜菜的地块。底肥:施过磷酸钙250~500 g/m?,尿素50g,优质水粪5~10 kg/m?,可以施入食用菌渣或菜籽饼。若施用肥料后就及时播种的,杜绝施干猪粪。苗床地一律不得施入钙镁磷肥、草木灰、碳铵、牛粪。开厢:厢长8~10 m,厢宽1.0~1.2 m,坡度大的地应横起开厢,厢沟宽0.4~0.5 m,沟深3~5 cm,四周开好排水沟,苗床不能开成坑凼式。壮秧剂:10~15 m?用一小袋壮秧剂1.25 kg,拌5~10 kg细泥土均匀撒施厢面。辛硫磷: 3~5 g/ m?,主要是防治散泥虫。浇透底水:浇至现明水,浇水两次,个别地方若水源方便的话可采取漫灌、浸灌。播种:播催芽谷为好,晴天可播干谷子。起拱盖膜:竹片长2 m,拱高40~50 cm,双层膜,下层膜必须用新膜。管理:防鼠害、保温保湿、防高温烧苗、防立枯病危害等。

3.3.3 合理密植,规范移栽

栽培方式:主要推行三围强化栽培技术、宽窄行条栽技术。栽插时间:冬水田在4月底前移栽结束;稻油两季田在5月15日前移栽结束。栽插密度:667 m?植1.0万窝以上,窝栽1粒谷秧或2粒谷秧。栽秧前3~5 d,用75%“三环唑”对秧苗进行处理,或移栽时用三环唑 浸秧半小时,实行带泥、带肥、带药“三带”移栽。

3.3.4 科学施肥

秸秆还田:杜绝稻草在田间直接焚烧,实行秸秆直接还田或秸秆堆积后用腐秆灵堆沤发酵后再还田,提高稻田有机物质含量。有机肥与无机肥结合:推广人畜粪尿、绿肥、饼肥、腐殖酸类等有机肥料的施用量与比例,逐步减少无机肥的用量,大力发展沼气,推行发酵肥下田使用技术。氮、磷、钾肥和微肥配合:667 m?施纯氮 10~14 kg,氮:磷:钾之比约为1:0.5:1;同时,增大微肥锌、硅、铁等的使用量。改进施肥方法:改过去底追一道清施肥法为底肥、穗肥、粒肥配合施用,有机肥,磷、钾肥作底肥一次性施入; 氮肥则分次施入,50%~60%作底肥,20%~30%作穗肥,10%~20%作粒肥。

3.3.5 科学管理水分

水稻移栽后至分蘖期保持田间浅水;有水源保证的地方,够苗(亩苗数达15万以上)后适时晒田,晒至厢面起鸡爪裂,以确保控苗成功,没有水源保证的地方,在够苗后灌深水控制无效分蘖;孕穗至齐穗期实行深水灌溉;灌浆结实期间保持湿润状态。

3.3.6 主要病虫绿色防控

3.3.6.1 防治策略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优先选用生物、物理、生态等行之有效的非化学防治手段,积极推广应用生物农药、天敌生物等,科学合理使用化学农药。重点抓好稻田放鸭技术(每亩稻田放鸭10~15只)、频振式杀虫灯使用技术(每3.3 hm?稻田安装一盏灯,实行连片安装)、稻田养鱼、杂糯间栽生物多样性控制防治病虫害技术。

3.3.6.2 防治重点

采取物理防治、农业防治等绿色防控措施,以防治稻瘟病和螟虫为重点,减少氮素的施用量、避免偏施氮肥。对种子采用药剂处理,移栽前3~5 d喷施三环唑,实行三带移栽;分蘖盛期和破口期喷施三环唑药剂各防治一次稻瘟病;施用康宽、稻腾、龚歌等对路农药适时防治螟虫。同时,做好田间其它突发性病虫如飞虱、稻苞虫、稻纵卷叶螟的监测、预报、防治工作。

参考文献

[1]袁继超,王昌全.作物生产新理论与新技术[M].程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

上一篇:钟锐上下级沟通技巧下一篇:孩子抚养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