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问题意识阶段性

2024-05-04

培养问题意识阶段性(精选8篇)

篇1:培养问题意识阶段性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研究》阶段小结

李文兵

我组从2012年承担了课题《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研究》的课题研究工作。我们完成了课题研究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工作。在第一阶段中,我们对目前学生问题意识现状作了一定的调查研究,建立了课题实验设想,并撰写了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第二阶段,我们对课题方案作了修改,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了基本的培训,教研组安排了研究子课题并写出了实验方案,开展了初步的实验工作。之后,我们开展课题研究的实践活动,包括教研组为单位的三课课活动、优质课竞赛、评课和其他研究活动,期末进行阶段性小结,并注重了资料的收集工作。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一个师生共同分享思想、见识,知识、情感,过程、方法,求得新发现的共同发展过程。对教学而言,它意味着人人参与平等对话,意味着课堂气氛的和谐、合作意义的建构。它不仅是知识的单向传递,更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不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凸现学生主体性及创造性的过程。在研究实践中,我们强调了教师的角色定位和教学过程的要素。形成了下面的一致认识。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气氛。为问题意识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的是要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空间,与学生平等交流,使教师具有“亲和力”,使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有效参与,使学生很好地发现问题,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要公平地对待班级

中的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都充满爱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地思维,点燃每一个学生的问题之火。

二、精心设计问题情景。问题情景的创设,实质上是创设一种以激趣为前提,以思考为核心,以获得知识并形成创造个性为目的的课堂教学气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设计有启发性的问题,能抓住学生心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活动学生的创造思维,驱使学生去回忆、想象和创造。

1、运用电教创设情景。在教学活动中可采用电教吸引学生注意力,寓抽象的事物于新奇而富有情趣的情境中,使学生主动地自发地参与教学活动。

2、借助图片创设情境。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离学生生活较远难于用语言讲清楚的内容。这时要利用形象的图片来渲染情景。栩栩如生的画面,易唤起学生的创造激情,学生易在激情中发现问题。

3、精设导语创设情境。精心设计导语,满足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使学生受到新异的刺激,对提高学生问题意识同样至关重要。

4、师生良好的心理场也是情景创设的有效手段。教师的神态、动作和语言及学生轻松愉快的心理,也是极好的人文情景,同样能极好地激活学生的思维。

三、改变课堂教学方法。要变传统的教师一言堂为师生共同讨论、合作探究的过程。理科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会寻找问题,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会分析问题,在动手实践中学会探究问题。当学生还未养成提出问题意识的习惯或者所学知识较难时,教师要组织学生先进行讨论,在小组内提问题。另外,教师要设计好问题,引导学生模仿教师的提问。提问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学生初步掌握了发现问题的方法后,可以在教学中留有一定时间让学生独立质疑,自我展示。另外,教师要采用抓典型、树榜样的办法,通过开展最佳问题和最佳提问人评比活动,在学生中形成良好风气,使学生由被动提问逐步转向主动提问,并养成良好的习惯。

课题研究成效:通过研究,提高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了教学质量,主要体现在:学生的问题意识有了增强,发现问题的能力有了提高,学习成绩有了提高。通过研究,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

学会了课题研究的的基本方法,取得令人可喜的阶段性成果。课题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课题研究由前阶段较为宽泛的教学实践,到后阶段深入研究、形成十分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法是一个难点;教师繁重的教学任务,不得不考虑的升学压力以及课题研究相对专业、未必能立竿见影的因素是研究的又一个难点;教科队伍发展的不平衡性,一些教师的观念、能力、手段滞后是研究的第三个难点。最后阶段,我们设想选择其中操作性强、对教学质量提高作用大的子课题进行研究,以更好地发挥出课题研究的服务功能。

篇2:培养问题意识阶段性

高阳小学

靳秀萍

课题分三个阶段进行研究,第一阶段“敢问”;第二阶段“会问”;第三阶段“善问”。

1.如何培养学生“敢问”,使学生从不会问,不敢问到敢问;教师从一问一答逐步到放开手让学生从问题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经过三个月的训练,学生能够从问题情境中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达到预期的目的。

2.如何在学生敢问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会问。让学生掌握提问的方法,问到点子上,提高质疑能力。取得成绩 1.教师方面

教师教学观念转变了;教学变得民主了,教师能放下架子,与学生零距离接触了,能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了;教师能注意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了;教师能以激励性语言激发学生提问了,不吝啬对孩子的表扬了。2.学生方面

学生课堂上敢问了,少部分学生课后遇到困难也会追着老师提问了,同学间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近一半的学生也会相互争论,相互探讨了。部分学生有时能提出点有价值的问题了。下阶段工作重点

今后我将按照课题计划开展研究活动继续开展培养学生“会问”,开展引导学生“善问”的研究。加强理论学习,进一步做好课题研究,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问题为主线,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同时提高实验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培养创造性人才。

篇3:培养问题意识阶段性

1)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正确识别患者身份;2) 强化手术安全核查, 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错误;3) 加强医务人员有效沟通;4) 减少医院感染的风险;5) 提高用药安全护生对病房药柜内的药品存放, 分置、使用、限额、定期检查的规范制度;6) 强化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7) 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伤害;8) 加强医院全员急救培训, 保障安全救治;9) 鼓励主动报告医疗安全 (不良) 事件;10) 建立医务人员劳动强度评估制度, 关注工作负荷对患者安全的影响等十项内容[1]。

2 本科护生临床实习阶段对患者安全存在的问题

2.1 角色行为转化

临床实习是护生在临床工作中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发展专业能力和培养专业态度的机会[2], 进入临床实习阶段, 从学习目标、工作职能、工作环境、人际交往都发生了变化, 由在校学生角色到在院护生的角色转化不适应, 表现出茫然。

2.2 对护理工作的认知有偏差

初入临床不能适应严格的护理行为和正规化管理, 觉得与最初的职业认知不相符, 本科护生大多重治疗轻护理, 热衷治疗性护理工作, 认为能体现价值, 轻视生活性护理工作, 认为脏累低贱。认知的偏差使其不愿主动与患者接触, 忽视了可能存在于患者身边的安全隐患。

2.3 缺乏与患者沟通交流的技巧

主动巡视病房的观念差, 与患者之间沟通不足, 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健康教育欠缺, 护患关系不融洽。

2.4 对患者治疗护理环境中存在的隐患评估不足

实习上岗前缺乏医院感染、职业防护、患者安全培训, 书本理论向临床实践转化能力差, 不能有效评估护理环境中存的安全风险。

2.5 护理人力资源不足

护理人力不足导致护士忙于执行医嘱治疗性护理工作, 基础护理交由安全意识淡薄的护生从事, 安全事故的发生风险增加。

3 解读《患者安全目标》指导护生临床实习

1) 要求护生严格各项诊疗活动的查对制度。严格执行“三查七对”, 护理活动不得仅以房号、床号作为识别, 必须请患者说出自己名字及检查“腕带”等识别患者, 以保证正确的患者, 实施正确的操作。在转型为护士前就形成良好习惯。

2) 对手术患者护理操作中, 明确相关手术知识, 认真观察掌握病情变化、相关化验检查结果、熟悉患者正在进行的治疗, 能准确判断护理程序中患者现存的、潜在的护理问题。

3) 加强与带教老师与其它医护人员这间有效沟通交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 , 训练交接患者的能力, 锻炼脱稿交班报告, 简洁、全面、语言清晰、大方庄重的参加晨会, 做到能正确及时反映患者信息, 熟练报告病情。实习期间要勤做实习记录, 逐渐形成习惯, 为以后的科研工作也收集到一手资料。

4) 减少医院感染的风险。护生在校期间理论上明确手卫生是消除或降低交叉感染的重要方法。虽然可以很好演示七步洗手法, 但进入临床实习后依从性却很低。认真推行手卫生制度, 改变护生在预防感染中手卫生不足而存在潜在的风险。

5) 严格用药安全护理。护生认真学习病房药柜内的药品存放, 分置、使用、限额、定期检查的规范制度;掌握用药前转抄医嘱和执行查对、签名程序;用药过程中药物配伍禁忌;用药后的观察制度与程序。

6) 强化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为了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提高护生基础理论和操作技能, 组织护生进行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考试。进行综合技能考核, 强化“危急值”报告的执行能力。病室交班报告、护理病历书写合格率应达100%。

7) 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伤害。对于有跌倒、坠床风险的患者要求护生加强查房次数多观察患者, 对突发情况能及时处理, 事后能做到原因分析, 意外伤害防范措施落实情况是否到位, 以查缺补漏, 防范再次发生类似意外伤害。

8) 加强护生急救能力培训, 保障安全救治。模拟演练安全事故发生情景, 训练护生在安全事故场景下快速反应力、问题分析判断力、收集材料准确性、急救措施计划和实施正确性。

9) 鼓励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事件。从医疗机构角度转变管理理念, 建立建全的安全事件报告系统和完善患者安全风险测评, 事故发生不隐瞒不包庇, 奖罚并举积极鼓励护生报告威胁病人安全的不良事件的措施。只有积极促进医疗机构环境安全、护理人员职业安全, 在和谐中才能促使患者安全落实到位。

10) 建立医务人员劳动强度评估制度。过重的工作负荷护士产生职业疲溃感, 护理人力资源不足是目前护理人力不足导致护士只能忙于执行医嘱治疗护理工作, 基础护理质量不高是安全隐患主要原因。对刚入职的护生忽视或无暇顾指导排除患者安全隐患, 加之医院的作息时间与学校不同, 不能合理安排作息, 感觉护理工作劳动强度大, 产生懈怠心理, 实习管理机构应有效评估护生劳动强度, 合理安排工作量, 减少由于工作负荷对患者安全的产生的影响。

4《患者安全目标》对于护生临床实习阶段意义

1) 引导护生认清自身价值, 促使加快角色转化在护理学生进入实习阶段明确患者安全相关知识的介绍, 提高对护理专业的认识, 尽早使学生明确护理专业特点、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性及社会需求情况, 并加强护理伦理道德修养, 形成良好的职业态度, 在实习过程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 能重视患者的疾苦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增强对护理事业信心和对患者的爱心, 尽快实现角色转化。

2) 有利于护生临床解决问题能力和护理决策能力的培养。护理决策能力是护士临床综合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保证提供高质量护理服务的关键所在[3]。安全目标的提出训练护生面对不可预测的复杂情况、突发事件、不良环境干扰诸多护理问题的快速反应力、解决问题和护理决策能力的培养。

3) 有利于护生对患者护理安全的依从性, 有效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率。正确评估护生的能力, 先安排从事基础生活护理, 以后逐渐增加治疗性护理, 避免出现工作主动性和学习自觉性下降。通过强化护生安全意识, 正确实施安全目标管理, 增强了护生依从性, 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达到认识转变、态度转变、行为转变。

4) 有利于护生对《患者安全目标》执行护理现状的分析。《2014-2015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为护生在临床实习阶段对病人安全规范了认识及行为, 为护理管理、护生培训及构建患者安全文化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能在护生实习过程中引入患者安全评价体系, 让护生介入多种护理安全目标管理学习, 加强与患者沟通能力、医护之间配合能力培养, 在实习阶段即为护理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 (2014-2015) 中国医院协会[M.]2014-08-16.

[2]崔慧霞.临床学习环境对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表现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 2011, 1 (26) :41-43.

篇4:培养问题意识阶段性

关键词:初中阶段;英语文化意识;现状

一、现状

1.教材

目前,义务教育初中阶段英语教学使用的教材是《英语》(新标准)。本教材根据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初中阶段的要求,严格按照英语学习3-5级的内容标准,设计了7年级到9年级的技能、知识、学习策略、情感和文化大纲。其中,最后一项便是文化。本教材指出,《英语》(新标准)以开放和兼容的形式介绍外国文化,让学生放眼世界,扩大视野。同时,在《英语》(新标准)在学生用书和教师用书的编写上,要求教师注意培养学生对文化的热爱,了解和接触外国文化特别是西方国家的文化,培养学生运用英语向世界介绍中国文化的能力的同时,逐渐认识和融入世界文化。

《英语》(新标准)在每个模块Unit3 Language in use中设计了“世界各地(Around the world)”专栏,结合本模块的主题或者阅读文本,从世界的眼光介绍世界文化。

2.教学

长期以来,在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关注怎样更好地进行语言知识进行传授和语言能力技巧的培养,却很少介绍语言文化和背景知识,使学生学习语言的目的只停留在单纯的知识面上,而不是通过语言来了解本民族的文化和世界文化。这种只重视英语的语音、词汇、语法的教与学,使英语教学成为单纯的的语言技能的训练而脱离了社会文化语境,使跨越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际发生障碍,同时也会影响语言交际和情感沟通。

实际上,《英语》(新标准)在跨文化教育方面采用了最有效的文化教育方法——体验法。在整套教材中,设计了中外四名主人公和他们的朋友,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很多课文介绍的是他们的国际交往,也有很多相关任务和活动的关于国际交往的。这些活动让学生通过体验同龄人的跨文化交往、体验自己亲身的跨文化交往,达到跨文化教育的目的。这不仅体现了文化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为教师对学生的文化教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载体,使文化教育能够渗透到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使它能够依托我们实际教学的课堂而存在。

二、初中阶段英语文化意识培养的必要性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英语教学中有许多跨文化交际的因素,会影响学生对英语的理解、学习和运用。对英语文化的了解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知识,正确地运用英语交流。因此,培养英语文化意识,是教师在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

1.英语文化意识的培养是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

英语课程标准中,第五大点“情感态度目标”中第9条指出:对祖国文化有深刻的了解,第10条指出乐于接触并了解异国文化。第六大点“学习策略”中交际策略中第6点要求学生在交际中注重中外交际习俗的差异。第七大点“文化意识”对英语学习的文化意识有了更具体全面的要求,从交际、服饰、饮食、地理位置、气候、历史、传统的体育和文娱活动、重要的节假日及庆祝方式等对学生的英语文化学习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可见,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是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2.英语文化意识的培养是实现教学情感目标的需要

在目前的英语教学过程中,要实现英语教学的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化意识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它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英语教师要利用各种时机引导学生了解西方国家的价值观念、风俗习惯,了解中西方国家在文化上的差异,掌握英语学习的整体性,以促进有效正确地运用语言知识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3.英语文化意识的培养是阅读理解的需要

在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过程中,阅读是学生接触和学习英语的主要途径之一,它不仅影响着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也对高中以及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有着深远的影响。阅读的目的是获取正确的信息,但是在实际阅读的过程中,很多时候因为学生的英语文化意识薄弱,使学生不能理解英文的某些内容,误解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影响了信息的正确率,给学生的考试或者交流带来了很多不便。

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文化意识有助于学生的英语阅读。英语阅读能力是英语学习综合能力的一种体现,要读懂一篇文章,除了学生要掌握一定的语言语法知识之外,还需掌握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许多文学作品特别是翻译过来的英语文本,都是依赖着一定的文化知识背景而存在的,文化知识的缺乏会导致学生无法正确地理解文章。

4.英语文化意识的培养是交际的需要

如果一个人不具备英语国家社会文化背景知识,他怎么能够正确地使用英语与别人进行交流。英语教学不仅是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英语学习成功地走向世界。所以,英语文化意识的培养就成了英语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英语中有许多有趣的知识、风俗习惯和典故,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入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不仅能够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有益于学生了解本国文化和英语国家文化的差异,提高对英语文化的意识和鉴赏能力,培养具有跨文化意识的交际能力。

三、培养初中阶段学生英语文化意识的相关措施与对策

实践证明,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和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还可以了解语言的文化。要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化意识,关键是在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挖掘深层次的情感目标,理解英语教材中各种词汇语法、交际活动、阅读文本背后的文化。现阶段,要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化意识,我认为应从实际出发,致力于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及对策。

1.增强教师对英语文化意识培养的认识

教师应该加强管理,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文化修养。文化知识包罗万象,广义上,包括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宗教、文艺、道德、伦理等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狭义上,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日常用语、专用名词、格言谚语、成语典故等,都能反映出大量的文化知识。有学者指出,文化是一种与生活融为一体的系统,一名外语教师的专业能力最重要的是体现在他对不同文化的解读上,一种能从生活细节读出意义的多样性。

语言知识的传授者要改变只注重英语学习的语言语法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应对考试的陈旧观念,要从学生英语学习的发展性和可持续性出发,清楚地认识到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化意识对于学生学习英语的全面性和提高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重要作用。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切合文本,适时地向学生介绍相关的背景知识。我们可以开设专门的口语交际课和实践活动课,确定主题,让学生搜集、整理资料,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对文化知识进行讨论、汇报,让学生有更好的机会去体验、参与到英语文化的学习当中。同办公室、同年级或是同年段的教师可以经常开展有关如何进行英语文化意识培养的教学活动,分享经验和体会,交流有效的教学方法,促进英语文化意识的培养。

2.深化词汇教学,了解词汇背后的文化知识

汉语和英语的文化有很大的差异,有些英语单词的用法和意义与其本身相差甚远。比如,blue这个单词意思为蓝色,但是如果和mood之类的词连用,就表示“沮丧”“忧郁”的意思;green的意思是绿色,有的时候有“脸色变绿”的意思,如果说green with envy,这就是一个固定词组,表示“十分嫉妒”。这两个例子涉及单词的表面意思和内涵,许多学生会因为不了解词汇背后的含义而造成理解上的障碍。在实际的词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词汇的“音”和“形”,更要学生了解词汇的“义”,尤其是要对比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联想特征。因为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同一词汇传达了不同的感情色彩和褒贬色彩,引起人们不同的联想。比如,“蝙蝠”在中国文化中,是吉祥、好运、福气的象征,而在西方文化中,是“吸血鬼”的象征,在《圣经》中是被上帝诅咒的产物。

单词是英语句子的基本单位。因此,学习英语就是从学习字母和单词入手,然后讲单词构成词组,将词组组成句子。单词的背后蕴含着深厚的文化背景知识,了解单词背后的文化,才是学习单词更深层的内容。在词汇教学过程中,教师适时导入文化知识,从单词教学延伸到文化背景知识的讲解、学习相关的习语和谚语,不仅能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也能让他们了解词汇所传达的民族情感、宗教信仰、风土人情,提高学生的英语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3.紧密结合教材,将文化意识渗透到英语课堂活动中

针对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中涉及了许多针对中西方文化的内容和文本。比如,七年级下Module2 Spring Festival的教学就介绍了中国传统春节的相关习俗。在本模块的Around the world中就介绍了西方圣诞节Christmas and Father Christmas;再如,八年级上 Module5 Western music,以西方音乐为主题的教学更加直接地介绍了西方的文艺活动,使西方国家的文化更加直观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又如,九年级上Module1 Wonders of the world则介绍了世界的建筑文化,带我们去世界各地领略自然和人文的风光。在教材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都是教师介绍中西方文化,对学生进行英语文化意识教育的一个完美的切入点。

在此,以《英语》(新标准)九年级上Moudle7 Australia Unit1 Im looking for the photos you took in Australia为例,谈一下课堂教学中英语文化的有效渗透。本课是本模块的起始单元,是一堂听说课,根据教学设计,可设计以下环节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文化渗透1:导入部分(Lead-in)

在本课的导入环节呈现世界地图(a map of the world),让学生了解Australia的地理位置,对比China的地理位置,从而知道两国的季节相反。然后呈现澳大利亚的国旗(the nation flag)和地图(a map of the Australia),在地图上呈现两个城市堪培拉(Canberra)、悉尼(Sydney)的位置以及两个风景名胜大堡礁(the Graet Barrier Reef)和埃尔斯岩(Ayers Rock)的位置。这些地名的呈现不仅为学生扫除了本堂课中“读”这些地名的障碍,使课堂自然导入,也增强了学生对澳大利亚的了解。

文化渗透2:听力部分(Listening)

在听力材料中,涉及…did you know it was the largest English speaking country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world?…从中可知,澳大利亚是世界南部最大的说英语的国家,在听力过程中设置相关问题,增强学生的认识。

文化渗透3:听读部分(Listen and read)

本课Listen and read部分的文本涉及…Its called Uluru. Its a huge rock in the centre of Australia…,教师适时展示Uluru的图片,同时介绍Uluru是Ayers Rock的土著名。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材和实际将文化意识有效渗透,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结构,有助于学生对背景知识的了解和对文本的认识,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课题的深度,使课堂从中国走向世界,让学生的心灵一次次进行环球旅行,让学生在真实的活动中受到英语文化知识的熏陶,逐渐形成用英语的思维来学习语言。

4.充分利用各种课外学习渠道,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

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英语文化意识的培养毕竟是有限的,新课程改革倡导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并鼓励和支持学生共同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因此,教师和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课外这一广阔天地来开发文化学习资源。课外的学习是无限的,校园文化建设和英语文化氛围的营造就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

教师可以在教学楼上张贴图文并茂的英语谚语和格言,宣传栏里张贴英语国家简单有趣的带有解说的图画故事,课前或课间的英语歌曲等都可以让学生在校园里感受浓郁的文化气息,让学生对英语国家的文化耳濡目染。此外,教师可以针对相应的学习活动进行拓展,举办以节日文化为主题的交际活动,以认识发达国家标志性建筑物为主题的认知活动,模仿英语国家交往礼仪为主题的交际活动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向学生渗透英语国家的文化,为校园文化建设增添充实的内容,丰富校园文化的舞台,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让学生身边充斥着英语学习的乐趣和声音,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了解语言的文化。

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更应该立足本国文化,面向世界文化,能深刻地理解异国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作为初中阶段学生英语学习的引领者,我们必须在教学中重视文化教育,紧密结合教材,深入了解学生,积极创设环境,采用多层次、多角度、多渠道的方法,培养和加强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教育,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汪静珍.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及教学对策[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2(9).

[2]王传忠.跨文化交际培养意识中的五个明确[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5(7).

[3]杜春英.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7(2).

篇5:培养问题意识阶段性

要想使课题研究工作能够顺利地实施,首先要提高课题研究教师的思想认识,使他 们能够从心里赞成课题研究,愿意课题研究,这是做好研究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做 好这项工作的最为关键的一环。为此,园领导组织课题组教师统一思想,认识课题研究 的深远意义,明确自己肩上的重任,从内心接受了课题研究,认同了课题研究。这样,就为我们能够顺利地实施课题研究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为了确保课题研究的科学性,我们学习了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知识。明确了课题研 究的方法、基本特点、一般程序,使参加教研的教师明确了课题的研究思路、把握课题 的研究进展,确定了课题研究的实验方案。

(一)了解、分析小学生行为规则,制订出课题研究的内容

1、让幼儿意识到:规则是满足他们在社会生活中能正常开展活动,进行交往的保 证,而不是对他们的限制,大家只有遵守了共同的行为准则才能愉快地相处。

2、让幼儿意识到:当自己的需求与社会规则冲突时,应对自己的行为作适当的控 制和调整。

3、让幼儿意识到:一日活动中每一条规则内容的合理性和实效性。

4、让幼儿意识到:许多规则是人为的、可变的,应该客观、灵活地对待,积极主 动地争取更为宽松自由的发展空间。

(二)设计并发放家长问卷,调查大班幼儿规则意识的现状。

(三)确定各班研究的重点内容

大一班:在交往过程中,幼儿发挥自主性,尝试制定并遵守维护规则。

大二班:在游戏活动中,幼儿发挥自主性,尝试制定并遵守和维护规则。

大三班:在生活活动中,幼儿发挥自主性,尝试制定并遵守和维护规则。

大四班:在学习活动中,幼儿发挥自主性,尝试制定并遵守维护规则。

二、寻求策略 提高成效

(一)课例研讨

我们根据课题开展的需要,以班为单位,每班设计一个教学活动方案,由一位教师 执教,全体课题组教师听课后,进行课例研讨。

大一班教师z的谈话活动《我要上学了》,通过活动满足了幼儿对上学的好奇心,激发起他们做一名小学生的信心和勇气。大二班教师王文辉的游戏活动《玩陀螺》,在游戏中使幼儿树立规则意识,认识到规则的普遍性。大三班教师赵隽的社会活动《制 定规则》,教师将幼儿没有规则取书时的混乱场面录制下来,播放给幼儿,使幼儿通过 自身体验认识到规则的重要,使幼儿产生制定规则的愿望,接着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怎 样又快又安静地取到书?”,通过讨论共同制定规则,然后按共同制定的规则再实施一 次,体验有序、按规则行事的好处,最后将活动延伸为,给一日生活中需要制定规则的 环节用图画的形式表示出来,随时提醒大家遵守。大四班教师张琴的社会活动《标志知 识竞赛》,根据大班幼儿已形成初步的竞争意识的年龄特点,以知识竞赛的形式,帮助 幼儿认识了一些生活中的常见标志,了解了社会中一些需要遵守的规则,为幼儿了解社 会、认识社会打下了基础。

通过课例研讨,大家一致认为,虽然幼儿年龄较小,不能完全脱离成人的限制,却 可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民主的方式增强幼儿的自主性,发展其自主意识,鼓励幼 儿去思考规则的要求,探索规则的合理性,尝试自主制定规则,自觉遵守规则等,使幼 儿深刻理解规则的真正内涵。

(二)个案研究和随机教育

1、个案研究

因为本课题重点研究的是幼儿的规则意识,所以,很多的研究过程,都和孩子一日 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必须在日常生活的每时每刻都仔细观察,因此,我们采用案例研究 的方法,既教师选取班内比较有特点的幼儿,进行跟踪观察记录,利用个案研究,针对 个别幼儿,帮助其形成良好规则意识。

2、随机教育

我们坚持多利用生活和学习中的突发事件,进行有目的的随机教育,促进幼儿观念 上的强化。在行动上通过反复练习来巩固已有的经验,提高幼儿的认识水平和行为意识。

通过个案研究和随即教育,我们认识到,规则与幼儿的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幼儿园 的规则教育是必要的,但是幼儿园的规则教育要以促进幼儿的自主发展为根本,选择适 合他们年龄特点的方法和手段,使规则真正促进幼儿自主发展。

(三)家园合作

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家长对培养孩子规则意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日 常生活中对孩子规则意识培养不重视,投入精力少,要求不严格,而且部份家长自身忽 视社会规则的不良行为,大大影响了幼儿规则意识及执行规则能力的发展。针对这一情 况,我们请家长来园参加课题研讨,指导家长支持、参与培养幼儿规则意识。以下是研 讨活动实例:

育英幼儿园“幼小衔接”专题教研活动

————“指导家长支持,参与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策略”

1、闫园长介绍课题进展情况

2、闫园长提出课题研讨主题“指导家长支持,参与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策略”

3、家长谈对规则意识的认识以及自己孩子在家中执行规则的情况。

▲家长代表A:我的孩子从小托班来到幼儿园到现在大班,从以前什么都不会到现 在成为一名懂事、有爱心、做事有规有矩的孩子,我感到很欣慰。就比如说晚上回去做 作业,很专心,不像别的孩子一会儿干干这,一会儿干干那。再比如说,在买东西时有 时候着急,插个队。这时候孩子就会批评我,“不能插队,排队才是好孩子。”我现在 有一个困惑就是:孩子遵守规则是件好事,但规则多了是不是会限制孩子个性的发展?

教师z:孩子的成长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学习各种规则逐渐成为这会 人的过程。孩子们现在处于学习状态,与孩子的个性发展并不冲突。

教师z:您的这个问题涉及到了规则的内涵,我们的研究也是经历了一个由浅 到深,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如果说我们对规则的认识就是教师的命令,大人的训导,那么过多的规则强加于孩子身上,那就是会影响孩子的个性。但是规则的真正内涵,它存在的社会价值在于满足人们正常生活,工作的有序展开的保证,并不是对某个人的 限制。所以说,我们在培养过程中,更重视激发孩子的自主性,让他们来自己制定规则,这样的话,他们认为是合理的、科学的、那自然就会内化、遵守。

▲家长代表B:我对规则意识的认识就是良好习惯的养成,如在家中我和孩子就张 贴着“自己事情自己干,推给别人是懒汉。”这样的标语。再一个就是我重视孩子尊重 别人,比如对老人,对残疾人等,这一点我觉得很重要。现在我发现孩子有逆反心理,不听话,例如写字的时候不求质量,只求速度,为的是争第一。

教师z:这种现象确实在您孩子身上出现,她非常要强、好胜、事事都争先。关于 写字,我想这也涉及到了规则的问题,完成写字任务,到底有哪些规则?如坐姿、策划、工整及速度等,孩子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我想这也是我们教师、大人没有把具体 的规则交代清楚。

教师z:有时候可能是孩子错误领会了老师的意思,比如说,某个孩子平时写 字很慢,有一天快了些,老师就会表扬他,而您的孩子误以为老师更看重的是速度。

▲家长代表C:我的孩子是一个比较内向的孩子,我比较担心的问题也同前面那位 家长一样,规则的制定会不会抑制孩子个性的发展,在平时和别的小朋友相处的时候,我的孩子就总是退缩,不去争抢。学习时,也是只有当他有十足的把握的时候,才会去 回答、完成。

教师z:我想您的孩子其实的一个很有主见的孩子,至于他的性格表现是和他 的先天气质相关的。规则的制定是为了防患于未然,您的孩子自律能力特别强,其实是 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我们研究的宗旨目的,也就是为了培养能与他人和谐相处的人。

教师z:我们更应看重关注的是怎么样去增强您孩子的自信心,鼓励他多表现自 己。

▲家长代表D:我的女儿是一个特外向的孩子,也好激动,很多时候无意中就受到 了伤害,在班级进行了规则意识的培养之后,有了很大进步,行为上有所控制,而且还 会管束我们大人的行为。

教研主任z:谢谢您对我们工作的肯定,其实孩子与父母这份不可取代的亲情、血缘关系,你们的言传身教,你们具备有更强的教育和影响力度,我想你们在家中下的 工夫一定也不少。

教师z:孩子们之间交往的规则对孩子发展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规则它就象桥上 的防护栏,提供安全感和保障,保护孩子自由探索外部世界,而不用害怕伤害到自己或 他人。

4、闫园长小结课题研讨中家长的问题,确定下一步的研究内容

①规则会不会限制孩子个性的发展?

②孩子不听话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指导?

③怎么样在协商、平等的基础上,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④如何让幼儿懂得更多的交往礼仪,让幼儿用直观的方法理解规则。

5、教科研中心杨老师小结

①肯定了教研成绩,布置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对今后的工作进行指导。

②征集指导家长支持,参与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策略:

▲把握家长、教师爱孩子的主线,分类,有针对性的召开小型家长会,理解规则意 识的培养对孩子发展的重要性。

▲让家长之间互相影响。

▲通过摄像、对比的方法,让家长直观了解孩子的表现,从而萌发培养幼儿规则意 识的想法。

三、总结积累 收获成绩

闫园长撰写的论文《5—6岁幼儿规则意识培养的研究方案》获省教育学会论文一等 奖。

z撰写的论文《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研究》获省教育学会论文二等奖。

四、回顾过程 反思不足

1、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和专家的专业引领

课题组应邀请教育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使课题研究获得专家的专业引领。同时,还 应该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争取在研究策略与方法上有更大的创新并能及时总结有益经 验,写出高质量的论文、反思等。

2、研究方案还需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经过前一时期的实施,我们应将研究中的不足和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不断地补充 方案,加强课题的操作性、科学性和可行性。使课题研究真正为幼儿服务,为教育服务,发挥其特有的作用。

3、与家长的联系还需更紧密些。

篇6:培养问题意识阶段性

呼中第一中学;郭秀华

陶行知先生在一幅对联中透彻地阐述过“教育”和“问题”的关系:“认清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为好教育。”与课程改革倡导之教学方式理念相吻合,也与美国“探究—研讨”教学法殊词同理。会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是整个数学教学的核心。在小学数学中高段学习,学生所面临的数学问题明显较以逐步脱去了“形象直观思维的外壳”,很多数学问题虽来源于生活、贴近生活实际,但是当前更抽象更复杂,数学信息一多之后,学生受智力因素、心理因素、传统的“应用题”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的影响就难以搜寻和把握。因此,借鉴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

陶行知认为:一个好的教师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学,教学生研究,教学生创造,教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新课标教材取消了“应用题”这个独立的领域,没有采用系统的“应用题”编排方式,而是分散编排,唯一形式就是“问题解决”,把每一个单元的内容置于一个实际问题中。新课标“问解决题”注重解决问题的过程与策略,注重联系生活实际,注重学生情感的体验,与以前的“应用题”教学有区别。

一、转变教学观念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有意无意地把其当成了应用题教学,分析、归纳题型特点,甚至列出归

一、归总应用题的一般解答方法。而没有领会教材如此编排意在突出解决问题策略的选择、设计与运用,通过几种策略的对比、反思促进解决问题策略的优化。因此,在“问题解决”教学中,要适当转变课堂教学的观念。

过去的应用题教学就是向学生提供的是已经整理好的材料,因而教学的中心就是分析数量间存在的运算关系,把找到“解法”作为目标,进而是模仿与记忆,“识别”类型成了学生主要的认知活动。这样的教学,没有探索,没有研究,也没有挑战性,有的只是被动地接受和机械的模仿和操练,学生没有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问题解决”教学关注的是当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时,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教材的呈现上为教师的教和学生学提供了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需要,并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对信息材料的处理能力和数学模型的建立能力。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经历与体验中主动构建模型,学生掌握的不只是解题的技巧,还有的就是学会主动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培养问题解决的策略

陶行知先生也早就指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所以“问题解决”的中心要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化内容入手,培养学生感知与理解、分析问题数量关系、选择解决问题方法、问题反思与评价的能力。

1.正确理解题意

小学生“问题解决”有困难,往往缘于不理解题意。一旦了解题意,其数量关系也将明了,多数学生能解决问题。因此,从这个角度上讲理解了题意就等于题目做出了一半。为帮助他们理解题意,我们思考,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1)复读多看。

重复读一遍问题或多读几遍题目、多看几遍插图对理解题意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方法,培养学生反复、仔细、边读边想的读题习惯,学会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句。使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更深入一层,以达到理解题意的目的。

(2)还原生活。

在实际教学中,这部分学生往往生活经验比较缺乏,很难把数学问题转化成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中,多引导学生从日常所处的校园、家庭、社会等周围环境中,有目的的发现和收集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鼓励学生以多种途径寻求问题的情境。帮助学生把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成生动的实际生活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问题的兴趣。

这样通过模拟生活、创设情境而呈现给学生的应用题,把静态的情节变为动态的亲身感受,学生亲身体验到应用题的实际情节,弥补了他们生活经验缺乏的不足,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数量关系。

2.分析数量关系

(1)变换形式

中高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中,经常性让学生讨论、复述题意或采用对话、表演等方式,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题目的数量关系。重视把应用题中的文字叙述成的具体情境语言,既理解了数量关系又能提高解题的兴趣。这种形式生动、活泼地展现了问题的数量关系,而且在对话过程中隐含了解题思路,降低了学习难度,易于学生接受。

(2)重视动手画图

中高段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画图能力,平常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画图能力,帮助学生分析问题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动手画图的习惯。让学生尝试来线段图,也可以画解题示意图,展示形象化的生活情景,变“抽象”为“直观”,能使抽象问题形象化,帮助理解题意,丰富空间想象。通过对示意图各部分的分析,理顺解题思路,寻找解题的突破口。

通过画线段图或者示意图,把抽象的问题进行转化,使学生能理清数量关系,从而建构数学模型。当然有些学生的画图能力差,也可以通过教师示范,学生可以尝试画示意图,用简单的符号,如○、□、△、☆等符号来表示题目的是数量关系。

3.重视反思评价

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学会反思,在反思中提炼。在学习中,除了重视掌握具体策略外,重点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二次反思和调整,让学会学会反思、调整方法,积累使用策略解决问题的经验。

4.善待学生错误

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错误只有被理解、被认识后才能体现它的价值,也才有“失败是成功之母”。这些学生出现错误比较多,本身也信心不足,教师应以一颗宽容的心来对待。老师不轻易给学生错误做法“判刑”,而要充分给予学生“说理”的机会。教师可以通过引导,使错误成为学生成长的契机,成为教学的资源,成为学生学习的生长点。

三、建构“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

“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自决得愈多,则经验愈丰富。”贯彻创新陶氏理论探索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建构“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总体如下:“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能够学会赏析来评价问题。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组织、引导作用,不仅要为学生提供探索、发现、创新的环境和机会,而且要引领学生自主探索、亲身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构建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动态开放的教学过程,真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样,在不断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螺旋上升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尝试、质疑交流、反思评价等活动,经历将实际问题提炼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初步获得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解决是整个数学课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应伴随数学学习的整个过程。围绕“解决问题”所提出的目标,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数学的思维、数学的方法去认识世界,去主动解决现实问题,有效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使教学活动更富生机和活力。

篇7: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大门镇小蔡胜忠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有专家在中西方教育的比较研究中曾说:“中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有问题的学生教育成没问题,全懂了,所以中国学生年龄越大,年级越高,问题越少;而美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没问题的学生教育得有问题,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都回答不了,那算是非常成功。所以美国学生年级越高,越有创意、越会突发奇想。”美国著名学者布鲁巴克也很精辟地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怎样去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呢?

一、为学生创造环境,让学生树立信心,敢于发问。

“好问”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对眼前发生的事都要问“为什么”,甚至打破沙锅问到底,而我们家长、教师有时觉得反感、不屑一顾,这样很有可能扼杀了一个学生。其实这种好问的精神正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也是一个创新人才所必须具备的。但是天真可爱的孩子跨入校门,随着年龄的增长,“问题”越来越少了。其问题在于我们教师,以及传统的教学模式。

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课堂上教师必须创设一种互相尊重、理解、和谐的学习气氛,把微笑带进课堂,用真诚的微笑,和蔼的教态,饱满的精神,良好的情绪,不断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教学中要及时表扬、鼓励学生的发问,即使学生提出一些很简单的问题,甚至是一些幼稚可笑的问题,教师都要给予鼓励,尤其是学困生。破除学生怕提问、怕师生嘲笑的心理负担,让学生大胆地问。一次,我在教学“钓”这个生字,把“钓”写成“钩”,一个平时默默无语的学生举起了手,指出错误,于是我热情洋溢地表扬了他,这个学生自信的风帆高高扬起,从此提问的.热情也更高了。

二、创设情境,使学生乐问。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看以前的教学模式:教师传授,学生接受,“填压式”的教学,几乎没有让学生“问”的机会。导致学生不爱问、不想问。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去体验发现的乐趣。如一位教师教《鸟的天堂》时,在学生已明白鸟的天堂是指一棵大榕树后,出示两个句子:A、这是许多棵茂盛的榕树;B、很快地,这个树林就变得很热闹了。读了这两句话,你有什么问题?学生纷纷质疑:课文中说是只有一棵榕树,怎么说是“许多棵茂盛的榕树”呢?很多树在一起才能称为“树林”,而“鸟

篇8:培养问题意识阶段性

一、安全意识在教学中的意义

老师的理论教学和教练的飞行训练都要高度重视学员安全飞行意识的培养, 它直接关系到飞行过程中机上人员的生命安全以及国家财产安全。飞行安全意识可分为三个维度:一是飞行安全认知;二是飞行安全情感;三是飞行安全意志①。培养学员的飞行安全认知, 有利于学员知悉飞行的性质以及飞行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危险, 这样就能够使他们在飞行中始终保持安全驾驶状态, 避免违规操作。同时, 强烈的安全飞行需要可以帮助学员培养良好的安全意识和稳定的安全情感。在教学和训练过程中, 教练和老师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员安全意识, 这样有利于学员了解掌握到更多的专业飞行知识, 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 规范驾驶操作飞行, 保证未来自身投入飞行事业的安全飞行目标。

二、安全意识在飞行教学中的必要性

1.飞行人才培养的职业需求

飞行事业作为一项高危险的工作, 需要面对各种飞行风险。如何保障飞机的安全驾驶飞行是至关重要的, 它直接关系到机上乘坐人员的生命安全以及财产安全。飞行人员作为航空公司的重要工作人员, 要想保证日常飞机驾驶的安全运行, 飞行人员必须有效防止不安全行为的出现, 加强自身的安全意识。因此, 在培养飞行人才过程中, 教练和老师必须高度重视学员飞行安全意识的培养, 始终坚持“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飞行原则, 只有在保证飞行人员安全驾驶操作的前提下, 才能有效避免飞行安全事故的出现, 促进民航事业的稳定持续发展。

2.实现持续安全的现实需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进步, 我国正处于积极推进建设民航强国的战略阶段, 要想促进民航事业稳定持续地发展, 就必须在整个民航业全面贯彻先进安全理念, 不断强化民航业的安全文化建设②。因此, 老师的理论教学和教练的飞行训练过程中, 要注重学员飞行安全意识的教育和培养, 不断提高他们的驾驶技术, 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 进一步加强他们安全生产从业的安全教育。与此同时, 老师在教学中、教练在训练中都要以学员为中心, 积极引导学员主动地去转变安全理念, 从“要我安全”成功转换为“我要安全”, 在飞行中时刻将安全驾驶操作理念牢记于心, 充分地认识到安全飞行的重要性③。只有在最初的学员理论学习阶段和飞行训练阶段就树立起牢固的飞行安全理念, 才能保证学员未来投身到航空飞行事业中, 谨记安全飞行的重要性, 为飞行行业带来更好的安全业绩, 促进整个飞行行业稳定安全的持续发展。

三、飞行学员理论学习阶段安全意识培养

1.飞行学员安全意识调查

通过对我国飞行专业院校学员的抽样调查和分析, 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学员在理论学习阶段普遍安全意识不强, 教学质量有待加强, 学员安全理念相对落后④。在飞行训练过程中, 教练通过手把手的教学指导, 学员逐渐掌握了基础的驾驶技能, 也充分认识到了安全驾驶飞行的重要性, 在飞行训练中不断培养出了较强的安全意识, 然而教练的教学方式还处于较落后阶段, 需要进行大胆的创新和改革。教练在训练中培养学员飞行安全意识的过程中, 发现学员飞行安全意识三个维度存在很明显的差别, 学员安全意识发展普遍不均衡, 其中学员的安全情感培养较好, 安全意识明显不足, 安全认知水平处于平均阶段⑤。

2.飞行学员安全意识培养策略

飞行学员安全意识培养, 是培养飞行员的核心内容, 也是民航院校的一项教育工程。对飞行学员的安全意识培养要在整个教育环节不间断地持续进行, 时时刻刻都不能松懈, 再针对不同阶段、不同情境进行选择性教育。此外针对飞行学员不能只树立飞行安全的意识, 更要树立生活中各方面的安全意识, 使安全意识潜移默化, 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进而成为一种工作习惯。总之, 要充分利用各种情景即时进行不间断教育和培养。

⑴理论学习阶段的安全意识培养。飞行学员的理论学习一般为期两年, 安全类课程有《人为因素与机组资源管理》《航空安全管理》。此外, 飞行学员的专业必修课都不同程度地涉及飞行安全。除此之外, 辅导员也会开展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网络安全等生活安全的教育。理论阶段飞行学员的学习压力巨大, 要在两年的时间里完成普通高校4年的课程量, 同时还要通过私商仪的考试。这期间还必须保证足够的运动量, 以确保身体的健康状态。如何在高强度的学习压力下进行飞行学员安全意识的培养, 深刻考验着任课老师和辅导员的教学水平。

①紧抓安全教学。培养学员安全意识作为飞行教学的重中之重, 理应得到老师的高度重视。因此, 在学员理论学习阶段中, 老师要紧抓安全教育, 不断向学员灌输飞行安全知识, 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安全飞行是保护机上乘客生命安全的重要基础, 是航空飞行行业稳定持续发展的主要保障。民用航空作为一种便利快速的交通方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成为人们日常出行的重要选择。因此, 民用航空是和大众息息相关的。老师在教育学员飞行理论时, 可以通过采用科学有趣的教学方式进行安全知识的讲解, 进而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使之主动地学习安全知识, 将安全理念谨记于心。例如, 老师可以利用网络计算机技术, 通过多媒体教学向学员展示飞行事故的触目惊心, 如播放各种飞行事故片段, 让学员产生警示和共鸣, 深刻地体会安全飞行驾驶的重要现实意义, 从而不断增强自身的责任心和安全意识, 并在未来投身到飞行事业中时, 将安全规范飞行作为自己坚持的目标。老师在理论教学过程中, 首要的职责和义务就是要让学员不断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 增强安全观念, 且把飞行当做一种具备高社会责任的工作⑥。

②坚持生活安全教育。在飞行学员安全意识培养过程中辅导员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而这一角色往往会被忽略。传统意义上的辅导员职责将进一步扩大, 要对生活安全教育进行延伸, 延伸到学生的职业发展, 进而树立学生飞行安全意识。飞行学员理论阶段的军事化管理培养了飞行学员严谨的生活节奏, 同时还应该将这种严谨带到今后的飞行训练, 甚至是今后的职业生涯当中。

⑵飞行训练阶段的安全意识培养。对飞行学员而言, 这是理论到实践的关键阶段, 部分学生刚上飞机并不适应, 因为心理原因和身体原因, 学员注意力无法合理分配, 安全意识更是无从谈起。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 熟悉了飞机环境, 在较好地分配注意力和协调身体后, 方可进行意识方面的培养。

①端正教学态度。学员在飞行训练学习阶段, 各种飞行要领和技能都要通过教练耐心的指导和讲解。教练作为一个主导者, 要以学员为教学中心, 通过自身良好的专业素质和扎实的理论基础, 有效培养出学员飞行安全意识。与此同时, 教练在教学过程中要端正教学态度, 加强与学员的沟通交流, 拉近与学员的距离, 在讲解过程中要耐心仔细, 不能因为学员接受新知识慢, 就恶意辱骂学员, 导致他们产生学习的抵触情绪, 从而降低老师飞行安全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使学员无法有效加强飞行安全意识, 树立牢固的安全观念。因此, 教练在教学过程中, 要尽力将自己定位成服务者, 严格控制要求自己, 给予学员耐心的指导, 发挥自己的人格魅力, 充分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教授过程中, 教练要将自己放在与学员的同等地位, 用自己良好的师德, 在最短时间内获得全体学员的认同和尊重, 在教学中认真倾听老师讲解的飞行理论知识, 并牢记于心。教练要充分了解掌握学员的学习需求, 从学员的实际情况进行培训, 在教学中创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 用友好的态度缓解学员的紧张情绪, 从而能有效地让学员建立安全飞行的思想。

②提高驾驶技能。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飞行技术的不断改革创新, 飞机驾驶飞行对于专业学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 教练在教学过程中, 要及时更新飞行驾驶技能和相关理论知识, 满足学员对于新知识的学习需求。教练在日常生活中, 要不断努力学习, 掌握了解到更多有关飞行驾驶技能的信息内容, 要积极搜集到更多除了院校教材内的教学资源, 丰富学员的知识面, 拓宽学员的视野。教练要严格要求飞行学员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善于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 清楚知道自己的飞行技术水平处于哪个阶段, 需要改进的地方有哪些[9], 通过自我监督以及老师指导, 消除掉自己的飞行操作技术存在的安全隐患, 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飞行技术, 提高飞行驾驶技能水平。

③强化模拟训练。在理论教学和教练的飞行训练中, 要积极采用先进的模拟飞行训练, 通过模拟飞行不断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 消除学员面对实践飞行的紧张感。模拟机作为飞行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较好地替代真实飞机的作用, 它能有效地让学员体验到真实飞机飞行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突发状况和安全事故, 让学员充分认识到安全驾驶的重要性以及面对突发状况时该如何处理。这样有利于提高学员的飞行技术, 培养学员较强的驾驶舱资源管理能力, 并在未来的飞行驾驶中保证飞行过程的安全稳定。因此, 老师要不断强化模拟训练, 敢于创新模拟训练方式, 提高学员的学习热情, 全身心投入到模拟训练当中, 从而提高模拟训练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④提升心理素质。教练在培养学员安全飞行意识过程中, 要高度重视提高学员的心理素质, 存在大部分的学员往往在日常模拟训练中, 能很好地进行驾驶飞行作业, 不会出现任何的操作失误, 但是在他们真的开始驾驶真实飞机时, 一旦遇到一些飞行障碍或者突发状况, 就会显得手足无措, 无法控制自己身体行为, 出现违规操作, 造成严重飞行事故的情况。因此, 在实际训练中, 老师要通过不断提高学员的飞行技术, 在模拟训练中反复强化训练学员在遇到突发状况的场景, 并在学员对各种飞行突发状况应对自如后, 给予一定赞扬和肯定, 从而增强学员安全飞行的自信心,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面对飞行故障时始终保持冷静和机制的头脑, 成功处理度过危险情况。

⑶准军事化的日常管理。对飞行学员的管理有别于一般高校的学生管理, 飞行学员在校期间执行着严格的准军事管理。所谓准军事化管理就是参照军队的正规化管理模式, 其表现形式就是规范化, 相对于一般高校在教育管理、规章制度、管理标准、操作实施等方面都更加严格。体现在培养学生令行禁止的章法观念, 规范有序的行为习惯, 严谨精细的飞行作风, 勤学苦练的优良学风, 安全第一的职业理念、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其核心就是严字当头、铁的纪律。所以坚持准军事化管理也是保证飞行安全教育的重要保证。

综上所诉, 飞行专业院校要高度重视学员在理论学习阶段安全意识的培养, 通过积极创新教学方法, 强化学员的飞行模拟训练, 不断提高他们的飞行技术和理论知识水平, 培养学员的安全飞行意识和理念。与此同时, 还要提高学员的安全飞行责任感, 增强学员的驾驶信心, 面对故障风险临危不乱,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飞行行业的安全稳定发展。

注释

1刘国军.在实训教学中, 融入素质教育[A].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 2009无锡职教老师论坛论文集, 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 2009:2.

2文兴忠.民航飞行员职业安全意识初步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2008.

3陆海平.安全意识--职业飞行员的生命[OL/EB].2009-10-6.

4兰秀清.以飞行训练与安全为中心办出刊物特色[A].四川省高等学校学报研究会自然, 科学学报分会编辑工作论丛, 四川省高等学校学报研究会自然科学学报分会, 2007:4.

5徐柏龄前车之鉴一新中国民航飞行安全回顾与思考[M].北京:北京中国民航出版社, 2009:2-164.

上一篇:违规吃喝自查自纠报告下一篇:错了痛了情感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