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画图教案

2024-05-14

初识画图教案(精选6篇)

篇1:初识画图教案

【设计者】陆欢欢 【科目】小学信息技术 【课程】初识画图 【教学目标与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启动与退出“画图”程序的方法。

(2)了解“画图”窗口的组成,并初步认识工具箱中各种工具。(3)掌握“铅笔”“刷子”工具的使用方法。(4)掌握保存文件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

在欣赏画图作品和学习“铅笔”“刷子”等工具的过程中,感受“画图”程序的强大功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画图作品的欣赏和对“画图”程序的操作,进一步培养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铅笔”“刷子”工具的使用方法及保存作品的方法。教学难点:“铅笔”“刷子”等工具的使用方法。【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采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提出问题或设计项目,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以“导”为主。教学手段:利用教学网络环境为学生提供可以对比学习的环境,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课时安排】 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出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喜欢)平常同学们都是把画画在什么地方?(纸上)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计算机画出来的画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电脑出示几幅作品让你学欣赏,并说说美不美,美在哪里?)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 “画图”。为了争当电脑小博士,接下来我们要闯几个关,大家有没有信心闯关通过呢?

这一环节:我主要是利用让学生欣赏作品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电脑画图的兴趣,使学生迫不及待地想进行操作。

二、第一关:启动“画图”

师:同学们,以前我们学了“记事本”,现在请一位同学上来演示一下,启动“记事本”的方法。

师:我们能不能用刚才这位同学的方法,启动“画图”工具? 师:请一位同学说出自己的方法,并演示给全班同学看。

今天老师要教给同学们另一种更简单的方法,双击桌面上的图标。(教师演示)学生操作。这一环节:我主要是通过复习启动“记事本”界面的方法,在巩固学生打开界面的方法后,将所学知道迁移到打开“画图:工具上来,以旧识带入新知快速掌握新知识。

三、第二关:认识“画图”的窗口。

师:本学期我们认识了“我的电脑窗口”,这个画图窗口中哪些组成部分你是认识的,请同学们说一说。

生:标题栏、菜单栏、状态栏 师补充:工具箱、颜料盒、编辑区

工具箱:好比我们的文具盒,里面有橡皮、铅笔等等一些我们画图所需要的工具。

颜料盒:好比我们自己的颜料,可以在里面选择自己所需的颜色。画布:就好比我们的绘画纸。我们可以在上面画出非常精美的图画。师再介绍前景色和背景色、滚动条、提示栏。

师:相邻的两个同学相互说一说“画图”各部份的名称。

这一环节:先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让学生了解到画图所需要的工具后,再给学生介绍“画图“工具中的工具,然后让学生相互说说名称巩固新知识。

四、教学调整画布大小。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画图”的界面,它想得真周到,把我们所需的工具都准备好了。只不过有一样需要我们自己来准备,那就是准备自己需要的的画纸(画布大小的设置)。

教师演示。(画纸宽:733象素,长:450象素)学生自己操作练习。在“画图”中,还有一种方法可以达到改变画布大小的作用,请同学们找一找,仔细观察画布边缘的小方块,看他们有这个作用吗。

重新打开“画图”,并设置画布的大小,然后关闭窗口。(学生重复操作几次)

五、学生巩固练习

画布的大小设置好了,我们可以开始在画纸上写上自己喜欢的数字,你可以使用铅笔或刷子写。

提问:老师遇到了一个问题,老师写的字不小心多了一横,谁能帮我把这一横去掉?

引导学生学会撤销命令和使用橡皮擦擦除。

六、教学退出“画图”

师:请一个同学用关闭“记事本”的方法来关闭“画图”。(如果需要保存就按“是”,不需要保存就按“否”)

七、总结全课

我们的电脑小博士真厉害,今天老师设置的三个关:(1、启动

2、认识窗口、3、退出)我们都通过了。恭喜大家!

八、拓展

为了表示祝贺,老师还带来了一些画,大家一起欣赏。最后一幅是国画,漂亮吗?它是应用金山画王软件画的,通过以后的学习,相信我们每一个电脑小博士都能画出非常漂亮的画的,老师拭目以待哦!

篇2:初识画图教案

——初识画图教案

学习目标

1、熟悉画图窗口的基本组成,了解各部分的作用。

2、探究画图工具箱中基本工具的使用方法。

3、根据总结的印象,给春、夏、秋、冬四季图画填充颜色。学习重难点

重点:工具箱中工具的认识和颜料盒颜色的选取 难点:工具箱中工具的选择和使用 学习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四幅图片,分别显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这四幅图分别给我们表现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美景,你们喜欢吗?想一想,四季在我们心里是什么样的?(分小组讨论,在全班交流)

2、想不想把自己的感受画成一幅画?今天老师带来一位软件朋友,本领很厉害,它可以描绘自己心中的梦,想想不想认识它?

二、新授

(一)、启动“画图”软件

1、课件展示启动过程

“画图”软件在“程序”的“附件”里面,开始——程序——附件——画图。

2、分小组打开操作打开“画图”软件。教师巡视指导。

(二)、认识“画图”窗口

1、认识画图窗口各组成部分:

课件图片展示“画图”窗口,指明“工具箱、样式区、前景色、背景色、调色板、画图区”,让学生在自己的电脑上找出来,指给自己的同伴听一听。

(引导学生认识“画图”窗口的工具箱、样式区、前景色、背景色、调色板、画图区)

2、自己试着进行操作,看看各部分有什么作用?

3、用自己的话描述“画图”窗口各部分的作用,独立完成书中的表格。

(三)、设置“画纸”的属性

1、在动手画图之前,根据自己设计的画图需要,要对画纸的大小和颜色进行设置,怎样设置呢?

课件图片展示,学生根据展示自己进行操作,多操作几遍,小组的同学比一比,看谁做得准确熟练。

2、阅读书中的“特别提醒”。

(三)、了解工具箱

1、初识工具箱

数一数工具箱中有多少的按钮?你知道他们叫什么名字吗?大家把鼠标移动到其中任何一个工具的按钮上,并且稍加停留,你会发现什么?

2、探究工具的使用和作用

合作探究:工具箱中的各种工具有些什么作用?怎样使用?试着在画布上操作一下。

3、认识颜料盒

老师出示一副没有上色的小鸡的图片,这只小鸡好看吗?我们要是给它穿上花外衣它就变得更美丽了,怎样上色呢?

教师演示填色的操作方法:选择“用颜色填充”工具→设定颜色→鼠标单击要填充颜色的部位;选择其他工具→设定颜色→鼠标画图;颜色设定的操作方法:鼠标单击选择前景色,鼠标右击选择背景色。)

教师出示待填色的图片,学生试着做一做。教师巡视指导,并展示优秀作品

四、保存、打开文件(3分钟)

师:画好一幅图画后,请大家把它保存起来,便于以后欣赏或修改。(学生自主练习)

师:请保存好图画的同学说说看,你给自己的画图文件起了个什么名字?

(教师指定学生回答,并提醒学生注意:文件的名字应该有意义,方便查找和管理。)

篇3:《初识画图》教学设计

小学信息技术的单元起始课, 其实是最能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学习能力的关键课时。此课中, 不仅应教会学生认识此软件, 笔者认为, 更重要的是应该是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会初识新软件的方法和技巧, 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信息素养以及应用创造力的形成。

■教材分析

本课为本单元的起始课, 要求学生学会打开和关闭画图软件, 对该软件的主要组成部分有简单的了解, 对工具箱的部分工具能简单运用, 能初步保存文件。本课的知识点较多, 在知识点串联的过程中, 理应教会学生学会新软件的认识方法和技巧。

■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深受三年级学生的喜爱, 他们刚接触这门学科不久, 不仅鼠标的使用不是太熟练, 同时, 如何有效学习本学科的技巧还没有掌握, 教师应着力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习惯, 有效引导学生旧知迁移、看书自学等学习方法的培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学习启动与退出“画图”程序的方法。

(2) 了解“画图”窗口的组成, 并初步认识工具箱中各种工具。

(3) 掌握“铅笔”、“刷子”工具的使用方法。

(4) 掌握保存文件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在欣赏画图作品和初步认识工具箱中工具的过程中, 感受“画图”程序的优点。

利用教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学习看书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画图作品的欣赏和对“画图”程序的操作, 培养学生对“画图”程序的喜爱, 从而进一步培养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 提升学习积极性, 建立良好的人机关系。

4.行为与创新

尝试选择工具箱中自己喜欢的工具在画图区画一些简单的图形,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学习保存作品的方法, 培养增强学生的保存文件的习惯。

提炼初识软件的基本方法, 引导学生会运用。

■课时安排

安排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启动和退出画图程序的方法。掌握初识软件的方法。

2.教学难点

工具箱的初步认识, 调整画布的大小。

■教学方法与手段

利用正话反说的游戏引出画图软件, 通过对学生作品的欣赏, 感受画图软件的强大功能, 运用旧知学会对画图软件的组成认识, 在工具箱的探索过程中, 引导学生用电脑提示等方法和技巧, 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有效建构。

■课前准备

作品欣赏课件, 学生探究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轻松揭题

(一) 游戏导入

游戏:正话反说。

你会画图吗?

你是怎样画的?

你会在电脑上画图吗?

你用什么软件画图呢?你还知道哪些软件可以画图呢?

(二) 揭题

画图不仅是可以表达一件事情, 其实, 它也是一个软件的名称。今天, 我们一起来初识画图。

(设计意图:以正话反说的游戏方式, 巧妙地引出画图二字, 通过学生对画图的叙说, 引出用电脑画图、画图软件等概念, 在学生了解众多的画图软件时, 教师开门见山地直接揭示课题。)

二、新知探究, 突破难点

(一) 启动画图

师:使用过画图软件的同学, 谁愿意来做个领路人?教我们找找打开画图的方法。

一生演示。

师重复过程, 强调开始/程序的通用性。

师:哪个我们学习过的软件也是这样打开的呢?

生:记事本。

(设计意图:借用已有画图经验的学生演示打开画图软件, 教师适当提示, 规范打开画图程序的方法。在此基础上, 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整理和知识建构。)

学生打开画图软件。

师:使用过金山画王的同学都知道, 金山画王画出的图妙不可言, 这个画图软件又能干些什么呢?

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位同学的作品《我的梦》。

(设计意图:通过对学生作品的串联欣赏, 让学生全面感受画图软件的强大功能。激发学习兴趣。)

(二) 认识画图

1. 窗口组成

师:这位同学的梦美不美, 梦中的画面则更美。

这些画面都是用这个画图软件来制作的。可见, 这个画图软件是多么的了不起啊。那你想进一步了解画图软件吗?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它的窗口组成吧!

在第四课“认识我的电脑”中, 我们了解到一般窗口的组成。

学生看书对照, 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运用以前学过的标题栏和菜单栏, 我们就认识了画图窗口的三个栏, 这种运用学过的旧知识来认识新知识的方法, 我们要学会经常使用它 (板书:运用旧知) 。

还有哪些特殊的组成呢?

(设计意图:由学生已认识“文件夹窗口”, 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 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使学生掌握用旧知来学习新知的学习方法, 以有效建构知识体系。)

2. 画布设置

师:画图区, 也叫画布。看着这样的画布, 你有什么建议吗 (教师把自己的画布调整得很小) ?

学生独立探究, 总共有几步?

师:同学们真能干, 已经学会自己看书解决问题了, 这是学好信息学科的好方法哦 (板书:运用旧知) 。

(设计意图:通过调整画布大小的方法提示学生根据需要调整合适的大小。指导学生看书学习的方法, 培养他们利用书本学习的习惯。)

3.工具箱操作

(1) 认识名称

师:画布准备好了, 下面轮到工具箱大显身手了吧!有什么办法能快速认识他们, 知道他们的名称吗?

生:鼠标移动到工具上停留 (板书:看电脑提示) 。

学生尝试:完成表中内容 (用笔连一连) 。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看电脑提示”来学习认识工具箱工具的名称, 目的在于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不强求学生要记住工具的名称。)

反馈:一生演示。

师:细心的同学, 你知道刚才那位同学是怎样连线的吗?

生:他是先选中直线工具, 然后拖一下就行了。

怎样运用直线工具的?

小结:一选二拖。

(设计意图:由一学生的演示巧妙导出工具的操作要领:一选二拖。为下文学生对工具箱的实践尝试作好操作铺垫。)

(2) 了解用途

师:你能按照那位同学介绍的方法去试一试, 感受一下其他的工具有什么本领吗?

学生尝试。

填写实践表 (打开拖一拖.swf:将尝试过的工具拖动到“我知道了”下方。)

师:你尝试了哪些工具, 你认为它可以做些什么?

生1:我发现橡皮可以擦掉线条。

生2:刷子可以画粗细不同的线条。

……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工具箱工具进行初步的尝试, 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大胆尝试的学习能力, 降低学生对新软件的畏难情绪。)

(3) 工具再认

师:看画面, 说说它是使用哪些工具画的?

生1:椭圆工具。

生2:填充工具。

生3:铅笔、刷子。

(设计意图:拓展学生对工具的运用认识。用使用的刷子或铅笔工具过渡到下文。)

(4) 工具运用

师:在这幅画中, 有同学说用到了刷子, 还有同学说用到了铅笔, 你会使用铅笔和刷子吗?

学生演示。

在前面的作品欣赏中, 我们知道作品的小主人在梦中变成了一位小藕王, 你能用铅笔或刷子等工具试着在画布中写下“王”字吗?

在前面的尝试中, 我们了解到橡皮能擦掉错误的或者是不需要的内容。你能用橡皮工具把“王”字整整容, 变成其他的字吗?

生变化:土、上、二、三……

老师也能将王字进行变化, 只是我不用橡皮, 看我是如何操作的。

学生观察, 师演示撤消:干、二、一。

由此, 你认为橡皮工具和撤销有什么关系吗?

生1:他们都可以修改图形。

生2:橡皮好像更灵活, 想怎么改就怎么改。

生3:撤消好像是倒着顺序来修改, 但只能有三次。

师:两个工具相比较, 确实是各有利弊, 因此, 同学们要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最恰当的选择, 才能发挥该工具的最大优势。

(设计意图:通过由简单的“王”字变化, 提供了学生对铅笔工具或刷子工具以及橡皮工具的实战练习, 教师紧跟着的对“撤销”介绍及适时的对比, 适当的讨论, 明确了该工具的实用性。)

(三) 保存、退出画图

师:怎样将我们的作品保存下来呢?

学生小组合作。

师:与老师未保存的画图窗口标题栏比较, 你有什么发现?

怎样保存, 生说师演示。

师:以往我们是如何来关闭窗口的呢?

学生操作:关闭退出画图软件。

教师演示:“是”、“否”、“取消”。

(设计意图:通过对文件的保存, 组织学生探究后再反馈、再比较标题栏的变化, 让学生明白保存后窗口依然存在的常识, 与后文教师没有保存关闭退出的情况进行对比, 让学生明白保存退出与不保存退出的区别。)

三、课堂总结, 有效建构

今天我们学习了画图软件, 知道该软件主要由画图区、工具箱、颜料盒组成。

在学习的过程中, 我们运用了一系列的方法:运用旧知来打开软件, 看书自学认识窗口组成以及对画布的设置, 用电脑提示认识了工具的名称, 大胆尝试了各工具的使用, 这些方法既是学习画图软件的好方法, 也是我们初识任何软件的通用方法。

在学习七巧板的时候, 我们还学习了一种学习新软件的方法就是利用“帮助”菜单, 这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 希望同学们也能去踊跃尝试一下。

篇4:初识画图教案

亭湖区南洋小学 王娟 【教学目标】

1、认识“画图”窗口的结构

2、学会用“画图”软件中的基本绘图工具

3、学会爱护小动物,注意自己的健康卫生。【教学重难点】

重点:工具箱中工具的认识和颜料盒颜色的选取 难点:工具箱中工具的选择和使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2分钟)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位软件朋友,本领很厉害, 他还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礼物,大家想不想认识?它说了:只要和它交上朋友,就可以和大家分享自己的快乐, 诉说自己的烦恼,还可以描绘自己心中的梦想.出示一些学生的画图作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新授:

(一)、启动“画图”软件(3分钟)

师:他是谁呢?大家猜到了吗?它长得什么模样呢?他又躲在哪了呢?你们能不能快速的才能找到它?

“画图”软件在“程序”的“附件”里面,同学们能不能自己打开画图软件呢?比一比,谁的动作最快。

(请一名学生上台演示:开始——程序——附件——画图)

(二)、认识“画图”窗口(28分钟)认识画图窗口各组成部分(课件)3分钟

师:这么快就找到他了,让我们再走进他的内心,对他作更深一步的了解,好吗?

师(出示“我的电脑”窗口的结构示意图):与“我的电脑”窗口比较,“画图”软件窗口有哪些组成部分?

(引导学生认识“画图”窗口的标题栏、菜单栏、工具箱、类型框、工作区、颜料盒、状态栏)

调整画图区(出示预设的窗口)2分钟

师:都记住他的组成部分吗?它想和大家玩个捉迷藏的游戏?

它把自己哪些部分藏起来了?(隐藏画图工具栏等),演示如何调出正常的窗口

还有什么需要调整的吗?(纸张的调整)

(学生自主探究,教师让举手的学生回答,并总结三个控制画布大小的控制点的操作技巧)

(三)、了解工具箱

1、初识工具箱(5分钟)

师问:工具箱中有多少的按钮? 练习:《工具找家》

师演示练习方法:双击打开桌面上的“练习《工具找家》”图标。引导:绘图工具们很调皮,从工具箱里跑出来之后就找不到家了。请热心的同学们把右边的工具按左边工具箱中的文字提示拖入正确的位置,让每一个工具都回到自己快乐的大家庭。比一比,谁的操作最快、最准确。

(展示一位学生的练习)你是怎么知道他们的名字的?

师:大家把鼠标移动到其中任何一个工具的按钮上,并且稍加停留,你会发现什么?

2、探究工具的使用和作用(10分钟)

课件出示: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工具箱中的各种工具有些什么作用?怎样使用?(10)

指名读题。

师说明活动要求:可以自主探究、也可两人为一个小组进行合作,解决上述问题。

学生操作。师和学生单独交流,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收集学生问题。

师问:谁愿意说说你对哪个工具最了解?它的名称是什么?怎样使用?(学生边说边演示,鼓励台下学生向台上演示的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法)

3、认识颜料盒(8分钟)

看到同学们这么厉害,鸡妈妈可乐坏了, 它一直有件的烦心事,终于有希望解决了1 明晚有一个“爱护动物,共创绿色家园”的联欢晚会,他们要参加演出,它有三个宝宝,老大个想穿黄色衣服、老二穿了绿色衣服、可是这个老三就说这里没有它想要的颜色,怎么办呢?

教师演示填色的操作方法:选择“用颜色填充”工具→设定颜色→鼠标单击要填充颜色的部位;选择其他工具→设定颜色→鼠标画图;颜色设定的操作方法:鼠标单击选择前景色,鼠标右击选择背景色。)

师:听说同学们不仅电脑水平,还这么特别有爱心,所以有很多可爱的小动物要请我们班的同学帮忙把他们打扮的漂亮些呢?你们愿不愿意帮帮它们?

(教师出示待填色的图片)

(教师巡视指导,并展示优秀作品)

四、保存、打开文件(3分钟)

师:画好一幅图画后,请大家把它保存起来,便于以后欣赏或修改。(学生自主练习)

师:请保存好图画的同学说说看,你给自己的画图文件起了个什么名字?

(教师指定学生回答,并提醒学生注意:文件的名字应该有意义,方便查找和管理。)

篇5:《初识画图》教学反思

《初识画图》教学反思

《初识画图》包括:“画图”程序的正确启动与退出、“画图”窗口的组成三个方面内容,也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如何利用电脑进行绘画,是相当重要的一课,在上完这一课后,我仔细地反思了下,发现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有以下几点。

成功之处:

1、充分挖掘教材,合理补充教材内容

这节课教材内容较简单,主要有启动“画图”软件、认识“画图”窗口和关闭“画图”软件。如果光是讲解这三个内容,肯定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按照学生的心理和认知特点,单单讲解这三方面内容,肯定也比较枯燥,以理论知识为主,所以在新授时我设计一个电脑小博士闯关的游戏,三关就是本课要学的三个知识点,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学习,轻松化解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在原有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让学生用工具箱里的工具画一画,变一变画笔和画布颜色的操作,让学生更进一步地了解了“画图”软件的功能和作用。同学们对工具和颜色是非常感兴趣的,通过他们动手实践,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除此,我还增加了创作一幅画的操作,让学生利用各种不同的工具画出自己的姓名。因为这节课上要叫学生画一个图画出来比较难,但如果不让他们完成一个作品,似乎有一点缺憾,于是我想到让同学们利用工具箱的工具写名字,这样创作起来难度不大,而且满足了他们创作作品的欲望。事实证明,效果非常显著,每个同学都给自己写了很多个不同工具的名字,大大激发了他们学习“画图”的兴趣和创作图画的欲望。

2、创设游戏,使学生牢记工具箱里的工具

工具箱的工具比较多,共有16种,要让学生一下子记住他们难度较大,靠死记硬背肯定不行,于是我设计了两个游戏,一个找家游戏(连线题),结果大多同学都很顺利的完成了游戏,帮他们找到了正确的位置。另一个开火车游戏,出示一个工具箱的图标,学生说出名字,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结果每组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通过这样两个游戏,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很快记住了工具箱里的各种工具的名称和位置。

3、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降低学习难度

12月份

本课教学中我采取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有任务驱动、自主探究、游戏教学、知识迁移、小助手等。如讲解启动“画图”程序时,我请了一个会的同学上台演示启动“画图”软件,别的同学通过观看他的演示跟着学习了一遍。这里让会操作的同学当了一回小老师,既增加了他的成就感,也很好地帮老师传授了新知识。采取让学生当小助手的方法,不仅使老师变得轻松,而且由于是同学教同学,所以学生也更容易接受。再如,在讲解“画图”程序的界面组成时,我采取了知识迁移的方法,引导学生跟“我的电脑”窗口作比较,很快学生就发现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如都有标题栏、菜单栏、状态栏等,同时也发现了一些不同的地方,“画图”程序还有重要的工具箱和颜料盒以及画图区。通过知识迁移降低了认知难度,学生很快就认识了它的界面组成。像这样合理运用这些教学方法和手段,化解了教学中的难点,降低了学习难度,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不足之处:

(1)画图区大小的调整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通过设置“图像”菜单“属性”中的高与宽来调整,另一种则是通过用鼠标拉动画图区的控制点来调整画图区大小,这两种方法讲得都很匆忙,导致有一部分学生并没有调整好画图区的大小。其实在这个地方应该让学生们看书自学教材中的“知识屋”,通过自学,学生印象反而比教师讲来得深刻。

(2)最后设置了一个练习,让学生画矩形、圆、圆角矩形及一幢小房子,并以自己喜欢的颜色填充。这些内容都是后面几节课所涉及到的,在这里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对于操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固然可以让他们去尝试画这些图。可是对于能力较差的,一下子突然全部呈现在他们面前,有些学生难免手忙脚乱,其实对于那些操作能力相对弱的学生来说应该更多地让他去了解工具箱中的一些工具,从而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在“关闭”画图这一块,没有让学生过多的去探究,现在想想,其实应该让学生多去尝试一下的。还有那就是在时间的分配上有些问题,如:在各个关卡中的练习有些时间分配不太合理,没有对全体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

篇6:初识画图教学设计

王庆典

一、教学目标及教学思路:

1、教材分析:

画图模块是四年级第一学期的主要内容,这个模块的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Windows98视窗操作系统基本操作的基础上,学习应用“画图”窗口各项工具。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掌握“画图”窗口各项工具的使用方法,并熟练应用“画图”窗口的各项工具,编辑具有个性特色与生活学习相关的图片。

“初识画图” 这一节课是本章教学的入门课程。

2、学生分析:

在信息技术方面:学生通过前面两章内容的学习,掌握了Windows 98的一些基础知识,通过上机操作训练已经具有用键盘和鼠标操作Windows 98的技能。

在英语学习方面:一年多的英语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听懂教师简单的课堂用语了,掌握了一定数量的单词。因此,具有双语教学的基础。

3、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得到提高。学生通过自学和协作学习,培养创新、探索和分工合作的意识。

结合这个总教学目标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⑴ 掌握进入“画图”窗口的基本步骤;

⑵ 了解“画图”窗口的基本组成;

⑶ 通过对工具的选取和前景/背景颜色的设置,进一步复习和巩固所学过的与“工具”和“颜色”有关的英语单词和词汇。

⑷.通过图形操作扩展了解表示图形的部分单词,能力目标:

⑴.掌握“工具箱”中各种工具的选取,以及设置不同的前景色和背景色。

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

⑶.培养学生与教师进行简单教学对话的能力。

情感目标:

⑴.增强学生在双语教学环境下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⑵.利用学生急切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的心理,培养学生协作学习和创新的意识。

4、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画图”窗口的组成;“工具箱”与“颜料盒”的应用。

教学难点“工具箱”与“工具形状框”的结合使用;

指导学生熟练应用每一项工具,制作出精美的个人作品。

二、教学设计:

1、教学设计:

四年级学生处于十一、二岁之间,活泼、好动、具有极强的求知欲和模仿力。因此我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用Flash动画和Do you want to

„„? What’s

this?

It’a „„? What colour is it ? 等创设活泼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以任务驱动为主线展开教学活动,本节课我设计的学习任务是:

1、打开“画图的窗口”;

2、选取相应的工具,在绘图区中画出三种不同的几何图形;

3、设置你自己喜爱的前景色与背景色。

为了配合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教学形式上一人一台计算机两个学生一组,在其中一台计算机上演示教学课件;在另一台计算机上进行实践操作。

学法指导:主要指导学生

⑴在教学课件的引导下、规范操作大胆实践、独立完成任务。

⑵.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有目的地进行探索、创新,使自己的作品的多样化、个性化。

三、教学过程:

1、采用“启发式”导入新课。

用Flash动画向学生展示几幅“名画”,中文字幕伴随着教师的英语解说,引出本章的学习内容。

2、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将本课基本内容及操作步骤制作成幻灯片,采用“阅读自学与小组讨论”的方法让学生从简单模仿开始,通过完成每一项任务,大胆进行实践。在分工协作过程中,共同寻求问题的解决。

在教学中,针对具有综合性的“典型任务”,通过网络的屏幕监视,了解不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操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3、展示作品、交流评议进行学习反馈

教师采用网络系统对每一个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对于优秀作品进行全班点评,教师充分肯定其成果的艺术性和创新性,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4、作业:

用“工具箱”中的图形设计成完整的画,比一比,谁想的出奇,谁想的美丽。

上一篇:描写雪排比句下一篇:化学与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