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目前走访调查情况看

2024-04-10

从目前走访调查情况看(共4篇)

篇1:从目前走访调查情况看

特困生走访调查情况

铁岭县莲花中学二校区8年16班张逸卓

张逸卓就读于8年16班家庭住址:铁岭县李千户镇走访对象:附近邻居

走访人:刘忠财张振东房景余

调查情况:

张逸卓父亲于5年前病逝,其和母亲相依为命,而且母亲有心脏病,基本没有劳动能力,其爷爷也在三年前去世,母女更是无依无靠,现在其和母亲在外面租房子居住,生活极其困难,情况属实。

2013年3月23日

篇2:从目前走访调查情况看

1 对象与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 采用问卷的形式, 问题涉及烧伤基本常识的了解、接受治疗过程中及创面愈合后的感受共三大方面的问题。接受调查的住院患者29例, 门诊患者16例, 非烧伤专业医疗相关人员20例。

2 结果

2.1 很大一部分人不了解烧伤的基本常识通过调查发现, 有相当多的人不了解烧伤的急救知识, 不了解烧伤病情的严重性及不良后果 (瘢痕) , 对烧伤植皮手术期望较高, 见表1.

例 (%)

其中在问及烧伤急救处理答“是”的26例中16例提到用冷水、冰降温, 只有一个人提到用冷水冲洗30 min.在问及“多大面积烧伤有生命危险”时, 有2例认为30%, 8例回答50%, 还有9例认为大于50%才会有生命危险。

住院患者在经过系统的治疗后, 基本上对烧伤的一般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表现在了解烧伤的急救知识、会处理一些小的创面, 但绝大多数患者仍表示希望在住院期间从医护人员处了解更多关于烧伤的知识, 包括烧伤后的紧急处理和预后方面的专业知识。

2.2 治疗过程中创面疼痛是患者最难忍受的在对患者的调查中发现, 疼痛是治疗过程中最难以忍受的, 疼痛的持续时间从伤后即开始一直持续到伤后7个月。疼痛的类型包括:烧伤初的烧灼样痛、换药痛、创面干燥及结痂后的干痛、手术后痛、后期的瘢痕痛等。

由于疼痛, 造成患者出现无精打采、食欲下降、情绪低落、心情烦躁、无法睡觉等问题, 在被调查的患者中有16例 (55%) 表示希望使用镇痛剂, 但同时也对可能出现的副作用表示担忧。

2.3 创面愈合后患者最不能接受的是瘢痕的形成及相关问题创面愈合后患者最不能接受的问题包括:瘢痕造成的毁容、瘢痕增生、瘢痕瘙痒、瘢痕疼痛、皮肤的色素改变等, 这些问题是按不能忍受的程度由高到低排列的。

对于我们认为最有效的压迫疗法, 被调查的29例中只有12例 (41%) 了解压迫治疗需半年以上。在目前的治疗模式下, 弹力绷带压迫治疗开始的时间:小面积患者约从伤后1个月左右开始, 对大面积患者开始时间在伤后3个月~4个月左右。

2.4 创面愈合后医护人员对康复的指导和监督力度不够9例 (31%) 认为在康复中医护人员给予的指导不够详细、具体。表现为对抗瘢痕的疗效观察与监督松散、没有标准, 靠患者自治, 对瘢痕带来的瘙痒、疼痛等不适关注不够, 在对抗瘢痕挛缩的问题上没有采取足够的措施。

2.5 患者需要心理治疗在调查的患者中有18例 (62%) 认为受伤后需要心理疏导。患者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是伤后恐惧, 对治疗过程的忍受程度、对自身变化的接受程度、对今后面对独立生活的恐惧等。

3 讨论

3.1 医疗关注同患者关注存在较大差异

患者在治疗中最关注的问题是自身的感受, 包括伤后如何恢复功能、如何恢复外观以及如何减少治疗中的痛苦等。而在目前的烧伤治疗模式中, 由于医护人员少、患者多, 我们的关注重点仍在创面修复、休克治疗、抗感染、防治内脏并发症、营养支持等方面, 与患者的需求之间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对患者的个人感受仍关注不够, 但我们已经意识到患者在住院期间康复锻炼的重要性。我科已从5年前即开始了烧伤治疗-康复一体化的治疗模式,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使很多烧伤患者顺利康复, 重返社会。但也应看到, 由于人员配置有限, 尚不能对康复过程进行有效的设计, 方案手段单一, 缺乏系统的疗效追踪和判定等。

另外, 对患者感到最难以忍受的瘙痒、疼痛、瘢痕等问题我们还没有能够引起足够重视, 从文献资料方面看, 我们对患者最关心的几大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研究。从中国知网的文献检索入口, 以主题词为“烧伤”, 时段为1990年-2009年为检索条件, 查到有33 425篇相关文献, 在此范围内继续搜索“瘙痒”, 只有41篇 (0.12%) 文献, “疼痛”相关的只有58篇 (0.17%) , “瘢痕”相关的有1 808篇 (5.4%) , “心理治疗”相关的只有311篇 (0.9%) 。同患者非常关注相比, 我们的研究方法尚没有很好地涵盖患者需求, 这应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3.2 重医疗的同时也要重视预防宣传

从调查的结果看, 对烧伤基本知识大家还是了解不足, 由此造成许多本可避免的悲剧发生。由于对烧伤急救知识的缺乏, 在临床工作中可以见到很多患者失去最佳治疗时机;创面没有妥善保护, 造成二次损伤;更有患者由于没有及时治疗, 造成严重后果。特别是小儿烧伤后由于家长不懂得保护创面, 往往来就诊时创面已由于反复摩擦造成腐皮脱落、创面加深, 严重影响了后续治疗效果。

因此, 作为医务工作者, 我们的任务不仅是医疗, 更应该在工作中做好宣教, 利用讲课、分发宣传手册、制作宣传栏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烧伤, 重视烧伤的预防, 在烧伤早期做好正确的治疗保护, 为后续治疗提供良好的基础。

3.3 重视烧伤患者的心理治疗

篇3:从日本经验看目前全球金融危机

(一)日本20世纪90年代 “金融危机”和“慢性衰退”交织

日本20世纪90年代同时出现相互关联的“急症”及“慢症”,即金融危机和经济慢性衰退。金融危机以金融机构倒闭、银行间拆借利率急速上升、金融市场流动性不足、经济增长率及股价急落等为主要表现,慢性衰退以一时景气回复,股指上升,但经济持续低迷为特征。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是金融机构破产引发对金融市场的信用危机、金融机构经营状况恶化,由于流动性不足银行惜贷,并波及到实体经济。慢性衰退是伴随泡沫经济崩溃后的坏账增加引起的,金融机构为隐瞒坏帐追加贷款,企业增长减速使平均经济增长率降低,股市低迷。慢性衰退中,也会出现一时景气恢复,然而增速较低。金融危机和慢性衰退相互关联、相互交织。金融危机持续,对实体经济造成打击,金融危机波及实体经济,引起慢性衰退,经济衰退又催生新的不良资产,使金融系统变得更加脆弱,形成恶性循环。日本由于金融危机问题未及时解决,造成十余年的慢性衰退。

(二)注足资本及快速处理坏帐是应对金融危机和慢性衰退的有效方法

1997年至1999年日本处理金融危机的经验是注足资本,使金融危机平息下来,金融局势得以稳定,股价也有所回升。然而,资本注入治标不治本,如果不解决产生危机的根本——坏账问题及金融机构经营状况恶化问题,危机还有再起的风险。对应慢性衰退的方法是快速公布并处理坏账。具体讲,政府应健全坏账监管机制,谨慎处理担保不足的坏帐,也可买入一部分坏账等。中央银行降息对景气恢复缓和慢性衰退有作用,但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二、从日本经验评价目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处理

日本金融危机与目前金融危机发生的背景、起因等不尽相同,但存在惊人的相似性。一是泡沫都是在金融管制放松条件下金融试验行为的结果。二是都表现为宽松信贷环境下银行平衡表规模的扩张。三是都伴随房地产泡沫的破灭,金融危机蔓延的路径也极其相似(金融机构破产引发对金融市场的信用危机、金融机构经营状况恶化,由于流动性不足银行惜贷,并波及到实体经济)。不同点是日本资产价格泡沫是商业性的,美国资产价格泡沫是住房性的;日本以日元急剧升值为背景,引发长达十余年的通货紧缩,而美国则以美元的长期通胀性贬值为特征。以日本经验看本次金融危机,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各国公共资本注入等救市举措使短期借贷市场局势缓和

日本经验是向银行等金融机构注足资本而使危机趋于平静。本次金融危机中也采用向银行等金融机构注入公共资本的紧急救市措施,已初见成效,欧美信贷市场复苏的迹象开始显现。衡量货币市场信心和资金紧张程度的美元三月期libor(伦敦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已从10月10日4.82%的高点降至11月7日的2.29%,这一水平是2004年11月以来的最低点。

(二)金融机构潜在损失额还将继续扩大

有关机构纷纷发布全球金融损失预测,虽然预测值相差悬殊,但可以肯定的是金融机构的潜在损失还将继续扩大。

英国央行10月28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金融体系因次贷危机损失或将达到2.8万亿美元。

IMF10月7日公布的《世界金融稳定报告》,将金融机构潜在损失额的预测值从4月的9450亿美元调高50%至1.4050万亿美元。金融机构损失率由4月预测的4.1%扩大到本次的6.1%,在损失率提高的2%中,投资公司债的贡献度为1.2%,优良资产担保证券(ABS)的贡献度为0.7%,显示危机正向评级较高证券蔓延。

(三)防止金融危机再发仍需加大资本注入

根据BLOOMBERG的调查,2007年二季度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全球银行及证券公司的损失处理累计额达6600亿美元,达IMF以基准情景推算全球银行及证券公司的损失额的78%。日本经验表明如注资不足,金融危机还会有反复发生的可能。因此各国政府继续联合一致注资举措尤为重要。G7会议后欧美各国公共资金投入额度约5200亿美元,其中美国为2500亿美元,欧洲为2700亿美元,其中已决定资本注入额为2200亿美元。据IMF10月7日公布的世界金融稳定化报告,世界各银行有必要增加6750亿美元资本。考虑到该值是IMF基于金融机构潜在损失额为1.4050万亿美元的预测值计算的,其公布的注资需求也有被低估的可能。

(四)坏帐公布处理速度直接决定何时摆脱金融危机及慢性衰退

虽然各国政府公布了金融救市措施,并纷纷降息、出台综合经济政策等,但从日本处置金融危机的经验看,单凭向大型金融机构注资、降息等并不能迅速缓解金融问题,因为它没有解决产生危机的根源坏账问题和金融机构经营状况恶化问题。并且如果不经过坏帐公布及处理环节,金融市场虽可一时稳定下来,但还有危机再发的可能性。日本当年由于有意隐瞒坏帐,致使坏帐公布、处理迟缓,金融机构为隐瞒坏帐又追加贷款,影响经济的平均增长率下降,经济持续低迷。吸取日本经验教训,各国还需要增强会计的透明度,公布包括证券化商品、金融机构对家庭和企业的融资坏帐,处理坏帐,并明确坏帐处理期限。坏账处理力度及处理速度直接决定何时摆脱金融危机及慢性衰退。

日本在金融危机时出台政策的速度与本次危机没有大的差异。而慢性衰退,本次次贷危机的事态表面化比日本20世纪90年代相比要快。因为首先目前的坏帐多数是证券化商品,可以通过市场评价。二是金融机构资产披露制度比当时的日本要完备。然而坏帐状况依然不透明,情报公开将可能在今后才能开展。因此不能因为本次金融危机处理速度比日本20世纪90年代后期危机处理速度快就断言解决危机所需时间短。

(五)缓和慢性衰退尚需出台积极的财政金融政策

日本由于外部原因改善引起出口增加,带动景气回复,对缓解慢性衰退起到一定作用。而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美国经济发生问题,其自身消费主导的经济结构难以通过出口回复,同时欧洲各国除英国外基本是出口主导的经济结构,因此美国经济低迷中靠出口拉动经济回复的可能性小,此外欧美还有由于房地产市场调整引发内部坏帐增加的风险,难以出现日本由外需带动的景气回复。为缓和慢性衰退,出台大规模的财政、金融政策对欧美将是必要的。

三、建议

(一)刺激内需做好应对全球经济衰退的长期准备

这次美国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已波及实体经济,且衰退有可能持续2、3年以上,对我国经济造成影响也会进一步深刻化。建议我国在实施4万亿元的经济刺激计划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扩大消费,增加内需。一要改变偏重于生产者,而非消费者的分配模式;二要降低工薪阶层的税负;三要完善包括住房、教育、医疗、养老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四要提高广大农民收入,增强广大农民消费能力。

(二)通过在国际舞台发挥作用赢得全球战略利益

在目前世界经济格局的大变革时期,中国应充分利用如G8+3、G20等国际舞台,掌控国际经济秩序乃至经济秩序变动的方向,以赢得全球战略利益。建议可通过参与IMF的短期流动性机制,帮助确保东欧、拉美、亚洲等国有足够的资金来恢复市场信心及维持稳定,从而使我国发挥作用。

(三)运用充裕的外汇储备,进行多样化投资

一是借鉴日本过去几十年在全球进行资源、能源投资布局的经验,利用我国充裕的外汇储备在目前经济周期的低谷购入战略性资产,找准时机购买石油、大宗商品;二是支持有实力的大企业到国外进行股权投资,通过投资多元化降低外汇储备的风险。

(四)解决好房地产软着陆的重点难点问题

美日经验证明,金融危机都伴随着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如何实现房地产市场的软着陆是我国面临的难点问题。近期出台的一系列稳定房地产市场的措施已稍见成效,但仍需密切关注房地产市场的走势,特别在经济减速中避免房地产的硬着陆。

篇4:从目前走访调查情况看

两岸词语差异的研究,从上世纪90年代以后两岸的学者( 张维耿,1990; 苏金智,1994、1995、1997、2014; 汤志祥,2001 ) 已有很多成果,有多部辞书( 邱质朴,1990; 黄丽丽等,1990; 中国标准技术开发公司,1992; 李行健,2013) 问世。辞书一般是区分两地用词的不同,几乎很少涉及融合现象。虽然有些研究也涉及词语的融合问题( 刁晏斌,2000) ,但大多比较简略。差异与融合,是对立的统一体,从某种意义上说,只研究差异,不研究融合,是很难看清词语变化的方向的。本研究除探讨两岸词语的融合情况外,也讨论两岸词语差异的确认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二调查情况概述

( 一) 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为了了解两岸词语差异的具体情况,我们设计了两岸词语使用情况调查问卷,一方面调查台胞对大陆词语的知晓度和使用情况,另一方面也调查大陆大中学生对台湾词语的知晓度和使用情况。我们从《全球华语词典》( 李宇明,2010) 中挑出部分台湾特有词语和大陆特有词语,在大陆和台湾的学生群体中进行调查。问卷由苏金智设计,福建泉州的学生词语知晓度调查在泉州教育局的帮助下完成,平潭、厦门的调查数据来源于苏金智主持的“海西经济区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 武汉、甘肃的调查工作由王立完成; 台湾学生词语知晓度的调查工作由储泽祥完成。问卷分甲乙两种,甲种问卷主要是台湾特有词语,乙种问卷主要是大陆特有词语。

本次调查分别在台湾和大陆实施,大陆调查的省份分别为地处东南沿海的福建省、地处华中的湖北省以及地处西北的甘肃省。调查问卷甲卷在大陆的福建、湖北、甘肃三省以及台湾地区实施调查,调查问卷乙卷在大陆的湖北、甘肃两省及台湾地区实施调查。调查地点的选择,既有台湾的样本,也有大陆的样本,大陆既有闽南方言区的样本,也有其他方言区的样本。

( 二) 样本量及其分布情况

两岸共调查78所学校,其中高等院校62所,中学16所。台湾的高等院校57所,中学5所。大陆的高等院校6所,其中福建3所,湖北2所,甘肃1所; 中学10所,其中福建8所,湖北和甘肃各1所。

两岸调查学生的总人数为2530人,其中福建1200人,湖北和甘肃680人 ,台湾650人。有效问卷总数为3645,甲种问卷有效样本量总数为2385,其中福建1119( 大学生430,中学生689) ,湖北和甘肃656( 大学生444,中学生212) ,台湾610 ( 大学生369,中学生241 ) 。乙种问卷有效样本量总数为1260,其中甘肃和湖北656( 大学生444,中学生212) ,台湾604( 大学生404,中学生200) 。甲种有效问卷大学生1239,中学生1146; 乙种有效问卷大学生848,中学生412。甲种问卷大学生与中学生数量相差不多,乙种问卷大学生比中学生的多一倍多。

有效问卷中大陆样本量共2431,台湾共1214。其中福建学生很熟悉和比较熟悉闽南话的占44. 9% ,湖北、甘肃学生很熟悉和比较熟悉闽南话的占5. 2% ,台湾学生很熟悉和比较熟悉闽南话的占68. 5% ; 福建学生会讲客家话的占3. 7% ,湖北、甘肃学生没有人会讲客家话,台湾学生会讲客家话的占6. 1% 。

另外,我们还用乙卷在福建调查了在大陆生活的台胞35人,作为参照。

三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问卷甲卷的词语源自台湾,乙卷的词语源自大陆。拟通过调查对象对于词语来源及词语意义的知晓、口头及书面使用状况的回答,考察两岸词语融合的基本情况。

( 一) 词语来源知晓度调查结果分析

关于词语来源知晓的调查,请调查对象根据自己的认知分别标明甲乙两卷所列被调查词语源自大陆、台湾,抑或不知道所列被调查词语源自何处。

调查问卷甲卷的词语源自台湾,分别在福建、湖北、甘肃、台湾等地的大中学生中实施调查,调查对象对于这些词语来源知晓结果的统计数据如表1。

表1显示,调查问卷甲卷所列18个源自台湾的被调查词语中,台湾地区50% 以上的调查对象将“亮丽、纯情、作秀、洗脑、关爱、管道、社工、运作、观光客、呛声、部落格、邮差、有氧运动、创意”等14个词语( 占被调查词语总数的78% ) 标为源自台湾,60. 6% 的台湾调查对象将“斩获”标为源自大陆的词语,而将“前卫、剃头”2个词语标为源自台湾和源自大陆的比率则旗鼓相当,各为40% 多。

大陆地区50% 以上的调查对象将“愿景、社工、作秀、呛声、观光客、部落格”等6个词语( 为被调查词语总数的33% ) 标为源自台湾,50% 以上的调查对象将“关爱、管道、创意、运作、邮差、亮丽、有氧运动、剃头”等8个源自台湾的词语( 为被调查词语总数的44% ) 标为源自大陆,说明这些词语已经融入了大陆。

在调查问卷乙卷中,我们调查了湖北、甘肃和台湾学生19个大陆词语的来源知晓度。总共调查20个词语,其中只有“乱象”一词是台湾词语,作为干扰项。表2是具体的数据对比情况。

从表2的数据可以看到,大陆被调查学生中,甘肃、湖北50% 以上的调查对象将“忽悠、邮递员、程序、生物钟、统考、摩托、外教、大款、入世、盲文”等10个词语( 为被调查词语总数的50% ) 标为源自大陆,而将“潮男、贩黄”2个词语( 为被调查词语总数的10% ) 标为源自台湾的调查对象也在50% 以上,并有40% 左右的调查对象将“英联邦、博文、被动吸烟、彩超、港商”等5个词语( 为被调查词语总数的25% ) 标为源自台湾。

台湾调查对象大多能准确辨认出源自大陆的词语,50% 以上的台湾调查对象将“邮递员、生物钟、博文、英联邦、大款、盲文、统考、被动吸烟、贩黄、忽悠、申遗、港商、彩超”等13个词语( 为被调查词语总数的65% ) 标为源自大陆,但有约75% 的调查对象将源自大陆的“程序”标为源自台湾的词语。

以上数据可见,部分被调查词语实则不易区分到底是源自大陆还是源自台湾,汉语同根同源,大陆、台湾的词语本来就是一脉相承一脉相连的,如“剃头、邮差”之类的词语,大陆许多地方( 如湖北) 一直在使用,只不过大陆解放后有些大城市将“剃头”称作“理发”,将“邮差”改称“邮递员”了。因此,调查对象对这类词语有很强的本土认同感,如“剃头”一词,福建50% 的调查对象、湖北甘肃72% 的调查对象认为其源自大陆,台湾47. 4% 的调查对象认为其源自台湾。“邮差”一词,57. 4% 的福建调查对象、60. 4% 的湖北、甘肃调查对象认为其源自大陆,78. 5% 的台湾调查对象认为其源自台湾。

倒是海峡两岸自1949年后阻隔数十载,这期间出现的一些新词语带有较明显的地域色彩,然而随着改革开放后两岸交流的日益扩展,两岸词语的碰撞时时发生,词语的交融随之而生。

( 二) 词语意义知晓度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问卷设置了词语意义知晓度的考察,共考察了三个指标: 知道、大概知道和不知道。表3是两岸学生对18个源自台湾词语语义知晓结果的统计数据。

表3显示,台湾调查对象对源自台湾的词语的意义有着很好的理解,60% 以上的调查对象知道“计程车、便当、翘课、智障、咨询、有氧运动、家庭计划、镭射、新鲜人、级任导师、线民、空中教学、杀时间、拜票、荣民”等15个词语( 为被调查词语总数的83% ) 的意义。大陆学生中,70% 以上福建及湖北、甘肃的调查对象知道“计程车、便当、翘课、智障、资讯、真人秀、有氧运动、家庭计划”等8个词语( 为被调查词语总数的44% ) 的意义,50% 以上的福建调查对象知道或大概知道“镭射、新鲜人、级任导师、线民、空中教学、杀时间、票仓”等7个词语( 为被调查词语总数的39% ) 的意义,而50% 以上湖北、甘肃的调查对象知道或大概知道“镭射、新鲜人、级任导师、空中教学”等4个词语( 被调查词语总数的22% ) 的意义。与台湾隔海相望的福建的调查对象对源自台湾的词语意义的熟悉程度略高于地处中部的湖北和西部的甘肃的调查对象。

表4是源自大陆的19个词语语义知晓结果的对比数据。

表4的统计数据显示,大陆的调查对象对源自大陆的被调查词语意义相当熟悉,80% 以上的湖北、甘肃调查对象知道或大概知道“计划生育、忽悠、大腕、奥巴马、成人高考、激光、数字电视、统考、动车、不折腾、疯牛病、太空行走、写字间”等13个词语( 为被调查词语总数的68% ) 的意义,台湾的调查对象中,60% 以上知道或大概知道“计划生育、奥巴马、疯牛病、数字电视、太空行走、统考、国库卷、不折腾、成人高考”等9个词语( 为被调查词语总数的47% ) 的意义,其中“计划生育”一词的知晓率高达85. 8% 。

比较而言,台湾被调查学生对源自大陆的词语意义的熟悉程度不如大陆被调查学生对源自台湾的词语意义的熟悉程度高,尽管如此,两岸同胞在词语意义的认知方面已无大碍,海峡两岸词语彼此接纳、包容已是大势所趋。

( 三) 词语使用情况调查结果分析

问卷设计了两岸词语的使用情况,包括口头交谈和书面写作两个方面,考察的指标是三个: 经常使用、有时使用和从来不用。词语使用情况比来源知晓度和语义知晓度更能够说明融合的趋势。问卷甲考察的是台湾词语的使用情况,问卷乙考察的是大陆词语的使用情况。表5是在口头交谈中台湾词语使用情况的对比数据。

表5显示,台湾调查对象口头交谈中经常使用、有时使用、从不使用的频率分别达40% 以上的词语几乎各占所列20个源自台湾的被调查词语的1 /3,经常使用频率达40% 以上的有“网路、当机、滑鼠、部落格、骇客、呛声、没路用”等7个词语( 为被调查词语总数的35% ) ,有时使用频率近40% 以上的有“杀时间、幽浮、尖峰、冻蒜、人工智慧、逗阵、太妹”等7个词语( 为被调查词语总数的35% ) ,从不使用频率达40% 以上的有“蓝军、绿营、质素、眠床、古意、秀场”等6个词语( 为被调查词语总数的30% ) 。

比较而言,大陆调查对象在口头交谈中使用这些源自台湾的词语的频率较低,福建被调查学生中有时使用达30% 的只有“网路、人工智慧、太妹”3个词语( 为被调查词语总数的15% ) ,湖北、甘肃被调查学生中有时使用达30% 的也仅“尖峰、太妹、秀场”3个词语( 为被调查词语总数的15% ) 。所列20个源自台湾的被调查词语,50% 以上大陆调查对象口头交谈中从不使用( 只有福建被调查学生“网路”一词从不使用频率为47. 6% ) 。且有60% 以上的大陆调查对象口头交谈中从不使用的源自台湾的被调查词语有18个( 除“网路、太妹”外的其余词语) ,为被调查词语总数的90% 。

表6是源自台湾词语在写作中使用情况的对比数据。

表6显示,台湾调查对象写作中经常使用 + 有时使用的频率在70% 以上的词语有“创意、观光客、运作、幼稚园、资优、影印机、数位电视、愿景、零污染”等9个( 为全部被调查词语的45% ) ,而从不使用频率在50% 以上的词语有“逗阵、积体电路、厝主”等3个( 占全部被调查词语的15% ) 。

大陆调查对象写作中经常使用 + 有时使用的频率在70% 以上的词语有“创意、运作、前卫、幼稚园、作秀”等5个( 为全部被调查词语总数的25% ) ,而从不使用频率在60% 以上的词语有“资优、愿景、统合、负成长、数位电视、人客、厝主、逗阵、杀时间、积体电路、烧录机”等11个( 占全部被调查词语的55% ) 。

表7是源自大陆词语在口头交谈中使用情况的对比数据。

表7显示,20个源自大陆的被调查词语,大陆调查对象在口头交谈中经常使用 + 有时使用的频率全部超过60% ,且使用频率在80% 以上的有“春晚、宽带、忽悠、体检、沙尘暴、公安局、大款、武警、动车、光缆、人行横道、网络日志、维权”等13个( 为全部被调查词语总数的65% ) 。

台湾被调查学生口头交谈中经常使用 + 有时使用的频率超过60% 的词语有“沙尘暴、待业”等2个( 为全部被调查词语总数的10% ) ,而从不使用频率在60% 以上的词语竟有“春晚、公安局、扫帚星、光缆、入世、武警、维权、商品房、人行横道、动车、宽带、光驱、忽悠、大款、让利、打表”等16个( 占全部被调查词语总数的80% ) 。

表8是源自大陆的19个词语在写作中使用情况的对比数据。

从表8可见,19个源自大陆的被调查词语中,湖北、甘肃的调查对象写作中使用频率超过70% 有“地址、许可证、复印机、原生态、数字电视、奥巴马、激素、经济特区、维权、雅思、工薪阶层、程序员、投档、婚恋”等14个词语( 占全部被调查词语的74% ) ,从不使用频率超过60% 的仅有“海西”1个词语( 为被调查词语总数的5% ) 。

台湾的调查对象写作中使用频率超过70% 的仅有“地址”1词( 占被调查词语总数的5% ) ,而从不使用频率在60% 以上的则有“原生态、奥巴马、雅思、复印机、工薪阶层、程序员、数字电视、婚恋、登月舱、投档、维权、创收、申遗、边缘科学、海西”等15个词语( 为被调查词语总数的79% ) 。

综上可见,大陆和台湾的被调查学生口头交谈、书面写作中均以使用源自当地的词语为主,但不排斥使用源自对岸的词语,特别是那些表现当地特有现象的词语,如“沙尘暴”等。台湾与大陆在词汇使用方面虽然存在着差异,但由于交流频繁,已经出现融合的趋势。例如,一般认为大陆使用“复印机”,台湾使用“影印机”,但在我们对35个台胞进行的调查中,在写作中台胞有46. 4% 的经常使用“复印机”,35. 7% 的有时使用,只有17. 9% 的从不使用。在我们对福建平潭、泉州、厦门1119个中学生和大学生的调查中,在写作中有13. 2% 的人经常使用“影印机”,39. 5% 的有时使用,47. 3% 的从不使用。

四主要结论

从调查结果看来,两岸词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些词语已经共用,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融合的趋势。从海西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福建台胞参照组的情况看,交流互动是语言融合的最主要推动力。加强两岸语言文化交流,不仅可以促进两岸语言的融合,也必将促进两岸的早日统一。

上一篇:沙场清理工作总结下一篇:元朝历史的特性--蒙元史若干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