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走访社会调查报告

2024-05-08

暑假走访社会调查报告(共8篇)

篇1:暑假走访社会调查报告

暑假走访社会调查报告

主题:遵守交通法规关爱生命旅程 拒绝中国式过马路

内容:一、以调查问卷和直接询问的形式了解市民过马路的方式、心里的想法和建议。

二、提醒路人不要违反交通法规。

三、自身学习并宣传交通法规。

地点:

实践过程:

1.活动前奏

1.1确定活动主题和内容

此次社会实践的主题是“遵守交通法规关爱生命旅程 拒绝中国式过马路”, 活动内容主要围绕主题,以走访社会调查为主。内容大致分为以下几点:1.现场取材、拍照2.我们将对一些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人进行劝阻,3.配合警察工作,了解过马路的注意事项。4.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征集群众的看法、意见。5.收集材料,总结报告及活动意义等。

1.2安全教育,细化各项准备工作

首先,对团队成员进行安全教育,学习、了解交通法律法规。其次,明确此次实践目的和内容,强调活动的要点与注意事项。再次,如何学会更好的沟通,制作调查问卷,借好绶带,调查好哪些路口违章较严重,学会如何处理紧急情况,做好时间安排和各成员工作安排等。

在确定了活动主题和活动内容及安全教育后,我们动员团队成员,在指导老师耐心的指导下,我们有序开展工作,分工合作,查询资料,设计问卷,了解福州市区的一些概况,我们根据信息详细的制定相关问题,以及解决措施。

2.调研过程

2.1了解现状

通过网络、报纸和新闻等传播媒体,我们得知所谓的`“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与红绿灯无关。”“只要大家一起过马路,就没有车敢撞我们,绿灯行,红灯也行。”的观念在人群中尤为广泛。而《道路交通安全法》似乎也只能约束机动车而管不住行人。福州,作为海西发展新都市,为了响应国家对“拒绝中国式过马路”的号召,于6月1日开始对非机动车和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的现象进行整治。当日起,福州开罚“中国式过马路”,对行人闯红灯罚款10元,非机动车闯红灯罚款20元、闯禁行罚款50元。开罚初期,警方将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带头闯红灯者,将“必收罚单”。为了响应国家号召,我们小组就而今福州“中国式过马路”现象进行调查。

纸上得来终觉浅。所以我们在了解媒体的信息之后又组织队员对福州市火车站,宝龙城市广场,五四华林路口、东街口、万象城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发现问题并并

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有些时候比媒体上的更为严重。

我们的队员还向警察了解关于“中国式过马路”的现象。从他们口中,我们了解到,闯红灯的群体大部分为年轻人,老人和小孩都相对比较自觉。让他们感动到无奈的是,有的年轻人对他们的劝说置之不理,冷眼相对。我们还询问了他们对于如何解决“中国式过马路”的一些看法。

2.2问卷调查

调查问卷随机进行,因此,我们团队分小组行动,每两人一小组,对行人进行问卷调查。在调查中,我们遇到了一些困难,早上在调查时发现多数行人面色匆匆,愿意参与我们的问卷调查的人寥寥无几。午后,气温有所下降,队员们在忙碌了将近4个小时后,或许是气温的下降,又或许是队员们的不懈努力的原因,终于有越来越多的行人表示愿意接受问卷调查。

2.3对“中国式过马路”现象进行规劝

x月x日至x月九日,队员们按原计划出发前往福州几个较大的人群聚集中心(福州市火车站,宝龙城市广场,五四华林路口、东街口、万象城等)对“中国式过马路”现象进行调查,并对闯红灯的非机动车和行人进行规劝,阻止了许多试图闯红灯的行人并向他们普及交通法规,让其真正认识到闯红灯对于自己和他人的危害

3.整理问卷和统计问卷

x月10号,我们对问卷进行整理和统计最后得到有效问卷120份。

4.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从调查的结果和实践中我们看到了“中国式过马路”的真正原因以及行人的那种从众心理现象。我们的实践小组阻止了许多试图闯红灯的行人并向他们普及交通法规,让其真正认识到闯红灯对于自己和他人的危害。该次社会实践意义重大,让我们看到了福州交通的真实现象,认识到了部遵守交通法规的危害性。我们总结了公众无视交通规则的原因:

缺乏生命意识和规则意识。生命是无价的,部分群众没有形成良好的尊重生命的意识,不懂得去敬畏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同时又缺乏必要的规则意识,不去遵守交通规则,又在从众。

篇2:暑假走访社会调查报告

华东交通大学

外国语学院英语(6)班-

时间如流星般一闪而过,大一生活就此打住,迎来了大学生活的第一个暑假,这个暑假对我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对我的影响也极为的深刻。因为在这个暑假,我更为正式的进入那个我很是迷茫很是困惑的社会,进行了学习。正如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言实践是检验真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真理来源于实践。也正是因为我是一名来自农村的娃,所以了解农村、农业、农民成为我的目标所在。生活在农村的我,并未对农村的周围有所观察,有所了解。这个暑假社会实践让我有机会深入的了解。

在我在农村的这几天的认真观察中,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农民依然保留着他们原有的淳朴、热情。对金钱,物质的追求早已成为时代的潮流。如今的街道哪里不是早移动红酒绿了,繁华成为大众的向往。这样我们就不得不向农民们表示敬意。这次走入农民,体验农村生活,让我看到了农民们的质朴。在炎热的令人发烫的夏天,农民们在天地里收割者稻谷。他们不惧怕炎热的酷暑,虽然当他们回家时,早已汗流浃背,他们依然欢乐的饮着。当有人经过家门口时,他们会热情的将其纳入他们的饭桌。他们通常饭后睡一觉,又接着忙碌。

而如今也有如少人对农民不再拥有原来的质朴感到质疑。是的,农民们也有追求幸福的权利,难道只有城市人才可以享受吗?而农名的幸福也是一滴汗一滴水凝结而成。现在他们的生活有了不少改善,生活已不再是追求温饱了。他们的生活除了米食还是有其他的东西存在。如,看病难,虽不成问题,由于政府的好政策,医疗机构多了不少。但根据我的调查看病贵的现象并不因为政策倾农而变得实在了。反而,显得越来越贵,农村也出现了此类情况:要求将儿女培养成医生,这样可以挣大钱。对,看一次病需要的钱不多,但那是一次,每次有人生病就得看好几次才能彻底治愈。人们有着这样的说法:挣钱挣钱,一场大病回到解放前。正是在这次实践中,我才知道“上面说一套,下面做一套”,就算国家的政策在怎么亲民、利民,下层干部可是变着花样捞钱,那些可是农民们的血汗钱,他们这样做是在吸农民的血啊!

我不敢说我对农村的这些了解是现今所有农民们所遭遇的,但却是我在我的家乡亲眼所见,所经历的。里面也确实包含了不少我个人的主观情感,但还是比较客观的吧!

当我走入村庄时,一个在农村很常见的情况就是在整个村庄除了老人就是小

孩(留守儿童)。这一点并不是我感到惊讶。就如上述所言,那些年轻力壮的青年人都趁着自己还年轻,受得了苦,都去外地闯荡了,趁着年轻多挣点钱。因为乡下人不比城里人,他们有养老金,还有保险。他们只有趁着自己还年轻有体力可以卖,挣了些钱,还遭人闲语。

现在,新农村崛起了,有很多的三层楼房。不少人则羡慕嫉妒地说:“现在农村真是越来越有钱了,个个都能建起了别墅式的房屋。”那我只能说你们是多么的肤浅啊!有一个现象想必都知道,贫多富少。当你们真正的走入农村,你会发现那些房子是徒有其华丽外表,其实只是一框架。如今,新农村建设成为主流,很多地方政府为秀所在地的业绩,则极力推行,犹如赶鸭子上架。所以当你进入村庄,其本上可以看到那些新建的房屋根本没有人居住。那些房主还得挣钱来维持着日益增长的消费,而为增加的收入。因此,田地里的那些沉重的农活就得交给老人和孩子。那些年轻人有些会在春节期间回家,有些则要过好几年才回家。

但农村也有不少令人可喜可贺的佳绩。要致富,先修路,如今到农村已经越来越方便,不再是那些坑坑洼洼,不在泥泞,不再蜿蜒,已经是条条平坦的康庄大道,给农村,给农民,给农业都带来了纪委有力的优势。

既然走乡探访,则少不了要对农业有所调查、了解。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在这次社会实践中,我深入走访了江西省抚州市崇仁县河上镇陈家村周边地区的农业生产。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多数地方已经基本使用收割机等机器,这样减少了人工收割稻谷所要消耗的时间,给予稻谷所急需的热量。同时科技的创新,也使得水道的亩产量增加,而且最近几年该地区也是跟随着政府政策,给予农业一定你的补贴,使得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这适当的减少了农业生产负担。

然而,对农业的投入又不仅仅局限于此,就我对崇仁县河上镇陈家村地区农民家庭在农业的支出与收入的观察,采访得知。农业的投入有化肥,农药,机器使用等,而收入只有通过谷价获得。某农民家庭有近二十亩(稻谷按市场价(未除其他费用)一亩可获得一千元),则可合算知,该农民可获一万元左右。经采访得知但农药的费用就达到七千元,化肥约四千元,加上一些务农机器的使用近二千元,折合共用去一万三千元,则可得的纯利润不到七千元,农民一家年年务农,到头来钱还不够自己的开销,现如今物价都飞速上涨,化肥,农药也跟着上涨,而唯独谷价未见其有何上涨的趋势。

国家年年为三农愁,年年想政策,三农依然不见其有何渐变。但三农问题还是有所改变。如今当地城府贯彻实施政府政策.对于农民而言,实行老人六十岁以上者可获得每月五十五元,收入不及消费,城乡差距相差甚远。就农业而言,凡购买收割机者等都有相应的补贴之外,当地政府还极力向农村普及科技惠农的政策,先试点,后推广,减少不少负担,在农村方面,政策尚不成熟,科技还需

待研。

在这次实践中,让我很有感触的一点就人际交往方面, 大家都知道社会上人际交往非常复杂,但是具体多么复杂,我想也很难说清楚,只有经历了才能了解.才能有深刻的感受,大家为了工作走到一起,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要跟他(她)们处理好关系得需要许多技巧,就看你怎么把握了.我想说的一点就是,在交际中,既然我们不能改变一些东西,那我们就学着适应它.如果还不行,那就改变一下适应它的方法。让我在这次社会实践中掌握了很多东西,最重要的就是使我在待人接物、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这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在这次实践中使我深深体会到我们必须在工作中勤于动手慢慢琢磨,不断学习不断积累。遇到不懂的地方,自己先想方设法解决,实在不行可以虚心请教他人,而没有自学能力的人迟早要被企业和社会所淘汰。

篇3:暑假走访社会调查报告

一、农村“留守儿童”现状

我们小分队这次调研的是桃花吐镇中心小学。该校地处朝阳市双塔区市郊, 现有学生382人, 十二个教学班。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 造成全镇人多地少的自然状况。近几年来,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农民依靠土地收入已远远满足不了越来越高的生活需要, 农民群体为谋求更好的生存条件而离开家乡外出务工, 农民外出打工的人员越来越多, 有的家庭父母一方出去打工, 有的夫妻双双离开故土外出打工。许多农民工把子女留在家中, 托付给了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 或亲戚朋友, 这些孩子便成为了“留守儿童”。故在农村学校中形成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经调查, 桃花吐镇中心小学“留守儿童”76人, 大约占全校人数的五分之一。在调查中发现:该校六年二班就有10名, 占全班人数的三分之一;五年一班有7名, 占全班的四分之一。本校四年部共有58名学生, “留守儿童”19名, 约占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其中, 父母双双外出打工的有7名, 父母其中一人在外打工的11人。父母离异1人。“留守儿童”跟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在一起生活的有5名, 其余2名中一名由姑姑代养, 一名由叔叔代养。三年一班有4名同学的父母去了外地打工, 把孩子托付给了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 或姑、舅等, 成了“留守儿童”, 还有5名同学的父亲或母亲在外打工, 成了“单亲孤儿”。这些学生占全班学生的大约35%。这些“留守儿童”中, 成绩较好的有24名, 问题生占11名;学习态度上, 能主动自觉学习的约占四分之一, 督促下学习的约占五分之一, 对学习不感兴趣的约占八分之一;对生活中出现的问题, 如遇到困难或烦心事, 能寻找倾诉对象, 想办法解决的约三分之一, 有个别的采取了闷在心里, 不想告诉别人, 只是寻求自己解决方式;对父母外出打的态度, 有一半以上不愿意让父母外出, 还有部分学生能理解父母, 个别同学不能理解, 甚至对父母的外出有怨恨;父母外出打工, 能与孩子经常保持联系的 (每周打一次电话) , 并经常过问孩子学习、生活的有22名, 半月或一个月一联系的有8人, 有的好几个月才能联系一次。76名“留守儿童”中, 其中有15人, 性格比较内向, 不愿与人交流, 做事没信心, 较自卑。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 性格内向。

“留守儿童”正处身心发展的成长阶段, 孩子从小离开父母, 缺少父母关爱。尽管有爷爷、奶奶及其他亲人的监管, 但毕竟与父母亲不同, 遇到一些问题感到柔弱无助。逐渐变得不愿与人交流, 性格越来越内向。如五年二班的“留守儿童”张凯, 父母外出打工, 把他寄养在姑姑家里, 姑姑本身有一双年龄相仿的儿女, 每天忙里忙外, 无瑕顾及张凯的心理感受。有时张凯在家受到表哥、表妹的欺侮, 也不敢声张。久而久之, 张凯越来越内向, 有时自己暗暗落泪, 也不愿找人倾诉, 郁郁寡欢。

2. 自信心不足, 自卑心理严重。

儿童都具有攀比心理, 而父母不在身边他们就好像失去了坚强的依靠和保护。所以和有父母在身边的孩子相比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有的甚至自暴自弃, 丧失信心, 学习上不求上进。如:三年二班的“留守儿童”邢伟伟, 在一、二年级时是一名好学上进的学生。上课发言非常积极, 学习成绩很不错。自从父母去大连打工后, 她跟随爷爷、奶奶生活, 上课也不积极发言了, 有时根本不举手, 怕说错, 成绩也出现了滑坡。

3. 学习观念淡薄, 厌学现象严重。

儿童的自制力较差。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 由于临时监护人的监护不够, 使有些孩子出现学习观念淡薄, 甚至厌学的现象。尤其是当学习上遇到困难, 得不到及时的帮助和解决时, 就会严重影响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还有的“留守儿童”对学习目的不明确, 认为学不学知识无所畏的态度, 所以出现了厌学现象。五年二班的“留守儿童”鞠可新, 他父亲外出打工, 长年不在家, 母亲有残疾, 没有监护能力, 他在学习上又缺乏自觉性。所以老师布置的作业有时应付了事, 有时干脆不做, 有厌学倾向, 因此成为问题学生。

4. 道德意志薄弱。

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是一个方面, 更应关注他们的综合素质的发展。“留守儿童”有的有违纪现象。父母外出务工, 就是希望通过自己的艰辛努力, 让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 让孩子有条件上好学、读好书, 长大成才。但大部分人的希望, 可能是事与愿违。因为这些父母一年到头忙于挣钱, 只注意满足了孩子的物质需求, 却忽略了对孩子的道德教育, 使孩子出现花钱无节制的现象, 如:五年一班的席平, 平时父母寄来钱, 就随意乱花, 想买什么就买什么, 花钱无节制。一旦没有钱时, 就到超市赊账, 甚至偷偷去拿别人的钱。

5. 学习态度不端正, 学习无热情。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 祖辈或亲朋又不便深管, 因而这些“留守儿童”在生活和学习上逐渐形成不良习惯。如:上课精神不集中、好搞小动作, 课后乱花钱等。在心理上也表现出自卑、胆怯、沉默寡言, 不愿与同学交往等。尤其在学习习惯方面, 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上课不注意听讲、不爱发言, 课后不完成作业。有的即使完成作业, 也很不认真, 字迹潦草, 敷衍了事。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希望,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一直是外出打工父母们放不下的“心病”, 是临时监护人的“头疼病”, 是农村学校管护的“疑难病”。“留守儿童”普遍存在亲情缺失, 平时学习无热情, 成绩也就难以理想。

三、解决措施

1. 帮助“留守儿童”树立理想, 培养社会责任感。

学生的学习总是受一定的学习动机支配, 实现自己的理想就是最有效的学习动机, 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驱力, 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起着激励作用。当一个学生有了远大理想, 才能奋发学习、努力进取, 也才能有学习的主动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所从事的行业往往都较粗重的体力劳动, 非常辛苦, 挣几个钱也确实不容易。让孩子们了解父母的艰辛, 教育他们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长大后要超过自己的父母, 要做较舒适的工作, 要做有成就的大事业, 当一名工程师、医生、飞行员等。要做这些工作没有知识是不行的, 只有从小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 长大才能成就大事业。

2. 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

五年一班的王新宇同学, 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 只是逢年过节才回家与家人团聚, 平时又很少与孩子通话。孩子跟随爷爷、奶奶生活, 由于“隔代”的原因, 孩子平时有话也很少与爷爷、奶奶交流。长此以往, 孩子变得孤僻、不爱说话, 甚至说话时害羞、胆怯。在学校很少与同学一起玩耍、交流, 上课老师提问不爱发言, 面露难色。他的班主任褚老师发现这种情况后, 经常找机会和他谈心, 唠家常, 了解他在学习中、生活上的困难, 并在课堂上注意发现他的闪光点, 激发他的表达欲望, 课间安排同学多和他一起做游戏。放学后, 其班主任褚老师专门安排了学习小组同学和他一起学习, 一起活动, 让他感受到集体的快乐。并与他的家长取得联系, 督促家长多和孩子通电话, 多了解、关心孩子的生活与学习情况。渐渐地这个同学变得活泼开朗了, 也愿与他人交流, 上课也敢发言了。

3.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约束力。

“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 因为他们毕竟是孩子, 自我约束力不强, 稍有松懈, 他们就会松动。因而对他们要持之以恒地跟踪、督促, 发现问题及时指导。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的三年一班的李鹏达同学, 现在在姑姑家生活。由于姑姑天天忙于地里活, 无暇顾及孩子, 对孩子学习很少过问, 认为孩子不出事, 能在自己家吃饱, 穿暖就算尽到了责任。这样李鹏达同学就养成了长期不完成作业的懒散习惯, 学习成绩居后。针对这种情况, 我们与他姑姑进行了沟通, 向他姑姑介绍了孩子的学习情况, 并探讨了如何教育好孩子的方法。最后, 他姑姑表示愿意配合好学校的老师共同教育好孩子。放学后他姑姑专门陪他一起完成家庭作业, 使他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经过努力, 现有李鹏达同学自我约束能力大大增强。不仅能按时完成作业, 而且有时间还自觉地读一些课外书, 丰富自己的知识, 还能把学到的课外知识在同学中交流, 同时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提高。

4. 及时做好思想工作, 好习惯从“心”开始。

单亲家庭、母亲又在外打工的六年二班的李雪同学, 在学校表现得孤独、上课也不注意听讲, 老师提问也一言不发, 只是低头默默坐在那里, 表现出心理重重的样子, 情绪非常低落。我们知道这一情况后, 就以大哥哥大姐姐的身份和她谈心, 当问她为什么上课不注意听讲, 老师提问又不发言时, 她的泪水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像受了委屈的孩子一样说:“我想妈妈”。原来在这之前, 她一直在妈妈身边, 从没离开过妈妈。这次妈妈把她送回奶奶家。奶奶、爷爷年纪大, 照顾得不如妈妈周到, 有时早上晚了吃不上饭, 所以她很伤心, 以至影响了学习, 所以她说:“一想到妈妈, 上课精力就集中不起来, 老师讲课也听不下去”。我们了解到这种情况后, 安慰她说:“我们非常理解你想妈妈的心情, 但你要体谅爷爷、奶奶的疾苦, 他们年纪大了, 照顾你很不容易, 虽然有时照顾不周, 但他们也尽量做到把你照顾好。另外, 妈妈在外打工很不容易, 你应该让在外打工的妈妈放心;如果你不好好学习, 妈妈在外打工怎么会放心呢?”并告诉她, 如果以后有什么困难, 要告诉老师、告诉同学, 老师和同学一定会帮你解决的。同时, 学校的各科老师联合起来, 在课堂上经常提出有兴趣的问题来吸引她的注意力, 激发学习兴趣。渐渐地, 李雪同学终于从离开母亲后的低落情绪中转变过来, 上课也能注意听讲了, 而且课堂上思维表现得也非常活跃, 发言也积极了, 学习成绩也呈上升趋势, 各科老师都给予她很高的评价。

四、活动成果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社会实践调查小组经过一周的实地调研, 收获很大。

1. 通过家访;

与班主任老师及任课教师沟通、配合调查;与“留守儿童”本人面谈。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状况, 包括生存、学习等方面。

2. 形成一套“留守儿童”典型各案事例研究, 整套访谈记录和总结, 拥有第一手资料。

3. 了解“留守儿童”在生活与学习上存在的问题, 并以此为依据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

4. 这次实践活动定能促进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关心与爱护“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 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格局。

五、结语

通过深入调查, 了解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 他们的无奈与艰辛, 他们的坚韧与拼搏。他们给人留下了太多的思考。俗话说:国富民强。如果农村家庭家家都达到了小康水平, 那么“留守儿童”这个自然群体也就会相应的逐渐缩小。作为河海大学的学生, 我们感到了肩上的重任, 国家需要各方面人才, 我们只有学好本专业的知识, 才能更好地为国家的强盛做出应有的贡献。在实践过程中小组成员的敬业精神受到了当地居民的高度赞扬, 他们更加清楚的了解了河海大学, 进一步提高了河海大学的知名度。通过这次实践活动, 小分队成员互相帮助, 互相学习, 在获得知识的同时锻炼了与外界沟通的能力, 高度体现了河海大学以创建和谐社会为己任的团结合作的精神。利用暑假走出学校, 体验生活, 不但锻炼了我们大学生的组织、表达、协调等各方面能力, 而且将使我们具有更强的社会竞争力。

“留守儿童”的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经调查, 实践团队发现一些问题。建议如下: (1) 营造关爱氛围。对“留守儿童”的学习与生活给予关心和帮助, 举办丰富多彩的关爱活动, 培养“留守儿童”的人格, 滋润他们幼小的心灵, 使他们能快乐地成长。 (2) 实行定期与不定期的家访。与“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及时沟通, 进行交流, 寻求更好的教育方法。对农村的老年监护人, 如:学生的爷爷、奶奶等, 给予一定的家教指导, 帮助他们正确地教育“留守儿童”。 (3) “留守儿童”是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 全社会都要关心、关爱“留守儿童”, 学校更应该对学生负责, 对社会负责, 扎实解决好“留守儿童”问题, 让这些不在父母身边的孩子们健康成长。 (4) 完善和落实有关“留守儿童”教育的法律政策。鼓励农民工子女在其父母工作地就近入学, 制定利于打工人员子女受教育的优惠政策, 保障其享有与当地儿童同等受教育的权益。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的群体。

摘要:为了进一步了解社会、了解国情, 河海大学2012年暑假社会实践赴辽宁省朝阳市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调查团队, 对辽宁省朝阳市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展开了为期一周的调查研究。根据小分队成员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调查结果及得到的资料, 就辽宁省朝阳市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进行现状调查, 分析现状成因, 提出解决方案。在调查过程中展示了河海学子风采, 使广大群众进一步了解了河海大学, 提高了全社会对河海大学发展的关注。

篇4:暑假走访社会调查报告

安徽省池州市站前区管委会为我们提供了成功的范例。2006年3月池州市人民政府根据池州市城市建设发展需要成立了池州市火车站站前区基础设施指挥部,建设池州市火车站(铜九、城际)、池州市汽车客运总站、池州市公交站“四站合一”站前区,一期总体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现已全部建成;站前区国土分局六年来随着站前区的变化和发展,深入浅出地剖析征地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化解各种矛盾,极大地促进了站前区的和诣发展。

第一,要进行矛盾纠纷大排查

在土地征收过程中,各种状况纷繁复杂,这就需要我们深入走访,解决矛盾,做好协调工作。地处池州市站前区的里山办事处里山村同心、黎店、上庄三个村民组对同一块地的土地权属发生了争议,导致正在进行的土地征收工作不能正常地开展下去,此项争议发生后一拖就是四年,站前区国土分局对矛盾进行摸排,对土地权属争议通过调查走访,查阅档案,根据站前区被征收该土地前的实际村民组农民耕种情况,按照安徽省土地权属争议处理办法第九条规定,对三个村民组分别召开了村民组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党小组会议,就土地权属争议进行了摆事实、讲证据,最终三个小组的村民达成了共识并公布了调解方案,让村民对土地权属争议从不理性认识回归到理性认识,调处了土地权属争议,化解了村民的积怨,土地征收工作也得以顺利进行。

第二,要进行社情民意大摸底

多年来,各地被征收土地农民对迁坟补偿标准很有意见。如2006年以来,池州市站前区对辖区内被征收的土地上的迁坟补偿标准一直按有主坟每棺300元、无主坟每棺150元。现在随着劳动力工资上涨及迁坟成本的提高,2011上半年站前区被征收土地上的迁坟工作难以推进。池州市站前区国土分局通过对周边地区信息的了解,认识到站前区对迁坟的补偿标准事实有点偏低,便及时地向站前区管委会如实反映征收土地农民迁坟实际应当发生的费用,目前,站前区管委会对迁坟补偿标准正在重新拟定中。池州市站前区国土分局这种与时俱进的改变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使一方维稳、和谐发展有了一定的保障。

第三,要做好走访之后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工作

农民在失去土地以后,生产、生活方式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只有为被征地农民解决了后顾之忧,让被征地农民有了生存之道才可以真正得到一方的和谐与稳定,因而社会维稳风险评估大走访之后,还要积极地做好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工作,因此,我们在做好征地工作的同时,更应当做好失地农民进行技能岗位免费培训,为他们提供法律咨询服务以及城市生产、生活方式的培训;帮助失地农民实现转岗就业,为失地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对失地农民自已创业提供扶持政策,例如小额贷款、减免税收;也可以为失地农民提供就业信息,如池州市站前区管委会就为失地农民提供了入住商业联动平台;还可以为失地农民困难户帮助解决建立有效的生活保障机制。

社会维稳,匹夫有责。一个地方的发展离不开土地的开发,尤其在经济大发展的今天,我们国土部门做好征地拆迁安置、风险评估更是责无旁贷。只有始终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国土资源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开展的每一项业务、做出的每一项决策、制定的每一项规定,实施的每一个项目,认真开展风险评估,才能积极创新工作措施,及时化解维稳风险;也只有积极开展维稳社会风险评估大走访活动,才能确保国土资源工作的顺利开展,也才能确保一方的稳定和发展。

篇5:暑假三下乡校友走访报告

迈入大学的第二个暑假,我们通过走访校友,了解了学长的成长经历和走上社会的感受,以及他们对大学生活的反思,使我们近距离的了解了社会对我们的要求。学长学姐树立的远大志向、筚路蓝缕的奋斗历程、把握事务的前瞻性眼光、对于人生意义的哲理性思考………让我们对以后的大学生活有了更好的规划,也更加珍惜现在的大学生活。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走访校友之前,我们组组员通过电话联系到了合适的采访对象并确定好了见面的时间地点。这次走访的同样是土建专业的校友和师范类的校友。在得知学长工作很忙我尽量将走访的问题压缩的简洁了一些,为了确保走访任务保质保量完成,我对走访对象的走访提纲进行修改。随后几天中,我们对学长所工作的单位进行了资料的搜集,对学长工作的环境有了初步的了解。在走访的所有学长中和学土木的王建学长在一起的一段时间是我最难忘的,在谈到学习与就业时他给了我很多的建议,是我从中受到很大的启发。

王建学长2007年毕业于本校土木专业。现在在兰州凯达监理有限公司工作,从毕业到现在已经工作6年时间。通过交谈我们了解到学长在这六年的工作,各方面与毕业的时候都有了不小的变化。对于自身职业生涯规划,学长坦白讲他自己并没有什么特定的路,觉得不走弯路就是捷径,只是踏踏实实的工作就好,只有好的业绩才会有更高的职位,更高的成就。学长的工作主要内容是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工程质量,以及招投标等的监督。学长热心的给我们介绍了他所工作的单位。加之之前的资料的搜集资料,我们对土木毕业的从事的工作有了更深的了解。

学长所工作的的监理公司,主要从事公路桥梁房屋建筑的施工监督、加固设计、等工作。公司自成立以来,在工程监理方面,完成了甘肃省较大部分房屋建筑的监督管理,包括很多桥梁建设,旧城改造工程的工程监督。谈到专业技能的需求和对大学生活的反思。学长说他觉得每个人不论从事什么行业,从什么工作,都有自己的人生定位。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关键是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和方式。现在他所做的工作基本上是所学专业,所以工作起来还是比较顺手。对于知识结构来说,大学讲的东西,学长感觉还是很有用的,尤其是专业知识,在将来工作中会发挥很大作用。所以还是要把更多的精力学习知识上,要有很好的目标,还是要向着目标不断地努力,是工作还是考研,大学生越来越不值钱,许多课程都不感兴趣还要坚持看下去,当然并不一定限于学士专业。在大学期间我们就应该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为以后的人生之路做好铺垫。

在整个采访过程中,通过和学长接触,以及了解他的生平事迹,他们身上那平易近人,朴实谦和,热心向上,坦诚待人的人生态度让我感动。我发现了一些值得我们学习和探讨的东西。

王建学长先是告诉了我们立志的重要,在开始任何一项新的活动时,立志是

关键。

记得有句广告词说: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放在王建学长身上是再合适不过了。在交流过程中,学长多次提到立志的重要。我们觉得正是心中那份“自信人生两百年,会水当击三千里”的豪情壮志,鞭策他们走到了现在。

有了明确的志向,知识是基础,是通向成功一步一步走来的奠基。

学长强调了大学知识的重要性,尤其是专业知识在日后工作中的应用。学长在校期间热衷于读书和多学科讨论,最惬意的事就是一个人找个安静的地方读书。是大学期间刻苦的学习为日后事业的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应当是母校给他们提供的最宝贵的财富了。

有了基石,还 要勇于为自己的理想而付出。

不肯为理想而付出就不叫有理想。条条大路通罗马,可是没有一条道路是不需要经过艰辛跋涉的。十年的工作历练,与刚工作时相比,学长的工作情况有了不小的变化。从小职员一路走到现在,学长为了自己的理想付出了辛勤的努力。

学生,天职就是学习,但是学习中要活读书,不要死读书。

记得我曾问学长:我发现这些成功的学长在校期间大多是成绩拔尖的同学,是否是说成绩和日后的成功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呢?学长听后并未完全赞同。他告诉我们,这要看我们抱着什么样的目的去学习。他不赞成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获得高分而学习。他更赞赏带着问题去学习,高效率的完成学习目标,而不是为了获得好成绩放弃在校期间的其他一切。这对我们在校的学子也当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王建学长说谁都不是最好的,每个人都会有不足,他也一样。但是要学会欣赏自己肯定自己。如果一味的去和比自己好的比较,就会埋没了自身的发光点。有比较是好事,会促进自己进步,可是也不要忘了欣赏自己。同样一束花,为什么有的人看到的是绽放在刺上的鲜艳的花,而有的人看到的却是花下锋利的刺呢?原因在于有些人懂得欣赏,而有些人却只会用挑剔的眼光看待事物。学长和善的告诉我们,身边有太多需要被欣赏的事物,但惟独永远不要忘了的就是欣赏自己。也许自己并不出色,但是在不同的环境下,每个人的闪光点是不同的。

有人说,人吃饭是为了活着,但人活着不仅仅为了吃饭。人的一生究竟为了什么而活着,对这个永恒的话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采访完校友,我觉得人的一生真的应当为了一个理想、一种价值而不懈追求!虽然每个人都有着各自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有着各自不同的理想,但无论什么样的理想,都应该具有着一种永往直前、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坚持着在各自的领域努力耕耘,直到取得满意的成就。的确,生活并不是伊甸园般完美,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简单。迫于现实的种种压力或许我们得丢掉许多很珍惜的东西,但即使在我们所剩无几的时候仍得坚守执着于自己的梦想,那将会是你仅存的也是最珍贵的财富。所以,绝不要轻言放弃,奇迹只会降临在那些相信奇迹的人身上。心中有必胜的信念,才会创造个人的终极辉煌!校友的经验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也为我们提供了动力,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作为正在学习的学生,我们大多都没有采访的经历。因而这次的校友访谈,全面考验了我们的整体素质,包括我们的小团队精神,特别是考验了个人的临场应变能力、与他人的交流能力。可以说,对这次的采访,每个人都带着一些紧张,还有些许的窃喜与期待。整整一个暑假,事先的联系、准备、约访、写稿……后期整理,采访稿整理成论文……当初的心情也许早已不复存在。但我想,这次采访是成功的:它不仅充实了我们的暑假生活,而且在整个采访过程中,我们学到了在学校很少能接触到的一些社会实践知识。实践活动给生活在象牙塔中潜心学习而缺乏锻炼的我们提供了广泛接触社会的机会,让我们在与具有同样教育背景的校友们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到社会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人才,怎样才能找到学校与社会的最佳结合点,从而对自身价值进行了一次客观的评价,为自己找到了合适的定位,增强努力学习的信心和毅力。与校友们的近距离接触告诉我们,校友们已经在各个岗位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贡献着自己的力量,现在的我们更应该发挥他们的优良的传统,接过他们的接力棒,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争取将来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青春是美好的,但又是短暂的,值得我们去珍惜,去奋斗。通过采访校友,通过了解他们的事迹,我又重新燃起了为青春而奋斗的激情,并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信心,我坚信:只要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并踏踏实实的为自己的梦想去做一些事,我们也必将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

工学院

2011级土木一班:马进

学号:20117010123

篇6:暑期社会实践走访调查报告

——在白敏村走访慰问老党员

一、实践背景

2013年7月15日至21日,围绕“走进农村,服务农村”的主题,我们广西大学轻工与食品工程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一行34名成员赴百色市田东县朔良镇白敏村进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我们活动的主要内容有:义务支教、乡村清洁公益宣传、走访调查、文艺互动等环节。在活动过程中,我们对白敏村的一些老党员做了走访调查慰问。

白敏村有11个屯,共有两千多人,主要经济作物有甘蔗、芒果等,由于地处山区,交通不便,该村的经济并不发达。因此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走访调查慰问来更加深入的了解白敏村老党员过去的事迹和现在的生活。

二、实践目的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2周年,92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和紧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实行改革开放,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决定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决定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命脉,在世界上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从建立至今,中国共产党经历了92年的风风雨雨,才迎来今天的繁荣富强。然而,有多少人知道,在这盛况背后包含了多少人的默默付出。为了学习党的辉煌,追寻党的红色足迹。广西大学轻工与食品工程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白敏村,走访慰问老党员,和他们忆往昔岁月,话当代生活。

三、实践内容

7月16日早上,广西大学轻工与食品工程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村支书儿子罗立增的带领下,首先到优秀党员谭老先生的家中去慰问。走进谭老先生的家,它给我们的第一感觉就是朴素。当我们见到这位有58年党龄的老人时,我们内心一片激动。在接下来的交谈对话中,我们对这位老党员更加的敬仰。听谭老先生说,他年轻时当过武装部长,组织部长,团委书记,因为工作负责,为人民尽心尽力,在1958年就被提拔为那坡区区委委员。同时老人颇为激动的讲述了许久他在年轻时候在战争中艰苦斗争的故事。经历过三大困难时期和文化大革命等风风雨雨之后,他积极投身生产中去,带领村民致富。他工作积极,带头发展农村经济,平整土地,受到村民们一致好评。老人现在身体状况不错,每天都有四处走动来锻炼身体,不过眼睛因为白内障而很难看得清东西了。但如今很少会有人来望老人,老人也没有生活补贴,不过谭老先生还是看起来高高兴兴的并感慨在党的带领下才换来今天的幸福生活。

第二站,我们到了何正良老人家中,他的家也是比较简陋的。虽然年过花甲,但他 说话却带有一种阳刚之气。据老人介绍,他于1942年出生,今年已经71岁了,拥有47年党龄。年轻时当过兵,而且连续三年被评为“五好战士”,他还拿出许多当兵时的照片和证书等与团队成员分享。我们也注意到了何正良老人家中墙壁上挂着两张很大的照片,他介绍说一张是他年轻当兵时的照片,一张是他与以前所在军队原43军129师386团战友在2012年庆祝建军85周年联谊会的合影,老人还很高兴的说今年他和战友们还继续在百色田东县聚一聚。何正良老人也讲述了一些他在进行土地改革时期所遇到的困难以及在文化大革命中所遇到的困难。老人曾经在军队中当过班长,后来因为文化大革命裁兵,就回家了,由于岳父是民兵营长,想让他继续在民兵营中当个班长之类的,但何正良老人担心别人为他和他岳父一起在军营中工作而说闲话,怕有损他岳父的清誉,而坚持不听从他岳父的安排,打算自己找工作。何正良老人后来当过村主任,支书,搞过计生政策,得到了村里人的敬佩。现在子女都不在身边,由于有六年的兵龄,每月只有60元的补贴,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看到何正良老人那张饱经沧桑的脸,我们明白到今日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四、实践总结

了解到许多老党员的光荣事迹和生活现状,他们都希望政府多多关怀他们,在精神上给他们关怀,在经济上给他们帮助。

本次调查实践活动主要以退休在家的老党员为调查对象,通过查阅资料,走访群众是很难收集这些老党员的事迹。作为默默贡献在最基层的党员,很少有人能为他们著书立传或是留下文字性的资料,所以我们有机会可以把这些老党员的先进事迹让更多人知晓。

篇7:走访农村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转眼间一个辛苦的实践活动又结束了,回顾过去的实践活动,倍感充实,收获良多,那么需要好好地作总结,写一份实践报告了。到底应如何写一份漂亮的实践报告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走访农村寒假社会实践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走访农村寒假社会实践报告1

今年的寒假,我参加了学校的活动,进行了一次寒假回乡实践调查,调查对象是我的家乡,贵州省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打帮乡,我就其中的一个村——许怀村进行了为时两天的调查走访,走访时得到了广大村民的信赖和支持,调查时也针对村里开展了一些工作,还对部分村民进行实地调查走访,以取得更好的调研效果。

一、调查时间:

20xx年xx月29日至30日

二、调查地点:

贵州省镇宁县打帮乡许怀村

三、实践调查员:

xxx

四、调研经过及内容

从打帮乡绕过蜿蜒崎岖的山路,经过半个多小时车程,我来到此行目的地——许怀村。一到那我就得到了村长的热情接待,当我说明此行目的时,村长对我表示感谢,并对我的调查和实践表示支持,从而也增加了我调研的信心。

通过向村长询问,我首先大致地了解了许怀村的基本情况,许怀村距打帮乡政府所在地约4公里,全村行政村总面积xx200亩,共有5个村民小组绝大部分村民为布依族,全村总人口xx262人,其中劳动力人口有650人。

该村经济发达程度居其所属的贵州省镇宁苗族布依族自治县的中下等水平,村民的生活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因此,近年来村里的劳动力越来越多地向城里转移,至20xx年,全村外出务工人数已接近300人,将近本村劳动力总人数的一半。

由于许怀村所处地形为山地,三面环山,一条小河顺山而下,最终注入打帮河。村里耕地类型主要有水田和旱地,总面积为600亩,这里属于亚热带气候,全年气温较高,主要粮食作物有稻谷和玉米,经济作物有甘蔗和西红柿。经村长介绍,至20xx年底,全村村民人均收入达600元,比上年增长约xx%。

虽然村民们生活比过去好了很多,但是村里仍然有经济特别贫困的家庭,人均年收入不足500元,收入不能满足家庭的基本开支。

许怀村进行农业生产时依照的是村民们多年的经验,由于村民们大多不识字,文化水平低,且许怀村交通不便利,因此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许怀村的村民们不能较快地掌握科学的方法,通过技术的改进来提高生产力,导致了发展的滞后,这次来调查我从学校带来了一些挂图和农业书籍,我把资料交给村长,村长十分激动,他说;“放心,我们村干部一定不会辜负你们的期望,春节之后,我们就开村民委员会,组织大家一起学习,谢谢你带来的资料,也谢谢你们学校的领导关心我们农村的发展,相信有了国家的政策和你们的关心,我们许怀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走访农村寒假社会实践报告2

从打帮乡绕过蜿蜒崎岖的山路,经过半个多小时车程,我来到此行目的地——许怀村。一到那我就得到了村长的热情接待,当我说明此行目的时,村长对我表示感谢,并对我的调查和实践表示支持,从而也增加了我调研的信心。

通过向村长询问,我首先大致地了解了许怀村的基本情况,许怀村距打帮乡政府所在地约4公里,全村行政村总面积1200亩,共有5个村民小组,绝大部分村民为布依族,全村总人口1262人,其中劳动力人口有650人。

该村经济发达程度居其所属的贵州省镇宁苗族布依族自治县的`中下等水平,村民的生活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因此,近年来村里的劳动力越来越多地向城里转移,至XX年年,全村外出务工人数已接近300人,将近本村劳动力总人数的一半。

1、由于许怀村所处地形为山地,三面环山,一条小河顺山而下,最终注入打帮河。村里耕地类型主要有水田和旱地,总面积为600亩,这里属于亚热带气候,全年气温较高,主要粮食作物有稻谷和玉米,经济作物有甘蔗和西红柿。经村长介绍,至XX年年底,全村村民人均收入达600元,比上年增长约15%。

虽然村民们生活比过去好了很多,但是村里仍然有经济特别贫困的家庭,人均年收入不足500元,收入不能满足家庭的基本开支。

许怀村进行农业生产时依照的是村民们多年的经验,由于村民们大多不识字,文化水平低,且许怀村交通不便利,因此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许怀村的村民们不能较快地掌握科学的方法,通过技术的改进来提高生产力,导致了发展的滞后,这次来调查我从学校带来了一些挂图和农业书籍,我把资料交给村长,村长十分激动,他说;“放心,我们村干部一定不会辜负你们的期望,春节之后,我们就开村民委员会,组织大家一起学习,谢谢你带来的资料,也谢谢你们学校的领导关心我们农村的发展,相信有了国家的政策和你们的关心,我们许怀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2、村庄建设情况:

⑴ 村庄基本面貌:

通过对许怀村概貌进行分析,村民住房没有进行过统一规划,全村的建筑有着明显的布依族建筑风格,主要类型为砖、石、木料型房屋,较过去住的土坯房有很大改善,但仍有极少数村民的房屋仍是土坯结构,冬不挡严寒,夏不避酷暑。

全村无硬化道路,通向乡政府的路只能通过摩托车、农用车等小型车辆,而且道路崎岖不平,在雨季容易出现道路软化,滑车等危险。

⑵ 基本设施建设

通过了解,许怀村基本设施建设情况基本不完善,村委会虽然有固定的办公场所,但没有小学、医务室、诊所等保障村民生活的设施。

至XX年年底,村里已有超过90%的村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国家的政策给村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但是由于村里没有医务室,村民在出现疾病时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和治疗。

⑶ 村庄自然环境

许怀村是比较传统的村,村里无企业、公司等办公场所,环境没有受到来自外界的污染,因此许怀村自然环境很好,空气清新,山清水秀,村民的饮用水都是纯天然的浅井水,平时食用的瓜果蔬菜都是自家种的无污染食品。

3、村民生活情况:

经过村长的介绍,我对许怀有了基本的了解,但是实地走访是不可缺少的,我召集了村里几个正在玩耍的小孩,说明来意后,他们都很愿意帮助我,于是他们帮我把村里正在家闲坐的大人们叫来了,我和村民们围坐在一起,和他们亲切地聊起天来。

交谈的过程中,村民们很热情地与我进行交流,内容包括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等。通过谈话,我了解了在许怀村,绝大多数村民家里都过上了比较幸福的生活,家里都有电视机和vcd等基本电器,也通了电话,村民们纷纷表示,近几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民的生产和发展,出台了很多惠农政策,据我所了解,许怀村的农民们都享受到了政府给他们带来的好处,他们的生活水平较过去有了很大的提高。

借着这个机会我把自己所学的十七大会议中有关“三农”方面的信息讲解给他们听,村民们都很感谢党中央对他们的关心和社会给予他们的支持。

但是我不由得担心起来,在我和村民们的聊天中发现,尽管村民们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但是他们的思想觉悟还不够,他们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从来没有感到忧虑过,极大多数村民对孩子的学习问题都是不管不问,任其自由发展,孩子争气就让他们多上两年学,不争气等到了十五六岁就出外打工,无论如何都可以生存下去的。

我告诉村民们,如今是知识爆发的时代,不懂文化就只能永远处于社会的最底层,永远不可能生活得很好。读书虽然不是唯一的出路,但是在社会上打拼,不懂文化,只能吃亏。

在我一番真诚的劝告之下,村民们纷纷表示,以后会尽量督促孩子的学习,尽量让他们多学习科学文化,即使做农民,也要做一个有文化的农民。听了这些,我心里充满了欣慰,也看到了希望。是的,只有家长、学校和社会三方都真正地行动起来关心和帮助这些孩子,他们才会有光明的未来。

从村民的.讲述中,我得知了许怀村有几个孩子,由于家里特别贫困,正面临辍学的危机。于是在第二天,我在一个村民的带领下,找到了这几个孩子,并把自己随身的笔送给了他们,还收集了他们的信息带回学校,希望学校和社会的力量能够帮助他们,让他们能够安心地在校园里学习。

4、关于许怀村发展的思考:

在许怀村两天的调研让我对农村和农民有了新的看法,也让我对许怀村的发展道路有了一些思考,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讨论:

(1)受地形、经济等条件约束,许怀村仍处于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完全没有实现农业机械化,因此要通过传统农业来大幅提高农民的生产力基本不可能,这需要村干部们以带动许怀村经济发展为己任,为许怀村的发展做出一个全面的规划,逐步实现农业半机械化。

(2)基础设施建设很不完善的情况也是许怀村落后的一个重要因素,要发展,医疗和教育是关键。在经济发展之前,必须先保证村民们生活得到保障,因此,学校和卫生所是一个村经济起步的必要设施。

(3)村民受教育程度低,思想落后,对子女的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往往是子女无法很好地受到教育最直接的因素,因此,需要全面村民的思想境界,让他们树立起一个重视孩子教育的观念,这样才能很好地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缩小城乡孩子素质的差距。

(4)“一村一品”的开发程度不够,本村没有特色明显、品质优良、附加价值高的农产品。本村的潜力和优势没有很好地被发掘。许怀村的特色和优势是土特产,特别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食品,但其经济价值并没有得到宣传,在今后的工作中,村干部们需要加大宣传的力度,提升许怀土特产的知名度及其经济价值,打帮乡政府应在这方面给予支持。这样,经过多方面的努力,许怀村的特色才会更明显,发展的空间也会更大。

5、村里的发展计划不够明确导致了许怀村的经济发展较缓慢。

一个村能不能得到长足的、有效的发展,关键就看有没有一个明确的、系统的发展目标,明确的目标是发展的前提,有了目标,才会有前进的方向。

许怀村在未来的发展中,一方面要加强本村的农业生产,另一方面可以依托农业发展养殖业,这样既可以减少农业生产的成本,又可以增加经济来源,使经济得到持续有效的发展。

6、交通不发达,成为限制本村发展一个很大的制约因素。

篇8:暑假走访社会调查报告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豫北农村,媒介种类,媒介接触与使用状况

本文选取豫北新乡县大块镇5个乡村的80户农村家庭为对象, 通过基层农民的视角了解豫北部分地区农村居民的媒介接触与使用状况, 了解新媒体时代农村居民的媒介发展进程。

1 当前豫北农村的媒介概况

随着互联网、手机无线通讯技术的发展, 农村媒介种类也日益丰富。笔者从农村生活环境、生活习惯及媒介现状, 将农村媒介划分为四类:传统媒介、户外媒介、独有媒体和新媒体。

纵观农村的媒介种类, 传统大众媒介依旧是农村媒介系统的主导, 电视依然在农村居民的生活中占据统治地位。这不仅与电视媒介自身的特性有关, 也与农村居民自身的教育、文化和媒介使用能力有关;由于农村无线设备等基础设施不完善, 广播信号差, 涉农节目较少, 85%左右的农村家庭没有收音机, 通过收音机收听节目的居民更少;此外, 报刊的家庭普及率也不尽人意, 除与农村居民的受教育程度低下有关, 也与报刊发行管理体制有关。这就是当前豫北新乡农村地区大众媒介的现状。

在户外媒介方面, 农村居民对墙体的媒介接触达到100%。较早墙体上的信息多是国家政策的宣传语。近年来, 随着农村商业化步伐的加快, 农村墙体上的商品广告信息越来越多, 农药种子养殖等涉农信息堂而皇之地“蹬墙入户”。

农村的独有媒体是集市、流动商贩。集市是农村媒介的重要组成部分, 笔者将其称之为农村媒介系统中的“软媒介”。随着农村居民消费能力的提高, 商品的精细化程度也在上升。除传统的农具、农产品之外, 还有女性化妆品、男士剃须刀等。而且, 集市上广告形式也日益丰富, 除口头叫卖, 还有POP、展台等。在营销手段上, 集市最有销售力的即“体验式营销”。村民在集市上购买食物, “尝一尝”是购买的前提。据调查, 100%的农村居民都赶过集, 90%以上的农民都在集市上购买商品, 75%以上的农民都喜欢在集市上购买东西, 他们认为在集市上购买东西方便又实惠;如果不合适, 可随时退换。毫不夸张地说, 集市是体验农村生活的最佳去处, 也是农村特有的、原始又充满现代气息的“多媒体”。

除集市外, 流动商贩是农村颇具原始风格的商业形式。如果说农村集市是固定的“多媒体”, 那么, 流动商贩就是移动的“多媒体”。先前流动商贩边走边口头吆喝;现在商贩们要么拿着喇叭吆喝, 要么开着音响, 信息传播实现了100%的到达率。此外, 流动商贩带给农民的不仅是商品, 还有“上门服务”。不过, 农民有时也会在流动商贩买到假冒伪劣商品。在这方面, 集市给予农民的信赖感和影响力更强。可以说, 在大众媒体尚未走进寻常百姓家之前, 集市和游动商贩一唱一和、一动一静, 共同构成了农村媒体环境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新媒体以网络和手机为代表, 走进千家万户。网络和手机已成为农民特别是农村青年的重要媒介。据调查, 网络普及率在8%左右, 而手机普及率则将近70%。所调查的农村居民每月的手机费用在20-50元之间。网络和手机用户规模的增长, 必然对原本用户基础薄弱的报刊和广播媒介造成冲击。作为新媒介信息载体, 互联网和手机在农民认识和了解外部世界、与外界沟通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2 豫北农村居民媒介行为分析

2.1 豫北农村居民媒介选择和接触状况分析

(1) 在大众传播媒介的选择和接触方面, 豫北农村居民的大众媒介接触形态呈现出“橄榄”形态。主动选择和接触电视媒介的人数最多, 占总人数的80%左右;而广播和报刊拥有的受众规模较小。

在媒介第一选择度方面, 电视有着突出表现。在传统媒体选择上, 电视依旧是人们的最爱。在这方面, 广播和报纸的表现略差。在媒介的可信度方面, 报纸比电视的可信度高38%。也有一些农村居民, 对媒介的选择和接触意识不强, 媒介对这一部分人群的影响有限。

(2) 在新媒介选择和接触方面, 农村居民展现出开放心态, 对新媒体选择和接触的人数逐年上升, 呈现J字型的态势。

在手机媒体的使用和接触方面, 69%的农民喜欢使用手机, 主要分布在15-36岁之间。值得注意的是, 年轻人对新媒体的接触意愿更强烈, 行为更主动。作为农村发展的中坚力量, 年轻人对新媒介的态度关系到农村今后媒介生态的发展。

2.2 媒介接触时间上, 农村居民每天花费在各媒体上的时间分析

据图1可知, 无论大众媒介、户外媒体还是新媒体, 大多数人的接触时间不超过两个小时。此外, 当农村居民对大众媒介接触时间下降时, 对新媒体的接触时间却略有上升。

2.3 新媒体时代豫北农村对媒介内容的选择分析

通过调研统计, 75%的人对媒介内容的选择接触都集中在电视剧、娱乐类节目上;而教育、科技、经济致富、新闻类的节目受众数量非常少。在走访中发现, 一些上年纪的农村居民不知道新闻联播;而对农村未来发展有重要作用的经济类、教育类和科普类节目受众很少。由此可见, 农村居民对媒介内容的选择只是出于娱乐休闲动机, 他们对媒介内容选择的不科学影响着农村媒介功能的发挥。

3 豫北农村媒介对农村居民的影响力分析

过去几十年, 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介极大改变和塑造着农民的生活方式。从最初农闲的无所事事, 到如今打开电视机收看节目、拿出手机上网和发信息, 他们的生活因各种媒体更加丰富。

图2显示, 电视的影响力得分是83.1, 主要来自电视的娱乐消遣功能, 85.6%的农村居民认为电视丰富了生活;农村独有媒体的得分是75.2, 这表现在集市和流动商贩对农村居民的影响力, 前文已有所分析, 不再赘述;而新媒体的得分是61.2, 这个分数主要来源于手机媒体的沟通功能;户外媒体的得分是38.2, 这个得分主要是涉农信息给农民带来的便利。

虽然传统媒介依旧占据着农村媒介系统的主导地位, 但新媒体的发展态势不可小觑。调查中发现:2010年以前, 平均一家一户只有一部手机;2011年底, 平均每家有2.3个手机。也就是说, 两年的时间手机在农村的用户规模增长了一倍。同时, 随着手机用户数量的增多, 固定电话的销户率呈现上升趋势。在手机走进千家万户之际, 农村家庭宽带接入率逐年提高。在大块村, 五年前仅有一两家接入宽带。而2011年, 大块村有10%左右的家庭接入宽带。可以预知的是, 互联网走进农村家庭的速度将越来越快。

综上所述, 新媒体时代豫北农村媒介对农民的影响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 传统媒体是农村居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工具。从前文分析中可以看出, 传统媒体提供的大量娱乐化内容影响和改变着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同时, 农村居民单一化、非理性的媒介选择制约着农村媒介生态的发展。

其次, 新媒体是农村居民沟通的工具。手机和网络天生就是用来沟通、互动的, 随着农民对手机和网络接触时间的增多, 它们与农民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密, 也必将在农村媒介生态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最后, 媒体是农村居民了解外部世界、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手段。在农村, 媒介的娱乐功能发挥地淋漓尽致, 而信息传播功能却被大大弱化。农村媒介信息传播功能的弱化阻碍着我国农村的现代化进程, 希望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发展和壮大可以改变这一现状。

4 结语

麦克卢汉说:“媒介即讯息”。每一种新媒介的产生, 都开创了人类感知和认识世界的方式。对于农民来说, 每一种新媒介的到来, 改变着他们的信息沟通方式。新媒体时代, 国家和社会需要注重培养农民对教育、文化、科技类节目的媒介接触习惯, 提高农民的媒介使用能力。只有充分发挥农村媒介的信息传播功能, 构建良好的农村媒介生态系统, 才能逐渐缩小城乡“知沟”, 加快农村地区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吴舒妮, 唐希.川北农村媒介生态环境调查报告[J].成都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03) :47-49.

上一篇:狮子和鹿说课稿下一篇:奥尔夫 参考论文